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化纺地址,济南到商河商河的,求具体地址。 在线等,急急急急!!!!!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以来,全县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发展中心任务,按照跨越发展科学发展总体思路,以环境建设为总抓手,以精神为动力,积极践行&五个理念&,大力弘扬&三种精神&,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坚定信心,务实苦干,打基础、求突破,&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
  (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预计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95亿元,年均增长14.5%;三次产业比例由&十五&末的44.8:34.0:21.2调整为31.6:39.5:28.9,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人均生产总值2310美元,年均增长13.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8亿元,年均增长27.3%;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年均增长32%,五年累计完成110亿元。万元GDP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十一五&规划目标内。
  (二)现代农业积极推进。高标准规划建设济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乡村绿洲、畜牧科技示范园、经济林科技示范园等一批重点农业示范园,打造商南彩椒、白桥大蒜、农业科技示范园和黑皮冬瓜4个市级现代农业特色品牌基地,有效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巩固大蒜种植面积11.5万亩,建设高温蔬菜大棚3.9万亩、标准化畜牧养殖园区80处,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8家,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8个、绿色食品9个、有机食品6个。实施&三年绿化商河&工程,造林17万亩,植树2000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1.1%,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投资建设了清源湖水库、清源水厂及引黄输水干渠等重点水利工程。加强饮水安全工作,农村通自来水工程顺利完成,入村率达到100%、入户率达到95%。
  (三)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强化&工业强县&理念,实施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园区建设&三大战略&,加快发展纺织服装、玻璃制品、农副食品和医药化工四大传统产业,培植发展新能源产业,壮大宏业集团、力诺新材料、力诺玻璃、万润肉类等龙头企业,工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预计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6家,实现销售收入85.5亿元、增加值26.5亿元、利税6.9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21.0%、19.7%、16.3%。把民营经济作为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来抓,着力激活民间资本,私营企业达到747家,个体工商户10397户,私营经济注册资金22亿元。高标准推进县经济开发区、城区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现有企业达到80家,预计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增加值6.5亿元、利税2.1亿元,分别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4.6%、24.5%和30.4%。
  (四)服务业水平明显提升。市场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全县各类市场发展到99处,其中专业市场11处,五联农资、宏盛购物广场、家家福超市初具规模,连锁经营、超市等新型业态发展迅速,积极引进佳怡、鑫三顺等企业,物流企业达到11家。温泉服务业快速发展,地热研发中心投入使用,规划4.03平方公里的温泉国际项目已完成投资2亿元。引进了齐鲁银行,全县金融机构发展到8家,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9亿元、34亿元。房地产开发健康发展,引进豪门置业、昌润置业、荣兆置业、嘉源房产等企业,房地产企业达到18家,完成投资7.5亿元,建成豪门庄园、东盛阳光花园、武夷御泉名城、齐鲁水郡等精品住宅小区58万平方米。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和汽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工程顺利推进,服务业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预计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9.2亿元,年均增长14.3%。
  (五)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按照&温泉生态之城、休闲健身之都、鼓子秧歌之乡&的城市定位,强力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城市功能形象有了质的提升。编制完成了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整体规划、重点区域控制详细规划、城区主要街道设计等14个专项规划。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热源厂等一批城市重点工程,新建改造商东路、商中路、明辉路等17条城区道路,城市展馆、文昌河景区、人民公园、滨河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等相继建成,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5.5平方公里,比&十五&末增加4.8平方公里。城区美化、绿化、亮化不断推进,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五年深度绿化185万平方米,城市绿地率达到32%。积极推进怀仁、龙桑寺、郑路、贾庄等小城镇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功能逐步提升。&十一五&末,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28%,比&十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城市管理得到加强,严格落实属地化管理、&门前三包&目标责任制,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市容市貌发生显著变化。
  (六)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县长热线电话开通运行,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完善落实提速提效的制度机制,工作效率、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制定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完善落实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制度,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维护了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通过加强领导力量,扩大招商机构,配强招商队伍,增加招商经费和奖励,突破招商重点区域等措施,招商引资实现了新突破。&十一五&期间,引进了晟朗能源、齐鲁化纺、博瑞路桥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全县共引进项目272个,实际到位资金42亿元,其中内资39亿元,年均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4910万美元,年均增长7%。出口规模逐年扩大,预计2010年外贸出口4787万美元,年均增长5.2%。
  (七)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十一五&期间投资3亿元,完成职业中专、文昌实验学校、实验中学西校区建设,改造县一中、二中、弘德中学,新建玉皇庙、龙桑寺、沙河中学,升级改造农村中小学20所,教育硬件设施达到全省先进水平,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2%。科技投入4500万元,完成科技项目180项,有6项成果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申请专利300件,授权53件,2项获市以上专利奖。高标准建设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病房楼,完成12处乡镇卫生院、256所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硬件设施全部到位,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37%,乡村覆盖率保持100%。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3.74&,连续14年获得市人口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文化、体育、广电、史志、档案、老龄、残疾人等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
  (八)民生保障全面加强。建立了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城乡居民收入逐年提高。预计201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74元,年均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6580元,年均增长9.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8.9亿元,年均增长16.6%。加强社会保障和救助工作,各种社会保险规范运行,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达到市规定标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0%,老年人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敬老院建设管理达到全市先进水平。重点建设104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五年累计投资1.1亿元,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乡风文明水平显著提高,特色产业初步形成,带动了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和谐商河&建设卓有成效,投资创业和生活居住环境明显改善,荣膺&2009山东最佳投资城市&。
  五年来,全县经济、社会、民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是商河历史上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实惠最多的五年,这不仅为&十二五&时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积累形成了一些值得长期坚持的基本经验。一是坚持围绕缩小&三大差距&开展工作。始终把思想观念转变、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措施,坚持不懈,努力打牢思想、基础设施和人才三大基础,加快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推进商河发展有了根本保证。二是坚持科学思路引领发展。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商河实际的跨越发展科学发展总体思路指导实践,紧紧围绕加快发展中心任务,积极践行&五个理念&,发扬敬业、拼搏、进取&三种精神&,抢抓机遇,努力工作,推动经济社会不断迈上新台阶。三是坚持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全力突破县城、园区、龙头企业,城市载体功能明显增强,园区的项目承载能力有效提升,龙头企业辐射能力提高,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显著提升。四是坚持建立制度机制创新推进工作落实。积极落实乡镇(街道)、县直部门、县级领导干部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实施意见,实行项目指挥部、项目负责人制度,全县干部群众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各项事业不断前进。
  回顾发展,我县经济社会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经济总量仍然偏小,总体实力较弱;农业龙头企业少,农业标准化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大项目、大企业少,产业关联度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投入不足始终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大难题;城市规划建设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城乡公共服务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城市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长效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金融企业少,自我投入能力不强;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
  二、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商河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上升期,积蓄发展潜力的释放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跨越赶超的关键期。同时,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将不断凸显。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将是世界主题,世界经济进入恢复性增长的后危机时代,经济国际化日趋明显,产业分工加快调整,以新能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低碳经济发展加快,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有利。
  从国内看,经济社会将保持稳定的发展趋势,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不断加快,国家将围绕扩大内需、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重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塘等地区由于受资源、劳动力、市场等要素制约,产业转移速度加快。我县土地、区位、环境优势日益显现,对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农业产业化和社会事业发展,承接产业转移带来难得的机遇。
  从省市看,全省将着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济南城市群经济圈等五大板块,区域联动发展格局将加快形成,济乐高速、德大铁路的建成,有利于我县同德州、滨州等地区互动发展,有利于我县尽快融入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济南市正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经济转型升级和城市建设提升,特别是实施&北跨战略&,为我县承接济南市区产业转移,尽快融入省会经济提供更加有利条件。
  从县内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全县干部群众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加快发展的氛围已具备,基础设施等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城市载体功能显著增强,新能源、温泉旅游、现代农业三大特色产业有了一定规模,教育、卫生等民生事业有了较大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发展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市委市政府聚力帮扶商河、省财政直管试点县等优惠政策,都为&十二五&时期商河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奠定了良好基础。
  总体上看,&十二五&期间我县既面临众多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就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科学发展。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及&4&21会议&精神,按照&六个三&的发展思路,坚定&环境立县、工业强县、富民惠民&理念,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同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互动发展&的路子,积极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乡村,着力突破县城、园区、龙头企业,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科学发展,把商河建成发展活力充足、生态环境优美的区域强县和济南市的次中心城市。
  (二)基本原则
  加快发展原则。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是解决商河一切问题的关键,要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经济综合实力。
  改革创新原则。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最大限度地合理集聚调配资源要素,全方位大视角融入多区域开放合作,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县域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重点突破原则。全力突破县城,加快老城区改造,集中力量打造南部综合区,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增强县城与中心城镇的辐射、承载功能;全力突破园区、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园区承载力,培植引进龙头企业,打造特色产业体系。
  统筹发展原则。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城镇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实现城乡互补、区域协调、统筹发展。
  绿色发展原则。强化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积极探索绿色低碳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乡建设模式,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民生为本原则。始终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的执政理念,探索建立保障民生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改革成果,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凝聚强大力量。
  (三)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确定&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总量达到2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660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4%,达到1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达到8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4%,达到88亿元,五年累计300亿元。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9∶47∶3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外贸出口年均增长20%,达到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40%,达到8000万美元。
  特色产业优势凸显。新能源、温泉旅游、现代农业三大特色产业不断集聚壮大,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支撑,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有较大提高,逐步把商河建成省市新能源产业基地、全省温泉旅游度假基地和全市菜篮子供应基地。
  城市功能加快提升。南部综合区开发、老城区改造全面突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9.19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6万人。城市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城市功能品位显著提升。房地产业稳步发展,温泉特色更加凸显。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城镇化率提高到38%。
  生态环境优美宜居。节能减排继续推进,万元GDP综合能耗和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进一步下降,切实保护环境,控制污染,县城垃圾无公害处理率达到100%,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生态建设继续加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4%,建成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国家级生态县。
  社会发展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9%、10%。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实现全民享有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平安商河建设扎实推进,居民综合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
  在2015年的发展基础上,到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力争突破3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0亿元,把商河建成经济发展、科教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生活殷实的小康社会。
  四、空间布局
  根据我县的基础条件和产业特点,围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总体思路,按照&做大县城、做强特色产业&的发展方向,逐步形成&一城二带三区多点&的空间布局。
  &一城&即县城。按照&温泉生态之城、休闲健身之都、鼓子秧歌之乡&的城市定位,做靓温泉、生态特色,加快老城区改造和南部综合区建设,重点打造温泉国际,把县城建成可游、可居、可养生的城市综合体,吸引外来投资、聚集生产要素的重要载体,&人文亲和、绿色宜居&的家园。
  &二带&即南部生态农业带和北部大沙河旅游带。南部生态农业带。郑路镇,积极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产品,强化农超对接,打造济南、天津、北京等都市的&生态菜篮&;白桥乡,打响&中国大蒜第一乡&品牌,更新大蒜品种,提高种植效益,提高我县大蒜竞争力;玉皇庙镇,加强彩椒、冬瓜标准化生产,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种植面积,建成全国最大的彩椒生产基地和全省最大的冬瓜生产基地。北部大沙河旅游带。加快建设大沙河省级湿地公园,维护湿地生态平衡,提升建设层次和水平,达到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标准;依托大沙河两岸农业资源、生态资源优势,把高效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与农业文化、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以绿色生态游为主线、主题文化游为补充,突出地方特色与人文风情,建成集度假、休闲、观光于一体的风景旅游带。
  &三区&即经济开发区、城区产业园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经济开发区。加快与玉皇庙镇融合,力求在玻璃制品、新能源、机械制造、汽车配件、农副食品等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形成产业特色明显的经济园区。城区产业园。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电子机械、生产性物流为主导,注重大项目和高技术含量项目的引进,提升产业层次,建成宜业宜居、和谐优美的多功能产业新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按照温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旅游农业的功能定位,着力打造集高新农业技术推广、现代农业生产示范、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济南农业大观园。
  &多点&即全县形成多处特色产业基地。贾庄镇,以乡村绿洲为龙头,形成花卉、苗木生产基地;怀仁镇,形成优质棉生产基地;殷巷镇,形成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韩庙乡,形成畜牧养殖业基地;沙河乡,形成白莲藕种植及生态渔业基地;龙桑寺镇,形成家禽养殖业基地;孙集乡,形成老粗布、地毯加工基地,等等。
  五、主要任务
  (一)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产业集群为重点,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壮大骨干企业,努力培植中小企业,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总量快速增长。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80家,销售收入、增加值、利税分别达到200亿元、60亿元和16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22%、21%、21%。
  1、培植五大工业产业集群。抓住国家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有利时机,培植战略新兴产业,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搞好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培育发展新能源、玻璃制品、电子机械、纺织服装、农副食品五大工业产业集群。
  新能源产业集群。重点抓好晟朗能源投资10.8亿元的100兆瓦太阳能光伏组件、投资12亿元的250兆瓦电池片和150兆瓦组件、投资16亿元的100兆瓦硅锭和1000兆瓦电池片组件项目,东晨新能源投资1.3亿元的太阳能项目,力诺新材料投资2.6亿元的光热基地建设,使我县太阳能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太阳能产品制造及应用得到较快发展,形成完整的光伏、光热产业链,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利税3.5亿元,逐步建成省、市新能源产业基地。
  玻璃制品产业集群。以力诺玻璃为龙头,以智能玻璃、汽车灯具、玻璃压制品为发展方向,重点抓好投资3.5亿元的玻璃基地、投资5000万元的电熔炉技术改造项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1.5亿元,把商河建成全省重要的玻璃制品生产基地。
  电子机械产业集群。重点抓好投资2亿元的博瑞重型机械二期、投资1.6亿元的博特瑞扩建、投资1.5亿元的帅潮实业汽车钢板弹簧、投资1亿元的双隆电站设备制造和投资6000万元的景陆工业控制项目,发展大型路桥设备、汽车钢板弹簧、锅炉配套设备、智能定位器等产品,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实现电子机械制造行业新突破,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利税1亿元。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以宏业集团、齐鲁化纺为龙头,以城区产业园为载体,重点抓好投资7.1亿元的齐鲁化纺工业园和投资1.8亿元的宏业纺织设备改造项目,提升棉纺织产业的技术含量,突出发展高附加值的制衣产业,提高我县纺织服装产品的档次和水平,到2015年,形成年产棉纱15万吨、棉布2.9亿米、服装2000万件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2.5亿元,把商河建成全省纺织服装生产基地。
  农副食品产业集群。以万润肉类、今朝酒业等企业为龙头,重点抓好投资1.5亿元的万润生猪基地和肉类制品加工项目,扩规模,创名牌,到2015年,形成年宰杀生猪100万头、肉牛6万头、家禽4000万只,加工果蔬9000万吨、白酒2000吨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利税2.2亿元,把商河建成济南市农副食品加工基地。
  通过&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力争使五大工业产业集群的销售收入达到13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总量的65%。
  2、壮大一批龙头企业。以壮大工业经济为主导,以加大投入为重点,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依托我县优势产业,尽快建成一批龙头企业,重点培植晟朗能源、伽亚能源科技两家年销售收入过30亿元企业,宏业集团、万润肉类、帅潮实业等三家过20亿元企业,力诺新材料、力诺玻璃、科源药业、齐鲁化纺等四家过10亿元的企业,博特瑞机械、博瑞路桥、欣宏药业、双隆电站、宇飞食品、山水水泥等六家过5亿元企业。
  3、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上下联动&方针,不断创新工业园区建设机制,继续高标准推进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力,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完善落实项目向园区集中等政策办法,把工业园区打造成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平台、承接济南市产业转移的基地。经济开发区,2012年规模达到5平方公里,2015年达到9.7平方公里,2020年达到16.6平方公里,逐步形成&两轴两带三心七区&的规划布局。立足现有基础,大力发展新能源、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医药制品等产业,培植石油化工、农副食品等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提高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建成产业合理、经济繁荣、交通畅达、设施健全、环境优美、运转高效的经济园区。城区产业园,2015年规模达到12平方公里,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电子机械、生产性物流为主导,注重大项目和高技术含量项目引进,培植支柱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建成宜业宜居、和谐优美的多功能产业新区。到2015年,经济开发区落户企业力争达到100家,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增加值15亿元、利税5亿元;城区产业园达到80家,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增加值12亿元、利税4.7亿元。
  4、加快品牌建设。培育自主创新产品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提高我县先进企业评选奖励中争创名牌所占分值,营造创名牌的社会氛围。鼓励和扶持骨干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构建上中下梯次发展、大中小有机组合的品牌体系,提升已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名牌档次,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争创更多的省、市著名商标和名牌,同时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来商河投资,以品牌引领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十二五&末,争创省级以上名牌8个,其中国家级名牌2个。
  5、做强民营经济。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坚持&非禁即入&和&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放宽市场准入条件,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强化政策引导扶持,激活民间资本,不断扩大民营经济规模。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指导民营经济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健全企业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力提升民营经济从业者的素质,促进民营经济的大繁荣大发展。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坚持用现代手段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发展农业,巩固和加强粮食主产区地位,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
  1、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围绕激活百万亩耕地,在搞好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试点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县乡两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依法规范流转行为,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按照&规模化种植、有机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市场化销售&的发展思路,坚持用现代化技术提升农业,用产业化方式经营农业,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粮食,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粮食作物,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十二五&时期,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总产80万吨。棉花,改良品种,提高品质,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总产1.2万吨。蔬菜,依靠本地资源,培植主导产品,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种植、社会化服务的路子,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着力打造四大主导产品生产基地,即15万亩大蒜生产基地、4.5万亩大棚菜生产基地、1万亩黑皮冬瓜生产基地和1万亩浅水藕生产基地。畜牧业,重点抓好畜禽良种繁育、优势畜产品区域、科技示范推广、饲料兽药安全生产和动物疫病防控五大体系建设,实施投资3000万元的畜禽产业化、投资5000万元的生态猪养殖基地、投资600万元的生态养殖园、投资1.3亿元的标准化奶牛生态繁育场、投资1500万元的三峰农牧科技、投资1400万元的益农奶业养殖和投资1000万元的贾庄畜牧园区七大重点项目,把畜牧业建成商河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到2015年,家禽出栏1600万只,生猪出栏150万头,肉蛋奶总产20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
  2、充分发挥园区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商南农业科技示范园、乡村绿洲和生态猪养殖基地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以提高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水平为出发点,着眼科技推广、示范带动、科普教育、农民及农村干部培训、生态观光,按照温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旅游农业的功能定位,积极做好温泉与农业结合、农业与旅游结合、旅游与鼓乡文化结合的文章,着力打造集高新农业技术科研推广、现代农业生产示范、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济南农业大观园。&十二五&时期,抓好育苗中心项目建设,年生产能力达到5000万株,加大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研发和引进力度,建立蔬菜试验示范基地,完善科研培训服务中心建设,年培训农民2万人次。乡村绿洲,本着&以人为本,科技兴农&宗旨,投资800万元扩大温室面积,新上水产养殖项目,建成集名贵花卉、绿化苗木、垂钓娱乐、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农业生态园,为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3、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和品牌战略。重点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商贸流通中介组织,提高其带动农户、科技开发、市场开拓能力,制定出台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惠政策,发展一批有优势、有特色、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龙头企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引导更多的农民加入,完善内部管理,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加快农产品质量认证,把&三品&认证和品牌培育作为推进农业名牌战略的工作重点。依托宏业集团、齐鲁化纺打造我县棉纺品牌,依托万润集团、和康源食品、恒基珍禽打造畜牧业品牌,依托商南农贸、金王食品打造大蒜、彩椒、浅水藕等蔬菜品牌,依托乡村绿洲打造花卉苗木品牌。到2015年,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0家、农民合作社100家、绿色食品20个、有机食品13个。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乡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为基础,以产业扩张为主线,以生态建设为纽带,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品牌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着力实施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和素质提升四大工程,建设一批以农业文化、农业科技、农业体验、民俗风情、生态景观为特色的农业生态项目,重点抓好乡村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项目,积极推进千亿斤粮食生产、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等项目。抓好高效农业、品牌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逐步形成一乡一品、一园一品,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有规模效应,可持续发展的休闲度假、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十二五&末,逐步把全县乡村打造成&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美丽乡村,使农村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产业特色鲜明、社区服务健全、乡土文化繁荣、农民生活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区域服务中心
  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不断提高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水平,把商河建成辐射周边地区的服务中心。
  1、加快发展温泉旅游业。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加强旅游要素配套建设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县的战略支柱产业。突出温泉特色,打响温泉品牌,提高商河温泉知名度和美誉度。重点抓好温泉国际项目,按照&一核两心一轴两区九组团&的布局(&一核&即情景小镇,&两心&即植物园与生态湖两处公共景观中心,&一轴&即贯穿两区九组团的生态景观轴,&两区&城市综合功能片区、旅游度假功能片区,&九组团&即由道路和水系分割而成的情景小镇、商务办公、温泉度假村及体育公园等九个功能组团),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逐步建成一个以温泉为精髓,以植物园为辅佐,以文化创意为支撑,具有沉厚、典雅和开放的物质环境,浓郁的地方与现代文化艺术氛围,可游、可居、可养生的城市综合体,达到国家4A级景区标准,成为济南的后花园。抓好大沙河旅游带开发项目,按照开发和保护并重的原则,保护古树木、古遗址,保护河水不受污染,建成集度假、休闲、观光于一体的风景旅游带。发展乡村旅游,在农业示范园及贾庄、玉皇庙、怀仁、沙河等乡镇先行试点破题,规划、引进、建设一批以农业文化、农业科技、农业体验、民俗风情、生态景观为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逐步形成一乡一品、一园一品,体现差异化、特色化,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温泉度假、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积极开展以鼓子秧歌为主体的民间舞蹈游,使其成为商河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力争&十二五&时期,年均接待游客10万人,旅游收入1.5亿元,把商河建成全省温泉旅游度假基地和生态旅游目的地。
  2、提升商贸服务业。根据商河商贸业发展定位,&十二五&时期,全县形成&一主(县级商业中心)两副(南城区旅游商贸副中心和玉皇庙商业副中心)多节点(乡镇商贸中心及农家店等)&的发展格局。结合老城区改造,依托现有商贸设施,在老城区建成县级商业中心。主要建设七处大型市场,依托金桥市场建设家具、建材专业市场,人民公园周边区域建设集购物、休闲、旅游、商务、办公于一体的休闲购物广场,结合银桥批发市场建设综合性批发市场,西侧中心城入口处建设大型批发市场,另外结合居住区建设大型农贸市场三处。南城区旅游商贸副中心,是为了满足南城区温泉旅游度假区的游客购物、餐饮、娱乐、疗养、交通等方面的需求,配置商务会议、洗浴中心、餐饮店、宾馆饭店、超市、便利店等业态,建设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购物中心。玉皇庙商业副中心以提供玉皇庙镇、经济开发区及周边地区多层次服务为主要功能,以玉皇大道、白玉南路、玉凯路及联盟路等商业街为主,逐步形成商品经营范围集中、功能搭配合理的专业特色街,构筑新的城市商业发展框架。加大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力度,同时加大农家店改造力度,发展新型消费业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完善商贸流通体系。继续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进一步落实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大力实施&便民放心菜工程&,认真做好&农超对接&,拓展新兴服务消费,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到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2亿元,年均增长16%。
  3、做强现代物流业。按照大市场、大流通、高效率、低成本的要求,充分发挥我县区位和交通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县城区、经济开发区、城区产业园,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物流设施为支撑,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在城区产业园西侧,利用靠近高速公路出口和省道316线的优势,建设辐射鲁西北的综合物流园区;在德大铁路站点附近,建立商北物流中心;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区域性副食品配送中心;依托商河建材市场建设建材配送中心;依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副食品配送中心;在产品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乡镇建设专业性生产资料配送中心。
  、扩展金融服务业。合理规划和调整县域商业银行机构网点布局,积极引进金融机构来我县布点。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加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发展多元保险市场主体,形成专业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5、稳健发展房地产业。以建设&人文亲和、绿色宜居&家园为目标,支持豪门置业、嘉源房产、宝恒房产等房地产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住宅区的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水平,建设品位高、功能全,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住宅小区,为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围绕解决广大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连片开发西关片区、长青河以南片区、西三里片区等普通商品住宅,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吸引以济南市民为主的外地人来我县购房,提高我县的商品房销售率。加强房地产一级市场调控,完善二级市场,培育规范房屋租赁市场,扩大房地产有效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四)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围绕济南次中心城市定位,突出生态、温泉特色,精心打造济南市后花园,县域内形成&县城-中心镇-一般镇&三级城镇网络结构,走符合商河实际的新型城镇化路子。
  1、全力突破县城。按照&温泉生态之城、休闲健身之都、鼓子秧歌之乡&的总体定位,加强规划建设和管理,促进人口集聚和产业发展,努力建设功能完善、富有特色、宜业宜居的济南次中心城市,县城逐步形成&一轴两心四区&的布局。坚持长远规划、逐步建设,突出前瞻性,进一步完善好交通体系、城中河流水系、生态绿地、中心城商业中心区、行政中心片区及一些重点项目的详细规划,靠规划引导项目建设。坚持高标准、高效益、出精品原则,加快育才路、田园路、商中路北段及滨河路综合整治、新316线改造、集中供热续建、污水管网、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公园以南商住片区、彩虹路以北片区、西关片区、商中河整治、客运中心、大型商场等功能性项目建设,完善城市路网管网体系,提升城市功能。抓好温泉国际、行政办公片区及城区外环路等项目,推进温泉国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城区产业园融合发展,把南部综合区建成生态环境优美、功能设施齐全、现代气息浓厚、道路通畅便捷的行政、旅游、文化和宜居中心。坚持全覆盖、精细化、严要求、全民参与的原则,抓好城市管理,持续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文明城市创建、市民素质提升、社区建设管理等工作,形成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2、做强玉皇庙组团。以纳入省财政重点扶持的16个经济强镇为契机,坚持以县城的标准推进小城镇建设,以城区产业园的标准整合产业区,以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标准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区,高标准推进玉皇庙组团规划建设,逐步形成&三区一带六基地&的布局,&三区&即经济开发区、商住区、民营经济产业园,&一带&即土马河旅游观光带,&六基地&即彩椒、冬瓜、大蒜、花卉苗木、畜牧和标准化粮食生产基地。着力做好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地热综合利用、垃圾处理场、土马河旅游观光带、玉皇庙中心小学、玉皇文化中心、玉园二期、客货运中心、玉苑社区、玉南社区、石桥社区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项目建设;加强行政执法、消防、交警三支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城镇管理长效机制,创建国家级示范镇。围绕力诺玻璃、帅潮钢板弹簧、博特瑞路桥机械、晟朗能源等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引进大项目、好项目;重点鼓励和支持力诺集团实施的投资21亿元的&123&工程和帅潮集团实施的帅潮二期工程,培植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增强工业实力,建设以新能源、机械制造、玻璃制品等产业为主导的10万人工业小城镇。充分发挥生态牧猪、和康源生猪、恒基珍禽、六和饲料、商南蔬菜市场、明珠生态园、山东省农科院玉皇庙试验示范基地等农业龙头企业的科研、示范、推广作用,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进行标准化生产,打造品牌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到2015年,玉皇庙组团区域总人口达到10万人,建成区面积9.8平方公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亿元,建成功能完善、产业集聚、富有活力的城市新片区,打造黄河以北最好的小城镇。
  3、推进重点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把小城镇作为城乡统筹的重要抓手,加快怀仁、贾庄、龙桑寺、郑路等重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配套设施水平,提升承载发展能力,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增强小城镇区域辐射带动作用。用好土地挂钩试点、土地整理、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等政策,逐步推进以城中城边村、镇中镇边村、园区边村、高速路出入口边村、中心村等为重点的新型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服务网络,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开发就业岗位,提升服务水平,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服务体系,运用市场机制发展养老、托幼、文化、物业管理、环境卫生等服务业。
  4、提高城镇化水平。以富裕农民为核心,以产业集聚为切入点,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按照统筹规划、自愿有偿、积极稳妥、综合配套、促进发展的原则,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引导农民有序外出,积极发展二、三产业,扶持乡村能人创业,鼓励农民进城就业安居,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到2015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8%。
  (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跨越发展支撑能力
  按照适度超前、突出重点、统筹城乡的要求,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形成通达的交通网络体系、完备的水利设施体系、安全的城乡电网和方便的信息网,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1、改善交通设施。积极推进济乐高速、德大铁路建设,力争2013年建成通车。力促济南市轨道交通6号线延伸至商河,使商河尽早融入全市顺畅、快捷的城市一体化交通体系。建设城市外环,将省道248线、316线引出城区,改造为一级公路。提升商怀路、商展路、龙怀路、白玉路等为二级公路标准,新建改造龙白路、耿玉路等达到三级以上标准,乡村公路进行升级改造,使全县公路路面等级逐步向高级公路发展,逐步解决宽路窄桥及断头路问题。高度重视城市道路对城市功能布局的引导作用,修建改造育才路、田园路等城区道路,打通城区断头路,城区主干路框架形成&五纵七横&的布局。建设长途汽车站两处,县级公共服务中心广场1处,城区公共停车场10个。大力发展道路运输生产力,保持运输能力超前于经济发展,提高运输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到2015年,全县客运量达202万人,货运量达446万吨。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本着&公交优先&的发展思路,确定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定位,完善运营机制,客运车、出租车、城区公交车等行业提供规范化、标准化服务。
  2、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和严格的普查工作,进一步抓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坚持标本兼治,做到开源、节流和保护并举。立足保障全县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完成小农水重点县、农村饮水安全、水毁建筑物除险加固、骨干河道综合治理、引黄灌区节水改造、丰源湖水库及水厂工程建设,提高城乡供水一体化水平,努力实现由传统水利向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3、改善农村电网。通过农网建设改造工程,改善县内电网结构,提高电网安全性,从根本上解决电源点不足、供电半径长、线路卡脖子等问题,建成网架布局合理、装备先进、管理科学、自动化程度较高,能够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的农村电网,实现境内110kv变电站相互联络,35kv变电站全部具备双电源供电,10kv线路形成&手拉手&供电,提高电网自动化管理水平,使全县电网建设及用电水平再上新台阶。加快电气化乡镇、电气化村建设,电气化乡镇生活用电量达到月户均60千瓦时,电气化村生活用电量达到月户均100千瓦时。
  4、推动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建设和完善通讯网、互联网和数字电视网,多层面推动&三网融合&,全力推动3G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与发展。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建设,建立数据交换和共享机制,加快推进物流园区、工业聚集区、旅游业等重点领域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初步实现社会公共服务和综合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推进信息社会建设,建立和完善公共信息共享平台,构建网络和信息的安全监控和防御体系。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进一步融合,建设&信息商河&。
  (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重点领域改革,开拓外向型经济,以改革开放的新举措,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1、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把政府工作重心转移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推进服务政府、诚信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快建立群众参与和专家论证相结合的民主决策机制,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深化政府行政部门机构改革,调整职能部门事权划分,解决事权重叠和交叉问题,简化办事环节,切实提高行政效能。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机构分开,不断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严格部门管理,推行一站式、一体化工作模式,优化工作流程,降低行政成本,提高部门综合服务能力。规范行政审批行为,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
  2、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确保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基础上,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及社会力量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深化农村户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居住证制度,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规范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发展小额信贷和农村联保贷款。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范围。
  3、规范市场秩序。打破行业分割和垄断,创新专营性公共服务产业的管理体制。完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健全价格决策听证制度,加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价格秩序。规范发展各类能够有效承接政府职能的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政府市场监管职能,完善市场监管手段,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和群众参与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市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切实维护公平竞争和交易安全的市场秩序。
  4、实施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深化医疗、卫生、科技、教育等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收费等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等。积极引入竞争机制,着力营造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好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以跨越发展科学发展为目标的改革工作推动机制,建立起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改革任务落实机制和改革决策民主机制。完善县级领导干部、部门、乡镇(街道)三个考核办法和先进企业奖励办法,使之更加规范、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为跨越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强化项目建设,努力实现引进项目、引资数量和质量新提升。加快产业推进,进一步研究产业转移动向,对接重点区域和企业,做好产业招商工作。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专业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委托招商、产业链招商,加强项目信息的储备和项目库建设,提高项目招商的质量和成功率。破解土地瓶颈制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把握落户园区项目的投资强度,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盘活存量土地,收回闲置土地,研究好上级土地政策,利用好土地点供政策,争取更多的土地指标。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对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招商引资,抓住国际产业资本加速转移的机遇,进一步强化对日韩和港澳台的招商。&十二五&期间,全县招商引资累计完成135亿元,其中内资120亿元,年均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年均增长40%。
  6、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努力提高外向型经济规模、质量和水平,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做大做强宏业集团、法瑞钠焊材、力诺玻璃、欣宏药业、白鹤塑料等企业,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形成一批出口率高、带动力强的外向型经济增长群体。2015年,外贸出口达到1.2亿美元,年均增长20%。
  (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把商河建成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国家级生态县。
  1、加强耕地保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战略,推进玉皇庙、怀仁、龙桑寺、贾庄、白桥等乡镇土地开发整理。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按照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基本思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用地。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为主线,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完善各项措施,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退化土地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到2015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不少于75923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69310公顷。
  2、加强节能降耗。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建立节能降耗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节能考核、评价、奖惩机制,加强对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行政事业单位能耗监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高耗能企业准入政策,坚决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大节能投入,加快重点节能项目和工程的实施,对重大节能工程和重点示范项目和高效节能产品予以财政资金支持。优化能源结构,鼓励沼气及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到2015年,全县万元GDP能耗、电耗、取水量分别降低5%、3%、5%,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取水量分别降低6%、5%。
  3、加强环境保护。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促进跨越发展科学发展为中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总量控制和达标管理为手段,依靠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全县人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突出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的环境保护。加强水污染综合防治,加大对排污企业特别是重点排污企业的执法力度。加快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界定,保证水源安全。继续实行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控制,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完善热源厂管网配套,实现集中供热无缝覆盖。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促进垃圾处理资源化和无害化。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到2015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标准天数大于330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规定范围以内,县城垃圾无公害处理率达到100%,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
  4、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按照&一核(县城区)、两带(道路绿化带、水系绿化带)、三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林业示范园)、四射(向四极辐射建设生态示范乡镇)、五基地(黄金梨、金丝魁王枣、薄壳核桃、园林花卉苗木、林下种养等特色林业产业基地)&的规划布局,构建城区绿化、公园绿地、绿色通道、水系绿化、村镇绿化和农田林网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生态网络体系,把商河建成布局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绿色生态县。县城区绿化率达到40%以上、绿地率达到35%以上,乡镇驻地绿化率达到30%以上,道路与水系两侧全部绿化,农田林网化率达到96%以上,确保2011年建成全国绿化模范县。
  5、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深入开展国家级生态县建设工作,明确目标,全面推进,突出抓好节能减排、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生态示范创建等工作,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确保2012年底建成国家级生态县,打响&生态商河&品牌,打造一流的宜业宜居环境,再造发展新优势。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妥善配置各类公共资源,全面加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就业等社会事业建设,着力加强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切实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1、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创新型商河建设的各项任务目标。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各类科技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增强全县自主创新能力。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及产品,不断增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2015年力争达到30%。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大力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工程、科技特派员工程、农业科技培训工程,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推动企业与省市内外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吸引科技人才和高科技项目落户我县,通过合建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形式开展联合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到2015年,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6家,市级达到10家。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2015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80件。加大科技支出力度,2015年科技支出占县级财政经常性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2.3%以上,科技型企业每年的研发经费达到销售额的5%以上。
  2、加快发展现代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围绕教育质量和内涵提升,完善落实制度机制,强力推进学校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15年,建成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各乡镇(街道)建成中心幼儿园,全县学前一年、三年幼儿入园率分别达到95%、90%以上。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落实农村学校教师引进规划,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县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保持100%,小学、初中在校生巩固率分别达到99%、98%以上,各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9%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5%以上。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持续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创出特色和品牌,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大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维修改造学校17所、面积3.96万平方米,拆除新建学校61所、面积15.97万平方米;完成县一中学生餐厅楼和公寓楼、二中实验综合楼、弘德中学体育馆、实验中学体育馆(场)、职业中专实训综合楼建设。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人才发展规律,把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全面协调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才资源效能建设为核心,以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实用人才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人才体制机制,全面优化人才环境,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到2015年,我县人才发展总量达到22400人,其中党政人才稳定在1800人左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到4000人左右,专业技术人才达到9700人左右,高技能人才达到700人左右,农村实用人才达到6000人左右,社会工作人才达到200人左右。
  4、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加强文化基础设施与文化标志工程建设,重点建设公共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演艺中心。健全完善县、乡、村(居)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乡镇(街道)建设一个综合文化站,每个村(居)建设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实现乡镇(街道)、村(居)全部具有文化场所的目标。丰富文化活动,培育精品特色,保护挖掘文化资源,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鼓子秧歌传承和交流工作。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充分发挥城市展馆和乡镇文化站平台作用,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完善广播影视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不断巩固和提高农村广播电视接收效果,大力实施农村数字电影工程,积极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不断扩大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面,提高放映质量。打造和谐社会共建、文化素质提升、文化设施建设、精品力作生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文化市场繁荣、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特色建设八项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升城乡居民的文化素质。
  5、推进体育事业发展。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为目标,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提升竞技运动水平为主要任务,推进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统筹体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十二五&时期,建设综合体育馆、体育公园各一处,城市社区、乡镇、行政村建有健身场所,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总人口的40%以上,国民体质合格率达85%以上。
  6、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利用效率为出发点,以进一步满足群众卫生服务需求和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为重点,实施好公共卫生综合楼、县医院门诊楼、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乡镇卫生院配套基础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院病房楼六大重点项目。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推动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十二五&末,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岁,婴儿死亡率低于10&,孕产妇死亡率低于20/10万,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2.42人,每千人床位数2.3床。
  7、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定不移地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加大对计划生育工作投入。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有机统一,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乡村计划生育服务场所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婚前和孕前优生健康指导,降低新生幼儿出生缺陷和先天性残疾发病率。&十二五&时期,全县合法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9的正常范围之内,年均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12&和5&以内,人口控制在65万人以内。
  8、努力扩大就业保障。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坚持个人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带创业,推动创业型社会建设。重点抓好就业、转移、提升三大工程,妥善解决困难群体就业,大力倡导自主创业,推进全民创业。大力做好劳务输出工作,把劳务输出作为就业的主要措施来抓。做好就业创业培训,积极引导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及信息服务,努力培养一大批懂管理、有技能的就业创业者。充分利用政府网站、电视及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点,为就业创业提供方便快捷的资讯服务。&十二五&时期,每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6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00人、困难群体再就业220人、劳务输出3万人、就业再就业培训3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万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事业,建立完善被征地农民就业扶持保护与社会保障机制,做好中断缴费人员社会保险接续工作,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十二五&时期,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4%。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建立完善由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组成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乡镇(街道)敬老院建设管理,乡镇敬老院全部达到省一级标准,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到75 %以上。加快建设温泉养老福利服务中心,年供养老人1万人,集中供养人数达到2600人,争取建设成为省级和国家级&养老社区&。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康复服务网络,逐步完善残疾人教育、就业、培训机制,使残疾人享有均等的教育、就业权利,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9、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认真解决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积极消除不稳定、不和谐因素。严格落实信访工作目标责任制,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信访事件。注重源头治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畅通信访渠道,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积极推进信访事项三级终结制度,规范信访行为,重构信访秩序。抓好国民经济动员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监督和检查,坚决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狠抓事故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升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推进平安商河建设,严厉打击各种犯罪行为,确保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加快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全面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建好妇女儿童活动场所,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计、审计、史志、档案等各项工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六、保障措施
  (一)充分发挥年度计划、专项规划的作用。科学制定年度计划,把&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任务目标分解到每一个计划年度中,保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做好专项规划、园区规划与总体规划的衔接,形成规划实施的合力,保证重点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实行规划目标责任制,及时分解落实规划中的发展任务,明确部门分工,落实部门责任,并将其列入政府考核目标。县发展规划主管部门要跟踪分析总体规划的执行情况,加强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和预警,定期向县政府报告,及时向社会发布,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三)强化重大项目支撑作用。精心筹划重大项目建设,增强全县抓投入、抓项目的意识,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抓好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市规划盘子。经过认真筛选,拟定全县&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170个,计划投资32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26个,投资36亿元;农业项目47个,投资22亿元;工业项目35个,投资112亿元;服务业项目37个,投资143亿元;生态建设项目4个,投资4亿元;社会事业项目21个,投资9亿元。对规划所列的重大项目,特别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政府要重点实施,或进行招商引资,采用多种融资方式吸纳社会资金,保证重大项目资金的投入,确保建成投用,发挥效益。
  (四)健全完善规划评估机制。建立规划中期评估制度,总体规划由县政府组织评估,重点专项规划、园区规划由规划编制部门组织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规划进行调整修订。当经济运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由于其他原因使经济运行与规划目标有较大差距时,及时提出调整方案,报请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实施。
  (五)加强对规划纲要的宣传。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使规划实施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各部门、各单位要提高规划意识,树立长远发展观念,自觉以规划指导各项工作,确保规划提出的任务目标如期顺利实现。
&商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主要指标
&2005年实际
&十一五& 年均增长%
&十二五& 年均增长%
& 第一产业增加值
& 第二产业增加值
& 第三产业增加值
三次产业比例
44.8:34:21.2
31.6:39.5:28.9
人均生产总值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
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
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实际利用外资
森林覆盖率
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
城市用气普及率
县城垃圾无公害处理率
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
年末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
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
每千人床位数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952(07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
城镇登记失业率
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率
&& &注:&十二五&时期,部分指标统计口径调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500万元调整为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由50万元调整为500万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济南商河新闻2015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