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互联网会是怎样的呢??给中国未来 老百姓生活带来怎样的效益好处呢?

怎样认识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怎样认识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上传于||文档简介
&&M​P​A​经​典​案​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专题 > 列表
新金融年会:互联网金融投资与挑战
专题会场:互联网金融投资机遇与挑战
& & ■、12日,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联合全球顶级网贷行业会议主办方&&美国朗迪(LendIt)召开了&2015&上海新金融年会暨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会议主题为&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与监管&。此次会议汇集了国内外互联网金融监管部门、业界、学界专家百余位,参会嘉宾近五百位。本文是会议专场&互联网金融投资机遇与挑战&的全文。
  吴雨珊(金融城CEO):非常荣幸能够主持本场分论坛,大家看到了,坐在台上的几位,都是投资界数一数二。请允许我先用几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下各位嘉宾。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郑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建华先生,是中国银联的创始人和董事长,曾担任国泰君安的董事长。
  红杉资本合伙人周逵先生、重阳投资总裁王庆先生、王博士担任重阳投资之前是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负责人、领h资本创始合伙人的马宁先生、来自美国的Jason&Jones,是美国网贷学院和LendIt峰会联合创始人,凯石投资的陈继武先生。
  先有请每位嘉宾做5分钟发言,第二个环节是讨论环节,我会提出1到2个问题大家回答,最后会留下一点时间给在座各位,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举手示意。
  先请万总发言。
 &万建华:今天的题目真的不错,换一个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以前,互联网金融是从银行、证券等行业内部来看,或者从互联网企业的角度看,或者从大学老师、教授、研究所的角度看,今天换到投资的角度。台上各位都是投资界的大佬,我觉得这个角度非常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对互联网金融如何看待、如何认识?这样的题目来看,互联网金融我要谈两点。一个是确实应该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包括这几年的很多创新,无论是从传统金融的机构角度,还是从互联网企业的角度。从传统金融角度,商业银行也好、证券公司也好,在互联网金融的运用上还确实必须高度重视,有很多创新。通过互联网平台来做金融,毫无疑问可以提高效率,对客户来讲,十分的方便。对于传统金融机构,不仅这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把原有的各种业务进行集成。通俗来讲就是把一户通也好、一账通也好,各种业务集成在一个平台上。这本身就是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的促进和创新。这种创新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有效实现。从投资角度,最关注的是新的机会,互联网企业借助互联网平台,由电子商务跨界到金融领域。以往无法进入金融行业的一个企业了,在互联网平台上很自然的它就过来了,借助与电子商务形成的客户规模、流量等,很自然的跨到金融领域里。在这里面还可以做很多创新,也不细说了,这几年讨论得很充分。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传统金融也好,新的互联网企业也好,我们要重视,有很多机会,而且有很广阔的前景,这个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第二,不要过度夸大,其实颠覆不了,也替代不了。金融就是金融,本身是资金融通,不是做其它。通过互联网方式大大提高客户的便利性,对机构提高它的效率,同时重视业务综合化、全能化等等,但金融还是金融。对于大额、高端、个性化的,还得用传统的方式来做,我们不能想像IPO拿到互联网上就全部完成了,因为很多研究、调研、尽职调查还要人去做的。同样大额的贷款,几千万、上亿,或者几亿、几十亿的贷款,你说在互联网上就能很好完成了么?我认为很多工作都还是要实地和企业交流、尽职调查、设计方案等,这些事还是传统方式才能做好。我那本书中谈过一个观点,我们不能设想在互联网上把官司打完,不能设想疑难杂症在互联网上都看好了。
  所以,我们既要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很有发展前景,但也不能有过高的要求。由此我们看投资,对互联网金融,目前是不是投概念?是不是蒙?可能就蒙着了呢?在座的各位当然不会蒙,但目前好像只要投到这个概念,鸡犬升天。所以,还是要理性。
  吴雨珊:谢谢万董,刚才说了一个话,&不是在蒙吧?&我觉得周总肯定不是在蒙。
  周逵:我就直接说我们在市场上做的事情和想法了。
  红杉说互联网金融,金融其实就是一个服务业,包括我们,我们觉得自己是SP,其实我们就是做服务的。我们和银行、证券、保险,我们处在一个大的行业,我们提供金融服务。从金融服务来看,我们看看互联网手段怎么影响它们,从这两个角度来说,机会很多。金融服务业在国内本身就处于大的服务业里面,没有那么市场化,都是牌照业务,有很多管制的领域,机会当然也很多。要说投资,比如2006年投资诺亚,没有想互联网不互联网,但是作为服务业的需求很旺盛,10年了,我们还在诺亚里面。当年投资的主题、逻辑还在,互联网在这十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互联网和金融结合起来了。
  从手段来看,互联网金融和其它的服务业不同,没有物流,没有重量的。这样的特点天生和互联网结合得非常非常紧密。说股市、汇率,在五年前互联网群众基础越来越好的时候,我们在加快所谓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投资。我们的体会是提高效率,原有的金融服务里面成本太大,而且管制分割,极有可能用互联网的手段,用工具的手段、通讯手段大大提高效率。
  另外一个是带来创新。因为有新的生产工具,所以它的产品就带来非常大的创新。可能在这个阶段来讲,比如说提高效率,我们投资融360、拍拍贷,其实都是渠道效率的公司。因为我能做几块钱的金融服务,比如你玩游戏缺钱我也可以借给你,2块钱也可以借给你。几块钱都可以形成金融服务的时候,对传统金融的创新很多,所谓的普惠、小微,以前都没有,现在有了很多金融服务的机会。我们感觉,在未来因为这样的一些局面,随着管制放松、手段变化,一些格局会改变,会产生更多金融服务的形态。从借款、股权投资、保险、证券,包括租赁。这些方式可能都会产生变化,在整个的变化过程中,可能我们会这么来看市场。既然是金融服务业,和网络的结合后,其它其实就是电商的业务,服务电商的格局会逐渐在金融市场里面展现出来,我们还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
  吴雨珊:接下来请凯石的陈总讲。
  王庆:论互联网金融的结合,又有理论、又有实践,万总是泰斗级人物,我是门外汉,所以我就利用我的身份提一些门外汉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为什么在中国这么蓬勃发展,方兴未艾?我比较好奇。在互联网很发达的美国,为什么不像我们这么热闹?希望可以和在座各位讨论。我提出一个假设或者是猜想。互联网金融,有互联网、有金融,在中国发展这么快,它的内容是不是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场化?这样的大背景结合了互联网技术,以至于互联网金融出现了蓬勃发展。假设互联网技术没有出现,我们搞利率市场化、金融自由化,我们会不会有这么快的发展?假设,我们有移动互联网技术,但没有到利率市场化的过程,没有金融自由化,我们有没有互联网金融?尤其对比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特点,我想提出这样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本身是全新的概念?还是说在中国的互联网金融,金融是内容,互联网是形式?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自由化在同一个历史背景下发生叠加了。
  第二,刚才万总、周逵总提到了长尾现象,我们知道传统商业里面有28现象,20%的客户贡献了80%的利润,80%的产品带来了20%的销售收入。这是传统商业模式里面一般的现象,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是能够很好的解决覆盖长尾问题的,那它的盈利如何实现?这是我比较好奇的。如果高端或者利润最丰厚的客户已经被传统行业或者一些非互联网企业所占据,你通过互联网技术获取长尾一端的利润如何获取?也许有很大的力量,但如何产生可持续的收入?这也是我希望能够了解的。最后的结果,大家的流量很大,当互联网企业把传统企业都颠覆之后,发现谁都不赚钱。
  第三个问题,互联网技术从现在看,包括看未来是革命性的技术进步,有人把它比作当年蒸汽机的技术进步、电力的发明。这个技术进步从现在来看,似乎有一个很大的影响,这个影响很深刻的加强了消费者主权。这是互联网进行带来的根本性变化。如果发生这样的变化,进一步的假设,包括刚才提到的长尾现象,是否会使中国或者整个社会的资本回报率下降?因为溢价能力在发生这样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会不会使社会出现低水平的平衡,资本回报率降低,最终创新动力最终失去?互联网技术和电力可能还不一样,电力出现之后,使大家更方便了,但并没有强化每个消费者的能力。比如你接了这家电力公司的电,不能说你不喜欢它的服务就转到另外一家,做不到。你在互联网服务可以做到,如果互联网发展到像用电一样离不开,你想定高价都定不了了,这也是我希望了解和希望专家同行帮助回答的,尤其想听听李丰的意见。
  李丰:其实王总很谦虚,他是我最敬重的宏观经济学家之一,我在心里不确定的时候就想听听他的想法和判断。
  我确实参与了国内外的互联网金融投资,在整个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从今天来看有这样几件事比较明显:
  第一,我相信这对互联网金融和金融创新整个来讲,我们刚刚进入一个很好的年代。我这句话的意思,如果讲得不对请宏观经济学家批评。中国过去10多年,从居民消费的角度来讲,大家购买投资实物类资产,比如房地产时,和我国做商品房改革正相关。过去波澜壮阔的十几年,吻合了我国从GDP发展阶段,到人均、家庭可投资、可支配资产的上升区间当中,出现了所谓波澜壮阔的10年、15年。我自己觉得是从这一两年开始往后看,我们大概还会有波澜壮阔的十年、十五年。也就是说,在企业行为当中各种各样的产品和事情、各种各样的交易都会越来越多做成互联网的形式。各种各样金融资产的投资和消费、购买的意识和能力,包括对风险的意识都会出现。我想,未来也会是波澜壮阔的10年和15年。打一个简单的比方,用我母亲做例子,99年商品房改革,我母亲这一代人,到商品房改革前1、2年他们对这件事持有抵触,觉得难以想象。我的意思是,居民的意识在一个时代开始的时候,会变化、变迁非常快。
  第二个也是我妈的例子,我非常诧异的发现,我妈过去一年当中经常教育我,钱别老放在活期存款里面,要买货币基金,买T+0、T+1的产品。我非常非常诧异,这些金融产品本质上我都没有花很多时间搞清楚,她居然把时间搞清楚了。从老百姓的意识上来看,未来也会是波澜壮阔的15年,这对在座的各位是种鼓励。因为我们在做实业资产购买的时代,新出现的富豪们,基本都是在房地产行业。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回答王总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在我们同时投中国、美国互联网金融的时候,意识到了其中的不同。我给金融城的学员交流时,举了几个例子,但只讲最简单的。宜信一开始有一个最简单的模式,叫债券转让。这个事情在政策和执行手段上非常争议。但是在早期,我觉得这是宜信对P2P这个领域最大的贡献。从做这件事我也知道了去投其它企业过程中,对这些企业模式的选择。这是因为7年前在中国做P2P的时候,中国从供给到需求以及基础设施三方都不够成熟,而美国,从各个方面,基本都是成熟的。在美国,借钱并不是羞耻的事情。从基础设施的情况来讲,不管是信用评分还是所谓金融的模型,基本也是成熟的设施,第三方的催收都是成熟的设施。在中国借钱的人处于那时候的社会文化,并没有足够成熟的条件。第二,对陌生人来讲,我要把钱借给陌生人,缺乏客观支持。我刚才讲的意思,买卖双方和基础设施三方都不全,这意味着,你为了完成交易,需要做深度以及更加完整的撮合。为什么京东要做物流而亚马逊不做物流,道理是一样的,中美双方的商业模式一致,但执行过程当中存在最大的差异,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先的例子。第二、第三个问题我们后面探讨。
  马宁:我主要补充李总回答王师兄的问题。
  我的观点,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一定会发展得比美国还要大,这也是为什么我6月份从高盛离职,我在高盛待了13年,一直做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公司也找我,让我帮助出主意。很早之前,我就有机会跨界去看事情。我也把我的心路历程和各位分享一下。为什么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一定是风口,而且这个风口比美国更大一些。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正好可以补充李总刚才说的一些内容。
  第一,传统金融机构对消费金融的服务、对老百姓的金融服务不够,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远远不够。如果你去算一下中国的消费信贷和GDP比就知道了。经济危机的时候,最多冲到90%,这样就会破产、衍生金融危机。中国从24%,从24%涨到60%还是非常健康的。而且中国的GDP还会涨,所以你可以看到的发展非常快。中国的P2P,50%到60%的客户其实都是传统金融机构完全没有借过钱的,你可以看到市场的蓝海有多大。
  第二,中国的智能手机渗透率、上网人数,在全世界肯定会排在前四,美国、日本、韩国、中国,以后可能还有印度。这五个国家,手机渗透率非常高,商业模式多样性也非常多,中间有非常多的创新。我觉得五年前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都是拷贝硅谷,而现在硅谷很多模式都在拷贝中国。像支付是阿里巴巴先做起来,现在苹果都做支付。商业模式方面,中国有很多好的改善。
  第三,政府支持的力度非常非常大,因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P2P现在完全没有监管,没有监管就是所有的创业者都可以创业。海外对金融业务的监管,对客人信息的保护都非常强。在中国,目前都没有法规,大家是万众创业,都可以做。政府支持方面也是非常强的。
  第四,如果我们把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机构和传统金融机构相比,有四个方面的优势,三个方式的劣势,是4:3的区别。1、金融都要有场景,网上交易场景,互联网垄断了,而且网上交易逐渐替代线下交易。2、数据要比传统金融机构强。3、监管方面说过了。4、支付、科技效率。阿里巴巴一笔交易的成本比传统金融机构小很多。回到刚才王庆师兄提的问题,长尾能不能赚钱?其实是两个方面赚钱。第一是交易的成本非常低,过去我做不赚钱的业务也可以赚钱。比如阿里巴巴一笔贷款可能就几分钱,互联网的成本是零。这个业务我收1块钱我也赚钱,如果你研究一下支付宝的利润和银联的利润,你会发现相比之下非常高。传统金融机构觉得不赚钱的业务,也就是低收入的人没有存款,所以这部分人群不能向金融机贷款,而且传统金融机构又不敢贷。这种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去做贷款是可以赚钱的。四倍的市净率,比银行还高。互联网金融的劣势,1、在于没有线下网络,所以实力会弱一些。P2P做中小企业风险还比较大。2、资本需求很大。3、P2P的资金来源不搞到30%的利率自己不赚钱。随着不停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公司,大家接受它的负债端成本也会下来,对它来讲,好的客户也可以放钱。
  我们相信,里面一定会有非常大市值的公司出现,过去一段时间,传统的电商也找我,因为他们发现做传统电商以后,还是要做金融。就像传统的产业,做房地产的,做传统产业的,最后都要跳到金融行业。我预测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产生的贷款,10年之后将是8万亿,现在是亿,所以发展空间还很大。尽管如此,这也只占社会融资规模的3%左右,而它产生的利润可能是占整个金融体系的6%到8%,这是因为它的盈利能力更高。当然,里面要精挑细选,我成立了一个领h资本,我选投的标准很简单,手续费业务、消费金融。关于企业的杠杆率,我在5年之前就非常悲观,觉得中国的企业不良资产很高,P2P做很多种小企业,我也觉得坏账率很高,这是一个挑战和风险。
  从挑战方面来讲,互联网金融公司是否可以控制住风险?从现金流的角度,互联网金融公司比很多电商更好。像滴滴打车,完全是砸钱先把消费场景做好了,把用户的消费习惯培养好之后才可以赚钱。互联网保险也是,后面风险把控不了,比如10到20%的不良资产,最后的生意还是亏损的。所以风险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另外,我现在发现,虽然风口是一个大风口,是蓝海,但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传统金融机构,甚至电商也开始搞互联网金融,最后就变成互联网公司争夺高息、高质量的资产,目前来看还是很惨烈的。另外是互联网金融公司自己的竞争,现在万众创业又没有监管,造成了行业的准入壁垒非常低,会不会因为监管法规不到位,准入门槛比较低造成鱼目混杂,对行业的长期也会造成影响。
  吴雨珊:有请Jason&Jones发言。
  Jason&Jones:大家好,我的名字是Jason&Jones。我是LendIt的创始人,来到这里感到非常高兴。
  大家可能对我不是很熟悉,我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们怎么进行投资?我想要讲一下美国和中国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不同。
  投资,是我每天都做的,也是我每天都思考的。我是一个美国网贷学院的创始人,我是一个VC,也是对冲基金的经理。过去20年我花了很多时间,投资了全球差不多200家互联网企业。我的投资方式就是&马赛克理论&。我想要了解所有的公司是怎样做的,他们的整个行业趋势是如何的。在这个行业当中,有哪些地方是蓝海,哪些公司可以进入蓝海,获取蓝海的机会?所以,当我考虑到我的投资生涯时,我总是考虑趋势。目前,再一个非常有趣的互联网金融趋势中。我95年开始我的生涯,我当时要投资VC基金,也就是风投基金。当时,互联网刚刚开始,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泡沫也刚刚开始。我们之前投资红杉、等很多风投基金,也投资了中国的公司。之后我加入了高盛,成为了高盛互联网分析师,专注电商和互联网。之后我帮助雅虎和其它的公司上市,还有亚马逊等公司,这些都是我们投资当中所做的事情,所见到的趋势。
  互联网2.0的时候,我花了很多的时间投资,像携程等,比较抓住与互联网交通方面。还有做了很多新兴市场的投资,在中国待了很长时间,投资了15家中国的上市公司,都是做互联网的,当时开始使用大数据选股。我使用人的情绪指数、信用卡的数据,比如用万事达卡用户的数据,来找出哪个股票最好。另外在网络上使用数据进行投资方面的分析。
  2010年,我看到了第四个主题,也就是分享经济,或者是说平台经济。当时我看了一下市场是怎么样发展的,平台经济对整个金融所带来的变化怎么样。当时,我从2010年投资P2P的,另外,我也举办过论文研讨,希望可以把行业当中最好的公司聚集在一起,大家可以一起分享,这也是我当时创建LendIt论坛的初衷。我现在非常高兴成为LendIt的创始人,现在我可以到全国各地和不同的人会面,了解他们行业的趋势。
  我讲一下目前所调研的公司,未来几年我专注的主题我觉得非常有趣,考虑这些主题的时候也花了很长时间。我会考虑,哪个公司会解决目前没有解决的蓝海服务问题,如果我知道了就邀请他们到我的论坛。第二,我会对他们进行投资。
  第一个主题是财富管理,财富管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美国有多种软件能够为财富管理所使用,也形成了能够进行投资生态环境。在中国,确实这方面较为不足,所以现在中国可以复制美国的做法,可以通过软件来进行更好的财富投资。比如,从组合管理、托管和报告软件,以及选股软件等等都可以着手。P2P方面,我对于房地产非常感兴趣,在LendIt,今年我创建了一个&房地产日&,美国有几百个房地产方面的公司,邀请了30家房地产P2P公司进行讨论。在美国有很多按揭贷款融资方案。比如30年的按揭贷款是6%,这样对P2P来说并不是太感兴趣,可能不希望获取,但对线上借贷来说感兴趣,他们希望可以生成更多客户,他们使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发起债券,通过这样的供应链进行资产证券化,再进行销售。我们在中国也花了很多时间,当时也说了,这是财富管理。
  第二是跨境投资,很多公司希望自己的资本进入中国,中国的投资者也在考虑跨境投资,我会继续在中国进行调研。
  第三是保险,保险是一个传统的金融行业,但它非常大,现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现在如果利用最新的技术,可以改革保险行业,这可以通过P2P的结构来做。我和做P2P的一些公司合作,上周还和一家P2P公司讨论保险行业的发展。目前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金融租赁领域,像GE,航天、工业类都通过P2P平台进入这个行业。目前不仅是房地产,以后还有商业银行、科技、工业等领域的加入。
  最后是电子货币,不仅是比特币,还有其它的货币,我们认为会有很大的发展。我花了很多的时间考虑如何使用这些加密货币,作为支付层和P2P结合在一起。
  非常高兴可以来到这里,我在美国和中国都遇见到很多的机会。虽然全球有很多的市场,但美国和中国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美国和中国是我最喜欢的。
  谢谢!
  陈继武:我自己一直在行业,我读书的时候也是读的计算机专业,跨界跨到金融行业。读了计算机,工作在金融行业,所以对里面有些思考、有些做法。中国的经济进入了中速成长,大家可以看得到。经济不断下行,居民的财富进入高速成长,因为解决了衣食住行的问题。再赚的钱,都转化为金融资产。所以中国的家庭财富构成方面,要像金融这块构成。过去我们说中国人赚了很多钱,家里有很多钱,主要是房地产方式存在,也在房地产方面赚得最多。下一步,我认为是拐点和趋势的变化。
  另外一方面,中国的银行体系足够强大,资本市场这一轮下跌之后又暂停了,很多朋友正准备从美国退市,突然又感觉有压力了,因为证监会停掉了。所以,市场化进程也确实有点不确定性。毫无疑问,资本市场未来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最快的系统。
  现在我们也可以看到理财产品的销售,信托是前7、8年发展速度很快的,2007年信托的规模只有5000亿,2012年底、2013年的时候一下做了十几万亿。中国为什么那么多的P2P公司、小贷公司雨后春笋?一个很特殊的原因,中国经济改革、货币政策、银行业监管等改革,货币总量很大,但没有到民间去。民间资金量需求很大,民间利率很高。通过这一轮股市过山车,也会让很多家庭充分认识到市场的风险。所以,投资的机构化是一个大的趋势。目前,市场上大量的线下销售,各种理财产品的团队,他们赚的是不对称的钱。公募基金我做了10年,做公募基金实质上都是在给银行打工。但是,要我自己做资产管理,商业模式却不好。为什么,渠道赚了太多的钱。而且渠道很强势,任何一家基金公司的老总,花在投资业务上的时间都很少。哪家基金公司的老总,如果一门心思去管投资而忽略了上述两点,这个公司的发展都会有问题。也就是说,从这个行业来说,基金销售、产品销售方面,浪费太大。商业银行一些基金销售,主要通过信用&&国家的信用,还有网点优势,这一块互联网一定会打掉它,他们实际上是赚了信息平台的钱,但是资产管理行业的核心是专业,是安全,是流动,最后才是效益。这一块,互联网没有解决。
  凯石是一个资产管理公司,我们公司是平台制、合伙人的公司,合伙人很多,我是大股东,但赚大钱的是我们的合伙人。凯石马上要申购公募基金,我们也会提供一些公募的产品。下一步的重点,就是要解决基金销售的问题。我们在这个里面已经准备了三年的时间,我们不轻易上线,原因就是这一系列的产品销售问题我们没有想清楚。从简单的基金销售来说,我们是否可以做到针对不同人群、针对不同情况选择产品来满足它,而且这个产品是我们经过专业化分析和论证的。我们拥有中国最好的几个产品研究团队之一,我们已经在产品的选择端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第二个问题,你买了基金持有这一段谁给你提供服务?第三,申购基金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而且赚钱通过什么实现?赎回。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闭环。但目前我们没有看到服务的任何一个模式出来。所以,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通过专业和信息平台的结合,通过不同类型产品所提供的组合来满足中国很多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现在看到很多国内这类机构都在探索,我们也在探索。
  我觉得刚才几位朋友讲的我非常赞同,中国传统金融比较落后,互联网金融比较巨大。现在是万众创业,大众创新,一谈起互联网思维我头都大。中国已经把互联网思维概念说烂了。最近邀请我去参加创业营,中国80后、90后的小朋友很厉害,但也很浮躁,做互联网金融经不起问。一个商业模式持续下去,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我上次有16、17个小伙子只上去说创业模式,作为评委我给了很多鼓励,但从内心来说我没有一个觉得会成功。中国100多万APP,可以想到90%都会死掉。现在一谈起来都是互联网术语,但是金融的核心是哪里?一定要给服务对象创造价值,我们的服务要让他感到舒服。互联网可以成功的商业模式,就是解决人类的弱点:贪、懒。这些问题解决了,你的商业模式就成功了。
  我是传统的金融从业人员,我们也在学习,并把握其中的机会,谢谢大家。
  吴雨珊:陈总的发言很尖锐,也很实在,各位有没有不同的意见?或者对各位的发言有不同意见?
  万总之前一直在国泰君安,这也是业内公认的互联网证券最为领先的企业。请问您对互联网证券行业的变化、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包括竞争现状有什么看法?给我们简单分享一下。
  万建华:说到互联网金融热,传统金融好像没有做什么似的。其实之所以关注互联网金融热,从投资界是不是有很多机会?对大众来讲,有很多原来得不到的金融服务,通过创新的方式可以得到。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讲,前面也说到了,通过电子商务的模式,积累了客户资源、平台、流量,很自然的在互联网技术方式下跨界到金融了。我们说互联网金融,说来说去不说传统机构,说的都是新的这块。这也可以解释另外一个现象,我刚从欧洲回来,和欧洲金融协会讨论金融问题,他们也提到互联网金融。他们第一觉得很茫然,第二觉得很新鲜。我也在想,为什么他们高度市场化的国家,高度市场化的金融体系,我们挺热人家没有?确实值得我们想想。后来我也在想,是不是我们确实存在着这种需求,刚好填补空白,长尾效应,把传统机构覆盖不到的通过这个方式覆盖了。第二,人家没有这个空白,原来就填掉了。中国还有一个现象,这些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积累了很多财富,需要有渠道去进行财富管理和金融投资,国外解决这个问题有渠道,比如相关的现象,信用卡透支,信用卡所谓的套现,套现这个词本身已经是问题了,这是违法的,是严厉打击的,公安部门是盯着的。很多市场国家,这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你套吧,该付成本付成本,该付利息付利息,至于风险各金融机构自己把握、自己控制。如果信用卡可以实现信用卡项下的融资,估计很多新的方式就没有市场,没有需求了。因为这个问题解决了。
  回到刚才的问题,证券行业的互联网应用,你说证券行业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很早,或者说已经是高度运用的一个领域,就是在经济业务这块。大家现在炒股的已经非常多了,无论是PC还是移动终端,直接炒股都没有问题,并不是传统金融机构没有做,而是已经高度发达了。市场的分析、未来趋势走势,这也是高度发达的,你拿着手机都可以有。
  当然互联网金融创新还有很多,证券行业这几年创新转型的力度很大,除了刚刚说的炒股,以及围绕炒股相关的投资服务也好,更多是探索账户有效的运用,开辟新的理财账户,以及相应的打通支付渠道,围绕这个有一个新的需求产品,是金融产品的创设和交易,这对证券公司来讲,在互联网金融也好,自身业务转型创新也好,是一个相当大的、有潜在前景的地方。围绕证券行业客户的账户,相应的支付便利,以及未来是否可以去做消费,做各种缴费。对证券行业来说,IPO、再融资都是证券行业的主营业务,是不是可以探索除了传统方式外,在互联网上说众筹,其实证券公司刚好可以做。因为本身IPO和再融资就是它的主业,众筹应该很有市场。所以证券公司,围绕自己这几年的创新转型,运用互联网平台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现在其实都已经在做了,这一点又回到我一开始所说到的,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平台的综合化、多元化,加速了金融机构,包括证券行业在内的综合化、全能化。
  吴雨珊:谢谢万总。剩下的几位嘉宾我就提一个问题,此前在上一期金融城课堂上,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投融资课堂,李丰总当时也在,另外一位老师提了一句话,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各路资本对互联网金融热衷的程度达到什么程度?六个字形容:钱多人傻速来。有可能我说这个词太过分了,我的意思是,各位专家认为目前投资互联网金融的热潮,是不是有点热度过高?哪些细分领域还有投资机会?
  王庆:你说的现象,从宏观层面如何解释?不是简单的&钱多人傻&,但可能也是&钱多人傻&,危机之后各国救助危机,印了很多钱。但实际当中才能是稀缺的,太多的钱追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运动。这样的运动当中,就会发现真正稀缺的是特别有创意的人才。大的宏观背景是这样,主要还是要找到细分行业和优秀的商业模式。
  周逵:钱多人傻,是说我们还是创业者?我们也是创业者。
  我的体会,单就这件事来说,因为这个体量巨大。第二,人多冲上去,因为市场有这么大的趋势和动力,互联网的动力。那么多创业者冲上去,我觉得是正常现象,也不光是体现到互联网金融,&钱多人傻速来&,已经说了8、9年,一直是这样的状况。这么多人冲进去,可以加速产业的成熟,会水落石出,会海选一些优秀选手,或者说这么多钱、这么多人冲进去,竭力说服自己的客户,是把产业成熟和加速用户意识的成熟。回想一下以前的团购和以前的实物电商、服务电商,都经过这样的过程。我还是正面看待这个事情的。
  马宁:我很赞同周总的观点。所谓&钱多人傻&,对投资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有个P2P公司出事,我们也看了一下,业务模式用担保公司做担保的模式做类似刚性兑付。如果你对中国金融环境了解很深,你要知道担保公司是非常没有信誉的行业,杠杆率比所有的金融机构都高。也就是说,这笔投资是不应该给的,但欧洲的VC据说给了这家P2P公司几千万美金。同意周总的观点,大家都在创业,可能某个项目、行业有泡沫,但没有泡沫,这个行业也起不来。
  作为基金来讲,很多细分市场都会出现1、2个优秀的,今后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可能会像电商一样,会有一些大的,像Bank,细分行业有领军人物。我只有一个原则,凡是和企业贷款有关的互联网金融我一概不投,我觉得中国企业的杠杆率很高。
  Jason&Jones:问题是互联网金融是否有泡沫,先来讲讲唯一一个上市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也就是LendIt。一开始它是15美金上市,后来是29美金,再之后跌破了首发价。你看,现在市场的状况。LendIt相比其它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它的估值非常高,成熟非常高。在互联网公司当中PE是最高的,所以LendIt当时是宇宙估值最高的公司,确实它确实非常贵。我非常喜欢它,我会买它的市场上的债券,但不会买它的股票,因为PE估值已经非常高了。我们见到很多很好的公司,特别是还没有上市的公司。这个市场你问我有没有过热,我相信这些公司会碰到估值方面的困难。我并不认为市场会足够理性,能够接受这么高的乘数。我认为在未来的2到4年,估值将可能会下来。当然,他们的增长是非常快速的,市场上有很多特例。另外,好公司也比较多,独角兽公司也非常多,他们会发现估值再上去比较困难。
  我们在LendIt的论坛当中,在全球看到很多公司情况都非常好,估值也可观。我并不认为在中国很多公司的泡沫很大,我认为它们还是有投资价值的。所以我希望可以尽早进入这些公司,而不是太迟。
  李丰:刚才大家都提到了有没有泡沫,王总讲到,综观来讲钱的供给增加了,从一年半前我们投过一些这样的项目。道理上也是一样的。抽象出来,我不觉得互联网思维这个词有什么意义。所有应用互联网思维的事情,综观来看,在所谓互联网金融的供需关系里边,是不是阶段性发生了变化?从供不应求变成了供过于求。投资,10年前我们是买方市场,大家都来找我们。现在大家认为有泡沫,因为钱增加了。综观判断,往后看五年,这个时间段当中钱的供给是否会持续的增加比较快,且可能快过了公司的供给,如果是这样,事情就可能持续。这样的趋势当中,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就是你适应了趋势,你在供需关系,从供不应求转向供过于求,提前向那边跨了一大步。至于这是真的互联网思维还是假的互联网思维?概念不重要。重要的是互联网思维的这层皮用在你身上是对的还是错的,这是我的看法。
  第二,王总刚才讲到的小问题,长尾的效率问题。举两个例子,互联网从长尾开始有很重要的原因,长尾是碎对碎的市场,供需双方都很碎。并且要做撮合,如果配给的效率在下降,即便市场在增大,在这个过程当中的撮合效率也会下降。不过对互联网金融来讲,相比传统的线下解决方案更容易提高效率。这是长尾现象出现在这些领域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问题,刚才王庆说长期能不能赚钱。我觉得这取决于供求关系,我把互联网上券商交易的通道费全部拿掉,成为零,这件事是典型的中国互联网思维,他的思维是我有足够理财通道来赚钱。另外,长尾碎对碎的市场,就像是优步后台的数字。第一,它是一个增量市场。在优步这件事上出现了长尾对长尾,是碎对碎市场。另外供需关系都是动态的,供过于求是其中最少的过程,最少的时间段处在供求平衡,大部分时间处在供不应求的长尾上。大家在上海经常有体会,如果我们现在下楼,正好是下班时间,用软件打车的话,需要花费非高峰期2.8倍或者是3.2倍的时间才可以打到车。这句话的背后是这样的意思,从来没有任何人在足够大的规模上同时看到过这种很碎的需求和很碎的供给;从来没有人,在最大的规模的时点上,同时看到最大规模的供给和需求。所以我知道这个时候要做撮合,到底在当前阶段上是供过于求、还是供小于求。
  lendit早期的时候,前台用户借款需求和后台出借人出资需求,这两个事情在早期不是算出来的利率,而是根据算出来的利率前后台的关系找到第二种逻辑,在很碎的长尾市场里面,因为没有人可以确切的了解供求关系,导致了没有人能够利用供需关系做很好的市场化定价。而这在所谓广义上的长尾市场、碎的市场当中,互联网可以做到一个很好的盈利模式。
  吴雨珊:李总讲得非常精彩。
  陈继武:万总讲的我很赞成,我们看到互联网企业往金融跨界的同时,我们看到传统的金融机构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改善、改进传统的业务,比如中国老百姓的金融服务得到比较少,这个里面有几个原因,一是经济发展阶段,原来没有多少金融资产,没有需求的问题。现在金融资产多了,需求出来了。第二,在传统非互联网时代,传统金融获取信息和信用的时候没有这些手段,而今天我们有了,我自己也可以改进企业的服务。传统企业,以传统的角度去看现在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我举个例子,现在中国很大的公募基金,他们利用网上销售基金产品,交易量已经很大了。但因为金融行业牵涉的面很广,不是一个简单的货币市场基金。两年多之前人人都谈余额宝的时候,殊不知余额宝成立是有条件的,而且余额宝还是找了传统商业银行才把这个钱贷出去,因为它一边吸收钱,一边运用钱,运用钱的时候找了传统的商业银行,利用协议存款的机制。那时间大家都知道,商业银行非常缺欠,2013年6月底的货币市场上,中国非常缺钱,为什么大家谈余额宝少了?因为那个阶段过了。第二,传统商业银行当时活期存款是管制的,它是放开的。当大家都放开的时候就产生了竞争。还有一个问题,货币市场基金是市场当中最简单的投资产品,金融产品,它是一个利率产品。如果说稍微搞一些非标、做一些信贷、基金,不是那么回事。两年多前,我在基金,大家争先恐后找淘宝,淘宝卖基金的市场已经是门庭若市,但是很多公司花很多钱接进去但没有效果,这是实实在在的。所以我说,金融行业比较复杂,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每个投资者的情况又不一样,很复杂。互联网解决金融领域问题的时候一定产生很多商业模式。但是商业模式要经过经济、市场、环境的考验,否则不叫生意,是昙花一现。在不同的利率环境,不同的经济环境、不同的投资环境,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环境下,这个商业模式是否可以经得起考验呢?这将是投资的重要考量。另外一个,你在借助互联网手段提供金融服务的时候,传统的金融业没有闲着,也在互联网化。当然,有一个目标,中国金融行业服务水平在互联网应用的基础上得到很大的提高,毫无疑问。是不是人傻钱多,最后要经得起不同的市场周期考验,最后大众创新,你也创新别人也创新,所以这个领域上,传统金融和所谓的互联网企业大家都有机会。
  吴雨珊:谢谢陈总。现在我们把时间交给台下的观众。
  提问:几位嘉宾好,我是上海黄浦区金融办的。黄浦区是国内最早出现支持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的地方政府,我本人接触互联网金融比较多。我和大家开玩笑,可能是国内看互联网金融企业最多的公务员,每周可能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和他们在一起讨论,他们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我比较了解,我有一个问题代他们问您。我一直帮他们引荐金融机构,请问各位大佬如何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估值。对互联网企业的估值很明确,对金融企业的估值也很明确,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估值你们如何定义的?谢谢。
  周逵:这个问题是最难回答的好问题。目前,我们还是做了很多的投资。有两种情况是我们想得明白的时候去做。第一,因为金融服务的市场上面空间极大,如果我们认为它在未来的金融服务结构里面竞争地位和可能的商业模式是靠谱的,团队又很不错,有的时候我们价格不是那么敏感,价格是由竞争驱动。还有一种做法,我们尽量投早期。在一些模式不清晰,但是有很多量,比如我有交易量,这对投资公司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本身就隐含着一个谬论。举一个例子,当一笔钱,我们这里有8个人,我一个人在做这个业务。我的流水可能是1亿。当8个公司做这个业务的时候,每家公司的流水都是1亿。当我们都没有盈利要求的时候,你看到的东西是很奇怪的,可能8家公司都是1亿的基数估值,你会看到,最后8个人会剩下一个人,剩下的那个人可能是有价值的,也可能没有那么大的价值。估值,对今天和未来是需要一个深刻的理解、判断的基础的,很难量化,未来也非常难量化。
  李丰:值得投资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就是用更少的人办了更多的事。从这个角度来回答问题,如果你做的是效率撮合,显然可以提高效率、撮合效率,与之对应的不是不好,我们投资判断起来,比如供应链金融,谁能贷,贷多少钱,账期是多长等等。对我们来讲,能不能提高效率,将会有一定的挑战。第二,从互联网金融来看,另外一个标准取决于门槛多高,刚才也讲了,金融的本质还是风险定价。我们认为看互联网金融有风险是好事,风险高的好处是壁垒也高,如果你有定价的能力。
  马宁:看互联网金融,通俗一点就是看商业模式是靠互联网更多还是靠金融更多,这两个是完全不一样的。举个例子,lendit是P2P,在美国基本上不承担风险,是信息中介,美国的法律环境非常非常完备,而且它是SEC注册。中国的P2P有一个刚性兑付的问题,在估值的时候,中国的P2P可能就要考虑,传统金融机构??还怕有资本风险,你的估值不会特别高。如果是一个纯粹的手续费业务、有网络的业务,互联网的思维估值,李总和周总说了,要看有多大的网络和多少进入壁垒、多少数据、多少行业的爆炸性。互联网金融最需要大家讨论的,平台里面有没有资本的风险,风险在什么地方?作为股东来说承受什么样的风险?
  提问:各位嘉宾下午好!我是来自保险融资服务平台的负责人。刚才马总提到P2P,也许在投资的时候,对P2P传统风控模式,也就是担保公司来做一个风控,可能目前所有的P2P都是这样的方式。出问题的肯定也很多,今天我们的主题是投资的机遇,我想把我们目前做的模式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最主要的风控是用保险替代抵押和担保,完全&去担保&,和保险公司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和保险公司合作,保险公司的产品也就是专对中小企业定制的,在国务院发的文件里面,专门有一点推进,信用保险保单融资。从互联网金融投资的角度出发,未来的机会还有很多,可能是有些行业跨度上的,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担保公司。如果互联网金融投资和保险结合起来,我觉得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
  提问:请问周总,刚才提到了你们投二元融资的平台,您看中它的是游戏行业?还是服务?还是数据?我一直也想学习。
  周逵:我们有一家公司提供这样的服务,我想说明,就这个例子上金融服务和营销是结合在一起的。当你没有能力消费的时候,我可以借给你。在另外一个场景,可能免费送给你也愿意。既然能送为什么不能借给他?如果是借给他,还有一个还动作,是不是利用了金融手段和营销手段的结合去完成这个业务?这种业务是最好和交易结合的,不管是玩游戏也好,做电商也好,这个例子就是用来说明,金融服务的创新与变化。我借给你2元,我的成本可以谈。
  吴雨珊:很高兴今天邀请到这么多业界大佬和我们分享真知灼见,各位观众也都是藏龙卧虎,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几位嘉宾,也感谢各位听众,谢谢大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俩会对老百姓的好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