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谁买过中融信托的招行信托产品收益率,收益如何?有没有风险?中融信托在杭州有分公司吗?信托理财有保障吗

中融信托一产品3个月夭折 投资者投诉风控漏洞
来源:证券时报
中融信托一产品3个月“夭折”投资者投诉风控两大漏洞  证券时报记者 王莹  日前,有38名投资者向监管层反映,中融信托涉嫌业务违规。据证券时报?信托百佬汇记者了解,上述投资者系中融信托?瞰金73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简称“中融瞰金73”)的投资人,他们集中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投诉的问题是中融信托风控不力。  11月25日,中融信托相关人士对此向记者回应称:“此事还在调查中,不方便回复更多。”  另据记者了解,黑龙江银监局正对此事展开核查。  事件回顾  按照投资者陈述,从产品成立到合同结束,一切都发展得太快。 “中融瞰金73”于8月3日成立,21日时净值跌破0.92预警线,此时,并未止损。25日,发布停牌公告,宣布资产重组等重大事项。  9月2日,净值跌至0.699。此时,客户已经亏损近31%。投资者表示,中融信托清仓了部分股票变现退还客户,还有422万股的升达林业股票因为停牌无法变现退款。  11月4日,升达林业宣布资产重组成功。升达林业股票于19日复牌,当日,中融信托于9:30将422万股挂涨停板,全部清仓卖出。原本12个月的产品运行期,仅3个月就结束了。  投资者控诉违规行为  记者梳理发现,投资者对中融信托的控诉主要集中于两方面。  第一,风控失察。“中融瞰金73”产品预警线为0.92,止损线为0.9,但仅存续了21天亏损幅度就达30%。  投资者表示,投顾根本不拥有宣传材料中的经济实力,不具备大量资金调动能力,无力补仓导致股票清盘卖出。此外,中融信托风控措施失察,未能进行有效对冲。  南方一位信托公司研究人士表示,根据现有的不完全资料分析,“中融瞰金73”是一款阳光私募产品,如果不是主动管理型,信托公司作为通道,是起到一个平台的作用。买卖下单指令由投顾做决策,信托公司负责监督和甄别。  “该产品投向的两只股票和升达林业,均为中小板股票。从投资分配及风险设置方面,投资顾问实力有限,而信托公司有责任对此进行甄别和监督,在这方面确实存在一定失职。”上述人士表示。  根据《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第十四条,信托公司应当根据市场情况以及不同业务的特点,确定适当的预警线,并逐日盯市。信托公司管理信托文件约定设置止损线的信托产品,应根据盯市结果和信托文件约定,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第二,止损不及时。投资者对记者表示,8月下旬,“中融瞰金73”净值开始跌破0.92预警线时,信托公司没有及时止损,而净值跌至0.699时将相关产品果断清仓。  这点或许是投资者最难接受的,因为产品清盘时点恰巧是升达林业资产重组成功复牌当日。投资者认为,升达林业存在重大利好,有可能弥补部分产品亏损时,中融信托以升达林业涨停板价格7.77元/股全部清仓。  “中融信托未能履行好受托人义务,造成委托人重大经济损失,严重违反信托行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一位投资者称。  对此,信托业内人士表示,产品跌破止损线0.9时,信托方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止损,当净值跌至0.699时,信托方将相关股票清仓“顾理不顾情”,令双方矛盾升级。  据了解,黑龙江银监局于11月5日收到投资者的信访材料,并向投资者表示已受理相关事项,待银监会核查完毕后,会以书面形式向投资者发送核查情况。  陈冬生/制表 翟超/制图  作者:王莹
(来源:证券时报网)
(责任编辑:陈大伟)
原标题:中融信托一产品3个月“夭折”投资者投诉风控两大漏洞(图)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当前位置:&&&&&&&&&
中融信托有出现过不能兑付的产品吗?
您好我是新湖财富的经理,中融信托自1987年成立至今,已发行3000多支信托计划,连续26年全部如约兑付本金及收益,兑付率100%
从来不看《计算机世界》杂志,却记得很多年前该杂志的一个封面标题&&《&狗日的&腾讯》。本文且不去八腾讯的那些恩怨是非,只是感觉腾讯这样的&高富帅&,在介入互联网金融这样的&高大上&领域,姿势可以更加优美一些。  姗姗来迟的&财付通小贷&给各位看官丝毫惊喜了吗?  阿里巴巴早在2010年、2011年
&#8230;&#8230;
  诺亚财富的上市对信托、基金、银行,乃至整个财富管理行业的影响仍在持续,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正雨后春笋般出现。  3月1日,本报获悉,中融信托已将其产品销售团队的大部分剥离出来,成立了恒天财富管理公司(下称“恒天财富”)。而嘉实基金将要成立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由嘉实基金战略发展部总经理牵头负责,所有准备工作已就绪,正静待证监会批文。  基金公司正密切关注证监会能否给嘉实基金发放牌照,一旦成行,欲效仿者众。信托公司则希望未来将其财富管理中心转制为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银行虽还未行动,但银行
&#8230;&#8230;
“华夏银行员工私卖产品致投资者巨亏;工行前员工私卖理财品致客户1200万剩800万;建行代销戴志康证大金牛信托产品浮亏超50%……”日前,多家银行爆出其代销的投资产品出现到期不能兑付的情况,终于引发监管部门的整治。对此,有关专家表示,监管部门及时出台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将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代销等相应业务,但仍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银行有关业务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监管。前不久,从媒体媒体披露的银行内部人士手中的一份标注为内部特急的《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代销业务风险排查的通知》文件显示
&#8230;&#8230;
每一个集合信托的背后都有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2010年中诚-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的故事正在上演,观众中有人愤怒,有人唏嘘,有人后怕,更多的人陷入沉思。6月26日,中诚信托发布该款信托计划的临时公告称:振富集团及其关联公司于本年度第二季度新增3笔诉讼案件,经查均因账外民间融资所引发。中诚信托表示,其第一时间向监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汇报了相关情况,当地政府极为重视,并成立了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专门风险处置工作小组。在工作小组统筹下,中诚信托积极参与核实民间融资情况,清查资产,在法律法规框架
&#8230;&#8230;
不能不承认:信托的确是野骆驼。2012年二季度,信托行业规模继续保持增长,2011年底全行业实现4.81万亿元信托资产规模,同比增速高达58.25%,2012年一季度在2011年底的基础上又获10.19%的增长,总规模达到了5.30万亿元后,二季度总规模达到了55382.20亿元,增长近4.5%。而这种规模的增长是在宏观货币政策上两次降息银行信贷开始挤压信托市场;证监会鼓励券商基金创新并推出中小企业债蚕食信托业务;监管部门不断规范银信合作和房地产业务,并叫停票据业务等等之后。这就真的不能不让人赞
&#8230;&#8230;
不要轻信会有低风险离谱高收益的投资。
千万不要以为庞氏骗局和你无关,当小额贷款公司居然跑到超市门口去兜售理财产品这
&& 不要轻信会有低风险离谱高收益的投资。
千万不要以为庞氏骗局和你无关,当小额贷款公司居然跑到超市门口去兜售理财产品这种情况出现时,就说明由欲望、侥幸两只怪兽驱动的“民间金融创新”又有了市场。这种看似舶来但却根植于中国人金钱观里击鼓传花的游戏曾经在很多人心目中那样光芒四射,从“蚁力神”、“东
&#8230;&#823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固定收益信托产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