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涪陵榨菜菜味道怎么样?

Sina Visitor System乌江 涪陵榨菜味道怎么样?_百度知道
乌江 涪陵榨菜味道怎么样?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你不是重庆人?
需要回笼资金,寐着良心卖高价钱,我已经对这个牌子的榨菜绝望了,这榨菜还不如大润发大姆指的榨菜好吃呢.一包八十克,六毛钱.我的目的是让大家不要被厂家的招术迷惑,,听听大家的声音,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现在回答百度的问题也好累,不能选自己想要回答的问题.都是任百度管理者的摆布.真是搞不懂,更新就更新.但是更新没有老版的好,现在百度落后了,希望可以有更好的网站来为我们老百姓做实事说实话,
赶脚你是来吐槽的……
采纳率:44%
很好吃,很出名
说实话吧,这品牌榨菜绝对不好吃,以前有张铁林代言照片的绝对好吃,嫩,脆等,但是厂家觉得这榨菜已经出名就偷工减料,就把一些榨菜的边角料也投了进去,口感差了几万倍,现在张铁林也不敢代言了,现在就换了个脸谱,具体脸谱还有个说法,说是一代大将,但是依我看,我不需要知道脸谱上的人是谁,如果是一条狗或者猫戴了脸谱我们也不知道,你们说是不是,我一直觉得厂家的心愈来愈黑,牌子名气大就
以前张铁林代言的乌江榨菜确实好吃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涪陵榨菜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阿里巴巴中国站和淘宝网会员帐号体系、《阿里巴巴服务条款》升级,完成登录后两边同时登录成功。
¥26.80
总成交59笔
重庆 重庆市渝北区
总成交6468笔
浙江 杭州市
总成交764笔
上海 上海市松江区
总成交56笔
上海 上海市闵行区
总成交33055笔
广东 广州市越秀区
北京 北京市昌平区
重庆 重庆市
广东 深圳市
总成交15408笔
四川 成都市武侯区
总成交236笔
重庆 重庆市涪陵区
总成交58笔
广东 中山市
总成交46937笔
天津 天津市河北区
总成交154笔
重庆 重庆市巴南区
总成交24笔
重庆 重庆市涪陵区
总成交4001笔
四川 成都市
总成交38笔
重庆 重庆市江北区
总成交38789笔
湖南 长沙市雨花区
总成交910笔
四川 成都市
四川 乐山市
总成交2621笔
海南 海口市美兰区
让千万商家找到您
感兴趣的产品
感兴趣的产品
感兴趣的产品
感兴趣的产品为什么重庆那么重口味的地方有涪陵榨菜这么小清新的食物?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12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分享邀请回答apk.5888.tv/DownLoad.html (二维码自动识别)还有这样:当然了,这种一般是早上当早饭用作希饭的佐餐,当然丧心病狂的也有就着这个下干饭的。当然了,一般来说,像榨菜这样用了味精和食盐腌制的腌制品,拿来做方便的家常菜是再好不过了。比如:榨菜肉丝汤榨菜炒肉榨菜麻辣香锅,好吧,这个看不出榨菜在哪了:榨菜五花素鸡榨菜鱼片:榨菜豆花:最后,豆花饭镇楼:391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5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
舌尖上的安全&一碟榨菜品匠心
本報記者&崔&佳
日00:00&&來源:
豐收的青菜頭,兒時的榨菜架。 高建設攝
涪陵榨菜傳統制作工藝中的“裝壇”。
  推開老屋的房門,仿佛走進了塵封的往事,萬紹碧的表情有些凝重。堂屋旁套了個小間,裡邊大大小小的土陶壇子堆了一地。蹲下身來,挽起袖子,她開始一壇一壇地尋找,手腕上的玉鐲不時在壇沿兒上磕碰作響。
  抽出緊撐的竹篾,掏出塞壓得緊緊的絲瓜瓤和玉米皮,拈起菜絲先聞后嘗,萬紹碧動作純熟。“嗯,就是這壇,這是6年前我做的手工榨菜,其余都是我媽媽做的,有些已經有10年了。”她說,“媽媽以前每年都做,一直放在這裡沒動過,前年老人家去世了,這些榨菜就成了留給我們的紀念。”
  這裡是重慶市涪陵區清溪鎮萬家村。春和景明時節,這個長江邊的村庄滿眼青綠。“過去我們住在這兒的時候,每到這個季節,江邊上一排排全是晾菜的高架子。”幾杯清茶、一碟老咸菜,坐在老屋的院壩上,53歲的萬紹碧與記者聊起了榨菜。
  從小接觸榨菜,工作以后一直沒離開過榨菜,執掌知名榨菜品牌“辣妹子”多年……“榨菜堆”裡長大的萬紹碧在別人眼裡已經是這個行業的領軍人物,但她仍覺得自己制作的手工榨菜沒有媽媽做的好吃。“這可能就是榨菜的神奇之處吧,每個人的感覺不一樣,別看這一碟小菜,裡面可有家的味道、時間的味道和記憶的味道。”
  榨菜,發源於涪陵,至今已有百余年歷史。而作為榨菜的代表,涪陵榨菜可謂名滿天下。甚至可以說,許多人是從榨菜包裝袋上認識涪陵的“涪”字的。如今,涪陵榨菜早已進入了規模化生產、商業化營銷的時代,而本地民間沿用老輩人的方法腌制老榨菜的傳統也一直未被丟棄。做榨菜,如同不息流淌的血脈,在“榨菜之鄉”的土地上延續傳承。
  2008年6月,“涪陵榨菜傳統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這一國家級非遺項目在重慶有4位市級傳承人,萬紹碧就是其中之一。
  “走到今天,涪陵榨菜發生了太多的變化。”萬紹碧感慨,過去手工制作榨菜至少得幾個月時間,現在流水線上生產一袋榨菜隻需幾十分鐘。“人們的口味在變,對榨菜的情感也與過去不同,但不管是工業化生產還是手工制作,榨菜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榨菜,從誕生之日起,天地和舞台就在方寸碟中。歷經百年,涪陵榨菜仍鮮香嫩脆,“碟中之舞”背后,有著可貴的“匠人之心”。
  “怕吃苦,腌不了榨菜”
  時光沖洗不去的精髓
  “榨菜嘉年華”,今年在涪陵已是第四屆。除了名字洋氣,活動內容也越發豐富。光是兩層樓高的傳統榨菜“風脫水”晾架展示,就吸引了不少游客。“以前沒見過,感覺還是挺震撼的。”來自重慶主城的80后白領陳婕說,“發了微信朋友圈,好多人點贊。”
  同樣是青菜頭的晾架,在陳婕眼裡是“有趣”,在萬紹碧的記憶中卻帶著苦澀。“傳統的涪陵榨菜制作有著復雜的工藝,‘風脫水’只是其中的一道。”萬紹碧介紹,青菜頭從地裡收上來之后,光是大的加工工序就有選菜、剝皮、穿串、晾菜、下架、腌制、修剪、淘洗、拌料、裝壇、封口等10多道,在全靠手工的年代,要幾個月的時間,非常辛苦。“怕吃苦,腌不了榨菜。”
  “不僅程序復雜,要求也十分精細嚴格。”長期致力於榨菜文化研究的長江師范學院中文系教授楊愛平告訴記者,就拿風干脫水來說,都是支上架子晾在江邊,但晾晒的時間也有學問:收早了,水分大,不易貯存﹔收晚了,菜老了,口感就差了。甚至切絲都有講究:下雨天切,濕氣重﹔大熱天切,菜裡就會有股異味,老百姓管這叫“太陽臭”。“‘你糊弄它,它就糊弄你’,這是做榨菜的人常說的一句話。”楊愛平說。
  “我7歲就跟著母親學做榨菜,對榨菜的記憶就是從辛苦兩個字開始的。”萬紹碧說,最先是學穿菜,用竹條把選好的青菜頭穿起來以便晾晒,很快她就成了村裡“兒童穿菜組”組長,每天晚上給小伙伴們發一兩毛錢的“工資”。“一直到上高中之前,我的學費都是自己穿菜掙出來的。”但她也付出了慘痛的“學費”,右手小拇指不慎被刀砍傷,至今沒有知覺。
  “后來進了國營榨菜廠,一邊學習食品檢驗,一邊還參加重體力勞動。”萬紹碧回憶,跟男工人一樣下水“踩池”,天冷、腳疼就喝幾口白酒﹔4個壇子百十來斤,她挑起就走……“當時也不覺得有什麼,家裡的父母、廠裡的工人,大家做榨菜都是這麼干。”
  隨著工業化生產時代的來臨,勞動遠沒有以前那麼辛苦了,但涪陵榨菜工藝質量的要求仍在傳承、提高。涪陵榨菜集團建成了目前世界上同行業最先進的生產線,有名的烏江牌榨菜,從原料進入生產線到完成包裝,隻需要40分鐘。“時間縮短了,工序沒縮水,還是有大大小小17道,要不然參觀通道也不會有近1000米長。”集團總經理趙平邊說邊帶著記者透過玻璃參觀無菌生產車間。
  對比著史料照片,再看如今的生產線,涪陵榨菜制作工藝在傳承中發展足跡清晰。“就拿脫鹽來說,這是核心工藝之一,過去就是倒在大池子裡用水泡,泡完以后,技師用嘴去嘗,憑經驗確定鹽度,而現在脫鹽早已實現了傳感性自動化控制,鹽度更均勻了。”趙平說,拌料也是一樣,過去是人工拌,現在是用真空滾揉吸附式拌料機,不僅效率提高,色澤和口味也保持了品質標准。“涪陵榨菜傳統制作工藝的精髓沒有變,變的是適應市場的手段,以及讓食品更安全更健康的努力。”趙平說,集團還經常請廠裡的老技師提意見,為產品質量把關。
  作為民營企業家,萬紹碧對榨菜傳統工藝傳承也有著同樣認識。她不僅支持了首屆“涪陵榨菜十大民間藝人”評選活動,還把獲獎者聘為企業顧問。“機器是冰冷的,而榨菜是有溫度的,這溫度就來自於人。”萬紹碧說,她的父母做了一輩子榨菜,父親晚年身體不好,很多事記不住了,唯獨對做榨菜的工序始終如數家珍,而母親則一直對做榨菜極其認真,甚至有一種“儀式感”,總是把雙手洗了又洗。“堅守工藝,精益求精,這是一代代涪陵榨菜人傳下來的好傳統,應該傳承下去。”
  做良心菜,“不能自毀長城”&
  功利撼動不了的誠信
  瓦壇一方日月長,千般風味榨菜香。說起涪陵榨菜的起源,除去幾種傳說,史料記載的“榨菜元年”是1898年。那一年,涪陵人邱壽安以當地盛產的青菜頭為原料發明了一種全新的腌菜,取名涪陵榨菜。100多年過去,涪陵榨菜與德國甜酸甘藍、歐洲酸黃瓜並稱“世界三大名腌菜”。
  2元錢能在超市買到什麼?對於這個問題,恐怕很多人會想到榨菜。涪陵榨菜有很多品類,但傳統的小袋裝“基本款”一直以來都維持著與百姓貼心的價位。與不斷上漲的生產成本相比,涪陵榨菜的附加值低得有點讓人“生疑”。然而,涪陵榨菜就是這樣,做良心菜,走誠信路,這種堅守,與功利無關。
  “涪陵榨菜發展到今天,誠信至關重要。”涪陵區委副書記文玲認為,涪陵榨菜文化的核心就是一個“誠”字,在傳統工藝品質上忠誠堅守,在商業營銷中珍視信譽,可以說,涪陵榨菜是以百年不變的誠信滋養了千千萬萬的消費者,也樹立起了令人信服的品牌形象。
  在“辣妹子”萬紹碧追逐自己的“榨菜夢”歷程中,關於誠信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上世紀90年代中期,萬紹碧創辦的榨菜企業,剛剛起步就遭遇一次危機,產品積壓、資金短缺、丈夫受傷都趕在了一起,正在這時又傳來“銷到深圳的產品有部分變質”的消息。四面楚歌之時,萬紹碧當機立斷:信譽要緊,先解決客戶的問題。當她攙著丈夫出現在深圳的時候,客戶被他們的誠意感動了,“更好的消息是,仔細一查,出問題的產品並不是我們生產的。”萬紹碧說,這個客戶由此對我們更信任了,很快又簽訂新合同幫忙消化了庫存。
  “辣妹子”公司成立后,由於缺乏經驗,萬紹碧沒有及時申請專利保護,讓另一家同行企業鑽了空子,使用了與“辣妹子”公司產品極為相似的外包裝,且搶注了“辣妹子”商標。一時間,市場上“辣妹子”榨菜魚目混珠、真偽難辨。於是,從1997年開始,萬紹碧經歷了一場長達4年的維權官司。勝訴之后,萬紹碧作出了令不少人費解的決定:不僅放棄了賠償,還用60萬元現金收購侵權廠家沒用完的包裝袋。“買過來就是為了銷毀,不能再讓它造成市場混亂。”她說,當時有人悄悄“勸”她:都是新的還可以用,不仔細看看不出來,毀了太可惜。萬紹碧不為所動,“幾十萬的損失不算小,但涪陵榨菜的信譽更值錢,咱不能讓人看著自己打亂仗,自毀長城。”就這樣,她堅持把所有的假冒包裝袋付之一炬。也正是這把火,燒出了“辣妹子”的誠信形象。
  誠信的故事,也讓曾光淑獲評為“涪陵榨菜十大民間藝人”。十幾年前,涪陵區珍溪鎮石牛村村民曾光淑夫婦生意失敗欠了外債,當時就有人勸他們不認賬,因為根本就沒打欠條。“做人要講良心,講信用,賴賬這種事情我們做不出來。”曾光淑說,她與丈夫對此從沒動搖過。他們省吃儉用,靠著做榨菜、賣榨菜掙的“小錢”,用幾年的時間還清了所有外債。“那幾年的日子是苦,流眼淚都怕被人看見,但還是挺過來了,欠人家錢心裡總是不踏實。”她說。債還清了,榨菜這個營生也舍不得丟了,做出了感情,味道也越做越好。如今他們已經在城裡買了房。
  《匠人精神》作者秋山利輝說,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術更重要。當急功近利、喧囂浮躁的風氣在社會上出現的時候,涪陵榨菜的手藝人們執著地在自己的寸碟天地間堅守著以誠為本的“匠人精神”。“評選表彰優秀民間藝人,不僅是為了傳承榨菜傳統工藝,也是為了弘揚涪陵榨菜薪火相傳的優秀精神品格。”涪陵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田景斌說,榨菜屬食品行業,在全社會關注食品安全的今天,做良心菜、護誠信牌尤為重要。
  從最多時的100多家,到目前的39家,涪陵區的榨菜企業也經過了市場的“淘洗”。“政府對涪陵榨菜誠信形象的維護一直是傾盡全力。”涪陵區榨菜辦主任曹永剛說,除了把好准入關,採取日常巡查、集中整治、舉報處理等多種手段,“集中整治每季度一次,重點查處使用非法添加劑、無証生產等行為。”
  而對於打假護牌,涪陵榨菜生產企業與政府攜手作戰。2004年,獲得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原產地標記注冊的涪陵榨菜,開始利用這個有力的武器進行維權,北京某地1萬多袋假冒“涪陵榨菜”很快受到了處罰﹔2012年,涪陵本地一家企業在其產品的外包裝上標示了“涪陵榨菜”,但因該公司從未向“涪陵榨菜”証明商標專用權人提出過此商標的使用申請,被舉報后也受到了查處。
  “隻懂榨菜,就隻做榨菜”
  堅守永不忘記的初心
  在涪陵,許多人都能講出關於榨菜的故事,而且故事的主人公不會重復。有本地人:當年一名抗日老兵離家數載,再回涪陵時老屋已遷,憑著對祖傳榨菜味道的記憶,最終“聞香識家門”﹔有異鄉客:一位山東人有次在火車上聞到老壇榨菜奇香,本已離開的他又專門折回去買,此后如同上癮,每年郵購,出國移居也不例外……
  又咸又辣的小小菜頭,為何能征服大江南北,甚至享譽海外?“涪陵榨菜從成為商品的那一天起就沒有離開過創新。”涪陵榨菜傳統制作技藝保護傳承研究會常務理事、涪陵區作協原主席李世權認為,創新是成就涪陵榨菜百年品牌的關鍵因素,“創新凝聚著智慧,也體現著開放包容。”
  商業模式的創新對涪陵榨菜而言可謂“與生俱來”。1898年涪陵榨菜問世之后,次年的第一單銷售並非在本地而是在湖北宜昌。在那個交通不便的年代,涪陵榨菜依托長江水道,很快就把銷售的目光瞄向了上海。怕上海人不接受川味,涪陵人動了腦筋:卸船的時候故意摔爛一壇,榨菜的香味就這樣從碼頭飄進了上海灘。
  然而,當今天許多行業欣喜地擁抱“互聯網+”的時候,涪陵榨菜卻有點“怯生生”的感覺。“主要還是行業自身的特點造成的,”趙平說,榨菜屬便捷快銷品,本身鋪貨已經很廣了,消費者幾乎在所有的地方都可以買到,一般不會專門上網買榨菜。“另外,榨菜價格低廉,走電子商務如果量小的話物流成本就高了。”
  即便如此,作為行業內唯一的一家上市公司,涪陵榨菜集團在發展電子商務方面還是做出了努力,繼2012年在天貓開設了旗艦店之后,去年集團又專門成立了電商公司,還推出了自己的購物APP。“以前是線上線下賣一樣的貨,現在單獨開發線上產品,從品類到包裝都有新元素,主要迎合年輕人的口味。”趙平表示,盡管現在的電商銷售量還不大,但這是個方向。
  2007年對涪陵榨菜來說又是一個“元年”。在此之前,涪陵青菜頭每年隻種一季,而且主要用來加工榨菜,鮮銷很少。這一年,涪陵區決定,一年種兩季,青菜頭鮮銷進軍北方市場。“起初很艱難,北方人隻吃過榨菜,不認識青菜頭。區委主要領導親自帶隊,大冬天站在東北、西北等地的超市門口推銷,教他們怎麼清炒、如何做湯,”曹永剛告訴記者,幾年下來,目前涪陵青菜頭已暢銷北方50多個大中城市,2015年全區青菜頭鮮銷已達50萬多噸,在北方最貴賣到了每公斤16元。
  創新的動力,來自於困境中對主業的堅守。2000年前后,因三峽工程蓄水,涪陵榨菜集團獲得了1.8億元的企業搬遷補償金。這麼一大筆錢怎麼用?班子會議的討論異常熱烈,面對當時企業不景氣的狀況,有人建議投資做手機、做網絡。董事長周斌全會上發問:“這兩個新領域,你們有誰懂?”“懂技術還是懂銷售?”沒有人回答。沉默之后,周斌全說了一句今天看來對整個榨菜行業都影響深遠的話:“隻懂榨菜,就隻做榨菜。”
  專注之下,堅韌創新。改進工藝技術,獲得了諸多科技獎項﹔自主研發設備,集團上下協力奮戰兩年……靠著這股勁兒,涪陵榨菜集團守住了行業老大的位置。從一度的危機四伏,發展到目前集團旗下有10家生產企業,年生產能力達10萬多噸,產品多達100多個品種,烏江牌榨菜通過了美國FDA認証,佔據了同類產品市場佔有率和品牌知名度的雙料第一。
  “繼承祖業,哪敢抱殘守缺?做大圖強,常思推陳出新。”百年來,涪陵榨菜人面對困難,在堅守本業、堅守工藝品質的同時,正是靠著與時俱進的求新智慧和創新實踐,才使得這樣一種地域性極強的小菜,以開放包容的品格胸襟和精益求精的品牌形象,從巴國故都一方之地走向了廣闊的世界。
  “榨菜摒棄了世間太多雜味”
  歲月侵蝕不掉的沉香
  “種撒白露間,移栽寒露田。經冬蘊採厚,春獲翡翠千。習風送露走,腌榨土窖壇。育得百味長,開壇萬家香。”走進辣妹子集團的涪陵榨菜非遺展示廳,迎面牆上就是這首描寫榨菜的詩。雋秀的書法,配上圖片與繪畫,與廳內展陳的傳統榨菜制作工具一起,在並不算開闊的空間裡,營造出了一碟小菜的歷史感與文化味。
  “這首詩形象地反映了榨菜從‘種下去’到‘端上來’的過程,飽含著涪陵人對榨菜的感情。”萬紹碧說,“詩還被譜成了歌曲,我們很多人都會唱呢。”在大型情景舞蹈詩《飄香涪陵記憶》首演時,她也站到了舞台上,與演員們一同唱起“種撒白露間……”
  然而,隨著傳統手工榨菜手藝人在涪陵本地的減少和老齡化,榨菜的飄香記憶與文化傳承也面臨著失去載體的隱憂。首屆“涪陵榨菜十大民間藝人”獲獎者中,50歲以下的隻有兩位,就頗能說明這個問題。
  “從小靠穿菜掙學費,做夢都夢到父親挑菜的背影和母親深夜的切菜聲,這是我們這代涪陵人的集體記憶。”萬紹碧說,但下一代的情況就不同了,從80后開始,他們從小就不接觸榨菜了,吃也會吃一點,但說起對榨菜的感情,肯定沒那麼深了。“榨菜文化的傳承,首先是行業內的傳承。百年的文化沉香,尤其是那種可貴的工匠精神,要靠一代代榨菜人傳下去。”
  在“涪陵榨菜十大民間藝人”頒獎會上,有一個節目讓現場觀眾感到新鮮:傳統榨菜的拜師儀式。師父身著長衫正襟危坐,弟子恭敬肅立聆聽教誨。“雖然是舞台表演,但意義非凡。”曾經拜過石匠師父的李世權說,“人要端正,心要干淨,做事要有恆心”,這都是傳統手藝人門裡的規矩,榨菜也不例外。“機器再先進,也要人來操作,做榨菜的人不端正,榨菜就會失去本味。”
  盡管子女沒有再從事這個行業,但萬紹碧還是帶了幾個徒弟,其中有60后,也有80后。每年青菜頭採摘之后,無論再忙,她都要帶著徒弟們親手做手工榨菜,還要在“榨菜嘉年華”、非遺宣傳等活動中向市民展示傳統榨菜的制作技法。“重慶去過,外省市也去過,得到的評價都差不多:沒想到小小榨菜這麼復雜,這麼有文化。”萬紹碧的大徒弟李朝盛告訴記者,十幾年前他拜萬紹碧為師,隻因一個念頭:“做榨菜為什麼要這麼講究?”三看兩看,李朝盛就被榨菜的色、香、味、形所吸引,從一線工人干起投入這個行業。如今李朝盛自己也帶了4名徒弟,也像萬紹碧過去一樣,手把手地教,每季榨菜做下來還要聚在一起品鑒講評,“讓他們領悟工藝中的文化內涵。”
  “現在帶徒弟跟以前還是不一樣了。”身為涪陵榨菜集團總經理的趙平也帶了幾個徒弟,“以前老技師帶我們,隻教怎麼做,但很少告訴為什麼這麼做。”他說,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他更側重於帶著年輕人一起開展對傳統技法的理論研究,“規范和創新也是榨菜文化要傳承的內容,核心都是讓涪陵榨菜‘香’得更長久。”
  直徑兩米多的竹籮、木制榨機擺在了操場一角,一群孩子分成幾組,將“風脫水”后的菜頭進行切絲、晾晒、清洗、壓榨、裝壇等現場制作。這是涪陵區藺市鎮中心小學“鄉村少年宮”開展活動的一幕。“切絲怎麼也切不均勻”“壓榨機吊著的石頭真重啊”……實踐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傳統榨菜工藝文化的魅力,也體會到了傳統榨菜制作的艱辛。在涪陵,“非遺進校園”活動正在越來越多的學校展開。
  “在我們國家,因醬菜聞名的地方很多,涪陵榨菜就算不是最出名的一個,也一定是最親民的那一個。”涪陵人頗為自信。就像一篇題為《榨菜雜思》的文章中寫的那樣:“榨菜摒棄了世間太多雜味,隻留下最緊要最基本的味道,猶如食物中的先哲,眷顧著世人。”
《 人民日報 》( 日 16 版)
(責編:秦潔、張祎)
重慶廣大干部群眾...
周水興代表:打響...
創新:引領發展&...
北京:居民樓前閑...
打造“重慶創造”...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
重慶市集成電路技...
重慶:醫聯體促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涪陵榨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