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什么时候收麦种植秋季农作物?

今年河南省秋作物播种总面积达1.13亿亩
重庆市农工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 栏目导向-& 返回首页-& 文章内容...
站内搜索:
今年河南省秋作物播种总面积达1.13亿亩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
&&& 作者:
来源:新华社
主办:重庆市农垦局河南省统计网
&您现在的位置: >>
>> 搜索: &
&A302表 主要农作物生产情况&发布时间:& &&&& 来源: &&&& 编辑:& 郑
洁&&&& 发布人: 杨 屹&&&& 访问次数: &&&&&&&&&&&&&&&&&&&&&&&&&&&&&&&&&&&&&&&&&&&&&&&&&&&&&&&&&&&&&&&&&&&&&&&&&&&&&&&&&&&一、填报说明&&&&& 1、本表为年报。&&&&&2、指标关系: 01=02+22+27+28+31+32+34+35+38+42 &02=03+04=05+17+21&& 05=06+10+12+13+14+15& 06=07+08+09&&&&& 10≥11 &&&15≥16&&& 17≥18+19+20 &&&22=23+24+25+26&&& 28≥29+30&&& 32≥33 &35≥36+3738≥39+40+41 &&42≥43二、资料来源&&& 1、村级起报,包括由农业生产经营的社区居委会以及非农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 2、辖区内乡、镇及全部农村生产经营户和单位辖区;&&& 3、乡、镇、县市区、省辖市逐级汇总上报。三、注意事项& 1、本表中棉花产量是指皮棉产量;花生产量是指带壳花生产量;麻类产量是指生麻重量;烟叶产量是指未加工烟草重量,烤烟指未去梗烤烟重量。&&& 2、面积使用公顷,各地注意需要把习惯使用的亩转换单位为公顷,1公顷等于15亩。&&& 3、产量单位为吨,填报时需要把公斤转换为公斤,1吨等于1000公斤。四、统计的方法:粮食产量采用抽样调查数据、粮食总播种面积采用丈量面积(用全面积统计报表中的原报面积*实测面积的丈量系数取得)、其余的农产品采用全面统计方法。全省和市地的统计方法存在有不一致的地方:播种面积、棉花产量使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五、农作物的分类,通常有以下三种分类方法:&&& (1)按农产品的主要经济用途分类。一是分为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薯类和杂粮及豆类;二是经济作物,包括棉花、油料、麻类、糖料、烟叶、药材;三是其他农作物,包括蔬菜、瓜类、饲料、绿肥作物等。&&& (2)按农户产品的品种分类。主要按产品的属性和具体用途划分。粮食作物可分为稻谷、小麦等细粮品种;玉米、高粱、薯类等粗粮品种和大豆等;油料作物可分为花生、芝麻、油菜籽等;麻类可分为黄、红麻、苎麻、大麻(线)等。&&& (3)按农作物的收获季节分类:大体可分为春夏收、秋冬收作物两大类。春夏收是指上年秋冬播种,当年春季播种,春季和夏季收获的作物,如小麦、大麦、马铃薯、蚕豆、豌豆、油菜籽等;秋收作物是指春夏秋季播种,当年秋冬收获的作物,如稻谷、玉米、秋杂粮、豆类、红薯、棉花、花生、芝麻、甘蔗、麻类、莲籽、芦笋、蔬菜等。&&& 有关农作物目录中某些项目包括范围如下:&&& 粮食:包括谷物、薯类、豆类和杂粮。&&& 谷物:是指禾本科粮食作物.这类作物具体包括稻谷、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和其它谷物。&&& 薯类:我省只包括红薯。不包括芋头、马铃薯等作为蔬菜统计的作物。&&& 豆类:是以食用种籽及其制成品为主的一类豆科植物,包括大豆和杂豆。大豆包括黄豆、黑豆、青豆。在我省黑豆、青豆所咱比例非常小。&&& 油料:是以榨取油脂为主要用途的一类作物。种子含油率约达20-60%。包括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籽等。其它油料如蓖麻子、线麻籽等,不包括油料内。&&& 棉花:包括细绒棉、长绒棉。不包括木棉。&&& 麻类:我省只包括皮麻类。如黄、红麻、苎麻等。&&& 糖料:我省只包括甘蔗。&&& 烟叶:包括烤烟、晒烟叶等。&&& 药材:是指人工载培的各种药材作物,如人参、当归、三七、决明子、芍药等,不包括野生药材。&&& 蔬菜:包括菜用瓜,即黄瓜、冬瓜、南瓜、西葫芦、葫芦、瓠子等。葱蒜类、白菜类、绿叶菜类、甘蓝菜、茄果类、豆荚类、茭白、芋头、生姜等其它蔬菜在内。按照新的行业分类标准,食用菌归入蔬菜中。&&& 瓜果类: 瓜果是指季播季收的瓜果,包括西瓜、甜瓜、香瓜、白兰瓜、脆瓜、哈密瓜、草莓等,不包括菜用瓜。&&& 绿肥作物:是指在某种作物开花前后,利用它的嫩绿茎作为肥料的作物,如紫云英、苕子以及专门种植作为绿肥的蚕豆、豌豆等。六、农作物播种面积的统计:农作物播种面积是指实际播种或移植的面积。凡是实际种植有农作物的面积,不论种植在耕地还是非耕地上,也不论面积大小,均应如实统计,种什么就报什么,种多少就报多少,不得遗漏。其中某些具体问题和特殊情况,应按下列规定计算播种面积。&&& (1)补种、改种的面积计算:有些作物,在播种季节基本结束之后,因遭灾成片补种或改种的,原种植的作物面积仍计算为播种面积。同时,新补种或改种的作物,也要按复种作物计算其播种面积。&&& (2).作物禾苗生长不齐(不全)时的面积计算:有些作物由于某种原因而青苗生长蔬落不齐或缺苗断垄(条),不论是否补植(补苗),仍应按播过种的全部面积计算播种面积。&&& (3).移植作物的面积计算:有些需要移植的作物,如水稻,红薯,烟叶等,应按移植后的面积计算播种面积,原来的秧畦(或秧田)不应作为播种面积。&&& (4).非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面积计算:在非耕地上种植或间种的农作物,都要按实际情况计算其播种面积,在园地,林地的空隙地上间种的作物,其播种面积一般可按用种量折算或估算填报。&&& (5).多年生作物的面积计算:多年生作物是指播种后可以连续生长多年的缩根性草本植物,如苎麻、大黄、元参、苜蓿等。甘蔗虽然也可以算多年生作物,但应该按常规农作物播种面积统计。本年多年生作物的播种面积,等于本年新植面积加去年以前种植而留存到本年成活的面积之和,不论本年是否收获产量,均应计算在内。&&& (6).间种、混种作物的面积计算:间种、混种是指在同一块地上,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同一亩耕地间种、混种不同作物时,不论何种间种、混种方式,各作物播种面积之和只能算一亩,并根据每一种作物所占面积的比例折算;分别计入各该作物播种面积项目内,在同一块地上,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种混合起来,同时播种,同时生长,同时收获,如扁豆麦、豌豆、小麦等,可只算一种作物面积,不必分别折算在各种作物面积中。&&&&(7).复种、套种作物的面积计算:复种是指在同一年内,在同一块地上,连续种植两次或两次以上作物。套种是指在同一块地上,前后种植生长两种不同作物,而第二种作物是在第一种作物快要收获之前种下去的。同一亩耕地复种和套种两种作物的,就各算一亩播种面积。即每复种、套种一次,应要按复种、套种的次数计算一次播种面积。&&& (8).复种指数: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标。指全年内农作物的总播种面积对耕地面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复种指数表示耕地在一年内被用来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计算公式为:&&& 复种指数=(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绿肥作物播种面积)÷常用耕地面积×100%,常用耕地面积一般指年末耕地数据。&&& (9).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是指应该在本日历年度内收获农产品的作物的播种面积之和。计算公式为:本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本年春收作物面积+本年夏收作物播种面积+本年秋冬作物播种面积七.农作物总产量:是指本年度内生产的各种农作物总产量,不论是耕地上或非耕地上的农作物产量,都应该统计在内,不得遗漏。&&& 农作物产量应统计全社会的产量。不仅要把国有农场等到国有经济和乡(村)集体经济的农作物产量统计在内,还要把农民自留地,工矿企业职工家属办的农场和其它经营生产的农作物产量统计在内,不仅要把卖给国家的农作物产量统计在内,还要把生产单位自产自用的农作物产量统计在内。&&& 粮食产量是按干品统计,有些地区,粮食脱粒、晒干、入库比较迟,必须认真按照折干比例,如实地折成晒干的粮食产量进行统计。&&& 关于各种农作物产量的计算方法,全国统一规定如下:&&& (1).谷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和其它谷物。&&& (2).红薯按5:1折算后统计在粮食总产量中。&&& (3).豆类按去豆荚后的干豆计算。&&& (4).棉花按去籽后的皮棉计算。&&&&(5).麻类以熟麻皮计算。&&& (6).烤烟与晒烟均以干烟叶计算。&&& (7).花生以带壳的干花生计算。&&& (8).甘蔗以蔗茎计算。八、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就是平均每一单位面积上收获农产品的数量,简称单产。我国统一使用的单产是用每公顷(10,000平方米)面积的产量。&&& 计算公式为:单产=农作物总产量÷农作物播种面积.&
相关信息&·&·&·&·&·&·&·&·&·&· |  |  |  |  |  |   Copyright &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河南省统计局 &技术支持:联系电话: 联系部门:省统计局综合处& 网站访问量:会员管理 两周内自动登录&&
联系人:代经理电话:公司地址:保定雄县公司全称:保定康路农作物种植有限公司
免费发送本站网址到手机验&证&码:
暂无留言!无标题文档
当前位置: &
2009年河南省秋作物品种评价及2010年品种布局利用意见
来源:《种业导刊》2009年第12期
2009年河南省秋作物品种评价及2010年品种布局利用意见雒& 峰
(河南省种子管理站,河南& 郑州&& 450002)
&&& 河南省种子管理站于2009年9月中下旬组织“三农”专家到全省部分市、县的主要农作物种子基地、中间试验点、示范展示点和引种试验点对秋作物主要品种进行田间考察,根据品种的田间表现、产量预测和各省辖市种子管理部门的考察总结,我们对2009年秋作物主要品种做出评价,并提出下年度品种初步布局利用意见。1&& 秋作物主要品种评价1.1& 玉米&&& 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有浚单20、郑单958、中科4号、鲁单981、浚单22、蠡玉16、浚单18、安玉12、中科11、济单7号和先玉335等。&&& 浚单20:属中高密度中熟中大穗品种。夏播生育期98天,苗期生长势强,长势壮,叶色浓,叶片稍宽,竖叶型,株高中等,结棒部位中等偏上,半马齿型,品质好,抗倒伏,抗病性好,适应性广,今年在河南省各地表现突出,种植面积已上升到1291.22万亩以上,成为第一大品种,预计2010年面积会继续扩大。&&& 郑单958:属密植型中熟中小穗品种。夏播生育期98天,穗位适中,适应性好,稳产性较好,仍为河南省玉米主导品种之一。近年来种性有所退化,表现不如往年,2009年面积有所回升,但总面积有下降趋势,预计2010年面积应稳中下降。&&& 中科4号:属中低密度中熟大穗品种。夏播生育期99天,株型半紧凑,植株、穗位较高,籽粒黄白,田间长相清秀,抗病性减退,出籽率较低,产量一般,主要在豫西南丘陵旱地种植,预计2010年面积会继续下降。秆高,苗期注意适当蹲苗防倒。&&& 鲁单981:属中低密度中熟大穗型品种。夏播生育期98天左右, 植株、穗位较高,籽粒黄白,抗病性严重退化,抗倒性差,田间表现一般,主要在豫西南丘陵旱地种植,预计2010年面积会进一步下降。&&& 浚单22:属中低密度中大穗品种。夏播生育期98天,株型紧凑,穗位适中,果穗粗大,田间表现较好,不耐密,不能密植。主要集中在豫东南种植,2009年面积增幅不大,预计2010年面积会保持稳定。&&& 蠡玉16:属中低密度中大穗品种。夏播生育期100天,株型半紧凑,果穗粗大,在河南省豫东南部面积较大,2009年田间表现总体较好,少数区域结实不好,预计2010年面积会有所下降。 &&& 浚单18:属中密度中熟中大穗品种。夏播生育期98天,株型紧凑,茎秆粗壮,适宜密植,2009年各地田间表现一般,虽面积有所上升,预计2010年面积仍会有所下降。&&& 安玉12:属低密度大穗晚熟品种。夏播生育期102天,株型松散,果穗粗大,主要在周口、南阳、商丘、平顶山、洛阳种植面积较大,2009年面积增加较多,但由于田间表现蚜虫重、结实差、空秆多,减产严重,预计2010年面积会大幅度下降。&&& 济单7号:属中密度中晚熟中大穗品种。夏播生育期100天,在河南省平顶山、濮阳、周口、商丘、许昌种植面积较大。田间表现良好,结实好,不空秆,抗倒性差,2009年面积下降较多,预计2010年种植面积会进一步下降。&&& 中科11:属高密度中穗品种。夏播生育期98天,穗位较高,抗倒性一般,2009年面积有所增加,鉴于田间表现没有比郑单958有特异之处,预计2010年面积保持稳定。&&& 先玉335:属中高密度中穗型品种。夏播生育期98天,植株高大,穗位较低,抗倒性一般,2009年开封、安阳、许昌面积较大,2008年面积较大的商丘、周口下降较多;2009年面积有所增长但田间表现一般,秃尖长,夏播种植没有优势,且我省夏玉米播种基础所限,预计2010年面积不会有大的增长。1.2& 水稻&&& 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沿黄粳稻有豫粳6号、新丰2号、郑稻18等;豫南籼稻有扬两优6号、粤优938、Ⅱ优838、D优527、岗优188等。&&& 豫粳6号:在河南省推广时间长,种植面积最大的一个粳稻品种。近几年育种单位不断对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其稳产性、综合抗性、品质等方面表现较优,仍将是河南省粳稻区的主推品种。&&& 郑稻18:中晚熟常规粳稻,株型紧凑,茎秆粗壮,结实好,落色好,米质优,综合抗病性好,北部稻区主导品种,种植面积有所下降。&&& 黄金晴:中晚熟常规粳稻,株型紧凑,茎秆细,弹性好,抗性较好,米质优,北部稻区优质品种,因产量稍低,种植面积受到限制,预计2010年面积保持稳定。&&& 扬两优6号:两系杂交中籼稻,植株紧凑,株高适中,结实好,米质优,综合抗病性好,南部稻区主导品种,今年稻曲病发生较重,2010年种植面积会有所下降。&&& Ⅱ优838:该品种在2009年的特殊气候中表现适应性强、稳产性好、米质优等优点,2010年面积仍将稳定。&&& 冈优188:具有分蘖适中,适应性较广,成熟落色好等优点,面积增加较多,2010年面积将稳定增加。&&& 冈优336:具有分蘖适中,适应性较广,成熟落色好等优点,2010年面积将稳定增加。丰两优4号:两系杂交中籼稻,株高适中,分蘖力强,结实中等,后期落色好,米质优,南部稻区主导品种,种植面积继续增加。&&& 其他如Y两优1号、岗优1577、岗优177、岗优725表现好,面积会有所增加。1.3& 棉花&&& 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有豫杂35、晋棉38、新植1号、快丰868;宛棉9号、中棉12、银山2号、中棉45和欣抗4号等。由于植棉比较效益低下,棉花面积将进一步萎缩。&&& 豫杂35:中熟抗虫杂交棉品种,植株塔型,透光性好,结铃性强,丰产、稳产性好,抗枯萎、黄萎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好,后期轻微早衰,种植面积有所下降。&&& 宛棉9号:常规春棉品种,植株筒型,结铃性较好,霜前花率高,吐絮畅而集中,抗枯萎耐黄萎病,南阳棉区主导品种。&&& 晋棉38: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品种,植株近塔型,株高中等,耐枯萎抗黄萎病,高抗棉铃虫,2009年种植面积有所增加。&&& 快丰868:常规春棉品种,植株筒型,茎秆韧性好,结铃性较强,吐絮集中,早熟性较好,抗枯萎耐黄萎病,2009年种植面积有所增加。&&& 银山2号:杂交春棉品种,植株塔型,铃卵圆型,结铃性强,铃壳薄,吐絮畅,高抗枯萎耐黄萎病,2009年种植面积下降较多。&&& 欣抗4号:转基因抗虫春棉品种,株型紧凑塔型;结铃性强,上桃快,吐絮畅,耐枯萎、抗黄萎病,2009年种植面积下降较多。&&& 中棉所45:中早熟抗虫常规棉品种,结铃性强,丰产性、早熟性好,后期有早衰现象,2009年面积有所下降。&&& 中棉所50:属短季棉品种,植株塔型,株型紧凑,茎秆坚韧,抗倒伏,开花结铃集中、较强,铃偏大;高抗枯萎耐黄萎病;面积保持稳定。1.4& 大豆&&& 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有中黄13、豫豆22、周豆12、豫豆29、商豆1099、平豆2号和郑92116等。&&& 中黄13:有限结荚习性,植株紧凑,较高,抗倒性、落叶性好;大粒,百粒重高,中抗孢囊线虫病和根腐病,适应性广,商丘、周口是集中产区,是我省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 豫豆22:抗花叶病、炭疽病和霜霉病,抗倒性较好,抗裂荚,蛋白质含量较高,全省各地都有种植,河南省大豆推广主导品种,2009年面积有所增加,预计面积将保持稳定。&&& 平豆2号:有限结荚习性,结荚性强,落叶性好,抗病性中等,平顶山、南阳面积较大。&&& 周豆12:有限结荚习性,高油品种,植株紧凑,抗病、落叶性好,周口地区面积较大,2009年面积有所增加,2010年面积保持稳定。&&& 豫豆29:有限结荚习性,植株收敛,抗病抗倒性好,豫北、豫中部种植较多。&&& 郑92116:有限结荚习性,高蛋白品种,植株直立,抗倒伏,落叶性好,抗花叶病、炭疽病和霜霉病,2010年面积保持稳定。&&& 商豆1099:有限结荚习性,结荚数多,籽粒扁圆,抗病性好,商丘地区面积较大,2010年面积保持稳定。1.5& 花生&&& 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仍为白沙1016、海花一号、远杂9102、豫花15号、豫花11号、豫花7号,这6个品种在河南省适宜范围广,从生育期、产量以及品质都比较理想,深受农民群众喜爱。&&& 远杂9102:珍珠豆型,梳枝直立,出仁率高,抗病性好,尤其高抗花生青枯病,在小果花生区域将代替白沙1016,面积将进一步扩大。&&& 白沙1016:珍珠豆型,早熟品种,种植多年,高感青枯病,抗病性下降,近年面积继续下降。&&& 海花1号:大果型品种,生育期中长,河南省种植多年,种性退化,面积有所下降,由于大果区没有可替代品种,预计2010年稳中有降。&&& 豫花7号:大果型中早熟品种,脂肪、蛋白总含量达83.21%,品质优良,抗旱、抗病、耐盐碱,田间表现突出,面积将保持稳定。&&& 豫花11:梳枝直立,中型果,田间长势强,抗碱耐涝,耐枯萎病,增产潜力大,面积将保持稳定。其他面积较大的还有豫花15、丰花3号、驻花1号、豫花14等。1.6& 红薯&&& 主导品种仍为豫薯7号、徐薯18、豫薯8号,这3个品种由于适应性好,产量较高,管理方便,适宜范围广,品质较理想等优点,在河南省连续种植多年,深受农民喜爱。搭配品种豫薯13号、豫薯12号、苏薯8号等在河南省也有较大的面积。由于红薯为河南省非审定作物,近几年选育力量薄弱、品种推广进程减慢。2&& 2010年主要秋作物品种布局意见&&& 主要秋作物品种布局利用的指导思想是,根据作物生态类型、耕作制度、气候特点、生产条件,结合当前品种表现,突出品种抗倒伏性、抗病性,因地制宜选用品种,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优良品种在生产上的增产作用,努力扩大优良品种覆盖率,促进我省农业生产发展。现提出2010年主要秋作物品种布局意见如下:2.1& 玉米&&& 河南省以浚单20、郑单958、中科4号、浚单22为主导品种;中高密度区搭配种植中科11、先玉335、滑丰9号、济单8号、浚单26、蠡玉35;中低密度区搭配种植蠡玉16、济单7号、浚单18、金海5号、安玉12;丘陵旱薄地选择种植沈单10、16,金赛6850;扩大示范滑玉11、洛单6号、滑丰8号、金豫6号、隆玉5号、登海701。2.2& 水稻&&& 沿黄粳稻区仍以豫粳6号为主,搭配郑稻18、新丰2号、黄金晴、新稻18。豫南籼稻区扩大岗优、D优系列品种面积,以扬两优6号、冈优188、Ⅱ优838、新两优6号、粤优938、D优527、冈优527为主,搭配丰两优1号、冈优336、Y两优1号、冈优827、E福丰优11等。2.3& 棉花&&& 长江流域棉区:以邓杂1号、宛棉9号、冀杂1号、南抗9号、湘杂棉3号为主,搭配种植银山2号、冀杂6268、苏杂3号等品种。&&& 黄河流域棉区:豫杂35、新植1号、快丰868、晋棉38为主;搭配种植欣抗4号、中棉45、鲁棉研21、新研96-68、中棉50等。2.4& 大豆&&& 以中黄13、豫豆22号、豫豆29、周豆12为主;各地选择搭配商豆1099、平豆2号、郑92116号等。2.5& 花生&&& 以远杂9102、豫花11号、海花一号、白沙1016、豫花7号为主;各地选择搭配丰花1号、豫花14、豫花15、驻花1号、周花2号等。2.6& 红薯&&& 主导品种仍为徐薯18、豫薯7号、豫薯8号,搭配品种豫薯13号、北京553、苏薯8号、梅营1号等。2.7& 芝麻&&& 主导品种仍为豫芝8号、豫芝10号、豫芝4号为主,搭配种植豫芝9号、豫芝11、豫芝7号等。
主办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种业导刊》编辑部&&&&&&电话:1
地&&& 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1号 &&邮编: 450002
版权所有: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中心
豫ICP备号-3征用土地一直在耕种今秋未再种植农作物
&&&&方城县:&&&&10月15日,本报“舆论关注”版刊发了《征了不用,圈了闲着——方城县百余亩耕地撂荒5年》的报道。近日,方城县人民政府致函本报称:报道刊发后,县政&&&&府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了调查核实。&&&&方城县政府致函本报说,该地块位于县城翠园路北侧,威海路东侧,七峰大道西侧。2011年方城县政府根据方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以《方城县2011年度第二批城市建设用地的请示》和《方城县2011年度第七批城市建设用地的请示》将该区域土地上报省政批准为国有建设用地,批号为豫政土〔号、豫政土〔号。批准后,杨集乡政府对该区域土地实施了征地补偿。&&&&该区域报批时,城市规划用途为办公和工业用地,后因城市发展和功能调整,该范围被纳入新设立的城市综合体。目前,该范围控规已通过评审,拟在此地块设立电子商务项目。该区域自2009年至2014年夏季,杨集乡官庄村群众一直在耕种。根据新的城市规划,方城县拟在2014年底前对该区域土地实施供地。为减少群众种植损失,杨集乡政府向群众说明情况后,2014年秋季该宗地未再种植农作物。⑦5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全国数字报联盟
----更多媒体----
南国都市报
现代生活报
小龙人学习报
申江服务导报
学生英文报
人才市场报
每日经济新闻
国际金融报
上海证券报
上海环境报
三湘都市报
河南日报农村版
华西都市报
金融投资报
四川政协报
精品健康导刊
连云港日报
安徽日报农村版
安徽法制报
今日生活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南什么时候收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