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 10.10.4 正式版版 支持12年air吗 11寸

macbook air 11寸有哪些型号
内容为广告/垃圾,我要举报!
特聘专家具有协助内容审核的特权
举报后内容将不能在前台展示
错乱举报会导致该权利被剥夺
选择举报原因&
已有1条答案
两种型号,RMB 7,388
11.6 英寸(对角线)高分辨率 LED 背光光面宽显示屏,支持数百万色彩。支持分辨率:16:9 宽高比可显示 1366 x 768 (初始)、1344 x 756、1280 x 720 和 1024 x 576 像素;16:10 宽高比可显示 1152 x 720、1024 x 640 和 800 x 500 像素;4:3 宽高比可显示 1024 x 768、800 x 600 和 640 x 480 像素;3:2 宽高比可显示 720 x 480 像素。分别 64g和128g固态硬盘1.7GHz 双核 Intel Core i5 (Turbo Boost 高达 2.6GHz),配备 3MB 共享三级缓存。主板集成 4GB 1600MHz DDR3LIntel HD Graphics 4000双屏显示与视频镜像:同时支持初始分辨率下的内置显示屏和高达 2560 x 1600 像素的外接显示屏,两台显示屏都支持数百万色彩。Thunderbolt 数字视频输出720p FaceTime HD 高清摄像头只有硬盘容量有区别
选择举报原因&
  之前笔者写过一篇关于苹果新MBA的购买指南的帖子,里面有介绍了它的外观性能配置等!记得写那篇帖子的时候,Haswell新版的苹果Air 还没有在国内上市也就是没...
快速简答--编辑问题发送微博@ZOL问答堂
没找到想要的答案?那就登录提问吧MacBook Air 11寸使用指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MacBook Air 11寸使用指南
M​a​c​B​o​o​k​ ​A​i​r​ 1​寸​使​用​指​南​ ​ 00​年​末​最​新​的​m​a​c​b​o​o​k​ ​a​i​r​的​使​用​指​南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的相关资讯:
七丽女性网 版权所有
网警电话: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MacBook Pro 与 MacBook Air 各有何优劣?
按投票排序
用了半年多 15-inch MacBook Pro Retina,再让我去看 Air 那屏幕,我就只想着一件事,快点去死
2013年秋rMBP全线降价200刀后,这一代的13寸rMBP已经比同样价格的2013版MBA性价比还要高了。作为三年多来用过四代MBA的用户,我建议LZ直接上rMBP。屏幕(IPS跟TN相比,本身就不在一个级别上)、显卡(略强)、处理器(最低配rMBP比最高配MBA略强)、散热、雷电接口、SSD等配置都要更强,重量仅多220克,投影面积还更小。唯一弱点是少了几小时续航,只能撑9小时,但谁说9小时就不够用了呢?除非:选13寸MBA追求带来的更大可视范围(13寸rMBP可视范围才)。选低配13寸MBA追求最强续航力。选11寸MBA追求体积。
先列出你自己对性能、储存空间的需求,以及对重量、价格的承受能力,再做选择,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以我自己的经验供大家参考。Macbook Air: 1.重量: 无负重感,随身带无压力;2.性能: 普通办公够用,但低电压cpu在图像渲染、视频转码、视频剪辑、虚拟机时不够用。储存空间不够用,SSD升级的价格和风险无法承受;3.扩展性: 没有火线和以太网接口。一边一个USB口的布局很合理。 内存不能加。4. 使用经历: 我2012年初从老款Macbook Pro换成Air,用了一段时间把Air卖了,原因是屏幕太小,性能不够,储存空间不够用,平时再多带一个移动硬盘重量差不多了,速度比内置还慢些,另外我需要火线。Macbook Pro(带光驱版): 1. 重量: 真的重,背的时间越长越觉得。你可以试着背相同重量的物体体验几天。2. 性能: 强很多,可以担当主力工作电脑;3.扩展性: 有火线、有以太网。可加内存,可换SSD,光驱位可换另一块硬盘,感谢摩尔定律,会越来越便宜。4.使用经历: 我目前是自己扩展到内存16GB,双硬盘256GB SSD+1TB HDD。为了性能,重量我默默地承受了。Macbook Pro 15' with Retina: 1.重量: 和光驱版13寸Macbook Pro差不多重。2. 性能: 高分屏幕有效像素更多,提升工作效率。3.扩展性: 雷电接口是未来,但目前外设太少,很长一段时间双雷电口都要转接为火线和以太网用。内存、硬盘不能升级,不差钱的不用纠结,出新款了直接换整机。总结: Macbook Air是大多数人的便携工具;Macbook Pro(光驱换SSD)是有更高性能和储存空间需求的人的性价比之选;Macbook Pro with Retina是未来的梦想笔记本。
不知不觉两年过去了,Update 一下。这个月刚刚入手了 MacBook Pro with Retina Display,13 寸中配,型号 ME865。原因有三:Retina 屏幕,轻薄度,价格。- Retina:看过这屏幕就再也回不去了,我从来没发现我之前用的 MBA 屏幕颗粒感这么严重……- 轻薄度:俩字,紧凑。没有 MacBook Air 薄得那么夸张,但已经完全满足我对便携度的要求。- 价格:MacBook Air 使用到后期觉得 4G 内存确实捉急,所以新本无论如何也要上 8G 内存。从标配看,买 MBA 13 寸高配,还不如买 rMBP 13 寸中配。--时光荏苒的分割线,以下为 2012 年 6 月的回答--我本人是 MacBook Air 的使用者。如果是普通用户,我绝对会推荐 Air,你绝对会着迷于它的轻薄;缺点自然就是性能了,只适合日用:上网、文字工作,简单的图像、视频处理,轻量的游戏等等。需要指出的是,性能不强不等于速度慢。SSD 硬盘所带来的速度提升远远高于 CPU 上 0.x GHz 的优势。2011 年及之后的 Air 是完全值得入手的。与之对比,不重便携性,看重处理性能的请选 MacBook Pro。但请做好“一旦要带出门必须承受超乎想象的额外重量”的心理准备:)
用了高清屏 其他电脑都不能看了.
前言 - Macbook的前世今生拼参数是很容易的。快就是快,同规格的i7一定比i5快,同系列的i7主频高的快。我们都知道。于是广大笔记本电脑厂家进入了一种保守的竞争体系:拼参数。我的CPU是多少,内存多大,硬盘多大。其他看不见的地方?成本越低越好。于是我们看到方方正正的黑灰色的工程塑料占据了主流,各种高性能配置的参数单背后是表现拙劣的屏幕,手感弱暴的键盘和那个基本不可用的触摸板。还好,我们还有苹果,还有Macbook。一个愿意花成本到设计上的,相信有用户不止看参数的有趣公司。“人们会对笔记本电脑的质量和体积有本能的反应”乔布斯先生如是说。Macbook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99年的iBook。当时苹果率先打破了电子产品黑色冰冷的外观,引入了多彩糖果色的设计风格,半透明的塑料壳,着实为笔记本电脑业界打开了一扇大门。iBook首创了“苏醒”功能。你不用每次都关机再把电脑放入包中,合上就走。再次打开屏幕,电脑会自动“苏醒”过来。现在已经是业界标配。2001年初,苹果很快推出了面向专业用户的笔记本电脑:Titanium Powerbook G4,也就是现代Macbook Pro的前身。全金属的外壳给人硬朗的感觉,在当时也做到了顶级的轻薄。但由于钛制外壳的工艺复杂,制造难度和成本偏高,并且存在目前仍然无解的掉漆问题,因此这一材料没有被沿用下来与2003年被铝制外壳的G4取代。2006年,苹果再接再厉“Snow White”白雪公主设计风格的Macbook,和铝制的Macbook Pro。国内的果粉给Macbook取了一个亲切的外号:“小白”。从此苹果电脑史上最重要的产品线Macbook拉开了帷幕。但乔布斯带领的苹果显然不断的挑战着自己的工设能力。短短两年之后,凭借Unibody的一体化设计,加上大胆的裁剪功能和扩展接口,令人赞叹美到窒息的“Macbook Air”横空出世。一体化设计和制造不仅可以让笔记本更紧凑,更轻薄,同时强度也大大提升。超薄的外观、大胆的接口剪裁,借鉴于SONY的浮岛式键盘,这款看似来自未来的产品到今天仍让人叹服。Unibody很快被推广到了Macbook全产品线,确定了当代Macbook整体的铝合金一体成型风格。不久后小白也宣布停产,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后面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苹果不断的升级CPU、GPU,进行了全SSD化,并在12年推出Retina Macbook Pro, 13年全面升级PCIE SSD。不断给用户带来惊喜。终于2015年3月,苹果推出蓄谋已久的Retina Macbook 12,搭载Intel 14nm CPU,无风扇设计。产品体系 - 稳健的1+2+2在2015年Macbook线原有产品进行了小幅更新(除了RMBP 15),产品线在之前的2+2体系,变成了1+2+2。当然这也是Cook上台之后苹果的发展趋势了。原来所谓2+2体系,是乔布斯回归苹果后确定的“简化产品线+只做精品”策略下的产物,所以砍掉小白和MBP17两条产品线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斯人已去,但Cook确实是运营好手,不断降价的同时,仍然把Apple的优良基因传承至今。1+2+2对应着极致轻薄、主流用户和专业用户,不会多到眼花,也不会少的没有选择。他们就是:极致轻薄:MacBook 12,主流&入门:Macbook Air 11&13,专业:Retina Macbook Pro 13&15。产品解析 -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厚度:MB12领先,MBA和RMBP差不多,MBA得益于前端收窄的设计,看上去更锐利。重量:MB12占优,剩下两者差距不大。MBA13比RMBP13轻大约200g。续航:都差不多是1天正常使用的量。屏幕:MB和RMBP占优。无论屏幕分辩率、还是可视角度、色域均轻松胜出。性能:考虑到CPU, GPU的差距与屏幕分辨率的差距对应,全系又都用SSD,所以其实MBA11,MBA13和RMBP13的运行程序速度和生产力是差不多的。RMBP15因为是常压CPU还可以选配独显性能强一些。而MB12明显弱不少。性价比:上文提到只有RMBP15性能优势明显,但价格也水涨船高。所以,性价比各款其实是差不多的。因此对于选择来说也简单了,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即可。目前笔电的主要瓶颈是硬盘,其次是显卡。Retina屏幕作为一个加成,喜欢的请一定上,不喜欢的也不需要有纠结总体区别MB极致轻薄,RMBP屏幕更好,MBA续航更好。其中RMBP15可以上4核i7+独显,性能给力。其他几款相对更具性价比。定位方面MB12首选1299美元的入门款,定位于对性能需求不太高,但喜欢好的设计这一人群。买来好的设计,可以是为了自己欣赏,也可以是为了show给别人看,我觉得都无可厚非。而光是设计,就值这个价了。扩展能力很低,需要考虑到。RMBP13主流选择入门款,1299美元,那一块Retina屏幕是关键。此外Iris集成显卡可应付主流应用需求,9小时+的电池,完美的工业设计,顶尖的做工,流程的操作系统。是目前笔记本电脑的极致形态。打败他的,可能就是刚刚发布的Retina MacBook 12了,但性能方面RMBP的i5仍然领先Core M很多。 MBA13Macbook Air 13, 入门款999美元起。比RMBP13便宜了300刀,同样近乎完美的笔记本,更给力的12小时+电池;不减配的显示核心,完美的外观设计、重量控制、做工和成熟的操作系统。对于Retina屏幕不感冒的同学,MBA13是更理性的选择。 RMBP15预算更为充裕,希望买一台主力机,并且希望2年内保持流畅运行:RMBP15无悬念。1999美元的集显版个人不推荐但有其存在的意义,2499美元带独显的版本起是非常棒的高性能生产力工具。因为购买RMBP15的同学都是当主电脑长期用的,所以从财务的角度看,稍微多花一些换更长的使用时间还是合算的。MBA11追求极致便携,入门款只要899美元,在家或办公室外接键鼠+显示器即可。除屏幕外和13寸的性能几乎没有区别的。飞机上,咖啡馆里的小霸王。信息来源:
我个人使用的是13寸mba,没有使用过mbp,觉得从性能等各个方面都满足要求了(程序员,在公司有外接显示器)但是我想说一下mba有一点不好,我已经多次发生背着双肩包出门后觉得太轻,怀疑没有带笔记本的情况。我想如果时mbp的话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觉的===============update 还是因为没有mbp,所以我只能说在用mba的时候遇到一个问题。我调试程序时,发现突然同样的程序变慢了,正疑惑不解的时候,系统爆电源不足。插上电源之后再次跑速度就恢复了~~~~mba这个神奇的降cpu功能过于润物细无声了
air系列超薄,便携,是固态硬盘的,但相对pro是低配了,pro是专业的,air一般是core i5,双核的,pro是i7,四核(大多数的),具体你一查就都有了,我就布罗嗦了,运行速度pro要更快被,更高配被,我用的是pro,系统os很。。。刚开始会不熟悉的,
Macbook air的屏幕是硬伤...用惯Macbook Pro的Retina屏幕后,再看其他屏幕你肯定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玩意儿能看么?2013年秋季发布会后,苹果基本砍掉了非Retina的Macbook Pro系列,所以Pro进入了一个新时代。air和Pro都没了光驱,都没了以太网卡,都是SSD硬盘,Pro的轻便性一下子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去年13’Retina Pro刚出时,被某些人评价为玩具,性价比很低。现在倒好,苹果彻底剥夺了你的选择权,现在要考虑的是13’ Pro和13’ air哪个更好?个人觉得13’air彻底失去了竞争力,放着性价比更高,同样轻便(其实真没沉多少)的Pro,为啥花大钱买air呢?所以11’air的价值凸显了出来,个人觉得苹果应该大力完善11’air,首先把屏幕换了,续航和iPad差不多就行,毕竟此等轻便的电脑还是相当有竞争力的。其便捷带来的优势完全可以抵消配置的不足,毕竟买air的人都不是冲着配置去的,是吧?
本人有Pro,老妈用Air。重量:Air完胜,我是15的Pro,重。续航:不相上下。外观:不相上下,苹果产品设计无可挑剔。键盘:老妈的Air是最低配老款,不带背光,但是现在Air也都是背光哩,所以不相上下。开机速度:Air完胜,得益于SSD。故本人有计划把Pro改SSD。打开程序:Air完胜,理由同上。图形能力:Pro胜,当然我是15寸Pro,独立显卡的。运算性能:Pro胜,因为CPU强。但Air完全能胜任QQ,网页,视频,一般游戏。扩展性:Pro胜,Air只有一个USB。不过Mac下鼠标完全没触摸板好使。我的Pro可以自己加内存,Air是焊在主板的,无法换。便捷性:Air完胜。价格:Air完胜。发热量:Air小胜。Pro因为我经常跑大型应用3D游戏,故发热超级大,再加上金属外壳,绝对底部不能碰肉。个人推荐:经常带本本出去装X,商务活动,掩饰活动,初学者,老年用户,13的Air是最佳选择。玩游戏装X跑开发等请选择15+的Pro,13的Pro绝对没13的Air爽。----------------------补充回答目前Pro系列也开始同SSD了,所以说开机应用程序加载什么的和Air没多大差别了。这一代大多数机型都用intel的核显,这里不是贬低Intel,如果你对图形有大需求,特别是3D,在购买的时候请看清楚配置,有无独立显卡。当然,Intel的核显也能满足70%以上的需求了。目前来说,总之,13的Air是综合起来感觉最佳的。15寸以上的Pro,是专业用户的最佳选择。
简单来说:对比之下,Air的优势是高效能,Retina Pro的优势是高性能。Air优势:1、拥有更轻薄的机身,方便了平时的携带,不经意间减少了一定的负担。2、13寸的Air拥有比11寸以及Retina MacBook Pro全系容量更大的电池,再结合Air的设计理念,相对特殊的硬件与OS X系统完美优化的贴合,能带来很强悍的续航。11寸也有这项优势,不过电池容量小不少,好在屏幕尺寸的优势也可以省下不小电量(官方给出的11寸Air和13寸Pro的续航时间相同,但实际情况看,其实11寸Air在同情况正常使用的下续航依旧强于13寸Pro,但不及13寸Air)。在Mac系统下待机一周后也大概只会消耗30%左右的电。3、从平常正常使用的角度讲,结合现在的官方售价,性价比很不错。4、相对三星,华硕等其它主流品牌的便携本甚至全家所有本子,Air在设计上要拉风很多,更讨多数人的喜欢(个人更喜欢Pro的设计)。Air劣势:1、外接接口数量太过感人,连HDMI都需要额外接驳。2、虽然轻薄,但质量其实不小。3、比较容易发热,散热是个问题。如果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话,65%亮度,正常工作一上午(Word,Execl,看贴吧),CPU基本就飙到40°C+,如果看看电影的话,温度会更加感人!4、至今没有Retina屏版,从某种角度讲一直被R屏Pro的阴影笼罩(其实苹果不这么干是有原因的,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续航问题,如果换上R屏后续航必会大打折扣,而续航是Air一大优势)。5、从配置的角度来看,性价比的确不高。6、之前说到拉风,的确,但这完全不可能成为购买它得唯一理由,因为如果旁边有各种未来人类和外星人摆着......!!!7.(不知道是个例还是共有的)电池容量同期损耗大于Pro。Retina Pro优势:1、处理器性能相对Pro来说更加优异,运行效率更高。2、图形处理性能更加出色。如果要玩大型3D游戏,甚至就算是平常观看视频,也肯定比Air顺利许多。虽然前面提到的Air的优点似乎说明了Air更适合工作人士,不过如果你的工作需要你去制作视频,绘图,3D建模的话,Pro则是你更好的选择,15寸低配的Iris Pro和高配的GT 750M均能提供不错的性能。3、比起Air来说续航的确赶不上,但比起同定位的其他品牌的本子来看,续航依旧很强,可以算是是一个卖点。4、厚度比起Air有所增加,但其实实际质量增加的并不太多,结合性能上和手感的提升,其实这些增加比Air来的更值。5、Apple首款采用Retina屏的笔记本,显示效果不能说世界顶级,但起码平常日用来说已经非常棒了。用肉眼几乎无法看到单独的像素颗粒,13寸分辨率是Air三倍之多,也远超过了几年前被砍掉的17寸版。R屏在色域上的优势,搭配最新的Yosemite甚至Windows 8系统会体现更好,搭配好支持Retina的软件的话,会让你更加爱不释手。6、散热性能有明显提升。Retina Pro劣势:1、接口数量比Air多但是依旧不够,有点影响实用性。2、因为Retina屏的原因,差别不大的亮度区别,对续航的影响远大于Air。3、其实不少国人熟悉的主流软件不支持Retina屏,比如微软的Office 2011(毕竟是2010年的东西,而且之后Mac版Office就没真正更新过)。大多数网站,尤其是国内的站点对R屏的支持也很鸡肋,十分影响显示效果。如果你使用Windows系统,(即便微软宣称Win8.1支持Retina屏)祝你好运!4、13寸版本的Iris显卡性能比起HD5000几乎没有提升,考虑分辨率大幅提升的原因,(如果不是处理器性能提升的弥补),部分大型3D游戏在开启最高分辨率同特效后帧数未必比得上Air。5、从配置上讲,性价比其实依旧不高,而且有些对不起Pro的名号。其实还有一个非Retina屏的Pro在售,也简单说一下吧:非R屏Pro优势:1、接口众多,远多于R屏Pro和现款Air,光驱也得以保留,大大保留了传统的实用性2、价格远低于最便宜的R屏Pro,满足更多人拥有Pro的愿望。3、内存可以插拔,R屏Pro和现款Air基本上就是焊上去的,没法自己动手维修,所以非R屏版DIY性更高。4、屏幕兼容性略好于R屏Pro,毕竟不少软件对R屏支持简直不忍直视非R屏Pro劣势:1、厚度更大,质量相对较大,便携性受影响较严重,如果没有一个提包或者把它放在书包里则很不方便。2、屏幕过度鸡肋,就算不和Retina比,这屏幕连Air的都比不上。3、除了处理器还勉强接受之外,配置略有些远古。首先HD4000不如Air上的HD500,更不用说比R屏Pro的几款显卡了。其次是标配4GB内存和500GB普通的硬盘,很对不起它的体积,更对不起Pro的名号,而且最大只能选装8GB内存和512GB的显存,完全沦落到Air的最高水准,而且从定制的价格看,太不值得了!还不如购入R屏Pro。4、续航官方给出的时间远低于其他产品,实际情况会更感人,一天正常使用连13寸Air的一半时间都不到。希望可以帮到楼主!
出门常步行 or business man or 价格略敏感 or 电脑很多 (就像一个四口之家的第三辆车买了smart)-------& air一出门就开车 or 需要笔记本有大硬盘 or 拥有&=2台电脑 -------& pro
等着retina 的11寸air+8G内存,那就基本完美了。用过11寸,13寸air,用着15寸pro retina。就是没用过13寸retina。首先,15寸真的太重了,但是套用13年前第一次买笔记本的时候老爸看重的原因“看片爽!”所以现在期待折中一下准备特价的时候入手13寸retina。11寸屏幕足够了,很多不是高分的国产日产台产笔记本14寸也只有,但是因为mac有全屏程序,如果用mac绝对足够了。换win的话,就看个人使用了。但是如果不是工作机,其实又有何所谓,不就上上网,发发微博嘛。
男生的话,绝对推荐13寸R屏的MBP. SSD容量本来就不充裕,256G勉强还可以顶一阵子。重量方面,不带光驱的MBP已经进入了比较合理的区间。娇小的女生推荐MBA.
以按日常办公及程序开发需求来看待这个问题:因为原配的4G内存,开机后只剩下2.8G了,稍微开点软件,开点网页内存的剩余就大大下降,内存的减少必将大大的影响性能。应该没人喜欢,时刻提醒自己要节约内存使用的感觉吧。So 8G 内存,才能获得更加舒适的体验。对比价格:8G AIR 港版 9268HK 7285RMB ,8G PRO 10768 HK 8464RMB。都是最低配加了内存。对比机器性能:CPU都是不是瓶颈了,都是SSD架构。所以这2台机器在日常使用上,基本不会感觉到太大的差距。pro 提供更好的屏幕,air 提供更轻的重量。差异和选择:我个人是推荐 PRO,差价1200,却能获得视网膜屏幕,8个小时的续航虽然比AIR少了几个小时,但是也是非常够用了。AIR的屏幕我真心觉得不靠谱,字体发虚,TN和ISP的屏幕的差距就在那,不是一点点的差距。pro的重量我觉得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真心追求极致的轻薄,我推荐 ipad 产品线,更加轻便。完全可以满足人常在外的,演示收发邮件的功能上网看视频都具备。没有必要购买 Mac air。多花1200,购买足够高清的屏幕,更加强劲的性能。对于男生可以接受的重量,可以接受的厚度。PRO才是真正办公的 不二之选。
没有人说键盘么?作为重度键盘使用者,我来补充一下吧之前在用15的 MBP ,现在在用13的 rMBP,把玩过几个13的 Air。非 retina 的 MBP 的机身比较厚一些,其键程相应的比较长,是几个机器里面我用起来最舒服的。rMBP 和 air 比起来,键程基本上感觉不出差别,都比较短。习惯了 MBP 的长键程后,一开始用起来会有些不习惯。两者相较而言我比较喜欢 rMBP 的手感。很可能是因为 air 实在太薄了掌托部分和桌面挨的太近的缘故。如果需要做很多的文书工作,或者像我是程序猿。最好在决定购买之前多找几台机器来操一下,试试手感。否则打字多了手关节痛起来非常影响使用的体验
打游戏不?打游戏用Pro; 平时锻炼身体不?喜欢每天健身的用air 包是双肩还是单肩?双肩Pro 单肩air
就目前来说 肯定是R屏Pro 性价比更高
作为一枚射击师..表示用的是MBP15’..重量还好啦,谁没事儿也不会背上个3,4个小时吧..请用双肩包..单肩包估计有点沉的..而且也不安全嘛,选MBP是因为工作需要,MBA不能满足需求如果你不需要处理复杂的图像处理,只是简单的日常工作用,或者作为背包客外出旅游出差顺便工作的,那用MBA吧,轻松上阵嘛~还要带别的行李呢我一设计师朋友就是家里IMAC,外出用MBA。。(首先得保证工作工具有着落可不是)我也挺推荐这样的,因为大屏幕的IMAC简直太赞了,有了它估计都不高兴用MBP了~那么外出用轻便的MBA就OK了好像偏题了~总结下:1.主要PC,LAPTOP外出用,那么可用MBA(不太看中性能)或MBP(外出工作需要高性能的)2.主用LAPTOP,那么可用MBA(不看中性能)或MBP(外出工作需要高性能的)注:加粗为推荐
我来挖坟了。现在的产品线不一样了,air pro都有了新的变化,而且还来了新的new macbook这货。这表格是之前买的时候自己写出来用来对比的。这表格是之前买的时候自己写出来用来对比的。13寸的rmbp和13寸的mba相比,重了230g,上网少了两小时,其他的多了retina屏幕、force touch触控板、强劲的CPU,HDMI接口。价格教育优惠后相差1275。PS:怎么着都能找个亲戚有小孩的借一下学生证的吧。在零售店买,就一个字,靠谱。多说一句题外话,去零售店一定要自己拆包装膜,感受破处的快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0.10.4 正式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