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如何防止信息泄漏手机软件泄漏手机上的信息

手机交友软件会泄漏个人信息&须及时清除位置信息
原标题:手机交友软件会泄漏个人信息 须及时清除位置信息
手机交友软件会泄漏个人信息(视频截图)
手机交友软件会泄漏个人信息(视频截图)
手机交友软件会泄漏个人信息(视频截图)   齐鲁网2月28日讯 现在手机越来越智能,手机有支付功能,所以可以是钱包,可以收发邮件,所以可以是邮箱,另外手机还可以是照相机、游戏机、收音机、电视机。不过也有人担心它的风险,比如会泄漏个人的信息,会暴露自己的位置。   智能手机上很多软件有定位功能,比如可以选择“摇一摇”或者“查找附近的人”,打发打发时间,或者交个朋友。有新闻说,安徽省有个小伙子,就用“摇一摇”这个功能,还找上媳妇了。不过,也有新闻说,这些定位交友的软件,也会泄漏个人隐私,一些电信诈骗,也是利用了这一点。   近期媒体不断爆出利用微信等交友软件进行诈骗的新闻。其中天津的王某某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内,连续作案六起,诈骗对象全是女性。而且,受害人全都是在使用微信“查找附近的人”时,被犯罪嫌疑人抓住可乘之机的。   最近有传言称,只要使用微信的三点定位法,就能准确定位。也就是说,如果使用交友软件,是会暴漏自己准确位置。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微信的使用者也认为这完全有可能,但具体用什么办法,大家就不清楚了。   按照网络上关于三点定位法的描述,微信可以通过三次测量距离精确定位。即记住自己的位置和与某人之间的距离,变换两次位置重新记录距离,以这三个点为圆心、距离为半径画圆,三个圆的交集就是要找的人的位置,圆圈越多,位置越精确。   记者选择在济南市某公园附近进行实验。昵称为“不锈钢”的志愿者作为寻找的目标,她将打开微信“寻找附近的人”,在某电影城等待区不动。而记者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附近利用微信,来对她进行定位。通过三次定位,记者能找到志愿者吗?   在地图上,以记者位置为圆心,换算比例,画一个半径三百米的圆。画完之后,记者马上赶往第二个地点。在经十路玉函路交叉口东南方向,记者再打开定位看一看,志愿者离我们有100米。用同样的方法再画一个圆。按照三点定位法,记者跑到第三个地点,经十路以北全民健身中心公交站,志愿者这次离记者有100米。   第三个圆画出来之后,记者对志愿者所在的位置有了一个比较可靠的预测。没想到,就画了三个圈,记者就对志愿者的位置有了判断。   用手机“交友”需谨慎 两点需注意   记者分析了一下三个圆的交集,交集中,除了大马路,就是电影城了。通过软件的定位,再加上自己的猜测,记者便赶往地图中标示的电影城。在这里,能找到昵称是“不锈钢”的志愿者吗?   结合微信的头像,记者在电影城里张望了一下,发现有个喝奶茶的女孩,和名为“不锈钢”的微信用户的头像有些接近。   在上面的实验中,志愿者一直开着“查找附近的人”这个功能,而且一直没有移动位置,这样才会被顺利找到。因此,如果长时间在同一地点使用定位软件,是有暴露自己位置的危险的。   当然,正常使用微信的朋友也不用过于担心。微信对距离的检测都是以100米为最小单位的,这样在很多时候也会带来误差。所以如果只是短时间使用这项功能,是不会马上暴露身份的。使用微信一定要记住:不要在固定地点反复“查找附近的人”,及时“清除位置信息并退出”。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社会万象|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怕怕APP会泄露个人信息吗?怕怕可靠吗[图] - 软件教程 - 嗨客手机站
您的位置: →
→ 怕怕APP会泄露个人信息吗?怕怕可靠吗
类型:便捷生活大小:3.14MB评分:10平台:标签:
APP会泄露个人信息吗?怕怕可靠吗?怕怕是一款不错的保全软件,能够很好的维护个人的,下面就由嗨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介绍哦。
怕怕APP会泄露个人信息吗?怕怕可靠吗?
怕怕APP是安全的可靠的哦,不会泄露个人资料。怕怕在危急情况下,自动激活功能。录下您的现场声音,便于警方了解您的具体状况,迅速出警,减短救援响应时间。怕怕配备了专业的应急客服处理团队,7*24 小时待命,迅速响应求助请求,收到信号后会立刻发送给你的紧急联系人(家人、朋友),所以说还是挺实用的哦。
以上就是关于怕怕安全性介绍,更多资讯,请关注嗨客手机站!~
安卓版本:v2.1.3苹果版本:v1.0.3 专题类型:生活服务 更新时间: 运营状态:安卓,苹果 专题标签:生活服务地图导航通讯录指南 怕怕APP是一款智能保卫保护系统,能够为您的出行提供安全保障,特别对于单独行动的女孩子,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可以让亲友/警方迅速找...
9.0网侠指数 0人0人
猜你喜欢生活服务地图导航通讯录指南
亲么,手机上应该安装最多的不是手机游戏吧,而是能为您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的手机软件吧,这些软件可以让你的生活更加的便捷,方便的吧,那有亲们手机上都有哪些软件呢~在...7.410专区9专区10特权9.9专区7.61010109.99.810101010专区1.2105.0专区10109.51010专区9.9
相关软件其他版本
5.05.0105.05.05.0
怕怕软件资讯怕怕软件教程[共6篇]8-288-288-288-288-288-2851CTO旗下网站
手机到底是怎样泄密的?不知道的赶紧看看
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必备品之一。手机的私密性使得用户在手机上的信息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手机一旦遭受恶意软件、病毒的侵袭,就会妨碍机主的使用,容易泄露个人隐私,损害用户经济利益,严重的甚至危害国家安全。手机如何防偷窥、防泄密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作者:佚名来源:| 15:15
当前,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必备品之一。手机的私密性使得用户在手机上的信息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手机一旦遭受恶意软件、病毒的侵袭,就会妨碍机主的使用,容易泄露个人隐私,损害用户经济利益,严重的甚至危害国家安全。手机如何防偷窥、防泄密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手机泄露个人隐私的途径五花八门。 据统计,我国共有手机用户12.93亿户,不少人还拥有两部以上手机,每年全国淘汰和废弃的手机就有约1亿部。网民中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占比接近80%,超过了台式电脑,手机已经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
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手机遭到恶意软件攻击的数量也不断攀升,隐私泄露已经司空见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个人位置信息、通信信息、账号密码信息、存储文件信息等四大类。
手机&&如何泄露我们的信息
1.应用程序本身不完善
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Android(安卓)系统。有关研究显示,Android系统已经成为恶意软件的重点感染对象,国内市场中近六成的Android应用程序有问题,约有四分之一的安卓用户隐私遭到泄露威胁。
有专家表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Android是开源的,软件用户有自由使用和接触源代码的权利,可自行对软件进行修改、复制及再分发,直接进行信息交换。有些用户还会自己对系统进行破解,并获取权限。这些都是造成Android平台泄露个人信息的重要原因。一些山寨手机甚至还留有后门程序,固化窃听软件,并通过远程遥控使手机话筒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启,把手机变成一个窃听器,造成个人隐私泄露。
2.软件监管不力。
目前,国内Android市场用户获取软件的途径不一,难免鱼龙混杂。Android软件二次开发者本身也比较混乱。加之软件上线审核和监管不严格,开发者会有意无意滥用权限,在软件中加入某些获取用户信息的功能,造成泄密。比如一款游戏APP,居然要访问用户的通讯录和通话记录,甚至地理位置信息,而这些并不是软件所需要的权限,这就使大量用户隐私面临泄露风险。
3.未能妥善处理旧手机。
在处置不用的旧手机时,很多用户没有彻底删除相关信息,或者只是采取了简单的删除、格式化等方式。无论这些旧手机被转送给亲朋好友,还是转卖到二手市场,被删除的信息完全可以通过数据恢复工具还原,使旧手机上个人信息存在泄露的隐患。目前,不法分子和敌对情报机构已经把触角伸向二手手机交易市场,利用数据恢复技术搜集整理情报信息已经成为不法分子非法获取信息的新方式。此外,如果手机意外丢失或被盗,其存储的敏感信息更易泄露。
4.通过侦听定位设备截获信息。
目前,针对手机通信的各种侦听设备层出不穷,性能不断提高。特别是使用WIFI时,由于个人信息在互联网传输过程中需要经过传输的路由,如果路由设备被人控制,个人隐私自然就泄露了。
而侦听设备只要对截获的手机信号进行相应技术处理,就能轻而易举地获取手机信号的语音和数据信息。比如,美国研发的&梯队系统&可对全球95%的各种无线电信号进行窃听。很显然,除个人隐私外,如果国家事务的重大决策、武装力量的活动等国家秘密被敌人掌握,将严重危及我国国家安全。
另外,手机的定位功能在为用户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务的同时,也使手机成为一部定位器,将用户自己的位置信息暴露出来。美军成功击毙基地组织二号人物阿布&祖巴耶达赫,就充分利用了手机的定位技术。
5.黑客入侵窃密。
手机在使用移动增值业务时,实际上成为一台连接国际互联网的终端。黑客们编制的病毒、恶意软件、流氓软件等可对手机进行非法启动、私自联网、私自发短信、恶意扣费,能够窥视和窃取短信、通讯录、个人邮箱,以及手机中的照片、私密文件、账户账号、密码信息等,还能够监听通话内容。木马程序在通话完毕后,就会启动上传程序,将通话录音等上传至不法分子搭建的服务器上,使用户隐私暴露无遗。这样,用户个人信息就会在本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任人摆布。
黑客的间谍软件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将其植入到被窃听人的手机中:一是将木马端生成短信或彩信,并以诱人标题骗取用户点击或运行。或将恶意代码隐藏在&空白短信&中,一旦用户打开短信,手机系统后台就会自动下载恶意软件,并借此将窃密软件植入手机中。二是伪装成手机常用应用软件,如游戏、安全补丁、免费资料以及电子书等,上传到部分缺乏安全验证的中小手机软件论坛中骗取用户下载安装,或以蓝牙、红外等方式传给被窃听人,诱骗对方进行安装。三是借用手机装入恶意软件,或将窃听软件植入到新手机中,以礼品形式赠送给被窃听人。
此外,我国现行使用的手机技术体制,大部分都源于国外,加密体制受制于人也是手机在使用中存在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
手机&&防泄密招数任你选
信息安全无小事。个人、单位、国家的隐私和秘密一旦泄露,往往会对社会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各种信息泄露事件反映出来的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淡薄和行业不规范等问题,也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手机信息安全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
防止手机信息泄露,普通用户并非无能为力。只要增强信息安全保密意识,掌握手机安全防护常识和技能,学会科学使用手机,减少甚至杜绝个人信息泄露,是完全有可能的。
1.要杜绝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现在,有很多人只会使用手机,对手机存储卡信息数据的销毁、手机信息安全隐患和技术漏洞,缺乏了解或知之不多。因此,要杜绝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加强学习,切实认清手机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认知手机泄露个人信息的途径和方式,充分意识到手机泄露秘密的严重后果,做到手机防泄密&警钟长鸣&。
2.要掌握安全防范常识
对特殊人群、特殊场所、特殊内容,要使用特殊的手机管理方法。对于涉及秘密的人员,如军人、机要人员等,需制定严格的手机管理使用制度,或配发保密性强的专用手机,做到专机专用。对于涉密场所,要按照保密规定,设置手机安检设备。做到不在涉密的场所携带和使用手机,不用手机记录、录音、照相和传输涉密内容。
同时,不要轻易接听、接收陌生人的电话、短信、彩信、邮件,必要时关闭手机,彻底切断手机电源,防止被植入病毒或木马。不要把手机设置为自动登录,每次登录都应输入密码。要充分利用手机自带的图案和密码锁屏功能,防止别人解锁屏幕偷看个人隐私。智能手机用户使用网络服务后,应及时注销手机账号登录状态。还应经常及时清除可能的敏感信息。
3.严格遵守各项保密规定
各项保密规定不仅对于保护企业数据、商业秘密乃至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也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为此,要切实遵守各项保密规定,尤其是要做到不在手机中存储、处理涉密的重要信息,从源头上杜绝失泄密事件的发生。要避免在通信、微信、QQ、电子邮件中泄露相关重要信息。不在手机中存储核心人员的工作单位、职务等敏感信息。也可采取简写或使用代号避免重要敏感信息完全暴露。
4.利用正规平台下载软件
智能手机用户下载软件时,应登录官方平台下载,避免到论坛下载。不要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不要浏览不良网页。坚持在正规的手机运营商处维修维护手机,防止被植入病毒程序。安装软件时,一定要详细查看软件索取的权限列表,出现敏感权限时要特别警惕。如果软件要求提供与服务无关的通讯录、短信等,或者安装一个阅读器程序却要求摄像头的访问权限,就要警惕是否有陷阱。
5.严控系统权限
手机用户应树立风险意识,尽量避免将访问个人隐私的权限和访问网络的权限同时授予可疑程序。对于平常不用或很少使用的功能,如蓝牙、红外、手机定位、高清摄像等,应予以关闭或停止使用,避免手机被远程攻击或被病毒搜索到,需要使用这些功能时再打开。当免费使用WIFI时,只使用自己了解和信任的网络,并且不轻易向外发送重要的个人信息。
6.彻底删除不需要的信息
当用户删除或格式化手机存储介质中的信息时,这些信息并未真正被清除掉,只是删除了主引导区信息,修改了它的控制结构,并被标记为可覆盖。当有新的信息存入时,就可以覆盖原有信息,但未被覆盖时,只要不是物理原因被破坏,这些信息依然保留在存储介质中,能够被恢复。因此,在更换手机或需要删除相关信息时,可以选用具备数据粉碎功能的手机软件,或者对手机格式化后重复存储大量电影视频、垃圾文件、图片等无用数据到手机内存,再反复删除这些信息,使无效信息反复填满手机空间,彻底覆盖掉原来的信息,增加数据恢复难度。另外,对旧手机尽量不要随意转让或出售,应当进行物理销毁,以规避暴露隐私的风险。
此外,还可以利用多部手机,将工作和个人通信用途的手机与上网娱乐的手机从物理上分开,尽量将通讯录、短信等资料存在SIM卡中,把照片、图片等文件存到手机以外的外接存储器上,减少信息泄露的风险。
【编辑推荐】
【责任编辑: TEL:(010)】
大家都在看猜你喜欢
关注热点热点聚焦调查
24H热文一周话题本月最赞
讲师:398543人学习过
讲师:169300人学习过
讲师:3564人学习过
精选博文论坛热帖下载排行
本书非常详细而全面地介绍了C#程序设计语言。本书不是“5分钟学习C#”式的手册,也不是那种教您“照猫画虎”地创建一些与您的实际工作需要...
订阅51CTO邮刊为什么安卓手机上,每个软件都要读取联系人信息?会泄露个人隐私吗?
我的图书馆
为什么安卓手机上,每个软件都要读取联系人信息?会泄露个人隐私吗?
  聊天APP必须要开放位置信息,APP默认读取用户通讯录,就连孩子做个培训、写个作业的APP,也要读取位置。在给用户提供便利的同时,APP也在大肆索取一些“并不必要”的用户信息。安装APP的时候,很多人都忽略了那乱七八糟的安装信息。但有些时候,安装信息中的重要提示,就是区别于APP是否侵犯个人隐私的重要因素。    APP:位置、联系人等权限受关注  当我们安装APP时,都会被象征性地同意一则用户协议后,才能安装成功,但是这个协议中有多少“坑”,恐怕很多人就无暇顾及了。  在记者安卓手机上安装的61款软件中,所有APP都有“读取已安装应用列表”权限,由此可以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及分析同行情况;第二受关注的权限就是“读取本机识别码”,这是用于确定用户,因为每个手机识别码都是独一无二的;第三则是“读取位置信息”权限,以此可搜集用户的活动范围。  而是否申请某种权限,似乎并无可循规则。  一是同类APP,共同“越界”。  记者在一款安卓手机的应用商店中搜索了“手电筒”APP,其中排名靠前的10个APP,除了相机等基本权限外,有8个都请求发送和查看短信、拨打电话和管理通话以及位置信息等三大权限。  二是同一APP,不同系统中需要不同权限。  以微信为例,如果在安卓手机中关掉其位置权限,则无法使用这一APP;但如果是在苹果手机上关掉这一权限,使用仍然是正常的。  三是同类APP,不同权限。  以最近火热的共享单车为例,记者调阅安卓手机应用权限发现,摩拜单车、优拜单车、永安行等APP,就比OFO共享单车多要求了通讯录的权限。    厂商:不管有用没用,拿到权限再说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赵占领表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明确规定,收集、使用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  但现在很多APP至少都违背了“必要”原则,获取了很多不必要的权限以搜集用户个人信息。  例如,“调用摄像头”和“启用录音”是很多APP热爱获取的权限。“百度新闻”客户端就默认获得了相机、电话等7项权限,但是记者反复查阅“百度新闻”客户端,却没有发现有用得着相机或电话的地方。  实际上,监管部门对此也有所关注。2016年5月,安徽省工商局曾对市面上20款左右的手机进行质量抽检。其中,6款来自金立、Vivo、斐讯等品牌的手机在使用过程中,预置的应用软件存在未经消费者允许通过wifi网络、GPS和基站等定位技术收集消费者位置信息行为,侵犯了消费者个人隐私。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在《2016年中国Android手机隐私安全报告》显示,非游戏类APP获取隐私权限普遍增多同时,越界行为增长明显。  例如,高达13%的非游戏类APP越界获取“位置信息”权限,9.1%的非游戏类APP越界获取“访问联系人”权限;高达26%的APP越界获取“位置信息”权限。  滥用权限的背后,涉及当前互联网企业的商业逻辑。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互联网企业通过免费模式吸引用户后,后续的变现模式就是精准营销,要想做到精准就必须尽可能多掌握用户的数据。“搜集的数据多一点,营销价值就会提升很多。大数据时代,没人知道哪些数据会成为重点,足够多的数据才是重点。”    监管:法规虽有,案例少见  第三方数据机构TalkingData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APP数量超过1700万个。数量如此庞大的APP,如果越界索取了用户权限,将大大增加用户信息泄露的风险。  对于APP索取用户权限的现象,有关部门早已有明文禁止。  2016年8月起生效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就明确规定,未向用户明示并经用户同意,不得开启收集地理位置、读取通讯录、使用摄像头、启用录音等功能,不得开启与服务无关的功能,不得捆绑安装无关应用程序。  但是在操作中,很多企业都在无视这条规则。对此,资深互联网法律研究者刘春泉告诉记者,“很多互联网企业都是尽可能多地搜集信息,我对这个问题也抗议了很久,但由于既得利益非常大,不仅大企业不闻不问,连很多小企业都无所畏惧。”  一方面是企业利益驱使,另一方面则是鲜有处罚案例。  刘春泉告诉记者,对于个人信息保护,虽然目前已有的法律法规早有明确规定,但是对于不守法者的惩罚缺乏明确规定,至今仍缺少知名判例或罚则。  同时,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相关部门还要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  赵占领认为,虽然管理诸多APP不太现实,但是监管部门还是可以从应用商店入手,通过管理平台间接管理APP,加强应用商店的审核标准,以不断改善APP过度索取用户信息的局面。  面对APP系统性的过度索取权限,用户能够做的不多,但是也可以有所作为。对此,多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无论安卓或者ios的安全管理都在提升。通过设置,用户可以禁止APP调取不必要的权限,并且仍能正常使用应用。”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防止个人信息泄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