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转贷业务网据说非常便宜,是真的吗

&2017 天极网旗下网站”我来说两个吧 1.男孩我本科师弟,长得也不错,挺招女孩喜欢。刚来大一的时候好多女生暗恋他,他选择了元旦晚会的一个搭档。女孩对他很依赖,每天都粘着他,他倒是对女票也很好。到了大二大三时候,男生经常跟新大一的接触,不得不说大一女孩奔放又开放。大一新生第一年在另一个校区,他学生会工作就得往返两个校区。久而久之就跟不知道几个女孩有了来往,毕业临近的时候可能就找不到人了。去哪我就不需要说了吧。女票还是很爱他,等着他回来,联系不上他会四处找他。然而,毕业的时候还是分了手。这其实也不算特别渣。 2.二号渣男是我认识一女孩经历的。女孩跟我关系还好吧,工作了两年,一直没有对象,人也很贪图安逸的工作不努力,跳槽好几次还是月薪3000不到。这就是所谓的生活水平线之下的单身屌丝女,之前喜欢我,我真是对她毫无兴趣和性趣,无非是感谢她曾经帮我忙会请她吃个饭或者没事一起吃个饭。大概半年前她跟我说她心烦,说喜欢了老男人。她喜欢上了同事,离婚的一个。我当初跟她说,老男人晚小女孩一玩一个准。似乎她好像是没有听懂我的话,我也就没好意思继续说,毕竟只是个普通朋友。后来一段时间没怎么联系,直到十几天前大晚上给我微信,问我忙么。我开玩笑地跟她说你怀孕了?结果,还真是怀孕了……我真只是猜的。她说她跟那个离婚男上床了,后来那个离婚男复婚了,复婚后找她说要聊聊,就聊酒店去了。离婚男估计是故意的,没措施。离婚男是这女孩第一个人,女孩也不懂避孕什么的。一个月了发现大姨妈没来,就去验孕发现中奖,去医院验血继续中奖。找离婚男说,离婚男表示先找医院做人流,让她等等。一等好几天没消息,女孩开始催,离婚男就各种借口推脱。 女孩害怕了才来找我,不敢跟家里说,没有信得过的朋友。(那特么的我真是活雷锋 )让我带她去人流,WTF!问我去什么医院,丽人医院可以吗。这特么当然广告作用这么大!她说是离婚男让她找这样的医院。二话不说让她第二天来了最好的公立医院,没怎么去过医院的我摸索着带着挂号做检查等结果,告知是真的怀孕,并且炎症还比较厉害。质问得知离婚男用手做了,哎,提醒女孩子要注意卫生和对方卫生。拿了药回去,等五天后做HIV检查后手术。&br&&br&写了好多还没写完,未完持续。&br&~~~~~~无敌分割线 八月四日更新&br&&br&女生让我陪她做手术,我有对象。陪人做流产特么的再活雷锋也百口难辨吧。觉得不能陪她做手术,因为外科手术是需要家属签字的,一旦签字的是我,这特么的就留下了说不清楚的证据,我真的是活雷锋。陪女孩检查完了,看了化验单之类的,阴道炎。我质问她是不是很粗暴,女孩哭了不说话。表示呵呵呵,渣男是真的玩弄你,把你做泄欲工具吧。&br&我说,我没法陪你做手术,你找其他人陪你。女孩彻底没有能寻求帮助的对象了,十分恳求我抽时间陪她做手术。(在这说一句,一个离开家来到大城市工作的女孩,如果你不是那种能力特别强的人,还是回家吧。看不到未来,没有梦想,没有富足或者起码基本生活水平上的生活。很容易无助,因此,脆弱起来会被趁虚而入。)&br&我说你一定要找你家里的人来陪你做手术,怎么都是手术,万一万一有问题,倒霉的是我。何况我了解她家的人什么样,赖我是百分百的。检查完,有些药钱和吃饭的钱是我拿的,虽然几百不多,对于我这样一个没收入的读书狗来说已经不少了。&br&这个时候,女孩说要不让那个渣男来陪吧。我更呵呵呵了,对于一个结了婚还让你怀孕并且怀孕后躲躲闪闪的渣男,还指望他来?女孩说问问,我瞬间怒了,我说这种渣男你还联系他干嘛?抓紧删了。女孩在微信上跟渣男说了几句删了。我问,说啥了?女孩说渣男说对不起,然后希望以后还联系……卧槽,真有这么不要脸的渣男。我呵呵的表示,他手机号你不删?女孩删了。我又问还有短信和QQ呢?女孩继续删。真不明白这女孩想什么,对这样人还存有希望么难道。&br&吃完饭把女孩送上了地铁让她回家,我也回去了。女孩一会发微信跟我说谢谢我,说上地铁的时候哭了。呵呵,一个男人,只要不想跟你上床,就会对你真正好。女孩们请记住。&br&写完了做检查的一天,因为胚胎只有二点五厘米,需要等长到三厘米后才方便人流,要等五天。随后会更新女孩在家等着做检查的一些事。未完持续~~&br&&br&………………………简易分割线&br&竟然好久不更 因为要毕业了忙着答辩找工作&br&女孩要我陪她做手术的要求我考虑了很久,毕竟人流手术这种事情还是有点百口难辩的,毕竟自己有女票,万一遇到熟人被以讹传讹就真的悲洗不白了。正好那几天女朋友正好要来找我,我就跟这个女孩说,我的确不能陪你做手术,手术签字需要我签字,以后都是各种问题,我胆小。&br&我觉得只要是手术,就存在一定的危险,万一真的出事我给她家人打电话,我岂不是自己陷进去?作为处女座谨慎的我还是拒绝了去陪她做手术的要求。我让她联系了自己一个表姐,那个表姐似乎也是打过胎的……&br&手术结束后大概半个多月她给我发信息说恢复还可以,她表姐照顾她也还不错。不过,说小月子里落下病根了,肩膀疼。&br&有回复说这个女孩颜值问题,的确很普通的。也是很凄惨的,毕业两年没存款没家庭加薪无望。不懂,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br&我不认为在大城市工作是一种好事,只是给亲戚朋友那里听起来很好而已,苦和无奈只有自己知道吧。&br&毕业了,离开这个刚刚评上一线城市的大城市,回到自己的小城市。家乡在鲁中一座小城,似乎鲁省总是有各种妇科医院广告,路过很多有不孕不育,无痛人流广告牌,想必有需求就有市场吧。还好,我不是一个对这类广告有需求的人,我也不会让自己的女人进这种医院做这样的手术。&br&不过事情,有些反转或c者是小插曲吧,关于渣男继续找这个女孩的事情。今天晚了,过后再更新。&br&___________________分割线&br&毕业季让人忙碌到现在,来不及更新。&br&先说渣男一,感觉渣男一过得还挺好的,似乎前女友还会一直跟他联系,女孩子喜欢一个男孩子就会喜欢一辈子吧。天秤自古出渣男是真的吧。&br&&br&再说渣男二吧,今天算起来距离这个女孩堕胎一周年了,女孩还是以前的样子,似乎从过去恢复过来,依旧过着月光的、看不到未来的日子,依旧单身。&br&后来渣男二号联系过这个女孩好多次,女孩应该也明白渣男到底想要什么,一直推脱,可是渣男依旧打电话发短信。不过女孩用手段耍了渣男几次,让渣男开好房去等,然后关机。算是小报复,无关痛痒的小报复。&br&听她说,人流小月子里落下了肩部酸痛的毛病,一受凉就疼。女人是很麻烦,有些男人永远体会不了的感受。请各位善待女孩子,也请各位女孩子善待自己。&br&&br&PS:想说另一个渣男的故事,与一个学姐有关的渣男故事,消息林林总总的道听途说,待我整理思绪继续更新。&br&PPS:还想更新个自己经历过的渣女的故事,曾经追求了三年的女孩子。也许是我颜值低,期间不造换了多少男朋友的故事。
”我来说两个吧 1.男孩我本科师弟,长得也不错,挺招女孩喜欢。刚来大一的时候好多女生暗恋他,他选择了元旦晚会的一个搭档。女孩对他很依赖,每天都粘着他,他倒是对女票也很好。到了大二大三时候,男生经常跟新大一的接触,不得不说大一女孩奔放又开放。…
大学毕业前的一晚被灌醉,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地上有很多用过的避孕套,问男友什么情况,他说都是他用的,多年后的一天他告诉我那晚上不止他一个人,还有他们寝室的其他五个人。
大学毕业前的一晚被灌醉,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地上有很多用过的避孕套,问男友什么情况,他说都是他用的,多年后的一天他告诉我那晚上不止他一个人,还有他们寝室的其他五个人。
&p&撩是心血来潮的鲁莽。&/p&&p&喜欢是绵延不绝的难忘。&/p&&p&&br&&/p&&p&所谓撩,是一马当先,单刀直入。&/p&&p&你话术背得妥当,是泡学大师,撩妹达人,街头搭讪,闪亮登场。你说姑娘你好,我这儿有个测试陌生人之间信任的游戏,你把眼睛一闭,往后一倒,我肯定把你扶稳。&/p&&p&姑娘两眼一翻,说你丫智障,转身便走,你咧嘴一笑,思揣着是不是嘴角翘起的弧度不够恰当,还是个人形象没有设计好,眼珠一转,回头就盯准下一个目标。&/p&&p&撩是姑娘你声音好听,长相好看,肤白腿长,我都想要。但是要不着,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妥,你看苏东坡说,天涯何处无芳草,杜秋娘讲,有花堪折直须折,人生苦短,又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p&&p&天底下的美食那么多,黄蓉可以变着花样给洪七公做,不照样把老北丐哄得眉开眼笑。&/p&&p&&br&&/p&&p&而喜欢则不一样,它是心心念念,患得患失。&/p&&p&你在朋友圈发了一句碧云天,黄叶地,我就在心里演了一出西厢记,你说我也没有倾城的貌,这一身丑颜平胸坏脾气,你是喜欢我哪一点?我脑袋里立马就把沈从文王小波朱生豪纪伯伦教的台词过了一遍。&/p&&p&可到嘴边,却欲语还休,难发一字,只能对着你傻笑。有些人说不清哪里好,但就是一直忘不了她的笑,她的音,她的貌。&/p&&p&你看洪七公吃了那么多人间美味,最后武功尽失念念不忘的,还不是那道鸳鸯五珍烩?&/p&&p&&br&&/p&&p&撩很简单,从心生暧昧到相忘天涯总结起来,也不过是一句一时兴起。&/p&&p&喜欢却很难,也很复杂。它是自此无心爱良夜的决绝,也是隔着几十年后对红酥手的不忘。它是孙猴子头上紧箍的痛苦,也是吕秀才把郭芙蓉护在身后的勇往。&/p&&p&把感情当撩的人,可以活得很潇洒,却也难领略到诸多红尘味道。而当一个人动了真情,另一个人却是在撩,那也不过是一场镜花水月,到头来多情却被无情恼罢了。&/p&&p&&br&&/p&&p&最好的撩应该是带着喜欢的撩,一辈子,只撩一个人。它是平凡,也是习惯,它藏于生活里,隐在岁月中。&/p&&p&记得大学某次,访抗战老兵,旁边坐的是老人的老伴,两人相伴已有几十个年头。几个问题问下来,老人的谈话兴致不减,我们也听得津津有味。&/p&&p&不知什么时候,老人的老伴突然剥好了一片橘子,放到老人嘴前,用方言和他柔声交代:吃一片,再慢慢讲嘛。老人露出幸福的笑,额头上呈现出深浅参差的皱纹。&/p&&p&这样的撩,我觉得最美,它不浮夸,也不刻意,没有浩荡声势,却平静得动人心弦。&/p&&p&&br&&/p&&p&走马观花的撩,如浮躁时代里的速食快餐,一时荷尔蒙上涌,再而衰,三而竭。&/p&&p&相濡以沫的撩,是漫长岁月里的相依平淡,一往情深,再白首,三寻常。&/p&&p&寻常的东西,却最是难能可贵。&/p&&p&&figure&&img data-rawheight=&85& src=&/v2-213fa92ce0cf3a532d24c8e7b1d6d812_b.jpg&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213fa92ce0cf3a532d24c8e7b1d6d812_r.jpg&&&/figure&&/p&
撩是心血来潮的鲁莽。喜欢是绵延不绝的难忘。 所谓撩,是一马当先,单刀直入。你话术背得妥当,是泡学大师,撩妹达人,街头搭讪,闪亮登场。你说姑娘你好,我这儿有个测试陌生人之间信任的游戏,你把眼睛一闭,往后一倒,我肯定把你扶稳。姑娘两眼一翻,说…
人口雪崩,说啥都晚了。&br&&figure&&img src=&/55bdebde0aa791bc66990a7_b.jpg& data-rawwidth=&466& data-rawheight=&3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6& data-original=&/55bdebde0aa791bc66990a7_r.jpg&&&/figure&&p&文章比较长,看见枯燥的理论部分可直接跳过,直接看结论就好。&/p&&br&&br&&p&&strong&一、马寅初的“人口控制论”&/strong&&/p&&br&&br&&p&我清楚地记得高中时分,历史课本的楷体部分(楷体字就是选读,不作为考点)提到,马寅初是第一个在中国提出计划生育理念的人,结果被当做右派迫害,而在毛时代“人定胜天”的理念下,人们放开了生、撒了欢生,造成了种种恶果,直到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p&&br&&br&&p&当时我们都很扼腕叹息,要不是那个年代迫害有学识的知识分子,早几年实行计划生育,中国何至于这么多人,我们去食堂何至于排那么久对的队,我们考大学何至于竞争那么大……&/p&&figure&&img src=&/280af4b2ee8cccf65ada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1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p&马寅初先生在著名的《新人口论》中,较系统的论述了中国的人口问题。提出了&b&“&/b&&b&我国人口增长过快&/b&&b&”&/b&的命题。马先生在书中,别从加速积累资金、提高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以及增加工业原料等方面,对控制人口的必要性、迫切性进行了论述。&/p&&br&&p&最核心的论点,他认为,因为中国人口多,消费大,所以积累少,&b&只有把人口控制起来,使消费比例降低,才能多积累资金&/b&&b&——&/b&&b&搞社会主义,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多搞大工业,搞农业电气化、机械化&/b&,然而,为安排好多人就业,就不得不搞中小型工业,农业搞低效率劳动,实际上是拖住了高速度工业化的后腿。同时,马先生认为,由于人口多、粮食紧张,就腾不出多少地种诸如棉花、蚕桑、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同时,也由于农产品出口受到限制,就不能进口很多的重工业成套设备,影响了重工业的发展。&/p&&br&&p&这是马先生的核心论点,看看与你们心目中所以为的是不是谬以千里了?&/p&&figure&&img src=&/acceee07db8f8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acceee07db8f8_r.jpg&&&/figure&&p&在国外学术界,关于人口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学家已经争论了好几百年,他们的观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p&&br&&p&&b&1. 悲观主义:&/b&此观点认为人口增长抑制经济增长,由于经济资源有限,人口膨胀对经济增长有害( Malthus, 1798) ; &/p&&p&&b&2. 乐观主义&/b&:乐观主义认为如果将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等因素考虑进来, 人口增长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是不合理的制度而非迅速的人口增长( Boserup, 1981) ; &/p&&p&&b&3. 中立主义&/b&:认为在控制了诸如贸易开放度、人力资本和制度等因素后,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将没有关系( Srinivasan, 1988; Galor and Weil, 1999) 。&/p&&br&&p&经济理论这种东西,从来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且往往都是南辕北辙的(所以我学经济学的头巨大,研究生果断转了管理)每种解释的支持者似乎都能够找到经验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但这些研究都仅仅关注于人口数量或人口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回到马寅初先生的理论,我们不能忽视理论提出的前提条件,那就是:&/p&&br&&p&&b&计划经济、公有制经济、集体化大生产、工业化起步阶段。&/b&&/p&&br&&p&以上内容很重要,需要重复一遍,当时我国的经济背景是“计划经济、公有制经济、集体化大生产、工业化起步阶段。”马先生的理论,是为工业化服务的,准确的说,是为发展重工业服务的。因此马先生理论得出结论的逻辑是————“&b&控制人口数量——增加储蓄率——符合大工业化生产需求——带动经济发展&/b&&b&”&/b&。当然,学术界关于马先生的“人口控制论”也是争议不断,有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就是大工业化生产不必限制人口。只是看到网上的所有探讨压根就没搞清楚老先生的理论,肯定连他的书都没读过,实在是南辕北辙。&/p&&br&&br&&br&&p&那么,马先生的逻辑“控制人口数量——增加储蓄率——符合大工业化生产需求——带动经济发展”是否得到证实了呢?&/p&&br&&p&马先生所认为的储蓄效应成为其在供给方面影响经济增长的一条重要渠道,并在理论和实证层面被大量文献所讨论( Modigliani, 1970 ; Higgins and Williamson, 1997; Modiglianiand Cao , 2004) 。在发展中国家, 随着生育率的下降, 储蓄率倾向于上升,投资需求也随之上升, 人口红利被进一步强化( MasonandLee, 2006) 。&/p&&br&&p&以下引用汪伟先生得出的结论,有复杂的数学运算过程,嫌麻烦的同学可以直接跳过这部分看结论。&/p&&figure&&img src=&/fea66c1e2cdcc404bfac5ef7ed3d8a20_b.jpg& data-rawwidth=&913& data-rawheight=&2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3& data-original=&/fea66c1e2cdcc404bfac5ef7ed3d8a20_r.jpg&&&/figure&&figure&&img src=&/2fb80d9bfc098b90de4b2_b.png& data-rawwidth=&633& data-rawheight=&3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3& data-original=&/2fb80d9bfc098b90de4b2_r.png&&&/figure&&figure&&img src=&/ae20cce9a27_b.png& data-rawwidth=&633& data-rawheight=&4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3& data-original=&/ae20cce9a27_r.png&&&/figure&&br&&p&通过以上实证分析,汪伟先生认为马寅初先生的理论是可靠的。1970 年, 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51.81( 邬沧萍等, 2003) , 意味着一个妇女一生平均生育约六个孩子,家庭、吃饭人口多也降低了储蓄能力, 这意味着用于物质资本积累的资源不足,虽然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是用于子女抚养上,但每个孩子所能获得的资源有限,因此也会导致人力资本的积累不足,由于生育率过高,经济增长常常掉入马尔萨斯均衡陷阱,这正好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前的图景。&br&&/p&&figure&&img src=&/310d85deeeac99e92beb_b.png& data-rawwidth=&829& data-rawheight=&5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9& data-original=&/310d85deeeac99e92beb_r.png&&&/figure&&br&&br&&p&&strong&二、计划生育,有利更多?有害更多?&/strong&&/p&&br&&p&随着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执行,生育率迅速下降时,经济增长率快速上升,中国开始逐步进入高储蓄和高经济增长的高水平均衡路径。马寅初先生的理论与实证为中国通过独特的生育控制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解释逻辑,或许已经过时了,毕竟那是六十年前的理论,还是建立在计划经济、集体经济的基础上。&/p&&br&&p&在当前,生育率的下降空间已经非常有限,随着经济的发展,生育政策对储蓄和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也越来越小,因此计划生育继续严格执行的理由可能会受到挑战。&/p&&br&&p&然而,但是,&b&人口的政策由于其有很强的惯性,在惯性的作用下,我们的政策会影响到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b&。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非常严肃的面对计划生育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认为当政者在人口政策方面,过于短视了。&/p&&br&&p&&b&短视,也是我们诟病人口政策的核心点。&/b&&/p&&br&&figure&&img src=&/32dd601b0de7bddfd03d09fe_b.png& data-rawwidth=&953& data-rawheight=&2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3& data-original=&/32dd601b0de7bddfd03d09fe_r.png&&&/figure&&p&事实上,计划生育的政策也几经变动,从1973 年明确了 “晚 、稀 、少 ”的方针 ,到1974年2月中共中央肯定按“晚、稀、少”要求结婚和生育的政策,再到80年代初期的“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一直到由“少生”向“只生一孩”的转变从广义计划生育政策向独生子女政策的转型。&/p&&br&&p&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独生子女”政策,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0与 1982年中共中央先后发布了《关于控制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 《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 提出“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并严格规定城镇居民和国家干部、职工除特殊情况外只能生育一胎。显然,1980年前后是全国范围内推广以家庭为单位实施独生子女政策的关键节点。&/p&&br&&p&毫不客气的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是一个很不负责的短视政策。为什么说是短视,我们简化抽象一个模型,两个人只生了一个,如果正要严格执行的话,一代过去上一辈死光了,人口整个拦腰斩半,14亿变7亿,在一辈下去3.5亿,想想就是一个不可能长期实行下去的人口政策,这不,现在改了。&/p&&br&&p&&b&计划生育政策,和独生子女政策,是两个概念。&/b&&/p&&br&&p&讲道理的说,七十年代的温和计划生育政策看起来要更科学合理的多。见下表,在温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控下,出生率保持在一个比较理想的水准。&/p&&p&&figure&&img src=&/9a462cf5efd_b.jpg& data-rawwidth=&1077& data-rawheight=&3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7& data-original=&/9a462cf5efd_r.jpg&&&/figure&事实上,在70年代末, 中国社科院一份较权威的调查就显示,北京、四川两地城乡青年生育意愿都低于2。更进一步,过于严厉的政策还有可能对生育意愿起到逆反作用。印度 20世纪70年代的经验表明,由中央统一严密管理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一种没有缓冲带的高压政策,不仅与文化、习俗、宗教等碰撞, 还会引起政治骚乱。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梁中堂先生的研究也发现,独生子女政策在1980年代初曾诱发逆反心理,造成生育意愿和实际生育率的反弹,见下表:&br&&/p&&figure&&img src=&/4e6c0a8fefddd_b.png& data-rawwidth=&678& data-rawheight=&4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8& data-original=&/4e6c0a8fefddd_r.png&&&/figure&&br&&p&&strong&三、苟利国家生死以,你愿意牺牲吗?&/strong&&/p&&br&&p&在西方,社群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公共政策观孰是孰非争论了上百年。&/p&&br&&p&传统观点认为, 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一种公共政策,代表的是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公共利益,其目的在于实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因此,个体或家庭应该牺牲部分权利和自由,以维持人口总量和资源总量的平衡。这一理念应该说来自于西方社群主义的&b&“善好 ( Good) 优于 权利 (Right)&/b&”一说,即公共利益至上的政治理论。提倡独生子女政策的人也多基于此开展分析,从公共利益的角度论述执行该政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p&&br&&p&然而,随着计划经济、集体主义的光环逐渐褪去,在中国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慢慢成为了主流思想。比如美国学者罗尔斯的新自由主义理论或现代正义论, 强调的是个人权利至上或“权利优先于善好”。该理论认为公权不应以侵犯私权为前提,不能以道德谴责来剥夺个人权利。因此,&b&政府为管理公共事务、实现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利制定和实施公共行为规范、行动准则和活动策略的过程中,应该强调个人权利至上&/b&。&/p&&br&&p&从这个角度来讲,70年代“晚、稀、少”的温和计划生育政策受到人们的相对接受,和它以倡议的方式提出、在呼吁重视集体利益的同时也部分尊重和保留了个体生育决策权不无关系。&/p&&br&&p&&b&计划生育好不好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但是计生委好不好恐怕争议不多吧?&/b&&/p&&br&&p&我翻到九十年代的一篇会议纪要,发现庙堂人士对于计生委的问题并不是没有认识到,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计生委)从中央到各省市计划生育部门的建制和覆盖面都非常完善,承担的也不仅仅是限制胎数的任务,还包括优生优育等。但在严格实施独生子女政策的过程中,基层部门所执行的行政处罚,对其功能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有学者提出,居村一级计生工作长期借重基层组织妇联,计划生育从结构、功能和认同三个角度侵蚀并解构了农村妇代会的原本属性,&b&给妇女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在各种政治压力、利益导向和信息传递作用下,国家、村庄、妇女干部三个层面的治理和行为都倾斜于计划生育工作,从而忽略了妇女权益与发展等基本任务。”&/b&&/p&&figure&&img src=&/be924189dec089ebc839c_b.jpg& data-rawwidth=&180& data-rawheight=&17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0&&&/figure&&p&就像我在这篇被和谐的文章&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知乎 - 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a&里提出的问题一样,国家花了你的税办奥运会,你能获得多少效用或满足感呢?当你的效用或满足感不足以超越所花费的税款,你还回支持国家举办奥运会吗?&/p&&br&&p&&b&退一万步讲,就算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能带来经济利好,被强迫引产的孕妇支持吗?超生无法办户口、无法正常上学的“黑户”孩子愿意吗?&/b&&/p&&br&&p&&b&利益、角度、出发点不同,每个人的答案也都不同。&/b&&/p&&br&&p&&strong&四、社保危机&/strong&&/p&&br&&p&“独生子女”这个短视的政策已经撑不住了,因为老龄化问题。&/p&&br&&p&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接近20%。欧洲国家用100年时间,发展中国家用60年时间达到的老龄化程度,中国只用20年。(陈胜利( 2001 ) :从量变到质变,谈新形式下的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科学中国人, 第10 期)&/p&&figure&&img src=&/fddbbf6c4ae0aac12d837_b.jpg& data-rawwidth=&449& data-rawheight=&3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9& data-original=&/fddbbf6c4ae0aac12d837_r.jpg&&&/figure&&p&随着老龄化的加深,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的负担效应超过寿命效应而占据主导地位时,总人口中劳动力数量的绝对或相对减少,将可能影响经济中劳动投入的水平与质量,由此影响到经济增长的潜力。社会负担加重,还会大大提高劳动力成本,降低产品的竞争力,也很可能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p&&br&&p&说实话,改革开放之后三十年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毛时代的人口红利。&/p&&br&&p&老龄化最表面上的一个问题,就是社保危机。我在这篇&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知乎 - 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a&文章里面讲的很详细了,中国经济有三个定时炸弹,最早爆炸的可能是互联网泡沫,影响最深远的肯定是社保危机。&/p&&br&&p&说社保问题之前,先科普一下社保的模式:&/p&&br&&p&1. 现收现付制(也叫代际补偿制),我国现在就是这种模式,很容易理解,看下图&/p&&figure&&img src=&/d7dcf2d52f5f9e4ffb6f08_b.png& data-rawwidth=&881& data-rawheight=&6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1& data-original=&/d7dcf2d52f5f9e4ffb6f08_r.png&&&/figure&&p&以养老保险为例,是指以同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的保险财务模式。&/p&&br&&p&2. 完全积累制。看下图,也很容易理解,就是你的钱还是你的钱,国家帮你理财了&/p&&figure&&img src=&/7cb48f9d544d365bfcfa49_b.png& data-rawwidth=&943& data-rawheight=&6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3& data-original=&/7cb48f9d544d365bfcfa49_r.png&&&/figure&&br&&br&&p&3. 部分积累制。更容易理解,就是二者融合一下。&br&&/p&&p&&figure&&img src=&/8af3a20579bafe7af8ad19_b.png& data-rawwidth=&584& data-rawheight=&5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4& data-original=&/8af3a20579bafe7af8ad19_r.png&&&/figure&因为我国就是第一种代际补偿的模式,所以这里之探讨第一个。这个模式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strong&人口老龄化、经济不景气&/strong&。&br&&/p&&figure&&img src=&/27fc6e1bf2b6_b.jpg& data-rawwidth=&557&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7& data-original=&/27fc6e1bf2b6_r.jpg&&&/figure&&br&&p&&strong&老龄化就以为着劳动人口减少,而相应的,需要供养(领社保)的老年人却多了起来,&/strong&这是社保代际补偿模式下遇到的最大的危机。来看看这是日本的人口比例,对比一下中国的,我们有很大的理由担心,当年发生在日本的社保危机很有可能在中国cosplay:&br&&/p&&p&&figure&&img src=&/4eeaab6eaec68_b.png& data-rawwidth=&991& data-rawheight=&7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1& data-original=&/4eeaab6eaec68_r.png&&&/figure&&figure&&img src=&/56dd75201c02cbacdf03f_b.png& data-rawwidth=&989& data-rawheight=&7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9& data-original=&/56dd75201c02cbacdf03f_r.png&&&/figure&&figure&&img src=&/eb584e0cddd21ecf9e81661_b.png& data-rawwidth=&959&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9& data-original=&/eb584e0cddd21ecf9e81661_r.png&&&/figure&&figure&&img src=&/e000a186e35a44c7202e_b.jp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4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e000a186e35a44c7202e_r.jpg&&&/figure&&br&(不要问我为啥中国的数据是日语,日本的数据是汉语……我只找到了这两张资料图……偷个懒惭愧)&br&&br&&/p&&p&近年退休职工数增速快、养老金涨幅高,在职职工与企业的负担很大。2001年,“退休职工抚养比”(养老缴费的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的比值)为每2.98个在职职工的缴费养1个退休职工;2013年,退休职工抚养比为2.45。&/p&&br&&p&&strong&所以国家急啊,来看看现在的新闻,一为开放二胎(二孩),二来延时退休,无一不是对这个问题的担忧。&/strong&&/p&&figure&&img src=&/ffbff1bb2a753bbb8d091_b.png& data-rawwidth=&907& data-rawheight=&2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7& data-original=&/ffbff1bb2a753bbb8d091_r.png&&&/figure&&p&来说说历史,早在1997年建立社保保险制度的时候,大量已经退休或接近退休的人从来没有缴纳过养老金、医保金等社保费,这时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无法补缴以前并未缴纳的费用。但因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已经退休和正要退休的职工,必须立即纳入社保体系,享受相应的权利,领取真金白银。由于退休的老人数量庞大,资金需求量非常大。为了使现收的钱够用于现付,社保费率被设计得非常高,而领取养老金的替代率则相对低,也就是征收的高费率和支付的低保障。&strong&但是即使这样,钱仍然不够,又将职工个人账户积累的基金挪用于当前的发放,成为典型的寅吃卯粮,形成所谓“个人账户空转”&/strong&。这就是说,当时设计的“统账结合”变成一句空话,个人账户是空的,只是一个名词。&/p&&br&&p&必须要说,当年老朱真的是把所有事情做绝了。三件事:一,百万工人大下岗;二,取消福利分房,为中国楼市十五年疯长埋下伏笔;三,建立社保体系,完全抛弃了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给养老”的理念。不得不说,这些政策带来了温胡十年的中国经济腾飞,然而毕竟&strong&“肉食者谋之,肉食者肥之”,某些领导满腔热血的说要去趟地雷阵,其实最后发现被地雷炸的血肉横飞的还是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strong&&/p&&figure&&img src=&/7cdf23df41ac50b_b.jpg& data-rawwidth=&466& data-rawheight=&2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6& data-original=&/7cdf23df41ac50b_r.jpg&&&/figure&&br&&p&其实这种事情我很愤慨,像我的祖辈,完全是为国家奉献了一辈子,他们享有的只有荣誉,没有经济利益,他们也被剥削了剩余价值,然而在当时的语境下这是全民所有,国家代替你们积累,国家包你们一辈子的所需所求,他们只为奉献,他们无所求。但是我们祖辈三十年积累下来的国有资产,有多少被白菜价卖掉了,有多少官商勾结下的美其名曰“带来有竞争性的先进模式”事实上就是抢劫。&/p&&br&&blockquote&&p&&strong&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六国论》&/strong&&/p&&/blockquote&&br&&p&按理说,当时那一拨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是要国家负担的,合情合理合法合规,然而老朱为了甩包袱嘛,为了经济快速发展嘛,你正当年身强力壮的工人说下岗就让你下岗,更何况这些“老而不死是为贼”的老东西呢。&/p&&br&&p&再回到社保问题,一方面,按照目前的设计,将来有巨大支付缺口;另一方面,目前的高费率使得企业和个人无法负担,影响经济发展。这样将会对将来的支付带来更大冲击。&strong&高费率尚且有缺口,低费率当然会有更大的缺口。&/strong&&/p&&br&&p&于是乎怎么办呢,有这样几个办法,一是社保金的缺口国家出了,然而国家不挣钱啊,羊毛出在羊身上,还是要增加税收,就像北欧福利国家那样,维持高税收与高福利,不过诚实地讲,我国完全不具备建立北欧福利国家这样的现实基础。&/p&&br&&p&二是社保资金入市,为了追求一个高收益,有时候在弥补缺口的同时还能不不少的富裕。虽然法律规定社保资金是不允许炒股的,然而形势危急之下权变也是可以的。只不过最大的问题是,赚了当然没问题,但是亏了怎么办?看看中国股市,你感觉呢?&/p&&figure&&img src=&/e6dd8ca937_b.png& data-rawwidth=&789& data-rawheight=&2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9& data-original=&/e6dd8ca937_r.png&&&/figure&&p&三只有是养老金缩水了,我在香港的时候看过YouTube上的纪录片《日本社保危机》&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日本社保危机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我搜国内各大视频网站都显示视频已删除,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恐怕是我们将来最后可能的一条路了,大致就是,养老金缩水、医保缩水,有些药就是要花钱买、有些病就是不给你报销,&b&总而言之,老百姓会很苦。&/b&&/p&&br&&p&&b&亲爱的们,做好心理准备,开放二胎只是一个开始,延时退休马上紧跟到来。&/b&&/p&&br&&p&&b&更甚于,开放移民,吸引东南亚、非洲的劳动力。&/b&&/p&&br&&p&&b&真的不是没有可能。&/b&&/p&&br&&p&&strong&五、马克思的诅咒&/strong&&/p&&br&&p&在之前写经济的文章中,我用过相同的一个小标题:“马克思的诅咒”。&/p&&br&&p&放眼西方国家,没有一个国家的人口鼓励生育政策能够成功。&/p&&br&&p&计生委的首席人口专家翟振武是这样认为的:&/p&&figure&&img src=&/56d8d7514acadb4a740ddde3b3311603_b.png& data-rawwidth=&593& data-rawheight=&5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3& data-original=&/56d8d7514acadb4a740ddde3b3311603_r.png&&&/figure&&p&然而,新闻里说“目前,全国符合再生育条件的单独夫妇有约1100万对,截至5月31日,全国提出再生育申请的单独夫妇27.16万对,获准的有24.13万对。”&/p&&br&&p&并不是开放生育,就人人都愿意生的。随着经济发展,养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瑞士信贷银行的报告称,在中国一个孩子从出生到18岁的抚养费用平均约为每年2.3万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家庭平均年收入的43%。激烈的社会竞争带来越来越高的养育成本,实际的生育意愿有多大是个问题。&/p&&br&&p&就拿我这个北漂来说,连养活自己都要拼尽全力了,何谈养个孩子呢?&/p&&figure&&img src=&/fbd469f65f3db5a1f6a585_b.jpg& data-rawwidth=&413& data-rawheight=&27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3&&&/figure&&p&说到底,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生孩子呢,生孩子也是一种“经济需求”,可以将这种事情理解为马克思笔下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矛盾——“生产相对过剩与需求相对不足”。&/p&&br&&p&马克思经济学分析的中心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所以,他对生产过剩危机的分析,并没有停留于经济现象分析,而是深入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中探寻根源。根据马克思的分析,市场交换领域所蕴含的危机,在简单商品经济下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之间的矛盾所决定,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下,则是由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所决定。&/p&&br&&p&说得通俗一点吧,这说白了就是贫富差距。相信我们所有人都有财产、收入“被平均”的感受吧。&/p&&figure&&img src=&/ef7f9f4fb66_b.jpg& data-rawwidth=&529&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9& data-original=&/ef7f9f4fb66_r.jpg&&&/figure&&br&&p&在去年引起轩然大波的《21世纪资本论》,用翔实的数据佐证了马克思的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strong&资本主义一百年来,资本的边际收益大于劳动的边际收益——贫富差距因此会越来越大。&/strong&&br&&/p&&figure&&img src=&/bb44efdb43f_b.jp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3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figure&&br&我画了一个收入与生育意愿的表,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种猜测,大家看看就好,欢迎讨论:&br&&figure&&img src=&/37f7d5a43d219e83ee543eb_b.png& data-rawwidth=&642& data-rawheight=&3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2& data-original=&/37f7d5a43d219e83ee543eb_r.png&&&/figure&&br&人们越穷对的时候,就越倾向于生育,如“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之类,参见现实社会中无数示例。同时收入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养孩子也并不成为负担,许多豪门家族都将“人丁兴旺”作为很高的期待值之一,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港台明星嫁入豪门之后迫于生育的压力,不得不打催卵素,于是造就许多双胞胎。&br&&br&&p&&b&所以说,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大多脱离了赤贫阶段,然而由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特有的阶级固化,真正成为富豪的人少之又少,大家就只好在低生育率里转悠了。中国也不例外。&/b&&/p&&br&&p&&b&人口雪崩,说啥都晚了。&/b&&/p&&br&&p&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平台(微信公众号:knowledgewealth),欢迎关注&/p&&p&&a href=&///?target=http%3A///r/mHUEHDvEVGYrrX9-9yCK&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mHUEHDv&/span&&span class=&invisible&&EVGYrrX9-9yCK&/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人口雪崩,说啥都晚了。 文章比较长,看见枯燥的理论部分可直接跳过,直接看结论就好。 一、马寅初的“人口控制论” 我清楚地记得高中时分,历史课本的楷体部分(楷体字就是选读,不作为考点)提到,马寅初是第一个在中国提出计划生育理念的人,结果被当做…
谢邀。&br&终于有人邀请我打我喜欢答的东西了!我要握着我的键盘鼠标,用surface pro4怒答一发!!!&br&对于pro4的鼠标和键盘,我是比较苛刻的选择的,因为爱pro4,不想简单的匹配个垃圾给它,我的原则是:放下它,就是一个大大方方的工作台,拿起它,就是一个超级便携的小工作本本!&br&为了满足这一切,我可死了不少脑细胞。(以下推荐并非广告,都是本人亲自体验)&br&&br&1.蓝牙鼠标&br&首先一定要是蓝牙的,好用同时要便携。蓝牙摆脱了线的困扰,开会时拿起来往兜里一揣即可,只要不是对影响有极其苛刻的人,蓝牙鼠标完胜有线鼠标。&br&我考虑过非常非常多的蓝牙鼠标,微软家的,雷柏的等等,最终还是讲目标锁定罗技的,这里强烈安利一款好用又便携的神器————罗技家的 MX anywhere 2!小巧且好用,整个侧边被皮革质感包裹握起来非常舒服,准确性良好,蓝牙连接速度快,我使用的大半年内从未有过任何问题,续航略无敌,不用电池,锂电池用安卓口的线充电即可, 最最霸气的,如果你是我这样同时面对几台设备的情况下,他可以同时匹配三台设备,一键切换!&br&&figure&&img src=&/bc83daaf4e_b.jpg& data-rawwidth=&778& data-rawheight=&8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8& data-original=&/bc83daaf4e_r.jpg&&&/figure&说明图&br&&figure&&img src=&/801a810c299ee7d8ac35fa85f9dd4502_b.jpg& data-rawwidth=&1108& data-rawheight=&10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8& data-original=&/801a810c299ee7d8ac35fa85f9dd4502_r.jpg&&&/figure&&br&&br&&br&2.蓝牙键盘&br&如果你是需要长时间伏案打字的工作(同时不是机械键盘发烧友),强烈推荐你蓝牙-红轴-机械键盘。&br&机械键盘是个深坑,我也接触不深,只能告诉你,在未用机械键盘之前,我认为它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用了之后,发现确实无论从打字快感、效率上,还是逼格上,都有提升,亲测有效。&br&选机械键盘我不敢说太多,入坑不深见识浅薄,怕被大神们教育,我推荐你用红轴的原因是因为红轴柔和且长时间使用不累,至于是60% 87键 还是104键,需要你自己深入了解自己的需求后自行判断,我的建议仅仅到此。对了能不要灯就不要灯,也就是第一天玩个新鲜,蓝牙的还费电。&br&我手头在用的这把60%红轴蓝牙,是来自某宝自行DIY,可以同时匹配4台设备,并可以切换,但是需要自己折腾,并不推荐,所以也不说了。&br&&figure&&img src=&/acf69a1c0d6b97a79eeb4dba8d1d05ee_b.jpg& data-rawwidth=&2304& data-rawheight=&11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04& data-original=&/acf69a1c0d6b97a79eeb4dba8d1d05ee_r.jpg&&&/figure&&br&&br&3.额外的安利&br&额外的安利,埃普支架,可以把surface调整到比较舒适的位置办公,不至于一直低着头。&br&&br&最后上个我的工作台图。&br&&figure&&img src=&/ca8c8f7e1_b.jpg& data-rawwidth=&2382& data-rawheight=&1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82& data-original=&/ca8c8f7e1_r.jpg&&&/figure&
谢邀。 终于有人邀请我打我喜欢答的东西了!我要握着我的键盘鼠标,用surface pro4怒答一发!!! 对于pro4的鼠标和键盘,我是比较苛刻的选择的,因为爱pro4,不想简单的匹配个垃圾给它,我的原则是:放下它,就是一个大大方方的工作台,拿起它,就是一个超…
利益相关:Surface 3和Surface Pro 4的用户,至于iOS平板阵营,本人使用的是Air和mini,除了Apple体验店,并没有长期使用Pro的体验,如有谬误,欢迎纠正。另外,&b&多图预警&/b&。&br&&br&为防止撕逼关评论了,也别私信。。。有问题可以加群聊。。。&br&&figure&&img data-rawwidth=&668& data-rawheight=&527& src=&/5e9f46f8acf0d48ed016c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8& data-original=&/5e9f46f8acf0d48ed016cb_r.jpg&&&/figure&&br&&br&过百赞更新XTU锁频方法以及系统优化方案(╯﹏╰),论i5如何看八小时电影和4G内存如何流畅跑win10。&br&&br&——————————————————&br&&br&散热设计(m3版,i5/i7版自行在空白处脑补一风扇)和烤鸡图更新在这里,FPU单烤5分钟,室温28度。&br&&br&&br&&figure&&im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0& src=&/9a82a771d61afd90723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9a82a771d61afd907237_r.jpg&&&/figure&&br&&figure&&im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169& src=&/1dfb7c1bf3f9df176d7c3a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1dfb7c1bf3f9df176d7c3a_r.png&&&/figure&&br&&br&&br&&br&&b&以下是原回答&/b&—————————————————&br&&br&当作“笔记本”用,无非就是三块:&b&屏幕、笔、软硬结合&/b&。&br&&br&&b&屏幕:&/b&&br&Surface Pro 4和Surface Book都配备了基于N-trig第二代技术的压感屏幕,供应商分别为三星和松下。&br&屏幕分别为12.3inch 和13.5inch ,PPI均为267,精细度超过iPad Pro 12.9(264PPI)和RMBP13 /15(227PPI)。Surface Pro 4的屏幕尺寸和比例是照A4纸的大小设计。&br&屏幕采用了PixelSense技术,触摸精细度高,并且有独特的涂层,增加笔的阻尼感,使其更接近纸张。&br&屏幕色域方面,标称100%SRGB色域。屏库参数如下:&br&&figure&&im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2048& src=&/edfb894a8630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edfb894a8630_r.png&&&/figure&&br&&br&&br&&b&笔:&/b&&br&随机配备Surface Pen,&b&无需另外购买笔&/b&。而Apple pencil需要另外付出728软妹币。&br&相较于Apple Pencil,Surface Pen采用一节9号电池供电。续航力极强,官方标称1年,而据我个人使用三个月还有88%电量(内置Surface应用可以查看笔的电量,修改笔的灵敏度),可以说&b&完全免去了充电的麻烦&/b&。另外,电池也是附送的。&br&Surface Pen历经四代沿革,功能臻于完善,在笔的侧面具备选择按钮,可以配合app完成区域修改操作。&b&笔的后端具备橡皮擦功能&/b&,橡皮擦本身又是可以自定义功能的按钮。而Apple Pencil是不具备橡皮擦等功能的。&br&楼下居然有人认为橡皮擦是just so so,可以用回退功能实现,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写到第三段突然发现第一段某处需要修改呢?&br&关于笔的体验再多说几句,能否创作出好看的画,取决于人,画功不好比如我这种,用再好的颜料和笔也是白搭,然而只有256级压感的三代苏菲却不乏优秀作品。既然题主的主要目的是记笔记,那我就要问一句了:&b&同样是记笔记,一根不带橡皮擦的铅笔卖两块,和一根带油墨橡皮擦的圆珠笔卖一块,你选哪个?&/b&&br&Surface Pen可以吸附在Surface本身的左侧、右侧、底部,&b&不需要另外购买笔套携带&/b&。&br&关于Surface Pen的设计,放张图,用过转笔刀的童鞋都懂:&br&&figure&&img src=&/020b6cfdc140d4ba5bd5f7df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8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020b6cfdc140d4ba5bd5f7df_r.jpg&&&/figure&&figure&&img src=&/b1bdc62465d80_b.jpg& data-rawwidth=&514& data-rawheight=&3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4& data-original=&/b1bdc62465d80_r.jpg&&&/figure&&br&&br&&b&软硬结合:&/b&&br&升级到Win 10 Redstone版本,允许将按动橡皮擦自定义为“使用windows Ink”、“打开通用应用(UWP)”、“打开传统应用”、“呼出小娜”等功能。&br&我的设置是单击呼出Ink(在关屏状态下也有效),Ink有“便笺”、“草图板”、“屏幕草图”三种模式,分别对应记事、画图、截图,可以设置呼出时直接进入某种模式。&br&双击定义为呼出通用应用“Nebo”,这是一款非常人性化的笔记应用,支持Surface和iPad pro,个人认为其体验强于Onenote,现在在微软应用商店限期免费。&br&长按设置为呼出小娜,众所周知,小娜可以帮你查询你想要的任何东西,从赛事、天气、地点到本机的任何应用、文件。&br&&figure&&img src=&/f74530ed12dbb036d39ec69f585dbe9e_b.png& data-rawwidth=&1558& data-rawheight=&15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58& data-original=&/f74530ed12dbb036d39ec69f585dbe9e_r.png&&&/figure&&br&随机软件上,购买中文版Surface Pro 4,&b&随机附送749元的Office 2016家庭与学生版永久授权&/b&,内含Word、Excel、PowerPoint、Onenote。下图为office全家桶四分屏操作,只需要用手指拖动到相应角落,另外亦可使用多桌面,堆叠窗口等功能分屏。&br&&figure&&img src=&/68ad703b2a506abb5cc2e4_b.png& data-rawwidth=&2657& data-rawheight=&17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657& data-original=&/68ad703b2a506abb5cc2e4_r.png&&&/figure&另外&b&预装62元的Drawboard PDF&/b&,以上全面适配Surface Pen并经过触摸优化,你的所有文档,不管是doc、表格、ppt、pdf,均可直接用笔作标记和修改。&br&&figure&&img src=&/f862da9753e6acc8118dfe0b4b4ee457_b.png& data-rawwidth=&1847& data-rawheight=&1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47& data-original=&/f862da9753e6acc8118dfe0b4b4ee457_r.png&&&/figure&&br&UWP应用上,经过一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b&UWP全面经过触摸和高分屏优化。&/b&&br&就国产APP而言:&br&腾讯已经推出了UWP QQ,界面和功能类似OSX版。而微信UWP已经推出多个内测版本。&br&&figure&&img src=&/27f2a36d9d9a9a33dc898_b.png& data-rawwidth=&2657& data-rawheight=&17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657& data-original=&/27f2a36d9d9a9a33dc898_r.png&&&/figure&&br&百度则是官方做了一个百度搜索UWP,内置新闻、贴吧、地图、图片等功能。另有第三方作者制作的贴吧UWP,功能一应俱全,而且&b&没有任何广告&/b&。&br&&figure&&img src=&/a51c26d842eda_b.png& data-rawwidth=&2657& data-rawheight=&17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657& data-original=&/a51c26d842eda_r.png&&&/figure&&br&一向对win不友好的阿里系,则是由微软官方团队代为制作了淘宝UWP和阿里旺旺UWP,功能十分完善,支付宝内嵌在淘宝UWP中。&br&&figure&&img src=&/c71c3096fdd68e659be0e23_b.png& data-rawwidth=&2657& data-rawheight=&17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657& data-original=&/c71c3096fdd68e659be0e23_r.png&&&/figure&&br&视频方面,爱奇艺、优酷、搜狐、B站、斗鱼、芒果tv等应有尽有,共同特点:&b&无广告&/b&。UWP播放视频支持硬解码,配合Skylake平台的硬解能力,可以把CPU的功耗控制在1W。&br&&figure&&img src=&/0aa3dd6a6031769bbab943ff855db4cf_b.png& data-rawwidth=&2657& data-rawheight=&17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657& data-original=&/0aa3dd6a6031769bbab943ff855db4cf_r.png&&&/figure&&br&画图包括Sketchable、Fresh Paint等。本人绘画手残,不再赘言。&br&&figure&&img src=&/8b3ec6c4f2f247df2e86_b.png& data-rawwidth=&2657& data-rawheight=&17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657& data-original=&/8b3ec6c4f2f247df2e86_r.png&&&/figure&&br&TouchmeGesture是一款极大地改善触摸体验的APP,可以利用10点触摸屏,自定义多样化的触摸手势,完成系统中各项操作。&br&&figure&&img src=&/de6bdd70b04b4b020744aed4d95e5167_b.png& data-rawwidth=&1984& data-rawheight=&15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84& data-original=&/de6bdd70b04b4b020744aed4d95e5167_r.png&&&/figure&&br&&br&传统应用上,Adobe、Autodesk、Mathworks等常见办公系列均已适配高分触摸优化。Photoshop,SAI等软件支持压感。实际上,2015年后剩下的不适配高分屏的应用,也就剩迅雷、百度这几家了。&br&&figure&&img src=&/baeb7e026cc931e61d4380_b.png& data-rawwidth=&1749& data-rawheight=&14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49& data-original=&/baeb7e026cc931e61d4380_r.png&&&/figure&&figure&&img src=&/4ce8fb7dcf474f9f0e25_b.png& data-rawwidth=&2657& data-rawheight=&17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657& data-original=&/4ce8fb7dcf474f9f0e25_r.png&&&/figure&&br&&br&安利一个清理工具:Dism++,1.8M大小,还包括了系统一些细节的优化功能。&br&再安利一个杀毒软件:Windows Defender,对,说的就是什么也别装,微软都给你想好了,不要去大数字那儿自讨苦吃。&br&&br&最后我还要展示一下Win10强大的后台管理机制,没错,&b&这是一台仅有4G内存的Surface,我刚才介绍时打开的所有程序都没有关闭。&/b&&br&&figure&&img src=&/edf95d0c15de_b.png& data-rawwidth=&2657& data-rawheight=&17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657& data-original=&/edf95d0c15de_r.png&&&/figure&&br&&figure&&img src=&/d8a0ded2d69ce9b83567e0_b.png& data-rawwidth=&1712& data-rawheight=&15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12& data-original=&/d8a0ded2d69ce9b83567e0_r.png&&&/figure&系统依然流畅运行,前置其中任何一个程序都不会发生重载入,&b&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购买了8G或者16G内存的版本,你可以同时打开多少个应用。&/b&&br&&br&&figure&&img data-rawwidth=&784& data-rawheight=&1074& src=&/5f2f545ed2f2dbdda01ff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4& data-original=&/5f2f545ed2f2dbdda01ff5_r.jpg&&&/figure&&br&&figure&&img data-rawwidth=&790& data-rawheight=&1153& src=&/865fd78b5b93d945d7fe8e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0& data-original=&/865fd78b5b93d945d7fe8ee_r.jpg&&&/figure&&br&&br&&br&&br&&b&以上,系统级别的生产力,介绍完毕。&/b&&br&&br&&br&&br&&br&&br&&br&&br&&b&——————————————————&/b&&br&&br&&br&&b&更新一张娱乐用途&/b&&br&&br&&br&&figure&&im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960& src=&/c3b5cdd503b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c3b5cdd503be_r.jpg&&&/figure&&br&&br&还有这个用途(转载,侵删)&br&&figure&&img data-rawwidth=&998& data-rawheight=&487& src=&/10ee30a51fdeb9ac6d35561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8& data-original=&/10ee30a51fdeb9ac6d35561_r.png&&&/figure&&br&&br&&br&和这个用途(转载,侵删)&br&&figure&&im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513& src=&/4dedbbc77fe903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4dedbbc77fe903_r.png&&&/figure&&br&&br&&br&&br&——————————————————&br&&br&多说几句:&br&有部分surface用户遇到了一些bug,在win10 10240时代由于软硬结合问题,确实是存在掉驱动、睡死、CS状态耗电等bug,可以说10月份sp4首发用户挺遭罪的。&br&无独有偶,那时我刚把Surface 3从8.1升级到10,也遇到很多问题,事实证明10240纯属赶鸭子上架,微软一年来最大失策。在11月份10586推出后,大量bug得到解决,随着10586修修补补,掉驱动、CS耗电逐渐得到解决,睡死则是在14393版本得到彻底解决,但是14393也不是一个利索的版本,win10依然任重而道远——&b&这届微软程序员不行。&/b&&br&所以与我使用体验不同的知友不必奇怪,电子产品我都是发布一段时间后才入手。&br&&br&安利一发苏菲搞基群&a href=&tel:&&&/a&,群主傻成员多速来
利益相关:Surface 3和Surface Pro 4的用户,至于iOS平板阵营,本人使用的是Air和mini,除了Apple体验店,并没有长期使用Pro的体验,如有谬误,欢迎纠正。另外,多图预警。 为防止撕逼关评论了,也别私信。。。有问题可以加群聊。。。 过百赞更新XTU锁频方…
你们真以为放钱就能通胀?我真服了你们这群人。。。如果放钱就能通胀,日本就不用那么累了!中国现在的情况跟09年完全不同,09年虽然很多企业倒闭,经济向下,但是社会财富巨大,没有出口,一旦政策引导往固定资产里去,资产马上暴涨,于是导致地产暴涨,然后企业家们无论倒闭与否都依然有钱,一旦国家喊我要投资,大家就一哄而上,所以导致之后产能大幅过剩,债务问题严重,现在所有人杠杆都加到顶了,国家就算愿意放钱,谁要?现在就算银行愿意给钱也没人愿意上产能,现在要钱的不是新兴的小企业,就是快倒闭的企业想撑过去,根本不会再出现09年那样的情况!至于这个10万亿跟09年的刺激也完全不同,这个10万亿根本不是一年的投资,而是分成很多年才能完成的,比如地铁,而且这10万亿投资的东西大多数不过剩,中国社会的现状注定了经济得靠投资拉动,很多媒体跟砖家说不能靠投资拉动,我就醉了,不靠投资拉动靠外贸拉动?还是在低福利高房价的情况下指望大家消费?有人说那就把房价打下来,把房价打下来就是彻底完蛋,房价稳定靠经济发展消化的话大家只是暂时买不起房子,房价下来,很简单,很多人连饭都吃不起了,那时候才是滞涨,而且通胀会高得吓死人!反过来现在这样光是略微放松货币,经济不但能托底,而且可以鼓励大型企业兼并(因为一些不可逆的成本上升导致中国进入欧美1920以后的阶段,产业链整合是必然趋势),这样可以使得大企业不倒,而小企业倒的倒,被收购的被收购,国家钱就投向2个地方,一,鼓励创新,中国短期内还是只能靠投资拉动,那就投资我们不足的地方,比如拥堵城市的地铁(地铁虽然不盈利,但是提高社会效率,别的地方可以创造利润),比如环保,二,资金用来托底,以保证大企业不倒闭,稳定就业率!然后进行体制改革,经济自然而然会好转,结构也会转过来,如果现在放任经济下滑,很简单的,明年煤矿,钢铁厂一倒闭,很多西北部的城市10个人里5个失业,这时候知乎的各位开心了?
你们真以为放钱就能通胀?我真服了你们这群人。。。如果放钱就能通胀,日本就不用那么累了!中国现在的情况跟09年完全不同,09年虽然很多企业倒闭,经济向下,但是社会财富巨大,没有出口,一旦政策引导往固定资产里去,资产马上暴涨,于是导致地产暴涨,然…
&b&&u&觉得前面很多答案都很阴暗啊,这么乱黑国家真的好么?累计的顽疾要根除掉,国家才能进步。有些时候可能真的未必是不想做事,而是做不了事。大家都是中国人,都想国家健康向上,但积极乐观点难道不是更好?&/u&&/b&&br&&br&&br&&b&&u&之前的四万亿的对错很难评论,我认为其实不过不失吧。损失了转型的机会确实可惜,但是也让国家看到了肿瘤在哪,才会有现在忍痛割掉的做法。&/u&&/b&&br&&br&&br&&b&&u&至于十万亿,我认为是最好也是仅有的选择。&br&&/u&&/b&&br&&br&国内三驾马车,只剩下一架能用,而且还只有2/3可以用。这时候继续投资基建是最正确的选择。&br&&br&第一,依靠外贸明显已经不靠谱,世界贸易已经承受不了中国庞大的经济。想要靠增加出口来推动一个52万亿GDP的经济体,没有谁受得了。所以外贸明显的是以稳为主,甚至会略降,继续的大幅度顺差已然不可能。&br&&br&第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让更多的工厂撤出中国。在往后的几年时间里继续依靠这些工业投资拉动中国也明显不现实。劳动成本的上升正是说明国内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中低端的制造业已经无法支撑经济继续前进,但转型到中高端又仍需一段较长的时间,所以在工业投资这块其实能维持稳定并略微增长就很不错了。&br&&br&还有一点就是环保成本,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劳动成本上升,外资或许还能容忍,但环保成本的上升才是撤离或搬迁至其他更低级别国家的关键。&br&&br&国内的环保问题日益严重,已经不允许继续去提升中低端制造业的前进了。&br&&br&第三,国内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中产阶级,所以短期内想学美国依靠内需刺激经济也明显是不现实的,至少5年内很难实现。&br&&br&最后,很多人忽视了国内老龄化的问题,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未来劳动人口只会下降。如果不称现在继续提升基础设施,往后就很难再找到足够的基建工人和足够低成本的资金。&br&&br&国内现在劳动力人口实在下降的,未来的劳动成本只会越来越高,因为稀缺。其实好好想想,十年前的基建工人是什么工资,现在呢?所以,称现在劳动成本还不高,赶紧把基建做好才是正是。正所谓“要致富,先修路”不是没道理的,正是有基建的支撑,经济的转型才能即平稳又快捷。&br&&br&综合以上几点来说,基建投资其实才是最正确的选择。从人口红利和储蓄率的角度看,现在到2020年前,是中国最后的基建黄金期,同时也是最后的机会。&br&&br&&b&城镇化&/b&:&br&对于经济改革来说,依靠新兴经济明显不靠谱,任何新兴经济都需要一代人的时间去过度,所以短期来说这不现实。所以未来中国的发展最主要的还是要依靠城镇化,庞大的农村人口就是未来几年中国的发展引擎,也是改革转型的重要支撑力量。&br&&br&其实大家都知道,中国最有前途的一项就是内需,但是目前庞大的农村人口,那可怜的消费力要如何提振?城镇化不就是让更多的农村人口转化成城镇人口,提升其消费水平么?同时巩固目前的城市群体,形成一个稳定的中产阶级结构?&br&&br&其实绕来绕去,基建和房地产依然是未来10年内中国的核心力量。这是改革和转型期的依靠,因为你很难再找到其他可以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子。&br&&br&&b&城镇化不是简单的移民,只有提升城市的基建设施和服务才能容纳更多的人口。提高内需依靠的不是当代的农村人口,而是他们的下一代。目前农民工的知识水平和生产力只能适应基建和低端制造业。而后者很难再有增长,所以基建才是更好的选择。而这也是为什么交通占7万亿这么大的比例。&/b&&br&&br&&br&&b&关于农业转化的:&/b&&br&中国有18亿亩的更低,而老美有30亿亩。老美的农民大概是700万,中国按照10%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来说,也就容纳4000万农民。而现在国内农民大概还有7亿多吧?&br&&br&这里面就有6亿的人需要转化,而每个人的城镇化对应的投资大概是15万左右。这大概是90万亿的规模,差不多是目前GDP的一倍了。&br&&br&&b&&br&看到有提到PPP的:&/b&&br&下面贴一下国外已经实行PPP模式的一些经验:&br&投资于基建产品并不是因为绝对回报,而是看中它能分散风险,同时风险调整后与通胀调整后的回报很具有吸引力。澳大利亚与加拿大的养老金投资人选择基建投资是因为它能提供与养老金债务相匹配的现金流。&br&&br&基建资产在海外已经成为大类资产中独立的一类资产。90年代最早吸引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养老金投资,2000年后才大受欧、亚和美国的机构投资者重视。基建投资品的特点是:1)回报对特定投资人有吸引力;2)对经济和市场不敏感;3)与其它资产的相关度很低;4)长期投资,稳定,可预测性强;5)对冲通胀;6)与长期,通胀挂钩的债务相匹配;7)一般不会违约。 &br&&br&
从投资基建的不同阶段来说,比较均匀的分布于新建项目,己建成项目和运营阶段项目。有2/3基金只投资于经济基建产品(交通,公用,通信,可再生能源),1/3即投资于经济基建产品和社会基建产品(学校等教育设施,健康养老,军事与法律设施)。31%的基建投资基金明确投资于PPP项目,只有8%的基金明确不投资于PPP产品。&br&&br&普瑞金数据显示,全球有800个基建投资人:23%是公共养老金,13%是私营企业养老金计划,8%是养老保险基金,7%的退休金计划,7%保险公司,4%主权财富基金,还有38%的其它投资人。 &br&&br&国内实行PPP最大的问题其实大概分2点:&br&1、债务融资成本能否适应资本要求,10%左右的净资产回报率就足够吸引长期资金过来了。要知道国内社保养老等资金可是没多少投资渠道的。&br&2、法律问题。&br&&br&&br&&br&&b&最后:&/b&&br&&b&可能有些问题逻辑有问题或说的不对,请多多包涵。有其余问题,我会逐渐补充,谢谢。&/b&&br&&br&&br&&br&&br&&b&统一答复一下评论里面的:&/b&&br&&b&1、为什么还是那么多人认为城镇化是单纯的把人往城市赶?为什么有人认为城镇化是一蹶而就的事?这摆明是长期的过程,是逐步渐进式的。城市永远都是发达经济体的核心,道路基建始终都是要修的,现在劳动成本低、资金成本低、劳动力还在高峰,此时不修何时修?&br&&br&垄断改革、金融改革,哪个不是一步步来,没个10年就想看到成果吗?那么问题来了,改革期间的这10年,请问要靠什么来支撑起经济的发展?&br&&br&2、有说道农民有钱了就会往城市走。同样的问题来了,中国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就是这么低,你从哪来钱?开国库给你们发吗?&br&&br&答案中已经强调过,依靠当代农村人口去提振内需是不现实的,目标是下一代。当代农村人口的知识技能水平对应的工资标准就是这样,如何改变?&br&&br&继续的投资基建就是让农民工除了低端制造业之外还有别的务工出路,而近几年不断开发的廉价住房正是安置这些人口的措施,包括教育等的改革,相信找找新闻的都能看见吧?&br&&br&3、这里讲的是政策的大方向,不要老是拿你老家啊、你谁谁的事例来说。说句不好听的,中国13亿人,有个几千万的贱人贪官很奇怪吗?&/b&
觉得前面很多答案都很阴暗啊,这么乱黑国家真的好么?累计的顽疾要根除掉,国家才能进步。有些时候可能真的未必是不想做事,而是做不了事。大家都是中国人,都想国家健康向上,但积极乐观点难道不是更好? 之前的四万亿的对错很难评论,我认为其实不过不失…
&p&这是一个很开放的问题,鄙人不才,也来贡献一下自己的观点。&/p&&br&&p&对于政府采购环境服务和第三方专业治理服务,个人关注不多,根据目前的理解,大体可以归入广义的PPP模式,只不过有各自独特的融资和运营方法。&/p&&br&&p&至于PPP,值得关注的有两方面,&b&一是国家为什么要在这个时点大力推动&/b&&b&PPP模式,也就是背景问题,二是推动PPP&/b&&b&模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也就是前景问题&/b&。以下分别论述。&/p&&br&&p&&b&一、国家为什么要大力推动PPP模式&/b&&/p&&br&&p&&b&1.&/b&&b&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固定资产投资已经形成“路径依赖”&/b&&/p&&br&&p&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高度依赖投资,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很多机构的关注和研究。在这里偷个懒,具体的文献和数据就不列举了,援引两篇2013年的报道。&/p&&br&&p&&b&&i&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i&&/b&&b&&i&)驻华首席代表李一衡&/i&&/b&&i&: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投资占GDP&/i&&i&的比重已接近50%&/i&&i&。2007&/i&&i&年至2011&/i&&i&年,为克服世界&a href=&///?target=http%3A///l/financenews/jinrongshichang/jinrong.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金融&i class=&icon-external&&&/i&&/a&&/i&&i&危机带来的负面效应,中国政府进一步提高了投资比重,中国这一时期已经过度投资。以投资占GDP&/i&&i&的比重来看,超出均衡水平12-20&/i&&i&个百分点。(&a href=&///?target=http%3A///a/093.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MF称中国已是过度投资 投资占GDP比重近50%_财经&i class=&icon-external&&&/i&&/a&&/i&&i&)&/i&&/p&&br&&p&&b&&i&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i&&/b&&i&:2013&/i&&i&年,当年的投资和GDP&/i&&i&的比例达76.7%&/i&&i&,而这个比例“十一五”是59.5%&/i&&i&,“十五”是41.58%&/i&&i&,“九五”是32.83%&/i&&i&,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投资和当年GDP&/i&&i&的比例越来越高。(&a href=&///?target=http%3A///14/DIFEJD.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李毅中: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例高达76%_网易财经&i class=&icon-external&&&/i&&/a&&/i&&i&)&/i&&/p&&br&&p&这里不得不提到的,就是被媒体广泛关注的“四万亿计划”。根据百度百科,&i&“&/i&&i&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中国经济增速快速回落,出口出现负增长,大批农民工返乡,经济面临硬着陆的风险。为了应对这种危局,中国政府于2008年11月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实施这十大措施,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i&&i&万亿元。”&/i&四万亿计划的功过是非,本人无意妄评,不过国民经济过度依赖投资的确不是健康稳定的表现。国家层面早已意识到这样的问题,近年来出台了各项政策措施,试图提升消费和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p&&br&&p&然而,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剧,逼迫国家再度以投资提振经济表现。种种迹象与2008年的“四万亿计划”何其相似。&/p&&br&&p&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长率为7.4,未达“两会”定出的7.5增长目标;各方预测,2015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进一步下行至7.0至7.3之间。就北京市的情况看来,2014年的经济增长虽然保持稳健,但投资领域的增长点几乎仅有房地产(而且还不是能够拉动实体经济的建安工程投资),消费领域的增长点几乎仅有京东、小米两大电商。可以说,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模式,又一次面临重大考验。&/p&&br&&p&于是,中央不得不再度祭起投资大旗。无论是2014年以来新型城镇化、城市群协同等热点领域蕴含的投资契机,还是国家发改委21天内批复16条铁路5个机场的具体动作(&a href=&///?target=http%3A///politics//c_.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国家发改委21天内批复16条铁路5个机场 发力稳增长&i class=&icon-external&&&/i&&/a&),都显示了国务院“重操旧业”、以投资拉动经济的“无奈”决策。&/p&&br&&p&&b&2.&/b&&b&中国上一轮固定资产投资模式带来的两大隐忧&/b&&/p&&br&&p&要说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看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一组数据:2012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资金来源划分,国家预算内资金18958.66亿元、占比4.63%,国内贷款51593.5亿元、占比12.59%,利用外资4468.78亿元、占比1.09%,自筹和其他资金334654亿元、占比81.69%。&/p&&br&&p&这组数据隐藏了怎样的信息呢?“国家预算内资金”由财政预算决定,而各地的财政预算需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审批通过,这一部分资金的透明性、合规性最高,在法理上是人民民主决策的结果,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例却仅有不到5%;“国内贷款”通过金融市场获得,运作模式相对规范,社会资本也有较大机会参与,这一部分所占的比例也仅有13%;其他82%基本都是“自筹和其他资金”,具体的资金来源、运作方式、资金投向,都是不透明、不公开的,这对于采矿业、制造业等市场化行业还算正常,毕竟各公司的具体投资情况都属于商业秘密,但电气水(预算内资金占比6.69%、国内贷款占比28.16%)、交通运输(预算内资金占比12.53%、国内贷款占比29.30%)、公共设施管理(预算内资金占比18.22%、国内贷款占比12.19%)等具有鲜明公共利益特征的行业,自筹和其他资金占比依然居高不下,这样的投资模式多年运作下来,已经积聚了不小的风险。&/p&&br&&p&&b&表层风险:政府债务水平不明,威胁国家财政平衡&/b&。政府债务问题前一阶段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论述,这里不展开说了。对于管理决策来说,最可怕的不是问题有多么严峻、棘手,而是有了严峻、棘手的问题却无法及时发现;在此前的固定资产投资模式中,政府债务多数以统计数据中的“自筹和其他资金”体现,恰恰属于这种“无法及时发现”的问题;于是,国务院力推政府债务审计,审计署一大轮折腾下来,问题算是摸清了,对于经济发展的伤害也是不小(审计对于工作开展有多大影响,相信亲身经历过的都有深刻体会)。未来,必须搞一轮伤筋动骨的审计才能弄明白政府债务水平,这样的模式显然是不可取的。上述是PPP等一揽子财政新规诞生的表层原因。&/p&&br&&p&&b&深层风险:地方政府和发改系统权力扩张,中央政策传导受阻、政府部门力量失衡&/b&。在涉及公共利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一旦使用“自筹和其他资金”,就基本规避了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管,钱要怎么投、投多少,完全成了地方政府的内部决策、甚至是一把手的个人决策,再加上中国以投资为主力的经济结构,种种因素共同造成了“一把手经济”、“政绩工程”盛行,“种树市长”、“修路市长”层出不穷,楼堂馆所屡禁不止,政府换届留下半拉子工程等种种乱象;地方政府的投资决策权力扩张,很容易导致财政资金的不当使用、透支未来财政收入。同时,既然资金来源缺少监管,资金投向就成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上马的唯一决定性因素,负责项目审批的发改系统难免“一家独大”,不利于各部门的力量制衡。&/p&&br&&p&&b&3.PPP&/b&&b&等一揽子财政新规有望成为解决固定资产投资问题的一剂良药?&/b&&/p&&br&&p&国家力推PPP模式,确实有助于社会资本进入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但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更值得关注的,恰恰不是PPP模式本身,而是“一法三规”(预算法修正案,国发43号、45号文,财金76号文)等有关文件对预算管理与政府举债的限制和规范。下面选几个要点,谈一谈个人看法。&/p&&br&&p&&b&债务主体:仅限省级政府,不得通过企事业单位等举借&/b&。这一新规很有意思,结合前一阶段政府融资平台、委托代建(BT)模式的盛行及相关政策动态,完美体现了监管与创新“猫捉老鼠”的互动过程——首先,地方政府创新了融资平台模式,通过政府控制下的企业举借债务,贷款不必纳入地方政府预算,大大简化了决策审批流程,推动了各地固定资产投资的迅猛增长;接着,融资平台问题得到国务院重视,人民银行、银监会对各地融资平台进行名单制管理,加强现金流分析,严控负债率过高的平台继续融资,堵住了部分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过度举债的口子;随后,委托代建(BT)模式得到广泛推行,由市场化运作的企业负责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通过BT协议直接或间接承担还款责任,既然不再借助融资平台,名单制管理也就失去了效用;接下来,财政部出台文件,要求地方政府不得通过BT等回购方式举借政府性债务;最后,就是前文提到的“一法三规”,表面上看来,地方政府通过第三方举借债务的口子已经被彻底堵死,监管一方已经出招,接下来就看创新一方如何进行后续应对。&/p&&br&&p&&b&预算管理: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预算公开首次入法&/b&。进一步严格预算管理是本次《预算法》修订的核心精神,结合债务主体的规范,目前看来可以有力限制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使其难以绕过地方人大和公众的监管,一举解决前文所述的两大隐患——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水平高度透明化;另一方面,其大搞建设、透支未来的冲动也能得到有效抑制。&/p&&br&&p&&b&二、推动PPP模式等一揽子财政新规会产生怎样的影响&/b&&/p&&br&&p&&b&1.&/b&&b&发改系统与财政系统权责的再平衡&/b&&/p&&br&&p&论述这一点之前,我想先闲扯一下近期的两次经历。&/p&&br&&p&一次是在内部培训中,国家发改委的某位司长直接批评了财政部近期的一些规定和做法——虽然是学者型官员在非公开场合发表言论,司局级干部对其他部委的政策做出负面评论,也是相当罕见的现象。&/p&&br&&p&一次是在融资工作中,本来是地方班子已经拍板的模式、连会议纪要都已印发,财政口的动作却迟迟跟不上来,即便终于做通了工作,推行一段时间后又变了主意、执意调整部分细节安排,导致整体流程一拖再拖,这在以往的“班子——委办局”关系中可谓稀奇。&/p&&br&&p&可见,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财政系统和发改系统对于各自未来的角色定位,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p&&br&&p&财政新规的要义,在于规范地方政府的“花钱”行为,势必削弱发改系统的决策影响力——以往,项目建设的审批权集中在发改一家;财政新规一出,即便是发改系统批准上马的项目,财政预算不给钱,照样无法建设。&/p&&br&&p&这样看来,往轻了说,发改系统以后要加强和财政系统的协调,发改准备推的项目,需要和财政打好招呼,先在明年政预算里留好位置;往重了说,就是发改系统的决策受到了财政系统的掣肘。&/p&&p&至于未来这两大部委会怎么博弈,博弈的均衡点在哪里,我们拭目以待。&/p&&br&&p&&b&2.&/b&&b&行政体制改革——(形式?)民主的推进和政府职能的精简&/b&&/p&&br&&p&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两大手段;法理上来讲,这两大手段的运用,都是通过人民币代表大会制度,经民主决策的。&/p&&br&&p&有趣的是,在过去的投融资模式中,财政政策中非常重要的投资决策,却往往与广大民众没有丝毫关系。&/p&&br&&p&从这一轮财政新规,不难看出国务院推进改革、简政放权的总体思路——通过提升地方人大在财政预算中的决策地位、将举债权力上收至省级政府、规范地方政府举债的用途和方式,在深化民主进程的同时,缩短政策传导通路,加强国务院对国民经济关键领域的控制力度。&/p&&br&&p&这样一来,权力受到最大影响是哪一方呢?自然是省级以下地方政府——举债权被上级政府收走不说,投融资行为还受到了地方人大的牵制。尽管中国的民主被认为是形式民主、地方人大也一直很“讲政治”,当财政决策真切影响到个体利益时,总会有个别“胆大妄为之士”跳出来说话吧?&/p&&br&&p&&b&3.&/b&&b&社会资本更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b&&/p&&br&&p&从形式上来讲,财政新规的推行,一定会促使社会资本更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太多的口子被封死,为了继续控制一些公益性不那么高却有很大油水的领域,只能依赖市场化主体,让渡部分利益。&/p&&br&&p&不过,融资平台也好,BT也好,PPP、BOT、TOT也好,说到底不过是表层的组织形式,在美国可能是民资参与公共设施建设的最重要途径,在中国,国资为大、民资为小的根本游戏规则,短期内却不可能改变。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就是这样的道理。&/p&&br&&p&举个具体的例子,“&b&土地经济&/b&”是前一阶段地方政府的财政命脉,最早是各地土储部门(融资平台)关起门来办事、闷声大发财。限制融资平台、BT模式兴起之后,表面上看来,市场化主体的确是参与了土地一级开发、从政府盘中分得一杯羹,实际上,且不论民资在项目中有多少决策权,就连开发商所获利润,也是在成本基础上定死的,大笔大笔的出让溢价,最终还不是落到地方财政的口袋里。&/p&&br&&p&所以说,万变不离其宗,无论规则怎么变化,最终获益的一定是懂得利用规则的大玩家们。财政新规的推行,必然会带动新一轮的金融创新。我们一定要相信,相信广大金融家和财政官的无穷智慧;我们一定要清醒,认清国有资本在国内市场的绝对垄断。&/p&&br&&p&当然,变革总会带来希望。就像财政法的修正总归是提升了人大的地位一样,地方政府投融资方式的规范,或多或少会给民资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提供机会,与以往的历次尝试一同,为终将到来的大变革积蓄力量。&/p&&br&&p&就让我们共同期待,期待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真正成熟的那一天。&/p&&br&&p&&b&(文末注:文中有关政府部门间关系和运作模式的叙述,均是本人凭借主观臆断得出的,不代表国家各级政府及委办部门的真实运作状态。本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决策,坚决支持国务院的各类决定。特此声明。)&/b&&/p&
这是一个很开放的问题,鄙人不才,也来贡献一下自己的观点。 对于政府采购环境服务和第三方专业治理服务,个人关注不多,根据目前的理解,大体可以归入广义的PPP模式,只不过有各自独特的融资和运营方法。 至于PPP,值得关注的有两方面,一是国家为什么要在…
&p&知识量有效,只能回答问题的前半部分。已经将最新的发改投资[号和财金【号的内容做了更新。个人研究,观点与所在机构无关。&/p&&br&&p&最近的文章把PPP定义、PPP三大模式(外包类、特许经营类、私有化类)等象牙塔的内容都写烂了,就不涉及了。&/p&&br&&p&一、PPP在中国的历史&/p&&br&&p&(一)三波行情&/p&&br&&p&一般认为我国的BOT始于84年的深圳沙角B电站。而95年左右第一个由国家计委主导、吸引外资参加的广西来宾B电站被认为是真正BOT落地我国的第一个项目。&/p&&br&&p&在目前这一波PPP热潮之前,我国已经出现了广义PPP的两波高峰:一是90年代中后期外资涌入参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一波浪潮;另一是2002年,建设部推行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制度改革(颁布了建设部126号令)产生的一波PPP热。但可以看出,两波广义PPP多以BOT或BT模式进行。&/p&&br&&p&温总任上,因为主导政府投资刺激经济,讲究效率和政绩,一定程度上将PPP的社会参与度降低,产生了城投贷款模式、BT模式的绝对控制地位。令人欣喜的是,克强总理和楼部长目前在积极推动第三波PPP,而且表面看是真正与国际接轨的一波,以求吸引社会资金、减少政府债务、进行财税预算改革。&/p&&br&&p&(二)近年标志性项目&/p&&br&&p&最近几年PPP的标志性项目是北京地铁4号线和鸟巢。&/p&&br&&p&地铁4号线项目将全部建设分为A、B两个部分,A为没有油水的洞体、车站等建设内容,由政府投资;B为设备资产投资、有油水的运营和维护,B部分吸引社会资本进行PPP。B部分特许经营SPV(京港地铁公司)股权结构为:港铁股份49%,首创股份49%,京投2%。如果未来B部分油水太多,产生超额收益,政府将通过调整租金形式加强对超额收益的分配。&/p&&br&&p&国家体育场项目中,中信集团出资65%,北京城建出资30%,美国金州公司出资5%,三家组成联合体。联合体与北京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联合成立SPV,由SPV负责组织体育场的建设、融资工作。联合体从北京市政府、北京奥组委获得特许经营权;建设结束后由联合体负责营运30年,营运期满,联合体将体育场移交北京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p&&br&&p&(三)最新操作模式选择&/p&&br&&p&根据发改投资【号文,政府指导下的最新操作模式分为经营性项目(具有明确的收费基础,并且经营收费能够完全覆盖投资成本的项目)、准经营性项目(经营收费不足以覆盖投资成本、需政府补贴部分资金或资源的项目,可通过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附加部分补贴或直接投资参股等措施)、非经营性项目(缺乏“使用者付费”基础、主要依靠“政府付费”回收投资成本的项目,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p&&br&&p&二、为何2013年开始PPP的真发展?&/p&&br&&p&(一)解决城镇化资金需求要求发展PPP&/p&&br&&p&克强总理在经济领域要打好的第一仗就是其倡导的城镇化,但是同时受限于保持定力调结构、不靠财政刺激不靠松银根的政策表态,政府作为资金需求方自然会想到社会资金和PPP模式。PPP模式将是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之下,大面积推广城镇化建设的主流融资渠道。&/p&&br&&p&(二)财政部力推PPP&/p&&br&&p&个人认为,国库改革(加强预算管理、厘清和央行关于国库的分权)、PPP和地方债改革(加强地方债的预算管理、通过PPP化解地方债危机)、加强中国财政在多边开发机构中的话语权(搞亚洲基础设施银行等)是新任楼部长的几大政绩工程,确实也是方向正确的工程。&/p&&br&&p&而财政部力推的PPP模式和地方债改革,我认为本质是将政府债务从基层地方政府收权至省级政府,打破乱象;将政府负债和补贴纳入预算全口径管理,做到中央财政心中有真的数据。&/p&&br&&p&力推的背后有以下原因:1.财税制度改革的客观需要,地方债务到了悬崖边缘。地方有GDP压力和土地财政的引诱,地方举债又不考虑未来财政收入的承受能力,习惯于借新还旧和维稳下的刚性兑付,导致地方债务到了崩盘边缘。2. 借力推广PPP和清理地方债,正好可以推广预算制度改革,通过政府负债和补贴的纳入预算的全口径管理,实现掌控地方财政和地方预算平衡两个目标。&/p&&br&&p&此次财政部主推的一波PPP不同于2002年建设部126号令的那一波。当时并无部委主导,建设部门、交通部门、环保部门、国资部门各自为战,全靠自己能力吸引社会资本完成本部门权属之下的PPP。现在这一波明显由财政部主导,拿出了规范地方债、纳入预算等财政部门的看家权力,避免部委权力摩擦。根据财金〔号规定,政府发起的PPP,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应负责向交通、住建、环保、能源、教育、医疗、体育健身和文化设施等行业主管部门征集潜在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债务转贷收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