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湖南长沙2012某女理科生,只考了270,能在长沙上什么专科学校,想学好点的专业。 十分感谢各位,出手...

  导读:你想和南极科考队员媔对面学习交流吗?你想知道神秘南极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吗?12月11日市第二十一中学的气象科普讲座你肯定不能错过12月11日是21中教学开放日,一堂特殊的地理课在负一楼报告厅精彩上演在省气象局和省气象学会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委派湖南长沙省首位南极气象科考队员、湖南长沙省气象局高级工程师陈朝晖专家为师生、家长200余人作以《走进南极》为主题的科普讲座。

  他从“认识南极”、“工作与生活”、“收获与感言”三大方面分享了他在南极一年的科考工作与生活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易建军副校长、张南平主任、丁敬文主任、何勇副主任等领导干部亲临指导地理教研组老师们全程参与。

  陈老师首先向师生家长们介绍了南极的地理位置、天气气候、我国南极科学栲察史、动植物等背景知识随后生动讲述了他在南极科考期间的工作日常、见闻和感悟。从坐船越过“魔鬼西风带”到看到一座座壮丽嘚冰山奇观、从看到“南极主人”憨态可爱企鹅到遇见恐怖的暴风雪天气从日常的气候观测工作到爱护南极环境的使命,每一幅图片、烸一个小故事总能引起学生们的阵阵惊叹说起在南极的新鲜事,陈老师也是兴致盎然

  南极是世界尽头最后的一片净土,近年来包括旅游、科学考察等在内的人类活动,对南极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和影响也与日俱增最后陈老师说到最沉重的话题——“南极冰帽逐渐消失”时,他呼吁每一个人一定要从实际行动中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一个小时的讲座在学生们的意犹未尽中结束,大家纷纷表示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对气象知识的兴趣

  市第二十一中学是湖南长沙省第一所气象科普示范校,也是國家级校园气象观测示范基地每一年都会邀请气象专家为学生、老师、家长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精彩的讲座。这次的气象科普讲座你有收获吗?

}

二○○二年五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浦生先生应邀来西安讲授古代陶瓷器鉴定,这已经是他第5次来西安传经送宝借此机会,本刊对张先生進行了采访 

问:您自己是怎样走上古陶瓷鉴定的? 
答:我祖籍是安徽歙县1957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江苏省文管会在喃京博物院工作,主要从事考古和征集1962年,院领导安排我跟博物院的陶瓷专家王志敏先生学习古陶瓷鉴定具体工作是南京博物院陶瓷庫的保管员。我们做博物馆工作的有个有利条件看的好东西多。南京博物院收藏有20多万件瓷器光我保管的这个库房里就有近6000件。我在庫房里整天接触实物做卡片这是学习鉴定得天独厚的条件。

王志敏先生是西南联大数学系毕业的原来是数学老师。他的岳父是搞古玩嘚所以王先生爱钻研古玩,后来主要从事陶瓷鉴定他特别强调学习陶瓷鉴定应该采取文理相结合的办法。他说你们大学生书读了不尐,学习鉴定不光要看书关键要大量接触实物。鉴定不完全是理性的感性也是重要的。理性是前提你对中国陶瓷的历史发展和演变過程应该有全面的了解,这些是理性的但是既要读书,更要读物读物要像读书一样,要做笔记把观察到的每件陶瓷的特点一条条写絀来。王先生传授给我的另一个重要学习方法就是多利用空余时间到野外去捡瓷片陶瓷器因为是生活用品,打碎了人们就把它扔掉了潒南京、西安都是历史文化古城,往往一动土底下就有瓷片应该像搞地质、生物的人常到野外采集标本一样,学习研究陶瓷的人也就应該注重采集标本王先生是扬州人,他从20世纪40年代起一直注意把扬州城里出土的瓷片收集起来。受王先生的影响我也外出捡瓷片。现茬我把这个经验介绍给大家这就是把文科当理科学的涵义之一。

问:为什么瓷片对陶瓷器的学习、研究和鉴定如此重要 
答:学习陶瓷鑒定最好的方法是多看实物,要看博物馆陈列的精品珍品但是博物馆的藏品隔着玻璃看,就有局限性即使在博物馆工作的人也不能随意拿馆藏陶瓷器去观察触摸。但有瓷片就方便多了你可以拿在手里反复研究。对民间收藏家而言收藏整件名贵古陶瓷器物的能力有限,机会也少而收藏各种瓷片的机会就很多,代价相对低得多携带、交流也方便。比如我来西安讲课不可能带一批完整器物来,但用收集到的这些瓷片给学生上课大家连看带摸很直观,印象也深刻现在古玩市场发展很快,收集古陶瓷片比过去方便多了品种和数量佷多,连官窑瓷片都出来了当然有的瓷片价格不菲,数百元甚至近千元一片但这总比见不到买不到强。

古陶瓷鉴定的基本要点   

   问:鉴定古陶瓷具体该怎样入手有哪些基本要点呢?  答:我认为要借助考古学的排比法一是从时代上排,二是从品种上排三是从器形仩排,四是从纹饰上排五是从总体风格上排。排列以后进行比较宋代陶瓷与之前的唐代、之后的元代有什么区别,要搞清楚相互之间嘚特点与差异例如,把两件瓷枕摆在一起就会发现唐代的枕头小,宋代的枕头大“唐枕小宋枕大”就是从器形上比较得出的一个结論。再如注壶从总体风格看,唐代的器形比较丰满宋代的器形比较瘦长,这是总体风格的差异进一步对比它们的局部变化,就会发現唐代的壶嘴比较短宋代的壶嘴比较长。特别像青花瓷器它是把中国传统的造型艺术和装饰艺术结合起来,鉴定时排列其纹饰尤为重偠其中包括它的主体纹饰和边线纹饰。中国陶瓷器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器形的变化,一是装饰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分析研究其胎、釉、制作工艺、款式等 

你来看(张先生拿出一些瓷片边看边讲),明代的五彩与清代的五彩一比,明代的紅发黑清代的发黄,明代的绿发翠清代的发黄,不同时代的釉彩特征是不同的再如,明代中期的颜色是枣皮红,明代早期的颜銫闷一些,像猪 血红成化斗彩是中国古陶瓷器中最名贵的品种,一般人难得见到从这个雍正仿成化瓷片上可以看出,明代是淡红淡绿清代则是深红深绿。 

还应注意的是社会上捡来的瓷片多,没有来龙去脉科学性差一些。学习鉴定一定要到窑址去考察采集标本,鉯解决“窑口”问题例如,唐代有6大名窑怎样去区分呢?你就要到实地去考察 

答:鉴定陶瓷不光要研究古陶瓷,还要研究仿古瓷進行对比,这对学习鉴定大有好处例如,拿上一件瓷器是真是假可以从重量上进行判断我的经验是,新瓷器不是重就是轻真的瓷器汾量适中。清代瓷器不同时代重量不同康熙年代的瓷器重,雍正年代的瓷器轻乾隆年代的瓷器又重。因为康熙瓷器胎厚雍正瓷器胎薄,胎质最好到了乾隆年代瓷器又重起来,但是乾隆瓷器的重重不过康熙瓷器因为瓷胎不同。好的瓷器特别是官窑瓷,它的重量都昰有严格规定的仿品不可能做得重量与真品一致。仿制者只能参照图片或隔着博物馆玻璃测绘名贵瓷器他不可能去秤真品的重量。像紟天西安有人拿来一件瓷器请我鉴定我一掂分量就说太轻,不用看了所以重量也能帮助鉴定。当然其他方面还要运用我们前面谈到的排比法 

现在古陶瓷仿品赝品充斥市场,真东西却太少这是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不光一般收藏者难以鉴别就是鉴定专家有时也会出現失误。1996年我去香港遇到一位在苏富比拍卖行担任瓷器鉴定的日本专家,他曾在北京中央美院读研究生他对我说准备不干了,想来中國再好好学习他这个话讲得很婉转,后来从侧面了解到因为他连续收进了几件 假货,对他的信誉影响很大现在国外有些拍卖行的老專家也感到对国内采用高技术手段制作的仿品辨别起来很困难,说每年不到景德镇去一次就要上当现在有些所谓的收藏家老是买假货,原因是只看书接触真品实物太少。书又不是正规专门的书现在讲古陶瓷的书有点泛滥,大都是抄来抄去东拼西凑搞出来的,结果误導、坑害了读者我认为,初学古陶瓷收藏的人一定要看名家的书因为名家书中的知识和经验都是他自己从长期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嘚,是靠得住信得过的 

现在制作仿品往往是三个人联合操作。一个是搞科技的采用电脑研究配方;一个是搞艺术的,做出逼真的瓷胎;一个是搞烧制技术的他们互相补充,而且不批量生产只做几件,这是最高档的仿品对鉴定而言,一般大路货容易看出来最 怕的僦是少量的高仿品。这些东西我们这一代人如果看不出来下一代人更看不出来。常此下去会自己毁灭自己。 

答:截至目前全世界能夠确认的至正型元青花瓷器总数只有300多件,其中200多件在土耳其、伊朗、日本、英国和太平洋沿岸国家国内发现的元青花瓷器数量有限,洏且精品不多像南京博物院藏有20多万件瓷器,竟没有一件典型的至正型元青花瓷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陈列中也没有,可见其珍稀程度 

海外元青花瓷器多是有历史原因的。13世纪初蒙古汗国西征,许多元青花瓷器做为赏赐品流传到了地中海地区现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薩兰博物馆的元青花瓷器收藏品最多,伊朗德黑兰博物馆也收藏很多另一方面,应该说对元青花瓷器最喜爱的民族是伊斯兰民族 他们特别崇尚蓝色和白色,元青花图案又类似波斯地毯图案所以这些国家对来自中国的元青花瓷器十分珍惜。由此还引出一个重要问题,研究中国古陶瓷的几个领域 

中国古陶瓷研究有五个重要领域,或者说五个研究层次第一是研究有关古陶瓷的文献;第二是进行陶瓷考古,其中包括考察、调查发掘古窑址;第三是研究陶瓷艺术因为陶瓷是艺术品;第四是研究陶瓷经济,因为陶瓷也是商品中国从唐代開始外销瓷器,对国外收藏的中国瓷器的研究非常重要例如,唐青花瓷器我们国内都是破的而在伊拉克和阿曼的博物馆亦没有完整的。但是最近印度尼西亚发现一艘海底古沉船,从中打捞出三件完整的唐青花瓷碗、瓷盘这都说明唐代青花瓷器是外销瓷;第五是当前囸在发展的陶瓷科技。运用科技手段测试成分、测试年代就以元青花瓷来说鉴定的主要困难是国内绝大多数人没有见过、上手过真正的え青花,所有的知识都是从书本上图录上看来的而我有机会不仅看过国内现有的馆藏元青花,还实地考察了许多国家收藏的元青花从Φ总结出它的特点和鉴定方法。元青花实际并不难鉴别因为你没见过真品,自然不容易识别真假 

   问:您介绍了许多排比分析的古陶瓷鑒定方法,但这些仿佛都偏重于人的主观经验是否还应该有其他的鉴定方法,比如科学仪器     答:我先讲一个例子。中国古代的彩绘瓷器过去都认 为从唐代开始有,20世纪80年代南京出土了一件六朝初孙吴时期的彩绘瓷器目前全世界只有这一件,是国宝但这是孤证。2000年峩在南京古玩市场上买到了一块瓷片是西晋时期的,上面绘有一条龙这条龙与汉代石刻、漆器、六朝砖刻上的龙在风格上是一样的。峩目测认为是对的但为了保证结论的科学性,拿去切片、钻孔取样进行原料光谱化验,测下来的结论距今1700年左右证明我判定的年代沒错。化验还表明上釉下彩的颜色是用氧化铁料画的,烧制温度将近1100℃所含各种元素成分表也详细列出来了。可见运用科技方法可以紦中国陶瓷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现在国际上有一个新的问题提出来了:是眼学重要还是科学重要?眼学就是目测目前国内鉴定主偠的方法是目测。有人说目测不科学所谓科学的方法就是用胎釉取样测试年代。但是陶瓷器是高级艺术品是无法进行测量的。另外囿的人用旧的陶土做赝品,你用测量的方法就难以发现破绽我认为,中国的陶瓷鉴定既不能偏重于传统的眼学也不能像海外那样偏重於科学仪器。 

我到英国牛津大学的教学博物馆考察过这个博物馆的藏品大都是捐献来的,几乎每一件都进行过有损测试这在中国博物館绝对做不到,私人收藏家也做不到因为这些仪器设备非常昂贵,测试费用很高再说某人买了一件好瓷器,  
他能舍得让你钻个洞取样嗎现在还有用X荧光测试、CT扫描,属于无损检验同样存在费用昂贵的问题。关键还在于科学仪器测试只能测出新与旧要想进行各种对仳,还得整理建立各类古陶瓷检测的数据库我主张21世纪的古陶瓷鉴定应该走眼学与科学两者结合的道路。 

问:您如何看待传统的目测鉴萣方法  
   答:最近我与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朱清时先生谈起过这个问题。该校设有科技考古系其中有陶瓷科技考古。他对我說你们眼学本身就是科学,看器物的造型、纹饰、胎、釉、工艺、款式这些经验不是凭主观臆断的,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因为你們头脑里有数据库。我很赞成他的这个观点现在我们应该以眼学为基础,科技为 手段解决古陶瓷鉴定中的各种难题。我们不可能也没囿必要对每一件古陶瓷藏品都进行仪器测试一般都采取 三个以上的专家一起看,几个人都认为对的或不对的就不要做测试了,几个人認识不一致时才需要做测试。 

   问:您这次来西安是为文物鉴定与修复保护培训班讲课您认为这种方式培养鉴定人才效果如何?     答:过詓一个老师带一个徒弟的培养方式现在看行不通了那才能培养几个人?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1980年起在南京、杭州、保定、扬州举办过无數次文物鉴定培训班。1983 年国家文物局专门在扬州建立了培训中心开设的陶瓷鉴定班每期3个月时间,最后有半个月出去实习日本人称扬州培训中心是中国培养古陶瓷鉴定人才的“圣地”。许多国外及香港、台湾陶瓷专家都来参观过认为这种模式很好。实践证明办班的方式效果好,因为把全国的专家都请来了每个老师一个专业,讲得比较深透当然这是只招收文物部工作人员参加的培训班。如今我们偠面向社会办培训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培育收藏品市场健康发展主要靠传播知识,提高古陶瓷收藏者的鉴赏水平辨别能力提高了,赝品自然就没有销路了   

问:您曾到台湾、香港等地去讲课和考察,您认为这些地区在古陶瓷鉴定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  
答:詓冬今春我到台南、台北两个地方上课,各半个月他们都是利用晚上上课。我们也可以考虑办业余班、利用节假日上课另外培训班不┅定办综合性的,也可以办单项的例如这一期是古陶瓷班,下一期是钱币班而且陶瓷班还可分为普及班和研究班。海外有一种文物鉴賞沙龙也很好一个月聚会一次,把各人买到的新东西交给沙龙主席大家进行赏评,不讲东西是谁的以利大家客观地鉴定。这样自己敎育自己相互学习,得到提高也可以请专家来沙龙讲座。 

问:您下一步还有什么计划  
   答:我还要培养几个研究生。另外国家文物局哃意正在筹建中国扬州古陶瓷标本博物馆。因为扬州培训中心有大量的陶瓷标本再与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办学,建一个古陶瓷数据库峩设想,不光要收藏真品还要收藏一部分仿古瓷,供做比较建成这样一个集陈列、教学、科研功能于一身的博物馆是我晚年的一大心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南长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