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资本运作来运作危机投资学,投资方向股市,贵金属,网络资本运作投入1到5亿,目前已经有2大股东入赘了

投资学论文 (2)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投资学论文 (2)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0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证券投资学作业投资学分析与行为―北京同仁堂股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证券投资学作业投资学分析与行为―北京同仁堂股票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4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投资学毕业论文题目(553个),证券投资学论文题目,投资学论文题目,投资学毕..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投资学毕业论文题目(553个)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投资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价值投资 | 投资大家谈股票
现在的位置:>所有文章列表
来源:沃顿商学院
美国页岩气革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在过去的10年里,美国逐步成为了页岩气生产领域中的领头羊。在德克萨斯州企业家乔治·P·米切尔(George P.
Mitchell)发明的新型天然气提取技术下,页岩气的开采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难度大、成本高了,页岩气的产量也迅速的增加着。这种新型“水力压裂法”
主要是通过在水平钻井至页岩层后,利用向管道中输送的水、沙子和相关化学物质来击碎岩石,从而达到导出岩层中天然气的目的。美国企业已经掀起了一场页岩气的革命:2000年时美国的页岩气产量还为零,而今天其产量已经占到美国天然气市场总量的四分之一。据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位于美国德州休斯顿)公共政策学院(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James A.
Baker III的估算,到2030年为止,这一数字很可能会达到一半左右。
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的报告称,美国的页岩气储备仅排在中国之后,占世界第二位。在这么一批新能源的帮助下,美国有望能够降低对海外石油的依赖程度。“页岩气的真正好处在于它使得美国获得了更大的能源独立性,”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全球环境领导力计划(Initiativ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Leadership,简称IGEL)的工作人员苏维斯(Gary
Survis)说道,“这将是一场巨大的范式转变。”
更重要的是,天然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甲烷,也也就意味着其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只及煤炭的一半。水力压裂法也牵扯到了一些环境方面的问题:比如管道连接有故障的话,那些用来保持岩石气孔通畅的化学物质就有泄露的危险,继而可能会导致地下水污染的发生。然而,在不考虑页岩气生产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的前提下,“天然气是一种更优的烃类燃料,”宾夕法尼亚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教授杰根盖克(Robert
Giegengack)表示,“它所产生的硫化物等污染物不仅量少,也更容易处理,而且天然气的生产地点距离市场比较近,”像纽约、宾夕法尼亚州和一些临近州的地下都有着马塞勒斯页岩层。
然后,尽管页岩气有着种种优点,但东西太好有时也不全是好事。骤升的产量再加上经济低迷,这使得美国天然气的价格从2008年的每百万立方英尺7-8美元的水平下降到了今天接近3美元每百万立方英尺。在油价高达一百美元每桶的情况下,天然气勘探开采的速度已经放缓,而石油钻井机的数目则在不停的上涨。据瑞银证券(UBS
Securities
)的报告显示,2010年全美大陆的石油钻井平台的数目十六年来首次超过了天然气钻井平台的数量。
毕马威会计事务所(KPMG)美国能源交易和重组部负责人Drew
Koecher表示,当下投资者正从德克萨斯州的巴尼特、阿肯色州的海恩斯维尔、路易斯安那州和德克萨斯州这些成熟的页岩气开采地区撤离,转而进入那些有望能同时开采天然气和石油的地方,这些地方包括俄亥俄州的尤蒂卡、德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的bone
spring。由于天然气价格下跌,很多天然气公司都面临着各种财政问题。总部设在俄克拉何马州市的切萨皮克能源(Chesapeake
Energy)是全美第二大页岩气公司,仅排在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之后。据新闻报道,现在切萨皮克能源已经到了需要出售资产来筹集资金的地步,其CEO也为了公司的利益借了笔不利于自己的贷款,美国证券和交易所委员会已经开始着手调查此事。
不过,专家表示,这并没有意味着页岩气热潮已经结束。恰恰相反,美国页岩气的全面革命根本就尚未开始。首先,美国有着充足的储备。“消耗这些页岩贮备要很长时间,”毕马威会计事务所美国能源交易和重组部总经理伯德(Brandon
Beard)说道,“这大概要将近10到20年的时间。”其次,随着对天然气需求的上涨,天然气的价格也会回升,这一行业也会重新振作起来。“天然气过剩的情况只是暂时的,”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机械工程及应用机械系的李奥(Noam
Lior)教授(同时也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劳德研究院研究生部的老师)表示,“只要油价维持在每桶100美元左右,天然气就很有竞争力。”乔纳森银行波士顿净化空气任务组织(Clean
Force)资深气候政策顾问对此也表示赞同。专家预测,这些低价格的刺激下,电力公司、化学品制造商、天然气汽车及海外市场的需求会让页岩气产业重新恢复生机,而相对较低的天然气能源价格也有助于美国经济的恢复。“它是游戏规则的改变者,”
普华永道在费城的化学品业务负责人卡姆法(A.J. Scamuffa)表示。
伯德表示,短期而言,天然气需求增幅最大的是发电业。根据美国电子工业联合会(IEA)的数据,许多设备已经从煤炭动力转化为更为廉价的天然气驱动,这也是美国今年头四个月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到了二十年来的最低水平的原因。煤炭发电现在只占全美发电量的34%,而2005年时煤炭发电量则占到发电总量的将近一半。据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去年所言,由于美国环境保护署清洁空气法案的限制,它将在2020年之前关闭18个煤炭发电厂,并转向使用天然气和生物燃料来进行发电。今年八月,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开始在密西西比河亚士兰附近建设第五个,也是最大一个天然气发电厂,其装机总发电量为986兆瓦特。
与此同时,据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内美国的制造业很可能会利用天然气价格低廉的优势重振旗鼓。普华永道预测,在2025年之前,这场页岩气革命会为美国制造业新增一百万个工作,同时让制造业年成本下降1160亿。“我们会看到现在普遍外包的化学品制造业重返美国大陆,”因为这里的天然气价格实在是非常合算。普华永道的卡姆法说道。
现在,许多化学产品制造商已经不再用石油,而是用天然气为基础来制造丙烷,丁烷以及制造油漆乃至半导体的原料。普华永道费城化工资讯服务总监格力(Garrett
Gee)表示,由于本地的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各大公司用于北美现有设备的更新加上购买新型设备方面的投资已经超过了150亿。普华永道的一份报告显示,陶氏化学,拜耳和西湖化工(Westlake
Chemical)都属此列。“在未来的三到四年中,随着此类基础设施的建设完成,原料成本降低的好处将会直观转化为日常用品和耐用消费品的价格之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廉价的天然气甚至可以美国的交通行业,要知道交通领域的碳排放量占到了全国碳排放量的30%。就世界范围来说,天然气驱动的交通工具共有一千四百万辆,是二十年前的十倍之多。但是美国天然气驱动的交通工具只有十三万辆,排在巴基斯坦,阿根廷,巴西,印度和中国等国家的后面,位列世界第八。美国大部分天然气驱动的交通工具都是像卡车、公交车和垃圾运输车这样的高能耗车辆,而全国上下也只有1200个天然气加气站。这与全国拥有的16万加油站以及随处可见的汽油驱动家庭轿车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天然气汽车协会总裁克洛泽(Richard
Kolodziej)表示。“至少要有一万六千个加油站,也就是10%的加油站需要有加气设备才能进一步带动需求增长。”他说。
美国页岩气最有争议性的潜在需求来源就是海外市场。历史上,全球各个地区的天然气价格“都是根据传统来定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李奥(Lior)说道。在美国,价格的高低是由供给规律来决定的,但是在欧洲和亚洲,天然气的价格会受到石油价格和其他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
在当前亚洲油价比美国高出两到三倍的情况下,天然气的出口似乎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但是许多专家都认为,不会出现大规模出口的情况。举例来说,对于那些希望利用这些天然气来促进美国的能源独立性和振兴国内经济的人来说,天然气出口这件事就会受到他们的阻碍,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柯伽(Koecher)指出。此外,能源和环境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迈克尔&利维(Michael
Levi)补充说,“美国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小型的天然气出口国,但不太可能会出现大规模出口的现象。因为我们必须考虑从美国将这些天然气运输到海外市场上的成本问题。”
许多人对将资金投入需修建多年的液化天然气(LNG)设备的事情上都保持了很谨慎的态度,因为中国、澳大利亚和其他一些国家都有可能提高他们国内的页岩气生产量,这就意味着自己的投资有可能得不到预期的收益。建立一个液化石油气场需要花上很长的时间来筹集资金和拿到设厂许可,利维说道。“如果你想做这门生意,你必须要相信在设备投入生产后的五年或者更久的时间内,你的天然气出口生意是能赚到钱的。”利维表示,只有极少数公司真正下力气在做出口这个事情,这些公司中就有公司,该公司最近宣布了和埃克森美孚公司和卡塔尔石油公司(Qatar
Petroleum)的合资计划,希望将德克萨斯州的设备转化为液化石油气生产设施。此外公司也在此列,该公司总部位于休斯顿,也开始在路易斯安那州萨宾帕斯投资生产液化石油气设备。
虽然页岩气产业对美国经济振兴和能源独立都有着很重大的意义,但是环保主义者也在担心这项产业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法院里已经出现了一些有关地下水污染的诉讼,这些诉讼称水力压裂法造成了水体污染。一些反对水力压裂法的人士担心这种方式会引发地震。就连在气体排放上的看法也是众说纷纭,因为作为温室气体而言,甲烷的效果比二氧化碳还要高四倍以上。
“天然气燃烧后的产物比煤炭要洁净的多,但毕竟还没到对大气无害的地步,”尤其是天然气价格的低廉必然会导致天然气消耗量的增加,净化空气任务组织的气候专家大卫&麦凯布(David
McCabe)表示。“我们现在所能知道的最好的情况也就是大量的便宜的页岩气会加剧气候变暖。”
虽然EPA刚刚通过法令,要2015年以及以后建立页岩气井严格控制甲烷泄露的情况,但是美国并没有相关法规来限制供应链的其他环节上的甲烷泄漏问题。
“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法规,未来的空气和水体污染将会非常严重。”宾大教授李奥表示。
专家们说,另一个需要关注的地方就是页岩气对新型替代能源的影响。“天然气的碳量输出量是高出煤炭很多的,但它毕竟和风能以及太阳能等不同,”
IGEL研究员苏维斯(Survis)指出。“页岩气是一种过渡技术,而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它并不能带来长期性的能源独立,而这一点只有太阳能和风能才能做到。”不幸的是,在此页岩气技术兴起之时,绿色能源还处在努力降低成本以图达到能和化石燃料竞争的状态。“随着价格的下跌,天然气绝对会将替代能源排挤出去,”尤其是现在美国对地带能源这一块的很多补贴已经到期了的情况下。
当下,美国页岩气革命正走在前进和发展的道路上,美国的能源版图和经济面貌也会因而得到一次重塑的机会。
末世民:美联储通过了如下一个计划,他们说要每个月买进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市场把这一计划理解为量化宽松计划,至少我个人听说这样理解这个计划彻底晕菜了,这一轮美联储资产购买计划中居然没有买入国债的计划,同时美国财政部前一段时间已经公告说要在四季度拍卖3100亿美元国债,大家不觉得奇怪吗?
那美国国债谁来认购或如何让市场相信国债的信用呢,同时还有年底面临的财政悬崖,可以这样讲我的理解的是美联储实际上挖好了两个大池子,一个是美国国债的发行,另一方面通过联储自己买入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从而给拥入美国的国际资本找了个新的极好的去处,因为那里实际上有美联储首先买入做了担保,这样一来大家除了将来认购美国国债以外还将重新拥入美国的抵押贷款市场与普通市场,这是联储激活美国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但是今天只是公开声明要挖好这个池子了,那么水从那里来呢,如何让美国国债的发行也不受影响而又能让联储买入的MBS吸引国际资本,恐怕他们下一步要制造更大的麻烦了,危险从那里来,也许市场会自我感觉一小段时间,但是用不了多久大家就会发现有各种必要和理由需要去美国了,而这时大家会买入联储支撑的东西和用美国国家信用支撑的东西,这样一来就有效的引导了将来国际资本出现更大更全面的回流时会给美国可能造成的资金过剩压力了,我之所以这样说就是主要针对这一轮量化宽松计划中没有国债操作的计划同时却又买入资产抵押证券的行为挖好另一个新的蓄水池,这样一来美国将彻底从2007年的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美国经济在明年的时候会彻底离开09年到现在形成的底部区域,同时这一轮金融货币战争进入彻底收关阶段。
银行热衷跑马圈地 村镇银行成扩张利器
&&日&07:34&&
  每经记者 李玉敏 发自北京
  在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方面曾被监管机构寄予厚望的村镇银行,去年以来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截至2011年末,全国有726家村镇银行正式开业,同比增长159%。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多家银行2012年中报和公开资料发现,建行、中行、民生、兴业、上海农商行等银行对设立村镇银行仍比较积极。
  有银行业分析师认为,目前设立村镇银行在监管政策上有诸多优惠,加上城商行和农商行异地扩张受阻,设立村镇银行就成了不少银行扩张和支持小微企业及服务三农的选择。
  中行积极布局
  券商研报显示,2007年全国开业村镇银行9家,2008年末为91家,2009年末达到148家。2010年以后开始提速,截至2011年末,全国有726家村镇银行正式开业,同比增长159%。
  目前设立村镇银行较多是(12.24,0.11,0.91%)。其中报显示,截至2012年6月末,兴业银行已开设村镇银行26家,并且还有一家在建。其次是(5.74,0.07,1.23%),今年上半年,民生银行发起设立5家民生村镇银行。截至今年6月末,民生银行共设立23家村镇银行,存款余额共计118.77亿元,贷款余额共计88.70亿元,实现税后净利润合计1.30亿元。
  除此之外,以往给人印象“不太积极”的国有大行,近年来有部分行设立村镇银行的步伐也有所加快。
  建行今年上半年新设村镇银行4家,目前共设立了20家村镇银行。资产总额达87.40亿元,贷款总额51.66亿元。
  截至6月末,18家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均已正式开业。中银富登是由中行和新加坡淡马锡旗下的富登金融控股携手打造的村镇银行,中行占股90%,富登占股10%。去年3月在湖北蕲春开设第一家村镇银行以来,中银富登已在全国18个地区设点,计划今年开到60家,明年开到100家,远景目标则是开到400家。
  国开行市场与投资局副局长徐元也曾表示,国开行自2007年在甘肃设立首家村镇银行以来,至2012年一季度末,已累计出资7.37亿元,在甘肃、四川、青海、内蒙古等地共设立了15家村镇银行。
  据银监会统计,2011年底,12家大中型商业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建行、中行、工行等等,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有110家,5家外资银行发起设立22家,103家城市商业银行发起设立365家,120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起设立239家。可以看出,城商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起的量较大,这两类机构设立的总数,就将近有600家。
  上海农商行在农村商业银行中也比较典型。2009年2月,上海农商行发起设立上海首家村镇银行——崇明长江村镇银行。今年,上海农商行计划在湖南、山东、云南设立32家村镇银行。其中,湖南12家,云南和山东分别10家。
  但也不是所有的大行和股份制银行都这么积极。公开资料显示已设立村镇银行中,农行设立6家,(7.52,0.07,0.94%)成立13家,工行4家,交行3家,(8.46,0.07,0.83%)3家,中信、光大各1家。
  布局村镇银行意在小微
  此前,村镇银行设立之所以获得银行的亲睐,原因是它成了不少银行跨区发展的曲线道路。
  深圳某村镇银行的总经理周先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开村镇银行一般是在一家银行不能开分支机构的前提下做的一种选择。很多大型银行在任何一个地方开分支机构,拿到牌照都相对比较容易,他们就没必要去开村镇银行。而一些股份制银行、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和农信社在跨区域发展的时候,不能拿到许可,他们就会想其他的一些办法,比如开村镇银行就能满足他们跨区域发展的需求。”
  在跨区开设分支机构审批被冻结之后,城商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热情就空前高涨。不过,2011年4月,据媒体报道,城商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审批已暂缓。
  2011年7月,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关事项的通知》,将村镇银行的审批权由原来的地方银监局审批收至银监会审批,而地方银监局只负责具体的实施准入。这说明监管部门对村镇银行设立,开始看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城商行热情被冷却后,大行、股份制银行及农商行却获得了机遇。
  上海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也表示,城商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起村镇银行积极的动机不难理解,就是曲线异地扩张。但是很多大行的股份制银行几乎没有必要再发起村镇银行,因为他们在很多县城也有网点。
  不过,山东一家村镇银行的行长于先生却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各家银行情况不同,需要具体分析。在几年前,不少大行都撤并县级的网点,随着近几年县域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这些大行也需要再次抢占县域市场。此前建行撤并县级网点较多,中行在海外业务有优势,而在县级网点也较少,所以大行中他们最积极。相反,工行和农行在县级网点比较多。不过这一说法并未得到上述大行证实。
  上述分析师认为,村镇银行作为一种专业化社区银行,主要服务对象是小微企业和农村,这是监管部门鼓励的,也享有很多优惠政策。为了享受这些优惠政策,不少银行也愿意通过设立村镇银行的方式,来代替开分支行进行扩张。
  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村镇银行扶持政策,扶持的力度也逐渐加大。2008年银监会发布的《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中规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比照当地农村信用社执行,比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低4.5个百分点。2009年《关于当前调整部分信贷监管政策促进经济稳健发展的通知》中,允许村镇银行在成立五年以内逐步达到存贷比考核要求。
  复制发起行经管模式
  今年5月26日,银监会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明确将一如既往地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并进一步放宽了民间资本投资入股村镇银行比例,将主发起行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到15%,以吸收更多民间资本参与。
  2007年至今,一般发起行都有绝对的控制权,却鲜有非金融机构控股的村镇银行。多家已参股村镇银行的上市银行中,平均出资比例最低的是(7.23,0.04,0.56%)的37.5%,最高的为(2.70,0.01,0.37%)的90%。且除北京银行外,其余各家上市银行的平均出资比例均超过50%。
  周先生也表示:“我们的股东除了出资参与发起设立银行,是不参与经营管理的,因为发起行绝对控股,我们的资源、经营模式、企业文化都是发起银行的。我认为,非金融企业控股,就是不懂银行经营的人去打理一家银行,只会把一个银行做得越来越坏。因为银行的操作和管理模式和一般企业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于先生也透露,他所在村镇银行虽然是独立的法人机构,但是资金上和其他发起行同系的村镇银行可以相互调配。而且作为行长的他,未经总部的允许,也不能随便接受媒体采访。
  正是有了发起行的影响,村镇银行在业务上,也大多复制发起行的模式。前述深圳某村镇银行的总经理周先生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我们主要是服务在深圳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我们90%以上投向这些方面。村镇银行其实和其他银行做的事差不多,除了和外汇业务我们不能做,其他的都能做。”
  但于先生所在的银行情况有所不同。据于先生介绍,该行所在的县城,金融服务几乎饱和了,他们能做的是服务乡镇企业和农村。因此,该行给农户的贷款最低一笔只有7000元,给微型企业的贷款也是几万、几十万元的居多,上百万元的很少,没有超过1000万元的。
  村镇银行同时也面临盈利能力低、运营风险大、员工素质低、投资回报慢等风险,加上经营规模小,综合服务水平低,发挥的功能不到位并且发起行设立独立的村镇银行管理成本较高,经济效益较低,不具有规模效应。
  据于先生介绍,如果一家村镇银行有员工35人左右,贷款规模要达到3亿元左右才能实现盈利。按5%的利差计算,3亿元的贷款也才有1500万元的毛利润,还要除去其他成本才有可能最终实现盈利。
  不过,来自建行半年报显示,建行旗下的20家村镇银行实现利润总额8519万元。国开行的15家,累计实现净利润1.3亿元,2011年实现净利润7724万元。民生银行的23家上半年实现税后净利润为1.30亿元。不过可喜的是,大部分村镇银行的不良贷款几乎为零。
这位李记者真得很粗心,兴业银行是一家村镇银行都没有的,那26家村镇银行是科技输出的,怎么是激劲,兴业是做银行的银行,自己没有兴趣设立村镇银行,因为很占资本金。而且是说是来自兴业银行2012年半年报,这样的理解太差了,所以我对网上的关银行的报道都只看,不信,为吸引读者眼球,一顿胡写啊!说银行坏话,反正大家爱看,太不专业了,!
中国IC产业缺什么? - 缺每一个人的努力。
很多时候上帝没有给我们想要的,是因为我们自己还不够好。
我们为什么没有成为富人,是因为我们一直以穷人的心态在生活,希望我们有了钱就会转变思路,结果一直等到我们青春逝去,我们有了钱,才长期的压抑和苦逼,已经把我们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心灵的真正的穷人。
因为我们在向平庸,向腐败,向奴性妥协的同时,我们正在伤害自己,伤害自己那本来单纯,友爱,好奇,充满希望的柔软的内心。
做个好人,我们才能把事情做好。
昨天的微博上,我发言说,我们不投资于不诚信的企业。有一位朋友对我说,你到欧洲去吧,,,我很奇怪,为什么当我们谴责地沟油不诚信的时候,大家都赞同;当我们谴责劣质牛奶的时候,大家都赞同;当我们谴责腐败的时候,大家都赞同,可是当我们谴责自己所在行业的不诚信的时候,大家说,不是我的错。
如果我们去问蒙牛的人,他们也会说,不是我的错,是行业的行规。如果我们问地沟油的农民工的时候,我家乡的那些农民工都是从家里自己带油出去用,他们也会说,不是我的错,是行业的行规;如果我们问公务员,他们也会说,人在屋檐下,不是我的错。
现在我们看见了,在我们这个行业,大家也在说,我们没有办法,这个行业就是这个样子,我可以改啊,别人不改我就挂了。
看见了吧,这就是我们的现状,说别人的时候都大义凛然,说到自己那就百般借口。这就是我们的问题。
诚然,这个国家有太多的问题,各种不信任,各种腐败,各种潜规则,,,,,,可是上帝把我们放在这里一定有她的心意?
最重要,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昨天反对钓鱼岛,广东的一位朋友把别人的日本车的轮胎螺丝卸了,没有想过人家可能会车毁人亡?如果这辆车是你的亲人,朋友开的呢?
另一个例子,我晚上在看TED,在我们群情激愤地要发动战争的时候,比尔盖茨在全力奔走,为了地球的温度不再上升,也就是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到0,他会晤了几百人的全球顶尖的科学家,企业家,只是为了给我们的子孙留下一个更好的地球,他59岁了。。。
而更令我震惊的,是他的出发点,他说,地球变暖,富人,美国人不会有更大的影响,因为富人有更多资源以改善自己的生活,但是最受罪的,会是20亿贫穷的人,这些人分布在非洲,南美,当然也包括我们中国。
讽刺对吗?一个美国人,身价几百亿美金的人,没有在享受生活或者赚更多的钱,反而在全力为了我们的穷苦人努力?
所以,我们呢?古人说,见贤思齐,但是现在我们的想法呢?是赚更多的钱,然后移民美国?还是醉生梦死?
我们不缺善心,我们不缺公正的心,我们不缺激情,微博上我们都如此正义。可是我们缺的,是从自己做起,从火车站给老太太一点帮助,从不要随手乱认垃圾,从更少的给自己找借口,少做一点对恶的妥协,多一点点对善的追求。
不要认为这个世界会自己变好,不要希望政府会自己变好,因为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这个国家最好,我们要做的,是从自己做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一个更好的人,更真诚,更努力的人,更追求卓越的人,这个国家就会变得更好。
因为我们很容易去要求别人爱国,民主,自由,但是你看到的,这些是别人很难去做的,我知道你说的对,但是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要提倡的,是从每一个人做起,让我们每一天做一件善事,每一天把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人,更多笑,更多责任,更多爱心,更多正义,更多追求卓越,然后我们的气场
会影响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然后这个世界自然而然啊就会变得更好。
好了,回到我们IC行业,道理是一样的,你明白了我说了这么多废话(如果你认为我说的是废话,我同意)你可以说,大家很苦逼,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也是充满希望,这么大的行业,这么多的进口。
但是问题是,怎么拿到这些份额呢?
还是,从自己做起,追求卓越,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团队合作,哦,你会说,老生常谈,没有奇迹,而且,这个好慢啊,什么时候才能成功,拿到大钱啊?好,这就是问题,问题就是,你想要的是什么?是尽快成功拿大钱,还是追求卓越的品质?
马上有人说了,我们要的是又轻松,又赚大钱,大家笑了,小心,你太多的自嘲会让自己真正成为你不想成为的人。尽快成功拿大钱,你不觉得,有点,浮躁吗?
对了,最关键的就是你是浮躁地追求成功金钱,还是追求品质,追求做出好的产品,做出好的事业,还有,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产品,我们每天都在这个产品上面改动,要不改得更好,要不改得更糟糕。
如果我们是工程,我们要更好的工作,去思考如何实现更好的性能,用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
如果我们是做设计,我们要想出更好的方法,接触更多的技术,审视自己的技术是不是领先者。
如果我们是销售,我们要想,谁是对我最重要的客户,怎么服务,在降价之外创造更多的价值?
如果我们是支持,我们要想,我怎么把支持的工作做得更好?
如果我们是市场,我们要接触各个可能的市场,随时寻找最好的机会,组织资源抓住机会。
如果我们是总经理,我们要思考如何让公司成长,如何让员工成长,公司正在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吗?
每个人都要去看,我们为客户创造了什么价值,多大的价值?我们还有多少潜力没有发挥出来?
我们,离最好的自己还有多远?
如果我们是工程,我离最好的工程师还有多远?
如果我们是做设计,我离最好的设计者还有多远?
如果我们是销售,我离最好的销售有多远?
如果我们是市场,我离最好的市场有多远?
如果我们是支持,我离最好的支持有多远?
如果我们是总经理,我离最好的总经理有多远?
不要过分把眼光放在我们得到的(工资,奖金),要把眼光放在我们创造的价值上(员工对公司,公司对客户)。
有人说,我这么苦,拼命开公司,拼命工作这么多年,为什么还这么苦?
很多时候上帝没有给我们想要的,是因为我们自己还不够好。
答案是我们以为勤奋是一切,,,但是不是。
选择,谦卑,耐心,团队合作,学习,我们缺的还很多,我们还不够好。
如果你够好,上帝会给你你应得的。
很多人说,我们没有选择,错。
你随时都有3个选择,你可以选择继续手头的事情,也可以选择放弃手头的事情把公司卖掉游山玩水陪家人,也可以选择换一份工作,开一家公司,是的,每时每刻。
重点是,你的人生目的是什么?你对自己的期望是什么?
我很欣赏松下幸之助的一句话,“工作,是上天用来让我们成就我们自己”
爱因斯坦说过,很多时候我们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是因为我们的思想水平还停留在过去。
所以,要怎么做?
要做更好的自己,要学习,用开放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周围的人,做最好的自己。
我们走的路,不一定是应该走的路。
我们认为对的,也未必是对的。
好了,放弃对金钱和成功的短期追求,做好自己的事情,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这个行业就会变得更好。
因为这个行业就是我们组成的。
好像牧师哦,看完之后自己也觉得,我的一个大毛病就是很喜欢讲道理,并不是我觉得我可以对别人说教,我讲的也是我对自己的期望,所以希望大家不要烦我。
附:给比我年轻的朋友,看看,我以前写的《一路寻找》,关于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工作的,写得不算好,但是我想看了肯定有收获,呵呵。.cn/s/blog_58ddwlc.html
&下面转载的是一篇关于中美银行的盈利对比。可以看出中美银行在盈利能力上大致差不多。两国银行的盈利水平大致都是在总资产的1%,或净资产的15%。
& &这说明:
& &1)谈中国银行的盈利是暴利没有依据。
& &2)谈中国银行的盈利天花板为时过早。
----------------------------------------------
中美银行盈利比拼
日13:34&&来源:&&作者:杜丽虹
||将本文转发至:
第1页:中美银行盈利比拼
第2页:盈利能力的较量
第3页:杠杆率的较量
第4页:中美银行业ROE比较分析
第5页:中国银行业在国际接轨过程中的收益模拟
第6页:资料图
证券市场周刊2011年第31期封面文章
  《证券市场周刊》特约作者 杜丽虹 郭懿
  2010年,中国平均期末摊薄净资产回报率(ROE)为17.1%,这样的高回报可以持续吗?利率市场化的冲击、未暴露的信用成本以及更严格的资本监管,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业的回报率?
  比较中美银行业ROE的构成可以发现,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贡献使美国银行业拥有更强大的收入获取能力,长期中的收入与总资产之比较国内上市银行高出300个基点;尽管美国银行业的所得税率更高,但营业税的免缴使其实际税率较中国内地银行低6个百分点;但更高的信用成本、人力成本侵蚀了部分收入;结果,金融危机前,美国银行业10年平均的有形资产回报率(剔除无形资产后的ROA)较国内上市银行高出15个基点,考虑金融危机冲击后,中美银行业的ROA水平相当。
  美国银行业频繁的并购使资本市场的估值溢价转化为资产负债表内的商誉溢价,净资产的增厚导致美国银行业的总资本杠杆率从上世纪70年代的16倍逐步下降到金融危机前的11倍,危机后进一步降低到9倍,即使是、美洲银行等大型银行,混业以来的总资本杠杆率也只有13-14倍,显著低于国内上市银行18倍的平均杠杆率。但在核心资本杠杆率和有形资产杠杆率方面,中美大型银行一致。
  剔除并购所带来的商誉溢价后,金融危机前10年,美国大型银行的有形净资产回报率均值在23%左右,行业平均为17.6%,与国内上市银行2010年的均值水平相当;考虑金融危机冲击后,1997年-2010年美国银行业平均的有形净资产回报率降至14.2%,大型银行的平均回报率降至15%-20%的水平,接近国内上市银行当前水平。
  所以,当前中国上市银行的回报率与美国大型银行的长期回报率相近。
  未来,随着业的国际化接轨,在非利息收入占比上升15个百分点、成本收入比上升5个百分点的情况下,信用成本上升63%,才会使行业平均的净资产回报率低于2010年水平;而如果不良率上升到2.0%,则行业平均的净资产回报率下降到16.9%;如果不良率上升到3.0%,行业平均的净资产回报率下降到13.8%。
  因此,从长期看,中国上市银行的平均ROE在14%-17%之间,略低于当前上市银行平均水平,但仍维持在15%左右。&
盈利能力的较量
  ROE:中美银行业打成平手
  2010年中国上市银行平均的期末摊薄净资产回报率为17.1%,剔除无形资产后,有形净资产的平均回报率为17.3%,高于1997年-2010年美国银行业的平均水平,与花旗银行、美洲银行等国际大型银行相当。高ROE的背后有哪些支撑因素?长期中,随着信用成本、人力成本的上升,ROE的水平能否维持?
  ROE是由总资产回报率与杠杆率的乘积决定的,总资产回报率又可以分解为收入因素和成本因素,其中,收入因素包括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成本因素主要包括信用成本、业务管理成本和税率成本(图1)。
  分解后的逐项比较显示,美国银行业的收入能力更强,并拥有税率优势,但中国银行业的成本优势显著,结果中美大型银行在有形净资产回报率上打了个平手。
  非利息收益贡献:美国银行业高25个百分点
  对比各时期美国银行业的收入来源,在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中期之前,美国银行业的净利息收入一直在75%-82%之间波动。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到90年代末期,净利息收益占比从75%下降到60%,同期非利息收益快速发展,占比提升到40%,较国内上市银行的非利息收益占比高25个基点,而如花旗银行这类全能银行的非利息收益占比更高,达到50%以上。更高的非利息收益贡献提升了美国银行业整体的收入获取能力。
  净利差、净息差比较:美国银行业胜出
  上世纪60年代,美国银行业的净利差均值为1.3%,利率市场化期间(1970年-1986年)扩大到2.06%,1987年-1996年的10年间净利差均值进一步上升到3.14%,金融危机前的10年间(1997年-2006年)净利差均值略有下降至2.97%,较国内上市银行当前水平高出54个基点。金融危机期间利差有所扩大,2010年美国银行业的净利差已接近3.50%,较国内银行高100个基点。
  利差扩大的同时,发达的资本市场交易进一步增厚了息差收益。美国银行业的资产结构中,贷款仅占58.4%,证券投资占28.1%,较国内银行业证券投资的占比高出13个百分点,而表外的证券化资产及衍生品交易贡献了更高的净息差收益。
  研究显示,1970年以前美国银行业的净息差均值为3.34%,利率市场化期间(1970年-1986年)扩大到3.58%,1987年-1996年净息差均值进一步扩大到4.03%,金融危机前的10年间(1997年-2006年)净息差均值略有缩小至3.62%,较国内上市银行当前水平高出114个基点;金融危机期间,证券化资产和衍生品交易出现损失,使混业经营以来(1997年-2010年)的平均净息差缩小至3.53%,但仍较国内上市银行高出105个基点。其中,大型银行由于非利息收益的贡献度更高,息差收益的重要性降低,净息差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准,但仍明显高于国内银行。
  信用成本率比较:美国银行业落败
  不过,高收益总是与高风险相伴的。利率市场化以后,存贷款的激烈竞争导致美国1987年的储贷危机,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美国银行业平均不良率达到4.4%;1997年-2006年下降到2.1%,较国内上市银行2010年均值(1.14%)高出近100个基点。其中,以欧美业务为主的大型银行不良率略低,在1%左右,而汇丰这类有较多新兴市场业务的国际银行,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不良率在2%-3%之间。
  金融危机后欧美银行的不良率大幅提高,2010年美国银行业平均的不良率达到6.3%(其中,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违约率达到9.7%,消费信贷的违约率则保持在3%-4%),结果,混业经营以来(1997年-2010年)美国银行业的平均不良率上升到2.9%,较当前国内上市银行的不良率均值高出176个基点。
  但大型银行在上述期间内的平均不良率仍维持在1%-2%之间,其中,花旗银行1997年-2010年的平均不良率为1.92%,美洲银行平均为1.25%,分别较国内上市银行均值高78个基点和11个基点。
  剔除信用成本后,中美银行实际净利息收益相近
  从净息差中剔除信用成本后,就得到银行的实际净利息收益:美国银行业在利率市场化初期,由于信用成本的大幅上升,实际净利息收益(净息差-信用成本率)为负;但长期风险收益体系逐步恢复正常,1997年-2006年美国银行业平均的实际净利息收益为1.52%,略高于国内上市银行1.34%的实际净利息收益。
  考虑金融危机冲击后,美国银行业混业经营以来(1997年-2010年)的实际净利息收益均值为0.63%,低于国内上市银行当前水平,但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剔除信用成本后的实际净利息收益均值仍达到1.47%和1.95%,高于国内上市银行均值。
  以上数据显示,利率市场化以后,高收益与高风险相伴,长期来看欧美大行的实际净利息收益与国内银行业当前水平相近。
  表外业务的贡献
  除息差业务外,花旗银行、美洲银行等大型银行还有大量的证券化资产和金融衍生品交易,作为表外业务,上述资产大多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对资本金的要求也较低,从而放大了欧美大型银行的表外资产杠杆。
  以花旗集团为例,2006年末,公司应收款的证券化规模已经达到了1124亿美元,其中,以证券化方式卖给投资者的达到931亿美元,集团内部保留的仅193亿美元;此外,花旗集团还持有名义金额达到28.55万亿美元的衍生产品,其中仅有2665.57亿美元的盯市价值(Mark-to-Market)计入资产负债表内,相当于名义金额的0.9%。
  上述表外资产虽然占用资本金少,却贡献了丰厚的收益,包括佣金收入、利息收入和多样化的投资收益,从而提高了银行的资产盈利能力。以花旗银行为例,金融危机前,公司净利息收益仅占总收益的40%-50%,手续费及托管费收益占30%,证券化及衍生收益占10%,自营及已实现投资收益占10%,保费占4%;即使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冲击,2010年花旗集团的证券化及衍生品交易收益仍贡献了总收入的4%。
  收入与总资产之比:美国银行业高300个基点
  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的贡献,使美国银行业的收入能力显著优于国内银行。1997年-2006年美国银行业收入与总资产之比〔(净利息收益+非利息收益)/总资产〕的均值达到5.49%,比国内银行高出300个基点;即使考虑金融危机冲击,在1997年-2010年期间,美国银行业平均的收入与总资产之比仍高达5.26%,花旗银行更是达到5.75%,而介于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之间的也达到3.83%,均显著高于国内上市银行当前水平。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收入贡献功不可没。
  经营成本较量:中国银行业有优势
  在收入获取能力方面,美国银行业占优,但在成本控制方面,中国银行业具有显著优势。美国银行业长期平均的信用成本较国内上市银行当前水平高出100个基点,从而抵消了约60%的收入优势,而经营成本上的劣势则抵消了剩余40%的优势。
  上世纪70年代,美国银行业的成本收入比一度达到65%以上,此后呈下降趋势,但目前的成本收入比仍在60%的水平,较国内上市银行高出25个百分点;花旗银行、美洲银行等大型银行凭借规模优势成本收入比略低,但仍在50%以上,显著高于国内银行业。
  实际税率:美国银行业低6个百分点
  在税率方面,美国银行业的所得税率在1986年之前一直保持在25%左右,此后,上升到35%的水平,金融危机中的亏损抵补了部分应纳税额,但2010年仍维持在30%以上,平均较国内银行的所得税率高出10个百分点。
  但美国银行业不缴纳营业税,而中国银行业要缴纳相当于营业收入5%的营业税,结果,美国银行业1997年-2006年的实际税率为11.1%(金融危机后2010年仅为5.4%),较2010年中国上市银行平均17.3%的实际税率低6个百分点。
  ROA的较量:中美银行平手
  综上,美国银行业更高的非利息收益和表外收益能力使其在收入获取上具有显著优势,1997年-2006年的收入与总资产之比平均为5.49%,较国内上市银行高300个基点;即使考虑金融危机的冲击,1997年-2010年的收入与总资产之比也较国内上市银行高出200个基点以上;此外,美国银行业在实际税率上享有6个百分点的税率优势。
  但更高的信用成本和人力成本侵蚀了部分收入,剔除成本费用后,美国银行业长期平均的总资产收益率为0.98%,有形资产的ROA达到1.01%,较国内上市银行2010年均值(0.97%)略高4个基点,中美银行在ROA上打成平手。
杠杆率的较量
  核心资本的杠杆率:大型银行杠杆率相当
  银行是靠高杠杆盈利的企业,所以,杠杆率的较量左右着银行的盈利能力。
  对比中美银行核心资本杠杆率(风险资产/核心资本),尽管金融危机中欧美金融机构的高杠杆饱受质疑,但其商业银行自身的杠杆率并不高。自上世纪60年代到金融危机前,美国银行业整体的核心资本杠杆率一直维持在8-10倍,国际大型银行的核心资本杠杆率更高一些,在11-12倍,略高于当前国内上市银行的核心资本杠杆率(10.7倍)。金融危机后,欧美银行业掀起一波去杠杆化浪潮,但大型银行的核心资本杠杆率只微降了0.5倍,与国内上市银行的平均水平相近。
  总资本的杠杆率:美国银行业低于国内
  衡量杠杆率的另一个指标是总资本杠杆率(总资产/净资产),它直接决定着银行的净资产回报率。
  美国银行业的总资本杠杆率一直呈下降趋势:上世纪70年代,美国银行业的平均杠杆率与国内上市银行当前水平相当,在16-17倍,但此后逐年下降,到1997年-2006年已降至11倍,金融危机后进一步降至9倍,即使是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在金融危机前的总杠杆率也只有13-14倍水平,显著低于国内银行业18倍的均值。
  为什么美国银行业的总资本杠杆率逐年降低、并显著低于国内银行业?主要是因为并购行为降低了总杠杆率和估值溢价。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银行业经历了多轮并购浪潮,并购过程中,资本市场的估值溢价转化为资产负债表左侧的商誉溢价,结果,美国银行业的无形资产平均占到总资产的2.52%(1997年-2010年均值),占到净资产的25.99%,大型银行占比更高。
  以美洲银行为例,2006年收购美国第二大信用卡公司MBNA,增加了203.9亿美元的商誉,2009年低谷中折价收购美林证券,仍增加了51亿美元的商誉,目前美洲银行的商誉额已累积达到739亿美元,占到总资产的32%。
  与之相对,国内上市银行,除(,)(600036.SH,03968.HK)和(601398.SH,01398.HK)在境外并购的推动下商誉占比提高,商誉与净资产之比分别达到7.16%和3.33%外,其他上市银行的商誉占比均不到2%。
  如果说“中国银行业的净资产=生息资产-负债”的话,那么,“美国银行业的净资产=生息资产+商誉(估值溢价)-负债”。显然,美国银行业的净资产中已经包含了并购过程中的估值溢价,并购越多,净资产中所包含的商誉溢价就越多(虽然并购形成的商誉也会逐年摊销,但其摊销速度远远赶不上并购扩张的速度,从而导致净资产的增厚),而净资产的增厚又导致了杠杆率的下降和净资产回报率的摊薄。
  进一步,由于净资产中已经包含了部分估值溢价,所以,随着并购次数的增多,外部资本市场的估值溢价逐步转化为企业内部资产负债表上的无形资产溢价,外部市场的估值溢价相应降低,结果,合并后新公司的市净率也随之摊薄。
  因此,只有从总资产和净资产中剔除商誉等无形资产后的有形资产才是真实可比的:美国上市银行混业以来有形资产杠杆率((总资产-无形资产)/(净资产-无形资产))的均值为14倍(金融危机后降至12倍),低于国内上市银行18倍的平均水平,但国际大型银行的有形资产杠杆率在18-20倍水平,与国内上市银行相当。所以,中美大型银行在核心资本杠杆率和有形资产杠杆率方面的放大倍数一致。
中美银行业ROE比较分析
  ROE的较量:正常回报15%-20%
  美国银行业更强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能力,贡献了更高的金融服务收入;而6个百分点的实际税率优势进一步强化了其盈利能力;但更高的信用成本和人力成本侵蚀了部分收入,剔除费用成本后,美国银行业长期平均的ROA水平接近国内上市银行当前的ROA均值。
  杠杆率方面,无论是核心资本杠杆率还是有形资产杠杆率,国际大型银行与国内上市银行的均值都十分接近,中小银行杠杆率略低。
  综合几方面因素,在金融危机前,美国银行业长期平均的ROE(剔除商誉后)为17.6%,与国内上市银行2010年的ROE(17.3%)相当,但国际大型银行的ROE(剔除商誉后)较高,达到23%的水平,较国内上市银行高出6个百分点。
  金融危机的冲击使部分银行一度出现负回报,2010年,美国银行业平均的ROE(剔除商誉后)为8.19%,不到国内上市银行均值的一半。但考虑到去杠杆化背景下,美国银行业平均的有形资产杠杆率仅为12倍,只是国内上市银行有形资产杠杆率的2/3,如果采用相同的杠杆率水平,危机背景下,美国银行业的ROE(剔除商誉后)均值为12%。
  长期中(1997年-2010年),美国银行业平均的ROE(剔除商誉后)为14.17%,低于国内上市银行均值;但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的ROE(剔除商誉后)均值接近国内上市银行当前水平,分别为16.15
%和19.60%;而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的汇丰银行,ROE(剔除商誉后)均值维持在21%以上,高于国内上市银行。
  综上,长期而言国际银行业的有形净资产回报率维持在15%-20%水平。
  收入能力的差异
  中美银行业收入能力的差异主要源自分业监管以及资本市场发达程度的不同。
  1997年花旗集团与旅行者集团合并,从事实上打破了美国银行业的分业经营限制,1999年美国通过《金融现代化法案》正式打破了分业经营的限制;金融危机后,沃尔克法则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业从事对冲基金等高风险业务,至此,美国银行业完成了从分业到混业再到有限混业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美国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占比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收入与总资产之比也提高到5.5%。
  与之相对,国内银行业仍实施分业监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资本市场业务的发展。当前,上市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仅为15%,收入与总资产之比为2.5%。未来,随着中间业务的增长,我们预期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将提升到30%的水平,相应地,收入与总资产之比提高到3%-4%。
  以往资本市场的发展一直被视为银行业的“杀手”,直接融资对间接融资的替代、脱媒化的趋势,似乎都预示着银行业的衰落。但从实际发展看,脱媒并不可怕,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银行的角色定位也在发生变化,从资金的提供者转向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从利息收益转向非利息收益,转型过程中银行的盈利能力并不会下降,而且,资本市场越发达,银行所能提供的金融服务范围就越宽广。
  如今,美国金融服务行业(含地产投资业务)的GDP贡献为21.5%;资本市场的规模达到16.7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14%,美国共同基金市场规模达到11.9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80.95%,证券化市场规模达到11.7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75%,衍生品市场规模达到600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40倍。
  与之相对,中国金融服务业的GDP贡献为12%,资本市场的规模为30.3万亿元,相当于GDP的76.13%。理财市场上,基金总规模2.5万亿元,资产总规模为6000亿元,即使加上银行总规模也不到5万亿元,仅相当于GDP的12.6%。而证券化市场和衍生品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
  欠发达的资本市场一直被视为中国银行业垄断性高收益的来源,但其实,资本市场的发展会提高整个金融服务业的价值空间,银行的平台作用也将得到更大发挥。
  成本控制的差异
  首先,存贷比限制、利率市场化趋势、金融机构的专业化分工和经济周期都影响着信用成本水平。上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大多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在利率市场化初期,一些国家的净息差缩小,另一些国家的信用成本率大幅上升,剔除信用成本后的实际净息差都缩小了20%-30%。但长期看,净息差与信用成本将逐步达到一种新的均衡状态,实际净利息收益并不会有太大变化。
  除了利率市场化趋势外,存贷比的限制也影响着息差收益。与中国银行业不同,欧美银行大多不受存贷比限制,除了银行存款,银行间市场和债券市场都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市场整体的净息差相对稳定在3%-4%的水平,但信用成本的波动较大。
  存款能力与贷款能力的脱钩催生了专业化金融机构,尽管这些专业化机构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纷纷投靠综合性金融机构,但专业分工形成的效率优势仍然打破了大型银行的垄断优势,市场化竞争下银行业的实际净息差收益在长期中处于均衡状态,高收益与高风险相伴,更高的息差收益必然伴随着更高的信用成本。
  最后,金融危机冲击下美国银行业的信用成本处于历史高位,与之相对,当前中国银行业的信用成本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信用成本的差异抵消了美国银行业60%的收入优势。
  其次,人力成本的差异。低成本优势推动中国成为全球制造工厂,但低成本优势并不仅仅体现在制造行业,在高度依赖于人力资本的金融服务业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0年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3.61万美元,金融高管人员的薪酬更是高达千万美元,结果美国银行业的成本收入比在60%以上;与之相对,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91万元人民币,高管人员的薪酬在百万元人民币级,相应成本收入比仅为35%。
  人力成本上的差距抵消了40%的收入优势。
  再次,税法差异。在税法方面,中国的税制一向注重流转环节,所得税负较轻,而美国银行业则采用重所得税、轻流转税的税收结构。结果,美国银行业的所得税率较中国银行业高10个百分点,但不缴纳营业税,而中国银行业要缴纳5%的营业税。由于所得税是以利润总额为税基的,而营业税是以收入总额为税基的,税基的扩大使中国银行业的实际税负更高:美国银行业的实际税率较中国银行业低6个百分点。
  杠杆率差异
  巴塞尔协议中对证券化资产和表外资产要求的资本拨备较少,从而提高了欧美银行业的表外杠杆率,但在表内杠杆率方面美国银行业并不占优势。金融危机前,美国大型银行核心资本杠杆率为11-12倍,略高于国内上市银行;金融危机后,美国银行业平均的核心资本杠杆率降至6-8倍,与国内上市银行相当。
  同时,并购浪潮也影响了总资本杠杆率。美国银行业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经历了多轮并购浪潮,并购将资本市场的估值溢价转化为资产负债表内的商誉溢价,从而使得美国银行业总资本杠杆率从上世纪70年代的16倍逐步降低至9倍,总资产和净资产的增厚摊薄了净资产回报率和市净率。
  与之相对,中国上市银行中,仅有招商银行和工商银行进行过规模化并购,行业整体回报率和估值的摊薄效应不明显,总资本杠杆率达到18倍,是当前美国银行业平均杠杆率的2倍,相应地,净资产回报率也高于美国银行业。
  但并购浪潮并没有影响有形净资产的回报,美国银行业长期平均的有形净资产回报率维持在15%-20%的水平,与中国银行业相当。
中国银行业在国际接轨过程中的收益模拟
  非利息收入的上升
  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从20%上升到40%,非利息收入的上升推动了美国银行业收入与总资产之比的大幅提高,从上世纪70年代的3%上升到5.5%,升幅达到250个基点,显示了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入能力的贡献。
  目前,中国上市银行平均的非利息收益占比为15%,我们预期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脱媒压力的增大,中国上市银行的非利息收益占比加速提升,5年后将达到30%的水平,从而使收入/总资产从当前的2.75%上升到3.3%水平。
  业务成本的上升
  收入的增长和规模效应推动了近几年中国上市银行成本收入比的降低,但是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高度依赖于人力资本的金融服务业,其成本收入比在长期中仍将呈上升趋势,我们预期5年后成本收入比上升5个百分点。
  信用成本的上升
  目前中国上市银行平均的不良率仅为1.14%,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未来随着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释放,及零售贷款的风险暴露,我们预期信用成本率将呈上升趋势,长期中达到2%-3%的水平。
  中国银行业的ROE变动趋势
  假设中国银行业未来5年非利息收入占比从当前的15%上升到30%,净息差维持当前2.48%的水平不变,税率结构也不变,但信用成本率上升,同时成本收入比从当前的35%上升到40%,那么,在信用成本的上升幅度小于63%的情况下,非利息收入上升的正面贡献将抵消业务成本和信用成本上升的负面影响,ROE水平进一步提高;但如果信用成本上升幅度超过63%,ROE将呈下降趋势。
  模拟测算显示,如果上市银行平均不良率上升到2.0%,则ROA将下降2个基点,ROE(剔除商誉)轻微降至16.9%;如果不良率上升到2.5%,则ROA将下降10个基点,ROE(剔除商誉)降至15.4%;如果不良率上升到3.0%,则ROA将下降18个基点,ROE(剔除商誉)降至13.8%。
  我们预期上市银行长期中不良率维持在2%-3%之间,由此计算,中国上市银行的ROE(剔除商誉)在14%-17%之间,略低于当前上市银行的均值水平,即,信用成本的上升将抵消非利息收入上升的贡献,但长期中,ROE仍将维持在15%左右。
&杜丽虹为中航证券特约顾问、贝塔策略工作室合伙人,郭懿为中航证券金融行业研究员。
第1页:中美银行盈利比拼
第2页:盈利能力的较量
第3页:杠杆率的较量
第4页:中美银行业ROE比较分析
第5页:中国银行业在国际接轨过程中的收益模拟
第6页:资料图
每吨亏损298元,还要加大产量生产达到每天7000吨,每天亏损208万元*365天=7.5亿。是谁这么财大气粗啊!
它就是我们证券市场中的上市公司,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008**。
看不懂,真是看不懂啊!用市场经济的眼光谁也看不懂!但是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它就活生生的存在!亏自己的钱会这么干嘛?不会,一定不会。
为什么这么干?因为亏得是国家的,央企吗财大气粗!央企吗?得负起社会责任,要替国家养活这一群人。不然的话吃不上饭他们会闹事地。这就是我们的上市公司,投资这样的公司能赚到钱吗?股东的利益哪儿去了?谁会考虑小股东的利益!
(注:本人从来没有投资过该公司)
本人在澳洲接触的许多探矿公司,他们自从IPO上市后,直到公司成为真正的矿产生产商,中间都是靠增发股票融资来生存的。对于没有任何现金流的探矿企业,除此,别无选择,哪怕中间的股权摊薄,是惊人的。那些万幸的成功企业,股本也要从当初的几千万股扩张到几亿股、十几亿股。更多的却是不幸的,几年下来,找不到任何开采价值的矿产,一次次增发之后,大众股东对公司彻底失去了信心,最终公司被迫摘牌。
在中国,上市企业,都是有相当利润的成熟企业,不然压根就没法上市。至今,中国股市还没有任何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公司,哪怕搞了个创业板。但是,许多企业上市之后,依旧一次次的靠股权增发融资,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了。
特别是对于自己看好的企业,增发摊薄未来收益,对我来说几乎是忍无可忍的。几乎一个字,逃!但凡遇到公司要增发,只要是消息一出,必清仓。南车、北车如此,苏宁电器亦如此。最终舍弃永新股份,主要的原因也还是我不喜欢公司的股权激励和定向增发。
那么控股股东为何有时会参与增发呢?最主要的原因,国内许多上市企业的控股大股东、控股集团,本来就是靠上市企业而活的,甚至上市公司日子过得很艰苦,但是控股股东、集团却很滋润。上市公司对他们来说,不过只是摇钱树而已,控股股东从上市企业获得的利益,绝不仅仅是上市企业的分红而已,这是大众股东无法享受的权益。
真有实力的企业,真有前途的企业,真有发展的企业,干嘛不贷款?干嘛不发债?没这本事,干嘛还要股权融资?
增发,和新股IPO一样,中国股市太仁慈了,所以上市企业在大举增发的时候,一点都不会脸红。
在西方股市,任何正常经营的企业,是万万不敢随意增发融资的,这只能给市场传递唯一一个清晰的信号,企业遇到债务大问题了。
一句话总结,增发和回购完全对等的相反操作,既然市场普遍公认回购是重大利好,那么增发就不可避免是重大利空!
9月14日&& 星期五
股市的冬天,会不会是春江水暖鸭先知?
继宝钢50亿回购计划之后,江淮汽车也抛出3亿元回购计划。回购不同于增持,回购的股份要注销,增持更多的是企业尝试波段投资,而回购是企业深度看好未来的发展。股神巴菲特一直认为,企业对股东最大的负责行为就是在股价被低估的时侯回购股份。
我等散户欢迎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回购队伍,既然都认为股价被低估了,企业不妨向宝钢、江淮汽车学习,敢于投入真金实银回购股票,也是一种救市。
美储抛出的QE3计划,直接了当的刺激经济发展。国内的一些专家大呼美国要搞乱世界经济,我真是不理解这些专家的思想,美国采取对自己经济发展有利的措施无可非议,而我们,动不动就自己或被动的扣上“救世主”的高帽子,是否也要值得反思。救世界不如先救自己,而股市现在是非救不可了,经济也是非救不可了,只要对我们自己发展有利,又何必太在意是否“有违救世主形像”。
股市总是做周期性的摆动,有一段时间会很困难,感觉赚钱太困难,就像A股之前的持续下跌。但是,每经过一段困难之后,股市也会迎来轻松赚钱的时侯。这是股市的发展与动行规律,相信A股也不会例外。
那么,下周能否迎来轻松赚钱的行情?我觉得,在万亿基建项目投资之后,股市的雄起可谓万事俱备,只差政策的东风。这政策应该就是降息降准,如果降息降准的东风及时吹起来,下周赚钱就会很轻松。
对于钓鱼岛事件,我觉得无需多说什么,至少我不会再去买日本货,什么车、日用品、化妆品等,甚至日本人的商店我也不会再踏入一步,这是我表达个人愤怒的方式。至少今天,我看到别人买日本货时,我就冲了一句:“什么鸟,不要用日本货啊!”
忽然间,就对股票的研究意兴阑珊了。
目前的持仓可能不会大动。
但是,明年的新增资金,可能越来越偏向固定收益较强的品种,比如可转债,分级基金的持有。
这类东西比较简单,也比较省心,买入装死就是了。一年的买入窗口可能也就年初有,年终都不一定有。
b目前继续弄弄套利,回购的股票会越来越多,这个食堂也会继续开张。
比如深基地也在停盘,不知道是回购还是去港股,还是发转债(异想天开,天朝谁知道呢?)
然后就是,继续看书,听讲课。
这种日子也挺好的。
如果模式成功,未来可以考虑免费给亲戚搞点闲钱,不搞股票,每年8-10%,还是会跑赢定存以及市场上七成以上的人。
累了,就休息。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何况投资呢?
毛爷爷有句话:人在,城丢,城还在;城在,人亡,城已失(大意如此)。
日至28日,周一到周四,每天上午10点10分,央视财经频道交易时间栏目,将会播出刘建位的四期《大家看年报:跟股神巴菲特一起读年报》节目,解读巴菲特分析年报最关注的四个财务指标。
《大家看年报:跟股神巴菲特一起读年报》第3集——降低成本
网络视频:tv.cn/648.shtml
主讲:刘建位
黄永东:从上周开始,我们推出了年报进行时系列节目大家看年报,分别邀请著名学者会计师基金经理等业内人士,为您讲解分析上市公司年报的方方面面,今天播出的大家看年报节目继续邀请巴菲特研究专家刘建位带您跟巴菲特一起读年报,关注巴菲特如何分析公司营业成本。
刘建位:2009年5月我跟央视财经频道,到美国去专巴菲特的股东大会,巴菲特他办公没有在纽约这样繁华的都市,而是在他的老家,内古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这个城市人口只有40万,每年巴菲特召开股东大会的时候,这个城市的人口会一下子增长10%,因为从全世界来了4万多人,来参加巴菲特的股东大会,那巴菲特是非常精明的商人,他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大好的销售机会,他会在会场的旁边,租下另外一个更大的会场,做什么呢,让他下属的60多家公司,摆上一个一个展台来展销商品,吸引股东认购,他还有一个秘密武器,什么秘密武器,只要是你持有股东的身份证明,给你打八折,打七折,甚至有一些商品对于股东特别优惠打五折,这些商品都是平时可能根本不打折的那些名牌商品,有人可能说了,这巴菲特他傻打那么多折扣,他不是亏了吗,那他赚的钱不是少了,不对的,单件商品巴菲特赚的少,但是这几天来的人多,销量大增有些品种可能这几天就顶上他们半年的销量,巴菲特单件商品赚的少,但是总体销量涨了总体赚的更多,可能有人问了,巴菲特为什么能够降价那么大幅度,巴菲特有一个秘密武器,就是低成本,那这个成本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巴菲特分析年报最关注的第三个指标。
成本是指企业取得资产或劳务的支出,成本应当与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取得的收入进行配比,由于企业一般会生产几种产品,很难从财务报表上计算出每一种商品的成本,所以说一般就会把企业总的成本除以总的收入,这样算出以单位收入的成本被称为但为收入成本,那么巴菲特为什么要关注企业的经营成本呢?
刘建位:前面我们讲了巴菲特非常注重收入,但是我要告诉你,巴菲特其实更注重成本,因为什么呢,收入高低,对于企业来说,只能决定你活的是好是坏,但是呢,成本高低,却要决定你的企业是生还是死,因为你收入多了,你赚钱多,过的更好,但是如果你成本比别人高的多,那你的销售价格,就可能比别人要高,你卖不出去,卖不出去东西,你的企业只能灭亡,巴菲特认为,这个企业不断降低成本,就跟人体不断呼吸一样,那是必须的,非得这样做不可,因为不降低成本,企业早晚要灭亡,所以巴菲特他来选择企业,首先看这个企业的成本是不是不断的降低降低再降低,那巴菲特得到这个教训,不是从书上,不是从道理上,他是实际的投资中,犯下了一个大错,才让他真正地发现了成本非常重要非常重要,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那巴菲特在2010年9月的时候,他来到中国做了访问之后,回去了之后,10月份在美国的CNBC做了一个访谈,主持人就问,巴菲特先生您这一生犯的最大错误什么,巴菲特就说我这一生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买下了伯克希尔纺织公司这个企业,我当时买的时候,这个企业在当时经营的还行,但是呢,后来这家企业,由于国外的低成本纺织企业的竞争,不得不关门倒闭。
吃一堑长一智,在总结教训后,聪明的巴菲特意识到成本是企业存活的技术,成本过高的企业必然灭亡,而能有效降低成本的公司是巴菲特投资第二个标准,按照这个原则巴菲特发现了一家超级公司,同样也是一只超级大牛股,它就是沃尔玛,沃尔玛公司于1962年在美国阿肯色州成立,经过40多年的发展,沃尔玛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私人雇主和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商,2010财政年度销售额达4050亿美元,再次荣登财富世界500强榜首,沃尔玛核心经营原则,只有两个词,低价,公司口号是天天评价,始终如一,并努力实现价格比其他商号更便宜的承诺,控制成本就是沃尔玛成功的最大秘诀。
刘建位:正是通过不断降低成本,沃尔玛不断地降低销售价格,吸引更多的客户来购买,销售收入不断的增加,利润更加大幅的增长,从而推动它的股价也越涨越高,1972年8月沃尔玛上市时0.05美元,到2010年3月底时55.6美元,38年累计上涨1100倍,但是如果按照1974年12月份,沃尔玛最低价价格复权价格0.014美元,那1999年12月底最高价是70.25美元,这25年,沃尔玛最大涨幅超过4000倍,25年涨了4000倍,所以说巴菲特认为,最近的四十年,最牛的股票是沃尔玛,那在中国呢,我们现在还没有出现像沃尔玛这样的超级连锁巨头,但是在有些行业,出现了一些非常不错的公司,比如说在家电连锁企业,我们就出现了苏宁和国美,这两个号称成本杀手连锁企业,那他们大家都非常熟悉,我们平常你买家电的话,肯定首选苏宁跟国美,原因很简单人家价格低,为什么苏宁和国美价格低,它的成本比别的这种商场卖家电的这个成本要低得多,那正因为苏宁跟国美的低成本,让它的销量大幅增长,销量大幅增长,那么收入更大幅增长,收入大幅增长,推动它的盈利大幅增长,盈利大幅增长又推动它的股价更大幅度增长,那我们来看看苏宁电器过去的,从上市以来的涨幅,2004年上市首日开盘29.88元,2010年底收盘时1075块,7年累计上涨36倍,这是中小板里面超级大牛股。
这一集我们讲了巴菲特如何分析成本,成本过高的企业会难逃亏损结局,成本可控制的企业才能能活的更久,那些能够把成本降到最低水平的企业,才会成为超级大牛股,沃尔玛就是最好的例子,前面三集我们知道了巴菲特对收入、价格、成本这三个数据非常重视,但是他们并非巴菲特衡量一家公司最核心的指标,那么巴菲特认为最重要的财务指标是什么,巴菲特又是怎么发现下一个超级明星股,请你每天继续跟股神巴菲特一起读年报。
黄永东:今天大家看年报,刘建位先生带您了解巴菲特对年报时关注另外一个指标是公司的经营成本,巴菲特认为企业不断地降低成本,就跟人体不断地需要呼吸是一样的,这是必须的,成本过高的企业难逃亏损,只有成本可控制的企业才能活的更久,在明天的节目中,刘建位先生将为您讲解巴菲特衡量一家公司最核心的指标净资产收益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纯资本运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