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情景对话不好,然后在聊微信和QQ的和别人用英语情景对话对话这样。这样对提高英语情景对话水平有帮助。可是朋友们都不会。有

英语作文(有提示)要求如下:(尴尬的经历)陈先生昨天在机场接一个朋友,在等候期间,他给其他朋友通过微信聊天.不久就沉迷其中.当他意识到接朋友之事时,朋友已经离开.当他试图用手机与朋友联系时,手机因_百度作业帮
英语作文(有提示)要求如下:(尴尬的经历)陈先生昨天在机场接一个朋友,在等候期间,他给其他朋友通过微信聊天.不久就沉迷其中.当他意识到接朋友之事时,朋友已经离开.当他试图用手机与朋友联系时,手机因
要求如下:(尴尬的经历)陈先生昨天在机场接一个朋友,在等候期间,他给其他朋友通过微信聊天.不久就沉迷其中.当他意识到接朋友之事时,朋友已经离开.当他试图用手机与朋友联系时,手机因没电已经关机;……展开你的想象,写一篇12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参考词汇:meet a friend接朋友;micro messenger微信lose oneself in陶醉其中be power off(没电)关机
No school,no class.This life is the most beautiful.I very Iike My holiday.Because it is happy.in holiday..micro messenger,I will go every day to and my friends go out to play,we play are very happy,I am very happy.We will go to the library to read a book,this is the lose oneself in.I will play the game together be power off,and the father when playing the game very happy.I will help my parents to clean the room every day,my parents it is happy.every day.I Iike my holiday.我的Iphone4正在聊微信的时候弹出来一个英文对话框,内容是这样的
我的Iphone4正在聊微信的时候弹出来一个英文对话框,内容是这样的
哈哈,选我吧!这貌似是你手机安装的某个免费解锁屏幕的软件的过期提示……(貌似软件名字是Unfold)翻译的意思如下:你好像喜欢Unfold,您已经解开200次锁屏了!请考虑捐助来支持这款免费软件的研发!谢谢!俩按钮的意思是:不捐,谢谢!和好的!希望能帮助到你,有什么问题可进一步交流~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微信领域专家对外国人来说,什么叫英语好?相应地,怎样提升英文水平?
现在英语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可是中国人说英文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和中国人交流。那么对于受众来说,英语好的定义是什么?发音好?词汇地道?能在会议上滔滔不绝?
按投票排序
(Thank you
for this awesome translation!)博君一笑,LV1:与母语为英语的人能进行简单的沟通,互相明白意思LV2:你可以阅读并且撰写英文书信或者商业电邮LV3:你明白英文里的缩写,惯用语和俚语 (欢迎通过Urban Dictionary学习)LV4:你能明白英文笑话里面的梗(需要一些背景的文化知识)LV5: 你能很自如地通过一些日常问候来打开话题并进一步地继续与对方交谈LV6: 你可以阅读一部小说并且写一篇1000字的内容简介LV7: 使用英文思维LV8: 你可以说英文笑话,做演讲,写诗或者研究论文。LV9: 几乎没有口音而且很少犯语法错误(笔误可以不算,几乎每个人都会做笔误,这也是检查拼写的必要)LV10: 你说话的方式已经和“外国人”几乎没有区别了,即使有也可以忽略不计。- - - - -Just for fun,Level 1: You can understand me. I can understand you.Level 2: You can read and write a letter or a business email.Level 3: You can understand contractions, idioms and slang.Level 4: You can understand jokes (this requires a lot of cultural knowledge).Level 5: You can comfortably handle the "Hi! How're you?" / "Great! How're you?" greeting and continue chatting.Level 6: You can read a novel and write an 1000 word synopsis.Level 7: You can think in English.Level 8: You can tell jokes, gives speeches, and write poems or research papers.Level 9: You hardly have an accent and rarely make grammatical mistakes. (Typos don't count, everybody makes typos. That's what spell check is for.)Level 10: The difference between you and a native speaker is so insignificant that most people won't even notice.
我实习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加拿大女人对我说,“你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你看楼下的Ben, 还有Ian,他们都是Asian,但是他们的英文都很好。”她所说的那两个人是来自English-speaking Singapore,英语对他们来说本来就是母语,只不过就像印度人一样,他们还是有口音罢了。可是辩解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改变他人的看法是很难的。就算辩解,也不会让我的英语突飞猛进。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倍努力,达到或者超出同事老板的期望。这些一辈子都不必努力学外语的人可能还是无法理解语言的不容易,但是他们却会把属于我的机会给我。这就够了。现在距离那时又过了半年多,虽然英文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期望的目标,但自我感觉还是在不断地进步。至少也可以写出唬人的email,被人问是不是真的才出国两年了。出国以前觉得只要在英文环境里面带一年,英文很快就会和native speaker一样好。现在回想起来发觉那是多么天真的想法啊。这种事情,真的是要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的。就算天天和native speakers打交道,还是需要强大的自我察觉和自我督促去使英语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什么叫做英文好?在我看来不是发音不是听力甚至不是写作,而是懂得如何根据场合而变化说话的方式。比如你可以在会议里用business English做report,可以和隔壁邻居聊他们新修的草坪,可以和你的朋友开重口味笑话。这就叫英语好。有很多non-native speakers的英文让人感到费解,不是因为他们词汇不够,而是他们的词汇选择都很awkward,也就是和语境不和,所以让人感觉不舒服。要积累预感,我的方法是看TV shows。很奇怪的,有时候就是会记得某个场景里某个人物说的某一句话,再也忘不掉,生活中也可以自然地再说出类似的句子。所以我觉得这是对我有用得方法,对别人来说,有可能就是听歌,听广播,浏览网页。可是就像之前所说,要注意语境的不同,如果把看Washington Herald学来的句子用在生活里,应该会很奇怪。还有就是,如果听不懂的话就倒回去听,还听不懂就打开英文字幕,自己一个人看TV shows的好处就是可以放慢速度,囫囵吞枣的话收效甚微。我喜欢上的网站有netflix(一个月7刀其实不贵,因为你可以看纸牌屋,而且它家都有英文字幕,听不懂的时候可以打开来看),huffington post(有时候可以碰到好像很厉害的词,虽然都不会刻意去记啦),quora,reddit(居然有这个。。。有时候评论好好笑)。另外flipboard也有不错的内容,可是它的UI太丑了实在忍不了。和英语为母语的人说话,主要是练习输出,也就是怎么把意思表达出来。相信很多不习惯说英语的人都有先把句子在脑子里翻译好再说出来的习惯,这样自然是很妨碍效率的。所以还不如破罐子破摔,先把句子开个头,接下来的慢慢想。要做到这个的前提是对句型的熟悉,然后是对词汇的熟悉。如果框架就在那里的话,只要不断地从脑海里把词汇调出来就行。当然会有卡壳的情况(还很多),但是至少已经没有在翻译了。有很多人发现和外国人没办法聊得很深,可是有时候只是我们没有去试而已。其实人和人没什么不同。就算在中国,我们也不是随时随地都能碰到能聊得深得人,对吧?这种想法的存在,说不定是我们自己就在脑海里划了一道线呢?关于发音,这个并不是评定英文好坏的标准(其实只是虚荣心德产物而已!),但是说得好的话确实对沟通有帮助。要提升发音,恐怕必需经由别人的纠正。因为很多时候错误的发音已经在我们的脑海里了,就算我们整天听别人说正确的发音,也未必能意识到自己一直说的是错的。就我自己来说,我的pain point是/ein/这个音,我总是吞掉/i/这个音节,但是自己却浑然不知。后来才明白为什么有些很简单的词别人都听不懂。对于我来说,no pain no gain这句话简直是噩梦!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和中国的英文教育方法有关,俗称哑巴英语,光会拼写就好了,发音什么的自己想象一个也八九不离十啦。所以在接触到新词的时候,最好把发音听10遍,就不会发错啦。
我在美国读高中,发现一个现象,成绩较好的中国人(sat2250+)的写作会比大部分美国人强。但美国人毕竟在说母语,扎根在文化背景里与生俱来的机灵和幽默是很难模仿的。像美国人在我们学校的weekly assembly时可以很自然地开各种玩笑,中国人上去的话除非说错话很难引发笑场。
但假以时日,必定会有更多像黄西这样的non-native speaker打动美国。因为幽默是不分国界,不分语言的,好好留意美剧中的笑点,平时多见缝插针地耍机灵,总有一天会人见人爱的。
用英语阅读来评价的话,sat2400其实都未必能说明什么,更不用提托福阅读了。 真正的学霸就是把James Joyce的Ulysses ,Nabokov的Speak,Memory之类的书看得翻来覆去。我认识一个今年去哥大读literature和history的大神,他大概从高一开始,每个星期从这个list里看一本书。他是我见过英文最好的青少年(\(^o^)/),兼很帅,兼182,男神。
一个在英国留学的姐姐跟我说有一次一个英国人跟她说:“你英语真好。”她特别高兴,紧接着那个人又说:“你的英语就想我想象中的中国人说的那么好。”顿时她就高兴不起来了。如果一个外国人说你英语好,一般是因为你说的像一个外国人说的英语。除非是当你说“I am Chinese。”以后,一般要是你说了这句他特别讶异的说你英语好那是因为你口语好到了他没听出你是外国人。不过口音并不是问题。你要真说起发音来我深刻觉得Chinglish听起来比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地道多了好吗。当年在新加坡时候经常被出租车司机用singlish纠正发音(我们学校老师介是欧美人,所以我们学的大多是美音“。”你的发音不标准,你在新加坡就要说singlish!singlish才是真正的english!“然后我跟室友就在车上默默翻白眼。至于词汇量,什么叫做词汇量大?高中时候人手一本TOFEL单词书,Mr.Richard一把抢过一本说道:“不要一直背单词,你背了也不一定能考过TOFEL,这里面的大部分单词你除了考试以后都不会用到。”上ESL时候美国老师抓过各种GRE、TOFEL单词书一翻顿时头就大了,里面单词一大半不认识。语法你更不用纠结了,美国人写出来的论文还被要求去writing center改语法呢,我去writing center改语法时候还遇到过某些tutor给我改的面目全非依旧一大堆错呢。谁说会英语就得会写论文了?你说中文就一定会写作文吗?作文写得跟流水账一样的还不是一抓一大把,中文作文都写不好的一!定!写!不!好!英!文!论!文!我经常觉得自己英语不好各种没自信,说话特别怕别人问我第二遍,我总觉得是因为我说错了别人没听懂。后来发现妈蛋不是我说错了,是我没自信说话声音太小了别人压根没听清。我美国朋友劝告我的话就是:“不要觉得你英语不好,美国人的英语也只是比你好一点而已,美国人中文还没你好呢,你还比他们多会一门语言呢,所以不要觉得没信心。”至于会议上滔滔不绝什么的,私以为这是性格问题,跟英语没太大关系。我见过太多人英语说得没我好但是美国朋友比我多多了。我以前死了摆列想回国总觉得我英语不好所以不合群,后来想通了发现其实我似乎从小到大都不太合群……不合群就是不合群,回了国我还是不合群。所以事实证明这东西是性格关系,跟语言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英语好”这三个字定义太广,基本上每个人多这三个字不同的想法。照我说,能够把“英语”作为一项工具熟练应用就是英语好。
俺刚来美帝的时候,有老美对我说,你英语真好把俺美的直冒鼻涕泡后来一想,不对啊,一个北京人会对另一个北京人说,你北京话说的真好?老美说这话就表明你在外国人里面英语还行啥时候老美不说这种话,英语就是真的好了另外,只见过老美对老中说,你英语真好从来没见老美对印度人说过这种话
我的感觉是这样的。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英语在应用较多的领域会说的很好,很流利,但在其他方面(比如日常对话)可能会比较生涩,懂的词汇也不多。所以外国人说英语一般是看他主要在什么地方用英语用的最多,比如经常进行学术探讨,在自己学术领域内的对话可能会非常流利。但是如果让这个人去开日常的玩笑,可能就不行了。而且很奇怪的是,在学术领域内对话的时候可能会激发更多的想象并说出很好的玩笑,但是平常却不行。我觉得语言的魅力远非我们可以想象。我的经验来看,所谓level(得票第一的答案)是勉强存在的,但是不完全。有的人在level中间可以跳跃,导致这种跳跃的原因就是经常练习英语的领域的不同。而且,英语口语似乎是一片又一片的纽带群,这些纽带群互相有一些纽带是互相连着的,所以纽带群和纽带群之间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纽带群代表着不同的领域的词汇、句法、甚至发音。当你在自己熟悉的纽带群中找词汇和句法说话的时候,大脑可能会相对活跃,因为练习较多,说的可能相对流利,纽带群中的点联系更紧密。而且会激发其他的纽带群,并带动其他纽带群中点的联系,然后有可能就会连带着说其他的领域的话也变得流利。但是,如果一上来对话就是自己不熟悉的纽带群,那么就会发生反作用,越说越不得劲,总感觉每句话都有很多不知道如何描绘的词语,语法也变差了。其实,美国人也有纽带群的差异。有的美国人日常说话很快,一旦开始学术演讲好像反映还没有某些外国学生快。同理,这种现象也产生在像我这样的外国学生身上。另外,英语说得好本身的评判标准比较主观,发音和连贯性占得比重很大。发音不好而说话流利的印度人也常需要重考语言考试才可以成为TA。但是很多中国学生发音尚可,但连贯性差,我就有这个毛病。发音被认为很标准,词汇和词组的运用也被认为比较强,但是语法无法做到很连贯,每次说一个复杂的句子说到一半就要想想以后要说什么。来美国进步很大,但是与流利仍有差距。不过我考TA还是考过了,虽然我在描绘故事的时候描绘的不好,但是在描述会议议程修改方案和一些学术的图表的时候,却很流利。在我看来,语言天赋与掌握俚语、俗语等的程度无关。比如一个中国人天天跟你说“图样图森破”或者“亲”的话,你也不会觉得他语言说得好。英语一样。语言天赋主要有几种:第一就是极强的语言逻辑(奇怪的是这种人很多writing的逻辑不太好),就是在说话的时候可以将事情讲的非常清楚,不拖泥带水,有层次感,而且没有废话;第二种就是Jon Stewart这种语言创造力很强的人,他说话的时候会一个想法接着一个想法,创意而新奇,描绘中多带各种各样自然发挥的隐喻、讽刺等,感觉非常犀利,Jon Stewart是ENTP,也就是发明家型性格;第三种和第二种有些相似,就是在说话的时候会突然产生非常耐人寻味的语言表达,在语音和语调的掌握上登峰造极,会用语言营造气氛,是非常好的story teller,多以年龄较大的白人教授为主。
当初学过一门课叫语言测试,讲课老师是该领域大牛,聪明绝顶还还是个gay(这个和主题无关),专门研究怎么测别人的外语水平。此老师最爱讲两个故事:1. 某次他去开语言测试大会,会上某人做了个轰动性研究,顿时成为当次大会明星(我觉得他说到这里对他自己的星光被盖过有点不爽的感觉,这个也和主题无关),此人的研究就是,找一众母语非英语的人说英语录音,然后找专门培训过的测试专家给听录音这些人打分,打分四个标准,语法、单词、流利度、语音,先分别打分,再合计总分。打完分之后此人把接受测试的人每四项的得分和最后总分做了个关联测试,发现语音得分和最后总分惊人相关,其他三项不相关。意思就是你的语音得分高,最后口语总分就高,语音得分低,口语总分就低。语法单词流利什么的是浮云。事隔久远此人测试在哪搞的我忘了,肯定不是中国,是不是东南亚印度或者欧洲国家就不知道了。打分标准也不清楚,比如什么样的发音就算语音好,一定要像英美加澳,还是新加坡印度这些口音也可以接受。这些都先不考虑的话,可见语音的重要性。我觉得语调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不过当时似乎没有单独列出来研究。2. 大家都知道雅思的打分标准,我这里就不抄了,9分的标准是达到母语人士的水平。于是这个变态老师搞了个研究,找一众英文母语人士来做雅思阅读题,最后一改,发现大家均分7.5。对此项研究他老人家非常得意,每次都拿来炮轰雅思,后来我们才发现他之所以不鸟雅思,是因为他自己在搞托福机考题目。说了半天,中心思想就是,对别人的语言评估,其实是很难做的一件事,到底应该以什么方式什么标准评,专家们也在掐啊。对题主自己来说,主要看要用英语干什么事,能达到这个目的就算英语好了。
额,说个有点唬人的好了前面的答案都是和母语是英语的外国人交流,我呢,有一次在广交会上,因为抽烟借个火的契机和一个蒙古人闲聊瞎扯了半个下午用英语的他说他英语不怎么好,我说我英语也很破天南地北的说了那么多话,居然感觉不出什么交流障碍,也算是趣事一桩了对了,这件事情让我发觉了一件事,当然我没资格说对不对:就是外语烂不可怕,只要和你交流的那个人外语和你破到一样的程度就“唔晒惊”了。。。
我之前问一个外教 怎么才能改掉口音 说出正宗的英语。他说:we all have accent.i have american accent you have chinese accent. that's all.
想到了生活当中的几个例子,在中国来说。假设这个人普通话很不好的人,有着某地明显的口音,但是正常交流是没问题的,在饭桌上,恐怕大家不会说,「你汉语/中文真好啊!」,因为大家都是以中文为母语的人,只是这个语言当中有不同的方言,虽然语法和发音都有差异,但是整体的语言架构是没变的。同样如果是一个外国人来说的话,只要不是黄种人,白人或者黑人,如果说汉语,并且带有明显的外语口音,但是交流表达不成问题,恐怕大家都会惊叹「嗯,汉语说得不错啊」。但是我们真的觉得他的中文好吗?恐怕不是,发音不标准,很多句子的表达不连贯,词汇选择不准确,但是因为我们是汉语的超熟练使用者,所以我们都能听明白。比如这个外国人说「尼痴反?」,他是想问你吃没吃饭,恐怕我们不会回答「刚吃完特别撑」「还没呢要不一块儿?」这类的回答,而是笑笑说「吃了!在中国我们会说你吃了没这样,记住了吧?」同样的句子,这个夸赞你一门语言说得好不好的标准,更多的是一种在于你「入不入门」了的表现。以某门语言作为母语的使用者一旦发现你「入门」了,那么自然觉得你说的不错,这其实可以作为「没话找话」,想来除了说「谢谢」以外也没什么好说的了。之前在国外遇见了一个白人传教士,说比较流利的普通话。但是他的汉语学习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不靠汉字,而是靠拼音,但是凭借大量的使用,他对圣经之类的传教资料的汉字段落,都能比较熟悉和流畅的认下来,但是阅读速度和朗读速度都很慢,如果你告诉他一句普通话的地道说法,比如「这件衣服很漂亮」,他是用拼音记下来这句话。但是这样学习的缺点显而易见,因为汉语当中同音不同义的现象是很多的,所以很多词汇他会记混,也说得不甚准确。同样对于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来说,如果你问他们一句英文该如何地道的表达的时候,他们会明确的或者很习惯的告诉你。但是倘若你在国外生活,周围的本地人虽然认为你是个外国人,移民之类的,但是他们也会默认你说他们的语言,所以有时候你在问他们某句话该怎么表达的时候他们会感觉很奇怪,因为那就像教小孩子说话一样。所以我认为对英语为母语的英语使用者来说,英语说得好是那种可以讨论「这个游戏好不好玩,这个新闻你怎么看」这类问题的。依旧记得有一个判断你的外语是不是自然到了某种程度的标准,「数硬币的时候闹钟的数字」和深夜睡醒上厕所却撞到门框上说得那句类似「我操」的语气词。事实上无论任何语言的学习都十分困难。这有点类似郭德纲描述的相声,门槛在门里,你进了门很简单,但是开始往山上走的时候才发现每一步都能给你拨层皮。事实上题主这个问题的前半部分我认为是个好问题,但是对于后半部分这个「提高英语水平」的问题就有些随波逐流。每个人学英语的目的不同,显然无法一概而论。但是我个人仍然坚持词汇是根本,而这之前每个字母的历史和来源都是要搞清楚的。这就好比你学汉语不能不学汉字,学汉字的都知道日是太阳,因为像太阳,水是水,因为像河里面流动的水的样子。以及后来形声会意的造字方法之类的。发音的重要性在于你身处在那个地方是不是地道,这绝非一日之功。而认字显然最基本,对应到一门外语比如英语来说,那就是词汇。即便你的发音有浓重的地方特色,但是所有的词汇你都认识并且都理解,那你的生活显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困难。
什么叫中文好呢。口音?普通话各种口音的教授可以算是中文不好么。词汇地道?各种梗满天飞的小混混算是中文有文学或学术功底么。我刚去加拿大跟本地华人cbc交流,人家说的可顺了,但是他们有些常识也不知道,我就用结巴的英文告诉他们,他们倒觉得我是个文化人。
至于英文思维,人的本性是一样的。所谓思维差异只是文化影响。提高英文,我跟你讲,找个外国情人提高的最快。当然这是玩笑话。楼上什么的最讨厌那个类似雅思等级标准的过来糊弄。说问题不说本质的
学英语专业,但一直对口语不自信,觉得自己英语不好。最近每天跟一个英国人工作,各种没底气,可是她觉得我英语很好,当然也可能是出于客气。基本交流都没问题,遇到不懂的词她就解释给我听,还有生动的肢体语言。所以,个人觉得,语言真的只是交流的工具而已,能够听懂,也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就算是英语好。
每个人对好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反过来想,一个外国人问你怎样才算汉语说得好?这个问题的答案也适用于你的问题。
英语和汉语一样是语言,那么同样的我们怎么评论说中文比较好,其实对于外国人来说,我们作为一个非母语为英语国家的人,可以做到保证交流基本没有障碍,也就是听得懂并且答的也差不多,别说让人误解的话,人家就会觉得你的英语好。如果作为语言来说,如果要论它到底好不好,其实可能是不说这门语言的人才会评判的,就好像外国人说中文,我们会说他说的好不好表不标准,我们自己说中文也不会去评判。如果不纠结与提问者的好不好这个字,其实我们说英语好不好,如果作为语言交流而言,太多学英语的人会去估计语法,用词,口音,再加之我们从小就是以一门学科来学习英语的,能说的人很少了,所以我觉得如果从这方面来看,你能说出来,不管对错,外国人能明白你的意思,且你能明白他的意思就算是可以了。如果论语法,词汇应该是我们用的可能很多学生比外国人都好,但是很答一部分是书面语非生活中的用语吧~所以觉得是否应该先转变一下思想,不要非得强调多对多好,先按照听说读写的顺序学,或者把听说补上再说。
对受众者来说,我想英语最好的表现是能够交流,能够get到他们笑点和各种梗的有效交流。但这恰恰是最难的。而另一个虽然不是难得要命,但也是非常虐心的。在适当的场所讲适当的话,语法错误没关系,口语严重也没所谓,但有时候单词用错场合了才是惨反对第一名的答案作为海外的预科生,现在作业都是需要演讲和写作文写读后感什么的。但明白俚语和梗?差太远咯 初来乍到一年,和他们说些简单的日常问候是没问题的,但是一深入就不行了只要你和外国人说话多了,甚至只是听多了英文的节目看多(并且懂)无字幕电影电视,英语思维早已悄然而至。只要有足够的有效输入和输出,基本沟通不是问题,有了沟通那么英语思维也不会是个问题而在某些被动的情况下甚至兴趣的驱使下,写内容简介,写信,看懂小说,做演讲,都不是太难的事(留学狗哭着说)当然各种语法错误肯定难免但最难的,是在顺畅交流的情况下get到他们的梗和文化笑点啊= =了解一个国家,一个种族的文化语言内涵所需要的功夫和时间绝对比其他几种都要难因为所谓了解不代表死记硬背,而是要通透地明白并浸入环境中化为己用,国内的英文学习者除非是专业需要或者浓烈的兴趣,这点是非常困难的。这可不是靠微薄上每日一句地道xxx能教会的
跟外国男友交流基本上没有障碍,这叫英语好。除了衣食住行这些基本话题,你们还需要聊人生聊理想聊过去的经历,其实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能潜移默化地帮助你形成英语思维。具体要怎么提高,借用前几天对别人说的那句话,“多说,多错,多改”,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其实要看你遇见的老外他本身的教育水准,如同中国一样,就算普通话讲得非常标准,写出来和说出来的东西也不见得都有值得思考的意味,而正如有些略带口音的人反而说话更有道理;如果这个老外本身教育水准不高,而你使用的措辞不是他能有的水平,你的英文评价反而很低,因为他未必能懂,他只懂得玩笑与所谓的幽默,也就没必要担心自己的词汇问题了。所以英文水平好主要在于,正如楼上所说,你能自如运用英文让人理解你,无论是工作上或者生活上,那就够了,有些老外连自己国家的语言都掌握不好,本身名著经典没读过几本,如果你能说出富有文学气息的句子,估计鲜有人不赞叹,到前提是注意场合,还是那句话,遇到大学以下水准,或者听着说话方式不对劲的老外,咱就别指望他给咱的英文提建议了,到时不是进步的愉悦,而是掉坑里的后悔。题主大二汪,从小到大英语都不好,高考英语80多分,但我也没有不好好学英语,单词背了很多也做了很多题,小学初中高中老师布置的英语作业也都有认真做,但感觉不管怎么努力和英语之间就是隔着一层。所以想问如何提高英语水平。
刚看到有不少人说,每天1小时,一年半载下来是不可能获得大幅度提高的,个人从经验上来说是不准确的,关键在于如何去学,我认为使用正确方法的话,是可以起到明显效果的。学习英语主要分以下三部分:1. 基础英语:词汇和语法2. 输入英语: 阅读和听力 3. 输出英语: 口语和作文对于一个英语不好的人来说,首先先把基础打扎实,原因很简单,词汇和语法好比子弹,听说读写的能力和技巧,好比手枪(当然你要说是AK47也没问题)。 没有子弹,光有手枪是一点用都没的。我们来计算一下:一共有一年半的时间,那么一共就是365*1.5
约等于 550天, 每天一小时也就是548个小时。
达到英语托福100分左右的水平吧,词汇量需要8000左右,前面150天可以用来背诵单词,每天差不多50个单词,每天1个小时背诵50个单词,1个小时=60分钟=3600秒,那么50个单词划到每个72秒。
千万不要盯着一个单词看72秒然后跳到下一个,这样是无法记住的,如何背诵? 方法如下:不要背单词,而是看单词, 第一天早上起床,每个单词花30秒,请大声读出来,努力记得拼写和释义。到了30秒,立刻到下一个,哪怕感觉没记牢也无所谓。 总共花时,1500秒,25分钟,7点起床,直接从枕头下拿出单词书看就好,7点25就可以起床上厕所了。
中午吃完饭,掏出单词书,每个单词15秒,快速过,750秒,12.5分钟。 12点吃完饭开始看,12点15不到就可以午休了。晚上睡觉前,每个单词10秒,快速过,500秒,约8分钟,11点上床,11点08分就看完了,可以上知乎,看朋友圈了,总共花费时间:25+12.5+8= 45.5分钟。
第二天早上起床,请按照第一天的方式看新的50个单词,但是中午和晚上,各多花每个单词10秒钟的时间,过一下第一天的词汇。 那么时间变为:25+12.5+8+8+8 差不多60分钟,以此类推,周五结束的时候,已经背诵了250个词汇了。周末两天不用背诵新的单词,还是按照早中晚的安排,复习前面这250个词汇,每个词汇15秒钟左右,多余的时间,买本语法书翻翻。。。为什么要这样背诵? 因为背诵的最好方式不是在一个单词上花大量时间,而是不断的重复这个单词。 那么这样的方式实际花的时间为:
( = 224天。550-224 = 326天, 我们还有326天时间。语法,无外乎语态(主动,被动),时态(16种时态,常用的没几种),非谓语动词(分词,不定时等),语气(虚拟,强调等),重句等。
买本语法书,按照上面一条一条看,配合相应的练习。个人觉得,一个月不会有问题了,算30天吧。
关键在于,遇到不懂的,要找到靠谱的人问,帮你答疑,在知乎上问吧。。。326-30=296天。 下面开始进行输入英语, 何为输入英语,听和读,都是你需要接受信息的,而不是送出信息。 建议,每天各自半个小时吧。
阅读的话,开始不要读难的,比如读一下China Daily上的能读懂的文章,都读不懂的话,可以拿些国外的初高中读物,关键是养成习惯,以及帮助对单词的记忆,因为你之前背诵的新鲜单词在读物中碰到的话,会很好的帮助记忆。当你如果发现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的时候,可以提升下阅读材料了,可以拿一下雅思,托福,甚至SAT,ACT的阅读部分考试题来读了。 这里要注意对长难句的把握,一个很长的句子,如何快速把握住主干,然后读懂它。
最后,可以慢慢提升阅读速度,掌握快读的诀窍。听力的话,更为重要,因为很多人其实对听说要求更多,并不要求读写,例如大量以旅游,或者日常交流为目的学习英语的人。 可以先听一些教学用的听力材料,很多选择,例如新概念,剑桥英语等其实都可以,不做任何点名推荐。
等自己的耳朵慢慢有感觉了,难度不够了,可以拿难度更高的一些材料来练习。
这时候,可以把听力分为两类,一类是Conversation,对话类;另外一类是Lecture,听课类。
Conversation的练习,未尝不可以使用美剧来练习,这里有几点要注意,1.绝对不要使用有字幕的美剧或者英语来练习,人都有惰性,不自觉会看字幕,一看就基本没用了。找没有字幕的太累,直接拿小纸条,将字幕处沾起来就好。 Lecture的可以看TED演讲集,优酷上搜下一大堆,不仅可以练习听力,还可以丰富知识面,很赞。这2个部分预计需要花费半年时间,差不多180天,那么还剩下296-180=116天了。116天,开始练习输出英语,就是口语和写作。输出比输入要难一些,因为你只有输入了才能输出,听懂了,才能回答别人的话。看懂了,才能回复别人的邮件。不过,时间还是和输入英语 一样,每天各自30分钟。 先说写作,先从写小日记开始,记录一下每天自己做的事情,稍微高端点后,开始写自己对于一些事物的简单看法,再高端点,开始写一些议论文,例如自己设定题目为:中国足球为何可以在亚洲杯上扬眉吐气,是运气,还是实力?
或说明文:我的女神武媚娘之类。
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不同的尝试,例如写一些商业邮件等。娱乐的时候,也可以通过Skype加一些老外,进行聊天,我通过这种方式交过不少外国朋友,曾经有一个非常漂亮的瑞典美眉,聊了好久,然后。。。。这里不说细节了。
再说口语,初步练习口语的时候,口语大声的朗读一些对话的文章,以及一些简单的演讲类的文章,这些网上都可以找到,第一步达到自己不会读的时候都卡壳。 进阶后,可以尝试和身边的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用英文对话,就从最简单的开始,比如见面的时候,不说 吃了么? 而说what's up。
比如 不说要去上课了,而说 I need to join the class right now. 这样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锻炼英文思维能力,很多中国人的口语不好,或者卡壳,原因不是因为英文不好,而是因为 他们的输出流程是:
英文输入,翻译成中文,中文思考,翻译成英文,然后输出。
1方面,这个流程繁琐,导致卡壳,第2方面,会在翻译方面产生问题,因为直译很难,除非你词汇量非常大。但是如果你直接是 英文输入,英文思考,英文输出的话,就不会有翻译的问题,因为你都用英文思考的,用的一定是自己会的英文词汇。 我个人就是典型的例子,在美国那么多年,很懒,不是太喜欢背诵单词,但是任何说英语的老外,和我沟通,毫无障碍,而且立刻成为朋友。 当然这样和朋友到处用英文对话,有一个风险,就是会被别人骂“装逼狗”, 哈哈, 不过相信我,骂你的都是那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等过个几个月,一口流利英文,让他们哭。
再之后,可以和一些老外沟通了,当然和老外沟通的时候,不仅仅是考验英文能力了,更是对于他们文化的一种了解,例如他们的感兴趣的一些事情,他们的笑点等等。 116天,差不多了。
刚好一年半载, 坚持这样做,相信我,英文一定突飞猛进。 其实,学英语和健身也挺像的,开始觉得是一种负担,但是坚持下来,就会有成就感,看到镜子里的自己身材越来越好,然后就停不下来了。现在觉得每天一个小时,后面自然而然愿意花更多的时间用在英语上了。
时间像乳沟,挤挤还是有的。给大家介绍一个微信,我一个美国好朋友的微信公众平台,他可以算是中国最好的外教之一了,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MBA毕业,应该算美国前10了,他每天会自己制作一些视频,发布,大家可以看下,学习下。
我回答的不是怎么学英语,而是怎样才能坚持学英语。我看了很多人的回答,比如每天坚持读英文原著,每天坚持看报纸,每天坚持背单词,每天坚持听VOA。他们都是非常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如果题主能每天坚持做到,你一定能成功,我也无需多言其他。但是我将回答你可能没问,但是实际上更加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怎样才能坚持学英语?任何事情,包括学英语,很多人都会说“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好浓一碗汤,壮士我先干为敬)这纯粹是废话啊!我也知道如果我坚持每天一个小时背50个单词,一年之后肯定能背完托福8000单词,哈佛剑桥不是梦想;我也知道我每天阅读英文原著一小时,几年之后肯定文笔优美出口成章,万千文艺女青年迷倒在我的苏格兰短裙下。但是问题是,如何才能坚持做一件这么无聊无趣让人抓狂的事情整整一年或更久呢。答案不是去新东方打一针鸡血,回家计划一年的学习计划,奋斗3天3夜发现没有效果然后放弃,而是理性的认识和有效的具体操作方法。用比较科学的方式来解释,就是”每天积累一点点“这种方式见效非常慢,反馈时间太长,而人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成就感和满足感就特别容易放弃。。。仔细想想你们的单词书,是不是无数次拿起它,翻到不到一半,发现总是背了又忘,于是把它放下;或者想想其他任何事情,是不是都是因为发现一直没有正反馈,感到希望渺茫而放弃。所以,题主不如尝试换一种思维方式:简单粗暴的在短时间内集中火力狂轰滥炸迅速提高自己的某一方面技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然后才有兴趣去持续的努力和提高。这里先介绍一下我学英语的过程,然后介绍学习的具体方法。虽然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是题主不妨一试。(大二汪反正也没什么正经事吧嘻嘻嘻。)我大概小学二、三年级开始学英语。一直到高一,除了学习了课本上的李雷、韩梅梅和他们之间羞羞的事情,我还在课外学了新概念123。所以整体基础还算是不错的,但是要说好到哪里去也没有。但是高一是我的转折点,起因是我想以后可以出国读书,然后在新东方门诊部猛打了一剂鸡血。于是高一的暑假,我每天背单词8个小时,坚持了2个月。结果是,我不仅把高一到高三全部单词都搞定,还背完了大学四级和六级词汇。(也就是从大概2500左右的词汇量,2个月之内达到6000)其实我现在也回忆不起来当初为什么要选择单词这样一个突破口,但这却对我后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英语单词这方面我已经可以碾压所有同学,问啥单词我都知道,所以英语老师格外喜欢我。而且英语老师年轻又漂亮,每次夸我棒棒哒,我都觉得自己羞羞哒和萌萌哒,可开心了。而这短时间内的巨大进步,让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自信。你造吗,这些可是我之后持续学习英语的源泉啊。高二第一学期的时候,我们学校有去加拿大友好学校交流访问的机会。我回来之后便更加坚定我出国读书的想法。而刚好加拿大学校也会在我们学校选2个同学并给予奖学金过去读书。评选的方式为考试,有英文,数学,科学,历史,听力,面试等。而这些考试的载体都是英文。这意味着我需要再次在短时间内有一个很大的提高才能获得这次机会,毕竟我们学校有从小在美国读过书的同学,还有各路学霸学神级人物。(我们高中也算是全国前列的吧,国际奥林匹克金牌数目全国第一)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光,是我每每回想起来都会感动得眼泪汪汪的几个月。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背单词,7点出门上课。走在路上做泛听练习(老友记),午休时做托福精听和听写,晚上写完作业看看英文原著,直到累得睡着。高二的寒假更加辛苦,白天在新东方刷10小时的托福课和口语课,晚上回家累了就看看老友记,还能撑就背背单词看看原著。总之这一段时间完全沉溺在英语中,背完托福(8000)背SAT(12000),看完了几本英文原著,做了上百篇听写,老友记10季共236集一共刷了至少5遍,(看一遍,其他都是用mp3听)最后终于如我所愿可以出国读书。在加拿大读高中的时候又把GRE的单词(大概22000词汇量)也刷了几遍。随后因为在纯英语环境,自己本身又有不错的基础,所以学英文再也不怎么费力了。其实仔细想想,我最用功学习英语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半年左右,但是这段时间我实现了一个飞跃。下面说说具体的操作方法。分几个板块分别来讲。单词篇首先说说背单词的心诀,也就是要有正确的认识。有的人觉得我背单词一遍两遍三遍都记不住,所以我天生愚笨,不会背单词。给你3个字,瞎扯淡。事实是,如果一遍两遍甚至五遍都背不出来,说明你是个。。。正常人。记单词就是一个重复记忆的过程,有的词你看2-3次就记住了,有些词要记10遍还不一定记住。首先要接受这个现实,不要因为背了几次还没背出来而感到灰心和沮丧,因为每个人都是这样。理解这一点,是坚持下来的第一步。然后,谈谈背单词的招式,也就是具体的操作方法。这个部分其实很因人而异,有的人喜欢读,有的人喜欢写,有的人喜欢在脑子里拼出来,还有人喜欢用联想法。这几种我都试过,我认为联想法是比较有用的,也就是在脑子里联想一个情节或故事或读音,比如ambulance(俺不能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单词都可以有比较合理的联想,往往联想就用去了很多时间。所以我最终用的方式还是简单粗暴:大量、快速的反复记忆。理论依据是:比如有的人说,我一天背10个词,一个月能背300个。假设能记住80%,那最后我能记住240个。但是如果我用相同时间,每天快速看100个词,一个月能看3000个。假设能记住30%,最后能记住900个,远远大于第一种方式。所以我高一背单词的时候,每个单词停留的时间非常短,大概3-5秒看一个词,最多花10秒,然后就看下一个。100分钟时间,最起码能看600个词,效率一点能到1000个。别人花几个月背完一本单词书,我几天就能翻完一次。但是这种方式的一个关键点是,反复记忆,复习为王。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人在记忆最开始时忘记得越快。所以我当时,总是要提醒自己每过10几分钟都要往前翻一翻,为了在遗忘之前巩固复习一下。之后我发现了一个非常好用的软件,叫奇迹英语,是现在拓词扇贝之类app的前身吧。据说他是根据艾宾浩斯曲线,帮助你在合适的时候复习单词。我高二就是用这个软件,刷完了托福赛达GRE单词。这样背的好处是什么?首先可以快速提高单词量。其次,因为单词很快的过了一遍,所以会花大量的时间复习。而复习才是收获成就感的时候。你会很快的发现,”诶这个词记得了,那个词又有印象了“ 所以在背单词的时候就有动力,是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第三,每次翻完一本书,都有一种强烈的满足感。或者软件上每天显示我背了多久,记住了多少单词,都是对我的付出给予的正面反馈,帮助我更好的持之以恒。这是每天背完之后对自己的一个肯定,也是一个良性循环。所以当我在背单词的时候能得到成就感,背完单词后能得到满足感,这就不是一个非常难坚持的事情了。甚至在我背GRE的时候,经常会有很爽的感觉,我一度以为背单词可以让我分泌多巴胺。在我大四真正要开始备考GRE的时候,我花在单词上的时间,也就几天而已。我当时是用的拓词,截图为证:单词是我的突破口,我觉得也是大多数人可以作为突破的方向。毕竟这种死板的东西,只要智商为正加一定时间的积累,都是可以做好的啊。听力篇:听力分两种练习方式,精听和泛听。所谓精听,就是把一篇文章听到极致。比如我之前用过四级听力题,托福听力题,和VOA做精听材料,每篇文章都要反复的听直到完全听清楚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而检验是否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听写。首先根据自己水平程度选择材料的难易,网上有很多网站提供这些资源(最好选3-5分钟左右的文章)。选择的标准是,大概第一遍能听懂60-70%就差不多。然后开始听写,不管要听多少遍(一般15遍-30遍),我会把每一篇材料听得再也写不出一个字来。然后开始对答案,这时会发现大概10%-15%的内容听错了或者没有听写出来。把这些内容找出来,然后花大量时间去研究和复习。问自己这些问题:为什么听错呢?是因为这个词不认识?那就赶紧背单词去。。。是因为读音不熟悉?那就跟着正确的读音多读几遍。。。还是自己本来这个音就读错了?赶快自我纠正,防止以后有类似音的词搞错。 总之,听写只是找出自己的弱点,而之后的修正才是最最重要的地方。基本上做30-40篇听写,就能基本听出95%的内容。然后提高一个难度等级,继续做30-40篇听写。提高的同时,词汇量一定也要同时提高。毕竟如果单词不认识,那就不可能听得出来的啊。然后是泛听。泛听是让我们接触更多类型和风格的英语环境,泛听也是检验自己听力是否提高的试金石。有的人选择广播节目,有的人听VOA或者BBC新闻,但我喜欢听美剧(老友记),因为他还能同时帮助我提高口语。之前讲过,我高二的时候刷老友记5遍以上。其实后来我一直都在刷,到现在236集每集我都刷了不止10遍。因为第一次看,肯定是关注剧情去了。只有对剧情了如指掌的时候,才会开始注意语言。我掌握到了什么程度呢?在我巅峰时期,任何人说上一句台词,我脑子里能本能的反应出下一句。这样不仅锻炼听力,对口语也有巨大的帮助。因为老友记里面都是最日常的对话,很多场合都可以用到。最美式的发音和俚语脱口而出,就是这么酷炫。我之后也看过很多美剧,但是老友记至今为止还是我最喜欢的美剧,没有之一。而且我每次看,都能找到新的笑点,和一些之前没有get到的内容。真是妙不可言啊。阅读和写作: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我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多读和多写吧。读就读你感兴趣的,比如我读的是哈利波特。写也写自己喜欢的,比如我们高一寒假的英语作业是10篇120字的作文,我写了一篇1200字的美剧”越狱“观后感。后来出国后越写越多,也越写越好。无他,唯手熟尔。出国已经8年了,除了第一年还有主动的”学习英语“,之后基本上再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英语。回想起这段旅程,最有借鉴意义的应该就是高中那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那段日子也确实对我有很大的影响。今天写出来这段经历,希望或多或少能帮到大家。p.s 最后特别鸣谢一位老同桌,当时寒假暑假作业我一个字都没写,全是他帮我抄的。现在想想,尼玛这才是真爱啊。。。------------------------------------------统一回答大家热烈关心的问题,我是男生,同桌也是男孩纸,没有在一起。还有为什么收藏数是赞的1.5倍啊!说好的赞我呢!------------------------------------------4月3日更新---------------------------------------------------------------------------------有小伙伴留言说木有帮助,我再来稍微拓展一下。或许可以给大家多一点具体的操作思路。小伙伴的留言:“完全没有帮助好嘛,你的方法对普通人根本不可行,看了你的经历,你学英语是建立在兴趣极为强烈,并且没有额外的关注,或者自律性极强,没有普适性啊!题主要是有上面的一条还会问英语怎么学吗?”我的回答:谢谢你的反馈。我认为相对于其他纯给学习方法,我的理论至少还是能给很多人一些启发的。最起码让自己知道,学习的过程一定要时刻注意给自己成就感和正反馈。比如最简单的,如何选择单词书。假设你是大学生过了4级。你是选择背一本你已经会了50%的单词书(比如6级词汇),还是背一本95%全部不认识的书(比如GRE),哪个效果更好?很多人喜欢一口吃个胖子,喜欢说“我要下定决心一次性搞定GRE" 但这往往不是最优解。因为太难坚持,背了几页发现尼玛蛋我全部不认识,而且好难背啊全是变态词汇。这种情绪马上打击你的自信心,甚至让你怀疑自己怀疑人生。。。所以能坚持下来就怪了。而前者或许就可以。因为第一相对容易,一边背一边发现,诶我还是认识很多词的嘛。然后更加容易背完整本。只要背完一本书就会有成就感,导致更容易坚持继续背下一个难度稍微高一点的词汇。所以你看我的历程,我是高中词汇,然后4级,然后6级,然后托福,然后SAT,然后GRE。每次只给自己增加一点点难度,反正一半认识的词当做复习,另一半不认识的认真背。慢慢的,你有信心了,有成就感了,你的自律性和兴趣自然就来了。不然你以为我变态啊,天生对背单词感兴趣?还不是慢慢培养的。但是,当你一次次放弃,摧毁你的不仅是这一次失败,还有你的信心降低,自尊心变弱,让你下一次自我怀疑,更难坚持。仅仅举了一个例子,其实如果能真正理解这一点,在人生的很多地方都能有适用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感谢大家的赞同--------------4月7日再补充一点关于看美剧学英语的操作指南------------------我知道很多朋友希望可以通过看美剧学英语,我之前也提到了刷老友记锻炼英语听力和口语。下面这个答案对此方法有更加详细的描述。
看英文原著,记生单词,数据说话:单词量容易量化,先说单词。日扇贝单词量测试为3900个,日为16700个。日至日583天,记单词总时长为1431小时4分钟,平均每天花费2小时27分钟。历次单词量测试数据,如下:和11月24相隔一天数据波动有异常,原因是23日特别累、强打精神做的单词量测试,24日为正常清醒情况下的测试。阅读英文原著的时间开销如下:我的第一本英语原著《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每天看半小时左右用了接近100天,过程是地毯式的查单词,生词一个都不放过。后来知道了所谓的透析法,2页查1个生单词,速度慢慢有所提高。对我来说最难熬的是最初3本书,咬咬牙看过3本,等看过10本左右就会柳暗花明。看上面的数据大概可以猜到我有点强迫症,2页查1个生词,在实际看书中不适用,我还是会查每个生单词。透析法的理论根基Stephen D Krashen的书《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有各种实验和数据分析,是我读过最好的英文学习理论书籍。英语学习只有有了足够的输入,才能有输出,也就是说只有听、读的量到了,说、写才能有本质的改变。如果看原著,应该看i+1的书籍,i就是input的意思,i+1就是看的书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比你当前的水平高一点就可以,只有读i+1的书才是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才能真正的学会语言。i+1理论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太死板,对一本书的兴趣才是最最重要的,《Guns, Germs, and Steel》对我是i+3左右的难度,阅读的时候我敢说很享受。如果有可能一定要看一下这本书,比市面上各种介绍英语学习方法的书都靠谱。我看书很慢,这本书(上图第8本书)总共用了19小时29分钟才看完,如果你不想被各种英语方法忽悠,那么一定要看一下这本书,参考我的阅读速度,玩命的看也用不到24小时,我是用了14天慢慢的看完的。这,比《把你的英语用起来》更精彩,当然理论书比较枯燥,要有思想准备。附录:文中22本英文书的下载地址:文中记单词、看原著的时间消耗数据详情下载地址: (好奇的小伙伴可以看一下,删除了一些和本文不相关的数据。)英语学习过程中,我用俞敏洪的方法背过《新概念》,用钟道隆逆向英语的方法听写过VOA,用李阳疯狂英语的方法学过口语和语法,试过17天GRE单词,试过看电影学英语观影1200+,结果却是文章开头“日扇贝单词量测试为3900个”。我经常问自己,俞敏洪(也可换成其它名师)学习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背完《新概念》这一套教材之后,他达到了怎样的高度?他到底看过、听过、背过多少东西,才有本事开培训班?当我有这种疑问的时候,在网页上是搜索不到满意答案的,结果是我对一切英语的学习办法都持怀疑态度。英语学习方法的好坏衡量很难,只学习英文课本,英语强悍的人多的是,也有多的是的人学了课本英语照样烂。中国英语教育乱象丛生,被误导而放弃的人太多太多,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没毅力,只是我们被蒙蔽后失去了信心。==以上日首答,首答从构思、整理数据到最后成文用时5小时6分钟====以下日二更,二更用时3小时37分钟==先谢谢所有评论、点赞、关注、私信的小伙伴们,每个评论我都会看到,太多太杂不能一一回复,我会给回复的小伙伴们点赞,见谅哈。下面先回答一些评论里面的问题吧:号至日42天,记单词的时间开销我没有做记录。日至日的时间数据是手表估算的,误差大概10分钟左右。日到日的时间数据是aTimeLogger计时,误差2分钟以内。下图为昨天的aTimeLogger上的时间开销,“想法(5小时6分钟)”实际上是首答的时间开销。扇贝单词量测试数据的可靠性,确实是个值得谈论的问题,先不考虑算法的合理性,只说测试时的主观因素就足以影响结果的正确性。细心的小伙伴应该会注意到,上方的图片不只是扇贝的测试数据,也有Test your vocabulary的数据做并列参考。日Test your vocabulary网站访问不了,当时估计是被墙了,今天我看了一下,可以访问。扇贝量测试网址为:
,Test your vocabulary网址为:
。我觉得,单词量测试的目的是,努力学习一段时间后对自己的进步做出量化评估,和别人比没什么意义,和昨天的自己比进步,意义更大。记单词软件我用过很多种,如:完美规划、百词斩、新东方记单词、拓词、有道、金山、扇贝、Anki、沪江,具体用哪个小伙伴们可以自己对比做决定。如果让我说哪个最好,我会说是Anki,灵活、功能完善而且不仅可以记单词,它还是很好的辅助记忆软件,只是我很懒不喜欢弄卡片,最终放弃了。选扇贝的原因(扇贝的优点此处不提,因为评论已经有小伙伴批评了),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但这是真的,我最开始学英语的动机,除了看原著另一个就是想看懂Quora上的问答(我的逻辑是:知乎问答很精彩,那么Quora的问答肯定更精彩),而扇贝阅读里面有Quora问答精选。我扇贝阅读都是Quora问答,如下图:这个回答有个500天数据量的版本,首发在扇贝,评论里面也有小伙伴认出来了,一些有强迫症的小伙伴肯定想知道网址,喽,链接为 我要鼓励大家去看英语原著,鼓励大家看Stephen D Krashen的书《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虽然《把你的英语用起来》写得很好、有自己的体系,但是当你看到《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后面的参考书目有多少页,你会意识什么是专业、什么是认真。我觉得,不管你的观点是对是错,只有认真才能让别人获得更多的信息,才能让别人自己判断事物的对错,才能不被误导。我相信给我点赞的小伙伴,大部分不是因为我说的有道理,而只是因为我认真,而认真才能打动人。如下图,《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书后的参考书目:说个彩蛋,下载上文附录2的小伙伴估计没发现,隐藏的F列里有书籍的字数统计数据,记单词用时曲线如下:==日三更,三更思考、回复评论、写作共用时2小时58分==先修改一下二更的一些错误,本文可以随意转载,是否署名或署谁的名都没所谓的,我不介意,只是有一点要说明,请尽量转载完整的文章,不完整的文字会误导人。本文的核心是求你去看原著,后面如果有更新都会围绕这一个核心,文中都是个人数据,对小伙伴们的实际意义不大,参考一下就好。如果看完本文,你从今天就开始看原著记单词,说明本文没白写。我写本文并不全是为了刷赞同,对我来说刷知乎比不上刷微博,我之前刷过百万粉丝微博大号,那个倒是可以满足我的一点虚荣心。(不给链接了,写的不好,但有很多内幕,实在好奇心重的小伙伴,可以看一下我来知乎的第一个回答)通常来讲四级考试要求的词汇量大约在4000个左右,八级10000个左右,那么这相当什么水平呢?根据Testyourvocab网站上两百万份测试的结果,大部分母语为英语的人单词量为之间。英语为母语的4岁儿童词汇量已经有5000个,8岁词汇量为10000个。也就是说4级词汇量相当于母语为4岁的儿童,8级词汇量相当于母语为8岁的儿童。截图如下,原文链接为:
。(此处引用的是我知乎另外一个答案: )既然“大部分母语为英语的人单词量为之间”,那么取最大值35000,根据我自己之前的统计数据,在扇贝上平均50个单词学习量,我能掌握8个左右。假设当前词汇量为16000,50个学习量用时15分钟,估算数据如下表:如果扇贝的算法给力,理想状态下,想达到35000的词汇量,我大概还需要170天的时间。实际情况,我预估是绝对不可能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你的35000和native speaker的35000质量是不同的。老外记得的肯定是生活、交流、阅读中常用的单词,你记得的却是单词本上不知道什么词频的单词。李笑来老师的TOEFL词汇是根据词频编写的,但只针对TOEFL考试,针对老外实际生活的35000单词我估计没人能编写的出来,因为范围太大、标准不一,如果有人宣称有这样单词书,八成我会当骗子。合理的记单词方法应该是,选择一个根据艾宾浩斯记忆规律设计的软件,不用过多考虑学单词的方法,也不用每天花太多时间,半小时最好,我们的精力应该放在学单词的目的听说读写上。道理这么明白,我为什么还记单词呢?因为,持之以恒的做一件事,即使这件事对你来说没有意义,当你克服困难、惰性,坚持到底,你会发现,你已经磨练出了无比强韧的心性。就我个人而言,记单词并不是没有意义,见到任何生单词不会恐惧等其它好处此处不提,只说一个,如果记单词这么枯燥无味的事情我能一天不漏的坚持628天,这世界上其它所有的事情,我都敢说,我可以做到、做好。==日四更,四更回复评论、构思、写作用时4小时46分钟==学习英语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方法本身的好坏很难做出评估。比如,只学习英语教材就把英语学好的大有人在,但这不并足以让你判断这种方法的好坏,因为学教材英语没学好的人也很多。那么英语学习方法的优劣,总要有个衡量标准吧?确实,我们需要一个量化的标准,这事说来简单,因为只要知道方法开创者学英语的时间,就可以大概的评估出方法的优劣,但是也无比的复杂,因为并没有多少人提供具体的时间数据,偶尔有人提供了数据真实性也值得推敲。下面要说的是我估算的时间数据,注意,信息准确度不高,只是好玩的推算,数据来源于各种公开的书籍、视频等。要引用的信息太多,有的参考资料如果搞错,欢迎各位小伙伴指正,先谢过。^_^海伦凯勒,又聋又瞎,用手感觉老师舌头和嘴唇的动作,三年时间学会说话。 估算每天8小时,3*365*8=8760小时,参考书籍《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个估算数据跟英语学习没关系,但曾一度鼓励我奋发向上)李阳,提出疯狂英语,他在兰州大学读书,四个月时间,在1988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获得全校第二名。四个月不可信,估算6个月,每天8小时,6*8*30=1440小时,参考书籍,好像任意一本疯狂英语的书都有这个故事。(李阳曾是我高中时的偶像,08年是曾经用过他主编的《突破高考》背诵过高考语法句子,我高考英语能及格要感谢他,但是他能达到今天的水平,到底用他所谓的三最、一口气背诵法背过多少东西,我手头也没数据)钟道隆,提出逆向英语,自学一年成翻译。一年时间,估算每天5小时,1*365*5=1825小时,参考书籍,《英语学习逆向法》。(书中有说到:“三年内写了一柜子的听写记录,用去了圆珠笔芯一把,听坏电子管录音机9部,半导体收录机3部,单放机4部,翻坏词典两本(因为我不断地在上面写和画)”,书中有提到自学一年平均用时5小时,如果估算三年的时间,3*365*5=5475小时)俞敏洪,新东方创始人,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把第二册到第四册的200多篇课文学完了。估算75天,每天15小时,75*15=1125小时,参考来源,某大学励志视频。(还有更励志的,“在高考补习班里,俞敏洪把连续三年的英语试题归纳成300道练习题,并用最笨的方法把这些题的答案一一列出来,然后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把800个句子背了个滚瓜烂熟,他的英语成绩一路飙升,从班里的倒数第一上升到正数第一。”回到我首答附录4提出的问题,“俞敏洪(也可换成其它名师)学习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背完《新概念》这一套教材之后,他达到了怎样的高度?他到底看过、听过、背过多少东西,才有本事开培训班?”)罗永浩,18个月攻克英语,为了不出门减掉外衣外裤只穿着秋衣秋裤,当新东方老师,估算每天12小时,18*30*12=6480小时,参考来源,吉林大学演进《我的奋斗》。我大学的前两年,把图书馆两个书架的励志书都翻了一遍,看了大量的人物传记,还有其它估算数据,如新东方陈阳死磕《新概念三册》、唐骏半年学英语、马云9年和1000多个老外交流、考拉小巫的英语学习日记等等故事,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以上部分数据摘自我之前的一个回答,很多时候,我们坚持的不够长远,只是因为前路漫漫没有尽头。如果这时候有个量化的标准告诉你,再坚持多少天就会有什么结果,你是不会放弃的。上面估算数据的意义,就是为了在仿佛无尽头的学习过程中,打上里程碑,告诉你离成功的终点其实很近。 回到本文的核心读原著,与其不断在各种方法间折腾,还不如先坐下好好分析,如果你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看英文书、看英文新闻、看Quora,你现在就应该去做,而不要觉得自己单词量不够、语法不好,不断的做准备工作,而不去阅读。借用一句穷游的格言,“如果你决定出发,那么旅行中最困难的部分已经结束。”最后:关于怎么知道原著是i+1的问题,我觉得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拿起一本书,看正文的前10页,如果能看懂、猜懂70%的意思,同时你也很有兴趣读下去,那么这本书就是i+1。我系统的自学过《新概念英语》,首先必须要承认NCE写得很好,我大学坚持130天左右每天学习5个小时,最后放弃了。原因是,背诵是我的死肋,坚持130天全靠毅力,没坚持下来留下了一个严重的后遗症,09年过了四级之后,我再也没有碰过英语,到日记单词才开始捡回来。有小伙伴问我听、说、写怎么提高,我给不了答案呢,从首答附录2我给的数据已经可以看出来了,我没把精力放在听、说、写,能力有限,等以后我有感想再补充吧。应该没有五更了,我的观点已经表达清楚了,再说估计都是废话,谢谢小伙伴们~_~==日吐槽==有人说我做广告,我想了一下,有道理,我确实做了广告,下面提到的都应该给我广告费,排名不分先后:aTimeLogger、Anki、扇贝、Testyourvocab、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把你的英语用起来、李阳疯狂英语、新东方、逆向英语、新概念英语、假如给我三天光明、Guns, Germs, and Steel、Kindle、完美规划、百词斩、新东方记单词、微博、拓词、有道、百度网盘、金山、沪江、Quora、李笑来、俞敏洪、罗永浩、马云、唐骏、陈阳、考拉小巫、Shakespeare. 如果有小伙伴们能争取到赞助,我们五五分啊,这么多广告,我要发财了,哈哈。==日更新,修改错别字等==谢谢
提供mobi版本的《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下载链接为 ,非常感谢 的热心帮助,我上传的备份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和qq绑定好不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