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互联网加的公司有哪些啊?听说中和黄埔成长吧教育集团就是这样的公司,听说他们已经开发了一个互联网学习

未完成【视频辩论会】互联网金融,大机会还是大风险
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15(第十四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12月5日-6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汉能投资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陈宏,铜板街CEO何俊,易宝支付有限公司CEO及联合创始人,人人贷商务顾问(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一夫,上海龙城金服董事长何思涵,参加了视频辩论会&互联网金融,大机会还是大风险&。
2015年,互联网金融在争议中井喷式成长,顺应金融脱媒趋势,满足了日益多元化的直接融资和公众理财的需求。全国P2P网贷平台超过3000家,比2014年翻了一番;第三方支付、众筹等创新风生水起。另一方面,野蛮生长的后果开始显现,全国提现困难或陷入窘境的P2P网贷平台已接近700家,第三方支付鱼龙混杂。一系列政策出台,使互联网金融进入监管时代。对于互联网金融是大机会还是大风险,企业家们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视频辩论会
陈宏:创业要避开大平台主流的进攻风险,寻找差异化
我觉得每一位创业者应该抱准自己的心态,干什么就要一直往前冲,机会是巨大的。互联网金融跟以前不太一样,为什么大家都在这里。因为互联网金融的方式,改变了以前传统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做不到,我可以贷一两万块钱的贷,竞合方面,资本肯定支持创业企业,让你一直打下去。
我建议创业者,一定要避开大平台主流的进攻风险,寻找差异化。在大互联网金融领域,逻辑在这个地方。
何俊:互联网公司要从零起步,经历饿其体肤的过程才能成为巨头
我在支付宝工作了8年,支付宝与银行之前是合作,如果现在支付宝有资金储备功能就是一家大银行,所以,必然会同银行进行竞争。从中国的历史文化来讲,楚汉七雄都不要说了。从社会需要来讲,竞是社会的需要,不是大家的需要,竞是褒义词。
一把手白手起家,经过饿其体肤的过程,才是这个公司成功的关键。大公司孵化的平台,找一个经理人过来,这个人没有经历过融资的痛苦,没有经历公司生死的是不可能做起来的。互联网公司只有像我们这样从零起步,经历各种各样的痛苦,才会成为巨头,大公司只不过是参与。
唐彬:让小而美的公司成为平台公司
从互联网的角度,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从竞开始的。因为我们开辟了新的方式,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做合,就不会有新浪、阿里巴巴、快的、易宝支付等。因为我们是在传统法制下做了这么多年,遇到很多挑战。
整个互联网发展的趋势,走向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元,越来越个性化的模式。平台是工业化的模式,大一统,很多用户,提供公共服务。
杨一夫: 5年后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会变淡
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其实之所以被提出来,还是信息技术的一个快速发展之后,渗透到金融领域的一个过程,但是大家不适应,所以就把这个概念提出来了。我觉得3-5年以后这个概念就很淡了,因为所有的金融都是高度信息化的金融。
很多需求是被创造出来的,边缘化的需求未来可能形成主流的需求,边缘的文化未来可能就是主流的文化,这就看你在什么时间点做什么事。
何思涵: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各有利弊
金融这个概念,实际上是一个虚无的,缥缈的,但是金融的核心,我的理解还是人,最后落到人上,人从哪里来,实际上就是平台公司的资源。
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各有利弊。传统金融用户非常庞大,传统金融有很多线下传统的模式,让很多人群接受它,觉得它可靠。第三往往是这种服务的客户额度比较大,极其忠诚,这是它的优势,但是也有它的劣势。互联网金融有它的优势,传播速度快,接触客户群体的范围广,但是也带来了未来需要大家解决的问题,单个客户额度非常小,跳转率非常高,获客成本非常高。
以下为视频辩论赛实录内容:
姚振山: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今天全天的思想盛宴仍然继续。我四处看了一下嘉宾观点很精彩,碰撞很激烈。我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持人姚振山,谢谢大家的光临!今天我们这场的辩论赛主题是互联网金融,谈到互联网金融,大家都知道2015年互联网金融在不断质疑声中不断发展。比如说P2P是绕不开的话题,一方面是野蛮生长,但是另一方面有问题的P2P也在不断涌现。再说说互联网金融其他的方面,传统银行说互联网是我们金融服务的一个工具。但是做互联网的人说如果传统银行不改变,我帮它改变。互联网金融到底怎么发展?传统金融在这轮竞争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我们今天好好探讨。独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发展越来越快,以BAT为代表的平台型公司当仁不让,未来发展谁能度独领风骚。首先有请汉能投资集团陈宏董事长。陈总今年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交易额已经完成了150亿美金了。唐彬是互联网金融的开拓者和先进者之一,发髻线越来越往后。铜板街CEO何俊,我听说他们已经完成600多亿了。龙城金服董事长何思涵,看您的公司是做股权投资的,但是和债券融资关系也很大。人人贷董事长杨一夫。杨总是互联网金融和创客的代表,陈总他们一看就是传统金融出来的。
作为辩论赛,我觉得我站着比较好,我站着,你们各位坐着。如果你们坐着不舒服的话,也可以跟我一样站着。刚才讲了,今天有两个辩题,第一个辩题,传统的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我们都知道,现在更多的是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或者说大家说是一种竞合的关系,但是问题是,就现在来看,他们是以竞争为主还是以合作融合为主呢?认为是竞争为主的选这边,唐总举手了,何俊选择是竞争关系。
视频辩论会
&杨一夫:我觉得是这样,首先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其实之所以被提出来,还是信息技术的一个快速发展之后,渗透到金融领域的一个过程,但是大家不适应,所以就把这个概念提出来了。我觉得3-5年以后这个概念就很淡了,因为所有的金融都是高度信息化的金融,当然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说,传统的一个金融跟所谓的现在指的新兴的一些互联网金融博弈的过程,但是最后是谁分段的,谁擅长做什么就做什么,最后把擅长的东西,做的最好的东西组合到一起,这是最好的产品提供给大家。最终的结果让生活更方便,这是所有产品的最终逻辑,我是这么看的。
姚振山:你觉得是融合,一开始就是一步一步融合。只不过大家最早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本身没有界定,所以独立出来了。
&唐彬:这个观点我不认同,我认为互联网金融,尤其对中国而言,是对我们传统金融很大的一个影响,我们传统金融太大了,服务也不太好,许多中小企业借不到钱。而如今,互联网金融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组合团队,通过互联网技术管控风险。十多年,支付行业是互联网金融的先锋队,在中国落地以后,到今天支付作为金融的基础设施和互联网金融的先锋队在中国彻底改变了。今天买机票,不再通过什么银行了,大部分的都是通过支付公司,不管是易宝支付也好,支付宝也好,腾讯支付也好,发红包也不用人民币了,直接用微信,天涯海角的发红包。这还是结合吗?这是竞争。因为它没有给我们中小企业提供支持,这些需求没有被满足,一群新的团队利用新思想改变他们,逼迫他们改变,现在谈不上合作,现在谈合作的话,说明我们没有希望。如果一开始就合作,那还有竞争吗?还有未来吗?没有了。
&&&姚振山:开始合作就没有互联网金融这一说了。
杨一夫:是这样的,唐总举了几个例子,包括从支付公司说起,支付是非常典型的一个合作的结果,其实就是在更加擅长用户的界面,用户体验的这样一些互联网公司给用户提供了非常简单,非常方便的一个产品,这样的一个界面,但是最后资金的归集以及资金的流动和最终的资金的监管还是停留在传统的金融机构上,这一点当然有中国的一些法律法规的限制的原因在,但是我想,其实这是各自管各自的一段路,各自把各自的一段路修好,然后变成一个大路,我觉得这就是我的逻辑。
&姚振山:本来支付这个事银行应该做好,它没有做好,所以才有第三方进来抢饭碗,抢饭碗这个事是不是不能当合作的事做。
&陈宏:我觉得他们4位是企业家,我觉得他们很有梦想。互联网金融今天这个命题是大机会,还是大风险。肯定是大机会,因为是大机会就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凡是认为实力足够强的这些公司,这个事就想自己做。在这个阶段是真枪实刀开始战争的时候,大家要求团队是有效率的,决策是有效,从资本来看,今天是竞争的。大腕进入互联网金融的时候,都是独来独往的,平安所有的事都是自己做的,平安好车等等,各种各样的。阿里巴巴,有蚂蚁金服,没有说把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跟中国银行、ICBC成立合资公司,腾讯他们都是独来独往的。他们用让子弹飞的逻辑让它先飞一会儿,唯一特点的就是百度,做了一个银行,做了一个保险公司。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我们碰到了巨大的传统公司,碰到了互联网公司,像快钱这样的公司,也把钱抓到自己的手里,不是合作的,资本层面的合作,变成我们所谓的合作是蛮难的。我觉得每一位创业者应该抱准自己的心态,融资干什么一直往前冲,机会是巨大的。互联网金融跟以前不太一样,为什么大家都在这里。因为互联网金融的方式,改变了以前传统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做不到,我可以贷一两万块钱的贷,竞合方面,资本肯定支持创业企业,让你一直打下去。
&姚振山:他是从投资人的角度。投资人一定喜欢投颠覆性、竞争幸得,颠覆其他行业或者跨界的企业,而不是投同行业和别人搞合作的,这是资本家的观点。这位何总谈一下。你对你的同伴有什么补充。
何思涵:我们是股权投资的集团公司,投资控股,从09年开始是以传统金融起家的公司,那时候还没有互联网金融这样的概念,我们刚刚兴起,我们参与这样一系列的拓展。结果回首过去几年以后,我们发现一家纯粹做金融的传统金融公司,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融合性的平台公司,金融反而成为了其中一个很小的板块了,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自己也想,我们一开始自己走过一些路,我们能不能专注干一件事,我和人家区隔开,我们和人家拼一下,我们团队够强,有六千人,军事化管理,坏账率是非常低的。但是我发现,这一点在当下中国的国情下,虽然这一届政府是极其推动的前提下,我觉得还是有很多的困难的,在场有做传统金融的企业家会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呢?有可能我们做的是银行能做的事,不愿意做的事,或者也能做到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的问题的事,但是我们缺的要不然是牌照,要不然是其他独有的数字,在这种情况下,我后来我们发现我们自己进行一个转型,这个转型也是倒逼的。互联网金融确实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倒逼我们进行改革。
我跟一些传统金融的,无论是银行也好,或者民间类金融机构交流的时候,他们都说一个点,按市场规模,互联网金融刚刚兴起,余额宝这么大的基金,相比咱们国有几家银行,可能整个的量来讲,也是很小的。如果咱们任何一家国有银行或者一些传统的民营银行思维发生了转变,尤其是那家银行的头,主动的,比如说像招商银行银钱的马行长,他一把年纪了,但是他觉得这样的银行应该变革,加入了互联网的思维或者基因,如果传统金融的行业觉醒的时候,他又用包容的心态合作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力量非常强大。
姚振山:本身我们金融管制,牌照管制,如果竞争的话,有可能被别人干掉了,所以你要合作,所以你认为合作要大于竞争,为了你的生存和发展,目前是这样的。
何思涵:我们企业是这样的,我们发展比较快,我们甘愿在各个领域当老二和一些大的企业合作。
&姚振山:金融管制和牌照管制会限制其他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吗?
&何俊:今天竞和合的关系谁更主要?我思考竞更大一些,这两天打新股很热,铜板街是新的公司,我认为竞更大一些。我觉得其实所有的合都是策略不是战略。滴滴打车和出租车公司一开始是合还是竞?今天是什么?一开始是合作,今天整个出租车市场一万亿估值,滴滴干成5千亿,它挣了一千亿,你说是竞还是合。支付宝最早的时候跟银行合作,我在支付宝很多年,我在阿里巴巴8年,一开始和银行看似是合作,现在支付宝做C端,发展客户,还在合作,但是支付宝有银行。如果未来支付宝自己的银行可以做资金托管的时候,请问钱在哪儿?跟中农工建没有任何关系了,支付宝本身就是大银行、大体系,所有任何合都是属于看似友好的策略,竞是永远的话题。
视频辩论会
&姚振山:竞是永远的话题,合是策略,竞是战略。我们以掌声的热烈程度来看看各位是支持竞这方,还是支持合这方。首先看这边掌声有多少?这边掌声?刚才何总讲的很有道理,只有在竞争中,才有生存的可能,纯粹是合的话,只是技术性的问题,战略性问题应该竞争。
&&&杨一夫:我同意何总讲的。
姚振山:你同意何总就播那一句话。
杨一夫:我同意他讲的内容,但是和目的的关联性我是不认可的。没有经过辩论的训练,所以本身在场下关系很好,就是随便讲,我觉得何总是偷换概念,咱们今天讲的是让这个事情更好发展的策略是什么?战略当然是竞争了,最后的结果,一定想一家独大,这是所有人的愿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会选择很多的策略,向现实做很多的妥协。现在的状况是什么?不得不跟传统的金融机构合作,才能获得更长远的生长空间,这时候你选择竞争和合作?你必然选择合作。这个策略就是你最终的战略的体现。如果你讲今天的话,我相信大多数人还是能有合作的机会肯定还是会合作的,我觉得不能讲一个宏观的概念,因为你要讲宏观的概念的话,我要退回去20年,比如说BAT都不在,我肯定把三个事一起都干了。今天几个象限我一家独大肯定是最好的,但是现实不是这样的。
姚振山:毕竟是二打三,一定要注意到现场的情况。
&&&陈宏:有的时候讲竞争,我觉得大家一定要搞清楚定义,做一个企业,任何企业,我们投资也是看一样,我们最终问,用户在谁手里,这个用户包括个人用户C,也包括企业用户。如果用户不掌握在你的手里,别人给你做的也是一样的,你特别紧张。在现在的互联网金融的形态中,肯定在这个阶段以竞作为主要的动力来打仗的,合没有办法的,因为牌照和各方面的问题我被迫,我一旦拿到这个东西以后,我不一定用你的了。这个时候,从两边合作心态来讲,也是互相防着对方的。我觉得在资本支持下的企业,互联网企业都是这样的,给你巨大的资本,让你在这个情况下产生市场主导,到最后,咱们以后怎么打法,那是以后的事情了,有可能再合,那是未来的事情。滴滴、快的,我们现在的O2O行业,刚好比我们互联网金融稍微早一点,你可以看到他们过去的历史一直疯狂打,然后再合。在互联网金融的阶段,肯定以竞为主要,等打到以后谁也打不动了,那个时候你忽然发现,有的时候会两两相结合。现在这些公司都已经结友了,美团、大众、点评、58赶集,还有什么不可相信的呢,特别是互联网金融我觉得也会这样的,但是现在以竞为主,抢用户。
姚振山:滴滴打车这个案子是先合后竞,但是这两位感觉,从银行本身的业务来讲,是不是先竞后合。时间关系这个话题不能再展开了。选两位代表做最后每方3分钟的总结陈词。唐彬竞出了易宝支付现在的天空。
唐彬:其实在中国,从互联网的角度,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从竞开始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开辟了新的方式。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做合就不会有新浪、阿里巴巴、快的、易宝支付等。因为我们是在传统法制下做了这么多年,遇到很多挑战了。如果思维理念不一致怎么会是合呢?所以互联网的企业,包括互联网金融我们以用户为中心,我们对技术的重视,我们对员工组织的重视,不是像大国企靠牌照垄断挣钱。
首先理念不一致,所以不可能真正合作。
第二打法不一样。人家靠红头文件,靠自上而下,我们靠一个团队努力自下而上的试错,所以打法不一样。
&第三目标不一样。国企的老板目的是什么?目的就是升官发财,升官通过什么?变现,权力寻租,我们互联网企业不是为了发财,我们就是把企业做好,把用户服务好,上市,不上市也没有关系,我品牌做的好,用户体验好,也可以。因为我们理念、打法、目标不一样,所以不可能合作,因为我们代表新的方向,新的时代,我们认为我们做我们事情的过程中,我们不是说一定要和传统经济合作,就算合作,人家不一定和你合作,人家说我有牌照,你求我。我今天做支付这么多年,在行业支付里面应该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今天很多银行都是自以为是的,以为我们要求他们的,我现在懒得求他们了,因为牌照慢慢打破了,我们现在倒逼他们改革。以用户的声音,以我们自己的进步,倒逼传统行业不得不往前走,以竞逼迫他们前进,以竞来让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得到更好的服务,所以肯定以竞为主的。
何思涵:作为一个传统金融行业象征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代表我分享我们的代表,我认为我们在座的企业家包括台上的企业家在内,我们经营一个企业,天生整个团队甚至本人,这个企业都会有一个作风,与人与市场竞争的作风,竞争这个点绝对不会变。但是另外一个,现在有很多很优秀的案例,选择的商业模式或者战略模式,一开始就选择合作,举例。现在大家最流行的叫合伙人制,因为在这个时候,已经无法雇佣最好的员工,合伙人合作机制,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有京东、阿里的模式都可以成功,但是阿里选择做平台,和很多人合作,所以这个也可以成功。我觉得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各有利弊。传统金融用户非常庞大,传统金融有很多线下传统的模式,让很多人群接受它,觉得它可靠。第三往往是这种服务的客户额度比较大,极其忠诚,这是它的优势,但是也有它的劣势。
互联网金融有它的优势,像人人贷在短短时间内辐射全国天地,通过线上的平台和一系列的风控体系,达到了几十亿乃至上百亿的交易规模,但是传播速度快,接触客户群体的范围广,但是也带来了未来需要大家解决的问题,单个客户额度非常小,跳转率非常高,获客成本非常高。我觉得两种模式各有利弊。我接触的很多企业家,包括我们在座的企业家在内,其实往往做一个全国市场或者有一个全局观的情况下,我觉得从最后的出发点出发,就像说的,价值观不能统一,咱们先把价值统一,很多的合作,有的是主动合作,可能他的格局,他的思想,他一开始选择的方案。有的是被动合作,两家在资本的推动下肯定会走向合作,最后合作的点就是价值。我们带领企业背后乃至服务客户推动企业,我们在当今最流行的模式存活下来,我们企业需要的价值是什么?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和蒋介石委员长两位在某种程度下握手言和,我们有什么不可以呢。我觉得很多的案例和很多历史告诉我们,合作是永远不变的主题,唯一就是时机而已。
姚振山:国共的结果是什么大家都很清楚。
&何俊:从中国的历史文化来讲,楚汉七雄都不要说了。从社会需要来讲,竞是社会的需要,不是大家的需要,竞是褒义词。
姚振山:如果是大学生辩论会,你就要扣分了。
何俊:我觉得扣分我们也会赢得的。
姚振山:两边掌声其实差不多,反映了一个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也许站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行业特点和行业属性,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何思涵是传统金融来的,所以穿了传统的服装,我也是传统的电视台,所以我也穿了传统西装。唐彬和这两位老总,采取竞争的战略,选择了差异化的商业模式,撕破一个裂口把企业发展起来,他们谈的是竞。陈宏是自身投资人,从他的职业习惯,他会看一些竞争型的企业和颠覆型的企业,才有投资的冲动。我不知道话题讨论对我来说没有对错之分,但是希望大家在这节论坛里辩出来谁对谁错,竞和合,到底是一个永远不变的话题,还是说在不同的时候,竞和合,合与竞会得到转化,大家给我点掌声。
第一个辩题是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和竞争问题。第二个问题我们可能垂直一下,现在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有两种类型,一种以人人贷、易宝支付还有我们看到的龙城金服、铜板街这样的独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但是还有一类以BAT为代表的,包括平安等等,包括京东在内的,可能先有一个大的平台,然后把它做互联网金融的属性。我想问大家,到底是独立的互联网公司在长跑中能够拔得头筹,还是平台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在长跑中能更胜一筹。我个人理解,平台公司先有客户然后有营销,然后把金融的东西作为产品嫁接过来。而作为独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要不然靠技术,要不然靠创新的商业模式,解决客户某方面的需求,未来到底谁更强大。大家选边站,认为独立公司可以独领风骚的请到这边,认为是平台型公司发展更好的到这边。这一轮开始我们这样,还是二打三。大家给何思涵点鼓励,挺不容易的。
何思涵:很不容易,做企业都不容易。简单讲一下,其实我也不是选这一遍,我们企业经历的就是这样的,跳出金融解决金融的问题。我们出发点很简单,就一个目标,能不能解决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第二能不能解决中国有广大,可以数以十亿计传统老百姓,有没有合法合规的理财的问题。以前我们走过弯路,最开始做的是就是这样的公司,但是是传统金融公司,但是后来发现越来越难,无论是监管,还是客户群体,还是债券群体对我们的认可,后来我们变身成为传统型的平台公司。今年一年金融板块超过一百个亿,在我们企业自己发展过程当中,在我们团队基因当中来讲我们是受益了。
姚振山:BTA、平安跟你们有合作,在他们的平台上你获利比较大。
何思涵:我认为是平台型公司,但是不一定是BAT这样大的平台公司,我们希望自己也成为一个平台公司,也和一些平台公司进行合作,我受益点在这里。
姚振山:未来平台型公司,各种资源嫁接对接更多,所以产生的效果和价值更大。
何思涵:因为金融这个概念,实际上是一个虚无的,缥缈的,但是金融的核心,我的理解还是人,最后落到人上,人从哪里来,实际上就是平台公司的资源。我们接触很多的平台型公司,但是这些平台型的公司有一个,它以前没有金融和互联网思维,所以从事互联网金融或者传统金融这条路上,包括部分拿了银行牌照的属于平台型公司,实际上不知道怎么玩儿,这是我们了解的情况。
姚振山:平台型公司最核心的是有足够多的客户数和客户量,所以在嫁接上,金融的产品,互联网金融也可以做好,客户基数比较大。独立的互联网公司,可能在发展客户这端需要时间。&&&
唐彬:我们也看大的趋势,整个互联网发展的趋势,走向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元,越来越个性化的模式,平台是工业化的模式,大一统,很多用户,提供公共服务。在现在还是比较重要的,但是随着发展,平台越来越不需要了。因为互联网是每个人的事情,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平台公司,比如说阿里巴巴,怎么可能给你提供合作和独一无二的服务呢。你去淘宝,把你看成和其他人没有差别的淘宝客户一样。比如说你在小而美的公司,你得到的服务的深度、个性化远远超过平台公司,平台首先不是目的。随着互联网走向深水区,或者互联网+,互联网越来越多元,越来越小而美,越来越是个性化的东西,个性化和平台是有一些矛盾的,不是完全相反,但是矛盾是很大的。
互联网里面可以没有平台,但是服务的每一个主体和小而美的公司没有的话,平台是没用的,平台不是目的,再好的平台,没有小而美的服务,平台干什么。1984年以后就一个人民银行,连工行都没有,也没有保险公司,一个人民银行都搞定了,你愿意回去吗?像人民银行、政府这样的平台你都不喜欢,你说随着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怎么可能引领下一波呢?下一波越来越是个性的,多元化的,开放的分布式系统。这是互联网创立的本源,互联网创立的时候,为了防止美国和苏联核战争,整个华盛顿被核战争干掉,美国有一个组织,互联网设计就是分布式的不是大一统的平台式的,如果是大一统的平台式早就炸掉了,分布式没有这个问题。
美国一个嬉皮运动,反中心、反平台的,讲自由、独立的。尤其是像阿里巴巴、淘宝这样的平台已经很垄断了,保证微信,把uber都封杀了,这样的公司成为主流,对我们老百姓是很大的问题,他们可以为所欲为,我理解平台越来越淡化,小而美,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公司越来越多。
姚振山:平台意味着相应的垄断,用小而美个性化的服务独立发展,这类公司才有发展。何总你投中一个平台公司,是不是比投中一个独立的互联网平台公司价值更大。
陈宏:你说的150亿是互联网方面的,互联网发生的很多老大老二的合并我们都有参与,也参与了一些金融公司。我们和BAT这方面打交道比较多,和大保险公司,和创业者打交道比较多。唐彬讲的没有错,在可以创新的一个国度,小而美的公司有梦想可以打造伟大的公司,这种没有错,但是今天中国尽管体系,各个方面反垄断的体系,是不健全的。因为今天的课题叫互联网金融是大机会还是大风险?还是大机会。如果是大机会,大家就会参与,而中国在今天参与的过程中,各位做企业的你可以注意一下,跟传统的VC投资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我记得过去大家讲几个笑话,当时周鸿祎免费安装,把安全的互联网公司都打败了。周鸿祎以为有免费了,突然来一个,做京东的时候,曾经说过,让某个部门,你把毛利做正了,我就把某个部门裁了,周鸿祎都服了。今天像很多O2O的行业,你花钱了,滴滴给你补钱,你坐出租车还可以赚钱。在这种环境下,为什么有资本做,因为互联网下的金融大机会特别大,有大量的资本以几亿美金,过去我们融资,也投百度外卖了,这是很赚钱的生意,但是肯定亏钱,因为我们要补贴,这个市场太大了,所以我们愿意补贴。融资量已经从过去融100万美金,500万美金,现在融资5亿美金、10亿美金、30亿美金。如果没有很好的资本链没有人愿意投你。自己的梦想有的时候跟现实不一定一样,但是的确,你们做的东西,很多大的互联网公司,有的已经有了,有的是没有的。我建议跟他们联合融资,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态呢?
大互联网公司平台公司特别赚钱,中国最赚钱的4个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网易。这几家公司赚了中国互联网公司80%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看到了伟大的市场,所以他们在很多地方是过硬的。你挑战阿里巴巴的支付宝,你看我怎么办,所以就导致滴滴快的烧钱,这两个公司不是行业最大的,有别的公司被弄掉了。互联网金融都认为是它最大的机会,打法就不一样了,就不是小打小闹了,很多补贴战等等都和支付有关。今天的情况下碰巧遇到了,我觉得大平台有它的优势,很多投资公司融到钱,雇人补贴买流量,大企业最大的优势流量是免费的。互联网金融是信誉,你花很多钱给你打造信誉,互联网大的公司,阿里巴巴就是信誉,不信你发一个产品,大家认为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不会倒,我认为这是它的优势。
何俊:主持人的问题,到底是大的平台公司和小的创业公司哪个最后能跑出来?我们先搞清楚,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什么是金融互联网化?现在中国大部分的公司金融互联网化,或者都是把金融机构用互联网的工具而已。真正有互联网金融公司吗?没有,因为都要担风险,互联网公司是不用担风险的。为什么美国的也是放小企业贷款的公司landclub公司做的很好,因为它是互联网金融公司。如果是金融互联网化的公司,其实银行是最好的,工商银行、建行、招行都是金融互联化非常强的公司,你跟他们电子银行PK没得玩儿。互联网金融公司未来小公司有没有可能跟大平台PK。
我这边看一个问题,历史上,今天所有的大企业,知名企业,从华为、平安,从BAT到和一些公司,哪个公司是别的平台孵化出来的公司?一把手白手起家,经过饿其体肤的过程,才是这个公司成功的关键。大公司孵化的平台,找一个经理人过来,这个人没有经历过融资的痛苦,没有经历公司生死的是不可能做起来的。小而美的公司起步的时候,别人开轿车,我们开牛车,经历这个过程以后,他才有可能做成巨头。互联网公司只有像我们这样从零起步,经历各种各样的痛苦,才会成为巨头,大公司只不过是参与。
姚振山:独立的公司是公,平台公司,这块是它平台的一个业务,只不过是一个手。你觉得刚才他们两位说的不同意,你先说,然后你再给何总补充。辩论会首先是辩,其次是论,你先辩。
杨一夫:其实是这样的,我觉得最成功的互联网金融的公司,就是在所谓的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下,最终一定是巨头,反过来来说是不对的。最终一定是巨头变成了最成功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这个是我不认可的。为什么呢?当一个巨头提供一个产品的时候,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一定是在一个相对自然擅长的领域里面,几乎给所有人解决这个领域的所有问题,这是他的基本逻辑,没有一款成功来自BAT的产品,是有很多人用不了的,都是所有人都可以用的,当然就是大家选择用不用的问题了。
反过来来说,对于很多其他的公司从一开始的时候,都是在不会给所有的人解决所有的问题,只会给一小部分人解决一小部分问题,但是解决非常好。最终从这个点突破,逐步把服务范围拓展,这是有生命力的这是公司迭代的基本逻辑。互联网金融肯定是不断迭代,不断有新基因萌发产生的过程,互联网金融完全有这样的土壤,让新生的公司成长成参天大树,我觉得没有问题。
&&&&姚振山:任何一个公司从小到大,独立的互联网公司,未来有可能变成平台公司,成长性和爆发力远远大于已经是平台型公司未来的发展和弹性是不是这样的。下面进入自由辩论,可以自由发言,更主要是针对对方观点辩论最好。
唐彬:现有的平台公司,当时成长有历史的依赖,再向前看,未来5年,10年,尤其是互联网金融有大风险,但我相信会有新的力量起来,会从意想不到的角度突然起来。第二,公司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有平台型的公司,有小而美的公司,有很多用户,还有政府监管,本身是生态系统,互相之间是互相依赖的,是分不清楚的;平台也好,小而美也好,用户也好,是互相循环的,整个生态系统好,大家都好,生态系统不好,老的平台没有竞争力量,靠用户资源,靠平台压榨这些小而美的服务商,或者像大国企靠垄断,这样的生态是不健康的。第一,老的平台不可能一直独领风骚,一定会有新的平台起来。第二,就算老的平台持续发展的话,也必须融入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不能自娱自乐,国企那种垄断的模式已经过时了,会被互联网淘汰的。
姚振山:你跟国企有点仇,你一直谈国企的垄断问题,我们要让小而美的公司成为平台公司,少犯政策错误。
&何思涵:杨总提到一个观点,大型的平台型的公司,独立的产品或者在子公司的板块很少有特别成功的产品。这点我是认同的,今天正在直播的爱奇艺,我理解它是百度系的公司,当中有若干的联系,企业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些巨头都在反思,他们无法创新,我觉得核心是机制的问题,就像若干年前的中国一样,邓爷爷画了一个圈,大家的激情就起来了,解决了分配的问题,我觉得机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个点,我只能讲我自己的企业,我们以前只是专注于独立的传统金融公司,或者有点互联网思维的传统金融公司,这是我们以前做的事,我们觉得很困难,不是不好,也挣钱,规模也不错,但是很困难。我们感觉到有很多的问题,我们线下也讲流量,我的客户从哪里来,我的信任感从哪里来,风控体系如何做,这是三大痛点,盈利没有问题,这个点还是盈利的。但是反过来来讲,现在有一家公司,某某居民服务有限公司。现在在全国各地,短短几个月时间已经有500个网点,明年3月份达到5000个网点。我们定位是平台,现在是4个业务、健康业务、电商业务、民生业务、金融业务。我们的理念跳出金融解决金融的问题,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解决老百姓理财的问题。
从分配角度来讲,我们在物流领域做不到现在的标准,所以我们选择合作,我们以前是五千人,以前就是一种能力,就是地推金融的能力,但是现在改革确实很痛苦,我们核心团队虽然年轻,但是改革很痛苦,我们专注极致、口碑、快。我们发现一年时间我们转过来了,我们做的是居民服务,但是我们核心我能解决金融问题。一个小小的某一个山东村子,我们一个小小的网点进去,A银行五千万到B银行,3个月,10-20%的用户成为著名保险公司和著名其他P2P公司理财产品的客户,我们成为了一个服务者。
现在很多的互联网金融领域,解决了一二线城市2亿多白领这群高知识水平的人的问题。但是作为平台公司,中国接近10亿的客户,他们有钱,他们有需求,但是他们需要金融服务。
&姚振山:互联网金融平台选手长跑能力更强。
何思涵:在平台型公司当中,如果这个组织核心团队意识发生了变化,融入了互联网思维,我觉得他们的变化应该是极其巨大的。
陈宏:刚刚回答非常好,这就是梦想,创业者梦想就是如此,不管再艰难、再困苦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梦想,要成功。就辩论来讲,就这个理解来讲,我建议创业者,一定要避开大平台主流的进攻风险,寻找差异化。在大互联网金融领域,逻辑在这个地方。中国以前的视频行业非常多,互联网视频,BAT都没有参与,但是BAT觉得视频太重要,中国最大的前三家就是BAT,爱奇艺、优酷、腾讯,乐视是深了做法呢?虽然规模小,但是从另外一种模式,从产业链垂直化的模式找出一个特点,电视也做,其他的也做,干不过流量,内容入手。流量、品牌、资金是优势。没有人才没关系,阿里巴巴也可以做视频,买一个优酷也可以,就50亿美金,大平台有资本的力量。
姚振山:我觉得三位创业者来讲,有可能集体反驳你们,凭什么我们不能和平台公司抗衡。
杨一夫:我觉得陈总和何总讲的观点我没理解错,其实都是我方观点。
姚振山:这是辩论里面非常巧的技巧,也不知道观众是不是听清楚,就说对方的观点是我方的观点。
&&&&杨一夫:何总讲的辩驳的能力,革自己命的能力,这都是我们创业环境里非常需要的状态,也就是我们最终在一些领域跟巨头展开较量的核心能力之一。我举了很多例子,表达了他核心的观点。陈总说BAT也会做很多投资,他的主攻方向一旦确立了以后,其他的机构或者小的创业公司是非常难和他进行正面竞争的,这点我是同意的,因为这点,加上我们的环境和市场不断变化,已经有做的非常大的地方,比如说像一些新需求产生的时候,一定有小的创业公司先捕捉,比如说像uber这些,这些是不被看好的需求,最后很多需求是被创造出来的,边缘化的需求未来可能形成主流的需求,边缘的文化未来可能就是主流的文化,这就看你在什么时间点做什么事。陈总提到,我们最后不管是O2O的一些例子,还是视频的一些例子,最终都收到BAT的旗下,这个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这个偶然性就是资本市场的环境,这是特定的时期,跟创业团队本身自己的想法和他们选择的做事方式有关系,但是这个不能说这个作为BAT去做的论据。
何俊:互联网金融观点不是PK流量,如果是流量的话,互联网金融小公司没有机会,BAT掌握了所有的流量。互联网金融核心第一是资产,第二个是流量。大公司和小公司里面有一个词是机会成本,不是说我们干不过大公司,而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本。大公司有更大的事要做。比如说阿里巴巴、淘宝、蚂蚁金服,应对腾讯需要花很多时间,他们可以投入同样的精力获得更大的回报的另外的空间,不一定是垂直化的金融。小而美的公司趁这个窗口创造和大公司竞争的竞争力。互联网平台一定是第三方,要不然不中立。陆金所的资产都是平安母公司的,人人贷会和它合作吗?不可能。蚂蚁金服有很多淘宝的数据,他们全国到处布局。大公司的机会成本,大公司有人的问题,大公司不够第三方,最后会跑不过像我们类似第三方的公司,因为有铜板街。
姚振山:只要是非独立的第三方平台,都不会成为最大的平台。时间关系,我们的话题只能讨论到这儿,所以最后这轮讨论完毕,听一听场下的呼应。同意独立互联网金融公司发展更好的,听听掌声,同意平台类公司未来长跑发展更好的,听听掌声。这一顿,有点势均力敌。最后做总结陈词。
何思涵:我觉得回归到主题,独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更能发展的长远,还是平台型的。举例BAT这样的类型公司发展更长远。核心是一个点,不一定是BAT本身是平台型公司,无论我们是用资本的方式,还是原有的团队,自有进行革命,进行升级换代迭代的模式,我认为在目前中国的前提下来讲,很多的平台型公司,第一从它自有这么多资源,自有这么多的资金,还有从它整个上市公司每年的需求来讲,产业链的需求来讲,必须通过投资整合的方式,各种形式整合若干家独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也就是说所有小而美的公司,到最后都会逐渐被整合进来。国内BAT各个生态圈,以及像亚马逊、谷歌这样的生态圈,几乎所有和它相关联,或者和整个生态战略需要拿下的公司都整合下来,我觉得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平台公司有它先天的优势。
第二结合平台公司现有的资源,要成为这样的公司,有的时候,某一个部位决定他的位置,座位决定他的位置。如果你在那个时候你是余额宝的负责人,你不得不成为中国第一大货币基金这样的组织。因为它是先天的,就是在之前这家基金公司非常不起眼,因为背靠BAT的资源,有这样的模式,哪怕机会成本,哪怕是迭代,通过这个模式,一起来,它的体量也不会小,何况巨头当中也不乏若干有想法有思维的组织或者这样的领袖,无非就是一个分配问题,所以它能独立出来,所以它能在它的生态下进行这样的发展。
我觉得结合这两点,我认为在平台型的公司当中,无论是资源上,还是战略布局上,还是格局上,我认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在平台型公司当中会走得更长远。
我总结几个字,你讲的某个部位,其实你的总结陈词最核心的观点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何俊:我一直误认为我刚才那段话就是总结陈词了。今天这个时代,我刚刚在会前跟唐总和杨总,包括陈总在沟通,我说今天是最好的时代,为什么呢?越来越开放,同时中国的人口红利持续增加。大家可以想一下,在若干年前电商的起步,那个时候大家只要买到便宜的商品就可以了。现在来看,海淘起来了,母婴起来了,天猫起来了,为什么?大家追求品质了。这是一方面。
第二方面,80后、90后为主导的互联网,对精细化需求越来越强烈,原来一个大平台可以满足全部,今天因为我们的要求品质服务要求更高了,所以垂直化的领域会慢慢起来。我觉得互联网金融,更应该以我们的客户为中心,以我们的互联网+的行业为我们的合作伙伴,为中国最屌丝的人群提供最好的服务。我觉得今天的大机构,今天的大银行,大平台,未必能俯下身子给小微提供服务。
现在进入新文明时代,我以前在阿里巴巴的时候,马云提到过新商业文明,在产能过剩之前,大伙有什么买什么,一切以供应方为核心,接下去以消费者为核心,以C2B的模式决定未来。我觉得今天我们这些小微互联网金融公司,都在服务中国最底层的小微人群,我们俯下身子为他们提供服务。今天BAT在干什么?腾讯卖基金,蚂蚁金服干非标,只有人人贷、铜板街,还有龙城金服这样的公司为小微公司服务。
何总说以前是屁股决定脑袋,但是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用脑袋决定我们未来屁股的地位。论辩双方就两个话题展开辩论,结果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给大家提供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过程当中更多的思路。如果看这个话题,互联网金融是大机会,还是大风险,这个不用讨论了,一定是大机会,但是在机会过程当中,谁能抓住,谁如何来抓住,可能是我们今天辩论会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希望更多的创业者,能抓住互联网金融里面的大机会,希望我们台上的各位,趁着这股东风,把自己的企业做得更好,无论是平台还是独立的发展,都是为我们整个国家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为我们台上的几位创业者和投资家鼓掌。第二非常感谢各位,这么配合我的主持,一直没有人走,也为自己鼓掌,我也感谢大家。第三如果觉得我站在这儿很累,今天主持不错,请给我鼓点掌,谢谢各位,今天下午的辩论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京ICP备号 京ICP证13045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和黄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