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穷大到底有多大?请指教,谁能解惑?哪个论坛能够解惑?

继续抛砖引玉,以下发言的正确性不做任何保证,欢迎反驳。(如果我没能看懂反驳的话……可能就不回复了……)大部分思想来源于跟某几只教授的聊天。

量子意义上的观测是一个信息提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与意识并无直接关系。

讲个故事。首先,我们有一只在空间中游荡的电子,它当前的波函数完全未知。为了了解它的位置,我们用一大片动量确定的光子穿过这个区域。通过一定的手段(例如首先使用透镜,然后利用感光元件确定折射后的光子位置……这个设备俗称照相机),可以通过最终光子的路径反推电子的位置。这是一次测量。测量的结果,电子的波函数坍缩到了位置的本征态。我们怎么知道电子的波函数坍缩到了位置的本征态呢?答案很简单,用相同的方式再测一次。如果测量的频率足够高,我们会发现电子有很大的概率并没有移动。如果我作为一个丧心病狂的观测者,不停地做这样的测量,我会发现电子被“定住”了,几乎不能离开最初的位置——这就是量子芝诺效应(quantum

但是小伙伴们就要问了,如果用一个经典的思路来看,电子在被测量后即以一定的速度运动,那如果测量间隔趋向于零的话,位移也是会趋向于零的呀,这不是说了跟没说一样么,量子力学真垃圾。这时候精髓就来了:如果测量确实能让波函数坍缩,那么这个随着测量频率增加,电子漂移的速度会减小。基本上,如果测量间距 t 趋于0,经典情形下电子的扩散速度是O(1)的(也就是与t无关),而观测带来的波函数坍缩使这个速度降低到了O(t^2)。后者在实验中确实被观测到了。

那么,这个“观测”的一系列行为(光子散射-光子被探测-一只人类看到测量结果)中,到底那个才是重要的呢?可以肯定的是,一个有意识的人看到测量结果这部分并不是。考虑这个版本的量子芝诺效应实验:在实验的最开始,观测并记录下位置。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中,把快门关上——我不再能得知此时电子的位置。最后,再次打开快门,记录电子位置。如果有意识的我看到测量结果(或者测量结果被以某种形式记录在相机中)才是测量的关键的话,那么最后的电子位置和最开始的电子位置并不一定有什么关联,因为只有最初和最后的测量才是“有效”的,而中间的时间足够电子飞去奇怪的地方了。然而,事实上,我们会看到电子仍然被“定住”的实验结果。这也就是说,是否被某种意识得知观测结果并不是观测的要素。

那么观测是什么呢?是信息的提取。通过光子与电子的散射,二者进入了纠缠态,这使得提取光子的信息也会告诉我们关于电子的信息。在快门打开的情况下,光子携带的信息被记录,也就是说信息从光子(电子)转移到了相机内的电信号上。在快门关闭的情况下,光子撞上了快门帘,携带的信息被提取并丢弃。信息被丢弃还是被转移并不重要,观测的事实在信息被从电子-光子体系中转移走时就已经成立了。

但是这个论述中有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信息是如何从光子被提取的呢?简而言之,当一个相对简单(自由度低)的系统与一个复杂的宏观物体/环境(reservoir)耦合的时候,其携带的特定种类的(种类取决于耦合的性质)信息必然被转移或丢失,而这一转移/丢失的强度取决于耦合的强度。也就是说,“观测”这一行为,在光子被电子散射并与某种形式的宏观物体相互作用时(比如落在感光元件上或者射在墙上)就成立了。这一部分要是再展开说就有点超出我的说明能力了,先在这里停住吧。如果以后有机会再补。

另外,关于Wigner's friend,我觉得这个问题和我关注的部分关系不大,更多的是哲学上的(且难以证伪的)思考,就像多世界诠释和哥本哈根诠释之间的矛盾一样。所以就不对此做更多评论了。

}

版权所有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利.

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建议您使用版本在IE9以上的IE浏览器、谷歌浏览器或火狐浏览器。

如果您使用的是360浏览器、QQ浏览器,建议您切换为“极速模式”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即将访问“建工资料网”,该服务由建工资料网提供。相关服务和责任也将由该第三方承担,如有问题请咨询建工资料网客服。

}

李开复老师的预测很慎重。趁着赛前我写一个短分析。

个人认为,这次顶峰对决战成势均力敌的可能性极小。很多人设想中的势均力敌很难出现。六种比分里最有可能的是,4:1/1:4,其次5:0/0:5,最次才是3:2/2:3。

首先,围棋棋力的差距比国际象棋更容易带来局势上的碾压,积分差400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横扫了。欧洲冠军樊老师差不多是3000分,世界冠军李老师是3600分。之前的闭门对战中,alphago横扫了欧洲冠军。也就是说,几个月前,alphago应该至少有了3300分。李需要一定概率才能横扫当时的alphago。以400分为一阶段的话,alphago和李大约只差一阶了。

第二,深蓝是需要堆硬件和针对对手的训练才需要四年的时间。alphago没有在这两方面动心思,处理器数目这几个月也没有多少改变。单纯地只需要时间靠训练提升自己。国际象棋AI用了四年完成职业级到世界冠军的超越,现在的alphago可能只需要4个月。alphago的进步速度相对于人类和深蓝都是爆炸性的。

这两者加起来,alphago和世界冠军实力相当的窗口极短。

Google正好给自己留下了充裕的时间。如果Google那边没有遇到瓶颈的话,应该会完成4:1/5:0的压倒性胜利。如果遇到了什么瓶颈,实力到了目前算法的极限,没有爆发式的进化,那么就是反过来被李4:1/5:0碾压。3:2/2:3?不太会出现。

ps.以及并不担心被打脸。能让思考中的错误暴露出来是极好的。一个好的cost function是会让错误更明显的函数。

算是对早上短分析的整合。早上是早餐时间一边吃饭一边写的。有些地方可能跳得很快,让一些知友觉得迷糊了。

我的中心观点还是,最可能出现局面是AlphaGo压倒性地以4:1或5:0取胜,最不可能的局面是3:2或2:3。(达成这个效果,AlphaGo对李的单局胜率要高于83%,大约要高出280分,也就是在3800分以上。)

我对围棋的理解就5%。

首先,围棋棋力的差距比国际象棋更容易带来局势上的碾压。

同样是400分的差距,同样是90.9%的单局胜率,围棋的棋力差距比国际象棋更小。(更容易完成0:5到5:0的飞跃。)而去年10月AlphaGO横扫了大约3000分的Fan Hui老师,说明那时的AlphaGo离李世石大约只差300分,还不到一阶(400分)。

第二,当初深蓝用了四年,时间主要耗在了堆硬件计算能力和针对对手的训练上。这两点都需要人为干涉,非常消耗时间。AlphaGo的处理器数目与去年10月相比没有提示,说明Google不走堆硬件的老路。AlphaGo自己和自己训练,以百万局为单位的训练,也不走针对对手开小灶的邪路。这样的,进步一阶速度何止深蓝的10倍。深蓝用4年完成一阶的飞跃。而AlphaGo可能只需要4个月。从去年10月到现在已经5个月了。这段时间看似短暂,如果AlphaGo能在目前的模型下完成400分以上的提升,那么5个月应该是很充足的。也就是说,AlphaGo能超车的话,那么一般来说,已经把人类选手摔在身后了。

一辆已经起步的小跑车超过行人是必然的,但正好经过行人李的时间窗口却极短。正好差100分以内,考虑到第一个原因,可能性更小了。再考虑到下面这句话,Elo分差100以内的可能性又更低。

当年日本棋圣藤泽秀行老师接受采访时说:我对围棋的理解就5%。

今天早餐时,我一看到这句话便觉得豁然开朗。

围棋是一个被规则定义的世界。数千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发现这个世界。围棋不是臣服于我们的工具,是一个被明确定义的客观存在。

(Literally)如果围棋有100个层次,最顶尖的棋手大约站到了5层。而这个世界还有95层等着人类去探索。

AlphaGo呢,真的很像一条狗啊(当然也只有很小的可能性滞留在第五层 ;))。人类应该牵着它继续向前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奇妙真相讲道视频七年大灾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