每天来北京地铁的人和离开北京地铁的人有多少?

数百万人离开的北京,房价房租会暴跌吗?数百万人离开的北京,房价房租会暴跌吗?新闻回归事实百家号到2020年,东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77.4万人,实现净疏解13.7万人;西城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10.7万人;朝阳区,2017年调减25万流动人口,三年缩减人口近百万;海淀区,未来三年内,疏解55万人;丰台区,未来三年内,常住人口缩减近40万;石景山区,未来三年,减少10万。不是每个失眠的夜晚过后,都能够迎来黎明。在汪峰的《晚安北京》歌词里,北京是一个有着大雨和压路机的城市,这里孤独、梦幻,疲惫不堪的人们,时常处于情绪崩溃的边缘。漂泊的人们,在一句晚安中,疲倦睡去。在郝景芳的小说里,北京是一个被严格划分为几个不同世界的城市,这里有等级分明的阶层,更有截然不同的生存空间,富人区、中产社区和贫民窟,都严格按照时间规定,来享受阳光和自然资源。北京欢迎你,这是北京曾经给每个人留下的印象,它用包容和伟大,给予了每个漂泊的人以希望和可能。但现在,北京可能已经不再欢迎你了,这个城市正变得亦真亦幻,有希望,但也给一些人以绝望。“这里的饭店怎么全没了?”一个刚从人民日报大院走出来的老编辑,按照记忆里的路线找到东三环附近的一条美食街时,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原本依托背后住房,改建的商业店面和大小饭馆,早已荡然无存。按照北京市政府“疏解整治促提升”三年规划,近年来,全市对住宅“开墙打洞”经商现象大力整治,大批改造商铺将被封堵。按照政府的计划,2017年将整治约1.6万处此类商铺,影响到几万人口。而整治小商铺,只是首都整体规划的一个细节。仅仅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降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整体措施中的一个。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清理行动甚至是命令化的。2016年底,丰台区某小区的几十家流动卖菜摊铺甚至是在一夜之间,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原因是上面下了命令,12月12日下午三点前要全部清理干净,精确到了小时。在2017年初公布的“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方案中,整治“开墙打洞”商铺,只是多项措施中的一项,其他如疏解区域性专业市场、疏解部分公共服务功能、地下空间和群租房整治等等,还有10项之多。政府的长远目标是,彻底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首都发展布局,降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就像科幻小说《北京折叠》里描述的那样,北京会变得越来越孤立,越来越缺乏社会的流动性,一些特定阶层所享有的固定福利和资源分配的特权,也会因此而固化。在某种程度上说,压缩人口之后的北京,离首都更近,但离城市更远。也许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但城里的人并不想出去。一直以来,不少从事零售、餐饮的中小商人都不断转移居住地,逐步从三环、四环退缩到五环之外,还有很多则选择了离开北京。而真正撼动中产阶层的,是他们未来也需要搬离北京。就像雷洋案那样,之所以触发社会的热议,是因为曾经高高在上的精英人群们,突然发现自己的生活,也存在隐忧。就像那位高级别的党媒人员,只有找不到吃饭的饭店,才发现生活已经悄然改变。根据最新的政府规划,政府事业单位要搬离北京市区中心,转移到通州或雄安;大中院校和社会教育机构,也会加快转移步伐,撤离中心区域;而那些可以搬离的非核心企业公司,也会根据生存成本和市场行情的变化,慢慢迁徙疏散到周边地区。总之,除了原本处于社会中低层的群体或劳动力要搬离之外,处于社会中上阶层的,也有一大批需要离开北京核心市区,在京津翼的地理大范围内重新落脚。《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里说,2016年,北京常住人口高达2173万,全年公共汽车客运量41亿人次,地铁客运量33亿人次,私家车404万辆。上海常住人口为2420万,但上海全年公共汽车客运量为25亿人次,地铁为31亿人次,私家车为209万辆。北京北咨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分析数据表明,考虑到常住人口、流动人口、节假日人口等多个因素,上海市常态的实际人口为2870万,峰值最高可达3000万人。而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中心,公交、地铁的客运量超过上海很多,每天的流动人口应该比上海远远超出不少,平均的实际居住人口应该超过3000万了。而十年前政府制定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预期是,到2020年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目前的实际数据,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预期。期待无限制的不断上涨,肯定是不现实的。2017年3月公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中,把总人口数字从1800万提高到了2300万,这就是政府所能容忍的最高限度。毕竟,北京作为首都,还要承担更多的重要职能。但3000万的实际人口数量,如何退回到2300万的规划目标呢?依靠的是层层认领的规划和宏观政策的影响。但政府的决心是坚定的。北京市“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城六区常住人口,要比2014年下降15%左右。按照北京市区数千万等级的人口存量,15%就意味着几百万人,要离开北京市区。具体到每个核心城区,都在规划中提出了明确的人口分流目标。到2020年,东城常住人口控制在77.4万人,实现净疏解13.7万人;西城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10.7万人;朝阳区,仅2017年一年就要调减25万流动人口,拆除住宅56万平方米、非宅58万平方米;海淀区,未来三年内,疏解55万人;丰台区,未来三年内,常住人口缩减近40万;石景山区,未来三年,减少10万。在如此精准的人口缩减目标之前,可以想象,未来数年,北京市整体的面貌,将有极大的改变。2016年,丁丁租房发布《2015北京租房生活报告》称,北京租房人口已经达到700万,占北京常住人口的三成。其中,北京本地人以18%的占比位居首位,其次是河北、黑龙江、山东、河南。而如果北京周边省市的租客率先离开北京,并形成一个整体的数百万人群离开北京的流动潮,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北京租房市场的价格构成,也会影响到房地产价格的趋势。如果租赁市场出现超跌的调整,那房租价格出现30%的回调都是有可能的。首先,房地产价格极有可能长时间调整。的5年里,北京计划供应住宅用地6000公顷,其中国有建设用地5000公顷,集体建设用地1000公顷,以保障150万套住房建设需求。如此庞大的土地和保障房的供应,叠加在人口净流出和限购政策的多重影响上,将有可能改变北京房地产高歌猛涨的势头。其次,是生活便利性极大的下降。相比于上海,北京路宽、树少、风沙大,便利店和街头商铺偏少,已经是生活比较不方便的城市。而随着人口控制的政策,现有的街头商铺也被大幅整改,能提供快捷、完善的城市服务的设施,就更加少了。此前,媒体曾披露,西城区西华门大街的吴和煦老人,因为附近的菜市场相继关闭,去最近的菜市场,来往需要花费三个小时。在官方数据中,2016年北京市共疏解清退市场117个,疏解区域性物流中心32个;2017年一季度拆除市场4个、清退转型市场20个、升级改造市场14个。而同期,只建设了蔬菜零售网点75个。而这种蔬菜零售网点,无论是规模还是品种,自然和原来的大市场,无法同日而语。而如果选择在附近的超市购买蔬菜,又会大大增加生活成本。而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交通出行。在缩减人口的政策大背景下,北京市规定网约车必须具备北京户籍和北京牌照两个门槛,直接导致市区减少网约车数万辆,运力减少一半以上。而在人口并没有同步减少的前提下,社会整体运力的大幅减少,就加大了出行矛盾。如果一个城市,失去了衣食住行的各种便利和低成本供给,就不会形成有效的竞争力,那么北京目前的金融、IT、科技、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优势,或许会将失去。仅有的为居民提供生活或饮食服务的商机,反而会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但不管如何,北京的未来,似乎已经不再需要城市的活力,而是更注重首都的核心功能。也许,未来北京真的就是一个折叠的世界,只是中产阶级和底层人民的第二、第三空间越来越少,而留给社会精英们第一空间的时间越来越多。END我们是映相,一个专注于别样生活方式的社群。映相添加映相君,加入映相粉丝群—生活,就是一场实验!——映相视频,每周两条原创短视频。探索酷生活,尝试in人生。我们挖掘国内外最潮最富争议的生活方式,实验最前沿最有挑战的线下社群体验活动。在这里,你也可以成为让人嫉妒的人。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新闻回归事实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少年已不再年少,走自己的路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作为一个外地人,我要离开北京了作为一个外地人,我要离开北京了不是教你婊百家号北京故宫角楼夜景(网图,侵删)1.我在北京,但这不是我第一次萌生离开北京的念头了。对于出生在小城市的我,北京,一直是一种可望不可即的存在。小学时候班级曾转过来一名同学,人还未到,名声却已经传遍学校,因为这名同学是个北京人儿。北京娃娃到的那天,虽谈不上万人空巷,但这个北京娃娃,直接被密密麻麻的围观人群吓哭了。过年聚会时,家长曾问我们几个小朋友,你们以后要去哪个学校读大学啊,清华,北大还是复旦,交大啊?我毫不犹豫的回答北大。家长逗我,为什么呀?我一脸憧憬的告诉他们,因为北大在北京呀!毕竟,作为一个外地人,年少时,谁不曾有过北京梦呢?2.终于,我如愿以偿来到了北京,带着欣喜和自豪,幻想着能在这个国际大都市中,施展一番手脚。但数年下来,现实却让我开始迷茫。我的工作在外人眼中是很光鲜的,国企,北京户口,朝八晚五,五险一金,堪称父母眼中完美的工作,也是我曾经心目中的理想工作。为了这份工作,我过五关斩六将,削尖了脑袋,努力的挤了进来,当初每每提起这段经历都是何等的骄傲。可现在我却在想,当初如果没有获得这份工作,对我而言,会不会是一件好事?作为一个只有北京户口的“假北京人”,房子无疑是压在头上的第一根稻草,也会是最后一根稻草。在北京,一年的收入赶不上五环边一平米的房价,工资增长的速度比不上房价增长速度的千分之一。原以为已接近了梦想,却发现曾经的梦想依旧遥远,人虽到了北京,却始终无法安于北京。抛开买房安家这个梦想不谈,在北京最大的生活成本就是租房。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每月一半的工资都给了“黄家”或是“绿家”,却总也住的不够舒心。不到15平米的卧室里,一张床,一个衣柜已经占了大半的面积,在放上一张书桌,就几乎已经没有走路的空间。看似今晚这个卧室是属于你的,但明天若房东因故需收房,你就不得不带着一个月的违约金去寻找新的落脚之处。这样的合租也并非全无乐趣,例如在你深陷思乡情绪,几乎落泪之时,隔壁情侣总会用低沉的二重唱将声你从悲伤的情绪中拉出,不至于一直自怨自艾;时至夜半,楼上莫名的哭声,又能让你在午夜中及时清醒,继续冷静而认真的思考着这个世界。北京的早晨都是充满着干劲儿和拼搏的早晨。每天睁开眼伴随着的就是抢抢抢,先抢卫生间,然后抢公交车,最后再抢地铁。和外地工作的同学说起此事,他们总是不可置信,不明白为什么做什么都要抢。我很能理解他们的疑惑,毕竟,在我未到北京之前,我也未曾想过,会是这样的生活状态。在这个三室一厅里,一共住了5个人,早晨利用率最高的就是卫生间,按最快的节奏,一人需要十分钟时间,卫生间也需要持续使用50分钟,急急忙忙洗漱之后,就往公交场站赶,往地铁站赶。每天的争分夺秒首先体现在坐车上,分秒的差距直接决定了你是在百人之前还是百人之后。北京天通苑(网图,侵删)3.诚然,北京是个大城市,不是指面积,不是指人口,而是她多元化的文化。她有青瓦灰砖的四合院,有拔地参天的大厦,集传统和时尚于一身,并不突兀,反而更具碰撞美。只是,作为一个在北京的外地人,我有心思去欣赏她吗?未来北京之时,我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攻略:哪些是北京必去的地方?北京最著名的50个小吃是什么?在北京,一定要和另一半一起做什么?可是真正处于北京之中,我却止步不前,快节奏的生活让我整天奔波于路上,来不及欣赏路上的风景。除去房租,口袋里为数不多的钢镚也让我渐渐把生活变成了一种生存,家人问我为什么还不谈恋爱,我只能苦笑,在这里,我连自己都顾不好,怎么去照顾身边的她呢?4.在一个终于没有雾霾的周末,合租室友都外出游玩,屋里难得的清净。我泡了一本茶,拿着一本书,坐在餐厅的小桌子前看书,餐厅有一个不到半平米的小窗户,阳光很好,透过窗户,倾洒在我手中的书山,有一种莫名的踏实感袭来。这种感觉,就仿佛,我属于这里,这里也属于我,只属于我。这种感觉来的很突然,很美,但伴随着室友的陆续回来,这种感觉消散的也很快。我知道我想要的不多,一种踏实感,一种归属感。可是在这里,这些都是奢侈品;在这里,我需要考虑的是每天的早班车,每天的洗漱间。我不想生活一直像一地鸡毛。我也想在北京按个家,我也想身边有个她,只是北京太大,我太小,愿望太大,我实现不了。我依然会爱着北京,但我可能不会留在北京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不是教你婊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姑娘,别难过了,你总要长大的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为什么越来越多人离开北京?为什么越来越多人离开北京?新周刊百家号编者按:媒体人李方前天发表的文章《最近有点为北京感到难过》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他说到最近陆续有好几个同事向他申请调离北京,回家乡发展。李方认为,“由于房价、糟糕的空气和拥挤的交通,更由于失去了开放和包容的心胸,北京的城市生态正在塌陷”,而这种生态的变化,“侵蚀了人们的生存意志和企图心,首当其冲便是没有根基的北漂们”。在北京这个璀璨都市,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北京的魅力哪里去了?它为何成为一个鸡肋城市,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文/胡赳赳诗人尹丽川曾经在一首诗中表达了对北京的精神哀歌:“北京一下雪,就变成了北平。”尽管KTV和电视表演秀中还在唱汪峰的《晚安北京》和《北京,北京》,但那个北京已经是过去式了:一个月工资能买两平方米郊区房子;时尚圈还穿秋裤;Gay和剩女尚未成为闺蜜;百度、腾讯尚未成为巨无霸;中关村还在攒机;陈冠中写出了《有一百个理由不在北京,为什么你还在这儿?》;波希米亚精神充斥着宋庄、树村、五道口、后海、胡同;诗人们搞各种诗歌朗诵会;画家们事业进入上升期,开始不跟诗人混了;没有满大街的VC、天使投资人;新东方已经是个传说,卢跃刚写了《东方马车》;曾经有开发商买房送北京户口,如今想办还要找关系。图/Unsplash彼时北京很牛逼,不认钱,不认权,认能力、认交情、认才华。如今北京很苦逼,网络总结:惶堵毒,意指人心惶惶、交通堵、空气食品毒。彼时东西环还叫东郊,路边可见马车,如今是CBD核心区。彼时北京人在纽约,如今纽约人在北京。彼时进军北上广,如今逃离大北京。一切因素都在齐头并进。有矛盾,有和谐;矛盾久了,不觉矛盾,便也和谐。有人选择逃离,也有人继续涌进北京寻梦。图/Pixabay彼时讨论北京城市的颜色、天际线、旧城保护,如今一个“北京精神”抹平阶层差距。日本人中产,我们也中产;日本人M型社会,我们感觉生活也坍塌;日本人有下流社会,我们开始产生屌丝。彼时社会学家讲基尼系数、讲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讲教育医疗住房产业化的危害,讲得媒体都麻木了,如今预言均已不幸而言中。北京的雾霾。北京亦是北京人心头的一道痛。外地人发展了北京,也毁了北京;学者绝望地说“四合院现在人不配住”;大院孩子牛逼的时代过去了,“胡同串子”们先是从二环赶到三环外,后来是五环外,拆迁拆出了外地人的高档社区和新北京城。北京的魅力哪里去了?它为何成为一个鸡肋城市,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为何还有大批人滞留、冲进、搅和这片浑水?该有的大城市病全都有了,为何居然没有出现城市空心化?为什么候鸟型的北京人士越来越多,仅仅把北京当会客厅?《新周刊》曾言“北京是封面,上海是封底”。如今,这竟是一张怎样的封面呢?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新周刊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当前位置:
&有没有人离开北京之后又回到北京工作的?
有没有人离开北京之后又回到北京工作的?
作者 凌飞心子
以前在北京上班,觉得压力好大且什么也不拥有。半年前离开北京来到深圳,发现跟这里的人格格不入,价值观等等。有没有必要回去?是不是该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但是家在南方。以后怎么安定。
有,很多吧
工作也不要换来换去,跳槽也是要有方向有计划的,一定要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回家去吧…
我家在北方,离开广州又回到广州
我就是从广州回来了,北方汉子受不了南方的气候。
楼主能走说明没有北京户口吧,南方人居然觉得北京比深圳好也真是醉了。楼主不喜欢深圳什么地方呢?又喜欢北京什么?我是北方人,从深圳回到北京很是崩溃,但是深圳毕竟太远了。我最讨厌的就是北京一堆大爷大妈,做公交,过马路都要有人指挥,我觉得这太侮辱人了。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hanxuehit at
楼主能走说明没有北京户口吧,南方人居然觉得北京比深圳好也真是醉了。楼主不喜欢深圳什么地方呢?又喜欢北京什么?我是北方人,从深圳回到北京很是崩溃,但是深圳毕竟太远了。我最讨厌的就是北京一堆大爷大妈,做公 ... woju 我觉得是地铁的安检,你走这边,他非让你走那边,
24小时热帖
下载小木虫APP
与700万科研达人随时交流他们离开北京 有人说“北京不欢迎我们,就不回来了”他们离开北京 有人说“北京不欢迎我们,就不回来了”人物百家号 日,北京大兴区西红门镇新建村聚福缘公寓发生火灾,19人遇难,8人受伤。 火灾发生两天后,北京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下发了《北京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从11月20日开始,市安委会以城乡结合部为核心,清查整治仓储物流、汽配城、批发市场等。 11月23日,聚福缘公寓所在的大兴区新建村、泥营村、垡上村等地,以及周边的通州马驹桥周营公寓、易和居公寓等的租客先后接到通知,需要在11月25日之前离开租住地。 当天下午六点,新建村待拆除区域断水断电,租户也进入了最后的撤离。抱着行李站在寒风中的他们,是旅馆老板、餐馆工人、快递小哥;是服装厂女工、健身房服务员、媒体实习记者……这可能是他们人生中最快也最慌乱的一次搬家经历。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还会继续留在这里,也有一部分人已经决定返乡,他们大多有点难过,因为, 「 这座城市,我们是做了贡献的。 」 文、图 | 韩逸
魏雨帆 曹彦 编辑 | 金石 来源| 每日人物(ID:meirirenwu) 时间:11月24日13:00
地点:北京大兴新建村
事件:租户早晨接到通知,当天全部搬离
「 我刚来这边两个月,做服装设计,一个月能挣一万多。我们这儿附近有个机场,每天都能看到好多飞机从头上飞过去,声音特别响。我有时候抬头看到会想,以后攒够钱了要去坐一次头等舱,飞去云南,不都说云南很美嘛,我还没去过,也没坐过飞机。 昨天晚上我住在朋友家,听说厂门被封了,早上回来就接到通知,说今天必须搬走。钱没攒到,飞机也坐不成了,我买了下午三点的大巴票,还是老老实实回家呆着吧。反正快过年了,也不想再漂泊了,人一出来,还挺想家的。」 ——某服装厂年轻设计师 江苏人 时间:11月24日15:30
地点:北京大兴新建村
事件: 建厂4年的某服装厂关停,老板带领一百多名员工当天返回江苏 「 我们来北京十几年了,一直在服装行业,4年前老板在新建村建厂,我们就跟过来了。这里有很多服装厂,算是北京服装行业的一个基地。今天早上接到通知,必须当天搬走,我们在北京结了婚生了孩子,一直觉得,以后肯定就一直待在这里了,没想到走得这么匆忙。 听老板说,厂子被要求开到河北去,但他不想去,害怕过几年又得走,所以,当即决定包了三辆大巴车把我们带回江苏。老实说,我们是有点伤心的,这座城市,我们是做了贡献的,这么走,心里真的很难过,但又能怎么样呢?刚才走在路上看到邻居打招呼,只能说保重,哪敢说再见,去哪里再见呢?这可能就是这辈子最后一次见面了。」 ——某服装厂工人夫妇 江西人 时间:11月24日17:30
地点:北京大兴新建村
事件:某餐厅关张,老板完成全部家当装车,离开北京 「 我们在北京开了十几年饭馆了,大概五年前来的新建村。我们的湖北菜做得很正宗,还有自家做的腊肉、腊猪蹄,特别好吃。每天晚上,我们这儿都坐满了人,特别热闹。 为什么来北京?当然是养家糊口啊。北京是首都啊,都说首都钱好挣,我们才来闯的。家里有老人还有小孩,孩子上学读书怎么能穷?来这儿十多年其实也没挣到几个钱,一天之内就要走,我的心挺痛的。我们打算带着这些东西先去河北涞水的朋友那儿缓几天。之后怎么办,谁也没主意,应该不会再回北京了,北京不欢迎我们了,那我们就走了,不回来了。」 ——某餐厅老板娘 湖北宜昌人 时间:11月24日18:30
地点:北京大兴新建村
事件:临街各种店铺基本完成物品整理,多辆货运车陆续离开 「 我们这旅馆刚建起来4个月,什么东西都是新的。你看我这多好的冰箱,300块钱就给他收走了!这100多个热水器,原来四五百一个,这回,一个卖二十!全拿走!这回的损失,加起来少说有四五十万!从通知到必须搬走的时间太短了,干啥都来不及。人家一口价,你只能答应啊。 心里当然不好受,但这事儿也不是第一次经历。只能自己安慰自己,来北京十几年,也赚到过钱,做生意嘛,有赚就有赔,这事儿也只能自己往开里想了,要不然还能怎么办?」 ——某旅馆老板 山东滨州人 时间:11月24日21:00
地点:北京通州马驹桥周营公寓
事件:公寓断水断电多日,租户正在加紧搬离
「 我是做物流的,平时给别人送快递,这回搬的是我自己的东西。我搬家不用请假,因为我们都停工好几天了。原因跟搬家一样,说是我们那个仓库不符合消防安全的标准,停工整顿。 网上好多人抱怨双十一的包裹怎么还没到,原因就在这儿。马驹桥这附近是北京的物流集散地,仓库停工,快递员也忙着给自己搬家,快递可不就没人送了。现在我也不知道怎么办,连住的地儿都没有,只能先回老家再说吧。」 ——某物流公司快递员 河北沧州人 时间:11月24日22:00
地点:北京通州马驹桥周营公寓
事件:公寓内仍有多辆搬家货车,租户正在连夜排队等待退还押金
「 这些家当里,我最心疼我的那些花花草草。气死我了!88块钱一盆的发财树,好好地放在走廊上,我就下楼接个货车的功夫,就给我偷走了!9盆大的花草,8盆小多肉,还有我的花架,全没了!我真是可惜我这文竹了,养得多好!这幸亏我上来得快,要不然手上这些也得没! 这几天光顾着找房了,请了好几天的假,我这工作还差点丢了。上周刚充了500块钱电卡,也白瞎了。我现在不羡慕别人什么,就羡慕谁家有电。这周围的房租涨的啊,原来800块一个月的地儿,现在3200了,可是贵能怎么办,总不能流落街头吧?」 ——某健身中心员工 安徽人 时间:11月25日13:30
地点: 北京大兴新建村 事件: 机动车禁止入内,村内拉起警戒线进入全面拆除
「 我是北京本地人,就住在这里边。今天外面这线一拉起来,我回家绕了一大圈儿。我走到牌楼那儿的入口,人家说你从后边儿绕吧。我绕到那头,又一个人拦着,让我再绕回去。我说我家就在里面啊,你还不让我进去了吗,我得回家啊。 我们这村从昌平那边搬过来62年了,住了这么些年了,怎么还回不了家了?我们都跟这儿生的,今年不让烧煤了,冬天不好过啊。这次外地人都走了,下一步我们是不是也得走啊?但想想总觉得应该不会拆我们的房子,我都六十了,也没别的家了,要是也拆,我能上哪儿去呢?」 ——新建村某居民 北京人 时间:11月25日15:00
地点:北京大兴新建村
事件:贴着「聚福缘招租信息」的临街浴池已拆除,个别租户回家取最后的物品
「 孩子在这儿上学,我半年前来北京,在服装厂打工。这几天,我已经在厢式货车里睡了三个晚上了。我朋友跑物流,帮人运货,这车是他花了18万买下来的,是他最值钱的家产。幸亏有它,我晚上还有地方挤挤。 今天送货的地方有热水,我才洗了个头,把暖壶又灌满水。晚上带上车门,盖上衣服被子,还不算太冷。但是车不能总停在一个地方,只能临时这儿停停,那儿停停,再抽空回宿舍一点点把东西拿过来。我不能离开北京,因为孩子还在这儿,为了孩子,我也得咬牙坚持。幸好孩子住校,他不用跟着我遭这份罪。」 ——某服装厂员工 河北邯郸人 时间:11月25日16:00
地点: 北京马驹桥周营公寓
事件: 公寓管理员清查房屋,最后一批租户搬离 「 昨天我白天好好地上着班,晚上回来就被告知要搬走了。这个冬天,就来了一天暖气,停电好几天了。这几天,我没别的地方可去,就睡在家里。冷了,就把所有的衣服全盖上。还好有我的小乌龟陪着我,不过,它也得搬家了。 这是我在北京的第二个住处,以前的条件还不如这儿呢。后来想住得好一点,我才搬了过来。结果没住到一年,这又得走。搬过来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我有自己的家了,我终于摆脱游荡的生活了,可事实证明,我想多了。现在只有家乡的雪,能理解我的心情吧?」 ——某企业机械设计师 吉林长春人 时间:11月25日17:10
地点: 北京马驹桥易和居公寓 事件: 租户被要求尽快搬离,公寓尚未断水断电
「 我来北京5年了,就没安生住过几天。以前在工地上住老板租的集装箱,外面就拉着电线。后来那个不安全,不让住了,我们又得自己出来租房,换了好几个地儿了。前天接到通知,说昨天会断水断电,让两天内搬走,但这都到今天了还没断,我今天把之前找好的房子退了,想着在这儿再坚持坚持。 我现在住一楼,如果着火了随时能往外跑。你看那些正规小区的楼道,两个人一块走都勉勉强强,得互相侧开身。这真要着火了,往哪跑?你看现在,人都搬走了,就剩我在这,这不安全多了?只要不停水断电,工地上的朋友还能上我这儿来,喝口热水,多好。」 ——某工地建筑工人 山东泰安人 一个小意外
昨天下午,就在本次采访进入尾声的时候,这两天一直在采访、调查「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的每日人物实习记者也接到了要迅速搬离住处的通知。此刻,她正在寻找新的住处。 「 一个月之前来到大型黄村镇狼垡三条口,周边有乱糟糟的苍蝇馆子和成人用品店。租的房子很便宜,一个月800。11月18日大兴西红门发生火灾,后来听说外来人口被清退。我没有多想,虽然我是外地人,也住在大兴。 11月25号,也就是昨天中午,我坐在床上敲键盘,听见外面吵吵嚷嚷,好像在说三楼不让住,28号断水断电。我懵了,不是吧,我也成了当事人。 今天早上,听见隔壁有人搬走的声音。走出去一看,外面垃圾成堆,一个女孩在垃圾堆旁走来走去,一辆大的推土机就在旁边,很安静。我和室友决定去天通苑看房。室友说,先别和爸妈说,找好房子再说。」 ——每日人物实习生 曹彦 编者注: 这次采访中,令编辑记者印象最深的一个瞬间是——在铲车、挖掘机巨大的作业声中,有一位穿着棉质睡衣睡裤的中年男子还在新建村游荡,一位背着大包小包的朋友看到了他,问:「你怎么还不赶快走?」该男子笑着答道:「我在怀念这里。」当天晚上,在新京报发布的图片中,我们再一次看到了这位睡衣哥,照片中的他正扛着箱子走在不知哪里的马路上。 没看够? 长按二维码关注《人物》微信公号 更多精彩的故事在等着你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人物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中文世界最好的人物报道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地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