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路由表表转发数据

开启Linux系统路由转发功能 实现多网段电脑共享上网
目前,Linux的主要应用在服务器领域,但是它的许多功能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比如,我们通过简单设置,就可以让Linux变成一台出色的路由器。本文介绍如何利用Linux 系统的路由功能,实现多网段电脑共享上网方法。
  目前,Linux的主要应用在服务器领域,但是它的许多功能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比如,我们通过简单设置,就可以让Linux变成一台出色的路由器。本文介绍如何利用Linux 系统的路由功能,实现多网段电脑共享上网方法。
  一、Linux 系统开启IP转发功能
  Linux 系统要达到路由器功能,首先得打开Linux 系统内核中的IP转发功能。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来查看是否开启。less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该文件内容为0,表示禁止数据包转发,1表示允许,将其修改为1。可使用命令echo &1& &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来启用IP转发路由功能。
  但这种方式不能长期有效,只能保证当次有效,如果执行重启系统操作,那么又得重新执行命令。因此,为了保证系统路由功能永久有效,用vi编辑器打开vi /etc/sysctl.conf配置文件,将net.ipv4.ip_forward = 0修改为1,保存后退出。这样,每次重启系统都不用重新设置内核IP转发了。
  二、Linux 系统实现路由功能,共享上网
  在LINUX系统下实现路由功能,两种方法来实现,一种是通过IPTABLES工具的NAT转发功能,一种是使用IPROUTER2工具集中的IP ROUTE命令子集来实现。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使用哪种方法,主要看你所在的网络使用哪种方法连接互联网。
  IPTABLES工具适合动态IP地址以及固定公网IP地址方式,同时,还提供了网络地址转换功能,此功能不仅能使使用私有IP地址的内网PC连接上互联网,而且还提供外网能过DNAT功能访问处于内网中的各种网络服务,以用隐藏内容IP网络段,增加了安全性。IP ROUTE工具同样适应与IPTABELS相同的两种上网方式,但不能提供NAT功能。&  不过,有许多特殊的网络路由功能,是通过这两个工具共同合作的才能实现的,例如,将要讲到的策略路由、负载均衡、多WAN出口路由等。因此,笔者在此分别列出这个工具实现路由功能的命令内容,其后,在介绍如何通过这两个工具合作,完成更加高级的功能。  1、IPTABLES工具的NAT方式开启LINUX路由功能,其通过动态拔号方式连接互联网的命令如下所示:
& # iptables -t nat -A POSTROUTING -d 192.168.1.0/24 -s 0/0 -o ppp0 -j MASQUERD  其中,ppp0是你拔号网络接口名称,在这之前,需要设置好与拔号相关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编辑/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_ppp0配置文件来实现该功能。  通过固定公网IP地址方式连接互联的实现方法如下:& # iptables -t nat -A POSTROUTING -s 192.168.1.0/24 -j SNAT --to-source 202.103.224.58  其中,这个固定公网IP地址是由当地ISP分配给你的,在这也是由笔者自行假设的,具体的IP地址得根据你所在ISP所在地来决定。  2、通过IP ROUTE工具来实现Linux系统的路由功能&   通过动态拔号上网方式连接互联网的命令如下所示产:& # ip route add via ppp0 dev eth0&   通过固定公网IP连接互联网的命令如下所示:& # ip route add via 202.103.224.58 dev eth0  经过以上两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的设置,我们的LINUX系统就具有路由功能了。这样,所处在局域网内部的PC都能够通过这台LINUX路由器共享上网了,但前提条件是要设置这些局域网中的PC的IP地址为此IP地址段中的任何一个,但不能相同,192.168.1.2-192.168.1.254,同时,设置它们的网关地址全部为192.168.1.1,这是LINUX路由器中连接局域网网卡的IP地址。
  由于我们设置的局域网中没有使用DHCP服务器,在实现上网的过程中,所有的计算机都需要有用户手工设置IP地址。
  利用Linux系统的路由功能来实现共享上网,实现方法比较简单,最重要的是这种实现方法不仅可以减少IP资源的占用,而且Linux对硬件的要求比较低,不像windows系统那样对硬件有很高的要求。[转载]路由器转发数据包过程详解
主机PC1向主机PC2发个数据包,中间经过B路由器,请问源地址和源MAC是怎么变化的?
答:就假设拓扑图是这个样子吧:PC1-----(B1-B2) -------PC2
 B1和B2是路由器B上的两个接口, PC1和PC2是PC,由主机PC1向主机PC2发送数据包,那么在主机PC1形成的数据包的目的IP就是PC2的IP,源IP就是主机PC1的IP地址,目标MAC地址就是B1的MAC地址,源MAC地址就是PC1的MAC地址。
转发过程:假如是第一次通信PC1没有PC2的ARP映射表
PC1在本网段广播一个数据帧(目的MAC地址为:FFFF:FFFF:FFFF:FFFF)帧格式为:
由于PC2和PC1不在同一网段,路由器不转发广播帧。假设路由器B、C配置了到达PC2网段的路由。此时路由器给PC1回复一个应答数据包,告诉PC1自己的MAC地址就是PC1要通信的PC2主机的MAC地址。而此时PC1建立ARP映射表,将该MAC地址(即路由器的B1接口)与PC2的IP地址建立映射关系。实际上是路由器对其进行了“欺骗”。
其应答数据帧格式为:
而数据包在B1接口的时候其数据包的帧格式为:
对于路由器B同样建立了自己的ARP映射表:将PC1的MAC地址与PC1的IP地址映射。
数据包在流出B2接口的时候其数据包的帧格式为:
PC2所在的网段各主机将自己的IP地址与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比对。若符合则将自己的MAC地址替换上广播MAC地址,并回复该数据帧:
路由器收到该数据包的时候,由于已经建立了ARP映射表,一方面路由器将储存在映射表中的对应关系调出来。将PC1的MAC地址覆盖路由器B2接口的MAC地址。另一方面路由器更新ARP映射表,将PC2的MAC地址与PC2的IP地址映射。
此时流出路由器B1接口的数据包的帧格式为:
之后PC1收到该数据帧。通信建立。同时更新ARP映射表,将PC2的MAC地址与PC2的IP地址建立对应关系。
此后每次通信时由于PC1要与PC2通信时。由于PC1已经建立了到PC2IP地址的ARP映射,所以下次要通信时直接从本地ARP调用。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路由器的原理与作用
当前位置:>>>>>>
路由器是一种典型的网络层设备。它在两个局域网之间按帧传输数据,在OSI/RM之中被称之为中介系统,完成网络层责在两个局域网的网络层间按帧传输数据,转发帧时需要改变帧中的地址。它在OSI/RM中的位置如图1所示。
一、原理与作用
路由器(Router)是用于连接多个逻辑上分开的网络,所谓逻辑网络是代表一个单独的网络或者一个子网。当数据从一个子网传输到另一个子网时,可通过路由器来完成。因此,路由器具有判断网络地址和选择路径的功能,它能在多网络互联环境中,建立灵活的连接,可用完全不同的数据分组和介质访问方法连接各种子网,路由器只接受源站或其他路由器的信息,属网络层的一种互联设备。它不关心各子网使用的硬件设备,但要求运行与网络层协议相一致的软件。路由器分本地路由器和远程路由器是用业连接网络传输介质的,如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远程路由器是用业连接远程传输介质,并要求相应的设备,如电话线要配调制解调器,无线要通过无线接收机、发射机。
一般说来,异种网络互联与多个子网互联都应采用路由器来完成。
路由器的主要工作就是为经过路由器的每个数据帧寻找一条最佳传输路径,并将该数据有效地传送到目的站点。由此可见,选择最佳路径的策略即路由算法是路由器的关键所在。为了完成这项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着各种传输路径的相关数据DD路径表(RoutingTable),供路由选择时使用。路径表中保存着子网的标志信息、网上路由器的个数和下一个路由器的名字等内容。路径表可以是由系统管理员固定设置好的,也可以由系统动态修改,可以由路由器自动调整,也可以由主机控制。
1.静态路径表
由系统管理员事先设置好固定的路径表称之为静态(Static)路径表,一般是在系统安装时就根据网络的配置情况预先设定的,它不会随未来网络结构的改变而改变。
2.支态路径表
动态(Dynamic)路径表是路由器根据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而自动调整的路径表。路由器根据路由选择协议(RoutingProtocol)提供的功能,自动学习和记忆网络运行情况,在需要时自动计算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
二、路由器的优缺点
适用于大规模的网络;
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负载共享和最优路径;
能更好地处理多媒体;
安全性高;
隔离不需要的通信量;
节省局域网的频宽;
减少主机负担。
它不支持非路由协议;
安装复杂;
三、路由器的功能
(1)在网络间载获发送到远地网段的报文,起转发的作用。
(2)选择最合理的路由,引导通信。为了实现这一功能,路由器要按照某种路由通信协议,查找路由表。路由表中列出整个互联网络中包含的各个节点,以及节点间的路径情况和与它们相联系的传输费用。如果到特定的节点有一条以上路径,则基于预先确定的准则选择最优(最经济)的路径。由于各种网络段和其相互连接情况可能发生变化,因此路由情况的信息需要及时更新,这是由所使用的路由信息协议规定的定时更新或者按变化情况更新来完成。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按照这一规则动态地更新它所保持的路由表,以便保持有效的路由信息。
(3)路由器在转发报文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在网络间传送报文按照预定的规则把大的数据包分解成适当大小的数据包,到达目的地后再把分解的数据包包装成原有形式。
(4)多协议的路由器可以连接使用不同通信协议的网络段,作为不同通信协议网络段通信连接的平台。
(5)路由器的主要任务是把通信引导到目的地网络,然后到达特定的节点站地址。后一个功能是通过网络地址分解完成的。例如,把网络地址部分的分配指定成网络、子网和区域的一组节点,其余的用来指明子网中的特别站。分层寻址允许路由器对有很多个节站的网络存储导址信息。
在广域网范围内的路由器按其转发报文的性能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中间节点路由器和边界路由器。尽管在不断改进的各种路由协议中,对这两类路由器所使用的名称可能有很大的差别,但所发挥的作用却是一样的。
中间节点路由器在网络中传输时,提供报文的存储和转发。同时根据当前的路由表所保持的路由信息情况,选择最好的路径传送报文。由多个互连的LAN组成的公司或企业网络一侧和外界广域网相连接的路由器,就是这个企业网络的连界路由器。它从外部广域网收集向本企业网络寻址的信息,转发到企业网络中有关的网络段;另一方面集中企业网络中各个LAN段向外部广域网发送的报文,对相关的报文确定最好的传输路径。
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路由器工作原理。
例:工作站A需要向工作站B传送信息(并假定工作站B的IP地址为120.0.5),它们之间需要通过多个路由器的接力传递,路由器的分布如图2所示。
其工作原理如下:
(1)工作站A将工作站B的地址120.0.5连同数据信息以数据帧的形式发送给路由器1。
(2)路由器1收到工作站A的数据帧后,先从报头中取出地址120.0.5,并根据路径表计算出发往工作站B的最佳路径:R1-R2-R5-B;并将数据帧发往路由器2。
(3)路由器2重复路由器1的工作,并将数据帧转发给路由器5。
(4)路由器5同样取出目的地址,发现120.0.5就在该路由器所连接的网段上,于是将该数据帧直接交给工作站B。
(5)工作站B收到工作站A的数据帧,一次通信过程宣告结束。
事实上,路由器除了这一功能外,还具有网络流量控制功能。有的路由器仅支持单一协议,但大部分路由器可以支持多种协议的传输,即多协议路由器。由于每一种协议都有自己的规则,要在一个路由器中完成多种协议的算法,势必会降低路由器的性能。因此,我们以为,支持多协议的路由器性能相对较低。用户购买路由器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需要的网络协议的路由器。
近年来出现了交换路由器产品,从本质上来说它不是什么新技术,而是为了提高通信能力,把交换机的原理组合到路由器中,使数据传输能力更快、更好。
【上一篇】
【下一篇】路由器基本原理及使用
&&&&(一)了解路由器的基本原理
一、路由器的功能
图1 路由器
&&&&作为路由器,必须具备:
&&&&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口: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在现实网络中也存在只有一个接口的情况,这种方式的路由器称为独臂路由器,但应用不多)。
&&&&2.协议至少实现到网络层:只有理解网络层协议才能与网络层通讯。
&&&&3.具有存储、转发、寻径功能 :实现速率匹配与路由寻径。
&&&&通常路由器还会支持两种以上的网络协议以支持异种网络互联,一般的路由器还会运行一些动态路由协议以实现动态寻径。
&&&&一般路由器逻辑上由输入输出接口、数据转发部分、路由管理部分、用户配置接口几部分构成。
二、路由器的作用
&&&&1.数据转发:路由器必须具有根据数据分组的目的网络地址转发分组的功能。
&&&&2.路由(寻径):为了实现数据转发,路由器必须有能力建立、刷新路由表,并根据路由表转发数据包。
&&&&3.备份、流量流控:为了保证网络可靠运行,路由器一般都具备主备线路的切换及流量控制功能。
&&&&4.速率适配:不同接口具有不同的速率,路由器可以利用自己的缓存及流控协议进行适配。
&&&&5.隔离网络:路由器可以隔离广播网络,防止广播风暴,同时也可以对数据包施行灵活多样的过滤策略以保证网络安全(防火墙)。
&&&&6.异种网络互连:互联网的初衷就是为了实现异种网络互连,现代路由器一般都会实现两种以上的网络协议以实现异种网络互连。
三、路由器的工作流程
&&&&路由器工作流程见图2。
图 2 路由器工作流程
&&&&路由器中时刻维持着一张路由表,所有报文的发送和转发都通过查找路由表从相应端口发送。这张路由表可以是静态配置的,也可以是动态路由协议产生的。
&&&&路由器工作流程为:
&&&&物理层从路由器的一个端口收到一个报文,上送到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去掉链路层封装,根据报文的协议域上送到网络层;
&&&&网络层首先看报文是否是送给本机的,若是,去掉网络层封装,送给上层。若不是,则根据报文的目的地址查找路由表,若找到路由,将报文送给相应端口的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封装后,发送报文。若找不到路由,将报文丢弃。浅谈策略路由和路由策略
ZDNET网络频道时间:作者: | 中国IT实验室
本文关键词:
  由于很多方面的原因,很多人都混淆了这两个概念,在这里简单解释一下。希望有所帮助,具体配置暂不给出。
  ,是发布和接收的策略。其实,选择协议本身也是一种,因为相同的网络结构,不同的协议因为实现的机制不
  同、开销计算规则不同、优先级定义不同等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表,这些是最基本的。通常我们所说的指的是,在正常的协议
  之上,我们根据某种规则、通过改变某些参数或者设置某种控制方式来改变产生、发布、选择的结果,注意,改变的是结果(即表)
  ,规则并没有改变,而是应用这些规则。
  下面给出一些事例来说明。
  改变参数的例子:例如,A和B之间是双链路(分别为AB1和AB2)且带宽相同,运行是OSPF协议,但是两条链路的稳定性不一
  样,公司想设置AB1为主用电路,当主用电路(AB1)出现故障的时候才采用备用电路(AB2),如果采取默认设置,则两条电路为负载均衡,这
  时就可以采取分别设置AB1和AB2电路的COST(开销)值,将AB1电路的COST值改小或将AB2电路的COST值设大,OSPF会产生两条开销不一样的路
  由,COST(开销)越小代价越低,所以优先级越高,会优先采用AB1的电路。还可以不改COST值,而将两条电路的带宽(BandWidth
  )设置为不一致,将AB1的带宽设置的比AB2的大,根据OSPF产生和发现规则,AB1的开销(COST)会比AB2低,同样会优先采用AB1的
  电路。
  改变控制方式的例子,基本就是使用过滤策略,通过对符合一点规则的进行一些操作,例如最普通操作的是拒绝(deny)和
  允许(Permit),其次是在允许的基础上调整这些的一些参数,例如COST值等等,通常使用的策略有ACL(Acess Control List访问控制列
  表)、ip-prefix、AS-PATH、route-policy等等。大部分的都和BGP协议配合使用中,属于接收和通告原则。
  联系与区别
  联系:
  双方都是为了转发数据包而进行路径选择的策略,都是根据某种规则改变某些参数或控制手段来设置不同的转发路径。
  区别:
  是根据一些规则,使用某种策略改变规则中影响发布、接收或选择的参数而改变发现的结果,最终改变的是表的内
  容。是在发现的时候产生作用。
  策略是尽管存在当前最优的,但是针对某些特别的主机(或应用、协议)不使用当前表中的转发路径而单独使用别的转发路径。
  在数据包转发的时候发生作用、不改变表中任何内容。
  策略的优先级比高,当接收到数据包,并进行转发的时候,会优先根据策略的规则进行匹配,如果能匹配上,则根据
  策略来转发,否则按照表中转发路径来进行转发。
  概括一点讲就是,是发现规则,策略是数据包转发规则。其实将“策略”理解为“转发策略”,这样更容易理解与区分
  。由于转发在底层,在高层,所以转发的优先级比的优先级高,这点也能理解的通。其实中存在两种类型和层次的表,一个是
  表(routing-table),另一个是转发表(forwording-table)。转发表是由表映射过来的,策略直接作用于转发表,直接作
  用于表。
  优缺点:
  网络通信的规则是先有,才有转发。由于仅仅在发现的时候产生作用,在表产生且稳定之后,如果网络不发生变化,路
  由表通常都不会变化,这时候,没有应用就不会占用资源。而策略是在转发的时候发生作用,在初始产生表之后,基
  本工作量都在数据包转发上,如果没有策略,只要分析每一个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再按表来匹配就可以决定下一跳;但是如果
  有策略,策略就一直处于应用状态,如果策略特别复杂,要根据规则来判断数据包的源地址、协议或应用等附加信息,这
  样就会一直占用大量的资源,所以除非不得已,尽量使用,而不要使用策略。网络优化的时候需要考虑这一点,如果策略特
  别复杂,能通过将网络进行简单分解而达到取消策略的尽量进行分解,否则负担很重。
  传统的只能根据目的地址进行报文转发,策略相对来说就比较灵活了,可以根据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类型、报文大小等进行
  转发。在进行转发的时候,根据已经设定的策略对数据包进行匹配,如果匹配到一条策略,就用改策略进行转发,如果没有匹配到
  ,就根据表中的进行转发。
  您可以定义自己的规则来进行数据包的而不仅仅由目的地地址所决定。
  在具体的应用中,基于策略的有:
  ☆ 基于源IP地址的策略
  ☆ 基于数据包大小的策略
  ☆ 基于应用的策略
  ☆ 通过缺省平衡负载
第01页:各种ADSL路由器端口影射设置(下)第02页:ADSL路由器共享上网显示错误678第03页:宽带路由器常见故障巧排除第04页:SNMP管理框架及其在Cisco路由器的实现第05页:小命令大作用:增加Router的安全第06页:如何实现路由器线路负载均衡?第07页:如何使用ping和tracert命令检测丢包第08页:基础讲解:策略路由的原理与应用第09页:玩转本地路由 配出你的精彩第10页:控制路由协议 节省网络带宽第11页:使用NTP协议同步网络时间第12页:路由器与网桥的比较第13页:基本概念和术语第14页:有关命令 第15页:引言第16页:实例一 网络类型不一致第17页:在OSPF区域之间配置路由汇总第18页:在单工以太网接口上配置OSPF第19页:OSPF实验过程详解(OSPF在NBMA上实现法)第20页:在OSPF区域之间配置路由汇总第21页:路由器OSPF协议配置命令第22页:OSPF运行的两种RFC中定义的模式第23页:配置实例:如何过滤ospf中的lsa3第24页:OSPF路由协议综述及其配置(4) 第25页:实验目的第26页:关于OSPF的network配置第27页:前言第28页:NBMA环境下OSPF配置需要注意的地方第29页:配置OSPF非纯Stub区域(NSSA)第30页:不同物理网络结构的OSPF配置第31页:OSPF路由协议综述及其配置(1) 第32页:OSPF路由协议综述及其配置(3) 第33页:配置和查看 OSPF协议(2)第34页:OSPF案例分析之如何得到正常的OSPF路由第35页:OSPF在实际运行中的情况怎样?第36页:互联网OSPF路由协议分析与应用第37页:OSPF 对X.25的链路状态描述第38页:技术分享――静态路由再发布到OSPF中第39页:OSPF实验过程详解(OSPF在NBMA上实现法) 第40页:OSPF入门童话第41页:使OSPF有效 须建立OSPF路由进程第42页:OSPF 对PPP的链路状态描述第43页:一个BGP/OSPF应用实例第44页:OSPF 由于DR的出现带来协议的变化第45页:OSPF路由聚合的两种方法第46页:OSPFv3动态路由协议在NBMA链路上的实现第47页:OSPF 不形成邻接在PRI、BRI接口?第48页:OSPF连载之OSPF的八大特点介绍第49页:OSPF连载之OSPF的基本概念解析 第50页:OSPF连载:OSPF协议通过LSA描述网络拓扑第51页:OSPF连载:两台路由器之间建立邻接关系的过程第52页:OSPF连载:OSPF邻居状态机分析第53页:OSPF连载:全面了解DR的概念第54页:OSPF连载:OSPF划分区域详解第55页:OSPF连载:区域间的路由如何计算第56页:OSPF连载:OSPF与自制系统外部通信第57页:CISCO学习问题3ComNetbuilder和Cisco路由器第58页:CISCO学习问题Cisco支持RFC1253的OSPF MIB第59页:CISCO学习问题之OSPF如何做路由总结?第60页:CISCO学习之OSPF和EIGRP分发时的问题第61页:CISCO学习问题之OSPF中的不连续子网问题第62页:CISCO学习问题能否内部BGP路由分发到OSPF中第63页:Cisco路由器OSPF协议经典学习笔记第64页:CISCO学习问题之OSPF 虚拟链路第65页:CCNP路由精华3:在单个区域办配置OSPF第66页:CISCO学习ISDN链路OSPF snapshot routing?第67页:Cisco的OSPF实现第68页:CISCO学习问题之OSPF中的loopback接口第69页:虚拟路由冗余协议让网络更加可靠第70页:边界网关协议 一颗潜伏在互联网中的定时炸弹第71页:潜伏网络中的定时炸弹:边界网关协议第72页:路由协议介绍以及教你如何选择路由协议第73页:基于OSPF路由协议 组建全国互连项目第74页:MPLS认证教程:MPLS路由和控制结构第75页:访问控制列表的理论学习第76页:BGP协议最佳路径选择算法揭秘第77页:热备份路由协议(HSRP)的配置第78页:在RIPv2和OSPF的重分布中应用分发列表第79页:HSRP和VRRP两大备份路由器协议比较第80页:路由选择协议原理全解第81页:跟我学:如何把你的电脑用做路由器第82页:IP网络路由器设备安全与设备测试 第83页:CISCO学习ISDN链路OSPF snapshot routing?第84页:Cisco的OSPF实现第85页:CISCO学习问题之OSPF中的loopback接口第86页:虚拟路由冗余协议让网络更加可靠第87页:边界网关协议 一颗潜伏在互联网中的定时炸弹第88页:潜伏网络中的定时炸弹:边界网关协议第89页:MPLS认证教程:MPLS路由和控制结构第90页:路由协议介绍以及教你如何选择路由协议第91页:基于OSPF路由协议 组建全国互连项目第92页:BGP协议最佳路径选择算法揭秘第93页:热备份路由协议(HSRP)的配置第94页:访问控制列表的理论学习第95页:在RIPv2和OSPF的重分布中应用分发列表第96页:HSRP和VRRP两大备份路由器协议比较第97页:路由选择协议原理全解第98页:网络管理不枯燥:建立个性路由器菜单技巧 第99页:浅谈策略路由和路由策略 第100页:路由器与pc上的回环地址的区别 第101页:开源路由使企业成本锐降 是否能撼动思科霸权? 第102页:保护你的路由器远离字典 DoS 攻击 第103页:路由器(Router)VPN和IPv6技术分析第104页:简单的说一下 cisco路由器的密码破解 第105页:无线路由超频看番茄五大功能 第106页:用路由器组建多种局域网 第107页:全方位看透家用路由器 第108页:让老旧无线路由器焕发第二春 第109页:解析思科路由器性能的奥秘第110页:教你用路由器彻底封杀P2P 第111页:使用Cisco路由器实现网页内容过滤 第112页:路由器死机四大原因浅析第113页:全程图解路由器密码设置第114页:RSR30-44可信多业务路由器第115页:RSR20系列可信多业务路由器第116页:宽带路由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第117页:担心300M路由贵吗?三百元以内产品精选第118页:TP-LINK TL-WR741ND无线路由简单点评第119页:D-Link 路由器产品改用更高规模RAM第120页:D-Link DI-7000管理路由器 “办公室暗战”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第121页:思科IOS指南: 如何升级路由器和交换机第122页:实操:如何配置路由实现多PC共享上网第123页:巧设IP路由 实现不同网段互通第124页:Cisco静态路由配置第125页:同比获增长 企业路由市场恢复了?第126页:路由器死机的四大原因浅析第127页:路由器死机四大原因浅析
上一篇:下一篇:
路由的相关文章
路由策略的相关文章
今日推荐阅读:
最受关注的文章:
最新更新文章:
重磅专题报道
Copyright& 1997- CNET Networks 版权所有。 ZDNet 是CNET Networks公司注册服务商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10391号 京ICP备号-159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路由表配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