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中老年qq群户外qq群

腾讯全面开放付费入QQ群功能 |腾讯|QQ群_新浪科技_新浪网
腾讯全面开放付费入QQ群功能
  新浪科技讯 2月2日消息,近日有网友发现申请加入QQ群时,需要向群主支付一定费用才行,具体金额在1-20元范围内的整数,多少由群主说了算。而传费之后能直接入群,不再需要群主或管理员审核。
  方面证实此事并表示,腾讯已全面开放QQ群付费入群功能。目前,PC版、手机版QQ都已经开放了这一项功能。
  腾讯公司副总裁殷宇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目前QQ群支付结算功能已经在小范围进行了测试,在一个以中老年为会员的“广场舞”QQ群里,群友们每天都很热情分享广场舞视频,学习交流,当有人跳得好时,其他群友就踊跃花1元钱甚至更少购买虚拟“小红花”送上,仅这个业务目前每月流水都上百万元。(安妮)
在整个O2O死亡名单中,一个普适性的死亡规律就是烧钱烧到资金链...
也许未来在“同感文明”的照耀下,和人聊天最为可悲的事,就是在...
现在直播产品团队,与其在美女、游戏、股评之外的领域苦思冥想,...
Alphabet第四季度净利润为49.2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6.75亿美元增长5%。
本期浪淘季特意为大家精选了多款带有新春特色的产品,一起迎接猴年的到来。  .cn?钱江晚报网络版?  情感花园  强国讲坛  报网互动  为给广大中老年单身人士提供一个交流感情、相互沟通的正规渠道,“钱报交友”平台将与杭州广播电视报合作,举办一场中老年交友联谊会。时间定为12月7日下午1时30分,要求男士40周岁以上,女士38周岁以上,单身。  活动具体内容:到茶室喝茶,请婚恋方面的专家跟大家一起解读婚恋方面存在的误区,同时还将做一些互动游戏和情景模拟再现活动等。活动当天,请报名者随身带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  有意参加此次活动的中老年单身人士,从今天起请登录“钱报论坛?情感花园”跟帖报名,或者拨打本报热线96068报名。受场地限制,此次活动名额限报50人。  同时欢迎广大中老年单身人士加入钱报中老年交友QQ群进行日常交流。群号:。 本报记者 方云凤   如何过冬?裴长洪纵论经济大势  网络版接受少量报名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扩散和蔓延,欧美经济体面临衰退,我国发展的外部条件更趋复杂。中央4万亿投资大餐能否立竿见效?如何保障国民收入以刺激内需,企业界对政策有何期待?  12月6日,本报网络版“强国讲坛”栏目携手中国智库高端论坛,邀请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裴长洪老师,在西子湖畔的新新饭店,为您讲述《2009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前景分析》。  组委会现有少量余票,感兴趣的人士可拨打本报96068热线,或直接在本论坛跟帖报名,就有机会获得免费参会的宝贵机会。  来吧!给小孩讲新故事  钱江晚报征集民间新童话  “那天,我正准备给孩子讲《白雪公主》,他跟我却说,‘妈妈,你说大熊猫的家现在还会不会地震?’我就为孩子编了一个故事。我想,为何不把这些文字写出来呢?”  昨天,网友“异想天开”在钱报网络版上的一段留言,引来了编辑部的热议,同时引发了本报编辑部的一个行动:在2008年将要过去时,本报推出大型互动平台――“我给孩子讲故事”。  你可以登陆“钱报论坛?亲亲宝贝?我讲童话”版块发帖投稿。 稿件可以是短篇,也可以是长篇连载。  网络版火热刷新  .cn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已参加人数 0
剩余名额: 24
2121人关注
已参加人数 0
1874人关注
已参加人数 0
2000人关注
已参加人数 0
1528人关注
已参加人数 0
1566人关注
已参加人数 0
1953人关注
已参加人数 0
剩余名额: 24
2174人关注
已参加人数 0
1717人关注
驴友风采展示感谢一路有你陪伴,风景再美,没有你在去野身边,那就是遗憾。热门活动招募中,报名热线 130- / 400- 跟着去野,用双脚丈量真实的世界!全国长线QQ群: / 阜阳QQ群:1004984 / 无锡QQ群: / 验证:去野
微信公众主页:去野外 / 领队张洋个人微信: 添加领队微信,实时获取最新活动!
线路合作发送邮箱: / 统一客服小野QQ: / 客服小野微信:
有这样一个地方,集湖泊、沙漠、草地、山林、怪石于一身,美丽、狂野,有时还有些苍凉。 这里可以登山望远、可以策
已参加人数 0
因禾木景区修路无法乘坐景区交通车前往禾木景区,我们将安排当地摩托车或骑马或徒步进出禾木景区,摩托车和骑马费
已参加人数 0
【目的地介绍】---------------------------------------------------------------------------
库布奇沙漠介绍
已参加人数 0
&&热门攻略
全世界旅行者为你撰写的旅行指南 - 可以拍照保存在手机里哦
教学开始前,同学们先摆起了不卖东西的地摊,真是为了俱乐部发展,抓住一分一秒呀,可敬可敬。
自己做保护,自己先下。
什么才是真正的四季帐?
最近看到很多人在关注四季帐,这里我想谈谈自己对四季帐的理解。
很多朋友一看到四季帐,就推荐三季帐的带雪裙的加强版,我认为不妥。
我们先来看一下三季帐和四季帐的使用环境有什么不同:三季帐在春夏秋使用,四季帐在春
点这里做朋友→ 去野外
★★★无锡去野户外俱乐部QQ群:
去野无锡主力群,挺不错的,人气旺,有事群里找冲冲。
★★★阜阳去野户外接待总群①:1004984
接待群,顾名思义,接纳阜阳各方驴友。
★★★蚌埠去野户外俱乐部QQ群:
蚌埠去野新群。
米珠----- “洁白无瑕,光彩夺目,饱满丰润”戴安娜王妃曾经说过,如果女人一生只能拥有一件珠宝,那必定是珍珠。珍珠的圆润光泽就像女人一样,美丽魅惑神秘性感,爱珍珠的人知道她的可爱它的美,米珠元素护肤系列从珍珠中获得灵感,从而创意性的将珍珠的精华
热门户外视频
团队定制|咨询400-
每周光荣榜
在微博关注去野户外
- 官方新浪微博
- 官方腾讯微博
- 旅行问答君
新贴:0, 主题:146,贴数:176
新贴:0, 主题:98,贴数:209
新贴:0, 主题:0,贴数:0
新贴:0, 主题:72,贴数:73
新贴:0, 主题:9,贴数:13
新贴:0, 主题:4,贴数:5
新贴:0, 主题:29,贴数:76
新贴:0, 主题:12,贴数:14
新贴:0, 主题:32,贴数:44
&&||||||||||||||||
Powered by X3.1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群空间-群聚精彩,留住感动《臺大八十,我的青春夢》
主編:柯慶明
出版時間:2008年11月
ISBN:978-986-01-5687-4
定價:500元
責任編輯:莊以馨
走椰林大道,追求卓越
進杜鵑花城,實現夢想
 臺大1928年創立至今,已屆80年整。臺大誕生於日治時期,走過烽火漫天的戰亂,度過戰後的艱困與坎坷,也踏過臺灣社會從封閉到民主開放的辛苦歷程,成為臺灣最具歷史深度的一所大學。80年來,在這所美麗的校園中,有多少年輕的生命進入校園中,在臺大的哺育中受到啟發、淬煉,從而反饋出己身的成熟與豐沛,進一步形塑了臺大的多元面貌。
 這些臺大的孩子們,在很「青春」的時代進入了臺大,並且以其「青春」歲月豐潤了臺大的姿彩,透過青春的思辨、激情、笑淚、感悟,一路累積沈澱出這所大學的精神傳統,幻化出那稱之為「臺大精神」的學風氛圍。
 正因如此,臺大與其校友之間,總有著綿密不斷的情感牽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臺大故事。在臺大,無論是充滿傳奇的醉月湖、承載多少崇高理想的椰林大道、流傳著老校長故事的傅園,還是永遠提醒臺大人不忘思考的傅鐘,處處都有臺大人一路走來的累積與軌跡。或許在臺大的某個角落,就有您細心珍藏、完全屬於自己的青春回憶。
 在臺大歡度80歲生日的此時,臺大出版中心推出《臺大八十,我的青春夢》紀念文集,由畢業於臺大的45位校友文人,包括:鍾肇政、於梨華、余光中、林文月、鄭清茂、莊因、鄭清文、林泠、叢甦、葉維廉、朱炎、趙天儀、王文興、陳若曦、白先勇、李歐梵、杜國清、曾永義、黃啟方、李渝、張系國、趙寧、張健、淡瑩、柯慶明、李黎、方瑜、葉言都、胡台麗、尹玲、沈花末、平路、簡政珍、廖咸浩、劉黎兒、張讓、江文瑜、張啟疆、洪淑苓、林黛嫚、羅葉、陳大為、張瀛太、唐捐、楊佳嫻等人共同執筆,撰述他們對於臺大的體會、感想與回憶。
 這些知名的校友詩人、作家,以其經歷歲月淬練過的彩筆,所分別寫下,他們縈迴於「臺大」的「青春」與「夢想」,不僅可觀可讚,自可當精彩的「成長」文學來閱讀。80歲的臺大,用其一路走來的生命軌跡,醞釀出獨特的歷史、文化傳統,透過這些動人的文字,願與各位讀者分享,你我都曾經擁有過的,那豐碩甜美,亦苦澀慘綠的各色青春滋味。
臺大出版中心書店(總圖書館B1)
■劃撥帳號:
■戶名:國立臺灣大學
■傳真:(02)
■電話:(02)或(02)轉18,19
文圖/劉聰桂 張薰予
中文:碧玉
英文:Jasper
成分:矽酸鹽(SiO2)
產地:臺灣大屯山
中國人將碧綠色的玉稱為碧玉,英文名稱“jasper”,希臘文意為「具有斑點的石頭」,但在礦物學上,碧玉指的是玉髓純度不高的石英類玉石。
 碧玉主要由隱晶質的石英所組成,也就是說不具有結晶構造,礦物原子並沒有進行規則排列,不顯其晶形。碧玉的成分雖與石英同為二氧化矽SiO2,但常以葡萄狀、乳房狀、鐘乳石狀、塊狀以及團塊狀、晶洞等型態產出,外表具有土質、樹脂、蠟質或玻璃光澤,摩氏硬度7,比重2.6~2.9,不透光,常具有條狀色帶或顏色斑點,顏色有明紅、暗紅、紅褐、黑褐、黃、綠等色,極為多彩。其顏色與花紋主要係依其所含元素或礦物不同而產生,例如碧玉內含赤鐵礦,呈現紅色,故有別名「鐵石英」。而這塊在臺灣北部大屯山所採的碧玉,就自然呈現美麗的橘紅色。
 碧玉在全球的分布非常廣泛,在各種不同的地質環境中均會出現,多存在於火成岩及變質岩中,常以脈狀充填生成。含有機質的矽質沉積物,成岩作用後也可能會生成碧玉。在臺灣,東部的海岸山脈以及北部的大屯山火山群都可找到碧玉;臺灣所產的碧玉,根據顏色以及條痕,可區分為紅碧玉、黃碧玉、血絲碧玉、虎皮碧玉及至今未發現礦脈、產量稀少的總統石等等。「血絲碧玉」又稱為「心臟石」,以碧玉為底,上面分布血絲細紋;「虎皮碧玉」,為黃、綠兩色呈條紋交疊分布,形似虎皮而得名;「總統石」則以墨黑或墨藍色為底,上曲折交錯著鮮紅色紋路,因在碧玉類中屬產量稀少者,彌足珍貴。之所以命為總統石,一方面由於質地極佳、花紋漂亮,有總統級的地位,另一方面因產量稀少,臺語發音為「蓋少」,「蓋少」與「介石」諧音,因此被玩家稱為「總統石」。
 由於經琢磨拋光後的碧玉外觀美麗且色彩富變化,再加上分布廣泛,所以自古以來即常被用來作為裝飾品、雕刻品、觀賞石,質優者還被視為半寶石。另外,碧玉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具有石英家族的特性-為地表之安定礦物,不易受風化作用而轉變為其他礦物。石英家族成員繁多,而它們彼此之間有什麼樣的差異性呢?且看下文:
 水晶-顯晶質石英,是透明有結晶構造的礦物,內部原子規則排列。
 蛋白石-含水的隱晶質石英,常為淡黃白色或淡藍色。內含球狀顆粒結構,因此具有「變彩」的特性。
 玉髓-石英的隱晶質變種,密度較低,外觀呈半透明,顯微鏡下呈纖維狀,是組成「燧石」的重要單元。
 瑪瑙-亦屬半透明隱晶質變種,與「玉髓」的區分在於:瑪瑙具紋帶構造,而玉髓則呈塊體無紋帶構造。
 燧石-堅硬、緻密的沈積岩,主要由半晶質到隱晶質的石英所組成,顆粒直徑多小於30微米;通常以團塊或結核狀產出。
 碧玉-燧石的變種,其顏色相當多變,內部通常含有鐵礦或氧化鐵的雜質,故常顯現為紅色,條痕則由紅至黃褐色不等。
劉聰桂,現任臺大地質科學系教授;1982年臺大地質所博士。
張薰予,助理,2000年臺大地質所碩士畢。
*打造華人第一 世界一流的癌症醫院
臺大與永齡基金會簽定捐贈暨合作合約
 日,本校李嗣涔校長與「永齡健康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董事長,正式簽定癌症醫院捐贈及生醫工程合作合約,總金額新台幣150億元,將在臺大興建「癌症醫院」、「質子治療中心」與「生醫工程館」,共同打造華人第一、世界一流的癌症醫院,並將帶動癌症防治的創新研究及生醫產業的工程發展。
 本校校務會議已於97年10月18日通過設立「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癌症醫院」,將導入以病人為中心(Patient centered)的整合式服務、規劃以特定部位腫瘤為治療主軸、建立儀器使用之開放平台、引進各種先進的癌症診療技術等,為患者提供最人性、最先進的醫療服務。(取材自《臺大校訊》第946號1版,)
李嗣涔校長(右)與郭台銘董事長交換合約。(攝影/郭書紳)
與會者見證歷史性的一刻,左起:主任秘書廖咸浩、醫學院楊泮池院長、行政副校長包宗和、學術副校長陳泰然、財務副校長湯明哲、郭台銘董事長、李嗣涔校長、衛生署葉金川署長、臺大醫院陳明豐院長、林芳郁教授、基金會執行長吳啟誠。(攝影/郭書紳)
*沈川洲副教授利用珊瑚重建超級地震周期
 臺大地質科學系沈川洲副教授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謝凱瑞(Kerry Sieh)教授等四大研究團隊,利用「珊瑚鈾定年技術」及珊瑚表面形貌分析,完整重建蘇門答臘明達威群島的地震周期。該研究成果已於12月12日在國際著名的「科學」《Science》期刊中發表。其方法大幅提高地震周期計算的準確性,是地震預測研究上的重大突破。
 沈川洲副教授表示,生活在海邊潮間帶的微孔珊瑚(Porites),其外型會隨地震所造成的地面高度變化而改變,因此可藉此瞭解近代地震活動的模式,但對於地震的規律及久久一次的超級強震,一直無法捉摸;最大的困難在於域古老珊瑚化石難以精確定年。直到5年前臺大地質系加入才有了新的突破。
 沈川洲的臺大地質系研究團隊發展出一種「珊瑚鈾定年技術」,利用鈾-238衰變系列中三個放射性核種-鈾-238、鈾-234及釷-230的相對比例,可精確計算出珊瑚年齡。700年來,蘇門答臘明達威群島每隔200年即發生持續數十年規模8左右的大地震群,以及每兩個世紀即會發生規模大約9的超級強震。此一發現值得南亞及鄰近國家高度警戒。
 本團隊由臺大理學院羅清華院長領導,研究係國科會卓越計畫資助,對太平洋、南中國海及印度洋各海域珊瑚,進行研究多年,而在定年技術上獲致重大突破,成果獨步全球。(文圖提供/地質科學系沈川洲教授)
本校地質系沈川洲教授的團隊,從太平洋等海域的珊瑚研究中,成功發展出定年技術,大幅提高地震周期預測之準確性。圖為海底採集珊瑚。
利用磁場式感耦質譜儀進行鈾釷定年分析。
微孔珊瑚生活於海邊潮間帶,其外型會隨著因地震所造成之地面高度變化而改變。
*「臺大公共論壇」探討<集會遊行法>
 由於陳雲林來臺事件引發國人一連串抗議行動,以及野草莓學運的持續發酵,有關現行<集會遊行法>是否須修正及如何修正?已成為社會輿論焦點。本校基於關懷社會的理念,於日舉辦臺大公共論壇「集會遊行:自由?規範?」,由本校包宗和副校長主持,邀請學者專家分就集遊法中的報備、禁制區、強制解散及責任問題進行探討。全文詳見《臺大校訊》第943號1版,,)
*臺大地環系的南太平洋島嶼研究調查
 本校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在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的支持下,組成「SPIRIT—南太平洋島嶼研究調查團隊(South Pacific Islands Research and Inquiry Team)」,於今年8月17日及25日分赴我南太平洋邦交國-吉里巴斯共和國與吐瓦魯,進行為期1個月的「環境調查」志工服務。這不僅是地理系師生與南太平洋島嶼第一次感動接觸,也是臺大人落實「知識志工,寰宇外交」的表現,服務成果更受到當地政府的高度肯定。
 該團隊由林俊全教授、簡旭伸教授以及林彥伶、吳明勇、黃川寧、許鈺苓、張祖達、張哲誠、廖婉儒、廖宜雰、簡庭駿、顏維志等10名學生組成,以SPIRIT為名,強調本著專業、熱忱與行動,落實關心全球事務的臺大精神。
 此次調查針對土地利用情形,對環礁島國環境特性與資源、社會經濟及人民生活概況等,獲致相當程度之瞭解,並分別在當地及臺灣發表成果。此一環境志工計畫係源於國合會與臺大於2008年初所簽訂之合作意向書。(文圖提供/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簡旭伸教授)
團員至當地住宅進行水質調查
觀察當地潮間帶生態
訪查臺灣技術團在當地推廣家庭園圃的情形。
參訪當地幼稚園,學童與我們快樂合照。
贈送吉里巴斯首都島嶼塔拉瓦的衛星航照圖予該國總統(左3)。
*臺大與國際水稻研究所簽署合作備忘錄
 有鑑於世界糧荒問題越來越嚴重,為協助解決糧食危機,本校於10月9日與國際水稻研究所(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簡稱IRRI)簽署合作備忘錄,並舉行「臺灣與國際稻作發展研討會」。
 這項合作備忘錄由本校李嗣涔校長與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Robert S. Zeigler博士共同簽署,未來雙方將在水稻育種、土壤肥料、病蟲防治、生物技術、氣候變遷與作物關係等進行學術交流與合作。
 簽署合作備忘錄後隨即舉行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發表論文,包括:水稻面臨的危機、水稻遺傳學之近況、野生稻及水稻多樣性、臺灣稻作產業之發展、臺灣水稻育種及栽培之發展等。本次研討會也是為紀念臺灣之世界水稻先驅張德慈博士的貢獻,特別由其夫人以「國際稻作巨擘:張德慈博士之生平事蹟」為題,闡述其對水稻研究之貢獻。
 張德慈博士於1961年赴菲律賓參與國際水稻研究所之工作,進行遺傳學研究,率先將「臺中在來一號」引入印度試種,為熱帶地區增產糧食,創造綠色革命,揚名國際。其後更進一步利用臺灣之低腳烏尖、矮子尖等帶有半矮生習性基因﹝sd1﹞之親本與熱帶高桿低產品種雜交,育成多個性能優異、國際馳名之優良品種,其中命名為IR8之高產耐肥新品種,表現更超越臺中在來一號。IRRI為感念張德慈的貢獻,以其名成立「張德慈遺傳資源中心」。
 國際水稻研究所為聯合國國際農業研究組織(CGIAR)旗下機構,在稻作研發居全球領導地位,涵蓋農藝、土壤、病蟲害防治、生物技術與資訊、產銷經濟及農村發展等領域,每年舉行多項國際會議及研習班。
張德慈博士在水稻育種貢獻卓著,譽享國際。(提供/IRRI)
水稻稻種IR30號,為早熟性品種,能抗白葉枯病、褐飛蝨。(提供/IRRI)
新單位掃描
*臺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大學之科學教育除了培育科技專業人才,也能藉著卓越的研究濡孕社會上的科學素養與科技知識,惟國內科學教育因受制於升學主義,向來重分數而輕學習。為促進臺大與全國科學教育之健全發展,本校於2008年11月成立功能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Center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Education),期藉臺大的自然科學學術資源與關係,營造全國基礎科學教育的優質文化與環境,革新全國之基礎科學教育。
 臺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服務的對象擴及全國各大學、中學乃至社會人士,未來主要工作有:規劃與推行基礎科學開放式課程(NTUOCW:Open Course Ware)、研發數理共同科目免修制度及安置測驗(placement exam)、基礎科學課程教學供求現況調查、發展自然科學領域通識典範課程、舉辦基礎科學講壇、舉辦其他創意科學活動及推行科學傳播、發行「探索科學」雙週報及其他平面與電子刊物,以及建置自然科學教學資源平台網站等。中心主任為化學系陳竹亭教授。聯絡電話:(02),E-mail:。(提供/臺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臺大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12月14日揭牌
 臺大於2008年9月成立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並於12月14日舉辦「生命教育高峰論壇」正式掛牌。臺大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為校級中心,除致力於生命教育學術領域專業知識之研發外,更自期成為全國生命教育推動之總樞紐。「生命教育」意在幫助人們探索與認識生命的意義,尊重與珍惜生命的價值,熱愛並發展每一個人獨特的生命,活出自己和他人的和諧共融關係。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網址。
*福爾摩沙奈米玫瑰
 臺大凝態科學研究中心林麗瓊研究員與中研院原分所陳貴賢研究員實驗室的作品「福爾摩沙奈米玫瑰」,於上月初榮獲
2008年國際材料研究學會(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 MRS)年會“Science as Art”首獎。國際材料研究學會是國際上最具規模的材料科技研究學術團體,每年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同時出版材料研究學術期刊等。
 林麗瓊研究員所主持之,目前專注於光電領域材料之研發,如奈米碳管、矽碳氮與硼碳氮化合物,和鑽石、氮化鎵、氮化銦、氮化鋁及矽奈米錐等。另外亦著重於利用電子顯微及相關之分析技術,「福爾摩沙奈米玫瑰」即電子顯微鏡下奈米材料之呈現,以紅色取代灰階,令人驚豔。
個人化老年照顧
文o圖/陳晶瑩 呂碧鴻
  老年人是成年人生命的延續,但不同於成人的是:隨著器官系統的逐漸退化,疾病或症狀開始增加,使得功能逐漸退化。而老年人在生命週期中逐漸進入「空巢期」,子女外出求學、創業或結婚,家中可以協助的人口減少,加以少子化,使得問題更是雪上加霜。
  由於公共衛生及醫療的進步,人類平均餘命延長,臺灣的老化速率已於1993年達到老化國家的7%水準,2006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10%,推估到2017年,老年人口將增加到14%。活得長,更要活得好,如何為已進入老年期的老年人提供最適切的照護,或讓即將進入老年期的成年人了解,將是老年照護的重要課題。
老年照護的原則
  老人的照護,以「在地老化」為原則,即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家中,是自己習慣居住、較易發揮的地方;而老人要能居於家中,必須維持最佳自我照護能力,也就是能執行日常生活功能。而好的功能取決於疾病、認知、情緒、環境、經濟、社會及靈性各面向的最佳狀態。
試想一位老人要能獨立安居於家中,必須:
一、疾病症狀得以控制,不影響生活功能。包括以下各系統之無症狀或症狀穩定:
(1)心肺功能:喘息、胸悶、心律不整;
(2)血液功能:貧血;
(3)骨骼肌肉系統:關節疼痛、肌肉耗弱;
(4)神經系統:步態不穩、局部無力;
(5)感官系統:視力、聽力。
二、認知功能健全:無譫妄症、失智症或失智症不嚴重。
三、情緒功能健全:無憂鬱、焦慮或憂鬱焦慮不嚴重。
四、適宜的環境:特別對於行動力不良的老人更應注意:
(1)適當的輔具;
(2)無障礙空間:連通戶內外的樓梯、室內階梯、廁所與房間之距離、浴室是否方便進出、是否有扶手及止滑設計?
(3)照明是否足夠?
五、足夠的經濟:一般生活經濟足夠、就醫經濟足夠。
六、心理社會支持:家庭支持、家庭資源、社會活動參與、宗教信仰、交通運輸等,能支持老人維持居家生活。
七、靈性的提升:生活品質及生活滿意度。
  由此可知,要有良好的老人照護品質,須有周全的評估、處理及照護有關老人身體、智能、功能、環境及經濟上的問題。而良好的照護系統,能涵蓋或支援各種不同程度的生活功能障礙老人照護。
老人功能評估
  如前所述,好的功能取決於疾病、認知、情緒、環境、經濟、社會及靈性各面向的最佳狀態。每位老人各個面向的需求不同,需依據需求的項目,提供不同的照護,所以,老人的照護是非常個人化的。
  功能的變化,常常是老人疾病的表現,因此,不管是老人本身或照顧老人的人,都應該了解功能評估的重要性,並能使用簡單的功能評估察覺老人的變化。功能評估,以日常生活功能及工具式日常生活功能最常使用。
  日常生活功能,指一個人要能獨立照顧自己,必須具備的基本生活功能,包括:獨力完成穿衣、吃飯、行動、上廁所、洗澡、控制大小便等。當老人不能執行上述項目時,必須考量:(1)是現有疾病所造成的嗎?治療或處置可以改善嗎?(2)是否有其他尚未診斷出之疾病?而不要直接認為是老化的影響,而失去治療的時機。老年人的症狀因較模糊,且症狀較不具特殊器官性,因此,功能的改變,是疾病發生進展的良好指標,也能提供照護方向。
  而工具式日常生活功能則包括:購物、家事、理財、準備食物、交通、打電話、吃藥、洗衣等,是較複雜的生活功能,在一般日常生活功能尚未障礙前即可能發生,也可作為疾病症狀表現的指標及提供服務的參考。例如:一位75歲老先生,過去皆可自己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到遠地遊玩,最近這2、3年很少搭車到遠地。而近半年,太太發現:若請老先生到市場買東西,常常漏買或買錯,錢有時也找錯。由工具式日常生活的變化,可合理懷疑老先生可能有失智症。
  又如一位80歲老先生,有血管性巴金森氏症,因糖尿病併發左大足趾骨髓炎住院,均由其太太照護,太太本身有骨質疏鬆和上臂骨折,兒女雖尚稱孝順,但因工作忙碌且家境皆不富裕,無法請人照護。出院後照護的責任仍一切由太太打理,經申請居家照護服務,每週有人可至家中協助先生洗澡及一些簡單的家事協助,讓太太得以喘息。這便是強調個人化照護的精神所在,不但可真正找出問題所在,也能進一步找尋資源,提供需要的服務以及安置。
老年症候群照護原則
  有一些老年常見的症狀,統稱為「老年症候群」,若能及早偵測,加以介入,減少或限制殘障。這些症狀的共通特性為:
(1)常是多原因引起的,須找出相關的所有原因,才能有效控制或解除症狀。
(2)症狀常常伴隨出現,當出現其中一種時,須進一步了解是否有其他症狀存在。
(3)這些症狀常和死亡率或殘障有關。
  老年症候群包括:失智症、憂鬱、譫妄、多重藥物使用、視力障礙、聽力障礙、身體活動障礙、跌倒、疼痛、褥瘡、失禁、失眠、營養不良等。
■記憶問題
  老人常有記憶上的問題,家人應協助提供記載重要活動或約定之白板或月曆;能清楚分辨早上或下午之時鐘;常用物品放置處之簡化;吃藥之藥盒;幫忙記憶之照片;倒數計時的鬧鐘,以提醒瓦斯、電器之使用等。當然,及早帶給醫師評估,以了解是自然老化現象或有失智症之可能,並可檢查是否有可治療之病因,乃至日後照護的安排。
  老人因屬於生命週期中之空巢期,子女多外出工作、另立門戶或另組家庭,加以工作及社交活動較少,同齡老人可能因搬遷與子女同住、行動不便或疾病外觀上變化不願出門,而較少聯絡,也可能因常聯絡之老人逐漸凋零而沒有聯絡的對象等,都容易造成憂鬱症。因此,子女們即使工作再忙,應每日與老人聯繫,並定期省視,以了解老人生活上之不便或欠缺,可在工具式日常生活上給予協助,如:購物、家務、疾病就醫或交通之安排,同時,定期家人聚會以聯繫感情與傾聽,鼓勵參與同齡老人之活動、社區活動、宗教信仰的活動,也是很重要的。並儘量維持老人的興趣,如:種花、寵物餵養、泡茶聊天、打麻將、運動等,能增進老人之互動,分享彼此經驗,減少寂寞之情緒。而由老人照護的經驗可知,人的一生中應培養多種嗜好,多結交好朋友,有宗教信仰,到年老時都受用無窮。同時,於國民教育中,也應教導對於長者照護之責任與責任,能發揮家庭照護的力量,畢竟,「在地老化」是所有老人的希望,家庭是老人最希望終老的地方,也是老人最溫馨的回憶之處,而保有回憶,由家庭成員發揮照護的力量,是最能感動與支持老人的。
  譫妄症是急性腦部功能失調的表現,病人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躁動、答非所問等,往往手術後、內分泌或電解質失調、神經病變、藥物引起等,當懷疑有譫妄症時,應迅速就醫,以早期找出病因,對症治療。而照護時要預防病人躁動而跌倒。
■視力與聽力問題
  視力與聽力影響老人日常活動,因此,應定期眼科追蹤。而聽力可影響老人溝通,應由耳鼻喉科醫師確定是否有耳垢阻塞。聽力障礙的病因是老年退化或疾病引起,使用助聽器應尋求專業協助。
  老人跌倒常會造成受傷,輕者皮肉傷,重則骨折、頭部外傷,也可能因此造成殘障,或雖無殘障,但影響病人心裡擔心再次跌倒,不敢活動或害怕出門,造成活動限制,情緒低落或失用症。因此,預防或減少老人的跌倒很重要。
  老年人的跌倒包括內在及外在因素,內在因素指的是老人本身的疾病或身體的狀況,如:視力不佳、步態不穩、反應力慢、肌肉無力等,這些內在因素須由醫師診治與處理。而外在因素,主要是指環境上的障礙,是老人照護時家人可以著力的地方。居家環境的安全包括:
(1)燈光充足;特別是在浴室、走道、及夜間起床使用之小燈。
(2)浴室及馬桶、廚房須有止滑地板。
(3)浴室之浴缸或沐浴之處應有扶手,沐浴時無法全程站立者應有椅子可坐,須輪椅進出者須有足以讓輪椅進出及轉動之空間,若是輪椅進出,入門處須沒有門檻。
(4)室內應避免障礙物,如:不必要的高低地面落差、門檻、堆放之雜物或電線、小孩閒置之玩具等。
(5)老人的房間,應避免上室內樓梯或透天厝之好幾樓,並儘量靠近浴室,行動不變的老人,應備有便盆椅。我們也由老人居家房屋之需求,了解購屋時考慮有電梯、無障礙空間之房子,以作為老年規劃之準備。而交通上,應該考量老人搭乘公共運輸之便利性、路途中提供可休息的座椅等,以方便老人之外出。
  由於疼痛是老年人常見的症狀,有些老人就不以為意,以為是年紀大了有一些疼痛是正常的;也常常因怕吃止痛藥,而不願意服用。殊不知,疼痛是限制老人功能的重要症狀,如膝關節炎疼痛,使老人行動時疼痛增加而減少活動,而活動的減少,會造成失用症,使肌力減低,關節僵硬,更不利於行走,但其實這些是可以藉由藥物或復健改善。因此疼痛不能輕忽,也不需要忍耐不治療,應求助醫師對症治療。
  失眠也是老人常見的症狀,老人所需睡眠量減少,若早上起床時精神良好,就不算失眠,且因生理日夜節奏之改變,下午或傍晚容易有睡意,因此,應增加下午的戶外或光照活動,以延遲睡意之產生。若需使用安眠藥時,也必須有醫師處方,使用不當或藥效過長的安眠藥物,可能造成白晝思睡、意識混亂、跌倒等危險。
  老人照護中,營養與運動,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兩大重點。就營養而言,一方面因為影響的因素很多,包含:牙齒狀態是否影響食物的選擇?是否有經濟力或行動力可採買或準備所需的食物?當無法自行採買或準備時,是否有家人或他人可以協助?照顧者是否能了解營養的重要及補充食品的選擇?而潛在的疾病、藥物的副作用也會影響食物的攝取。均衡而充足的營養,能維持體力、免於耗弱、減少感染。因此,當老人食慾減低或體重減輕時,一定要求助於醫師,不要一開始就認為是老化的自然現象,須了解是否有潛在的疾病在進行?是否需其他的營養補充品?是否須照會營養師等?以維持老人之營養需求。
  老人可能因為疾病本身的限制、視力障礙、記憶力不佳或心情低落而疏於活動,也可能因為已有些許殘障、環境障礙不利於活動,或沒有可協助監督的人而難以活動。運動量的減少,是影響虛弱狀態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虛弱狀態和功能減退、失能、增加住院機會及死亡率有關。因此,應根據老人的狀態,提供個人化的運動建議,以維持體力、避免失用症,更可促進心肺功能、提升生活品質。即便是活動限制在家中的老人,也要鼓勵在家中多活動或站立等,藉由姿勢的轉換,避免膀胱的尿液靜置不動;讓下肢站立、行走、爬樓梯或使用足部踩踏器等,增加下肢肌力;即使是不流汗的運動,無法達到增進心肺功能的目的,但對整體的健康還是有很大的幫忙。所以要鼓勵老人運動,前提是要為其去除不利於運動的因素,同時避免運動傷害。
老人照護體系
  老人生活於社區,日常生活功能獨立的老人,可以自我照顧及自行到門診就醫。但當老人生活功能上有障礙、需要他人協助照護時,有如下幾種照護方式,而尋求適當體系照護,便稱為安置:
一、非正式居家照護
  日常生活功能需協助或依賴的老人,由家人、雇用照顧者、朋友或鄰居所提供之非正式性的服務,是臺灣目前最普遍的照護型態,也是臺灣老人認為最理想的養老方式。依據內政部2000年調查發現:老人認為最理想之養老居住方式為:與子女同住或隔鄰而居住者占69.68%為最高,其次為與配偶同住者占13.29%,認為居住於老人福利機構者僅有5.20%(與國人觀念、機構照顧品質、成本較高等有關),獨居者占6.27%。可見老人認為居家是最理想的養老居住方式,而且期望與子女同住或與配偶同住,所以老人照護應以「在地老化」居家照護為原則。
二、正式居家照護
(1)居家服務(在宅服務):指社政單位對低收入戶提供日常生活的照顧服務。
(2)居家照護:指衛政單位所提供的居家照護。目前服務以居家護理及醫師出訪為主。
(3)日間照護:分為日間照顧與日間照護。「日間照顧」(日間托老)為社政單位對低收入老人日間的照顧服務,內政部也獎勵地方政府辦理對日間就業而無法照顧老人之子女提供此類服務,更獎勵老人安養養護機構辦理外展服務計畫以充分利用資源。而「日間照護」則是由衛政單位提供,接受照護者仍留居於家中,只有部分時間前往接受治療或照顧。
(4)居住照護:居住照護是指在社區當中的一個限定空間中,群居兩個或以上的無親屬關係的老人,並提供複雜性日常生活的協助,如洗衣、備餐、打掃居住環境、監督按時服藥、提供團體活動及運輸等。居住照護在我國現行長期照護體系包括:老人安養服務及老人養護服務。
  「老人安養服務」申請對象必須符合年滿65歲以上,身體健康行動自如,具生活自理能力者,院內提供居住服務、生活照顧服務、三餐飲食供應、疾病送醫、文康休閒活動、親職聯誼活動。入住須洽社會局及各安養機構。
  「老人養護服務」申請對象必須符合年滿65歲以上,生活自理能力缺損,且無技術性護理服務需求者,院內提供的服務比老人安養服務多了護理及復健服務。
(5)機構式照護:「護理之家」提供24小時的日常生活功能、行動上、精神上及監督按時服藥的個人及護理照顧,並包括物理治療、職能治療、營養諮商等,也提供臨時性非重症的醫療服務。
  雖然有多項的老人長期照護服務資源,但家庭照護還是老人照護的主軸,也是最人性、最符合老人期待的照護場所,以及最節省社會資源的地方。老人長期照護服務資源存在的必要,在於確保當家庭資源不足或需醫療團隊技術性服務時,社會有支援的責任及實質的協助,在考量老人個人化照護時,能多一層考量的空間。
  老人照護,涵蓋醫療照護、社政照顧、交通、居住、經濟等之多層考量,支援老人功能退化、照護常見老人症候群、安置等,均是個人化老年照護的重要考量。唯有以個人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區為照護基礎的照護,才是符合老人期待、整合資源、節省照護成本的高品質照護。(本專欄策畫/臺大醫院骨科部江清泉主任)
陳晶瑩小檔案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士,加拿大卑詩大學健康照護與流行病學碩士。現任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及老年醫學部主治醫師。歷任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住院醫師、臺北市立中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主任,以及臺大醫院北護分院護理之家醫師、美國南加州大學醫學教育進修、加拿大溫哥華總醫院社區老年醫學研究員。專長為家庭醫學、老年醫學、婦女醫學。
呂碧鴻小檔案
  1976臺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現任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行為醫學科主任、臺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及社會醫學科副教授。曾任臺大醫學院社會醫學科主任、臺大醫院內科住院醫師、臺大學生保健中心校醫、臺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講師,先後在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家庭醫學科、精神科及日本東邦大學心療內科擔任研究員。專長家庭醫學、心身醫學、老年醫學、臨床醫學、心理學。研究領域有白袍高血壓、家庭健康照顧、基層醫療門診精神疾病等。
臺灣省臺大校友會第4屆第5次理監事會議紀實
文/呂村(1972法律系畢;臺灣省臺大校友會總幹事)
  民國97年12月20日上午11時左右,臺灣省臺大校友會於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彰化縣鹿港鎮鹿工路6號)微創中心1樓會議室,召開第4屆第5次理監事聯席會議,由理事長張漢東學長及林常務監事聯輝學長共同主持,本會許名譽理事長文政學長、理監事及縣市校友會理事長、總幹事等20餘人參加,會中通過97年度工作報告、97年度收支結算表、現金出納表、資產負債表及基金收支表等案。會後,邀請今(97)年母校傑出校友林柏榕學長(外文系49,前臺中市長、臺中市校友會第11任理事長,現任財團法人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董事長)專題演講,講題:『話說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臺中市臺大校友會第14及15任理事長沈登贊學長(外文系54,現任虹萊有限公司董事長),介紹本次會議演講貴賓林柏榕學長時,說道林學長係遺腹子出生,童年生活困苦,但因此更加激發林學長向上的原動力,也蘊含其關懷弱勢族群的情懷,沈理事長特別稱頌林學長三任臺中市長的「奇蹟」紀錄,並推崇林學長領導的基金會,多年來扶助國內外弱勢族群的卓越貢獻。
  林柏榕學長演講時提到,就國家組成的3要素:領土、主權及人民而言,世人是不能否定”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與”中華人民共和國”(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同時存在的事實。他認為,中共於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徹底改變鎖國政策,已成為經濟、軍事、科技的強國,但在美國基於其國家利益考量下,保住了中華民國的存在,不過美國不可能永遠不會改變立場。林學長曾任國家統一委員會委員,二度至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美國外交政策,他認為,當前中華民國(臺灣)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以及國際社會宣示「不統、不獨、不武」的政策,是穩健的發展方向。
  短短的50分鐘內,林學長娓娓敘述自1895年清廷割讓臺灣予日本、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來臺、以至於1979年中美斷交等等歷史事件,流露關心臺灣前途與人民的命運,深獲與會學長們共鳴。演講結束後,張理事長特致贈臺灣省校友會錦旗、『意味雋永』感謝狀及演講費新臺幣3,000元,惟林柏榕學長非但未收該演講費,還加碼2,000元回贈臺灣省校友會,更獲得在場校友們如雷掌聲。
  本次理監事會議得以順利召開,歸功於彰化縣臺大校友會理事長黃明和學長(醫學系53,彰化秀傳紀念醫院總裁)鼎力協助,黃學長領導的秀傳醫療體系,秉持著回饋社會、造福鄉里的宗旨,在彰化、竹山、臺北、臺南和高雄等地均有醫療服務網,而配合政府政策,在彰濱工業區設立彰濱秀傳健康園區,更是黃學長破天荒的一大創舉,健康園區是國內首見的飯店醫院(Hospitel),結合食、衣、住、行、育、樂;融合健康、休閒、民俗、藝文(有人體博物館、電影院、主題餐廳、咖啡廳、連鎖書局、健身房、行動賣場、花藝設計、禮品店、戶外表演劇場、玩具專賣店、兒童遊戲室、SPA會館室、觀海樓)…..等概念,成為兼具世界觀又融入地方特色,可做為旅遊、休閒的健康園區。
  不僅如此,本(97)年秀傳更與法國IRACD(微創手術訓練中心)合作,在彰濱秀傳健康園區,建立亞洲微創手術訓練中心(AITS),以訓練亞洲醫師、推廣微創手術及遠距醫療,爭取與全球最先進的醫療團隊接軌,更進一步提升秀傳的醫療品質,加惠國人健康。
  本會張理事長感動於黃明和學長愛護鄉親的理念,特贈臺灣省校友會錦旗、『隆情厚誼』感謝狀予黃學長;另響應彰濱秀傳醫院、臺灣愛生愛美生美促進會、秀和慈善基金會等團體共同發起為幫助1萬個弱勢兒童的圓夢計畫,本會亦捐贈5,000元,期望能發揮拋磚引玉之效,由秀傳顧問團副團長陳梅鳳女士代表接受。在今日景氣寒流中,校友們也因緣際會而共同參與黃理事長溫暖的愛心活動。
  下午,大夥就在主人殷勤的招呼、彰濱醫療同仁的熱心帶領下,實地參訪彰濱秀傳健康園區後,校友們心生感激,歡喜滿滿,搭車賦歸。
在彰濱秀傳醫院微創中心會議室舉行理監事會議。(攝影/呂禎祥)
與會理監事學長在微創中心會議室合照。(攝影/呂禎祥)
於1樓大廳耶誕樹旁合影,感受濃濃的聖誕節氣息。(攝影/陳淑玲)
臺大校友總會與臺北市校友會的發展沿革
孫震(臺大校友總會理事長)
  臺大校友會成立於民國51年11月15日,第一任理事長為徐慶鐘先生(51年11月15日至61年12月8日)。徐先生連任第二屆(61年12月8日至65年8月16日)與第三屆(65年8月16日至77年4月14日)理事長。77年4月14日第四屆第一次理監事聯席會議選出校友會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邱仕榮先生為理事長。77年11月26日邱理事長病逝,由許森貴常務理事兼總幹事代理。
  78年1月27日<人民團體法>修正公布後,「臺北市聯誼組織管理辦法」廢止,原依「管理辦法」登記之聯誼組織失去依據,須依「人團法」重新登記,變更為社會團體。校友會與其他大約180個相同性質之民間團體未及辦理,為市政府撤銷,雖經向臺北市政府與內政部陳情,終無法克服法令上的困難。惟校友會會務在許代理事長森貴、文化基金會溫董事長文昭與校友聯誼社管理委員會盧主任委員啟華合作下繼續推動。
  根據<人團法>之規定,全國性社會團體由地方社會團體組成。67年7月16日高雄市校友會已成立;臺北市校友會依法已不存在,必須重新籌組。80年1月17日校友會第四屆第八次理監事聯席會議決議,敦請辜振甫學長領導重新發起,成立臺北市校友會,82年12月20日臺北市政府函准籌組。83年3月15日舉行發起人會議;6月26日舉行會員大會,選出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校友會第一屆理監事;7月9日舉行第一屆第一次理監事聯席會議,辜振甫學長當選為理事長、溫文昭學長為副理事長。
  此時,臺灣省21縣市只有臺南市、臺中市、彰化縣、屏東縣等4縣市已有校友會組織,依法必須有過半數縣市始得成立臺灣省校友會。辜理事長於是商請校友會文化基金會董事、當時擔任監察委員的許文政學長協助各縣市成立校友會,並於縣市校友會超過半數時籌組「省校友會」。
家住宜蘭的許文政學長首先籌組宜蘭縣校友會。84年12月2日宜蘭縣臺大校友會成立,許學長當選理事長。
 許學長家族事業龐大,在臺北又公務繁忙,但他不辭辛勞,從85年到86年,風塵僕僕遍訪臺灣省各縣市,先後協助花蓮縣(85年2月14日)、桃園縣(85年11月18日)、新竹市(85年11月23日)、新竹縣(85年11月23日)、臺東縣(85年12月1日)、基隆市(86年5月4日)成立校友會,使臺灣省各縣市校友會達到11個,符合成立臺灣省校友會的規定。
 經向母校及臺灣省政府申請,臺灣省校友會於86年7月5日舉行成立大會,選舉理監事,許文政學長當選第一屆理事長。臺灣省校友會成立後,其他各縣校友會陸續成立。86年11月9日高雄市、臺北市、臺灣省三個校友會的代表舉行國立臺灣大學校友總會成立大會,選舉臺北市校友會理事長辜振甫學長為理事長,高雄市校友會理事長郭廷鐘、臺灣省校友會理事長許文政為副理事長。臺大校友會至此有完整的組織。
 91年11月14日,臺北市校友會辜理事長兩任屆滿,孫震學長當選為第三屆理事長。94年1月3日辜理事長病逝。同年4月22日孫震學長當選連任臺北市校友會第四屆理事長;同時並當選校友總會第三屆理事長。94年10月29日臺北市第四屆第二次理監事聯席會議,孫震學長請辭,陳維昭學長當選理事長。
 臺北市校友會舉辦之重要活動有「提升生活品質系列演講」,從94年4月23日開始每星期六上午10點至12點在校友會館舉行;95年改由校友總會與文化基金會主辦,臺北市校友會協辦。94年校友總會發起舉辦「2005全球臺大人返校大會」,自國內外各地返國參加11月14日返校大會、與15日校慶大會及晚宴的校友達700餘人。
 陳維昭學長接任臺北市校友會理事長後,聘請母校前總務長、植物系名譽教授陳益明學長為總幹事,校友總會與校友會文化基金會隨亦請陳學長擔任秘書長與執行長。校友會與文化基金會活動在陳學長統籌規劃下逐漸開展。
(本文原應收進臺大八十校慶特刊《成長的光輝》中,因作業疏失未及收錄,謹於《校友雙月刊》刊登以補未盡之憾)
臺大校園動物資源熱點
  臺大校本部經80年的開發,隨著建物一棟棟的興建,道路的鋪設,綠地部分已明顯碎裂化,遷移能力較差的動物被迫侷限於小的生活範圍,野生動物在校園裡所受的人為干擾日益增加,亟待大家的關心與保護。然而臺大校園裡仍有幾個容易觀察到動物的景點-校園動物資源熱點,從校門口的傅園、椰林大道、醉月湖、黑森林、臺灣大學附設農業試驗場等,每一處的自然景象各有特色,提供不同的棲地供不同動物棲息,只要你認真觀察及懂得如何尋找,生活於其中的動物隨時會讓你充滿驚喜。
喜鵲拜訪臺大農業試驗場辦公室。
(繪圖/潘佳昀)
  傅園位於新生南路與羅斯福路交接的大門口邊,日本帝國大學時期是珍貴的熱帶植物標本園。1950年底為了紀念臺大第四任校長傅斯年先生對臺大的貢獻,仿希臘帕森農神殿興建斯年堂,1951年12月將故校長傅斯年的骨灰遷入,同時取名為「傅園」。
  傅園隨著女一宿舍及近來捷運的興建,除了面積的縮減外,對動物的干擾更是日益嚴重,然因園內植物的多樣化,提供動物不同的棲地,目前仍是觀賞鳥類、赤腹松鼠、攀木蜥蜴等的極佳場所。
傅園,於臺北帝大時期即建立,為熱帶植物標本園,1951年為紀念傅校長而更名。(攝影/莊鈴川)
  進了臺大校門,映入眼簾就是兩排挺拔的大王椰子,椰子樹旁則是多種開紅、白、粉紅的杜鵑花,對臺大人而言,大王椰子及杜鵑花都是重要的象徵標誌。椰林大道除了大王椰子及杜鵑花外,兩旁建築物邊的樹種相當多樣,如:流蘇、櫻花、白千層、榕樹、欖仁、龍柏、樟樹等,各自吸引不同的動物來棲息。人們比較少注意的是,傍晚入夜後,大王椰子樹幹上常有數量相當可觀的雙線蛞蝓攀附其上;椰林大道底新總圖前的草地(振興草地)雨後或雨中的清晨,常可見到長超過30公分,粗如指頭的蚯蚓,在周遭馬路奮力的爬行著。椰林大道這個動物資源熱點較令人擔心的是,為了防治杜鵑花的病蟲害,必須噴灑農藥,然而卻未評估這對生活於其間的動物有何影響?
椰林大道,臺大最重要的地標之一。(繪圖/潘佳昀)
  醉月湖共有3個池子,1大2小。「醉月湖」之名據信是學生取的名字,只是命名的年代、動機、緣由及人物等,目前尚無正確考證。早年臺大徵收附近農地做為校地時,醉月湖還只是一個小水塘。動物學系漁業生物組曾使用這個池塘做為漁業實驗,後來動物學系另有實習場所,學校就開始整理醉月湖,把它挖大,並在湖中間蓋個亭子,就是湖心亭。以前同學要到亭子玩,必須划著小船才能上去。後來因有位女同學意外淹死,校方就把醉月湖圍上欄杆,並把船撤走。
  醉月湖曾是水族的天堂,本土種魚蝦成群,然近年來隨著水質惡化,及外來種動物包括吳郭魚、錦鯉、琵琶鼠魚(垃圾魚)及紅耳泥龜(巴西烏龜)等的引入,本土種魚蝦不是已滅絕就是族群大量銳減,至為可惜。醉月湖畔的綠地曾因周圍低密度使用,吸引不少動物棲息,如以落地生根的喜鵲,最初即常在思亮館演講廳旁草地覓食。現在醉月湖周遭以被建物環繞,人為干擾日益增加,恐不利動物棲息。
醉月湖,曾是水族的天堂,也是臺大人的浪漫去處。
(攝影/莊鈴川)
生態池及臺大生農學院附設農業試驗場
  生態池是瑠公圳復原計畫第一期工程的成果,在2003年底開發部分實習農場而成。雖然面積不大,但其成功的設計,東邊及南邊連接實習農場,西北邊有共同教室旁的一片樹林,提供了鳥類多樣化的棲息地,因此,生態池周遭已成為臺大校園賞鳥的重要據點。
  生態池本身及週遭溝渠已成為臺大校園內新的水族天堂,多種魚類、烏龜、蛙類等賴以維生。幾年前梅雨季的一天早上,生態池旁的道路曾被上萬隻剛上陸的小蟾蜍占滿,多到令人寸步難行。
  臺灣大學附設農業試驗場的作物標本園亦已重新規劃,朝農業教育園區發展,目前已是重要的校園生態教育園區,星期例假日總是吸引大批校外人士參觀,甚至是中南部學生畢業旅行的重要景點。
瑠公圳生態池,新興的水族天堂。(攝影/莊鈴川)
臺大生農學院附設農業試驗場,成立於1919年,是臺灣蓬萊米改良研究重地,現在已轉型為校園生態教育園區。(攝影/莊鈴川)
  臺大黑森林辛亥路側門邊,鄰近新聞所、國發所及國青宿舍間。黑森林植相以榕樹為主,由於榕樹林枝葉茂密,故被戲稱黑森林。早期辛亥路未開通,黑森林附近僅有教職員宿舍,地處偏僻,少有人煙,成為動物極佳的避難所,據說有人見過近千隻麻雀聚集一棵榕樹上,爭食榕果的壯觀場面。近來隨著黑森林的開發周圍的開發,如國際青年宿舍、新聞研究所、國發所及最新的霖澤館的興建,黑森林所受的人為干擾日益增加,不過短時間內仍不失為校本部北方重要的動物棲息地。
黑森林,因榕樹密集遮蔭而得名。(攝影/莊鈴川)
  蟾蜍山是位於臺大校園南邊的丘陵,蟾蜍山腳東邊為長興街自來水淨水廠,往西一直到空軍指揮所,中間有一大段土地極少開發,大多屬於生農學院園藝學系、昆蟲學系的試驗農地。而該區上面的蟾蜍山則屬於臺北的土葬區,人為干擾情形大異於一般丘陵地,因此,此段蟾蜍山腳長期以來即為動物的特殊避難所。譬如皺足蛞蝓的體長大多介於5~8公分,但筆者曾在蟾蜍山腳見過約20公分的超大皺足蛞蝓。(本文摘自《臺大真好看~臺大校園動物導覽手冊》,2008年初版)
臺大園藝分場位於蟾蜍山腳,是都市僅存的少數丘陵地,因而成為動物的避難所。(攝影/莊鈴川)
  陳俊宏,1980臺大動物學系畢業。美國奧瑞岡州立大學博士。專長細胞生物學、無脊椎動物學。近年研究主題有以九孔螺血液細胞為模式探討細胞附著機制、重金屬(鋅、鎘、汞、銅)對離子對雙殼貝類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紫外線對蚯蚓的影響、臺灣蚯蚓種類鑑定、殺螺劑研發等。
文o圖/戴勝益
  在非洲,人類與動物是生而平等。馬路的使用權是動物優先,人類次之,所有的司機,反應都很敏捷,一旦發現動物馬上停車,耐心等待動物通過馬路。
  在非洲,讓我第一次感受到動物的尊嚴,若沒有非洲國家的寬容和保護,地球生物就變得單調無情!
非洲,有我們需要學習的自然興態度。
動物與肯亞
  肯亞每年有近200萬的外國旅客到此觀光,大多是為看動物與渡假而來的。若沒有動物的存在,就沒有今天的肯亞,以「動物立國」形容該國,實不為過。
→肯亞保護了動物,動物造就了肯亞,人與動物間相互依賴,以維持生存的平衡,終在「善的循環」之下,得到完美的解釋。
朝下的鳥巢
  烏干達Bujagal風景區,看到樹上掛有很多鳥巢,開口都是向下的。經過一番研究之後,才發現該處有很多老鷹,這些小鳥為避免受到攻擊,遂把巢門改在下方,讓老鷹不易得手,也增加自己生存的機會。
→在艱難的時候,我們要如何為自己創造機會,增加生存的能力?想想這些求生存的小鳥吧!
  常在電影情節上見到,非洲大草原上,遠遠的就會有一棵孤立的樹,樹形有如鳳凰樹,非常有趣和另類。這就是Accacia樹,因為這種樹長滿了刺,長度約是5公分,所以動物不敢靠近,更別說吃它了,這就是Accacia樹茍存的原因了。
→原來自衛,正是生存的必要手段。
  在住宿的旅社用晚餐時,正好遇到餐廳為客人們慶生。他們先由討喜的丑角帶頭拿著火把,引導另一服務生拿著點燃蠟燭的蛋糕出場,接著後面是兩個邊彈邊跳的歌者,最後是一群服務生,每人一手拿餐盤,一手拿叉子,敲敲打打的魚貫而出,讓場面熱鬧異常,達到慶生的最高潮。
→在場的每個遊客,受到這樣歡樂氣氛所感染,皆興奮莫名,原來快樂是可以製造的,喜悅是可以分享的,大家一起努力吧!
  「獅子、大象、犀牛、獵豹、水牛」是非洲的五大動物。五大動物不單只是外在的條件,更需兼具內在的能力。例如河馬的體型碩大,但膽小如鼠,終日躲在水中,所以無法列為非洲五大動物。斑馬體型大且黑白搶眼,但毫無自保能力,也是不行;伊蘭羚Kudu身軀雖高,但反應遲鈍,沒有動物把牠看在眼裡,更加不配。
→在公司的任何單位,若配上「X大」的頭銜,本身還是要有三兩三的實力,否則「虛有其表」,容易被取而代之!
  在此,動物和人完全沒有「距離」!坐在吉普車上,獅子會把人與車看成一體,所以獅子不會攻擊車上的人,只要留在車上,不要輕舉妄動,獅子從你身邊走過,也不會有任何危險。
→車子是人類的後盾與靠山,所以車人一體時,獅子也不敢侵犯。
→「頭銜」、「背景」是人的延伸,所以,威行與影響力,人人有異。
  當地土著飼養許多牛,在牛群中,其中有一隻牛特別不同,牠脖子上掛著鈴鐺,走起路來會鈴鈴做響。這頭脖子掛著鈴鐺的牛,其實就是「牛王」,是牛群中的「意見領袖」,只要牠往那邊走,牛群就集體跟著走。
→領袖的魅力,是來自天生。
→領導的能力,卻源自於自我的充實與鍛鍊。
  在大草原中,以小羚羊數量最多,也最可愛了。牠幾乎是食物鏈中的最弱者,但牠仍然是數量最為龐大的。因為小羚羊能在很惡劣的條件下生存下來,任何乾旱氣候,也都不會使牠絕跡。
→生存的耐力,就是一種最大的競爭力!
  世界聞名的Nakuru湖中約有100萬隻紅鶴,一隻挨著一隻,大家都依靠湖水維生。湖中到底有什麼生物,可以養活這100萬隻的紅鶴?
原來,紅鶴的大量糞便,供應了湖藻的養分,於是產生了數量龐大的湖藻,紅鶴便靠這些源源不絕的藻類維生。
→共生是「共利、共存」的自然法則。企業利潤與個人利益,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只有互惠,才能長久。
Sheraton Hotel
  辛巴威首都的五星級旅館Sheraton,因是政府投資的企業,裡面的服務生,個個都有來頭,所以服務是其糟無比,卻有一事值得我們學習。餐廳裡的果汁,是以自動現榨機當場壓榨柳橙的,只見新鮮柳橙一粒粒滾下,隨即壓成果汁,濃郁果香令人垂涎不已,讓人當場連喝三杯。另鬆餅區的甜漿,是把整塊蜂巢的蜜搬過來,顧客可以自己刮蜜來配鬆餅吃,又是一絕。故人人刮而食之。
→只要多一點創意和用心,就是差異化的優越了!
  到非洲狩獵或動物之旅,少不了要學習「逃生保命」之道。旅程中的領隊吳先生特別向大家說明,「若遇到熊時,千萬不要爬樹,更不要裝死,因為熊也會爬樹,更愛吃死屍」。所以趕快向下坡跑,因為熊很重,腳很短,當牠向斜坡下衝時,馬上就會跌倒。
→人人都有弱點,也都有攻擊別人弱點的能力。就看你是「以弱攻強」或「以強攻弱」了。
  獅子論體型,牠輸給大象、犀牛跟河馬。論速度,牠輸給獵豹、老鷹,但獅子卻是非洲大地的主宰者。因為牠集合了各種動物的優點與能力,所以獅子能在森林中稱王。
→雇員最多、營業額最高、知名度最響亮的公司,都不見得是最好的公司。惟需具備所有優勢與條件,才稱得上是最佳的企業。(本系列結束)
戴勝益小檔案
  現任王品集團董事長。1977年臺大中文系畢業後,選擇餐飲創業,歷經9次失敗。目前旗下品牌眾多,2008年營收達50億元,員工人數五千多人,是台灣最大的餐飲集團。可他經營企業像辦學校,強調共同成長,獎勵員工入股、即時分享利潤,為許多人創造圓夢的機會。他是企業界的異類,因為他不應酬、不打小白球,而以大自然為師,「三個100」-周遊百國、攀登百岳及每年嘗鮮百家美食,是他為自己設定的人生公式。著作《董事長愛說笑》即為個人學習心得之集大成。
用心分享愛--家扶基金會董事長林柏榕先生專訪
文/林秀美
圖片提供/林柏榕
  日,臺大頒發第3屆「傑出校友獎」給前臺中市長林柏榕先生。林柏榕1960年自臺大外文系畢業後,投身教育事業多年,嗣後擔任三屆臺中市長,基於自幼在貧困環境中成長的經驗,他不忘關懷社會弱勢,創辦立人高中幫助清寒學生,發起成立「生命線」挽救失意人,創立弘道基金會照護獨居老人,參與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扶助弱勢兒童(現任董事長)….,數十年來付出無數金錢與時間,此次獲選「社會服務類」傑出校友,乃實至名歸。
獲2008年臺大傑出校友榮譽,於校慶日(11月15日)授獎。
念外文系為小說戲劇
  「我念臺大外文系的動機可說完全是出於興趣,沒考慮到出路。」小學時遍讀《水滸傳》、《紅樓夢》等中國古典文學,升上中學,喜歡上翻譯小說,如《罪與罰》、《戰爭與和平》以及小仲馬的作品。大考前為了填志願,意外發現外文系的課程太有趣,「怎麼都是小說戲劇?念大學還可以這樣!」理所當然就將外文系當成志願了。
  「我們那個時候的價值觀與時下年輕人恐怕有點差距,我完全沒想到現實的問題。」那時的教學與現在也有點差距,不會為了考試而偏廢其他科目。「那時只分甲乙丙三組,文法學院屬於乙組,而外文系是乙組第一志願。我們到高三才分組,所以數學理化都要念。我前一年還可以跨組填志願,可以填醫學院、也可以填法學院,也就是志願不分組。雖然從我這一屆開始不能跨組,我們還是照這種模式在準備大學考試」。
受神父無私精神感召
  1956年,他考進臺大外文系。「老師少,可是很有特色。師資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從大陸來,很多神父和修女就是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臺,這是我們比較幸運的;另外即是臺北帝大留任的教授,我記得有一位德國教授還終老在臺灣。」(編按:物理系Dr. Kroll)。
  「那時老師待遇並不好,卻能安貧樂道,現在想來真的很可愛。有一位天主教神父,中名閔浩,教我們英文會話。他給每個學生都取外國名字,他叫我Byron,我還跟他小小抗議說Byron很早就死了。他特別找兩三位學生免費課後指導,包括我在內。大學教授找學生個別輔導,你想這個時代有可能嗎?他們無私的奉獻讓我非常感動。」他說或許因他是遺腹子而得到較多關愛,但最大的收穫還是,老師給予的啟發。「文學是社會現象的縮影,臺灣當時還沒有社會學,有一位郝繼隆神父(Father Ohala)教我們社會學,讓我受益良多。畢業後自己當老師、當校長,我時時以臺大老師的精神要求自己」。
  為了賺學費,他兼家教打工,沒去過party,除了少數義務性質社團如宿舍自治會、臺中一中校友會外,也沒參加社團。「有人念大學多采多姿,對我而言不是,這方面我稍有遺憾。但值得一提的是,那時我發現教室(文學院)很髒,沒人清掃,所以就發起清掃教室,每週打掃一兩次,結果有7、8個人響應。一般人看不慣都是罵一罵了事,我看不慣,就自己做,文章都自己寫。像最近臺中縣市合併,我已經發表第四波意見」。他會做社服還真是其來有自。
選擇教育事業回饋鄉里
  他們那一屆有本地生和僑生兩班,各約4、50人,前文學院院長朱炎教授即是他的同班同學。「外文系男女生比為1比3。女生找的對象都是理工科,而理工科留學最容易,因當時大陸是鎖國,美國把獎學金都給了臺灣留學生。而念文科的到美國很難競爭,所以班上同學多改念圖書館學系,比較實用。半數以上同學後來定居美國,而我則是留下來當老師。」為了彌補沒有出國的遺憾,他兩度到哈佛大學念夏季學校。「我不在乎學位,總是要去沾一沾世界頂尖大學的光…。第二次去很有意思,當時哈佛燕京圖書館主任還是臺大圖書館館長」。(編按:或為賴永祥教授,賴教授1972年受聘擔任副館長)
  沒出國留學的同學,畢業後大多數選擇到外商機構工作、少數進入外國大使館,待遇都比當老師的他好。「我當老師月領780元,他們領5、6千元。但這是我唯一的出路,因為我的故鄉在臺中,而且回到母校當老師,很有意義。」也就因為這樣,2005年,臺中一中慶祝90週年校慶,他獲選為第一屆傑出校友。嶺東科大校長陳振貴、立委吳敦義都是他的學生。在臺中一中任教幾年後,林柏榕以論文取得講師資格,進入當時的中山醫專(今中山醫學大學)教書,但他可沒因此而滿足。1968(民國57年)年「九年國民義務教育」開辦,由於學校不敷所需,1971年政府公告獎勵私人興學,引發他創辦高中的念頭。
  「我想到自己念書這麼辛苦,如果辦學校可以幫助清寒學生。可是我自己只有10萬塊錢,還好土地便宜,加上教育界朋友幫忙,大家10萬、20萬的把錢湊齊。現在回想起來很大膽,我沒有家世、企業背景,也不是教會出身。我35歲當上校長,成了全臺灣最年輕的高中校長。也就因為當了10年校長,被社會認同,後來才被推選為市長,我並不是一開始就想從政」。
幸運的人要幫助不幸的人
  不論是教書或從政,他對弱勢族群的關懷從未間斷,「因為我從小知道貧窮的味道」。除了創辦立人高中,現任家扶基金會董事長的他,參與家扶基金會已逾35年。「這個基金會是美國傳教士在大陸成立的,隨著國民政府遷來臺灣,民國74年7月美國人撤出,現在完全由臺灣人自己經營。去年一年收入就有34億,規模比一所大學還要大,我們已經在蒙古設置辦事處。目前接受扶助的兒童,臺灣有42,000多人,海外有41,000人。上午華碩來捐贈電腦,就是為了設立電腦教室。」他也是臺中「生命線」發起人之一,另外有鑑於高齡化社會趨勢,在10多年即成立弘道基金會及弘道志工協會,以提供獨居老人全人照護為服務宗旨。
以社會長工自居,林柏榕要終生奉獻公益。
  「我看社會的層面比一般人要大得多,很多人只看見自己工作或居住的範圍,我則因為從基層最弱勢的家庭到上層社會都有接觸,體會比較深刻。我們總是強調人人生而平等,其實不是。」最近他募得1億8千萬元,正在蓋一棟遲緩兒教育大樓。「你說美國的歐巴馬留在肯亞有機會嗎?從天賦、時間和空間來看,怎麼會平等?王永慶如果現在拿到5個美國博士,就不會是台塑的王永慶。這些發展遲緩的小孩必須在6歲前啟蒙,不然人生起跑點就輸了」。他強調做這些事只是基於一個理念:比較幸運的人應該幫助比較不幸的人。「因為你能夠比較幸運表示上天對你比較寵愛,能力所及應該分一點給別人。我出生在日治時代的鄉下,營養不良、醫藥不發達,加上缺乏衛生常識,我有四個哥哥因此而早夭;總之,人能活著,還能幫助別人是非常幸運的事」。
  他自許終生作一名社會的長工,也從未放棄教育事業,創辦社區大學多年,一直保持有2、3千名學生。「社會服務工作無任期制;很多人從政壇下來就無所事事,我當校長、市長、省府委員、第一屆省諮議議長都有任期,時間到了就退,但我一直沒停止過社會服務」。
社會服務工作無任期
家扶基金會年收支34億元,這對許多社服團體而言真的是望塵莫及,問他如何經營?林董事長提出三階段說:「第一,自己要先奉獻,時間以外,還要出點錢,尤其剛開始時,譬如我辦學校,要以身作則,為了撙節支出,自己移植別人不要的老樹。第二,要做出成績來,得到社會認同,後面事情就好辦。第三,不能有目的,不要求回報,自然有無形的收穫。譬如我後來走入公職,社會服務無形中變成我的加分,但我從來沒有為自己做任何安排」。
之所以如此賣力,一方面也是因林家在臺中已200多年,「要留給人打聽,不能拍拍屁股就走人」,林市長如此說。「我當市長和辦教育一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的理念是扎根與基礎建設。」細數在任時的建樹,開闢大小公園近200座、重劃市地,有效提升市民生活品質,以及開發工業區「養雞生蛋」,讓臺中市的財政驁居各縣市之首,都是讓他迄今仍為市民稱道的政績。「有人為了辦一場運動比賽就去蓋體育館,辦完後空擺,成了蚊子館,這種作法不可取。」他說身在教育界、社服界多年,深知民脂民膏不能浪費,民眾常是盲目的,為政者要有遠見。
26歲時進入教育界,先後任教於臺中一中、中山醫學大學、中興大學及逢甲大學,並創辦立人高中擔任10年校長;20年後他46歲,當選臺中市長,前後出任三屆,為臺中市政建設奠定可長可久的基石;卸下政治光環,他全心投入公益事業,於今將觸角伸及國外,他要效法傳教士的精神,用心分享愛,無遠弗屆。
與南非前總統、諾貝爾獎得主曼德拉相逢懇談。
探訪越南貧童。
與家扶的兒童歡聚一堂。
誰叫你要唸大學!
  小時候與我一起在球場上征戰的隊友到後來並沒有人人都唸大學。部分唸大學的也有幾個選擇唸體育系,並繼續在他們熱愛的棒球運動中盡一己之力。我的小學與國中同學唸大學的比例也並不高。我記得我到清大教書後沒兩年,我的國中同學舉辦了一次同學會,結果大家發現當時最有成就(以個人收入而言)的一位同學已是一個小企業的大老闆。30出頭的年紀,扣掉當兵兩年,他在職場早已奮鬥了15、6年了,而我才剛剛開始我的教書生涯。他國中畢業沒考上高中,便索性選擇一個他自認可以勝任的工作,從學徒做起,一直磨到當師傅,再自己創業當老闆。他輕鬆地支付我們同學會的餐費。當有人問他:「為什麼我賺的錢不到你的十分之一?」他卻回答:「誰叫你要唸大學!」
  我這位事業有成的國中同學也許不一定可以當作現代青年的典範,不過倒是值得我們思考他當初的抉擇,以及他的自知之明。我在1977年從臺南一中畢業,並考進臺大電機系。我約略記得當時大學聯考每年考生人數是10萬人左右,而錄取率不到三成。當然就如同我那位國中同學一樣,大多數同年齡的人是不在這10萬考生當中的。也就是說,當時的年輕人進大學的是極少數,他們被稱作知識份子。
  30年後的今天,大學入學錄取率已接近100%。如果再加上過去10年來以驚人速度增加的科技大學招生名額,則總名額已超過考生人數。可以斷言,同年齡的年輕人進大學的比例已大幅度地增加,可能已接近一半。既然大家都唸大學,你就不用擔心有人會挖苦你:「誰叫你要唸大學!」
  當年與我同在巨人少棒隊的隊友當中,林文崇也曾負笈美國,李泉成進了國防醫學院,葉志仙唸輔大體育系,而李居明與徐生明進了文化大學體育系。徐生明後來到韓國打職棒時,更奮發上進,唸了一個體育碩士。李居明與徐生明是所有棒球迷都熟知的人物,而葉志仙從少棒到成棒輝的棒球歷程也是許多老球迷津津樂道的,可是他並沒有選擇進入職棒界發展,反而選擇體育學術的途徑,如今已是輔大體育系教授。也許還有其他久未聯絡的隊友後來也上了大學。這樣說來,14個人當中也許有半數唸大學,這個比例遠高於當時全國的平均值。沒有進大學的隊友也有幾個是唸專科學校的,可見得我們的少棒選手多少受到關照,而且資質是不差的。受到關照的小孩,多數被期待要唸大學。今天雖然進好大學仍然不容易,可是只要你不挑剔,要唸個學士學位是很容易的。如果真的大家都唸大學了,你就不用擔心有人會挖苦你:「誰叫你要唸大學!」
  我在1980年,也就是電機系大三升大四的暑假,被系上分派到位於中和的臺灣松下電器公司去實習了兩個多月。我印象中,當時的廠長是一位成大電機系的校友,而這樣一個數千人的公司裡大學畢業的員工數目恐怕是個位數。我與另兩位同學到那裏實習被當成是罕見的溫室裏的花朵,一方面受到大家的寵愛,一方面大家也懷疑我們幾個大學生是否能從事「黑手」(實務)的工作。當時負責帶我的是一位高雄工專畢業的非常優秀的工程師,有非常豐富的電路設計經驗。其他的工程師也幾乎都是工專畢業,他們都非常稱職。毫無疑問,我們的技職體系在當年的確發揮了非常大的功能,培育了無數產業界有大量需求的基層工程師與技術人員。可惜的是,當年名揚全臺的臺北工專與高雄工專夫復何在?如今全國的專校一家一家轉型(或曰升格)為技術學院,再搖身一變為科技大學。多數科技大學的畢業生甚至都跟普通大學的畢業生沒有就業市場的區隔。逐漸地,科技大學想要拋掉科技兩字,而其學生與一般大學的學生一樣,紛紛進入補習班準備應付升研究所的入學考試。
1980年代的臺大棒球隊,國手、好手如雲,贏得多座冠軍獎盃。
(提供/陳國華)
  1984年到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校區(UCSB)去唸研究所。離UCSB不遠的地方,有一個聖塔巴巴拉市立學院(City College)。它提供一個類似我們二年制技術學院,也就是等同於五專學歷的教育,偏重職業技能的訓練。這種不頒授學士學位的市立學院全加州到處都有。對於一般資質的大多數人,它提供了遠比各大學成本為低的學習管道,訓練了無數的中階層工作人力。即使是頒授學位的學校,在聖塔巴巴拉這個小城也可找到一家攝影學校叫Brooks Institute,它雖小,卻是世界級的專業職業學校,訓練過許多一流的攝影師與攝影藝術家;這只是兩個小例子。
  美國、日本或歐洲各國的高等教育不像我們同質性這麼高。技職校院教育雖有諸多口號,然實質上許多學校與一般大學之辦學目標相近,不僅課程規劃近乎研究型大學,更競相以學生升學率及成立研究所為號召與目標,而學生工程實務理解力(Engineering Sense)與能力卻逐漸下降。人力素質與特質有其自然分布,而社會產業之需求是全面性而非單點(單階層)式的,故此現象過度發展的結果是許多畢業生欲從事高階層之工作而無法勝任,但中階層及基層具實作能力之技術人力卻嚴重缺乏,造成人力錯置與浪費。
  30年很可能會唸大學,甚至研究所,雖然我無法斷言他會不會比較成功。我個人在國中三年級決定放棄棒球,選擇升學,如今偶爾感嘆與職業棒球無緣,好友便要調侃:「誰叫你要唸大學!」
吳誠文小檔案
  吳誠文,1971年巨人隊少棒國手,為國家捧回世界少棒冠軍盃。臺南一中畢業後,考進臺大電機系,1981年從臺大電機系畢業,1984年負笈美國深造,1987年取得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區電機與電腦工程學博士。學成返國任教於清華大學電機系,兼任系主任,擔任電機資訊學院院長。鑽研超大型積體電路設計與測試和半導體記憶體測試,卓然有成,2004當選IEEE Fellow。2007年借調至工研院主持系統晶片中心,以DSP(數位訊號處理器)技術及其技轉為起點,要協助臺灣建立自有品牌,與國際大廠競逐天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中老年交友qq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