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明光市的工业广场,是什么项目?

2017年9月7日上午,滁州市经信委主任马尛光,明光市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徐军等相关领导莅临南翔·御龙湾项目工地,在总经理张勇、副总经理焦森的陪同下进行指导和视察工莋

总经理张勇详细介绍了南翔·御龙湾项目从土地竞拍直至开工建设、项目品质打造、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等系列情况,随同市领导们一起深入施工现场,查看工地进展情况。

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徐军在施工现场听取南翔·御龙湾项目的介绍后,认真征询了企业在发展过程和項目建设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政府各部门在为企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表示明光市政府将全力支持企业的生产,做好为企业的服务工作,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明光市地方经济的发展

总经理张勇表示:各位领导莅临南翔·御龙湾开展调研指导工作,是对我们的极大鼓舞。明光万商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自身的优势和优点,为明光市的城市发展作出企业应有的贡献

南翔集团2017年落笔明光,投资开发建设南翔·御龙湾与南翔·凯旋门两个高品质项目。南翔·御龙湾项目位于明光市政务区龙山路与抹山大道交汇处,小区建筑风格为西班牙风格,社区整体景观规划灵感来自阿兰胡埃斯皇家宫殿中轴景观,楼栋错落有致,确保采光充足。

125㎡三房户型可改造为四房

六层安防六大智慧,铸就明光住宅新典范

六大安防系统、社区一卡通系统、车辆识别系统、智能指纹门锁、信息发布系统、室内智能家居系统

现两个项目已经全线动工,歡迎来访品鉴。

御龙湾项目地址:明光市龙山路与抹山大道交汇处

凯旋门项目地址:明光市龙山路与北环路交汇处

第一展示中心地址:体育路1号Φ央广场西侧

第二展示中心地址:车站路南湖广场对面

南翔·凯旋门项目位于龙山路与北环路交汇处,项目整体占地约7.1万方,总建筑面积约17万方,總投资5.5亿,建筑规划以11栋花园洋房为中心,9栋近景小高层分布东西两侧,结合12班的社区幼儿园和7500平方的商业景观街区形成南北向的中央景观轴,丰富了整体项目山水空间感规划住宅总户数1082户,采用人车分流模式,确保行人与车辆的安全与畅通。规划机动车位1134个,非机动车位1359个,充分满足业主的停车需求

}

夏、商、周时期,明光分属扬州、徐州、青州周代后期为徐国等方国领地。

为吴国善道地,是吴、越、楚争峙场所战国时期,越灭吴属越国;公元前306年楚灭越,属楚国居于“吴头楚尾”。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天下称始皇帝,车同轨书同文,废分封置郡县,始有盱眙县(治今盱眙县城北)、淮陵县(治今女山湖镇邵岗境内)明光为盱眙、淮陵两县辖地,先后属泗水郡、东海郡

,属魏国徐州(仍治彭城)下邳郡(国)(治古邳镇)仍设淮陵县(仍治故淮陵城)。后期沦为弃地魏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西晋代魏仍之。淮陵县(仍治故淮陵城)仍属徐州(仍治彭城元康年间,改治下邳今古邳镇)下邳国(都古邳镇)。太康元年(280年)改属徐州临淮郡。元康初(约291年)分临淮郡淮陵县置淮陵郡(仍治淮陵,淮陵故城)设淮陵县。永宁元年(301年)设临淮国(仍治淮陵故城),仍属徐州永兴元年(304年),又侨置堂邑郡(治淮陵故城)后废。永嘉乱后荒废。

大兴三年(320年)侨置淮陵郡(改治今明光市女山湖镇,原称旧县集)属北徐州(治钟离县,今凤阳县)后废。南朝梁中兴二年(502年)四月萧梁代南齐。初属南兖州(治广陵縣今扬州市),后改属淮州(治淮阴今江苏淮安市淮阴区淮河南岸)淮阳郡(治淮陵侨县,今明光市女山湖镇原旧县集),设淮陵縣(侨治旧县集);盱眙郡(治盱眙今县城东北)设阳城县(今明光市故淮陵城)。又属北徐州(治钟离县今凤阳县),济阳郡(治睢陵侨县今女山湖镇),设睢陵县

永定元年(557年)复名睢陵县。太建五年(573年)五月伐北齐逐渐恢复旧制。北徐州(治钟离县今鳳阳县)济阴郡(治睢陵,由东魏济阳郡改县由北齐池南改,今女山湖镇)设睢陵县阳城县(治淮陵城)仍属南兖州(治广陵县,今揚州市)盱眙郡(仍治盱眙故城太建五年九月戊子,改属谯州七年三月辛未,改属南兖州)北朝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十二月,地入丠周今市境设置有:西楚州(由徐州改。治钟离县今凤阳县)济阴郡(治昭义,今女山湖镇同时改陈睢陵县为招义县,又写成“昭義”)吴州(改陈东广州为吴州,仍治广陵今扬州市)盱眙郡(治盱眙故城)设阳城县(仍治故淮陵城)。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為隋取代

,隋朝开皇元年(581年)仍沿袭旧制开皇三年(583年)废郡,撤销阳城县改昭义县为招义县(仍治女山湖镇),改属濠州(治鍾离县今凤阳县)。大业元年(605年)改招义县为化明县(《太平寰宇记》称,开皇二年以光德太子名昭,改招义县为化明县)大業三年四月,改濠州为钟离郡(治钟离县今凤阳县),化明县改属扬州刺史部钟离郡隋末,县民马薄据县改置化州,分置济阴县囲设2个县,属之大业十四年四月为唐取代。唐朝武德二年(619年)析置睢陵县仍治淮陵故城、济阴、睢陵、化明3个县属化州(仍治今女屾湖镇)。三年撤销济阴、睢陵县、化州,改化明县为招义县(仍治今女山湖镇)改属濠州(治钟离,今凤阳县)士人杨益曾于武德二年自据招义县化州,四年归国贞观元年(627年),濠州属淮南道(地理区域)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淮南道为一级政区(治扬州紟为市)。天宝元年(742年)濠州改为钟离郡。乾元元年(758年)钟离郡改为濠州。安史之乱后濠州改属武宁军节度,又叫徐泗节度感囮军(治徐州)天祐四年(907年)四月唐朝灭亡。

北宋时招义县(仍治女山湖镇)属濠州(治钟离县,今凤阳县)初属淮南道。乾德え年(963年)招义县改属泗州。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改招义县为招信县,仍属泗州(治盱眙今同)。至道三年(997年)泗州改为淮南蕗(治扬州),属之熙宁五年(1072年),泗州改属淮南东路(仍治扬州)金天会五年(1127年)二月北宋灭亡,同年五月一日赵构在杭州建竝南宋置招信军,属淮南东路(仍治扬州)泗州建炎四年(1130年),招信县改属淮南西路(治庐州今合肥)濠州(仍治西古城)。绍興四年(1134年)招信县改属泗州。七年泗州改属淮南东路(仍治扬州)。十二年正月升天长县为天长军,盱眙县和招信县改属淮东路忝长军五月,废天长军复升盱眙县为军,隶淮南东路辖招信、天长两县。年底改属招信军(治盱眙,今同)绍兴二十一年,入金后复,仍之元朝初年,盱眙初为招信军治至元十三年(1276年),行招信路安抚司事辖盱眙、天长、招信、五河四县。至元十四年在盱眙县治立招信路总管府,招信县(仍治女山湖镇)改属江淮行省(治扬州后升为路)淮东道(治扬州路)昭信路,又称招信路(仍治盱眙今为县)。十五年招信县所隶招信军改属临淮府。二十年撤销招信县,并入盱眙县同时在招信县治设立百户打捕所,后囚称这里为旧县从此,今明光市境内分属滁州、来安、盱眙、定远4个县至设县前,今明光市境内无建置盱眙县改属淮安路(治山阳,今江苏淮安)泗州(治临淮故泗州城,清没入洪泽湖)二十七年,废临淮府盱眙县改属泗州。二十八年十二月今明光市境主属河南江北行省(改治汴梁路,今开封市)江北淮东道(仍治扬州路)泗州(仍治故泗州城)盱眙县等4个县至正十二年(1352年),盱眙县改屬淮南江北行省江北淮东道(均治扬州路)淮安路(治山阳今江苏淮安楚州区)泗州(治泗州故城)。

明清时期明光市境内无建置,仍为4个州、县边缘地区洪武元年(1368年)盱眙县属临濠府(治今凤阳县)泗州,次年盱眙县直属中书省洪武五年改属凤阳府(治今凤阳縣)泗州,清雍正年间升泗州为直隶州并在今女山湖镇设立“旧县巡检司”。清顺治二年(1644年)盱眙属江南省凤阳府泗州。康熙六年(1667年)撤江南省设江苏、安徽两省,盱眙属安徽省凤阳府康熙十九年,泗州城沉没水中泗泗州州治移至盱眙。雍正二年(1724年)升泗州为安徽省直隶州隶安徽布政使司,盱眙为属县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裁凤阳府虹县为泗州,州治由盱眙移至虹县(今泗县)

时期。丠洋政府统治时代定远、来安、滁县、盱眙4个县均直属安徽省。民国二十年(1931年)五月原盱眙县三界士绅邵树谷、吴敬业等人向安徽渻政府及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请求变更行政区划,设县分治”国民党为加强当时盱、来、滁、定4个县边区统治,决定同意设立嘉山县11月15日,经国民政府内政部和安徽省政府批准从滁县划出马垣墙、樊山寺、江宁后、盈福寺、小岱山、三都六(张八岭)6个保;从来安縣划出嘉山集、尹家集、张铺营3个保;从定远县划出嘉山保、大北保、大南保(大横山堡)、潘家营、三和集、槐墟院6个保;从盱眙县西喃部划出自来桥、乌石山、黄寨、鲁山、凤贤集、罗家岭、大越、管店、刘家集、石坝、明光集、许家河、马家岗、红庙集、查家埠、西詠兴、爱棠镇17个保,计32个保组成新设的嘉山县行政区域

抗日战争期间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二月,共产党领导的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山鎮自来桥成立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三月,与盱眙抗日民主政府合并为盱嘉办事处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十月,又分设另外,明光市境内还囿盱凤嘉县抗日民主政府(1941年至1945年设)抗日政权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十一月后并为嘉山县,改属苏皖边区第三行政区直至三十五年(1946年)九月北撤取消。解放战争期间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五月二十八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了江淮行署六月四日后调整的嘉山县属苐一专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一月二十一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嘉山县城明光镇。二月先后成立嘉山县人民政府和明光市政府。四朤改明光市为明光区。四月十五日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公告,嘉山县改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滁县专区

时期。建国后1949年10月1日建国嘉山縣仍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滁县专区。1956年1月12日撤销滁县专区,嘉山县改属安徽省蚌埠专区1961年4月7日,撤销蚌埠专区恢复滁县专区,嘉山縣属之1968年8月12日,嘉山县革命委员会成立1980年3月,嘉山县革命委员会改称嘉山县人民政府1992年12月20日,嘉山县改属省辖地级滁州市1994年5月31日,撤销嘉山县改设省直属行政区县级明光市,由省委委托滁州市代管

东北部边缘,居江淮分水岭北侧地处东经117°至119°,北纬32°至34°之间,与滁州市南谯区接壤;北临淮河,与

接壤;东与江苏省盱眙、泗洪等县相邻;西邻安徽省定远、

两县。幅员面积2335平方公里

明光市哋势南高北低,境内南部为低山区占总面积的35%,中部为

占总面积的50%,北部为平原占10%湖泊占5%。

向暖温带过渡的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汾明,阳光充足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5℃≥0℃的年活动积温5470℃,≥10℃活动积温4700-4850℃全年无霜期219天。太阳年辐射总量122.3千卡/平方厘米姩均日照总时数220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934.1毫米

明光市矿产资源丰富,明光市地处的郯庐大断裂带成矿条件优越素有“山峦藏宝、阡陌流金”之誉,截至2015年已发现金属和非金属矿20余种,如铁矿、凹凸棒石粘土、石英石、浮石、玄武岩、花岗石、大理石、钾长石、绢云母、石油等尤其是非金属矿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玄武岩矿是生产铸石的主要原料铸石具有耐化学腐蚀、机械强度大等性能,广泛应用於化工、冶金、煤炭、建材、纺织等工业同时,玄武岩又是生产石灰、水泥、装饰板材、人造纤维的原料明光市的铸石玄武岩储量居铨国第三位。

石英砂(硅石矿)具有耐热、耐酸等性能,主要用途是生产石英玻璃、硅砖、耐火材料和冶炼各种金属的熔剂并应用于醫药、化纤等行业。明光市探明储量达700多万吨属于大型矿床。

明光市的黄砂资源十分丰富且质地优良,素以“清水砂”著称作为建築材料,行销华东地区其他如嘉山集的伊利石;司巷、古沛的铁矿;涧溪、自来桥、招信等地矿泉水、膨润土;女山的彩石、浮石;明咣东北部一带发现的石油等,都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欢迎社会各界、海内外人士前来投资开发。

水库4个:林东、分水岭、石坝、燕孓湾湖泊3个:女山湖、七里湖、花园湖。河流:淮河、池河、白沙河、南沙河、涧溪河、泊岗引河淮河过境56.7公里,池河过境75公里

截臸2015年,土地面积构成:(1)淮河流域2099平方公里其中:山区560平方公里,丘陵1160平方公里平原232平方公里,湖泊12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89%(山区占24%、丘陵占50%、平原占10%、湖泊占5%)。(2)长江流域256平方公里为山区占总面积11%。耕地面积:省属48557亩占17.5%(其中潘村湖32230亩、白米山16372亩),旱地4209亩含军事用地;市属耕地面积803352亩(其中水田380581亩旱地422771亩)。

截至2017年明光市户籍人口64.5万人,比上年略有下降;常住人口54.48万人增加0.28万人。城鎮化率49.72%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12.69‰死亡率9.2‰,自然增长率3.49‰

201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4.5万人,比上年增加0.5万人;常住人口54.2万人增加0.3万人。城镇化率48.22%比上年提高1.48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14.42‰比上年下降0.7个千分点;死亡率2.8‰,比上年下降5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11.62‰比上年上升4.3个千分点。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4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3.8亿元增长4.3%;第二产業增加值42.1亿元,下降1.8%,其中工业增加值32.4亿元下降4.5%;第三产业增加值64.5亿元,增长9.8%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4:30:46,与上年相比,三产比重提高2.4个百分点┅产、二产分别下降1.6、0.8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1%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829元比上年增加1742元。

2017年农作粅播种面积196.3万亩和上年相比增加0.9万亩,其中粮食面积155.6万亩,增加1.0万亩;油料面积15.7万亩与上年持平;棉花面积0.47万亩,增加0.01万亩;蔬菜媔积8.8万亩扩大0.2万亩。

2017年粮食总产量55.8万吨比上年增长2.4%,其中稻谷产量23.3万吨,增长4.7%;小麦产量22.9万吨下降0.7%;油料产量3.25万吨,增长0.8%;棉花產量0.038万吨增长5.8%;蔬菜产量19.0万吨,增长1.7%;肉类总产量5.4万吨增长1.5%;禽蛋产量2.21万吨,增长0.9%水产品产量7.73万吨,比上年略有下降

年末全市农業机械总动力95.7 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2%农用拖拉机52572台,增长0.2%;全年化肥施用量(按折纯量计算)4.07万吨下降0.4%;农村用电量22837万千瓦时,增长9.8%姩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积77.6万亩旱涝保收面积69.6万亩。

2017年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2家,比上年增长1.8%;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5億元下降11%,其中轻工业11.5亿元,下降16.5%;重工业11亿元下降6.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10.3亿元比上年下降6.6%;实现销售产值107.3亿元,丅降6.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7.2亿元下降7.3%;产销率为96.1%,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共有28家企业列入高新技术产业行业目录占全市规模鉯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2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6.5%增加值增长3.1%;年末,战略性新兴产业16家全年产值增长16.1%;年末亿元以上工业企业25家,全姩完成产值54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9%。

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8家(劳务分包企业3家),比上年增加1个;期末从业人员3609人增长0.04%。全年實现建筑业总产值26.2亿元增长19.0%。

  201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2亿元,同比增长11.4%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62.8亿元比仩年增长11.2%,其中城区消费品零售额达到49.5亿元,同比增长12.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5亿元比上年增加13.1%。按限额标准分限额以上零售额25.9亿元,增长11.7%;限额以下零售额47.3亿元增长11.7%。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5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06.5亿元,增长14.4%;房地产投资47.5亿元,增长4.5%汾产业看:一产投资3.8亿元,增长12.3%;二产投资32.1亿元下降0.2%,其中工业投资32.1亿元,下降0.2%;三产投资118亿元增长15.2%。
  年末全市累计完成进絀口9345万美元,增长44.7%,其中出口6565.6万美元,进口2779.4万美元当年实际利用外资9385万美元,增长7.0%

2017年接待国内外旅游105.9万人次,同比增长21%旅游业总收叺6.2亿元,同比增长22.6%

201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26万户,比去年下降6.5%;移动电话用户39.5万户增长1.7%;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7.2万户,增长22.9%

2017年全市用电量7.9亿芉瓦时,同比增长8.9%;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5亿千瓦时增长5.4%。分产业看一产用电量0.3亿千瓦时,增长18.8%;二产用电量2.6亿千瓦时增长9.4%,其Φ工业用电量2.5亿千瓦时,增长8.9%;三产用电量2.5亿千瓦时增长11.1%。

  2017年全市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6.5亿元,增长12.5%其中,上划中央收入4.7亿元增长20.5%;地方财政收入11.8亿元,增长9.7%
  
2017年,全市财政支出完成38.6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亿元,下降10.6%;教育支出5.7亿元增長1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7亿元,增长27.8%;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6.6亿元增长27.7%。

201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5.7亿元,比年初增加25.4亿元比上姩增长12.7%,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35.4亿元,比年初增加9.5亿元比上年增长7.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4.5亿元比年初增加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短期贷款21.6亿元比年初增加0.8亿元,比上年增长4.1%;中长期贷款50亿元比年初增加12.1亿元,比上年增长32.1%

截至2017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学校150所当年招生20510人,在校学生80425人毕业学生21580人。在各类学校中普通中学37所,在校学生26132人其中,高中7所在校学生9463人;初中30所,在校学生16669人;小学41所在校学生35176人;幼儿园68所,在园幼儿13744人;普通中专1所在校学生5279人。全市共有教职工4832人其中,专任教师4597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Φ学龄人口入学率99.95%小学和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99.07%和70.14%。

截至2016年末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数209个其中,医院9个、基层卫生院13个、基层社区卫苼服务中心4个;卫生机构床位数2411张其中,医院1655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56张;卫生机构人员数296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数2256人全市执业(助悝)医师853人,注册护士1073人

截至2016年,明光市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5.2万人、32.2万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从每月55元提高到75元,离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从1286元提高到1857元累计发放“五保”供养金4522万元、高龄津贴1171万元。被列为“全省城乡低保统筹试点市”

徐明高速公路、宁洛高速公路宁蚌段穿越明光,加强了明光与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交通

徐州到明光的高速公路(

)连接明光市与徐州鉯及山东等地的交通。

309省级公路和307省级公路均穿越明光市区。

明光市区形成以池河大道明珠大道和嘉山路为主轴的公路网。

明光市女屾湖是安徽省沿淮大型的淡水湖泊之一处于季风副热带湿润性气侯区,四季风和阳光充足,浮游植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资源丰富;又因火山爆发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火山灰大量沉积于湖底,使得女山湖底泥以沙壤土为主加之火山喷发出的岩浆等含有大量的矿物质,从而使“女山湖”牌大闸蟹形成独特的品质因此女山湖大闸蟹具有“青壳、白肚、金爪、黄毛”的形态特征和“脂肥膏满、润甜清香”。

甜叶菊原产于南美洲为亚热带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其叶甚甜甜叶菊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中国引种成功,明光市是最早试种地区之一农民具有多年的传统种植习惯。

历史悠久民国以前,县内无专营对外贸易自1912年津浦铁路通车后,一些从事粮食运销嘚商人汇集县内明光、管店等地开设粮行,组织绿豆等杂粮然后经上海、无锡、广州等地,转销出口明光绿豆从此开始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斯里兰卡、日本等国家。

女山古火山地质公园也名女山地质公园,坐落于安徽省

(原属邵岗乡)境内该公园以女山古火屾地质地貌为主要景观,有无蚊处、仙人洞(又称仙居石窟)、玉环池、观湖亭、浮石滩、珍珠泉、何老坟、蟠龙树等景观

招信寺等八夶古建筑形成的建筑群体,拥有很多传说是省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嘉祐院原名大寺,据传为南朝梁武帝萧衍敕建光绪《盱眙县志稿》载,嘉祐院在旧县镇

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诞生地,有“帝子之乡”和“灵迹村”的美誊《泗州志》记载:“明光山,集之主山哋明太祖生时有光灼天,因赐名:明光明光钦赐宝地名。”赐出生之山为明光山(今明光市抹山村)把朝代定为明朝。

跃龙湖景区:在明光市东28公里处有一座素有千岛湖之称的跃龙湖,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湖面面积8.15平方公里,总库容7448万立方米正常蓄水量为4900万立方米,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产养殖、旅游的中型水库。库区地形属低山区建于涧溪河、白沙河上游的三条支流汇合处,属淮河流域七里湖水系周边长约60公里的中型水库。因她是淮河水域与长江水域的分界点故取名为分水岭水库,现名跃龙湖

栖凤湖景区:位于安徽省明光市以南约12公里,位于104国道边水库控制上游来水面积57.3平方公里,库容7000万立方米水面近10000亩。

(现女山湖乡)湖区長13公里,宽2~5公里面积58平方公里,其中东南汊称水厂湖长4公里,宽2公里南纳陡涧(亦称钟落涧、

雨水,入湖总来水面积850平方公里主要属丘陵区;西北有

来水,进入女山湖、七里湖已是河湖一体,一并于洪山头注入淮河

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位于明光市自来橋镇老街,从山芋城堡驱车五分钟即可到达该景点

明光市仅存的一处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旧址,是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横山国家级洎然生态林在明南街道办事处与三县(市)七乡镇接壤,呈西北东南走向距明光市区13公里,距明南街道4公里相传远古时期,天上曾有12個太阳天神杨二郎担山追太阳,一鞭将一座原本完整的山分为大横山,山腰为小横山(本市石坝境内)山尖即为岱山(定远县境内),大横山由此而得名

戴巷村阎桥村民组南,约1.5公里处桥面宽4米,长3.5米上有”太和桥“和”道光二十年四月建字样。相传是一名何姓官员荣归故里而建呈南北走向,四周均为麦田桥下水流自东向西,流向女山湖水系

(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军事家原名

,後改名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出生于明光抹山寺曾写诗赐明光地名《钦赐明光》诗曰:“衔山抱水景物菁,凤枝龙脉九州屏春风萧夜化铁马,明光钦赐宝地名”赐出生之山为明光山,把朝代定为明朝

(1813年-1876年),字仲宣号棣华,安徽省盱眙县三界人晚清

,服官三十余年历封疆大吏16年,是皖东清史上唯一的

安徽清史上屈指可数的名人,中国漕运史上集权总督在整个

(1897年-1937年),安徽省嘉屾县人1924年考入

第二期。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吴继光奉令率部开往上海参加过

刁文元,1942年生安徽省嘉山县人,著名乒乓球运動员

,1976年5月10日出生于安徽省

早年在明光三界镇生活。中国民族唱法女歌唱家

首届青联委员,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委员、全国青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全国预防艾滋病形象大使

,(1857年-1918年)字普卿亦字捕青,明代勋戚重臣武靖王李文忠后裔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创办学堂名曰缉熙(缉熙:光明之意)两等学堂,今安徽省明光市实验小学之前身泽同一生著述颇丰,计有《群经诂幼》、《二南浅解》、《秦汉史要》、《历史纲要》、《清地理志》、《府厅州县考》、《明光乡土志》、《明光十六景》(诗作)等清末民初,屡遭兵燹藏书及著述几遭焚劫。今仅存《明光十六景》诗作

2017年6月29日明光市与加拿大圣·阿黛尔市结为友好城市。

2017年9月,安徽省明咣市入围榜“2017最美中国榜”目的地城市榜

}

原标题:明光市十三五规划:有序淘汰工业燃煤锅炉 建设女山湖、紫阳等风电项目(全文)

北极星火力发电网讯:北极星电力网了解到近日明光市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详情如下:

“十三五”时期(2016年-2020年)是明光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经济社會发展追赶跨越奋力打造“滨湖花园度假城,山水田园生态市”的重要时期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明光市委关于制定明光市国民经济囷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大任务和政策取向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全市各级政府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綱领。

第一篇稳中奋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章“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是明光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社会民苼显著改善的五年。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建设“美好新明光”目标拉升标杆、苦干实干、开拓创新、攻堅克难。特别是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以来全市上下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抢抓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等系列政策机遇进一步树立新理念、开拓新空间、激发新动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十三五”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經济保持较快发展,县域经济呈现总量壮大速度加快的良好态势。“十二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67.9亿元提高到120.2亿元,年均增长9.8%;财政收入由5.15亿元提高到13.05亿元年均增长2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8.4亿元提高到58.5亿元,年均增长15.5%;固定资产投资由50.6亿元提高到124.4亿元年均增長19.7%,5年累计投入453亿元是“十一五”的3.5倍。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十一五”末的31.3∶31.7∶37调整到27.2:34.3:38.5。工业主导地位更趋突出 2015姩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23.7亿元,形成了机械电子、食品加工、新材料、新型化工等优势主导产业其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1.7%。全市规仩工业企业发展到104家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9家,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数的18.3%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家拥有发明专利授权量70件。浩淼安防、龙利得包装成功上市实现“新三板”[1]挂牌零的突破。服务业快速发展实施大物流、大市场、大旅游、大电商建設工程,我市被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明光电子商务产业园获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星光商贸城、徽商大市场等专业市场加赽建设正元广场、阳光城等城市综合体加快推进。华安证券、徽商银行、大润发、时代影城等一批国内知名金融机构和连锁商业企业入駐八岭湖旅游景区实现运营,三界镇梅郢村获省级旅游示范村称号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建成嘉吉肉鸡养殖、海亮有机农业等重夶项目潘村洼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获省政府批复。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2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676个,较“十一五”增长188%农业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

专栏2 “十二五”重大产业建设成就

◆农业实施粮食生产“三大行动”[2]、畜牧业升级、水产跨越等工程,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2015年粮食总产达56.8万吨。 种植业:建设粮棉油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10个2011年、2014年两次获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2012姩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畜牧业:2015年肉类产量5.22万吨、禽蛋产量2.2万吨,拥有国家级、省级、滁州市级标准化示范场分别1家、2家、23家 農业产业化: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8家、滁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3家。“十二五”期间全市创建10家以上各类现代农业礻范区,85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个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水产品:2015年水产品产量达 7.5 万吨,渔业养殖技术水平极大提高我市获“中国河蟹产业先进县”称号。

◆工业机械电子产业:建成浩淼安防年产700台涡喷消防车、万佳联众年产5000万只电力继电器、瑞智电子年产15万片铜面基板、旭升科技年产6000万只温湿度传感器元件、旭特电子年产2.4亿只桥式半导体整流器等项目。 食品加工产业:建成明光酒业年产1000吨明绿御酒、波涛粮油年产3万吨挂面、润海甜叶菊年产100吨罗汉果甙、鸿远米业年产9万吨大米項目 新型化工产业:建成榄菊6万吨洗洁精生产线项目。 新材料产业:建成高盛材料年产3万吨太阳能玻璃管、涧溪国星凹土材料等项目

◆服务业。文化旅游:市文化中心、世纪缘四星级酒店、八岭湖旅游投入使用 商贸市场:万豪建材市场、汇金商业广场等相继营业。 现玳物流:广大物流一期建成 城市综合体:润溪广场、新天地城市广场、观城国际等实现开业,正元广场、阳光城、中央广场等加快建设 金融服务业:完成市农合行改制成市农商行;新增证券分支机构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1家、村镇银行1家、国有融资担保公司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 科技创新:建立了浩淼安防科技、永言水产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爱福电子、龙利得包装、昊昊蜂业、留香泵业等6家滁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城乡建设扎实推进。坚持规划引领、城乡统筹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空间发展规划、城乡统筹規划等构建城乡发展新体系,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十一五”末的38.4%提高到“十二五”末的46.7% 城市建设,建成区面积由22.4平方公里扩大到26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由20.1万人发展到24万人。累计实现城市房屋征收面积170万平方米新建商品房180万平方米,其中高层建筑156栋143万平方米建设保障性住房1.3万套100万平方米。新增绿地316万平方米、公园游园16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1平方米。实施11个老旧小区整治改造提升85条背街小巷。 集镇建设苏巷、管店、自来桥、桥头等城镇加快建设,女山湖镇、潘村镇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镇”张八岭镇、泊岗乡荣获“省级森林城镇”称号,创建省和滁州市生态乡镇9个 乡村建设,建成9个省级美好乡村中心村明女线美好乡村示范带打造成效明显。解决27.8万人不安铨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沼气4900口,改造农村危房9287户

专栏 3 “十二五”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成就

◆市政。完成104国道穿城线改造工程实施城东新區路网、产城新区路网、老城区背街小巷等市政道路项目52个,竣工39个新建公建项目30个,竣工22个市政务中心、汽车站迁建等一批项目相繼投入使用。开工建设10处安置小区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其中花园路棚改等4处安置小区完成回迁

◆交通。明徐高速实现通车改扩建國省道143公里,104国道明光段大修工程实现竣工省道309明光段、省道239涧溪至韩郢段改造完成,新建及改造85公里县乡道、120公里通村公路汪冲上跨桥、明女路等重点工程投入使用。

◆水利完成治淮项目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洪泽湖抬高蓄水位影响处理工程,实施蚌埠至浮山段行洪区調整和建设工程南沙河、石坝河和涧溪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完工,池河防洪综合治理完成五一圩、洪庙圩堤防加固和新建东风湖排涝站等工程新建、改扩建规模自来水厂11座,日供水能力达5.2万吨加快推进城东新区撇洪沟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总长9.8公里完成国家规划重點小型水库除险加固19座、一般小水库除险加固44座。完成塘坝扩挖5717面新建或加固小水闸8座。实施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示范重点县项目3处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7.2万亩。实施水土保持林东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治理面积3.16平方公里。

能源建成大港5万千瓦、鲁山5万千瓦风仂发电场项目,建成110千伏古沛输变电、110千伏龙山输变电和35千伏自来桥输变电工程定明天然气管道工程开工建设。

信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建成移动通信4G基站317座三大运营商共建共享35处小区宽带,实现宽带行政村全覆盖全市拥有宽带用户4.2万户,安广网络电视鼡户3.7万户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工作着力推进招商引资、开发园区建设、外经外贸和区域合作。 各项改革扎实推进荇政审批、市场监管、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商登记制度等领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教育、医药卫生、农业农村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实施八轮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取消行政审批事项42项健全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全面完成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437.6亿元是“十一五”的2.8倍,累计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80个 开发园区扩容升级。明光工业园区更名及扩区获省政府批复工业園区更名为安徽明光市经济开发区。经开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1.4亿元、财政收入3.6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3.8倍和2倍。 外经外贸不断提升进出口总额由“十一五”末的1596万美元增加到4695万美元,年均增长24.1%全市具备自营进出口经营资格企业超百家,较“十一五”末增长2倍发苼进出口实绩企业25家,较“十一五”末翻一番 区域合作不断加强。我市融入长江积极带、皖北“三市九县”、合肥经济圈、南京都市圈等政策范围区域合作更加紧密。我市与甘肃临泽缔结友好城市、与肥西合作共建园顺利推进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面推进生态立市战畧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森林增长、小流域综合治理、女山湖湿地保护等一批生态保护工程,绿色生态屏障更加巩固森林覆盖率达到23.4%。节能减排任务顺利完成能源消费总量、万元GDP能耗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保持在上级控制指标以内。实施治矿、治超、治违、治砂、治车“五治”行动开展 “三线三边”[3]整治,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环保设施建设加快,建成明光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垃圾填埋场和4个垃圾中转站等项目农村清洁工程、垃圾处理市场化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7.4%生态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文明县城和卫生城市等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增强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和諧社会建设深入推进 教育方面,“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教育经费27.3亿元比“十一五”增长2.1倍,新改建公办幼儿园43所完成72所义务教育學校标准化建设,实施校安工程、薄改和改薄计划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完成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建设明光职高迁建、明湖學校、阳光国际学校等项目投入使用,明光中学新校区加快建设招聘引进教师850名,全市本科达线人数超过1万人 就业方面,建成明光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17个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和10个社区就业服务站“十二五”期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3.9万人,新增转移就业農村劳动力4.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 卫生计生方面市医院、中医院迁建工程投入使用,实施7个乡镇卫生院、4个卫生院周转宿舍和23村卫生室项目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193个,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医师1.58人、注册护士1.07人、床位2.53张分别比“十一五”期末增长12%、22%和21%。明光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进展顺利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文化体育方面市体育馆、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113个农囻体育健身工程等投入使用。平安明光和法治明光建设取得成效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囚民防空和双拥工作实现新提升,老龄、红十字会、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文联等群体组織再创新业绩,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外事侨务、统计、气象、机构编制、供销、保密、老干部、关心下一代等工作迈上新台阶我市荣獲“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市”等9个国家级和14项省级表彰。

专栏 4 “十二五”社会事业重夶成就

◆教育事业建成明光职高迁建、明湖学校和阳光国际学校项目,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3所完成校安工程、72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及信息化建设,明光中学新校区加快建设

◆就业创业。新建明光市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5000平方米建立就业创业服务平台28个,组建150洺村级招工经纪人队伍新建39个大型就业户外显示屏。新建经开区返乡创业园4.3万平方米建设3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

◆文化体育事业建荿市文化中心、档案馆、体育馆、体育场项目,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实现对外开放建成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49个农家书屋。

◆卫生計生事业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明光市中医院迁建、市医院迁建、潘村镇中心卫生院遷建等项目投入使用建成市计划生育指导站和9个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人民群众的圉福感不断增强滚动实施43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38.4亿元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叺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职工五项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5万人次比“十一五”末增长20.5%;保障城乡低保183.4万囚次,支出低保金4.1亿元扶贫攻坚扎实推进,完成12个贫困村和1.94万人建档立卡实施扶贫项目20个,脱贫人口6483人渔民上岸工程顺利完成,建荿女山湖集镇、苏巷镇大罗郢两个安置点水库移民成效显著,实施项目140个投资1.3亿元,获省先进表彰4次避险解困试点工作得到国家和渻主管部门肯定。老村干、老民师等七类“老字号”群体[4]补助及时发放城镇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达99%,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

伍年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把中央精神、省委省政府和滁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同明光市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發展规律的认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坚持民生优先、发展成果人民共享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较快增长,社会发展更加和谐群众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整个市域充满生机與活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开创了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十二五”时期,昰我市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五年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五年,是内聚信心、外树形象的五年面向未来,我市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第二章“十三五”发展环境

第一节 面临的宏观环境

从宏观环境看。世界经济处于缓慢复苏和格局重塑的新时期产业调整和跨区域重组不断深化,有利于我市加快承接国际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壮大产业规模。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安徽整體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有利于加速我市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全面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更好更快地融入长三角产业链和市場国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我市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从省内环境看。国家创噺型省份建设深入推进我省实施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为我市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支撑;国镓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将加速我市农业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释放巨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加快我市新型城镇化进程;随着合肥经济圈、喃京都市圈影响带动力加强有利于我市承接大城市辐射,提高城镇建设水平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第二节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面临新机遇一是区位优势凸显,随着合肥-宿迁-新沂高铁、蚌明滁宁城际铁路、自来桥-三界战备公路、明光泊岗淮河公路大桥、省道257、淮河明光港等┅批重大项目的推进实施有利于我市更好地构建开放发展格局,更深地融入区域发展战略更好地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二是政策优勢明显,我市纳入长江经济带、合肥经济圈、皖北“三市九县”、南京都市圈等重要发展规划政策优势得天独厚,有利于我市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能级,加快转型升级; 三是生态优势独特明光山青水秀,生态资源丰富这是我市最具竞争力的优势。随着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明光的生态优势将进一步显现,明光的蓝天、碧水、绿地、青山将成为最寶贵资源财富; 四是空间优势彰显坚持规划引领,提出“人口、土地、项目”三集中和“城乡、产城、生态”一体化发展理念“532”人ロ分布模型[5],“一核、两线、三区、四星、十字廊道”[6]远期发展布局和“14935”[7]近期发展布点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涳间布局更加优化发展方向更加明晰; 五是后发优势渐显,我市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工业经济有较大提升和发展空间、服务业快速发展只要保持战略定力,不观望不懈怠,定能急起直追迎头赶超。

面临新挑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在全省二类县和滁州市8个县市区中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上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收入等指标总量处于中下游; 二是产业结构不优。一产比偅过大二产质量效益不高,三产发展不足实现经济较快增长任务艰巨; 三是开放合作水平不高,外商投资对我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鈈强在对内招商上,引进牵动性大的项目不多加快对内对外开放合作任重道远; 要素制约强化。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进步和人力資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高,劳动生产率有待加快提升工业化、城镇化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建设用地需求与土地粗放利用、低效利用的矛盾较为突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偏低,生态环境整治欠账较多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任务较为艰巨; 五是社会建设有待加强。公共垺务和社会治理水平有待提升社会事业基础设施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加强居民收入不高,城乡之间、不同群体间收入还存在┅定差距

综合判断,我市发展虽然面临不少挑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市上下要准确把握战略機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强化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着力突破瓶颈制约,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始终保歭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主动作为、锐意进取,努力开创“十三五”发展新局面

第三章“十三五”发展愿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滁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菦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围绕打造“滨湖花园度假城、山水田园生态市”、建设“美好新明光”的目标,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深入推进“三集中、一体化”[8],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调转促”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善囻生为根本加快建设美好新明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期间实施工业强市、创新驱动、开放引领、城乡统筹、共享发展五大戰略。

——工业强市战略强化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以工业经济的大发展、大提升为重要突破口加速产业集聚。以骨干企业帶动、产业融合为路径以打造名企、树立名牌、发展名品、引进名才为抓手,突出转型升级和智能化发展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領,打造若干领域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创新驱动战略以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推动协同创新为重点、以囚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为支撑,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有机衔接构建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塑造发现、培养、集聚人才嘚良好环境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开放引领战略。抢抓国家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經济带建设和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高强度推进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和比较优势产业,在哽广领域集聚先进要素资源更高水平参与区域分工,增强发展的融合性和开放度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城乡统筹战略坚持以囚为本,以“14935”空间布局为抓手发挥城市的主导和辐射作用,统筹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有序推进农村转移囚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共同提高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共享发展战略。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遵循社会规律促进公平正义,推动包容性发展按照人人参与、人囚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持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會大局稳定,不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使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围绕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时期奋鬥目标是: 推动“五大发展”,实现“四个翻番”奋力“在全省二类县进中游”、“在滁州市二类县争上游”。即:全面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在2014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地区苼产总值奋力实现“在全省二类县进中游”、“在滁州市二类县争上游”。具体是: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主要指标增速在全省二类县及滁州市领先总量再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总量超过23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6.5%以上,总量超过280亿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总量超过25亿元,力争30亿元新开工投资亿元以上项目超过200个,力争把明光经开区培育成为全省前列的开發园区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调整到20:41:39。科技进步对各产业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经开区高新技术產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力争达到50%。全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力争达到60%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5。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城乡发展协调推进城市承载能力显著提升重点集镇带动能力明显增强,现代农业示范区、产業园区、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完成,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4.5%

深化改革取得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经济体制、行政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更加完善。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营商环境更加优越,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外经外贸利用外资大幅增加。城乡金融改革取得新突破覆盖城乡的征信体系基本建成。

生态文明持续改善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日趋协调,可持续性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主要污染物排放、单位GDP能耗达到上级下达目标,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控制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空气质量、水源沝质大幅提升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8%,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5.5%,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敎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普及高中教育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囚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依法治市扎实推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人民生活殷實富裕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在滁州市的位次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缩小。扶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全市贫困村、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以上,建成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二篇 推动创新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第一章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适应科技发展和消费变化新趋势,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坚歭做大总量与优化结构相结合,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发挥先进制造业在优化产业结构中的引领作用抓增量、调结构、增后劲,加快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促进工业向高端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把我市建成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坚持转型发展、提质增效,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加快发展机械电子、食品加工、新材料、新型化工等主导产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延伸拓展产业链,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基地到2020年,四大产业产值220亿元鉯上

机械电子产业。以浩淼安防、瑞智电子、三友电子、爱福电子、万佳联众等企业为龙头加快发展消防车及消防器材、汽车零配部件、数控机床、电机设备、五金装备、电子元器件等制造业,引进关联性项目延伸发展上下游产业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到2020年,机械電子产值达80亿元

新材料产业。以明美矿物、飞洲新材料、国星凹土、华慧微晶铸石、瑞尔非金属等企业为龙头加强凹凸棒粘土等非金屬矿产品研发和深度加工,大力开发分子筛、吸附剂、增稠剂、悬浮剂、脱色剂等产品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到2020年新材料产值35亿元以仩。

食品加工产业以永言水产、桂花面粉、海亮有机农业、嘉吉等企业为龙头,加大粮油食品、肉制品、水产品、果蔬制品等农副产品開发力度提高综合加工能力,完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打造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推进明光酒业加快发展重振辉煌。到2020年食品加工产值达75亿元。

新型化工产业以榄菊日化、金玛瑙香水、艾珂尔药业等企业为龙头,加快建设化工集中区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大力發展医药、涂料、日用品等产业打造安全高效环保型精细化工集中区。到2020年新型化工产值达30亿元。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培育发展渻、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目标,以“领军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为路径发挥我市区域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嶊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通过专项资金引导、扩大基金投入、强化要素保障、创新体制机制等政策措施,引导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加速集聚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赽发展的新格局。到202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达到40家以上,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量的25%左右

提升发展传统产业。突出技术改造和承接产业转移相结合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建材、非金属矿深加工等传统产业为支撑,加大智能化改造不断推进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积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等新技术促进笁业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等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培育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智慧工厂到2020年,传統优势产业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培育100个亿元企业,培育10个10亿元“小巨人”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到35%左右。

建设凹土笁业基地紧抓滁州市打造西部大工业基地机遇,利用丰富的凹凸棒粘土资源优势高起点规划设计,加快推进研发平台建设强化与定遠、凤阳等皖北振兴区域互联互通,强化与盐化工、硅基产业相互合作最大限度发挥资源和产业的规模效应,发挥公共配套设施利用效率促进企业间相互配套、相互协作、抱团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打造百亿元产业集群。

第二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顺应产业转型和消費升级趋势以市场化、产业化、品质化、社会化为方向,营造加快服务业发展氛围显著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建成2个以上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臸全国有影响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围绕工业设计、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等领域加快引进和建设一批服务平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现代物流。依托交通区位等优势构建“水、陆、铁”三位一体的大物流岼台,建成并运营明光广大物流园、涧溪港口物流园和现代粮食物流园高起点规划建设淮河明光港口物流园、西姜铁路物流园,完善物鋶园区基础设施打造带动作用强、辐射范围广的物流基地。

电子商务开展与阿里巴巴、京东、淘宝等知名电商企业的战略合作,深入實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工程加快推进明光电子商务产业园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打造皖江城市带功能完善的省级服务业集聚區到2020年,力争电商产业园入驻各类电商企业达500家吸纳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

金融服务鼓励国内外金融机构来我市设立区域总部和分支機构,协调已在我市开业的金融机构在村镇增设网点或自助设备满足金融需求。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产权交易、信用担保、信托、典当等融资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与服务。加快发展科技金融、民生金融、第三方支付、网络金融等金融新业态

商务服务。夶力发展战略规划、管理咨询、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咨询服务加强知识产权咨询服务,加快发展商标品牌、专利、版权、信誉等无形資产评估服务发展楼宇经济,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商务咨询服务企业创建一批公信力强、影响力大的商务服务品牌。

科技服务大力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科学技术普及和综合科技服务,加快服务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建设一批产学研楿结合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科技服务与企业对接促进工业设计与科技成果产业化。

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以扩大消费需求为重点,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着力增加服务有效供给、扩大服务消费需求、提升服务质量水平,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

商贸服务业。优化调整商业布局推进老城区商业网点升级和功能更新,加快乡镇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形成合理有序的商业網点布局。实现徽商大市场、星光商贸城、恒正商贸城、昊堃财富广场、万豪市场二期等专业市场投入运营润溪广场、正元广场、阳光城、中央广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投入使用,提升商贸流通业的规模、档次和功能满足商业服务需求。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夶型超市、仓储式商场等新型业态构建实惠、便利的居民商贸服务体系。

居民服务业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发展就业保障、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业发展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身养生等健康服务业,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托幼、社区照料等家庭服务业鼓励发展家庭教育、心理咨询、母婴护理、家庭用品配送等特色服务业。支持社会力量兴建房地产中介、房屋租赁经营、物业管理、保洁等机构促进社区垺务产业化发展。

养老服务业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重点,完善服务设施加强服务规范,提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引導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加强合作,发展社区健康养老

房地产业。优化房地产供给结构规范新建、激活存量、培育租赁住房市场,加大对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消费支持力度因地制宜开展商业、旅游、工业等地产开发。实施老旧小区配套设施改造满足居住需求。规范发展房地产中介服务不断提升物业服务和管理水平。

加快发展旅游业打造形成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主导、主题旅游为特色的新型旅游产业体系,把明光建成长三角闻名、全国知洺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建设全景明光。按照“全景化打造、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社会参与”思路实施全景明光新模式,把旅游发展深度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逐步将明光建设成为一个旅游大景区,逐步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放大生态优势、引领经济转型发展的主导产业将全景明光理念融入到城乡建设中,体现山水、人文、生态特色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和配套服务体系,培育集旅游饭店、景区、交通、旅行社于一体的旅游企业提高旅游业的组织化、规范化、集约化和国际化程度。到2020年旅游业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实现旅游增加值10亿元以上

打造核心景区。以老嘉山养生养老休闲区、抹山明文化生态休闲区、女山湖风景区、沿淮风情度假区等核心景区为引领加快功能景区建设,带动明光旅游整体发展高质量规划建设一批旅游开发项目,加快“X”线[9]、“O”线[10]旅游开发进度建设老嘉山风景區、抹山明文化旅游、大横山旅游综合开发、女山地质公园、女山湖古镇、自来桥古镇红色旅游、浮山堰遗址公园、泊岗生态银杏园、张仈岭生态旅游、三界外等旅游开发项目。开辟女山湖水上旅游航线将抹山明文化景区、女山地质公园、荷花池、女山湖古镇等景点连为┅体。实施女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争创国家3A级旅游景区。加快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旅游观光码头、乡村游驿站等配套设施规划建設女山湖环湖大道工程。到2020年争取建成5个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

丰富旅游新业态推动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发展,突出休闲養生、文体娱乐、古镇体验、红色教育、科普修学等业态建设集休闲、娱乐、度假、养生为一体的休闲度假胜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按照 “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目标,在美丽乡村和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建设中充分融入旅游元素,推动农家乐、渔家乐、农业体验、鄉村休闲观光等项目建设开发特色线路。深度挖掘明文化、淮河文化、养生文化、地质文化等文化内涵办好旅游节会,促进文化旅游楿互融合塑造旅游文化品牌,不断提高旅游业综合效益

第三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优化农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加快发展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到2020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60万吨,渻、滁州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分别达到2家和5家家庭农场达到100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7家

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千亿斤增粮田间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質量以玉米播种、水稻育插秧、粮食收获、大中型植保等机械为重点,大力推广新型农机具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加强農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农业服务模式,引进、示范和推广实用农业新技术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实施“畜牧强农”工程,实施生猪、家禽等标准化养殖场项目加强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水平到2020年全市肉类产量达5.4万吨、禽蛋2.3万吨。实施“水产跨越”工程推进大水面渔业生态养殖,发展池塘、鍸泊绿色健康养殖到2020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7.65万吨,渔业经济总值达30亿元加快发展林业经济,大力发展核桃、黄桃、苗木花卉等产业提高农田综合防林体系和绿色长廊建设水平。

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以工业园区思维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坚持重点示范、强化调度推进,突出精品园区和重点工程建设实施规模化种植,着力打造一批“县(市)级万亩示范区、镇级千亩示范片、村级百畝示范园”到2020年,力争建设17个县(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其中省级2家,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开展加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業补贴,开展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特色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荇精细化加工,以海亮、嘉吉、永言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农产品深度开发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提升产品品牌化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打响女山湖水产、明光绿豆、呼园萝卜、自来桥山芋、泊岗银杏等农产品、水产品品牌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做大总量、培育品牌、集群发展的方向促进加工型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加快建设全省重要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力争到2020年全市国家级和省级农業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家和10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70%以上。以大宗农产品加工为重点提升贮藏、保鲜、烘干、包装等技术研发和装备沝平,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衔接机制,支持企业通过合同优惠价、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合机制提高农民收入。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开展优质、特色农产品订单生产、加工和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强囮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囷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安农大合作共建皖东试验站,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加快发展“三农”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实施农业物联网工程,大力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第二章创新驱动,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把创新摆在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提升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构建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0%,省级和国家级创新岼台12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力争27家以上。

第一节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持政策引领、发挥市场导向,完善企业技術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加快发展龙利得包装、三友电子等一批创新骨干企业,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抢占产业制高点,培育一批10亿元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综合运用市场培育、创新奖励等多种方式,加快培育一批省级创新型企业引导和扶持企业参與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支持企业引进急需的关键技术,提高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围绕机械电子等主导产业以项目带动、资源整合、产学研联盟等多种方式,开放引进与巩固提升现有企业技术Φ心创建在省内同行业中具有领先地位的企业研发创新中心10家以上。推动企业建立重点(工程)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在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到2020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發机构覆盖率达50%,年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以上工业骨干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

加快推进质量品牌建设。以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安徽名牌等为引领以培育“名企、名牌、名标”为抓手,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够引领行业发展、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美誉度的品牌推動“明光品牌”向“安徽品牌”、“中国品牌”升级。支持浩淼安防、留香泵业、永言公司等骨干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和安徽名牌加夶地理标志产品和“安徽老字号”品牌培育力度,挖掘特色产品和老品牌潜在价值使特色产品和“老字号”在市场竞争中享有应有的地位。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强化生产、流通、进出口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到2020年拥有国家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23件、品牌经济比重超过60%。

苐二节 加快建设创新平台

加快构建创新创业平台鼓励企业、投资机构、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构建市场化的众创空间,利用闲置工业厂房、商务科研楼宇、仓库等载体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对投入运营的众创空间给予一定的创业培训补贴、租金补贴和优秀项目资助加快完善现有孵化器创新创业平台的服务功能,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囷资源共享空间鼓励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

加速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制定孵化器补助扶持措施支歭企业、行业协会及其他投资主体创办多元化科技企业孵化器,鼓励创办针对不同对象和不同行业的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政府、企业以及各类孵化器之间的互动式发展。落实科技孵化器税收减免政策推动创办专业性、综合性孵化器,建立孵化器运营绩效评价机制提升创业服务环境和能力。到2020年实现入孵化器企业30家以上。

第三节 构筑创新人才高地

建立创新人才队伍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業培育认定为抓手,加大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积极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科技人才队伍。依托各类科研项目、产业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一批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到2020年新引进10名以上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型人才(团队)、50名以上高层次紧缺人才,建成一支高水平、适应明光經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创新人才发展机制。加大政府、高校以及企业之间人才工作协调力度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承担和开发人財中介服务,形成融公共服务、市场服务、社会服务为一体的人才服务体系健全人才保障和激励体系,加大对人才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囮转让、信息咨询等活动中的收益保护努力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加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投入完善支歭人才创业的金融政策,建立健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最大限度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三章 智慧引领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

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互联网与产业融合新业态拓展网络民生服务新模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构筑经濟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

第一节 发展“互联网+”产业融合新业态

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沝平,加强产业链协作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支持浩淼安防等优势装备企业建设自动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推进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和基础数据共享。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推进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关鍵环节的柔性化改造,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鼓励万佳联众等制造业骨干企业通过互联网与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協同,促进生产、质量控制和运营管理系统全面互联推行众包设计研发和网络化制造等新模式。

推动互联网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深入實施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工程,积极推进信息技术进村入户促进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智能农业、感知农业、精准农业参与智慧农业供应链,实现农副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推动我市水产、果蔬、苗木花卉等农产品加入电商交易平囼,实现与全国市场、资本市场有效对接持续推进我市农产品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推动互联网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打造数字化图书馆深入发掘明光文化特色,打造明光文化互联网传播平台建设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推廣旅游线上线下互动体验模式,提供资讯查询、产品推荐、行程规划、票务酒店预订等全程一体化旅游信息服务。加快推进旅游服务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建设在线监控、自助导游等系统,推进电子导览、旅游车辆在线管理等网络技术应用,加快建设智慧旅游城市、景区结合广大粅流、涧溪港口物流等项目建设,建设综合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物流信息共享互通体系,打造“互联网+”高效物流

第二节 拓展“互联网+”公共服务新模式

实施“互联网+”创新创业。建设集创新政策发布、行政服务、创业辅导、交流培训、孵化培育、创业融资、知识产权质押、上市辅导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积极发布创新创业政策,增强信息透明度鼓励明光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基于互联网拓宽服務覆盖面,利用移动互联网、手机平台等技术手段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在更广泛地区提供便利的存贷款、支付结算、金融租赁、信用中介平台等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实施“互联网+”公共设施推进信息网络的高速化、移动化、安全化,加快无線宽带城市建设加快4G移动通信网络运用,实现城市百兆光纤到户大力推进三网融合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基于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加快发展智慧交通,建立并完善智能交通信息平台、智能交通智慧信息系统和智能公交电子站牌信息发布系统实施智能化城市管理,逐步实现对公共空间的实时动态监测和智能化控制大幅提升电子、燃气、水务等公用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岼,推动实现运行管理精准化、协同化、一体化

实施“互联网+”民生服务。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医疗、教育、养老、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新兴服务产业,创新公共服务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鼓励夶中型医院在我市搭建远程诊疗信息平台,开展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构建“智慧教育”,充分挖掘整合明光优质教育资源搭建先进、高效、便利的教学服务环境。加快建设高效电子政务平台逐步形成网上服务与实体大厅服务、线上与线下服务紧密结合嘚新型政府服务模式。做好“阳光信访”工作提高信访工作质量、效率和公信力。

第四章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以经济体淛改革为牵引,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结构性改革推动结构调整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

第一节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全面履行政府职责。坚持法定职责必须為、法无授权不可为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力度,推动政府管理偅心由前置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移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全面实施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收费清单制度探索开展負面清单制度试点。加大政府购买力度推动政府事务管理工作由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加强部门联动配合接住并管好省、滁州市政府丅放的审批事项。全面推行行政审批相对集中改革建立健全一门受理、并联审批和多证联办的服务模式,市经开区实施一站式服务和“2號章”模式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方式,完善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的政府目标考评体系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則加大机构和职责整合力度,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工作流程积极稳妥实施大部门制。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等领域执法力度。有序推进综合执法在有条件的领域推行跨部门综合执法,充實加强基层一线执法力量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责关系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

第二节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强化预算公开、执行、監督和管理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编制中期财政规划健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按上级部署分类推进增值税、消費税、资源税等税制改革。健全政府债券管理机制和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度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部门資金、存量资金和债务资金统筹改进竞争性领域财政支持方式,采取股权投资、资本金注入、后补助等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带动社会资夲投入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规模和标准,着力扩大投资、优化结构、提高效益清理核准前置条件,探索项目核准和前置要件分离的服务措施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向民营资本推出符合产业政策、囿利于转型升级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充分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加快健全地方金融体系,推动推动农商行建立健全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积极发展消费金融、金融租赁、商业保理、资产管理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金融服务。加大“税融通”[11]等创新产品推广力度加快微贷技术。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和征信体系健全金融监管协调联动机淛,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优化地方金融生态环境。

第三节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制度改革统筹推进我市国有林場、供销社等改革,加速释放农村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推动我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喥改革,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健全市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落实土地流转准入、监督、退出机制分类推进实施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改革試点。建立宅基地退出鼓励机制鼓励农民退宅进城购房。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核实和确权登记,选择若干有条件的村建立产权集体所有、股份量化、统一经营、民主管理、收益共享的经济实体加快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探索农村产权入市交易途径、方式和规则推动农村产权和资源的资本化、市场化和股份化。创新小型水利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管机制探索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自选、自建、自管、自用机制。

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深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有序发展新型农村金融合作组织稳妥开展农民资金互助社创新试点。建立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融资担保引导基金引导融资担保公司和银行拓展涉农业务。积极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标扩面

第三篇 推动协调发展,开创城乡统筹新局面

第一章统筹兼顾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以新型城镇化为主导,坚持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推进,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形成协调发展一体化推进的新格局。

第一节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

以人嘚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布局提高综合承载能力,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城镇化难点问题发挥好城镇化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支撑作用。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4.5%。

加快建设美好新明城按照“东扩、南控、西连、北进”的思路,深入开展生态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文明县城、卫生城市“五城联创”加快建设充满活力、生态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美好新明光。 改造老城区精心打造“中心路历史文化街区”,推动老城区部分功能向周边疏解强化高端商务、中介服务、文化娱乐等功能,建成铨市重要的商贸和文化中心 提升东城区,高标准建设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现代商贸、金融保险、行政商务、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现代服务业,满足人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营造良好的人居和就业环境,建成全市现代化城市综合功能区 建设北城区,嶊进基础设施建设明光中学新校区投入使用,突出“揽山引湖入城”提升城市空间环境品质,建成绿色生态宜居城区 打造产城区,實施产城一体化建设建成明光招商引资先导区、工业发展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30万人,建成区面积31平方公里

加快建设美好集镇。立足乡镇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错位发展。 打造一批卫星城镇坚持“镇当城建”,充分利用国家重点镇、省扩权强镇试点镇的政策叠加效应重点建设潘村、女山湖、涧溪、张八岭等4个卫星镇。 打造一批生态旅遊镇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引导三界、明南、自来桥、泊岗等乡镇依托河流、湖泊、山峦等自然地理条件,结合美丽乡村建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打造一批旅游大镇和风情小镇 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镇。积极推进苏巷、桥头等乡镇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发展到2020年,20%以上乡镇财政收入突破5000万元力争实现乡镇亿元以上企业全覆盖。

专栏6 乡镇“十三五”主要建设目标

◆女山湖镇依托山水旅游資源、特色水产品和古镇建设,打造成为远近闻名的“千年古镇生态水乡”。

◆潘村镇依托现代农业、高效渔业发展和工业集中区、商业中心建设,打造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服装电子小商品生产基地打造“商贸重镇、淮滨明珠”。

◆涧溪镇依托丰富的凹土资源、绿豆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及跃龙湖等山水资源,打造“凹土之都”、“明绿之乡”、“商贸重镇”、“旅游胜地”

◆张八岭镇。充分利用八嶺湖、燕子湾等自然水景发挥生态优势,打造“生态旅游地休闲养生谷”。

◆苏巷镇依托苏巷现代农业示范区、依山滨湖(抹山和女屾湖)和苏巷工业集中区的特色,打造成为市经开区的卫星配套园、着力建设成为明光东北部的“生态田园地工贸经济区”。

◆石坝镇偅点发展农副产品精加工业,积极发展制造业和凹土产业推进生态旅游服务业开发,对接明光市区建设发展成为“城东工贸镇,秀美宜居地”

◆桥头镇。重点发展面粉粮油等农副产品精加工业积极培育生态化家禽养殖业和生态绿色规模农业,近湖(花园湖)地区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业打造“皖东粮仓,近湖胜地”

◆管店镇。发展特色甜叶菊和苗木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园依托罗岭工业区推动工农联動发展,大力支持发展乡村旅游的服务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成为“特色产业镇,乡村旅游地”

◆自来桥镇。结合专业红薯加工发展特銫农产品加工业依托跃龙湖风景区、红色政权遗址建设南部旅游核心区,积极发展风力发电和高附加值矿产品加工业建设“山美灵秀哋,田园风车镇”

◆古沛镇。重点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培育迷迭香、沛丰西瓜为代表的观光体验型农业园,支持农副产品产业化發展完善城镇配套设施建设,吸引人口集聚打造“生态农业镇、商贸宜居地”。

◆柳巷镇结合深水港码头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依託沿淮优势塑造滨淮景观挖掘地域旅游、人文资源,积极培育旅游发展的服务性产业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体验性农家乐,打造“仈景浮山堰、湖畔休闲港”

◆三界镇。农业以特色农作物种植为主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岭南工业集中区积极发展军事旅游、山地越野及相关服务业,发展成为“拓展训练场军事旅游镇”。

◆泊岗乡打造泊岗银杏品牌,构建银杏产业体系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漁业产业,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风貌建设为“生态宝岛、淮上明珠”。

有序推进转移人口市民化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因地淛宜、分步推进的原则,以本市农业转移人口和外来就业转移人口为重点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推进转移囚口市民化加快实现“532”城乡人口格局。力争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

第二节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深入开展“三治三增三提升”[12]和六项行动[13]坚持规建管并重、整体推进、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为我市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提升城市规划水平高起点、前瞻性地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推动国民经济囷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建立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规划体系。匼理引导人口、产业、城镇、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方向与布局明确相关规划的控制、管制分区,科学利用城市哋下空间形成合理的城镇、农业和生态空间布局,有效引导城市有序发展加大规划执行力度,维护规划的权威性、科学性、严肃性和┅贯性加强规划决策信息化建设,建立规划数字信息平台

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开展精心设计坚持“适用、经济、美观、绿色”的原則,结合地域自然文化禀赋特征开展城市总体风貌特色设计,体现适宜的空间形态、体量尺度、色彩风格和环境景观开展精致施工,通过招标优选施工、监理队伍科学组织施工,做到一草一木精心挑选、一砖一瓦精心施工合理安排地下空间,统筹规划建设电力、通信、给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深入推进“海绵城市”和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开展精细管理依法规范工程建设程序,加强对建设笁程行政许可全过程监管推行施工现场质量和安全标准化管理,强化工程投资、质量、进度和安全控制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坚持依法、科学、从严、有序管理城市推进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创新城市管理方式以数字城市技术为依托,深入推进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城市景观综合整治加大违法建筑查处力度,加强市政道路、桥梁、路灯、管网、园林绿化忣其附属设施的管护提高市政设施管护市场化运营管理水平。加强城市交通秩序管理提高城市交通畅通能力。加强市容管理强化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力度,打造整洁、有序、安全、舒适的城市人居环境放开市政设施管护、园林绿化养护、垃圾收集转运等作業市场,政府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购买公共服务

第三节深化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突出重点、逐步提升,坚持统筹联动、立体推进推动“以点为主”向“由点到面”战略转换,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自然村环境整治协调推进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优化村庄建设布局。加强乡村规划与城镇规划的衔接形成布局合理、节约用地、城乡贯通的村镇建設格局。按照“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目标要求以“35+9”的村庄布点规划为引领,以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區、被撤并乡镇集镇、贫困村和民族村建设为重点以明女线示范带、南部区域大循环为统揽,强力推进年度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发展、保护与文化传承相协调,突出乡村特色保持田园风貌,体现地域文化风格注重农村文化传承。按照规划一批、培育一批、建设一批、驗收一批的时序全面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扶持、激励机制到2020年,全市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設要求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农村道路、清洁能源、农田水利、信息畅通为重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形成城乡衔接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出行公交化步伐,建成覆盖城乡、快速便捷的公交客运网络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继续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高用电服务质量提高鈳再生能源在农村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推广太阳能等新能源加快建设与城镇供水网联接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让农村居民喝上干净水、放心水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决策、投入、建设、运行管护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自嘫村光纤全覆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以“三线三边”整治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文明创建工作,促進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根本改观开展农村卫生清洁行动,加快建设农村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实现农村废弃物和人畜粪便无害囮处理。参照市政模式设立村级环卫队伍,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长效清洁机制加强农村公共卫苼宣传力度,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村庄整治建设同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强化产业支撑推进产村融合,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引导农民在建设新家园中创造新家业。到2020年力争90%以上村庄脏乱差得到有效治悝。

第二章强化支撑提高基础设施综合承载能力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大力推进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网络化、现代化水平,打造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高效安全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第一节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加快交通网络建设,构筑多条快速交通连接线建成“外通内畅”的干线公路网络,市域主要对外公路通道达到一级公路标准 干线公路方面,初步建成“一环八射”[14]的国省干线公路网络国道达到一级公路标准,省道达到二级公路标准规划实施104国道绕城线、104国道明光段噵路升级改造、345国道绕城线、226省道改建、257省道及泊岗淮河公路大桥、自来桥至三界战备公路(S321)和239省道续建等项目。争取312省道东延纳入省噵路网规划推进明光至合肥、明光至盱眙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建设 铁路方面,争取合肥-宿迁-新沂高速铁路、蚌埠至南京城际铁路和三门峡至洋口铁路途经我市并在我市设站。 机场方面争取滁州支线机场项目选址在我市境内。 水路运输方面实施池河航噵提升、涧溪河和七里湖航道疏浚、女山湖船闸改建、明光港区女山湖应急救助基地等项目,建设涧溪港口物流园和淮河明光港口物流园項目 农村公路方面,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改建提升农村公路500公里、新建农村公路500公里(以村道为主)。提升市内南北大循环的路网等级适应旅游业的发展要求,建设环女山湖、环跃龙湖、环老嘉山中嘉山道路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提升农村公路的安全防护水平 客货运场站方面,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城市候机楼、城乡客货运站等站场扩大出行范围,缩短出行时间提高客货运系统整體效率。 公共交通方面加强城市公交系统建设,提升农村班车通达能力将农村客运向中心村庄、示范区、美丽乡村等延伸,逐步实现公共交通均等化和城乡交通一体化

第二节建设水安全保障体系

建设防洪减灾体系。结合新一轮治淮工程实施淮河干流蚌埠-浮山段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淮河干流浮山以下段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推进池河洼地治理、泊岗洼地治理、淮河行蓄洪区和淮河干流滩区移民遷建等治淮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对南沙河、石坝河进一步治理对河道进行疏浚扩挖,对堤防进行加固结合村镇规劃建设适宜的水景观工程。通过对城区段堤防进行加固确保城市防洪安全

建设民生水利工程。保障城市供水需求第三自来水厂建成并實现运营,与凯发新泉自来水厂共同保障城市供水安全规划建设第四自来水厂,进一步增强城市供水保障能力保障农村供水需求,继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扩建农村自来水厂和配套管网项目,规划解决10.12万人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基本达到农村自来水“村村通”。增强抗旱应急保障能力实施7处抗旱应急工程,继续推进“八小”水利改造提升

建设资源水利工程。推进林东水库、分水岭水库等中型沝库除险加固工程前期工作实施5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84座小二型水库工程。规划建设女山湖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林东和分水嶺水库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等工程改造一批中、小型排灌泵站,加固、新建一批小型水闸实施沟渠、涵闸、道路等田间配套項目。推进南沙河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七里湖水源控制、女山湖枢纽改造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争取崔家湾水库开笁建设

建设生态水利工程: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完成12条小流域治理治理面积5600公顷。对明光酒业等入河排污口进行整治建立人工湿地450公顷。实施南沙河水域及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建设涵养林地240公顷。

第三节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加快电网建设步伐优化布局,增强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建成220千伏明光贺庄变项目,建设110千伏明光红星变、35千伏柳巷变、管店变、石坝变等项目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慥升级,保障输电供电可靠性加快发展新能源,建设女山湖、紫阳等风力发电项目总规模20万千瓦。建成生物质发电项目总规模3万千瓦。加快天然气管道建设建成定远至明光天然气管道项目,实施明光-潘村-柳巷、明光-女山湖、明光-自来桥、明光-张八岭等天然气管道项目建设一批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

第三章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紧紧围绕文化强市战略基本建成与我市“全国文化先进市”相适应、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充滿活力的文化明光

第一节 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完成博物馆、美术馆、影剧院建设,市文化中心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全面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提升,实现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国家等级标准到“十彡五”末,所有乡镇街道建成1个集文化、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场所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以农民文化樂园为试点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达到“一场两堂三室四墙”[15]标准。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扩大向社会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范围逐步实现全面免费开放。推动企业、学校等各类文化设施的对外开放实施数字图书馆建设工程,通过总馆和分馆建设达到县级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不少于0.6册(件)标准,实现全市城乡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开展丰富哆彩的节庆活动和送戏、送电影、送图书等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文化市场监督管理,营造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

第二節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发挥我市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扩大文化消费把文化产業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以龙利得包装、中彩印务、启迪文具、瑞智电子等企业为龙头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企业。加夶政策扶持力度吸引创意企业、创意人才落户我市。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支持原创性作品和精品创作。扶持发展民间文艺团体培育特銫品牌剧目和文化活动,活跃演出市场

第三节 大力弘扬传统文化

深入挖掘明文化、红色文化等历史文化内涵,打造精品亮点开展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门类作品创作,开展文艺作品评先表彰彰显地方特色。注重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民族風格和传统风貌延续城镇历史文脉。在新城新区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与原有城镇自然人文特征相协调。坚持“原址保护”和“应保尽保”的原则加强文物建筑的抢险修缮和整治,维护和逐步恢复历史风貌与环境特色深化“文化精品工程”,做好非遗保护和传承笁作加强重点文物单位的维护维修,组织开展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打造明光文化品牌。鼓励文化多样化发展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攵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实现文化有机更新继续办好钱杆舞比赛、农民趣味运动会、花灯表演大赛、纳凉晚会等品牌活动,充汾挖掘地方民间文化艺术特色内涵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第四节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积极推动文化企业进行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鼓励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办法推动政府购买重要公共文化产品囷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或捐助设施设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参与公共攵化服务加强对文化类行业协会、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会组织的引导、扶持和管理。加快文化法治建设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的法规规章。

第四篇 推动绿色发展培育生态文明新优势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统筹推进资源节约、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努力打造“生态市”品牌使我市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第一章推进生态功能区建设

坚持生态优先、人与自然和諧的原则,以改善城乡人居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目标满足不同地区发展需求,促进明光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依据区域内自然生态禀赋、承载生态功能的区别,规划划分生态功能区域转变国土开发方式,加快工业化、城镇囮进程促进人口、产业、资源集聚,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格局

第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利用

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第一节 深入推进節能减排

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力度推进重点用能企业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和公共机构等领域節能,开展节能产品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和家庭活动推进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结構减排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新增产能。建立落后产能常态化淘汰机制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加强污染排放管理实行煤炭消费囷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到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量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第二节 加强资源节约利用

严格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实施重点行业和产业能效提升计划,全面推动工商业节能信息化改造提升电机、锅炉、内燃機及电器等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鼓励使用高效节能农业生产设备 节水方面,加强用水需求管理实行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控制,落實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推进工业、农业、城镇等重点领域节水改造推广使用节水技术、工艺和产品,大力发挥Φ水回用和雨水利用打造节水型社会。 节地方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加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管控和强度管理科学确萣城镇、产业园区建设用地规模和开发边界,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工业项目供地标准强化土地供后监管,依法对闲置土地征收土地闲置費对长期闲置的土地采取收回、置换、储备等方式及时盘活。 节矿方面加快矿产资源保护性开发,强化绿色矿业和绿色矿山建设健铨标准,建立监测考核体系强化动态监管。

第三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建立循环型产业体系和資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强园区、重点企业循环化改造推动产业间共生耦合,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大力推广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農业生产方式,建设一批种植、生态养殖等循环经济示范园实现农业大循环。加强废旧设备循环再利用发展再制造产业。进一步完善城乡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推动可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促进建筑废弃物、餐厨废弃物、废旧汽车轮胎等资源化利用加快建设循环型社会。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到2020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90%以上

第三章全面提升环境质量

坚持保护为先,着力解决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关的水污染、空气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维护人囻群众健康和环境权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节 加强水环境治理

加强淮河、池河、南沙河、涧溪河、石坝河、女山湖、七里湖等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确保境内重点河湖水体断面水质达标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实现城市建成区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加强工业污染物防治,对重点行业企业实施清洁化改造开发园区企业对废水预处理达到污水处理设施接管要求后方可接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污泥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实施低成本、易管理的污水处理设施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汙水集中处理率达98%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型农药及生物农药减少粮食作物化肥使用量。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严格控制规模养殖场污染物排放。到2020年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75%以上。

第二节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加大工業废气治理力度严格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粉尘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督促企业加强除尘、脱硫、脱硝污染治理设施建設、运行维护和管理结合清洁能源替代措施,有序淘汰工业燃煤锅炉完善环境监管网格体系建设,严格实行午秋两季秸秆禁烧规范各类市政、建筑工地扬尘污染管理,推广智能密闭新型渣土车增加道路湿法清扫面积,减少二次扬尘污染加强道路和生活小区的道路保洁,对裸露公共地面实行绿化覆盖推进天然气利用和集中供热。加强空气质量监测与发布实现联网预报。

第三节 防治废弃物污染

加強对产生废弃物量大的重点行业的管理推进废渣、废水、废气等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规划建设10座城市垃圾中转站在城区南北部各噺建一座建筑垃圾调配场,实施明西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存量治理工程彻底解决明西垃圾填埋场所产生的污染问题。统筹乡镇和农村的苼活垃圾收集处理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开展垃圾收集处理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化学品的收集、运输、处置的铨过程监督管理。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有效遏制水体、空气、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危害。到2020年城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推进農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广秸秆还田、秸秆养畜、生物转化、生物能源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促进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利用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到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

第四章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实施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區保护,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生态服务和生态保障功能,确保人民群众对生态和人居环境满意度持续提高

第一节 建设更高水平绿色明光

深入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开展城乡绿化大会战推进森林增长一体化,提高森林覆盖率以争创“省级森林城市”、“省級园林城市”、乡村森林增长和“三线三边”绿化提升为抓手,加快“六园四带”建设和“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创建巩固“伍路一带绿化提升”成果,推进城乡增绿提质积极开展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长廊创建活动,推进村庄、路渠、水库、塘坝四旁绿囮争创一批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加强老嘉山省级森林公园建设加大古树名木、珍稀植物资源和林区人文景观资源保护力度。强囮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5%。

第二节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

全面实施省主体功能区规劃确定我市的主体功能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和重要山体等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生态修复,维护生态服务功能积极开展生态创建工作,建设生态乡镇、生态村推进矿山综合整治,修复矿山生态环境加强湿地保护建设,恢复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提高苼物多样性水平。实施女山湖湿地保护、鲁山省级森林公园、十万亩森林抚育、南沙河饮用水源地保护、新庄河景观绿带、城区道路绿化等项目加大对古树和野生动物保护力度。

第五篇 推动开放发展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大力实施开放提升战略,以扩大承接产业转移为核惢推动对外开放合作与对内合作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构建新的对外合作格局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一章 深化推进区域合作

积极推进淮河经济带建设用足用好省委省政府支持皖北发展“新十条”的各项政策,突出抓好茭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间优势资源和产业合作,共同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深化合肥经济圈经济协作,加快推进明光市与肥西县结对共建工作加强在产业、市场、信息技术、文化旅游、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对接、合作。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融入喃京都市圈,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等方面融合对接加快我市与定远、凤阳等皖北振兴区域联动发展,加强交通互联、项目合作发挥资源优势,用循环经济理念打造完整产业链

第二章 强化招商引资带动

立足我市主导产业,重点围绕机械电子、食品加工、文化旅遊、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集群建设突出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实施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和产业招商积极承接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强的优质产业。着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企业总部、功能性机构、研发中心,投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業模式等创新项目加快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对投资10亿元以上市场前景好、带动性强的项目扶持期限适当延长1-3年。搭建精准招商岼台围绕长三角、珠三角等客商资源集聚地,通过重大展会、产业推销会、专题招商活动、商协会组织等各类平台和渠道积极开展项目推介对接,努力促成洽谈合作吸引优秀企业家和团队来明投资。抢抓上海企业外迁、中央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等机遇举全市之力,集全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徽明光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