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繁华づ 谁能再想个好听的网名和我差不...

冷眼看四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冷眼看四大
&&好东西啊
你可能喜欢五十首好听的古风歌曲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五十首好听的古风歌曲
&&歌词古典雅致、宛如诗词歌赋,曲调唯美,享受宁静之感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03-03-27 15:58
好!不错!终于看完一篇!晚上来看第二篇!
          ◎OOo 
          (  ) 
       oOO◎ ) / 
       (  )ts 
        \\ ( 
        ts 
     知道吗?我一直在找寻!  
   终于有一天,我发现,你是最爱!    
发表于:03-04-01 09:56
......看来要我出山了,这篇文章可是很早就看过的了~
今晚我要发彪了~hoho
 生活就像强奸,如果不能反抗,那么请你静静享受:)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冷眼看电视 - 知乎专栏
{"debug":false,"apiRoot":"","paySDK":"/api/js","wechatConfigAPI":"/api/wechat/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
{"database":{"Post":{"":{"title":"这期《我是创始人》的魔鬼商战,才是真人秀该有的样子","author":"leng-yan-kan-dian-shi","content":"看到一期好节目,然后迫切的想要跟大家分享的那种心情,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懂?反正冷眼君今天要说的这期节目,确实让人看到了真人秀里久违的那种人物性格与人物关系,尤其在精妙的规则之下,激发出了所有参与者们的真实状态与内心想法,真人秀的魅力大概就是如此吧。说实话,《我是创始人》这档节目冷眼君一直都有关注,因为创投、创业这个主题是本人偏爱的一个类别。虽然在前10期的节目中也偶有人性层面的展现,但是都不充分,而且,之所以之前的那些纯户外的销售、展卖等商业路演行为,看起来会有些松散,就是因为规则感太弱,没有压迫感,激发不了创始人们最真实的状态。原以为这季节目也就按这种风格走下去了,但是万万没想到,周四晚播出的第11期来了一次巨大的颠覆,所有后浪队成员集结,进行了一场纯棚内的魔鬼式商战。导演组一改之前的结构,搭建了一个棚内的多房间场景,通过极强的规则,完成了一次“我要当村长”的任务。看似是村长选举,实际上里面透露着创业、股权分配、核心团队的搭建、承诺与信任等商业层面的诸多故事,信息量极大。同时也做到了,让观众在真人秀的逻辑里看清商业,在商业的外壳之下达成真人秀的基本逻辑。不过在分析这期节目之前,有一个背景需要说明一下,也有助于大家去观看这一期《我是创始人》。冷眼君其实在看完这期之后很快反应过来,这一期的结构逻辑应该源自《The Genius》中的选举游戏。如果看过的人应该会有印象,这是一档需要考验参与者思考力、语言力、洞察力和领导力的节目,通过多轮的比拼,赢得筹码,最终筹码多者获胜。而《我是创始人》将商业逻辑套用于这个任务规则里,让那些创始人们第一次感受到了真实商业在真人秀里的状态,应该说,这是对创业真人秀的一次大胆尝试,也证明了本土化对于一档节目的重要性。好,啰嗦了半天,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这期《我是创始人》到底是怎么玩的?冷眼君先来一个简单的内容复盘。任务背景与规则这一期节目的主题是“我要当村长”,参与者为该节目的所有后浪队成员。其中前10期节目积分排名前6的后浪队成员为“村长候选人”,剩下9位成员则是普通村民。——规则:1、村长候选人与村民一共15人,每人一票,最终票数最多者获胜,成为村长。2、每一位候选人手里有30张创业资源卡,可用于拉票使用。3、在任务进行到第30分钟、第60分钟时,分别有一次民意调查,即两轮投票环节,票数最多者,将获得额外的三张创业资源卡。4、候选人可以随时退出竞选,恢复成为普通村民。最终当选的村长可以直接晋级,获得当选村长发放的资源卡最多的三名村民可以晋级。其余两个投票名额有投票产生。5、本次任务不存在共同优胜的情况,如果候选人出现平票,则票数作废,剩余候选人里票数最多的人晋级。如果所有候选人平票,则普通村民中获得资源卡最多的前4人晋级。这个规则看起来还是有些复杂的,但是如果把这个任务过程看成创业故事,其中的很多规则就比较好理解了。就像创始人金星描述的那样,这个任务特别像一家公司初创阶段时的一个团队搭建与股权分配的过程。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分别看每一轮的比赛情况。第一轮任务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有关并购、游说和结盟的较量,对于创始人来说,非常考验各自的领导力和语言能力。同时我们发现,既然最终只能有一位村长胜出,那么势必会有候选人会退选,所以退选的候选人在整个过程中就显得格外关键。第一轮,属于相互试探阶段,其结果也不会对最终的村长选举产生大的影响,但是能够通过这一轮让观众知道,最初的格局构成会是一个什么样子。首先是姜华、王自如形成村民铁盟。其次,张博、孙涛勇作为候选人力挺另一位候选人毛靖翔。所以很快便形成了两个团队,即毛靖翔的竞选团队和一个村民联盟。接着,候选人严炎迅速拉拢魏志成和许单单,形成了严炎竞选团队。但是严炎的问题在于,没有将自己的创业资源卡提前许诺和兑现,这就导致第一轮时的所有游说其实都不稳定,因为这些人很有可能会被另外候选人的资源卡所拉拢。值得一提的是,黄欢的消极状态和毛靖翔的高呼声都源自前面10期节目的积累,所以在这个任务一开始,大家的目标都很明确,也能很快形成阵营。最终第一轮民意调查后的结果是李海川胜出,获得5票。力挺毛靖翔的张博和孙涛勇分别第二和第三,呼声很高的毛靖翔却只获得一票。之所以会形成这样一个结果,就是因为先前结盟的村民王自如、姜华,拉上了王思明,一起站队到了李海川团队,加上李海川本人的一票,于是李海川团队最终获得了5票,并获得额外的三张资源卡。第二轮任务由于第一轮投票,候选人黄欢获得0票,所以在第二轮刚一开始,黄欢便宣布退选,并将自己的资源卡分给了其他人。接下来的故事就很精彩了。首先是毛靖翔团队的策略,毛毛提出了KPI的考核办法去判断谁会成为自己力保的成员,但是自始自终都没有把自己手里的“期权”以非常确定的方式给到自己的核心团队成员。于是,这就引来了比如张博和孙涛勇这样放弃竞选的候选人的不满。另一边的严炎团队,从一开始就用真诚去拉选票,在第一轮时,就用此办法拉拢到了魏志成和许单单。而到了第二轮,借着毛靖翔的策略实施可能带来的隐患,严炎开始试图用确定的每人10票去拉拢孙涛勇和张博,事实上,被拉拢的两人对严炎的真诚是表示接受的。 而王自如和姜华的村民联盟一直在暗中帮助李海川偷票。所以依然还是毛靖翔、严炎和李海川三个阵营。但是第二轮的最终投票结果产生了戏剧化的转变。毛靖翔获得8票,胜出。而先前说质疑毛靖翔且表示会去到严炎团队的孙涛勇却依然将票投给了毛靖翔,而且从一开始就表示支持严炎的魏志成也投了毛靖翔。这时,票数大量涌入毛靖翔团队,让张博也开始动摇,因为在她看来,这样的团队结构是特别不稳定的,因为人数多,就很容易被人挖角。第三轮任务实际上,孙涛勇和魏志成并没有倒戈,而是在制造一种混乱的假象,内心还是在支持严炎,希望在第三轮的最后关头扭转局势。而这一巨大的“阴谋”被魏志成在第三轮一开始就透露给了王自如,因为魏志成判断失误,以为王自如上一轮投票给了毛毛。这一重要信息让王自如、姜华和李海川那边有所行动。另外,严炎开始拉拢张博,而随着张博和黄欢的矛盾,张博开始倾向于严炎。这样,目前还在毛靖翔团队的孙涛勇和张博就都成为了卧底。而之所以能够确定,就是因为严炎用明确的每人10票作为筹码,保住了魏志成、张博和孙涛勇。然后是孙涛勇和张博的接连退选,其实让局势逐渐明朗化。而在最后关头,最关键的一个人物出现了,那就是许单单。第一轮时,许单单就明确表示支持严炎,但是当严炎告诉他已经将自己手上的30张票分给了魏志成、张博和孙涛勇的时候,许单单是失望的。而之后,李海川趁机拉拢许单单。在最后的投票时,正是因为许单单的这一票,让最终的结果变成了毛靖翔、严炎和李海川三人平票,都是5票。所以最终的格局就是:而根据规则,当出现所有候选人平票时,获得该三位候选人资源卡前四名的人晋级。最终李海川、张博、孙涛勇和魏志成晋级。需要解释一下李海川的晋级,因为必须是从最后的三位候选人手里获得的资源卡才算有效资源卡,实际上,由于第一轮李海川胜出,所以李海川手里实际上有33张票,过程中只发出去2张。而王自如、姜华和王思明替李海川拉来了6票,全部上交给了李海川,所以最终李海川获得的有效资源卡就是37张,最多。另外三个晋级的名额分别是,四位晋级者推选的王自如,前浪队推选的姜华和村民内部推选的毛靖翔。自此,这场魔鬼商战的任务就算结束了。一系列商业心理元素,被充分的展现了出来,人性的刻画、利益与情感的取舍,也很好的因为规则而被激发出来。复盘结束,冷眼君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这套任务逻辑为什么能够成立?为什么能够让节目变得如此精彩?可能有这样几方面的原因吧:1、这套任务逻辑,从核心创始人、紧密创始人、半紧密合作方、竞品、破坏方五个层面真实模拟了商战,让创始人回归创始人应该有的角色身份,发挥他们的绝对能力,是个人优势与劣势的最大化表现。2、人性层面的真实直接决定了真人秀的“真”。在这个任务过程中,每个人的利益、角度、立场都各不一样,有的是情感使然、有的是利益驱使,不同的诉求就导致每一轮都出现完全意想不到的结局,这是任何编剧都无法企及的剧本。3、这是商业逻辑与真人秀逻辑结合得最好的案例,商业本身从电视化呈现来说原本是枯燥的,但是套用这个任务之后,让商业逻辑里的“人”变得鲜活起来,这就让真人秀回归到了最初的状态,强规则之下的人性激发。当然,这一期节目也并非完美,还是有一些小问题存在,冷眼君也试图去做个简要分析:第一、整个90分钟的任务,信息量太大,这一期节目的净时长只有60分钟,所以从目前来看,还是有很多过程细节没有完全解释清楚,以至于需要观众反复观看和思考之后才能跟随剧情。所以,如果时长能够再有所延长,可能这套任务的过程以及人物的心理变化,会展现得更加清楚。第二、真实商业其实还应该与户外任务相结合,单纯的棚内谈判固然好看,但是缺失了户外任务这一环节,会使得纯棚内的游说和谈判任务有些单薄。 第三、前浪队在这一期里的存在感极低,可能从整季的任务来看,这一期就是后浪队的内部逃杀,所以重点在于这15人之间的比拼。但是,既然前浪队有全程观看,其实还是应该有多次的第二现场解读,而且解读的观点要鲜明干脆。第四、从目前的叙事来看,如果全神贯注的观看还是基本能够第一时间理解节目的,但是冷眼君觉得,如果能够在票数的实施浮动与团队间的关系上有更多的呈现,可能会让原本就复杂的任务变得相对清晰一些。其实,国内的商战类真人秀一直都没有特别好的案例,作为类型化和垂直化很高的一类真人秀,如果能够沿用这一套棚内任务的逻辑,并且再加上户外任务,那么,第二季的《我是创始人》应该会在商战真人秀领域里迅速脱颖而出。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一期《我是创始人》已经足够精彩了,玩出了真人秀真正的味道。如果把这些创始人算作是素人,那么也就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素人真人秀才是接下来可持续发力的方向。","updated":"T02:18:08.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1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0:18:08+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f28c8d65b9ed2eda0fac3b_r.pn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11},"":{"title":"《向往的生活》的开播,也许是制作公司在内容上最顽强的一次坚持","author":"leng-yan-kan-dian-shi","content":"上周日,《向往的生活》终于正式开播,之所以用“终于”,那是因为这档节目几经波折,几乎经历了一年时间,才最终得以在湖南卫视播出。这也许是制播分离以来,制作公司在内容上最顽强的一次坚持吧,因为在太多人不那么看好的情况下,还依然坚持制作。而打脸的是,无论是节目的品相,还是播出后观众对节目的反馈,都出人意料的好。事实上,在1月8日就播出了一期先导片,但是直到看完正式的第一期节目,我们才算真正体会到这档节目所要传递出来的味道。有人说,看《向往的生活》有一种当年看第一期《爸爸去哪儿》时的感觉,冷眼君觉得这个描述很形象,因为这个节目模式,就像当年《爸爸去哪儿》一样,挑战了所有平台的宽容度和制作团队对内容追求的极致程度。用总导演说总的话说就是,“这档节目就是过日子”。所以在这档节目里我们看不到那些让人腻烦的游戏与人物冲突,在极度缓慢的节奏之下,让所有观众对逃离城市的田园生活产生了深深的向往,或许这就是节目想要表达的内容吧。当然,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向往的生活》的节目创意应该是来源于《三时三餐》和《自给自足物语》,但是冷眼君在看完第一期之后发现,这档节目的本土化特色还是很明显的。那接下来,冷眼君就来说说具体的内容。浮躁的城市与农村乌托邦这个节目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就是黄磊、何炅和刘宪华三人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叫蘑菇屋的地方过日子,一日三餐都需要自给自足。而硬通货是玉米和瓜子,玉米可以换肉,瓜子可以换啤酒。然后每期都会有客人光顾,三位蘑菇屋主人要想办法招待他们,并满足他们在吃上面的要求。其实节目构建的是一个城市人向往的“农村乌托邦”场景,当城市人被浮躁、快节奏以及雾霾弄得疲惫不堪的时候,《向往的生活》则用一种清新的田园风光向大家展示着农村生活前所未有的魅力,即使隔着屏幕,也能让观众呼吸到田间地头那股久违的纯净空气。可能“农村乌托邦”的说法有些理想化,但是节目确实在各个细节上在勾引着观众。一个院落、三个人、满屏的绿色,如此简单的生活,就基本涵盖了整个节目的主体内容。但是这与《我们15个》的乡村场景又不太一样,因为那是对人类生存与协作的考验,是相对残酷的,而《向往的生活》则是对简单生活的一种探索,是美好的。一直以来,大家都对“慢综艺”持怀疑态度,主观的认为这类节目是无法适应当下观众的观看需求的。但是综艺节目的功能远不止娱乐这一层意义,还有更多可供思考的地方,比如陪伴与心理映射。人们越渴望什么,越缺少什么,而这档节目就呈现给你什么,让你被节目的内容自然而然的吸引。当太多节目里充斥着人性考验的时候,《向往的生活》一反常态的在电视屏幕里“过起了日子”,也就难怪观众会在看完后有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了。还有一个真得说说天气问题,现在确实这个空气质量实在是。。所以在看到《向往的生活》中璀璨的星空和满眼的绿色时,还是深有感触的,这里不具体阐述了,相信每个在写字楼里工作的你我都深有感触。还原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场景在一档周末的卫视综艺里“过日子”,相信这是从来没有制作团队敢去尝试的事情。但是仔细看下来,你又会发现,人生在世不就是在不停地与生活斗智斗勇吗?过日子嘛,就是一些家长里短、待人接客、一日三餐、下地劳作、串门唠嗑,这些看似普通的事情,其实在我们现在的现实生活中,已经越来越少了,少了,当然就显得更加珍贵。《向往的生活》里的主人公是黄磊、何炅和刘宪华三人,另外还有一只小狗H。而每期都会有客人加入,第一期是宋丹丹和巴图。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所有场景与关系全部都在这个看似简单的节目里呈现了出来。首先是3H主人公的相处,虽然不是一家三口的人物设置,但是从功能上其实就是这样的。黄磊像一家之主的爸爸人设,搭建灶台做饭,解答疑难问题;何炅是妈妈,操持家务,温暖顾家;刘宪华是儿子人设,调皮、活泼、缓和气氛。所以这是一个典型的一家人的生活场景,非常的有代入感。其次是每期的客人,其实就是家里来客后的一系列反应。全家总动员去准备一天的吃食以及客人在家里的住宿。其实这就像邻里之间的串门儿,也像有朋自远方来时的喜悦,待人接物,全都能呈现出来。孩子之间下地摘玉米、大人间的闲聊家常、吃完饭后的一起唱歌,这些早已消失在我们城市生活的场景,在这个节目里我们又都能感受到了。至于吃,虽然不是节目的重点,但是也是通过炸酱面和豆角烧肉这样的家常菜,更加强化了生活化的场景,没有珍馐美味的日子,才是我们最真实的日子。当然,在正式的第一期里,我们还看到了大家因为吃了未煮熟的豆角,而引发食物中毒的一幕。虽说这并非生活的常态,但也是过日子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场景,我们可以感受到家人的担心,也能感受到家人的乐观。其实《向往的生活》其实从一开始就在传递着一种简单生活的状态,而这些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场景,通过节目也逐一呈现给了观众,观众就像在看自己小时候的生活一样,享受着这群人隔着屏幕,代替自己过着一种可能自己早已无法回去的生活状态。从人与食物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三时三餐》还是《自给自足物语》,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是在人与食物之间的关系,一天三顿饭的标准,以及制作的过程等,都会有比较重篇幅去呈现。而通过看《向往的生活》第一期节目,虽然也有点菜的环节,但是并没有刻意去强化“吃饭任务”,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反而花了大量的笔墨去描写。首先3H的关系,正如上面所说,基本上是一家三口的关系结构,但是随着每一期的客人介入,会随时打破3H目前的这种稳定结构,每一个人的反应都非常真实。尤其是当3+x的这个人物结构模型成立后,实际上,在整个蘑菇屋里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戏剧结构,就像《编辑部的故事》那样,所有的幽默点,其实都是通过不断打破现有人物关系去实现的。其次,整个节目其实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上,也是带有强烈的社会属性。比如第一期宋丹丹和巴图,就是一种母子关系的展现。当宋丹丹全程吐槽巴图时,我们似乎也能从中找到被自己母亲吐槽时的影子。更有趣的是,刘宪华因为在另一档节目里与宋丹丹有过合作,并且喊宋丹丹小妈,于是,一个亲儿子和一个干儿子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关系冲突,就非常有戏剧性,对比之下,喜剧效果也就自然发生。要知道,这种喜剧效果是因为人物结构而产生的,相比游戏类节目的点状喜剧效果,有本质上的区别。在节目的发布会上,说总说:更多会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其实任何问题无论生活工作,都会落实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去,人与人才是最大的看点,而每一个电视机前的观众也会有代入感——“我生活中就有这种关系”。发布会上他也说,第一集反映的是“母子关系”-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一个“隔壁家的孩子更出色“;第二集反映的是”“老友关系和求职关系”,第三集反映的是“外来个体融入集体的关系”,从第一集看,“母子关系“确实勾勒得还挺现实好玩的,网友评论也有“就像听到了我妈妈吐槽我”,不知道这种人物关系的刻画后面会怎么延续,第二集的“求职关系”是什么梗,小冷也挺好奇的。看起来越简单,幕后的准备就越辛苦最后来说说节目的制作。有一个道理就是,节目内容看起来越简单,其实导演组在幕后做的准备就越辛苦。比如蘑菇屋的选址,就是要求有独立院落、半山腰、且只有一条不宽的山路。另外,为了保证整个蘑菇屋和四周的农作物看起来丰盛,导演组几乎提前了半年去到蘑菇屋旁边种植玉米、西瓜、土豆等农作物,期望所有的绿色植物都以非常自然的状态存在着。于是在做节目之前,几乎让导演组成了半个农业专家团队。当然,看过先导片和正式第一期的观众也会发现,这个节目唯一存在的规则就是在这一季节目结束后,要还给房东1000根玉米。于是,摘玉米就成了贯穿这个节目的一条线索,也是导演组能直接干预的部分,平时没事的时候要摘,来了客人也尽量能帮着摘一些。这是个能串起所有人物关系的一条巧妙线索,它不是游戏,也不是比赛,就是一条时刻牵着你的趣味线索,时不时的拉扯一下,你就会会心一笑。另外整期节目都看起来很舒服,冷眼君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吧。第一,整体节目的画面色调,通过后期的调色,让其尽可能的接近肉眼接收的最佳状态,没有大色块和对撞色调,会让人的观看体验很放松。第二,喜剧的效果很高级。在大量的综艺节目里充斥着嘉宾段子式的喜剧效果时,《向往的生活》则是用一种相对高级的结构去呈现幽默的点,比如巴图亲手搭建鸡窝的那一段,其实就是通过剪辑实现的结构式喜剧,而非段子式喜剧。总之这是一档令人惊喜的节目,也很可能成为今年湖南卫视发力的重要起点。当然冷眼君还想表达一点,感谢冠名商和赞助商能够支持这档节目的诞生,以及湖南卫视这个平台愿意接受这档直播分离的节目顺利播出,让观众能看到这档品相很高的节目,感谢。","updated":"T04:22:08.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45,"likeCount":247,"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2:22:08+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369ccdaa135c3d1e6c27_r.pn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45,"likesCount":247},"":{"title":"《单身战争》的精妙在于,每一个环节其实都对应着一个爱情场景","author":"leng-yan-kan-dian-shi","content":"冷眼君想先说一下节目总编剧岑俊义在14日发的一条长微博,标题为《这个节目,你看懂了么?》。这条微博很重要,因为文中最核心的一个观点就是,他决定将节目的定位描述,从先前的“大型生存式恋爱交友节目”改成“大型生存式社交实验真人秀”。虽然看起来只是几个字的差别,却将一档看起来只有恋爱交友属性的真人秀,变成了一场借由恋爱交友而进行的具有社会性意义的社交实验。即人在爱情与生存的选择上,人性的部分究竟会如何体现?把100位男女嘉宾类型化之后,就会明白这个所谓的实验的意义所在。对这个方向的探讨,也让节目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与价值。就像岑俊义在微博里提到的:之所以有100人,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结论能尽量正确而抽取的样本容量(其实我们录了七次,有700个单身男女,这700个人对于中国两亿单身男女来说可能代表性还不够);之所以会有魅力展示和淘汰,这是我们的实验方法;之所以要用那么大的场地,这是模拟一个战争化的主题派对;之所以会有存包和安检,因为我们不想让无关因素影响我们的实验结果。所谓的实验不就是控制定量,增加变量,观察实验样本在这样的过程中产生的变化,从而去认识一些现象、一些性质和一些规律么?其实在冷眼君看来,不管节目最终定位是单纯的恋爱交友,还是社交实验,其过程都是在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去实现的,借助恋爱交友这件事去刻画一个个真实的人物。通过这些人物,让网友不仅看到故事的结局,同时也能从中找到与自己有共鸣的爱情样本。每一个环节都对应一个爱情场景通过前两期的节目,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生存式游戏一共有六个环节。从100个人开始,一直到最后的配对,节目用各种方式尽可能的让男女嘉宾之间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实现配对。有趣的是,其实每一个环节都是对恋爱交友的一种场景还原,而这就正是冷眼君觉得《单身战争》的精妙之处。第一环节:看不见的危险这是50位男嘉宾与50位女嘉宾的第一次见面,100个人需要在30分钟内尽可能与更多的异性进行交流,并在30分钟后,选出自己喜欢的3位异性和不喜欢的3位异性。最终男女嘉宾排名后20位的立即淘汰,即第一环节后要淘汰掉40人。这种第一次见面便展开的自由交谈状态,就正好对应着爱情最初产生时的场景,可能就是在人海之中的一次擦肩而过。爱情的产生有时候没什么道理可言,可能就是那一刻的眼缘。比如在这个环节,59号女嘉宾就一眼看中了15号男嘉宾,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埋下了俩人的感情线索。冷眼君发现,如果从先前提到的社交实验的角度来看的话,在这个环节里,其实也能看到不同人的个性,100个陌生人的社交样本也在初步形成。23号的直接表白让70号猝不及防,而85号和94号却明显不适应,不敢主动找异性交流。但是不难发现,无论是在节目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初次见面时,人的颜值往往会成为主要的考虑因素,在那一次眼神交接的瞬间,颜值的高低真的会起到巨大的作用。比如中德混血的38号就成为了女嘉宾们争相交流的对象,甜美的59号也成了众多男嘉宾心仪的对象。所以,《单身战争》将这场社交实验的第一环节定为100人的自由交谈,还是非常准确的。当然,至于为什么叫“看不见的危险”,冷眼君认为可能是由于之后会涉及到投票和大面积淘汰的原因吧。当你与一位异性交流时的样子正好被另一个人看到,结果不巧,你的颜值和说话时的状态刚好不是他喜欢的,于是你就进了他的黑名单。第二环节:女生狙击这个环节是男嘉宾间的两两PK,一名男嘉宾先主动上台,然后由他挑选一位他自认为可以战胜的男嘉宾与他比拼,选定后各自有1分钟的魅力展示,最后由对面30位女嘉宾投票决定,票数高者留下,另一位则立即淘汰。其实这个环节对应的爱情场景,就特别像在社群群落里,雄性在争夺异性时,必须通过一次雄性内部的决斗,胜者才有那个继续追求异性的资格。而在这个争斗的过程中,女性全程观看,是女性集体审美的角度对男性的评价。所以取名“女生狙击”也就是说明,在这个爱情场景里,女嘉宾享有巨大的选择优势,男嘉宾必须尽可能展现自己的魅力,才有可能吸引女嘉宾们的喜欢。虽说决斗并不太可能发生,但是多位男性同时去追求一名女性的情况还是很常见的。同时,女性的集体审美的展示也能看出大多数的女性在择偶时的标准。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有的男嘉宾愿意先上来主动去挑选对手,也有的男嘉宾选择被动。另外在挑选上,有的男嘉宾愿意选择与自己反差很大的竞争对手,也有的会选择看起来胜算很大的。其实这里面都透露着真实的人性,爱情里的“腹黑”其实是中性的,虽然看起来并没有善意,但也没有明显的恶意,比如8号就选择了各方面看起来都要胜过自己的30号,因为8号觉得只有战胜更优秀的人才能觉得这样的PK是公平的。另外38号选择34号,其实多少有些以强欺弱的感觉。而11号选择39号,11号看似有高学历等优势,39号则有舞蹈加分,但11号还是输在了“妈宝型”男生这个巨大的软肋上。这个环节的设计其实预示着这场社交实验才刚刚开始,因为从这个环节开始,男嘉宾有了更多时间的自我展示,女嘉宾也能对男嘉宾有更多的了解。第三环节:男生反击这个环节其实是与第二环节对应的,即权利反转,从先前的女生主场变成了男生主场。而规则是一位男嘉宾上台,只要对这位男嘉宾有好感的女嘉宾就可以冲上台,但只有两个名额,通过面对面交流,最终男嘉宾选择淘汰掉一位女嘉宾,另一位则暂时安全。这个环节其实也是一个我们常见的爱情场景,它证明了在爱情里,如果遇到心仪的男性,女性之间也是可以为此短兵相接,展开奋力一搏的。同时,男性在这个环节的任何选择,都具有着强烈的个人标签,是有别于大众审美的。虽然根据规则,上来的这两位女嘉宾是需要对这位男嘉宾有好感的,但实际上,为了能够让自己继续存活,也不排除有女性内部角力的可能,因为在爱情面前,她们首先需要活下来。比如70号最后对38号男嘉宾说,“我想留住,想让你们更加了解我”。这是一句不那么让男嘉宾舒服的大实话,但也说明了当男性在爱情里占据主导之后,其实女性也会奋不顾身的去为自己争取。第四环节:三分钟约会经过了前三轮大逃杀,最终只剩下15名男嘉宾和15名女嘉宾,而这个“三分钟约会”环节也算是大家最常见的一个约会场景了。规则很简单,男女嘉宾面对面进行交流3分钟,然后车轮移位,最终保证每一人都能跟对方有三分钟的交流。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各怀鬼胎,有的人几乎向所有异性都示好,因为他(她)希望能够一直存活。也有的通过近距离的交流,更加确定了彼此的目标。但是这个环节的看点远远不止这些,而是在之后的淘汰规则上。通过5种不同颜色的球,将男女嘉宾各自分成5组,同一个颜色的两组男女嘉宾为一组,然后同组的三位男嘉宾商议决定淘汰掉同组的一位女嘉宾,同样的,三位女嘉宾也要选择淘汰掉一位同组的男嘉宾。用节目中的一个词来总结就是“互相伤害”,刚刚通过三分钟约会让男女嘉宾之间有了比较明确的目标和关系,马上就要面临淘汰。这的确是一场残酷的社交实验,为了活下来,就必须面对同伴的伤害。所以这个环节对应的爱情场景,冷眼君认为是,当爱情已经产生时,你很有可能会面临自己心爱的人被迫离你而去,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时刻,是一种。冷眼君觉得这个淘汰环节,是整场生存游戏的一个小高潮,因为你会第一次看到有确定性的分别。这种分别也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情感一旦形成,分别时的那种失落是非常真实而揪心的,戏剧化的情节也逐渐显现。第五环节:电话号码的追击每个人各有两真四假的电话号码卡片,在三十分钟内自由交换,每获得一个真号码加一分,假号码减一分,交换如果不足三张即刻淘汰。最终票数前十名的为生存者,后十名的为非生存者。这个电话号码的交换环节其实对应的爱情场景就是,当男性与女性进行初步试探后的一个结果呈现,如果有好感,留下真的电话号码,如果没有,那就用假号码进行婉拒。因为每个人的得分会对后续的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在这个自由交换的过程中,套路与反套路立刻体现,当然,确定的爱情双方也逐渐明朗化。39号用毒誓证明自己给出的一定是真票,8号胡翔快速完成交换,36号也在给出了明确的真票之后陷入了迷茫,而38号则玩起了小心机,以假换真,希望自己有确定的真票。当然,这个环节的精彩之处还在后面,同性牵制的环节设定让整个社交实验蒙上了一层“腹黑”的阴影。在两个秘密投票区,每个人最多可以投两票,假票减一分,真票加一分。当整个游戏进入到最后关键阶段时,为了继续生存下去,每个人都必须被迫作出“腹黑”的选择。而精彩的地方也就在这里,可能上一秒钟才达成共识互相不投票。可是下一秒钟,每个人真实的想法又暴露无遗。人性在这一刻的自私变得非常真实,在那一刻,你不能指责谁,只能说通过实验,我们看到了人性在爱情面前时最真实的样。一边是待定的爱情,一边是游戏环境里的生存考验,如果想让待定的爱情变成肯定,就必须逼迫自己主动出击,打压竞争对手。比如5号为了生存,就分别投了胜算很大的15号和38号分别一张假票,实现牵制。接下来,是验证电话号码的环节。通过之前的自由交换和同性牵制之后,大家心中其实会有一个预判结果,如果你觉得自己在后十名,可以选择停止,一旦停止即刻揭示身份,如果是生存者,将获得1万元约会礼包,如果是非生存者,将一无所获。其实在这里也对应着一个爱情场景,那就是错过。你错过了对方,对方错过了你,但可能都不是彼此的初衷。比如5号和90号,彼此都是对方心仪的对象,虽然都默契的选择了放弃,但是恰恰两人都是生存者,如果两人都选择继续,可能这会是配对成功的一对。第六环节:最后的战役其实这个环节就是一个配对结果的公布,通过前五轮之后,还剩下来的男嘉宾和女嘉宾现场投票选择自己愿意配对的异性。如果配对成功且都是生存者状态,即刻分享10万约会礼包,如果有任意一方不是生存者,虽然配对成功,但是不能分享10万约会礼包。其实这个环节是对前面所有实验的一次总结,如果之前只是待定的爱情,那么这一刻就是通过明确的选择,将待定变成确定。当然有一些遗憾,从理论上来说,应该要在这一环节有反转情节出现的,从第一场实验来看,大家基本都是配对成功状态,不知道在后面的几次爱情实验里会不会出现最后时刻的大反转。自此,通过两期节目的时长完成了包括6个环节的社交实验,爱情的场景也逐一呈现出来。实验就应该有理有据,可能就像岑俊义所说,100个样本可能对于所有的单身男女来说还不足以成为有价值的取样,但是通过一档节目,让恋爱这件事变得可视和具象,并且能从中看到人性真实的那一面,已经很难得了。如何在群像里塑造重点人物在梳理完《单身战争》整个的环节流程以及所对应的爱情场景之后,接下来冷眼君想说的点就是人物塑造的问题,尤其是在这档拥有100位男女嘉宾的节目里,如何塑造重点人物。人物靠性格支撑,越鲜明就越容易被观众记住,就越符合这场实验的人物要求。在看完了第一场社交实验之后,不知道大家记住的是哪几位男女嘉宾,反正冷眼君对这几位算是印象深刻吧。首先是8号胡翔。这是一位以卖萌为生的小男生形象,虽然外表属萌系,但是行为处事都很正派,无法接受自己变成内心腹黑的样子。所以从一开始,他就像一个异类式的存在,从来不主动攻击对方,也从来不愿参与复杂的人性考验的环节,总是速战速决,让自己远离其他人的复杂世界。其次是15号刘靖宇和59号陈恬。这是从第一环节就埋下情感线的一对重点人物,应该说这两人的塑造非常成功,通过剪辑叙事,反复突出59号的一往情深,让悬念也贯穿始终。当然有一往情深、努力去爱的女生,也就有慢慢试探、逐渐确定的男生。15号刘靖宇其实在一开始并不起眼,后来在得到59号陈恬的确定态度之后,才慢慢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再就是38号,中德混血卢海。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有心机的男嘉宾,需要随大流的时候会一脸无辜,需要争取自己利益的时候也会用假票换取别人的真票,为了活下来,几乎向所有人都表示好感。虽然有争议,但是在这场实验里,38号卢海其实也没什么错,只不过他在合理的运用规则让自己存活。最后就是70号谢忆青。因为身材出众,她成为了全场的焦点女嘉宾,她超级自信,也非常懂得运用规则跟尽可能多的男嘉宾保持“暧昧关系”。谢忆青的性格很突出,不讨喜,但记忆深刻。至于她的淘汰,冷眼君认为38号卢海的一句话点破了原因,他说“如果70号还继续留着,会让接下来大家的选择很麻烦”。所以70号就像一个搅局者,攻击性很强,所以自然会成为众矢之的。所以总的来说,通过有时长保证的剪辑突显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通过预设悬念的方法,让观看者对这个人物或者几个人物之间产生主动好奇,是有层次和结构逻辑的。当然一切的大前提还是需要这个人物的性格本身就很突出,这样后期才有剪辑的空间。恋爱交友为什么要用社会实验的方法去验证毫无疑问,具有社会实验性的真人秀之所以好看,绝对是因为它的真实和不可预见性。《我们15个》,是对人类生存极限的一种实验,因为我们不知道一年后,这15个人会在平顶之上变成什么样;《三时三餐》是对人类已经习惯于都市生活后的一种返璞归真的实验,因为我们不知道两个男人会不会为了一日三餐而仔细研究;《巴别250》是对人类语言交流的一种实验,因为我们不知道几位语言不通的年轻人最终会用一种什么样的语言去进行交流;同样的,《单身战争》是将爱情与生存结合后进行的一种人类社交实验,因为我们不知道爱情究竟会如何发生。那为什么《单身战争》要将恋爱交友用社会实验的方法去验证呢?冷眼君通过观看第一场完整的实验过程发现,这可能是在过往的所有恋爱交友类节目里都不曾出现的一种极致情况。当我们习惯了《Take Me Out》的恋爱模式之后,我们开始质疑男女嘉宾的真实诉求;当我们又慢慢习惯了户外旅行交友时,因为有太多的干扰项,我们又开始找不到恋爱最初的感觉;当我们又习惯了明星假想恋爱时,我们又在思考,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所以,让恋爱交友变一种姿势,回归于爱情各个阶段时的场景,尽可能去掉爱情的干扰选项,让有关恋爱的这场社交实验变得更加纯粹和简单。最后冷眼君想说一个画面。那就是在第一环节时,59号第一次看到15号的那个眼神,那个眼神是这场实验的起点,也是记忆最为深刻的画面。因为在那一刻,爱情便已发生。","updated":"T05:02:20.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likeCount":16,"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3:02:20+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2732068cbeca1e9e7a304_r.pn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likesCount":16},"":{"title":"我们究竟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节目模式的“抄袭”问题","author":"leng-yan-kan-dian-shi","content":"坦白讲,这是一个困扰我很长时间的问题。因为面对这个敏感的词语,我不知道是应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审视这个问题,还是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用一种相对宽容的心态去看待。起因是这样的:上周一(1月30日),冷眼君发了一条微博,内容是有关《向往的生活》的一些感受,主要集中在《向往的生活》到底有没有“抄袭”《三时三餐》这个问题上。冷眼君的观点大概是这样的:1、《向往的生活》节目创意确实来自《三时三餐》,实际上除此之外,创意还借鉴了《自给自足物语》,这一点,制作团队从不否认。2、平心而论,《向往的生活》从制作来讲,还是不错的,有自己的风格,选角的成功也基本保证了节目的可看度。而且这个节目制作难度也很高,尤其是这种慢节奏的真人秀,如何能从周末晚间突围,一直是制作团队和平台之间博弈的关键点。3、国内综艺起步慢,要知道很多节目类型都被国外占先,我们只能追随人家的脚步,依葫芦画瓢。而当资本进入,又导致需要快速产生结果时,购买模式就成了最为普遍的做法。但是好模式终归有限,国内的需求量又大,所以就只能拼本土化的能力,谁的执行力强,谁就有可能从中吸取到有效的经验,为未来的原创打下基础。4、目前国内的综艺环境是混乱的,但是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从长远来看,冷眼君相信未来一定是好的。所以对于现阶段的综艺状态,请予以多一些的包容与理解。结果在这条微博的评论区炸锅了,网友的矛头直指“抄袭”这件事本身,并且是零容忍的态度。事情背景大概就是这样。其实对于《向往的生活》,网友们这种高度统一的评论,冷眼君其实是接受的。但之所以想说这个事,其实是因为冷眼君非常惊讶于网友对于“抄袭”这件事的标准竟然是这样的不统一,大家可以对《向往的生活》这样上纲上线零容忍,却对于有的节目又无比宽容,甚至各种保护,为其辩解。请问,对于“抄袭”这件事,网友如此“双标”,真的好吗?“抄了就是抄了,不要用冠冕堂皇的话去遮掩。”这是网友对于“抄袭”这件事的核心标准。但是还有不少节目也有“抄袭”的嫌疑,可为什么不见你们那么颐指气使的去指责呢?比如目前大家都非常钟爱的《极限挑战》,据了解,该节目的粉丝都在翘首期盼着第三季的开播。但是冷眼君相信,大家一定不会忘记《极限挑战》在第一季开播时,与韩方《无限挑战》之间的口水仗吧。韩方甚至还出示了分镜头对比,一度让《极限挑战》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可是随着制作团队的用心,以及6位MC的默契配合,让节目迅速找到了自己的风格,“三傻三精”的人设一旦形成,《极限挑战》也就有了自己的故事结构与人物关系。而先前那些指责“抄袭”的网友们,也似乎慢慢闭嘴,成为了大家口中的最佳真人秀,口碑极佳,冷眼君也非常喜欢。请问,如果按照对《向往的生活》的标准,“抄了就是抄了”,为什么就能对《极限挑战》如此宽容?我们再来看去年湖南卫视的黑马综艺《我想和你唱》,之所以说是黑马,是因为这档节目的收视非常好,且稳定。尤其是星素结合的玩法,没有竞技PK,一度成为周末黄金档最受欢迎的棚内综艺。坦白讲,这档节目的制作也是不错的,尤其在剪辑上,进行了不少新的尝试,获得了大量年轻粉丝的青睐。但是,整个节目的创意来自韩国的《Fantastic Duo》,也是不争的事实吧。规则、镜头设计和核心创意等,两档节目都很相似。但是对于这档节目,网友们又开始齐刷刷的站到了湖南卫视这边。请问,如果按照“抄了就是抄了”的标准,为什么又对《我想和你唱》如此宽容呢?我们再来看湖北卫视的《非正式会谈》,这档节目的创意应该是来自韩国的《非首脑会谈》,无论是形式、人物和话题,都基本一致。但是有趣的是,韩国的正版授权是给到了江苏卫视的《世界青年说》,所以湖北版为“抄袭版”。但从节目的播出情况来看,这两档节目呈现出了巨大的反差。《世界青年说》虽说是正版引进,但是内容本身并不精彩,反而是《非正式会谈》做出了自己的特色,确实很好看。春节前,冷眼君也曾单独安利过湖北卫视的这一版,也成为了冷眼君眼中的年度最佳之一。至于网友的态度,他们似乎早就忘掉了“抄袭”这件事,高度统一的支持《非正式会谈》,并且都在人工传播,口口相传,帮助节目组做宣传,非常感动。请问,如果按照“抄了就是抄了”的标准,为什么对《非正式会谈》又如此宽容?其实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但是网友们的标准总是忽左忽右。这就真的让国内的制作团队和平台很为难了:1、大规模购买节目模式的时候,说国内综艺只知道买模式,毫无原创能力。2、买了节目模式后,严格按照Bible进行执行的时候,又说买了模式就不本土化了吗?能不能不要每个环节都直接拿来用?3、不买模式,直接拼本土化的时候,又说能不能不抄,能不能自己原创?抄了就抄了,还找理由?4、当本土化还不错的时候,又去说买了版权的,说能不能像隔壁山寨版那样认真把内容做好?总之,不管怎么做,网友们都有理由。有一个不是特别准确,但是却很形象的比喻。国内的电视台和制作团队在面对综艺节目的制作时,其实就像一个班级的同学,大家都遇到了不太会做的题目。有钱手快的同学买了参考答案请了辅导老师,没钱买不了的同学就只好复印自学,其实谁也别笑谁。至于结果,请了辅导老师买了参考答案的同学也有可能不用心,在下次考试时考砸,而那些自学的同学也可能凭借自身努力,在下次考试中考出好成绩。那么,站在两边的立场分别考虑,出现目前这种情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冷眼君觉得,首先粉丝们其实大多数还是看节目内容本身的,买了模式就好好做,没买模式那就好好本土化,争取超过原版。偏激的网友毕竟是少数。而对于制作方来说,好模式有限,加上国内综艺起步晚,势必会有一个或借鉴或抄袭的过程。尤其在资本裹挟之下,逼着你必须快速成功,于是套用成熟模式就成了必然,只不过有的套用得好,没有被网友发现罢了。而且国内对版权保护的边界模糊,加之限模令也让模式的引进受限,于是“抄袭”也就成了大家公开的秘密。事实上,从大环境来说,国内的综艺整体还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也确实出现了一些好的且符合中国文化特色的原创节目,而这都是因为先前大量购买模式后积攒下来的经验而产生的,这个过程我们必须经历。最后补一句,冷眼君在这里并不是纵容“抄袭”,有些节目确实“抄袭”了,这的确不太光彩,但是也请网友们不要因此一棍子打死所有人。你们能接受《极限挑战》做出自己的特色,也请给其他节目一些自我改良的空间吧。要知道有些节目即便买了版权,好像也不太会做,这样的例子就不用冷眼君说破了吧。","updated":"T03:37:30.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likeCount":19,"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1:37:30+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1ea0c17ee4bbe7f04e04147a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likesCount":19},"":{"title":"探班《中国式相亲》:别高估电视导演的编剧能力,我们编不出那样的剧本","author":"leng-yan-kan-dian-shi","content":"前几天,冷眼君去上海探班了一期《中国式相亲》男生家庭版的节目录制,现场真切地体验了一次带着爸妈录制相亲节目是一种怎样神奇的感受。毕竟之前网友各种人肉“熟脸”素人嘉宾的身份,当然也有人质疑节目有台本。尤其是第二期的贝贝和宋海波,被不少网友质疑设计剧情,一种满满恋爱套路的既视感。不过,当冷眼君全程参与了一期节目的录制后发现,相亲的真实性其实还是蛮高的。因为是大量的素人嘉宾对谈,以至于要不是有金星的存在,仿佛这就是一个父母带着孩子的真实相亲现场,而不是在录制节目。比如,一位男嘉宾的母亲为了争取女嘉宾,向其承诺,如果她和自己儿子真正在一起,会送上海的婚房给俩人,现场吃瓜群众发出了不小的惊叹声。看得出来。当有父母参与时,所有的对话都变得非常实在,也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因为这像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但是有关“剧本说”的问题似乎一直存在,既然冷眼君到了现场,那就试图去寻找一下这个敏感问题的答案吧。采取“变态式”保密流程首先,冷眼君在现场观察了一下男女嘉宾的化妆间,发现完全没有交集,隔得很远。然后是男女嘉宾各自上场的动线,也都做到了严格的隔离。以冷眼君参与录制这期节目为例:5位男嘉宾必须在全部到达第二现场的玻璃房内之后,女嘉宾才会开始进入后台上场口,等待上台。当然,她们的整个上场动线绝对不可能看到第二现场的任何情况。据了解,这是导演组针对男女嘉宾设计的一套几乎变态的保密规则,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男女嘉宾在现场第一次见面时所产生的任何反应都是真实的。无论是第一眼的心动,还是第一面就不入法眼,都是非常具有戏剧效果的。所以在这之前,节目组一定要做到严格的保密,绝不能提前见面,哪怕是偶遇。第二期节目,1号女生宋京苹从后台上场,1号男嘉宾李博涵看到女嘉宾瞬间开心微笑具体来讲,导演组要做到的就是杜绝男、女嘉宾在节目现场见面之前所有偶遇的可能性。对此,《中国式相亲》节目宣传总监刘宇哲向冷眼君详细描述了节目组几乎变态的保密流程:1、从预订航班开始,男女嘉宾抵达的时间必须错开,绝对不能让他们有在机场偶遇的可能性。2、双方入住的酒店,至少距离五公里以上。3、男、女嘉宾抵达节目现场的时间段务必错开。4、双方的化妆间处于一种隔离状态,分别位于主舞台的两端,选人导演会一直“紧盯”嘉宾,确保他(或她)不会和另一端的嘉宾(她或他)有任何交集。5、导演组设计了不同的上场路线和预案,确保男女嘉宾不会有上场偶遇的可能性。在这样的一套机制之下,男女嘉宾之间几乎是没有任何偶遇的可能性的。所以如果真有“剧本说”,冷眼君至少在现场没有看到导演组有机会对男女嘉宾进行剧本沟通,完全的隔离状态,让男女嘉宾之间,以及父母们,都是第一次看到对方,这样才能让嘉宾和父母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非常真实的。对素人及其家庭进行三轮筛选既然现场能够做到如此隔离,那么另一个问题是,这些男女嘉宾都是怎么挑选的呢?根据导演组提供的筛选流程,导演组会对素人真实身份的检查、核实,进行至少3轮及以上的筛选。第一轮面试,对报名选手的单身状况进行基本的排查。第二步,如果嘉宾和父母不在同一个城市,比如说父母在老家这样的情况,导演首先要求和嘉宾的父母进行一个视频通话,事先基本了解一下素人嘉宾的家庭情况。第三轮,导演要去嘉宾父母所在的老家,当面再了解一些他们的真实情况,获取第一手的真实资料,比如说查验身份证、家庭户口本 ,这些都是必检项目。除此之外,刘宇哲还透露了一个小细节,导演组要求所有的嘉宾在上节目之前,都必须和节目组签一份纸质协议,其中涉及到他们提供的单身、家庭情况,资料信息等等,必须真实可靠,素人嘉宾需要签字盖章,如果他们违反了真实性,有意地进行资料造假,节目组有权对其进行起诉。所以,节目组这个选人的硬性标准,对嘉宾身份的真实性确实是有保证的。如果按照剧本来走的话,相信说服父母去配合剧情走向,会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如说,第二期的贝贝(真名来橙)来到现场表白宋海波,尤其是被拒绝之后,其实可以看到贝贝父母还是心疼自己的女儿,之后现场一家三口离开舞台,妈妈牵着女儿的手,既有心疼,也有一种帮助女儿完成心愿的如释重负。另外,刘宇哲谈到第3期第一位海归女硕士许思蔚,她一上台就谎报年龄26岁,其实现场导演当时也很惊讶,甚至蒙了,因为这完全是嘉宾上台后的意外之举。所以台下导演就一直提醒主持人金星1号女嘉宾的年龄有误,最终女嘉宾不得不现场说出自己真实年龄33岁。可能一方面是要严格保证嘉宾的信息真实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其实素人只要被放置于一个合理和真实的规定情境里,其表现力还是可以期待的。总之,对于国内相亲节目模式来说,尤其是老牌相亲节目模式日渐式微、老化的情况下,《中国式相亲》确实算是一种对模式的积极创新,使其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另外,导演组从嘉宾的筛选和现场录制的流程设计,都尽量保证男女嘉宾的真实性,而且节目的社会性话题也是很高的。另附:冷眼君采访《中国式相亲》节目宣传总监刘宇哲有关节目的其他问题。Q: 这档节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选择素人?A:尽量做到多样化,呈现中国人在择偶这件大事上的不同的观念,比如对年龄地域有要求,希望门当户对等等,当然这个多元化的前提是,嘉宾必须三观要正,拥有健全的婚恋观,拜金、低俗等这些和主流价值观明显冲突的是不会通过的。Q: 不少网友觉得这档相亲节目有台本,因为第二期的宋海波和贝贝的故事,给人一种剧情既视感。A:我一般会很真切地回答,你们不要把电视导演的编剧创作能力看得太过高大上。编导的创作能力是有限的,而节目中素人选手过多,那么多角色,要创造那么多情节,需要那么多台词,在实操方面,基本不可能做到,恐怕需要一个庞大的专业编剧团。节目组每周都要去各个城市面试大几百名嘉宾,只有见过那么多人,才能从真实世界里找到那么多人和事,编是编不出来的。Q: 会有相亲专场节目吗?例如,聚焦某一职业人群的单期节目。A:专场节目目前还没有考虑,之后可能会考虑。另外,不少中年人(四五十岁)确实有电话咨询过是否可以参加这档相亲节目。Q: 节目中采取父母乘坐滑车来选合适的嘉宾,为何会有这个设计?A:这个设计其实是有一定的仪式感,主要就是为了呈现父母选人时那种急迫的心情和感觉,因为喜欢台上的相亲嘉宾,会迫不及待地冲到台上“抢人”,所以才使用了这个具有距离感且又能表达父母心情的表现形式。","updated":"T04:14:46.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likeCount":2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2:14:46+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1ad6f9e1b1a4de5cf09a81322bff8f39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likesCount":21},"":{"title":"《闪亮的爸爸》变《闪亮的支教》,第二季节目为何彻底变脸?","author":"leng-yan-kan-dian-shi","content":"春节期间,深圳卫视《闪亮的爸爸2》首播,目前播出了两期节目,可以这么说,除了名字之外,几乎很难把它和第一季产生什么关联,完全就是一档新节目。虽然,之前就有听说过会做成支教公益性的节目,但仍然对节目抱有一定的期待值,毕竟第一季确实积累了不少的关注和好感度。此“爸爸”非彼“爸爸”相比其他的亲子类节目,2015年播出的《闪亮的爸爸》第一季,确实有其自身的创新性和辨识度。当时,冷眼君就一直有关注这档“虚拟人设”的角色体验式真人秀,四位没有自己孩子的明星,黄子韬、潘玮柏、高云翔以及陈一冰,分别承担起照顾5位素人宝宝的老爸角色,提前体验着身为人父的不易。当然他们和萌娃之间逐渐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虚拟“父子关系”渐变成真实“亲子关系”,尤其是收官节目,大家哭成一团,甚是感人。值得一提的是,《闪亮的爸爸》作为黄子韬首个以固定嘉宾参与的户外真人秀,当时wuli韬韬就已经初步展示了自己很讨喜的综艺感,吸粉不少。另外,节目中可爱又性格各异的萌娃们,自然也收获了不少的关注度,比如说,高云翔的“儿子”武爷、“女儿”静蕾,潘玮柏的“儿子”蛋蛋,黄子韬的“女儿”贝贝,陈一冰的“儿子”中德混血莱昂等。《闪亮的爸爸》第一季,高云翔和“武爷”(真名武艺博)不过,看完了《闪亮的爸爸2》前两期节目,却给人一种极其陌生的感觉,这完全是另一档新节目的设定,分分钟给人一种乡村版《一年级·小学季》的既视感。其实可以理解,第二季节目很有可能是受到了“限童令”的影响,所以第二季被改动的大了一些,节目中的四位明星,吴镇宇、张晓龙、白举纲以及张皓宸,前往云南城子村小学担当支教老师,他们使用着各自的方式完成了第一次的课堂教学,以及帮助学生们检查和整改内务的任务等等,这些确实让人联想到了《一年级》里的陈学冬和小花老师。所以,第二季已经算是一档全新的节目了,那就不要借第一季的势了,难免有遛粉的嫌疑。不少网友在《闪亮的爸爸2》首播节目的弹幕里吐槽,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完全不是期待的节目效果,甚至调侃这一季应该叫做《闪亮的支教》。综艺与公益的平衡讲真,作为一档有萌娃参加的户外真人秀,《闪亮的爸爸》节目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引人反思,本身没有什么问题。比如说,《闪亮的爸爸》第一季也有单期的公益主题节目,即第六期节目“劳动最光荣”,其实那个节奏控制地就比较好,寓教于乐,不仅让明星爸爸们、孩子们有所收获,观众也受益匪浅。所以,综艺节目表达其公益性,应该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节奏,反而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潘玮柏和蛋蛋,凌晨帮助环卫工人清扫马路;2、高云翔和武爷、静蕾,前往乡村小动物收留所当一天的义工;3、陈一冰和莱昂,前往湘西支教,陈一冰担当体育老师,教孩子们踢足球,莱昂则成为“小音乐老师”,给乡村孩子们演奏尤克里里;4、黄子韬和贝贝,在特殊教育学校体验一日老师。讲真,第二季节目更有公益性的质感,教育色彩也更浓厚。尤其是第二期节目,看到那些“可怜”的孩子,例如患有眼疾的聂朗,性格孤僻的张露娟,家贫喜欢踢球却不能的李想等等,以及各种留守儿童等等,确实让人很感动,但也让人心情沉重了不少,深感这档综艺节目的教育性和公益性远大于节目的娱乐性,过犹不及,相比于第一季的单期公益主题,反而觉得第二季节目公益普及的效果会打一些折扣。城子小学五年级二班,患有眼疾的聂朗另外,如果12期节目,全部都是密集的支教公益主题,难免让人觉得形式单一,节目的延展性受限。目前《闪亮的爸爸2》前两期节目主要就是两条线,一个是老师们的教学任务,另一个则是足球比赛的准备工作,如果之后的节目仍然只有这两条线来撑,对于一整季节目的体量来说,自然是单薄了些。主体人物关系泛化对比两季的节目,由于主题的改变,使得人物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闪亮的爸爸》第一季的人物关系其实相对简单一些,也就是一对一的亲子关系,或父亲和儿子,或父亲和女儿,而且是一对一对的人设,高云翔和武爷、静蕾,潘玮柏和蛋蛋,黄子韬和贝贝,陈一冰和莱昂等等,观众可能就是偏爱某一对亲子关系,对他们产生一种好感,甚至是一种情感依赖,认定他们之间是一种不是亲生但胜似亲生的人物关系,比如说,高云翔带着两个孩子去拜见自己的母亲,一种祖孙三代的既视感,确实还挺让人有一种幸福的感觉。但《闪亮的爸爸》第二季,人物关系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一对一”亲子关系转变为即“一对多”的师生关系。另外,留守儿童其实是一个泛化的主体,具有群像的特点,所以节目中如此多的乡村孩子,观众应该很难记住这些孩子的容貌,具体叫什么名字。当然,如果这一季节目都在一个乡村学校还好,可能观众会对这些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产生情感依赖,但如果节目是前往好几个学校去录制,观众自然是记不住这些孩子的,当然也就很难对他们形成较为深厚的情感代入。所以,虽然有一些不得已的原因,让《闪亮的爸爸》第二季变脸变得有些彻底,宛若一档全新的综艺,当然这档节目确实很有教育意义和公益性质,但可能很多朋友应该还是比较怀念第一季的设定和节目效果。","updated":"T08:18:50.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likeCount":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6:18:50+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dff4ff4f01de70bff739f42ab4f48126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likesCount":1},"":{"title":"“套路”与“反套路”,这期《熟悉的味道》的叙事有亮点","author":"leng-yan-kan-dian-shi","content":"可能对于导演组来说,如果被观众识破了设定好的套路或规则,一定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观众都能猜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相信这样的节目也不会好看到哪儿去。那如果在这同时,节目的套路还被参演的明星嘉宾一眼识破,这期节目还将怎样录制下去呢?如果能说服明星配合节目效果,可能基本分还能保住,但如果明星“不配合”,完全“反套路”行事,想必这期节目的拍摄难度也是极大的。而这种情形,冷眼君就在《熟悉的味道2》的第二期节目中感受到了,主角是陈凯歌陈红夫妇。原本是想“套路”明星,结果导演组却被明星“反套路”了。我们先来看看《熟悉的味道》到底有什么“套路”?看过第一季节目的朋友应该都有印象,这是一档帮助明星通过美食进行感恩圆梦的真人秀节目。在第一季中,汤唯、刘翔、张静初、冯小刚等明星都参与了节目拍摄,如果要大概总结一下“套路”的话,应该就是:1、节目有三位味道大使,李咏、曾宝仪和孙坚,且各自有分工。2、孙坚一般会单独行动,全程陪伴被感恩对象,尽量拖住时间,且一定不能让感恩对象察觉到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3、李咏和曾宝仪会陪伴委托人,进行当年场景的回顾,烘托情感,然后进行美食的制作。4、两组人马时刻保持电话沟通确认,确保双方的进度一致,不穿帮。所以按照这个基本套路,尤其是已播出了完整一季,无论是观众还是明星,都会明白这个节目的“套路”是什么。同样的,在第二季的第二期中,陈红也深知这一点。这一期的故事设定是由陈凯歌给陈红一个惊喜,但是陈凯歌从一开始就说,“这事儿让他犯了大难了”。因为陈红之前看过节目,完全熟悉节目的流程,所以不管陈凯歌做什么,陈红都会第一时间猜到,一次次的“破梗”,一度让节目的拍摄陷入尴尬。按照惯例,孙坚再次单独行动,见到陈红之后,试探性的询问陈红,知道陈凯歌想要感恩的对象是谁?结果陈红脱口而出,“当然是我了,要不然你怎么会坐在这儿?”也就从这一刻起,节目原本想要的那个“局”,效果全无,因为在第一季的十期节目和第二季的第一期节目里,所有的被感恩对象直到最后一刻,才会知道自己是被感恩的对象的,这个大悬念要在最后才会被揭晓。可是,节目刚开始,被感恩对象陈红就知道了自己的身份,也就难怪孙坚会大呼“我们这节目怎么录下去?”接着,按照“老套路”,李咏这边在跟委托人聊好之后,都会跟孙坚通电话,确认两边的情况。可是当孙坚想借上厕所去接电话时,陈红马上就知道孙坚要去干嘛。节目“套路”再一次被陈红所识破,干脆,破罐子破摔,孙坚直接按了电话免提,让陈红直接与李咏那边通电话。并坦白,说陈红其实看过之前的节目,也知道陈凯歌要感恩的对象就是自己。毫不知情的李咏得知这一消息后,也是十分惊讶,请问这下来还能怎么玩?就连陈凯歌手写的感恩信件,陈红也都能第一时间猜出。比如“此去何处?必是情深之地。”陈红脱口而出,那是他们的第一个家,位于颐和园附近的老宅。再比如“佳肴是熟悉的味道。”陈红又是不假思索的告诉李咏,那个熟悉的味道就是红烧肉元宝蛋。眼看着相逢餐厅的场地、佳肴菜式都被陈红猜到,《熟悉的味道》节目惯用的“套路”在这一期开始,便全部识破,这确实是从未出现的情况。当然后续的内容,为了强化这一点,又制造了两场偶遇的场景,一个是护国寺小吃,一个是大悦城的花店。但好在陈凯歌一直押宝到最后,即便陈红知道要去老宅,知道要吃红烧肉元宝蛋,她也不知道最后的这个惊喜是什么。进展到这里,其实故事才真正开始,因为悬念点全变了。原本是看被感恩对象在最后一刻的惊喜状态,以及看委托人是如何一步步为对方制造惊喜的过程。而在这一期,悬念却变成了:1、当被感恩对象都知道了一切安排后,还能不能有惊喜,节目还能不能顺利拍摄?2、陈凯歌所埋下的那个大悬念到底是什么?至于后续的结果,看过节目的人应该都知道了。最终陈凯歌是让在国外的二儿子陈飞宇回国,用儿子制造了一个陈红既想不到又特别需要的惊喜。当然,之后的互赠礼物,也算是这期节目情感的升华,让整期看起来有些混乱的拍摄过程,有了一个圆满的收尾。当然,一定要说遗憾的地方,那就是陈飞宇的出现虽然是爆点,但是似乎跟之前铺垫那么长的大悬念有些不匹配。也可能是家教原因,陈飞宇并没有第一时间与父母上桌吃饭,也让刚刚烘托起来的惊喜,有那么一点点往下掉。不过,整体节目效果还是不错的,一期反常规的叙事。以上就是冷眼君认为还不错的这期《熟悉的味道》的主体内容,其实通过这期内容,冷眼君觉得有两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可以稍微再展开进行探讨一下。第一、反套路的叙事,效果会加倍,但也有风险坦白讲,这期节目从一开始就营造出来的“懵X”状态,还是挺抓人的,因为惯有的悬念发生了变化之后,就需要有一个更大的悬念去填补。而且当所有人都知道了固定“套路”之后,突然的“反套路”,会让整期节目看起来非常有趣,看看导演组究竟怎么把这个故事圆回来。另外,这之前所有的“破梗”状态,也并非只有尴尬,其实也是在从某种程度上去印证陈凯歌陈红之间的爱情深度。与其让陈红配合导演组装着完全不知情,还不如让她一次次的脱口而出,去破坏既有规则,反而能够烘托出两人的爱情。就像陈凯歌说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其实这才是深爱对方的表现。从效果来说,好处当然是能够让节目变得更加有趣,人物性格也会更加鲜明。陈红的聪明搞怪、陈凯歌的沉稳大气,都在这样的一套被破坏的规则之下,达到了不错的效果。但是风险也一样并存,冷眼君认为,这种通过破坏规则的长铺垫方式,必须要有一个更大的惊喜去解这个扣,不然圆不回来就尴尬了。在这一期节目中,陈飞宇的出现确实对于陈红来说是惊喜,但是就像先前说到的遗憾,爆点还不是很爆,应该还可以更加温暖。第二、真人秀的套路究竟该如何保鲜?看第一季《熟悉的味道》时,这个“套路”之所以好用,可能一方面是节目拍摄周期的问题,拍摄的时候,很多嘉宾都还没有看过节目,新鲜感还在;另一方面就是感恩对象多半都是素人,比如张静初感恩的那位司机庄师傅,都是不太懂节目套路的普通人。所以,这个在《熟悉的味道》屡试不爽的“套路”能够延续到现在。但是到了第二季,当很多明星都看过了节目,尤其是双方都是明星的时候,这个“套路”还将如何推进。可能一次还好,如果每次都遇到像陈红这样的嘉宾,相信这个节目也没法做了。至于怎么破?冷眼君也没太想好,只是建议可以新增更多的人物,打破现有的美味大使的固定“套路”关系,让变化更多样。这是《熟悉的味道》遇到的情况,其实在其它真人秀里也会有类似的问题存在。当大家都知道这个游戏的规则了,导演组该怎么办?冷眼君认为解决的办法是:第一、破罐子破摔,顺着被破坏的规则走下去,就像《极限挑战》里的孙红雷,永远是破坏规则的那一位。但是破坏不要紧,导演组要迅速根据拍摄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干预,永远有下一个预案等着,不慌,明星和导演组的斗智斗勇本身也是看点。但千万不要像《花样男团》那样,找明星来谈判,那就没意思了。还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可能,就是《我们十七岁》的做法。因为MC都有综艺经验,尤其是华少,本身就担任过真人秀的总导演,所以对《我们十七岁》节目的诸多“套路”都很清楚。所以导演组干脆把自己与明星之间妥协、谈判,甚至被欺负的过程呈现给观众,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二、就是套路升级,这可能是从主观出发进行自我迭代的最好办法,但也是最考验导演组能力的一种方式。比如接下来《熟悉的味道》的惊喜制造还能有什么新意,确实会越来越难。当然也有套路升级成功的案例,比如《我是歌手》。第一季时,由于模式新颖,导演组能做到完全的保密,赛制也基本沿用韩版。但从第二季开始,当首发歌手已经无法做到绝对保密时,就干脆公开,在赛制上一点点创新。从踢馆赛、复活赛、两季歌手对抗赛,再到每场淘汰、逆战歌手的设置,每一季都会有不同的规则创新。而这种自我创新迭代的过程,也是制作团队最享受最有成就感的过程。最后回到第二季的《熟悉的味道》,应该说陈凯歌陈红这期确实在叙事上尝试了一点不同。其实,这也给导演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第二期来看,导演组的应变能力还是不错的,并没有因为陈红过早的识破而乱了阵脚。也许这会是接下来节目的一个常态,相信后面的节目会有更多惊喜,期待导演组应能继续保持这样的水准。","updated":"T08:50:47.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3,"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6:50:47+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d195b981b6dd_r.pn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3},"":{"title":"当人物结构趋于稳定后,《向往的生活》每一期的变量,其实都是加分项","author":"leng-yan-kan-dian-shi","content":"不知不觉,《向往的生活》已经播出过半,这档以“过日子”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真人秀,可以说已经逐渐找到了自己风格。尤其是摸索出了自己独有的人物结构与人物组合的方式后,让这档节目变得愈发的成熟和好看。而这就是冷眼君本篇想要说的一个话题,在真人秀里常量和变量的关系,想清楚了这一点,节目的制作应该会更加讨巧和清晰。我们先来看经久不衰的《非诚勿扰》,这个《Take Me Out》的模式就是典型的案例。只要固定的嘉宾,即把常量角色保证好,每一个新增的变量,效果都不会太差。24位女嘉宾、主持人和情感观察员是该节目的常量,当然24位女嘉宾会发生替换,但是这几方的人物结构是稳定的。接着,每一次来的男嘉宾就是变量,他会打破现有的人物结构,会成为焦点,说不定也会扰乱对面女嘉宾的阵脚。于是,不管来什么样的男嘉宾,节目都会有看点。我们再来看《极限挑战》,6位MC的组合早已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人物结构。无论是“三傻三精”,还是“五位哥哥+一位团宠弟弟”,在节目内已经有了各自的角色分工。当然,有不少网友会觉得,《极限挑战》不太适合有嘉宾来,因为气场不合。但是冷眼君觉得,这其实正是《极限挑战》在处理常量与变量上的特殊方式。他们从来不寻求高度融合,而是选择先“干掉”变量,然后再内部玩耍,这其实也是一种有趣的真人秀风格。所以,《非诚勿扰》能以周播的频次一直制作到了第七个年头,《极限挑战》也顺利进入到了第三季的拍摄和制作中。那我们再来重点看《向往的生活》。在这个节目里,常量人物就是黄磊、何炅和刘宪华三人,当然固定的场景其实也算是常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播后的一篇评论中,冷眼君曾把这三人比作了家庭里一家三口的人物结构关系,黄磊是父亲角色、何炅是母亲角色、刘宪华自然就是儿子的角色。而每一期来到蘑菇屋做客的明星嘉宾就是变量。我们不难发现,在已经播出的六期节目里,无论这个新增的变量是谁,好像都能给节目加分。在这个组合中,黄磊和何炅是老戏骨,刘宪华是常量中的自由人角色,可以主动出击,也可以因为老戏骨们的引导,变得十分有看点。第一期:我们都是好孩子 这一期的变量是宋丹丹巴图母子,这也是蘑菇屋第一次有客人到来。伴随着规则的初步确立,人物关系也第一次有了很多的可能性。由于巴图本身就是儿子的角色,刘宪华在蘑菇屋同样也是顽皮“儿子”的人设,加上两人的性格反差极大,所以当这两个儿子同时出现的时候,作为母亲的宋丹丹自然就会有对比,看点便自然出现。第二期:年轻真好 王中磊作为这一期节目的变量,很好的让观众重新认识了这位华谊的老板。除了展现了王中磊的动手能力之外,也趁机与黄磊、何炅一起怀念了一把青春。在这一期里因为变量王中磊的出现,制造出了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是刘宪华希望能在王中磊面前表现好一点,争取未来的机会。另一条是暗线,是贯穿整期的青春故事,当刘宪华与维妮两位年轻人同时出现时,“年轻真好”也就成了另外三位的共同感叹。第三期:野生动物驯化记 陈赫作为这一期的变量,整期被驯化的过程是很有意思的,也正是因为这个格格不入的变量存在,让整期充满了笑点,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戏剧效果。陈赫很懒,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这就是让个体变量与蘑菇屋这个常量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冲突。尤其是先前王中磊的勤劳,与之形成了强烈对比。所以陈赫能不能进入田园生活的状态,能不能与蘑菇屋的三位常量角色融合得很好,就成了这一期的最大看点。看过节目的朋友应该都记得,最后陈赫也是不知不觉中开始主动洗碗收拾东西,连他自己都感到奇怪,野生动物的驯化也就圆满成功。第四期:身高不是问题 三位女排姑娘的变量组合,第一次彻底激发了刘宪华。由于顶着奥运冠军的光环,这一期也第一次迎来了这么多年轻的元素。首先是身高引发的一系列笑点,很快就拉近了常量与变量之间的距离。同时,因为都是年轻人在一起,很容易产生欢乐的效果,不太会有隔阂。就像第二天何炅偷偷说到的,刘宪华第一次在这个节目里感受到了真实的人心。借助变量,成功的激发常量的内心世界,这就是节目真正有趣的地方。第五期:同桌的你 这一期的变量是黄磊老师的五位学生,而人物关系的主角,也第一次从善于撩妹、装傻、卖萌的刘宪华,变成了一直默默做饭干活的黄磊。这一期从后期上相对来说没有前面几期精致,但是师生情,在这一期节目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尤其是晚上围坐在黄磊身边,回忆当年校园里的故事,这种情感的激活,就完全得益于变量的存在,让之前一直戏份不多的黄磊成为了故事的绝对核心。第六期:不用语言沟通的朋友 节目播出到现在,冷眼君认为,常量内部的人物结构和关系已经非常稳定,性格层面的东西也通过前面五期节目完全不同类型的变量们,得到了充分体现。所以,接下来的节目里,无论来谁,只要有两位老戏骨做依托,大华继续装傻卖萌和撩妹,所有的组合都是成立的。第六期来了大张伟这一个变量,节目依然从头乐到尾。事实上,大张伟在这一期重点体现的就是音乐交流,自带DJ台,和刘宪华、何炅一起嗨到半夜,在剁肉的过程中也能自创蘑菇屋主题曲。音乐成了常量和变量之间沟通的一种语言。其实这一期还有一个融合的看点,那就是大张伟虽然参加了大量的综艺节目,但是据了解,他更习惯于有流程有人设的节目,但是在《向往的生活》里并没有这些具体的规定,以至于起初大张伟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是随着变量的自我适应,以及与常量的互动,慢慢的也让大张伟找到了这档“过日子”的节目应有的节奏。蘑菇屋、玉米地、H、点点、小花小白小黄,再加上黄磊、何炅和刘宪华,这就构成了《向往的生活》中最基本的常量组合,包括人、动物、植物和居住场景。准确的说其实就是人物常量和场景常量。《向往的生活》是一个极端情形,因为其人物和场景都始终不变,非常稳定。这就使得每一次的变量无论是谁,或者转场到一个新的场景,原有的结构就会很容易打破,戏剧冲突就很容易产生。但是大多数的户外真人秀,极少可以做到场景不变的情况,所以人物常量能够保证不变,就显得格外重要,所谓的原班人马回归,就是这个意思。比如《极限挑战》,人物常量没有变化,无论单期如何设计、增加什么样的变量人物,节目的基本分一直在。《明星大侦探》的人物常量撒贝宁、何炅的双北组合一直在,节目的大方向也不会走样。相反,《奔跑吧兄弟》每一季都会在常量上做调整,显然这是有损伤的。还有就是从《了不起的挑战》到《我们的挑战》,人物常量也在发生变化,节目自然也就受到了影响。从目前来看,《向往的生活》已经基本做到了常量的稳定,在后面的6期节目中,冷眼君认为,无论来谁,节目的基本看点都不会丢,这就是一个可持续操作的好模式。","updated":"T09:22:02.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4,"likeCount":44,"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7:22:02+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0b8ba2c885d5cadbfb124e65_r.pn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4,"likesCount":44},"":{"title":"《触不到的Ta》看不懂?看不懂就对了","author":"leng-yan-kan-dian-shi","content":"昨晚,腾讯视频《触不到的Ta》上线了第六期节目,白敬亭配合沈梦辰完成了一场有关前任复仇的烂俗戏码。不过,这档网综的流量确实还不错。第三期撒老师除外,就冲着每期一位小鲜肉的节奏,尹正、张若昀、孙杨、马可、白敬亭等,即使节目尬出了新境界,但为了看自家的爱豆,自然是会有粉丝坚持捧场到底。其实,冷眼君也补看了几期节目,自然是咬着牙看完的,谈一下观感,显然这不是一档标准的真人秀,更像是为广告金主OPPO定制的大型连续广告片。关键是广告植入地也不怎么高明巧妙,因为过于生硬,所以给人一种反感,当然除了马可、鬼鬼这一期之外,因为鬼鬼的“充电两小时,通话5分钟”的口播广告还是很有笑点的。模糊不清的节目形态讲真,在没看《触不到的Ta》正片之前,冷眼君对这档节目其实是有两种预判:其一,明星版《三里屯朋友圈》,也就是由明星来演绎的一档真人剧,其实这样是比较好理解的。其二,有点类似于韩国tvN电视台的“综艺电视剧”《话剧结束之后》,这是一档以拍摄电视剧为主题的明星恋爱真人秀,也就是明星们在拍摄电视剧过程中同时套拍了一季真人秀。不过,显然《触不到的Ta》和预测的两种方式很是不同,当然节目形态也更混乱一些。目前该节目已经播出过半,但每期节目都有网友发弹幕表示看不懂这档节目。其实根据百度百科介绍,《触不到的Ta》的节目类型是一档跨次元偶像剧真人秀。不过,跨次元、偶像剧、真人秀,这三个关键词同框,不仅信息量大,而且给人有一种自相矛盾之感,到底是偶像剧,还是真人秀?冷眼君还是先来交代了一下节目的概况,每期邀请一位明星,他会接到一位了来自异次元世界的“手机人”(另一位明星扮演)打来的电话,营造出一种“伪”异次元的感觉,两人谈心聊天,一言不合,明星就口播广告,比如说张若昀、白敬亭,都能来的一手好广告植入。当然,明星和手机人聊天,也直接暴露了台词和剧本,比如说每期节目,手机人初次打来电话,都会说一些套路化的内容,主要就是爆料一下该明星的小隐私,沈梦辰这一期不仅暴露隐私,甚至一上来就直接破口大骂小白,台词的痕迹不要太明显。另外,节目中当期明星需要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其实这些环节确实有点真人秀的感觉,但更大的作用在于方便打广告。比如说,第五期为了解救鬼鬼,马可需要找到十个路人,并把金主品牌手机依次放在路人心脏处,并对路人放电。至于每期节目结尾,一般就是俩人见面,愣是被后期剪成一种偶像剧大团圆结局的既视感。这个收尾略显勉强,因为双方的情绪根本没到那种亲密程度,大概主要是为了弥补剧情不够的硬伤,所以看的人尴尬到不行,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这档节目在豆瓣上的评分是4分了,应该是按照评烂片的标准打得分。其实,《触不到的Ta》不仅剧情烂,而且剧情发展、跳转得过快,也很生硬,比如说第一期尹正和欧阳娜娜第一次见面之后,就是去砸婚纱橱窗;第三期,“女儿”张子枫见到“爸爸”撒贝宁,讲述其穿越原因,因为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和父亲难忘的一天”等。当然为了呼应主题,不少明星不得不在节目中强行升华一下主题,生硬的感觉直接赶超了金主的广告植入。第一期:欧阳娜娜和尹正,公主和黑暗骑士,俩人骑摩托私奔;第二期:张若昀和陈意涵,张若昀根据线索最终找到陈意涵(两人隔空相见);第三期:撒贝宁和从未来穿越而来的女儿(张子枫扮演)相见;第四期:孙杨和李沁,“王子”孙杨完成一系列任务,最终在泳池边见到手机人李沁;第五期:马可解救被困异次元世界的手机人锰蓝(鬼鬼扮演);第六期:白敬亭和复仇手机人(沈梦辰扮演),两人最终没有见面。所以,“老梗剧情+真人秀任务”,还有一个听起来有点扯的异次元世界,确实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难怪有网友觉得看不太懂《触不到的Ta》。对比韩综《我耳边的糖果》其实,“手机人”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之前韩国就曾推出一档类似“手机人”概念的明星体验类真人秀《我耳边的糖果》。不过说到节目品质,很显然韩版节目做得更精细一些,关键是韩版节目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至少能看出这是一档综艺节目的走向。1、节目创意的初衷《我耳边的糖果》的节目定位,一位明星通过手机和另一位匿名朋友进行电话聊天,双方由陌生变得熟悉,向其倾诉自己的真实感受,目的是缓解自身的孤独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明星们更为真实、脆弱的另一面,所以这档节目具有一些社会实验的品质。比如说,首发节目嘉宾明星张根硕,直接在节目中表达了虽然他是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偶像明星,但手机通讯录中几乎没有几个可以联系的朋友,经常感到孤单。所以,这档节目创意的初衷是成立的,是有一定的生活逻辑,明星通过手机和另一个人交流,双方地位平等,可以聊得内容更加宽泛。而不是像《触不到的Ta》直接改为“手机人”这样一个生硬的角色,并且让两位明星沦为“主仆”关系,关键是节目中五毛钱的异次元道具和效果,很难让网友有代入感。2、说几处细节第一,韩综虽然叙事比较啰嗦,给人一种拖沓之感,但每次都会在节目一开始就把规则交代得很清楚,至少不会让你觉得跳戏。比如说《我耳边的糖果》首播,张根硕第一次打开手机,智能语音(类似于Siri)对其进行一个小测试,目的是根据明星给出的关键词,为之匹配其喜欢的“聊友”类型,智能语音为其寻找到第一位匿名聊友是“公主风”的河怡九(其实是刘仁娜)。另外,双方可以自行联系、聊天。而不是像《触不到的Ta》,明星接到一通设计好的电话,还要假装提前不知道此事,配合节目组演出也是辛苦的紧。第二,《我耳边的糖果》节目一开始就设置了两个通话规则。第一,互相不用说敬语,第二,手机电量耗尽,双方通话结束。这两个规则设定,其实对于推进节目走向,有很大的助力,不用说敬语,自然两人聊天更加轻松、自然一些,电池电量耗尽作为一个结尾的信号,也算合理,当然这档节目中没有手机品牌的各种硬广、软植。第三,节目的重点在于两人的聊天、互动,展现明星更为生活化的一面。张根硕一边饭,一边和对方聊天,聊天气氛自然,效果也不错,另外俩人时不时地视频通话(匿名明星不露脸),确实也给人一种更加真实的感觉,至少不会让人觉得两人的聊天是单独录制的。第四,《我耳边的糖果》节目采取的是平行剪辑,首播是三位明星,之后节目虽有所变化,但基本上还是三位常驻明星的阵容。另外每位明星和一位匿名朋友聊天,大概是两期节目的体量,之后更换另一位聊友。其实,两人进行通话,但最终不见面,让观众留有一种遗憾美,但最后会交代通过明星是谁。当然,《触不到的Ta》第六期节目,小白和沈梦辰终于没有偶像剧桥段的见面。和张根硕第二个聊天的匿名明星张度妍所以,相比与韩综《我耳边的糖果》的细节和节目效果,又一次感受到了《触不到的Ta》的综艺广告定制片的气质。披着综艺外衣的定制广告片其实,不止这档《触不到的Ta》网综,当下不少网综节目为了尽可能地满足广告金主的各种权益,邀请当红明星,各种硬广、软植,其实最后的效果,就是披着综艺外衣的定制广告。比如说,在《大薛配配配》中,设定了各种虚拟场景和任务规则。薛之谦和大张伟从现实生活穿越到“达伯星球”,他们需要完成8组配对任务,才能重返地球。由于广告植入地很生硬,使得整个节目更像是为金主服务的超长版广告片。另外一档小体量节目《马上嘿嘿嘿》,是由网易的骑战手游《我朝有马》赞助和制作的一档网综,当然也邀请了当红段子手邀请薛之谦,目前只播出了一期,大概十几分钟。很明显这就是一档推手游的广告片,无论是薛之谦和一匹马的访谈内容,还是薛之谦直接在现场开玩游戏,满满广告片的感觉,并且广告植入地也能很生硬。最后说一下海涛的网综《香蕉打卡》,从节目名称就感觉出一种健身APP的味道,没错,这档节目最大的广告金主应该是“火辣健身APP”,海涛每期邀请不同的明星嘉宾为节目背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听的铃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