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互联网金融就业前景行业前景

互联网金融大佬看好行业前景
来源:综合
作者: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金微 北京报道
  近年来,P2P互联网金融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虽然行业内的频频跑路事件时有发生,但丝毫没有影响其迅速发展,据《2015年5月网贷平台发展指数评级》指出,2015年5月,我国P2P网贷行业整体成交量达609.62亿元,环比4月上升了10.55%,历史累计成交量也已突破6000亿元。
  近期由央行牵头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可以看出,国家对于P2P行业的未来发展还是抱着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分析人士指出,《意见》的出台,意味着互联网金融顶层设计出炉。7月28日,微贷网创始人、CEO姚宏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意见》出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互联网金融终于拥有了正式的名分,而“P2P行业也不再是没有妈的孩子”。
  为P2P正名
  虽然《意见》出台,但社会对互联网金融监管这只 “落地靴子”的讨论却尚未平息。
  好贷网CEO李明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是互联网金融第一次被正名,此前无论是P2P还是众筹都没有一个正式的身份,这次变化让互联网金融感受到了来自中央的监管。
  “虽然整个行业有极大的发展,但对于这个新生行业到底是合法还是非法,众说纷纭,我们从业人士也在边界游走,现在《意见》落地,并将出台下一步的实施意见,这是官方对我们行业的肯定。”抱财网联合创始人徐展勤深有感触地说,这次《意见》对行业的影响非常深刻,《意见》以国务院的名义下发,说明国家非常重视。
  来自深圳微金所的高级媒介总监张久霞表示,《意见》对P2P行业是极大的利好,可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比如银行的资金托管、银监会对P2P的监管等,虽然这些细则没有正式落地,但现在行业的总体状况较好。”
  姚宏认为,由于国资系、银行系、上市公司系等资金实力雄厚的平台加快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因此国家会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促使行业发展更加规范。
  资金托管是关键
  《意见》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位是信息中介。在李明顺看来,对P2P是强调只能做信息中介而不能做信用中介,这是一个好的理想和理论,“但在实践中可能有95%的P2P机构都将面临倒闭的危险,甚至直接倒闭。因为大多数P2P公司现在多少都担负着信用中介的身份,如果不这么做,他们可能马上在短期就被竞争者和市场淘汰掉,无法建立用户信心。”
  据悉,目前互联网金融公司关注最多的问题还是资金托管。
  目前,P2P平台大多没有进行托管或是采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资金托管,这也是造成部分不法P2P平台能够携款跑路的重大漏洞。《意见》要求平台选择符合资质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存管机构,这对P2P平台和第三方支付平台都是冲击。
  找到合作银行洽谈存管已成圈内最新的动态。7月28日,互联网金融公司爱钱帮宣布与徽商银行达成银行存管合作,另外已有多家平台开展或者筹划银行资金存管业务。
  网贷天眼主编郭长冬说,今后银行不仅会抢占P2P存管的市场,而且有可能通过收购优质P2P平台,弥补自己在互联网运营、技术方面的劣势,加速布局互联网金融。一批优秀的企业也将如同《意见》中指出的那样―“在、创业板等境内资本市场上融资”,成为公众公司。
  不过,也有网贷公司谈到平台托管的难题。张久霞说,银行托管与互联网规则方面,还有很多技术难题没有解决。“像我们与银联支付签定了资金托管协议,但是银联对于移动支付的资金托管一直没有解决,这可能也是《意见》落实的难点。”
  此前,业内预计,《意见》的出台会促成行业的洗牌。对此,多位互联网金融人士也表示认同。
  郭长冬说,以托管为例,未来P2P会面临这样的局面:行业中强的平台会更强,两极分化会更加加剧。“银行出于信用考虑,一些小的草根平台是不会被纳入到银行托管中的,这势必造成行业的大洗牌。”
  不过,也有乐观者认为:“传统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各有各的优势。像金融机构有这么大的市场,同样存在很多银行,各有各的市场份额。”
  行业新前景
  在受访的多位互联网金融公司负责人看来,《意见》的出台对他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徐展勤表示:“抱财网上线一年半多的时间,我们在全国百强排在69名,平台的交易量不大,但十个指标中3项排在全国前三,杠杆率风控和技术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希望规范这个行业的发展。”
  据张久霞介绍,深圳微金所注册在深圳前海,是互联网金融活跃的地带,目前公司的交易额也在迅速发展,交易额突破20亿元。
  姚宏说,《意见》为互联网金融企业走向资本市场指明了方向,微贷网也会结合《意见》积极探索走向资本市场的路径。
  据刚成立不久的平台“票据行”负责人王波介绍,目前票据市场2014年规模就有58万亿,互联网平台只做了几十亿,行业前景很大,他们希望创造互联网+票据+供应链金融的新生态,“不过,平台新创办也面临运营客流量等诸多问题。”王波说。
  专注于做互联网金融品牌营销的小铜人公司经理佟杰则建议:“在平台上线前就应该加大媒体的宣传报道力度,同时做些策划增加平台的公信力和对客户的粘性。”
(责任编辑:严灿)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大学生就业分析:互联网金融行业前景如何?
大学生就业分析:互联网金融行业前景如何?
随着经济放缓,今年上半年中国就业市场出现了趋冷的迹象,但是 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互联网公司已成为目前大学生就业的新兴高地,互联网金融成为互联网行业的热门板块。那么互联网金融行业到底就业前景如何?互联网金融工作怎么样?    “现在互联网金融持续升温,需要将经济学知识和互联网知识相结合,对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讲是个新天地。”直接就业的同学大约有三分之一进入互联网行业。  互联网金融前景如何,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发展空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专业副教授冯鹏程也非常看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虽然不会完全取代传统金融,但一定会对传统金融带来很大冲击。而传统金融如果不主动‘触网’的话,未来也基本没有生存余地。”  冯鹏程认为,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互联网企业做金融,二是金融企业主动“触网”。互联网金融是未来的一个大方向,“现在的年轻人,还有多少愿意跑到银行ban理业务?”  受技术进步影响的还有新闻学专业。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赵思琪,把自己的就业意向从传统媒体转向了新媒体领域,“更快”是她在新媒体部门实习后最直接的感受。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也掀起了一股离职潮,一批资深从业者转入新媒体行业或直接创业。  对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专业2015届硕士毕业生张国文来说,互联网巨头企业对她的吸引力远超过公务员(课程)和外企,“薪资待遇和福利很好,工作氛围比较轻松和人性化,不像一些央企国企和事业单位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也不像外企对语言的要求那么高,而且相对自由”。  中央民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毕业生王银凤也看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朝阳产业,代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着一种变化和创新”。  多所大学的就业中心教师在接受聚高校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一两年,互联网和互联网相关行业的公司在校园招聘方面的号召力越来越强。每次举办招聘会,互联网企业所占的比例不下30%,其校园招聘的人数也呈倍数增加,并且,这一比例还在上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找培训,上厚学网!厚学,进步的力量!
作者最新文章互联网+国家战略智库
? ? ? ? ? ?
当前位置: &
& 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日10:48&&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互联网金融具体介绍  (一)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1、成本低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双方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无传统中介、无交易成本、无垄断利润。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避免开设营业网点的资金投入和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消费者可以在开放透明的平台上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削弱了信息不对称程度,更省时省力。  2、效率高  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由计算机处理,操作流程完全标准化,客户不需要排队等候,业务处理速度更快,用户体验更好。如阿里小贷依托电商积累的信用库,经过挖掘和分析,引入风险分析和资信调查模型,商户从申请贷款到发放只需要几秒钟,日均可以完成贷款1万笔,成为真正的&信贷工厂&。  3、覆盖广  中投顾问发布的《年互联网金融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表示,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能够突破时间和地域的约束,在互联网上寻找需要的金融资源,金融服务更直接,客户基础更广泛。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客户以小微企业为主,覆盖了部分传统金融业的金融服务盲区,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4、发展快  依托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得到了快速增长。如上线18天,累计用户数达到250多万,累计转入资金达到66亿元。  5、管理弱  一是风控弱。互联网金融还没有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也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具备类似银行的风控、合规和清收机制,容易发生各类风险问题,已有众贷网、网赢天下等P2P网贷平台宣布破产或停止服务。二是监管弱。互联网金融在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监管和法律约束,缺乏准入门槛和行业规范,整个行业面临诸多政策和法律风险。  6、风险大  一是信用风险大。现阶段中国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还有待配套,互联网金融违约成本较低,容易诱发恶意骗贷、卷款等风险问题。特别是P2P网贷平台由于准入门槛低和缺乏监管,成为不法分子从事非法集资和诈骗等犯罪的温床。  二是网络安全风险大。中国互联网安全问题突出,网络金融犯罪问题不容忽视。一旦遭遇黑客攻击,互联网金融的正常运作会受到影响,危及消费者的资金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  (二)互联网金融的功能  1、平台功能  通过互联网金融企业搭建的网络金融平台,客户可自行选择适合的金融产品,只需动动手指,即能开展支付、贷款、投资等金融,方便快捷,免去客户跑腿、等待之苦。  2、资源配置(即融资)功能  互联网金融本质上是一种直接融资方式。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我们能够方便地查阅交易对手的交易记录;找到合适的风险管理工具与风险分散工具;通过信息技术深入分析数据,全面、深入掌握对手信息,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兴起,&自金融&的概念应运而生。  3、支付功能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商家和客户之间的支付由第三方来完成,方便、快捷,成本更低。第三方支付或将削弱商业银行、传统支付平台的地位。  4、信息搜集和处理  传统金融模式下,信息资源分散庞杂,数据难以有效处理应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人们利用&&原理,可以将不对称、金字塔型的信息扁平化,实现数据的标准化、结构化,提高数据使用效率。  (三)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的战略意义在于摆脱担保和抵押方式,将数据作为提供融资渠道的关键依据。阿里金融利用多年来电子商务交易数据建立起来的涵盖30多万家企业的信用数据库,引入网络数据模型和资信调查模式,通过交叉检验技术辅以第三方验证,确认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再将客户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行为数据映射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  对比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以开放云平台为标志的电子金融服务模式已经成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拓展市场和创新经营模式的有效手段,代表着未来金融服务和交易的发展方向。移动支付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随着移动支付规模的不断扩大,互联网金融将会更加活跃和壮大。  互联网企业找准了小额贷款的切入点,并很好把握了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日趋成熟为金融网络化提供的环境基础。在我国当前鼓励发展小额贷款的政策背景下,小额贷款成为互联网企业向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渠道的着手点,摸索出&数据+平台+小贷&的全新模式。此外,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模式的替代效应为金融网络化提供了平台。中投顾问发布的《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表示,我国电子商务在发展模式、技术支撑和信用体系等方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走向成熟,随着金融产品化和标准化趋势越来越强,金融产品和服务电子商务化变成了可能。  但是,在目前金融政策体系下,我国互联网企业向金融领域渗透将是一个小步快跑的进程,短时间不可能对银行等传统金融业产生较大冲击。首先,我国广大互联网网民对除银行以外的证券、保险等新金融市场认知度还不高;第二,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将导致政府对互联网企业金融创新的监管慎之又慎,如暂不开放吸储功能等。因此,互联网企业金融创新之路不会一蹴而就,形成威胁金融业主体之势。  互联网企业向金融渗透的最大挑战在于对风险控制的把控。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业务的优势在于拥有数据信息和平台,但是最大的考验在于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对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业务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预测和控制能力有待验证。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都有在长期成长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严格的风险控制系统,对风险的识别、衡量与控制都有着明确而严格的规定。针对这一现实,互联网企业可以与金融机构合作,从信托、基金、保险、理财产品等非信贷类金融产品着手,做好平台交易的接口与协议,将风险尽量降至最低。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2005年):传统金融业态和服务系统互联网化阶段。传统金融机构通过建立网上银行、网上证券和网上保险等金融平台开展网上转账、网上资金借贷、网上投资理财、网上证券交易和网上保险等交易。  第二阶段(年):互联网支付快速扩张阶段,主要形式是第三方支付。  第三阶段(年):互联网金融实质性发展百花齐放的阶段。各种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拓展,各种形式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层出不穷。  第四阶段(2015年至今):互联网金融新一轮变革、监管和规范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以日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印发的略显严苛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新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标志,这是对整个互联网金融业态和服务系统进行综合性、全面性监管的规范,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现状  中投顾问发布的《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示,近年来,以2013年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宝宝类&理财产品充斥金融市场为起点,我国互联网金融开始兴起,2013年也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与此同时,P2P网络借贷平台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为切入点迅速占领市场,众筹融资平台也随之兴起,随着我国第一家专业网络保险公司获批,其他金融机构也借助互联网转变业务发展模式。2014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经过三年多的发展,我国互联网金融用户规模持续扩大,从2013年的3.24亿人,到2014年的4.12亿人,到2015年达到4.89亿人。  2015年,我国互联网金融融资规模达944亿元,有379家互联网金融平台成功融资,平台的融资运作也备受瞩目,在资本化运作进程中,成功获得多轮融资的平台有32家。日,旗下的P2P平台宜人贷成功在纽交所,成为了我国第一个成功资本化运作的P2P平台。2016年2月,我国P2P网贷平台成交量达1130.09亿元,截至2016年2月底,有267家支付业务许可企业。(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
&&&&9月19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17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全文下载:)。报告发布了2017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及各细分领域发展现状等,包括:B2B电商、零售电商、生活服务电商、跨境电商等。涉及的主要电商平台包括:1)B2B电商平台:阿里巴巴、慧聪网、环球资源、上海钢联、焦点科技、生意宝、环球市场、金泉网、金银岛等。2)零售电商平台:天猫、京东、唯品会、苏宁易购、国美在线、1号店、亚马逊中国、当当网、聚美优品等。3)生活服务电商平台:美团、饿了么、携程、去哪儿、猫眼电影、百度外卖、艺龙、驴妈妈、淘票票、飞猪、摩拜单车、易到用车、同程旅游、马蜂窝、途牛旅游、艺龙旅行、穷游网、百合网、洗衣邦、滴滴出行等。4)跨境电商平台:亚马逊、eBay、全球速卖通、敦煌网、Wish、大龙网、跨境通、小笨鸟、价之链、通拓科技、傲基电商、有棵树、兰亭集势、洋码头、天猫国际、宝贝格子、苏宁海外购、聚美优品、京东全球购、亚马逊海外购、1号店全球进口、国美海外购、蜜芽、宝宝树、美囤妈妈等。
【】【】【】【】【】
「关键字」
& &(1)凡本中心注明“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或带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水印LOGO的所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及其他任何形式的作品 ,其版权均属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中心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与本中心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违者本中心将依法追究责任。
& &(2)转载或引用本中心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中心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中心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中心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中心不承担责任。
& &(4)凡本中心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网站与机构,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中心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5)关于本中心发布的用户投诉稿件,信息均由用户通过本中心投诉通道提供,本中心不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内容真实性有误,请与本中心联系,本中心将在核实后进行处理。& &(6)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中心内容者,本中心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7)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中心联系的请发送相关内容至邮箱:)& &此版权声明解释权归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所有。
  导读:9月19日,国内知名互联网+智库&&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17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报告下载:/zt/17jcbg1)。报告显示,2017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交...
生态型企业:
行业热点:
曝光专区:
有以下事宜,请联系:&&
有以下事宜,请联系:
有以下事宜,请联系:
以下企业,请联系:
以下企业,请联系:
以下企业,请联系:
以下人士,请联系:
行业/频道:
产品/服务:
数据/研究:
导航/平台: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深度分析文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深度分析文章
&&互联网金融 现状及前景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及深层影响
  肖四如?肖可砾
  即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业务。互联网技术不仅改善了金融业务发展的基础环境,同时也衍生出了新的金融服务方式,引起金融生态和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从而也带来一系列风险与控制的新课题。
  主要业务板块
  关于互联网金融包括哪些业务板块,理解角度不同,说法也不一样。本文讨论的互联网金融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学术概念,它是从商业角度描述在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业务模式。因此它不等同于“互联网+金融”,也不等同于金融的互联网化,更不是指互联网产业的金融活动,它是一种新的金融业态。
  依托功能属性分类
  金融是一系列涉及资产转换活动的中介服务行为,互联网作为一种金融业务模式,其功能不外乎三大类:即金融作为交易媒介的功能、作为投融资媒介和作为财富管理媒介的功能。这些功能通过内在的信用机制发挥作用。因此互联网金融包括三大类业务板块:一类是互联网交易支付类业务。包括银行利用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建立便捷的支付清算渠道,各有关企业也可凭借自身优势,建立第三方支付公司。另一类是互联网融资中介类业务。包括依托互联网的P2P借贷融资和通过众筹平台进行的股权融资。此外,在大数据分析背景下,展开征信及授信活动,也是互联网融资平台功能的重要方面。第三类是互联网理财媒介类业务。包括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营销窗口,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理财服务;利用大数据管理优势,指导交易决策,并发展高频交易;利用大数据对客户金融需求作出分析,实施精准营销和有效客户管理;利用金融大数据进行风险预测并提出风险政策,及时发现异常交易行为;利用大数据进行宏观政策分析,实现平抑宏观风险的最优货币政策安排;利用大数据进行企业和个人的征信分析,及时把握不同对象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等。
  依托技术属性分类
  互联网金融依其技术属性又可以归纳为三大类:一类是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交易对接平台。包括P2P平台、众筹融资平台、理财产品推介销售平台、产品交易平台、证券交易平台等。第二类是大数据金融类,包括利用金融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征信评级;在大数据分析模型基础上的高频交易决策;客户大数据分析,进行精准营销;大数据分析基础上的风险测评与管理;异常交易的发现与诊断等等。第三类是所谓的金融电子化,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提升传统金融服务业,包括基于互联网的电子银行、电子证券、电子保险体系建设。使金融服务通过网络连接各类交易主体,突破金融服务的时空限制。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各类自助服务等。还包括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改善金融企业客户管理、绩效管理和风险管理等等。
  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互联网金融揭示出两个基本趋势:互联网企业的金融化和金融企业的互联网化。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使金融业如虎添翼,其原因在于通过互联网能够最有效地解决金融服务的本质需求。这也是互联网金融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互联网技术能最有效地处理价值的时空转移。金融的本质是价值的跨时空转移。金融基本功能之一的交易媒介,就是要解决商品和服务贸易供求者之间的货币资金转移问题,即支付问题。互联网能最有效地通过账户的结算与清算来实现交易支付。金融主要功能之一的投融资中介则是价值在期限上的配置,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转换。互联网最有利于实现不同主体、不同流动性资产价值的配置。金融所衍生出的资产管理功能,本质是收益风险在不同偏好者之间的配置,而互联网技术可以使不断变动的风险收益信息更易于及时捕捉和分析。
  金融作为一种中介服务活动所要求的便捷化、自助化,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最好实现。互联网实现了不同主体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网络终端或结点,发起或接收金融交易服务。这样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而且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这种服务不再依赖于地点环境可随时随地自助完成,这极大地改善了客户的服务体验。即使是授信、开户这些原认为离不开柜面的服务流程,也可以通过远程由客户与客户经理互动来实现,使服务的时效性大为增强。在这种技术背景之下,传统银行如不利用互联网手段,那就毫无可言了。
  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和互联互通的优势,最有利于建立金融服务所需的信息充分和信用增强。金融的本质是信用,信用的基础是充分、有效、对称的信息。互联网平台建立起交易双方信息沟通和信息披露的极大便利,使交易信息趋于充分,可以十分便利地了解对象的商业活动状况和征信信息,并建立起相关关系人群落,增加对交易对手的了解,并形成更广泛的监督。大数据分析可以使大量碎片化的信息整合成重要的相关关系和分类信息,有助于交易者做出正确判断;异常分析可以及时提醒人们对金融欺诈的防范;过程和动态的监测信息可以刻画事物运动的轨迹,提示人们及时做出反应。任何交易活动都会趋向于有助于增强信息和信用的方向,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在金融中的应用是必然的。
  互联网的应用大大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性,从而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互联网打造的信息平台,使很多金融服务的边际成本趋于零。有效解决了金融服务于小额、分散的零售客户的高风险、高成本问题,由于借助网络对大量分散主体展开标准化、自助化服务,使金融服务更趋向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互联网技术大大降低了信息获取成本、信息清算成本、风险识别成本、客户管理成本,从而大大地提高金融服务的价值创造能力。
  引起金融格局的重构
  在金融企业互联网化和互联网企业金融化的趋势下,金融市场和机构、业务版图重构,出现一系列金融发展的新趋势。
  跨界发展,金融企业界限模糊化。具有互联网应用优势的渠道运营商(移动、电信和联通等),可以利用手机注册用户系统建立自身的账户系统,涉足转账、支付等功能;电商平台企业(如阿里巴巴等),可以借助交易制度,形成支付宝、余额宝等,拓展金融服务功能;电商企业可以借助其供应商与销售对象的客户关系建立起资金收付平台,并拓展服务商品流通的其他金融服务;社交网络(QQ与微信等)可以通过其注册用户,拓展第三方支付功能并间接管理财富;搜索引擎公司利用其数据挖掘能力,拓展金融服务功能;制造业企业可以借助其供应链发展供应链金融,借助销售链展开租赁、分期付款等活动;商业流通企业可以发展消费金融;房地产企业、艺术品公司都可以依其服务属性建立起相应的金融产品。互联网技术使金融活动更便利地发掘产业价值链上下游之间的价值联系,发展信用,形成丰富多彩的企业金融活动。因此,纯粹的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界限日益不明显。
  互联网金融促进合作共赢模式的形成。互联网实现各行各业的互联互通,实现金融活动向各行各业的全面渗透,形成全社会普遍依存的价值网络。依托互联网,实现金融网、物流网、商流网的三网合一,从而最有效地促进商业活动的进行。在合作网络中寻求合作就是寻求自身优势的最大发挥,寻求自身劣势的最小成本弥合,就是积极加入价值创造体系去分享价值。这种合作催生出合作共赢的文化――共同维护合作关系,坚守信用,承担责任。网络化的生存,使财富真正地流动起来,在运动中增值,在运动中优化配置。对金融企业,不必再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不必事事拥有;可以按纵向和横向形成一系列外包关系,数据管理可以外包,可以外包、存款可以外包、贷款活动也可以外包等。在合作体系中,保留自身的核心能力,运用合作的杠杆去实现尽可能大的价值创造。金融机构的这种核心能力更重要的是价值网络中关系管理者的能力,是信用提供者和维护者的能力,是产品供给服务需求对接的创新能力,是风险管理和价值创造流程的研发能力。
  边际成本趋零化产生的深远影响。网络化金融创造出平台优势。在完善的平台下,新增客户的服务成本趋于零。这就能吸引大量的客户在几近“免费”的情况下,享受网络化服务,而在享受服务的同时,也创造出网络资源的总价值的增长,形成新的增值服务内容和形式。互联网趋势下,商业模式已不再是简单的盈利模式。因为在互联网商务和金融发展的过程中,非盈利状态常主导着未来的生存与竞争力。腾迅的社交网络、百度的搜索引擎、阿里的网商平台和支付宝,都曾经一度处于免费的状态。互联网打造的共享平台,让人们习惯并依赖平台生存,形成新的经济社会生态。在这种的新生态下,涌现大量微创新,形成新价值成长空间。新的商业模式特别重视客户体验,特别重视平台分享,特别重视“微创新”,特别重视客户互动,特别重视市场拓展。这些都构成互联网金融的思维。在互联网思维下,协同共享逐步完善原有市场竞争方式,所有权边界的重要性下降,使用价值及资源占有的意义日渐突出,进而逐步完善并取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市场竞争模式,引起经济社会向一个比传统资本主义,比市场经济更高的阶段演进。
  颠覆传统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互联网金融产生了大数据分析运用基础上的小微授信模式,产生了大数据分析基础上的客户分析和营销方式。与传统金融的风险管理相比,互联网金融采取了完全不同的路径与机制。传统银行授信的流程,是针对贷款申请者的贷前尽职调查、贷中认真审查和贷后严格管理,逐户评级授信,分析其还款意愿和能力,并严格按项目、客户进行责任管理。在大数据金融下,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风险收益模型,对客户做出分类,根据客户类别建立授信机制,整体形成风险模型,按风险概率建立风险补偿资金,从整体上对冲风险。因此是一种按大数据分析进行风险概率测算下的分类管理,而不是依个别项目和客户的具体信贷管理。
  加剧金融脱媒和技术脱媒。互联网金融在于建立供求双方直接沟通对接交易的平台,直接沟通交易信息,且还可以线上线下互动,这就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迅速提升直接融资在整个社会融资中的份量。银行作为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其存在的根本原因是解决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信用不充分问题,形成的一种中介机制。当互联网使直接交易能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进行时,间接中介就不必要了。过去投行机构、征信评级机构、财务咨询机构都是为了解决直接融资之信息不对称的中介手段,促使直接融资比重不断上升。现在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的信息充分披露,将会进一步加剧这种趋势,传统银行的业务空间进一步收窄。电子渠道对柜面业务的大量替代,改变了银行内部的资源配置。银行网点必须适应性地转型,形成有竞争力的线上线下结合模式,适应网络化的业务流程转为线上进行,线下客户经理更加要重视重点客户的维护,更加要重视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更加重视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加快推进业务的多元化、综合化。
  寄生出一批新的金融中介公司。在互联网金融的新型生态中,依托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的新型中介公司将应运而生。如大数据分析公司,为投融资者提供投资价值分析,提供征信评级信息、提供预测分析;依托网络平台的担保公司和征信公司,为P2P平台和众筹平台提供风险分散机制;风险投资公司,为互联网金融创新提供风险投资服务;依托互联网的投资公司,为网上直接投融资者提供投资咨询服务;此外还会派生出依托互联网金融的货币投资基金等。
  宏观管理的新课题
  互联网金融不仅作为一种金融手段,也作为一种新金融业态,其迅速发展引起信用体系的重构,也带来了一系列宏观管理的课题。
  金融风险产生和扩散的新机制。互联网金融既有风险抑制因素,又有风险增强因素。首先基于互联网的金融对技术平台的高度依赖,实现了财富的货币化和货币的数字化。财富所有权以数字认证方式存在。因此,技术风险或IT系统的风险将成为最重要的风险之一。其次网络化的彼此关联的价值体系,既增强了各经济主体、各产品和服务之间的依存性,也使风险传递扩散变得十分便利,风险规模呈几何级数扩大。三是网络化平台直接融资并未根本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平台是信用中性的,金融欺诈者也可以利用平台制造虚假信息误导金融消费者,形成欺诈风险。四是支付体系的风险问题日益突出。五是反洗钱识别困难加大。当然,互联网金融也存在风险抑制的内在机制。比如大数据分析增强征信评级的有效性,增强风险研判和欺诈识别的及时性。同时也会增强系统性风险预测的准确性,有利于防范风险。信用体系重构后,改善了信息透明度条件,增强经济主体的相互关联依存,合作共赢局面也对应风险共担责任,有利于形成新的风险约束关系并实质性地增强信用。这些问题要根据具体项目的实际需要作出风险评价和控制的安排,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
  互联网货币及其宏观影响。货币的本质是信用,而信用对应于兑现债务的承诺。因此,债务创造货币。在金融市场发育的格局下,不断创造的货币供给一方面促进需求引起经济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又被不断通过财富货币化、资产的价格上升所吸收,形成国民经济的货币循环。债务关系又事实发挥着货币的功能,扩大着整个国民经济的信用。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债务关系进一步复杂化,许多通过网络建立的合作协议,包含着兑现权利和义务,实质上就是一种债权债务的契约,但无法计量入现行的货币流通数量之中。在网络社区中共同认可的交易媒介,即网络货币,如Q币、比特币等等,事实上成为网络服务供求的支付手段,同时在网络社区成员中也有价值贮藏的功能,而且一开始就具备价值尺度的属性,有的甚至和本位币(人民币或美元)可以兑换,有的虽然不能兑换,但都符合作为货币的一般定义。这种由于网络信用支持的货币,对宏观的货币流通将产生何种影响?数字货币减少对M0的依赖,影响到M0的计量;虚拟货币调节着服务的供求,影响着M1、M2的真实计量。互联网金融中的大量交易协议,事实上也发挥着广义货币的功能,从而影响广义货币的计量。从而都对宏观金融政策效果产生影响。对这些影响的深入分析,有助于宏观经济预测和调控的科学性。
  互联网金融与资源配置效率。总体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优化整个国民经济资源配置。在金融业态的发展过程中,市场竞争驱使服务指向边际成本较低和消费者价值剩余较高的方向。金融互联网降低了金融消费者享受金融服务的成本,提高了享受服务的效用。互联网大量节省中间环节形成直连直通,有利于降低金融交易成本,让直接交易双方分享更多价值,由于融资渠道更加多元,对投融资者的发掘更加充分,货币流动速度加快,有利于提高金融资产的效率。更重要的是:互联网金融引起的合作共赢、协同共享经济的形成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专业化分工效率的提升。互联网平台聚合大量小规模的金融消费者所形成的规模经济,降低了分散服务的总成本,互联网平台引起的混业经营扩大,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多元化服务,提升了范围经济。事物都有两面性。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带来一些新问题。一是网络投资的规模越来越大,技术改造越来越频繁,国民经济中附加的信息设施成本越来越高。二是信息处理量越来越大,但信息产出量也越来越大,信息化使世界变得清晰的同时,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又形成巨大的干扰,使世界日益混沌。三是信息干扰越来越严重,信息安全越来越艰巨,对冲干扰和防范安全的成本越来越高,社会日益不堪其负。
  大数据金融分析和高频交易的市场影响。作为互联网时代交易决策手段的高频交易,是否会放大金融波动,加剧金融风险?这个问题尚无定论。证监部门要提出更严格的监管措施,以避免高频交易对资本市场波动的放大作用,但问题是放大的机制是什么,如何有针对性地提出监管措施?一种观点认为,高频交易并不会放大风险波动。在价格偏离基本面且存在套利机会时,高频交易者将迅速反应,大量的套利行为使市场价格回归基本面。有人看多,有人看空,有人看长,有人看短,有人偏好风险,有人谨慎行为,最终有人挣钱,有人亏钱是真正的金融市场形态。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难题。互联网金融改变了金融业态,模糊了金融企业的界限,增加了许多风险因素,如何实行有效监管,使之既能鼓励基于互联网的金融创新又可防范系统性区域性的金融风险,有效保障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互联网金融既然是一种金融活动,必须按金融活动的要求进行风险管理。既然是金融创新活动,就离不开金融活动的本质能力。这种本质能力就是信用。金融机构的信用来源,一是资本实力,即一旦产生风险,其资本抵补能力;二是专业能力,即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能力;三是客户关系,即长期形成的客户信任;四是产品和服务对接需求的能力。金融企业借助互联网可以拓展这些能力,而互联网企业要拓展金融服务,如果涉及到价值跨时空转移和流动性变换过程中的风险责任,也必须建立起这些能力。目前互联网企业在金融领域的涉足,多是从自身不承担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第三方支付和不承担风险转移责任的信息服务平台入手的,在建立起风险控制能力的情况下,逐步涉足承担相应风险责任的领域。
  对金融机构和业务活动的监管,应从监管活动的本质要求出发,审视和监管风险责任主体,使其承担的风险与其风险承担和管理能力一致。如果业务的本质是金融活动,就要遵循业务活动监管的要求。互联网P2P借贷平台和众筹平台,不能办理资金池业务,不能集担保、借贷责任于一身,一旦涉足实质性的金融风险责任担当,就应遵循线下业务的监管要求。
  值得研究的问题是,互联网金融活动,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对风险责任的转移是模糊的。而且在“跨界”、“混业”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趋势而不可阻挡之时,金融监管本身的责任边界也模糊了。互联网金融导致的大量创新活动,在监管的规范上缺乏,用现有法律约束创新活动,必然对创新的动力有所抑制。如何抓住互联网金融创新涌现的机遇而又有效防范风险,是监管面临的新课题。
  (肖四如系江西省农村信用联社研究员,肖可砾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助理教授)
(责任编辑:HN025)
03/11 11:4203/11 10:0803/11 09:3703/11 05:3903/11 05:3003/11 01:0803/10 16:4903/10 16:42
互联网金融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