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弘互联网灵活配置混合混合基金001210还会涨吗?

天弘互联网混合基金
导语:RIM的未来存亡显然与其最新一代操作系统黑莓(微博)10息息相关,因此,推迟发布黑莓10被外界普遍认为是RIM的一大败笔。但国外媒体周五发表分析文章指出,鉴于PlayBook平板的前车之鉴,以及RIM的烧钱速度,推迟发布一款尚不成熟的产品其实是明智之举。
以下为文章全文:
节省开支
在接下来的一两年时间里,节省开支与销售更多的黑莓手机对RIM同等重要,因为它的存亡与其现金流息息相关。RIM本周四发布了2013财年第一财季财报,同时宣布推迟将新一代操作系统黑莓10的发布时间推迟至2013年初。由于第一财季营收在过去一年大降43%,RIM正使劲浑身解数大幅节省开支。
分析师和业内人士估计,即便RIM当前座拥22亿美元现金,同时也没有任何债务,但这笔现金仍最多只能维持两年的时间。美国投资公司Charter Equity分析师爱德华·施奈德(Edward Snyder)表示:“RIM将会大量消耗现金。”
RIM定于2013年初发布事关其未来命运的黑莓10系统,但这家公司显然无法在短期内完成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技术转型。而且,这种转型还是建立黑莓10手机在市场上大受欢迎的基础之上。美国投资银行Jefferies分析师彼得·米赛克(Peter Misek)说:“我不知道届时会有多少运营商对黑莓10手机感兴趣。如果它在市场上没有号召力,那将是一个灾难。”
RIM还有5亿美元的信用透支将在9月份到期。RIM CFO布莱恩·拜杜卡(Brian Bidulka)在周四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表示,该公司目前正在就延长这一信用额度期限与银行谈判。拜杜卡坚信,即便裁员5000人(约占其员工总数的30%)要投入大量费用,但RIM在当前财季不会消耗巨额资金。
非长久之计
多位分析师认为,即便RIM在本财季不会烧钱,但随后的三个月肯定也会这样做,原因是该公司在黑莓10上市之前必须要保持一定的投入。实际上,RIM并没有放弃对老款设备的推广力度,此举无非是为了确保用户在黑莓10发布以前流失速度不要过快。
正是由于采用这样的战略,RIM第一财季已经出现了运营亏损,而在黑莓10系统发布之前,RIM的运营状况不可能得到改善。黑莓10的发布时间已经两次推迟。令人吃惊的是,RIM的现金竟然在过去一个季度出现增长,增至22亿美元。在此期间,RIM依赖其服务营收弥补手机销量下滑造成的吞噬,同时努力从合作伙伴那里收回欠款。
但分析师认为,虽然从会计学角度讲这是明智之举,不过不是长久之计。美国投资公司BGC Partners分析师科林·吉利斯(Colin Gillis)说:“你不能一次次地尝试这种做法。”与此同时,据三位知情人士透露,RIM董事会在外界重压之下,正在考虑出售网络业务或与微软(微博)结盟。
慢性自杀
多位分析师表示,只要RIM坚持当前战略,它的资产价值就会一直下降,包括现金。米赛克在谈到RIM可能于明年初剥离的资产价值时说:“我并不认为这些资产的价值会是零,但肯定接近于零。”他还补充说:“这要视RIM从现在到明年3月间的烧钱多少而定,但到了那个时候,可能一切都已为时太晚。”
与其它手机厂商不同的是,即便其销售手机的速度远远低于制造手机的速度,RIM的运营仍然可以坚持几个季度,原因是RIM的网络服务仍能够为其贡献大约10亿美元的营收。RIM网络服务主要是压缩和加密往来于黑莓设备的数据。
然而,RIM全球用户的增长速度显然会放缓。RIM已不能再依赖于印度、印尼等海外市场的业务增长来抵消美国用户大滑坡所带来的损失。美国是RIM的最重要市场之一。令RIM雪上加霜的是,RIM称今年该公司每用户的营收贡献率也会下降,这进一步削弱RIM借助7800万的庞大用户群走向复苏的能力。
英国手机行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司高管说:“RIM似乎正在经历慢性自杀。若想避免这种悲惨结局,RIM必须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必要之举
美国公司业务重组顾问公司Conway MacKenzie高管劳伦斯·帕金斯(Lawrence Perkins)指出,随着烧钱带来的问题隐隐若现,RIM推迟发布黑莓10仍是必要之举,虽然做出这个决定十分艰难。他说:“黑莓10毕竟关系到RIM的存亡。”
否则,如果RIM在尚未做好准备之前发布一款产品,有可能会重蹈PlayBook平板电脑的覆辙。由于准备不充分,RIM推出的PlayBook平板以及其他一些软件与硬件,都遭遇了分析师的差评。
帕金斯认为,一款产品即使可以按计划发布,但如果存在缺陷,都可能会是对RIM的致命一击,黑莓手机制造商已经不能再有任何闪失。他说:“发布一款糟糕的产品或许比根本不发布更危险。”(轩辰)
}

https://www.zhihu.com/answer/1676596539
在疫情触发的全球危机背景下,基金选择可以围绕这两大方向:科技(5G、芯片、新能源汽车),内需(农业、必选消费、传统基建)。此外,受益于国家战略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券商也值得关注。
(一)科技。
科技是市场主线,芯片是科技主线。这里先谈谈两只芯片基:
银河创新成长混合(519674)
诺安成长混合(320007)
银河创新的长期业绩很好,招商、上海证券、济安金信,以及晨星基金网都给出五星评级,从某种程度上,这表明这只基金有个实力不错的团队(不足以表明基金经理个人水平,因为上任时间短)。
诺安成长混合长期业绩不佳,近一年业绩突飞猛进,让人感觉是一个水平很菜的经理偶然走运。不过稍微一了解,发现不是单纯因为运气。原来的基金经理能力有限,但近一年新上任一位基金经理后,仓位都调到了芯片板块,这是它近一年业绩突出的主要原因。
诺安新任基金经理蔡嵩松,15岁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就读计算机专业,硕博阶段在中科院专攻芯片设计,25岁毕业后还在相关领域工作了五年。虽然是投资界新人,但本身就是业内顶尖专家,相应业界人脉也会有优势,大概是目前最懂芯片的基金经理。
对比完业绩,粗略看下持仓。诺安成长混合是清一色的芯片股,比起来,银河创新的芯片基因就没那么纯了——最新持仓显示其重仓了涉及5g基建的中兴通讯,以及金融IT龙头恒生电子。恒生电子主要受益于数字货币推动银行金融系统改革以及金融开放。反弹时这两只重仓股会不会成为拖油瓶还不清楚(毕竟暴跌时都是弹性最大的芯片半导体)。
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和炒股经验方面,我更倾向于银河创新。银河创新的基金经理起码有更多的证券从业经验,而且对于tmt各细分领域的机会把握得更好,诺安成长主抓芯片。在这轮芯片的牛市中,初中期银河领先,中后期诺安领先,这点我倾向于银河。初期领先表明一种前瞻性,后期落后是因为高位减仓调仓,表明一种风控。不过这些判断因为参考的历史数据时间太短,准确度存疑。
重点说下风险(这几只基里风险最大的就这俩):
这两只基的第一个风险,就是基金经理上任时间都不足一年,除了可能经验不足以外,就像前面说的,缺乏有参考价值的历史数据去对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和风格进行分析。
最主要的风险,还是来自于它们的投资范围,芯片半导体这个板块,目前是全场波动最大的,涨起来最疯,跌的时候幅度也最大(春季行情科技板块第一波下跌银河创新一天就跌了10%)。
风险承受力差的人,建议小仓位,震荡期逢低分批布局,或在上涨初期参与,中后期转为其他风格稳健的基金。
这两只基金更偏向于布局芯片,未来业绩可能很拔尖,接下来讨论几只在科技板块各细分领域轮动或均衡布局的基金。
华安媒体互联网混合(001071) 基金经理胡宜斌。
该基金历史业绩有些特别。2017年上任后,由于坚持发掘成长股而忽略了当时市场环境不适合成长风格,所以当年业绩比同行差很多。2018他判断科技处于下行周期,做出适当规避,加上择时和仓位控制,成为那年唯一没亏钱的股票基金。今年年初至今业绩都比较差,个人猜测可能有以下原因:
运气成分。投资组合中的防御性板块遭受疫情一系列打击(如万达电影),而进攻性板块因特斯拉的战略调整新闻被错杀。
策略因素。1.胡经理对科技股高估值的忍受度是不能超过未来两年的盈利空间,可能他认为近期科技股的估值超出了这个范畴,所以没去吃这口肉;2.胡经理本质上是成长股中的价值投资者,价投容易出现一个问题:所持股票的性价比越高,潜意识越容易轻视市场短期环境趋势的影响,进而没有及时针对当前局势做出足够的调整;3.这只基下跌后调仓换股着眼于长远,而不是短期的反弹,因此在暴跌后的反弹中显得动力不足。
判断基金业绩要排除运气因素,从投资策略的角度,我们可以大概猜测其今后的业绩,可能因为过于注重防守而在牛市中出现疲态(疑似为了降低波动而加入成长性差些的标的),或者在科技股涨到一定程度后不能够充分吃透估值扩张带来的收益(是否有其本身没经历过完整牛市的因素?)。
用历史的眼光预测未来,在牛市中是非常危险的。在科技涨上天的当下,可以适当关注些最近涨得少的优秀基金。因为涨得少代表他布局的是不同的科技细分领域,而科技板块的走牛必然会在不同板块之间轮动。此外,涨得少的板块,相对风险也会降低。挑选的时候要注意一点:为什么没有涨——比如持仓一些盈利模式未明确的“概念股”?如后续涨起来,会不会是纯粹炒作(最好别参与)?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来,发掘这类基金,也是挺费事的——反正我是懒得去找,发现华安这只,是因为年初倒霉重仓到了(那时也不想去分析持仓)。
最新持仓显示,这只基避险情绪加重,新兴消费、5G应用(云计算、云游戏、媒体)和新能源分散投资,科技基因变得不纯。这只基就这样,不会死磕哪个行业,主要投资科技只是因为科技股成长性更强,但风险偏好低,感觉不安全就跑去别处左侧布局慢慢熬,有兴趣一起慢慢熬的可以参与。
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股票(001410),基金经理冯明远。
这只基的科技基因很纯,但我们很难借助其布局科技中的某个细分领域,因为他的投资太过分散了,各细分领域都有——这是该基金公司对旗下基金制定的统一风控策略,因此而带来的特点是:涨得慢,也跌得少,同时降低了个股的黑天鹅风险。不过两三百只的持股数,都可以和沪深300pk了,恐怕难以保证及时的跟踪操作,而且随着规模的增大指数化特征会越发突出(如果他们公司不改变那个策略)。所以我更倾向于把他成为——“科技中小盘精选指数”。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指数”基金表现如何:
如果不是因为数据表明他的指数化策略很成功,我都不想持有它。因为理论上,它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把资金集中于少数优质股,能创造更佳收益(特别是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而该基金公司规定重仓股持有不能超过5%,目前是两三百只股,以后资金规模扩大咋整——可以上千只吗?
我担忧好股票未来会越来越少,原因如下:1 科技行业由于技术的不断互相颠覆,目前尚未形成明确格局,但鉴于科技行业的高研发投入,随着未来行业格局的逐渐明确,龙头效应将愈发突出;2 科技板块每上涨一个阶段,到了调整期就会出现分化,只有少数优质股能继续前进。
一般人投资不需要看那么长远,第二点可以不看。至于第一点,规模这玩意,说大就大的。建议关注该基金经理的其他规模较小的基金(最近这只基金业绩已经开始跑输该经理的其他基金了,该经理貌似对自己的所有基金一视同仁),不过可能存在这两个风险:1 历史比较短,历史数据参考价值降低(同经理不同基金未必策略相同);2
规模小,一般规模小都可能存在研发资金不足、持股过于集中、赎回压力、清盘压力等风险,不过这些我觉得对于这只基金在目前行情下影响不大。
以上两位基金经理在牛市顶点前后那段时间上任,对于牛市后的估值泡沫,有充分的经验去应对,“相对”比其他科技基要稳些。不足之处是都只有三年历史,没有经历过完整的牛市。
上面提到的这些都算新人,因为我认为牛B的人从开始就很牛B,这是悟性决定的。但也不否认,犯错中积累的经验和经过长期验证的框架,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况且也有大器晚成一说。因此,下面考虑两位经历过完整牛熊市的老将。
财通成长优选混合(001480 )基金经理:金梓才
这位经理的投资不局限于某个行业,只是因为追求高收益(不喜欢价值投资那种稳定而较低的收益率),所以主要在TMT细分行业中发掘高成长股,目前围绕5g基建布局。
天弘互联网混合(001210)基金经理:陈国光
本基金现为陈国光经理独立管理一年多,期间业绩优秀,但过往和其他经理共同管理时业绩较差(包括名下管理的其他基金),为什么?个人猜测原因近一年业绩优秀的原因可能有两个:1团队管理的改善;2 通过长期经验总结出一些优秀的逻辑框架,能够非常周全细致地从多个角度剖析各个环节。
最后谈一只特别的科技基:富国军工主题混合(005609)基金经理:章旭峰
由于我们以往不参与军备竞赛,军事上和美国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但随着全球经济危机,加上美国大选年打击中国属于政治正确,我们不得不在军事上追赶以应对地缘政治冲突。军工科技的研发也需要海量投入,由于经济形势带来的财政压力限制了军费开支,军事强国借道资本市场,可能也是牛市暗含的一条主线。
军工产品的研发周期较长,所以以往军工股业绩主要依赖资产重组,而资产重组长期低于预期,令该板块在15年牛市后长期遭遇戴维斯双杀。到了今天,军工板块的估值优势突出,而研发周期也走到了放量的收获阶段,将具有长期稳定的业绩回报和高确定性,加上迫切的国产替代需求,更高频率的实战化训练,以及不断推进的国防信息化建设,军工板块将迎来业绩上升拐点,在牛市中面临戴维斯双击。
从这点看来,似乎存在长期投资逻辑,特别是考虑到“军技民用”和海外扩张。但军工板块除了研发周期,更要考虑政策周期。2020年赶上十四五规划,从规划基本看到了业绩,由于军工的群众基础大,以往总是几年规划的业绩被散户从股价上一次性透支,然后机构割完韭菜像以往一样熊个几年,今年是否会重蹈覆辙?所谓的长期投资逻辑,可能被机构利用来忽悠更多散户接盘站岗?
答案有待观察,目前军工还没有泡沫化,市值小对指数影响也不大,所以上头打压股市还打不到军工头上。后续如果泡沫化,大概率还是要打压的。
资金面上,目前军工板块机构持仓很低,最近券商对军工的调研密集起来,有可能会迎来一波机构配置潮,加上本身群众基础好,涨幅可能不落后芯片多少。
军工板块作为牛市极具进攻性的品种,还存在一定的避险价值:
军工属于"国家消费",是典型的逆周期行业,无惧经济形式严峻的风险;
疫情带来的全球危机,加上美国大选打击中国的政治正确,必然加剧地缘政治冲突,军工在一定程度上能防范a股的外围风险。
加一只基:富国科技创新混合。
基金经理李元博,约六年基金投资经验。他的投资相对分散,前十持仓占比低,不专注于某个细分领域,所以开始我不太喜欢,只是感觉风险相对低在高位时随便配配。出乎意料的是,前阵子市场成交量低迷,科技板块呈现“风扇行情”(板块轮动),这只基收益在科技基中比较突出。经过进一步了解,他的持股集中度在各季度中时高时低,换仓快,换手率高,投资组合调整灵活,说明他比较擅长在科技各细分领域之间轮动。这种投资风格在牛市收益可能会稍落后,牛市应该紧跟市场主线。
以上科技类基金的风险控制,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 布局时间点。
“个人猜测”以上基金多偏向于左侧布局,或者右侧初期布局,很少追高——通常碰到炒作趋势会等下一波调整期上车(一波就完的不是长期趋势,不参与)。
具体如何分析?可以看看各季度披露的重仓股,把最初持有时间和对应股价相结合来判断。这个比较费时,我没有去进一步了解。
2 布局时间维度。
一般不参与短线炒作,布局时间维度至少拉长到一两年,但很少拉长到五年十年(毕竟这个行业瞬息万变)。
第1、2点对于一般人其实意义不大,大多数人都不会在经理左侧布局的时间段参与,也无法持有足够长的时间。通常来说,还是要谨慎追高,尽量选择调整期分批入场。
3 仓位控制。
通常重仓股都是龙头企业,哪怕是小盘股,也是选择细分领域的行业龙头。对于一些爆发力更强但风险更高的股票,通常都是安排小仓位去博取(会有其他标准比如持续性)。例如天弘基金的经理陈国光的股票仓位:白马龙头4-5成,细分领域龙头3-4成,高弹性(高风险)品种2成。
4 估值。
由于科技股的高成长性,市场经常能够给出更高的估值,有时难免出现泡沫化风险。优秀的基金经理都有一套合理的估值框架来应对,以陈国光的估值框架为例:
第一,对于市场成熟的、研发投入低的公司,采用传统PE的估值方式,比如近年盈利增速放缓、竞争格局趋于稳定的安防类企业。第二,对于海外已经比较成熟而在中国还处于爆发前期的产业,比如半导体,估值时需要做出未来情景假设,对公司两年或三年后的销售收入、市场空间做出预测,并判断在不同情景下,现在买入能不能有价值。陈国光表示:“海外科技企业经过高速成长,已经进入周期性比较明显的阶段,所以估值给得比较低,而中国在很多领域是空白,市场占比只是个位数,面临很大的市场空间。在未来的龙头公司不确定的情况下,大家愿意给有可能性的公司一定估值溢价。”
  第三,对于创新型公司,比如软件等领域,初期研发投入较高,利润多为负,估值时要把研发投入还原到利润中来判断估值是否合理,有时也可采用企业价值除以收入的估值方法(按照EV/SALES(市售率)、EV/(利润+研发)等方法予以估值)。
业余投资者经常会喊估值过高都泡沫了,但大多没有经得起考验的估值框架,在这方面还是应该以优秀的基金经理为准。不同基金在估值方面的差别,主要还是对估值扩张的容忍度。例如:华安的经理胡宜斌认为不能超过两年,那么两年以上的估值扩张他就不吃那口肉了,会换个坑左侧布局;而财通的经理金梓才倾向于吃透一些股票的成长性,因此能够忍受较高估值,即使中间面临下跌调整(比如19年的华为事件,以及20年春季行情后的调整),只要还有更进一步的空间也不轻易调仓换股(除非发现其他更好的成长股)。
5 择时。
散户投资股票最喜欢择时,而优秀的基金经理较少择时,主要是短期的波动很难判断,容易出现无效择时,还不如把精力省下来投入其他方面。近期科技类基金的下跌幅度比较大,一方面有这个原因在,另一方面也是外围疫情风险的评估超出了这些基金经理的能力(很多经理专注于个股和行业的研究,对海外和疫情把握不好)。
总体上,华安的经理胡宜斌在2018年表现出较突出的择时特征,但有些报告指出择时对其收益贡献较小,对此我是保持怀疑的。有时优质股的行情一帆风顺,做好择股就不需要很多择时,所以择时更多是作用于个别时间点,拉长到多年时间维度自然显得分量不足,但考虑到其两百亿的规模,哪怕只是贡献0.1%那也是两千万。
6 分散投资程度。
看前十持仓占比及持股数(见表格)。持股数分散,虽然无法防御集体性的黑天鹅事件,但能很好地降低个股的黑天鹅事件带来的影响。比方说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混合和华安媒体互联网,都重仓了钴金属股票,特斯拉宣布使用无钴电池时,前者受到的影响很小,后者受到的影响很大(业绩差非常远)。
任何语言描述都是抽象的,只有数据是客观的。对此我简单做了个表格(所有数据都是3月26号,标准差和夏普比率之所以有三个网站的数据,是因为各家有各家算法各有长短,最好综合来看):
注释:
股票资产占比。作用主要在于防御,比方说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混合股票资产占比80%-95%,即使基金经理认为接下来投资范围内的风险远大于收益,他至少也要保持80%的股票仓位承受风险。此外,意料之外的黑天鹅事件无法防御。
换手率。指的是股票投资组合变化的频率,换手率越高越倾向于择时波段操作(否则反之)。目前主流基金经理多倾向于降低换手率。
夏普比率。表示每承受一单位总风险,会产生多少的超额报酬,越高越好。
(二)内需
可选消费即使疫情后也受经济不景气的抑制,加上海外疫情存在反弹风险。所以内需主要关注农业和必选消费。
作为一种避险资产,形势不佳难免资金抱团,让人担忧一旦形势好转是否会被抛弃。所以我接下来推荐的两只基金,他们在这方面的布局是着眼于长远逻辑,即使疫情过后也可以无惧泡沫。
嘉实农业产业股票(003634),基金经理姚爽。姚爽曾任中再资产农业及食品饮料研究员,中信产业基金农业及食品行业高级研究员。加入嘉实基金后后,负责农业、食品饮料等行业的研究工作。本基金农林牧渔、食品饮料和化工板块的合计仓位占比在 70%至90%,内需特征突出。偏向于价值投资,以5-10年的维度精选股票并集中持有。长期业绩优良,如图:
银华内需精选混合(161810),基金经理刘辉。由于发现农业板块有极大预期差和半导体的行业景气度,19年起以“农业+科技”为核心,向医药(创新药)、白酒、新能源、券商、建筑等行业分散。从近期的估值和净值差异来看可能加大了农业仓位,应该是基于疫情带来的1~3年行业方向的变化,并不是偏好择时(换手率低)。这只基金最大的优点就是会在定期报告里把业绩不佳的原因和未来的投资策略说得比较具体,供持有者参考。缺点就是内需基因不够纯,资历较短(证券行业从业长达18.5年,但担任公募基金经理仅3年多),长期业绩不佳,好在善于反省总结,19年业绩翻倍。
传统基建
几十个字敏感词汇两个月没通过,上图吧,投资框架欠缺,很多观点仅供参考,凑合看看
融通行业景气混合。基金经理:邹曦
这不是一只纯基建基,因为基建周期股的投资难度比较大,加上之前很少有基金经理专注于此,所以现在投资基建周期股的主动管理型基金很少。本基金以老基建为核心,辅以新基建,向其他各行业分散。因为18年以前周期股没啥行情,所以以往业绩不佳,不过长期业绩秒杀广发基建工程指数:
在这次疫情暴跌前,我还认为他的业绩无法确定是基建股投资的成功(有不少科技股成分),但这次疫情带来的暴跌中,广发中证基建工程指数还在坑底,整个科技板块更是在拖后腿,而这只基金截止至今天4月3号已经收复失地,是不是能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他的选股起码比较适应当下危机中的市场环境?长期来看,在相应指数一路下行的背景下,该基金持有的基建股一直逆市上涨,节节高升。
这只基在这次疫情中调仓换股比较少的,不过基金经理上任十年,该尝试的都尝试过了,该犯的错都犯过了,目前已经接受自我局限,放弃择时(性格不够果断),只执行经过自己长期验证的框架(别的不尝试)。长期高仓位运作,忽略波动,换手率非常低。研究重点在中观层面——如固定资产投资、消费长期趋势、技术进步趋势、利率变动方向等,较少分析宏观经济、流动性、风险偏好这些信息。
券商
是时候说说券商了。目前的市场,是代表高风险资产的科技,和代表避险资产的消费医药,交替回升带领大盘震荡反弹,如果整体局面迟迟不见反转,迟早会出现一种风险资产和避险资产两头高的情况,如果有人既幻想牛市又怕风险,那么还在底部趴着的券商是个不错的选择。
券商的长期投资逻辑已经明确,加上疫情确实对券商影响非常小,为什么疫情后一直趴着呢?除了短期流动性宽松存在边际效应递减(没法更宽松了),加上今年预计全年高CPI抑制全面降息,以及缺乏牛市预期以外,也是由于券商不利于游资在板块轮动时炒作。一方面是市场热度上不去,而券商体量大,有限的存量资金抉择之下炒科技和避险资产去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券商板块的核心标的都常驻着郭嘉队,其它资金看动静打配合居多,如果主动炒作郭嘉队可能反操作,到时候站岗则不符合炒作资金风格,杀跌又等于被割韭菜。
如果接下来慢牛行情确立,券商作为牛市的风向标肯定第一个起飞。即便接下来行情不佳,券商的下跌空间也有限。
由于券商总是有脉冲行情,所以需要一定择时,而重点或长期投资券商的主动管理型基金非常少。我暂时找到一个:中海量化策略混合(398041)。这原来是只科技基,只不过在科技板块上涨后开启暴跌模式的前四天跑去券商板块了(谁也没想到海外突然爆发带跌了大盘,券商板块被干趴到现在)。这是之前截的图,黄色那条线就是此基。
这只基的风险还是在于,长期业绩不咋样(虽然近一年业绩是不错),而且支付宝不支持这只基的基金转换。所以不得已我又发掘了一只指数基金:南方中证全指证券ETF联接C(004070)。选择它的理由只有一个:免出入手续费(持有七天)。
券商说完了,说说银行。银行股价更多取决于经济预期,而不是基本面。由于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所以银行板块的估值一直与基本面悖离。银行国内疫情发酵时,银行板块提前反应了经济预期,我对我国经济和抗疫都很有信心,认为差不多该涨了,后来谁也想不到海外疫情爆发了,银行板块估值又跌下一个平台,但也算提前反应经济预期。只要大家认为经济形势要好转,那么银行板块必然经历要估值修复。但银行体量大,涨幅可能有限,更适合作为一种避险策略。这里推荐两个基金:
天弘中证银行指数C 推荐原因无他,持有七天免费率。
工银金融地产混合(000251) 我不喜欢这只基金,但有些人可能喜欢。
这只基金奉行低估值策略,以银行为主,其次是券商和地产。机构占比不错,应该都是拿点资金来规避风险。
基金经理的能力其实不算拔尖,但行业状况决定了这只基金过往业绩在行业整体中属于优秀(尽管回报和风险和比值逊色与其他几个最优秀的基金)。
鉴于银行估值将进一步回归,券商未来股价有多次爆发机会,地产通过局部精选个股也能获取收益,这只基金未来会有更好的业绩表现。
牛市来了,补充一下吧,银行参考过往牛市涨幅,目前还有巨大空间。但如果短期完成上涨,以银行的体量,对指数的拉升太大,不符合顶层设计,所以应该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特别是需要科技和券商交替维持市场热度,券商动了,银行就更要压制)。
牛市里放在银行板块的资金,适合于那种即使短期要用也能承当小幅度亏损的资金,因为银行板块估值全场最低,下跌空间有限——碰到大萧条啥的就难说了。
加一只基:
前海开源沪港深核心资源混合003304
原来主要投资黄金股,和军工一样都是目前估值相对合理又具有进攻性的板块,近两天加大了顺周期板块的配置。2021年初前后,周期股还是很有看头的。
其他相关回答:
后续再补充吧。到时把一些不错的零费率的指数基金和主动管理型基金另开一个回答,也谈谈风险啥的。
以上都瞎掰扯,我是新手,去年十一月左右全仓入场,疫情期间打开看发现当了消费医药的接盘侠,随后踩了华安的坑,最后换基金追高(不建议追高)获得了一点可怜的收益(只够科技基一天的波动),如下图。回想觉得很多坑一个都不该踩,这是促使我去研究的原因,原来以为自己不在乎的。
草稿先提交,仅供参考,要以专业人士的看法为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弘互联网灵活配置混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