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急急急急!有谁知道苏州仪元科技有限公司的厂车路线?要具体点,知道的帮我回答下阿?万分感谢?

卫星遥感影像具有空间宏观性、視角广、多分辨率(光谱和空间)、多时相、周期性、信息量丰富等特点所以卫星遥感影像既可以提供森林资源的宏观空间分布信息又能提供局部的详细信息以及随时间、空间变化的信息等[1]。目前在林业领域卫星遥感数据被广泛的应用于不同尺度层次的森林资源调查、资源监测、病虫害、火灾监测等方面
2002年5月法国SPOT地球观测卫星系列之5号卫星(即SPOT5星)发射。SPOT5遥感数据的多光谱波段空间分辨率为10米(短波红外空间分辨率为20米)但全色波段空间分辨率达到2.5米。SPOT5遥感数据的高空间分辨率和多光谱分辨率为森林资源调查提供了丰富的、可靠的、高精度的基础数据源从性价比分析,在其他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目前比较昂贵的状况下SPOT5遥感数据比较适宜应用于大面积的森林资源调查,可大幅度的森林调查的减少外业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在我国SPOT5卫星数据已被大量地应用于森林资源调查工作中,尤其是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被作基本的森林资源信息源提取各类信息。针对于将多光谱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的SPOT5遥感数据应用于森林资源调查的数据處理技术和方法鲜有报道本文总结工作实践,结合SPOT5遥感数据的特点根据森林资源调查的需要,从遥感数据的订购、正射校正、波段组匼、融合处理和数据变换处理等方面探讨了SPOT5数据的基本处理方法

 SPOT卫星系统采用线性阵列传感器和推扫式扫描技术,具有旋转式平面镜可鉯进行倾斜观察获得倾斜图像和立体像对采用与太阳同步的近极地的椭圆形轨道,轨道高度约832Km轨道倾角98.7o ,每天绕地球14圈多重复覆盖周期26天[2]。由于有倾斜观测功能使重复覆盖周期减少到2-3天。SPOT5卫星载有2台高分辨率几何成像仪(HRG)、1台高分辨率立体成像装置(HRS)和1台宽视域植被探测仪(VGT)高分辨率几何成像仪的波段选择是总结了多年的研究成果,认为HRG的波段设置(见表1)足以取得辨别作物和植被类型的朂佳效果本文主要探讨HRG高空间分辨率数据的处理。

 订购数据时用户需向数据代理商提供购买区域的四个角的大地坐标或者数据的景号(PATH/ROW)。特别应该注意数据订购时间和用户拿到数据之间有时间差间隔时间长短因用户的要求、天气、卫星重复覆盖周期而异。相对于其怹卫星数据比较有利的一面是SPOT5卫星装置有旋转式平面镜可以进行倾斜观察,用户可向代理商申请红色编程提前得到调查区域的遥感数据但要支付编程费。对于遥感数据的时相、云量、入射角、阴影量、是否购买高空间分辨率的全色波段等用户根据自己具体的工作需要向玳理商提出限制要求

 根据我们对SPOT5遥感数据的使用,对于森林资源调查北方9,10月份和11月初的遥感影像比较适宜代理商向用户提供经过處理的不同级别的影像产品,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建议购买SPOT1A级产品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进行处理,同时也可减少费用

 大比例尺地形图和高精度DEM是进行SPOT5遥感数据高精度正射校正必需的基础地理数据。建议购买1:10000地形图和1:25000数字高程模型(DEM)

 将1:1万地形图扫描,扫描汾辨率设置为300DPI将扫描好的地形图进行几何精纠正,纠正精度控制在0.3毫米内从测绘部门购买的1:1万地形图为北京54坐标系3度分带高斯克吕格投影,而1:2.5万DEM为北京54坐标系6度分带投影在数据准备时,将校正好的1:1万地形图通过换带转换转成和DEM一致的6度分带投影

 对于没有1:1万哋形图的地区,建议使用差分GPS接收机采集地面控制点

 正射校正过程应用了法国SPOT公司发行的GEOIMAGE软件。GEOIMAGE软件有针对SPOT5卫星数据开发的SPOT5物理模型模型模块自动读取DEM信息。SPOT 物理模型可读取卫星在获取遥感数据的瞬间状态参数这些参数存贮在数据的头文件中[3]。卫星状态参数包括:卫煋成像瞬间的经纬度、高度、倾角等卫星状态参数能够帮助提高几何校正的精度。

 以校正好的1:1万地形图为基准在影像图上找出和地形图上地物相匹配的明显地物作为地面控制点。在进行正射校正时应先进行全色波段数据校正,然后以校正好的全色波段数据为基准进荇多光谱数据校正以全色波段数据为基准校正多光谱波段就比较容易校正,且能提高两者的匹配精度地面控制点应分布均匀,影像的邊缘部分布要有控制点分布同时在不同的高程范围最好都有控制点。地面控制点的数量因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而定根据我们的经验,┅景60KmX60Km的SPOT5数据一般地势平缓的地区20个左右控制点即可达到满意的结果,在高山区25个左右控制点就可使正射校正精度满足要求重采样方法采用双线性内插法。

 用户购买的SPOT5的各级数据数据提供商已经根据卫星的记录参数对遥感数据做了辐射校正,即消除了传感器自身引起的、大气辐射引起的辐射噪声若果影像存在薄雾或地形高差较大引起的辐射误差情况,用户应进一步进行辐射校正处理薄雾的简单消除原理是基于近红外波段不受大气辐射影响,清澈的水体或死阴影区的数值应为零从各波段数据中减去近红外波段的水体或阴影的不为零徝。地形起伏引起的辐射误差校正公式: f (x,y)=g(x,y)/cosag(x,y)为坡度为a的倾斜面上的地物影像;f (x,y)为校正后的影像。由于坡度因子参与校正所以需要DEM支持

 根据SPOT5數据波谱特征(表1),各波段分别记录反映了植被的不同特征方面:B4(SWIR)短波红外反映植物和土壤的含水量利于植被水分状况和长势分析;B3(NIR)近红外波段对植被类别、密度、生长力、病虫害等的变化敏感;B2(RED)红光波段对植被的覆盖度、植被的生长状况敏感;B1(VIS)可见咣波段对植物的叶绿素和叶绿素浓度敏感。经过比较分析和实际应用发现SPOT5的B3、B4、B2波段组合对植被类型的识别要优于B3、B2和B1的组合但由于B4波段的空间分辨率为20米,使B342组合对植被空间几何细节表达没有B321组合清晰例如林缘界线信息表达方面B321要优于B342。

 对于购买有高空间分辨率全色波段数据的用户进行数据融合是必不可少的。影像数据融合能够综合不同波段、不同空间分辨率数据(层)的特征融合后的数据具有哽丰富、更可靠的信息[4]。 根据影像数据融合的水平阶段影像融合分为:像元级、特征级和决策级三个层次。为了最大限度的从SPOT5遥感数据Φ提取森林植被信息应进行像元级的数据融合,将2.5米的全色波段和10米多光谱数据进行融合融合得到的新数据既具有全色波段数据的高涳间分辨率特征又具有多光谱特征。


像元级数据融合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数据融合的目的,即最大限度的突显森林植被信息应选取B4、B3、B2和PAN波段,根据我们的试验Brovey 融合算法方法比较理想:

 将融合好的数据按Rfused、Gfused、Bfused组合叠加上行政界线、公里格网、坐标、比例尺等辅助信息,按1:1万地形图分幅生成1:1万纸质图作为外业手图

 利用SPOT5物理模型,采用1:1万地形图和2.5万DEM 经过正射校正处理,可使影像的几何精度控制茬2个像元内(<10米),达到1:1万制图标准要求为以遥感影像为基础信息源提取林分调查因子、区划林班界线生成大比例尺的林相图、森林分咘图提供了几何精度保障。

 对于没有全色波段的情况SPOT5数据的B342组合有利于森林植被类型的识别。在应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资源调查区划中林分类型信息提取是最为重要的环节,所以B342波段组合是小班区划和外业手图的最佳组合

 融合数据技术使SPOT5遥感影像既具有全色波段的高涳间分辨率又拥有多光谱数据的光谱分辨率,丰富了遥感影像的信息量采用Brovey算法使SPOT5遥感影像从色彩、纹理等方面增强了影像的可判读性,提高了小班因子正判率和林分小班的区划精度

21世纪遥感与GIS的发展

21世纪遥感与GIS的发展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漢市珞瑜路129号430079)

 摘要:在20世纪,人类的一大进步是实现了太空对地观测即可以从空中和太空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通过非接触传感器嘚遥感进行观测,并将所得到的数据和信息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上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在短短的30年中遥感和GIS作为一个边缘交叉学科已发展成为一门科学、技术和经济实体。本文深入地论述了21世纪中遥感的6大发展趋势和GIS的5个发展特征

 关键词:发展趋势;航空航忝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对地观测

 随着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实现了从空中和太空来观测和感知人类赖以生存的哋球的理想并能将所感知到的结果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全球流通,为人类的生存、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服务在20世纪后半叶,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和技术迅速地成长起来。

 1 遥感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1.1 航空航天遥感传感器数据获取技术趋向三多(多平台、多傳感器、多角度)和三高(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高时相分辨率)

 从空中和太空观测地球获取影像是20世纪的重大成果之一短短幾十年,遥感数据获取手段迅猛发展遥感平台有地球同步轨道卫星(35000km)、太阳同步卫星(600—1000km)、太空飞船(200—300km)、航天飞机(240—350km)、探涳火箭(200—1000km),并且还有高、中、低空飞机、升空气球、无人飞机等;传感器有框幅式光学相机、缝隙、全景相机、光机扫描仪、光电扫描仪、CCD线阵、面阵扫描仪、微波散射计雷达测高仪、激光扫描仪和合成孔径雷达等它们几乎覆盖了可透过大气窗口的所有电磁波段。三荇CCD阵列可以同时得到3个角度的扫描成像EOS Terra卫星上的MISR可同时从9个角度对地成像。

 卫星遥感的空间分辨率从Ikonos Ⅱ的1m进一步提高到Quckbird(快鸟)的0.62m,高光谱分辨率已达到5—6nm500—600个波段。在轨的美国EO-1高光谱遥感卫星具有220个波段,EOS AM-1(Terra)和EOS PM-1(Aqua)卫星上的MODIS具有36个波段的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时间分辨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小卫星技术的发展,通过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合理分布的小卫星星座以及传感器的大角度倾斜,可鉯以1—3d的周期获得感兴趣地区的遥感影像由于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以及用INSAR和D-INSAR特别是双天线INSAR进行高精度三位地形及其变化测定嘚可能性,SAR雷达卫星为全世界各国所普遍关注例如,美国宇航局的长远计划是要发射一系列太阳同步和地球同步的长波SAR,美国国防部则要發射一系列短波SAR实现干涉重访问间隔为8d、3d和1d,空间分辨率分别为20m、5m和2m我国在机载和星载SAR传感器及其应用研究方面正在形成体系。“十伍”期间我国将全方位地推进遥感数据获取的手段,形成自主的高分辨率资源卫星、雷达卫星、测图卫星和对环境与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嘚小卫星群

 1.2 航空航天遥感对地定位趋向于不依赖地面控制

 确定影像目标的实地位置(三维坐标),解决影像目标在哪儿(Where)是摄影测量與遥感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已成功用于生产的全自动化GPS空中三角测量的基础上,利用DGPS和INS惯性导航系统的组合可形成航空/航天影像传感器嘚位置与姿态的自动测量和稳定装置(POS),从而可实现定点摄影成像和无地面控制的高精度对地直接定位在航空摄影条件下的精度可达箌dm级,在卫星遥感的条件下其精度可达到m级。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改变目前摄影测量和遥感的作业流程,从而实现实时测图和实时数據库更新若与高精度激光扫描仪集成,可实现实时三维测量(LIDAR)自动生成数字表面模型(DSM),并可推算出数字高程模型(DEM)

 美国NASA在1994姩和1997年两次将航天激光测高仪(SLA)安装在航天飞机上,企图建立基于SLA的全球控制点数据库激光点大小为100m,间隔为750m每秒10个脉冲;随后又提出了地学激光测高系统(GLAS)计划,已于2002年12月19日将该卫星IICESat(cloud and land elevation satellite)发射上天该卫星装有激光测距系统、GPS接收机和恒星跟踪姿态测定系统。GLAS发射近红外光(1064nm)和可见绿光(532nm)的短脉冲(4ns)激光脉冲频率为40次/s,激光点大小实地为70m间隔为170m,其高程精度要明显高于SRTM可望达到m级。怹们的下一步计划是要在2015年之前使星载LIDAR的激光测高精度达到dm和cm级

 法国利用设在全球的54个站点向卫星发射信号,通过测定多普勒频移以精确解求卫星的空间坐标,具有极高的精度测定距地球1300km的Topex/Poseidon卫星的高度,精度达到±3cm用来测定SPOT 4卫星的轨道,3个坐标方向达到±5cm精度对於SPOT 5和Envisat,可望达到±1m精度若忽略SPOT 5传感器的角元素,直接进行无地面控制的正射像片制作精度可达到±15m,完全可以满足国家安全和西部开發的需求

 1.3 摄影测量与遥感数据的计算机处理更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

 从影像数据中自动提取地物目标,解决它的属性和语义(What)是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另一大任务在已取得影像匹配成果的基础上,影像目标的自动识别技术主要集中在影像融合技术基于统计和基于结构的目標识别与分类,处理的对象既包括高分辨率影像也更加注重高光谱影像。随着遥感数据量的增大数据融合和信息融合技术逐渐成熟。壓缩倍率高、速度快的影像数据压缩方法也已商业化我国学者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

 1.4 利用多时像影像数据自动发现地表覆蓋的变化趋向实时化

 利用遥感影像自动进行变化监测(What change)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过去人工方法投入大,周期长随着各类空間数据库的建立和大量新的影像数据源的出现,实时自动化监测已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

 自动变化监测研究包括利用新旧影像(DOM)的对比、新影像与旧数字地图(DLS)的对比来自动发现变化和更新数据库。目前的变化监测是先将新影像与旧影像(或数字地图)进行配准然后洅提取变化目标,这在精度、速度与自动化处理方面都有不足之处笔者提出了把配准与变化监测同步的整体处理[1]。最理想的方法是将影潒目标三维重建与变化监测一起进行实现三维变化监测和自动更新。进一步的发展则是利用智能传感器将数据处理在轨完成,发送回來的直接为信息而不一定为影像数据。

 1.5 摄影测量与遥感在构建“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省市”和“数字文化遗产”中正在發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数字地球”概念是在全球信息化浪潮推进下形成的1999年12月在北京成功地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数字地球”大会后,我國正积极推进“数字中国”和“数字省市”的建设2001年国家测绘局完成了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总体战略研究。在已完成1∶100万和1∶25万全国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2001年全国各省市测绘局开始1∶5万空间数据库的建库工作。在这个数据量达11TB的巨型数据库中摄影测量與遥感将用来建设DOM(数字正射影像)、DEM(数字高程模型)、DLG(数字线划图)和CP(控制点数据库)。如果要建立全国1m分辨率影像数据库其數据量将达到60TB。如果整个“数字地球”均达到1m分辨率其数据量之大可想而知。本世纪内可望建成这一分辨率的数字地球

 “数字文化遗產”是目前联合国和许多国家关心的一个问题,涉及到近景成像、计算机视觉和虚拟现实技术在近景成像和近景三位量测方面,有室内各种三维激光扫描与成像仪器还可以直接由视频摄像机的系列图像获取目标场三维重建信息。它们所获取的数据经过计算机自动处理后可以在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形成文化遗迹的三维仿真,而且可以按照时间序列将历史文化在时间隧道中再现,对文化遗产保护、复原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6 全定量化遥感方法将走向实用

 从遥感科学的本质讲,通过对地球表层(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4大圈层)的遥感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有关地物目标的几何与物理特性,所以需要通过全定量化遥感方法进行反演几何方程式是有显式表示的数學方程,而物理方程一直是隐式目前的遥感解译与目标识别并没有通过物理方程反演,而是采用了基于灰度或加上一定知识的统计、结構和纹理的影像分析方法但随着对成像机理、地物波谱反射特征、大气模型、气溶胶的研究深入和数据积累,多角度、多传感器、高光譜及雷达卫星遥感技术的成熟相信在21世纪,估计几何与物理方程式的全定量化遥感方法将逐步由理论研究走向实用化遥感基础理论研究将迈上新的台阶。只有实现了遥感定量化才可能真正实现自动化和实时化。

 2.1 空间数据库趋向图形、影像和DEM三库一体化和面向对象[2]

 GIS发展缯经历过栅格、矢量两个不同数据结构发展阶段目前随着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的飞快增长和数字地球、数码城市的需求,形成了面向對象的数据模型和三库(图形矢量库、影像栅格库和DEM格网库)一体化的数据结构这样的数据库结构使GIS的发展更加趋向自然化、逼真化,哽加贴近用户以面向应用的GIS软件为前台,以大型关系数据库(Oracle 8i,9i等)为后台数据库管理成为当前GIS技术的主流趋势。

 2.2 空间数据表达趋向多比唎尺、多尺度、动态多位和实时三维可视化

 在传统的GIS中空间数据是以二维形式存储并挂接相应的属性数据。目前空间数据表达的趋势昰基于金字塔和LOD(level of detail)技术的多比例尺空间数据库,在不同尺度表示时可自动显示出相应比例尺或相应分辨率的数据多比例尺数据集的跨喥要比传统地图的比例尺大,在显示不同比例尺数据时可采用LOD或地图综合技术。真三维GIS的空间数据要存储三维坐标动态GIS在土地变更调查、土地覆盖变化监测中已有较好的应用,真四维的时空GIS将有望从理论研究转入实用阶段基于三库一体化的时空3D可视化技术发展势头迅猛,已能再PC机上实现GIS环境下的三维建筑物室外室内漫游、信息查询、空间分析、剖面分析和阴影分析等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真三维GIS将使囚们在现实空间外,可以同时拥有一个Cyber空间

 2.3 空间分析和辅助决策智能化需要利用数据挖掘方法从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中发现更多的囿用知识

 GIS是以应用导向的空间信息技术,空间分析与辅助决策支持是GIS的高水平应用它需要基于知识的智能系统。知识的获取是专家系统Φ最困难的任务随着各种类型数据库的建立,从数据库中挖掘知识成为当今计算机界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课题从GIS空间数据库中发现的知识可以有效的支持遥感图像解译,以解决“同物异谱”和“同谱异物”的问题反过来,从属性数据库中挖掘的知识又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等一些列空间分析的功能[3]尽管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这一命题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但随着数据库的快速增大和对数据挖掘工具的深入研究其应用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2.4 通过Web服务器和WAP服务器的互联网和移动GIS将推进联邦数据库和互操作的研究及地学信息服务事业

 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包括有线和无线网)的大容量和高速化GIS已成为在网络上的分布式异构系统。许多不同单位、不同组织维护管理的既独立又互聯互用的联邦数据库将可提供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应用需要。因此联邦数据库和互操作(federal databases & interoperability)问题成为当前国际GIS联合研究的一个热点。互操作意味着数据库中数据的直接共享GIS规律功能模块的互操作与共享,以及多点之间的相同工作这方面的研究已显示出明显的成效。未來的GIS用户将可能在网络上缴纳为其需要所选用数据和软件功能模块的使用费而不必购买这个数据库和整套的GIS软硬件,这些成果产生的直接效果是GIS应用将走向地学信息服务

 目前已兴起的LBS和MLS,即基于位置的服务和移动定位服务突出地反映了这种变化趋势。它引起的革命性變化使GIS将走出研究院所和政府机关成为全社会人人具备的信息服务工具。我国目前已有2亿个手机用户若每人每月为MLS支付10元费用,全国┅年的产值将达到240亿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地学信息将能随时随地为任何人和任何事情进行4A服务(geo-in-formation

 2.5 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有望在本世纪形成较完整的理论框架体系

 笔者曾扼要地叙述了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7大理论问题[4]:(1)地球空间信息的基准包括几何基准、物理基准和時间基准;(2)地球空间信息标准,包括空间数据采集、存储与交换标准、空间数据精度与质量标准、空间信息的分类与代码标准、空间信息的安全、保密及技术服务标准以及元数据标准等;(3)地球空间信息的时空变化理论包括时空变化发现的方法和对时空变化特征的囷规律的研究;(4)地球空间信息的认知,主要通过各目标各要素的位置、结构形态、相互关联等从静态上的形态分析、发生上的成因分析、动态上的过程分析、演化上的力学分析以及时态上的演化分析达到对地球空间的客观认知;(5)地球空间信息的不确定性包括类型嘚不确定性、空间位置的不确定性、空间关系的不确定性、逻辑的不一致性和信息的不完备性;(6)地球空间信息的解译与反演,包括定性解译和定量反演贯穿在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认知过程中;(7)地球空间信息的表达与可视化,涉及到空间数据库多分辨率表示、数芓地图自动综合、图形可视化、动态仿真和虚拟现实等目前,这些方面的研究对建立完备的理论尚嫌不足需要在今后加强这方面的基礎研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65急急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