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2003表格备份恢复与恢复server2003的帐户

windows 2003服务器备份和恢复的经验总结 - A5站长网
当前位置: &&gt&
windows 2003服务器备份和恢复的经验总结
06:16&&来源:&
&&&&&&服务器维护有一段时间了,这其中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对服务器的备份与恢复,今天总结相关内容与大家分享,希望对服务器维护的朋友有点帮助。作者:giffer&(转载请注明)1.系统备份与恢复&&&&现在很多中小型企业服务器并没有采用专业的服务器备份机制进行备份,对于个人站长而言这似乎更不可能。但是再好的服务器维护人员总有失误的时候,为了防止万一我们最好还是采用一些备份系统的方式。以便服务器出错后能够及时恢复。&&&&&个人操作系统的备份与恢复,大家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利用GHOST软件。但是如何远程进行服务器的备份与恢复呢?我们可以利用EASYGHOST软件来帮助我们。&&&&&具体内容,请看我的这篇文章:利用EasyGhost远程备份和还原服务器系统&&&&&地址:/article.asp?id=7542.SQL&SERVER备份与恢复&&&&&首先要确认原系统sql&server是打了sp几的补丁,比如是sp3的,那新做的系统,也必须做到sp3,才能正确恢复。(恢复后再打到sp4就可)&&&&&如果我们经常使用EASYGHOST进行系统备份,那么我们就省去了重做系统的麻烦,当然也会减少SQL&SERVER数据恢复的工作量。在恢复系统前,把SQL&SERVER中的所有数据库全部进行备份,等到恢复后,在还原此前备份的数据库便可迅速恢复站点数据。&&&&&如图所示:3.IIS备份与恢复&&&&&自我开始利用IIS搭建动态网站起始,我就从来没有用过IIS菜单中的备份与恢复功能,因为我不知道IIS将备份文件放到了哪里,只要我恢复了系统,以前备份的IIS就全部又消失了。&&&&&当我开始接触服务器维护这个行业后,公司的企业建站业务不断增多,IIS里的站点也就随之增多,一旦恢复系统,那重新建立站点以及重新设置每个站点的属性将会是一个相当庞大的任务量。&&&&&人都是被逼出来的,为了日后方便,我开始仔细研究IIS备份功能,最终发现原来手动进行IIS备份后,IIS将备份文件放置于C:\WINDOWS\system32\inetsrv\MetaBack&目录下。打开这个目录我们能够看到系统的初始备份文件和我们手动备份的文件。我们只需要将手动备份的文件拷贝到其他磁盘,等恢复系统以后,再拷贝回该目录,我们在IIS的恢复中就能看到以前我们备份的文件了,这样就可以很方便的恢复IIS站点的一切设置。&&&&&如图所示:4.SERV-U备份与恢复&&&&&既然是做建站业务,那么SERV-U搭建的FTP服务器也是最经常见到的。不过令人可惜的是,SERV-U菜单里却没有备份和恢复这一功能。一旦重做系统后,且不说建立每一个帐户有多么的麻烦,单就以前设置好的每个账号密码都需要重新设置就是对客户服务不到位的表现。&&&&&经过查阅资料后,才知道原来SERV-U&的备份是非常简单的。那就是进入SERV-U目录,将所有文件拷贝到其他磁盘,等恢复系统以后,再将所有的文件拷贝回SERV-U目录中,这样便实现了对SERV-U的数据恢复。在这里需要注意一点,就是恢复前后SERV-U的版本最好一致,否则可能造成数据无法恢复。此外网上资料说,只需要备份SERV-U目录下ServUDaemon.ini文件就可以了,但是我试过,我这里没有成功。其他朋友也可以多试试看。&&&&&如图所示:5.防火墙的备份与恢复&&&&&服务器上能少装软件则少装,WINDOWS2003系统自带的防火墙本身已经很优秀了,在一般需求的情况下,完全不需要在安装第三方软件。&&&&&默认情况下Windows系统自带的防火墙中添加的过滤规则信息都是保存在注册表中的,我们可以通过注册表相关键值的导入与导出实现备份和恢复系统自带防火墙过滤规则的功能。&&&&&第一步:通过&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打开注册表编辑器。&&&&&第二步:找到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SharedAccess\Parameters\FirewallPolicy\StandardProfile\AuthorizedApplications\List这个键值。&&&&&第三步:将这个键值的所有内容导出成一个注册表文件,这样就完成了将系统自带防火墙过滤规则的备份工作。&&&&&第四步:如果以后要还原这些过滤规则的话只需要双击运行该注册表文件导入键值即可。其他软件防火墙的备份与恢复也很简单。只需要备份规则即可。&基本都有规则导入导出功能,导出来就可以实现备份了。&&&&&如图所示:6.其他软件的备份与还原&&&&&其实看过上面的备份与恢复功能以后,大家完全可以凭借自己对各个软件的熟悉程度去实现备份与恢复。很多软件应当是大同小异的。在这里暂时不一一列举了,其实也是因为我对服务器的维护只是上面所罗列的。
&最后还是那句话,我的服务器维护经验可能让很多人感觉很简单,但是这些经验是我一点一滴积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我相信还会有很多刚接触服务器维护的朋友需要这方面的资料,让高手见笑了!
责任编辑:编辑部
作者:giffer
延伸阅读:关键词:
分类排行榜
作者:卢松松
作者:王吉伟
作者:王吉伟
作者:李东楼
作者:黄嘉榔
A5交易提供网站、域名、广告、网店、APP、微信公众号交易。安全...
A5营销提供企业网站营销诊断、顾问、电商推广、全网营销。
SEO诊断提供专业SEO建议,打造百度和用户都喜欢的网站。
企业会员依托A5的用户和流量优势,高性价比一站式内容营销。
为淘客提供交流、软件、高佣金产品服务,为卖家提供淘宝客招募。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辑热线:5
徐州八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5站长网 版权所有.win2003AD数据库备份还原图文教程
所谓AD,即Active Directory,目录服务,在AD数据库中有成千上万的用户数据,如果不小心丢失了,那么损失就打了,下面有个不错的备份与恢复教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
所谓AD,即Active Directory,目录服务,在AD数据库中有成千上万的用户数据,如果有一天AD数据遭到破坏了,用户的数据就丢失了,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所以我们就要对它进行备份与恢复,一起探索win2003是如何操作这个任务的。
  备份AD数据库
  备份AD数据库的操作并不复杂,因为备份操作是通过备份向导来完成的,所以即使是菜鸟级网管也可以轻松上手。
  依次点击&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备份&,在打开的&备份或还原向导&对话框中点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备份或还原&选择对话框。
  在选择&备份文件和设置&项后,点击&下一步&按钮进入&要备份的内容&对话框,选择&让我选择要备份的内容&项并点击&下一步&按钮。在&要备份的项目&对话框中依次展开&桌面&我的电脑&,勾选&System State&项。
  在下一步的&备份类型、目标和名称&对话框中根据提示选择好备份文件的存储路径,并设置好备份文件的名称,点击&下一步&按钮。接着在打开的对话框中点击&完成&按钮。
  此时请中断计算机系统中的其他操作,因为片刻后AD数据库的备份操作就会开始进行了。
  还原AD数据库
  相对于AD数据库的备份操作,AD数据库的还原操作就显得稍微有些复杂了。因为除了按备份向导的提示进行操作外,还需要进行一些额外的操作才能顺利完成还原。主要的原因是因为AD服务正常运行时,是不能够进行AD数据库还原操作的。
  所以AD数据库的还原操作应该按以下方式进行:
  1.进入目录服务还原模式
  重新启动计算机在进入Windows Server 2003的初始画面前,按F8键进入Windows高级选项菜单界面。此时可以通过键盘上的上下方向键选择&目录服务还原模式(只用于Windows域控制器)&项。
  在回车确认后,使用具有管理员权限的账户登录系统,此时可以看出系统是处于安全模式的。
  2.使用还原向导
  在进入目录服务还原模式后,依次点击&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备份&,在打开的&备份或还原向导&对话框中点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备份或还原&选择对话框,选择&还原文件和设置&。在&还原项目&对话框中选中备份文件。
  在稍后弹出的界面中点击&完成&按钮。稍等片刻,系统将弹出一个警告提示框,点击&确定&按钮,确认数据库的覆盖操作即可开始AD数据库的还原。
  在完成还原操作后,点击对话框中的&关闭&按钮就可以结束了。最后将会弹出一个&备份工具&提示框,点击&是&按钮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有些朋友还原AD数据库时会出现忘记当初设置的还原密码(添加AD服务时设置)的情况,这个时候就无法进入目录还原模式了。
  遇到这种情况时请勿慌张,因为我们可以通过依次点击&开始&运行&,在弹出的运行栏中输入&Ntdsutil&命令的方法,在弹出的窗口中进行进入目录还原模式密码的重设操作。
  在设置还原密码成功后,还需要重新启动计算机,重启后即可使用新的还原密码进入目录服务还原模式了。
  AD数据库是一个重要的信息宝库,有经验的网管通常都会对它进行备份,当AD数据库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很轻松地将数据还原了。别再迟疑了,赶紧对你的AD数据库进行备份吧。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windows用户账号密码迁移与备份恢复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查看:1438|回复:1
在线云服务-您身边的IT专家团 ...
问题提出:
公司有一台server2003,工作组环境,因配置比较低,购置了新服务器,需要把用户和密码迁移到新的server上,考虑到用户比较多,并且有些用户在外地,也不方联系他们索取密码!
综上所述,需求就是(详情可以查看:
1,安全的把用户账号迁移到新server上,并且需要简单方便
2,同时需要把之前的密码一并迁移,不可以重新设置密码
问题解决:
1,我们可以利用addusers.exe和copypwd.exe来备份账号和密码,软件可以从 这里下载
2,本次准备了1台server,因为机器吃不消了,就拿一台机器来做测试,因为是工作组环境,我们首先建立10个用户,并加入了test组,如图1
& && && && && && && && && && & 图1
3,备份账号,如图我们把addusers和copypwd拷贝到c盘,打开cmd,切换到路径为c盘,并运行addusers,如图2
C:\addusers /d:u account.bak // account.bak不能改名字,必须用这个
切记,生成的account.bak是在运行的命令下的,别记错了!
用记事本打开account.bak,把里面一些内置的用户删除掉!因为新server上已经有这些内置的用户了!比如guest等内置用户,管理员的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删减!
& && && && && && && && && &图2
4,备份密码,会在相应目录生成一个txt文档
C:\copypwd dump &copypwd.txt //copypwd.txt也不能改名字!如果上一步你有删除一些用户,那么这里打开后也要删除,不然会由报错信息(报错信息可以忽略的)如图3
& && && && && && && && & 图3
5,因为是一台server,我就直接删除用户和组了,来模拟是新的server,如图4,删除1—10用户和test组!
& && && && && && && && && &图4
6,先通过addusers导入账号:
c:\addusers.exe /p:L /c Account.bak
可以看出,有一些error出现,如果之前删除了这些内置的账号就不会出现了,我没有删除,所以报错了,不过问题也不是很大!可以忽略!
& && && && && && && && &&&图5
7,导入密码
C:\copypwd set //注意copypwd.txt文档需要在c盘的目录下
& && && && && && && && && &图6
8,这样导入后,用户的属性会变成下一次登录的时候需要修改密码,如图7
如果觉得这也没什么,那也就到此了,用户修改一次就可以了!
& && && && && && && &图7
9, 如果忍受不了用户下次登录更改密码也不想一个个的去手动的去更改,我们可以使用cusrmgr.exe来进行更改,命令可以参考:
命令为:c:\cusrmgr –u 4 -s mustchangepassword 即可取消“用户下次登录须更改密码” 如图8
& && && && && && && && &&&图8
10, 唯一不足的是cusrmgr不支持多选用户,所以,我们需要使用批处理来解决!如图9
& && && && && && && && &&&图9
实验总结:
有需求就会有解决方案,只要你用心,一定会后的,还有一个想法就是直接复制SAM这个文件通过PE或者其他方式直接替换,不知道可行不,手头上没有环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测试下!并请告知测试结果!谢谢!
附录:要特别注意一点,我这上面是用的同一台机器,计算机名是一样的,如果你迁移的计算机不同,可以用记事本打开,把计算机名替换成新的服务器的!如果跟原来是一样的计算机名就不用再更改了!
IT之梦---你---我---他
Day Day Up
本帖最后由 IT之梦 于
23:14 编辑
初级工程师
替换SAM文件是行不通的,上次我有试过用这个方式破解密码,最后系统崩溃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qlserver备份数据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