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里,樱桃里大广播扮演者卢阳的人是谁

热门排行榜
关东情事电视剧
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关东情事电视剧/关东情 电视剧24/关东情电视剧下载
杨志刚主演电视剧有哪些杨志刚主演电视剧有哪些?[除《秘密图纸》.《追》]还有那些摆脱了2003年《诺玛的十七岁》饰演:阿明 2008年《今生的诺言》饰演:小志   2010年《歌声的翅膀》饰演:周阳 电视剧作品      《圈套》饰:孟子俊    《井冈山》饰:陈开财   《风雪黑龙镇&关中往事&女主角被强奸的是第几集? 电视剧关中匪事中女主角被强奸是第几集 6
关中匪事还是关中往事? 5
关中匪事为什么改名为关中往事? 14
2010李大强早期主演的东北军题材的电视剧2005年《关东情事》 2004年《江塘集中营》关东往事,还有别的小说里面的关东,是指哪里?关,指山海关。具体指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因东三省位于山海关以东,故得名。《闯关东》中姚厅长的扮演者叫什么,演过什么电视剧或电影李大强 1994年《胡雪岩》 1999年《怪王》饰怪王 2000年《太阳泪》 2000年《大冬天小故事》 2001年《九岁县太爷》饰李光 2002年《血战奉阳城》 2002年《公安局长II》饰马福贵 《血色恋情》全盘照抄《关东情事》!根本就是翻拍!哈哈,同感。求一部电视局名一部民国时代背景的电视剧,人物有鹏飞,梅丫,黑雕,才宝等。有人能告诉我电视剧的名字吗?20集东北抗日情感电视剧【关东情事】20集东北抗日情感电视剧【关东情事】 演员阵容:苗乙乙 李解 杨志刚 李大强 摄制单位:北京电视台 辽宁电视台 辽宁电视剧制作中心 出品单位:辽宁电视台 电视剧发行为何现在电视剧总是出什么“关中往事”、“关中女人”、“关中男人”、“关中义事”……怎么净是关中什么的呢?这类有很多,我觉得 为了提高收视率的方法,导演也要出来混,不容易。为了使自己的东西也想收视率高的看齐,下三滥的方法。他们的剧情毫无瓜葛 —————— 电视剧《长江一号》的名字很容易让大家联想到周星驰(电视连续剧《追》卢阳的扮演者是谁?好喜欢电视连续剧《追》里面卢阳的扮演者,请问他的真名叫什么?越详细越好哦!
谢谢啦!是杨志刚他演过老牛家的战争里面叫牛志华 ,他还演过哪些电视剧2001年《关东情事》高保量 (主演),《工人》 林大侠(主演)2002年《公安代表作品有电视剧《命运》、《老牛家的战争》、《我的青春谁做主》、《8月16号 高中历史课程简报 (第5期)上
历史课程团队(Z0108) 发表于
◆ 在线研讨公告
●研讨时间:
2007年8月16日19~21时(即晚7~9点)
●研讨地址:
中国历史课程网&历史论坛&()
●研讨主持:历史课程远程研修课程团队
为了让讨论更集中一些,今天的在线研讨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什么是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对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理解)
2.历史教学有效性应该关注哪些问题?
◆友情提示
专题四&有效学习&视频课程电子文本第一讲内容已经发布在历史研修主页&课程文本&栏,欢迎各位老师阅读。
历史研修主页&课程公告&内容每天都有更新,希望大家及时浏览。
全国历史新课程研修简报
第5期[上]
(2007年8月16日)
■主  编:朱汉国 赵亚夫
■执行主编:任鹏杰 王 雄
■编  委:
朱汉国 赵亚夫 任鹏杰 王 雄 黄牧航 
张汉林 何成刚 夏辉辉 陈亚东 卢 阳 
王& 芳 秦立富 束鹏芳 张振鸿 龚育佳
徐赐成 虞文林 李& 清 刘& 俊 刘向荣
沈素英 李& 杰 朱正标 沈为慧 吕准能 
■本期责编:任鹏杰 王 雄 
◆ 编者寄语
老师:请听听&学生&心声
&&站在学生立场追问历史教育有效性/任鹏杰
◆ 群星璀璨
班级之星:新疆昌吉班/推荐人:专家团队
班级之星:新疆乌鲁木齐2班/推荐人:专家团队
团队之星:李& 清/推荐人:何成刚、王& 雄
◆ 百家争鸣
主题: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
理解历史有效教学的两个层面/王& 雄
多角度看&历史有效教学&/刘向荣
谈历史新课程文化史的有效教学/黄牧航
从教学技能看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夏辉辉
情感态度是有效教学设计的重要因素/卢& 阳
三维目标下的有效教学/李& 清
准确理解和实施有效教学目标/李晓燕
◆ 案例点评
案例1:不是你会什么,而是学生需要什么
(梁君华)/点评:朱正标
&&案例2:有效教学首先应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基础
(张亚涛)/点评:陈亚东
案例3:有效教学的实施成败取决于我们人文素养的积淀
(范亚磊)/点评:陈亚东
◆ 作业赏析
编者按:束鹏芳
我认识的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学科特性(詹朝晖)专家点评/李杰
必修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问题系列设计及思路(王& 宏)专家点评/王 芳
强化教学功底,实施有效教学(沈镜民)专家点评/陈亚东
【班级作业之窗】
课程团队直属班
新课程有效教学要关注的五个方面(杨春娥)
学生主体之一例(张聿军)
举例说明确定科学的三维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王& 强)
从知识重组的视角看有效教学(刘世阳)
美国历史课程标准带给我们的启迪是什么?(庞晓宏)
新疆哈密班
历史教学是否应该突出自己的学科特性?与教学有效性有何关系?
(李超峰)(杨志华)
浅谈历史学科提高教学有效性应该关注的问题
(杨冰雪)
湖南岳阳班
实现历史有效教学应首先关注哪方面的问题?(肖述华)
&&&&&&&&&&&&&&&&&&&&&&&&&&&&&&&&&&& 专家点评/吕准能
有效历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许红旗)
◆ 简报选萃
新疆乌鲁木齐2班班级简报
海南历史1班第三期简报
新疆昌吉历史研修班级简报第5期
◆ 研修感言
捉虫记&&杜苇研修感言五/夏辉辉
学员研修心声(湖南岳阳班)/整理、回应:吕准能
◆ 互动空间
有效课堂教学应注意问题(新疆昌吉班)/整理、回应:龚育佳
学生进入新课程的心理准备(严康辉)/整理、回应:张汉林
◆ 动态数据
截至 01:25
全国高中新课程历史研修班级情况动态统计结果
全国高中新课程历史研修简报阅读情况动态统计结果
数据整理统计:刘向荣
◆ 研修花絮
&芳&名的想象 /束鹏芳
◆ 编者寄语○○○
老师,请听听&学生&心声
&&站在学生立场追问历史教育有效性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主编
  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育?老师,请听听学生心声!
不能说你的教学完全无效,毕竟你逼着我们死记硬背&历史&,兴许应试之助不小,&黄金屋&&颜如玉&亦寓焉,你视之为&有效教学&的所在,因此你表现得惟考是从,我们考不好,你便万分委屈,而且肆无忌惮:&再这样下去,你的前途必定完蛋!&你的课看似有&人&,其实基本无关学生的人心、人性、人生。因此在我们眼里,你充其量是位并不高明的校警。难道,你不懂得(克里希那穆提等人反复提示),人能够有效学习,是因为学习环境&没有恐惧&,是因为有&爱&,是因为&创造&?何况,尼采等人也振聋发聩地呐喊:&教育是对创造物的爱,是超出自爱的厚爱&。我们学生也是人,你做老师首先要目中有人呀。你想想,在一种无爱、少爱、没有创造、充满恐惧的教学环境里,我们除了失去自尊、自信、自觉(学习的原动力),还能求何有效?你纵费九牛,也是白忙活。
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育?老师,请听听学生心声!
因为课改,你后来变得目中有人了,知道维护学生&自尊&的重要,不再随意训斥、吓唬我们,还想方设法讲好课,这太可喜了。可是你的课,总是&一讲到底&,讲的内容却非常枯燥,你&发放&的尽是课本知识,从概念来到概念去,它们并未因你的讲而变得活起来,与其如此还不如我们自己看书呢。你知道吗?从孔子、苏格拉底,到布鲁纳、皮亚杰,无数老师(教育家)都深知&互动、参与、协商&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都强调师生之间和学生朋辈之间&交换彼此的视野&&了解彼此的思想&(此即交互主体性),实际上是视师生个个都是课程动态生成的活资源。要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益于分享见解,择善而从,其不善者弃之。我们渴望自己在老师你的引领、指导、支持、帮助中,把学习变成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当然绝非没有老师指导的自学、乱究、凑合),我们希望我们学习、成长、发展的需要(亦即课程标准的隐性依据)成为师生一切教学行为的共同主导,而不再&以教师为主导&,你不能置我们学习的需求和感受于不顾,撇开我们的&原动力&去一厢情愿地追寻什么有效性。
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育?老师,请听听学生心声!
很庆幸,你毕竟是学过历史的,你很容易就理解了老师是&指导&而不再是&主导&的用意在于,老师目中时时处处必须有&人&(学生),你也知道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是教师胜任力的一种表现,你由此反而感到老师的作用不是下降了,而是更重要了。缘此,你开始停演独角戏,在&互动&&参与&&协商&(交互主体性)上寻求有效性,开始采用多种方式&&对话,讨论,表演,游戏&&五花八门,热热闹闹。可是,你组织互动,往往不得要领,有时把它变成了形式主义&&历史课少了本该有的浓厚的历史味。问题在哪?追根究底,似乎主要在:一是缺乏思辨性,参与变成了&餐余&,索然无味;二是缺乏针对性,互动变成了&胡动&,无的放矢;三是缺乏批判性,协商变成了&懈墒&(贫瘠的土壤,凑合着比喻吧),不长思想。我们心里常常暗暗替你想,觉得你无论设置哪些环节、采用哪些方式,最好非要不可时才要,可要可不要时宁愿不要,其取舍的标准无非要看是否具备思辨性、针对性、批判性。你着迷于创造,却走了另一极端,互动太多,讲得太少,你忘了在历史课上,老师的&讲&不可或少,只要深度高度恰到好处,细心照顾到我们学习的差异、特点和效果,就行。创造性是什么?其实创造性,就是意味着把事情做得恰到好处。舍此,再新奇的教学方法,也难臻有效。
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育?老师,请听听学生心声!
你很虚心地听取了我们的建议,意识到一方面学习的原动力来自学生,另一方面历史教学的原动力来自历史学(赵亚夫先生的观点)。由此,你开始不再滥用、而是审慎地选用教学方法,力求&&把学习还给学生,把历史还给历史。这样做好啊,利于我们借助历史来认识自己、做好自己(我以为此即&服务人生&)。我们发现你在偷偷地读书提高自己,从此你的课愈来愈有历史味,愈来愈有深度和思想,听你的课开始变成为一种享受。然而你由此变得自信过头到了近乎自负的程度,尽管你在日常教学中非常注意互动,但你却很强势,很咄咄逼人,你的观点几乎不容我们置喙,更不容反驳。你一边拓展我们的视野和思维,一边又限制了我们的视野和思维;你一方面帮助我们摆脱了死记硬背教科书的痛苦,一方面又让我们陷入你一己的角度和观点的僵化。谁都知道,我们如何看历史,也就会如何看生活,而历史与现实生活一样丰富多彩、复杂多变,有效的历史教学的角度和观点绝不可封闭、单一、僵化,而应该有更多的角度、更多的观点供我们学习、思考时做参照。
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育?老师,请听听学生心声!
你让我们好生敬重!你不仅再一次听取了我们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教学,改变得从未像现在这么彻底。你参透了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何以不可分割的真谛,你还建构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三面一体&的整体历史观。呵,历史在&我们&的课堂&&&不啻是&你&一个人的课堂上,有了旺盛的生命力,有了丰富的多态性,也自然就有了我们人生可以参照的意义。试想,当新课程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转化为我们日后的一种生活信念、一种工作方式、一种人生态度(这几天张汉林老师就在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当我们从历史中形成的世界观(是什么)、价值观(我们认为什么才是应该的)、人生观(怎样认识自己、做好自己),是丰富健全的而非片面歪曲的时侯,我们的历史教学才堪称升华成了真正能够&服务人生&的历史教育。历史教育要有效&服务人生&,就得在实践上做足赵亚夫先生一直强调的历史教育的两大主题&&公民教育和人格教育,就得把人性的真、善、美作为历史教育终极追求的&北斗星&(终极取向),从而设想在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共六年的时间里,我们怎样在实践中逐步趋向它。这样的历史教育,既能&服务考试&,也能&服务人生&,二者浑然一体、密不可分,不仅对中学的学习和生活来说是有效的,而且对我们日后世界的生活将发挥效用,受益终生,有效一辈子。
很抱歉,老师!我调皮捣蛋、说话尖酸、爱挑你的疵,与我一样的同学很多,你却一个都没有嫌弃,而是公平对待、爱护有加。这,本身就是一种新课程,本身就是一种&超出自爱的厚爱&。你最近说过,能够教育我们,你首先是从教育你自己开始的;现在我们也深知,人生的意义,也无疑开始于&认识自己、做好自己&。
谢谢你,老师!
◆ 群星璀璨○○○
8月16日班级之星
新疆昌吉高中历史班
(相片暂缺)
新疆乌鲁木齐高中历史2班
&团队之星&&李清
当选理由:点评作业细致,指点学员认真。博览群书,妙笔生花。夜以继日,无怨无悔!(评价语:王雄)
◆ 百家争鸣○○○
卢& 阳  王& 芳&
(栏目信箱:)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
问题缘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看似一个新的话题,但其问题的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促进教与学的发展则是与教育改革的发展与要求一脉相承的。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双方都受益,应该成为教师教学追求的目标,因此值得所有教育的参与者特别关注。
理解历史有效教学的两个层面
今天的研修主题是有效教学。早晨,我向黄牧航老师请教他对有效教学的看法。他只说了一句&要看教学目标是什么?&看似平淡的语言背后深藏的理论功底。大家都知道易中天品三国征服了全国观众。如果从观众欣赏语言与史学魅力,以及启发观众思考的层面看,易中天的讲授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思路,情况可能就大不相同了。假设易中天先生招收十名弟子,培养他们成为具备像他一样的讲授才能,恐怕只听他的讲座是不行的。讲座的有效性并不指向才能的培养。易中天教授至少要从阅读理解、史学思维、语言表达三个层面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并让学生们不断实践,学生们才有可能成为新的易中天。
国内对有效教学的重视开始于新课程改革推进以后。历史学科对此问题的大讨论开始于2006年(注释1)。历史教育专家们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是什么?该问题讨论的依据是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历史教育价值的追求。这一讨论从理论上梳理了历史教育的目标、作用与理想追求。这是历史有效教学的第一个层面,即价值层面(因讨论内容丰富,大家可去阅读注释网页,这里不再赘述)。历史有效教学的另一个层面&&实践操作的层面,即&如何实现历史教育的价值追求?&也就是&如何有效实现培养十个易中天&的操作层面,这是一线教师比较关注的。
在国际上,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加里&D&鲍里奇经过25年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他提出了很多对一线教师极有启发的原则和方法。他的成果汇集在《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中。在这本书里,鲍里奇首先研究了有效教师的特征,进而提出了有效教学的五个标准,即&1、清晰授课;2、任务导向;3、多样化教学;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5、确保学生的成功率。&这五个标准比较符合我们国家基础教育的现实情况,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而且每一项都有非常细致的要求。例如&清晰授课&有九项要求,笔者将其归纳成以下八项:
1.告诉学生课时目标
2.把教学内容放在已知、未知的知识体系中
3.新知教学前检查学生的基础
4.明确的教学要求
5.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基础
6.用解释、图解、示范等各种方法突破重点难点
7.每一节课结束时总结与梳理
8.从教学目标到教学过程,再到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如果你的教学能够达到这八个要求,你便在这一指标上符合了有效教学的标准。又如&任务导向&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评价反馈,也就是将目标贯穿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试从教学设计来举一例加以说明,其他内容限于篇幅不再介绍。老师们可以去看那本书。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课的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明确目标
(1)知识: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元代中书省制设置、汉郡国并行、元行省制等史实。
(2)能力:
1)列举:对构成汉中朝、唐三省六部、元中书省、汉代郡国并行、元代行省制的主要知识点非常清晰,达到脱口而出。
2)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A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
B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人&和&奴才&的关系。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发展,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2、教学过程
(1)讨论核心问题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请用典型史实说明。
(2)分析概括
1)最高统治者的地位与权利&&史实举例&&评价利弊
2)君臣关系&&史实举例&&评价利弊
3)中央与地方关系&&史实举例&&评价利弊
3、评价设计
(1)基本训练
【君权至上】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了(&&&& )
&A、皇权至高无上&&&&&&&&&& B、三公九卿互相制约
&C、秦律严苛细密&&&&&&&&&& D、丞相大权独揽
【君臣关系】
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 )
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B.分割宰相权力
C.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中央与地方】
下列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是鉴于唐朝藩镇割据局面,为进一步加强皇权而实行的
B.行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总领一省军国重事
C.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D.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2)迁移与提高
【综合探究】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的评价标准】
1)清晰的思维:表达条理清晰、符合论述逻辑
2)合理运用史实:史实无误、典型、全面
3)观点合理:论点有论据的支撑、论据充分、引用观点恰当
4)引用规范:引用资料有出处、出处详细完整
注释1:参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博客相关讨论
多角度看&历史有效教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历史有效教学的&有效&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从教育的目的看,历史教学的指针最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诚如任鹏杰老师所说,&现在&和&思想&是人生必备的坐标与准据,&历史教育必须助人认识自己、做好自己。&有效的历史教学是要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在强调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学习的同时,也要无形中使学生从个体和国家两个层面形成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秦桧和汪精卫在青少年时期学习都很好,但前者伙同宋高宗赵构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而后者则在抗日战争期间可耻地充当卖国贼,两人都是中华民族的罪人。即使考试好、分数高,但若迷失了人生的坐标,思想道德彻底背离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那这种教育就是无效的,甚至还是极端失败的。
从历史的认识论角度看,历史是人们对过去发生事情的了解和认识。将历史的这种概念运用到历史课堂中来,历史有效教学是不是能这样说,即它指的是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客观地了解过去发生的史实,以及能否让学生以历史的意识、历史的思维、历史的观点、历史的方法等来认识这些史实。赵亚夫老师在《找准历史有效教学的原动力》一文中曾指出:&历史有效教学的原动力不在教育学和心理学,而在历史学。&&基于历史学科原动力的有效教学,无论是教师教的功夫还是学生学的功夫,一定都不是从历史以外去借的。&说的可谓一语中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有效历史教学离不开对历史知识的正确了解和阐释。
从历史教材的角度看,教材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媒介,它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辛勤努力而撰写成的。作为课程改革的执行者和教材的开发者,只要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并向学生准确地介绍教材内容,那就是有效的历史教学。
从学生的角度看,新课程强调教科书的编写要&克服专业化和成人化倾向,增强可读性,适应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显然,这要求教师的教学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出发来设计课堂教学。过低的要求和过高的要求都是不可取的。据此,能否这样说,有效历史教学就是教育的要求必须要适当,教学必须要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只要与学生的心理水平、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为核心的学生实际水平相适应,有效地维持学生最佳学习心理状态的教学就是有效的历史教学。
从教学方式的角度看,新课程在教学目标上与以往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把&过程和方法&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大力提倡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据此,能否这样讲,所谓有效历史教学就是教师以转变教学方式为契机,大力落实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要途径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于&过程和方法&之中了解和掌握知识发生的内在逻辑,进而内化于自己原有的知识系统之中。
综上所述,站在不同的角度,历史有效教学就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但多角度考察是为了全面地认识问题,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其本质还是指向人的。钟启泉先生说过:&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是旨在每一个学生健全成长的活动,而不是&教化&和&训练&。&(钟启泉:《中国课改:挑战与反思》)当今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以人为中心的公民教育、人格教育和创新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多角度的考察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最终的指针是以人为本,完善人的道德品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公民,推动社会的进步。
谈历史新课程文化史的有效教学
在旧课程中,文化史所占的比例不大,而在新课程中,文化史占了必修课内容的三分之一。如何处理文化史的内容,成为了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难点。在平时的听课中,我发现一些教师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害怕文化史的内容,认为大量的知识自己都没有学过,心中没底气;二是认为文化史的内容非常处理容易,因为文化史的资料很容易找到。这两个极端都会导致我们教学的无效性。
第一个极端比较容易解决,加强学习进修就是了。这里主要分析一下第二个极端带来的问题。
那些认为文化史的课容易上的教师往往不能够很好地消化材料,而且很容易把&文化史&的课上成&文化课&。例如,讲述&绘画的起源和演变&,不是讲中国古代美术的历史,而是讲怎样欣赏美术作品;讲述&19世纪以来的美术、音乐史&也是上成了世界美术鉴赏课、世界音乐欣赏课。这些教师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资料的收集上,然后制作成精美的课件,但呈现出来的效果就不像是历史课。
广东省的历史教研员魏恤民老师曾经听过一节题为&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的文化史课,该教师花了近15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讨论上网的利弊,这其实就是给学生上思想教育课,变相地给政治老师打工。深圳福田区的历史教研员嵇成中老师形象地把这种现象成为&误种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同样的道理,把&文化史&的课上成&文化课&,我们事实上就是用了历史课的时间给语文老师、美术老师、音乐老师打工,历史课该做的事情反而没有去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错位导致了教学的无效性。
要把文化史的课真正上出历史的味道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对史料的占有,更需要教师自身对历史有深刻的感悟。我个人目前收集到的成功的案例并不多,所以也很难总结出规律来,下面试举一较好的例子供大家参考。
&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一课是很多教师乐于上的,因为材料好找而且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但是,上影视艺术的欣赏课容易,真正能够突出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却很难。怎样把两者结合起来,需要我们在设计上花点功夫。一位教师的设计思路如下:
1.按照范例教学的思想,以电视剧代表影视艺术,整堂课的线索就是&近二十五年来中国人看了哪些电视剧&?
2.以五年为一个周期,把期间最流行的电视剧主题曲播放给学生听,让他们猜是哪一部电视剧,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这个时期能够流行这样的电视剧?它反映了影视艺术的什么特点?
3.年间,流行《上海滩》(香港)、《血疑》(日本)、《加里森敢死队》(美国)。分析:海内外电视剧的引进,是与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电视剧的内容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4.年间,流行《红楼梦》、《西游记》。分析:这是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经典作品,融文学、音乐、舞蹈、绘画、建筑、摄影、服饰等艺术于一身。结论:电视艺术具有很强的艺术鉴赏性。
5.年间,流行《公关小姐》、《外来妹》。分析:这是邓小平南巡后热播的电视剧。结论:电视是大众易于接受的传播媒体,有助于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6.年间,流行《宰相刘罗锅》、《还珠格格》。分析:电视剧&戏说&的风气较浓,具有很强的娱乐性。结论:电视剧具有很强的娱乐功能,因此不能把电视剧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内容混淆在一起。
7.年间,流行《康熙帝国》、《激情燃烧的岁月》、《兄弟连》、《大长今》。
分析:电视剧的内容极其丰富,人们可以第一时间欣赏到国内外优秀的电视剧。结论:电视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而且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
8.总结:今天的我们,已经很难体会80年代初电视给人们所带来的冲击,但是,电视却一如既往地、甚至是越来越严重地改变着我们的精神世界、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
9.课后思考:本节课我们讲了电视剧对人类生活所产生的五个方面的影响,那么电影是否也具有这五方面的影响?列举你所熟悉的电影加以论证。
这个设计的优点在于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影视艺术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而不是放在如何欣赏影视作品。自己的田耕得如何要看自己的功夫,但千万不要把自己的田给撂荒了,而去给别人种地。
从教学技能看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于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且不谈教学目标和育人目的,单从教学技能方面着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对教师的极大考验。
教学内容难度与深度的确定是保障课堂有效性的第一步,就象量身做衣一样,大小不合,再好看也没用。这不但有赖于教师本身的史学功底,更主要是的对学生学情的分析,课是不是讲得越深越好?拓展得越宽越好?曾有人说,超纲不是本领,在螺丝壳里做道场才是本事。这个&螺丝壳&不只是教材与课堂,更是学生的思维程度。
比如必修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一课,涉及了很多经济学名词,要在一堂课里全解决是不可能的,如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高一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所获便是功夫了。有的教师在课堂中讲了一大堆术语,便以为挖深了教材,拓展了思维,但学生是否收获却全然不顾,生吞活剥了事。现在资讯条件非常好,老师们为了备好一课,一般都找来大量资料做参考,以史学研究的态势把课标和教材认真解读,不知不觉中混淆了史学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的区别,深入之后无法浅出,把书读厚了却没有再次读薄,把知识与学生的距离不但没有缩短反而拉大。比如有的老师在学案中明确提出了要解决如下问题: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方式和各国侧重点及影响,人民资本主义的概念,什么叫股份公司,什么叫股票,人民资本主义等于资本主义&人民化&吗、经营者革命的含义、经营者革命的实质,新中间阶层的含义,福利国家的福利制度及特点、影响,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影响等等,这些问题看上去,似乎是本课所涉及、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放到经济学和经济史的大范围来看,每一个概念后面都有大学问,不能指望一节课都清晰明了之,即便努力而为之也会是蜻蜓点水,浅尝而止。
确定教学难点的依据应该有二,一是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和课时目标,这三个目标决定了中学生对某一历史知识应该掌握多少,尤其是高一学生不可能一步到位理解太多的理论,没有其他相关历史知识做铺垫更是如此。二是学情,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是确定难点的重要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难点绝不一样。如果在公开课上借班上课,更是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大致的揣摩,如果把学生水平估计得过高,一定会出现答非所问、不知所云的现象,教与学的脱节就会非常严重;如果适当把学生的水平预计得比较实际要低一些,可能会出现把已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当成新知识新能力来学习,会造成重复与低效,但作为一种巩固与复习又未尝不可,而且,能力的习得不是一蹴而就的。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多地来自于教师的语言和教师对教学的组织,提问、停顿、讲解、评论、转引、关注、表扬等等,都是值得思考的细节。比如有的老师给一段材料让学生读,之后便问:&你怎么看?&这是多么抽象的一个问题!学生可能无从答起,也可能天花乱缀、天马行空,占用了答问的机会与课堂时间,却不能解决与这堂课有关的思维问题。&怎么看&三个字里可以包括对材料的内容的理解(内容是什么?有何特点?表面信息与隐含信息等),也可以是评价与认识(包括积极与消极,继承与发展,启发等)。
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非常重要,为什么有些老师的课听着让人想睡?也有的老师给出一段材料,甩下一句话:现在开始小组讨论!学生根本没有学习的欲望,无可奈何地进行所谓的讨论,探究往往不得其果,要么照本宣科。能激发学习欲望的问题才是好问题,在讲《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一课中,有的老师上来啥也不说,摆上一个各国经济增长率比较表,便问学生:&从表一当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学生既没有心理准备也没有知识储备,在师生关系不可逆转的情况下,学生勉强进入学习状态,此后课堂一直沉闷。还有的老师提问不着学生实际,比如在讲到福利制度中提问:&我们的城市给了外来工哪些福利?应该给他们哪些福利?&在没有充分材料的情况下,不要说学生不知道,这样专业领域的知识,连教师也不一定全知道,学生吱唔了半天。我们在课堂上常说要尊重学生,如何尊重?不批评指责就是尊重?让他们按您的要求划书本就是尊重?窃以为,尊重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之上,常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予人&就是一种尊重,你自己都觉得没趣都无法理解,怎能让学生假装兴趣盎然的样子?&
综上种种,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提出了较高要求。
情感态度是教学设计有效的重要因素
许多教师常常感慨:在课堂上费了那么多口舌,可学生还是无动于衷!很多时候启而不发!其实真正的问题并不在学生的&无动于衷&或&不发&上,表面上看来在于老师的&口舌&是否吸引了学生,&启&得是否有效果?延伸一下来说,关键要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把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成长发展结合在一起,是否认识到情感态度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因素。
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将历史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确定为,使学生成长为现代社会中具有世界意识的、博学且积极的公民,即在历史教育中让新的一代学会做现代社会的人。因此,历史教育实际上就是&做人&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情感态度既是历史教学设计实现有效的条件,又是历史教学设计的人本追求。
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并不一定随教师的主观意志而产生, 因为历史教育的内容是过去的人类社会,而历史教育的对象是现在社会中的青少年。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学生不可能理解纷纭繁杂的历史现象,也无法自觉的去鉴往知来。一节成功的历史课犹如一场触摸心灵的三方对话:一方是教师,一方是学生,一方是教学的内容&&历史上形形色色的人与事件。作为教师,只有在洞悉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后,才能准确引领学生与历史对话,感知历史上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文明与愚昧,正义与邪恶;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思索人生、社会与自身。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否取得好的效果,植根于教师对情感态度重要性的认识,说到底,教师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来设计和参与历史对话的,历史教学设计的人本追求的理由就在于此。
培养高尚健康的情感,强化积极进取的态度,是历史教育的一项重要社会功能。在历史的长河中,蕴藏了无数人类道德规范的楷模,为情感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情感教育的作用在于促成学生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成功的情感教育,不仅能转化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做人。
一节历史课能否实现&触摸心灵&?怎样的历史教育才能动人心灵、感人肺腑?怎样的历史教育才能将学生一时的&感动&内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怎样的历史教育才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踏实、审慎、理智、冷静的科学态度?怎样的历史教育才能引导学生成为积极、正直、对社会负责的人?&&这些问题的本质都是:引导学生做人。由此看来,能否在教学之中,成功地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是教学设计实现有效的重要因素。
学生的主体参与受制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感染力,精心地构思、准备一项课堂教学活动或者设计有吸引力的、可以引发学生热情的问题远比构建几步教学流程有价值得多。
当然,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并不是历史教育的惟一目标,学生不应当仅仅是富有情感和会感动的人,还必须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教师在借由知识教学培养学生丰富情感的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学生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相结合,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下的有效教学
谈有效教学首先得有个前提:教学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种明确的方向,离开此谈有效性都是无意义的。于是问题便转化为: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呢?以往我们历史教学的指向是高考,甚至即使在现在课改轰轰烈烈的时候,面对高考,大多数历史教学还是扎扎实实在搞&有效&教学,只不过这种&有效&还是针对应试而言的。新课程提出了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当然应该成为我们从事有效教学的明确的指向。三维目标究竟应该如何有效地实现呢?
我们要树立新课程目标三维一体的观念。有教师认为:无论是三维目标中的哪一项做到了,都可以说教学是有效的。这是割裂了三维目标,知识的获得需要相应的能力,知识本身还需要转化为能力,知识本身不仅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价值,就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本身也具有情感与态度等因素,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过程与方法。可以说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本不可割裂,问题是有什么样的过程与方法和有什么样的情感态度,而教学的有效性就在于如何实现三维目标的完美平衡,而不是实现其中哪一项。
我们尤其需要关注&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既是课程三维目标之一,也是我们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以往的教学重在掌握基础知识与培养历史能力,但是否就不存在过程与方法,不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了呢?其实不是的,历史知识是学生自己探索得到的还是接受得到的是两种很不同的学习过程,也是两种不同的方法:前者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能力,并且获得的知识能迅速转化为能力应用,而后者对能力的要求会大大降低,但获得的知识应用困难。另外,知识不可能完全是客观的,都带有一定的价值观,主动获得的知识是有价值的,对于学生来说过程也是愉悦的,这样的知识是有效的,而且能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的热情;而如果知识是被动接受的,那对于学生而言过程是痛苦的,他感受到的是压力,这样的知识是一种负担,势必难以激起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而只会起反作用。所以新课程改革把过程与方法作为了三维目标之一,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因为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
我的理解:有效教学重在过程的效率,但前提是全面合理的教学目标,而指向是教学的结果。
准确理解和实施教学目标
新疆乌鲁木齐2班&&& 李晓燕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目前没有绝对的评价标准,只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历史学科而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了要注重学科价值和学科特点外,还必须首先关注问题是:准确理解和实施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师专业活动的核心,也是判断历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新课标确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课程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理解教学目标真正的含义。他们在制订教学目标时,特别重视三维目标中的后两项,对&知识与能力&目标却不敢深化,似乎强调了知识就不符合新课标要求,重视能力就会落入传统教学的俗套。于是便有了一些不知所云的互动、游移离散的辩论、浅薄乏味的表白,看似华丽多彩,实则障眼烟云,完全是低效或无效的作秀。
教学重心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合在一起的重点,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历史价值观。通常情况下,它是一个基本观点或是一个基本结论,例如《国共联合抗日》一节中,可以把&合则两利,分则两损&设为教学重心。通过&教学重心&的探讨,在师生的互动中能够落实知识要点,实现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但是,在教学目标的实施中,因某种原因教学重心前后贯彻不一这种情况经常会出现,将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设定的教学重心,颇有新意,立意也较高,然而一节课下来,感觉有些虎头蛇尾,偏离了教学重心,从而使整堂课显得有点乱,学生也就难以把握住这节课的教学重心。我曾听过一节公开课《抗日战争的爆发》,执教老师把这节课的教学重心定为全民族的抗战,立意比较高,一看课题和导入,觉得很不错,既能突出这节课的重心,同时指导思想也从新课程角度出发,强调&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抗战&;但听到后面,感觉这一重心开始偏离,并没有很好地贯彻始终,如教师还是以强调国共两党两个不同战场的抗战及原因分析为主,在设问中提了以下的题目:(1)国共两党形成了哪两个不同的战场?为什么?这两个战场的表现各怎么样?两个战场的关系又是如何?(2)国共两党在如何抗战的问题上存在原则性区别,形成了哪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为什么?一堂课下来,学生不清楚究竟应该肯定&全民族抗战&,还是&共产党全面抗战&,教学重心前后表现不一,使这节课的中心表达不明确,新的史观也未能贯彻给学生。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教师对课堂的调控问题,但更为主要是教师对历史的理解,对史观的把握不够全面,有些只是从理念上接受,没有具体落实到实际中。而这样的问题,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表现更为明显,因此也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 案例点评○○○
张汉林& 刘向荣& 王& 雄
(栏目信箱:)
不是你会什么,而是学生需要什么
&&专题设计课程的学习体会与收获
课程直属班学员 梁君华
【体会】新课程的从内容编排到形式特色,从体例设置到阶段安排,都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前的教材只是为了&历史&而编&历史书&,现在的课本是为了学生的需要而编排。课程标准理念的转变,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各环节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让课堂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特点,教师教学依据的是学生的理解掌握程度。当然,一切为了学生,改变了教师为主的观念,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收获】关于教学设计的思路 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直是以&我擅长什么&来进行教学安排,也就是以我所知来设计环节。但在本专题学习中看到的几个案例,却让我感觉到现在的教学设计不再是我会什么我用什么,而是学生会什么学生需要什么我用什么,例如课例《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中的一个设计:
实验区有一位老师用这样两张幻灯片来导入本课。第一张是:同学们,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位传奇人物,说她传奇,是因为毛主席跟她握过手,周总理给她敬过酒,江泽民总书记称赞过她。她就是中国唯一连续当选一至十届的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之一,因此申纪兰可以说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见证人。
再看第二张:这是第一至第十届人代会序列表,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申纪兰参加过的十届人代会,问学生有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学生观察、讨论,发现问题:第三届至第四届之间即年十年间未召开过人代会,老师向学生提问: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认识?要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出现了波折。老师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由此导入新课。
这样的设计真正体现了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一是充分考虑到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是关注社会面向生活,培养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关注。另一个关于《共产党宣言》的课例也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的理念。
【设想】在某节课中,可以打破教材结构,以学生认知水平及兴趣安排内容。例如《开辟新航路》这一课,教材是依据背景、过程、影响来安排内容。但直接对背景内容分析,无法调动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因此,可以先安排过程,让学生由直观的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开始认知,这样学生就会自然地想到为什么此时会出现新航路的开辟,此时再转到背景的分析就水到渠成了。
对于单元内的知识大多具有系统性,不适宜打破结构,教学中应该注重单元内知识的联系,避免专题设计下知识成块而缺少线的联结。如必修2中第五单元的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工业革命,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这一单元内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知。
单元与单元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不是孤立存在。比如刚才说到的必修2第五单元,和前面的第四单元有一定的联系,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离不开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工业革命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单元间存在的联系,使知识间纵横联系加强。有时某一单元可能与其它模块的部分知识有联系。例如必修3的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其中&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与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学习必修1时,教师应该安排适当时间补充这一内容,但因为这不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后面到必修3还要继续学习,所以教师要掌握好尺度问题。
专家点评/朱正标:
&&让课堂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特点&,这是一句深刻领会新课程本质内涵的学习体会。梁老师在这篇作业中,从对课程标准编制到教科书的编写,从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处理,处处透露出观念的更新,抓住了新课程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从学生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一个在课堂上卖弄自我学问的教师,即便学术水平再高,仍然是一个蹩脚的教师。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考虑的不应该是我擅长什么,而是学生会什么和需要什么。在教学设计中,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以及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对教材进行处理,再加工,使得教师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对于教科书的具体处理中,梁老师立足全局的观念,注意&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反映了历史的整体性。充分体会新课程背景下的专题设计的整体性的基本特点,从而避免了一种就模块讲模块的彼此割裂的倾向。这种处理方法,能够有助于学生清晰地看到人类历史文明演进过程中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全貌。
有效教学首先应关注学生的
知识水平与能力基础
乌鲁木齐2班& 张亚涛
实现有效的历史教学,应该首先关注哪方面的问题?我认为实现有效的历史教学,应该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方面的问题。
因为,衡量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从根本上讲,就是要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并以史为鉴服务人生。其有效性的最终衡量标准是学生,衡量的主体和对象也是学生。所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对其发展所形成的影响应当就是我们有效历史教学的最佳评价指标之一。否则,就难以谈到&有效&的问题了。就拿今天课上李老师对战后的世界的分析这部分内容来说,如果放到我们这的学生,他们根本听不懂,认为太复杂!好多同学给我嚷嚷,老师,能不能简单点,再简单点。我耐心解释历史世界的复杂性,但带来的依然是他们迷茫甚至是无奈的眼神。面对这些&能来上课都已经是家长的万幸&的学生,面对这个情景,我曾经也埋怨过。但我最终明白了&&将复杂的知识&深入浅出&是对老师这一神圣称呼的最高要求!学生要求&简单&并不过分,因为表明他们还是渴求了解,渴望学以致用的!这反而迫使我再次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层次和能力,最后我就给了他们四句话:&战后国际关系雅系到多势,交织冷战和争霸;战后资本主义快发和问题;战后社会主义发展和改革;民族解放与发展高潮迭起.&再要求学生就自己喜欢的一个方面展开讲述。没想到学生非常喜欢,说它简单好记.学生们也经常夸我&&&最爱上您的历史课&!我想,这不就是最直接的&有效&性吗?!所以, 我认为实现有效的历史教学,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方面的问题。&制定科学的三维目标&,要&突出学科性&,讲究分析等,这固然不错,但如果忽视了学生,忽视了他的认知水平,放弃他的心理渴求,即使你设计再科学,那也只能是:教师认为&对牛弹琴&&庶子难教&,而学生呢&不理不踩&&我行我素&。
专家点评/陈亚东:
张老师的观点直白、实在。此次培训中也有老师困惑:重点中学的老师的教学经验适合我们普通校吗?张老师也曾抱怨,但他从内因入手解决问题,很好的扭转了教学被动的局面,取得了成功。同时,张老师对有效教学应首先关注什么也有自己的见解,此次培训,许多老师已经看出,新课程给了我们一个广阔的空间施展才华,在这里专家和老师之间对话、交流、共赏,这是一种新的课程文化,她正在孕育的过程之中。
有效教学的实施成败取决
于我们人文素养的积淀
乌鲁木齐2班& 范亚磊
历史课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能培训,而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凝练,在以往以章节体的旧教材中,还可以掩盖些须这样的矛盾,只要按照教材按部就班讲完该讲的东西就可以了。但是,现在新教材是按照专题化的模式进行的,也就是说这样改革的目的是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最大的空间,这也就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了,比如,备课的时候,一两天是无法可以匹比长期有意积累自己人文素养的老师的,所幸的是,现在网络发达了,只要上网百度一下,什么都能搜到,我们可以乘这艘快船,缩短差距了。经常说的,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前面的教师没有对学生荒谬的回答提出言简意赅的质疑和正确的纠正,就是可能连自己都被学生的观点给迷惑住了,或者因为语言表达的问题,无法辩解。而后面的老师,并不需要学生的什么讨论啊,提问啊之类打断思路的花俏方法来装点课堂,而是通过自己渊博的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娓娓道来,由浅入深,紧紧抓住学生的思路,引人入胜,让学生搞明白。这是一种功底,比如,百家讲坛为什么受欢迎,易中天,于丹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不是什么花里胡哨的娱乐节目可以让人会记忆深刻,而一定是一种文化通过了一个精心研究他的人展示了出来。其实,历史是有魅力的,讲历史的人,如果讲好了,个人魅力也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升华的,知识与拥有他的人是相得辉映的,难道易中天,于丹老师的例子还不够震撼么?
专家点评/陈亚东:
从范老师的行文中可以看出,对于今天的视频内容,范老师是进行了认真的梳理的。他把专题中很重要的一些问题串联成线,综合起来加以思考,同时还提炼出了其中的核心问题:要有意积累我们的人文素养。只有&内化&才能&外显&,范老师引百家讲坛的例子做说明,在这里是非常适切的。这里也有一点补充意见,夯实教师的专业功底,网络的搜索引擎的确是一个新利器,但传统的书刊还是我们应该加以足够重视的阶梯。
◆ 作业赏析○○○
黄牧航& 束鹏芳
(栏目信箱:)
【编者按】伴随远程研修渐入佳境,学员的作业日益增多,本期的作业赏析栏目在继续推出作业和相应的课程团队专家的点评之外,我们拟从今天开始设立班级之窗,以分别展现他们的思考、实践以及他们提供的学习资源,本期&班级之窗&选择历史课程团队直属班的部分作业,他们是散落的星辰。杨老师简洁地概述了实施有效教学的五个要素,这利于学员在繁杂的有效教学的阐述中提纲挈领,张老师围绕如何以学生为主体,举了一例,重要的是他能够对视频讲座提出质疑,王老师列出的表为&三维目标&&有效教学的前提&的结论作出实践意义上的回应,刘老师更从如何理解知识的角度提出了有效教学的话题,学员队伍里不是也藏龙卧虎吗?庞老师的作业里传递了美国课程标准的要点,值得包括我们在内的其他学员参阅,重要的是庞老师还有自己研读美国课标的体会,而不是简单地抄录一下别人的观点,这是我们远程研修学习的要义&&基于别人的思想阐述自己的想法。
注:班级之窗里所选作业的标题皆为编者所加,在摘录其要点时,部分文字作了调整。(束鹏芳)
我认识的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学科特性
新疆克拉玛依&& 詹朝晖
对于历史教学是否应该突出自己的学科特性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应该要认识清楚历史学科的特性是什么,对于&历史学科的特性&不同的专家会有不同的看法,我有几点看法:
第一、知识性。历史学科所涵盖的学科知识非常广泛,比如在新课程教材中必修模块分为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部分,如果教师没有相应的政治学、经济学和科技、文化、军事方面的知识积累是很难将这几个模块处理清爽的。对此我自己是有着一定的体会的,我在先将《西方经济学》认真研读之后才对世界近现代史的教学找到一些感觉,才能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征比较清晰的呈现给学生。
第二、叙事性。如果教师不能将一节课处理和讲授得行云流水一般,是无法深入浅出的将知识呈现给学生的。为什么历史教师要能对知识和教材深入浅出呢,这是这一学科的叙事性特征决定的。中学历史教师如不具备叙事的能力,他的课也很难精彩生动的。
第三、规律性。历史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新教材的专题特色无疑能更好的将历史的发展规律呈现给学生。比如必修一第一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如果教师不能清楚有效的将封建时代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历史讲解清楚,那么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封建时代的重要性就很难让学生理解透彻了。
第四、借鉴性。历史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以史为鉴。当学生对历史形成了一定的规律性认识之后会对其人生观和处事能力、方法产生很大影响。我经常对学生讲学历史有助于提高EQ,未来人生是否能够比较成功决定于EQ而不是IQ。
通过以上对历史学科特性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历史学科的特征就是我们从事历史教学的目的,如果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的将这四个特征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学到知识、悟到规律,并在教师行云流水般的历史讲述中享受到的历史学习的快乐,这样的课堂教学难道不是有效的?难道这样的课堂就不能让学生掌握概念、建构知识体系?难道这样的课堂就不能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我认为要达到新课标所要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教师的示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历史学科的特性要求教师有着广博的知识、较强的研究能力和整合知识的素质,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比较好的完成新课标的教学任务。
专家点评/李杰:
詹老师对历史的学科属性特点把握有自己的思考,您说如果教师没有相应的政治学、经济学和科技、文化、军事方面的知识积累是很难将这几个模块处理清爽的,这个观点我非常赞成,正如赵亚夫老师所说的历史教学关键是学术功底,所以我们在前段的论坛研讨时也提出来历史教师还要恶补史学功底,今年7月在长春历史教学大赛上就有不少历史犯了常识性的错误,没有关注学术前沿,比如对民族资本主义一战后日益萧条这样的判断。不过个人感觉知识性不如科学性来得更准确。学历史有助于提高EQ,未来人生是否能够比较成功决定于EQ而不是IQ。这对于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是很有鼓舞作用的,尤其是在现实中学历史学科是副科这样的边缘地带,学生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其实历史除了这些功能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属性就是人文性。历史在本质上是一门人文学科。这个定位也直接影响到中学历史教学,比如对中学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就不能像理工科那样。
必修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的问题系列设计及思路
新疆昌吉班&&&&& 王& 宏
【复习导入】
问题1:请想一想,前两节课了解的制度有哪些?各有何明显特征?
思路:这是作为上节课的课后思考题,目的让学生认识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初期,宗法制与世袭制的继承性,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替代性,并从现实中感知郡县制对秦国和以后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学习过程】
问题2:请阅读教材,看一看我国从汉至元的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发展演变的?思考、讨论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和影响。
问题3:从秦到宋,威胁中央集权的因素有哪些?宋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抑制地方势力?结果怎样?元统治者对地方进行了那些有效管辖?有何影响?
思路:从汉到元,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 不断被分割、限制,中央权力不断强化。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是本节课的主旨。作为重点引导学生。
问题4:我国从汉到元的选官制度有何发展变化?这对我们今天的用人制度有借鉴吗?
思路:选官制度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管理水平。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发展完善,反映了我国官吏制度的演变。
【课堂讨论练习】
问题5:著名史学家钱穆曾说,我们中国人是政治的天才,&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局面,且能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我们得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请回答:
&(1)请举一二例&优良的政治制度&,并说明他们是怎样&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的?
&(2)概要指出所举政治制度中我们传承和发扬的内容,并说明理由。
思路:通过讨论学习,巩固学习内容,提升认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延伸】
问题6:课后&学习延伸&部分一题即可。
思路:引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专家点评/王芳:
王老师的这个问题设计非常认真用心,在对新教科书还没有特别多接触的背景下能写出这样问题设计,王老师这几天研修的努力可见一斑。从导入、学习过程到课堂讨论的问题设计,能抓住本课的重点、难点,并能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但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如在导入的问题设计中,问题是否概括性过强了,并没有很好将你的思路完全的体现出来。此外,还要注意对问题的理解,如中央集权制度中固然皇权和相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不是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呢?
强化教学功底,实施有效教学
&&& 可以说,历史教师总体素质的高低,是关系到这次课改能够成功与否的关键。过去旧的、传统的历史教学离不开深厚的专业功底。现在在新课标要求下的历史教学还是离不开深厚的专业功底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尽管改变了传统的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而改为面向学生,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但作为历史教师,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讲好课是一个历史教师最重要的专业功底。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征,虽然它不是唯一特征,但因为历史学科的叙事性特点,要求历史教学具有自身的结构性、具体性和生动性。讲好课,是学生思维和能力得到启发和发展的前提。又因为历史学科的思辩性特点,要求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本身没有深厚的教学功底,你就不可能成功地设置一堂好课。甚至自己对一些课中所提的问题都搞不清楚,又如何能正确地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又如何能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科学的解答和探讨呢。特别是新课标下的新教材,打破了过去传统的通史式的体例,采用模块式的、专题式的体例,中间的连贯性与以前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这就更要求教师要深刻钻研。首先自己要吃深吃透教材,不然在课堂上可能要出错误或笑话。例一;某次去听课,一教师在讲到北美独立战争的意义时,居然说法国大革命加速了北美独立战争的爆发。显然这位教师是根据课本的安排先法国大革命后美国独立战争的顺序,而没有弄清美国独立战争其实比法国大革命要早十几年。当时学生没有提出异议,是因为学生尚未学到北美独立战争。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如果今天上课那个老师还没有搞懂这个问题,按新课标要求下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如设问,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如何?当学生没有回答出这个观点时,他可能还会补充进去,但其结果可想而知。他这种知识性的错误会给学生带来什么影响?例二;一次到某重点中学听课,在讲到武昌起义这一课的导言时,居然说,中国农民斗争义和团运动失败了,说明农民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也行不通,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革命斗争也就相应产生了。是错误的,因为孙中山开始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在义和团运动和戊戍变法的后面,而是在义和团运动和戊戍变法前面的1894年。1895年还进行了武装起义。也就是说甲午中日战争后,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新派和稍后中国的农民都开始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与改良。只不过课本先选了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罢了。在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讲这一课,如果还用此种模糊的史实去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岂不要误人子弟?
专家点评/陈亚东:
沈老师的专业素养从所举的两个例子特别是第二个例子中可见一斑。新课程需不需要老师讲?需不需要我们钻研教材?我们和许多老师产生的感触是一样的: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更需要很好的挖掘、钻研教材,这是&用教材&的前提,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当然,这里有个前提,是要在认真领会课标的基础之上。我们认为,新课程提倡生成,我们在课堂上捕捉生成,这些都应该建立在一个适当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天马行空。关注生成和重视专业功底应该是并行不悖的。
【班级作业之窗】
课程团队直属班
新课程有效教学要关注的五个方面
在新课标引导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就必须要强调围绕着一定的主题来组织教学活动。第二点,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第三点,就是要强调从学生的实际经验&&生活经验&&从他们最关注的一些问题出发,密切地关注学生的关注点,使其上升到理性的高度。第四点,就是我们要强调学生自主的、能动的、主动的学习。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一个前提是不能忽视的,这个前提就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第五点就是要强调对每一个模块的教学内容的整体的考虑和设计。
学生主体之一例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要以学生为中心。这没错。但是否意味着教师靠边站了呢?不是。教师的主导地位依然重要。例如组织学生的讨论和角色扮演。何时该放,何时该收,仍在教师的主导之下。江苏扬州邗江的粱老师的案例有个缺陷,角色扮演太短促。要让学生神入历史情境,没有适当的扮演过程是做不到的。几句台词就完了,可能下面的学生还没回过味来呢,匆匆而过,显然有点形式主义了。本人在参加省优质课竞赛时采用的角色扮演,耗时半节课,但取得了成功,说明扮演过程还是很重要的。
不管什么样的手段,不管什么样的方法,都要适合学生,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来考虑,总是没错的;新形式尤其要注意过犹不及这点。
举例说明确定科学的三维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有效历史教学是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说不清道不完的话题。实现有效的历史教学首先要确定正确和科学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系。
《伟大的抗日战争》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侵华日军的罪行
列举日军的主要罪行
日军侵华的原因
全面认识中华民族抗战全面爆发的历史背景
通过日本法西斯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结合日军惨无人道的罪恶行径,认识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凶残本质
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
了解关内外中国各阶层爱国志士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史实
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国共双方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作用
查阅资料、探究问题、历史比较
深刻地认识爱国主义在近代的中国,它必须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中华民族的生存紧密联系在一起。
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查阅资料探究问题历史比较
认识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的贡献;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
从知识重组的视角看有效教学
真正的把教科书当作学本或者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第一、教科书在讲授的知识中占有多大的分量,如何取舍重构。第二、教师现有的知识的准备如何,是否能在自己的大脑中 将知识厘清。第三、教师的知识观也决定了对于知识的重组的有效性和难度。
基于这样一些因素,我认为,教师要将知识重新整合,要努力做到这样几点。
首先,要理解课标,对于课标的理解是重构知识的先决条件,只有围绕课标进行重组的知识才是有效的知识。
其次,教师的知识观一定要建立在学生的学习和方法的传授上,而不仅仅是为教知识而教知识,要通过某一知识的讲授,引导学生利用学习这一种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到其他的知识,也就是教育心理学所说的由陈述性知识过渡到程序性知识或者策略性知识的传授。这可以极大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上历史课的时候如果总是按照背景、事情经过、结果、评价来讲就会出现让学生思想僵化的问题。因为我们理解一件历史事情的正常的逻辑顺序不是这样的,我对事情到底是什么都不知道,还怎么有兴趣知道事情是为什么发生的?
所以正常的认知顺序应该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W:WHAT、WHY、HOW。
在知识的重组之中,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注重分析基础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不然,这是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思考的重点。
美国历史课程标准带给我们的启迪是什么?
在美国的历史科国家标准中指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有下列五个方面的标准:
标准一:按时间顺序进行思维
1.区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 2.在历史叙述中确定一篇历史著述或故事的时间结构。
3.在自己进行历史叙述时建立时间的顺序。 4.测定和计算历法时间。&
5.阐释年代尺所提供的数据。 6.重建历史的连续与持续的模式。
7.比较历史分期的选择模式。
标准二:历史的领悟
1.对一段历史叙述的含意进行重现。 2.确定历史叙述中所表达的中心问题。
3.有想像力地阅读历史叙述。&&&&&& 4.论证历史的观点。
5.利用历史地图中的资料。 & 6.运用各种图表(表格、条线图、流程图、图解等)所提供的图像资料和数字资料。& & 7.利用形象的资料和文学的、音乐的资料。
标准三:历史的分析和阐释
1.确定历史文献或叙述的作者和来源。 2.比较和对比不同的思想、价值观以及人物、行为和制度。3.区分历史的事实与历史的解释。 4.注意到各种各样的观点。
5.分析简单的和复杂的因果关系,包括个人的作用、思想的影响、偶然的作用。
6.对历史的必然性的论据进行质疑。 7.比较相互矛盾的历史叙述。8.把历史的解释看作是暂时的。9.评价史学家之间的主要争论。10.假设历史的影响。
标准四:历史的研究能力
1.提出历史的问题。2.获取历史的资料。 3.质疑历史的资料。4.识别可用的记录中的缺漏,整理相关的知识和时空概念,作出正确的历史解释。
标准五:历史的问题分析和做出决定
1.确定历史的争论和问题。& 2.为解决问题和选定行动步骤而整理背景情况和同时代因素的证据。 3.确定相关的历史前提。 4.对可选择的行动步骤进行评估。 5.制定对一个问题的立场和行动步骤。6.评价一个决定的完成情况。
尽管统一的国家标准在实施过程中要有许多的问题需待解决,尽管国家标准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阐述还有不少重复或含混之处,尽管这些要求对中学生来说可能过高,但从中仍能使我们看到美国的历史教学在教学观念上的发展,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
1.历史教学的目标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尤其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2.历史教学的活动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活动,这种活动主要是学生如何主动地、 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3.学生学习历史不只是掌握历史知识,重要的是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直接参与对历史的研究 和解释。
4.历史学习不只是学历史教科书,而是要阅读和分析各种历史材料,并且掌握正确运用史料的方法和技能 。
5.历史学习不只是了解过去,还要认识现实,所以要采取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参与对历史和现实 问题的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6.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是有层次的,同时又是综合性的。这种层次的划分要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学习心理的特点。
新疆哈密班
历史教学是否应该突出自己的学科特性?
与学科教学有效性有何关系?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科学,是门探究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学科,它的学科特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历史学科知识的真实性。
历史大多离我们很远,但我们现在有大量的文本资料去考证过去,去验证历史,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尊重历史的知识性和事实性。虽然现在对很多历史问题的研究有不同的史学观点,各家之言,但这些主观性的认识改变不了客观历史存在的事实。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对历史知识,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评价,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方式和能力,但我们不能让学生思维的翅膀任意飞翔,思考要尊重知识,尊重事实。换句话说,就是思维要在特定的情境中,比如:在世界史教学中,在讲到&慕尼黑阴谋&时,在评价张伯伦等人的绥靖政策时,有些人轻率的贬低张伯伦等人是傻瓜,这就是学生的判断脱离了整个欧洲的大环境和时代特点。在新课改下,我们的教学活动,教学方式要发生大的变化,要更多的突出学生的整体作用,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但万变不离其宗,在调动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时,一定要尊重历史的真实性。
2.历史学科的叙事性特点。
一个历史事件是由起因、发展、变化、结果等多种因素组成,那就要求老师在历史教学中,对历史整体知识的教学。特别在新课改下,历史知识主要是专题设计,而专题教学主要是知识的纵向联系程度更深,便于学生对同类知识进行比较分析,但我认为专题知识模块的设计,与通史相比,在同一时期历史事件之间的横向联系,有所欠缺,这就要通过老师的简单叙述来帮助学生理清线索和知识脉络。而我们的一些课堂教学,充分让学生讨论,却缺少了对历史知识脉络的把握,出现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学生对历史缺少一种宏观的把握。
3.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精神道德教育功能。
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学生认为历史就是死记硬背,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有些学生经常问我:&历史有什么用?&许纪霖教授曾说:&我想历史其实就是好的知识。历史知识是没有用,它不能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但却是好的知识。一个人不但要学有用的知识,更要学好的知识。有用的知识可以培养工匠,只有好的知识才能培养出好的人。&正如许教授所说,我想历史学科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识人明己,知往鉴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人格意志;是用历史的智慧和情感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结构和精神支撑,因此,在具体的每节课堂中,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都要体现出历史的教育功能。
总之,历史教学无论如何都要突出自己的学科特性,否则历史教学就是空中楼阁,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抛开历史学科的特性去体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一节课没有体现历史学科的特性,就失去了上课的价值,我感到历史学科的特性与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的关系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两者必须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历史教学的魅力。
课程专家团队吕准能推荐:李老师说得好,指出了历史学科的几个特性,例如真实性、叙事性和教化功能,确实有人认为历史是什么人都能混,或把历史看作任意打扮的小姑娘,这是大错特错的,历史不能上成政治课或语文课,应回归历史的本来面目,通过我们的努力来提升历史教学的价值。
我认为要实现有效的历史教学,应该首先关注学情问题。在步骤上,尽管教师在备课时首先了解的是课标要求,然而由于这对老师来说可谓轻车熟路,所以并不构成突出的问题。了解学情这一点却不同。因为新课标发生的根本性的改变就在于要以学生为中心。教材编排的再好,教师的水平再高,教学好与坏的评价还在于学生掌握的好与坏。也就是所谓有没有实现有效的历史教学。
听了钟老师的教学实例,我体会到要实现有效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的知识储备程度;第二、学生的兴趣点;第三、贴近学生生活;第四、激发学生情感;第五、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导入;第六、举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第七、&迎合&学生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得到提高
实例就不能举了,因为没有新教材。
题目:实现有效的历史教学,应该首先关注哪方面的问题,为什么?请结合你的教学经验加以说明。
& 以课堂中师生情形和碰到什么情况而定,觉得应该首先关注的是教师自身的素养,师的史学功底、思想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智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教师是课程之魂,教师要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较好的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学到基本的知识,获得能力,这是最重要的。比如:在以往的历史教学当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体现不出新课程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如果要进行新课程教学,就必须要求老师在课前多下工夫,如果老师的素养不提高,就无法适应新课程的历史教学,无法在课堂当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也不能抓住学生的思维火花,也不能理解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历史学习。
湖南岳阳班
实现历史有效教学应首先关注哪方面的问题?
如何实现有效的历史教学,是当前新课程背景下所有历史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就历史学科而言,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要注重历史学科价值和学科特点;要准确全面理解三维目标的真正含义;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要科学的设计探究问题等.就自己的教学经验而言,首先要做到的是调动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只要有了兴趣才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只有学生主动参与了,才真正实现了有效的教学,另外科学的评价的也是检验教学有效的重要方式。(节选)
专家点评/吕准能:
肖老师笼统地提及了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几个方面,没有适当展开,以至于说服力上还是不足,建议进一步充实,并结合一个教学设计来论证为妙。
有效历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看了本专题视频后,感慨颇多。我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个人看法。
&&注意一:要点到位。历史知识纷繁复杂,面面俱到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吃透教材,科学地筛选历史知识,将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主干知识传授给学生,尤其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要说清讲透,落实到位,不留疑点。没有储备足够的基础和主干知识,能力培养便如空中楼阁,断了线的风筝,决胜高考更是无从谈起。这一点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不引起足够重视。
& 注意二:主线抓牢。历史教材跨度大,内容多,范围广。要想在较短的时间里记住、掌握并非易事。但是认真研究教材我们会发现,每本教材甚至每段历史都围绕某一条或几条主要线索展开。只要我们抓住主要线索,&顺藤摸瓜&,就会做到纲举目张,主次分明,轻松掌握。例如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教材脉络,抓住知识主线,引导学生在主线上&添枝加叶&,将相关知识点和历史事件对号入座,这样我们就会把教材中一个个零碎的知识串起来,让&死&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鲜活起来,从而起到&抓一点带全身&的效果。这是学好历史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注意三:全面理解。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如何准确完整地认识某一特定历史事件?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思考时学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力求客观全面地认识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俗话说万事必有因。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产生、发展到衰亡的过程。历史事件也不例外。因此在学习中要尽可能的弄清每一个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例如鸦片战争,我们应从其发生的原因、战争的经过、造成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这样才能形成对该事件比较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再比如某个事件的原因又可以分为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因、外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等等,其影响又可以理解为直接、间接;近期、远期;国内、国际;积极、消极等等。还有如分析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可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方面思考等等。总之,用&全面&的理念不仅能有助于我们学好历史,同时可以提高我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注意四:整体把握。历史知识纵横交错。联系比较的方法是学习历史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历史的魅力就在于她的真实。怎样才能真实地认识她?我觉得对她不仅要侧视,还要环视,更要仰望、俯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观其全貌,探其内心,让其以一个活生生的立体展现在我们面前。因为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的进程史同样不可断然分割,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我们都应考虑。如鸦片战争前夕国内情况如何,国际情况又怎样;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其它国家情况又如何;同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相比较又有哪些异同;同是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又有哪些异同等等。总之,通过这样的纵向联系,横向比较,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那么沉睡的历史便会&立体&起来,&鲜活&起来。整体把握,立体呈现,这同样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重视且必须做到的。
& 以上四个&注意&是我们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总结的一点体会和感触,它们也并非特立独行,截然分开,而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我们认为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融会贯通,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这样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我想我们的历史教学一定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有人说:&理想的琴键只有扣动奋斗的琴弦才能奏出人生美妙动听的乐章&。那么,我认为若能巧妙合理地运用&四注意&进行务实的历史教学也同样会谱写出精彩的诗篇!
专家点评/吕准能:
许老师在理论学习的继承上,对于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提出了有效性教学的几个注意点,对于我们有所启发,不过你的例子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病不十分合适,你用了老教材的内容和思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樱桃里大广播扮演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