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哪种手机更完美,纠结?

一些朋友在电脑城选购电脑显示器时会另外加些钱要求买回来的屏幕是完美屏。其实坏点、亮点是挺常见的事情,只是我们平时在使用的过程中一般难以发现。而一些眼睛锐利追求完美的人会对屏幕有高要求,所以他们才会愿意花更多的钱去购买一个完美屏。但其实坏点并不是电脑显示器所独有的,凡是有液晶屏的地方就会有坏点,我们平时用的手机也不例外。

前段时间一个朋友去买了台MX2 ,可RP不好,回到深圳后才发现原来屏幕有好几个亮点,然后当天又跑回去了香港,可由于语言不通,几经波折后才把手机给换了。其实能换已经算好的了,这事要是发生在大陆,估计折腾半个月都没人理你。

一般由于我们的手机默认墙纸都非常艳丽,所以这些坏点就会被隐藏在了其间,另外由于手机的像素点比显示器的更小,所以要发现手机的坏点就更难了。

坏点大概可以分为两类,其中暗坏点是无论屏幕显示内容如何变化也无法显示内容的"黑点",由于它不发光,所以一般是最难发现的。而最让人讨厌的是屏幕的亮点,尤其是在黑色的背景下,亮点就像夜空的星星一样。

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显示屏是由一个一个的小格组成的,每一个小格就是一个像素。而每一个像素又是由红、绿、蓝、三个子像素组成,这三种颜色的组合就可以让像素产生各种各样的颜色,另外每个子像素背后还集成一个驱动该像素的驱动管,如果这些驱动管坏了就会出现坏点。这样的子像素在720P的手机屏幕上有几个?=2764800也就是将近280万个!可想而知要想这几百万个子像素没有一个是坏的绝对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0

由于这些坏点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所以它基本上是不可能修复的,所以更多情况下我们只能够拼人品。由于目前国家仅出台手机的整机检测标准,对于零部件的检测尚未出台具体标准,规范管理存在一定难度,而更多的手机企业大多按照液晶显示器的标准来规定,屏幕不高于3个坏点就不属产品质量问题,所以如果你屏幕坏点在3个以内,你就别想能够换了。

而检测屏幕是否有坏点的原理跟检测显示器的一样,一般我们会通过红、绿、蓝、黑、白这种纯色画面来进行肉眼检查,只要检测过程中画面有与纯色不同的点,我们就可以认为这是坏点。

不过如果坏点不是特别多的话我们倒也不必这么在意,因为在文章的开头我们已经说了其实这种坏点并不明显。而更多的情况是我们越认真的检查,以后就会越在意,平时也就老会盯着有坏点的地方,纠结的日子也就从此开始。。。

}

  【PConline 杂谈】“用户体验”俨然已成为一个快被手机厂商说烂的词汇,用户体验在手机上最直观的表达方式便是UI设计。好的UI能够在降低用户学习成本的前提下做好人机交互,提升用户体验,不仅好看,还要好用。

  但完美的手机UI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成的,在通往优秀手机UI的路上,很多设计一不小心走偏了,最终实现的效果是让人又爱又恨。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让人纠结的手机UI设计。

  这个改动似乎是Android 4.0以来最明显的,从三儿子GALAXY Nexus开始,谷歌就没给他的亲儿子们加过除了电源和音量键以外的实体键,改用其规范化的虚拟按键。由于虚拟按键霸占了屏幕像素,这一UI设计让用户们纷纷怨声载道。没有了实体按键,心中总感觉有那么几份不踏实。

  最受用户诟病的还是虚拟按键占用了一部分的屏幕像素。比较极端的例子如HTC One(M8)在叠加了四层“下巴”后严重影响了APP的视觉效果。

  然而,我们不能说虚拟按键就一定不好,毕竟在Android 2.X时代,安卓的四大键位被厂商随意排放。这样的设计是谷歌没法控制的,而做成虚拟键的好处显而易见:各大厂商不可能也没必要,再轻易的修改软件层面的触控键了。从而规范了安卓系统的三大按键设计。此外,虚拟按键也能让锁屏状态下的手机更加美观,由于机身正面没有多余的按键,显得非常简洁大方。

  所以,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虚拟按键的好坏,最终还是要看用户喜不喜欢。毕竟开源的Android系统还是有很多实体按键机型供消费者选择。

  去年iOS7的发布彻底掀起了对这两种设计风格的探讨,作为全球最多人使用的手机操作系统之一,每一个改动都备受瞩目,iOS7作为历代改动最大的一个版本,自然牵扯到了亿万人的使用习惯和交互体验。

  一小部分用户直到现在依然坚守着iOS6的阵地,而在升级了iOS7的用户中,也有部分用户觉得后悔。那么扁平化真的有那么不受待见吗?

  可以看到苹果对每一个预装APP的icon都进行了重新设计,用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维(Jony Ive)的话来说就是:简洁之美将影响深远,包容、高效。真正的极简不仅仅是抛去了多余的修饰,它更是给复杂带来了秩序。

  其实,拟物化设计与扁平化设计是不同的设计风格,本质上是没有好坏之分,近几年的UI设计中,扁平化设计可以说是大势所趋。如Windows 8的Metro(现已更名Modern)界面则完全采用了扁平化的设计。


广受好评的iOS7天气APP采用了扁平化设计

iOS 7更为方便直观的多任务管理

  小编认为,对于这两种设计风格的争议根本原因还在于用户的习惯问题,用户看惯了拟物化的iOS也许难以接受iOS7,但这些问题都只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争论只会越来越少。会有越来越多的拟物化拥护者接纳扁平化,这是一种时代的潮流。也许当你再次回过头来再看拟物化时,就会感到UI设计的进步。

  不容置疑,魅族在很多方面都在学习苹果,所以硬生生的就在底部放了一个单独的Home键,虽然与其他的安卓系统产生了差异化,但与此同时魅族无法完全摆脱安卓系统的操作逻辑。所以只能通过软件和交互上的一些方式来弥补。像Flyme系统中的滑动手势和Smart Bar都是为这些盲目借鉴所打的补丁。

  自2012年11月27号Flyme2.0随MX2发布的那一天起,关于Smartbar的争议就从没停止过。魅族推出Smartbar的大背景不再赘述,魅族也无非是想趁着这样的大背景树立UI特色,避免同质化现象,但显然,Smart Bar不是很Smart。发布之初,Smartbar经常会有不兼容的现象-即所谓的双底栏或者返回按钮孤零零地躺在底栏,玩游戏无法全屏的情况。因此很多人并不看好Smartbar,认为这完全就是画蛇添足,有好好的解决方案你干嘛不用啊。而魅族甚至在官方论坛中对多次讨论“去除Smart Bar”的用户禁言处罚,可见这一问题的敏感程度。魅族表示会不断地优化Smart Bar的兼容性,但是那么多的软件,永远不可能每一个都优化到位,所以Smart Bar在魅族口中再怎么完美,它始终都是一个伤疤,为盲目借鉴所付出的代价。这也许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某种程度上,Smartbar又是魅族很好的创新,不仅树立了自己的UI特色,还提升了Flyme的用户体验,当App与Smartbar完美兼容时,同样的屏幕大小,相比原生Android,Flyme能提供更多的显示内容面积。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Smartbar的兼容性越来越好,可玩性和功能性大大提升,这也使双底栏App越来越少(少不等同于没有),兼容的时候觉得Smartbar太好玩了,但是万一碰到某个不兼容的App,导致双底栏,心中又燃起熊熊怒火,在心中怒火熊熊燃烧的时候,又不小心在微博上看到了Flyme4.0的设计图,直呼:美哭了!可以预见,以后的Smartbar不仅会更好看,还会更好用,这时候只能一边看着双底栏,一边看着Flyme4.0的设计图安慰着自己:再等等,再等等…

  最近发布的锤子手机T1可谓是炙手可热,罗永浩的演讲让无数人为之动容。情怀归情怀,系统的问题也还是有的,在Smartisan OS的9宫格和16宫格下依然无法使用壁纸,在此老罗的团队也做出了弥补,保留了安卓原生的桌面,如果设置为原生桌面则可以自定义壁纸。那我既喜欢Smartisan的界面又希望能设置壁纸该怎么办呢?

  考虑到可能是因为Smartisan OS图标浮块的关系,自定义壁纸确实不同于其他系统,存在一定的难度,在美观上难以取舍。但是不能代表以后的Smartisan OS就不会改进。毕竟即使是iOS也是在4.0版本以后才能自定义壁纸的。也希望锤子科技能在这方面做出更多的尝试。发布会上老罗也首次坦言之所以不能更换桌面壁纸(锁屏壁纸还是可以更换的)是因为他忍受不了“在老婆孩子照片身上堆满图标”,这让很多人大跌眼镜,毕竟大部分人没事就喜欢换个壁纸,换个心情。固然发布会上老罗称Smartisan OS可以提供原生Android的系统桌面,这样一来虽然老婆孩子照片能当壁纸了,但又失去了高效率的锤子桌面。因此用户必须在效率、易用性和老婆孩子的照片之间做一个取舍。到底选谁呢?反正小编没有老婆孩子,小编不用纠结,谁有谁纠结…

  手机UI有时候让人又爱又恨,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乐趣许多苦恼,如今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厂商重视,那些令人纠结的问题在UI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希望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每个厂商都能在简单易用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特色,这才是消费者最想看到的。

  iPhone第一代于2007年发布,乔布斯称其“重新定义了手机”。时间证明了一切,iPhone凭借其人性化的人机交互血洗了手机市场,掀起了一场革命。但iPhone搭载的ios也并非完美,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iPhone上饱受争议的Back按钮,有人说这个按钮很符合ios简约的气质,也有人认为这样的设计完全是反人类。

  其实两种说法都有道理,Back按钮设计在左上角确实很符合ios的操作逻辑-可操作性很强,学习成本低;但同样,我们也不能否认这样的设计确实反人类,毕竟我们不像乔布斯—很多人不是左撇子,当右手 的时候我心里总是在默默的骂着苹果的设计师们,特别是到了iPhone5/5c/5s,机身甚至还加长了,真是不可原谅。遗憾的是后来ios7作为“ios以来最大的升级版本”却也只是设计风格的变化,而非设计逻辑的变化。因此搞的我们非常纠结:不放到左上角放哪里?难道要放在左下角,右上角或者右下角吗?放在左上角只是N害相权取其轻,可设计在左上角又着实不好用。总之,在ios上如何设计一个既符合ios操作逻辑,又不反人类的Back按钮还真是让人头疼。

  Metro设计的灵感来源于1960年的Swiss Movement(瑞士机芯),其特点是简洁明了,强调的是信息本身,而不是冗杂的界面元素,最大的特点是有丰富色彩的色块作为背景,颜色对比强烈以突出信息本身,这个句子中有一个词非常重要:“丰富色彩”。

  好,我们来看一下Windows Phone的系统界面,好吧,除了下边的天气,几乎全部都是蓝色的色块背景以及白色的图标,我如何才能快速定位到我需要的图标呢?真是“老鼠老虎傻傻分不清楚”。在这个iPhone烂大街,Android普遍卡顿的时代,Windows Phone凭借其个性的UI及流畅的操作赢得了很多用户的芳心,这样低级的错误就像美玉上的一道瑕疵,让人心里感觉到非常的不舒服。希望微软能及早认识到这个问题,及时改正,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

  本文是基于小编在体验过上边涉及到的产品之后的切身感受,部分观点比较有个人色彩,但也反映出了不少用户的心声,就像文章开头说的那样,好的UI设计不仅要好看,还要好用。写出这些东西并不是为了简单的吐槽,更多的意义是在于跟大家交流在UI设计这方面的认知,本文最初的立意便注定存在争议,但观点在于表达与聆听,所以请大家理性讨论。好了,主编让小编去一趟财务室,不知道是不是该加薪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星手机跟华为手机相比谁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