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red hat系统管理redhat命令大全的pdf-CSDN论坛

RedHat学习 linux用户管理命令(添加,删除,修改) - niu的专栏
- 博客频道 - CSDN.NET
1104人阅读
linux下强制踢掉登陆用户
查看机器中登陆的用户
[root@sunsyk ~]# w
16:29:02 up 2 days, 2:35, 5 users, load average: 0.03, 0.05, 0.01
USER TTY FROM LOGIN@ IDLE JCPU PCPU WHAT
root pts/1 :0.0 Tue15 2days 1:44 0.04s -bash
root pts/2 :0.0 Tue15 46:42m 0.05s 0.05s bash
root pts/3 :0.0 Tue15 2days 0.02s 0.02s bash
root pts/4 172.20.52.114 14:17 58:48 0.16s 0.03s sqlplus
root pts/5 172.20.52.114 15:31 0.00s 0.03s 0.00s w
我把pts/1踢掉(只有root才能去踢掉用户)
[root@sunsyk ~]# pkill -kill -t pts/1
[root@sunsyk ~]# pkill -kill -t pts/2
[root@sunsyk ~]# pkill -kill -t pts/3
查看是不是踢掉
[root@sunsyk ~]# w
16:34:16 up 2 days, 2:40, 2 users, load average: 0.00, 0.05, 0.02
USER TTY FROM LOGIN@ IDLE JCPU PCPU WHAT
root pts/4 172.20.52.114 14:17 1:04m 0.16s 0.03s sqlplus
root pts/5 172.20.52.114 15:31 0.00s 0.03s 0.00s w
以login命令登录:
在用户登录系统期间,除了可使用“su -”命令之外,也可以用“login”命令来改变身份,甚至可以登录其他的主机。如果用“login”命令来改变身份,只要直接在命令后输入将要改变的用户名即可:[root@ns1 root]# login caroline -&改变用户名为caroline,若要登录其他的主机,需要使用“-h”参数来配合“login”命令:[root@ns1 root]# login -h linux2 -&登录名为Linux2的主机。
以rlogin命令登录:
除了使用“login”命令外,“rlogin”也可以用来登录远程主机,它的用法很简单。下面是一个连接到的范例:
[root@ns1 root]# rlogin
password: ****** -&默认是以相同名登陆,所以没有出现“login”信息
Login incorrect -&如果用来登录的名称与当前的用户名不同,可直接按“Enter”,且忽略错误信息
Login: jack -&重新输入不同的用户名
Password: ****** -&密码
/etc/nologin文件的使用:
如果希望只有root可以登录主机,其他账号都不可以登录,可以在/etc目录下添加名为“nologin”的文件,在该文件中只要随意输入几个字符即可,因为只要系统发现该文件的存在就会禁止其他用户登录。
系统注销:
前面介绍了以“login”命令来改变身份,甚至可以登录其他的主机,而与login相对的命令“logout”,它可以使目前登录的用户注销系统,以便其他用户登录。这个命令的用法很简单,只要输入“logout”即可登录系统:[root@ns1 root]# logout
前面介绍过,Linux系统是一个多用户操作系统,系统中每一个用户的使用权限都需要由系统管理员来设定。这一节将介绍一些系统管理员对用户和用户组进行管理的命令。
4.6.1 创建新用户
useradd命令(也可以使用adduser)用来创建新的用户帐号,其命令格式如下:
表4—19 useradd命令常用选项
设置新用户的登陆目录
设置新用户的停止日期,日期格式为MM/DD/YY
帐户过期几日后永久停权。当值为0时帐号则立刻被停权。而当值为-1时则关闭此功能。预设值为-1
使新用户加入群组
使新用户加入一个新组。每个群组使用逗号“,”隔开,不可以夹杂空白字
指定新用户的登陆Shell
设定新用户的ID值
&&& 成功创建一个新用户以后,在/etc/passwd文件中就会增加一行该用户的信息,其格式如下:
〔用户名〕:〔密码〕:〔UID〕:〔GID〕:〔身份描述〕:〔主目录〕:〔登陆Shell〕
其中个字段被冒号“:”分成7各部分。
由于小于500的UID和GID一般都是系统自己保留,不用做普通用户和组的标志,所以新增加的用户和组一般都是UID和GID大于500的。
例如使用如下命令:
〔 root〕# useradd user1
将会创建一个名为userl的用户,关于用户管理命令已经介绍过,在此也不做更多的介绍了。
执行useradd命令的结果如图11-13所示。
4.6.2 设置和修改用户口令passwd
passwd命令用来设置和修改用户命令,只有超级用户和用户自己可以修改密码,其他的普通用户没有修改其他用户密码的权利。其命令如下:
# passwd〔用户名〕
为避免输入密码是被人注意到有多少位,Linux并不采用类似Windows的密码回显〔显示为*号〕,所以,输入的这些字符是看不见的。例如,为新建的userl用户设置密码可使用如下命令:
〔 root〕# passwd user1
根据系统的提示信息输入两次密码,系统会显示:
passwd ::all authentication tokens updated successfully
表示修改密码成功了。新建用户的工作只有在该用户设置了口令后才算完成,否则无法使用该用户名登陆。
4.6.3 修改用户信息usermod
usermod命令用来修改用户信息,其命令格式如下:
# usermod〔选项〕〔用户名〕
常用命令选项11-20所示。
表4-20 usermod命令常用选项
更新使用者新的登陆目录
设置新用户的停止日期,日期格式为MM/DD/YY
帐户过期几日后永久停权。当值为0时帐号则立刻被停权。而当值为-1时则关闭此功能。预设值为-1
更新使用者新用户加入群组
定义使用者为一堆groups的成员。每个群组使用“??”隔开,不可以夹杂空白字
变更用户登陆时的名称,同时使用者目录名也会跟着更动成新的名称
指定新用户Shell
用户ID值,必须为唯一的ID值。用户目录树下所用的文档目录其userID会自动变更,放在拥护目录外的文档则要自行手动更动
例如,下面的命令修改用户信息:
〔 root〕# usermod –d/home/user2 –s/bin/bash user2
将用户名user2的主目录路径设置在/home/user1,登陆的Shell设置为/usr/bin/gcc。
一般情况下usermod命令会参照命令指令的部分修改用户帐号信息。但usermod不允许改变正在线上的使用者帐号名称,因此,当用usermod来改变用户帐号信息时,必须确认这名没在电脑上执行任何程序。
4.6.4  新建组群groupadd
groupadd命令用来建立新的用户组,其命令格式如下:
# groupadd〔选项〕〔用户名称〕
常用选项有:
-g:GID值。除非使用-o参数不然该值必须是唯一,不可相同,数值不可为负。
GID值预设为最小不得小于500而逐次增加。0—499传统上是保留系统帐号使用。
-f:新增的一个已经存在的群组帐号,系统会出现错误讯息然后结束groupadd.
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不会新增这个群组(如果是这个情况,系统不会在新增一次)。也可同时加上-g选项,当你加上一个 GID时,此时GID就不用是唯一值,可不加-o参数,建好的群组会显示建立后的结果(adding a group as neither –g or –o options were specified),这是Red Hat Linux额外增设的选项。
4.6.5 删除用户userdel
userdel命令用来删除已经存在的用户及相关的文档,其命令格式如下:
# userdel 〔选项〕用户名
userdel命令的常用选项:
-r将用户目录下的文档一并删除。在其他位置上的文档也将一一找出并删除。
Userdel不允许移除正在线上的用户帐号,因此,如果想删除这类用户帐号,必须先杀掉用户在系统上运行的程序才能进行帐号删除。
4.6.6 删除群组groupdel
groupdel命令用来删除已经存在的用户组,其命令格式如下:
# groupdel组名
同userdel类似,如果有任何一个组内的用户在上线,就不能移除该用户组,因此,如果组内有用户在线的话,最好先移出该用户,然后在删除该用户。
4.6.7 用户间切换su
su 命令常用于不同用户间切换。其命令格式如下:
&&& # su〔用户名〕
su命令的常见用法是变成跟用户或超级用户,如果发出不带用户名的su命令,则系统提示输入根口令,输入之后则可换为根用户。如果登陆为根用户,则可以用su命令成为系统上任何用户而不需要口令。
例如,如果登陆为user1,要切换为user2,只要用如下命令:
# su user2
然后系统提示输入user2口令,输入正确的口令之后就可以切换到user2。完成之后就可以用exit命令返回到user1。
4.6.8 查看当前在线用户who
who命令主要用于查看当前在线上的用户情况。这个命令非常有用。如果用户想和其他用户建立即使通讯,比如使用talk命令,那么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该用户确实在线上,不然talk进程就无法建立起来。
又如,系统管理员希望监视每个登陆的用户此时此刻的所作所为,也要使用who命令。Who命令的常用命令格式和常用选项如下:
# who〔选项〕
命令who常用命令选项如表4-21所示。
&&&&&&&&&&&&&&& 表 4-21&&&&& 命令who常用命令选项
显示所有用户的所有信息
显示运行该程序的用户名,和“who am I”的作用一样
只显示用户的登陆帐号和登陆用户的数量,该选项优先级高于其他任何选项
在登陆用户后面显示该用户最后一次对系统进行操作距今的时间
显示列标题
所有的选项是可选的,例如,使用命令:
〔 root〕# who-aH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165959次
积分:2858
积分:2858
排名:第5620名
原创:129篇
转载:52篇
评论:16条
(1)(1)(8)(2)(1)(4)(1)(16)(2)(7)(7)(6)(3)(6)(2)(3)(6)(1)(1)(2)(7)(6)(15)(19)(2)(3)(2)(7)(39)(2)[散分求教]求关于RedHat或者Centos系统管理方面的论坛,书籍等一切资料
[问题点数:100分,结帖人lgxwqq111]
[散分求教]求关于RedHat或者Centos系统管理方面的论坛,书籍等一切资料
[问题点数:100分,结帖人lgxwqq111]
不显示删除回复
显示所有回复
显示星级回复
显示得分回复
只显示楼主
2011年1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2010年12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2010年11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
2011年11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2011年10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2011年6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2011年5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2011年4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2011年3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2011年2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2010年5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
相关帖子推荐:
2011年1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2010年12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2010年11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
2011年11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2011年10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2011年6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2011年5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2011年4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2011年3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2011年2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2010年5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
2013年7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2012年6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2011年5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2011年4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2011年3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2010年10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2010年9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
2011年9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2010年12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2010年11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2010年9月 C/C++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
2011年5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11年4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11年3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10年12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10年11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10年10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10年9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10年8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10年7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10年6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10年5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10年4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10年3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10年2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10年1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09年10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09年9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
2011年7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2011年6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2011年2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
2011年1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2010年12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2010年11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
2011年11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2011年10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2011年6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2011年5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2011年4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2011年3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2011年2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2010年5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
本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A Practical Guide to Fedora and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pdf - 下载频道 - CSDN.NET
&&&&A Practical Guide to Fedora and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pdf
&A Practical Guide to Fedora and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pdf
这是学习linux的一本好书,是英文版的,想学的话可以看一下
若举报审核通过,可奖励20下载分
被举报人:
举报的资源分:
请选择类型
资源无法下载
资源无法使用
标题与实际内容不符
含有危害国家安全内容
含有反动色情等内容
含广告内容
版权问题,侵犯个人或公司的版权
*详细原因:
您可能还需要
Q.为什么我点的下载下不了,但积分却被扣了
A. 由于下载人数众多,下载服务器做了并发的限制。若发现下载不了,请稍后再试,多次下载是不会重复扣分的。
Q.我的积分不多了,如何获取积分?
A. 获得积分,详细见。
完成任务获取积分。
评价资源返积分。
论坛可用分兑换下载积分。
第一次绑定手机,将获得5个C币,C币可。
下载资源意味着您已经同意遵守以下协议
资源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资源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CSDN下载频道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资源负责
下载资源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
本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操作系统下载排行
你下载资源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
如何快速获得积分?
你已经下载过该资源,再次下载不需要扣除积分
A Practical Guide to Fedora and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pdf
所需积分:0
剩余积分:
VIP会员,免积分下载
会员到期时间:日
剩余下载次数:1000
VIP服务公告:redhat下怎么用命令行查看图片和播放视频
[问题点数:20分,结帖人AnZhuiQiu]
redhat下怎么用命令行查看图片和播放视频
[问题点数:20分,结帖人AnZhuiQiu]
不显示删除回复
显示所有回复
显示星级回复
显示得分回复
只显示楼主
相关帖子推荐:
2012年11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2011年8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2008年10月 C/C++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
2012年8月 Linux/Unix社区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
匿名用户不能发表回复!|
每天回帖即可获得10分可用分!小技巧:
你还可以输入10000个字符
(Ctrl+Enter)
请遵守CSDN,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CSDN(www.csdn.net)”。如是商业用途请联系原作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redhat重启命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