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新媒体运营有前途吗?

文| 一杯浓咖啡(库哥)

你是否总是困惑微信公众号粉丝难增长?

或者不知怎么维护粉丝群体?

或者很多时候都不知道做公众号的目的和定位到底是什么?

你的粉丝群体都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你调研过吗?

大家为什么会转发你的文章?

今天库哥就跟你聊聊,新媒体运营的话题,看看红利期已过的新媒体运营为什么越来越难做了?

02 品牌(调性)不鲜明

03 广告向左,公关向右

04 制造“对手”和话题,老好人没前途

05 大家为什么转发和分享?

06 发送时间那点事儿

07 新媒体运营有捷径吗?

新媒体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在互联网扁平化组织结构的今天,新媒体(例如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等)不再是“喉舌”,而是具有了更多功能和满足用户需求的一种“产品”。产品源自需求,所以新媒体不是媒体,而是一种“产品”。

“如何吸引粉丝的持续关注”

新媒体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来讲,一般分为两种:

1、满足用户需求(基本产品满足)

2、创造用户需求(深层次发掘需求)

首先,第一种“满足用户需求”,是新媒体运营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意味着,你要做相关行业和客户、用户的调研,知道和了解用户的潜在需求和实际需求。以用户本身的需求为导向,进行文案策划、文章撰写。让用户觉得“爽”,觉得在你这里得到了“胜读十年书”的快感,和平常老师都无法教授的内容和知识,便自然对你产生依赖感和持久关注度。

酒店与艺术品的结合,是一种“场景连接”,创造需求

第二种是“创造用户需求”,是新媒体运营高级阶段,也是商业运营的一种高级阶段。在满足普通用户的需求下,进一步发掘深度需求。我举一个例子:比如一个五星级酒店,它的基本需求是客人的入住率,保证效益。但是当入住率饱和后,它便可以开始创造需求了,将酒店的屋子和公共空间,打造成一个“艺术空间”,将酒店和艺术画廊,这两个场景进行连接,从而创造出客户新的需求。这样的需求,在基础满足的情况下,便可以衍生出来,同样新媒体运营,也可以采用同样类似的方法:例如一个创业社区的平台,在流量到达饱和的情况下,便可以发掘创业类公司注册、商标管理、工商税务等需求业务,进行变现。又例如:猪八戒网,最开始是一个威客设计师平台,在流量饱和到达瓶颈后,进行需求的深度挖掘,从而进行商标注册、中小企业注册、工商税务等业务,从而实现平台的转型。

同样,如果你是一个美术馆或者画廊的新媒体,你只发自己活动和展讯信息,谁会关注你呢?关注你的也永远是参加活动的人。

所以新媒体不是媒体,而是一种“产品”。用产品需求的思维角度来运营,才会定位更加精准。在今天市场人群越来越细分的时代越是定位精准的人群(不一定是大众),才越有价值。

新媒体人一定要知道,做运营你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也许你是严肃的、活泼的、搞怪的、深沉的,但是你打造的调性就是内心深处的你(品牌调性),这样你才会更加顺手的去运营和维护。这样是真实的,你必须懂得对用户“拉票”,而不是你要怎么样,没有人关心“你”,每一个人只关心他(她)想知道的事情。

所以今天的新媒体人,应该是一个产品经理的角色。懂得用户需求,需求的分析、逻辑的罗列,心理学等等。

02 品牌(调性)不鲜明

互联网时代品牌需要越来越鲜明,要有极其鲜明的“点”,清晰的定位,让自己在顾客的心智中变得与众不同。你要把品牌和产品的调性做的是:一公分宽,一公里深,极其专注。比如我经常关注一个微信号叫“深度XX”,每次文章都是很有深度的分析和评论,调性清晰和专注,所以我每天都会关注它所发送的内容,甚至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它的调性就十分清晰、态度也十分明确,和其它类似的公众号区分开来,把粉丝也精准的定位,这样的粘性是十分强的。

新媒体时代的红利期已经过去,开始从量到质的拐弯阶段。你必须要有明确的定位和调性,在苍茫的自媒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用户。

新媒体的策略不是靠煽情、自嗨、感动、搞怪、卖萌、耍帅、情怀......这些都属于“面子包装”。而是定位差异化,一定要在同类竞品中,找到差异化和独特性,让它像针一样“尖锐”(找到属于自己的点),才能在用户心智中占据有利位置。这其实也是一种品牌策略。

当用户和消费者联想你的时候,一个词或者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你。那么就要延续这种“记忆”,这就是差异化、识别度和你在用户心中的“有利位置”。

满足所有人需求是一个陷阱

要在顾客的心智中占有明确的定位比如:宝马是驾驶的乐趣、沃尔沃是安全性、佳洁士是防蛀、小米是性价比、格力是空调等等。品牌明确和清晰的认知是消费者和客户最好的信任。

如果用户或者消费者,提到某个行业便立即想起那个品牌,那么这个品牌就占据了行业消费者心智中的第一位,现实总是很残酷,人们只认识“第一”,而不是“第二”。

沃尔沃“安全”二字进入汽车消费者的心智第一位

03 广告向左,公关向右

互联网时代,信息越来越透明,组织结构也越扁平化。所以传统时代的广告,越来越被公关所取代了,公关是什么?公关和广告的本质区别在于,广告是自己说自己好,通过团队的策划和创意,从而突出自己的产品的优势和想象力。而公关则是从更多别人和舆论的角度来说了,比如:小米开始是性价比的智能手机的代名词,那么“性价比”这三个字就进入了消费者的心智,消费者记住了它,同时认可它。小米的粉丝策略更好的为其公关铺路,通过互联网媒体的传播,口碑也被推起来,带来了“蝴蝶效应”,从而小米的产品不是做广告自己说自己的手机如何好,而是让用户去口口相传的说好,去传播和介绍,这就是一种公关策略。

让别人说你好,别自嗨。

米粉节让粉丝聚集起来,一个品牌粉丝的嘉年华狂欢

《三只松鼠》品牌把客户叫“主人”,人格化和亲切的称呼让品牌充满了人情味

04 制造“对手”和话题,老好人没前途

传统的品牌时代,大家都怕得罪人,是一种“老好人”姿态。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则不然,没有“对手”,意味着在舆论上你没有“知名度”。互联网时代,有的时候,你要有“棱角”,这个棱角将带动你的品牌忠诚度。例如罗永浩或者凤姐,网络上有挺他(她)们的,也有黑他(她)们的,反而显得非常真实,让个人的形象感真实的展现在公众面前,互联网时代,大家更多希望看到的是“真实和透明”。

制造话题,引发全民讨论,是一种公关营销策略。这点需要运营人员具有敏锐的社会新闻热点意识,对用户的心理洞察到位。引发热点的讨论,甚至争论,这样立刻会引起更多的人关注,“你和我”两方阵营争论是一种方法,同时引发共鸣也是一种,共鸣会让更多人参与进来,粉丝效应会立刻体现,舆论的力量也会呈现爆发。例如:XX出轨事件,都引发了互联网激烈的讨论和热度。

新媒体和品牌的调性,在互联网时代,不做“老好人”。而是让喜欢你的人更加喜欢你,不喜欢的随他去吧,这样就很棒了。“左右逢源”不是互联网用户喜欢的风格,你必须清楚。

还记得雷军和董大姐的10亿的赌约吗?这场赌约本身就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是一种公关策略,引发网络舆论的海啸,无论最后是谁赢,其实两个品牌在公众面前,都赚足了眼球和舆论的热度。

网易新闻定位“有态度”,与其它新闻门户拉开差异化

05 大家为什么转发和分享?

大家为什么会转发和乐意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他们的动机是什么?这个话题需要从心理需求的角度去分析和研究,人的需求根据马斯洛理论其中一点,是他人认可和尊重,我想每一个人转发到微信朋友圈的文章,都是自己乐意让别人看到的,是公开的,是期望获得人们关注的内容。同时也是代表自己态度的,展示和寻找认可的一种途径。所以通常来说,一个人如果喜欢转发的内容,应该具有以下几点:

1 共鸣(引发共鸣的内容)

2 虚荣(吸引他人关注获得认可)

3 引发关注(寻找存在感的一种路径)

06 发送时间那点事儿

有人文章说微信文章发送时间,分为早中晚,根据不同风格的微信粉丝群体,不同时间发布。笔者觉得这个理论有一定道理,比如中老年人、家庭主妇、文艺青年、自由职业者和上班族的生活作息时间是完全不一样的,那么他们关注的时间也就不一样。同时,在连续固定时间的发布,也会让读者形成一种“习惯”。不过这有一个前提,就是你的内容必须要优质,是对粉丝产生依赖性的,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通常来说一般晚上8点半以后是更多人关注微信的时间,大家吃饭后,准备休息前。人们会拿出手机来阅读和关注新闻资讯等,同时也是文艺人士、自由职业等人群的黄金时间,因为这些人都是“夜猫子”,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是灵感爆发的时刻。同样早上的时间,比如9点半之前可能是上班族的时间,在地铁里碎片化得时间里关注新媒体内容,所以要根据自己的用户人群定位,为粉丝人群“画像”。

07 新媒体运营有捷径吗?

有很多人问过我:新媒体运营有捷径吗?我通常回答:没有。事实却是如此,互联网行业已经进入下半场,下半场就是靠运营驱动的时代。互联网不仅仅是产品和行业细分越来越明确,粉丝的精准定位也越来越清晰,运营驱动是真真实实的“内容时代”。用心以诚待你的粉丝们,满足他们的需求,没有人是傻瓜,你的努力必然是“功不唐捐”。

当然有些人认为新媒体运营也有些技巧,比如标题党、排版、字体大小等等,这些不过都是战术层面的事情了。

新媒体人要养成好习惯,随时记录灵感。

自媒体变现的模式目前大家都在探索,有比如:自媒体电商(靠流量倒流变现)、众筹等。但是其中关键一点就是必须要有“产品”,互联网的上半场,大家都在拼流量,但是流量过后,你的产品在哪里?无论是社群经济、还是免费模式、自媒体联盟等等,当你获得流量入口后,你必须要有“产品”,这是最关键的,没有离开商业的本质。

结尾:最后说一个就是新媒体运营需要技术的支持,无论是策划参与感较强的活动,还是线上运营都需要“技术”的支持,千万不可小看技术的重要性,没有技术,一切都无法深入“内核”。

如果说互联网上半场拼流量入口,那么下半场一定是靠运营驱动的。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能有所帮助。

想看库哥更多文章请关注车库咖啡订阅号,点击“创业干货”

帮助更多创业者,欢迎底端留言互动

}

互联网是个爆发的行业,人才需求旺盛,但竞争也逐渐加剧;产品运营岗位看似低门槛、易上手、高收入、有前途,但大学中无产品运营的专业及对口课程,我学习产品运营3个月,把对运营的理解分享给大家。

产品运营岗位火爆,吸引了一大批前赴后继的运营爱好者。但是运营岗位涵盖很广,刚入互联网行业的小白难免会定位模糊,职业规划迷茫,是不是还没摸清楚运营是咋回事就变成炮灰了呢?

如果你想做运营,却又迷茫于如何入门,建议你读完本文总结,帮助你从0到1建立产品运营的认知体系。

度娘说一切围绕着网站产品进行的人工干预都叫运营。

What?说人话就是程序猿和产品经理把孩子(产品)生下来,产品可以满足一部分用户的某方面痛点,产品运营采用一系列运营策略使用较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回报,把孩子养得健健康康白白胖胖的任务自然由运营来完成啦。运营“产品”好比养孩子,得方方面面照顾呀。

运营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从运营内容分类: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从运营对象分类:新媒体运营、APP运营、电商运营、社群运营、游戏运营。

如此多的运营细分岗位,分别在公司业务中承担着怎样的角色和职责呢?

以下为大家简单总结各个细分岗位的角色的职责,便于大家对运营体系有系统的认知和理解。

内容运营是指通过创造、编辑、组织、呈现产品内容,用内容价值吸粉。

  • 常见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
  • 常见的运营手段包括内容采集、创作、编辑、审核、推荐、专题、推选等。

活动运营就是策划活动,并对活动结果负责,通过活动提升用户粘性及提升公司收入。国家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国庆节)、网民节日(如双11,618)、重点事件等均可策略相关的活动。

活动策划包括活动文案拽写、活动流程设计、活动规则制定、活动成本预估、活动预期收益、活动效果统计、活动改进措施。

用户运营是指以产品的用户的活跃、留存、转化为目标。通过分析用户需求特征、用户使用流程制定相应方案。

新媒体运营是通过现代化互联网手段,通过利用微信、微博、贴吧等新兴媒体平台工具进行产品宣传、推广和营销的一系列运营手段。通过策划品牌相关的优质、高度传播性的内容和线上活动,向客户广泛或者精准推送消息,提高参与度和知名度,从而充分利用粉丝经济,达到相应营销目的。

APP运营指网络营销体系中一切与APP的运营推广有关的工作,主要包括APP流量监控分析、目标用户行为研究、APP日常更新及内容编辑、网络营销策划及推广等内容。

电商运营最初定义为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商铺、网络直销店等)建设,各搜索产品优化推广,电子商务平台维护重建、扩展以及网络产品研发及盈利,从后台优化服务于市场,到创建执行服务市场同时创造市场。

社群运营是指将群体成员需以一定纽带联系起来,使成员之间有共同目标和持续的相互交往,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游戏运营是将一款游戏推入市场,通过对产品的运作,使用户从认识、了解到实际上线操作、最终成为游戏的忠实用户的这一过程。同时通过一系列的营销手段达到提高在线人数,刺激消费增长利润等目的。

以上就是运营岗位各个分类的大致构成,说白了就是以最低的成本让你掏钱为对方创造利润,而每一个分类下又会有很多个分支,做哪一类都会用到很多的手段方法,大数据时代必然会呈现许多基础数据来展示你的运营效果,评判产品运营是否成功,数据最有话语权。

二、如何才能胜任运营岗位?

运营虽说比较杂,可能多数人会认为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门槛也不高,但运营需要的是一个多面型人才。但凡可在任何一个领域精钻,都可以成为大写的“人才”。

粉丝经济流量为王时代,运营是一门学问,它的前景我相信你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前心里或多或少已有评判。

有人说“运营范畴这么大,我想去试试。”没问题,运营没想象的那么单一,也没有罗列的这么繁琐复杂。如果你真的感兴趣,不妨搏一把时代的机遇,孰是孰非,尚能定论?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所有专家都是从小白过来的,如果没有小白阶段就没有专家阶段。你会成为下一个专家吗?”

那么这么多运营岗位,又如何抉择呢?既来之就要打有准备之战,从零开始学运营,想了解更多关于运营的更多细节以及思维培养心态建设和运营方法,关注我下期带你一探究竟。

更多产品运营能力提升,校招笔试面试题目学习,欢迎入群学习。先加讲师微信,讲师会拉群的。

Rain,电商平台高级产品经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鸟哥笔记平台作家。先后负责电商中后台商品、店铺、营销、社交电商体系构建等产品设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媒体运营怎么自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