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手机管家哪个好青少年守护可以保障青少年上网安全吗?

原标题:腾讯手机管家首推“青少年守护”营造孩子健康上网环境

  中新网8月16日电 “前段时间给孩子买了一部智能手机,但网上的不良信息太多,很担心会影响到他。”这是来自网络上一位母亲的心声,或许也戳中了每一位家长担忧的心。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拥有了自己的手机,然而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孩子可能会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侵害。

8月15日,腾讯手机管家首次上线“青少年守护”功能,自动拦截不良网站,支持查看每日游戏时长,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上网环境。“青少年守护”是基于腾讯手机管家长期以来积累的手机安全管理能力,在构建青少年群体移动互联网安全防线方面的一次创新性突破,希望能够净化上网环境,帮助家长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守护他们的未来。

腾讯手机管家上线“青少年守护”功能

当代青少年网民的触网年龄愈发提前,很多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智能手机。但不容忽视的是,青少年所面临的网络风险形势严峻。此前,腾讯公司联合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了《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显示,三分之一的青少年在网络上遇到过色情信息骚扰,35.76%青少年遇到过网络诈骗信息。

为了有效屏蔽可能危害青少年成长健康的网络风险,腾讯手机管家“青少年守护”推出两大功能:其一,拦截不良网站,保护健康上网。“青少年守护”功能开启后,如果孩子不慎点击不良网站,后台自动实现拦截;其二,支持查看游戏时长。孩子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游戏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娱乐时间,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

“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的引导至关重要。家长在青少年的用网教育方面,需要转变以往简单的管理方式,主动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与孩子共同解决和防范网络带来的不良影响。"青少年守护"功能不仅帮助孩子拦截不良网站、协助孩子合理安排游戏时间,更力求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关联,充分发挥家长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引导作用,与家长一起帮助青少年避免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腾讯手机管家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过简单的步骤,即可完成家长与孩子的账号绑定。首先,孩子在手机上安装最新版本的腾讯手机管家;然后打开【实用工具】-【青少年守护】,选择“我是孩子”模式;最后扫描家长手机“青少年守护”小程序中的关联二维码,即可完成绑定。家长通过关注“腾讯手机管家”公众号,可及时接收孩子的关键动态通知。当游戏时长超过一定时间时,家长可根据通知及时提醒孩子合理安排时间。

“青少年守护”小程序实现家长与孩子的绑定,引导孩子健康使用手机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中老年及青少年群体成为移动互联网安全领域的重点守护对象。腾讯手机管家作为移动端的第一道安全防线,近年来持续进行安全管理能力的升级,从去年“帮家人防骗”功能上线到此次“青少年守护”功能的推出,腾讯手机管家将普通个人手机的安全保护,拓展至中老年人及其儿女、家长及青少年关系间的安全守护,力求满足更多用户手机安全管理需求。

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腾讯手机管家希望能够通过科技的力量,为青少年提供更安全、更健康的上网环境,与家长一起守护孩子的成长。

}

  网络游戏防沉迷,怎么做才能有效且长效?专家建议,家长不宜向孩子灌输“玩游戏是罪恶”的观念,而应该帮助孩子提升自制力。游戏公司除了设置“一键禁玩”及“限额消费”等功能,还应该制定方案,使青少年远离不良内容。社会给予引导、家长言传身教、游戏公司开发优质内容、相关部门承担监管责任,才能形成完整、有效的闭环。

  游戏有魅力,孩子易沉迷。家长、社会和游戏公司,应该如何看待、对待游戏?防止青少年沉迷网游,各方能采取哪些措施?我们采访了游戏公司、相关学者和专家,探讨游戏成瘾的解决路径。

  问 指导孩子玩网游时如何不影响亲子关系?

  问:青少年使用网络有哪些特征?为什么会出现沉迷网游的情况?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现在的青少年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玩网络游戏是他们的基本娱乐方式。

  从5岁到14岁,青少年在接触网络的过程中存在“三级跳”的规律:5岁左右,还没上学,但可能已经接触了网络,网络游戏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10岁左右,青少年不仅会通过网络进行搜索,也会参与社交、表达自己;14岁左右,网络已是生活中密不可分的工具,有些青少年的“网络数字化能力”甚至已超过父母。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往往是因为亲子关系存在四类问题:一是“不了解”,即父母不了解孩子在网上干什么;二是“差关系”,即父母在线上和线下都没有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三是“缺引导”,即父母放任孩子玩网络游戏;四是“坏示范”,即父母自身也沉迷。

  问:对于孩子玩网络游戏,家长采取的应对方式有哪些?正确做法又是什么?

  张海波:现代家庭中有两个常见场景:一是“网络争夺战”,家长把持网络的控制权,绝对不让孩子接触网络游戏;二是“电子保姆”,直接把手机、网络扔给孩子。实际上,过度控制和过度放纵,都不是真正的教育,而且都容易加重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沉迷。

  至诺科技游戏制作人李涛:我认识一位家长,狠狠教训过他玩游戏的儿子,导致孩子现在一听“游戏”俩字就紧张,可别人玩的时候,孩子却还是忍不住偷看。

  我认为,家长不宜向孩子灌输“玩游戏是罪恶的”这种观念。过于刚性的管理,反而会使青少年更倾向于通过网络游戏减压。父母应当帮助孩子选择适合的游戏,建立孩子对高品质网络游戏的审美。帮孩子挑选高品质的游戏,首先可以关注游戏年龄分级标准,其次可以通过家长自己简单试玩,再就是参考媒体、网友的评测与推荐。知己知彼,才能把握主动权。

  北京师范大学“游戏研究与游戏化实践”课程讲师刘梦霏:游戏,本质上是一种由规则引导的意义体系。“遵循规则去解决问题,即可得到一些奖励和反馈”——这个原则,同样可以用到现实中。在孩子接触游戏之前,家长可以进行协商、引导,并订立规矩,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表现主动性和自制力。

  慕尼黑大学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史博士高璇:对待网络游戏,家长应该做到下面几点:第一,建立清晰的规则。家长必须知道孩子在玩什么,并明确在哪玩、何时玩、玩多久。第二,做孩子的榜样,家长自己不能去当沉迷者。第三,为孩子提供和现实生活连接的机会。心理学认为,现实感是衡量心理状态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国外有些家长自发组织各种运动协会,家长轮流负责上课。这种做法,不仅创造了父母陪伴孩子的机会,也为孩子提供了现实中的社交圈子。目前,国内也有很多家长加以借鉴,比如组织孩子们去爬山、郊游等。第四,家长要高质量地陪伴孩子。高质量,要求高度关注、有所回应,但不过多干涉孩子,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度,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

  问 网游出品方在供给端如何把管控做到位?

  问:在游戏设计上,游戏公司应该承担哪些责任,避免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

  刘梦霏:在游戏开发初期,游戏公司应该针对性地关怀青少年玩家,从视觉、文化、体验等角度考虑青少年的需求。此外,应该制定面向青少年玩家的相关预案,比如怎样让青少年远离不良玩家、不良语言和思想等。

  游戏内容上,也可以通过一些规则来进行引导。如果玩家有色情、欺凌方面的表现,游戏机制上应该加以严厉惩罚。当青少年玩家正当地进行社交、完成合作时,可以在游戏数值等方面给予奖励;反之,如果在游戏中出现恶劣行为,就可以把玩家“发配”到特定空间,限制其游戏自由。要重新回归正常空间,则需要学习社区规范、通过答题测验等。

  要引导游戏玩家,就应该运用游戏本身的规则和机制,尽量尊重玩家的话语体系、主观能动,避免霸道的家长式作风。

  问: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游戏公司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腾讯成长守护平台总监郑中:2017年初,腾讯推出成长守护平台,家长可通过该平台绑定孩子的游戏账号,进行查询、提醒、设置时段、一键禁玩及限额消费等操作。截至今年7月,约878万个账号绑定成长守护平台。

  成长守护平台分两个模式:2017年推出超级家长模式,其本质是监督查看的管控工具;今年将推出Weteam模式,一方面促家长以身作则,另一方面促孩子履行约定,获得激励。希望能通过这种模式培养相互信任、正向激励、寓教于乐的亲子关系。

  为了防止青少年在网络游戏中非理性消费,腾讯推出了未成年人游戏消费提醒功能。如果用户在近30天的累计消费达到300元,腾讯将提醒其支付账户所有人。

  目前,腾讯公司已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美国弗吉尼亚功能游戏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国内外学术科研机构合作,探索利用网络游戏丰富教育模式的路径,为青少年构建健康积极、安全可靠的网络游戏空间。

  问 怎样在趋利避害的原则下更好驾驭网游?

  问:不少家长都知道戒网瘾机构,有的还把孩子送了过去。这类机构靠谱吗?

  刘梦霏:许多戒网瘾机构的专业资质是比较可疑的。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一版《国际疾病分类》中,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但这并不代表那些戒网瘾机构就“先天”具有合法性。就连对于“网瘾”的界定,这些戒网瘾机构的标准都未必相互一致、足够权威。

  有案例表明:把孩子送进某些戒网瘾机构,会对亲子关系造成永久性伤害。孩子回家后,对家长的信任会大打折扣,亲子关系可能会变得非常冷漠甚至剑拔弩张。

  问:对于网络游戏,到底该怎么看、怎么做,才能长效地防控沉迷?

  张海波:对于网络,应当秉持“趋利避害”的理念:既不能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也不能对风险听之任之。家长应该通过主动引导,让网络“为我所用”,使其成为娱乐、学习、日常生活的好帮手,成为表达自我、参与社交的途径。

  刘梦霏:中国已经有几亿游戏玩家。既然玩家规模已经达到如此量级,那么要解决相关问题时,就需要充分调研,了解实际状况后再有针对性地找方案。

  对于网络游戏,家长、学校及社会不能只看到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学校给予引导、家长言传身教、游戏公司开发优质内容及防沉迷机制、相关部门承担制定规则及监管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完整、有效的闭环。

}

  8月16日电 “前段时刻给孩子买了一部智能手机,但网上的不良信息太多,很忧虑会影响到他。”这是来自网络上一位母亲的心声,或许也戳中了每一位家长忧虑的心。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具有了自己的手机,但是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孩子可能会遭到网上不良信息的损害。

  8月15日,腾讯手机管家初次上线“青少年看护”功用,自动阻拦不良网站,支撑检查每日游戏时长,为青少年营建健康的上网环境。“青少年看护”是根据腾讯手机管家长期以来堆集的手机安全办理能力,在构建青少年集体移动互联网安全防地方面的一次创新性打破,期望可以净化上网环境,帮忙家长引导孩子养成杰出的手机运用习气,看护青少年健康生长,看护他们的未来。

腾讯手机管家上线“青少年看护”功用

  今世青少年网民的触网年纪益发提早,许多孩子都有归于自己的智能手机。但不容忽视的是,青少年所面对的网络危险形势严峻。此前,腾讯公司联合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我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了《我国青少年互联网运用及网络安全状况调研陈述》。调研陈述显现,三分之一的青少年在网络上遇到过色情信息打扰,35.76%青少年遇到过网络欺诈信息。

  为了有用屏蔽可能损害青少年生长健康的网络危险,腾讯手机管家“青少年看护”推出两大功用:其一,阻拦不良网站,维护健康上网。“青少年看护”功用敞开后,假如孩子不小心点击不良网站,后台自动完结阻拦;其二,支撑检查游戏时长。孩子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游戏时刻,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文娱时刻,养成杰出的手机运用习气。

  “青少年生长过程中,家庭和校园的引导至关重要。家长在青少年的用网教育方面,需求改变以往简略的办理方式,自动参加到孩子的学习和日子过程中,与孩子一同处理和防备网络带来的不良影响。‘青少年看护’功用不只帮忙孩子阻拦不良网站、帮忙孩子合理安排游戏时刻,更力求在家长和孩子之间树立相关,充分发挥家长对孩子健康生长的引导效果,与家长一同帮忙青少年防止网络不良信息的损害。”腾讯手机管家相关负责人表明。

  经过简略的过程,即可完结家长与孩子的账号绑定。首要,孩子在手机上装置最新版别的腾讯手机管家;然后翻开【实用工具】-【青少年看护】,挑选“我是孩子”形式;最终扫描家长手机“青少年看护”小程序中的相关二维码,即可完结绑定。家长经过重视“腾讯手机管家”大众号,可及时接纳孩子的要害动态告诉。当游戏时长超越必定时刻时,家长可根据告诉及时提示孩子合理安排时刻。

“青少年看护”小程序完结家长与孩子的绑定,引导孩子健康运用手机

  跟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遍及,中老年及青少年集体成为移动互联网安全范畴的要点看护目标。腾讯手机管家作为移动端的第一道安全防地,近年来继续进行安全办理能力的晋级,从上一年“帮家人防骗”功用上线到此次“青少年看护”功用的推出,腾讯手机管家将一般个人手机的安全维护,拓宽至中老年人及其儿女、家长及青少年联系间的安全看护,力求满意更多用户手机安全办理需求。

  青少年健康生长是全社会一同重视的论题,腾讯手机管家期望可以经过科技的力气,为青少年供给更安全、更健康的上网环境,与家长一同看护孩子的生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管家哪个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