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县计生招考向乌江下游有哪些县

贵州省乌江(威宁县东风、二塘段)治理工程施工招标(C1:东风镇河段治理工程、C2:二塘镇河段治理工程)中标公示
输入您要搜索的内容:
&|&&|&&|&&|&&|&&|&&|&&|&&|&&|&&|&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8 align=center bgColor=#ffffff border=0>
最 新 公 告
综 合 统 计
法规文件:96 篇文章市场服务:11 篇文章交易员:160 个文章招标信息:3576 个标书中标公告:3100 篇文章综合信息:327 篇文章公告企业:407 个文章能力状况:313 个文章企业席位:0 个文章信用评价:48 个文章注册会员:227位
贵州省乌江(威宁县东风、二塘段)治理工程施工招标(C1:东风镇河段治理工程、C2:二塘镇河段治理工程)中标公示
&&&热&&&&&★★★
贵州省乌江(威宁县东风、二塘段)治理工程施工招标(C1:东风镇河段治理工程、C2:二塘镇河段治理工程)中标公示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 16:12:50
日贵州省乌江(威宁县东风、二塘段)治理工程施工招标(C1:东风镇河段治理工程、C2:二塘镇河段治理工程)在贵州省水利水电工程交易中心进行开标、评标活动,经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安按招标文件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各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并依法推荐了以下中标候选人进行公示。
投标报价(元)
其中劳动保险费(元)
其中工程保险费(元)
工期(日历天)
第一中标候选人:&
绵阳佳成建设有限公司
第二中标候选人:&
吉林省水利水电工程局
第三中标候选人:&
福建省南平市水利电力工程处
投标报价(元)
其中劳动保险费(元)
其中工程保险费(元)
工期(日历天)
第一中标候选人:&
绵阳佳成建设有限公司
第二中标候选人:&
吉林省水利水电工程局
第三中标候选人:&
福建省南平市水利电力工程处
招&标&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
代理机构:&贵州万和工程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公&示&期:2013年7月16日&&&至2013年7月18日&
投诉机构:水利厅建设处
投诉电话:&&&&&&&&&传真:
&&&&&&&&&&&&&&&&&&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贵阳市西湖巷29号
文章录入:辜嘉F&&&&责任编辑:姜建萍&
【字体: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8 align=center bgColor=#ffffff border=0>
贵州省水利水电建设工程交易监督网
友情链接:查看: 1692|回复: 6
阅读权限120
本帖最后由 元兵 于
10:38 编辑
# f1 d. Q$ F' r& E
& &&&乌江,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贵州第一大河。乌江有南北两源:南源三岔河,北源六冲河,习惯上以三岔河为乌江干流。( p& M5 h" c2 `1 n&&p+ \3 g4 Q
乌江又称黔江。发源于贵州省境内威宁县香炉山花鱼洞,流经黔北及渝东南,在重庆市酉阳县、涪陵区注入长江,干流全长1037公里,流域面积8.792万平方公里。六冲河汇口以上为上游,汇口至思南为中游,思南以下为下游。乌江水系呈羽状分布,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流域内喀斯特发育。地形以高原、山原、中山及低山丘陵为主。由于地势高差大,切割强,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9 E% y0 `* K* I& I8 d, S$ V$ R* r
0 h4 y. ]; v5 ^! g: G* m: I
& &&&乌江,古称内江水,涪陵水,延水等。其首次被称为乌江始于元代。蒙古人南下,用蒙古语记下各地的名字,再音译成汉字,导致了许多谬误,如沿河北部河流“思邛”被记为“思渠” (因为当地巴蜀语有鼻音韵尾脱落的情况)。乌江也是此时得名。. I9 H" G/ c1 B" ^1 D
沿河古称“务川”(隋开皇十九年(599年),招慰蛰僚奉诏置务川县,治地在今沿河县城东岸,南宋后期才迁往都濡,务川县治沿河历519年)。唐《元和郡县志》载:“内江水,一名涪陵水(乌江),在县(今沿河河东田坝)西四十步,因川为名,曰务川县。”可见乌江在唐代就被称为“务川”。9 H2 E/ T3 p4 f9 R/ K0 |# T, k
“务”是微母字,元代发音构拟为vu,但蒙古语没有v辅音,所以用一个相近的qu来代替,于是在后来转写时记成影母字“乌”,这便是乌江名称的来历。
& && &乌江,长江上游右岸最大支流河,发源于贵州省威宁县香炉山花鱼洞,流经黔北及渝东南酉阳县和彭水县,在重庆市涪陵区注入长江。六冲河汇口以上为上游,汇口至思南为中游,思南以下为下游。! ]7 m# h. H0 ~) W/ M
& & 乌江水系呈羽状分布,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流域内喀斯特发育。地形以高原、山原、中山及低山丘陵为主。由于地势高差大,切割强,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
乌江水能蕴藏丰富,全流域水能蕴藏量1042.59万千瓦,乌江渡电站坝是中国喀斯特地区已建成的最大高坝。乌江流域为贵州主要工农业分布区,居住有汉、彝、苗、布依、回等民族。盛产粮、油、烤烟、茶、生漆、油桐、乌柏及天麻、杜仲、党参等药材,煤、硅石、铁、磷、铝、锰、铅、锌、锑等矿产丰富。乌江自古以来为川黔航运要道,1989年在乌江天险江界河渡口兴建的特大跨度桥梁,是贵州省桥梁中最壮观的一座。
& && &“乌江鱼”是遵义乌江镇的一个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饮食品种,四季皆宜,闻名遐迩。“乌江鱼”是用真正的野生鱼(即江中之鲢鱼)精心配料,加以遵义“朝天辣椒”,以火锅方式烹制而成,鲜辣味美,吸引了无数的游客。乌江镇大街上那整片的火锅店、站在路边向过往车辆招徕的女服务员和她们软糯的口音,也成了进入遵义城区必经的一道景观。
& &&&董酒产于贵州遵义乌江附近的董公寺镇,是董香型白酒的代表,以独特的工艺、典型的风格、优良的品质驰名中外,在中国名酒中独树一帜。董酒在第二、三、四、五次全国评酒会上四次蝉联国家名酒称号及金质奖。[1]董酒的工艺和配方曾三次被国家权威部门列为“国家机密”,国密董酒由此得名。董酒是串香工艺的鼻祖,其独特工艺简称为“两小、两大、双醅串蒸”——采用小曲小窖制取酒醅、大曲大窖制取香醅,双醅串蒸而成。由于采用了特殊的工艺和配方,董酒既有大曲酒的浓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绵醇和与回甜,被行家们评价为“酒液清澈透明,香气幽雅舒适,入口醇和浓郁,饮后甘爽味长”。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阅读权限255
乌江鱼听说过哦,董酒现在不流行了
阅读权限120
乌江鱼是个好东西。
阅读权限120
乌江鱼听说过哦,董酒现在不流行了
感谢版主支持,谢谢。
阅读权限120
; K- C4 @# ]' `' n' m
乌江鱼是个好东西。
感谢战友支持,谢谢。
阅读权限110
乌江画廊的风景还可以。
阅读权限120
乌江画廊的风景还可以。
感谢支持和鼓励,谢谢。交通方式:汽车去 汽车回行程天数:2天
线路特色: 重庆武隆旅游线路特色: 1、【天坑(生)三桥】游览国家AAAAA风景区,全国少见的地质奇观生态型旅游区,由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三座气势磅...
交通方式:汽车去 汽车回行程天数:1天
线路特色: 在众多重庆周边旅游线路中【黑山谷】有着“中国最美养生峡谷、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的称号! 森林覆盖率达97%,被专家誉为“渝黔...
148次&158起
54次&375起
5171次&405起
6569次&188起
11172次&250起
巫峡旅游景点介绍 巫峡,长江三峡...
黑山谷位于万盛区景星乡境内,距万...
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属武陵山脉...
长江三峡旅游景点之瞿塘峡概述: 瞿...
长江三峡之西陵峡概述西陵峡,因宜昌...
微信关注中青旅
隐藏联系方式开贡、炼丹、运盐……贵州第一大河乌江,有着怎样的前世?
在“贵州江河行”系列报道中,乌江应该有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条大河的历史文化以及所带来的经济变化,对贵州乃至长江水系有着深远的影响。
全长1037公里的乌江,是长江上游右岸最大的支流。发源于贵州乌蒙山区,流经威宁、赫章、毕节、息烽、开阳、遵义、湄潭、凤冈、余庆、思南、德江、沿河等地后,于彭水进入重庆地界,最后在涪陵汇入长江。
乌江又分为南北两源。南源三岔河发源于威宁县盐仓镇石缸洞,是习惯上的乌江干流;北源发源于赫章县辅处乡,被称为六冲河。
这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在历史上第一次被称作“乌江”,据称是在元代,蒙古人南下时,因发音问题,将“黔江”记录成“乌江”。
作为重要的水道,乌江与赤水河一样,见证了历代贵州先民的耕种劳作,也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通江达海的梦想。
曾经桀骜不驯的乌江,如今从上游而下巍然矗立着九座大坝。昔日磅礴变轻柔,当年雄浑成宽厚。高峡出平湖,作为贵州第一大河的乌江,今日的通航能力远超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而贵州丰富的水利资源也借由乌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利用。
上善若水,也许正是对乌江最贴切的注脚。
石缸洞里流出一条大河
宋连英挑水的地方,叫做石缸洞。洞口,被一座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覆盖,周边长着4株核桃树、3棵杉树,这里是乌江之源……
一个多月没有下雨,门前核桃树上发出的嫩芽,颜色灰白。地里正在发芽的玉米苗,是宋连英连日挑水浇灌的成果。
威宁县盐仓镇营洞村,是乌蒙山区腹地一个被高山环绕的村落,石漠化十分严重。好在,十多年来,人们持续不懈种下的松树,有不少已成活,让这个村子一年四季都有了绿色。
宋连英挑水的地方,叫做石缸洞。洞口,被一座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覆盖,周边长着4株核桃树、3棵杉树。“这是乌江源。”59岁的宋连英,指着石缸洞周边的若干块石碑说,经常有人来这里寻源、搞活动。
这是一个面积约4到5平米的水凼。不规则的水凼,形似一个“水缸”。清澈的泉水,从石缝中涌出,注满“石头水缸”后,从缺口溢出,顺着水沟,缓慢流淌。
沿着石缸洞溢出的水流而下,是或尘土飞扬、或卵石密布的耕地。但从石缸洞流出约500米远后,水流消失在地表。
地面存不住水,是乌江源头地区最大的问题。“三天不下雨,包谷就要卷叶子。”宋连英说,由于干旱缺水,这里的包谷产量很低。
散居在石缸洞周边的,有约40户人家。乌江源头总体依旧恶劣的大环境,使得他们只能祖辈在石头缝里刨食——在石漠化严重的地里,大量种植耐旱农作物马铃薯,有时也会播种产量更低的荞麦。
石缸洞口最大的核桃树,是宋连英家的,一年能摘4到5箩筐核桃。她说,基本上不用拉出去,在原地就能卖出去,每斤5元钱。“种核桃,收成不错,但结果的时间太漫长。”她说。
种果树,是威宁县政府近年来引导村民们摆脱贫困、恢复生态的手段之一。但由于多数农户仅习惯于将投资期长的果树,种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不愿大规模种植,只好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发展大户带动。
距石缸洞一公里左右的花渔洞外,29岁的村妇刘英,正在一块地里观察樱桃树的生长情况。这些樱桃树,有40到50厘米高,是今年初流转村民土地种下的。
花渔洞,是因地下河水出露地表形成的。据称,下大暴雨时,偶尔还会有一种体表分布灰黑花纹的鲢鱼涌出。但肆虐的洪水,经常冲毁河堤、道路、农田。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花渔洞小流域被纳入治理范围。山上比成人拳头略粗的松树,以及新种的樱桃等,都是小流域治理的项目之一。
为了保护生态,喜欢啃食树皮的山羊,被限制规模,即使要饲养,也只能是圈养。在威宁县乌江流域,仅在板底乡的百草坪上,才能看到放牧的成群牛羊。而这里,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原生态戏剧撮泰吉的传承地。
水陆码头演绎丹砂传奇
秦代,乌江边上有一名叫“清”的寡妇,依靠开汞、炼丹的高超技艺,成为当时“第一女富商”,控制着其巨大的“商业帝国”……
沿河县洪渡镇,乌江干流贵州境内的最后一段。江的对面,分别是重庆市管辖的彭水和酉阳县。
这里,因发源于遵义中东部的洪渡河流经而得名,是乌江边一个重要的水陆码头。据记载,唐代的洪杜县,也因此而得名,并就在这个地区。
溯洪渡河而上,可达遵义市管辖的务川县、凤冈县等地。十多前,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队员们,在洪渡河边的汉墓中,发现了丹砂。
考古学家们由此确信,至少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乌江流域的人们,已有了大规模化的工业活动——开采丹砂、练汞。
丹砂,是提取水银的汞矿,古时候还是炼制“长生不老”丹药的主要原料。一些人认为,乌江边的丹砂开采,或可追溯到更早以前的秦代。那个时候,追求“长生不老”的丹药,在权贵中风靡。
秦代,乌江边上有一名叫“清”的寡妇,依靠开汞、炼丹的高超技艺,成为当时“第一女富商”,拥有规模上万人的私人武装,控制着其巨大“商业帝国”——开采汞矿提炼水银,捐献巨资助秦始皇修建长城,为骊山陵墓提供丹砂和水银。
远在数千年前的清代,蕴藏丹砂的乌江及洪渡河两岸,或许正是寡妇清控制的工业帝国核心区。今天,铜仁市万山特区、遵义是务川县,还有很多古代开采汞矿的遗址。
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对“清”的记载,是76个字。据称,关于这个叫“清”的女人,后来有人根据测算认为,她拥有的资产,富可敌国。
洪渡镇对岸,是重庆市的酉阳县和彭水县地界。在蓄水后,淹没区的一些移民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按自己的意愿,相互住到了邻省的地界上。两岸的孩子们上学,村民购买合作医疗保险,也不分渝黔。
“其实,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乌江。”45岁的刘凤英说,世代生活在乌江边上,共享乌江,从未分过彼此。
土生土长的洪渡人刘凤英,经历过洪渡镇最后的繁华——她上小学时,父亲在集镇的搬运队上班。“他的工作,是从船上卸载物资,或者往船上装物资。”她说,船队聚集最多时,几乎占据了半条江。
数千年前,寡妇“清”的私人武装,常在洪渡镇的码头上,敦促工人们将获取的丹砂、丹药、水银装船,然后顺乌江而下,进入长江逆水而上,再转入岷江,最后经陆路,进入关中。
但今天,如同被江水淹没的红渡古镇一样,乌江上的汞矿、水银运输船队,以及洪渡河岸边的汞矿开采、水银提炼业,已被更好的产业取代。
百年盐号讲述乌江往事
在以航运为主的数百年前,思南从一个小码头变成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曾经的思南富甲黔中,被誉为“黔中首郡”。
铜仁思南,历来被认为是乌江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
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座“因河而生”的县城。明清时期,满载着桐油的商船从这里顺流而下,进入涪陵并汇入长江;而来自四川、两湖、江西等地的盐巴、生铁等重要生活生产资料也随着这条“黄金水道”进入黔境。
在以航运为主的数百年前,思南从一个小码头变成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曾经的思南富甲黔中,被誉为“黔中首郡”。从卢家码头拾级而上就是安化街。“周家盐号”、“刘家统子”等古建筑群青瓦盖顶、雕龙刻凤,让人重回旧时光。
周业洪是周家盐号的第三代传人,数十年来一直守护着这份祖业。
周家盐号坐西向东,是一座木质结构四合院。分为正房5间,两侧厢房6间,对厅5间和厨房、盐仓、前后花园龙门。整个建筑占地1500多平米,使用面积为900多平米。大小房间50余间,布局合理,造型大方,工艺精湛,是思南当年贩运销售食盐商号和居家为一体的宅院。
周家盐号最初的主人周镐璜,19世纪30年代出生于乌江下游的龚滩。年幼失怙,家道维艰。年仅十多岁时就身带一把短刀,只身来到思南。先是投靠亲友做点小摊生意,后来经过一番打拼, 涉足盐业贩运批发。于19世纪60年代,步入事业的黄金期,在众多的盐商中脱颖而出。清道光年间,他耗资3万白银,在思南的黄金地段建造了这座豪华的宅院。
周宅至今仍保存着当年运盐的木船、称盐的石砝码等物件,再现了乌江“油盐古道”的景况。大宗的盐务购销,带来的是大量的银元流通。当时的人们制作了高度相当于一百个银元的“钱凳”,用于盘点银元,堪称点钞机的“雏形”。
庭院内尚保存有当年的盐号衡器、石砝码等,上刻“斤两”字样,清晰可辨。雕花椅、雕花床制作精美,木质的茶壶台古色古香。而宅中木门上还可见当时的家训:“创业惟艰,守成不易”云云。
从思南县城乘船出发,数公里外便是白鹭洲景区。乌江边的崖壁上,至今保留着深数十公分的摩痕——这些都是当年纤夫们拉纤留下的印迹。
据史书记载,从现今的重庆涪陵到贵州思南,乌江古盐道上的盐号星罗棋布,仅思南一地就先后存在过70多家盐号建筑。时过境迁,多已烟消云散,现今只剩周家盐号了。
回忆起周家盐号的“前世今生”,周业洪感慨万千,这座饱经沧桑的宅院,在“文革“期间被幸运地保存了下来,在本世纪初的一场与房开商的经济利益博弈中,由于周业洪的“抗争”和“坚守”,这座盐号的历史博物馆未被高楼大厦所取代,并于2006年被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了黔渝两省最后的盐商建筑,千里乌江两千年历史的唯一见证。
文/本报记者 黄黔华 黄启旺 李强
图/本报记者 张志红 黄黔华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威宁县计生招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