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cmmi的好处培训

扬州国脉通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查看次数:423&&
2016年招聘计划
一、公司简介
扬州国脉通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6年,注册资金1015万元,原隶属于扬州电信实业公司。是苏中地区专业从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通信工程、通信设计、网络代维的高科技公司。公司下设办公室、财务部、市场部、工程维护部、软件中心、通信工程公司、通信规划设计公司、智能交通分公司、劳务中介等子(分)公司,现有员工126人,其中一级建造师2名,大专以上学历占96%,高级技术人员占60%以上。工程技术人员占86%。
&&公司拥有建设部颁发的通信工程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通信设计乙级资质,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是苏中、苏北地区首家获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三级资质,是扬州地区首家通过CMMI3认证的软件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获国家优秀奖,通过了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资信等级AAA,荣获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苏软件企业。是南京大学、扬州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基地,扬州市职业大学教学实训基地,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实训基地,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扬州市软件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在江苏省苏中、苏北信息产业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公司先后承建了扬州宽带城域网、无线市话网、教育城域网、电子警察道路监控网、数字化图书馆、扬州市环境监控网等百万元、千万元以上系统集成工程项目。典型的设计项目有:扬州电信本地网10GSDH传输8位扩容工程、扬州电信环境动力监控二期工程、扬州电信宽带城域网建设工程、扬州移动邗江基站接入网光缆线路工程、扬州电信LDCN接入网延伸工程、泰州电信一至四期宽带端口扩容工程等项目、中国移动2012年四川移动村村通传输网络工程。独立研发具有自主版权的办公自动化软件、人才服务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移动话务自动分析系统、办公文件管理系统、效能监察系统等管理软件十多项。并与IBM、华为等国内外著名公司建立区域合作关系,与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运营商建立长期的服务合作关系,为信息化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以&创造、求实、挑战&为理念。&客户满意的服务&我们永恒的追求&为质量方针。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是发展的力量源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创造和谐氛围。国脉人信守质量第一,诚信至上的宗旨,认真塑造&国脉&品牌,欢迎有志青年加盟我们团队。
二、招聘需求
1、招聘岗位:应届大专以上实习生&、毕业生;
2、专业要求: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
3、需求人数: 10&名。
三、岗位描述
1、岗位名称:通信规划设计师;
2、对通信线路、机房设备现场查勘,收集相关数据;
3、进行CAD二维图纸绘制;
4、进行通信概预算编制以及技术方案编制。
四、任职要求及待遇
1、男性, 工作积极主动,做事踏实、认真、细心,责任心强;
2、虚心上进、谦虚不躁、团结同事,能承受一定工作压力;
3、良好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善于沟通,很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形象气质佳且注重个人形象。
4、热爱通信行业;
5、适应单位工作环境,可长期出差;
6、实习期为3-6个月,期间不缴纳保险,期满后通过考评定岗,即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保险;
7、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可享受与正式员工一样的福利待遇;
8、公司安排住宿,出差发放补贴;
9、定岗后工资待遇采取保底+提成方式, (一般年薪能在元左右),体现出能者多劳多得;
10、工作期间交通费按实报支,通信费核定报支。
五、联系方式
1、人事&&&&&&&&& &&&韩经理:
2、公司办公室电话: 9
& CopyRight&2017&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招生办 &&电话:1 &&传真:1
地址:扬州市江都路558号 &&:225009&&电子邮件:扬州日报社--扬州日报
第B03版:开发前沿
扬州·要闻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扬州睿博网络安全科技公司专注信息安全管理——
“黑客克星”入驻开发区
&&&&睿博网络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本报记者&孔伟&&&&有一群人,他们比绝大多数人更懂电脑,他们可以在三分钟内黑掉网站,10分钟盗窃你的用户资料,他们被称为“黑客”。在扬州有这样一家网络公司,它的主业是专治“黑客”入侵,它是刚刚入驻扬州智谷的扬州睿博网络安全科技有限公司。&&&&“黑客”惯用“黑招”是木马程序&&&&“对普通用户来说,最简单的案例就是网上支付密码被盗窃,或者个人信息被盗。”扬州睿博网络安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俞正兵说,一般出现这些问题,都是用户上了木马网站,业内俗称“中马”了。&&&&据其介绍,“黑客”主要通过网络下载传播木马,或者利用IE漏洞编写网页木马,入侵网站,继而在网站挂上网页木马,等到用户电脑中毒后,入侵个人电脑。入侵电脑后主要窃取的是“密码”,当然也有更恶搞的,如把个人电脑中的裸照发到网上。&&&&“黑客”入侵多为“挑刺”系统并获利&&&&&“扬州几乎没有国内顶尖黑客。”俞正兵表示,目前扬州大多数的“黑客”都是入门级水准,中级黑客也寥寥无几。&&&&入门级“黑客”大多喜欢入侵企业网站出出风头,也有人通过种植木马,篡改网页等信息盗窃个人的密码。“中级黑客都对数字很敏感,半数出自数学或计算机专业。”俞正兵表示,这些黑客对于入侵电脑、盗取个人资料是小菜一碟。“举例来说,一般企业网站,中级‘黑客’只需3—5分钟就能成功入侵。”&&&&他说,真正的黑客是不屑盗取个人信息,盗刷银行卡的,真正的“黑客”采取寻找系统漏洞的方式进而告知这家企业从中获利,简而言之是给系统挑刺。&&&&网络安全公司系“黑客克星”&&&&“网络安全公司主要业务之一就是帮助企业、个人制定信息安全管理,防范‘黑客’入侵。”俞正兵告诉记者,扬州睿博网络安全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专注于IT规划、信息安全管理、IT治理、IT服务管理、业务持续性管理、CMMI咨询和项目管理咨询以及多体系的整合。&&&&如何防止“黑客”入侵?对普通百姓来说,“防黑”首先不要访问陌生网页,尤其是一些与常见网页很相似的网页,这些已经被黑客篡改过的网页存在木马,只要用户在上面输入用户名密码,很快这些记录就会被“黑客”窃取;其次,不要点击陌生人发来的邮件或文件等,这些都可能种植了木马病毒。&&&&“我们也专注于企业内部网络系统安全。”据介绍,其公司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企业个人信息安全系统,比如设定系统内所有的文件,只能在公司内部使用,一旦通过网络流出去的话,就无法打开。“这样无论什么岗位,都无法将公司资料带出去,即便是离职也不担心能窃取公司机密。”&&&&“除了电脑会中毒,随着手机普及,手机被‘黑客’入侵的几率会更大。”俞正兵表示,目前公司会更多专注于电脑网络防黑,不过公司下一步会专注于手机这种新兴的网络安全领域。&&&&&&&&“我从无锡来到扬州,更多的就是看中扬州开发区的软件软实力。”俞正兵表示,他们公司主创团队大都是博士出身,目前大部分人在上海,而他回到扬州,就是想在将来将研发人才全部搬到扬州来。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扬州日报社版权所有 |
| 苏新网备2006011号 |
| 广告服务 | [ 帮助 ][ 评论 ]税友软件集团扬州分公司校园招聘信息
作者:佚名&&&&信息来源:就业中心&&&&点击数:&&&&更新时间:
一、税友简介
税友软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ERVYOU GROUP)是以软件研发、高级业务咨询、软件与系统运维服务等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以下简称“税友集团”)。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公司总部税友大厦座落于中国杭州美丽的钱塘江畔,全国规模2000多人,集团总部500多人,在全国设有10余家分子公司、100多个地市级服务网点、南北拥有石家庄和扬州两个远程技术服务中心,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服务支持网络。
税友集团一直以“为税务信息化服务,做全体纳税人忠实的朋友”为己任,为全国范围内超过500万家企业和政府组织提供财税咨询和信息化服务。税友集团先后获得了国家创新基金和国家火炬计划的特别支持,并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CMMI ML4、ITIL、系统集成一级等资质认证。同时,税友集团也是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中国税务软件核心供应商、中国纳税服务市场主导厂商。
二、招聘岗位
&#8226;远程支持工程师 (售后)
工作地点:石家庄、扬州
专业要求:专业不限,计算机相关、财税类相关者优先
学历要求:大专及以上
工作职责: 遵循远程支持服务规范,负责对企业进行涉税软件的技术支持工作
&&&&&& 岗位要求:1、掌握office办公软件
&&&&&&&&&&&&&&&& 2、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硬件有认识
&&&&&&&&&&&&&&&& 3、具有良好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 4、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8226;财税采编师
工作地点:石家庄、扬州
专业要求:财税类相关专业
学历要求:本科及以上
工作职责:从税务局等相关政府官网、同行官网跟踪分析财务、税务业务发展新动向;深度挖掘财务人员工作习惯,负责财税政策、知识的编辑和发布,形成公司财税知识库
&&&&&& 岗位要求:1、专业课成绩优良,财务或税务理论知识扎实,热爱编辑工作
&&&&&&&&&&&&&&&& 2、具有良好的分析、归类和识别能力
&&&&&&&&&&&&&&&& 3、有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8226;财税内训师
工作地点:石家庄、扬州
专业要求:财税类相关专业
学历要求:本科及以上
工作职责:负责财税政策、案例等培训课件制作,根据公司要求完成对集团内部员工的财、税知识培训与辅导
&&&&&& 岗位要求:1、专业课成绩优良,财务或税务理论知识扎实,热爱传业解惑工作
&&&&&&&&&&&&&&&& 2、具有良好的观察、沟通、表达能力
&&&&&&&&&&&&&&&& 3、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8226;财税咨询筹划师
工作地点:石家庄、扬州
专业要求:财税类相关专业
学历要求:本科及以上
工作职责:负责为企业提供办税、整税、节税、管税、筹划等全环节涉税咨询
&&&&&& 岗位要求:1、专业课成绩优良,财务或税务理论知识扎实,热爱答疑解惑工作
&&&&&&&&&&&&&&&& 2、具有良好的分析能力、沟通表达能力
3、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简历投递
对以上岗位有兴趣的同学可投递简历至:
邮件标题格式:“xx学校-xx专业-应聘xx岗位”
我们诚邀拥有梦想并锐意进取的您,加入税友大家庭,在中国税务信息化的广阔平台上,把握发展机遇,开启成长之路!感谢您对税友的关注!
工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扬天路18号税友软件园2号楼&&
公司电话:6
联系人:钱小姐
<td 下一篇信息: 没有了
&#10084;找工作&#9829;首选&#10084;:&#10084;Ying&#8226;Jie&#8226;Sheng&#8226;com&#10084;
相关专业最新招聘信息
热门招聘信息
     
     
名企校园招聘中国扬州门户网站群-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字体大小:
“十二五”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建成“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为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充分发挥信息化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不断满足扬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国家《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共扬州市委《关于制定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规划年限2011年—2015年。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市把加快信息化建设、发展信息产业放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优先位置,紧紧抓住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这一契机,积极应对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发展的重要作用,以打好三个基础、支撑四大目标、实现五大提升和构建六大平台为总体目标,加快推进“数字扬州 ”建设,有效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引导建成无线城市基础平台;着力加强创新项目的建设与拓展,着力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服务,着力推进经济结构的重塑与提升,初步建成“中国声谷”、“扬州智谷”、“绿色硅谷”的基础架构,太阳能光伏、绿色LED照明、智能电网和电子书产业在国内形成先发优势。
2007年,国信办发布调查报告扬州信息化综合水平位列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第2名;2008—2010年,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合作办公室连续三年测评扬州为“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其中2009年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评测中心公布,扬州市列全国地级市第9位,江苏第5位;在由中国信息协会主办的“2010中国城市信息化发展论坛暨成果评选”活动中,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和“社会综合治税共享平台”项目分别获得“2010中国城市信息化管理创新奖”和“2010中国城市信息化成果应用奖”。经过全社会各行业的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十一五”信息化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全市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处于全国地级城市的先进行列。
(一)信息化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城市居民与农民百户电话、电脑拥有量分别达301部、85.6台和300部、35台,市区无线宽带城域网覆盖率100%。移动电话普及率85.7部/百人,互联网城市出口带宽170G,全市有线电视覆盖率95%(市区有线电视已整体转换为数字电视),分别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56%、170%、117%。
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2.6%,超“十一五”目标2.6个百分点;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10%,人均信息消费占消费总额的比重达25%;“十一五”期间全市信息化建设总投资累计达348.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为7.58%。
(二)信息化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1、信息设施着眼长远,基础全面完善。扬州成为全省首个和全国首批十大无线宽带城市,2010年底实现城区90平方公里全覆盖。3G移动网络建成并投入商用,全市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上网速度比2G网络提高了20倍。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行政村“村村通宽带”并向自然村推进。目前,全市固定电话用户总数达149.53万,移动用户总数达393.44万,互联网用户总数超过68.62万,全市有线电视用户突破106.7万,全市数字电视用户数超过41.3万户。有线信息基础设施和无线宽带网络的有机结合,为全市信息高速公路进一步提速打下了坚实基础。
2、电子政务强化应用,服务全面拓展。全市电子政务工作以推进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为核心,建成资源目录与数据交换两大体系,政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便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市级电子政务专网平台已横向连接到市四套班子、市直各部门,纵向连接到县(市、区)级政府及乡(镇、街道),切实提高了政府运行效率。社会综合治税项目、电子政务涉密内网、并联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信息系统等各类应用系统基于市数据资源中心实现了数据的共建、共享和共用。2005年以来,“中国扬州”政府门户网站连续5年在全国政府网站测评中名列前30强。
3、试点工程集约共享,应用全面推进。“数字扬州”重大综合性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扬州市民卡”开创全国首个地级市真正“三卡合一、一卡多用”的先河,并以此打造城市综合服务与管理信息平台;作为建设部全国首批10个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我市依托电子政务网络和GIS共享平台,打造了中等城市数字化管理“扬州模式”;教育、房管、环保、公安、社保、农业等部门(行业)信息化应用特色显著;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试点示范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区域信息化应用各具特色。
4、信息产业快速发展,质态全面提升。以“三新一网一书”产业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先行板块,在新型信息服务业上积极寻求创新突破,取得了良好发展。2010年,全市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2.6%,较“十五”末增加5.2个百分点;“十一五”末全市信息产业增加值实现273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达到80.8亿元,较“十五”末翻了一番;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较“十五”末增长7倍,“三新”产业产值年增长率超过40%。全市初步形成新材料和数字传输线缆产业群,LED和光伏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CMMI认证企业总数达9家,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智能电网产业园区和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扬州)“中国声谷”相继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重要产业集聚地。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未充分发挥,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总量较弱、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结构层次较低,缺少龙头型、基地型的大产品、大项目、大企业支撑。企业信息化内生动力和应用效果不明显,多数企业信息化水平停留在核心业务的单项应用和初、中级发展阶段。
2、信息化工程应用集成度、财政资金使用的集约度和监管绩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重复投资、过度投资以及重投资轻运维,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绩效现象比较突出。信息化人才资源短缺。专业人才培养与人才落地应用存在较大反差,经济建设急需的领军型专业人才尤显不足,严重影响了信息化的整体推进与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
3、不同社会主体获取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存在较大差距,“数字鸿沟”依然存在;部门行业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信息孤岛”未能根除,区域与领域信息化系统应用集成度不高。信用、物流等基础环境建设滞后,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电子商务交易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重和人均信息消费占消费总额比重等指标未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值。
二、发展环境
从国际信息化发展趋势和环境看: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和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将成为未来信息化的主题,“智慧地球”作为新一代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向世人展现了信息社会的宏伟远景。信息化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经济社会运行管理、生活方式创新变革等领域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力日趋放大。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网络更加普及并日趋融合,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
从国内信息化发展趋势和环境看:“五化并举、两化融合”深入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加快,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的战略任务。在后危机时代的环境与背景下,信息化的内涵正在发生质的转变,信息化从原来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支撑,逐渐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正在进入一个更加深入、更加扎实的并以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标志的新时代。两化融合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经济信息化领域,IT促进增长与创新的作用日益显著,“两化融合”成为基本方针,信息化建设更加注重实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变成为重点;社会信息化领域,应急管理、信用体系、社区服务等需求旺盛,“信息化惠及全民”成为努力方向;政府信息化领域,政府创新与电子政务互相促进,跨部门业务协同进入攻坚阶段,工作重心转向公共服务;文化信息化领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水平快速提高,网络文化与现实文化日益融合,文明的冲突与融合共存,互联网治理面临新课题。
从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看:通信技术仍将向宽带化、无线化、泛在化、融合化和智能化发展,视听产品进一步向数字化、网络化、IP化发展,显示器件低辐射、低能耗及轻薄化已成趋势,新型便携产品促进了元器件的微型化、片式化、集成化,各种新材料在众多新一代整机需求的驱动下蓬勃发展,软件服务化、网络化已是大势所趋,各种平台技术融合趋势将进一步加深。下一代互联网、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以及云计算服务、物联网、三网融合等技术和产品在全球范围的广泛应用,将使全球信息产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此外,倡导绿色IT促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并创造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也将成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新机遇。
从未来五年扬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总目标、总定位看:“十二五”时期是扬州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是推进“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建设,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动宁镇扬同城化进程的重要阶段,也是“数字扬州”向“智慧扬州”过渡升级的关键节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更好地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和提升作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信息化的加快融入;产业结构调整、消费结构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加快都将催生巨大的信息化需求,使信息化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民主化程度,提高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都要加快信息化发展,尤其是要推进民生信息化、关注农村信息化、重视区域信息化的均衡发展。
三、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动和服务“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建设为目标,深入推进“数字扬州”建设,着力拓展“无线扬州”应用,强化顶层设计,有序实施“智慧扬州”先行先试工作,以“信息强市、信息兴业、信息善政、信息惠民”为导向,大力实施信息产业培强、两化融合推进、电子政务优化、智慧城市建设、农村信息化普及、信息基础设施提升、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安全保障等“八大行动计划”,努力把“五化并举”、“两化融合”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率先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三个扬州”建设的中心任务,始终坚持将信息化作为服从服务于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助推器”作用。
统筹规划,资源整合。以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为突破口,着力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公共信息系统的集约建设和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整合共享,不断提高信息化的整体质量与效益。
突出重点,项目带动。把信息技术应用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信息化工作要让所有的市民看得见摸得着,要从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入手,以推进重大信息化工程为抓手,务实地推动信息化工作。
强化应用,有用管用。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政府信息化工作的核心任务,从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迫切需求出发,在数据的开发、利用和挖掘上下功夫,坚决遏止没有效益、没有应用的信息化。
基础保障,产用互动。发挥电信、广电等主体网络运营商的基础保障作用,按照宽带化、移动化的方向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把信息化建设的政府采购作为引导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杠杆,大力推进政府的信息服务外包。
(三)主要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全市信息化综合水平继续保持全国中等城市先进行列,拥有较强自主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信息产业,形成信息化基础设施先进、信息资源有序整合、无线电通信安全畅通、企业信息化水平普遍提高、城市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协调发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广泛应用的信息化体系,信息化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社会发展转型和创新型城市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从工业社会加速步入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展望2020年,通过再一个十年的创新实践,在“数字扬州”建设基础上,继续深入推进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建设,努力打造智慧产业发达、智慧政务高效、智慧商务普及、智慧服务便民、智慧管理精益、智慧城市宜居、智慧交通完备、智慧人文彰显和社会和谐协调、城乡区域统筹、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科技创新普及、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市民的“智慧扬州”。
1、经济信息化目标
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全市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管理、创新活动的比例超过90%,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的比例超过60%,成套设备和传统产业整机产品信息化率分别超过40%;建成两化融合示范(试验)区8个、示范企业10个、试点企业100个以上,通过示范项目推进千企升级;按“六有”标准建设农村综合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乡、村台站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80%以上,培育10个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20个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龙头企业、50个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数字大棚”。全市信息化投入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比重达10%以上,居民信息消费占全部消费比重超过34%。
2、政府信息化目标
完善以公民和企业为中心、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为重点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深入推进以提高政府管控水平、提升资源整合效能和保障服务民生为宗旨的电子政务建设。统筹市、县、乡电子政务建设需求,着力拓展“无线扬州”应用,构建全要素、全时段、全覆盖且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建设集约、管理集群的电子政务模式。建成扬州市政务网络管理中心、数据资源中心、安全监控中心、信用评估中心和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继续深入推进“三网、四库、十二金工程”建设;实现电子政务发展均衡化、电子政务应用功能化、电子政务体系标准化和关键业务全流程网络化应用,90%以上政府公共服务事项实现在线服务,行政权力实现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县以上行政权力事项100%实现在线办理和全程监督。
3、社会信息化目标
把社会民生领域信息化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着力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公用事业和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领域的信息化应用, 立足宁镇扬同城化、长三角一体化,以“互联互通、同城普惠”为目标,深入推进市民卡工程建设与应用,提升全体市民的信息消费环境,让市民切实享受信息化带来的实惠与便利。建成覆盖全市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电子病历医院服务平台,城市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80%以上,城乡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90%以上,“社保·市民卡”换发率和制发总数分别达98%和400万张以上。全市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85%以上的社区通过统一规范的信息平台实现综合管理和服务,民政社会服务业在基层和社区的集中服务率达90%以上。。
4、信息基础设施目标
以电信运营商全业务发展和3G、4G网络建设为契机,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三网融合步伐,推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鼓励通信网络向IP化、光纤化、无线化、智能化发展,促进电信业务重心由传统电信服务向综合信息服务转变。到“十二五”末,全市3G用户数100万,互联网用户90万,数字电视用户数80万,互联网带宽达500G,每百户家庭计算机拥有量超过70台,每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超过320台。推进光纤宽带工程建设,本地网光缆延伸至自然村,城市光纤宽带用户达到家庭百兆接入、商务楼宇千兆接入的能力。“十二五”期间,全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达到50亿元以上。
5、信息产业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末实现信息产业增加值1200亿,占GDP比重30%以上;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年均增长35%以上,努力打造“三新一网一书”等4条千亿级以上新兴电子信息产业与智能制造产业链,重点培育8家销售过百亿元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创建成4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到2015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收入500亿元,产业载体面积30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10万人以上,省内综合排名前五位。其中,2011年实现业务收入120亿元;2012年实现业务收入180亿元,形成以广陵区为核心,以维扬、邗江、江都、仪征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点的“一核五园多点”的产业发展格局,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新兴的软件名城。
四、发展重点
(一)实施信息产业培强计划
把握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的新一轮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跨国公司将研发、设计、生产、采购和运营服务逐步向我国转移的机遇, 引导和鼓励信息产业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提升产业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密切跟踪世界信息化发展趋势, 大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努力缩小技术差距。着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智能化、产品智能化、应用智能化的创新转型升级发展,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内生增长,打造“四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即坚持错位发展,抢占先机,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本位发展,激活存量,推动两化融合与产业升级;换位发展,把握时势,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定位发展,科学定位,确保信息产业各专项规划落地施行。
──基础电子产业。立足自主创新、突破技术瓶颈,以小尺寸、高效能、低功耗、高可靠性、节能环保、高集成度为目标发展元器件、功率器件与微电子产业;以高智能、高性能、高可靠性为目标发展汽车、电力、船舶、机床等装备电子产业;以大面积、片式化、高性能化、高集成化、智能化、环保节能为目标发展3G平板电脑等数字消费类电子产业;以安全、高效、快速为目标发展网络与通讯设备电子产业。
──“三新一网一书”产业。新能源太阳能光伏产业重点推进硅电池及其组件和最新技术的铜铟镓硒薄膜、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投产达产,促进太阳能追光、聚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新光源LED半导体照明产业重点发展LED外延片、芯片、模组及LED照明、LED背光源终端应用产品,着力攻克LED外延片和芯片制造、LED背光源终端显示应用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多晶硅、单晶硅及高纯度硅棒等光伏产业新材料,大功率高亮度白光和蓝绿光LED芯片、衬底材料、外延片、电子纸等半导体系列产品和高性能电极箔、电子功率器件、特种电子元器件等微电子等电子信息材料及制品;智能电网产业围绕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及通信等环节,着力攻克关键技术,推进智能电表应用、智能电网监控和通信平台建设;物联网产业重点鼓励芯片生产商、传感器设备商、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网络运营商的通力合作和试点示范项目的推广应用;电子书产业重点着力于电子墨水、电子纸、电子书等相关产品的研发、应用和推广。
──软件与信息智能服务业。在产业布局上,以广陵区为核心,以维扬、邗江、江都、仪征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点,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已经形成的软件服务业发展雏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着力构建“一核五园多点”的产业发展格局。“一核”,即以广陵江苏信息服务业基地(扬州)为核心,着力打造“中国声谷”。“五园”,即以建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园为目标,规划建设邗江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建设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示范园为目标,规划建设维扬软件研发产业园;以创建国家光电产业研发园为目标,规划建设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兴产业研发园;以创建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为目标,规划建设江都惠普(扬州)软件园;以创建省级物联网产业基地为目标,规划建设仪征物联网产业园。“多点”,即充分利用城市待销的商业用房、城市工业企业退城进园退让出的厂房等载体资源,进行多点布局。在产业发展重点上,强势发展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含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大力发展软件设计研发产业(含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物联网软件);推进发展IT支撑服务产业(含“两化融合”服务、动漫研发服务、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积极发展数字内容服务产业(含通信增值服务、网络服务)。
(二)实施两化融合推进计划
分类推进企业信息化。围绕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型业态培育、技术改造等七个环节,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协同化。
深入探索行业信息化。制定石油化工、汽车船舶、机械装备、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智能电网、现代物流等行业“两化融合”解决方案。围绕企业集群和产业链,建设技术创新服务、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电子商务服务、节能环保管理服务、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等平台,促进产业链整体发展。组织开展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发掘典型经验,进行总结、提升、推广。
试验推行区域信息化。通过“两化融合”,使传统产业信息技术改造的深度和广度均有较大提高和明显增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整个区域产业结构的整体跃升。支持区域“两化融合”促进中心建设,加大对地方“两化融合”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支持各地对传统工业改造提升,发展特色工业,扩展现代物流。
充分发挥信息化对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促进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利用信息化对产业技术的创新、扩散、传播的优势,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知识的学习、消化、吸收,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开展研究与开发合作,缩短创新周期,加快技术创新步伐,降低创新成本。利用信息网络手段及时收集并向企业发布和推荐最新科技成果信息。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政金相结合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重点工程:
──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程。实施两化融合“八十百千试点示范工程”,建成两化融合示范(试验)区8个、示范企业10个、试点企业100个,通过示范项目全面推进千企升级。以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其它社会组织为主体,创建社会信息化示范单位。在工业生产领域开展20家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设计能力、改进管理模式; 在装备制造领域开展20家企业数字化试点,带动工业产品的信息化、生产过程与管理控制的智能化。
──新兴产业支撑工程。建成云计算中心,服务于各项数据挖掘、分析处理、冗余计算;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于企业管理信息化、商务电子化和信息收集发布。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和智能电网产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服务于企业技术研发、资源共享。文化创意产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服务于企业间的协同、设计制作。旅游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于游客、旅游服务机构和行业管理。
──生产性信息服务企业培育工程。开展20家生产性信息服务企业试点,带动研发、设计、物流、产品服务等业务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鼓励企业把内部的信息技术服务部门剥离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生产性信息服务企业。从产业体系出发,积极引进省外甚至国外生产性信息服务企业快速改变我市工业企业的基因,提高企业、产品和产业链的竞争力。鼓励、支持生产性信息服务企业开拓省内外市场,鼓励并创造条件使生产性信息服务企业在产业集聚区扎根,快速提升整个产业集聚区的竞争力。大力保护生产性信息服务企业拥有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产品设计、集成电路布图、软件等方面的著作权和专利权,解除企业对丧失知识产权的后顾之忧。
──节能减排推进工程。开展20家节能降耗信息技术应用企业试点,带动高耗能企业节能降耗信息技术应用;开展20家清洁生产企业试点,带动清洁生产信息技术应用,促进绿色企业发展。加大高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信息技术应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动高能耗、高排放和高污染行业的改造,推广节能降耗信息技术及产品应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一是强化高能耗行业生产设备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改造升级,推进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实现实时监测和调控,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精确度、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二是发展面向高污染行业的绿色生产信息技术应用,重点高污染行业开展生产工艺流程信息技术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三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联网的监测,提升信息化在节能环保行业的准入、管理和行政执法监督等方面的应用水平。
(三)实施电子政务优化计划
完善以公民和企业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体系,突出提高政府管控水平和保障服务民生为宗旨的电子政务建设,构建以“实时办理、无忧沟通、流畅政府”为目标,以“互联治理”为途径,以“移动政务”为主要内容的具有扬州特色的“智慧政务”,实施“12345”政务优化计划,即“一个主题”(深化创新电子政务建设“扬州模式”)、“两个基点”(资源整合和应用共享)、“三大工程”(信息管理完善工程、信息应用优化工程和信息资源孵化再生工程)、“四个层面”(加强信息资源、物理应用、安全保障和标准制度四个层面建设)、“五个环节”(电子政务建设均衡化、电子政务应用功能化、电子政务服务公共化、电子政务体系标准化、电子政务合作区域化)。
2011年,以数据资源中心建设为契机,初步实现以“网站集群、机房集中、应用集成”为主要内容的“三集中”和以“信息共享、设施共用、平台共建”的“三共建”;2013年,基本实现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和谐发展,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应用交换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绩效评估体系,打造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政务办公平台和安全监测平台;2015年,以“三网融合”和“无线扬州”为平台,实现电子政务发展由应用阶段向“互联治理”阶段的转变,建立以互联网为基础,以“智慧政务”导向,全要素、全时段、全覆盖的电子政务和谐新模式。
重点工程:
1、信息管理完善工程
──建设数据资源中心。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统一的市级数据资源中心。市级数据资源中心包括“一个平台、五大中心”,即完善建设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成基础设施管理中心、信息资源服务中心、电子政务安全中心、公共信用征信中心、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中心。实现扬州市政务信息化基础设施集中建设、管理及维护。建立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立信息资源管理与应用体系,建立信息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电子政务内网与数字证书。到“十二五”末,建成横向联系市级各部门,纵向连接省、县(市、区)的涉密信息传输网络。重点建设电子政务内网的基础设施和网络平台、统一安全平台、监理管理保障体系,解决省纵向网、部门、省纵向网、市级机关内网涉密信息传输、敏感信息传输的应用。逐步完善安全平台、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推动电子政务内网应用建设与数字证书使用。
──部门协同支撑平台。依托市级数据交换平台,市级人口资源平台和市级地理信息平台,建设统一的市级部门协同支撑平台,进一步推动政府部门网上协同办公,完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与服务水平。
2、信息应用优化工程
──移动电子政务平台。建立市级统一、安全的移动电子政务平台,通过功能模块服务,实现公务员在移动通信环境下行政执法的业务支持,并为公众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公共服务。实现移动办公、移动执法、视频监控、公众服务等功能,提高办公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公共服务质量。
──综合治税县(市、区)延伸工程。通过综合治税三期,进一步加强各县(市、区)涉税信息的搜集和管理;拓展综合治税数据交换平台的覆盖范围,进一步延伸至各县市区,实现各县市区涉税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共享;丰富信息资源应用,建立大市财税分析、经济运行分析,重点人群,重点企业,项目管理分析系统。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信用数据库、个人信用数据库、信贷征信数据库,初步实现政府联动监管,实现为公众提供信用信息查询、咨询服务;建立企业、个人联合征信数据平台、政府联动监管平台;建立我市企业、个人信用基础管理,发布平台。
──政府电子招标采购平台。采用“1+N”的模式,实现采购单位、市财政、市政府采购中心、供应商和评标专家及采购计划、采购项目和采购当事人在网上的集中操作,加强政府采购当事人和采购行为的统一管理。规划建设大市场概念电子招标采购平台,并结合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采用信用评级报告。
3、信息资源孵化再生工程
──重点完善市级中心建设。建立市级基础数据集中、部门行业数据归集机制。加快各类主题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加快政务信息资源库、企业法人信息库、人口基础信息库、地理信息库、经济统计信息库、项目工程信息库、社保民政信息库整合分析利用。
──搭建公共资源目录和交换服务目录双层技术框架,公共资源目录针对数据,提供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信息,以便发现和定位信息资源;交换服务目录面向服务,提供交换服务地址等目录信息,以便发现和定位交换服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主要围绕目录体系网络、目录体系标准、管理体制和应用软件四个方面、建设共享信息服务系统、编目系统、目录报送系统、目录管理系统和目录服务系统等五个应用系统。
(四)实施智慧城市建设计划
科学规划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进一步利用3S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空间信息资源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利用高速宽带无线技术提供更好的获取信息和办公娱乐的网络环境。围绕产业经济、基础设施、社会管理和惠及民生等四个方面,积极推进智慧工业、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智慧旅游、智慧电网、智慧交通、智慧水利、智慧通信、智慧城管、智慧安防、智慧环保、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卫生、智慧文化、智慧社保和智慧家居建设,在以下十个重点领域开展先行先试的探索与实践。
重点工程:
1、智慧交通
利用网络技术、传感技术、视频处理技术、GIS技术及其它信息技术实现扬州市区道路和各类交通工具之间的信息互动,实现综合监控、交通控制、指挥调度以及多种信息服务功能,实现对市区道路的交通监控、设施管理、路政养护等的综合管理,强化无线电监测手段,净化机场周边和航线电磁环境,确保航空导航安全可靠,从多个方面提升扬州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益。
2、智慧城管
实施城市一体两翼规划区域空间地理信息的第二轮数字化测绘,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丰富完善全市GIS共享平台基础数据;建设城市规划数字展示中心,建成城市三维数字规划平台和主城区三维数字模型,为城市形态研究和控制、城市景观规划提供决策支持;建设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三期工程,加强数字化市容环卫责任区、数字化广告管理,建设城建档案数字化及异地备份系统;继续推进金土工程建设,实施国土资源计划、审批、供应、补充、开发、执法等行政监管“一张图”工程,实现全市国土资源动态监管,为“精致扬州”建设的精当规划、精心设计、精细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3、智慧安防
依托公安通信指挥中心和政府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基于现代通信技术的安防信息化平台、部门联动的城市级智能安防体系。建设城市级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建设指挥平台的网络、数据基础平台和十二个业务系统,以及安监、消防、无线电管制若干子系统,作为防洪、安监、卫生等各分应急指挥子系统的总集成调度指挥系统,既是城市重大突发事情应急求援的最高指挥中心(战时),又是公安内部日常接处警和应急事件指挥中心(平时)。
4、智慧旅游
利用3S、流媒体和无线通信等技术,依托“无线扬州”建设扬州旅游与会展服务系统,为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方面提供更便捷的个性化的服务;加快推进旅游资源整合创新,规范旅游行业管理。推动扬州市建设成为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市场活跃、旅游环境优美、服务优质、具有国际水准、国际国内旅游者首选旅游目的地之一的“世界公园”。重点区域是瘦西湖风景区、京杭大运河(古运河)景区、古城保护区、休闲度假场所等。
5、智慧环保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集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控和生态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环保体系,对污染严重的生态环境进行详查和动态监测,对林业资源、草地资源、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及生活污染等及时做出监测和预警,对环境质量进行动态监测、预警,对环境突发事件的事故进行预测、实时监测、灾时应急,对环境状况的查询、统计,以及对环境质量模拟分析和环境变化趋势分析的综合管理、污染控制和环境决策。
6、智慧卫生
建立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公共信息平台,加强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和城乡医疗救助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医疗保险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对接、各类基本医疗保险信息和交换平台统一,方便参保参合人员就医。完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各医疗机构HIS系统和电子病历建设,将优质医疗资源和个人健康信息资源统一整合,并延伸到社区,实现病历信息、病人信息、病情信息等的实时记录、传输与处理利用,使得在医院内部和医院之间通过联网,实现全市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实现对市民保健、就医、紧急救助一体化管理。
7、智慧社保
实施“金保工程”二期社保管理信息系统核心三版的应用示范项目,完成社保信息系统由离线脱机到在线联机的升级改造;有序推进社保市级统筹,“十二五”期末“扬州市社会保障·市民卡”在全市范围的换发覆盖率达98%以上;构建统一、标准一致的市、县(区)数据中心和信息采集体系,实现数据资源、设备资源、网络资源、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实现部、省、市三级网络扫描和数据交换,实现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经办业务全过程的管理,提升服务民生效能,为宏观决策、基金监督和社会化服务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
以市民卡为载体,积极推进市民卡在医疗就诊、人口计生、民政救助、就业培训、全民教育和社会管理等民生领域的“一站式”、“一卡通”应用,实现“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的目标。
8、智慧水利
进一步建设完善的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物联网、泛在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高度共享的水利信息综合采集管理体系,建设市级水利数据中心,实现包括水利信息的采集、提高防汛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土保持、水质监测、农村水利水电和水利政务等整体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加快水利通信网建设,增强水利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9、智慧家居
以“三网融合”为契机,推进智能电网应用示范小区建设。以社区信息化为基础,以家庭网络为核心,推进智能小区、智能家庭建设。将无线网络、传感技术、自动控制、物联网等先进技术集成运用于社区管理服务和家庭生活,推广社区 “一站式(网站)”、“一线通(热线)”、“一卡通(市民卡)”服务,实现家电远程控制,水、电、气等城市公共事业消费的自动记录和付费,为市民创造安全、便捷、高效、舒适的社会工作和生活环境。
10、智慧物流
依托物联网和传感技术建设打造涵盖铁、公、机、水、管五种运输方式联动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对物品从供货地向接收地的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配送等实体流动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智能管理,实现智能仓储管理、智能配送管理、智能运输管理,实现物流信息的共享与物流的无缝衔接。
在创新实施以上“十智”工程的同时,继续着力推进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应用。
──科技信息化。以本市科技信息网络为主体,进一步整合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加快科技文献、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步伐。重点建设一批直接服务于区域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专业化的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平台,提高行业技术水平。
──教育信息化。建设数字校园二期工程(家校通、校校通):继续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将各高校、中小学教育资源充分数字化,建立校园网站、校园论坛、教育资源库、电子图书馆等网上应用,实现学校间以及学校到家庭的教学资源共享,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装备现代化工程、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程,立争在“十二五”期内使全市农村高中、初中、小学教育装备水平达到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二类要求,实现全市所有学校参与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的网上结对工作,基本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装备的现代化、城乡教育一体化。
──建设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依托互联网、数字电视网、无线网等网络平台,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快电子图书馆、电子文件中心和科技文献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建立网上虚拟舞台、虚拟剧场等个人才艺展示中心,开发建设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库。规范网吧经营秩序,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提升网吧行业发展质态,通过收购、兼并、参股、控股、加盟等方式,实现扬州市网吧连锁率达90%以上,营造健康、时尚、动感、快乐的网络家园,为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和谐扬州”做好舆论导向,增强我市的软实力。
(五)实施农村信息化普及计划
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需要,以改善农民生活,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以农业信息服务和提高农民的信息应用能力为核心,以应用系统的开发和推广为重点,整合科技、文化、教育、医疗等各种优质信息资源延伸服务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通过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改造传统农业,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信息、经济信息、科技信息和资源信息的获取、处理与应用水平,以信息化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重点工程:
──电子政务延伸工程。将我市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延伸到全市各行政村,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农村管理服务水平、促进村务公开,切实改变当前我市农村传统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农村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建设农村网上便民服务系统,大力推进农村合作医疗、计划生育、农村救济、村务公开、农民就业、远程教育等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大力倡导网络信息应用和网上办事,方便农民更快捷便利的查询相关政策法规、获得信息服务开发网上信访系统,将信访渠道延伸到村,实现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反映问题、表达诉求、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愿望,为农民群众提供一条更加方便、快捷、经济、高效的诉求表达渠道。
──信息资源开发应用工程。全面整合我市农林、农机、水利、气象、文化、卫生、科技等政府各职能部门面向农村的农业信息资源,积极开展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建立包括土地资源、基本农田、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水利设施、气象资料、土壤环境、地力状况、农民承包地管理等内容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农业资源、农业地理信息、宏观农业经济三大基础数据库,形成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基本情况数据库;进一步开发农业经济主体数据库、农产品供求数据库和农业专家数据库的应用服务功能,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精准农业”提供全面、系统、权威的信息服务。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工程。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建立信息服务中介组织,依托农村经济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建立以市为中心,县为平台,乡为依托,村为纽带的四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农技推广网络、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农民远程教育等多种信息资源服务渠道,借力三网融合,建立“三农在线”电视(电台)直播室,整合“10016三农在线”、“12316农业一线通”等农村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农村信息服务平台。按照“六有”标准(有硬件设施、有站牌标志、有局域网、有信息管理员、有信息公布栏、有信息反馈簿),建立、完善、巩固县乡村信息服务工作站。
──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农业工程。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和经营、农产品市场流通和安全监管中的应用,重点建设数字大棚、农产品安全溯源、物流配送等信息系统,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作物栽培管理辅助决策支持技术、农业工程装备技术集成应用于农业,为发展“精准农业”和高效生态农业提供全面、系统、权威的信息技术服务,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信息化培训工程。按照“分类培训,全面实施”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多方式、多渠道开展全民公共道德、科技文化知识、政策法律、信息化知识培训,深入开展农业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信息运用能力培训工作,使全市农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农民能够熟练掌握以电脑应用为主的信息化有关知识,提升广大农民群众利用信息技术致富的能力。建设一支既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又熟悉现代农业专业知识的,有信息搜集、信息识别、信息加工、信息应用、信息反馈和预测分析能力的,责任心强、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的信息员队伍,让他们在农户信息化过程中引导农户、帮助农户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信息化乡镇村示范工程。选择经济发达或较发达、农民素质较高的地区开展农村信息化示范区建设,推进富有区域特色的信息化建设和服务,以点带面,从农业与农村科技信息体系、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等方面全面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渗透与应用。
&(六)实施信息基础设施提升计划
以电信运营商全业务发展为契机,促进电信业务重心由传统电信服务向综合信息服务转变。着力优化信息基础设施,拓展“无线扬州”网络应用,通过共建共享电信基础设施,加大加深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优化和安全。大力开展广播电视网络升级改造,构建城乡覆盖、双向互动的综合多媒体数字电视网络;促进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稳步推进“三网融合”。推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鼓励通信网络向IP化、光纤化、无线化、智能化发展。
重点工程:
──基础传输网建设改造工程。围绕道路沿线管线共建共享原则,对重要基站实施物理双路由保护,改善农村通信基础设施水平。加快城市接入网光纤化进程,实施“光进铜退”改造工程。拓宽城域网出口带宽,“十二五”期末达到家庭百兆接入、商务楼宇千兆接入的能力。
──三网融合工程。重点建设IPTV集成播控平台,有序推进电信、广电业务的双向准入,整合电信、广电宽带网络优势,融合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网络视频等综合业务,实现共建共享。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工程。促进3G网络建设,构建以3G+WLAN为主的多层次、广覆盖、多热点无线宽带网络。在商业区、交通枢纽、行政中心和公共活动中心等区域,加快新建WIFI无线热点,逐步与3G网络一起构成无缝覆盖的无线宽带网络。优化TD-SCDMA、CDMA、WCDMA网络全市覆盖信号,全方位开展3G视频电话、HSDPA高速上网业务。
──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工程。构建以IPv6为核心的全新互联网架构,平稳有序地组织网络和业务过渡。建立面向商业应用的IPv6网络,研究市场、业务、服务过渡策略,保证网络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可赢利的商业模式,实现IPv6用户的规模发展。
──“无线扬州”工程。全面提升无线宽带网络深度覆盖能力,突破新一代无线传输及组网等关键技术,以全IP化实现异构网络的无缝互联,为“智慧扬州”提供无线网络平台。
──智能通信工程。打造基于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远程定位、视频监控与视屏识别等技术的物联网应用与服务平台,并从信息汇聚阶段向协同感知阶段和泛在聚合阶段迈进。重点推出智能油田、智能环保、智能农业、智能大棚、智能家居等物联网应用。
──“声谷云海”工程。以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为集聚区,建设苏中、苏北区域性“电子政务云”和“电子商务云”数据计算中心,推进“中国声谷”由呼叫业务向数据处理综合业务的转型升级,打造“世界办公室”,促进现代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
(七)实施信息资源开发整合计划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实施信息资源的更新、孵化和再生工程。将信息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加强对信息资源发展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问题研究规划,明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途径、规则,实现各种数字信息资源其他生产要素的有机融合,扩大信息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作用,实现信息资源发展战略目标。
加强各业务部门和专业领域的信息资源整合,加强市级各类信息资源的采集和整理加工,推进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的建设,建立科学的信息目录体系,拓展强化统一的市级交换平台功能,促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现信息的有序编类和检索查询,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其他资源的节约使用,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重点工程:
1、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以“中国扬州”门户网为基础,以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方式,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进民主政治、反腐倡廉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将政府网站作为信息公开主要窗口,明确信息公开责任,及时更新网站信息,保障公众、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公开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建设重点信息资源数据库。继续完善人口信息、法人信息、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和宏观经济与信用信息等重点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建立面向政府和公众的公益型数据库体系和面向微观经济活动的商用型数据库体系,形成系统完善的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为政府和公众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编制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搭建公共资源目录和交换服务目录双层技术框架,公共资源目录针对数据,提供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信息,以便发现和定位信息资源;交换服务目录面向服务,提供交换服务地址等目录信息,以便发现和定位交换服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主要围绕目录体系网络、目录体系标准、管理体制和应用软件四个方面、建设共享信息服务系统、编目系统、目录报送系统、目录管理系统和目录服务系统等五个应用系统。
──完善市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在已建成应用的GIS、人口、综合治税三大专业平台基础上,实现统一的公共应用开发平台、政务信息交换平台、网站生成平台在市级层面的集成整合。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推进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建设,为现有不同平台的异构信息资源提供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根据政府各职能部门履行职责的需要, 明确相关政府部门之间共享信息的内容和方式,逐步建立信息共享的制度,支持跨部门的政务协同。在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时,要充分考虑信息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
2、加强公共信息资源、市场信息资源和城市空间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加强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完善公共信息资源服务与应用系统。依托政府数据资源中心的建设,通过建立市级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统一应用服务标准,整合IT服务业市场资源,形成IDC服务链,构建面向于公众的、集约化的服务系统,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增强社会公共服务的能力。
──加强市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大对财税、市场行情、产品、商业动态、金融活动等方面的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开发,建立统一的科学的、动态的市级,市场信息数据库,重点扶持市场信息数据库的开发建设和管理, 实现市场信息加处理标准化、市场信息采集科学化和市场信息数据库服务方式多样。点
──加大对公益性信息服务的支持力度。集中财力、保障投入、支持以共建共享方式开发公益性信息资源,规范发展公益性信息机构。鼓励社会力量投资设立公益性信息机构,重点支持提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就业等信息服务的公益性信息机构。向公益性信息机构提供适合于公益性服务的信息资源,特别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公益性信息服务的力度。重点开展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人才交流、就业和宣传等领域的公益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3、培育和繁荣信息内容市场
──加快推进信息资源产业发展,引导信息内容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按市场规则进行交换和消费。引导、鼓励民间、企业资本进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开发信息内容商品,发展有竞争力的信息服务企业,促进信息内容服务和商品的流通。大力支持数据库化、网络化的信息内容产业,重点发展基于大型数据库支持的咨询业和以数字化、网络化、市场化为特征的信息内容服务业,推动文化、出版、影视等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市场化方向发展。提高信息内容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扩大信息内容市场的有效需求。鼓励政府部门采用外包、政府采购等方式从信息内容市场获取高质量、低成本的信息内容商品和服务。鼓励信息消费,倡导企业在搞好自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内容市场购买信息内容商品和服务,引导公众在文化、教育、卫生和娱乐等领域的信息消费。
──建立新形势下信息内容市场监管体系。确立监管原则和机制,规范信息内容市场的许可制度,完善登记备案制度,推进市场化改革和政府信息公开,促进公平竞争,建立健全统一协调、权责均衡的监管体系。
──提升企业和重点行业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政府各职能部门进一步健全行业政策信息发布制度,引导企业提高管理和决策水平。在贯彻落实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工作中,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对材料、能源等资源的节约和增值作用,显著降低能源和材料的消耗,提高行业的运行效率,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八)实施信息安全保障计划
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重点保障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创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发展,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
构建网络信任体系、安全监控体系、应急响应体系、灾难恢复体系,加强安全保密设施建设,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基于PKI技术的电子认证体系,完善数字证书注册审核中心与管理中心,鼓励和引导数字证书的应用。根据国家、省的有关标准规范,制定统一的数字证书格式与接口规范,实现各认证中心之间的交叉认证,进一步优化国家、省、市、县(区)四级政务系统的统一授权机制和可信应用环境。
构建无线电管理应急保障体系,建立无线电应急保障协调机制,完善无线电安全应急保障预案。建立健全航空、铁路、水上和广播电视专用频率等长效保护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反恐维稳和防范非法无线插播、干扰卫星电视接收、利用无线电手段考试作弊的保障机制,切实维护电波秩序和通信安全。
重点工程:
──市信息安全攻防实验室。从积极防御的角度出发,跟踪和研究网络及信息安全攻击防御技术,组织对关键问题和紧迫任务的技术攻关为我市开展风险评估、等级测评、应急响应等提供技术支撑;为研究制定我市信息安全相关标准、规范提供基础实验环境;为我市开展信息安全专业人员培训提供攻防实验环境;为相关单位及人员提供信息安全攻防技术的参观、交流平台,提高市各级单位对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视;展示宣传我市信息安全研究成果。
──同城容灾备份中心。按照国家、省相关标准统一规划和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扬州市同城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中心。该中心作为全市信息化和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础设施,承担着抵御事故灾难、确保重要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保障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职能,为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型国有企业的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系统提供数据备份和业务恢复服务;为全市重要信息系统的灾备系统建设、运维、演练、测试以及灾难发生时的系统和业务恢复,集中提供场地、机房条件和管理、技术支持服务。
──身份ID平台。根据国家、省的有关标准规范,制定统一的数字证书格式与接口规范,建设基于PKI技术的电子认证体系,完善数字证书注册审核中心与管理中心,鼓励和引导数字证书的应用。实现各认证中心之间的交叉认证,确保用户今后使用任何一个CA中心颁发的数字证书,都可以在网上开展电子政务业务和电子商务应用。
──安全监控与应急响应支撑平台。本着积极防御、主动防范的原则建设市一级的信息安全监控与管理平台,实现对市政府门户网站、电子政务专网、电子政务内网等重要基础网络和信息系统进行实时安全监控,及时发现网页篡改、挂马、拒绝服务攻击、蠕虫等信息安全攻击,为进一步实施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基础条件。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机制建设。制定《扬州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管理办法》、《扬州市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接入规范》、《扬州市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扬州市国家机关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工作指南》、《扬州市国家机关重大信息安全事件报告制度》等规范及配套制度,进一步优化信息化项目的信息安全建设管理机制。
──信息安全普及、教育和培训。面向公务员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受训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知识;推广信息安全专业人才认证培训工作,加强和大专院校、相关资质测评机构、职业证书认证机构的合作,为培养高素质的本地安全专业机构和个人提供便利条件。“十二五”末,全市信息安全管理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初具规模,通过专业人才培训的信息安全专业人员覆盖90%以上的党政机关。
发展信息安全产业。充分发挥江苏省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与推广中心的作用,积极开展信息安全应用技术研究、产品研发与应用推广,优先发展市场需要的信息安全产品和信息安全服务,加大对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综合安全审计、综合安全监控与管理等已有研究成果的产品化,扶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业,优化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配套环境,积极引进知名的信息安全公司在扬州设立分支机构。设立专项资金扶持信息安全领域的技术研究,推动信息安全相关研究成果的市场转化,促进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
──建设全市无线电管理指挥调度系统,加强无线电安全保障技术手段建设,扩大监测网络覆盖范围,提高监测系统智能化水平;增强技术管制能力,完善应急保障手段;保障机场、铁路、码头等重点区域的无线电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五、保障措施
1、创新信息化投融资机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投融资体制与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各级政府要集中财力,优先保障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管理服务平台的必要投入,逐步建立并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和支持广大企业参与信息化建设。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外资参与扬州信息化建设。积极培育和引进风险投资,实现信息化建设投资的良性发展。
2、实行政府采购和信息化外包服务制度。政府采购信息化设备与软件,要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国产设备与软件,大力扶植本地IT企业发展,逐步推进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的外包和托管模式,率先在政府部门和财政投资项目中推行信息化外包服务。鼓励各类企事业机构采用外包服务,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益。
3、建立和完善信息化专家咨询机制。组建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信息技术和管理领域的专家参与信息化规划制定、重大项目招投标、项目验收(鉴定)、项目咨询论证、技术指导、监督与评估等工作。政府支持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立项与建设必须由专家咨询机构进行评审,以克服信息化建设中的盲目性。
4、加强信息化项目管理。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的管理,确保信息化建设资金有效使用。将政府投资建设的信息化项目经费纳入预算管理, 保障开发建设、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的经费。通过评估、论证、监理、审计等措施,加强资金使用和硬件资产、软件资产、数据资产的管理,降低投资风险,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5、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协调、统筹规划和监督管理。加强跨领域的信息化组织工作,通过联席会议等方式加以推进。加强县(市、区)级信息化领导小组、信息化工作机构和一批支撑单位的组织体制建设,逐步健全街道(乡镇)信息化推进机制和工作网络。加强对基层信息化推进工作的技术、资金和人才支持。发挥县(市、区)信息化职能部门在区域信息化中的综合管理职能,围绕区域功能定位、按照全局规划确定区域信息化阶段发展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1、研究制定积极有效的财政支持和产业引导政策。加快制定、完善符合国家和省要求的激励信息化推进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引导产业发展,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切实加强“两化融合”、“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发展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各地要落实财政配套资金,对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服务业集聚区入园企业提供最优惠的保障和服务。
2、突出以项目建设推动信息化发展和提升。围绕信息产业产业链上的关键节点,主动规划布局项目、千方百计招引项目、大力推进实施项目。着力主攻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高新型、带动型项目,推动基础电子产业转型发展、做优做强,新兴信息产业提速发展、培育壮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聚发展、优势提升。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的“源头控制”,以提升政府管控能力和服务社会水平为度量,加大资源整合应用和项目集约建设力度,实现项目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3、加强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加快建立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发挥考评规范的导向作用;加快研究制定信息内容、信息服务等相关技术标准并加强宣传落实,鼓励企业采用国际国内标准和行业规范并积极开展企业标准的创新实践;制定信息安全标准规范,加快数字认证基础设施以及网络安全监测中心的建设。
4、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信息化发展。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加快推进“数字扬州”、“智慧扬州”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信息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及时通报信息化发展情况、改造重点和指导意见,营造浓厚的信息化建设氛围。及时总结信息化先进企业的经验,通过新闻宣传、现场培训、交流会等各种形式,大力推广信息化示范和试点企业的先进经验。
,提升全民信息化水平
1、构筑信息化人才集聚高地。大力实施全球化人才战略,积极引进海外学有所成的信息技术人才来扬州创业,形成支持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才高地。认真贯彻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出台留住人才、集聚人才的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实施信息主管(CIO)制度,进一步优化充分发挥信息化人才作用的环境。建立信息化人才激励机制,鼓励知识、技术和才能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2、建立面向多层次需求的信息化培训体系。加强公务员信息化培训和考核。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切实有效地开展公务员电子政务知识与技能培训,制定并实施考核标准和制度。加强对高中级管理人员、IT部门负责人和技术骨干的培训,完善信息技术管理职业资格考试和认证制度,完善面向信息化相关专业人员的资格考试和鉴定制度,努力形成一支复合型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队伍。以实用、有特色为宗旨,鼓励和动员社会各种力量设立适应多种需求层次的职业培训机构,以培养企业急需的信息化实用性人才。
3、营造求新创新的学习研究氛围。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经常性地组织国内外信息化精英人才来我市交流,举办信息化重要应用领域最新研究动态的展示会、交流研讨会,促使信息化人员不断提高水平,激发创新能力,形成相互学习和知识交流的良好环境。
1、努力构建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在研发、制造、管理、流通和营销等关键环节的应用水平和层次。加强面向行业的区域性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建设,加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在科研开发、人才培养、技术支撑、信息交流和投融资方面的合作和交流。
2、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关注信息技术领域国内外知识产权发展动态,运用知识产权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加强专利、商标、版权、标准工作,建立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信息技术创新的利益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申请国内外专利与版权,加快推进软件产品的版权申请和认定,进一步加大对专利发明人的激励。严厉查处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及时有效地处理知识产权纠纷,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为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市场环境。
3、大力拓展面向企业的信息化中介服务。鼓励咨询、评估、法律和知识产权等各类中介机构在培训、咨询、方案推介、软硬件选型、项目监理、设备租赁、业务委托、网络安全等方面开展信息化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应用,充分发挥其在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作用。
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主要规划指标
“十一五”
“十二五”规划目标
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管理、创新活动的比例
电子商务应用率
成套设备信息化率
传统产业整机产品信息化率
两化融合示范区
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两化融合试点企业
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程总投入
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
销售过百亿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
收入过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
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主要规划指标(续)
“十一五”
“十二五”规划目标
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
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
百户家庭互联网宽带接入率
三网融合小区覆盖率
数字电视用户数
移动电话用户总数
互联网用户总数
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
政府公共服务事项在线服务率
行政权力事项在线办理和全程监督
新型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
重点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龙头企业
城市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
城乡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
市民卡发放总数
民政社会服务业在基层和社区集中服务率
居民信息消费占全部消费比重
信息化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比重
“十二五”重大项目(工程)投资计划一览
建设内容和目标任务
项目投资概算
八十百千试点
建成两化融合示范区8个、示范企业10个、试点企业100个,实施一批示范项目,全面推进千企升级。其中工业生产数字化改造示范企业20家,装备制造数字化示范企业20个,节能降耗信息技术应用示范企业20家,创建清洁生产示范企业20家,创建生产性信息服务企业20家。
新兴产业支撑工程
建设“1个中心、4个平台”:即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云计算中心,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新能源、新光源和智能电网产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文化创意产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旅游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各县(市)区
市经济开发区
生产性信息服务企业培育工程
引进省外甚至国外生产性信息服务企业,提高企业、产品和产业链的竞争力。鼓励、支持生产性信息服务企业开拓省内外市场并创造条件使生产性信息服务企业在产业集聚区扎根,快速提升整个产业集聚区的竞争力。
各县(市)区
市经济开发区
各工业园区
信息化乡、镇、村示范工程
开展农村信息化示范区建设,推进富有区域特色的信息化建设和服务,以点带面,从农业与农村科技信息体系、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等方面全面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渗透与应用。
节能减排推进工程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动高能耗、高排放和高污染行业的改造,推广节能降耗信息技术及产品应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各县(市)区
市经济开发区
各工业园区
建设数字资源中心
建设“一平台五中心”构成的市级数据资源中心。完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成基础设施管理中心、信息资源服务中心、电子政务安全中心、公共信用征信中心、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中心。
市政府办公室
市信息中心
电子政务内网与数字证书
重点建设电子政务内网的基础设施和网络平台、统一安全平台、监理管理保障体系,解决省纵向网、部门省纵向网、市级机关内网涉密信息传输、敏感信息传输的应用,推动电子政务内网应用建设与数字证书使用。
市政府办公室
市信息中心
部门协同支撑平台
依托市级数据交换平台,市级人口资源平台和市级地理信息平台,建设统一的市级部门协同支撑平台,进一步推动政府部门网上协同办公,完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与服务水平。
市政府办公室
市信息中心
移动电子政务平台
建立市级统一、安全的移动电子政务平台,为公众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公共服务。实现移动办公、移动执法、视频监控、公众服务等功能,提高办公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公共服务质量。
市政府办公室
市信息中心
电子政务延伸工程
将市级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延伸到全市各行政村,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农村管理服务水平、促进村务公开,提高管理水平,大力倡导网络信息应用和网上办事,为农民群众提供一条更加方便、快捷、经济、高效的诉求表达渠道。
市政府办公室
综合治税延伸工程
实施综合治税三期,重点加强各县(市、区)涉税信息的搜集和管理;拓展综合治税数据交换平台的覆盖范围,进一步延伸至各县市区,实现各县市区涉税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共享。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建立企业信用数据库、个人信用数据库,初步实现政府联动监管,实现为公众提供信用信息查询、咨询服务;建立企业联合征信数据平台、个人联合征信数据平台、政府联动监管平台;建立我市企业、个人信用基础管理,发布平台。
政府电子招标采购
采用“1+N”的模式,实现采购单位、市财政、市政府采购中心、供应商和评标专家及采购计划、采购项目和采购当事人在网上的集中操作,加强政府采购当事人和采购行为的统一管理。
市采购中心
利用网络技术、传感技术、视频处理技术、GIS技术及其它信息技术实现扬州市区道路和各类交通工具之间的信息互动,实现对市区道路的交通监控、设施管理、路政养护等的综合管理。
市交通运输局
实施城市一体两翼规划区域空间地理信息的第二轮数字化测绘,进一步丰富完善全市GIS共享平台基础数据;建设城市规划数字展示中心、城市三维数字规划平台和主城区三维数字模型;建设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三期工程,加强数字化市容环卫责任区、数字化广告管理,建设城建档案数字化及异地备份系统;继续推进金土工程建设。
建设基于现代通信技术的安防信息化平台、部门联动的城市级智能安防体系。建设城市级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建设指挥平台的网络、数据基础平台和十二个业务系统,以及安监、消防等若干子系统,作为防洪、安监、卫生等各分应急指挥子系统的总集成调度指挥系统。
利用3S、流媒体和无线通信等技术,依托“无线扬州”建设扬州旅游与会展服务系统,为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方面提供更便捷的个性化的服务;重点区域是瘦西湖风景区、京杭大运河(古运河)景区、古城保护区、休闲度假场所等。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集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控和生态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环保体系,对污染严重的生态环境进行详查和动态监测,对环境突发事件的事故进行预测、实时监测、灾时应急,对环境状况的查询、统计,以及对环境质量模拟分析和环境变化趋势分析的综合管理、污染控制和环境决策。
建立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公共信息平台,加强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和城乡医疗救助信息系统建设;加快各医疗机构HIS系统和电子病历建设,实现全市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共享和一体化管理。
实施“金保工程”二期社保管理信息系统核心三版的应用示范项目,有序推进社保市级统筹,“十二五”期末“扬州市社会保障·市民卡”在全市范围的换发覆盖率达98%以上。
充分利用物联网、泛在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高度共享的水利信息综合采集管理体系,实现包括水利信息的采集、提高防汛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土保持、水质监测、农村水利水电和水利政务等整体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以“三网合一”为契机,推进智能小区、智能家庭建设。将无线网络、传感技术、自动控制、物联网等先进技术集成运用于社区管理服务和家庭生活,实现家电远程控制,水、电、气等城市公共事业消费的自动记录和付费,为市民创造安全、便捷、高效、舒适的社会工作和生活环境。
市电力公司
市电信公司
市广电总台
依托物联网和传感技术建设打造涵盖铁、公、机、水、管五种运输方式联动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实现智能仓储管理、智能配送管理、智能运输管理,实现物流信息的共享与物流的无缝衔接。
广陵区政府
维扬区政府
邗江区政府
科技信息化
以市科技信息网络为主体,进一步整合各类科技创新资源,重点建设一批直接服务于区域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专业化的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平台,加快科技文献、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步伐。
教育信息化
建设数字校园二期工程(家校通、校校通),实现学校间以及学校到家庭的教学资源共享,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装备现代化工程、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程,基本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装备的现代化、城乡教育一体化。
文化信息化
建设先进文化网上传播、文化资源共享与网吧连锁“三大工程”,依托互联网、数字电视网、无线网等网络平台,加快电子图书馆、网上虚拟舞台、虚拟剧场等个人才艺展示中心,开放市民论坛、市民博客专栏,开发建设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库,通过网络将地方特色文化共享到社区和农村,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文氛围,为建设“三个扬州”做好舆论导向,增强软实力。
市委宣传部牵头
市文广新局
市报业传媒集团
市广电传媒集团
农业信息化
实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和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完善市、县、乡、村四级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形成“县有平台、乡有信息站、村有信息员、户有服务点”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立“三农在线”电视(电台)直播室,整合“10016三农在线”、“12316农业一线通”等服务系统,建设农村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数字大棚”和“农产品溯源系统”建设,提高“精准农业”应用水平。
推进政务信息公开
以“中国扬州”门户网为基础,以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方式;将政府网站作为信息公开主要窗口,保障公众、企事业单位依法获取政府公开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市政府办公室
市信息中心
建设重点信息资源数据库
继续完善人口信息、法人信息、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和宏观经济与信用信息等重点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建立面向政府和公众的公益型数据库体系和面向微观经济活动的商用型数据库体系,形成系统完善的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为政府和公众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市信息中心
编制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搭建公共资源目录和交换服务目录双层技术框架,主要围绕目录体系网络、目录体系标准、管理体制和应用软件四个方面建设共享信息服务系统、编目系统、目录报送系统、目录管理系统和目录服务系统等五个应用系统。
市信息中心
开发利用公共信息资源
完善公共信息资源服务与应用系统。依托政府数据资源中心的建设,通过建立市级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统一应用服务标准,整合IT服务业市场资源,形成IDC服务链,构建面向于公众的、集约化的服务系统,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增强社会公共服务的能力。
市信息中心
推进信息资源产业发展
引导、鼓励民间、企业资本进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开发信息内容商品,发展有竞争力的信息服务企业,促进信息内容服务和商品的流通。大力支持数据库化、网络化的信息内容产业,重点发展基于大型数据库支持的咨询业和以数字化、网络化、市场化为特征的信息内容服务业,推动文化、出版、影视等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市委宣传部牵头
市文广新局
市报业传媒集团
市广电传媒集团
基础传输网建设
围绕道路沿线管线共建共享原则,对重要基站实施物理双路由保护,改善农村通信基础设施水平。加快城市接入网光纤化进程,实施“光进铜退”改造工程。提高城域网至骨干网出口带宽,提高用户上网质量。“十二五”期末达到家庭百兆接入、商务楼宇千兆接入的能力。
市电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mmi的好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