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配置在启动Notes时选择场所4a英纳格3169.38.38fd39fb0c38>gt;邮件系统软件频道

找学校,搜学校,学校口碑早知道!
您可以免费发布教育培训信息,找学校,找课程,找老师,学校建站,发布新闻动态,招生培训等。
推荐学校:
&&&&&&&&&&&&
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 >>
>> 邮件系统软件 >> 如何配置在启动Notes时选择场所4ac38
如何配置在启动Notes时选择场所
更新日期: 来源:网友投搞 作者:佚名 分享726次
核心提示:新闻资讯频道所转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使用。本文《如何配置在启动Notes时选择场所》来源于网络并非原创内容,请读者以官方内容为准,如果您发现本资料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内删除该资料,以保障您的知识产权。
环境 产品:Lotus Domino 平台:跨平台问题 如何配置在启动Notes时选择场所解答当您启动Notes时,缺省自动进入上次退出Notes时的场所.若您想在启动Notes时让用户自己选择场所,可以做如下设置: 1对于R5,点击菜单"文件"--"惯用选项"--"用户惯用选项";对于R4,点击菜单"文件"--"工具"--"用户惯用选项"2在"基本"标签下,选择"提示选择场所"3点击"确定"按钮
阅读上一篇:
阅读下一篇:谢邀。&br&&br&这是个大问题,大问题不可能用区区一个答案来完全解决。&br&在这里,我就结合几个实例,与大家分享一些比较基础、比较实用的技巧吧。&br&&br&&br&我们先给常见的多线程叙事的文艺作品简单分个类。&br&&br&按照信息量大小范围的不同,从小到大,依次是电影、电视剧、小说。&br&&br&&br&先说电影。&br&&br&常见的几种多线程叙事的玩法,可以按照设计难度的不同给它们分分层次。&br&&br&&ul&&li&最难的当然是《疯狂的石头》这一类型,人物线索犬牙交错,剪不断理不乱,这个门派的开山祖师是个天才,他摸过麦当娜的屁股。&/li&&li&次难的是《无耻混蛋》这一类型,分章节讲述不同人物的故事,最后大家聚在一起来个大乱斗。你做得认真点,拉莫里康内来帮你配个乐,观众们看得一定很快活。 &br&&/li&&li&最简单的是流氓拳,你在三副扑克牌上写三个剧本,然后你洗牌,洗完,拍!
当然,流氓拳也能打死老师傅:不埋暗线,你弄的是《爱在四川美食篇》;埋条暗线,你可以做《云图》。&/li&&/ul&&br&&br&电视剧的时长较长,对结构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有能力和没能力的、有野心和没野心的人来玩它,差别很大。&br&做电视剧自然有许多做电视剧的技巧,比如,怎么不断地挖坑,用什么节奏填坑,怎么在每一集末尾设置一个大悬念,让人欲罢不能地来追你的下一集,这需要的就是一个编剧过硬的功底。&br&不管怎么说,它的难度一般来说小于《疯石》这样的电影。&br&&br&小说就可怕了。&br&小说的容量和可能性几乎是无限的。&br&这也就导致了,小说的结构几乎是无限的,我周杰伦今天偏要写一部200亿字的小说,写80万个人物,你能拿我怎么样?&br&&br&&br&所以,不好高骛远,我们从基本功走起。&br&&br&&br&号是传说中的世界末日,末日来临前,有个楼盘希望拍个微电影或病毒视频,借世界末日的热度,让自己的楼盘火一把。工作量小,收益不错,我接了这个单。&br&&br&世界末日这个词听起来怪怪的,总感觉会跟外星球扯上点什么关系。&br&&br&但是呢,我写潘朵拉星打过来了,他们没钱把人涂成蓝色;我写那美克星打过来了,他们没钱把人涂成绿色。&br&这个房地产商的钱,不够给演员上色,却恰好够让我来脑筋急转弯。“编剧,来,我私人赞助你五十块钱,这还有一包烟,一个一次性打火机,你拿着。你想想办法,给我一个末日的感觉。”&br&&br&这就是传说中的钱多死后期、钱少死编剧,你们懂不懂?&br&&br&&br&我做了几个不一样的版本。其中两份废稿,刚好就是两个多线程叙事的简单示例。&br&注意,各位观众不要对剧本的文笔要求太高了,过量的文笔对剧本来说是个没用的东西。&br&你先写个千军万马,再写个血流漂杵,往外写个美丽的冥王星,往里写个夕阳下的比武,等制片人读完你就能成功地被他砍死了。你乱写几个字他多花几十万啊。演员也不会待见你,这里就先不多说了。&br&&br&&br&在看示例1之前,我们先来想一想……&br&&br&①,首先,你写出了一个人物A。如果这不是个独角戏,那这个人物A是不是应该会跟其它人物有互动?&br&②,现在你有了与A互动的其他人物BCD,BCD不跟A在一起的时候又做了些什么?&br&③,A这个人物能否深入挖掘,使他表现得没有你一开始想象的那么简单,是否还能安排他去做一些别的什么?&br&④,BCD的各自遇到的人物EFG等等,是否又会在BCD不登场的情况下,与A有什么奇特的缘分与交集?&br&⑤,为这个产品买单的有两批人,一是出钱的老板,一是看戏的观众,其中首先要满足的是谁,是老板还是观众?他们需要的是什么?你是否应该把整个作品的调性向着他们的口味推动?&br&⑥,……&br&&br&&br&示例1(该方案三观极正,我这属于拿节操来换钱啊,请勿吐槽) ——&br&&br&&br&《末日来临前,你最想做的十件事》&br&&br&&br&No.10&br&  餐厅里,餐桌上,层层叠叠满满当当地摆着几十道菜。&br&  一个女孩深深吸了一口气:终于不用再减肥了。&br&  她大吃特吃起来。&br&  一双属于厨师的手拿着一个罩着罩子的盘子进入画面,厨师的声音从画外传来:这是最后一道菜。&br&&br&
----大吃一顿。&br&&br&&br&&br&No.9&br&
一个熬夜工作的男人,先丢了工作服,再把自己丢到床上。&br&  他翻滚着,享受着床的舒适。&br&  最后,他翻滚到一个很丑很有意思的姿态,呼呼大睡。&br&&br&  
----好好睡一觉。&br&&br&&br&No.8&br&  一家饭店,空无一人。&br&  老板兼大厨正在关门,一个女孩兴冲冲跑到门口,老板头也不回地说:这都世界末日了,不营业啦!&br&  女孩祈求道:老板,求你了,我最喜欢你们家了!大吃一顿是我最后的愿望!&br&
老板听到这个声音,仍是头也不回,但他打开了大门。&br&  老板兼大厨给女孩做菜。&br&  老板拿着一个罩着罩子的盘子,放在女孩面前:这是最后一道菜。&br&  老板继续说道:你之所以喜欢我们家,是因为你每一次来,吃的都是我为你做的特别料理。&br&  老板打开罩子,那是一份用菜摆成的情书:是因为——我爱你。&br&&br&  
----表白。&br&&br&&br&No.7&br&
某建筑内。&br&
一群年轻男女,穿着那些一看就是混职场的衣服,却拿着闯战场的工具——枪。&br&  他们在一道大门外,相互使眼色。&br&  有人发令:3、2、1……&br&  他们闯进大门,举枪疯狂地扫射门里的那个人。&br&&br&  
----用水枪射老板的头。&br&&br&&br&&br&No.6&br&  出城的路上,熙熙攘攘的车流。&br&  一个男人看着手边家人的照片,被堵在车流中。&br&&br&  
----逃离钢铁森林。&br&&br&&br&No.5&br&  一个交警出现在拥堵的车流间。&br&  没想到,世界末日将近时,交警还在工作。&br&  城市的地表被疏通了,交警对no.6中逃离城市的男人示意,继续前行。&br&&br&  
----站好最后一班岗。&br&&br&No.4&br&  一个衣着考究的青年主管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br&  他看到了公司内部邮件系统中疯狂转发的那个“倡议书”——用水枪射老板的头。&br&  他拖着一个箱子,走到门口,手放在门把手上,犹豫了一下,后退了两步,笑着,静静等着。&br&  门外有人在倒计时:3、2、1……&br&  开门声,水枪扫射声,众人的笑声。&br&&br&  
----让员工们开心闹一闹吧。&br&&br&&br&No.3&br&  一个小朋友在教爷爷、奶奶怎么使用ipad与爸爸facetime。&br&  奶奶问:朗朗啊,这个时候了,还不回家来?&br&  ipad中出现的这个中年人,这个慈父兼爱子,坐在一个雪白的背景前:没办法啊,路上都堵了,出不了城。&br&  爷爷叹气。&br&  中年人说:等等,我上个厕所。&br&  说罢,他离开了画面。&br&  门口有人敲门,小朋友打开门,站在门口的居然是他亲爱的老爸!&br&  镜头切换,原来,这是某个村子里的小楼。门口停着一辆车,这是no.6中出现的那辆车,只不过方向盘上摆着一个笔记本、驾驶座后头架着一块白板,这是中年人与家人开的一个小玩笑。他终于逃离了城市,回到了家人的身边。&br&&br&  
----与家人团聚。&br&&br&&br&&br&No.2&br&  闹钟响了,no.9中呼呼大睡的男人被惊醒。他拿起衣服,急匆匆起床,跑出门去。&br&  来到拥堵的车流前,他披上工作服——原来,他也是一个交警。&br&  他来接兄弟的班。&br&  交警a,也就是no.5中那一位,向他深情敬礼。&br&  交警b笑着回礼。&br&
交警a头也不回地转身狂奔。&br&  他带着老婆孩子跑进xxxx(楼盘名字)售楼处。&br&  也许是世界末日的关系吧,这里好像放假了,没有人在。&br&  交警a焦急地张望着,大喊:人呢?人呢?&br&
一个头发湿漉漉的人好像蹲在地上组装着什么东西,他站起来问:世界末日了,还来买房啊。(原来,他是那个被员工用水枪扫头的老板。)&br&  交警:世界末日了,钱也没用啦。&br&  这位“老板”或者说主管笑着说:出于职责,我不能给你免费哦。&br&  交警也笑了,回头看着老婆、孩子:出于职责,我要给他们一个家。&br&
二人握手,一枚房钥匙被交到了交警a手里。&br&&br&
----买一套房子。&br&&br&&br&&br&No.1&br&  主管终于组装好了他箱子里的东西。&br&  他开着车,向高处进发。&br&  他站在一道悬崖前。&br&
他拿出那个他刚才一直在组装的东西——那是一对“翅膀”——人造滑翔翼……&br&  他背上这对“翅膀”,眼神中满是梦想的光芒,他奔跑,加速奔跑,他高高地跃起来了!&br&&br&  
----飞翔&br&&br&-----落版-----&br&&br&&br&这个东西很简单,我们就把它当成一个做得比较好的学生习作来分析。&br&&br&①,被重复利用的时间线。no.10中的故事事实上发生在no.8之后,但却更先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样,到no.8的时候,再来一遍,观众会有惊喜。&br&&br&②,内隐的因果。女孩想吃最后一顿大餐,是因为某家店的菜超好吃;这家店的菜好吃是因为,大厨暗恋这个女孩,给她做菜会特别用心。&br&这不仅给观众提供了惊喜,在逻辑上它也是个自洽的闭环。事实上你可以没有逻辑,但没有人会讨厌更严密的逻辑。&br&&br&③,多重身份。贪睡的男人,同时也是负责任的交警;开车的中年人是既是逃难者,也是一个贪玩的父亲和儿子;那主管既是被讨厌的老板,也是个温柔的老大,更是个梦想家。人是个多面体,包括你我,人人都在以不同的身份,参与演绎不同的故事。&br&&br&④,讨好了官方,讨好了企业(而且这个广告做得不算太生硬,算是堪堪融入了剧情中,对观众比较温柔),讨好了关键人物。有负责的交警,有楼盘售楼处,有年轻有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梦想家。&br&这个主管的原型是管钱的,而且据说他很爱演。我字里行间藏了这么多私心,就是为了让他给尾款给得爽快点。我把多好的戏份安排给他了大家也看到了。我记得我当时打字打到这一段的时候止不住地淫笑。&br&&br&⑤,故事全在室内或白天,规避了多线叙事时间线不同步时,“白天黑夜白天黑夜”这种不自然的切换,这种不自然的切换通常会赶观众出戏。在创作时长更长的电影或电视剧时,我建议新入行的同志们也能善用照常升起和照常落下的太阳来误导观众,这样,时间线的错落被揭晓时,观众才能享受更大的惊喜。&br&&br&⑥,尺度和情调适中,什么媒介什么平台都能播。这十件事都是观众平常会想做的,不仅有共鸣,而且拍摄难度不大,成本可以控制。最后飞翔的感觉暗合了楼盘的名字(不便透露)。商用的东西就这样,不这样你想闹哪样。&br&&br&⑦,……&br&&br&当然这个本子缺少的东西也很多,比如创意、强度、野性,比如“人物弧光”。&br&“人物弧光”是个流传很广的术语。(真不好意思,我又提到麦基叔了。)&br&它的解释是:最优秀的作品不但揭示人物真相,而且还在讲述过程中表现人物本性的发展轨迹或变化,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br&&br&一般情况下,少了这种“变”,就算不上是一个故事。比如示例1,它只能算是个人物、事件、符号的递进堆砌,一则广告而已。&br&所谓的“变”,以《疯狂的石头》为例:郭涛终于实现了大愿把尿尿出来了,黄渤终于贯彻了本我一锤砸下去了。&br&&br&&br&我们再来看示例2。&br&这里因为考虑到火星撞地球的拍摄难度,我把“末日”概念诠释为“每个人的末日”。人们在世界末日这一天失去了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机遇、记忆、面具……&br&&br&&br&&br&
《过去过去时,未来现在时》&br&&br&楔子:日,传说中的末日。规则被扭曲,世界被改变。&br&&br&&br&
世界&br&&br&  柏亿是一个商人。&br&  他知道男人的事业有多重要。他连睡觉都会伸出手来提着床头柜上的公文包。&br&
今天有一单大生意。&br&  9点到了。他在手机闹铃响起之前猛地睁开眼睛,在闹铃还没响完一声的时候,关掉了它。(闹铃提醒事件显示,去xx集团提案。)&br&  身边的妻子半梦半醒地拉他的衣服:今天是个大日子,别出去了。&br&  柏亿挣开了妻子的手:是啊,价值两千两百万的一天。&br&  柏亿用最高的效率完成了刷牙、洗脸、穿衣服、打领带、喷古龙水、吃早饭。他系好鞋带,起步,出门。&br&  结果他这一步,从房子的另一道门跨进了另一个房间。他呆住了。&br&  他返身跨过这第二道门,却又从第一道门走进了自己的房子。&br&  他又试了一次,走过去,走回来。他出不去了……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把他锁在了家里,通往世界的大门被封闭和隐藏了。&br&  这时,妻子要出门了,她提着包走向门口,她没有看见坐在沙发上死盯着她的柏亿,她走出门去了……她居然可以出门!&br&  柏亿追向妻子,这一次他被送回了沙发……柏亿向每一道门狂奔,却被超自然的力量温柔地按在这个房子里,像是佛祖掌中的小悟空。&br&  同事来了电话催,柏亿说着“马上到”,继续着他无谓的努力。&br&  铃声响着、响着、响着。柏亿跳窗,跑进了衣柜,他跳窗,回到了浴缸,他跳窗,又进了冰箱。&br&  柏亿放弃了,他看着70个未接来电,20条未读短信发呆。&br&  妻子下班买了菜回家来了:哎,你回来啦!太好了,你知道今天是……&br&  柏亿的眼神隔着四面墙,望着很远很远的地方,音调平稳,却又给人咬牙切齿的感觉(演员讨厌文笔的点就在这里,有些演员就会伤感地问『什么叫做音调平稳而又咬牙切齿、你给我来一个』,当然了妈的我既然写了就真能给他来一个。):今天是我公司最重要的日子。我失去了今天。这是一个残酷的市场,我们失去了今天,很快就会被人吃得连渣子都不剩。&br&  妻子沉默了一会:今天也是你妈和你儿子共同的生日。原来……跟去年、前年和每一年一样,你没有记得。&br&  门被人打开,奶奶带着孙子从外地回来了。妻子提出了她的问题:你在他们的生命里剩下了什么?渣子吗?&br&&br&  柏亿的眼神收回到家人的身上。&br&  真奇怪,他们离他那么近,没有隔着墙,他却一直看不见。&br&  (柏亿眨眼,眨了几次,才真真切切看见了他的妻子、他的母亲、他的孩子。)&br&&br&&br&
谎言&br&&br&&br&  车上,梁边深情地看着坐在自己身边的女孩。&br&  那个女孩若有所思地把玩着挂在自己脖子上的水晶,好像它是一个通过种种折射、可以看到自己的潜望镜,她好像在审视和端详自己的内心。&br&  梁边开口说话了:那个男人这么爱你,你抛弃他跟我在一起,是因为我长得帅,还是富二代?(说着说着,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有些茫然。)&br&  梁边:可是我不爱你啊!(他的表情惨变。)&br&  梁边:爱比帅重要吧?你怎么这么二呢?(梁边用手捂住自己的嘴巴,声音却还是从指缝中漏了出来。)&br&  这些喷薄而出的厥词终于被堵住了,梁边却看到自己的另一只手上拿着自己的手机,输入了这样的一条短信,并发给了对面的女孩:你眼睛再大,眼神不好。又有什么用?&br&  他吓得丢掉了手机。女孩用不可思忆的眼神看着他。他下车落荒而逃。&br&&br&  梁边是一个依附着谎言流连在红尘粉黛间的花心男子。他有钱、爱演、能骗。&br&&br&  梁边去见另一个女孩压惊。&br&  女孩温柔地抱他:怎么啦,亲爱的?&br&  梁边:小兰,我跟你说,刚才吓死我了,我好像得了一种心里有什么就会说什么的病!你知道吗,我有17个女朋友……&br&  17个??突然听到这种台词,女孩都不知道是先惊讶还是先愤怒地好…&br&
梁边转身就跑。&br&&br&  女孩C。梁边:你长得像我叔叔,穿得像我奶奶。&br&  于是他被女孩c泼水。&br&&br&  女孩D。梁边:你以为你是小3?你错了,你是我的小6。&br&  他被女孩D泼水。&br&&br&  女孩E。梁边:……&br&  女孩E:我听说了!&br&  女孩E拿起水,又放下了,拿起咖啡来泼了他一脸。&br&&br&  梁边疲惫地回家,因为心情烦躁,所以他找不到正确的钥匙。他无奈地坐下来。&br&  一开始坐在他车里的那个姑娘走过来了。梁边赶紧用手捂住嘴。&br&  那个姑娘是来把他的手机还给他的。她好像并不生气,她问:那你爱的,是谁呢?&br&&br&  梁边捂住嘴,姑娘却看向了他另一只手,于是他也看了过去,原来他把自己的钥匙包拿出来展开给她看了……&br&  梁边慢慢地把钥匙包转向自己。里面是某个女生的照片,她穿着拖地长裙和干净的毛衣,她扎着麻花辫。&br&&br&&br&&br&  
浓妆&br&&br&&br&  西餐厅。&br&  珊瑚与她的男友相对而坐。&br&  两人的面前有一盘茄子。茄子被烤出了一层脆皮,他们必须用上刀和叉才能享用这一盘奇怪的茄子。&br&  还有一份鸡翅,有意思的是这鸡翅里头埋着美味的虾肉。好顽皮的菜。&br&  珊瑚对着男人笑笑,低头切茄子切鸡翅,切得很认真。男孩看她,看得很认真。&br&  终于切完了,珊瑚抬头,满足地塞了一口到嘴里,却引发了对面男人的尖叫。原来,她没有了红色的嘴唇和蓝色的美瞳,她没有了一大半的眉毛和几乎所有的睫毛……事实上,她脸上的浓妆没有了。&br&  男人指着她的脸在瞎喊,珊瑚拿出小镜子一照,自己也叫了起来,她几乎是连滚带爬地跑到了洗手间,手忙脚乱地化起妆来。&br&  好不容易化完了,她走回自己的桌子,男人又被吓得“啊”了一声。&br&  妆又没了?&br&  真奇怪,真可怕。她坚强地回到洗手间又化了一次,这一次,万无一失了,这不是幻觉,不管是双眼皮贴还是人造苹果肌,它们没有理由会无缘无故离她而去。&br&  她转身离开镜子,又不放心地回过头来。妆,们,再,次,消,失,了。&br&  她捂着脸躲着所有人回到自己的桌子,那男人居然走了,而且还没有买单……&br&  她捂着脸躲着所有人想回家,家门口有几个朋友在聊天,看到她,叫了一声珊瑚,她吓得转身就跑。&br&&br&  她不能被人看见她不化妆的样子。&br&&br&  她逃到了一个公园的长椅上。她坐着,面对着小路,她想也许会有行人,她的脸会被路人看见——这不安全——她转身,面朝动植物,背对全世界,藏起了自己没有粉底在保护的脸蛋。&br&&br&  她一点一点地给自己编起麻花辫来。她想起自己被很久之前的某个男朋友嘲笑的场景。她想起那个男孩嫌弃她的话语:我的脸都丢尽了!你怎么搞的,一个女孩,连打扮都不会,我怎么带你出门?麻花辫?你以为现在是1893年啊?&br&&br&
她想起了自己第一次穿低胸的衣服,第一次穿超短裙,第一次穿丝袜……她想起了那些男人看着自己越来越愚蠢的眼神……&br&&br&  她恼怒地用手去挣开自己刚刚编起的麻花辫。&br&  这时一只大手抓住了她的小手,阻止了她。&br&&br&&br&&br&
记忆&br&&br&
李四对着一群人在发泄着情绪:我还真没见过这么牛逼的乙方!&br&  话音未落,李四突然惊讶地发现,这群人,他一个都不认识。&br&  他的手还指在一个陌生人的脸上。&br&  他不得不问:你是谁?&br&  那人正想回答:李总,我……&br&  李四:李总?李总?我是谁?我是谁??&br&&br&  有人严肃地向他问起他听不懂的问题,有人满脸谄媚地给他敬酒。&br&  巨大的无知转化为巨大的恐惧吞噬了他的理智,他推开众人。&br&  他漫无目的地走在街头,有人向他问路他都赶在听完问题之前拔腿逃跑。&br&&br&  一群人向他冲来,为首的人大喊:就是他!&br&  他的大脑无法处理这种突发状况,他被包围起来拳打脚踢。&br&  一个女孩跑来赶走了所有人:不是他,不是他!!走开走开!我的事不要你们管!&br&&br&  那群人离开了。&br&  女孩也要离开。&br&&br&  李四拉住了那个女孩:你是谁?&br&  女孩惊讶:恩?&br&  李四用复杂的眼神盯着女孩:你是谁?&br&  女孩生气:什么话!你又是谁?&br&  李四用一只手按着脑袋,用另一只手紧紧地抓住女孩:我想,我是一个,喜欢你的人。&br&  女孩被抱着,她惊呆了,她陷入了沉默,她的眼睛红得好快,她的眼泪滑得好慢(快慢对比这一句是我刚才刻意加的,这就是文笔在剧本中的反面效果,就凭这个红得快的眼睛和流得慢的眼泪就可以玩死一个小剧组。我不是说眼泪流得慢不好,我是说你得看着钱的多少有分寸地玩。):你不是说,我们没有机会了吗?&br&  李四:啊?&br&  女孩抱住了他。&br&&br&&br&
5 轮而不回&br&&br&&br&  日,11点59分59秒。&br&  秒针跳过这一天的最后一格。&br&
灯光明暗不定。月亮发疯似的越来越亮,像太阳一般刺眼。(这一句导演、制片人和后期都嫌烦,肯定的。如果要做得有质感的话。)&br&  世界变成黑色。&br&  秒针来到了日。&br&  世界回复原样。&br&&br&  柏亿家是一个小型生日party刚刚结束的景象。&br&  柏亿站在自己家门口,看着手机上手下发来的的短信:亿老板!快出来,到xx会所来!这单生意还有救!&br&  柏亿抬脚,一步跨了出去。&br&  他终于离开了自己的家。可是,他定了几秒,删掉了短信,又走了回来,换上睡衣,给老妈盖好被子,抱着老婆孩子,睡了。&br&  他的手伸向床头上的公文包,把公文包拿起来,丢到了一边。&br&&br&&br&  梁边抓着珊瑚的小手:不要拆,我喜欢你的麻花辫。&br&  珊瑚想抽回手。&br&  梁边紧紧地抓住她的手,坐在她身旁:我爱你。&br&  珊瑚的脸躲着他的眼。&br&  梁边:我爱你。&br&  珊瑚的脸转了过来。她没有妆,没有大半条眉毛,只有大半条随意扎起的麻花辫。&br&  梁边:我爱你。&br&&br&  在珊瑚家的厕所里,珊瑚画上了眉毛,正在抹口红。&br&  梁边看了看自己的手表,喔,现在是“世界末日”的最后一秒,不如再肉麻一次表白一次吧?(这说明之前末日还没到头,他几句我爱你说的是真话,也证明了他的下一句也是真话。)&br&  梁边说:我终于明白了,不管你穿着什么衣服,梳着什么发型,我爱你。只爱你。&br&  珊瑚丢掉了所有的化妆品,抹完口红之后,也丢掉了口红。&br&  珊瑚轻轻地吻了梁边的脸,然后重重地给了梁边肚子上一拳:混蛋!&br&  梁边被打倒在地上,他的脸上有一个唇印。(说明珊瑚的『妆』也复活了。)&br&  两人相相视而笑。梁边大吼:爽!!!(原来他是个M?开个玩笑~~ 括号里这句原来没有。)&br&&br&&br&  xx会所门口。&br&  姑娘问道:你不是说,我们没有机会了吗?&br&  说完,姑娘抱着李四。&br&  李四抱着他的姑娘。&br&  一张陌生的脸凑到他面前:李总,今天我们老板没到,真的是有苦衷的……&br&&br&  时钟走过日……&br&  李四想起了他刚才对这个男人的训话:哟呵,道歉都派手下来,我还真没见过这么牛逼的乙方……&br&  李四想起了他过往记忆中最疼痛的一幕:一个据说叫梁边的男人抱着、吻着这一个他最心爱的姑娘……&br&&br&  李四抿了抿嘴唇,对这个背叛过他的姑娘轻声说:没关系,过去的都是小事,未来我们珍惜。(这也是对凑过来讨好他的这个男人说的,这个男人是柏亿的手下。所以这个男人『刚才』才会高兴地发短信对柏亿说,还有机会。)&br&&br&&br&&br&  
落版&br&&br&温馨提示:梁边是梁边、梁边妖是梁边妖,不要混淆。不!要!混!淆!&br&&br&&br&&br&示例2,我就不多加分析了。&br&&br&要点在于——&br&1,围绕着每个人在每个圈子里不同的身份,设计了将这四个主角联系在一起的羁绊。&br&2,围绕着因果律,给了每个主角一个“变”字。&br&3,楼盘只是一个大背景,广而告之的意图藏得更深了。&br&&br&示例2同样有很多问题,很简单,问一句,加长它,放进电影院,你会不会买票去看,你就明白了。最强的、能卖的作品不是这个味道,不是这个气场,不是这个级别的玩法。&br&&br&多线叙事很重要的一点,“对空间的重复利用”,也没有在这两则“习作”级的产品里体现到位。&br&对空间的重复利用,推荐两部作品。&br&一是一部短片,很著名,我曾经收藏过,最近忘了名字。它的功能是展示级的炫技。没有情节,就是在一个小小的屋子里,从一个人,到十几个人,跳啊吵啊坐啊睡啊跑啊闹啊,互不干涉地做着各自的事情,身体无接触。有谁知道这个片名的请私信或在评论里@我,我会把视频地址贴到正文里来,先谢过——大哥大嫂新年好!我是你的儿你是我的姥!&br&(知乎网友@李林、新浪网友@非著名导演凌凌薛二人分头给出了短片片名,《tango》。再次感谢。)&br&&br&二是一个应用级的炫技。一部日本电影《遇人不熟》,忍着看完前半小时,惊喜连连不骗你。&br&&br&&br&我以前讲课时讲到过怎么完成多线程叙事中的对时间空间的重复利用。最后的几句大概像下面这样——&br&&br&比如,你和你寝室的一个好兄弟,恋爱了,正在大吵大闹闹分手,你们都还没有出柜,如果被人听见了,你们就要杀人灭口。可是床底下还藏着一个人,他什么时候来的?他为什么要躲在下面?and厕所里又还躲着9个人………9个?厕所?他们疯了吗?你和你兄弟进屋来谈分手之前,这9个人在厕所里干嘛?&br&把这这十二个人的故事分三段说清楚,就是一个正经的多线叙事结构。&br&&br&“去把,小手手动起来,去把你的同班同学们的命运们,打上一个结。”&br&&br&点到这里就行了,我给学生讲课的时候,讲到这个地步让他们回去做作业,他们都有交过堪称合格的东西。&br&&br&如果有谁把我这段多线程叙事启蒙小讲座读完,却还是一头雾水写不出一个几千字的不考虑应用的多线程叙事小故事或者小短片剧本,那么你不管是要立志成为作家还是编剧,一定都会很不幸。我不是说你一定不能成,我明白世界上也有很多单线条的好东西,我只是说,这条路你会走得很痛苦、很不幸。&br&&br&&br&进阶教程改日再叙,么么么哒哒。
谢邀。这是个大问题,大问题不可能用区区一个答案来完全解决。在这里,我就结合几个实例,与大家分享一些比较基础、比较实用的技巧吧。我们先给常见的多线程叙事的文艺作品简单分个类。按照信息量大小范围的不同,从小到大,依次是电影、电视剧、小说。先说…
看到这么好的问题,突然有种“不知道如何入手”的感觉,我预感我会就这个答案修改多次,所以我要先感谢一下题主和邀请我的人,因为这确实是我研究了很长很长时间的问题,然后再说一声抱歉,因为我奉献出来的答案很可能不是你们想看到的。&br&&br&为什么要用多线?因为单线写的故事字数少。——没有这个觉悟的人就不必学习多线写作了,也不必看我下面的理论了。&br&&br&字数和质量是一个作者必须要面对的两个问题,字数决定稿费,质量决定你能走多远,我相信任何一个作者都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我故事写不长啊,写长了就不知道怎么写了”,然后就陷入了“再编一段吧”——“这段有点瞎啊”——“算了看读者吧”——“字数还是不够啊”——“再编一段吧”这样的死循环,你看,这么一说不少网络小说中枪了……&br&&br&是的,像这样再编一段再编一段也无所谓,不会对前期剧情产生影响的,作者就会一直编下去,也许他能靠一个元气丹秒杀地球吸引观众,也有可能靠不断挖掘女主角吸引读者。是的,我很佩服这样的作者,他们把一个单线扯出无数个果实,拉长了让读者去看,他们可以无限地写下去但是读者终有一天会觉得,这样的故事是很打发时间,但是已经没有什么热情可言了。&br&&br&所以我只是想写一个又长又有趣又吸引读者又能犀利开始犀利结束又能让读者一口气读完不走神的故事啊!我要让我的读者在读完故事之前不愿停息,哪怕他们读完故事立刻忘掉我也无所谓,我对我的读者,也就是我的写作水平,我只有一个目标,总有一天,我要让我的故事成为“剧透可耻”的那一类,当然,还有另外一个目的,这个目的非常可耻,那就是我的故事,必须不能够通过语言传述。&br&&br&这样就算盗版,你们也必须看文字才能了解我写的故事,而这个要求,在单线故事无法企及的高度,你们尽可以用作品去试,我试着转述过几十本作品,所有的3线以上的故事,都是无法用语言去传述的,因为语言是一维(信息)的,而文字是二维(信息*时间)的,而有支线的故事,是三维的甚至四维的(信息*信息*时间)。&br&&br&各位不信可以找出一个多线故事,我来举例,东野圭吾的《白夜行》,是畅销故事吧?你们转述试试看,不要说各位有没有彻底读懂这个故事,就算读懂了未必理得清剧情,能理清剧情未必能背,能背未必就能把这个故事讲清楚。&br&&br&而这个故事为什么又清晰又真实又不能转述?答案就是支线。所以如果有人问你怎样把一个故事写长,答案是两个,一个是增加字数,一个是复杂剧情,那么如何使剧情复杂?答案就是用简单的支线去构成剧情。&br&&br&看吧,到这里为止,多线写作的面纱被揭开,其实就是一项精益求精的技术活,而作者不应该被技术活所限制,像《魔法少女小圆》那样的作品应该是任何一个作者都能想到的设定,真正的作者应该不拘泥于形式和俗套,而是在设定上下足功夫。&br&&br&下面给3个配图,讲一下几个&b&基本&/b&故事逻辑线(当然,双胶线我是不会说的…)。&br&1.&br&西游记式的开放设定。&br&&img src=&/15ab5ab35c1f731d79cc93_b.jpg& data-rawheight=&335& data-rawwidth=&4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8& data-original=&/15ab5ab35c1f731d79cc93_r.jpg&&2.有封闭事件的封闭设定,如刘慈欣的《坍缩》&br&&img src=&/ec7bdeedebf63a9275d3eff1_b.jpg& data-rawheight=&335& data-rawwidth=&4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8& data-original=&/ec7bdeedebf63a9275d3eff1_r.jpg&&3.主线为暗线的封闭设定,如《白夜行》。&br&&img src=&/ee21b964d9af4820fac941d_b.jpg& data-rawheight=&335& data-rawwidth=&4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8& data-original=&/ee21b964d9af4820fac941d_r.jpg&&&br&&br&第一个逻辑模型不必再说,这种模型叫作用“封闭故事组成的开放设定”,每一个支线是一个封闭故事,有起承转合,但是总的故事,并非整体,或者说勉强算一个整体,但就算几个人走不到西天,也可以再设法去碰几个妖怪延长剧情,动漫《夏目友人帐》也是这个类型,看上去是长篇,其实是无数个单元剧构成的,那么单元剧与单元剧之间有影响的,比如《龙珠》,《Hunter》,就会有那条红色的虚线,如果没有影响,比如《夏目友人帐》,就会没有那条红色的虚线。&br&&br&第二个逻辑模型通常封闭事件就是那个解开关键悬念所需要的条件,比如《坍缩》(请先不要纠结软硬科幻了),最关键的悬念就是“坍缩”到底是个屁啊?结果发现作者的意图完全与读者背道而驰,为毛“坍缩”发生可以不吊领导的脸色?为毛“坍缩”发生可以甚至不孝顺父母?从一开始就知道一定要解开这个悬念吧,所以设定是“封闭”的,是有结尾的。&br&&br&第三种逻辑模型,咳咳,厉害之处在于,你知道这个故事有结尾,但问题是不知道他会在什么地方结尾,&b&因为你连主线都摸不到。&/b&&br&我来简单说一下《白夜行》的模型,但是可能会切入点比较远。(这也没办法,《白夜行》这种作品,充分证明了我的智商很他比起来太卑微了……不说别的,东野圭吾的计算能力就是变态级的……但是我觉得,知乎上应该还是有很多人能达到他的水平的。)&br&&br&我觉得学过高中物理的人会比较容易理解这个概念。&br&(配图)&br&&img src=&/ed1fd49cb5aaa8417125_b.jpg& data-rawheight=&335& data-rawwidth=&4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8& data-original=&/ed1fd49cb5aaa8417125_r.jpg&&&br&&br&&br&求合力,F3=?答案是F3=F1+F2&br&&b&运用在写作上就是,如果我们写清楚F1和F2两条支线,F3就会变成一条清晰的暗线。&/b&&br&举个例子。&br&1.整个中午教室里只有小红一个人——F1&br&2.小明放在抽屉里的钱丢了——F2&br&那么F1和F2的合力是什么?那就是小红在中午偷了小明的钱。&br&现在我们再试着给一条明线。&br&小明包里的钱是自己拿走的——F4&br&F3变为什么?小明在诬陷小红吧?&br&如果F4是小明在诬陷小红呢?&br&那么F3就会变成小明包里根本没钱,或者小明包里的钱是自己拿走的吧?&br&&strong&好的,F1+F2+F3=F4&/strong&&br&&strong&现在我们抽掉F3&/strong&&br&&strong&那么,本来应该的推理结论是,小明在诬陷小红,但是抽掉F3之后,结论就变成了小红拿走了钱,整个真像都埋在了迷雾里。&/strong&&br&&strong&这就是《白夜行》中暗线骗局的写法及原理。&/strong&&br&&strong&(PS,有个盲点,有人可能会问如果不是F1+F2+F3=F4而是F1+F2+F3+F4=F5呢?&/strong&&br&&strong&这位可能没学好物理…比如在F1+F2+F3+F4=F5里抽掉F3,就会变为(F1+F2)+F4=F5 ,把F1+F2变为一个整体。)&/strong&&br&&br&总的来说,《白夜行》的框架并非是一个纯粹的封闭设定,而是一个由很多封闭故事组成的开放设定的故事,但是他的每个封闭故事,主线都是一条暗线,也许这么说你会觉得他好像很厉害,不,确实很厉害,但是在设定上,其实他的故事本身还是比较讨巧的。&br&我先用抽象的方法解释一下,抽象一点,但是比较容易理解,&br&好比真正的主线是F9,&br&我们通过F1,F2,F3得出F4;&br&然后F5,F6,F7得出F8。&br&然后F4,F8得出F9&br&F9就是主线,也是真相。&br&但是东野圭吾抽掉了哪两块呢?&br&那就是F3和F7,是的,只是抽掉了这两块,整个故事,一共9块,就只剩下F1,F2,F5,F6,这个故事只有1/2不到是在明路下了。但是!此人在下一个故事里面……就完全不理会这两块板了……然后另外抽掉两块板,形成悬念。&br&&br&举例,《白夜行》第一卷(我就只说有关线索了):&br&第一章:笹垣润三发现桐原洋介的死亡(&strong&F1&/strong&)。&br&第二章:发现桐源洋介的钱包和打火机丢失(&strong&F2&/strong&)/松开的皮带(&strong&F3&/strong&)/初见桐原亮司(&strong&F4&/strong&)&br&第三章:亮司独住(&strong&F5&/strong&)&br&第四章:初见唐泽雪穗和西本文代,西本文代风韵尤存(&strong&F6&/strong&)/西本文代试图掩饰桐原洋介曾经来过/西本文代有不在场证明(&strong&F7&/strong&)&br&第五章:案发当天松浦和弥生子行踪可疑(&strong&F8&/strong&)/亮司作证不在场证明(&strong&F9&/strong&)&br&第六章:寺崎与西本文代关系暧昧,有作案嫌疑(&strong&F10&/strong&)/寺崎有微弱不在场证明(&strong&F11&/strong&)&br&第七章:寺崎死亡,车里发现了桐源洋介的打火机(&strong&F12&/strong&)&br&第八章:西本文代意外身亡。(&strong&F13&/strong&)&br&——(防丢失)&br&好了,我们现在看看东野圭吾抽掉的板有哪些&br&&strong&F14&/strong&=松开的皮带有可能是因为发生性关系&br&&strong&F15&/strong&=桐原洋介不一定是和西本文代发生关系&br&&strong&F16&/strong&=亮司当天作证有可能是伪证&br&&strong&F17&/strong&=寺崎的微弱不在场证明有可能是亮司制造&br&&strong&F18&/strong&=亮司嫁祸&br&&strong&F19&/strong&=西本文代自杀&br&&br&好了,现在开始拼板,&br&1:F1独立——有可能是被孩子杀死&br&2:F3+F14+F7+F15=F20——桐原洋介是和西本雪穗发生性关系&br&3:F2+F6+F10+F11+F12+F17+F18=F21——桐原亮司嫁祸寺崎,而寺崎和文代是一对&br&4:F4独立——亮司有作案可能&br&5:F5+F8+F9+F16=F22——亮司不具备不在场证明&br&6:F19独立——姘夫死亡,女儿人生被自己毁灭,内疚自杀&br&&br&好了,现在我们把F1+F20+F21+F4+F22+F19加起来,《白夜行》第一卷的真相就完全拼出来了。&br&&br&现在我们来看F1,F4,F19都是独立。&br&在F20里,东野圭吾抽掉了F14和F15,所以得出错误误导——桐原洋介是和西本文代发生关系&br&在F21里,东野圭吾抽掉了F17和F18,所以得出错误结论——寺崎没有不在场证明&br&在F22里,东野圭吾抽掉了F16,所以得出错误结论——当天夫妻两个人在家——其实亮司做的是伪证——作案者为亮司自己。&br&&br&东野圭吾正是通过抽掉了这5块板,使整个故事陷入迷题,但是!在之后的几章里面,他几乎没有提过甚至完全没有蹭过F14,F15,这两块板,所以,大家看会有什么结果,那就是“桐原洋介是和西本雪穗发生性关系”这个迷题直到全书的最后才揭晓!&br&&br&所以东野圭吾创作《白夜行》是用这种方式:&br&1。写出一个完整案件,动机,做案手法。&br&2。找出要嫁祸的人。&br&3。找出作假证的人,安排做假证的动机。&br&4。抽掉全书的关键线索(然后几乎不提,只写主角的改变)&br&5。然后制造嫁祸,但是抽掉关键板,不让人们知道嫁祸手法(但是之后的故事,在暗示这个线索)&br&6。隐藏而不是抽掉做假证的手法。&br&&br&(晚更新止)(目前尚未写完)
看到这么好的问题,突然有种“不知道如何入手”的感觉,我预感我会就这个答案修改多次,所以我要先感谢一下题主和邀请我的人,因为这确实是我研究了很长很长时间的问题,然后再说一声抱歉,因为我奉献出来的答案很可能不是你们想看到的。为什么要用多线?因…
业内人士说两句,很早就想说说这个类型的公司了。另外其实写这段话的情况是我老婆需要写论文,我就当草稿先码点字,哈哈。其实不是想说谁能挑战大众点评,而是想说说大众点评的优劣,抛砖引玉看能不能让知乎的大牛们弄个解决方案出来。&br&要挑战甚至干翻大众点评,先要知道大众点评的优势或者根基是什么?&br&第一.海量的商户信息。&br&第二.累积多年的UGC点评内容。&br&第三.已经形成的忠实用户与移动/线下渠道(包括各城市入驻的销售团队等)。&br&------------------------------
海量的商户信息累积&
---------------------------------&br&
Dp起源于上海,经过近十年的数据累积。目前上海地区至少餐饮商户的覆盖率已经非常高了。但全国范围内看,点评的模式决定了它前进会比较缓慢。杭州地区餐馆收录就不如已经僵尸化的阿里系口碑网(这个等下说),原来在北京的饭统也领先于DP,不过后来走了类似订餐小秘书的路。但好在其他对手也不争气,腾讯目前实施的还只是跟随战略,没有特别发力。阿里本来有机会可惜由于一些问题耽搁了,而且本来也不够重视。&br&
大众点评的商户添加是由用户和点评的销售共同完成的。一些喜欢分享的用户发现家附近出现了一些新餐馆或者美发店什么的就去添加在点评网上。顺便写一篇消费体验获得点评积分,再顺便在朋友圈里炫耀一下我是美食达人等等等。除此以外就是点评网的线下销售人员了。点评的销售按照行业分为餐饮类和非餐饮类两种。再根据地理区域划分成不同小组。再根据街道、区块等划分给销售个人。销售们每天的任务就是在区域内逛大街,每家门店进去推销点评的三个产品:关键词排名、电子优惠券、团购。如果销售发现之前某家门店倒闭了(改名字了、暂停营业甚至换电话了等情况),就可以去页面上报错(当然普通用户也可以)由点评网后台编辑进行核实后确认修改和更正。如果区域内有新店开张,销售是最开心的,意味着有潜在客户存在。销售会把新门店添加在点评网上并展开销售工作。&br&
说到这里大家就应该知道了点评的商户数据是从何而来。这样累积的数据可以说准确率会非常高,也能够做到及时纠错。因为其实靠的就是人工梳理。这样对一个用户来说,对大众点评的依赖度会很高,因为同样是在一个区域内搜索餐厅,大众点评无论是结果数量还是准确度都要高于后来的竞争对手。当然之前有很多对手抄袭他们的数据,但毕竟这是本地化的业务,用户习惯很难改变。即便是有一个后来的网站,有和大众点评完全一样质量的商户信息而没有特别突出的其他价值的话。用户不会花那个外太空时间去重新了解一个和以前完全一样功能的产品。&br&-------------------------------
&第二.累积多年的UGC点评内容。&
-------------------------------&br&然后说说第二点,也是点评网的核心——用户点评。&br&
点评网其实解决了用户两个核心需求:&br&第一是找店。不管是吃饭、美容、洗浴、休闲、还是婚纱照宠物店。都能找到。&br&第二是找到店铺以后面临着选择。以餐饮为例,市场上提供服务的商家太多了,这其中良莠不齐,消费者的试错成本很高,这样对于一个饥肠辘辘想找餐厅却面临着五光十色地招牌、广告、DM的小白吃货用户来说。最先想到的就是想知道已经吃过的食客的看法,大众点评的评价体系列出了餐厅总评分,口味、环境、服务三项细则分数,基本上就能够快速判断一个餐厅的情况。再加上之前用户提供的人均消费金额。新的用户很容易选择自己可接受的餐厅,避免吃了以后肉疼付不起钱之类的尴尬。如果还是不能决定,用户就可以根据之前其他消费者的详细评论来帮助判断,例如菜品照片、就餐环境、服务员态度,甚至菜的口味偏甜偏辣都能知道个大概。这消除了用户和商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br&
大众点评成立于2003年,其实当时的用户分享心态和现在大有不同。2003年的点评网早期用户,是将这个网站当做一个美食家老饕们分享经验甚至有些炫耀意味的平台。在08年以前大众点评网上有一大批的资深吃客,他们对大众点评早期的贡献非常巨大,一些高级用户的评论可能导致一些餐厅一夜成名,天天客满。这极大地推高了大众点评的影响力。尤其是一些新生餐厅,这段时期中上海崛起的辛香汇、厚味香辣馆之类的都在此列,而点评网对添加店铺、撰写点评上传图片等用户行为进行奖励——给予积分可以用来换取小电扇、公交卡等实用小物品。也增加了用户粘性。另外如果你在那个年代上大众点评会发现点评内容两极情况比较突出,因为早期用户较少,而且乐于分享的用户也不多,那么用户愿意写点评无非两个原因:要么特别满意,觉得不表扬两句对不起商家的招待。要么特别愤怒,因为以前被商家坑了最多店门口吵两句就没办法了,现在总算找到发泄口了,各种发泄不满各种喷,恨不得在愤怒的驱使下十分详尽地将餐厅老板祖宗八代拍扁了摊在地上印成画给大家展示。也促进了点评内容作为一种评判工具的成长。&br&-------------------------------
已经形成的忠实用户与线下渠道,&
-------------------------------&br&
有了前面的根基,实际上大众点评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工具性,它实际上是一个贴在公开网络上的商户黄页+用户经验分享平台。但是大众点评的用户使用习惯也是经历过翻天覆地变化的。&br&
大众点评的早期更像个美食指南媒体,聚合了线下网友们的评价后,每年结集出一本《上海美食指南》内容就是总结网友们评论较多的店铺然后集合在一起出那么一本书,在各种小清新书店里贩售。后来里面开始附带上一些商户的优惠券,还能够打折。这在当时很多吃货群体中相当受欢迎。这也促成了大众点评最早的营收模式:电子优惠券与关键词搜索排名。&br&
从2005年开始,大众点评网开始推广自己的会员卡,其基本模式是用户持卡到特约商户去消费可以根据消费金额获得积分,积分是可以用于兑换礼品的。另外很多特约商户可以打折。&br&
年期间,HP 索爱 多普达等智能手机开始出现,用户开始用手机上网。大众点评的L君注意到这一点,大众点评开始WAP布局。&br&
2006年1月拿到了红杉的第一笔投资,同月,推出了电子优惠券。这是大众点评在互联网上的第一个可以创造营收的产品。其模式是以按月收费的形式向商户收取,早期定价约800-1000元/月(当时了解的不是很清楚,大概数吧,到了2009年他们有新用户体验套餐是2个月电子优惠券+基本关键词收取6600元,偏远地区还有优惠)商户付费之后在大众点评的网页上该商户的页面中会出现优惠券下载的功能,形式为图片+文字描述规则,用户通过打印优惠券到店出示享受折扣(请参考KFC),后来加入了方便的短信下载功能,用户在页面上填入自己的手机号码,会免费发送到手机里,到店家以后给店家展示一下短信就可以了。这在当时可比天天带着一大堆分不清的各种VIP会员卡方便多了。2006年10月推出了关键词排名,这个模式其实就是学习Google了,非常好理解,不过点评网没有采用百度的竞价排名,而是将定价权控制在自己手里。关键词越热门,定价越高。略有区别的是后来大众点评的排名细则有所变化——搜索结果页一共18个结果,前三位的页面底色和4-18位细微区分,收取的费用比较高。但排序是随机的,也就是说你付费后一定排在前三名,但用户每次打开页面你的排序是1、2、3随机的一个。4-18位也是一样的,当然价格就低一些,之所以这样区分是因为当时大多是显示器首屏就能看到前三位。自然曝光价值不同。&br&
在2007年以前,大多数用户是这样使用大众点评:1.确定自己的行程(比如要去某商圈或者家附近)—&2.上大众点评搜索关键词(谷歌投资前还没有地图功能,只能靠描述性的词句,例如:人民广场、徐家汇)—&3.看商户的评分和评价,再顺便设定一个消费预算范围。—&4.选定餐厅,电话预定或者记录地址直接去。如果有电子优惠券,打印或者短信下载了去。&br&
2007年以后,随着IPHONE和ANDROID机群的出现,大众点评迎来了一个新的增长点,他们很早就开始和线下的手机厂商谈合作,包括一些山寨机上都会预装大众点评的应用。这是点评产品负责人L君非常有前瞻性的一步,这步棋直接决定了和大众点评同质化的口碑网、丁丁网、饭统网、咕嘟妈咪、订餐小秘书等之后很难再有作为。因为移动应用改变了用户的原有使用习惯:从必须出门前做功课、打电话。变成了随时随地可以获取信息和优惠。而最早开始使用移动应用的用户又正是大多数餐厅、KTV和咖啡馆这类商家们最想要的用户群——年轻、愿意外出就餐和娱乐、乐于分享、消费频次高。大众点评对这类用户群的先入为主使得后来的类似竞争者只能处于跟随的状态。因为越早接触用户,就越早了解用户需求,越早开始改进。最后结果就是大众点评的用户体验一直是这类应用中最好的。后来者如果没有颠覆性的新价值,已经很难超越。再加上之前4年累积的点评和商户信息作为数据基础,这时候不拿出点又粗又大又硬的东西来( 节操君?!节操君你去哪儿?不要离我而去啊~~),干翻大众点评谈何容易?&br&
年这个阶段,大众点评开始深耕上海和北京市场,招收大量销售人员,线下犁地一般一点点去对商户狂轰滥炸。推销关键词和店铺优惠券两个产品(实际上非商业中心的商户购买这两个产品的ROI相当低,实际是赔钱的,这个后面细说)。可以说到了09年末的时候上海几乎有价值的店铺都接触过大众点评的销人员,甚至连拉面馆(对,就是兰州拉面)和奶茶铺子都覆盖过。杨浦区五角场附近甚至发生过商户联合附近整条街的店铺抵制大众点评的某C姓销售的事情。&br&
虽然产品仍有缺陷,虽然业务形态还有不合理,但不可否认这样的深耕也加深了大众点评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大众点评在塑造了几个成功案例和扩散了一定知名度后开始拓展线下会议营销。其模式是租下一些酒店的会议厅,以餐饮行业/休闲行业峰会的名头,让销售邀请自己的潜在客户到场。找一些效果不错又在圈内有些影响力的商家老板畅谈和大众点评合作的“成功经验”,在集体洗脑的情况下促成合同签订。这里关于大众点评的合同细节也值得一提,他们始终灌输广告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有效果的理念给商家,因此一般的合同周期都是以3个月为最小周期的。而且强调关键词吸引+优惠券促进的组合效果,商户如果签约,购买一般关键词+优惠券组合的店铺基本上每个月的投入会在元。而这里面很多商户其实效果并不明显。实际上只有位置好、实力强、有特色的商户的效果才好。可以看出大众点评的这一模式走得是典型的二八线路而并非长尾效应。&br&
2010年6月,大众点评开始进入团购业务。这又一次给大众点评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实际上,大众点评做团购是有相当大的优势的,优势就是之前累积的评价和商户信息。其实当年美团、糯米、拉手的团购页面上大家都能够看到大量引用了大众点评的用户评论内容。这无异于帮着大众点评做广告。2010年底拉手坐上团购交易总额第一位的时候,大众点评排在第六位,但值得注意的是拉手是靠全国范围达到这个位置,而大众点评只有7个城市。如果统计北京和上海地区的成交金额,大众点评远远领先其他团购网站。其实这个逻辑很简单,在大家优惠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大众点评同时可以查信息、看别人的评论,还能做优惠券之类的后续营销,功能比其他网站完善得多。在团购退烧的时候大量网站谋求转型,这时候大家才发现大众点评早就不需要转型了。实际上11年开始大退烧的时候,很多大牛站出来分析团购市场的未来,无非也就是说几个大的能活下来。但到了今天活到最后的纯团购网站又有几个呢?真能留存的就是阿里的聚划算、有根基的大众点评、还有没有盲目烧钱的美团以及数得出的几个。团购真正显出原形:只是个类似广告的业务形态而已,不是什么颠覆行业的“革命性商业模式”,在团购浪潮中活下来的商家,依然是那些产品够硬、服务到位、深耕细作的商户。&br&
张涛曾经说过未来大众点评的业务重点就是团购,幸运的是不到一年以后他还是醒过来了。改口大众点评的业务重点在移动端。此时从2003年成立至今,大众点评网已经共经历了四轮融资。实际上到了2012年8月,大众点评基本完成了团购和移动端的布局预期,真正算初步是站稳了脚跟。&br&&br&============
下面说说大众点评的缺陷和潜在危险就能讨论怎么干翻它了
=============&br&
第一 原有的商户信息累积门槛并不高,遇到巨头都不能称之为门槛&br&
北京有个做外卖的网站叫美餐的,团队规模不大,就靠自己人去跑和利用点评、饭桶之类的现有信息,也建立了不错的商户信息库。基本涵盖了所有可送外卖的商户。上海也有类似的“饿了么”。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点评的潜在竞争者获得数据的成本越来越低,而最悲催的就是点评的这部分信息的版权是用户的,它无法设置知识产权这方面的壁垒。&br&
随着高德等有地图牌照的公司收集的线下商户信息越来越全,点评这方面的累积可能很快会被消磨掉。高德地图已经提供商场的室内地图,再进一步很可能是货架分区之类的店内地图,如果配合Google Glass之类的设备,点评找店铺这个功能可能很快会落入地图导航类公司的手里。NOKIA那个街景也是类似的功能。到时候用户的入口很可能是从地图软件进入找店。大众点评失去了作为第一入口的部分流量。&br&
因为点评没有自己的地图系统(一直是用google,中间好像换过一段时间)信息这方面的优势很可能会被阿里、企鹅、百度之类资源整合能力更强的巨头瞬间踏平。就算是小公司进入这个领域,也会因地图厂商的数据完善而可以无视点评的商户数据累积优势。这有点像互联网磨平唱片业的微观翻版---即原有内容壁垒因共享信息的高速增长而崩塌。&br&
---------------------------------------------------------------------------------------&br&
大众点评的“点评”这个命根子不进步会非常危险。&br&
用户的点评内容是大众点评重中之重的核心,也是点评网所有业务的根本。点评网一向将这个领域视为核心,中间多次改版和修改评分规则等也是为了完善点评信息的有效性。可惜有些问题不是单靠规则或者展示方式就能够解决的。&br&
对于一个用户来说,看点评的目的是辅助自己判断要不要选这家店消费。这里涉及到大量的个人喜好和随机因素(比如这个人当天的心情,是不是赶时间等等)。一家店的评价数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增长其意义就不太明显了,边际效用会越来约低。以餐厅为例,一家店有1000个点评另外一家店有5000个点评,你会把这些评论全部看完么?或者你仅仅依靠点评数量就会选择餐厅么?不会的。你还是会先判断餐厅类型,比如是中餐还是西餐,川菜还是鲁菜。辅助看大家对口味、环境、服务的总评分,再加上价格来判断。这里面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比如一家店开了10年有1000个点评,另外一家店开了一周就有500人评价了,显然评论少的店更热门更值得期待。&br&
由于点评的开放性,必然导致大量垃圾评论和无效信息的干扰,点评本身也一直想要用一些手段来过滤这些内容,可惜语义识别是个大难题,点评短期内搞不定这件事。因此也只能简单依靠撰写评论的用户被赞次数、用户级别,在线时间等等因素选择一部分“高端用户”提高这类用户的评价权重。实际上,点评网在SPARKLE用户的运营上相当简单甚至有点粗放。这点我觉得可以向知乎学习,知乎也可以引以为戒,避免犯错。&br&
因此如果有一个点评网的潜在竞争对手进入这个领域,只要它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评论或者更有效的信息,这些海量的点评都是浮云。比如我有个APP(我才不说微信呢)除了能让你看到别人的评价,还可以预约排队,在线点菜,我还能看到别的食客对这道菜的评论。排好队快叫到号了,商户还能推送信息给我提醒我还有多久,甚至我能告诉商户我已经到门口了正在停车麻烦你等一下。&br&
用户的最终需求很简单:快速准确得找到想要的餐厅,开开心心吃顿饭。&br&试想一下下面几个场景:&br&
晚上要吃饭,可惜餐厅太火爆定不了位子,先用老客户的身份网上预约排个队,到了先进。&br&
众口难调,点菜都要很久,大家先手机选好各自想要的菜品,汇总一张总菜单就好&br&
排队人多我就先去逛逛,不用担心回来叫过号了。(有小团队在做)&br&
餐厅人真多,别人叫个服务员点菜叫半天,我都已经手机下单到商家后厨了(中兴在做)&br&
餐厅人真多,别人叫个服务员买单叫半天,我都已经手机支付完成了还有折扣(很多人在做)&br&
明明菜单上写个微辣,谁知道这家店老板超重口味,比别家重辣还猛,好心的其他用户特别高亮
了这一条特点,避免我被辣成哈士奇。(这其实是汇集其他用户对点评内容梳理和再激活)&br&
这些点评网都做不到,还有很多很多。很多产品经理或者创业者老是说用户没什么特别的需求,可是用户为什么还是很痛苦呢?这还只是餐饮行业的例子,KTV呢?美容院呢?洗脚城呢?会所呢?酒店旅馆呢?(节操君~节操君你回来啊~怎么又走了~~)&br&
FACEBOOK目前正在打造的FGS其实就是个很好的范例,Groupon和Yelp这个大众点评的复制品都应该在这东西面前颤抖。你觉得是你的至亲好友和一些互联网上的传奇美食大神向你推荐一家餐厅会让你有欲望,还是一群不知道是谁甚至语句不清长相猥琐的“其他消费者”让你更有消费欲望?&br&
地理定位、用户评论、分享这些功能正在成为互联网产品的标配,如果只是靠这些东西,你不可能动大众点评一星半点。但是更贴近用户,你会发现大众点评对用户的运营和捕捉还是too 羊~too 新迫~耐呜~的状态。&br&&br&
---------------------------------------------------------------------------------------&br&
第三 关于点评的线下渠道运作&br&
这一点我觉得大家可以借鉴淘宝,淘宝的卖家有相互交流,点评网的商户由于人群特性很少交流甚至相互排斥。其实餐饮和实体店老板这个人群是互联网程度认知度和渗透度最低的用户,大众点评对他们的教育和开化远远不足。但是我也曾经听到过开洗脚店和饭馆的老板提出建立行业标准甚至采购联盟这样的东西。实际上大众点评在全国的渗透深度其实非常浅表。说到这里想起前段时间马云和王健林的一亿赌约。我倒是感觉实体商户和电商是能够实现共赢,比如物流整合、比如信息共享,很多行业是电商解决不了的,随着个性化需求的膨胀,很多非标产品会出现在市场上,也意味着更多机会的出现,线下门店应该提高服务在价值中的占比而不再是单纯依靠产品。线下商户是应该顺应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求变,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就算电商不革他们的命今后也会有其他X商过来做这件事。我特别同意&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魏志成& data-hash=&43f79ad09d824dca7efbb1& href=&///people/43f79ad09d824dca7efbb1& data-tip=&p$b$43f79ad09d824dca7efbb1&&@魏志成&/a& 的观点,不要上来就想着搞垮谁,干掉谁,双赢甚至多赢是最好的结果。君不见Google已经让科幻小说里的无人驾驶汽车和龙珠里的战斗力探测器出现在我们身边了,我们的百度还在跟360泼妇骂街一样撕头发糊脸呢。嗯嗯,有点跑题了。写这么多也开始混乱了,休息一下,回头来补充一个失败案例————口碑网。&br&&br&========题外内容:口碑网是如何失败的,我一直认为失败的案例比成功的更有价值========&br&&br&
与大众点评相比,口碑就算不是个富二代,也应该是小康家的孩子。如果从资源上看,口碑网可以调用的资金、技术、人才都远远比大众点评丰富。这样一个网站是不应该失败的。从时间上看,口碑正式上线于2004年6月,大众点评们当时还在一个阴暗的小高层里面办公,每天望着路口奢华的中移动大玻璃房子,楼下还有铁皮简易房的小卖铺,电梯里很多快递公司和小公司上上下下搬货。在当地也没什么名气,其实口碑进入市场的时间一点也不晚。&br&
淘宝人总喜欢说“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这句话其实就是说的专注和坚持,可惜口碑三次业务方向都没错,这一点在后来都由别的网站进行了验证。只是他们没有走足够远,也许口碑缺的就是那么一点点坚持,也许缺的就是那么一点点细致。可惜成功往往离我们的距离就是那么一点点。&br&
说了好多废话,其实我打算从两个角度来谈谈口碑的问题,一个是口碑战略层面的东西,几次业务调整的情况,还一个是产品和运营这些细节的东西。说实话口碑的这两块问题一直纠缠在一起,相互影响。造成了最后的结果。&br&&br&&b&第一个角度 不停变动的业务重点与战略方向&/b&&br&&br&
2004年6月口碑正式上线,当时整合了易赁网的资源,主打房产信息。如果坚持下来很可能我们今天就看不到搜房网什么事儿了。客观地说,2004年进入房产信息市场不是个爆炸性增长的时间点。因为那时候房价还没开始飙涨,房子还不是社会热点。我们还没经历A股6100点的全民打鸡血,市场上的热钱还不汹涌,没有那涨潮般泛滥的超发货币,通货膨胀还是温和的。其实只因为2003年我们的总理还叫朱镕基。。。跑题了。。。好了我回过神来继续写。在07年房价开始狂飙的时候,房子一举成为热点,口碑在干什么呢?不好意思,06年口碑就开始转型了。&br&
2006年10月,阿里巴巴注资口碑网。当时高层的想法我无从考证,只能推断是不是感觉口碑有钱了,房产信息这个小市场容不下口碑这条未来的大鱼,亦或是收到了阿里集团的一些指示。口碑开始向大而全的方向迈进,全线进入百姓身边的生活消费领域,提供广泛的生活信息。看起来很眼熟对不对?嗯,你们猜对了,就是那个“神奇的网站”,那个“啥都有”的网站,还有那个“快速、免费、卖得掉”的网站。如果口碑坚持下来,今天也许我们看不到杨幂在那刷场景,姚晨骑驴逛大街,一群人扔掉旧东西换回一袋子钱。而是我们会说:“口碑网好神奇啊,上面啥都有,快速免费还能卖掉二手货”。&br&
2007年大家都很忙,香港回归十周年、全国备战奥运会、房价开始嗑药一样猛HIGH。这一年大众点评网开始小有名气,大家热炒了很久的web 2.0概念却没想到在中国有了范本。Google大笔一挥给了大众点评400万美金。也让其他人发现原来从餐饮市场切入本地生活服务是个好入口。于是口碑也不甘落后地开始行动。阿里集团可以说投入了不少的资源,到了2008年7月,口碑网直接被并入雅虎中国,这在品牌形象、技术力量、搜索优化、用户数量、市场拓展等能力上给口碑注入了相当大的推力。只可惜这些优势在后来的几年内没有看到任何爆发式增长,业务重点不断地调整。甚至在2009年并入淘宝网之后借用淘宝的流量依然没有大的起色。直至2011年大调整,口碑最后只剩下了一层皮,业务拆的拆,挪的挪,小二们各奔东西。那些用食物给自己起的花名随着吉祥物阿铛一起消失在变幻莫测的业务调整中。&br&
阿里六脉神剑中有两条拿来说口碑的事儿挺特别的。&br&
一个是客户第一,任何产品,任何企业想要赢得市场,首先要贴近客户,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以客户的需求为核心。这是每个产品经理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只可惜人人都会说、少数能理解、极少数能做到。我觉得客户第一是个特别真理的东西,宏观上说,口碑的业务调整真的是跟着用户走,因用户而调整的吗?微观上说。口碑的产品从客户需求出发了么?那些交互、功能、视觉的细节是怎么确定的?团队内部来说,我一直觉得“客户”这个词可以引申很多东西出来,同事之间,公司部门和部门之间,是不是用客户第一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战友?显然有些公司做得不够好。&br&
另一个是拥抱变化,我的理解是对市场变化的敏锐应对,对创新来临的快速接受,对业务调整的迅捷适应。显然口碑经历了很多的变化,可惜能拥抱在怀里的不多。&br&
地理位置上的差异,其实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口碑的大本营在杭州,这其实是个劣势,杭州市场无论规模还是影响力都远不如上海,就最近的数据看,上海的餐饮类商户大众点评收录了65000多家,杭州只有16800左右,就连西南地区的成都都有23000+的收录量。举个极限的栗子:假设口碑深耕细作杭州市场,同时大众点评深耕细作上海市场,大家完全不向其他城市扩张,等到向外扩张的那一天同时开始辐射周边城市,大家觉得哪个更具有优势?&br&
我知道口碑同学们心目中的一线城市是北、上、广、深、杭。但是本地生活服务就是个本地的事儿。阿里巴巴从杭州起家完全没问题,淘宝从杭州起家也完全没问题。因为他们做的是全国甚至全球业务,交易机制是没有地域限制的,服务机制也是没有地域限制的。但口碑就会吃亏。花同样的时间培育出来的市场质量是完全不同的。&br&&br&&b&第二个角度 产品/运营细节与业务模式的混乱和缺陷&/b&&br&&br&
对于口碑早期的产品我只能说抱歉,因为那个时候偏安杭州,我确实了解不多,一开始也没有深入研究过。不过近几年的一些细节和情况,我还是能说一下的。&br&
无论大众点评还是口碑,由于本地化服务自身的特性,向其他城市扩张都是缓慢而艰难的。可是大众点评在细节的控制上远远好于口碑。&br&
大家现在就可以做一个测试:请你们打开浏览器在百度或者google里输入例如:北京 美食、上海 餐饮、这样的关键词,请注意首屏的搜索结果都来源于哪个网站。如果你们还想试,可以搜长春 美食、青岛 美食、合肥 美食这样的二线城市关键词。还不行,你们试试三亚 美食、丽江 美食这样的旅游城市的组合。试试看大众点评的结果有多少是不在首屏的。如果不在首屏,又有多少是不在首页的。最后再注意一下,这些是百度的付费排名还是自然结果?&br&&b&现在大家可以设想场景了。假设我是个小白+吃货用户,我们这个城市没人知道大众点评是什么的东西,我上网只知道百度搜搜美女图、百度一下狗血电视剧。&/b&&br&&b&
突然有一天我三叔要带我去北京旅游了,作为一名吃货,怀着兴奋而激动的心情我当然想要了解一下北京有什么好吃的。百度给我的结果来自一个叫大众点评的橘黄兮兮的网站,一看到黄色系的网站我就莫名地兴奋啊!点进去我发现还有好多好多好吃的,还能看到吃一顿得花多少钱。哎呀我晚上得跟邻村的二狗子借点钱去,省得钱不够买回来的车票了。哎呀还能打折?!先下个打折短信的说。哎呀还能找别的城市?!甚至还能找到我所在的城市?!然后我愤然发现我家门口我最爱的包子铺竟然不在搜索结果里。正当我打算骂街的时候页面提醒我可以添加啊。必须怀着十二万分激动的心情添上这个内容啊!!明天一早,哦不,吃过晚饭,我就找包子铺的小花告诉她我帮他爹的包子铺给登到网上去了。这下十里八乡的不得响当当啊!他爹一高兴准把小花嫁给我。。。&/b&&br& 上面这个场景是为了扯淡。可是大众点评的SEO很早就开始做了。任何一名潜在的游客都可能成为大众点评的传播者和种子用户。现在我们是无法验证当时口碑的搜索结果在什么位置了,不过我可以坦诚地告诉大家就算是搜索杭州,前几页的美食相关结果里,大众点评也是和杭州本地涉及美食的网站或者论坛不相上下的。而口碑在这方面做得东西远远不够。&br&&b& 再说视觉&/b&&br&
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口碑网,是在2011年拆分前进行过一次改版的最终极版本。我们先说这个改进后的版本。请见下面两张图。&br&&b&
大众点评截图 ↓&/b&&img src=&/28ecbaed4fae81bea781cba_b.jpg& data-rawwidth=&1238& data-rawheight=&8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38& data-original=&/28ecbaed4fae81bea781cba_r.jpg&&&br&&br&&b& 口碑网截图↓&/b&&br&&img src=&/decf65d61825e8cdc9603f_b.jpg& data-rawwidth=&1502& data-rawheight=&10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2& data-original=&/decf65d61825e8cdc9603f_r.jpg&&大家思考几个视觉和评分规则上的问题:&br&
哪张更简洁和直观?哪张能让你快速了解你想知道的信息?有没有哪些信息是你不了解或者容易对你造成误导的?&br&
我说说我的判断,作为一名食客,我需要在搜索结果里方便地挑到我想要的餐厅。下图为什么不如上图好:&br&
1.在搜索结果列表页这些图片很小,如果我希望详细看到菜品图或者环境图,证明我需要这个信息,那么这张图片给我的帮助是不足的,我会点进相册去看和筛选。如果我对图片什么的不需要了解,这张图片会对我的视线造成干扰。而且有的显示店面、有的显示菜品,到底想表达什么呢?在信息优先级上,不同食客有不同需求,但大家共同关注的无外乎价格、味道、服务、环境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图片能够传达的信息是环境和菜品的外观这两项。但是占用了这么大的面积显示不确定的这两个信息。这个逻辑明显不妥。&br&
2.下图左上角的序号是排名还是仅仅是序号?如果是排名,依据是什么?如果不是排名,这个序号有必要放吗?&br&
3.由于图片压缩了页面空间,导致文字区域宽度不足,稍长一点的地址在这一页显示不全一定要点到详情页去看。&br&
4.假设我今天是请朋友吃饭,想在结果中按照环境评分排序筛选一个环境好些的餐厅,上图点一下就好,下图要点两次。&br&
5. 98%的好评率,对一个餐厅来说,什么是“好” ?是一般 不错 挺好 非常好 还是超赞?这个好评率对我有什么帮助呢?如果一个餐厅是98%的人都觉得是不错,另一个餐厅是98%的人都觉得超赞,这个98%明显对我来说是个无效的数值。&br&
6.一般人习惯打分是5分制 十分制 百分制。口碑界面中的口味、服务 这些单项分为什么是显示只有4这样的个位数?这是因为大众点评的规则是0-4分打单项分,显示在页面中的口味26等 是综合多名用户给分以后通过简单算法给出的总评分。而口碑界面中的单项打分制抄袭大众点评1-5颗星,但后台计数规则仍为0-4,因此口味这个属性显示出来是个奇怪的4分,但其代表的是口味分最高,这不但不符合一般用户习惯和认知。更不符合中国人不喜欢4这个数字的习惯。对于口味、环境这类主观性很强的属性,这样的显示模式明显很粗糙。&br&
7.大众点评的优惠两字红色字体,突出、吸引用户,大家都知道中国用户对价格敏感。为什么口碑连突出优惠这种事都想不到?&br&
从页面样式到判定规则,尤其是那个好评率,大家想到了什么?是的,淘宝!&br&
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来口碑的交互设计和视觉设计师们给自己网站的定位是本地生活业务的淘宝网。这是个多么畸形的定位!淘宝网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无敌商业模式+无敌交互界面么?&br&
而且这个界面还是经过改良的,口碑之前的界面里不会显示口味 不会显示服务 不会显示环境评分。只有那个光秃秃的98%好评率。其实别的地方问题还有很多,包括详情页的视觉设计、功能结构等等等等如果再写下去我觉得可以连载上半个月。就不再赘述了。&br&&b&核心内容----用户的点评&/b&&br&
至于会员运营这类的东西比较繁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和我私下交流,我就不在这里写两家公司的差别了。我简单说说口碑的点评与大众点评的点评规则之间的差别。大家就能看出个一二了,这东西是这类网站的核心,可惜口碑还是没能仔细想想,产品经理基本上还是照搬了淘宝的逻辑和规则。口碑的点评字数限制范围为8-2000字,改版前是1-2000字。这样很多的评价内容就是:好、行、不错、凑合、还成、一般。现在是:“我感觉还不错吧,哈哈”、“味道挺好的,哈哈哈哈哈”。这样的内容能对其他用户有什么帮助?最关键的是口碑的点评是可以无限次添加的,也就是说我愿意得话,可以一个人在一家店下面刷这种哈哈哈哈哈哈的评价刷到死。大众点评网的字数限制是30-2000字,以前我记得曾经是50字以上的才能提交,这极大限制了无脑点评的产生,而无意义的乱七八糟点评还会被算法隐藏不默认显示。一个ID在一家店铺下面只能写一封点评,这和知乎一个问题只能回答一次但是可以修改是一模一样的。&br&
可以看出,口碑在这种UGC内容的产品和运营管理上是有多么粗放,这样给消费者的用户体验能够好过大众点评吗?&br&&b&内部管理与业务逻辑的问题&/b&&br&其实写到这个地方我已经不想写下去了,因为我发现口碑居然经不住我这么简单梳理一次。到处都是漏洞。不过做事做到底,还是把这篇杂文完成吧。&br&
口碑有才的员工还是非常多的,比如FW,比如做商户运营的DZ,做招商后转运营的LZ,做技术的LG君。蘑菇街的创始团队里的胖胡斐李研珠也是口碑出身。可惜很多人的能量没有能够被正确的使用和释放。口碑团队里也有做死过所有经手产品的PM。甚至我还听过产品经理在一个项目团队下拉拢下面的同学一起意图架空项目经理的事情。这些就不多说了,不过也能侧面反映出一些问题。&br&
口碑的很多项目其实都是非常好的东西,可惜业务模式都是拍脑袋出来的,很多功能也没经过验证。我就举一个例子。口碑网曾经上线过网上超市,没错就是一号店那种。但是就是不做货到付款,就是不能货到刷卡。这是百货类电商的标准用户需求啊。连淘宝都开始能够货到付款,为什么就是非要用户走一次支付宝呢? 后来的外卖也不支持货到付款,很多公司上班时间屏蔽支付宝和淘宝的啊亲,必须支付宝先付,这些公司的员工就直接被门槛了。哪有新业务给自己的用户使绊的?&br&
还有一件很奇葩的事情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就是2007年口碑花钱让大众点评用户搬家的事情,我觉得这件事简直就是个笑话,你不去让自己的产品体验更好,不想办法让自己的界面看起来更好,不去增加自己能够给用户的价值,就仗着自己财大气粗去买用户的点评?你当用户都是脑残吗?人家收了你的钱把点评搬到你的台上以后,无非就是相当于你花版税让作者授权你用人家的内容。可用户下次找餐厅还是在大众点评上找。用户是靠钱买来的吗?如果今天谷歌回到中国来,百度也这么干,说你每天用百度比谷歌多一次,我就给你一块钱。那我肯定抽下班上厕所之类的时间在百度上一直不停地搜:弱智、白痴、智障、哈哈哈这样的东西。估计首页结果里都是百度。&br&
收工,只是以一个稍微了解互联网的小白的旁观视角叙述些乱七八糟的吐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其中错别字语句不通顺和偷工减料的地方还请大家见谅。
业内人士说两句,很早就想说说这个类型的公司了。另外其实写这段话的情况是我老婆需要写论文,我就当草稿先码点字,哈哈。其实不是想说谁能挑战大众点评,而是想说说大众点评的优劣,抛砖引玉看能不能让知乎的大牛们弄个解决方案出来。要挑战甚至干翻大众点…
1874 人关注
1080 人关注
149 个回答
6112 人关注
365 个回答
928 人关注
11490 个回答
1335 人关注
233 个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纳格3169.51.352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