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好玩农民工的孩子到哪里上学

03版:法治社会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 &&& 往期回顾 & && &&&
今年这些农民工孩子在哪里上学
北京有关方面都在积极推动孩子有学上,上好学
本报记者 庄庆鸿 实习生 徐霄桐
中国青年报
&&&&春节后,北京市昌平区的农民工领着孩子走在拆迁的村子中。&&&&&张志强摄
&&&&在北京市五环外,大风卷着黄土,覆盖上被拆迁村庄的半截砖墙,一对裹着黑衣的农民工夫妇,跨过垃圾堆,牵着刚到爸爸腰高的娃娃,抬头看看矮墙。
&&&&在一片灰黄残破里,格外鲜明的是矮墙上涂写着五个红字:“东方红学校”,后面画了个箭头。
&&&&从2011年暑假开始,北京各区的拆迁波及了众多农民工子女的学业。拆迁风暴中,北京将关停24所打工子弟学校,1.4万余名学生的去向引发了全国关注。
&&&&现在中小学开学在即,北京的数万农民工子女都到哪里去上学?存在大面积失学吗?拆迁潮后,农民工子弟学校和老师们又何去何从?
&&&&就此,中国青年报记者近日探访了现在北京的农民工子女就学生态。
&&&&剩下的学校在“夹缝中求生”
&&&&“村子被拆了,学校却还在?”这样诡异的局面,就出现在北京市昌平区的五所农民工子弟小学。
&&&&这五所学校是经纬学校、振华小学、东方红学校、明欣学校和新源学校。去年有1300多名学生的振华学校,现在还剩一半人。上学期有1100多名学生的经纬学校,校长估计这学期顶多能收到500个孩子。
&&&&“老师也有走的,也是一半,现在只剩下不到20个老师了。不过孩子们要上学,我们就要正常上课,不能让他们失学啊。”振华小学的万校长说。
&&&&振华小学以前每个年级四个班,现在减少到一两个班,而关于具体班级数,“还没开学,还没定下来”。
&&&&原来经纬学校的学生是周边村子的孩子,房子拆了以后,有的农民工家庭搬走了,有的回了老家。“搬走的孩子,老师们就去找,找得到的就再回来读。”
&&&&“学生走了多多少少受点影响,学校财政状况不是很乐观,实话说,肯定是入不敷出。”校长们谈起拆迁后的局面,语带唏嘘。
&&&&经纬小学的李校长更是坦率地说:“拆迁对学校招生影响挺大的。”他算了一笔账:
&&&&小学学费每学期每人600元,初中每人1000元。学校房屋租金一年将近30万元,30多名老师,每个老师一个月工资平均是1800元到2000元。“说实在的,我基本挣不着多少钱。这个学期学生更少了,估计要赔钱。”
&&&&“整个村子拆了,学校却没拆迁的政策,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但学校哪怕只有十个学生也要开学,我们要有负责到底的态度。”李校长说。
&&&&据公益组织“打工之友”负责人张志强调研,目前,仍然约有10万孩子在北京市没有获得办学资格的114所自办校和近50所有办学资质的学校,接受由家长自己买单的义务教育。有近四分之一的孩子处在12-16周岁的青春期。
&&&&学校主要分布于流动人口集中的城乡接合部,如四环、五环以外的村庄。
&&&&“在一个缺乏监管的市场环境里,校长是一种苦涩的无奈,办学数年,他们讲述学校的辛酸让人落泪。十几年来,学校至少搬了4次,拆迁时会有些失落,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张志强在调研报告中这样写道。
&&&&请放心,农民工孩子没失学
&&&&小安(化名)原来是北京市石景山区春蕾打工子弟小学的学生,学校被拆了之后,她已在平谷区第二小学的六年级读了一个学期。她的30个同班同学,和她的经历一样。
&&&&“石景山区去年拆了3所农民工子弟学校,是春蕾、太和、红星小学。那里的孩子们现在都去了公立学校。”公益团体“同心希望家园”负责人马小朵说。
&&&&平谷区第一小学、平谷区第二小学从3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各年级里选考了孩子,“就按平时在学校的成绩,优秀的就挑走了”,剩下来的所有学生都集中到蓝天中学。蓝天中学原来收的就是打工子弟,现在将一些平房改建成了小学部,而3所打工子弟学校的老师,也随学生到了这里。老师也是打工子弟学校的老师。
&&&&在新学校,小安的妈妈有喜有忧。
&&&&“和原本的民办打工子弟学校比,现在学校的环境条件好多了。原本打工子弟学校的老师负责教语文数学,公立学校老师教英语体育,教学质量好些,孩子吃得比较好,还有鸡腿。”
&&&&“但是公立学校下午3点多就放学,孩子没人看,不像原来打工子弟学校的老师会看到7点。我们都忙着打工,根本不可能来接,这挺发愁的。而且光饭费就要200多元,原本的打工子弟学校一个学期大概600多元,也不用饭费,离家近,孩子都回家吃。”
&&&&而在朝阳区,采取的办法是孩子们进了“民办公助”学校。
&&&&“民办公助还是私立的性质,校长是教委委派的,一般是原来朝阳区的老教师,或者退休的老校长。”公益组织“农民之子”的项目负责人王春华说。
&&&&“2010年就尝试开设了两所,一个是安民学校,一个是星河双语学校,据农民工家长和孩子反映,效果还可以。”
&&&&在海淀区,较多的孩子进了附近的打工子弟学校,进公办学校的“还是比较少”。
&&&&而在大兴区,关闭了10多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后,“公办学校接收孩子的很少。也就是少数家长办齐了五证,最后学校收了。”
&&&&最后的结果是,基本上学校全都重开或者合并了,学生都回到了农民工子弟学校。
&&&&老师,您往哪里去?
&&&&原来在红星农民工子弟小学二年级“什么都教”的李爱枝老师,准备要离开这个职业了。
&&&&从2009年教书开始,她每月是750元的工资,去年刚涨成了四位数,1200元钱。当她正盼着工资再涨一涨时,拆迁来了。
&&&&她班上的20多名学生,因为拆迁走得剩下十来个。再后来,整个学校也被拆迁了。
&&&&她们一共9个老师,4个去了公办学校,她听说,“工作压力挺大的,累得要命。”“待遇比以前好了,有的能拿到2000多元了吧。”
&&&&马小朵介绍,在石景山区,30多名老师,返聘9人,大概每个学校选了三分之一的老师返聘,没选上的就自谋职业。
&&&&而李爱枝老师她们,校长给推荐了一个有办学资质的民办学校。“4个老师去了。因为太远,我有孩子要带,就没去。”
&&&&王春华介绍,在朝阳区,一部分老师进了民办公助的学校。教委统一开了重新聘任的会,会上民办公助的校长发表了一下演讲,介绍每个学校的状况,教师就自己写应聘简历投给校长。
&&&&“老师失业的问题,学校没有负责,政府也没管。还不如2009年在拆迁影响下,有几所学校关闭,像大兴的龙海学校,政府还按劳动法对工作年头长的老师给了失业补偿。”
&&&&公益组织工作者们了解到,这一年多来,不少接收农民工子弟的学校已经出现了“缺老师”现象。
&&&&“这是为什么?我们分析,可能新进来的老师不多,但是离开岗位的却有不少。”
&&&&“原来许多老师觉得,国家政策可能对打工子弟学校的老师有安置,农村老民办教师转正会受鼓励,但是近两年打工子弟学校关得很快,对老师的去向似乎并不在意。有些老师觉得没有必要再坚持了,觉得不会再有对他们有利的政策,一部分老师就流失了。”王春华说。
&&&&“现在学校的解决方法是,如果实在不行,就由一个老师多带几门课,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
&&&&“现在还没确定要做什么,还没打算好,也不想干这一行了。”李爱枝老师最后说。
&&&&“问题不是没学上,而是怎么上好学”
&&&&“根据我们的经验判断,无论政府拆迁学校多么迅速,都不会出现大量孩子失学的情况。”知名农民工子女学校项目“新公民之友”总干事蔺兆星说。
&&&&“因为目前有市场和政府的双重手段,从市场来讲,打工子弟学校会顺应市场变化,农民工家长面临拆迁,也会选择就近转学,实在不行就搬家。”
&&&&“而政府举措来讲也有好处,关掉一批,集中资源后,办学质量会得到提升。现实的经验是,700-800个学生的学校,会明显好于200-300人的小学校。”
&&&&蔺兆星说,“现在对农民工孩子来说,问题不是没学上,而是怎么上好学。”
&&&&他认为,从目前的形势判断,北京的农民工子女学校拆迁仍将继续。有的学校已接到暑期拆迁的通知。
&&&&“因为北京和上海的农民工子女数量是大致相当的,上海市通过这两年的优胜劣汰,农民工子女学校已经从约300所降到了最近的约140所,这个数量是恰当的。再减下去资源配比就很难了,总不能靠公立学校临时加盖,把操场都盖成学校吧?”
&&&&“而对比上海,北京现有200多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因此还有优化的空间。”
&&&&“对政府来说,措施不是拆了就好,而是要规范民办学校,给予支持。其实说政府不了解是假的,北京市教委一直在调研,很清楚每个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在管理规范,已经比以前改善了很多,但还没有足够的长期支持。现在有的区在尝试公立和民间合办学校,但没有明确的政策指引。”蔺兆星说。
&&&&张志强在调研时,曾听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老师问学生“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时,很多孩子一片茫然。过了半晌,有个学生回答:“我去捡破烂吧。”“我要收一个大彩电,能赚10块钱。”
&&&&“在政府政策、投资办学者、老师和学生这几个群体的博弈中,教师和学生成了真正的弱势方,他们的利益保障仍亟须破题。在一轮又一轮的取缔、转学的喧闹中,城市打工子弟如羊群般被放逐于城市的边缘地带,在体会知识的乐趣之前,他们已过早地品尝到了人生的冷暖。”张志强在调研报告里这样写道。
&&&&“因此,需要争取的是政府更多支持民办学校的态度和力度,要是得不到有质量的教育,这些孩子就废了!”蔺兆星说。
&&&&据记者了解,政府有关方面也都在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弟有学上,上好学。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外地打工的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 - 相关问题 - 110网法律咨询
我是外地打工的农民工
我的孩子在我打工的地方上完了幼儿园
该上小学了可是当地的小学你招收外地人
我从2000年5月就在这个单位上班至今,2000年就签订了劳动合同,10年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合同,公司从07年给我上养老保险,07-09年在老家上,公司报销,从今年开始单位在北京上的,1 我的保险是否可以要求单位补交?2 我的保险如何中能将两地的并在一起?谢谢
我们一家三口是外地户口,孩子今年下半年上6年纪,请问在天津上小学有问题吗?是正式学籍还是借读?应该如何办理?以后上初中、高中是正式学籍吗?我的蓝印户口估计是明年能办下来(开发商也不确定产权下来的时间),正好在小升初前后,没有蓝印户口上初中该如何处理?
我们一家三口是外地户口,孩子下半年就上6年级了,能否在天津上小学6年纪,是正式学籍还是借读?该如何办理哪?
我是农民工,在鞍山某事业单位打工,试用期三月以后单位给交养老保险,我们签合同期是三年,合同没有给我本人,是单位自留,是否合理,我现在工作是一年半了,由于家里有事要离开工作单位,单位告知养老保险免交,还有养老保险本也不给本人,就是说把我的养老保险账户取消,以后都不可能办理,我非常担心,请各位明白的帮帮忙,我该怎么办,
外地农民工在京打工人员公司未能给其上养老保险的应该怎么赔偿按两年计算,如果到退休年龄因此影响员工不能享受养老待遇的,公司应不应该负责任,要象公司要求多少钱的赔偿
农民工98年进入现工作单位,单位于2006年为本人缴纳农民工养老保险,今年11月末单位通知不予继续签订合同,请问北京市农民工养老政策于2001年出台执行,那么单位是不是应该为我补交06年以前的养老金?我的工龄已有20年,按照劳动法规定,应该有哪些补偿?用人单位称我的工龄应该按照2006年缴纳保险时间算,那我原有的17年工作就不算工龄的赔偿范围了吗? 在20年中未享受过劳动法规定的年假待遇,法定节假日上班也未给3倍工资,包括其他高温补和取暖费补贴等待遇。按照劳动法规定,...
我一朋友生病住院。现在没钱治疗。因病情严重,上有医疗保险。请问能不能让医疗保险机构先预支一部分资金。先治疗?
我哥在北京做木工,不小心把大拇指切断,现在在医院治,我们应该怎样申请工伤赔偿和治疗
我们是钻井工程的农民工进入冬季野外无法作业了.老板却不发给我们工资。就这样把我们耗在工地上。请问我们该怎么办呀.当初也没有签什么合同.可以去什么机关讨说法呀
您好!我是2003年来北京工作的外地农民工,单位是一个国企,单位从2006年才开始给我们上医疗保险,从2009年才给我们上的养老保险,之前的几年单位应该给补交吗?或者给予补偿吗?要是申请劳动仲裁或者打官司我需要准备什么证据吗?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农民工的孩子在外地读书怎么那么难
  作者:杨金凤
  农民工的孩子在外地读书可谓是困难重重,8月9日,在京打工母亲韩美丽(化名)为让儿子上公办学校办假章被抓,结果孩子也未能读上公办学校(人民网8月15日)。
  外地人为了生活,从各自的家乡离乡背井来外省安份打工,为本地的经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改善了自己的生活。他们的成绩积沙成塔,作用是毋庸质疑的。但是,他们的孩子外地就读却被设上重重关卡,军军的父母为办&五证&费尽周折,本以为办齐了,却被有关方面&打&了回来。原因是外地无监护证明应该打印而不应该手写,眼瞅着就要开学,军军的妈妈不得已办假证、做假章。
  一方面,虽然近几年在社会的关注下,北京等东部发达城市在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上的政策有所松动,但总的来说门槛很高,大多数农民工子女不能如愿进入费用便宜的公办学校读书,只能上教学条件较差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或者是费用昂贵的私立学校。另一方面,农民工输入地城市的公办学校虽然对农民工子女开放了,但是入学读书的证件要得比较多,一时半会儿,农民工子女无法交齐需要的证件,尤其是很多证件必须多次往返老家和工作地才能办理好。
  因此,要避免家长&办假公章让子女上学&的违法案件再次发生,关键不是提高对办假公章家长的惩处力度,而是要壮大公办学校教育资源,降低农民工子女在打工城市公办学校入学的门槛和精简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读书的证件要求,让农民工子女能够顺利进入公办学校读书,做到同城同待遇,确保进城农民子女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国甘肃网观点)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
责任编辑:甘云飞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今天,你微信了吗?”“你微信号码多少,我加你……”当下,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几乎总能听到这样的话语,而微信随着其发展的快速性、普遍性,...
我省普通高校招生专科(高职)批第一次征集志愿录取工作将于今天结束,省招办将在今晚8时在网上公布第二次征集志愿院校及专业的缺额计划(含三校生计...
甘肃生活通
天气·出行更多>>
考录·求职更多>>
购物·消费更多>>
二手·交换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哪里好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