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公安局兴建物流园区如何选址与设计,急需谢了,要一篇1500字文章

物流园区:发烧 .还是发展?
??这座2001
??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最初的投资者、经营者其实心里都明白,在没有一家
??避免重蹈覆辙
?? 2008 475
?? 20082008
?? 21230716
?? 323205219
?? 32320096.86
?? 329200945.5696
?? 41200974.66
评论 (0条)
抢沙发,第一个发表评论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国家标准)
14:54:30&&&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8214&&&字号:|
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
1 、范围l本标准给出了我国物流园区的分类类型与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政府主管部门对物流园区的界定,也可以作为对物流园区进行规划、设计、建设与规范管理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T
物流术语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使用指南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28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282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9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93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5031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CJJ 34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JTJ 231 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GB/T
确立的以及以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物流园区 logistics park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等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GB/T , 定义2.15]物流信息平台 logistics information platform为入驻的物流企业或关联企业所涉及的物流需求及服务相关信息进行沟通而提供的基础信息化平台。以最优的资源配置来满足企业一体化物流的需求。物流服务 logistics service为满足客户需求所实施的一系列物流活动过程及其产生的结果。[GB/T , 定义2.7]物流企业 logistics enterprise从事物流基本功能范围内的物流业务设计及系统运作,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GB/T , 定义2.16]物流设施 logistics facilities 具备物流相关功能和提供物流服务的场所。[GB/T , 定义2.10]一体化物流服务 Integrated logistics service根据客户需求所提供的多功能、全过程的物流服务。[GB/T , 定义2.8]4 分类方法4.1 分类原则分类原则如下:a) 符合3.1的园区;b) 按依托对象的主导性原则;c) 以某一服务对象为主要特征,将延伸服务合并为同一类型。5 物流园区类型根据物流园区的依托对象来划分物流园区类型,以物流园区规划指标为推荐性要求。5.1货运服务型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应符合以下要求:a) 依托空运或海运或陆运枢纽而规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运输形式衔接;b) 提供大批量货物转换的配套设施,实现不同运输形式的有效衔接;c)主要服务于国际性或区域性物流运输及转换。注1:空港物流园区依托机场,以空运、快运为主,衔接航空与公路转运;注2:海港物流园区依托港口,衔接海运与内河、铁路、公路转运;注3:陆港物流园区依托公路或铁路枢纽,以公路干线运输为主,衔接公铁转运。5.2 生产服务型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应符合以下要求:a) 依托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等制造产业园区而规划;b) 提供制造型企业一体化物流服务;c) 主要服务于生产制造业物料供应与产品销售。 5.3商贸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应符合以下要求:a) 依托各类大型商品贸易现货市场、专业市场而规划,为商贸市场服务;b) 提供商品的集散、运输、配送、仓储、信息处理、流通加工等物流服务;c) 主要服务于商贸流通业商品集散。5.4 综合服务型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应符合以下要求:a) 依托城市配送、生产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等多元对象而规划。b) 位于城市交通运输主要节点,提供综合物流功能服务;c) 主要服务于城市配送与区域运输。6 物流园区建设基本要求6.1规划与评审6.1.1 物流园区的规划应结合国家物流产业规划要求、所属地的物流产业导向,根据所属地的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规划和交通设施规划等进行选址,编制符合所属地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物流园区详细规划,并通过规划评审。6.1.2 物流园区建设应做好各功能区的规划,建设适合物流企业集聚的基础及配套设施,引导区域内物流企业向物流园区聚集。6.1.3 物流园区建设应加强土地集约使用和发挥规模效益,物流园区的规模不小于1平方公里, 货运服务型和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所配套的行政办公、商业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应不大于园区总用地面积的10%,贸易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应不大于30%。6.2 交通影响评价与规划6.2.1物流园区建设应开展项目对区域内各类交通设施的供应与需求的影响分析,评价其对周围交通环境的影响,包括建设项目产生的交通对各相关交通系统设施的影响,分析交通需求与路网容纳能力是否匹配,并对交通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和检验。6.2.2 物流园区建设应按交通影响评价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提出减小建设项目对周围道路交通影响的改进方案和措施,处理好建设项目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的衔接,提出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6.2.3 物流园区应建有能满足入驻企业活动所需的由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辅助道路构成的道路系统,其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应纳入城市道路系统统一规划建设。6.2.4物流园区应建立并与国家现有的建筑标志系统、设施标志系统、机动车路标系统以及步行道标志系统的设计相衔接的园区标志系统。6.3 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6.3.1 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6.3.2 物流园区应建立与其规模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和监管系统,并定期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活动。6.3.3 物流园区的环境空气应达到GB 3095中的二级标准。6.3.4 物流园区装卸作业区环境噪音应达到JTJ231中装卸作业库场标准,非装卸作业区环境噪音应符合GB12348中规定的Ⅳ类标准。6.3.5 物流园区应规划环卫设施,组织收集入驻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并委托有资质的经营单位来收购和处理这些废弃物。6.3.6 鼓励物流园区的入驻企业通过GB/T 2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6.4 基础设施建设6.4.1 物流园区应配套建设与园区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电力、供排水、通讯、道路、消防和防汛等基础设施,并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应与城市基础设施相衔接。6.4.2 物流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应遵循“一次规划、分步实施、资源优化、合理配置”的原则,防止重复建设,以降低基础设施的配套成本。6.4.3 物流园区各种基础设施的地下管线敷设,应符合GB 50289要求。6.4.4 物流园区应提供满足入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的电力设施,应根据所属地电网规划的要求,建设符合GB 50293和GB 50052要求的电力设施和内部应急供电系统。6.4.5 物流园区应遵守节约用水的原则,提供满足入驻企业的供水设施,并编制符合GB 50282规定要求的用水规划;应建设完善的排水设施,应编制符合GB 50318规定要求的排水规划,并与所属城市总体规划相适宜。6.4.6 物流园区如需进行供热设施建设,应符合CJJ 34的规定要求;如需进行燃气设施建设,应符合GB 50028的规定要求。6.4.7 物流园区应统一建设消防设施和防汛除涝设施,其消防设施工程应由具有消防工程施工资质单位建设,各类建筑的建设应符合GB 50016的要求;物流园区内各种防汛除涝设施的建设应符合国家及所属地相关法律和规章的规定。6.4.8物流园区应为工商、税务、运管、检验检疫等政府服务机构的进驻提供条件,并逐步完善“政府一站式服务”的功能。6.4.9 物流园区应为银行、保险、中介、餐饮、住宿、汽配汽修等各项支持服务机构的进入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并为入驻企业提供必要的商业服务。6.5 信息化设施建设6.5.1 物流园区应建设具有基础通信平台、门户网站、信息管理平台、电子服务平台以及信息安全等功能的信息化设施。6.5.2 物流园区应为入驻企业提供具有数据通信、固定电话、移动通讯和有线电视等方面基础功能的基础通讯设施。6.5.3 物流园区应逐步建设具有对外宣传、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园区信息管理等功能一体化的门户网站,能为园区内企业提供物流公共信息;设有保税物流中心的物流园区,应建设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综合服务型
投资强度,(基础设施)
推荐性要求
园区物流强度
万吨/Km2.年
交通连接方式
至少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存在,可以实现多式联运
物流信息平台
能为园区内企业提供物流公共信息和在线交易服务
附录B 物流园区推荐性指标的计算方法:(资料性附录)1.投资强度:项目用地范围内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  计算公式:  投资强度=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项目总用地面积。  其中: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包括厂房、设备和地价款。2.行政办公、商业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项目用地范围行政办公、商业及生活服务设施占用土地面积(或分摊土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 计算公式:行政办公、商业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行政办公、商业及生活服务设施占用土地面积÷项目总用地面积×100% 3.园区物流强度: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物流处理能力。园区物流强度=园区年度物流总量÷园区总用地面积。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粮食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研究--《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粮食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研究
【摘要】:
粮食物流园区是现代物流业近几年出现的新型业态,是以粮食物流产业为基础,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形成的粮食物流枢纽中心区,它将粮食仓储、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集粮油批发、竞价交易、信息交流、仓储联运、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在粮食物流体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粮食物流园区,对于提高粮食流通效率,降低粮食流通成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落实国家《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
以国内外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在深入分析粮食供求、流量流向、粮食物流节点通道分布等粮食物流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粮食物流存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健全、四散化程度低、信息化建设水平薄弱等主要问题,考察并借鉴了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的粮食物流以及日本、德国物流园区发展状况和经验;阐述了粮食物流园区建设现状、功能规划、选址、土地利用以及其他基础性要求等粮食物流园区总体规划框架;运用系统布置设计法进行粮食物流园区功能结构布局;针对园区综合管理需求,设计粮食物流园区综合管理系统,论述了应用支撑系统建设、终端系统建设以及系统运行维护等问题;建立粮食物流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评价,借助MATLAB软件对建立的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仿真;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发展粮食物流园区的推进对策。
粮食物流园区具有集约化、一体化、集聚性等基本特征,可分为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综合服务型等类型。粮食物流园区通过地理集中和粮食产业组织的优化,通过企业之间的网络关系和园区内企业文化和环境的根植性产生了生产成本优势、资源获取优势、园区扩张优势和区域营销优势等竞争优势。
全国粮食流向和流量使得粮食物流具有时效性、专业性、流向制约性、政策性等特点,形成全国六大主要跨省散粮物流通道,分别是东北主产区玉米、大豆和稻谷流出通道,黄淮海主产区小麦流出通道,长江中下游稻谷流出和玉米流入通道,华东沿海主销区粮食流入通道,华南主销区粮食流入通道,以及京津主销区粮食流入通道。这些现实国情对我国粮食物流园区的选址和功能定位具有重要的影响。
目前粮食主销区的东部沿海经济区和主产区的黄河中游经济区粮食物流园区分布较多,其中江苏省兴建粮食物流园区步伐最大。国内粮食物流园区呈现了投资额高、占地规模较大、地方政府投入热情较高的局面,经营开发模式多为政府主导型模式。然而粮食物流园区存在规划布局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盲目建设,功能定位不明确,空置率高,政府行政干预过多,运作违背经济规律的诸多问题,迫切需要系统性的粮食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理论指导。
国外发达国家粮食物流以及园区发展证明了政府的统筹规划,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粮食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强粮食物流园区建设是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为了完善粮食物流园区的发展,政府应做到合理规划科学布局,选择合适的园区开发方式,制定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改善融投资环境。园区运营企业应明确战略定位,整合服务功能,提高经营理念,注重体制创新。
粮食物流园区的规划建立在需求预测的基础上。物流需求预测可以使用时间序列、人工神经网络、灰色系统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应用了灰色系统理论以哈大齐为背景进行物流需求预测,与原始数据拟合效果较好,预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粮食物流园区除了具备仓储、运输、配送、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咨询、结算等物流延伸服务功能和工商、税务、海关、货代、金融等配套服务以外,也可以具备批发、期货交割、甚至加工生产等功能,把粮食物流园区变成粮食产业链的孵化基地。
在粮食物流园区内部功能结构布局时,可以运用系统布置设计法等方法进行设施布局和流程设计。以物流对象、物流量、物流作业路线、辅助服务部门、物流作业技术水平为基础输入要素,将作业单位间物流与非物流的相互关系分析为主线,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以图表和图形模型分析为手段,对粮食物流园区功能模块进行规划布局,得到功能区的综合位置关系图。在德尔菲法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赋权,通过综合计算对物流园区功能备选方案进行评价,选出综合评价最高的方案。
能否具有先进的信息平台是衡量物流园区信息化的重要标准。粮食物流园区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应以园区综合管理需求为基础进行园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设计,通过应用支撑系统建设、终端系统建设以及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等三个主要方面来实现园区的信息化、智能化。
缺乏科学评价方法是粮食物流园区发展的障碍之一。设计评价体系应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系统性、全面性原则,根据粮食物流园区的自身特点,选取园区投资与规模水平、园区建设情况、物流服务水平、园区经济效益、园区社会效益等5个一级指标,园区规模适应性、园区投资强度等17个二级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反向传播模型是人工神经网络的一个典型模型,适于系统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综合评价。将粮食物流园区综合评价神经网络的结构确定为17个输入层神经元,8个隐层神经元,1个输出神经元的网络结构,采集8个样本运用MATLAB7.0软件进行训练,利用sim函数对训练后的网络进行仿真,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
目前我国粮食物流处于初级阶段,粮食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的实践刚刚开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规划不科学、设施布局不合理、运营管理不规范、资源整合水平较低等问题,尚缺少比较成熟的理论作指导。粮食物流园区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将促进粮食物流园区的不断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与高效流通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F326.6【目录】:
中文摘要14-16
英文摘要16-19
1 绪论19-30
1.1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19-23
1.1.1 研究的背景19-20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0-23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23-27
1.2.1 国外研究状况综述23-25
1.2.2 国内研究状况综述25-27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27-30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27-28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28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28-30
2 粮食物流园区的基本理论30-47
2.1 粮食物流园区规划概述30-34
2.1.1 物流、物流节点、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30-32
2.1.2 粮食物流园区的含义和特征32-34
2.1.3 粮食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的界定34
2.2 粮食物流园区的竞争优势34-36
2.2.1 生产成本优势35
2.2.2 资源获取优势35-36
2.2.3 园区扩张优势36
2.2.4 区域品牌优势36
2.3 粮食物流园区的定位36-39
2.3.1 粮食物流园区目标定位36-38
2.3.2 粮食物流园区功能定位38-39
2.4 研究粮食物流园区的理论基础39-46
2.4.1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39-42
2.4.2 系统工程理论42-44
2.4.3 土地利用理论44-46
2.5 本章小结46-47
3 我国粮食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分析47-73
3.1 粮食供给与需求分析47-52
3.1.1 粮食供给分析47-49
3.1.2 粮食需求分析49-52
3.2 粮食流向流量分析52-53
3.2.1 流向分析52-53
3.2.2 流量分析53
3.3 粮食物流现状分析53-57
3.3.1 粮食物流的特点53-54
3.3.2 我国总体综合运输发展概况54-56
3.3.3 粮食物流运作环节56
3.3.4 粮食物流节点与通道56-57
3.4 粮食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57-59
3.4.1 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57-58
3.4.2 粮食现代物流基础薄弱58-59
3.4.3 粮食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59
3.5 粮食物流园区建设现状分析59-71
3.5.1 全国物流园区建设情况59-65
3.5.2 全国物流园区发展基本评价65-68
3.5.3 粮食物流园区建设情况68-71
3.5.4 粮食物流园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71
3.6 本章小结71-73
4 国外粮食物流园区发展状况及其经验借鉴73-84
4.1 国外粮食物流及园区发展概况73-80
4.1.1 加拿大73-75
4.1.2 澳大利亚75-76
4.1.3 英国76-77
4.1.4 日本77-78
4.1.5 德国78-80
4.2 国外粮食物流及园区发展给我国的启示80-83
4.2.1 发挥政府的统筹规划作用80-81
4.2.2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81
4.2.3 加快粮食物流信息化建设81-82
4.2.4 加强粮食物流园区建设82-83
4.3 本章小结83-84
5 粮食物流园区总体规划框架84-114
5.1 粮食物流园区的物流需求预测84-99
5.1.1 物流需求预测方法84-85
5.1.2 粮食物流需求预测85-87
5.1.3 哈大齐工业走廊物流需求预测87-99
5.2 粮食物流园区的功能规划99-103
5.2.1 功能规划原则99-100
5.2.2 功能规划目标100
5.2.3 园区功能设计100-103
5.3 粮食物流园区的选址103-107
5.3.1 园区选址的原则103
5.3.2 园区选址的影响因素103-105
5.3.3 园区选址方法105-107
5.4 粮食物流园区的土地利用分析107-111
5.4.1 园区用地的分类界定107-108
5.4.2 园区土地利用的特点108-109
5.4.3 园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109-111
5.5 园区规划的基础性要求111-113
5.5.1 基础设施建设111-112
5.5.2 信息化设施建设112
5.5.3 环境影响与建设112
5.5.4 交通影响与建设112-113
5.6 本章小结113-114
6 粮食物流园区的功能结构布局114-133
6.1 系统布置设计方法简介114-119
6.1.1 系统布置设计法基本原理114-115
6.1.2 系统布置设计实施步骤115-119
6.2 园区系统化设施布置分析119-126
6.2.1 基本要素119-120
6.2.2 园区功能区块相互关系分析120-126
6.3 园区功能区块方案确定126-132
6.3.1 园区功能区块备择方案126-129
6.3.2 园区功能布置方案评定129-132
6.4 本章小结132-133
7 粮食物流园区综合管理系统设计133-161
7.1 园区综合管理需求133-135
7.1.1 运输管理需求133-134
7.1.2 仓储管理需求134
7.1.3 配送管理需求134-135
7.1.4 园区办公、物业管理需求135
7.2 园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135-148
7.2.1 园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结构135-137
7.2.2 园区综合管理系统功能137-148
7.3 应用支撑系统建设148-155
7.3.1 数据交换与共享子系统148-149
7.3.2 数据整合与集成子系统149-150
7.3.3 数据自动采集子系统150-151
7.3.4 异构资源整合检索系统151-152
7.3.5 数据库管理系统152-153
7.3.6 全球定位系统(GPS)153
7.3.7 地理信息系统(GIS)153-154
7.3.8 其他支持系统154-155
7.4 终端系统建设155-158
7.4.1 门户网站155-156
7.4.2 呼叫中心156-157
7.4.3 移动终端平台157-158
7.4.4 物流园区信息显示屏系统158
7.5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158-159
7.5.1 运行组织管理158
7.5.2 数据维护管理机制158-159
7.5.3 技术支持保障159
7.6 本章小结159-161
8 粮食物流园区建设综合评价161-176
8.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61-164
8.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161
8.1.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流程161
8.1.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61-164
8.2 基于BP 神经网络的评价方法164-167
8.2.1 BP 神经网络的结构164-165
8.2.2 BP 神经网络的算法165-167
8.2.3 BP 神经网络的优点167
8.3 BP 神经网络的评价流程167-170
8.3.1 网络层数的确定167-168
8.3.2 各层神经元数目的确定168-169
8.3.3 激励函数的选取169
8.3.4 网络学习参数的选取169-170
8.4 BP 神经网络模型的设计170-173
8.4.1 训练样本数据的采集及处理170-172
8.4.2 BP 神经网络的建立172-173
8.5 BP 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结果及仿真173-175
8.5.1 BP 神经网络的训练结果173-174
8.5.2 BP 神经网络的仿真174-175
8.6 本章小结175-176
9 完善我国粮食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的推进对策176-180
9.1 政府层面的推进对策176-178
9.1.1 合理规划科学布局176
9.1.2 选择合适的园区开发方式176-177
9.1.3 制定便利政策解决现实问题177-178
9.1.4 改善融投资环境178
9.2 企业层面的对策178-179
9.2.1 明确战略定位178
9.2.2 整合服务功能178-179
9.2.3 提高经营理念179
9.2.4 注重体制创新179
9.3 本章小结179-180
10 结论180-182
致谢182-183
参考文献183-191
附录191-199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99-20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彭望勤;[J];商品储运与养护;1998年04期
;[J];物流科技;2005年01期
,李晓红;[J];城市车辆;2003年02期
王庆云;[J];中国远洋航务公告;2002年08期
;[J];交通标准化;2002年04期
;[J];机电产品市场;2001年05期
;[J];世界产品与技术;2002年06期
李钟帅;毛轶;刘青青;陈松权;;[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24期
靳伟;[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年01期
吴大千;王仁卿;高甡;丁文娟;王炜;葛秀丽;刘建;;[J];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A];Proceedings of the 2011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CDC)[C];2011年
黄镐万;;[A];2008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A];The Shanghai Yangtze River Tunnel Theory,Design and Construction[C];2008年
;[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王辉;白晓东;;[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04 MIS/S&A学术交流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A];Proceedings of the 2011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CDC)[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天;[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N];浙江日报;2002年
一;[N];国际商报;2000年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
何明珂博士;[N];中国商报;2001年
贾鹏雷;[N];计算机世界;2003年
罗娇;[N];成都日报;2005年
郭莹;[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阿超 张明;[N];工人日报;2004年
刘烨;[N];中国财经报;2005年
本报记者 桑榆;[N];国际商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沈欣;[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李佳成;[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庞燕;[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王福华;[D];天津大学;2009年
顾煜;[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余烈锋;[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吴文征;[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白晓娟;[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李敏;[D];长安大学;2011年
田帅辉;[D];重庆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袁丰;[D];西北大学;2002年
丹尼(Dinesh Mittal);[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沙蒂夫(Sh.ValeeV);[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赵静;[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鄢羽中;[D];中南大学;2010年
卢春荣;[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Piercarlo P[D];复旦大学;2011年
米杜(Nguyen Minh Duc);[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金江;[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宋昊;[D];复旦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济南市公安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