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的05年主流配置dota是什么么么?

大家还记的05年主流配置是什么么?_百度知道
大家还记的05年主流配置是什么么?
。。。。。又很想想起来求有经验的童鞋们回忆下,我想不起来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赛扬2.66,内存512M,硬盘80G,17寸纯平显示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主题:回头 再看 05年的电脑配置,现在的电脑价格真是白菜价啊......
泡网分: 0.561
注册: 2005年10月
05年的电脑 属于主流配置,要价6600左右。
对比现在的主流配置 5000左右,真是要爆出翔啊~
——————
再对比一下 08年的机器。
........ 本帖最后由 嫪毐 于
15:42 编辑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4196&&回帖:108 &&
泡网分: 12.84
注册: 2008年03月
鱼骨头76718 发表于
和左边这个一模一样,现在还在书柜里放着,记得配置单上这个硬盘价格是1800多,
看来记错了
泡网分: 23.741
帖子: 2089
注册: 2005年08月
twld 发表于
我记得那个时候硬盘也就几百兆吧,是不是记错了 和左边这个一模一样,现在还在书柜里放着,记得配置单上这个硬盘价格是1800多, 本帖最后由 鱼骨头76718 于
16:58 编辑
泡网分: 6.194
注册: 2010年05月
这样看鼠标最暴利!
泡网分: 23.817
注册: 2004年06月
别叫我大哥 发表于
我用的第一台电脑,92年的长城0540,二个20M的硬盘,一个5寸软驱,一个三寸软驱,DOS操作系统,价格近3万,当时可以轻松买套房子。现在还留着一套英文版WINDOWS 3.11的三寸安装盘,运行环境是DOS有意思的是,买台电脑,单位派了5个人去北京学习,实际上也就是北京5日游。现在来看,不可思议。
泡网分: 23.817
注册: 2004年06月
我用的第一台电脑,92年的长城0540,二个20M的硬盘,一个5寸软驱,一个三寸软驱,DOS操作系统,价格近3万,当时可以轻松买套房子。现在还留着一套英文版WINDOWS 3.11的三寸安装盘,运行环境是DOS
泡网分: 21.797
帖子: 5455
注册: 2007年08月
最近五年,就显卡和固态硬盘进步比较快。其他都变化小。 本帖最后由 lzc463 于
10:22 编辑
泡网分: 0.351
注册: 2016年10月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只有管理员和版主可见
泡网分: 34.786
帖子: 1388
注册: 2001年05月
twld 发表于
我记得那个时候硬盘也就几百兆吧,是不是记错了肯定是记错了
泡网分: 12.84
注册: 2008年03月
鱼骨头76718 发表于
第一台电脑是95买的,奔腾100,4M内存,1G硬盘,逐行真彩14显示器。。1万多大元。我记得那个时候硬盘也就几百兆吧,是不是记错了
泡网分: 1.896
帖子: 1353
注册: 2012年04月
主要成分是沙子的配件,价格会持续走低的。
主要成分是金属和木头的,价格会稳定。
泡网分: 25.877
帖子: 5270
注册: 2006年01月
看看97年电脑的配置和价格,05年的就是白菜价哦。
本帖由 iPhone9,1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157
帖子: 1737
注册: 2009年04月
zmzy 发表于
又一个摩尔定律感慨者。要说这么多年价格最稳定的还是键盘和鼠标。漏了音箱和机箱
泡网分: 27.919
帖子: 3543
注册: 2005年07月
2008年后不再折腾台式机。现在用的三台都是顺来的,CPU分别是i7 3630QM/K...
泡网分: 20.044
帖子: 2155
注册: 2006年09月
你行你上 发表于
声卡……还有人买独立声卡吗我接笔记本听歌有个01US声卡,看电影有个创新USB 5.1声卡。
泡网分: 1.377
帖子: 1041
注册: 2015年07月
我变焦靠走 发表于
还有声卡,音箱。声卡……还有人买独立声卡吗
iPhone6plus iOS9.2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0.044
帖子: 2155
注册: 2006年09月
你行你上 发表于
还有电源 散热器还有声卡,音箱。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377
帖子: 1041
注册: 2015年07月
zmzy 发表于
又一个摩尔定律感慨者。要说这么多年价格最稳定的还是键盘和鼠标。...还有电源 散热器
iPhone6plus iOS9.2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36.921
帖子: 3946
注册: 2002年07月
又一个摩尔定律感慨者。要说这么多年价格最稳定的还是键盘和鼠标。
泡网分: 3.958
注册: 2010年10月
一线天058 发表于
89年我们实验室处理一台IBM-PC,没有硬盘的,内存肯定不到640,1万元。Beginning in 1985, the XT was offered in floppy-only models without a hard drive (Model 068 and 078) and the new Enhanced Graphics Adapter and Professional Graphics Adapter became available as video card options[1] In 1986, the 256–640KB motherboard models were launched, which switched to half-height drives and 101-key keyboards (essentially the IBM Model M, but in a modified variant that used the XT's keyboard protocol and lacked LEDs). 3.5& floppy drives became available and 20 MB Seagate ST-225 hard disks in 5.25& half-height size replaced the full-height 10 MB drives.
Model 788 was the only XT with color display support.[3]
Models 568, 588, and 589 were used as basis for the XT/370; they had an additional (co-)processor board that could execute System/370 instructions.[3] An XT-based machine with a Series/1 co-processor board existed as well, but it had its own System Unit number, the IBM 4950.[5]
The XT had three BIOS the original dated November 8, 1982, the second dated January 10, 1986, and the third dated May 9, 1986. The latter two were the versions found on 256–640KB motherboards and added support for 3.5& floppies, 101 key keyboards, and a few other minor things such as a joystick input function (INT 15h Function 84h) and faster POST. The May 1986 BIOS was identical to the January 1986 revision except for bug fixes pertaining to keyboard input. XTs with the 1982 BIOS may be upgraded to the newer revision.
泡网分: 24.075
帖子: 5807
注册: 2006年02月
泡网分: 1.479
注册: 2015年10月
shwx 发表于
98年买第一套房的房价是3670元一平方,97年买的一台电脑是6-7K,女朋友现在老婆的钱,这电脑也有2平方米了,房子总面积86.31平方米...70后真幸福
iPhone6plus iOS9.2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675
注册: 2015年01月
hefei 发表于
05年的时候,你看95年的,还是白菜价要看85年,基本等于白送。
泡网分: 0.675
注册: 2015年01月
爱吃芒果de 发表于
1988年IBM-PC -XT, Intel K RAM,10M HD, CGA显示器,360K FD, 2.4万,这个价钱当时在北,上,广随便买房89年我们实验室处理一台IBM-PC,没有硬盘的,内存肯定不到640,1万元。
泡网分: 3.958
注册: 2010年10月
hefei 发表于
05年的时候,你看95年的,还是白菜价1988年IBM-PC -XT, Intel K RAM,10M HD, CGA显示器,360K FD, 2.4万,这个价钱当时在北,上,广随便买房
泡网分: 32.518
帖子: 1951
注册: 2003年01月
05年的时候,你看95年的,还是白菜价
泡网分: 46.421
帖子: 10151
注册: 2003年01月
waterlee 发表于
过2、3年就换27寸、32寸。。。的一体机。我家里二十年只买过三台显示器:14,17,23(液晶),其中14的没用多长时间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0.081
帖子: 21637
注册: 2009年08月
ChK 发表于
一体机的主要问题是,显示器的可用时间远远长于主机过2、3年就换27寸、32寸。。。的一体机。
泡网分: 46.421
帖子: 10151
注册: 2003年01月
waterlee 发表于
nas是个发展方向,我上半年研究了一阵儿,发现便宜的nas其实是个玩具,性能不行。能用的价格又太贵了。
一体...一体机的主要问题是,显示器的可用时间远远长于主机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0.081
帖子: 21637
注册: 2009年08月
ChK 发表于
nas?nas是个发展方向,我上半年研究了一阵儿,发现便宜的nas其实是个玩具,性能不行。能用的价格又太贵了。
一体机也是个发展方向,前一阵儿我给人配了个一体机,24寸ips,台式机主流硬件,2400左右。 本帖最后由 waterlee 于
13:51 编辑
泡网分: 46.421
帖子: 10151
注册: 2003年01月
waterlee 发表于
迷你机做htpc或者客厅电脑合适,但做主力机还是不太合适,扩展性比较差。例如我的主力机,挂了4块硬盘,迷你机挂不了这么多硬盘。:ex...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版权所有:&&&&科技企业的创新时代 AAMA中国分会05年会记录-搜狐IT
--------------- &
科技企业的创新时代 AAMA中国分会05年会记录
时间:日14:38
【来源:搜狐IT】
  时 间:日下午
  主持人: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彭志强
  第一部分:会务报告
  我们的使命:AAMA中国分会的2005年——AAMA中国分会会长 李汉生 先生
  第二部分:主题演讲
  1、十一五规划下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林毅夫 教授
  2、 数字新媒体与——TOM集团CEO 王兟 先生
  第三部分:小组讨论
  科技企业的创新机会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何庆源 先生
  华登国际副总裁 曾之杰 先生
  北京明致无限技术有限公司酋长 王伟 先生
  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北京分所、中国华北区主管合伙人颜漏有 先生
  主持人: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能光临AAMA中国分会2005年年会。
AAMA成立于1979年,迄今已有26年成功运作的历史。AAMA以“加强企业间联系;促进亚太地区商业发展;促进管理层和领导者成长;弘扬美国商界亚裔成就”为宗旨,是美国硅谷多个科技商务协会中的领军者。AAMA为会员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人际交往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会员们可以相互联络,交换意见,共享资源。就像今天下午来到这里一样。
  AAMA的全体会员都对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兴趣和期望,中国分会于日成立,虽然成立时间并不长,但是一直致力于以各种形式为中国的会员提供相互交流及与海外企业交流的机会。今天AAMA的新老朋友在此欢聚一堂,共话未来。今天到场的VIP来宾有何庆源、李汉生、宋军、林毅夫、王兟、Tim
Chen、李明树、陈宇红、
  梅萌、何志毅、束为、Olivier Lafaya、Robert Lee、林富源、李峰、熊焰、曾之杰、颜漏有、David
Ho、孙大明、谢云、欧阳翔宇、陈里、薛敏宇、Jack Gao、高震顺、Cadol Cheung、孟祥国、杨鸿儒、方兴东、童之磊、Emil
Chang、Leilynne Lau、王犀等。
  我们还要特别感谢从美国、香港和上海等地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是从上海来的刘亚东先生,叶忻先生,童士豪先生,还有特地从香港赶来的MR Sk
Park。还有一位美国AAMA来的Robert
Lee先生。在此还是要感谢本次活动的赞助商: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易观国际、新浪网和新天国际酒业。同时本次年会也得到了AAMA中国分会董事会成员的赞助,在此也一并表示感谢!
  下面首先有请曾任中国副总裁、方正电子总裁、方正数码总裁、现任和勤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AAMA中国分会会长的李汉生先生做AAMA年度会务报告。  
  第一部分:会务报告
  我们的使命
  ——AAMA中国分会的2005年
  AAMA中国分会会长 李汉生
  各位下午好!还记得2004年冬天,AAMA中国分会就是在差不多这个时候成立,举办;了第一次活动。今天有很多来自美国、外地来的朋友,还有各位企业家,以及过去一直支持我们的赞助商一起出席这个会议,我在这里特别表示感谢!
  一些新的朋友第一次来参加我们的活动,我也想趁这个机会,给各位简单地介绍一下AAMA。
  AAMA中文名字叫亚美商会,英文全称是Asia America MultiTechnology
Association,1979年在美国成立,现在已经有26年的运作历史。可以说是美国硅谷都承认的一个非常好、非常重要的协会,拥有很多会员。AAMA现在在中国做分会,有它的几个特点:
  第一,AAMA 26年来在美国硅谷的发展,基本上代表了美国高科技特别是硅谷发展的缩影;
  第二,AAMA有很多成功的亚裔企业家,在过去几十年中,在硅谷从边缘的位置进入高科技主流的位置。可以说AAMA也是这些亚裔成功企业家成功历程的见证。
  第三,在硅谷,高科技企业有其比较成熟的发展模式,高科技企业的成功需要把科技、资本和管理融合起来。如何完美融合,AAMA许多企业家的成功也可以说是这种发展模式的蓝本。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在中国发展跟美国发展这样的两个点的交汇之间,AAMA觉得自己有机会在中国做一些自身的努力。
  首先,我几年来跟AAMA的成功人士、活跃的中坚分子的交往中,感受到他们兴奋地看到中国高科技企业在全球发展中的一些机会,同时因为他们与中国以及亚洲的天然血缘关系和感情,所以对中国的发展有殷切的期待。他们希望中国高科技企业能同样拥有硅谷一样的成功。
  其次,我也看到中国很多新一代的高科技企业家,可能无法像过去的企业有那么多的时间、那么多的机会去学习、调整、犯错误,今天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更多的是一个速成的过程,要在很短时间完成生存、成长、成功的过程。如何利用科技、资本和管理的迅速提升来帮助自身迅速成长,这是今天新一代高科技企业家所面临的最迫切的挑战。而AAMA的中坚人士恰恰拥有这样的经验和资源。
  在硅谷和中国相互需求的交界点上,AAMA中国分会应运而生了。非常幸运,在AAMA美国以及中国新一代企业家的大力支持下,AAMA在中国踏出了第一年。AAMA怀有这样的使命:希望在中国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充分利用AAMA过往的经验和资源,培育新一代的中国高科技企业领袖,这是AAMA中国分会的目标。
  AAMA拥有正规的组织结构,包括执委会和董事会,会长两年一任。我已经完成了第一年的工作,希望能把第二年的工作做好。在这里我特别感谢董事会以及赞助商的大力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AAMA这一年的工作很难展开。
  在过去的一年,AAMA先后操作了几个大型的论坛和研讨会,包括:2005年4月份的“中国软件机会与挑战研讨会”,5月份的“IT服务机遇和挑战研讨会”,9月份的“首届数字新媒体高层论坛”,等等,得到了、诺基亚、中石化、中软集团、清华科技园、环球音乐、国家广电总局等企业和单位的支持,也得到了广大会员的热情参与。
  此外,AAMA还不定期举办针对性非常强、交流非常充分的“面对面午餐会”,给予会员和中国企业家更充分地与专业人士交流的机会,比如8月份的午餐会上,纳斯达克的中国首席代表Lawrence
Pan就中国企业如何在纳斯达克上市与部分科技企业CEO交流,著名投资人阎炎也就如何融资跟这些CEO进行了沟通。
  AAMA硅谷和AAMA北京的互动也非常强。4月份美国AAMA一行
26人到中国,十多天的时间里,在北京、上海、深圳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考察和交流活动。
  AAMA同时也是高科技企业人士发展友情、放松身心的平台。7月份,AAMA董事会成员、AAMA精英会员及执委会成员参加了“AAMA神州行——第一站黄山”的联谊活动,同时对AAMA一年工作的展望做了很好的规划。6月份,AAMA在大兴温泉高尔夫俱乐部举办了“首届AAMA杯高尔夫比赛”。
  在短短一年里,AAMA比较成功地搭建起了一个交流平台,摸索出了一套工作流程,得到了企业界的认可。有一些核心会员基本上每次活动都来参加。更令人兴奋的是,一些会员通过参加AAMA的会,结识了非常好的投资人,成功地获得了国外基金的投资。
  当然AAMA中国分会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尚需要扩大会员,尚需要扩大在业界的影响力。
  2006年,我们特别希望在深化AAMA的使命——帮助培育新一代中国企业领袖这个方面,可以多做一些事情,希望更好地把AAMA的特色,把硅谷的资本经验、管理经验以及新的技术,跟中国企业结合起来,我想这是AAMA中国分会2006年的工作重点。我们希望得到各位宝贵的意见,把AAMA的工作做得更好。假如大家对AAMA有兴趣,得我们这里是一个让你们觉得可以有收获或可以交流的地方,大家可以投身加入AAMA,成为AAMA的会员。
  希望AAMA是我们企业的家,我希望在搞AAMA活动的时候,大家既有乐趣,又有收获,比较开心。如果达到这个目的,我认为AAMA就成功了。
  最后感谢今天出席的各位嘉宾,以及两位主讲人林毅夫教授和王兟总裁。希望各位能够有所收获!
  第二部分:主题演讲
  主持人:
  今天年会主题是科技企业的创新时代,我们最近看到一组数字,中国的企业科技贡献率远远低于投资的贡献率。中国国家创新的全球排名是第28位,中国的企业尤其是今天在座的高科技企业,如何能够把握国家提出发展观、鼓励创新的机会?今天我们非常荣幸请到
  了两位在学界和业界非常专业的专家,给我们揭开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林毅夫教授是AAMA的老朋友了,去年AAMA在古色古香的北京朗润园举行了成立大会,林教授就为会议做了精彩的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主题报告。林教授大家非常熟悉了,他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是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学术顾问,亚洲开发银行农村贫困问题研究项目顾问,联合国粮农组织经济社会部高级顾问组成员,世界银行顾问。林教授被《世界商业评论》称为“追求真理的经济学家“!他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十一五规划下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十一五规划”下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林毅夫 教授
  去年AAMA分会在北京成立,很荣幸成立大会是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朗润园举行的,当时我有机会和各位交流一下我对中国经济的看法。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我非常高兴看到AAMA中国分会在过去一年取得非常辉煌的成就。中国经济发展在过去一年也相当不错。我也再次感到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到AAMA分会2005年的年会上,来跟各位谈谈目前大家非常关心的中国“十一五规划”,给高科技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今年10月11日,胡锦涛主席提出了“十一五规划”的建议,这个建议得到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批准,将会变成中国制定“十一五规划”的主要指导原则。整个规划将在明年3月份两会期间由人大来通过。
  这个建议基本上提出了“十一五规划”的基本原则,但同时也是这一届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把他们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总体构想和框架比较完整地阐述出来。我相信,这对中国未来5年、10年、15年的总体发展,会产生相当关键性的影响。对中国经济感兴趣的企业家们,有必要了解这个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今天想就3个方面的话题跟各位分享我个人的看法:1、“十一五规划”乃至未来很长时间里,中国经济所要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2、国家领导人到底提出了什么样的政策来面对这些挑战?3、高科技企业的机遇和挑战在什么地方?
  “十一五规划”期间中国经济的挑战
  中国1978年以来通过改革开放,经济发展非常迅速,我想只能用奇迹两个字来描述。但是从1998年开始,中国遭遇到所谓通货紧缩。从经济学家的定义来讲,通货紧缩就是商品价格不断下跌。各位可以看到,从1998年到2002年,是标准的通货紧缩。经济比较疲软,政府会比较紧张。从1998年开始,中国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一些成绩。2003年开始,新一届领导人上任后,中国非常幸运地在他们的领导下走出了通货紧缩。2003年GDP9.3%,2004年GDP9.5,贸易增长数字两年都达到30%以上,这是一个奇迹了。
  但是,年从统计数字看中国走出了通货紧缩,实际上中国通货紧缩的阴影一直没有消失。年物价指数比较高,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在两年出现投资过热,投资是集中在少数几个领域:房地产、汽车等。各位可以看到,2003年投资增长率与上年相比达到25%,2004年也是25%,因此跟投资有关的物价指数就会上升,但其他跟投资无关的部门物价还是继续下降。绝大多数部门生产能力过剩,造成通货紧缩的原因并没有消除。比如说,我们一般谈物价指数,是16类,在2003年,16类当中,只有4类价格是正的,其他12类价格继续下降,2004年是6类价格上升,其他10类价格下降。
  今天我们没有时间分析,但是可以跟各位说,价格上升绝大多数都是跟投资过热有关。投资过热,投资的时候是需求,建成的时候变成供给,在其他部门,绝大部分生产能力是过剩。而在供给增加了以后,汽车、房地产在建材上的需求不可能像投资那么快地增长,他们也会变成过剩生产,那么通货紧缩的情形就会更加厉害。
  政府在2004年开始采取宏观调控,让投资增长速度慢下来。当投资增长速度慢下来,原来物价上涨的那几个部门物价就不会上涨了。原来物价下跌的部门,物价会继续下来。原来可能物价上涨的部门,像房地产、建材,由于年投资增加非常多,变成生产能力,不仅不上涨,也会变成生产能力过剩,因此物价下降。
  从今年6月份开始,就开始说中国很可能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的时候出现通货紧缩。这种说法引起很多的关注和争论,有人说中国不会出现通货紧缩。但其实在今年9月份的时候,中国应该已经算是进入通货紧缩了。因为在今年9月份的时候,商品零售物价跟去年9月份比较起来,增长率是零,也就是没有增长。消费物价走势,它的增长是0.9%,我们一般消费价格指数,如果增长少于1,零售物价指数也是少于1或者接近零,就是通货紧缩。也就是说我原来的判断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也就是有一些学者讲的,中国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之间是“一线天”,如果投资增长快就会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如果投资增长控制住,马上就会通货紧缩。我想这是在未来的5年规划当中,中国政府要处理的第一个关键问题,结构性的问题。
  第二,不仅有短期过热等问题要处理,过去二十多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本身是一个奇迹,连续26年的高增长,中国的经济规模增加了10.3倍,中国人均收入增加7.6倍。但即使是这样,到2004年的时候,中国人均收入按照美元计算也不过1277美元。2004年美国人均收入是40100美元,中国人均收入只不过是美国的3.2%。如果按照购买力比价来计算,中国2004年人均收入不过5千美元,也就是美国的差不多1/8。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还去要追赶发达国家。另外你用更全面的统计数字看,比如按照财富,世界银行最近做了新的估计,也就是说不仅看你的货币收入,还看你这个社会里的资本存量,看这个社会里自然资源存量等等来计算,2000年中国平均每个人的财富——整个社会财富加起来除以人口,每个人是9387美元,美国那一年是51万2千美元,中国同样只有它的1.8%。不管用怎样的指标来讲,虽然跟过去比不错,但是跟周遭的发达国家相比,也是收入很低的。政府很重要的还是要继续加速经济的发展,才能够缩小跟发达国家的差距。
  再有,在加速经济发展的时候,中国还遇到其他的困难。中国过去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使用是相当的惊人的,耗费相当巨大的。比如说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比重是10%,但是中国在2004年所消耗的能源占全世界的12%,用的淡水占全世界的15%,用的二氧化铝占全世界的25%,用的钢铁全世界的28%,用的水泥占全世界的一半,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是全世界的工地。不仅是资源耗费非常厉害,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中国在环境上面污染的程度也相当的严重。而且不仅是严重,为此国民经济当中还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整个90年代的时候,按照估计,中国有8%的国内生产总值应该为这些环境的污染而消耗掉、浪费掉。在2003年的时候,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中心做了另外个估计,200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当中有15%即差不多1/8因为环境的问题而损失掉。这也是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能源跟电力上面,这几年的发展增加特别快。下面这个图是所谓能源弹性或者是电力弹性,就是你每增加1%GDP,你所要增加的能源是多少?或者是电力是多少?大家可以看,在年是差不多超过1%,跟90年代比,增加非常的快。这样就造成一个问题: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在环境的容量上、在自然资源方面、在能源方面是不是可持续?
  当然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对中国来讲是在考虑可持续不可持续,而那些生产自然资源、生产能源的国家当然非常高兴。过去这几年,国际石油价格升的这么多,国际铁矿石价格涨这么多,跟中国这些年经济发展大量需求有关。可是如果国际价格维持这么高,会造成中国继续发展的成本就会很高,同时,所谓西山下雨东山晴,有人高兴也有人会不高兴。中国由于强劲的需求,把国际能源价格或者是自然资源的价格推得那么高,对于其他要进口能源、要进口自然资源的国家来讲,发展成本也变得非常高,这样就会恶化中国的国际环境。
  再有,虽然中国经济发展非常快,但并不是每个人同样分享经济发展的果实。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是一个收入比较平均的社会,但是这几年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日益恶化。根据一些研究包括世行的研究、社科院的研究,一般衡量收入分配是不是公平有一个指标叫做基尼系数,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47%,国际上如果一个国家的基尼系数超过45%的话,也就是说,这个国家的收入分配已经进入到一个危险区了,很可能造成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各位如果注意中国的一些互联网,现在有一股非常强的仇富气氛存在,这跟收入不公高度相关。另外看地区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中国的改革,开始农村增长收入非常快,城乡收入缩小。但是到1985年中国改革推向城市以后,城乡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我的这个图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收入比例,各位可以看到,在1978年到1984年这一段时间,这个差距在减小,然后从1984年以后,可以说一直在往上升,到了年,城乡收入差距是3.2:1,而在1978年是2.5:1。这造成城市和农村很大的矛盾。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很多社会问题,比如说中国非常成功地控制了生育率,使中国的人口增长在一个比较可接受的范围内,但是付出的代价就是中国在收入群很低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所谓人口老龄化的问题。2004年的时候,中国超过60岁的人口已经达到12.4%,这是相当高的比例。我们知道一般国家到高收入阶段才进入老龄化阶段,像日本、欧洲、美国。中国现在在低收入水平的时候,就已经进入到老龄化。老龄化的含义是什么?将来退休人口的增加非常多。可是中国的社会保障基金严重不足,过去如果你退休以后,由财政拨款来付养老金,当然这种是所谓的现支现付是不可持续的。中国在年所做的国企改革的配套改革是养老金、社会体系的改革。中国学习其他国家的所谓个人帐户,现在雇一个员工,必须从员工工资里缴纳养老保险,然后雇主企业也必须帮助员工交养老保险,政府也拨一点交养老保险,每个人一个帐户。可是现在进入这个帐户的钱,并不是在帐户里面,这些钱都是用来养现在退休的人,现在每个人的帐户上是所谓的空帐。将来退休的时候,如果他的帐户是空帐的话,钱从哪里来?因此养老金的欠帐非常巨大。据估计有的人说达到三千万人民币,但是无论怎样都是非常巨大的。这是“十一五规划”中,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当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再者,中国的改革虽然已经进行了26年,总体经济发展相当快速,可是中国的改革到现在也还没有完成,人们常常讲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表现在中国的四大银行,积累的坏帐比例很大,老实讲这就是最后的晚餐。而现在表现的情形,是晚餐吃了还有宵夜,宵夜吃了还有第二天的早餐。实际状况是年的坏帐比例下降,要把这个比例压下去,这两年积累的坏帐又提升了。还有中国的资本,我想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一塌糊涂。不仅资本市场一塌糊涂,而且尤以上证的指数已经降到1100点,造成现在中国的证券公司基本上全行业亏损,估计证券公司的亏损已经达到两千亿。中国从1994年开始进行财政体制改革,造成基层政府的财政赤字非常大,现在估计中国的基层政府的赤字,积累的欠帐达到八千亿。国有企业虽然改了二十几年,除了几个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收入挺高的,像石油、电信还不错,绝大多数的国有企业是亏本的,这些问题都是在未来十年、十五年必须要解决的。
  不仅是国内的问题,还有国际的问题。中国在改革开放二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以及未来发展潜力的潜力,去年我讲了是充分乐观。这不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很多人都这么相信。但如果中国人能够再保持20年、30年的快速增长的话,从经济总体规模来看,很多人会把中国的成长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取代英国变成全世界最大最强国家的这段历史来对比,认为20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到2020年这一段时间,很可能中国会重演美国取代英国的历史。
  但如果仔细分析,中国所要面对的国际环境,比19世纪末美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其实是恶劣了非常多。为什么?我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讲。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强国家。而在19世纪末,英国是当时最大的霸权国家,但但也只是之一,因为欧洲有很多其他国家,像法国、德国,跟英国基本上平起平坐,平分秋色。而现在美国是唯一的超强,所以它的政策自由度就特别大。中国在崛起的时候,如果按照美元的汇率来计算,2004年中国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3.2,按照购买力评价只不过比是美国的10%多一点。而美国在19世纪末在追赶英国的时候,按照1870年购买力评价计算,美国人均收入达到英国的75%了,当时美国跟英国的差距从人均收入角度来看是很小的。而现在中国从人均收入看和美国的差距是很大的。不仅仅是这样。1870年的时候,美国总体经济规模其实已经超过英国。而中国现在就是按照购买力评价,加上中国人口大概是美国的4.5倍这样来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按照购买力评价,是美国的一半。在总体的经济实力上,美国追赶英国的时候已经比英国强,而中国现在实际上比美国弱了非常多。同时,美国跟英国是同一个文化体系,同一个政策体系,因此这种状况下,它的这种追赶不会在文化上被看成威胁。而中国在文化体系上和美国不一样,因此特别容易被妖魔化,觉得中国的崛起是对现有国际秩序的一种调整。再加上美国在19世纪末崛起的时候,已经掌握了世界上的军事霸权,而中国现在虽然军队人数非常多,但装备方面非常差,跟本谈不上优势。不仅这样,同样重要的一点,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美国跟英国的经济增长率的差距一般小于一个百分点。英国大概2%,美国比2%多一点,大约3%这样一个经济增长速度。而中国在未来再保持每年9%经济增长速度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我也相信有可能实现。美国长期增长速度平均起来2%多一点,这种状况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比美国超过三倍。拿一个比喻来讲,我们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如果旁边有一辆二十轮大卡车,你开一个小车,它那台比你两三倍的速度在你旁边开过去,在这种状况下,每个人心里的不安的感觉就会特别强。这种状况下,美国又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霸权,因此,美国在国际政治上会给中国的崛起制造相当多的挑战和麻烦。所以这都是国内外的环境、矛盾。新一代的国家领导人,在内政与外交上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十一五规划”如何应对挑战
  “十一五规划”所提出的建议,其战略思想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总的指导原则,就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有两个主要内容,第一个内容基本上是继承邓小平所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中国现阶段的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以发展来解决,这是第一个原则,也可以说是继承过去,从邓小平到江泽民,然后到胡锦涛三代领导人的延续和继承。但是也必须看到内外环境在过去这二十几年高速增长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因此,也必须来调整这个发展的一些内容。这就是第二个内容:以人为本,并统筹五个方面的理念,这五个方面的统筹比较平衡发展,包括城乡的统筹发展,地区的统筹发展,经济跟社会的统筹发展,还有人的发展跟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以及国内经济发展和对外关系之间的协调,这是“十一五规划”的总的指导原则。
  “十一五规划”在这样的总的指导原则下制定,提出主要要完成下面六个方面任务,第一个方面的任务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的目的是政府加强在农村地区跟生产有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然后再提高生产能力,改善生活环境。中国还面对生产能力过剩、通货紧缩的问题,必须发现一个很大的市场来消化现有的生产能力,而中国最大的市场应该是在农村,妨碍中国农村变成一个真正市场的问题一是收入比较低,二是现代化产品的消费必须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可是农村地区这些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我们知道,基础设施应该是政府的责任,可是在过去政府关于基础设施投资上主要集中在城市,现在要转移到农村,我觉得将来做,它既可以起动市场,消化市场过剩的能力,也能够缩小城乡差距,也是推动中国现代化所必须的。如果没有中国农村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全体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个任务是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必须能够创造足够多的就业机会,而且能够有足够多的竞争力和剩余,但不能像过去一样的高投入、高能源消耗。
  第三个任务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个等一下我会更详细解释,它强调必须更加重视中国自主创新的能力。
  第四个任务就是推动地区性的协调发展。比如说有中部的崛起、东部的发展、西部大开发等等这些政策,针对各个地区所欠缺的方面、限制条件和机会在什么地方,给予不同的政策待遇。
  第五个任务就是建设和谐社会,加强社会领域上的政策跟投入,比如说教育、卫生、环境、社保等等这些领域都需要加强。
  第六个任务,就是深化中国未完成的改革,包括银行方面、包括关于产权关联呆坏帐问题的解决,还有继续进行对外开放的政策,落实加入WTO的承诺,做好后过渡期的工作。
  以上是“十一五规划”要解决的问题,它所提出的更具体的政策,会提交给发改委来做,然后由总理提出,交人大审批。
  我想回答几个大家关心的问题。第一个,如果判断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中国会进入到一个通货紧缩的时期,通货紧缩是什么?通货紧缩是物价不断下降,物价不断下降有什么不好?购买力可以增加啊。但是因为它付出的代价就是投资的机会少了,创造的机会就少了,而且物价不断下降,企业的利润就会不好。所以这个问题当然是严重的问题,而且在多数国家当出现通货紧缩的时候,通常是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我想回答的问题是,中国如果出现通货紧缩的同时经济增长很快,就像在年中国通货紧缩但中国经济增长还是高速增长(当然跟平均9%以上的增长慢一些,但是也接近8%),我觉得2006年、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还是会比较快,原因跟过去一样,首先中国的通货紧缩并不是泡沫破灭造成的,没有所谓财富效应造成的下降,中国的通货紧缩是因为投资增长太快,积累的生产能力太多,等到投资完成以后,需求只有这么多,造成供大于求,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财富效应,并不是原来股票非常值钱,后来降了,所以其他的就受到影响。我看年经济增长还是很快,保持在8%左右。发达国家比如日本,从1991年出现通货紧缩开始到现在投资很难起动,在中国情况就会不一样,因为发达国家的产业都已经在最尖端的产业,当出现生产能力过剩的时候,相应投资热点在什么地方不知道。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产业,中国的技术跟发达国家有一个差距,因此中国产业升级跟技术升级的空间还很大,而产业升级、技术升级总是要投资,所以我认为投资也不会太慢,维持15%、20%投资增长率还是会有的。
  在这种状况下,投资增长15%左右甚至到20%,消费增长维持在8%,只要这两个数字一确定,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定是在8%、9%,不会低于这个数字。更何况新农村本身就会增加很多基础设施的投资,基础设施改善以后,它的消费需求也会增加。因此,我想中国在年,甚至到2008年都可以是8%以上、应该是9%的经济增长速度。
  再来看国际环境恶化。中国现在的国际环境好像比较差,但我个人认为也不会太差。美国对中国的崛起会不太舒服,可是让美国更不舒服的是什么?是恐怖主义。在防范恐怖主义、解决恐怖主义问题的时候,中国是美国在战略上一个很重要的伙伴,美国需要中国的支持。在这样的前提下,很多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坐下来谈。因为对美国来讲,如果面对恐怖主义,然后再来激怒中国的话,麻烦更大,所以也不会差到什么地方去。更何况发达国家自己也必须追求国内的经济继续增长,其执政党才有办法继续执政。它要继续增长,必须解决目前在他们国家经济当中占有最重要地位的大公司的发展问题。而这些大公司的产品必须有不断扩大的市场。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可以给他们提供最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所以从它国内
  经济的角度来看,最后不会因为政治而牺牲经济利益。因此我觉得,国际环境基本上还是可以保持在这样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更何况中国的政府领导人,确实在处理国际问题上,一方面有原则,另一方面也很有弹性,很灵活。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所以在处理这种国跟国之间的关系能力,实际上是有很多历史的基因。大家可以看到,在关于纺织品的谈判上,中国表现出非常大的弹性,最后取得的结果可以说基本共赢。在其他方面也基本出现类似的情形。
  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我个人最大信心基本来自于这几个方面:第一个是中国政府领导对中国的问题确实有非常好的把握。我见过不少国内的高层领导,也见过不少外国的高层领导。但总的来讲,我觉得外国高层领导大部分是对政治非常熟,政治以外的问题就不过尔尔。而中国政府领导人脑子里什么数字都记得,你跟他讲什么东西,他马上就是几十个数据一下子抛出来,而且他们真的像温总理说的,脑子就像电脑,只要看一遍数字就输进去了,而且可以不断更新。而且中国政府在处理问题时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他们不是按照意识形态解决问题,而是按照这个问题的性质是什么,然后来解决这个问题,分析目前的条件是什么,可以依赖的力量是什么,然后找一个方案,把这个问题解决。他们是用非常实事求是的态度解决问题,我觉得这种非常有弹性的、实事求是的风格,会让中国在政策上不断有新的发展。
  中国内地的老百姓,有一点像台湾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韩国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你会看到他们希望不断地赚更多钱,将来过更好的日子。我想,这些老百姓们,这些企业家们,会不断寻找发展的机会,加上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国,提供全世界最大的市场,因此,外国的投资还是会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市场。
  高科技企业的机遇
  再来谈谈自主创新,这和各位所在的高科技产业有相当大的关系。中国政府第一次在正式文件里提出必须强调自主创新,主要的目标是中国必须在关键的技术上,有独立的、有自主产权的技术创新。中国政府准备采取的措施,在“十一五规划”里提了五项:第一、鼓励以企业为基础,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与大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结合起来的国家创新体系。这里面强调是以企业为基础,技术以市场为导向。第二、要鼓励风险投资,同时在国内发展技术交易市场,让创新出来的技术,有比较好的市场。这对在座的风险基金、风险投资人应该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年,国内也设了风险基金,但普遍不成功。要做一个风险基金,必须对技术创新非常熟悉,外国这些风险投资家们在这方面比较有经验,中国需要在这方面提供一个比较好的进入和发展的环境。第三、政府要在税收、金融方面,在政府采购方面给自主创新提供帮助。第四、即使强调自主创新,也并不是把大门关上,一切自己搞,在一些技术比较尖端的方面,中国自己搞研发的话投入太大,做不起,还是强调要从国外进口,还是强调参加国际技术交换跟合作。第五点也是利好消息,强调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从中国的企业角度来看,面临这些机遇,在哪些领域可能会比较成功?技术的不断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动力,这一点大家有共识。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一再强调后发优势,其实在很多领域还是要引进。强调引进的过程当中,并不是说自主研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主研发必须跟你引进的比较优势之间协调配合。在引进方面,不管引进什么技术,其实还是必须做一些流程上的创新,比如在流程上研究怎么根据中国劳动力价格低的情况来增加劳动力、减少资本的投入,这种流程创新,发展中国家必须自己做。今天时间不够,不然可以讲很多案例来证明我的观点。
  流程创新是每天每个企业都在做的。此外,新产品新研发方面,中国在很多方面也是有必要做的。在哪些产业呢?就是那些中国拥有比较优势而比中国更发达的国家基本已经放弃的产业。这些产业的产品要创新、技术要创新,就必须由中国的企业自己来做。比如摩托车,中国去年生产1600万辆,是全世界最大的生产者。过去当我是小孩子的时候,全世界最好的摩托车是日本、德国、意大利生产,现在基本上家用型的摩托车他们已经不生产了,中国已经变成全世界生产摩托车最多最先进的国家,当然摩托车的创新必须是中国自己创新。我今年暑假到重庆去考察,重庆每年生产摩托车达到400多万辆。当地政府官员跟我讲,重庆现在在摩托车上的技术创新,每天平均起来5件,一年1800件。这就是所谓中国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另外有些产业,中国产量非常大,国内市场非常大,而发达国家也在生产,我们和他们的差距已经非常小了,可能只剩下一两项核心技术,中国还不掌握,由发达国家还掌握。如果中国拥有那些核心技术以后,发达国家就必须退出。比如家电产业里的空调、冰箱。我刚刚从广东回来,我去看了格力,格力现在是中国生产空调最大的企业。格力原先有一项技术没有人掌握,就是中央空调的数码调控,一个空调带三十个机子,每个机子可以分别调控开和关,这个技术格力两年前没有掌握,当时全世界美国四家、日本一家掌握该技术。今年,他们掌握了这个技术,我自己判断,五年之后,现在国外的几大家族会逐渐退出,或者找我们做贴牌。所以,中国只有少数一两项关键技术没有掌握,国内又有很大的市场的产业,自主创新也是需要的。另外大家所在的IT产业里搞一些自主研发也是成功的。我觉得很多还是必须从国外进口,必须跟国外合作。
  总的来讲,我个人相信“十一五规划”以及在以后的十年、二十年,中国经济即使有很多问题,还是会有无限的发展机会。中国的快速经济增长还是会继续保持。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高科技企业以及跟高科技企业有关的各种基金,在中国应该会有相当大的发展机会。一方面,中国的高速增长本身,有不断的技术创新的需求,需要技术提升、产业上升,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再加上中国强调自主创新的政策,给做自主创新、研发的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先谈这些,谢谢。
  观众提问一:林教授您谈到“十一五规划”鼓励自主创新的时候,曾经说自主创新对中国的企业可能是机遇,也可能是陷井。能否请您就这个话题进行更深入的解释。
  林毅夫:创新,如果你选择对的话,它会带来很高的价值。但是我强调,创新必须在有比较优势或者接近有比较优势的领域。我前面谈到的几个可能会给中国创新带来很多机会的领域。如果我们不是去做这些有比较优势的领域的创新,而是一下子进入资本非常密集,投入很大,风险非常大的领域中,很可能中国还是支撑不起,投入很大,成功机率非常小,可能成本远远低于带来的效益。所以,我觉得还是在必须符合比较优势的领域创新,你确实可以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
  观众提问二:上海普元软件的刘亚东先生问,林教授作为一个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印度软件企业和中国软件企业相比,在哪些方面比中国更有优势?印度会超过中国吗?尤其更为重要的就是基于这样的基础,您认为我们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应该怎样去做,才能应对印度企业的挑战?
  林毅夫:印度的信息产业尤其软件产业的成功,引起了国际上的高度重视。但是我觉得
  印度的成功,首先来讲,基本上是按照它的比较优势来发展的。印度的软件业一种是帮助人家来做,基本上赚劳动力的钱。印度不管是做研发还是什么,工资比美国低,跟美国相比有它的优势。在国际上,印度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软件,基本上都是贴牌。中国软件出口产值比印度小很多,中国为什么在软件方面比印度小很多?我们劳动力一样便宜,为什么我们比他们小那么多?我觉得主要是语言的差异,印度受的教育是英文,中国英文很普及,但是跟印度比较起来,这个差距比较大。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决定因素。而日本的软件、韩国的软件给中国做,是因为印度人讲日语、讲韩语比较少,在中国还是比较多的。所以印度主要是语言上的优势。当然印度软件业发展跟在美国的印度人所在的公司所建立的联系也有相当大的关系,如果说我们也比较好地利用华裔在美国IT企业的这种联系,我相信就会有更多的软件公司把生意给中国。我看到在年,中国软件出口的增长速度也很快,所以潜力也是很大的。所以,我觉得中国和印度的差异,实际上最主要表现还是在于语言能力的问题,我们跟海外的联系的问题。如果语言能力上能克服,又能充分利用华裔在海外IT产业的关系的话,我相信我们在软件行业上没有什么问题。
  另外中国的软件业,美国不可能帮助我们发展,只有我们中国人自己发展。中国本身有非常大的市场,中国整个收入水平比印度高,中国整个互联网的用户比印度大,所以中国国内市场比印度更大。如果主要针对中国国内市场,这方面的软件企业会比印度发展得更好。
  观众提问三:林教授您是从宏观经济来谈对“十一五规划”的解读,我们想了解在这其中,您认为未来三年,会有哪些最主要的变化,基于这些变化,对我们在座的高科技企业会有什么样的建议。
  林毅夫:经济学家一般谈趋势,但是经济学家看得比较宏观,具体明年会发生什么事情,后年会怎样,从一个企业层次来讲是比较难讲的。我只能讲,首先中国明年作为“十一五规划”第一年,在财政上配置上会有比较大的变化,比如说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度比较大,在农村基础设施上会投入比较大,同时,农村的消费环境改善,跟农村消费有关的跟进产品的销售会增加。第二点,“十一五规划”期间也已经到了加入WTO的后过渡期,所以中国市场化的环境会更好,前面也讲到,对产权的保护,对企业的准入政策方面会有更好的环境,这方面我想也有很多机会。再有,中国经济还是快速增长,虽然物价不断下降,但是消费需求并不会下降,还会维持8%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市场的潜力还是非常大的,当然一些传统产业的生产能力过剩已经非常厉害了。对那些企业来讲,物价下降,利润空间很小,企业受到的压力也会相当大,这也是有可能的。
  主持人:下面我们将请出今天的第二位演讲嘉宾。他就是TOM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王兟先生。王先生是大中华地区直接投资最有经验的投资者之一。曾于美国投资银行高盛公司工作达七年,在投资银行业务、资本市场机高科技项目融资方面均有丰富的经验。王先生被《财经时报》评为2003年中国IT十大财经,于2004年荣获DHL南华早报杰出管理奖,更被获选为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组织成员。王先生的演讲题目是《数字新媒体与互联网》。
  数字新媒体与互联网
  TOM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王兟王兟
  请允许我先给大家讲两个实例,然后再折回来,跟大家分享,为什么我觉得媒体的未来会从这样的方向走。
  我用的两个实例,第一个是TOM集团,另外是一个比较小的公司——中商网。我跟这两个公司都关系,我是TOM的执行董事,中商网我选他来做投资,这里我选择它做实例来说明一些问题。
  时间过的很快,我已经在TOM工作六年。我上任的时候,公司刚刚上市不久,市值很高,但仍然是一个在寻求商业模式的公司。而今年上半年,我们的营业额大约是1亿8千多万美金。今年全年下来,我相信会交出一个比较满意的成绩单。业绩里面80%的营业收入来自两块,一块就是基于互联网和手机这一块,占了我整个业务44%。另外一块就是基于出版杂志,我们大概有60来本杂志。这两块加起来几乎占我的80%。我还有户外广告、体育。TOM集团作为一个控股公司,是一个跨媒体的公司,由一些品牌构成。TOM在线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品牌,很多其他的品牌,我们不可能一夜之间创立,必须通过收购、兼并的方法,形成这样的资产规模。这个方式,实际上和世界上所有其他的大型媒体公司没有任何的区别。我们的做法是把成功媒体的品牌、内容聚集在一起。这不只是靠一个资本的纽带联结,而是要进行很多整合的工作。比如我们把台湾五家最大的出版社合并后,今年的业绩从净利润来讲,大概是五年以前的三倍。我们不是简单地以资本纽带聚集,而是做很多的管理、成本削减、新产品的创造。所以,我们的收购兼并并不是简单的法律和经营的行为。
  我们聚集产品,聚集传统媒体和新的数字媒体的关系,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做有中国特色的数字经济。
  首先看一下我们国家和别的国家不同的地方。中国现在手机用户大概是3亿多人,互联网用户1亿多人,手机和互联网用户的比例大概是3.6:1。美国有1亿7千万手机用户,2亿1千万互联网用户,美国的经验和我们完全不一样。PC装机中国家庭只有5300万台,在美国有2亿700万台,所以基于PC宽带的互联网在美国非常重要,但是相对来讲,中国更重要的是手机。从将来增长来讲,美国人口2.8亿,既使百分之百都是PC用户,美国PC顶多可以增长到2.8亿台,也就是说潜在的PC增长只有六七千万台,在中国基于比较乐观的估计,今后五年中国手机用户还会再增加3亿人。这个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也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数字。日本、美国都没有体现出这一点:手机的使用率远远超过互联网的PC使用率。
  大家可以看现在的互联网的工业所产生的营业额或者工业的规模。中国现在基于手机的电讯增值服务,每年大概有7亿多美金的规模,但基于互联网的广告大概2亿多美金的规模,要大很多。所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中国如果要从事数字新媒体,必须要重视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
  从这点来讲,中国现在是,而且即将永远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提电话使用国。再加上传统来讲,我们中国人没有用打字机的习惯,所以我们现在的打字全部是基于“拇指文化”。我们就是用拇指在打字,不是用十个指头,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发短信都是用拇指。
  另外虽然我们的互联网基于PC的渗透率不是那么高,但也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的互联网的市场,仅次于美国。再加上我们在数字化的媒体和内容方面的发展并不比人落后,比如说基于移动的电信增值服务来讲,我们现在的市场规模仅次于欧洲,我估计在2006年下半年或者2007年,中国的市场规模就会超越欧洲,而欧洲的市场规模比美国大。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可以发出第三代移动电话的执照,把全世界最优秀的技术引到我们的国家来。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即将迎来飞速的技术文化的发展。可以很肯定的说,中国的互联网和基于手机的数字文化,其成长率在世界上一定是最快的。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文化将以手机为主,逐渐内容慢慢为王。我用这个字——“逐渐”,原因有几点:第一、内容本身,它的概念在变化。相当程度上,实践经验本身已经变成内容的一部分,内容并不仅仅是文字、图象。第二、作为TOM的经验,我们认为新的数字娱乐的价值链正在产生,从电信运营商、制造商、使用者、音乐提供还有其他各种内容的提供者,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价值链。从一个投资者的角度看,十年以前,大家不知道互联网到底是什么,还在探求;八年以前,不知道互联网到底可以有什么样的商业模式;五年以前不知道谁是NO.1;今天的问题是,你是价值链当中哪一个部分的NO.1,因为你事实上不可能成为整个价值链的NO.1。所以思维的进化是随着市场的变化清晰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以我自己的实践,像我们的TOM
Online。2002年7月,当时新浪、搜狐、网易都已经上市了,我们才把它推出来,推出来以后,还被很多人笑话,觉得一无是处。事实上因为他们三家非常成功,特别是新浪在互联网广告方面做得非常好。我们在互联网广告上追别人一直有相当的困难,但是我们比较快地把我们的商业模式和移动通信结合起来。在中国收发一个短信一毛钱,在香港收发一个短信看用哪个运营商,有的三块,有的五块,差别很大。大量的用户小额支付形成了这个工业,但是即使如此,我们在过去三年多一点的时间里做到了在任何一种电信增值产品上,我们几乎都是头三名,很多是第一名。同时我们已经开始在内容上下很大的功夫。内容包括两块,第一块就是大量地从传统内容提供商签约拿到单子,比如我们是时代华纳中国内容的独家代理等等。这样的内容很多,但是最新最有意思的是我们在原创内容,特别是网络的原创内容,我们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比如我们和广播电视台、电台有大量合作,不仅是移动、联通,虽然他们对我们很重要,但是其他圈子也是很重要,我们已经开始这样的发展了。
  我们现在有基于互联网的一些新的歌手,就是网络歌手。他们可以把原创的内容、歌曲上载到我们的网络上。我们经过选择,和他们签定商业合约,变成通过无线下载的内容。用户可以到我们的这儿看不同的原创内容,有些是免费尝试,有些需要付费。大家知道,付费所创造出来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老鼠爱大米》有一次一个月的下载就是500多万次,而且有一个特点大家要注意,有时候你下载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整首歌,只是其中的一点点,往往这个价值更高,这就提出另外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也就是我所讲的第二点:内容的局部已经超过了它的整体。在我们这样新的媒体环境里,为什么CD就不好卖了,可是MP4就好卖了,它可以一下子下载2万多首歌,而很多人只是听其中一点点,一点点的价值已经超过整首歌了。
  第三个方面,最近国内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超级女生》。《超级女生》在线的所有部分是TOM做的。很有意思的是,我在电视上看《超级女生》,觉得非常不错。过了一个多月,我到北京一家五星级饭店去吃饭,很巧旁边的桌子上就是《超级女生》的冠军,看起来很普通。为什么她能够这么火呢?成千成万的用户在很短的时间内的关注,这一点在中国非常突出,比欧美发达国家更为突出。中国数字化内容发展非常快,以互联网媒体来比,很多传统媒体就比不上了。同时,中国有大量年轻人,每年有400万大学生,还有高中生,所有数字算起来,可能在任何时候,有好几千万年轻人有比较多的时间。如果能针对这些人,创造他们所关心的活动并引起关注,时髦、风尚或者品牌确实能一昼夜之间形成。《老鼠爱大米》当然是不错好听的歌,但为什么这么多人听,很大程度上是所有别的人都在听,如果你是中学生,星期一去上课,班里有80%人特别酷的人都在听,你没有听过就特别老土,不入潮流。社会发展就是这样。下一步要发生的事情,很多的内容是在用户端,比如门户网站本身提供的服务以及互联网的应用,包括图象、BLOG、文学、虚拟符号、等这些东西。这个市场争夺也是很激烈的,我前两天在北京街头看到一个巴士广告,是赛诺——韩国公司,提供的服务是,可以用你的手机上行下行,和你的朋友分享你的,同时加一些自制的说明等,就是这么一个东西,但是在韩国很火,现在到中国来了,这些对我们年轻人的生活影响很大。
  TOM集团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始终保持我们商业模式的竞争力?最近我们特别关注、特别花工夫在做的就是电视媒体。我们现在通过拥有华娱卫视控股权,拥有华娱兄弟的电影公司的少数控制权,大概1/3控股权,力图在影视方面有所作为。我们从时代华纳接手过来的时候,华娱卫视应收帐400多万收不回来,一年成本一千三四百万美金,就这么严重亏损。我们接手过来,把管理层本土化,从湖南经济电视台找一个副台长来做我们的台长,把总部搬到深圳,做了很多尝试。一年半以后,我们相信今年可以为华娱卫视拿出大概8千万人民币的营业单来。今年还在亏损,明年可能就收支平衡了。但是对我们来讲,它不只是能不能有收入的问题,我们认为电视的内容和互联网有着非常大的互动。一百年前的新闻是一些很奇怪的地方,曾经发生过的事;五十年以前的新闻是我们知道的刚刚发生的事;CNN出来以后,新闻就是正在发生的事实;而当人手一部手机的时候,什么叫做新闻?就是你我正在看见的正在发生的,甚至即将要发生的事情,都会被你放到电视上去。这里有很大的商业模式,
  华娱电视片头片尾都有广告时间,但这个时间不可能百分之百卖掉,所以有时候,我们就用一些图片花纹去填补它。现在我们放flash歌曲,大家听了这个歌如果喜欢就立刻拨。我可以给大家透露一个数字,现在华娱和TOM在线合作,华娱每个月因为这项业务产生的营业收入为55万人民币,但是它跟TOM在线是五五分帐,TOM也有55万人民币。也就等于我们这个集团因此有110万人民币的入帐。个性化内容非常重要,这个FLASH完全可以是艺术院校的学生自己画的图象,自己编的歌,只要受欢迎,就可以放到网上,可以和我们分帐。而且很重要的是,可以创造个人财富,现在的年轻人除了玩,还通过网络赚钱,有创业精神的话,每个月可以跟我们分很多帐。但是要实现这样的媒体,我觉得除了传统的对内容的判断,还有功能性等很多东西,就是你要把它的广告的性质,把内容的选择,还有网络和电信运营商的关系协调好,还要你的整个下载的所有的东西都是通畅的,而且这个通畅最讲究一点就是简单。用户你宁愿让它按两次,不要让他按三次,越少次数越好。
  TOM本身,大家可以看得到,四五年以前,我们的互联网是零,巨大的亏损。亏损高峰期,整个集团一个月的亏损接近五百万美金,那是很痛苦的时候。但是到现在这么高的收入这么大的增长,就是机遇。数字媒体的时代才刚刚开始,远远没有达到市场的饱和,从用户的人数来讲,手机用户翻一倍也不奇怪。我们的单价也很便宜,一个短信一毛钱人民币,有朝一日升到三毛钱也不为过,如果彩信升到一块钱两块钱也不为过。还有那么多原创内容可以出来,潜力是很大的。
  第二个案例是中商网,做商品的。它连了16000个网站,可以搜索800万件商品,从搜索的角度来讲,这个里面也有广告。我想跟大家分享几个比较有意思的东西。
  第一个是我们中国人创立出来,我觉得很聪明的。像EABY,是一个单向的B2C,还有C2C的概念,并没有搭建一个网络,可以让消费者或者货物的提供者进行一种沟通。这个沟通恰恰可以通过短信实现。中商网做的事是:各地有各样商家,有固定的用户,每个商家有它的注册用户,把这些商家注册上去,然后到适当时候,比如可以发祝贺短信。这个技术很简单,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发个人化的祝福。这个的成本通过短信平台会很小。但这只是第一步,以后这些商家就可以通过后台的数据库,把所有消费者的行为记录下来——在我这里吃了几次,哪几次给了你折扣,你点的东西是什么,我发了多少短信群,有多少回应的,哪些地区的短信有效,哪些没有效。这就颠覆了整个传统的广告,新媒体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广告要被颠覆。
  另外一点,打折卡大家见过很多,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中商网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你上我这个网,不但可以搜寻商品,你可以下载打折券。现在日本有一个公司做一本杂志,在地铁等地方,你可以随手拿起一本免费杂志,里面完全按照地域把周围的商店电子折扣卡汇集。大家觉得撕下来兑帐很麻烦,可以用手机拍下来。等去吃饭的时候,手机和它对一下,就可以了。你看多厉害,整个生活就在改变。可是,如果只通过这样的东西,中国是不能够完全实现,还是要走中国特色的东西。首先可以用手机搜寻特色的商家。这个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本地化,中国所拥有的是什么东西呢?是劳动力很便宜,你可以在一两百个城市成立特许式商务,可以想象以后每个城市有专业户代理这样的业务,一年活几十万也活得很好。所有的电子商务的网络上的东西,就没有那么神秘了,既使老头老太太不会用手机也可以用这个服务。
  我们觉得媒体在转变,大家卡一个图:横轴左边是Mass——巨大群体式的观众,右边
  就是个体;竖轴下面是被动的听众的行为,上面是主动参与的行为。整个媒体在这个图中正向右上角移动。传统的大量被动的听众逐渐转移到少量的个别的活跃的互动式的。就是这么样的一个过程,如果这个道理你想清楚了,整个媒体已被数字技术颠覆了。50年以前,一百年以前,什么样的媒体最有价值?能够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多的人的媒体最有价值。当电视出来的时候,广播就不行了,报纸出来的时候,其他就不行了,每个技术都在颠覆,为什么这样?所有的媒体都依靠广告,广告是按照每千人成本计算。可是对不起,这种衡量的方式它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虽然一千个人看了,但是对企业来讲,是五十个人买还是多少人买呢?有了这个数字的技术,这个就有变的可能。我把我的创造“老鼠爱大米”放在网上就会有几千万人来用,把一个Mass送到很多人,每个人看起来好像针对我的,要影响我的消费行为,这是技术使它做到。但是更重要在这个过程里,我觉得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内容的定义本身在改变,以前的内容是说文字或者图象,或者音乐这个都是内容,可是大家别忘了,当你打开一个手机短信的时候,这个短信,这个手机的荧光屏的清晰度,这个短信得到的速度等等这些都成为内容一部分,你送短信要摁几次键,好像我们看电影很难说看图象还是对话,或者说这个电影很好,但是电影院又烂又脏也不会喜欢。最后一点在中国还不突出,在欧美已经突出了,在欧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不太需要的世界了。美国的零售商店里,把各种各样的商店加在一起,大概商店里各种各样的商品大概有多少种呢?有一种统计说70万种,有一种是80万种。在平均收入线以上的中产阶级的家庭需要多少种商品呢?大概一百种以内生活就很好了。很多时候我们的消费根本不是我们还需要这个东西,比如举个例子来进,为什么很多人一下子买四轮驱动的汽车呢?以前是设计给农场庄园主,农民要去开,在没有公路的路上去开,你那么好的高速公路根本不需要四轮驱动。为什么要买呢?有VIP,有钱的,每个人都开四轮驱动车,我就要买,我不买我就不酷。需求是创造出来的,不是你真正需要的。
  还有很多时候我们买的商品这个东西不得了,绝大多数我们根本没有听懂,但是我们为
  什么买?这个东西那么神秘一定好,现在的人确实是这样。可是如果你在这样一个社会,需求已经没有那么强烈的时候,要用什么样的办法来使得他们购买呢?就是折扣。中国社会还没有完全达到供过于求,最主要是我们的人民收入低,还不是我们的需求全部满足了。但是中国已经有大量的折扣了。可是大家别忘了折扣也是一种信息,折扣也是一种广告,折扣也是一种价值链,所以这个折扣就会进到我们的生活里来,它就变得和广告一样受欢迎了。以后的世界就会变成我希望那个媒体内容不是太多的成本产生,但是可以个性化地发到千家万户,我可以在广告和折扣,在广告和用户忠诚度回扣里做一个有机的平衡,这个平衡使得我的商业行为最大化。所以广告不再是最重要的东西。当然我还是非常羡慕别人有很多的网络广告,但是网络广告不再是决定我们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成不成功的唯一原因,我们有大量的商业模式可以选择。谢谢大家!
  观众提问一:对TOM来讲,你的战略上追求是一点点还是大而全?
  王兟:这个问题提的很好,也是最近非常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比如很多人做一个分析,当年我们互联网没有起来的时候,如果没有大量的做传统产业的东西,可能我们也支持不到今天,也不可能把互联网做起来。第二互联网要发展,
其实和其他的媒体也有相当大的关系。只不过把这种关系表现出来,当然有一个数一数二的原则,如果我们不能把我们的行业做到N0.1,NO.2,我们今后就要放弃,但是互联网这一块,手机这一块我们做的NO.1还是不错的。我们的杂志大陆还做不到,但是在台湾已经做到NO.1,户外广告第三,就显得比较累,外国公司不断进入户外广告市场。电视广告这个对我们来讲占有分量相对比较小,还不排除有异军突起的可能性。我没有花时间谈我们在原创内容一些很多尝试。比如说某种意义上大家要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华娱电视是用跟鞋带这么一个小预算的电视台,我们的内容成本并不是很高,但是我们为什么可以在一年多时间,成为深圳前五名,甚至有可能向前三名靠近。为什么不可能有一天华娱电视有一天也变成非常重要或者某个市场是NO.1、NO.2的了,这是我们要追求的东西。
  观众提问二:现在新媒体对业界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了,而且我们不得不重视像超级女生这样一群小女孩。另外我们知道上一周著名的管理大师德鲁克也去世了,他提出了企业存在的价值就是社会责任。我们互联网企业,尤其对新的媒体,对中国影响力越来越大,请问您本人作为一个新媒体互联网企业,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怎么看待?
  王兟: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而且也是很严肃的问题。我回答这个问题,某种意义上比较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因为我不认为我们这个工业或者我们公司本身已经形成了一个
  固有的看法,但是我还是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看法。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比如一个手机可以把一些非常不健康的内容用很快的速度大规模地传播出去,但对社会的贡献也是深远的。中国现在一年有多少千万人要寻求就业机会,中国现在的经济一年可以创造多少千万的就业机会?民以食为天,首先要把就业问题解决了。互联网我认为是可以解决大量就业的,你不要看这些小孩子天天在家里上网啥事不做,如果写一个游戏,写一首歌就已经把自己养起来,怎样把我们的聪明才智和创意变成对社会有影响?大家是否知道好莱坞每年的出口占美国出口多少?其直接的雇员500万,间接的加上去就是过千万了。中国的文化产品一年出口有多少?那就小的可怜了。在我们古老伟大的国家上升的过程中,为什么我们的观点世界上的人士不接受,或者没有听到?没有出口这么多产品去影响人家,人家怎么听你的观点,你
  的观点怎么来。另外最关键的是中国是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唯一多的就是人口,可能紧接着资本也会比较丰富,人和资本比较多,但是所有其他资源都是很缺乏的。基于互联网IT整体数字的科技,是消耗资源最小的产业,而且是为数不多的中国在这方面可以领先世界的行业,所以这个利和弊来比,这个弊是得控制的,但是政府也要鼓励大发展。  
  第三部分:小组讨论
  科技企业的创新机会
  讨论者: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何庆源 先生
  华登国际副总裁 曾之杰 先生
  北京明致无限技术有限公司酋长 王伟 先生
  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北京分所、中国华北区主管合伙人颜漏有 先生
  主持人:王伟先生为什么您的头衔和他们不一样呢?这个头衔是自己起的还是别人给您贯的名呢?
  王伟:我很年轻,我们自己的企业如果我叫CEO有一点高抬自己。我们觉得自己是在森林里开拓一条路前进,我们公司像一个小的部落,所以这么叫自己。
  主持人:刚才说到超女,现在我们开始就问题PK。今天是朋友之间的聚会,希望各位嘉宾也能够把你压箱底的经验都分享给我们年轻的企业家,我们提的每个问题都是事先准备好的,是各位最擅长的题目。首先请问何总的是诺基亚作为全球手机业的领袖企业,请您谈谈机遇与挑战。
  何庆源:这个问题谈的太多了。其实刚才听了两位教授还有王总讲的,我们3G的来临其实不是一个技术的简单,是一个整个价值链的基本结构性的改变。从2G时代,三个主要的产业就是一个移动运营商,一个手机商,一个设备供应商,而内容战略部分在2G上,还是相对比较小的。但是3G的来临,这个格局会大大的打破,内容提供商会超过设备供应商比例上的价值。我们国家发展下去,刚才王总也说了,三个亿的用户要进入这个市场,从现在的数据来看,从目前我们GSM2代发展,目前十部手机卖出去,有5部是原来有手机,再购买手机,有五部是新增用户,新增用户还是低端以农村为主,所以3G发展,我们认为2G还会持续发展下去。如果没有很便宜的移动通信技术,像GSM技术,从手机系统包括把价格降低,让运营商把它的门槛降低,这两亿、三亿用户有可能根本不会出现。3G来临以后,不代表2G就停止了,3G在新用户的应用中,有部分会转向3G,投资方面,也会有相对网络上的投资,但是最终要用户去转变。为什么购买3G,如果没有很好的内容,3G手机是卖不出去的。价值链上,从内容这一块,将会是我们价值链里增长最快的一部分。按照数据统计,到2008年整个应用的价值可能是在2000亿美金的份额,所以说是远远超过系统的一个支撑点。
  主持人:下面一个问题是提给曾先生的。中国的软件产业,在科技产业中,地位非常重要。但是单个软件企业的规模却一直徘徊不前,您认为这种情况在未来五年会有什么改变?
  曾之杰:我不是最佳回答这个问题的人选,我想大家很困扰的问题,为什么中国对于出、出华为,但是没有世界竞争性能力的一个软件公司,今后五年是否有这样的机会,会跑出一两家公司来,我的说法是可能性也许不大。如果可能会在哪里呢?有可能我们去看看我们的邻国印度,在这方面,在这个领域,我想大概有可能中国今后几年,看看能不能会有从软件这方面跑出一两家公司,这个可能性大不大,要靠我们现在软件行业的人,每位同仁大家努力。如果反过头来讨论,为什么我们没有很大很领袖的软件公司呢?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从我来讲,从研发投入,从对知识产权尊重方面,有很多具体的原因。反过头来看,这个工业行业,有没有希望,还能不能出世界上领先的,有可能像华为、联想能够跑在前面的公司呢?这个问题大家如果在场的哪位朋友谈谈自己的看法,我的看法是说,在五年之内,恐怕这样的可能性也许有,但是不一定会很高。
  主持人:下面的一个题目提给颜漏有先生。您来到德勤以后,为中国成长最快的高科技企业做了排名,您是否能够判断,未来五年当中,成长最快的高科技企业,主要在哪几个领域,过去几年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颜漏有:德勤在美国1995年的时候就开始对高科技、高成长的企业做了五百大的排名,2001年在欧洲,亚太地区是2002年开始,中国是在2002年开始参与亚太地区排名,中国是今年第一次在国内有一个高科技高增长的区域排名。从中国本身今年入围五十家来看,通信和网络占了34%,第二是互联网占了22%,然后软件占了20%,半导体占了16%。事实上跟去年入围百分比来看,半导体产业有一个比较大的增加,在通信网络,在软件,在互联网这方面,和以前是一样。跟欧美的国家比较,我们看到中国高增长的行业比较不一样,无线增值网络和互联网应用在未来三年还是非常看好,至于生命科学,可能在国内还有比较长的时间。至于预测到底哪个行业在未来有前景,我们看到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就是TMT的融合,这个融合最主要是来自因为你的所有的资讯都可以数字化,就能产生很多的机会,王兟总裁谈到,我们看到很多MEDIA和网络结合机会是很大的。在未来可以看到更多的跨行业新的机会出现。
  主持人:这个问题是提给我们的酋长。您是新兴的无线移动服务商代表,但是这个市场非常广阔也非常模糊,王总讲了机会实在太多太多。这个领域未来五年有什么样的变化,做一个你最大胆的预测。
  王伟:
关于我现在从事无线移动服务方面的远景的一个看法,其实我想我现在自己所从事的创业的工作,从更严格的意义上来讲,我想归类为移动互联网。如果讲无线增值的话,大家可能想得比较多是短信、MMS等等这些传统增值业务比较多,都是围绕运营商来开展业务。我所开发的这个业务是基于手机平台上的一个应用程序,所以,它其实是更多的是一种互联网往移动网络的外延。现在这个趋势很明显,在移动上面,大家看好的是比如移动搜索,移动BLOG,移动即时通信等。
  从远景来看,我觉得刚才其实TOM的王总谈到中国移动用户3个多亿,以后最乐观的估
  计会达到6个多亿,这一方面可以看出用户基数大,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到这个方向怎样。从最近看市场调查报告分析,今年中国手机的销售量一定会超过8千万台,而且最近有一条消息说,中国人换手机每年淘汰手机七千万台,也就意味着,中国人现在在8个月左右就换一台手机。现在所有新出的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这提供了很多应用程序开发商广阔的空间,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移动运营商本身现在非常积极的在推进他们数据业务,虽然现在3G没有上来,但是2.5G,包括联通2.75G的网络运营非常良好,而且最近中国移动在全国各地推广CMWAP,就是手机数据业务包月。这种情况下,就会大大刺激普通用户去使用数据业务。如果从简单一个数据来看,我们可以看WAP用户增长可以很清楚,中国今年WAP用户会突破2500万,和两三年前的差别是很大的。我2004年4月份有一个移动百宝箱数据全国是400万,在刚刚过去上个月,已经在两千多万,所以本身从这些角度来看,也是市场成长非常快。
  第三点,我觉得现在很多手机用户,在用手机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就是王总提到的拇指文化,我做了一些市场调查,学校学生发短信,平均来讲,可能能达到几百条,多的一个月能发三千条短信,他们在用手指的频率非常快的。从宏观市场趋势来看,我比较看好这个行业,所以才会对这个领域有所投入。
  这个行业我觉得有一定的风险,最大的风险我觉得来自于非市场因素的风险。我估计在座很多人得到消息,中国移动会对免费WAP网站UA参数和手机号进行封闭。这样的话,也就意味着很多非移动认可的WAP网站不能得到用户个性化的参数配置和个人信息,这样会造成很多网站用户使用行为上会增加很多麻烦,所以我相信,从长远来看,我相信移动的垄断是肯定会被打破的,但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可能中国移动所积累的优势相对于其他运营商来讲还是很大的,所以它的一些政策一定会对我们的业务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是一个很大的不确定的因素。
  主持人:下面给四位嘉宾提一个共同问题。各位可以用两到三分钟时间回答。林教授讲了十一五规划发展当中,国家非常强调自主创新,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原始性的创新,一个是集成性的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起来,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第三种就是要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之上,促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这里有统计的数字,在引进技术本身和消化吸收技术之间的投资来讲,日本是1:8,韩国是1:5,中国是1:0.08。所以我们花了大量金钱是在引进技术方面。但是随后消化和吸收再创新,基本投入非常少的。所以,在座的各位,你们对中国企业非常了解了,基于这样十一五规划,你们对中国企业创新体制的建设,或者创新管理,每位提出两个最重要的建议。
  何庆源:在我们这个领域来讲,创新不应该代表封闭。中国企业要明白一点,尤其移动通信这一个领域,中国手机生产上在全球占了40%多,但是出口的80%还是以外资公司为主要。我们还没有达到足够的规模,能够在创新上走很大的一步。如果万一我们在政策,在标准上选择错误的话,有可能会导致整个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会碰到很大的困难。
  主持人:如果有四条路选择,一条原始性创新,第二集成性创新,就是融合,第三种就是消化吸收后再创新,第四条路不创新,您认为中国企业应该选择哪条路。
  何庆源:四条路都要走,不同企业不同行业要按照行业情况,选择对这个企业有意的方向。
  曾之杰:我觉得还是要尊重知识产权,在以前如果老鼠爱大米的作者根本收不到钱,现在借助互联网,借助彩铃,作者通过一首歌可以赚到很多钱,是技术的进步,最关键是要有这个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对创新有一个保护鼓励的作用。当然过分保护了知识产权的问题,反而也会形成反面效应,但是中国普遍的问题,是对知识创新没有应有的尊重。
  颜漏有:我想科技行业,一定是研发、研发、研发。创新回到企业界,企业的创新是有不同程度的创新,有的是属于一种维持性创新,另一种是破坏的创新。我们在未来看到中国的创新,可能会有更多针对新的市场,然后做出一些破坏性的创新。谈到企业界的创新有两个,一个是你必须要孕育出创新的文化,其实很多企业你会发现往往老板是一个抹杀创意很关键的人。在公司里怎样孕育出一个创新的文化,我觉得这是对企业界非常重要。假如没有这个文化,不要想说会有创新。第二个建议,我觉得创意不等于创新,其实创新是需要管理的。所以你怎么在企业里,建立一个创新管理的机制,这非常重要。创新管理的机制,包括当你有一个创意出来,你怎么样去孕育,你怎么样在一个创新过程当中,这个计划怎么去实现,特别在科技产业的创新的管理,我觉得中国的企业,特别是高科技的企业,需要去建立像欧美很多高科技产业的创新机制。
  王伟:其实我觉得像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既要有创新的人,也要有创新的机会,我们才有机会生存和发展下来。我自己的公司可能是属于破坏性的阶段,但是不能说技术上的更新,更多是市场定位上的创新。因为之前在无线增值业务这一块,大部分人比较多的关注在后端,就是后台服务器方面做了很多开发。他们比较多的精力都放在怎么和移动搞好关系,怎么在移动排名上靠的前一些。我要和别人做得一样,肯定就没有机会,打不过TOM。但是我们发现有一个机会,在前端大家考虑特别少,现在手机功能非常强,真正在手机中开发的应用人却不多,所以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是在手机用户的客户端,手机终端上去开发一些通用的应用,这样能够帮助他去解决一些问题。当然我们现在最基本做的功能,就是帮助他们做点对点的通信,走数据通道,这样用户会相当省钱。这一点也恰恰是破坏性的创新,我们会打乱中国移动现有收入的结构。所以是好是坏还不知道,未来还有很多风险。
  对于创新,希望行业内有一些制度或者结构,能够制约这些垄断性企业,比如说中国移
  动,其实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为什么把网站的UA这些不公开呢?就是怕将来被其他人超过。
  主持人:王总的思想我们年轻就是为创新,别的都不会,骨子里就是创新的血液,这是提供给我们在座每位企业家的建议。非常感谢几位嘉宾的精彩发言,谢谢大家!
  AAMA US代表致闭幕辞(Robert Lee)
  Robert
Lee:AAMA中国分会这一年内做了很多的工作,做的很好。AAMA已经做了26年了,而中国的AAMA能在一年的时间内将事情做得很好,真的不容易!在美国AAMA的会员都是硅谷企业当中最高层的管理者,在中国也是,希望AAMA能够越做越好!谢谢大家!(责任编辑:赵秀芹)
个相关新闻.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精品专题推荐
&精彩生活&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死了都要爱
寂寞沙洲冷
隐形的翅膀
谁动了我的琴弦
频道精彩推荐
··········
隐形的翅膀
··········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ota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