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2015怎么看漫游记录qq轶名好友2015

qq网名大全2015最新版的,伤感,情侣,超拽-Q之家全方位腾讯服务站!
Q之家个性网,提供头像,网名,签名,图片,喜欢就把我们分享给您的好友!
2014年唯美的女生QQ网名,我不是也不想装脆弱,愿你与世界温暖相拥i,久伴我@泪滴到手背上自然落地@,我把你放进心里烂死在心底,你穿错了婚纱怎么会美...给qq好友搞笑的备注名称2015_百度知道
给qq好友搞笑的备注名称2015
邵瑱劼拆:刀口耳。望采纳、王真吉力不一定要拆的彻底,往搞笑的地方拆我一般把他的真实姓名拆开来如
其他类似问题
qq好友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手机QQ5.1介绍: 《QQ5.1》让用户更方便通过手机发送语音、图片、视频等方式轻松交流!让QQ变得更加人性化...
最新更新文章列表
qq透明皮肤
日期:05-14QQ透明皮肤
日期:03-01QQ透明皮肤
日期:03-01QQ透明皮肤
日期:03-08QQ透明皮肤
日期:05-14QQ空间图片
日期:05-14小窝皮肤
日期:03-01QQ空间图片
日期:03-01QQ空间图片
日期:03-01小窝皮肤
日期:03-08小窝皮肤
日期:03-08QQ空间图片
日期:10-06小窝皮肤
手机qq下载QQ群发布软件成“帮凶” 诈骗80位好友-监控,摄像,防盗-安防行业-hc360慧聪网
||||||||||||||
||||||||||
& 安全生活信息
关键词搜索
QQ群发布软件成“帮凶” 诈骗80位好友
日 11:1&&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轶名
&&& “朋友们一个接一个的发短信或打电话来,问我为什么要他们给我同学汇款。”本月22日,邓先生的QQ向其好友发出了同一条求助信息,然而发布者并非邓先生本人。他表示,当日事发后立即修改了QQ的登陆密码,但在24日下午,相同的一幕再度上演。
  QQ两度被人利用行骗
  10月22日下午,邓先生突然接到女友电话:“你的朋友怎么了?你在哪?为什么要给他汇款?”
  女友的一连串提问,令邓先生感到莫名其妙。原来,当天下午3时50分,女友在QQ上接到邓先生的QQ发出的一条求助信息:“在吗?先帮我个忙,我现在要给我同学汇点钱,账号是邮政储蓄的,我现在不方便,麻烦你先帮我汇一下,我等一下还给你。”发布信息的人留下了详细的账号及“杨海”的户名,“只要汇200元就可以了,我先下了,没电了,汇好给我QQ留言,快点啊!”
  “我现在没有使用QQ啊!我也没有杨海这么一个同学!”邓先生赶忙回家,上网向QQ上的好友们解释,随后赶紧修改了QQ的登陆密码。
  不料10月24日下午3时44分,邓先生使用QQ时,软件突然提示,他的QQ在别处登陆。10月22日发生的情况再次出现了,只不过这次邓先生的“同学”成了“周万喜”,使用的账号为另一个。
  邓先生马上利用一切想到的可靠办法告诉自己的QQ好友那条信息是骗人的。他告诉记者,自己QQ上的80人全部是自己的同学和朋友。
  据了解,邓先生使用这个9位的QQ号码申请于前年,他还特别设置了密码保护。邓先生表示,平日在家及单位使用登陆,之前从未发生过盗用情况。据他回忆,去年7月,自己在广州市的一个小网吧使用过QQ。他猜测,当时网吧的电脑上可能有盗用QQ密码的木马软件。
  邓先生及其朋友表示,对方是使用了非腾讯公司发布的所谓“QQ群发软件”发布信息。
  腾讯公司:异常QQ暂时限制登陆
  “我的QQ号码申请了密码保护,为什么会在修改密码后仍然会被人盗用?”邓先生感到疑惑。
  记者与腾讯公司取得联系,该公司部工作人员表示,根据邓先生描述的情况判断,用户的电脑中了QQ木马病毒。这类病毒添加注册表起始项后开始运行,通过查找QQ的登陆窗口来截获用户输入的密码,并通过自身邮件引擎发送出去。由于针对QQ的病毒猖獗,腾讯方面表示将继续完善和加强软件的性能,与此同时,一旦用户的使用报告查实病毒后,会立即与反病毒软件厂商合作及时推出查杀工具软件,确保用户今后使用安全。
  腾讯方面介绍,一旦腾讯公司的账号异常检测系统发现用户QQ号码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多次收到被迫下线的提示、或者QQ号码有“发送垃圾”的异常情况,该公司将采用“暂时限制登陆”的方式来保护用户QQ号码安全,用户必须进行“号码激活”才能正常登陆。
 [关键词]:&&&
&【】&【】
特别推荐:&
更多精彩:
?&&(10.27 10:54)
?&&(10.27 10:47)
?&&(10.27 8:57)
?&&(10.27 8:50)
?&&(10.27 8:31)
?&&(10.26 16:9)
?&&(10.26 15:53)
?&&(10.26 15:4)
?&&(10.26 14:59)
?&&(10.26 14:54)
我来评两句& 请您注意:?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法律责任?本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删除其管辖留言内容 ?您在本网的留言,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昵称:匿名《琴師通訊錄》V3.10繁體
已有 6901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古琴 琴师 通讯录 联系方式
强烈建议阅读PDF版,下载:琴師通訊錄International DirectoryofGuqin Teachers琴師通訊錄睦月飛雪V3.10(繁體)更新記錄V1.0,約V2.0,約V3.0,約,V3.5, 23:40:45V3.6, 9:45:19V3.7, 17:30:46V3.8.4, 14:18:54V3.8.6, 19:57:01V3.8.7, 16:25:12V3.8.8, 9:50:05V3.8.9, 22:13:52V3.9.0, 14:27:50V3.9.1, 20:01:04V3.10, 0:07:19&自序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攜琴遠足,求道大德,或訪同修,或憶故人,知音難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小生於此通訊錄受益匪淺,投桃報李,特整理如斯,持久更新。本通訊錄(附錄的《論琴學中的師弟之道》除外)遵守署名-非商業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協議(即允許在CC-BY-SA 3.0協議和GNU自由文檔許可證下修改和再使用),不妥之處敬請告知,以期盡善。本文永久地址於末學的科學網博客,請於此地址查看最新版本和下載PDF文件。簡體:/u/wangshu&do=blog&id=526793繁體:/u/wangshu&do=blog&id=555771末學省之敬書於未明湖畔不丈齋首序 &辛卯臘月再序 &癸巳晴夏?使用說明1.武漢“張家大公子”等人於2006年制作“全國古琴老師聯系方式”,約占本名錄的50%,如吳釗先生和丁承運先生等的電話,命之V1;2009年有人更新了此名錄,約占本名單的10%,命之V2;本《琴師通訊錄》建立在前兩版本,且以部分琴家聯系方式早已公布為由免責泄露隱私之虞。2.每更新三十位左右琴師,則出一個次版本號;因名錄有大中華區以外的琴師,故原題目《全國古琴老師聯系方式》不妥,修正為《古琴老師聯系方式》,後定名為《琴師通訊錄》。本名錄所有聯系方式幾乎來源於網絡,不辨真偽高下,依賴於網絡信息檢索以及琴友反饋的信息;個別琴人的聯系方式經本人確認授權刊於此;是為V3.x版本。3.本通訊錄(除附錄的《論琴學中的師弟之道》外)遵守“Creative Commons”版權協議,該協議可以粗略理解為“隨意復制,註明出處即可”;若有商業所得全部捐給壹基金、北京龍泉寺或湖南汨羅普門寺等;若需要修改這份名單,請註明來源。4.次序無高下派別政治級別之分,只按姓名音序排列;省份排序大概是依琴人數量來的,北上廣自不用說,蘇浙自古是文化燦爛,四川、雲南、廣東和福建等地則是琴文化重地。5.依囑托,忽略和刪除了個別長者或中青年琴人的手機號或宅電;將過世長者單列於正文後;只列二級目錄為地級市。6.推薦閱讀本名單PDF文件;推薦使用adobe reader,而foxit reader對於個別PDF的細節識別有些瑕疵。7.本文繁體簡體中文並排,以兩網頁分列繁簡;繁體版是使用正版Word 2010 Professional的簡轉繁功能;對於將名字和地點轉換錯誤的部分致以歉意;盡管如此,不放棄提供這個粗糙的繁體版。8.排版格式為,“琴人(琴館);地址;電話;網址和電子郵箱;因為部分琴人不止在一個琴館,部分琴館不止一個人,某些琴人在家或茶館等授琴,同時為了避免紛爭,不標註與琴館等的關系。標題為“隸書”字體,章節標題為“宋體”,正文為“楷體”,非漢字為“Times New Roman”。9.琴從來都是小圈子,很小眾的文化,而二三線城市的初學者找不到所在地琴人的教導是非常普遍的,這也是本名錄制作的初衷,是一線城市和琴文化重地習琴者所沒有的隱痛。10.很多琴人是非常喜歡遠道而來的青年人拜訪交流以琴會友,早在《今虞琴刊》和《琴府》就刊有琴人聯系方式,此名單不過繼承這一傳統,依憑網絡發揚光大。附錄馮煥珍教授的《論琴學中的師弟之道》一文系統論述了琴人的“依止師與參學師”,以資參考。11.期待琴友的寶貴意見和建議,請只以電子郵件方式聯系末學,12.鑒於絕大部分琴師已被收錄,內容更新間隔越來越長;為了既能快速分享最新版,且能避免正式版更新之繁瑣,現推出實時更新GOOGLE文檔版,地址如下:/folder/d/0B1gAUM8xhcoXNVZNZzJRTFpGanM/edit目錄更新記錄乙自序丙使用說明丁目錄戊壹北京一貳上海九叁江蘇一三一南京一三二揚州一五三鎮江一七四蘇州一七五常州一九六南通一九七無錫二〇八徐州二〇肆浙江二一一杭州二一二舟山二二三溫州二二四衢州二二五寧波二二六紹興二三七金華二三八臺州二四伍臺灣二五陸廣東二八一廣州二八二深圳二九三汕頭三〇四佛山三〇五珠海三〇柒四川三一一成都三一捌香港三四玖天津三五壹拾福建三六一福州三六二廈門三七三泉州三八壹拾壹陜西三九一西安三九二寶雞四〇壹拾貳山東四一一濟南四一二青島四一三濟寧四二四棗莊四二五德州四二六萊蕪四二壹拾叁湖南四三一長沙四三二郴州四四三永州四四四寧遠四四五嶽陽四四壹拾肆雲南四五一昆明四五壹拾伍河南四七一鄭州四七二滎陽四七三洛陽四七四登封四七壹拾陸湖北四八一武漢四八二宜昌四八三十堰四八壹拾柒河北四九一唐山四九二石家莊四九三保定四九壹拾捌遼寧五〇一沈陽五〇二大連五〇壹拾玖吉林五一貳拾安徽五二一合肥五二二蕪湖五二貳拾壹山西五三一太原五三二文水五三三忻州五三四運城五三貳拾貳甘肅五四一蘭州五四二天水五四貳拾叁新疆五五一烏魯木齊五五貳拾肆貴州五六貳拾伍內蒙古五七一赤峰五七貳拾陸廣西五八一桂林五八二柳州五八貳拾柒黑龍江五九一佳木斯五九二哈爾濱五九貳拾捌重慶六〇貳拾玖江西六一一南昌六一二九江六一叁拾海南六二叁拾壹澳門六三叁拾貳日本六四叁拾叁馬來西亞六六叁拾肆新加坡六七叁拾伍澳大利亞六八叁拾陸美國六九叁拾柒加拿大七一叁拾捌歐洲七二一英國七二二德國七二三荷蘭七二四瑞典七二近世已故琴人七三附錄:論琴學中的師弟之道七六致謝八七&壹北京一白雲龍二保子淩(獨步煙霞,保子淩琴簫書畫工作室,紫溪書院(琴館))北京市朝陽區通惠家園(惠澤園)1號樓.cn/bzl139,/u/三北京大學古琴社四北京師範大學松風古琴社/五陳冰六陳理真道長兼斫琴白雲觀/u/,.cn/bjbyg七陳長林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010-八陳雷激/chenleiji九度一琴館(吳康體,楊力,趙家珍古琴教學團隊)北京朝陽區華威裏2號樓1A 010-,,QQ:、,http://www.dyxt.org;/duyiwenhua十杜昱頷010-十一範煜梅清華大學校內民宅,/u/十二高瑉雲霞琴社朝陽區芍藥居北裏磨房南裏37號樓201,QQ:十三韓傑聞天閣古琴館, QQ: ,,/u/十四黃梅北京市德勝門外絲竹園中國音樂學院器樂系010-/u/十五黃明康大興區010-十六黃文懿文一琴舍北京市海澱區蘇州街12號西屋國際A座1802室010-.cn,/u/十七賈建軍海澱區蘇州街西屋國際,010-/u/十八姜抗生十九金蔚樂只堂琴館三元橋曙光西裏甲六號時間國際小區三號樓202,010-/二十李家安025-/u/二十一李令晨二十二李祥霆北京市宣武區南線閣街010-二十三李燕一承茶社北京雍和宮國子監街內010-二十四林晨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二十五林法二十六劉琛弦上咖啡館朝陽區新東路首開幸福廣場39號樓四單元底商010-/stringcoffee二十七劉揚劉少椿琴館,二十八劉亞東(杉膛)玉泉鳴琴/,.cn/guqin8二十九劉政宏北京市朝陽區武聖東裏010-三十茅毅,小靈通,025-63795,/u/,.cn/yunxuetang三十一歐陽京煜樂只堂琴館/u/三十二錢思偉三十三喬月天通苑西三區4號樓2903三十四清華大學古琴社三十五任靜海澱區牡丹園小區三十六如是山房賈瑀鉉(如山法師),吳錫梅,肖磊,李瑾,雷嫻,譚惟東城區安定門東大街59號.cn/rushishanfang, ,/124790 三十七邵天澤雷音琴館三十八首都師範大學古琴社三十九孫貴生四十孫明輝(行者)六藝琴館,QQ:/u/,.cn/huilunchong四十一孫慶棠010-四十二田雙琨010-四十三王邶虞韻古琴工作室天通苑東一區塔樓四十四王亮德勝門北300米林權交易所附近,凱旋公寓911室/u/四十五王立馨德馨學堂海澱區QQ:,四十六王鵬鈞天坊北京市大興區魏善莊前苑上010-/u/juntianfang四十七王陽燕京琴社北京市東城區東四五條(地鐵5號線東四站D出口向北500米)仰玉軒文化藝術中心二層,010-四十八巫娜中關村立方庭010-四十九吳蓬五十吳文光中國音樂學院010-五十一吳葉中國音樂學院五十二吳釗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亞運村北010-五十三吳振宇/guqinwu五十四夏林余三省琴齋燕郊納丹堡13號樓4單元3105室3,,QQ:,五十五肖怡娟,QQ:五十六楊典五十七楊璐萌,王雪國子軒古琴藝術傳習館東城區東四十條南新倉商務大廈A座310室,010-五十八楊青東城區和平裏林業局小區010-,五十九於朝飛六十俞濱海澱區圖書城稻香園小區六十一余青欣朝陽區小營路15號中央民族樂團010-/u/,.cn/u/六十二袁莎中國古箏學院,中央音樂學院/yuanshaguoyue,.cn/zzyst六十三張建華010-六十四張君悠然琴棧/youranqinzhan,.cn/u/,/hanshanyouran,.cn/zhj522六十五張君中國古琴文化研究會,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醉琴軒中國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研究所http://.六十六張銅霞地安門萬寧橋帽兒胡同010-0-.cn/u/六十七張以秋蜀山秋韻古琴坊大興區青雲店六村六十八張子盛張子盛古琴藝苑朝陽區安外安貞橋東勝古家園3號樓D-1506,010-/guqinzhangzisheng六十九章華英中央音樂學院七十趙家珍豐臺區方莊時代芳群小區,/u/七十一趙曉霞大觀園,010-/zhaoxiaoxiaguqin,.cn/zhaoxiaoxiaguqin,七十二鄭瑉中七十三中國科學院大學民樂團QQ群:七十四中國人民大學古琴社七十五中國政法大學古琴社/?貳上海一蔡積悅/u/二陳欽怡怡蘭琴齋徐匯區嶽陽路200弄36號201室(靠近建國路,上海京劇院旁,上海中國畫院對面)021-1-,/s-web/s-index.html,/yilanqinzhai三戴樹紅021-四戴曉蓮上海音樂學院.cn/xilidai五董麗(董岫婷), 五月(孫宇成)甲午山堂凱旋北路1555弄清水灣花園5號301室021-六復旦大學古琴社楊浦區邯鄲路220號復旦大學邯鄲校區遺傳學樓206室/,七高宇,章純青,胡昕江雅風國樂愚園路888號暢園9號1601室(地鐵2號線,江蘇路站)021-八龔一九派琴院021-九龔幽蘭九派琴院長寧路888弄兆豐家園6號302室(龍之夢後門) 021-/gongyoulan十胡維禮十一胡映坤,陸星毅,張達,顧劍峰,高欣元音琴院共和新路1536號,大寧國際茶城4樓409-411,閘北公園對面021-,,十二吉寅宇(六木)/十三慨古國樂藝術學校郁銳琦寶山區上海大學藝術中心(活動中心),/kaiguguoyue.cn/u/十四李佑心(迦右心,李俊捷)長寧區中山西路520號天山茶城3號樓3335室宥堂,QQ:1593768/jiayouxin, http://jiayouxin.十五林暢(林宣羽)十六馬令海玉屏南路3-7號武夷茶城102室十七茅毅南京藝術學院,,63795,/u/,.cn/yunxuetang十八喬珊鏡觀古琴館靜安區成都北路777號,靜安區北京西路555號靜安雕塑公園1號門十九琴慎堂國藝館徐匯區常熟路228弄5號(靠近五原路)021-二十桐道堂古琴書房建國西路130弄4號前門021-,二十一王光磊二十二王瑤二十三衛祖光二十四胡昕江(上海貝貝)上海文玩古琴021-,長寧區虹橋古玩城延安西路3088號86A二十五相薇秦漢胡同二十六徐涵芝,陳成境廬琴館閔行區金雨路88弄(金斯花園)46號101室,金匯路、先鋒街附近10號線-龍柏新村站,9號線-合川路站,http://t.cn/hDyxeG,/u/,/u/二十七楊致儉,宓嵩傑,相薇,章純青上海七弦古琴基金會、上海幽篁古韻古琴文化會徐匯區淮海中路1801號(近上海圖書館、宋慶齡故居)021-/yhgyguqin,.cn/yhgyguqin二十八姚公敬二十九應豪綴白裘靜安區靜安區巨鹿路845弄6號後門2樓021-,/jgallerie689三十樂府琴館東平路9號上海音樂學院附中3號樓021-三十一趙館長,劉超,胡昕江,章純青上海清弦古琴館徐匯區虹橋路188號2505室(虹橋路宜山路路口—元福大廈),021-三十二朱鴻祥朱鴻祥工作室淮海中路927弄125號2樓?叁江蘇一南京一成公亮南京藝術學院/二成紅雨凱爾特豎琴藝術中心洪武北路129號尚美學院教學大樓3樓.cn/u/,/u/三丁爾順四東南大學桐心琴社.cn/tongxinqinshe五葛勇六桂世民金陵琴社025-七桂震宇/guizhenyu八李家安025-/u/九劉薇十劉樵十一劉揚,梅士軍劉少椿琴館白下區錦繡坊21號025-, 十二呂建福(老桐)南京金陵刻經處,南京尚古琴堂常府街十三馬傑025-十四茅毅南京藝術學院,,63795十五南京財經大學古琴社十六南京大學古琴社/,/njuguqin十七南京師範大學幽蘭琴社.cn/hanyangsanren十八南京郵電大學沅芷古琴社十九陶藝/u/,http://taoyi99999./二十王飛二十一王震二十二謝坤芳甘熙故居 二十三徐永坤025-2600363二十四張正吟二十五趙燁響山堂古琴社,南京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南京師範大學仙林校區二十六之音琴社/u/二揚州一曹華向山琴堂二劉揚劉少椿琴館,三馬維衡四梅士軍五梅肖軍六強音琴坊七單衛林南風古琴 揚州南風樂器研究所,揚州龍吟民族樂器廠8,800-QQ:,MSN:八田泉飛泉琴社,QQ:九吳亮明,QQ:.cn/guoyunq十夏林余三省琴齋江都市邵伯鎮甘棠小區9幢203室3,,QQ:,十一夏誌江嘯雪琴軒 廣陵區廣陵區灣頭鎮聯合村聯合組69號9 , 十二向山琴堂十三張峰大音琴堂,張峰古琴工作室,泠泠堂古琴公司,廣陵琴社翠崗小區白蘭苑17棟501室,,蘭苑C區1號綜合樓303 ,,潘老師5,,十四張玉新十五朱正海.cn/qixingqintang十六鄭孟鑫/qfguqin三鎮江一劉善教9,二張璟三夏悅四蘇州一滄浪琴苑人民路1001號(飲馬橋商廈)四樓7http://www.clqy.org二陳尉華常熟三郭敏龍翔古琴藝術會館,四馬一超常熟市錦繡苑11幢201室0、五南湖琴社(吳門琴社分社)昆山市周莊鎮六金悠清常熟七裴金寶,八沙洲琴社,QQ群:張家港匯景豪苑M26幢4樓(購物公園西門馬路對面)九汪鐸8,十吳門琴社十一吳光同與吳明濤父子吳門肇基文化會所東環路1408號東環時代廣場603室3,,十二王元芳清輝琴廬剪金橋巷十三徐忠偉十四楊晴十五葉名佩7十六張驥一十七趙大新十八朱才元,吳健健婁江琴社太倉0十九朱晞常熟6,五常州一毗陵琴館青果巷259-2(市公安局,長安大廈對面)六南通一洪鶴南通市琴箏學館二梅庵琴社寺街59號徐立孫先生老宅xuyi@三倪詩韻海門6四王婭妮 南通市十字街馮旗桿巷25-2/yigurenicequeen,.cn/duanhongshang215五王永昌7,六徐毅七袁華八張錦林(張景林)九張聽1海門七無錫一江南琴社(無錫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分會).cn/jiaochuangqinhua二吳錫梧聲古琴傳習所三吳炯古琴研究會廣瑞路新華書店二樓八徐州一李老師3二徐永,三陳華?肆浙江一杭州一陳成渤太音琴社中山花園秋月苑11樓H座太音琴社2.cn/ccb9,/hzccb二陳熙珵三劉銘芳安徽音樂家協會梅庵琴社.cn,/四龍藝琴苑6,五陸海(孤竹君)西麓草堂西湖北山葛嶺路51號,六金蔚七徐曉英霞影琴館環城西路63號605室霞影琴館5八徐君躍西湖琴社杭州市清波門勾山裏17號西湖琴社9 九浙江大學古琴研究會/十鄭雲飛/tingtaolou 二舟山一王政三溫州一黃德源大南門二李樂園四衢州一三衢琴社祝瑜英,劉國慶府山公園五寧波一費家二沈煒三舒雲濤雲濤古琴館鼓樓漢通大酒店樓上1,QQ:;.cn/shuyuntao,/shuyuntao四天一琴社(張蒼水故居)李靜曄、任曉瓊、倪駿和毛慈潔五浙派徐門琴館寧波江東演武街26號2六周揚波吳興琴社湖州師範學院.cn/zhoubuzhou六紹興一鄭磊鄰鶴齋琴館諸暨市暨陽街道西施故裏七金華一吳銀根(清平)QQ:二戚老師三宋起佳浙派琴行四嚴紀飛 & QQ:.cn/yanjifei八臺州一盛世世二何嗣廓天臺山桐柏宮三張佳苗?伍臺灣一陳昌靖,梁正一臺北錢穆故居(臺北市士林區臨溪路72號)02-chienmu.house@msa.hinet.net二陳慶燦和李筠夫婦瀛洲琴社,意象琴齋臺北市太原路76巷2號3樓,02-http://zenart.hijump.hinet.net/index.htm,zenart@ms24.hinet.net三陳雯臺北四陳國燈臺北五陳欽怡怡蘭琴齋09-,/s-web/s-index.html,/yilanqinzhai六程惠德02-七百樂琴苑田美玲02-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三段68號2F04-臺中市中華路2段119號/八等閑琴館臺北市麗水街九葛翰聰和俞秦琴夫婦葛:02-俞:.tw十和真琴社臺北http://blog.xuite.net/bohome746/blog新竹市中央路三巷59號,(城隍廟後方的土地銀行旁的巷內,入口有圓形拱門,此巷又名中央商場. 035-十一黃永明十二蘭陵琴社十三李楓臺北市汐止橫科路02-十四李孔元臺灣大學音樂研究所,臺中http://www.gim.ntu.edu.tw/03faculty/c.htm.tw十五梁正一臺北市錢穆故居十六廖秋蓁(廖秋燕)廖秋蓁天心琴齋/liao.q.yan.9/about十七明心箏樂團十八內湖社大十九蘇秀香梅庵琴社臺南市東安路50號2樓之1(東寧路寶雅附近)06-67993二十孫於涵二十一臺灣古琴社二十二臺灣大學古琴社二十三天穆閣琴社二十四天心琴齋二十五王海燕臺北藝術大學二十六楊宏榮高雄古琴學會07-7220254二十七袁中平臺北二十八文山社區大學古琴社二十九莊秀珍天穆閣絲弦琴社臺中縣太平鄉莊老師宅三十朱盈俊苗栗三十一張清治(理玄)逸響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臺北紅樹林三十二中華古琴社三十三紫藤蘆茶藝館02-,2363945陸廣東一廣州一陳是強古茶琴舍二陳磊020-三陳洪(大漠長河)天河弦館)天河區龍口西路聚龍閣四廣東古琴研究會嶺南古琴藝術館(寶崗大道中南北廣場37號三樓,海珠區文化館內).cn/lnguqin, 五韓曉華江門六簡子聰華南理工大學,QQ:七李劍雄 ,QQ:八劉九生方隨琴坊九呂宏望十區君虹020-十一史書濤十二謝導秀020-.cn/xiedaoxiu十三謝東笑十四徐思杭十五許海帆,020-十六箏心苑天河區龍口西路聚龍閣20層03室 十七中山大學澄心琴社中山大學哲學系馮煥珍,,.cn/sysucxqs二深圳一唐健垣與向雪春夫婦唐氏琴曲藝苑,唐藝軒8,二謝夢緹三姚亮9,三汕頭一鄧偉強潮汕藝術中心,四佛山一梁球,.cn/foshanguqin,二梁海秋三周誌雲石灣原鄉會所古琴堂五珠海一金老師?柒四川一成都一戴茹梓又古琴館一環路南一段22號KEN商務大廈(紅瓦大廈)2樓10號028-,QQ:二黨華南,唐玥三鄧麗珠酌雲琴社四董雯雯草堂琴社028-,五何明威028-六胡錦蓉028-七江嘉佑028-八蔣銀芳九呂思陽酌雲琴社十唐中六成都音樂舞劇院,西紅光鎮銀豐園別墅榕 1號028-十一毛建酌雲琴社十二裴小秋028-十三四川大學古琴社/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chuandaguqin十四宋文庭酌雲琴社十五王淑宜028-十六王鐵軍028-十七黃明康028-郫縣紅光鎮銀豐園小區十八俞秦琴028-.tw十九曾成偉蜀湘韻琴箏藝術館、空林琴館、曾成偉古琴工作室四川音樂學院,順城大街27號(天府廣場旁邊),成都市錦裏東路伍號貳-貳壹零貳028-,028-曾成偉助手,或028-二十張婷婷028-二十一張勇,QQ:二十二鄭曉韻四川大學古琴社四川大學望江校區華西新村14宿舍8幢2單元5樓右,QQ:1090704,/zhengxiaoyunguqin,http://chuandaguqin./ ?捌香港一愔愔琴社二黃樹誌恕之齋,,.hk三九龍旺角上海街438-444同珍商業中心2106室藝術之家四劉楚華五歐柏青六榮鴻曾七沈興順八蘇思棣九唐健垣唐藝軒,霞外居60十姚公白誌蓮凈苑十一謝俊仁十二張慶崇?玖天津一李鳳雲天津音樂學院天津市河東區11徑路57號天津音樂學院民樂系022-&二劉誌剛劉振川,太白琴社三南開大學古琴學社//profile?pma=p_profile_m_pub_sharefriendsall_a_profile四蘇福昶南開區鼓樓商業東街88號二樓022-2-&五張子盛南開區鼓樓商業東街88號二樓E5-254022-2-,,QQ:/guqinzhangzisheng,六王新生王新生古琴館南開區鼓樓東街E5-210?壹拾福建一福州一陳斌,QQ,二陳惠芳三李皞 閩江學院古琴社、閩江琴社,QQ:,qq群:福州大學城文賢路1號海峽大樓四李榕五鳳山琴館五林暢思然琴社六林蒞林邊見七林麗菡八龐建君九琴谷子福州琴谷書院古琴斫坊;QQ:;QQ群:;微信:qingu2011;YY語音頻道:;YY群:http://www.QinGu.net,,.cn/watermu福州倉山區建新鎮洪塘裏40號福州工藝美術學校內十邱誌文十一王光磊十二蕭禛竑翯古琴館十三謝罡桐君琴社十四張俊波二廈門一陳鐵禪二胡向輝三龍人琴坊思明區體育路95號文化藝術中心共享樓4號館/,/blog/,/longrenguqin四熊雲韻瀟湘琴院,QQ:,/xiongkaihua,/xiongyunyunguqin廈禾路863號九龍城1735室(BRT文竈站)五張錦冰龍人琴坊, 六廈門大學古琴社七廈門古琴藝術協會謝建東、張錦冰、董文靜、石柏巖、饒瑛華八中國龍人古琴文化村漳州市長泰縣馬洋溪生態旅遊區鯉魚山/,/blog/,/longrenguqin三泉州一李作舟樂林儒仕館二張勝三張曉峰?壹拾壹陜西一西安一李村西安音樂學院二李明忠029-三李延民豐登東路029-四李仲唐西安音樂學院五林蔚麗陜西師範大學音樂學院linweli@六劉誌剛(劉振川)太白琴社七王婧八尹鵑,九終南書院古琴社電視塔東側面國展路路口029-二寶雞一張繼之大散關外琴齋QQ:?壹拾貳山東一濟南一高培芬山東古琴社,山東省古琴專業委員會,QQ: .cn/u/,/u/二王笑天德音琴社,音樂傳習社陽光新路24號怡心苑七號樓一單元302號,黃橋小區三號樓二單元401號,濟鋼新村北四樓六單元202號,濟南府學文廟(大明湖路214號)6、2、/三張培宏四朱子易9二青島一姜抗生,,,嶗山區深圳路麗海馨園二李方李村公園附近三妙鏡法師芝泉路2號湛山寺四蕭彥太清路三學堂五中道琴社昌樂路文化市場文物樓5號樓221室9六曾老師三濟寧一劉治中,,QQ:二田甜,QQ:四棗莊一高老師雲霞琴社,,QQ:五德州一龐雨珠六萊蕪一呂暢?壹拾叁湖南一長沙一湖南大學古琴社二胡新路契一琴堂,,/芙蓉區東牌樓57號螞蟻工房1104室三劉慧揚四宋明水雲琴館,,QQ群:,微信:sharinguqin2009/100qin?ref=http%3A%%2F%2Fprofile,天心琴院//profile天心古閣內天心琴院(崇烈亭旁)五陶朔獲麟堂琴館,六熊開華,七葉漢聲八周毅湖南省音樂家協會陽春琴社二郴州一張婭俐三永州一歐陽老師,QQ:四寧遠一九嶷龍溪琴社五嶽陽一朱益紅湖南理工學院?壹拾肆雲南一昆明一陳迤青二晨曦晨曦古琴會館篆塘路118號晨曦藝術學校,新聞路報業尚都1601室,,三段雲峰滇暉琴社鴻運小區2組團5棟四單元701四何子珺西山琴館北市區“書香門第”小區,M座102室五賀紅剛六黃福恒七劉洪章八劉彥忠,九史勝良十釋永靜滇暉琴社十一楊媚十二袁晉鹿泓州古琴院十三雲南大學古琴社十四雲南師範大學古琴社十五韻祺雅集國粹音樂傳承工作室,,十六鄒子逸?壹拾伍河南一鄭州一李一凡8,,二丁紀園與宋大年母子,三韓廷瑤四羅蘇理五買笑晨二滎陽一王匯川,三洛陽一曹瓏,二朱正立西關“佳韻樂器行”(工廠),2868846(手機),00651四登封一梅溪?壹拾陸湖北一武漢一陳信喆太和琴社漢口武勝西街,,027-二陳春,三丁承運與傅麗娜夫婦武漢音樂學院027-,/u/,/u/四彭老師武漢大學愷元堂古琴社五萬翔武漢,荊州六王佳琦湖北大方學校,QQ:七武漢大學愷元堂古琴社二宜昌一李琳莉三十堰一琴劍逍人(字:獨舞)琴人谷,QQ:.cn/qinrengu520 壹拾柒河北一唐山一李天桓二石家莊一高士濤渤海琴社河北省佛教協會3樓(裕華路和友誼大街交口,西行200米路南紅樓)二魏勝寶清琳琴社 三保定一劉長偉元真琴社永華北路秀水街14-6號?壹拾捌遼寧一沈陽一顧澤長沈陽音樂學院024-二朱墨涵沈陽音樂學院二大連一姜偉松風琴社1,二田華?壹拾玖吉林一張金橋二鄒德全?貳拾安徽一合肥一劉赤城安徽音樂家協會梅庵琴社/二王丹梅庵琴院三彭韜廬陽馨苑二蕪湖一範先生?貳拾壹山西一太原一雷苗偉二南林旺三彭建軍唐風琴社,四周小卿二文水一李慶中三忻州一張曉鵬四運城一賀偉?貳拾貳甘肅一蘭州一達老師西北師範大學二黨敬姊妹琴堂甘肅省敦煌藝術研究院三黨利四黨世才二天水一胡寶琴,?貳拾叁新疆一烏魯木齊一烏魯木齊琴學館二西麓琴社前進路231號文廟,?貳拾肆貴州一九嶷琴社吳老師,,二劉漢昌三覃朗九德琴館四西子老師五吳若傑貴陽六衛家理播州古琴研究會七吳曉平八朱博朱博古琴工作室,QQ:貴州財經大學藝術學院?貳拾伍內蒙古一赤峰一李琳媛紅山區四中街建銀二號樓401,?貳拾陸廣西一桂林一漓水琴館二柳州一楊至柔至柔琴箏國樂,.cn/yangzhirou2011,/u/,?貳拾柒黑龍江一佳木斯一鄧老師二哈爾濱一李老師龍江琴社?貳拾捌重慶一龔松風,QQ,二羅樂(莊風子).cn/lezhaiqs,/u/三鄭偉?貳拾玖江西一南昌一徐老師古調琴館青山湖區青山湖南大道262號第二幹休所旁二九江一施宏,8868639?叁拾海南一徐永(海南省古琴學會名譽會長),?叁拾壹澳門一古韻軒澳門古琴研究會梁迪嘉澳門雅廉訪越秀花園G/421813?叁拾貳日本一阪田進一(あかだ しんいち)東京琴社(とうきょうきんしゃ),阪田古典音楽研究所東京都文京區湯島聖堂斯文會館03-,mailto:setchamo7@yahoo.co.jp 二伏見無家(ふしみ むか)疇?琴社(ちゅうしきんしゃ)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區田中飛鳥井町97075-202-15-6597,http://orange.zero.jp/zad70693.rose/,fushimi.rose@orange.zero.jp,/shichigen,/muka.fushimi/about,/chushikinsya/info三高欲生(武井欲生,たけい ゆき)聽風琴社(ちょうふうきんしゃ)東京都港區高輪 3-13-1グランドプリンスホテル新高輪內/u/,http://www.e-moon.co.jp/yuki_四荒井雄三(ゆうぞう あらい)日本大學蕓術學部美術學科http://www.geocities.jp/qsshc/index.html, qiuyue@live.jp五栂尾亮子(とがお りょうこ)東京六山寺三知七新倉涼子千葉大學八小野美紀子九楊鵬工學院大學孔子學院十齋藤佳郎?叁拾叁馬來西亞一陳國興吉隆坡/profile.php?id=&sk=about二陳雯蘭陵琴館,紅曲館吉隆坡NO.59, Jln 3/36,Bukit Sri Bintang Kepong,52100,Kuala LumpurMalaysia603-/u/,http://redyeast./,三黃德欣(琴箏國樂網編輯,ID:老外)大呂琴院吉隆坡/ng.hing.7?叁拾肆新加坡一紀誌群三樂琴軒,養心琴社二Shawn How龢樂齋(He Yue Zhai Guqin School),新加坡古琴藝術中心(Singapore Guqin Music and Arts Centre)#02-05,520 Sims AveTel:/heyuezhaiguqin/info,http://guqinlearner.blogspot.jp/,三蔣保羅?叁拾伍澳大利亞一關老師音樂中心二Tony WHEELER(Plain Silk Workshop,素絲坊).au, /plainsilkworkshop?叁拾陸美國一戴德(Stephen DYDO)/,二韓潤伊(Yuni HAN)紐約三劉麗+1 (347) 285-0667四Ian DUNCAN紐約五紐約琴社www.guqin.org,,/nagaguqin六Peter REIS七唐世璋(John THOMPSON)紐約,八王菲(Fei WANG)北美琴社http://www.chineseculture.net/guqin,.cn/wangfeiguqin,/guqinyin, ,info@guqin.org 九王妙蓮十於水山北美梅庵琴社波士頓(美國)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 Boston).cn/u/十一葉時華十二葉明媚(Mingmei YIP),/SilkRoadRomance.MingmeiYip?fref=ts十三袁中平清明琴齋,紐約琴社紐約http://www./十四張培幼(Pei-You CHANG)新澤西/十五吳自英(Ziying WU) 華盛頓州大西雅圖(425)378-936212822 SE 41st Lane,#G102, Bellevue, WA 98006,?叁拾柒加拿大一喬珊(Shan QIAO)九嶷琴會溫哥華,二多倫多北鶴琴社(Northern Crane Guqin Club)三多倫多古琴社(The Toronto Guqin Society)楊雪亭(Xueting YANG),001-647-291-1702/,jt.yeung@utoronto.ca四多倫多大學古琴社五Forrank Piedpiper不列顛哥倫比亞省/frank.piedpiper/about?叁拾捌歐洲一英國一英國倫敦幽蘭琴社(London Youlan Qin Society)程玉(Yu CHENG),Mr Julian JOSEPH,/londonyoulanqin 二徐永裕(Charles H. WOLFENBLOODE)/charles.r.tsua?hc_location=stream二德國一成紅雨(Hongyu CHENG).cn/u/,/u/三荷蘭一孫宇涵(Yuhan SUN)+31-海牙,阿姆斯特丹四瑞典一林西莉(Anna Cecilia LINDQVIST)?近世已故琴人1.蔡德允女史(1904年~日),享年103歲。2.查鎮湖先生(1895年~1976年),又名夷平,號阜西,享年81歲。3.陳閱聰先生(1917年~2008年),享年91歲。4.陳心園先生(1908年2月~日),又名永奎,字星垣,享年86歲。5.程午嘉先生(日~日),又名午加,享年83歲。6.丁伯苓女史(1939年~1981年),享年42歲。7.根如和尚(?~?)。8.顧燾先生(1899年~1990年),字梅羹,號琴禪,享年91歲。9.顧雋先生(1879年~1949年),字哲卿,享年70歲。10.顧犖先生(1881年~1936年),字卓群,享年55歲。11.關崇煌先生(1939年~日),享年72歲。12.關恩楫先生(1900年~1970年),字仲航,享年70歲。13.管平先生(1897年~1967年),字吉庵,又字仲康,號平湖,自稱門外漢,享年70歲。14.郭同甫先生(?~?)。15.計鐘山先生(?~?)。16.金治中先生(1950年~日11時59分),享年57歲。17.李璠先生(1914年~2007年),享年93歲。18.李禹賢先生(1937年~日),享年74歲。19.林友仁先生(1938年~日21時40分),享年75歲。[1]20.劉紹先生(日~1971年),字少椿,號德一,享年70歲。21.劉正春先生(日~日1時06分),享年78歲。22.劉景韶先生(日~日),字琴子,享年84歲。23.龍琴舫先生(1886年~1959年),享年73歲。[2]24.盧家炳先生(日~1980年),字秀石,號醉琴樓樓主人,享年96歲。25.梅曰強先生(1928年~日),字南移,享年75歲。[3]26.裴鐵俠先生(?~?)。27.浦伒先生(1893年~1966年8月)字雪齋,又字學齋,號雪道人,又號南石居士、松風主人,筆名南石、邃園、樂山等,堂號怡清堂、松風草堂,享年73歲。28.容天圻先生(1936年~1994年)字秋庵,號琴禪,享年58歲。29.沈草農先生(1890年~1972年),字琴戡,享年82歲。30.沈秋水女史(1895?年~1956年),原名慧芝。31.孫紹陶先生(1879年~1949年),又名亮祖,字以行,享年70歲。32.王迪女史(1923年~日19時58分),享年82歲。33.王華德先生(日~日),享年86歲。34.王敬亭先生(1902年~1975年),字生香,享年73歲。35.王吉儒女史(日~日),號雪浪山嫻樵,享年104歲。[4]36.衛仲樂先生(日~1997年),享年89歲。37.味真和尚(?~?),俗名張治。38.翁之瀾先生(1916年~2002年),字瘦蒼,號晚山老人,享年86歲。39.吳韜先生(1908年~1987年),字景略,號縵叟,享年79歲。40.吳兆基先生(1908年~1997年),字湘泉,享年89歲。41.吳蘭蓀先生(?~1961年)。42.吳宗漢先生(1902年~1991年),字匯江,享年89歲。43.吳浸陽先生(1882年~?),字觀月,號純白。44.夏一峰先生(1883年~1963年),字福雲,享年80歲。45.徐元白先生(1893年~1957年),又名原泊,享年64歲。46.徐卓先生(1896年~1969年),字立孫,號笠僧,享年73歲。47.徐匡華先生(1917年~日),享年90歲。48.楊新倫先生(1898年~日),字克定,號振玉齋主人,享年92歲。49.楊葆元先生(1899年~1961年冬),字乾齋,享年62歲。50.葉世強先生(1926年~日),享年86歲。51.俞伯蓀先生(1922年~日20時40分),享年91歲。[5]52.喻潤先生(日~1988年),字紹澤,享年85歲。53.詹智濬先生(1890年~1972年),字澄秋,又字水雲,號襄陽學人、碧窗裏人,享年82歲。54.張益昌先生(1899年~1991年),字子謙,享年92歲。55.張味真先生(1887年~1967年),享年80歲。56.章誌蓀先生(1885年~1973年),字梓琴,號研幾,享年88歲。57.招學庵先生(1882年~1958年),字鑒芬,號郵亭老卒,享年76歲。58.鄭健侯先生(?~?)。59.周吉蓀先生(日~日),字晉禧,號吉蓀,享年68歲。?參考文獻[1]//AdOlaApHq[2]楊曉. 蜀中琴人口述史[M]. 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3年.[3]2013年6月求證於梅先生的門生茅毅先生[4]//z0HFUtaF4[5]祝丹妮. 92歲古琴大師俞伯蓀仙逝 妻子撫琴悼念[N/OL]. 成都日報,日,[]. /cul//4746736.shtml?附錄:論琴學中的師弟之道馮煥珍 復制自:http://www.scuphilosophy.org/ScholarsLibrary_display.asp?userid=582&art_id=2135。編註:馮煥珍教授於日通過電子郵件授權末學使用本文,權利要求為“附錄於《琴師通訊錄》之後,範圍僅限公益的《琴師通訊錄》”;此文又收於《嶺南琴學論集》。內容提要:“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琴道的傳承有賴於琴師,因此琴學中師弟之道所關甚大。琴本於道,“琴”與琴人的本師皆為道,因琴道尊貴而有琴學中師道之尊。在琴學中,為師之道要在所傳得人,所傳得人則琴道慧命不斷;所傳得人的關鍵不在於弟子根性的優劣和品性的良莠,而在於琴師能否在琴道意義上向弟子施以點化或提升之功;如果琴師不能點化或提升弟子,則應當同意甚或鼓勵弟子轉益乃至依止他師。為弟之道要在所拜琴師乃道之所在,師為琴道所在則可早聞琴道;判定琴師是否道之所在,關鍵在於了解琴師是否耽於名利,淡漠名利則道在焉,嗜好名利則道亡焉;弟子為求提升自己,應當廣泛參學,甚至依止他師,但同時應以平等心對待一切琴師。關鍵詞:琴道 &琴學 &琴師 &弟子 &依止 &參學 一、引言中國的往聖先賢,無論儒、道、佛,都相信世間的一切現象並不是紛然雜呈、毫無意義的大雜燴,而是宇宙大道的某種體現,所謂“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1],“道非器不形,器非道不立,器亦道也,道亦器也,道器蓋未嘗相離也”[2]。因此,在古代先賢看來,人生在世,其目的既不是為了顯示知識淵博而接觸、熟悉器,也不僅僅是為了改善物質生活而研究、精通器,而是為了覺悟大道而體貼、參悟器。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所在,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以為宇宙間唯器而已,根本無道可言,則勢必“不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從而將一體不分的“道術(器)”裂為兩橛[3]。如此,則無異於拋棄了中國文化覺悟大道、安頓生命的真髓,而沈淪於茫茫無邊的器的海洋了。這樣,不僅安頓煩躁不安的精神生命純屬癡心妄想,即便真正精通器也有所不逮了。如果知道有“道”並敏於求“道”,則世間任何事物都可以成為悟道之器。儒家聖人孔子(約前551~前479)說,“道不遠人”[4],亞聖孟子(約前372~前289)說,“道在邇而求諸遠”[5];道家的莊子(約前369~前286)說,道“無所不在”[6];禪宗不但深知“神通並妙用,運水與搬柴”[7],而且向我們展示了歷代悟道者的種種鮮活的悟道之器,如某尼嗅到的梅花[8]、虛雲()摔碎的茶杯[9]、克勤()聽到的艷詩[10]乃至水老和尚被踏的一腳[11]等等,都是典型的範例。不過,這類利根者自古皆為少數,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得由先知先覺者施設種種悟道之器方能湊效,這就好比為渡海者準備舟船一樣。古琴,在傳統中就被認為是往聖先賢為人們從音聲悟道施設的一種器。古人認為古琴的創制者為伏羲、神農、皇帝、堯帝或舜帝等聖賢,這雖然很難從歷史的角度加以證明,但其文化和人生旨趣都非常明確——“伏羲作琴,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12]事實上也是如此,在琴學中,從琴器的選材、制作到琴身的命名,從琴曲的取材到曲意的表達,從操縵的禮儀到撫琴的目的,都浸透著儒、道、佛三家的思想內涵和價值追求。在實踐上,先秦已有“士無故不徹琴瑟”[13]之說,這表明琴樂在傳統知識分子[14]眼中早就不僅僅是一種悅耳動聽的音樂,更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渠道。古琴在傳統中能夠作為一種悟道方式存在和延續,原因很多,而琴師們能夠將琴學理解為道學、將琴器理解為道器,並能夠代代傳續此道,則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今天,我們所處的環境雖然不再是農業文明,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再需要在該文明土壤中產生的古琴音樂。相反,由於工業文明中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都建立在利害計較基礎上,其身心受到的壓力、精神感到的不安都遠遠大於農業文明時代,我們對古琴這種音樂的需要更加急迫和強烈了。另一方面,我們所處的環境雖然有所不同,但古琴音樂的傳授方式還是以師弟之間的心口相傳為主。因此,健康、良善的師弟之道,對琴道在今天的承傳和開展仍舊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反觀現實,琴師和弟子的授受關系往往以琴藝為中心,甚至只有琴藝,而不知尚有更重要、更根本的琴學和琴道,良可嘆息。有鑒於此,本文擬就琴學中的師弟之道略表管見,目的在於說明,在琴學中琴藝固然是基礎,而琴道則是其根本,希望方家不吝賜正。 二、“琴”師與琴師要弄清琴學中的師弟之道,首先得對“琴”的本師有所了解。那麽,古琴的本師是誰?人們會不假思索地答道:創制古琴的聖賢。這個答案固然不錯,但未徹源底。究竟而言,古琴的本師是本真的道,聖賢們因對此道有所覺悟並取法此道,於是才出現了古琴。明代琴家徐上瀛(約)有雲:“稽古至聖,心通造化,德協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於是制之為琴。”[15]徐上瀛所謂神人本於莊子,是莊子眼中的悟道者,他居於“藐姑射之山,……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雲氣,禦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16]。依範無隱解,“山以喻身,藐射言其幽眇,神人即身中之至靈者。”[17]是則此神人既是悟道者,同時也寓指他所覺悟的道(就人而言為真君、真宰),他所通達的可通乎琴之造化則是道呈現的“大音”[18]、“天籟”[19]或“天樂”[20]。如果從儒家看,此道是誠道(就人而言為仁體、良知)[21],其聖賢所通達的可通乎琴之造化就是此誠道彰顯的“太和”或“天地”之音[22]。設若從佛家看,此道為不落二邊的中道或實相(就人而言為本心、真心、佛性),其聖賢所通達的可通乎琴之造化是此中道本具的“實相之音”[23]或“沒弦琴”音 [24]。如果沒有造化這本然之音,就不會有古琴,因此,“古琴”最尊貴的老師和最相知的知音其實都是我們人人本具、個個平等的真心。既然如此,理應人人都是古琴的知音,可為什麽古琴自古以來就被成為“曲高和寡”的“陽春白雪”而知音難覓呢?如劉長卿(709~780)《幽琴》詩就感嘆道:“月色滿軒白,琴聲宜夜闌。飗飗青絲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向君投此曲,所貴知音難。”[25]伯牙在子期死後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的故事,更為古琴在人間的高古難知增加了生動的案例[26]。一般人難知琴音,關鍵在於古琴的魅力並不體現在聲音和旋律上:其音不如古箏亮麗,不如琵琶清脆,不如笛子嘹亮,不如洞簫悠揚;琴曲沒有節拍,其旋律也不像其他樂曲那樣鮮明和緊湊。古琴的魅力體現在它那獨出眾表的琴韻、琴境和琴趣上:古琴聲短韻長,音欲斷而意猶連,曲已終而韻不散,其弦外之音和音外之韻浸人心脾、動人心弦,乃至“其有得之弦外者,與山相映發而巍巍影現;與水相涵濡而洋洋徜恍。暑可變也,虛堂凝雪;寒可回也,草閣流春”[27];古琴的境界中正平和,“是故懷戚者聞之,則莫不憯懍慘淒,愀愴傷心,含哀懊咿,不能自禁;其康樂者聞之,則欨愉歡釋,忭舞踴溢,留連蘭漫,嗢噱終日;若和平者聽之,則怡養悅愉,淑穆玄真,恬虛樂古,棄事遺身”[28];古琴的旨趣直達大道,“如得其旨趣,……憂樂不能入;既絕憂樂,任之以天真;明其真而返照動靜,則死生不能累,萬物豈能幹乎”[29]!然而,要從古琴音樂中體味出如此豐富深厚的內涵,不但要求習琴者超越耳、心而以氣聽之[30],還要求習琴者對中國傳統思想的終極追求有相當真切的領悟。現實中,蕓蕓眾生多以滿足感觀之欲為樂,而“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31],固難與於此。但是,對於傳授琴學的琴師來說,對琴道的領悟卻是其修養中應有的內容。在中國古人的眼中,老師首先是指率先覺悟了道並將道傳給弟子的人,傳授知識或技巧尚在其次。孟子就說:“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非予覺之而誰也?”[32]韓愈也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33]琴師當然也如此,不但應當具備較高水準的琴藝,還應當對琴道有所體悟;即使一時無法達到這樣的高度,至少也應當明了這琴道的重要性,並努力朝著這個方向提升自己。否則,“古人所以為修己教人之具”,而作為琴師卻“罕能發明其義,專求於聲,則末矣”![34] 三、授徒與擇師琴師授徒,要在所傳得人。古人曾有“琴不妄傳”說:“琴之為道大矣,為物貴矣,凡為人師者,必擇慈祥溫玉、天資挺秀、文雅卓然者,方可以雅稱聖人之器而授之。不然,雖購千金之資,不可一顧也。”又雲:“琴之不傳有四:喪門一也,俳優二也,俗夫三也,薄德非仁者四也。”[35]引文中的“喪門”指僧人,俳優則指伶人娼妓之類。這種論斷以定見為基礎,並且僅從弟子一方著眼,因此其內容甚不可取。其實,人無定性,“俗夫”可由研習、體悟琴道而轉成聖賢,“薄德非仁者”也可因改過遷善而成為“仁義道德”者,即便是“根性下劣”者,只要人一己十、人十己百,同樣能成為“文雅卓然”者,因此不能以定見視人;至於從職業角度將僧人與俳優判為一流,不僅犯了以定見論人的過失,而且充滿了傳統腐儒的偏見,以為僧人剃發出家便屬下流。本文也強調琴不妄傳,但前提是不以定見視人,也不僅僅從學琴者著眼,而是以一種發展的眼光從師弟關系入手進行探究。作為琴師,首先應該確立一個基本認識:世界上沒有不堪造就的弟子,只有自己在某一個階段能否傳授的弟子。原因在於,任何一個琴師都不能說自己圓滿通達了琴道,而是處於不斷擴展和提升技藝、道德乃至智慧的過程中,因此肯定會因德行、學養甚至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異而與一些人交臂失之。那麽,是不是在這些方面兩相投契就可以收為門徒呢?一般來說這沒問題,事實上大多數琴師也是按這些標準收弟子的。但是,如果從傳承琴道的高度看,我以為應該以能否為對方體悟琴道提供或多或少的幫助為根本標準。如果自覺有這個能力,就將對方收為門徒;否則,就不要浪費對方的生命。琴師通過什麽方法可以知道自己是弟子體悟琴道之路上的良師?最重要的當然是研習傳統經典。《太古遺音》中載“學琴有四句”一項,文雲:“左手吟猱綽註,右手輕重疾徐,更有一般難說,其人須是讀書。”[36]傳統經典是往聖先賢智慧的結晶,自然也是琴師們開啟和圓滿智慧的最佳方法,只要我們深入經典,勤奮研修,日久功深,就越來越能“知人”和“自知”,就能看清哪些人可以成為自己當時能教授的弟子。其次,還要對學琴者進行一定時間的考察。佛教的師傅收弟子,都要對候選人進行考察,考察期滿後,如果因緣契合才收為弟子。琴師授徒,也應先對準弟子的真實狀況有所考察和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判斷自己是否有能力成為他(她)的老師。每見琴師對欲學琴者一無所知便草草納為門徒,伺後師弟反目,便又相互抱怨、指責。出現此種局面,弟子固有罪過,但主要還是由於琴師沒有知人之智。如果琴師不斷提升自己的學養,同時又對欲學琴者多加考察,就可盡量避免這種局面;即使出現類似情況,琴師也會側重反省自己,而不是怪罪對方。琴師與弟子結成師弟關系後,還存在如何落實師道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宋儒錢時()曾有精辟論述,不妨徑錄於此:“若夫師道,則甚不易也。何謂師道?直、寬、剛、簡是也。直者,無所回曲之謂。欲明師道,豈可不直?然直則易於不溫和,但峻直而不溫和,則難親矣。寬者,優柔樂易之謂。欲行其教,豈可不寬?然寬則易於不莊栗,但寬而不莊栗則易玩矣。震厲奮發,足以策偷而警惰,非剛不可也。或太剛,則未免反有戕賊之患,剛而無虐可也。靜重端默,足以正浮而格躁,非簡不可也。或太簡,則未免反有高亢之患,簡而無傲可也。玩此四語,如五味相濟、五色相受而師道備矣。故舜先明此事,方論及樂。師道欠缺,而徒欲以聲音感人,則無是理。”[37]錢時的論述,歸納起來就是直仁並舉、寬莊相得、剛柔適度、簡謙兼濟 “十六字真言”。直仁並舉謂老師一方面對弟子真心相待,不護短回曲;另一方面仁慈相加,如春風化雨。寬莊相得謂老師一方面寬懷大度,能寬容弟子之不足或過失;另一方面莊重嚴肅,不容弟子因循茍且。剛柔適度謂老師對一方面嚴加鞭策,無使弟子懶惰懈怠;另一方面濟剛以柔,不令弟子緊張惶恐。簡謙兼濟謂老師一方面如泰山簡靜堅實,誡弟子輕滑浮躁;另一方面似大海廣闊淵深,納弟子於懷中。琴師若能如此為師,何愁不能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師弟關系?琴道無門無派,而體現為琴學、琴藝則有門有派,絕大多數習琴者體悟琴道必須從琴藝、琴學入手,拜師由是不可或缺。學人擇師,重在道之所在。韓愈雲:“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38]人的成長,無論肉體精神,都離不開師長的教育,肉體的健康成長需要父母養育,精神的健康成長則需要老師[39]教育。學人擇師,標準不是看他是否與自己的興趣愛好相合,也不僅僅是看他有多大學問或名聲,最重要在看他是否“道之所存”。只要琴藝高超而又有道,就算他沒有淵博的知識和顯赫的聲名,就算他的年齡、地位都比自己低,也應當拜為己師。因為拜了這樣的老師,我們就能聞(悟)道,我們的生命就能得到徹底安頓。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40]何樂而不為?學琴者拜師同樣要明白,我們拜師根本上不是以某個琴家個人為師,而是以道為師。如何辨別一個琴師是否致力於參悟、傳承琴道的明師呢?琴道至於廣大精微處固非一般人所能測,但其淺近處則有跡可尋,方法就是觀察他對待名利的態度。明代琴家汪芝()說:“琴之為道大矣,所以宣五音之和、養性情之正而通神明之德也。茍非宅心沖曠、契真削墨、超然自得於林風水月之間者,其孰能與此哉!”[41]修習和體悟琴道,首先要求琴人宅心林下、淡泊名利,如果深陷名利場中,縱然琴藝很高[42],也不過一介琴匠,與琴道了不相幹。有誌於琴道者,慎勿近之!既拜師,則應尊師。尊師之理由何在?有人說,不尊師就得不到老師的真傳;有人說,不尊師就不符合倫理道德,如此等等說法,不一而足。應當說,凡此種種看法都不錯,但並沒有觸及尊師的根本所在。從根本上說,琴弟子尊師,是因為琴師是已聞琴道者或致力於聞琴道者,是琴道的某種體現或化身。弟子為道而尊師,才能心悅誠服地尊師,也才稱得上真正尊師。這就是琴學中尊師重道的根本理由。因道之故,不特能尊師,舉凡與師有關的一切無不能尊敬,如北宋代音樂理論家陳旸(生卒年不詳)所說:“聞道先乎吾,吾從而師之,不特見其人而尊敬之也,雖見其載道之書策、樂道之琴瑟,亦必尊而敬之。”[43]或許有人會問:琴師也有自己的不足或缺點,難道弟子對此應當視而不見,甚至同樣采取尊敬的態度?這樣問問題,其實是混淆了琴師的修養與弟子的道德兩個不同的概念。現實中的琴師不是聖人,自然都存在或這或那、或多或少的不足或缺點,敏於琴道的弟子不可能看不見,也不應視而不見,更不應“尊而敬之”。竊以為,面對這種情況,有能力的弟子應當善巧地加以勸誡,以幫助琴師進步。有道是,“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44],傳統中也常常可見弟子點化老師的例子[45]。如果弟子能力不足,盡管老師的不足或缺點不言而喻,而自己也洞若觀火,還是不必掛懷,更不可計較,而應始終保持對老師的恭敬心,因為誌求琴道者理應如此。 四、依止師與參學師既然任何一個琴師都有所不足,自然不能解答弟子所有的問題;同時,弟子“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46]。為求解答老師一時無法回答的問題,為求增廣知識、交流心得、切磋琴道,弟子必然產生外出參學的需要。由此出現了參學與依止的問題。依止和參學都是借自禪宗的概念,依止即依存而安住之意,依止師指參禪者長期依以參禪的禪師,這裏借指習琴者長期依以研習琴道的琴師;參學全稱參禪學道,指參禪者遊訪各禪剎、了解各家風後隨從明師學習,參學師指參禪者參訪過程中學習的禪師,這裏借指習琴者外出參學時學習的琴師。琴師應如何看待弟子外出參學?我想,只要琴師明白了如下兩個道理,就能夠較好地處理這個問題。作為琴師,首先要清楚,弟子投入門下習琴,並不是因為崇拜自己這個人,而是因為景仰琴道;他(她)之所以拜自己為師,無非是因緣和合的結果。這樣,琴師就不會將弟子看成是“我”的弟子,而看成是琴和道的弟子。既然如此,只要因緣聚會,只要有利於弟子參悟琴道,他(她)向誰請益有何障礙?這方面,佛教早就形成了良好的傳統。我們知道,佛教寺院又稱為道場或十方叢林,道場即修道場所,十方叢林即任何一個修道者都可以在裏面獲得平等成長機會的所在,這為修道者提供了極其便利的外部條件。同時,佛教的師父們都能以因緣的道理觀察師弟關系,不會幹涉弟子往來參學。因此,參學就漸漸成為僧眾修道的方法,甚至由此傳出了“鐵打的寺廟流水的僧”、“走江湖”等等俗語。如果琴師們能將琴館視為琴道修習所在,將自己視為琴道之傳授者,所有琴弟子皆得自由往來參學,何愁琴道不昌?再者,琴道淵闊,非某人所能全知,琴師的相關學養盡管勝過弟子,但也是正在圓滿琴道的人,弟子所以外出參學,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某些問題無法在其老師那裏得到圓滿解答。明了此理,琴師不但不應幹涉弟子轉益他師,為令弟子早聞琴道計,反倒應該鼓勵弟子向其他琴師求教。這方面,佛教也有典範可法。五代時期,睦州(今屬浙江)有一位道蹤(或作道明)禪師,他揖世高蹈,潛居伽藍,清靜自處,為世所慕。有一天,文偃向他請益,受其點化而有所悟,於是服侍左右數載。道蹤禪師知道文偃之造化難可測量,非自己所可煆鑄,就對文偃說:“吾非汝師,今雪峰義存禪師可往參承之,無復留此。”[47]文偃拜雪峰為師後,深造於道,密受付囑,成為禪宗五家之一雲門宗的開山祖師。如果琴師有道蹤禪師那樣的心胸,不以人我之見看弟子,又何愁琴道不振?反之,如果少涉情意,以為弟子參學即低視老師,已落於下乘;至於視弟子為私有而不許參學(事實上也做不到)者,則不足論也。就弟子而言,在這方面處理好師弟關系之關鍵是正確理解參學與依止的關系。習琴者在研習琴道的過程中會出現兩種情況:有的人因緣殊勝,遇到的第一位琴師就是他(她)終身學習的依止師;而大多數情況下,習琴者會在轉益他師的過程中遇到各方面都更勝一籌的老師。第一種情況比較單純,但在第二種情況下,就存在如何處理依止師與參學師之間關系的問題。我以為,如果弟子明白琴人的根本依止師不是琴師而是琴道,那麽當遇到更好的琴師時,是不妨轉而師之,甚至以他(她)為依止師的。關於此點,我仍舉一個佛教的例子加以說明。唐朝鄧州(今屬河南)有一位丹霞天然禪師,習禪前曾想入仕為官。在入長安科考的路上,他因人指點而信佛,並前往江西參扣馬祖,馬祖則叫他去參石頭希遷。他依止希遷三年而悟入禪道,復往馬祖處求印可,馬祖為他賜號“天然”,遂成為馬祖法嗣(以馬祖為依止師)[48]。在這裏,無論馬祖令天然師事石頭,還是天然從依止石頭轉而依止馬祖,在在都顯示禪者了以道為尊的求道精神。如果習琴者也能秉守如此見地,則能在研習琴道的路上常常遇到與自己相應的琴師。需要特別註意的是,琴弟子雖然可以依止他師,但如果不在參學琴道的意義上對待這個問題,往往會導致華而不實的後果。琴弟子依止一位琴師之後,不但應當認真學習並完全掌握琴師所傳琴曲及其指法特點和表現方法,還應該深入理解和體味琴師所傳琴曲的結構、性質、韻味、意境和旨趣。這方面,孔子為我們提供了學習的典範。《史記》記載:“孔子學鼔琴師襄子,十日不進。師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習其曲矣,未得其數也。’有間,曰:‘已習其數,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誌也。’有間,曰:‘已習其誌,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為人也。’有間,(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髙望而遠誌焉。’曰:‘丘得其為人,黯然而黒,幾然而長,眼如望羊,如王四國,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師襄子辟席再拜,曰:‘師蓋雲《文王操》也。”[49]孔子對琴道的理解有曲、數、誌、人四個淺深不同的層次,曲指琴曲的抹挑勾踢、吟猱綽註等指法以及樂句間的起承轉合等琴藝層面的內容;數原指《易經》中的六爻,後泛指事物具有的道理,這裏當指琴曲所蘊涵的均、宮、調等琴律琴學思想;誌指琴曲表達的意境;人指琴曲達成的終極趣味。這四個層面正與上述琴道內容相應。如此學習,才能真正得到琴師真傳。相反,如果不能一門深入,一味貪多求快,頻頻變換依止師,則不免蕪雜不精,難成統系;如果因徒慕琴師名望或為某種功利目的而在琴師間奔忙,那就不堪聞問了。同時,弟子雖然轉而依止了他師,但不可卑視以前的老師,也不可鄙薄任何琴師。蓋誌求於琴道者本應泯滅無差別心,豈可忻上厭下? &日定稿於廣州客村梵音閣參考文獻[1] 《周易?系辭上》。[2] 宋?俞琰:《周易集說》卷三十一,《文淵閣四庫全書》本。[3] 詳參《莊子?天下》。[4] 《中庸》引。[5] 《孟子?離婁章句上》。[6] 《莊子?外篇?知北遊》。[7] 《龐居士語錄》卷上,日本株式會社國書刊行會《卍新纂續藏經》本。[8]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丙編》卷六載:“有尼悟道詩雲:‘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雲。歸來笑撚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346頁。)[9] 近代禪門泰鬥虛雲禪師自敘他在高旻寺打禪七時開悟的經過雲:“至臘月八七,第三晚六枝香開靜時,護七例沖開水,濺予手上。茶杯墮地,一聲破碎,頓斷疑根,慶快平生,如從夢醒。……因述偈曰:‘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又偈:‘燙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語難開。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是如來。’”(《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匯》增訂本,臺灣修元禪院1997年倡印,第47~48頁。)[10] 宋代圓悟克勤禪師自述說:“又上白雲,再參先師,便令作侍者。一日,忽有官員問道次,先師雲:‘官人,爾不見小艶詩道:頻呼小玉元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官人卻未曉,老僧聽得,忽然打破漆桶,向腳跟下親見得了,元不由別人。”(《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卷十三,《大正藏》本。)[11]《馬祖道一禪師廣錄》載:“洪州水老和尚初參祖,問:‘如何是西來的的意?’祖雲:‘禮拜著!’老才禮拜,祖便與一踏。老大悟,起來撫掌呵呵大笑雲:‘也大奇!也大奇!百千三昧,無量妙義,只向一毛頭上便識得根源去。’便禮拜而退。後告眾雲:‘自從一吃馬師踏,直至如今笑不休!’”(日本株式會社國書刊行會《卍新纂續藏經》本。)[12] 東漢?蔡邕:《琴操》,《永樂琴書集成》卷一,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版。[13] 《禮記?曲禮下》。[14] 士在傳統社會中泛指知識分子,清?康熙禦定《孝經衍義》卷九十二引唐?賈公彥疏雲:“士,下對野人,上對大夫,則此士,所謂在朝之士並在城郭士民知禮義者總謂之為士也。”[15] 明?徐上瀛輯:《大還閣琴譜?溪山琴況》,中國書店2005年版。[16]《莊子?逍遙遊》。[17] 明?焦竑《莊子翼》卷一引,《文淵閣四庫全書》本。[18] 《老子?四十一章》:“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希聲”即無聲,是則所謂完美的聲音即沒有任何具體聲音的聲音。[19] 《莊子?齊物論》:“子遊曰:‘地籟則眾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籟。’子綦曰:‘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鹹其自取,怒者其誰邪?’”是則所謂天籟就是道體自然而然發出的本真之聲。[20] 《莊子?天道》:“夫明白於天地之德者,此之謂大本大宗,與天地和者也;所以均調天下,與人和者也。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莊子曰:‘吾師乎,吾師乎!賫萬物而不為戾;澤及萬世而不為仁;長於上古而不為壽;覆載天地、刻雕眾形而不為巧。’此之謂天樂。”[21]《中庸》雲:“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22]《禮記?樂記》雲:“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又宋崔遵度《琴箋》雲:“作易,考天地之象也;作琴者,考天地之聲也。”(《永樂琴書集成》卷一)[23] 龍樹《大智度論》卷五十四雲:“有世界,大福德、智慧人生處,樹木、虛空、土地、山水等常出諸法實相之音,所有法皆是不生不滅、不凈不垢、空、無相、無作等。眾生生便聞是音,自然得無生法忍。”(《大正藏》本。)[24] “沒弦琴”典出陶源明的無弦琴(見《晉書》卷九十四《列傳》六十四),禪家亦借以指宇宙本來面目具有的至和之音,如《馬祖道一禪師廣錄》載旁蘊居士參馬祖:“又問祖雲:‘不昧本來人,請師高著眼。’祖直下覷,士雲:‘一種沒弦琴,唯師彈得妙。’師直上覷,士乃作禮。”(日本株式會社國書刊行會《卍新纂續藏經》本。)[25] 唐?劉長卿:《劉隨州集》巻四,《文淵閣四庫全書》本。[26] 詳參《呂氏春秋?本味》,《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從根本上說,伯牙摔琴反應他對琴所知不深,因為無論子期怎樣知音,也不如伯牙自己的清凈本心或清風明月更加知“音”。[27] 明?徐上瀛輯:《大還閣琴譜?溪山琴況》。[28] 晉?嵇康:《琴賦》,明?張溥輯《漢魏六朝三百家集?嵇中散集》,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29] 《大周正樂記》,《永樂琴書集成》卷十八。[30] 莊子說,宇宙中有人籟、地籟和天籟三種音樂,人籟可以用耳聽,地籟可以用心聽,至於天籟則只能用氣聽,即在“心齋”(心處於虛靜)的狀態下聽。(詳參《莊子》之《齊物論》、《人間世》篇)古琴這種藝而通乎道的音樂相當於天籟,固當“聽之以氣”。[31] 《老子?十二章》。[32] 《孟子?萬章章句上》。[33] 唐?韓愈:《師說》,宋?王伯大重編:《別本韓文考異》卷十二,《文淵閣四庫全書》本。[34] 清?張英:《徽言秘旨序》,《文端集》卷四十一,《文淵閣四庫全書》本。[35] 佚名撰輯:《太古遺音》,《琴曲集成》第一冊,文化部文學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會編,中華書局1981年出版。[36] 同上書。[37] 宋?錢時:《融堂書解》卷一《虞書?堯典》,《文淵閣四庫全書》本。[38] 唐?韓愈:《師說》,宋?王伯大重編:《別本韓文考異》卷十二,《文淵閣四庫全書》本。[39] 自然,這裏的老師也包括能夠令其精神成長的父母。[40] 《論語?裏仁》。[41] 明?汪芝輯:《西麓堂琴統》卷一《敘論》,《琴曲集成》第三冊,文化部文學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會編,中華書局1982年出版。[42] 此類人琴藝再高,也不可能及於上品。[43] 宋?陳旸:《樂書》卷一《禮記訓義?曲禮上》,《文淵閣四庫全書》本。[44] 唐?韓愈:《師說》,《文淵閣四庫全書》本。[45] 如《五燈會元》卷四就記載了一個徒弟點化師傅的生動案例:“福州古靈神贊禪師,本州島島島大中寺受業。後行腳,遇百丈開悟,卻回受業。本師問曰:‘汝離吾在外,得何事業?’曰:‘並無事業。’遂遣執役。一日因澡身,命師去垢,師乃拊背曰:‘好所佛堂,而佛不聖!’本師回首視之,師曰:‘佛雖不聖,且能放光。’本師又一日在窗下看經,蜂子投窗紙求出,師睹之曰:‘世界如許廣闊不肯出,鉆他故紙,驢年去!’遂有偈曰:‘空門不肯出,投窗也大癡。百年鉆故紙,何日出頭時?’本師置經,問曰:‘汝行腳遇何人?吾前後見汝發言異常。’師曰:‘某甲蒙百丈和尚指個歇處,今欲報慈德耳。’本師於是告眾致齋,請師說法。”(《大正藏》本)[46] 《禮記?學記》。[47] 《大正藏》第47卷,第575頁下。[48] 宋?釋道元:《景德傳燈錄》卷十四,《大正藏》第51卷,第310中-下。[49] 漢?司馬遷:《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中華書局標點本。&致謝感謝《全國各地古琴老師聯系方式》V1.0和V2.0的軼名作者,沒有他們的美麗創意和細致工作是不可能有V3.X版本的。非常感謝啟蒙師ZZS先生,恩師WL先生、ZYH女士、SXH教授、LKY先生和GYS女士,以及北京LYL教授、湖北DCY教授和FLN教授、北京FYM老師以及江蘇YXX兄等在琴藝、為學、做人和處事等方面的為人師表和悉心指導。感謝北京大學國藝苑、北京大學古琴社,清華大學古琴社和北京師範大學松風琴社的師長親友們的幫助。感謝人人網古琴主頁,以及常熟XMW女士、上海CY兄等;非常感謝百度貼吧古琴吧、豆瓣“古琴-清微淡遠”小組、廣陵散社區以及各地前輩、師兄和琴友的熱心幫助。感謝科學網博客這個優良、高排序、可信且穩定的網絡平臺。感謝北京LT兄對格式的專業建議。感謝中山大學馮煥珍教授的理解與慷慨。感謝張清治教授的信任與題名,感謝北京師範大學HHJ兄贈墨。湫水省之癸巳端月敬書於白金臺不丈齋
本文引用地址:&此文来自科学网刘超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2
评论 ( 个评论)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q2015怎么看漫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