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台立体声打开收音机打开唱片机机是哪一年?

2018-12-21 17:20
来源:
知识就是力量
撰文/马之恒
本文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在各种有关民国时期的影视剧里,我们经常能看到上流社会使用留声机或者唱片机的场景,把一根小棍子压在唱片上,随着唱片的转动,大喇叭里就会响起悦耳的声音: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那么,留声机和唱片机的原理是什么?它们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留声机和唱片机的原理
在发明之初,不少人认为留声机最大的价值是制作有声书信(类似于现在微信上的语音功能),因此简便易用的唱筒是最好的选择。
1877年,当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用留声机录下儿歌《玛丽有只小羊羔》的时候,他使用的是包裹着锡箔的唱筒。这种机器的原理,是将声音转化成唱针不同的颤动并且记录下来,在回放的时候,这些颤动就重新转化为声音。但锡箔只能一次性使用,很快便被可以反复录制的蜡制唱筒所取代。
爱迪生发明的锡箔留声机(原比例复制版)
(供图/中国唱片博物馆)
但如果将同样的技术用于商业化的录音产品生产,唱筒不便复制的问题就显现出来,而用唱筒再转录又会导致音质损失。于是,德裔美国发明家艾米尔·柏林纳发明的唱片系统,凭借易于工业化复制的优势后来居上。
在这种唱片上,有一道道螺旋的沟槽,沟槽里面高低不平。播放的时候,把唱片机的唱针压在沟槽里,因为沟槽里是高低不平的,唱片转动的时候,唱针就会产生上下振动,在唱针上方有个拾音器,里面有线圈和磁场,唱针的上下振动会让线圈里产生不断变化的感应电流,把这微弱的感应电流放大之后,就能通过喇叭播放出悦耳的音乐。
老唱片背后的中国故事
位于厦门鼓浪屿著名别墅“黄荣远堂”里的中国唱片博物馆,从留声机的诞生和唱片技术传入中国说起,用唱片串联起中国从20世纪直到今天的历史。
20世纪初,美国录音工程师弗莱德·盖斯博格带着留声机开始了他的“环球灌音之旅”,意图录下英语文化圈之外各种独特的音乐。1903年,他来到中国,开启了中国唱片的历史。5年之后,中国拥有了自己的唱片工业。许多流传至今的古老唱片,都有一段难忘的故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最初是1935年上映的抗日题材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在当时的电影市场上,电影音乐唱片基本会和影片同步发行。1935年5月9日,上海电通歌队的袁牧之、顾梦鹤、郑君里等人,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录制了这首歌曲。5月24日电影上映时,第一版《义勇军进行曲》唱片也进入了制作流程,并在7月投放市场。
第一版《义勇军进行曲》唱片的唱芯
凭借唱片这种当年的“新媒体”,《义勇军进行曲》激昂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得以迅速传播,不仅鼓舞了中国人抵抗日寇侵略、救亡图存的决心,也让全世界了解了中国正在遭受日本侵略的处境。一直关注着中国抗日战争的非洲裔美国人保罗·罗伯逊,跟着中国音乐家刘良模学会了中文版的《义勇军进行曲》,并且根据第一句歌词的发音,将这首歌翻译为《起来》。
唱片《起来》
(供图/中国唱片博物馆)
1941年,由他主唱的专辑《起来》在纽约出版,用三张唱片收录了包括《义勇军进行曲》在内的六首抗战歌曲。这套唱片由林语堂和宋庆龄做序,唱片版税及发行的收益都捐赠给了保卫中国同盟。两个不同版本的《义勇军进行曲》,见证了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中学历史
音乐发展史;留声机、唱片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开收音机打开唱片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