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和上海谁能成为世界城市?

全球生活成本排名:新加坡居首 上海11北京3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经济学人智库发布《全球生活成本调查2016》报告透露这一信息的同时称,新加坡的排名指数较去年下降了10%。全球十大最昂贵城市排名显示,过去12个月,中国香港的排名攀升7位,与苏黎世并列全球生活成本第二位的城市,其生活成本较新加坡仅低2%。
全球生活成本排名(1 /2张)
原标题:全球生活成本排名:新加坡居首上海11北京31 新加坡连续第三年成为全球&最昂贵&的城市。 经济学人智库发布《全球生活成本调查2016》报告透露这一信息的同时称,新加坡的排名指数较去年下降了10%。 全球十大最昂贵城市排名显示,过去12个月,中国香港的排名攀升7位,与苏黎世并列全球生活成本第二位的城市,其生活成本较新加坡仅低2%。 调查显示,虽然人民币贬值使中国内地城市平均生活成本较基准城市纽约下调2.5%,但是,中国内地城市平均排名却上升了13位。其中,上海的排名跃升13位,与东京并列为全球生活成本第11位的城市。过去20年里,东京曾经多次成为全球最昂贵的城市。 报告称,由于全球形势波动,油价及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货币贬值以及地缘政治不稳,导致一些城市排名下跌,同时一些城市排名攀升。过往12个月内,133个调查城市中,只有8个城市的排名不变。 日元和巴西货币雷亚尔等货币走势疲弱,导致相应的城市生活成本下降。许多欧元区国家经济大幅衰退,生活成本排名下降。但巴黎仍是全球第五昂贵的城市&&去年巴黎的排名是第二位。 美元汇价创十年新高,这使得美国各城市的生活成本相对高于其他国家。继2002年后,纽约攀升15位再度跻身全球十大最昂贵城市。 过往12个月排名跌幅最大的城市中,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排名下跌52位至113位,其生活成本几乎比纽约便宜一半。作为2016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的里约热内卢,预计会迎来48万名访客。&当地相对生活成本大幅下调,对旅客来说会是好消息。&报告称。 然而将要举办2018年世界杯的莫斯科,成为排名跌幅最大的城市,下跌63位,与里约热内卢并列113位。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排名下滑51位,生活成本与乌克兰城市基辅不相上下。 参与这项调查近17年时间的该报告编辑乔恩&科普斯泰克(Jon Copestake)称:&从未遇上像2015年如此波动的一年。商品价格下跌令某些国家面对通缩压力,而某些货币疲弱的国家,则面临螺旋式通胀。& 经济学人智库每年进行两次全球生活成本调查,覆盖93个国家及140个城市,针对160项产品和服务超过400种个别商品价格。该报告以纽约为基准城市,指数设定为100。
[责任编辑:刘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北京、上海等能成为国际中心城市吗?
瞭望智库
转自微信公众号 瞭望智库 文︱冯奎 本文摘编自《瞭望东方周刊》(ID:businessweek),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除了重庆相对“低调”,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都在2020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打出“国际”牌。成为国际中心城市,曾是中国超大城市、特大和其他一批大城市的梦想。2016年开启,展望“十三五”以至更远,这些城市是否梦想依然?成长路线图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关键词?1、大城市的国际中心梦从城市规模上来讲,中国现有653个城市,城区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已经达到140多个。从宽泛的城市人口意义上讲,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等都是人口过千万的“超大城市”。中国大城市的规模已很可观。上述6座城市人口加总约为 11856万人,接近2个法国或德国的人口,约为两个意大利的人口,超过菲律宾或越南这些国家,相当于日本总人口的 95%。这6座城市2015年的经济总量加总,大约是115790亿元,约合中国国内总产值的17%。在国际上看,大约分别占到印度或俄罗斯这些国家的85%。中国大城市的面积大、人口多,具有一定的总量规模优势,在国内都具备中心城市的地位。但是距真正的国际中心城市,它们仍有较大的距离。正因如此,中国的大城市一直把建成国际中心城市当作一个梦想。面向2020年,大城市的国际中心梦仍然不变。除了重庆相对“低调”,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都在2020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打出“国际”牌。北京提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上海则是,基本建成国际经济、、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广州的发展规划提出,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深圳强调,建成具有辐射力带动力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更具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更高质量的民生幸福城市。天津的目标是,基本实现“一基地三区”的定位,即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重庆的提法是:国家重要现代基地、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西部创新中心和内陆开放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建设国际中心城市的目标既定,那么,沿着什么路径来实现这些目标?这六大城市在通往国际中心城市的路线图上,浮现出哪些关键词?2、疏解非核心功能第一个关键词是非核心功能。这一轮关于特大城市核心功能与非核心功能的讨论,起自北京,从2014年2月开始一直到现在。最早主要是针对北京首都的两类功能,后来其他一些特大城市也明确提出疏解非核心功能。两类功能的区分与相应政策,成为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核心功能要强化,对非核心功能则要疏解。北京提出,2020年的人口上限要控制在2300万以内。严格执行、不断完善新增产业禁止限制目录,有序疏解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集中力量在通州建行政副中心,确保到2017年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迁入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进京津冀一体发展。而上海2020年的常住人口目标比北京多200万,总量控制在2500万以内。同时,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3185平方公里以内;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到42微克/立方米左右;年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在1.25亿吨标准煤以内。广州的“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表示,要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优先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现代服务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建设中心商务区、中心技术区、中心创新区,重点打造琶洲创新集聚区、国际金融城、珠江新城融合发展的三角。天津表示,要重点打造先进制造新高地,建设全国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同时,坚持陆海统筹发展,全面推进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强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形成“北集南散”港口功能布局。深圳的目标是统筹南山六大片区的发展,并以中心城区的定位统领六大片区发展,并布局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四大功能”,确立南山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重庆也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即统筹五大功能区域协调发展,同时建设两江新区,使之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和内陆开放的排头兵,加强中央商务区建设,等等。疏解非核心功能对于北京、上海来说,在基础层面上有利于治疗好大城市病,而且,在功能提升层面上,能够通过“退一步进两步”的办法,实现若干个核心功能(也即“中心”)真正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对于广州、深圳、天津、重庆等其他城市来说,主要矛盾在于如何确立核心功能,并且不断培育、壮大核心功能,从而充分挤占“非核心功能”的成长空间。在更普遍的意义上讲,国际中心城市分成若干等阶,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属于国际中心城市谱系中层级较低但较专的一类,即所谓的“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确定核心功能是它们实现发展战略的需要。实际上,关于疏解非核心功能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争论的问题包括:什么是核心功能,什么是非核心功能?有的功能对核心功能具有必不可少的支持性作用,如何采取合适的政策对待它们?此外,政府与市场两种机制两种作用如何更有效地协同配合?国际化城市的核心功能确立、培育以及成长,是个长时间的过程,不能拔苗助长,又不能贻误时机,这是最大的考验。 3、创新是第一驱动力 第二个关键词是创新。6个超大城市的“十三五”规划都明确提出,未来发展要着力体现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创新既是排名第一的理念,也是贯穿全局的一个理念,其中科技、产业创新及其背后的制度创新是核心内容。比如,北京提出要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积极推动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等。上海称,要加快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技中心和重大创新功能型平台。广州提出,发挥珠三角国家示范区和广州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的创新引领作用。天津则是: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格局,推动与自贸区联动发展。深圳强调要在信息经济发展上率先发力。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25%,培育形成一批新的本土跨国企业。重庆的目标也很具体,提出要搭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紧密结合。同时,推动优质创新资源向两江新区、国家级高新区集中,加快建成西部创新中心的“窗口”。从数据来看,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70%、美国的七分之一、欧盟的五分之一,排在全球第80位左右,这一定程度反映了中国劳动生产率较低的现状。即便是上述6个大城市,生产率也远远落后于纽约、巴黎、伦敦等中心城市。因此,从创新入手,推动城市发展走上创新驱动的路子,是国际中心城市成长的必然选择。6大城市创新发展的路径,从规划中反映出来的共同点是: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优化科技资源与创新要素配置,强化重点领域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科技与产业创新背后需要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需要治理能力的创新,这恰恰是我们所缺少的。从6个超大城市以及其他大城市支持创新的案例中,我们发现,某些地方政府在支持创新中,比较强势,这会不会在创新的名义下制造新一轮“政绩工程”,搞出类似钢铁、水泥过剩一样的“创新工程剩余”?4、构建全面开放大格局第三个关键词是开放。开放是国际中心城市的应有之义。开放有利于城市汲取更多的资源支持,提高竞争力、增强辐射能力。“”倡议大大拓展了国内城市的国际发展空间,给国际中心城市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这个方面,6大城市均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具体目标。北京提出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与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平台的对接机制。吸引国际组织总部落户北京,增强在京举办重要外事外交、体育赛事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国际性智库集聚地等。上海表示,用好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经验优势,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更大限度放宽外商投资准入限制。积极参与、主动服务长三角地区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广州同样表示,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南沙打造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全面实施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建设成为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国家级新区。深圳提出,高标准建设前海蛇口自贸区和深港合作区,构建国际化的制度体系和营商环境,打造中国自贸区新标杆,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开放与合作,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天津的目标是,高水平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同时,实施500强招商工程,鼓励在津设立地区性总部、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物流中心和结算中心等。重庆对外格局也很清晰:依托渝新欧大通道、长江黄金水道和渝昆泛亚铁路大通道,充分发挥战略连接点的枢纽作用;参与合作建设境外产业集聚区、经贸合作区等各类园区。我们可以看到,“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为所有城市对外开放提供了广阔的背景。上述6大城市都密切联系三大战略,特别是提出要借重“一带一路”倡议推动进一步开放,并在开放中进一步发展,朝着国际中心城市迈进。同时,每个城市开放合作又有自身特色:北京利用国际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地利,强化与国际组织的联系;上海突出发挥自贸区的功能;广州强调打造海上丝绸之路节点,着力粤港澳合作;重庆紧抓“西部”概念。开放带来发展红利,但面临的挑战也显而易见。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国内城市与企业要利用别人的市场与资源,国际城市与也要利用这个城市的市场与资源。国内城市与企业要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但由于能力不强,不熟悉规则,这些城市与企业可能被置于这些链条的低部低利润环节。我们的城市希望借着开放去实现国际中心城市梦,但也可能在开放中让已有优势丧失更快。5、国际中心城市的未来未来二三十年间,中国一批大城市的崛起乃至成长为国际中心城市,对于中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全面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中国一批大城市成长为国际中心城市,需要多种关键性的因素发挥作用。除了“核心功能”、“创新”、“开放”等只是跟其成长路线相关的几个,此外还有绿色发展、协调包容,等等,都对于国际中心城市成长起到重要作用。当然,我们可以从功能层面上再提出一些关键性产业因素,比如,国际城市一般都是国际组织汇聚之地、企业的总部基地、著名的会展与传媒之都,等等,这些也是中国大城市努力实现的方向。中国一批大城市成长为国际中心城市,面临着种种挑战。比如,上海与北京是中国城市的骄傲,基本跻身国际中心城市行列。但上海的专家选取1990年、2000年、2014年等时间段的研究证明,上海每一元固定资产所对应的增加值实际上是减小的。北京的万元能耗在上述6市中是最低的,然而也比绝大多数来自发达国家的国际中心城市要高。浓重的雾霾、水体污染等,都在降低大城市的吸引力、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国内80%的地级以上城市提出过,要建国际中心城市的概念或口号,进取之心可嘉,但建立什么样的国际中心城市,需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定位。一批大城市成长为国际中心城市,同样面临种种机遇,需要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比如,庞大的城镇化人口是大城市成长极其重要的动力;巨大的周边市场支撑着中国大城市的成长;“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帮助后起者实现弯道超越,等等。更重要的是,在充分借鉴国际国内中心城市成长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上,中国的大城市有可能探索出通过走出一条创新、绿色、智慧、人文的发展道路,在关键性领域发挥国际影响力,成为国际中心城市。(作者系国家发改委城市发展中心研究员,感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奚春、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城市研究中心孙景丽提供了部分资料)版权保护声明:腾讯财经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我们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内容的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bigson(微信)联系。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youngmeng]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购车送iPhone7Plus
9.9元抵600元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2015世界城市生活成本排行榜出炉 北京上海排名上升首尔居第八
日10:44&&来源:
  人民网6月18日讯 据韩媒报道,全球知名咨询公司美世咨询(Mercer)公布了2015年世界城市生活成本排行榜,北京与上海均上榜,韩国首尔的排名从去年的第14位上升至第8位。
  今年安哥拉首都罗安达依然位居首位,这已经是该城市第5次夺得第一的宝座。美世公司在调查中所考量的许多商品在该市很难买到,而且该市的居住成本也高居榜首。
  香港位于榜单第二位,成为全球排名第二的最贵生活城市。上海和北京的城市生活成本排名分别从去年的第10位和11位,上升到今年的第6位和第7位。
  自2000年以来,首尔的排名基本保持在前十,2006年跃居第2,2009年降至第15,此后反弹。
  长期以来稳居第一的日本东京2013年位居第3,2014年位居第7,今年受日元走软的影响,跌出前十,排在第11名。
  另外,苏黎世居第3位,日内瓦居第5位,伦敦居第12位,纽约居第16位。美世每年以汉堡包、电影票等200种项目和服务价格为准,对全球城市生活成本评定名次。
(责编:李美玉、梁倩)
朴槿惠前往东大门商业街 称外国游客可放心赴韩
韩国总统朴槿惠会见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
2015年5月国际新闻人物盘点:朴槿惠
亚洲经济朝鲜日报中央日报
新闻排行娱乐新闻
1.2.3.4.5.6.7.8.9.10.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     >  
全球城市影响力排名:香港第3,北京第8,上海第19
根据福布斯中文网的报道,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最重要的国际化都市通常都是规模最大的城市和世界上几个大帝国的中心:比如伦敦、巴黎、纽约和东京。现在,城市的规模大小不再重要:在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十个城市中,只有东京、纽约和北京进入我们评选的“全球最重要城市排行榜”的前十位。相反,影响力成为了当今至关重要的因素。
为了编制国际化都市排行榜,我与城市地理学家阿里·莫达勒斯(Ali Modarres)、前埃森哲咨询公司Accenture分析师亚伦·雷恩(Aaron Renn)和人口学家温德尔·考克斯(Wendell Cox)共同合作。
为了量化这些城市的全球影响力,我们考虑了八个因素:城市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数量;公司总部的集中度;城市占主导地位的商业领域数量;航空连通率(便于前往其他国际化都市);生产者服务的优势;金融服务;科技和媒体影响力;种族多元化。我们发现,这些因素在确定未来之星的过程中格外重要,有朝一日,这些新兴城市可能会挑战我们排行榜上前两位的伦敦和纽约的霸主地位。
在我们对排名前列的国际化都市的评估中,涌现出一个重要的主题:城市的发展惯性以及对它的巧妙利用。没有哪座城市比伦敦更好地体现这个方面,经历大英帝国一个多世纪的衰落后,伦敦依然在我们的调查中排名首位。现在的英国可能是个二流强国,不过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之都拥有无与伦比的传统,依然支撑着其超然的地位。
作为全球富豪首选的居住地,伦敦首先是英语世界历史悠久的首都,这使其拥有强大的媒体中心和主要广告中心的地位,而且还是定义全球资本主义的文化、法律和商业惯例的发源地。在2012年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的榜单上,其中68家公司的总部都设在伦敦,这也是许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热门选址。单在公司总部数量这一项的排名上,伦敦排名第三位,这项排名基于世界城市研究小组与网络(GaWC)发布的2012年指挥和控制指数,主要考虑公司规模和财务表现方面的因素,以及福布斯全球2000强公司总部的总数。
根据我们的研究显示,纽约在榜单上以微小差距屈居第二(纽约为40分,低于伦敦的42分),全球大多数的顶级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都在这座城市落户,纽约各家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交易量几乎是排名第二的东京的四倍,也是伦敦股票交易量的十倍以上。
像伦敦一样,纽约也有全球领先的媒体和广告、音乐产业(拥有三大唱片公司中的两家),还是最重要的时尚和奢侈品之都之一。由于拥有众多的标志性建筑,海外游客每年在纽约的花费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城市。
挑战者和衰落者
显而易见,伦敦和纽约是国际化都市的领先者,但是这两座城市不再像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那样拥有霸主地位,他们主要的竞争对手现在大多来自欧洲以外的地区。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巴黎在排行榜上名列第三位,但是从几乎所有的关键指标来看,巴黎都落后于纽约和伦敦,考虑到法国和欧盟大部分地区陷入经济增长相对停滞的困境,这座城市的前景并不乐观。
巴黎的高排名并不是全球影响力的真实反映,主要因为这座城市在依然拥有相当规模的法国经济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且几乎所有的法国领先企业都集中在巴黎(巴黎在GaWC的指挥和控制指数中排名第五位,也是60家福布斯全球2000强公司的总部所在地)。
此外,欧洲还拥有一批真正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城市——慕尼黑、罗马、汉堡——但是没有一座城市拥有足够大的规模,或者足够独特的条件,能够在未来进入前十强。东亚可能有更多城市登上这个榜单的前列。
在上个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东京曾经是亚洲的领先城市。东京现在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拥有最高的总GDP。在研究世界城市的开创性工作中,萨斯基亚·萨森(Saskia Sassen)把东京放在伦敦和纽约的同等级别。东京的局限性类似于巴黎——这座城市的高排名,部分源于日本国内企业的高度集中——东京在未来将受到严重的人口危机、缺乏种族多元化和来自区域竞争对手的阻碍。
中国的国际化都市
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已经从1994年的5%上升到2012年的14%。沪深两地交易所的股票交易量之和已经超过了东京,而深圳的股票交易量则三倍于离它一海之隔的香港。
香港依然享有比中国其他地区更大的自由度,也是亚太地区最大的金融中心,仅次于伦敦和纽约,排名全球第三位。全世界绝大多数的主力投行、资产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都把他们的亚太地区总部设在这个英国前殖民地。
但是香港的优势地位受到了上海和北京的威胁,上海在过去一直是香港的主要竞争对手。中国首都北京在我们的榜单上名列第八位,领先于排名第19位的上海。凭借作为中国政治中心的优势,北京成为大多数大型国有企业总部的所在地,也拥有中国的精英教育机构和最具创新性的中国公司。
但是目前在东亚领先的国际化都市是新加坡,这座城市在我们的榜单上排名第四位。由于人口相对较少,只有500多万人,新加坡的基础设施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像香港一样,新加坡也受益于英国治理和法治的传统,这也是世界银行(World Bank)把新加坡评为全球最佳商业环境的一个原因;而中国的商业环境排在第96位。根据法治指数(The Rule of Law Index)显示,新加坡的司法系统排名第10位。
这座城市拥有国际商业的所有优势:新加坡在我们的外国直接投资排行榜上名列首位,五年内平均吸引到359宗“绿地投资”( Green Field Investment)。新加坡也是许多行业设立亚太总部时青睐的地点;咨询公司罗兰贝格(Roland Berger)有项研究把新加坡列为欧洲公司建立亚太地区总部的首选地点。
新加坡与香港在争夺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 目前是排名第四位的全球金融中心。
中东地区的国际化都市
我们在媒体上看到关于中东城市的很多新闻都是破坏和混乱的场面。然而,在阿拉伯半岛上一个相对安宁的角落,迪拜的地位正在上升,这座城市在我们的排行榜上名列第七。迪拜的全球化战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断扩建的机场,这里有全世界最大的航站楼,甚至还在建设规模更大的机场。迪拜的航空连通率排名全球首位,93%的地区以外国际大都市每周至少有三个航班直飞迪拜。迪拜的枢纽地位和经商便利的环境都让这座城市成为企业建立中东总部或服务地点的首选位置。作为全人类的十字路口,迪拜在国际化都市中显得与众不同,这要归功于城市的多元化:86%的迪拜居民都出生在国外。
我们的排行榜倾向于那些种族多元化和在某些情况下占据关键产业主导地位的城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必要城市”,这类城市必须在某个特定领域开展业务,或者服务于全世界的特定区域。
这种对“必要城市”的关注导致了必然存在争议的结果:旧金山湾区在榜单上排名第十位,取决于这个地区在高科技领域发挥的核心作用,在我们的排行榜上,并列排名第十位的还有洛杉矶和多伦多。旧金山湾区甚至没有进入科尔尼咨询公司(A.T. Kearney)2014年最具影响力城市排行榜的前20位,芝加哥和洛杉矶都登上了这个榜单的前十位。
不久以前,北美地区第二大都市区洛杉矶把自己视为纽约的潜在竞争对手和理所当然的世界都市。好莱坞几乎是美国娱乐行业的代名词,在行业营收和影响力方面,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重要的娱乐产业基地。去年,美国娱乐行业创造了近150亿美元的出口额。
但是洛杉矶在娱乐就业方面的份额逐渐萎缩,昔日的第二产业航空航天也大幅下滑,从冷战结束以来缩减了超过9万个就业机会。近年来,几家主要公司已经从这个都市区撤离,迁往更适宜经商的地区——其中包括日产汽车(Nissan)、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 Petroleum)和丰田公司(Toyota)。
芝加哥的情况可以说是更糟。芝加哥在榜单上和其他城市并列排名第20位。在19世纪后期战胜竞争对手圣路易斯后,素有“风城”美誉的芝加哥首次跃居世界前列。芝加哥是全世界经济最多元化的城市之一,但是没有在任何行业建立强大的主导地位。芝加哥也进军了媒体和技术领域,除了大宗商品交易之外,芝加哥已经不再是主要的全球金融中心。
如今的大赢家是旧金山湾区,科技行业的领头羊几乎全都云集于此;这个都市区不仅拥有大批的科技杰出企业,总部位于美国其他地区和其他国家的公司也有纷纷来到这里经营业务。即使是沃尔玛(Wal-Mart)这样精打细算的零售商也在硅谷不断提升其影响力。
全球地位日渐提升的其他北美城市包括排名第十位的多伦多,这座城市与洛杉矶和旧金山的排名并列。作为加拿大的经济之都,多伦多成为国际投资的焦点要归功于加拿大稳定的经济和丰富的资源。多伦多也是全世界最多元化的城市之一——当地46%的人口在国外出生。
北美地区最具潜力的城市包括排名第14位的休斯敦,这座城市在美国能源行业占据主导地位,拥有庞大的出口行业和日益多元化的人口。华盛顿都市区在榜单上排名第16位,证明了美国首都作为航空航天和科技中心的增长潜力。
在美国以外的地区,其他可能在未来脱颖而出的城市包括排名第16位的首尔和上海,以及和芝加哥并列排名第20位的阿布扎比。但是除了迪拜以外,我们榜单上排名前20位的城市中没有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印度大都市德里和孟买与南非的约翰内斯堡都排名30多位。在拉丁美洲,值得关注的城市是排名第23位的圣保罗。但是,在这些城市建设适当的基础设施前——从道路、交通、桥梁到相对廉洁的司法系统——预计没有一座城市能够在十年以内跻身榜单的前十位甚至前20位。
就目前而言,国际化都市的未来并不属于那些规模最大或增长最快的城市,而是那些效率最高、最有远见的城市,以及那些拥有强大历史传统的城市。对所有希望跻身这个精英俱乐部的城市来说,这实际上提高了门槛。
(作者: 福布斯中文网专栏作家)
新闻热搜榜
人民币国际化
数字世界亚洲博览会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时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