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安岳要修四川高速路怪事连通重庆,撤迁费是怎么算的

成渝高速复线年底通车 成都到重庆2个小时
成渝高速复线年底通车 成都到重庆2个小时
来源:重庆时报日13:58字号:|
  成渝高速复线重庆段目前进展顺利,已进入路面铺设阶段。昨天,市交委传来消息,成渝复线高速公路(重庆段)今年年底前将通车。届时,从重庆经成渝复线到成都,高速路路线缩短为250公里,自驾不到3个小时。
  成渝复线重庆段进入路面铺设阶段
  预计年底前将通车
  目前,成渝复线重庆段进入路面铺设阶段,沿线4个隧道已贯通3个,剩下的缙云山隧道还有200米也将实现全线贯通。
  前天上午,市交委主任滕宏伟到成渝复线高速公路建设北碚、璧山、大足等一线进行检查、调研,要求成渝复线高速公路(重庆段)今年年底前务必通车。
  成渝复线全程约250公里
  自驾只要2个多小时
  成渝高速复线,从重庆主城经璧山、铜梁、大足,进入四川境内,抵达安岳后再连通成都,全程约250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其中重庆段按双向六车道设计。
  目前,重庆自驾到成都,走成渝高速,约340公里,全程需约4小时,而走渝遂高速,290多公里,要花3个多小时。成渝复线建成后,将成为成渝间最短的一条高速路。按照设计时速计算,市民自驾车只要2个多小时,即可到达成都。
  重庆到“龙水湖”耍1小时左右可抵
  成渝复线全线贯通后,大足作为成渝两地两个“1小时经济圈”的交界带。大足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说,成渝复线完工后,区位优势带来发展态势不言而喻,已有10家全国乃至全球知名企业落户大足。亚洲最大的工业及物流基础设施提供商和服务商普洛斯已经与大足签约,准备建设一个大型的物流中心;成渝复线重庆境内唯一一处五星级服务区也将落户大足,距大足互通立交1.24公里,距离大足石刻16公里。
  全国首条低碳高速
  “与已建成通车的老成渝高速和渝遂高速相比,成渝复线实现了里程最短、设计时速最快两个问题。”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说,它还是内陆地区首条省际六车道高速公路,全线设计时速120公里,在山区高速公路中也是极其少见的,通车后成渝两地间车程距离缩至2个半小时。
  同时,成渝复线还是全国首条低碳高速公路,从前期设计、建设施工到后期的管理运营中,采用低碳路面、低碳隧道、低碳服务区、收费出行系统、太阳能照明等八大低碳节能举措。
大事、小事、一切尽在四川身边事。任何猛料、八卦、趣闻,各位童鞋皆可@四川身边事。中国?资阳安岳 - 公示公告
当前位置: &&
成安渝高速公路(资阳段)李家连接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安岳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anyue.  日 来源:安岳县交通运输局 浏览量:1352
】【】【】
成安渝高速公路(资阳段)李家连接线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设单位:资阳市综合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环评证书:国环评证乙字第3232号
编制日期: 2012年12月
&&& 成安渝高速公路四川段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23个重要出川通道之一,是直线连接成渝经济双核的重要通道,是解决资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公路,是中国西南第一条黄金通道,更是连接成都、重庆两座西部特大城市里程最短、线型最好、最经济、最重要的陆路主通道之一。
拟建的成安渝高速公路(资阳段)李家连接线项目是实现安岳县李家镇和元坝镇交通量与成安渝高速公路交通量转换的纽带,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地方交通量上下高速公路,确保成安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及时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需要,因此李家连接线的立项建设就迫在眉睫。
受资阳市综合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委托,西南交通大学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根据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我单位在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初稿已编制完成的情况下,整理形成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以便公众查阅,并征求公众意见。
1.0 建设项目概况
1.1 地理位置、路线方案及建设内容
1.1.1地理位置
&&& 项目所在地安岳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处东经104度56分,北纬29度40分,西与乐至、雁江接壤,东邻重庆铜梁、大足,北接遂宁安居,南据内江东兴、资中。安岳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成渝经济圈中部,东西与成都、重庆两大城市距离均在180公里以内。
1.1.2路线方案
&&& 李家连接线起于成安渝高速公路K160+145李家互通高速公路匝道实施终点,于李家镇西绕避李家镇、经高家坝、与既有县道X1342元坝镇至李家镇公路平交后翻山咀、跨倒流河、于李家镇南倒流村接上既有县道X1342元坝镇至李家镇公路,路线全长3.373公里。主要控制点:李家互通高速公路匝道实施终点、李家镇。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
&&& 本项目起止点明确,路线长度短,路线走向符合安岳县交通总体规划和沿线乡镇规划,在路线走廊带范围内不存在大的比较方案,故无线路方案比选。
1.1.3建设内容及规模
&&& 拟建项目设计为一级公路,线路全长3.373km,道路设置为双向四车道,路面总宽度为23.0米。建设内容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工程、涵洞工程、排水工程及交通工程等。工程采用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平面交叉口14个;桥梁192m/2座,新建涵洞320m/10道。项目总投资1.13亿元;工程计划2012年12月动工,2013年11月竣工,工期为12个月。
&&& 主要工程数量详见表1.1-1。
表1.1-1& 拟建项目主要工程数量表
李家连接线
拆迁建筑物
拆迁电力、电讯
防护、排水工程
沥青砼路面
产业政策与规划相符性。
产业政策符合性
&&& 本项目设计为一级公路,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本),本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第二十四条“公路及道路运输”中的“公路智能运输系统开发与建设”。
&&& 同时,本项目不属于《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所列的项目。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川发改基础[号”文,下发了《关于成安渝高速公路(资阳段)连接线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同意本项目开展前期工作。
&&&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1.2.2 规划符合性
1.2.2.1 项目于安岳县总体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 项目的建设与安岳县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安岳县的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相符。
&&& 1、与安岳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符合性
&&& 本项目为成安渝高速公路与安岳县李家镇、元坝镇的连接线,项目的建设将改善区域的交通更运输环境,促进区域的工农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文明安岳”发展目标的实现。项目的建设与安岳县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定位相符,与安岳县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规划相符。
&&& 2、与安岳县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符合性
&&& 本项目为成安渝高速李家连接线,属于安岳县“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公路项目“规划的3条成安渝高速公路连接线之一。
&&&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安岳县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2.0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生态环境现状
1 动植物资源
2.1.1.1植物资源
&&& 根据现场勘查和当地林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道路中心线两侧300米范围内,主要为农耕地、竹林、果园、灌木丛等。其中农耕地里种植的农作物主要为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桑、棉花、黄麻、红麻、薯类、大麦等。
&&& 经现场踏勘,拟建线路不涉及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等重要生态区,建设项目区域内及周边300m范围内均不涉及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珍稀名木古树。。
2.1.1.2动物资源
&&& (1) 项目沿线陆生动物资源
&&& 由于本项目沿线人口密度大,土地垦殖率较高,经调查访问和沿途观察,拟建项目附近的野生动物主要是适合栖息于农田、旱地、居民点周边的种类,如农田常见的啮齿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麻雀等常见鸟类。
&&& 经现场踏勘,评价范围内无大型陆生野生动物,也无国家保护的陆生珍稀野生动物。
&&& (2)项目区域水生动植物资源
&&& 项目跨越的倒流河水生生物属常见水生物种,鱼类有鲫鱼、鲶鱼等常见鱼类,水生植物物有:水花生、莲子草、油草、剪刀草、水鱼菜、轮叶黑藻、鱼腥藻等。
&&& 经现场踏勘,评价范围内无国家保护的珍稀水生动植物。
声环境现状
2.2.1 声环境污染源调查
&&& 拟建公路所在区域均为乡村地区,大多为空旷区域及乡村居民点,区域声环境质量相对较好。目前主要噪声源为现有村镇道路的交通噪声及村庄居民生产、生活噪声。据调查,拟建公路沿线所穿越的农村区域未进行声环境功能区划。
2.2.2 声环境现状评价
&&& 根据安岳县环境监测站对本项目噪声敏感点的监测结果显示:本项目区域内的敏感点噪声现状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相应限值, 表明项目区域的声环境质量良好。
大气环境现状
2.3.1 环境空气污染源调查
&&& 本项目推荐线路沿线无大的工业空气污染源,仅在个别极少数路段由于与所经过的路线交叉,受交通扬尘的影响,在短时间内空气中TSP浓度较高,主要有沿线的村镇道路。
&&& 此外,项目区域农村居民做饭取暖,燃烧秸秆和散煤会产生的烟尘对区域大气环境产生影响。秸秆燃烧会使得空气中烟尘、颗粒物和其他污染物的浓度增加;散煤中含有大量的灰份、硫等污染物,直接燃烧由于温度低,燃烧不充分,产生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污染物影响区域环境。本项目区域农村居民主要使用天燃气进行煮饭和取暖,秸秆和散煤的使用量较少,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项目区域大气环境现状良好。
2.3.2环境空气现状评价
&&& 根据安岳县环境监测站对本项目大气敏感点的监测结果显示:两个监测点NO2、SO2和TSP均未出现超标现象,现状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中二级标准。表明,项目建设区域内的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水环境现状
2.4.1水环境污染源调查
&&& 根据现场调查和咨询当地环保部门,项目评价区域内的水体主要污染源是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该水体,农业面源污染是评价区水体的主要污染源。
本项目地表水体为倒流河,倒流河流域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取水点。
2.4.2 水环境现状评价
&&& 根据安岳县环境监测站对本项目地表水体倒流河的监测数据分析得出,本项目周家河各项水质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中Ⅲ类水域标准限值,说明倒流河水环境质量较好。
地下水环境现状
2.5.1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污染源情况
&&& 本项目沿线为农村环境,两侧分布着少量的散居农户,农户通过打井取用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本项目项目无隧道工程,路基最大挖深约为18m,但由于本项目所在地地下水埋藏较浅,道路修建向下开挖,可能造成地下水涌出,如不及时封堵,可能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影响居民取用地下水。
&&& 本项目工程区域地下水污染源主要为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废水和主要用作农田灌溉,少量生活废水通过地表下渗,主要影响地下水水质中的氨氮指标。通过包气带的阻隔和降解最用,农业面源污染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较小,区域地表水水质良好。
2.5.2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 根据安岳县环境监测站对本项目地下水监测点位的监测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监测点中各项监测因子均满足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Ⅲ类标准,说明沿线地下水环境质量良好。
2.6本项目评价范围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关于评价范围的划分原则和本项目现场踏勘调查实际情况,确定本评价范围如下:
&&& (1)社会环境:本项目确定的直接影响区乐至县;
&&& (2)生态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300m范围区域;以及施工场地、表土剥离临时堆放场等临时占地周围100m范围区域;
&&& (3)声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的范围;
&&& (4)地表水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重点评价公路跨越的倒流河河段;
&&& (5)地下水环境:工程建设区域及与之有水力联系的影响区域;
&&& (6)环境空气: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的范围;
&&& (7)水土流失:项目工程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
环境保护目标
2.7.1 环境空气及声环境保护目标
&&& 经现场踏勘,根据当地地形特点,及敏感点分布情况,本项目公路沿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受影响的敏感点有10处,均为农村居民点。整个项目评价范围内不涉及学校、医院、敬老院和疗养院等特殊敏感点。
&&&&&&&&&&&&&&&&&&&&&&&&&&&& 表2.7-1 项目线200m范围内的环境空气和声环境保护目标
敏感点名称
至道路中心线距离(m)
所属声功能区域
文化镇新回村5社居民点
K0+000~K0+320
文化镇隆恩村4社居民点
K0+600~K1+100
文化镇隆恩村6社居民点
K1+200~K1+600
文化镇隆恩村9社居民点
K1+700~K2+150
文化镇隆恩村10社居民点
K2+680~K3+500
文化镇岳井村居民点
K3+750~K4+200
岳阳镇岳一居民点
K4+850~K5+650
岳阳镇梓潼村居民点
K6+070~K6+500
岳阳镇南桥村居民点
K6+750~K7+850
岳阳镇竹林村3组居民点
K7+950~K8+450
2.7.2 水环境保护目标
2.7.2.1 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
&&& 根据现场勘及资料调研,本项目区域主要的地表水体为倒流河。
&&& 倒流河,又名小清流河,属于沱江支流,源于重庆市大足县中敖镇陈家寨,过安岳县李家、元坝等乡镇入内江,与大清流河在石子乡松林坝汇合后,称清流河,至大河口入沱江。
&&& 经调查以及安岳县环保局相关资料,拟建项目建设区域内,无饮用水源取水点及保护区。
&&& 本项目水环境保护目标确定如下:
表2.7-2& 水环境保护目标
与路线关系
倒流河(又名小清流河)
沱江支流,排洪、灌溉
在K0+766处,项目以桥梁形式跨越
无涉水工程
在K2+674处,项目以桥梁形式跨越
无涉水工程
2.7.2.2 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
&&& 根据调查,项目区域无集中式地下水源保护地,本项目沿线处于农村区域,道路两侧居民饮用水水源主要为井水,本项目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6.3:
&&&&&&&&&&&&&&&&&&&&&&&&&&&&&&&&&&&&&&&&&&& 表2.7-3& 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沿线居民井水
饮用水为地下水,居民自打井,井深约10~15m,
2.7.3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 项目沿线主要的生态保护目标见表2.7-4。
表2.7-4&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主要保护内容
人工植被、草地
工程开挖、弃土的水土流失
2.7.4 社会环境保护目标
&&& 根据调查,项目沿线评价范围内,不涉及国家、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矿产资源,无风景名胜区,项目的社会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项目沿线受征地和拆迁影响的居民及其他基础设施。
3.0 环境影响评价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对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 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安岳县李家镇和元坝镇交通量与成安渝高速公路交通量转换的纽带,是确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及时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需要。
同&&& 时,本项目的实施,将使项目沿线的交通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区域资源会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城乡间的物质、文化、信息交流,有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水平,能极大地缓解项目沿线及周边地区居民出行难的状况,能积极有效地促进项目沿线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3.1.2 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 对于拆迁居民的再安置,本项目采用货币补偿或就地靠后安置的方式。房屋的拆迁会造成当地居民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影响了部分居民的生活收入及当地经济收入,使得人口发生迁移,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沿线居民的原有房屋较陈旧,房屋结构较差,拆迁旧房改建新房虽然使部分居民的居住面积有所下降,但是改善了居住环境,房屋结构档次得到了提升。
&&& 本项目建设期间需雇用大量劳动力和购买大量建筑材料,这为解决沿线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和激活当地材料开采及加工市场提供了良好机会;项目建成后,沿线交通条件得已极大改善,一方面可以加快区县和城乡间的贸易流通,促进农副产品快速、及时地进入市场,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沿线第三产业的兴起和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长足发展。此外,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将使城乡之间各类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卫生、通讯、娱乐等事业的交流日益频繁,农民就医更加方便,文化教育事业也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 尽管如此,在项目实施和营运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对沿线社会环境带来一定不利影响,如:施工车辆进出,将占用沿线现有道路,影响沿线居民出行;施工车辆及施工设备排放的废气、产生的噪声和激起的扬尘对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施工废水若不加以妥善处理会对当地地表水体产生影响。根据现场调查,施工期受影响的主要是拟建公路两侧距离公路较近的居民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采取严格措施加以防治。
对资源利用的影响
3.1.3.1 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 本项目沿线占地类型主要有水田、旱地、荒地等,被占用的水田、旱地将丧失农业生产功能,故环评建议在施工完毕后,要按规划设计进行绿化、植被恢复。本项目实施不会给当地农业带来较大的损失。不过在局部路段,对土地承包户的影响较大,这种局部的不平衡需要各地人民政府及时进行调整或利用占地补偿经费开发新产业,或提高单位面积的生物产量进行逐步解决。道路投入营运后,会带动开发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动迁人口的就业率,实现道路特殊用地价值的转化。
&&& 从减少项目实施对环境影响的角度出发,环评要求:在施工完毕后,尽快对临时占地按规划进行绿化、植被恢复。
3.1.3.2 对林地资源的影响
&&& 项目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在公路沿线两侧300m评价范围内,无成大片的森林区,项目沿线主要为灌木草地。公路对林地资源的占用主要表现为路基开挖填筑所占用、破坏的稀疏林地。本项目占用林地资源很少,公路建成后中央隔离带和两侧的绿化不仅可以补偿道路造成的林地损失,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当地的植被覆盖率。因此,本项目实施对项目沿线的林地资源造成影响很小。
3.1.3.3 对矿产资源的影响
&&& 项目沿线是农作物主要耕作区。根据现场踏勘、查阅相关资料及咨询当地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拟建项目主要在耕地和林地之间穿越,项目沿线无重要矿产资源分布。因此,本项目的实施不会干扰当地重要矿产的开发,且在本项目建成后,有利改善沿线运输条件和促进项目影响区内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征地拆迁和安置补偿影响分析
&&& 项目拆迁包括居民的房屋,项目征地拆迁和安置补偿由地方政府负责。项目拆迁安置将按照国家相关补偿政策,由建设方出资实行货币化补偿,在拆迁补偿过程中需坚持公平、公开、公正、透明原则。避免因征地拆迁使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受到较大影响的情况。
&&& 本项目按照四川省、安岳县的有关拆迁安置要求,进行拆迁安置补偿,并结合当地农村生活水平制定合理的拆迁和占地补偿办法,根据当地居民的意愿,采取相应的安置方式。最大限度到地保留了拆迁户的原有生活环境,改善了拆迁户的生活条件,因此本项目征地拆迁的问题不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造成较大的影响。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对植被和野生动植物的影响分析
3.2.1.1 对植被的影响
&&& 工程建设使植被生物量减少和丧失是公路工程产生的主要负面影响之一,加之公路占地大部分被填筑为路基,该类型所占用的植被生物量是无法恢复的。如何通过采取严格的施工管理和植被恢复措施,尽可能降低生物量的损失,是本工程建设中需要十分重视的问题。
&&& 根据项目沿线踏勘及现状资料结果表明,本项目公路中心线两侧 300米范围内,主要为农耕地、林地、果园、灌木丛等。植被主要为经济林和农田植被系统以及少量的自然植被如柏树、桤木纯林等,其中农耕地里种植的农作物主要为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桑、豆类、薯类等。
(1) 对植被破坏和土地生产力的影响
&&& 项目建设的影响范围为带状,永久性占地对植被的破坏程度是长期的、不可恢复的,项目建设后工程占地范围内的绿化带设置及相关水土保持措施,会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永久占地对植被的破坏,对区域的植被覆盖率和土地生产力影响不大。
(2)对生态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
&&& 施工沿线具有多年形成的较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根据现场调查,在工程影响范围内,受工程影响的植物均属一般常见种,其生长范围广,适应性强。地表植被的损失将对现有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损失的面积相对于项目沿线地区是少量的,公路绿化和施工临时占地植被恢复或造林将弥补部分损失的生物量,因此施工活动不会影响项目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完整性。
&& (3)对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古树名木的影响
&&& 通过现场实地调查,该建设项目区域内及周边300m范围内无国家级省市规定的名木古树。
&&& (4)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 工程人员进出评价范围,工程建筑材料及其车辆的进入,人们将会有意无意的将外来物种带进该区域,倘若外来物种比当地物种能更好的适应和利用当地环境,将有可能对当地的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因此在选用、运输工程所需建筑材料、绿化树木等的同时,必须增强工程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禁止携带外来物种进入评价区域。
3.2.2.2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 根据调查,也无珍稀野生动物的繁殖地,且区内人类活动比较频繁,主要以家禽、家畜养殖为主,野生动物较少。因此,本项目对陆生动物的影响不大。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在公路施工中,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对施工中发现的野生动物,施工人员不得捕杀,应及时把它们移到远离公路的地方放生。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果发现受伤、病弱、饥饿、受困、迷途的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时,应当及时报告当地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由其采取救护措施;也可以就近送具备救护条件的单位救护,同时报告当地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
3.2.2.3对水生动物的影响
&&& 本项目工程区域的地表水体主要为倒流河。根据桥梁设计,项目桥梁跨径设计大于河流河床宽度。桥梁施工集中安排在河流枯水期,因此桥梁不存在涉水施工,且不设置涉水桥墩。桥梁施工对倒流河的水生生物造成的影响很小。
&&& 施工期部分作业场邻近水体,施工污水、生活垃圾、施工机械含油污水污染等各种施工因素可能将导致附近水体浑浊,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环境。评价要求,桥梁施工应安排在河流枯水期,桥梁施工过程中,应遵循相关规定,对基础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运至规划的弃渣场堆放,严禁向河中倾倒。同时施工方必须采取严格的管理和工程措施,施工废水严禁直接排入周家河中;建议项目方应通过合同约束机制和施工环境监理制度来控制固废和油料的排放,严禁油料直接排入水体中。评价认为在采取上述的预防措施后,项目施工对当地地表水体中的水生生物产生的影响较小。
对农业生态的影响分析&&&&&
&&& 本项目对农业生态的影响主要是土地占用引起的土地利用形式变化及生物量损失。
&(1)项目占地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 拟建项目对农业生态的影响主要是占用水田、旱地,而沿线农民的耕地主要为水田和旱地。被占用的水田和旱地将丧失原有的农业产出能力,给道路沿线地区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拟建项目沿线未利用地较多,项目沿线部分被占用农民的耕地,可以通过开发未用地得到补偿。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的农业生态系统影响不大,不会对农民的收入构成很大的影响,当地政府应对此进行协调。
&(2)项目占地对农业灌溉的影响
&&& 本项目桥梁总长大桥梁桥梁192m/2座,涉及跨越水体为倒流河,项目所有桥梁均无涉水工程。
&&& 本项目桥梁跨径大于河床宽度,桥梁施工集中安排在河流枯水期,因此桥梁不存在涉水施工,且不设置涉水桥墩。项目桥梁的建设不会影响倒流河的灌溉功能。且工程设置了10道涵洞,保证区域的排水和灌溉。因此,本工程对区域农业灌溉无影响。
&(3)项目占地对基本农田的影响
声环境影响评价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
&&& 1、施工噪声特点
&&& 公路工程的施工噪声主要有以下特点:
&&& (1)施工机械种类繁多,不同的施工阶段会使用到不同的施工机械,同一施工阶段也会因为工程自身大小及工程安排而使得投入使用的施工机械数量无法确定,这就导致公路施工噪声具有偶然性的特点。
&&& (2)不同施工机械的噪声特性不一样,例如,有的机械施工噪声呈脉冲式,有的机械施工噪声频率低沉,使人感觉烦躁。总的来说,公路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均比较大。
&&& (3)各种施工机械在施工工程中部分是固定的,部分又是不断移动的,会在一定范围内来回活动,这样,与固定噪声源相比,增大了噪声影响范围,但与流动噪声源相比影响又在局部范围之内。施工机械与其影响的范围相比较小,因此可视作点声源。
&&& (4)对于具体的桥梁、路基等工程而言,由于工期的安排及工程内容,施工噪声的影响是仅仅发生在一段时期内的。
&&& 2、影响分析
&&&& 施工期噪声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道路交通噪声对两侧居民的干扰,以及施工机械所在场所如搅拌站、拌和站等施工场所施工机械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其中施工期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范围集中在公路两侧150m范围内,施工机械噪声影响主要在距离上述施工场所200m范围内。部分路段交通噪声的影响已经存在,但村道交通流量较少,因公路建设带来的运输车辆增加而有所加重,考虑工程施工期道路运输车辆的不连续性,其造成的影响也是有限的。但为了保护沿线居民正常生活和休息,施工单位必须采取必要的噪声控制,降低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上述新增加的噪声影响均会随着施工过程的结束而降低或消失。
&&& 3、噪声污染防止对策措施
&&& (1)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工程施工所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应事先对其进行常规工作状态下的噪声测量,超过国家标准的机械应禁止其入场施工。施工过程中还应经常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使噪声增强现象的发生;
&&& (2)施工期间对施工噪声将对周围声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要以张贴告示等方式告知周围居民,并征得其同意,防止扰民纠纷;
&&& (3)应合理安排施工物料的运输时间,在途径沿线的居民敏感点路段时,减速慢行、禁止鸣笛;
&&& (4)施工总平面布置时,尽可能将高噪声源安排在远离项目周围的环境敏感点,防止噪声扰民现象的发生。在靠近本项目声环境保护目标时采取临时性的降噪措施,如设置简易隔声障等;
&&& (5)建设单位应责成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张贴通告和投诉电话,建设单位在接到报案后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以便及时处理各种环境纠纷;
&&& (6)施工期间在夜间21时至凌晨7时应禁止高噪声设备施工和倾倒砂卵石料,应将高噪声污染的施工环节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施工;
&&& (7)加强对居民点路段的施工管理,合理制定施工计划。监理单位应做好施工期噪声监理工作,配备一定数量的简易噪声测量仪器,对施工场所附近的居民点进行监测,以保证其不受噪声超标影响。
&&&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中、高考期间加强噪声污染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川办函[2001]90号精神,为在中、高考期间保证考生有一个安静的学习、休息和参考环境:中、高考期间禁止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建设施工。
&&& 综上所述,采取以上措施后,可有效减缓施工期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防止施工期噪声污染。
营运期声环境影响
&&& 工程营运期主要受交通噪声的影响,本次评价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推荐的噪声预测模式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显示,项目营运近期和中期敏感点噪声预测值达标,远期部分噪声敏感点超标。
&&& 目前,道路噪声污染治理措施一般采用声源控制、声传播途径控制及受声点的防护三种方式。其中声源控制主要是禁止或限制机动车鸣笛等;声传播途径控制有设置声屏障、种植绿化林带等措施;受声点的防护有设置隔声门、隔声窗及改变敏感点使用功能等措施。
&&& 根据噪声污染治理的基本原则,拟对本项目噪声超标敏感点治理措施如下:
&&& 1)、管理措施
&&& ①严格公路交通管理,规范车辆交通行为,设置限速标志,禁止车辆超载、超速。
&&& ②注意道路路面保养,维持路面平整,避免路况不佳造成车辆颠簸增大噪声。
&& 2)、项目工程措施
&& 目前,对于道路噪声超标问题,可采取的防治对策和措施主要有:声屏障、建筑物吸隔声设施(隔声窗)、调整建筑物使用功能、环保搬迁、栽植树林带等。
&&& ①隔声屏障费用较高,隔声效果较好,但会影响区域景观。本项目噪声预测超标量较小,因此,不推荐该措施。
&&& ②目前公路两侧主要为农村环境,农村居民住宅相对简单,建筑物功能布局在建设时期已固定,不利于调整,因此,调整建筑物使用功能亦不适合本项目的噪声防治措施的采用。
&&& ③环保搬迁所涉及的搬迁量较大,项目费用较高,不具备技术经济合理性,且对社会影响较大,因此不作为推荐方案。
&&& 综上分析,适合本项目的噪声防护措施为建筑物隔声,即对区域环境噪声敏感点采取安装通风式隔声窗。根据实际采用经验,在窗户全部关闭的情况下,室内噪声可降低5~10dB,双层玻璃比单层玻璃隔声效果强10dB左右,可大大减轻交通噪声对居民区的干扰。隔声窗由双层或三层玻璃与窗框组成,根据目前已有的通风隔声窗项目运用实例,性能较好的通风式隔声窗降噪效果至少能达到5B以上,因此本项目以5dB为通风式隔声窗的降噪效果进行敏感点的噪声治理达标预测。
&&& 从环保节能角度出发,为避免资源浪费,本次环评根据“营运近期、中期超标的敏感点安装通风式隔声窗,营运远期超标的敏感点进行跟踪监测,预留噪声治理费用”的原则,对噪声预测的敏感点进行治理。
3.4 水环境影响评价
3.4.1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评价
3.4.1.1桥梁施工对地表水体的影响分析
&&& 本项目桥梁不存在涉水施工。根据工可报告,项目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钻孔灌注桩施工对水体影响最大的潜在污染物是钻渣和用于护壁的泥浆,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钻渣和施工废水若处理不当进入河流水体,将会影响周家河水质。
&&& 为避免桥梁施工对地表水体水质的影响,在桥梁施工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 (1)为保护公路跨越河流的环境质量,尽量采用循环钻孔灌注桩施工方式,在跨水体桥梁的桥基施工中应严格按交通部有关规范处理弃渣,挖出的弃渣运至指定的弃渣场堆放,并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禁止将弃渣排入河水中。存放地点可选择在设定的弃渣场,运送存放过程需要有专门环保人员监督,严禁随意丢弃钻渣,以便最大程度上保护河流下游水体和周围水体水质,防止钻渣堆弃对防洪的不利影响。桥梁施工结束后必须清理施工现场将其恢复原貌。
&&& (2)在桥梁两侧进行施工时,对跨越水体产生直接影响,为避免和减小桩基施工现场地面径流形成的悬浮物污染,必要时在桩基旱地施工现场修筑截水沟,将施工产生的SS污水引至临时沉淀池沉淀后循环使用。
&&& (3)桥梁建设选择在枯水期施工,视现场情况,改进施工工艺,减小机械运行中的漏油污染。桥面下设置纵向排水管,将收集到的雨水引至桥两端旱地,以防直接排入水体。
&&& 综上所述,评价认为在采取上述措施后,桥梁施工对周家河的水环境影响较小。
3.4.1.2 施工生产废水、机修废水的影响
&&& (1)施工生产废水
&&& 施工期间施工工场(拌和场)产生的生产废水,经修建的临时沉淀池处理后,全部循环回用,不外排,故对周围水体不会产生影响。3
&&& (2)施工机修废水
&&& 施工期将产生间歇式机修含油废水,若含油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在水体表面形成油膜,对溶解氧恢复和河流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对这部分废水经隔油沉淀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排入地表水体。
&&& 施工机械被雨水冲刷产生的油污将使地表水中石油类浓度有所增加,但该影响是暂时的、微量的。路面径流及建筑材料流失产生的固体物质将使地表水中的悬浮物(SS)浓度有所增加,但影响仍是暂时、微量的。
&&& 总之,本项目施工期对项目区域的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施工活动结束,影响将消除。在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环评认为,施工期生产、生活废水对工程影响区域的水环境产生的影响很小。
3.4.1.3 施工生活废水的影响
&&& 施工生活污水主要为粪便污水和餐饮洗涤污水,施工生活污水处理不当也会对周围水体造成一定的污染。本项目不新建施工营地,主要采取租用当地农民房屋,利用现有化粪池或旱厕进行处理,为减少生活污水对沿线水体的影响,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经简单处理后用作附近村民的农业灌溉使用。
&&& 施工单位在租用民房时,需检查其现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要求,应增设相关收集和处理设施,评价建议设置简易旱厕进行处理,处理后用于农灌,生活废水不外排。因此,本项目施工生活废水对区域水环境影响较小。
3.4.1.4 降雨产生的面源流失对水环境的影响
&&& 项目施工期间,开挖产生的地面裸露及填筑边坡较多,在强降雨条件下,雨水冲刷将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并随雨水一起进入下游水体,造成水体污染,甚至淤塞河道、掩埋农田。因此,在施工期间应注意对这些裸露地面及边坡的防护。
&&& 环评建议:在施工时可以考虑用防雨布对开挖和填筑的未采取防护措施的边坡、表土剥离临时堆放场等进行覆盖;同时在表土堆积地周围用编织土袋拦挡,在桥梁及堆料场周围设置沉淀池等措施等措施,尽量减少雨水对裸露地面及边坡的冲刷。在采取这些措施后将大大的减少表土的裸露及被雨水的冲刷,且设置的沉淀池对含泥污水也有一个沉淀作用,使得在强降雨条件下所产生的面源流失量也较小,对周围水环境影响也很小。
3.4.1.5 对饮用水源的影响
&&& (1)对集中式饮用水源的影响
&&& 项目建设区域内无饮用水源取水点及保护区,因此本项目不会对饮用水源保护区产生影响。
&&& (2)对分散式饮用水源的影响
&&& 本项目沿线居部分散居农户主要采用打井取用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
&&& 工程区内地下水按其赋存条件可分为:第四系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地下水的补给主要受大气降水的控制,项目区域降水较丰富。评价范围内居民取水井普遍位于地势较低处,井深约20~30m,项目全线最大挖深约18m,因此,工程路基开挖对区域地下水影响较小,项目路基占地范围较小,不会影响区域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不会影响沿线居民的井水水位,不会影响两侧居民正常取用井水。为了防止因路基开挖排水而造成的地下水资源的流失,保护地下水资源,缓解不良环境地质效应,应切实贯彻“防、排、截、堵结合,以堵为主”的施工理念。考虑特殊情况,如出现因项目建设导致的沿线居民井水水位下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饮用水时,应由建设单位负责为居民寻找替代水源。
3.4.1.6 施工期对地下水的影响
&&& 1)地下水水位影响分析
&&& 本项目属于公路建设项目,属非污染生态类型项目,工程内容不涉及隧道、地道工程,不涉及车站服务区工程。工程区域无集中式地下水地表水饮用水源取水口,无地下水保护区。
&&& 工程建设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方式主要为路基挖填、桥梁的桩基施工。工程区域不涉及地下水集中汇流区,项目的建设对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影响较小。因此,项目建设对区域地下水水位的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可以通过大气降雨和人工排泄方式在短期内即可恢复,工程的建设对区域地下水水位的影响较小。
&&& 2)地下水水质影响分析
&&& 在项目施工期,可能影响地下水水质的因素主要是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废物、油污以及泥浆下渗进入地下水,对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
&& (1)施工场地内堆放的各种建筑材料、施工废弃物以及机械漏油在雨水的冲刷下可能导致污染物下渗进入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污染。但该部分油污较少,且容易浮于泥浆之上而被带走,因此,在防范得当的情况下,油污和各种废料对地下水产生的影响较小。
&&& (2)本项目全线共设置大桥192m/2座,本项目桥梁采用钻孔方式施工,污染物可能直接通过钻孔渗入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污染。通过类比,在成桩过程中严格封堵桩身与孔壁之间的间隙,做好地面桩基防护的前提下,桥梁施工过程中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小。
&&& (3)本项目存在挖方路段,在开挖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地下水含水层,施工污染可以直接进入地下水含水层,造成地下水污染。本项目深挖路段较短,且挖深较浅,在严格按照施工工艺,保证施工机械和车辆清洁并正常运行的条件下,深挖路段对局部地下水水质产生的影响较小,其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综上分析,本项目施工期对区域局部地下水环境产生的影响很小。
3.4.2 营运期水环境影响评价
3.4.2.1路面径流污水污染分析
&&& 本项目营运期废水主要为路面径流污水。非事故状态下,路面径流污水基本可接近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影响,但在汽车保养状况不良、发生故障、出现事故等时,都可能泄漏汽油和机油污染路面,在遇降雨后,雨水经公路排水沟最终排入地表水体,将造成周家河的石油类和COD的污染影响,故建议加强交通管理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发生。
&&&&本项目全线共设置大桥192m/2座,评价要求项目桥梁将设置纵向排水管,纵向排水管在桥头通过竖向排水管将收集的桥面径流引入桥梁两侧附近沟渠或自然水体。正常运营时作路面径流引水管,当发生交通事故导致燃油泄漏时,纵向排水管可将桥面的油类物质起到收集、隔离的作用,避免油类直接排入河流。
3.4.2.2营运期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 公路跨越区域的地表大多为混凝土所覆盖,起隔水的作用,隔断了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有效地阻止了地下水受地表污染物的污染。因公路地区所占用地表面积较少,不会对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联系造成大的影响,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3.5.1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 拟建项目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时土方开挖、路堤填筑和人工构造物挖基、材料运输、搅拌、摊铺等工程工序中都会产生污染,导致大气质量下降,在项目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物是沥青烟、施工车辆和机械尾气,以及扬尘和粉尘。铺路时的热油蒸发会排出沥青烟和苯并(a)芘;扬尘和粉尘的主要来源是挖方填方作业、开放或封闭不严的沥青混凝土拌和、施工车辆运行中的临时起尘及未铺装路面起尘、筑路机械不断运行起尘等,施工扬尘和粉尘的主要影响为TSP;施工车辆和机械尾气的产生主要是燃油设备的使用,将产生CO、碳氢化合物、NO2等污染物。
3.5.1.1 沥青烟气的影响分析
&&& 项目路面施工阶段,沥青烟气主要出现在沥青裂变熬炼、搅拌和路面铺设过程中,其中以沥青熬炼过程中沥青烟气排放量最大。沥青烟气中主要有毒有害物质是THC、酚和3.4-苯并芘。沥青烟气污染影响范围为下风向100m。
&&& 本项目不设沥青拌和站,项目所需的沥青均在当地购买商品沥青。环评要求,须采用罐装沥青专用车辆装运,以防止沿程撒落污染环境。在摊铺时沥青烟气的排放浓度较低,可以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中沥青烟气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3.5.1.2车辆及施工机械尾气的影响分析
&&& 施工区的燃油设备主要是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其排放的尾气在施工期间对施工作业点和交通道路附近的大气环境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产生CO、碳氢化合物、NO2等污染物。运输车辆的废气是沿交通路线沿程排放,施工机械的废气基本是以点源形式排放。
&&& 由于施工区空气流通性好,排放废气中的各项污染物能够很快扩散,不会引起局部大气环境质量的恶化,加之废气排放的不连续性和工程施工期有限,排放的废气对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是较小的。
3.5.1.3 TSP的影响分析
&&& 施工场地产生的扬尘主要来源于挖掘机械等施工时产生的扬尘,废弃土石临时堆放场地以及运输车辆进出时产生的扬尘。施工期扬尘量的产生是与废弃土石堆场面积、裸地面积和风速有关,本项目废弃土石一般都得到了及时的清运,临时堆场面积小,裸地面积也较小,项目所在地平均风速较小;本项目施工场地面积较小,运输车辆在场地内运距极短,其轮胎经过冲洗后,所携带的扬尘量极小,基本可忽略不计,因此,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扬尘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 在整个施工期,产生扬尘的作业有土地平整、打桩、基础开挖、回填、道路浇注、建材运输、露天堆放、装卸等过程,如遇干旱无雨季节,加上大风,施工扬尘则更为严重。
&&& 施工扬尘的另一种情况是露天堆放作业,这类扬尘的主要受作业时风速的影响,因此,禁止在风天进行此类作业,减少建材的露天堆放是抑制这类扬尘的有效手段。
&&& 另外,由于公路扬尘量与车辆的行驶速度有关,速度愈快,其扬尘量势必愈大,所以在施工场地,对施工车辆必须实施限速行驶,一方面是减少扬尘发生量,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施工安全的考虑。
&&& (2)施工扬尘的防治措施
&&& 结合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可知,公路沿线散居居民在公路红线两侧200m范围内住户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 为尽量减小项目施工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环评要求在施工中采取以下措施:
&&& ①在靠近居民点的施工路段,施工现场架设2.5~3米高墙,封闭施工现场,采用密目安全网,以减少结构和装修过程中的粉尘飞扬现象,降低粉尘向大气中的排放; 脚手架在拆除前,先将脚手板上的垃圾清理干净,清理时应避免扬尘;
&&& ②要求施工单位文明施工,定期对地面洒水,并对撒落在路面的渣土及时清除,清理阶段做到先洒水后清扫,避免产生扬尘对周边住户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 ③由于公路扬尘量与车辆的行驶速度有关,速度越快,扬尘量越大,因此,在施工场地对施工车辆必须实施限速行驶,同时施工现场主要运输道路尽量采用硬化路面并进行洒水抑尘;在施工场地出口放置防尘垫,对运输车辆现场设置洗车场,用水清洗车体和轮胎;自卸车、垃圾运输车等运输车辆不允许超载,选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运输路线,定时对运输路线进行清扫,运输车辆出场时必须封闭,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的抛洒现象。
&&& ④禁止在风天进行渣土堆放作业,建材堆放地点要相对集中,临时废弃土石堆场及时清运,并对堆场以毡布覆盖,裸露地面进行硬化和绿化,减少建材的露天堆放时间;开挖出的土石方应加强围栏,表面用毡布覆盖,并及时将多余弃土外运。
&&& ⑤做到“六必须”“六不准”:本项目施工工地必须做到“六必须”:必须湿法作业、必须打围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备设施、必须配齐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六不准”包括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运渣车辆超载、不准高空抛撒建渣、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
&&& 综上,项目施工期将会对施工场地周围的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但这些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也会结束。因此,项目施工期不会造成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恶化。
3.5.2 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 目前,对于公路项目而言,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公路自身的绿化,采用一些具有良好空气净化作用的植物作为两侧的绿化带以吸收尾气,保护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此外,由于对环保的重视、技术的进步和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未来机动车辆单车污染物排放量将可能大大降低。本项目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很好,大气环境容量较大,而且沿线植被较好,汽车尾气的影响不大。
&&& 拟建公路的建成运营后可分流现有区内国道、省道及村镇道路的交通量,减轻其运输负担。目前,区内公路部分路段公路等级较低,在低等级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尾气排放量大于在高等级公路上行驶的排放量,因此,从全局上看,建成拟建公路能缓解整个区域环境空气污染。在运营中、远期,随着汽车技术和排放标准的提高,汽车尾气污染可得到进一步控制。
&&& 从环保角度考虑,为尽可能减少拟建项目对区域环境空气的影响,对于运营期,环评要求相关单位做好营运期的道路交通管理措施:
&&& 1、在公路两侧边坡防护及绿化选种时,尽可能有计划选择吸尘降噪效果较好的植物。
&&& 2、执行车检制,限制尾气排放超标的车辆上路;运载容易产生扬尘物品的车辆,必须对其运载货物进行覆盖保护,以免对周围的大气环境产成扬尘污染。
&&& 3、加大环境管理力度,公路管理部门设立环境管理机构,委托环境监测单位定期在环评报告中规定的监测点进行环境空气监测。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来自公路建设、拆迁房屋时产生的弃渣;施工产生的建筑材料;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 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废料主要包括废弃的建材、包装材料等,这些固体废物往往存在于施工工场等构筑物附近。施工产生的废弃建材、废弃包装材料,可作为资源加以回收利用,既杜绝了浪费,又避免了乱堆乱放导致的环境污染。
&&& 由于项目建设不设施工营地,对于施工人员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建立小型的垃圾临时堆放点,聘请专人定期清除垃圾,并运送至附近的垃圾处理站待处理,运送途中要避免垃圾的遗撒。同时应该特别注意对临时垃圾堆放点的维护管理,避免垃圾的随意堆放造成垃圾四处散落,同时对堆放点定期喷杀菌、杀虫药水,减少蚊虫和病菌的滋生。施工场地产生的生活垃圾收集后集中堆放,由专人定期清除,并运送至安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处理。
营运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 本工程投入运营后,不设置服务区,无生活垃圾产生。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来往人员产生的垃圾和车辆撒落的固废,若不妥善处置,则会影响景观,污染空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为防止营运期固体废物影响环境,应由环卫人员将其集中收集后,运至安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处置,不会影响当地环境。
景观影响评价
施工期景观影响分析
&&& 施工期间景观影响主要体现在:填挖作业对植被、地形和地貌的破坏,致使施工作业区内景观同质性增加,多样性下降,地形和地貌破碎化加剧。
3.7.2.1工程占地对沿线景观的影响
&&& 工程占地对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工程沿线地区植被和地貌景观的影响。
&&& ⑴ 工程永久占地对景观的影响
&&& 工程永久性占地(主要指主线工程、交通设施等占地)对原地表植被的破坏具有不可恢复性,因此,工程对沿线地区的植被景观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地表开挖,植被破坏,施工作业区地形破碎化等,产生强烈的视觉反差。
&&& ⑵ 临时性工程占地对景观的影响
&&& 临时性工程占地主要指施工工场等占地。由于临时性工程多为工程实施服务,要求有较好的地形和交通条件,且土地及植被状况较好,但施工对作业区的地表植被、地貌等扰动也大,主要表现为生产及生活废物污染环境,粉尘飞扬污染空气,植物枝叶积尘过多易发生灼伤或机械损伤,产生视觉污染。但由于工程临时性用地多具有较好的肥力土层,容易进行复垦利用,施工结束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实现植被恢复,同时远离城市和干道,因此,临时工程占地沿线景观影响不大。
3.7.2.2工程填挖作业对景观的影响
&&& 工程填挖作业主要指路基填挖。工程填挖作业对景观的影响除破坏地表植被外,主要表现为对沿线地形、地貌景观产生一定的扰动。此外,地表开挖使局部地形、地貌景观破碎化加剧,进而影响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环境,使区域景观多样性下降,但是由于本项目施工期短,开挖量不大,因此影响较小。
营运期景观环境的影响
&&& 拟建公路投运后,一定程度上加强沿线自然景观人为干扰,致使景观同质性增加,多样性降低。但与此同时,路网功能的完善,将进一步提高沿线产业发展水平和增强综合实力,加大人文环境建设力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景观资源永续利用与保护的生态理念。
&&& 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将在设置中央隔离绿化带,以及公路两侧的边坡防护绿化,对沿线植物景观有一定的补偿作用。
3.7.4 对敏感保护目标的景观影响评价
&&& 根据分析,拟建公路沿线的景观环境敏感保护目标为河流谷地景观、森林景观和灌草丛景观。拟建公路建设对河流谷地景观、森林景观和灌草丛景观影响做如下分析。
&&& 1、 对河流谷地景观的影响分析
&&& 营运期公路对河流谷地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跨河桥梁对河流水体的景观视觉分割影响。拟建公路跨越河流。因此应加强桥梁型式、色彩等景观美学设计,使桥梁较好地融入河流谷地景观环境中,营造新的特色景观。
&&& 评价建议,下一阶段设计中,应重点针对跨河桥梁路段开展景观环境设计,充分利用水体景观,使公路使用者能够在路上欣赏到美丽的水景,同时又使公路桥梁与水体景观较好的融合,使桥梁结构物不对水体景观造成破坏影响,降低桥梁对路外观景者视觉的冲击。
&&& 2、对森林景观、灌草丛景观的影响分析
&&& 营运期公路上各种构筑物色彩、形态、质地将与绿色植被形成反差,公路与森林景观和灌草丛景观的相融性变差,从而对路外观景者的视觉形成冲击,景观环境的敏感性进一步增强,对该类景观环境的质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应加强公路构筑物的景观设计,增强公路构筑物与森林景观和稀疏灌草丛景观的相融性。
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3.8.1 施工期风险分析
&&& 1、本项目施工中需使用沥青、石灰等物质,桥梁及护栏使用油漆,这些物质如不慎发生泄漏,将对沿线的水环境产生直接的污染,危及水域的水产养殖和农业灌溉。
&&& 2、工程在开采土石方过程中,将使用雷管、炸药等危险品,这些物品使用、保管不当可能会引发人员伤亡事故。
&&& 3、深挖高填地带可能引起塌方、滑坡等事故危及人员的安全。
&&& 在施工过程应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施工安全规范》(JTJ 076-95)的要求执行,加强对施工安全和应急等知识的宣传及培训,规范作业人员的技术操作。
运营期风险分析
&&& 就危险品运输车的交通事故而言,运送易爆、易燃品的交通事故,主要是引起爆炸而可能导致部分有毒气体污染环境空气,或者可能损坏江河搭桥的构筑物,致使出现一时的交通堵塞,就本工程而言,危险品运输最大的危险是翻车,可能造成事故车运送的固态危险品如氰化钾及液态危险品如农药、汽油、硫酸等的泄露而污染水质,或在公路上发生事故后,污染性较大的物质流入水域引起水质污染。
&&& 除此之外,本项目营运期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还有一般性的交通事故和运输油类产品等的车辆发生事故时,引起油类物质泄漏,在雨水等冲刷作用下,油类物质流入雨水管网,最终流入地表水体,对其造成污染,对当地居民和周围环境形成危害,致使在很短时间内造成一定范围的恶性环境风险事故。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 本项目营运期无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功能,应禁止运载危险品的车辆驶入本项目道路。
&&& 一、 工程措施
&&& 1、在桥梁两侧醒目位置设置限速、禁止超车等警示标志,提醒过路驾驶员和乘客加强保护环境意识。应禁止漏油、不安装保护帆布的货车和超载车上路,以防止公路上车辆漏油和货物洒落在公路上,造成水体污染和安全事故隐患。
&&& 2、在跨越水体的桥梁桥面设置径流收集系统,桥梁下部设置PVC横管,在桥面设置泄水孔将路面、桥面径流通过雨斗集中到桥下横向排水管中,横向排水管在桥头通过竖向排水管将收集的路面、桥面径流排入应急收集池。收集池可起到收集、隔离的作用,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排入水体。
&&& 3、在跨越水体的桥梁桥面两侧、以及项目临河路段设置连续的防撞墩。
&&& 二、 管理措施
&&& 道路管理部门对从事危险品运输的车辆及人员,应严格执行《公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划》和《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从上路检查、途中运输、停车,直到事故处理等各个环节,要加强管理,预防危险品运输事故的发生和控制突发事故事态的扩大。
&&& 三、 应急措施
&&& 建设单位应编制详尽的应急计划,统一应急行动,明确应急责任人和有关部门的职责,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将事故控制,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应急反应计划制定大概包括以下有关方面:
&&& (1)建立突发性事故反应体系
&&& 为对突发性事故做出快速反应,应建立起相应的组织机构,包括指挥协调中心、咨询中心、监测中心和善后工作小组。
&&& 指挥中心:由公路建设单位牵头,包括各环保部门、水利务局、清污公司等有关单位。配备完善的通讯设备,有条件时,启动社会联动110报警系统,提高反应效率。其任务是建立应急体系,协调应急反应多边关系,指挥消除污染事故的行动。
&&& 咨询中心:由科研部门承担,主要任务是根据历史资料、自然资源资料和科研成果作出评价,提出配备防污设备、器材的种类、数量及贮存地点的建议,并根据事故可能类型,如碰撞、爆炸等,迅速而科学地作出处理突发性事故决定的指南,以供指挥协调中心决策,同时对事件进行跟踪,对自身工作做出评价,以便改进工作程序或调整研究方向。
&&& 监测中心:目前主要由环保或环境监测部门承担,建立化验室,配备相应的分析检测仪器,如气相色谱仪等。其主要任务是对水体环境总体状况作污染分析,并提交分析报告。
&&& 善后工作小组:由环保专业人员组成(必要时聘请法律顾问),主要负担清除费用和对污染损害的索赔工作进行法律研究和谈判。
&&& (2)建立监视和报告制度
&&&& 一个应急反应体系,最主要的是制定操作性较强、适应性较好的作业计划,该计划对处理突发性事故的作用关系甚大。主要包括通知、评价、处理决定、调动和善后处理等,日常监视及接收信息的工作主要由建设单位负责,一旦发生事故(第一个信息来源可能来自包括公众在内的许多来源中的一个)收到信息后立即按报告程序通知指挥中心等相关单位,启动反应体系。
&&& (3)培训和演习
&&& 制定了突发性事故应急计划后,应急队伍(包括水利、环保等部门)要根据计划的要求,在假设的情况下进行定期演练和理论学习,以检验计划的可操作性、适应性和严密性,并组织人力编写《突发性应事故应急手册》,人手一册,便于查阅。
&&& 本项目存在潜在的交通事故和危险化学品泄漏引起的环境风险,如果安全措施水平高,则事故的概率必然会降低,但不会为零。一旦发生事故,需要采取应急措施,控制和减少事故危害。并需要实施社会救援,因此制定应急预案如表4.3-1。
表4.3-1& 环境风险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内容及要求
危险源情况
详细说明危险源类型、数量、分布及其对环境的风险
应急计划区
有害物质运输路段
交管部门成立应急指挥小组,由相关干部人员担任小组长,负责现场全面指挥,专业救援队伍负责事故控制、疏散、救援和善后处理,事故临近地区养路部门配合交管部门实施全部工作。
应急状态分类应急响应程序
规定环境风险事故的级别及相应的应急状态分类,以此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
设备与材料
事故的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等;防有毒有害物质外溢、扩散;中毒人员急救所用的一些药品、器材;必要的防毒面具。
通告与交通
规定应急状态下的通讯、通告方式和交通保障、管理等事项。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信设施,如手机、固定电话、广播、监视电视等
应急环境监测及事故后评价
由专业人员对环境风险事故现场进行应急监测,对事故性质、严重程度所造成的环境危害后果进行评估,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再次发生事故,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应急防护措施
事故现场:控制事故发展,防止扩大、蔓延及连锁反应;对危险区进行隔离;清除现场废物,降低危害;相应的设施器材配备
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医疗救护与保护公众健康
事故现场:事故处理人员制定毒物应急剂量、现场及临近装置人员的撤离组织计划和紧急救护方案;
临近地区:制定受事故影响的临近地区内人员的疏散组织计划和紧急救护方案。
应急状态中止
事故现场: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秩序;事故现场善后处理,回复运营措施;
临近地区:解除事故警戒,公众返回和善后恢复措施。
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安排事故相关人员进行相关知识训练并进行事故应急处理演习;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对临近地区公众开展环境风险事故预防教育、应急知识培训并定期发布相关信息。
记录和报告
设应急事故专门记录,建立档案和报告制度,设专门部门负责管理。
适时对应急预案进行更新
准备并形成环境风险事故应急处理有关的附件材料。
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 经分析,施工期的事故风险主要表现为施工者在交通斜坡、电源、河流附近操作时的安全事故以及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有毒原材料等不慎发生泄漏对水体造成污染;营运期间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主要来源为运载危险品、油类产品等的车辆发生事故时,引起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泄漏,在雨水等冲刷作用下,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流入排水沟渠,最终流入附近河流从而产生环境污染。在采取相应防范措施的基础上可将风险事故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从环境风险角度分析,本项目实施可行。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 本项目带来的环境损失主要表现在耕地面积的减少、土地资源利用形式的改变,以及项目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造成的生物量损失、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其主要的环境效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9.1 社会效益分析
&&&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政府确定了经济建设重点逐步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战略方针,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本项目的实施将使项目沿线的交通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丰富的旅游资源会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有力地促进项目影响区旅游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 本项目的建设改善了安岳县对外的交通能力,满足、适应经济、旅游、物流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需要;不仅提高了安岳县公路网等级,而且缩短运输里程,提高经济效益和运输效益。
&&& 本项目的建成,能极大地缓解项目沿线及周边地区居民出行难的状况,能积极有效地促进项目沿线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3.9.2 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复杂,涉及面广,项目建设后的噪声、扬尘、水污染等对本区域环境质量产生影响,对项目沿线农作物、植被有负面影响,同时出现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项目建设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这些不利影响,降低水土流失带来的环境问题。环保措施主要为合理处置污水、配备事故应急设施、恢复工程临时占地植被等。主体工程中同时设置了排水设施,并将护坡等作为环保间接投资。
&&&&(1)施工期沿线气、水、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减轻对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的不良影响,减少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
&&& (2)道路绿化:保持水土,稳定路基,美化道路景观,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驾驶人员的视觉环境。
&&& (3)营运期水环境防治和治理:保护地表水,维护其原有功能。
&&& (4)环境管理监控:掌握沿线区域环境状况,及时采取环保措施和应急措施,保持本地区环境质量的稳定,使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
&&& (5)项目的建设采用沥青路面,将减小噪声,路面扬尘以及对车辆轮胎的磨损。
&&& 项目建设给本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显而易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随着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将使短期内受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和改善。
公众参与调查实施
&&& 公众参与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建设单位、评价单位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通过公众参与,可以了解公众关心的环境问题,以便有关部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项目实现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 本项目实施后,不仅可改善沿线交通条件,增加区域内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促进当地经济、旅游业快速发展,而且对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出行、交往等各方面均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工程建设单位及评价单位本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在项目设计及评价过程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在项目沿线采取相关部门走访、网上公示、发放调查表等多种方式,听取项目沿线相关部门及项目区居民对本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 1、项目环境信息公开情况
&&& 在环评报告书编制过程中,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管理暂行办法》,于日至10月19日(共计14个工作日)在安岳县人民政府网站对项目进行了第一次环境影响评价公示,公布了本项目的相关信息以及征求公众意见事项(网址:),并在项目所进过的乡镇主要路口经行了现场张贴纸质公示,建设单位对本项目概况进行了公示,公示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1)& 建设项目的名称和概况;
&&& (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
&&& (3)& 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 (4)& 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 (5)& 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联系方式。
&&& 在本次公示期间,无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本项目提出建议或意见。
&&& 2、项目公众参与计划
&&& 为了进一步听取项目沿线相关部门及项目区居民对本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环评计划下一步本项目采用相关部门走访、, , , , 网上公示、发放调查表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 1、走访项目沿线相关部门,包括项目区城镇规划、环境保护、国土、林业、文物保护、水利、交通、民政等部门,听取各单位对本项目的意见和建议。
&&& 2、采取发放调查表的形式,听取项目区居民的意见和看法。
&&& 3、在环评报告编制的后阶段,将在安岳县人民政府网站上对本项目进行网上第二次公示,同时公示本项目环评报告简本。
5.0环境影响结论
&&& 成安渝高速公路(资阳段)李家连接线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当地的规划。项目的建设将会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以及沿线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只要认真落实本报告所提出的减缓措施,真正落实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建设的“三同时”制度,项目建设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不会对项目沿线环境产生明显不利影响。从环保的角度而言,本项目在拟选地进行建设是可行的。
6.0 联系方式
&&& 为了使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请您参与项目的环境决策,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并将您的意见以写信、发邮件、打电话或面谈等形式及时反映给环评单位或建设单位,联系方式如下:
&&& (1)建设单位:资阳市综合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
&&&& 联系人:刘工
&&& 联系电话:
&&& Email:
&&& (2)评价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 联系人: 何工&&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
&&& 电话:028-
&&& Email:
&&& 本次公示时间为2012年12月25日至2013年1月15日,逾期顺延,即公示日起,十个工作日为公示期限,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提出您宝贵的意见或建议。谢谢!
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
版权所有:安岳县人民政府 电子邮箱:
ICP备案号 蜀ICP备 管理维护:安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28-
服务支撑 中国电信资阳分公司
 网站流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高速路怪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