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学生小白的小白如何选购笔记本电脑脑选购指南?

Hello,大家好。今天来帮大家选购笔记本电脑了。

这个【选择攻略】也是每个月更新一次,主要加入当月新品分析和一些最新的选购建议,如果大家有需要买本,我建议在阅读【推荐】之余,也看一看【选购攻略】。

最近刚好是高考生填报志愿、确定录取信息的时候,在前往大学之前,相信各位准大学生都会着手选择自己的“装备”,今天这期文章主要针对准大学生,帮大家选出最适合自己的笔记本电脑。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看完这篇文章,相信大家对如何挑选笔记本电脑,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篇文章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2、准大学生如何根据自身需要选择笔记本电脑类型?

3、开始选购:如何选配置?

4、开始选购:说说品牌那些事儿

5、开始选购:在哪儿买靠谱?

首先应该定好预算,没有预算一切都是空谈;定好预算后就可以进入下一章了。


笔记本分类,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区分方法,我个人的分类如下:

对于准大学生来说,一般不考虑商务本,所以这里就不介绍这个门类了,重点介绍前两种。

这类笔记本电脑通常有以下的特征:

(1)CPU性能较强,一般搭载标压处理器,少部分型号搭载桌面端处理器

(2)显卡性能较强,一般搭载GTX或者RTX或者RX(AMD)级别的显卡

(3)屏幕较大,通常是15寸或17寸

(4)重量和厚度也较大,一般在2kg以上,厚度在20mm以上

(5)散热和性能释放比较好

(7)扩展性较强,一般支持自己添加内存和硬盘

我个人根据游戏本的重量,将游戏本再分成三类:主流游戏本,轻薄游戏本和习武之人游戏本。

个人定义:重量2kg-3kg,厚度20mm-30mm的游戏本,涵盖市面上大多数型号。

代表产品:联想拯救者R7000

个人定义:重量<2kg,厚度<20mm(二者满足其一)

代表产品:机械革命Z3Air-S

目前市面上“轻薄游戏本”并不多,机械革命Z3 Air-S,微星GS66,ROG 冰锐2,机械师创物者M都属于这种类型的。有一些“全能本”其实也可以归到“轻薄游戏本”的门类下,比如ROG 幻14。

个人定义:重量>3kg,厚度>30mm,常见于万元以上价位

代表产品:惠普暗影精灵6Plus

也叫“厚砖本”,惠普暗影精灵6Plus、微星GT76、外星人Area51M都是这种类型的。这种本性能强大,散热也比较好,不过基本上和“便携”无缘了。

这类笔记本电脑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2)厚度20mm以下

(3)具有一定的续航时间(>5个小时)

(4)CPU采用低压型号,部分型号采用标压型号

(5)屏幕比起同价位游戏本更好

(6)没有独立显卡,或者采用MX系列独立显卡

(8)内存一般都是板载,不可扩展;少部分型号支持自己扩展

我个人根据各个厂商对轻薄本的定位,也将轻薄本分为三类:主流轻薄本,高端轻薄本和全能本。

不同厂商对旗下轻薄本会有不一样的定位,比如戴尔有XPS(高端轻薄本),灵越5000(主流轻薄本),和灵越7000(全能本),所以根据定位来划分比较清楚。

个人定义:价格<8000元,定位中低端

代表产品:联想小新Pro13

“主流”和“高端“的划分比较模糊,各家的标准不太一样,比如联想的YOGA系列,既有高端的S940等产品,也有主流的C740、YOGA 14s等产品,还是根据价位来划分比较靠谱。

个人定义:价格>8000元,定位高端

代表产品:戴尔XPS13

为什么选择8000元作为一个分界线,是因为不少高端轻薄本都是8000起步的。高端轻薄本的颜值更高、屏幕素质往往更好、做工也更优秀,但由于没有采用AMD处理器,CPU性能不如主流轻薄本。

个人定义:搭载GTX/RTX/RX级别独显和标压CPU

什么都能干,但是什么都干不好的一类本,不如轻薄本便携,散热和性能也不如游戏本。不过从另一方面看,它比游戏本便携,比轻薄本性能强。代表产品有ROG 幻14、戴尔灵越7000和XPS15/17、机械革命UMI PRO II等。

这种分类方式基本能涵盖市面上90%以上的型号,不排除一些“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型号,比如厚度23mm,重量达1.8kg,配置还不如一般轻薄本的华硕顽石。那到底我平时的需求要选什么类型的笔记本呢?下一章会告诉你。


二、选择笔记本电脑的类型

了解了笔记本的分类,接下来就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笔记本类型吧。

大学有不少专业,不同专业对电脑配置的要求可能会有所差异,不同人的具体需求也有一些差异,这里用一张图来概括:

上面这张图基本能涵盖90%以上人群的选购需求,大家对这张需求图表选择对应的笔记本类型就可以了。

示例:预算5000元,上大学用,游戏就玩玩LOL。

这样的需求相信很普遍,不少人并没有单机大作的需求,没必要都买游戏本。根据上面的图表可以很快定位到,你需要一款5000价位的主流轻薄本。

在上面那张图里,我把游戏分成三种:低要求网游/单机和高要求网游/单机。说实话这种分类方式比较粗放,但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就先这么分。

低要求和高要求,还是依据当年主流硬件的水平来定,比如今年Ryzen 4000处理器的Vega核显,已经能胜任NBA 2K普通特效流畅的需求,所以我把2K划为“低要求”,但在去年就不是这样了。

什么叫“帧数之上”的体验?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轻薄本主打便携和长续航,虽然玩网游没问题,玩GTA5都可以,但是受限于本身的散热规格,温度表现不如游戏本。所以如果经常玩游戏,天天玩的那种,我个人建议还是买游戏本;如果玩的频率不算特别高,对画质和帧数要求也不高,轻薄本也没问题。

不少专业,比如计算机相关专业,建筑设计专业,机械专业等,需要用到一些专业软件。下表列举了一些常见的专业软件所需要的配置。

▲以上整理均来自各家软件官网的“推荐配置”

看过这些推荐配置我们不难发现,不少软件对CPU、内存和显卡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像Lumion 10,推荐的“青铜”配置就已经是GTX1660Ti显卡了。如果你所学的专业需要经常使用这些软件,建议还是优先考虑游戏本或者全能本,毕竟在CPU和显卡性能上都更加突出。今年轻薄本的CPU性能其实已经很强了,但是显卡部分性能依旧比较弱,为了有更好的体验,搭载GTX/RTX显卡的型号是最佳选择。

至于专业显卡,本科阶段的学习基本用不着这玩意儿,不需要去考虑。

这一章主要告诉大家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对应的笔记本电脑类型。知道了自己到底要选什么类型的笔记本电脑,下面就该进入选购流程了。同价位同类型的本子有不同的品牌,不同的配置,应该如何选择呢?下面就来选笔记本配置吧。



三、配置篇:如何选择笔记本电脑的配置


本章内容分为游戏本和轻薄办公本两小节,只需要看一节即可;想买游戏本,只需要看第一节,想买轻薄办公本只需要看第二节。

游戏本的选择可以大概依照这张图来,表中展示个人比较推荐的硬件。

目前游戏本的CPU有两家厂商,Intel和AMD。

(2)产品代际:目前Intel酷睿最新是10代;AMD锐龙最新是Ryzen 4000系列产品定位:在同一个产品系列下也有不同定位的产品,比如i7-10875H和i7-10750H,二者同属于“i7”,但是规格差了不少,不过一般来说同一个产品系列的定位都接近,只是频率的略微差别

(3)后缀:游戏本都是搭载后缀为H的CPU,就是“标准电压”处理器;AMD的HS表示低功耗性能缩水版本

今年AMD的CPU无论是单核性能还是多核性能,均比去年有了很大的进步,同价位的笔记本,AMD版本的CPU性能要比Intel版本强。不用担心什么“兼容差”“发热大”的问题,人云亦云的东西,

不过AMD CPU的型号没有RTX2070及以上显卡可选,GTX1660Ti和RTX2060目前也只有华硕和机械革命的产品可选,高端玩家还是只能选Intel了。8月份联想R7000P和暗影精灵6锐龙高配版也会上市,AMD CPU搭载RTX2060显卡,建议等待这两款机型。


目前游戏本的显卡也有两家厂商,是NVIDIA和AMD,不过现在AMD显卡产品较少,这里就用NVIDIA显卡做例子。

(1)产品系列:目前NVIDIA游戏显卡有RTX和GTX系列,RTX支持“光线追踪”技术,定位更高

(2)产品代际:目前最新的NVIDIA显卡是RTX20/GTX16系列,属于同一个产品系列

(4)后缀:Super/Ti——加强版/Max-Q——低功耗性能缩水版

对于游戏电脑来说,显卡永远是第一生产力,CPU“够用即可”。

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自己玩的游戏到底需要什么配置,尤其是单机大作。要了解游戏的配置需求,可以去Steam等游戏平台查找:

一般来说,“最低配置”是指不降低分辨率的情况下(1080P),开启游戏内最低档位的预设所需要的配置。巫师3最低要求要GTX660,比MX350要强一些,实测MX350玩巫师3,1080P下平均帧数只有40左右,达不到60帧流畅的水平;而“推荐配置”并不是画质全开所需要的硬件,而是中高特效下1080P 60帧所需要的硬件。对于笔记本来说,如果硬件水平高于游戏的推荐配置,体验一般都不错;不过要追求画质全开,或者更高的帧数,就需要更强的硬件了。

游戏本的性能和价格基本是成正比的,要想买更好的配置,加钱。

内存这个没啥好说的,现在主流的游戏本标配基本都是16G的,买16G就行了。

现在一般的主流游戏本都是512G的固态硬盘,这个容量能满足一般的游戏和多媒体资料存储的需求。不过现在单机大作的“体积”越来越大,就像《荒野大镖客2》,达到了112G,500G的固态硬盘拿来放单机大作显然不够,如果你有单机大作或者是大量影视资料的储存需求,建议加一块1TB以上的机械硬盘。

不过不同游戏本的扩展能力不同,买的时候一定要查清楚,自己的电脑支持加装什么样的硬盘。

影响使用体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TDP不代表实际运行时的功耗,两款型号可能使用同一款CPU,但是由于散热水平不一样,实际性能有所差别。

就好比一辆设计时速为300km/h的跑车,在赛道上能跑到300km/h甚至350km/h,在一般的道路上就只能跑到200km/h。笔记本电脑的散热水平就是“道路”。

笔记本电脑散热水平,在它出厂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买来之后买什么散热底座,抽风式散热器,对散热的提升并不大。

一般笔记本的评测都会有AIDA64+FurMark烤机的选项,测试游戏本的极限散热性能:

双烤功耗数值越大,温度越低,这款笔记本电脑的散热水平一般来说就越强。游戏本的散热真的非常重要,我个人不推荐散热不好的机型。

游戏本屏幕选购有两个点:色域和刷新率。

这年头,不拿出一块72% NTSC或者是100%sRGB的IPS屏幕,都不太好意思见人了。色域英文叫做“color space”,色域越广,能够显示的色彩种类就更多,画面就更加鲜艳。

我个人不推荐45% NTSC色域的IPS屏幕,不少游戏本产品标注“IPS”而没有强调高色域,很可能就是低色域的IPS,买的时候稍微留个心眼。

所谓的“刷新率”就是指每秒钟屏幕刷新的次数,比如60Hz,代表着每秒钟屏幕刷新60次。

对于PC玩家来说,如果你是资深的FPS游戏玩家,高刷新率显示器自然是必备;如果是LOL等MOBA游戏或者是单机游戏爱好者,其实高刷新率也不是很有必要。如果你喜欢玩FPS游戏,建议选购带144Hz屏幕的游戏本。

轻薄办公本的选购也可以大概依照这张图来,表中展示个人较推荐的硬件。

AMD有轻薄本的低压CPU:

(4)后缀:U表示“低电压”处理器,G+数字也表示“低电压处理器”,数字的大小代表了核显的性能。比如i5-1035G7的核显性能强于i5-1035G4

在第二章根据需求选笔记本类型的时候,没有游戏需求+对CPU性能要求较高可以选主流轻薄本,反而没有高端轻薄本,这是为什么?因为论CPU性能,搭载Ryzen 4000 U处理器的主流轻薄本,不仅比同价位搭载i5/i7低压处理器的主流轻薄本强很多,比高端轻薄本强,甚至比搭载Intel标压i5/i7的游戏本都强(没错,低压干翻标压)。

那为什么高端轻薄本性能差,还卖那么贵?因为笔记本又不止有CPU,影响轻薄本使用体验的还有很多因素。此外今年高端轻薄本也是集体没有用AMD的产品……有A选A,没A就只能选i了。


轻薄本和全能本的独立显卡目前是NVIDIA的天下(除了MacBook Pro):

(1)产品系列:目前NVIDIA显卡有MX系列、RTX和GTX系列,RTX支持“光线追踪”技术,定位更高;MX是轻薄本专用显卡,满足低要求游戏需求

(2)产品代际:目前最新的NVIDIA显卡是RTX20/GTX16系列,属于同一个产品系列

(4)后缀:Super/Ti——加强版/Max-Q——低功耗性能缩水版

不少轻薄本没有独显,由CPU的核芯显卡负责图形运算。如果只是日常办公和低要求游戏,不需要独显;有一些专业软件需要独显,推荐买GTX/RTX显卡的全能本或者直接买游戏本。

个人觉得MX350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存在,虽然理论性能比Ryzen 4000的Vega核显强一些,但是实际上它能玩的游戏,Vega也能玩;Vega玩不转的游戏,它也没好到哪去……没有跟核显拉开距离。现阶段个人不是太推荐MX350的笔记本,不过如果玩游戏的频率比较高,又想要买轻薄本,也可以考虑MX350的型号。

内存这个没啥好说的,现在主流的轻薄本标配基本都是16G的,买16G就行了。由于轻薄本内存普遍不能扩展,建议大家一步到位,直接买16G的型号。

如果有32G的内存需求,建议买内存非板载的机型,然后自行升级。

现在一般的主流轻薄办公本都是512G的固态硬盘,这个容量能满足一般的游戏和多媒体资料存储的需求。轻薄办公本一般不支持扩展,只能直接更换硬盘,更有甚者硬盘也不能换(比如Macbook),如果需要更多的存储空间,考虑买1T版本的,或者买来之后自己换。

轻薄本到底需不需要激进的性能释放?我个人觉得还是有必要的,因为现在视频创作越来越流行,不少人会用电脑剪辑一些视频,需要更强大的CPU性能,所以轻薄本的散热还是要关心的。

就好比一辆设计时速为300km/h的跑车,在赛道上能跑到300km/h甚至350km/h,在一般的道路上就只能跑到200km/h。笔记本电脑的散热水平就是“道路”。

笔记本电脑散热水平,在它出厂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买来之后买什么散热底座,抽风式散热器,对散热的提升并不大。

轻薄本的评测一般通过AIDA64单烤CPU来进行,我个人喜欢用FPU模式来测试轻薄本的极限散热性能:

标压一定比低压强?这个观念在2020年要改改了。低压CPU的TDP尽管只有15W,但是各大厂商给它铺了一条很好的“道路”,所以它也能“跑”到35W以上,性能和标压CPU差距缩小了,何况有的电脑虽然搭载了标压CPU,但是“跑”不到45W,也是35W,此消彼长,“标压“不见得是啥优势了。

“低压”和“标压”只是功耗的区别,同规格的低压和标压处理器在同样的功耗下运行,性能差不多

轻薄办公本的屏幕选择有两个点:分辨率和色域。

分辨率是屏幕图像的精密度,指显示器所能显示的像素多少。由于屏幕上的点、线和面都由像素组成,显示器可显示的像素越多,画面就越精细,在同样的屏幕区域内,能显示的信息就越多。

由于轻薄本没有游戏的压力,所以可以用2K、2.5K甚至4K的屏幕。Windows10系统对高分辨率屏幕的支持已经比较好了,不用担心高分辨率屏幕字体太小的问题。

色域英文叫做“color space”,色域越广,能够显示的色彩种类就更多,画面就更加鲜艳。

DCI-P3色域是一种新的色域标准,它的覆盖面积比NTSC和sRGB都大,比较适合看视频。当前不少高端轻薄本都是90%甚至95%的DCI-P3色域覆盖,屏幕素质比主流轻薄本的100% sRGB更高。

轻薄办公本受限于体积,不可能做到像游戏本那样齐全的接口,所以在选购时一定要留意接口。

USB-A:传统的“USB接口”,大多数U盘,无线键鼠都是这种接口USB-C:安卓手机的接口,可以传输数据,可以充电,可以连接显示器

USB-C接口是一种“万能接口”,所以目前它的种类也有不少,买的时候要看看是不是“全功能Type-C”接口,只有“全功能Type-C”或者“雷电3”接口才能实现上述三种功能,有的只能传数据,有的可以充电但不能连接显示器。

有一些笔记本电脑的USB-C接口支持PD充电,但是原配的适配器却是那种传统的“板砖”,如果你买到这种笔记本,可以考虑买一个PD充电头给笔记本充电,外出携带更方便。

由于多数显示器没有配备USB-C接口,所以笔记本连接显示器,更多通过HDMI接口。

▲略呈等腰梯形的HDMI接口

如果需要连接4K显示器,需要HDMI 2.0的接口,有一些本子HDMI接口可能是HDMI 1.4的,连接4K最高30FPS,会造成视频体验下降。

这一章主要是笔记本电脑的硬件基础知识科普,就算你一点都不懂电脑,相信看完后心里能大概有个数。这时候你应该知道要买什么配置,什么类型的笔记本电脑了。问题来了:同配置的电脑有很多款,不同品牌不同产品系列,甚至不同价位,哪些产品才是值得买的?下一章揭晓。


四、品牌篇:哪些品牌和产品系列不能买?


关于品牌,大致可以用这张图来看:

▲灰色的品牌都可以考虑,红色的不推荐

公认的一线品牌有联想、惠普、戴尔、华硕、苹果、宏碁。这些品牌是PC出货量前几名,产品覆盖较为全面,售后也很好,电脑小白优先选择一线品牌。

▲ 笔记本电脑的一线品牌。

此外,还有一些产品力不错的游戏本品牌,它们有一些产品的产品力不输一线,性价比甚至更高,品控也不错,但是在售后和品牌认可度上不如一线,代表就是微星和技嘉的游戏本,雷蛇的本也属于比较小众的;另外一类以轻薄本为主,也有不错的产品,但是在品牌认可度也不如一线,代表就是华为、LG、三星和小米。以上提到的这类品牌,有一些产品也值得小白购买。

接下来就是二线品牌,代表就是未来人类、机械革命和神舟。它们性价比更高,但是售后和品控不如一线品牌。

最后就是我个人不推荐的品牌。

实际上除了一线品牌之外,剩余二三线怎么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这里仅表达我的个人看法。

在数码领域,“XX品牌怎样”其实是一个没啥意义的问题——每个品牌都有好的产品,也都有不值得推荐的产品,为了避免大家踩坑,我列了一个表,整理出我个人不推荐的产品系列,大家谨慎考虑。

这里面主要针对一些比较常见的系列,不推荐的理由,有的是有更好的替代品,比如Y7000;有的是散热捉急,比如光影精灵6;有的之前还推荐过,现在性价比低,比如天选;有的则是单纯的低性价比,比如Matebook D。

这张表虽说不能覆盖全部的“坑爹”机型,但是表上列出的机型慎重考虑就是了。此外现在都8月份了,去年的机型就不要买了。

这一章主要给大家讲了笔记本品牌和产品系列的那些“坑”,相信来到这里,大家可以开始着手购买了。买笔记本要去哪里买?哪里买才不容易“踩坑”,下一章见。


五、购买渠道篇:小心熟人

最后说说购买渠道,同样用一张图概括:

买笔记本,首先推荐就是官方渠道了,比如京东自营、天猫自营等;接下来的选择就是第三方店铺,一般也问题不大;不推荐实体店,或者是熟人朋友,学长学姐购买。

实体店:“忽悠”小白更换目标机型

熟人:“生人坑一半,熟人大满贯”,利用信任坑人

学长学姐:校园代理,同样是利用信任,潜入新生群推销


到这里,选本之路基本就已经完结了。希望各位准大学生都能顺利选到自己喜欢的笔记本,帮自己在大学里乘风破浪!如果看完还是不知道选哪些机型好,建议等我们的笔记本电脑推荐文,会推荐具体的机型。但是推荐的机型带有我个人主观的因素,不一定适合你。这篇文章也可以算是笔记本知识的“入门”,干货较多,相信看完你会有所收获的。

更多数码产品干货,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JRS玩机社

Hello,大家好。今天来帮大家选购笔记本电脑了。

这个【选择攻略】也是每个月更新一次,主要加入当月新品分析和一些最新的选购建议,如果大家有需要买本,我建议在阅读【推荐】之余,也看一看【选购攻略】。

最近刚好是高考生填报志愿、确定录取信息的时候,在前往大学之前,相信各位准大学生都会着手选择自己的“装备”,今天这期文章主要针对准大学生,帮大家选出最适合自己的笔记本电脑。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看完这篇文章,相信大家对如何挑选笔记本电脑,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篇文章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2、准大学生如何根据自身需要选择笔记本电脑类型?

3、开始选购:如何选配置?

4、开始选购:说说品牌那些事儿

5、开始选购:在哪儿买靠谱?

首先应该定好预算,没有预算一切都是空谈;定好预算后就可以进入下一章了。


笔记本分类,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区分方法,我个人的分类如下:

对于准大学生来说,一般不考虑商务本,所以这里就不介绍这个门类了,重点介绍前两种。

这类笔记本电脑通常有以下的特征:

(1)CPU性能较强,一般搭载标压处理器,少部分型号搭载桌面端处理器

(2)显卡性能较强,一般搭载GTX或者RTX或者RX(AMD)级别的显卡

(3)屏幕较大,通常是15寸或17寸

(4)重量和厚度也较大,一般在2kg以上,厚度在20mm以上

(5)散热和性能释放比较好

(7)扩展性较强,一般支持自己添加内存和硬盘

我个人根据游戏本的重量,将游戏本再分成三类:主流游戏本,轻薄游戏本和习武之人游戏本。

个人定义:重量2kg-3kg,厚度20mm-30mm的游戏本,涵盖市面上大多数型号。

代表产品:联想拯救者R7000

个人定义:重量<2kg,厚度<20mm(二者满足其一)

代表产品:机械革命Z3Air-S

目前市面上“轻薄游戏本”并不多,机械革命Z3 Air-S,微星GS66,ROG 冰锐2,机械师创物者M都属于这种类型的。有一些“全能本”其实也可以归到“轻薄游戏本”的门类下,比如ROG 幻14。

个人定义:重量>3kg,厚度>30mm,常见于万元以上价位

代表产品:惠普暗影精灵6Plus

也叫“厚砖本”,惠普暗影精灵6Plus、微星GT76、外星人Area51M都是这种类型的。这种本性能强大,散热也比较好,不过基本上和“便携”无缘了。

这类笔记本电脑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2)厚度20mm以下

(3)具有一定的续航时间(>5个小时)

(4)CPU采用低压型号,部分型号采用标压型号

(5)屏幕比起同价位游戏本更好

(6)没有独立显卡,或者采用MX系列独立显卡

(8)内存一般都是板载,不可扩展;少部分型号支持自己扩展

我个人根据各个厂商对轻薄本的定位,也将轻薄本分为三类:主流轻薄本,高端轻薄本和全能本。

不同厂商对旗下轻薄本会有不一样的定位,比如戴尔有XPS(高端轻薄本),灵越5000(主流轻薄本),和灵越7000(全能本),所以根据定位来划分比较清楚。

个人定义:价格<8000元,定位中低端

代表产品:联想小新Pro13

“主流”和“高端“的划分比较模糊,各家的标准不太一样,比如联想的YOGA系列,既有高端的S940等产品,也有主流的C740、YOGA 14s等产品,还是根据价位来划分比较靠谱。

个人定义:价格>8000元,定位高端

代表产品:戴尔XPS13

为什么选择8000元作为一个分界线,是因为不少高端轻薄本都是8000起步的。高端轻薄本的颜值更高、屏幕素质往往更好、做工也更优秀,但由于没有采用AMD处理器,CPU性能不如主流轻薄本。

个人定义:搭载GTX/RTX/RX级别独显和标压CPU

什么都能干,但是什么都干不好的一类本,不如轻薄本便携,散热和性能也不如游戏本。不过从另一方面看,它比游戏本便携,比轻薄本性能强。代表产品有ROG 幻14、戴尔灵越7000和XPS15/17、机械革命UMI PRO II等。

这种分类方式基本能涵盖市面上90%以上的型号,不排除一些“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型号,比如厚度23mm,重量达1.8kg,配置还不如一般轻薄本的华硕顽石。那到底我平时的需求要选什么类型的笔记本呢?下一章会告诉你。


二、选择笔记本电脑的类型

了解了笔记本的分类,接下来就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笔记本类型吧。

大学有不少专业,不同专业对电脑配置的要求可能会有所差异,不同人的具体需求也有一些差异,这里用一张图来概括:

上面这张图基本能涵盖90%以上人群的选购需求,大家对这张需求图表选择对应的笔记本类型就可以了。

示例:预算5000元,上大学用,游戏就玩玩LOL。

这样的需求相信很普遍,不少人并没有单机大作的需求,没必要都买游戏本。根据上面的图表可以很快定位到,你需要一款5000价位的主流轻薄本。

在上面那张图里,我把游戏分成三种:低要求网游/单机和高要求网游/单机。说实话这种分类方式比较粗放,但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就先这么分。

低要求和高要求,还是依据当年主流硬件的水平来定,比如今年Ryzen 4000处理器的Vega核显,已经能胜任NBA 2K普通特效流畅的需求,所以我把2K划为“低要求”,但在去年就不是这样了。

什么叫“帧数之上”的体验?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轻薄本主打便携和长续航,虽然玩网游没问题,玩GTA5都可以,但是受限于本身的散热规格,温度表现不如游戏本。所以如果经常玩游戏,天天玩的那种,我个人建议还是买游戏本;如果玩的频率不算特别高,对画质和帧数要求也不高,轻薄本也没问题。

不少专业,比如计算机相关专业,建筑设计专业,机械专业等,需要用到一些专业软件。下表列举了一些常见的专业软件所需要的配置。

▲以上整理均来自各家软件官网的“推荐配置”

看过这些推荐配置我们不难发现,不少软件对CPU、内存和显卡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像Lumion 10,推荐的“青铜”配置就已经是GTX1660Ti显卡了。如果你所学的专业需要经常使用这些软件,建议还是优先考虑游戏本或者全能本,毕竟在CPU和显卡性能上都更加突出。今年轻薄本的CPU性能其实已经很强了,但是显卡部分性能依旧比较弱,为了有更好的体验,搭载GTX/RTX显卡的型号是最佳选择。

至于专业显卡,本科阶段的学习基本用不着这玩意儿,不需要去考虑。

这一章主要告诉大家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对应的笔记本电脑类型。知道了自己到底要选什么类型的笔记本电脑,下面就该进入选购流程了。同价位同类型的本子有不同的品牌,不同的配置,应该如何选择呢?下面就来选笔记本配置吧。



三、配置篇:如何选择笔记本电脑的配置


本章内容分为游戏本和轻薄办公本两小节,只需要看一节即可;想买游戏本,只需要看第一节,想买轻薄办公本只需要看第二节。

游戏本的选择可以大概依照这张图来,表中展示个人比较推荐的硬件。

目前游戏本的CPU有两家厂商,Intel和AMD。

(2)产品代际:目前Intel酷睿最新是10代;AMD锐龙最新是Ryzen 4000系列产品定位:在同一个产品系列下也有不同定位的产品,比如i7-10875H和i7-10750H,二者同属于“i7”,但是规格差了不少,不过一般来说同一个产品系列的定位都接近,只是频率的略微差别

(3)后缀:游戏本都是搭载后缀为H的CPU,就是“标准电压”处理器;AMD的HS表示低功耗性能缩水版本

今年AMD的CPU无论是单核性能还是多核性能,均比去年有了很大的进步,同价位的笔记本,AMD版本的CPU性能要比Intel版本强。不用担心什么“兼容差”“发热大”的问题,人云亦云的东西,

不过AMD CPU的型号没有RTX2070及以上显卡可选,GTX1660Ti和RTX2060目前也只有华硕和机械革命的产品可选,高端玩家还是只能选Intel了。8月份联想R7000P和暗影精灵6锐龙高配版也会上市,AMD CPU搭载RTX2060显卡,建议等待这两款机型。


目前游戏本的显卡也有两家厂商,是NVIDIA和AMD,不过现在AMD显卡产品较少,这里就用NVIDIA显卡做例子。

(1)产品系列:目前NVIDIA游戏显卡有RTX和GTX系列,RTX支持“光线追踪”技术,定位更高

(2)产品代际:目前最新的NVIDIA显卡是RTX20/GTX16系列,属于同一个产品系列

(4)后缀:Super/Ti——加强版/Max-Q——低功耗性能缩水版

对于游戏电脑来说,显卡永远是第一生产力,CPU“够用即可”。

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自己玩的游戏到底需要什么配置,尤其是单机大作。要了解游戏的配置需求,可以去Steam等游戏平台查找:

一般来说,“最低配置”是指不降低分辨率的情况下(1080P),开启游戏内最低档位的预设所需要的配置。巫师3最低要求要GTX660,比MX350要强一些,实测MX350玩巫师3,1080P下平均帧数只有40左右,达不到60帧流畅的水平;而“推荐配置”并不是画质全开所需要的硬件,而是中高特效下1080P 60帧所需要的硬件。对于笔记本来说,如果硬件水平高于游戏的推荐配置,体验一般都不错;不过要追求画质全开,或者更高的帧数,就需要更强的硬件了。

游戏本的性能和价格基本是成正比的,要想买更好的配置,加钱。

内存这个没啥好说的,现在主流的游戏本标配基本都是16G的,买16G就行了。

现在一般的主流游戏本都是512G的固态硬盘,这个容量能满足一般的游戏和多媒体资料存储的需求。不过现在单机大作的“体积”越来越大,就像《荒野大镖客2》,达到了112G,500G的固态硬盘拿来放单机大作显然不够,如果你有单机大作或者是大量影视资料的储存需求,建议加一块1TB以上的机械硬盘。

不过不同游戏本的扩展能力不同,买的时候一定要查清楚,自己的电脑支持加装什么样的硬盘。

影响使用体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TDP不代表实际运行时的功耗,两款型号可能使用同一款CPU,但是由于散热水平不一样,实际性能有所差别。

就好比一辆设计时速为300km/h的跑车,在赛道上能跑到300km/h甚至350km/h,在一般的道路上就只能跑到200km/h。笔记本电脑的散热水平就是“道路”。

笔记本电脑散热水平,在它出厂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买来之后买什么散热底座,抽风式散热器,对散热的提升并不大。

一般笔记本的评测都会有AIDA64+FurMark烤机的选项,测试游戏本的极限散热性能:

双烤功耗数值越大,温度越低,这款笔记本电脑的散热水平一般来说就越强。游戏本的散热真的非常重要,我个人不推荐散热不好的机型。

游戏本屏幕选购有两个点:色域和刷新率。

这年头,不拿出一块72% NTSC或者是100%sRGB的IPS屏幕,都不太好意思见人了。色域英文叫做“color space”,色域越广,能够显示的色彩种类就更多,画面就更加鲜艳。

我个人不推荐45% NTSC色域的IPS屏幕,不少游戏本产品标注“IPS”而没有强调高色域,很可能就是低色域的IPS,买的时候稍微留个心眼。

所谓的“刷新率”就是指每秒钟屏幕刷新的次数,比如60Hz,代表着每秒钟屏幕刷新60次。

对于PC玩家来说,如果你是资深的FPS游戏玩家,高刷新率显示器自然是必备;如果是LOL等MOBA游戏或者是单机游戏爱好者,其实高刷新率也不是很有必要。如果你喜欢玩FPS游戏,建议选购带144Hz屏幕的游戏本。

轻薄办公本的选购也可以大概依照这张图来,表中展示个人较推荐的硬件。

AMD有轻薄本的低压CPU:

(4)后缀:U表示“低电压”处理器,G+数字也表示“低电压处理器”,数字的大小代表了核显的性能。比如i5-1035G7的核显性能强于i5-1035G4

在第二章根据需求选笔记本类型的时候,没有游戏需求+对CPU性能要求较高可以选主流轻薄本,反而没有高端轻薄本,这是为什么?因为论CPU性能,搭载Ryzen 4000 U处理器的主流轻薄本,不仅比同价位搭载i5/i7低压处理器的主流轻薄本强很多,比高端轻薄本强,甚至比搭载Intel标压i5/i7的游戏本都强(没错,低压干翻标压)。

那为什么高端轻薄本性能差,还卖那么贵?因为笔记本又不止有CPU,影响轻薄本使用体验的还有很多因素。此外今年高端轻薄本也是集体没有用AMD的产品……有A选A,没A就只能选i了。


轻薄本和全能本的独立显卡目前是NVIDIA的天下(除了MacBook Pro):

(1)产品系列:目前NVIDIA显卡有MX系列、RTX和GTX系列,RTX支持“光线追踪”技术,定位更高;MX是轻薄本专用显卡,满足低要求游戏需求

(2)产品代际:目前最新的NVIDIA显卡是RTX20/GTX16系列,属于同一个产品系列

(4)后缀:Super/Ti——加强版/Max-Q——低功耗性能缩水版

不少轻薄本没有独显,由CPU的核芯显卡负责图形运算。如果只是日常办公和低要求游戏,不需要独显;有一些专业软件需要独显,推荐买GTX/RTX显卡的全能本或者直接买游戏本。

个人觉得MX350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存在,虽然理论性能比Ryzen 4000的Vega核显强一些,但是实际上它能玩的游戏,Vega也能玩;Vega玩不转的游戏,它也没好到哪去……没有跟核显拉开距离。现阶段个人不是太推荐MX350的笔记本,不过如果玩游戏的频率比较高,又想要买轻薄本,也可以考虑MX350的型号。

内存这个没啥好说的,现在主流的轻薄本标配基本都是16G的,买16G就行了。由于轻薄本内存普遍不能扩展,建议大家一步到位,直接买16G的型号。

如果有32G的内存需求,建议买内存非板载的机型,然后自行升级。

现在一般的主流轻薄办公本都是512G的固态硬盘,这个容量能满足一般的游戏和多媒体资料存储的需求。轻薄办公本一般不支持扩展,只能直接更换硬盘,更有甚者硬盘也不能换(比如Macbook),如果需要更多的存储空间,考虑买1T版本的,或者买来之后自己换。

轻薄本到底需不需要激进的性能释放?我个人觉得还是有必要的,因为现在视频创作越来越流行,不少人会用电脑剪辑一些视频,需要更强大的CPU性能,所以轻薄本的散热还是要关心的。

就好比一辆设计时速为300km/h的跑车,在赛道上能跑到300km/h甚至350km/h,在一般的道路上就只能跑到200km/h。笔记本电脑的散热水平就是“道路”。

笔记本电脑散热水平,在它出厂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买来之后买什么散热底座,抽风式散热器,对散热的提升并不大。

轻薄本的评测一般通过AIDA64单烤CPU来进行,我个人喜欢用FPU模式来测试轻薄本的极限散热性能:

标压一定比低压强?这个观念在2020年要改改了。低压CPU的TDP尽管只有15W,但是各大厂商给它铺了一条很好的“道路”,所以它也能“跑”到35W以上,性能和标压CPU差距缩小了,何况有的电脑虽然搭载了标压CPU,但是“跑”不到45W,也是35W,此消彼长,“标压“不见得是啥优势了。

“低压”和“标压”只是功耗的区别,同规格的低压和标压处理器在同样的功耗下运行,性能差不多

轻薄办公本的屏幕选择有两个点:分辨率和色域。

分辨率是屏幕图像的精密度,指显示器所能显示的像素多少。由于屏幕上的点、线和面都由像素组成,显示器可显示的像素越多,画面就越精细,在同样的屏幕区域内,能显示的信息就越多。

由于轻薄本没有游戏的压力,所以可以用2K、2.5K甚至4K的屏幕。Windows10系统对高分辨率屏幕的支持已经比较好了,不用担心高分辨率屏幕字体太小的问题。

色域英文叫做“color space”,色域越广,能够显示的色彩种类就更多,画面就更加鲜艳。

DCI-P3色域是一种新的色域标准,它的覆盖面积比NTSC和sRGB都大,比较适合看视频。当前不少高端轻薄本都是90%甚至95%的DCI-P3色域覆盖,屏幕素质比主流轻薄本的100% sRGB更高。

轻薄办公本受限于体积,不可能做到像游戏本那样齐全的接口,所以在选购时一定要留意接口。

USB-A:传统的“USB接口”,大多数U盘,无线键鼠都是这种接口USB-C:安卓手机的接口,可以传输数据,可以充电,可以连接显示器

USB-C接口是一种“万能接口”,所以目前它的种类也有不少,买的时候要看看是不是“全功能Type-C”接口,只有“全功能Type-C”或者“雷电3”接口才能实现上述三种功能,有的只能传数据,有的可以充电但不能连接显示器。

有一些笔记本电脑的USB-C接口支持PD充电,但是原配的适配器却是那种传统的“板砖”,如果你买到这种笔记本,可以考虑买一个PD充电头给笔记本充电,外出携带更方便。

由于多数显示器没有配备USB-C接口,所以笔记本连接显示器,更多通过HDMI接口。

▲略呈等腰梯形的HDMI接口

如果需要连接4K显示器,需要HDMI 2.0的接口,有一些本子HDMI接口可能是HDMI 1.4的,连接4K最高30FPS,会造成视频体验下降。

这一章主要是笔记本电脑的硬件基础知识科普,就算你一点都不懂电脑,相信看完后心里能大概有个数。这时候你应该知道要买什么配置,什么类型的笔记本电脑了。问题来了:同配置的电脑有很多款,不同品牌不同产品系列,甚至不同价位,哪些产品才是值得买的?下一章揭晓。


四、品牌篇:哪些品牌和产品系列不能买?


关于品牌,大致可以用这张图来看:

▲灰色的品牌都可以考虑,红色的不推荐

公认的一线品牌有联想、惠普、戴尔、华硕、苹果、宏碁。这些品牌是PC出货量前几名,产品覆盖较为全面,售后也很好,电脑小白优先选择一线品牌。

▲ 笔记本电脑的一线品牌。

此外,还有一些产品力不错的游戏本品牌,它们有一些产品的产品力不输一线,性价比甚至更高,品控也不错,但是在售后和品牌认可度上不如一线,代表就是微星和技嘉的游戏本,雷蛇的本也属于比较小众的;另外一类以轻薄本为主,也有不错的产品,但是在品牌认可度也不如一线,代表就是华为、LG、三星和小米。以上提到的这类品牌,有一些产品也值得小白购买。

接下来就是二线品牌,代表就是未来人类、机械革命和神舟。它们性价比更高,但是售后和品控不如一线品牌。

最后就是我个人不推荐的品牌。

实际上除了一线品牌之外,剩余二三线怎么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这里仅表达我的个人看法。

在数码领域,“XX品牌怎样”其实是一个没啥意义的问题——每个品牌都有好的产品,也都有不值得推荐的产品,为了避免大家踩坑,我列了一个表,整理出我个人不推荐的产品系列,大家谨慎考虑。

这里面主要针对一些比较常见的系列,不推荐的理由,有的是有更好的替代品,比如Y7000;有的是散热捉急,比如光影精灵6;有的之前还推荐过,现在性价比低,比如天选;有的则是单纯的低性价比,比如Matebook D。

这张表虽说不能覆盖全部的“坑爹”机型,但是表上列出的机型慎重考虑就是了。此外现在都8月份了,去年的机型就不要买了。

这一章主要给大家讲了笔记本品牌和产品系列的那些“坑”,相信来到这里,大家可以开始着手购买了。买笔记本要去哪里买?哪里买才不容易“踩坑”,下一章见。


五、购买渠道篇:小心熟人

最后说说购买渠道,同样用一张图概括:

买笔记本,首先推荐就是官方渠道了,比如京东自营、天猫自营等;接下来的选择就是第三方店铺,一般也问题不大;不推荐实体店,或者是熟人朋友,学长学姐购买。

实体店:“忽悠”小白更换目标机型

熟人:“生人坑一半,熟人大满贯”,利用信任坑人

学长学姐:校园代理,同样是利用信任,潜入新生群推销


到这里,选本之路基本就已经完结了。希望各位准大学生都能顺利选到自己喜欢的笔记本,帮自己在大学里乘风破浪!如果看完还是不知道选哪些机型好,建议等我们的笔记本电脑推荐文,会推荐具体的机型。但是推荐的机型带有我个人主观的因素,不一定适合你。这篇文章也可以算是笔记本知识的“入门”,干货较多,相信看完你会有所收获的。

更多数码产品干货,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JRS玩机社

}

小21们,大家一定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满怀期待吧,那大家有没有在为购买电脑而苦恼呢?不要担心,信管学院电脑120来了,专门为大家整理了一篇电脑选购指南,话不多说,接下来干货满满,不知道该怎么购买电脑的同学一定要认真记哦

首先是电脑购买渠道(这个很重要):首选京东自营店,次选品牌官网、天猫、苏宁易购等官方旗舰店(有先后顺序),不推荐线下实体店,因为实体店价格更贵,对小白来说被坑概率无限接近100% 。只要是正规渠道购买均支持全国联保。
其次是购买品牌(和上面同等重要):毫无疑问优先一线品牌,质量有保证,售后服务体系完善,其次是二线品牌,售后不如一线品牌。

一线笔记本品牌有联想、惠普、戴尔三足鼎立。宏碁、华硕准一线品牌,苹果(一般人用不习惯),可以在任意网上正规渠道购买。

二线品牌有小米、华为、神舟、微星,推荐京东自营店购买,因为京东有比较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可以弥补一些二线品牌售后不如一线品牌的缺陷

现在知道了从哪买,买哪些品牌,你的坑已经少踩了一半,那么接下来就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电脑硬件参数:

CPU是电脑中负责“运算”和“控制”的部件,也是电脑的核心部件,它的性能越强越好。
CPU有两个厂家,AMD和英特尔。主流的系列中:AMD有锐龙R9,R7,R5,R3四个系列,英特尔有i9,i7,i5,i3四个系列。R9和i9,R7和i7,R5和i5,R3和i3一一对应,数字越大则性能越强(同代)。
笔记本CPU,AMD一定要买第四/五代,英特尔首先考虑第十一代。
核越多越好,主频越高越好。
笔记本CPU常见后缀:H 标压(常见游戏本),U 低压(常见轻薄本/全能本)

显卡分为核心显卡和独立显卡。独立显卡性能强,核心显卡便宜。核心显卡集成在CPU中。除非选择轻薄本,否则均推荐购买独立显卡。
显卡对电脑的游戏、视频剪辑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办公、编程、日常使用影响不大。
轻薄本显卡建议MX350、MX450以上,游戏本显卡建议GTX1650以上。

内存决定了计算机“能同时运行多少软件”, 现在主流的内存大小是8GB和16GB,建议选择内存16GB(除部分轻薄本,大部分机型购买后可自行拓展内存)。

硬盘分为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
固态硬盘速度很快(4000MB/S),但价格很贵;机械硬盘速度很慢(120MB/S),但价格低廉。
推荐选择单512GB固态硬盘,速度快容量也够用,绝大部分机型可自行加装硬盘。
对硬盘容量有需求的也可以考虑1TB固态或者512GB固态+1TB机械的组合。

注:现在买电脑必须带固态硬盘

主流的笔记本屏幕尺寸有13.3、14、15.6、16、17英寸,轻薄本一般13-15英寸即可,游戏本一般15-17英寸。
屏幕色域:屏幕能显示的颜色的范围。建议72% NTSC 和 100% sRGB以上。
显示器刷新率一般是60HZ,但电竞游戏本一般可以更高,比如120HZ,144HZ。
显示器分辨率最低要达到1080P。

简单了解完硬件参数你是否已经可以自己挑选电脑了呢?还是说一头雾水呢?别急,接下来就到激动人心的环节,电脑推荐环节,我们专门针对不同价位做出对比,挑选出性价比较高的几款电脑推荐给大家,避免踩坑!

声明:以下推荐均来自商讨搜集,不存在打广告现象

笔记本电脑简单分为三类:

1、轻薄本:功耗低,机身轻薄,便于携带的笔记本电脑
①整体功耗低,续航能力强,可满足日常工作学习需求
②笔记本机身重量多数低于1.5kg,便于携带
①性能较弱,多采用低压CPU,只有集成显卡的配置,不适合游戏娱乐。
2、游戏本:主要为了满足玩游戏需求的笔记本类型,性能强(有视频剪辑需求的优先考虑游戏本)
①一般情况下,游戏本的性能比较强悍(与品牌价位有关),适合玩游戏。
②满足对电脑的大部分需求
①游戏本的续航性能普遍较差,大部分时候需要插电使用。
②机身重量多在2kg以上,便携性较差。
3、商务本:供商务人士使用的笔记本类型,普遍运用于移动办公领域,不推荐购买,价格贵性价比低

了解完笔记本类型,有没有想好自己要买哪个类型的电脑呢?那么以下电脑(同价位性价比高)就可以结合自己的预算作为一个不错的参考啦

1、屏幕素质极为出色,2.5k加高色域
2、 CPU性能释放优秀
2、 高负载后温度较高

1、高色域屏幕,屏幕大
2、CPU性能释放优秀,散热系统好
1、 过于抢手,一直处于缺货状态,很难买的到

1、手感舒适,14英寸的无界全面屏,屏幕素质好
2、充电速度快,续航能力强
缺点:过于抢手,原价买不到

1、 做工出色,接口齐全

1、性能优越,风扇声音小
2、屏幕素质优秀,外观好看
3、能满足日常使用需求
2、 高性能运转时,机器烫手

1、价格便宜,性价比较高

3、 重量在众多游戏本当中较轻

4、 增强模式下可以自动实现超频

1、 性价比非常高,一线品牌且价格便宜

2、 性价比高,过于抢手,原价难以买到

好了,推荐就到这里,以上机型仅供参考,大家可酌情选择,最后再提一下, ROG和外星人价格高,性能强,品牌溢价高,非常适合土豪玩家哦。对台式机装机有需求的同学可以详细咨询电脑120了解。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

我无法保证“绝对的客观”,

  1. 联想搞事情,跟我拯救者有什么关系?

  • 写给各位家长读者(如果有的话)

游戏本并非只能用来打游戏,还有很多应用对“电脑性能”有较高要求。

“游戏本”这个词仅仅是厂商为了细分市场而宣传的产品名称,因为只要是台电脑都可以用来打游戏。

所以在搞清楚自己孩子所学专业是否对“电脑性能有较高需求”之前,一定不要因为“游戏本”这个词语而产生偏见。

若是因为您的偏见而购买了“外观不那么游戏的低性能笔记本”,最后造成笔记本性能无法流畅运行学习软件,那么就得不偿失了。

  • 验机过程中或许会遇到的小问题,届时可以参考 @文先生 的文章:

    文先生:【疑问易答】笔记本杂谈(/p/

    拆机维护方法可以参考我的文章:

    夏蒙乾:【科普】笔记本拆解/维护——从入门到精通 /p/

    Ps:拆机有风险,动手需谨慎

    • 部分没有优化的游戏强制调用独立显卡的方法

    Dynasty8:笔记本毒奶粉玩家福音:如何强制调用独显 /p/

    主打轻薄便携/移动办公,采用低压处理器,不搭载独立显卡。多数轻薄本续航优于其它类型笔记本,但其性能仅能满足日常办公等对性能要求不高的使用场景,不适用于渲染视频/中大型游戏以及其他高负载应用。

    又称“全都不能本”,多数是在轻薄本的基础上增加一块鶸GPU,散热压力变大,图形性能有一定提升提升,可以满足LOL等对硬件配置需求不高的网络游戏及小型单机游戏。多数全能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堪比鸡肋。

    俗称“主流游戏本”,多采用标压CPU+中端GPU的搭配,体积与重量大幅提升,电池续航能力较弱。性能相较于全能本有较大的提升,可以胜任入门级的视频渲染以及流畅运行低画质的大型游戏,但仍然无法胜任高负载应用,也无法流畅运行多数的大型游戏。

    多采用标压CPU+甜品级GPU的搭配,性能相较于主流游戏本有较大的提升,可以胜任多数高负载应场景,如视频渲染及勉强流畅运行大型游戏,但电池航能力也进一步的降低。

    多采用标压i7+高端GPU的搭配,性能爆表,部分机型的性能堪比台式机,但体积重量已无法控制,电池续航能力很差,此类机型多数都是大块头便携性非常差,完全不适用于移动办公。

    • 特殊分类 —— 轻薄类游戏本

    由重量较低/机身较薄的“甜品级游戏本”与“正经游戏本”组成。追求“轻薄便携与高性能共存”的高性能笔记本,体积/重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综合散热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其售价也普遍高于同配置的传统游戏本。

    “简单”的解释一下屏幕素质:

    • 良:标称色域72%ntsc但实测低于90%sRGB及广色域高刷新率TN屏

    • 不及格:标称色域低于72%ntsc的IPS屏与TN屏

    Ps:表格内机型过多,如有疏漏,还请谅解。

    看不懂笔记本电脑上那些乱七八糟的参数不要慌,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产品,

    表中所写的优点与缺点,是为了方便读者进行取舍

    特殊分类——轻薄类游戏本
    特殊分类——轻薄类游戏本

    表中部分机型的详细配置参数可能会出现疏漏与错误,还请各位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希望对您选购笔记本电脑有所帮助。

    由于本推荐表是夏某的一己之见,所以一定会有所疏漏,

    如果您有更好的建议或意见,欢迎私信交流。

    如果您在看完文章后后仍有疑惑,

    那么欢迎来我的知乎选择一对一咨询。(记得带上需求预算

    我是夏蒙乾,一个普通的数码玩家,

    惯例宣传一下老沈的店铺 —— 扬州飞天电玩,想了解家用游戏主机的妹子欢迎去撩。

    汉子就算了,老沈不喜欢

    家用游戏主机指的是:索尼PS,微软XBOX,任天堂NS

    不是电脑!不是电脑!不是电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白如何选购笔记本电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