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互联网思维维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

当我们谈“互联网思维”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要说过去这一年,互联网有什么话题跟春运一样火,那一定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了,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模式就是一种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模式。可即便觉得这个定义比其他的定义都好,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一个人,怎样训练自己的思维模式,最后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化境才是整个问题的关键。
&  在他看来,&互联网思维&是一种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模式,但真正能够运用自如的人少之又少;当圈内人都在争相解读我们所处的时代时,请不要忘记20世纪的哲学家们&&居伊&德波、让&鲍德里亚、米歇尔&福柯、斯拉沃热&齐泽克等,他们看似同互联网行业风马牛不相及,但他们对五十年来全球范围内人类社会的组织模式、消费形态、娱乐方式、主体认同、媒介影响等颠覆思维的描述和预测,或许可以指导我们在互联网世界里颠覆规则,制造奇迹。
  1.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模式
  要说过去这一年,互联网有什么话题跟春运一样火,那一定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了,以至于我在给高三艺考班的熊孩子们讲课的时候,都忍不住提醒他们:你们当中如果谁要打算考电影学院或者传媒大学,最好要了解下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因为保不齐面试老师也会冷不丁问你这个词儿什么意思。
  但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看了这么多谈互联网思维的文章后,我却愈发觉得那些行文笔调貌似如数家珍深谙此道的撰稿人,都或多或少有事后诸葛亮的嫌疑,像小学生概括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一样总结出几条特征描述拽上几个互联网名词就完事了。
  举例来说,我们在诸多谈互联网思维的文章中也可以概括出,互联网思维的定义通常被表述成以下特征:
  &互联网思维无非就是&专注产品与服务的极致&+&优秀的社会化媒体营销&。&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1. 数据驱动运营;2. 基础功能免费,增值服务收费;3. 微创新,快速迭代。&
  &互联网思维的定义: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互联网思维不是方法论,而是思维维度。&
  &如果要问互联网思维是什么的话,它一定包括连接思维。&
  这些互联网思维的定义,无一不是通过提出命题加举例论证的归纳法总结出来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概念,其实大都也是这么归纳总结抽象出来的。
  但定义和概念本身只是一种严谨普适的描述,它无法直接转换成&创造力&。这就好比,我们在今天都了解了&核聚变&&核裂变&的概念,但问题的关键是:谁第一个预想到这种物理现象,如果用于武器制造,那将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再比如,马也不是第一拨率先就接触到互联网的人,但最核心的一步是,一旦他接触到了互联网立即就可以联想到,传统的中小企业产品营销分发售卖的方式,一旦有互联网的介入,将会产生多么颠覆性的变革?
  所以,互联网思维模式,与其用以上的那些定义去描述,还不如说:互联网思维模式是一种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模式。可即便我觉得这个定义比其他的定义都好,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一个人,怎样训练自己的思维模式,最后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化境&才是整个问题的关键。
  2. 真正的思维方式的改变,是深达骨髓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如果我们都承认: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模式,那么,世界上几乎没有比改变一个人乃至一群人思维模式更艰巨和复杂的事。互联网思维模式,让身为艺术生的我,从接触到这个词的那一刻起,就立刻联想到了&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可悲窘境。
  说它可悲,是因为在人类的艺术史历程上,艺术理念、艺术品形态、艺术价值的判断标准,发生了 3 次天翻地覆的巨变,按照艺术理念和审美趣味,艺术分为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 3 个时期,更有意思的是:古典艺术的理念和趣味绵延了几百上千年,但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的理念和趣味,却是在百年内迅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的。
  换句话说:人类对于艺术和艺术品的理解、判断和欣赏的标准,在过去 100 年内发生了两次断裂和颠覆,那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对于艺术的理解,是不是还是达芬奇、梵高、张大千、齐白石、意境悠远旷达、造型逼真写实呢?换句话说,如果欣赏不了 798 里的艺术品,理解不了毕加索波洛克,那就说明我们的艺术思维,还是没赶上那两次最重要的断裂和重生。
  事实上,西方的现代艺术时期,大概是从 1860 年到 1960 年,而西方的当代艺术时期,则是从 1960 年后到现在,而我们中国,其实在 80 年代中期,就已经出现了对于西方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的借鉴和模仿,并在 2005 年左右,中国的当代艺术达到了辉煌的顶峰,天价拍卖频频出现,报刊媒体争相报道。
  一些极客可能会问:您扯这些艺术干嘛呢,回答是:您问这个问题本身就代表你毫无互联网思维的触类旁通的天赋。以上例子是为了说明:西方盛行了 100 多年的艺术思维模式,中国探索了 30 多年的艺术思维模式,至今绝大部分中国人乃至大学毕业生(哪怕中国大学的艺术毕业生)都毫不了解,更别说运用自如。
  由此可见:改变思维模式,是多么的困难,而从了解到灵活运用,又将是多么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过程。
  您也许会说:中国人乃至高级知识分子,丝毫不了解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这也太夸张了吧,谁不知道印象派的梵高、立体派的毕加索?谁没逛过 798?我的富豪朋友,家里还收藏了一堆现代艺术品和当代艺术品呢,你们这些装逼的艺术家,还是靠我们养活的呢!!
  那我告诉您:我说的是思维模式,不是那堆艺术品,艺术品只是艺术家思维的物化形态,是特定思维的尸体和粪便,道理就像您收藏了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但您永远不是昆汀一样。
  所以,简单地把小学老师教授的概括中心思想的本领,运用到分析互联网思维上来,是没太大意义的,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学习、训练自己的思维,让自己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使得自己拥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模式?
  真正的思维方式的改变,必须是要深达骨髓的:文学也好,艺术也罢,互联网也毫不例外。像我上面所说,一个领域的发展如果发生了根本性的断裂和颠覆,最终极的原因在于,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变革引发了整个社会结构、社会运作方式、人类生活方式和世界观价值观的根本转变。
  3. 与其听成功人士滔滔不绝的讲演,不如在20世纪的伟大哲思里学着务实
  早在 1970 年代,20 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就在《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_Culture and commitment: a study of the generation gap_)中预见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将经历&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后喻文化&三个时期。
  前喻文化,即所谓&老年文化&,在人类文明尚未进入工业革命之前,世界的变化非常缓慢,年轻一代要向老一辈学习基本的生存技能,以及老一辈对生活的理解、公认的生活方式以及简拙的是非观念。
  而后喻文化,则是年轻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他们生活在世的前辈的过程。在当今这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交流频繁、边际日益模糊的时代,年长者的生存经验不可避免地失去了指导价值。同老一辈相比,年轻人对生活的理解、对生活方式乃至根本价值观念的追寻都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并且一直处于快速变化的状态。
  玛格丽特早已经死了,但这个世界因为互联网和科技进步发生的巨变还没有停,而且越来越快。这些影响深远、极其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变,根本不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可以根据自己可怜的生命经验、狭窄的知识视野、五年八年的互联网从业资历可以把握和描述的。
  但事情也不至于特别悲观,因为肉体凡胎的我们虽然无力指点江山,但五、六十亿的人类族群还是不乏先知和智者。对于二战后整个世界因技术革命而发生的转变,还是有居伊&德波(Guy Debord)、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i ek)等等思想大师,做出了远超常人的、令人信服的描绘和预测。阅读他们的著作和思想,或许才可以从根本上让我们的思维发生骨髓级的转变。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方面面的巨大影响,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可互联网界的从业人员百度一下这些人名就会觉得:这些家伙的头衔全都是思想家和哲学家,第一直觉反应就是,他们应该是互联网行业最风马牛不相及的人。但事实却是:他们才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把握这些全球性变化的精神导师。
  我相信,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The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The Consumer Society: Myths and Structures)、《拟像与模拟》(Simulacra and Simulation);福柯的《规训与惩罚》(Discipline and Punish);齐泽克的《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所做的》(For They Know Not What They Do: Enjoyment as a Political Factor )等等,对于五十年来全球范围内人类社会的组织模式、消费形态、娱乐方式、主体认同、媒介影响等令人思维彻底颠覆的描述和预测,不仅可以指导当代艺术的实践创作理论批评,而且更适合互联网从业人员的思维训练和世界观重塑。
  与其跑到什么极客大会上,去洗耳恭听一些成功人士铿锵有力、滔滔不绝地灌输那些你永远也无法再次复制的成功秘诀。我们不如踏踏实实去当当上买几本我们误解太深的这些哲学家的书。
  说误解太深,是因为一说到哲学家思想家,我们就情不自禁地想到什么苏格拉底、柏拉图,以为哲学家都是在讨论一些冥王星般遥远的神经病话题,实际上,20 世纪的哲学家跟他们两千多年前的祖宗们完全不一样了,他们讨论的话题恰恰关乎我们所身处的这个世界、这个社会、这个时刻。他们的祖宗可以说不食人间烟火,但这帮家伙却比我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求真务实。
  所以,我们为何不用这些人类最优秀大脑的智慧产出,指导我们在互联网世界颠覆规则,制造奇迹呢?这些当代哲学家的著作,虽没有产品操作说明书那样直接便利,但无须太久,我们就能切实感受到一种脱胎换骨的改变,永远不会担心小技巧、小法则、小聪明带给您的隐隐不安和空虚自信,因为这种改变,是脚踩大地般坚实有力的。比如:这种思维应当包含什么?包含每天的工作方式?包含使用互联网的方法?还是...
第2节: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商业回归人性新一代互联网的特征:万物皆可互联“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即将消失,因为互联网就是移动互联网”。IDG投资公司副总裁武连峰在2013年安卓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如此讲到。也就是说,未来的互联网,不会再区分桌面互联还是移动互联,而是是一种“泛在网络”的概念,是可以跨越PC、平板、手机、汽车、手表各个终端的。传统互联网的定义多指桌面互联(Internet 1.0),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兴起,移动互联(Internet 2.0)又变得炙手可热。新一代互联网,一定是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的,我们把这种互联网形态称之为“大互联”(Internet 3.0),就是一种“任何人、任何物、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永远在线、随时互动”的存在形式。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在2013年11月的内部峰会上强调:“腾讯未来将不会再区分各类终端,要在各产品线上做到终端打通”。从腾讯为时一年的产品线调整来看,原有的无线事业群被拆分,只保留具有平台属性的安全、浏览器、地图和应用商店四大产品线。其余产品都划归至相应PC端所在部门,比如手机QQ被划分至QQ所在的社交事业群。这说明未来在腾讯各个产品线上,都不再区分终端,要做到各终端打通,也就意味着产品布局不再强调终端,而是跨越各类终端提供统一的产品形态。这就是“大互联”的表现。所以,请各位看官不必在纠结于和桌面互联还是移动互联,在大互联时代,互联网天然具有移动属性。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们生活更智能讲述互联网历史的书籍不少,推荐两本:一本叫《浪潮之巅》,一本叫《沸腾十五年》。这里就不赘述历史了。互联网的发展过程,本质是让互动变得更加高效,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包括人机交互。1)Web 1.0,门户时代。典型特点是信息展示,基本上是一个单向的互动。从1997年中国互联网正式进入商业时代,到2002年这段时间,代表产品有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2)Web 2.0,搜索/社交时代。典型特点是UGC(用户生产内容),实现了人与人之间双向的互动。方兴东创造了博客中国,开启了用户生成内容的时代,典型产品如新浪微博、人人网等。3)Web 3.0,大互联时代。典型特点是多对多交互,不仅包括人与人,还包括人机交互以及多个终端的交互。由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开端,在真正的物联网时代将盛行。现在仅仅是大互联时代的初期,真正的3.0时代一定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智能生活时代,实现了“每个个体、时刻联网、各取所需、实时互动”的状态,也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互联网思维指引下的新商业文明时代。互联网思维,更注重人的价值互联网思维是怎么产生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互联网技术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在商业层面的逻辑。工业社会的构成单元是有形的原子,而构成互联网世界的基本介质则是无形的比特。这意味着,工业文明时代的经济学是一种稀缺经济学,而互联网时代则是丰饶经济学。根据摩尔定律等理论,互联网的三大基础要件——带宽、存储、服务器都将无限指向免费。在互联网经济中,垄断生产、销售以及传播将不再可能。而且,一个网状结构的互联网,是没有中心节点的,它不是一个层级结构。虽然不同的点有不同的权重,但没有一个点是绝对的权威。所以互联网的技术结构决定了它内在的精神,是去中心化,是分布式,是平等。平等是互联网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在一个网状社会,一个“个人”跟一个“企业”的价值,是由连接点的广度跟厚度决定的。你的连接越广、连接越厚,你的价值越大,这也是纯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你的信息含量决定你的价值。所以开放变成一种生存的必须手段,你不开放,你就没有办法去获得更多的连接。所以,互联网商业模式必然是建立在平等、开放基础之上,互联网思维也必然体现着平等、开放的特征。平等、开放意味着民主,意味着人性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经济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经济。农业文明时代,最重要的资产是土地跟农民,工业时代最重要的资产是资本、机器(机器是固化的资本)、流水线上被异化了的人。工业时代早期考虑最多的是异化的人,因为人也被当作机器在处理。人只是流水线当中的螺丝钉。到了知识经济的时代,最核心的资源,一个是数据,一个是知识工作者,就是德鲁克在上个世纪末讲的Knowledge Worker。企业的管理也会从传统的多层次走向更加扁平、更加网络、更加生态的方式。让Knowledge Worker真正能够创造价值,变成任何一个组织和整个社会最重要、最需要突破的地方。互联网思维,堪比“文艺复兴”人类社会每次经历的大飞跃,最关键的并不是物质催化,甚至不是技术催化,而本质是思维工具的迭代。一种技术从工具属性到社会生活,再到群体价值观的变化,往往需要经历很长的过程。珍妮纺纱机从一项新技术到改变纺织行业,再到后来被定义为工业革命的肇始,影响东、西方经济格局,其跨度至少需要几十年,互联网也同样如此。14世纪,随着工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以人为中心”的文艺复兴思潮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之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提倡人文主义精神,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文艺复兴运动带来了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这场互联网革命和其背后的互联网思维,由“产品经理”这类人的思辨引发。最典型的产品经理,就是Apple的创始人乔布斯。他并非拥有真正伟大的物质发明,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都不是他原创,他的伟大是在于定义了“产品经理”这个角色,并把“互联网思维”运用到了极致。如今,这个思维已经不再局限于互联网,与当初人类史上的“文艺复兴”一样,这种思维在逐渐扩散,开始对整个大时代带来深远的影响。不止产品经理或程序员,所有传统商业都会被这场互联网思维浪潮所影响、重塑乃至颠覆,这笔宝贵的思想财富将会造福人类熟知的各个行业。当今时代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后工业化时代”,意味着工业时代,正在过渡为互联网时代。工业化时代的标准思维模式是: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和大规模传播,这三个“大”可以称为工业化时代企业经营的“三位一体”。工业化时代稀缺的是资源和产品,资源和生产能力被当作企业的竞争力。但是互联网时代,这三个基础被解构了。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思维是一种民主化的思维。消费者同时成为媒介信息和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通过买通媒体单向广播、制造热门商品诱导消费行为的模式不成立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力发生了转变,消费者主权时代真正到来。任何一个大型技术革命,早期大家总是高估它的影响,会有一轮一轮的泡沫;但是中期大家往往会低估它的影响,觉得这些不过是概念而已。当你觉得它是概念的时候,它已经开始生根发芽,开始茁壮成长。现在,算什么时期呢?=======分割线========以上摘自《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 本书于日在亚马逊、京东网店上架销售,抢购请搜索“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赵大伟先生著)本书得到了和君集团董事长王明夫、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的鼎力推荐!
-「互联网思维」本身非常概念化,加上自媒体时代各路英雄的轮番解读,现在基本上已经沦为笑话。但这并不妨碍大家谈论互联网的本质。
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 很多人有自己不同的解读和见解。在我看来,互联网的本质是信息,是bit。信息,构成了互联网的全部。通信技术的进步使互联网的本质在不断地放大,所以我们看到了从早期互联网的被动获得信息进化到了今天随时随地的主动收发信息的变化。这个变化的过程和节点就是我们通常在媒体解读中所得知的,web1.0,web2.0,移动互联网等等概念化的字眼。
互联网还有一个特质,就是网络效应。比较有逼格的说法就是「网络外部性」,使用人数越多,价值就越大。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9x年代,互联网还是个新东西的时候,有个媒体发起了一个「网络生存大赛」。大概就是挑选一些选手给点钱,利用网络购物生存72小时不死,就算胜出。这在几乎每个网民都能做到的今天,大家觉得不算什么,但是在当年,确实是一个很轰动的新闻。那会儿见过电脑的人都不多,更别说连上互联网购物了。如果在那个时候开办一个微博,结果可想而知。所以互联网产品几乎是伴随着技术和用户规模的发展而演变的,也是市场机会的来源。
上面说的都是互联网信息层面,并非商业层面。题目中所指的「互联网思维」更具有商业指向性,说白了就是「如何利用互联网的特性击碎传统企业的竞争壁垒」。
传统的商业模式,一个简单的商业模型就是,先找到一个供需市场,生产老百姓需要的产品,利用规模化和信息不对称产生价格差,利用销售手段把产品变成商品,从中获利。大家都看得懂,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尤其是早几年的互联网产品形态,商品往往并非产品本身。这个就有点抽象了,一般人看不懂,而这种领域往往又是需要大量资本培育,产生高价值的网络效应后才产生回报。一旦有某个企业利用互联网的特殊性成功了,自然就需要有一个名词来归纳它,所以有了「互联网思维」。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世界是平的》,但互联网确实把这个世界变的扁平了。它压缩了信息的层级,互联网的增长速度又使我们置身于一个信息爆炸式增长的空间中,我们可以快速地获取、分享信息,这和早期的互联网已经大有不同。你可以把世界想象成一个有无数节点的球形体,我们是一个一个的节点,节点与节点之间彼此相连,当我们需要连通某一个或大或小的节点时,就和吃饭动筷子那么容易。当一个商品企图使用信息不对称赚大钱时,市场竞争机制和获取信息的便利性,则会使这个商品的获利变得困难。而利用信息不对称,是传统行业的一个典型特征,消除信息不对称,是互联网的一个典型特征。
再说说商品吧,一分钱一分货,恒古不变的道理。就算是互联网企业,也没有办法在传统制造业中用惊人的低成本造出超一流的商品,何况这还是传统企业的强项呢。刚才也讲到,互联网的商业模型和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型是不一样的,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互联网具备网络效应和信息属性,它可以不依靠产品本身赚钱,这一点洽洽又是传统企业最不能理解,最看不懂,又最不擅长的。所以在电商大行其道的这几年里,你经常看到传统企业挖走电商人才,但是也没有成气候,这是另一个话题,可以开新问题来细说。但总的来说,革自己的命,否定自己几十年的经验是需要勇气的。而利益纠葛太深的传统企业已经失去了这样的行动力,今天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已经是懂不懂的问题,而是敢不敢的问题。互联网模式,产品可以不是商品,产品可以不赚钱甚至赔本赚吆喝,是互联网的又一个典型特征。
再说点虚的吧,商业生态的变化,互联网把散落在各处的消费者变成了一群人,这个太可怕了,简直就是传统企业的噩梦。他们做梦都不会想到半路杀出来那么多程咬金,而且东西还都卖的不错,老百姓为什么会去买一个这个领域的新品牌?宝马如果去造衬衫,你会觉得奇怪,但腾讯要是去造衬衫,或者Amazon去造汽车,你一点都不奇怪,反而心生期待。这个我认为是商业的本质在发生变化。总的来说,没有什么「互联网思维」,只有对信息和新商业的理解。以上。-
想写这个系列有一段时间了,当你身处其中的时候,你无时无刻都能体会互联网的力量。作为一个从业较长时间的互联网屌丝。虽然没做出过惊天动地的特牛逼的事情,但往往走在很多传统行业朋友的前面。并且也有过不少落地的实践。我把这些实践归功于互联网思维。因为只有当你具备一种思维方式,它才能指引你走向你所期望的结果。年终了,这个系列就当我的年终总结了。
系列一:做一只会飞的猪“李彦宏在2005委员会”海归使命论坛“上说:美国大企业因为历史悠久,所以很容易拥抱移动互联网;而中国传统行业自身历史不长,大多仅一二十年,对本行积累尚不多,所以面对一个新东西就比较迟疑——这就给懂新技术的创业者带来了巨大机会。蔡文胜也说:今后最成功的,就是对传统与互联网都懂的人!”本人近年来多和酒店人打交道。酒店人之传统不是外界能想象。参与了多次与酒店管理者的交流论坛之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为什么国内酒店一直很难做过国际联号,甚至于大多数单体星级国产酒店做不过经济型酒店。特别是在国八条之后,国际联号酒店在国内赢利上升,国产星级多数陷入增长困境。一组数据可以管中窥豹,国内星级酒店有近40%还没有自已WEB端的网站,有80%以上有网站的酒店,网站运营是停摆状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用户都已经被移动设备占有,而我们的酒店人还有大量的非触网形态,甚至绝大多数处于对互联网走过场的状态。从产品设计的角度,酒店人是一群绝对的利已者。谁给我带来直接效益我和谁合作,这也是携程,易龙受欢迎的原因。等到发现被平台绑架之后,互联网成了他们又爱又恨的东西。其时被这个利已主义短视思维害死的还有许多传统电商从业者,在WEB端被百度绑架。所有的流氓都是我们自已帮忙成就的。基于这点我要讲两个互联网思维。○传统行业做互联网一定要有保有用户的方法。一般的做法是有一个自已的网络平台。因为所有的第三方平台都只是你的工具。这个工具不是你能左右。所有第三方的思维都是先让你免费吃蛋糕,尝尽好处到最终离不开它。这时候你就是待宰的猪。要知道猪圈里有很多猪,你想吃饱就不再是容易的事儿了。只有少数的猪能吃个半饱。而一旦你离开时,你会发现后续无以为继,因为用户不属于你,属于第三方。所以我们要有保有用户的方法。不过度依赖第三方,把第三方当工具,引入它的用户才是根本!简单到开个淘宝店,我们的店长也要想尽办法把你的用户进行分类,有一种自主维护用户的CRM做法。这种做法一定是基于以淘宝为工具,自主维护用户为中心。有一天当我们觉得淘宝不再适合自已,但用户现在自已手里,你有很多选择。当我们拥有自已的平台时,这一切不再是难题。要知道人的精力有限,企业也一样。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把每个平台都当做自已的平台来做。当精力分散时我们很难把东西做细做精。所以重点去做的平台一个做好就够了。工具有很多,一个不行再换一个。○最好的工具源于第一个吃螃蟹思维的人上半年和蘑菇街陈琪有过一次交流。蘑菇街无论在产品还是在运营是我必须要拿出来说一说的案例。任何一个产品一定在设计之初就有最精确的用户定位。这个定位我们要不断的反推,不断的问WHY?白鸦后来和志龙合作成立了逛。逛最初的产品设计问题就出在用户定位上。逛的用户是无法自我延续和自增长的。蘑菇街一开始就锁定了爱晒爱分享的90后女生。她们是一群物欲与个性的代表。有太多点做后续延伸。我这里重点要说的是蘑菇街的运营思维。蘑菇街的第一个百万用户来自新浪微博。那时候新浪微博刚刚兴起,新浪自已也在品牌发展阶段,不断的投入资金。蘑菇街大胆的把新浪微博的运营交给了微博江湖的大姐大酒红,成了第一批在新浪吃螃蟹的人。陈琪后来总结:一:因为是最早尝试的人,所以成本很低。从运营角度来看,对蘑菇街来说这点钱可以忽略不计。二:因为是新平台,用户质量很高,真接影响到在蘑菇街的转化率。蘑菇街最初在淘宝客的转化率达到过8%。这是什么概念。从流量通路来看,搜索的转化率也才5%不到。这堪称一个奇迹。我们知道把一个平台发展到十万用户很容易,但到达百万用户是非常不易的,尤其是高质量的用户。这是蘑菇街成功的有力保证。反过头来我们再看看今天的新浪微博。它已经过了峰值处于下降期了。社会化媒体的平均转化率低于2%。已经不再是很好的通路。现在你再找一家代运营的公司,估计收费能吓死你。蘑菇街的第二批用户来自QQ空间。这里90女生的聚集地。正赶上3Q大战后,腾讯打造开放平台的最佳时机。最早尝这个螃蟹的人是一些游戏公司还有蘑菇街。要知道百度控制了流量入口,腾讯才是控制用户入口的平台。最先尝试的总是能得到最好的机会和展示。也总能得到最好的用户。后来腾讯更是把一些开发权限给了蘑菇街,共同开发,共同成长。你明白我要说什么吗?对,做新尝试,做最早吃螃蟹的人你总能找到最好的回报方式,这就是互联网最好工具的来源。新浪曹国伟曾经说,我也没有想到微博怎么就发展起来了,这之前有嘀咕,有饭否但都失败了,我只能说,时机很重要。互联网有一段经典的言论: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所以我的分享是关于会飞的猪这个主题。上面其时在讲我们已经到了互联网真正改造传统行业的时代,我们要开始拥有互联网的一些思维,下篇准备讲时机,讲顺势而为。在现下风口,我们如何借互联网发展的“势”飞起来呢。道,颠扑不破,术,无非“借”与“造”。各位搬好板凳,要关门放狗了。--------分割线年初的时候组织了一个酒店移动互联网产品及运营交流会。会上来自布丁酒店的移动互联网团队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大家知道二维码放在酒店什么地方效果最好吗?大家莫衷一是,众说纷纭。答案是卫生间马桶对面的门上。布丁是现在酒店行业里移动互联网做的最优秀的一批。下面是当时布丁的一组成果数据:
日正式上线 [国内首家与微信系统直连]的生活服务类品牌
截止目前,会员总量539978人
日订单219个
新老会员比例:6:4
会员发展比例,线上渠道:3:1
其中有26%的新增会员使用微信预订成功入住次数在两次以上。做酒店的朋友有没有吓一跳。这还只是今年年初时的统计数据。布丁的小成功也正映证了我开头说的,产品定位精准。布丁的用户就是开房的白领和大学生。它们午夜时分的订房率是最高的。它们所有的运作和产品设计全部以此为核心。打开最新布丁微信公众号,现在的活动叫69不是一种姿势。你可能对此不屑一顾,但我要说布丁的用户喜欢。你能让你的用户对你爱不释手吗?你知道你的用户所好吗?市场瞬息万变,我们的用户早以来到移动端 ,你还抱着传统思维活在用户够不着你的地方。何以维继呢?我这里要说的是另一个思维。在新形势或是新变化下你拥有的旧资源将产生新作用你想得到二维码最高的转化率是马桶对面的门吗?这是思维问题。门天天在那儿,它的作用以前是防止别人看到你上卫生间,是文明的产物。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二维码作为线上线下连接的通路,它需要载体。人在无聊的时候,才会想办法打法无聊。坐在马桶上你还能做什么呢。小一点的酒店有几十间房间几十马桶,每天也有百十号人来往。我们如果找到连接点,他们有可能成为我们可以维护的稳定用户。市场的维持点在于一群稳定的用户重复消费。在这个移动互联网的新背景下,我们还有多少没有盘活的旧资源?这个我觉得取决于我们受互联网的新思维影响有多深。在做酒店移动营销系统这个产品的时候,我们很快产生了不少客户。但大多数的客户买了产品是不知道去运营的。有一家单体星级酒店的做的很不错,高峰时一天产生过上百的预定。我们就去采访他。其时很简单,他发动了酒店所有的服务人员。他说这些员工每天就是那几样事儿,周而复始,这事对他们来说很新奇。玩得很起劲。当然你得有效的激励。他最后还提出了一个新想法,我们为什么不把所有的单体酒店进行联盟。当另个城市的酒店客户来到我的城市就推荐给我,反之亦然。这样我们就能共享资源。我们不尽要说这也没什么,关键是为什么他做到了,以及他想到了。这就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就是分享人人的力量,共享社会的资源。它只是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激活了库存资源。这看似简单的背后,是他受互联网的影响已经深入其中。李开复曾经说过,随着平台的发展,如今的创业成本很低。这话我深以为然。中国互联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用户习惯已经形成。他们多数就聚集那里。我们要做的是成为一只顺势而为的猪,以平台为工具把属于自已的用户服务好。做好自已所在领域的服务,成为用户不可拒绝的选择你就成功了。每个平台都有自已的生态圈。自已的玩法,就像玩游戏一样,成为规则下的高手只因为你比别人更熟悉规则。这就是顺势而为。服务是一项很蠢的活儿。它不需要你动歪脑筋,它只是要你用心。你的产品或是服务就是一件猪儿要做的事。互联网的顺势而为有两种做法:○造势这个难度有点大。已经过了那个时代。现在哪个创业者再和投资人说自已要做怎样怎样的大平台,改变互联网格局,估计会被当做二逼看待。个人认为任何一个产品哪怕用户基数很小,做上十年以上都可能成为所在领域的平台。本人从事的一家过十年的互联网垂直行业其时已经是一个平台,我们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已经衍生了多个产品线出来,而且成绩不俗。我这里要说的平台是指上面开复先生讲的平台。举阿里巴巴为例。马云为阿里造了十年的势。因为早期电子商务就只是一个概念。马云因此得到了马大嘴,马疯子的称号。这是成全世上有为法,只为一个电子商务的势。○借势这个有太多的玩法。大到产品如何借平台的势,单点到如何建立互联网渠道。SEO,SEM如何借搜索的势,社会化媒体营销如何借社交网络的势,小到一个文案如何更贴切于渠道打通转化要点,微到一个标题如何制作更吸引眼球。看似繁杂的工作,其时万变不离其宗。无非是我们如何更好的在不同平台上做好自已的服务转化。每个平台都有其特性。建立属于自已的转化模型。这是个细活儿。难点是建立一个高效执行的团队。在此基础上,深化研究学习,掌握转化要点只是时间问题。和做产品一个道理,这是个迭代的过程。关于产品借平台的势我可以举个唱吧的案例。和陈华认识要追溯到他第一次创业了。他离开阿里以后去学习深造,后来创立了唱吧。我中间比较关心唱吧的赢利模式,曾私信给他建议:引入传统电台的商业手法。如新人打榜,新歌发行,风云榜等。他的回复是正准备尝试运作。唱吧中间和微信有过很深入的合作,是第一批微信平台主推的应用。当时腾讯在全力打造开放平台,于是唱吧借着腾讯平台的势在QQ空间,微信交流框口两个开放接口运作起来。成功策划了一次比较大规模的活动。很快唱吧的用户由百万级上升为千万级别。表面看似简单,这里其时有复杂的细腻活儿,接口的功能要实现怎样的产品效果,接通后产品表现形式,如何和微信QQ空间的用户对接上,活动如何才有吸引力,在平台的表现形式如何呈现,参与活动后如何保有用户。这不是简单的运营,在互联网上所有的事情你都可以把它产品化。这就是做产品。这是我要说的另一个思维。产品既服务,运营既产品。这么说吧,你认为一个内容编辑是运营的工作吧。但我要告诉你,不是。这也是产品。是内容产品。当你拥有真正把内容当做产品做的能力时,你才真正拥有互联网思维。成为一个好的专业的互联网编辑。最后我还是想再说说关于猪一样的做服务这件事儿。杭州有家叫做甘其食的连锁餐饮公司。老总叫童启华,他只卖包子这一种食品,在杭州这一个城市每月能做到近千万的销售额。我的天,那只是个卖包子的生意!如何做到的?童启华有两次创业,但成功的经验是一样的:第一次是开网吧,网吧的用户主要是以网游为主,而好的网游对电脑硬件要求高,一般网吧都是二手机,或是一般配置的电脑,这是从经营成本考虑。一般人也都这么做。童启华不是,他用最好的硬件配置。达到最好的网游效果。用他的话说,这是一种最重体验的服务。于是在他的网吧玩的用户其他家都玩不了了。因为玩不下去了,太垃圾了。于是第一次创业他成功了。做包子他也运用了这个经验。因为包子和玩游戏一样是重体验的服务。包子是所有吃的产品里最没技术含量的,谁都能做,关键点是在食材。一般做包子的用的食材地球人都知道是什么。甘其食却用了最珍贵的食材。进食材时没人相信这是用来做包子的。于是我也跟着排队每天去买甘其食的包子。 像猪一样站在风口,有一天我们都会飞起来!
老老实实做人 踏踏实实做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思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