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未来走向感情的走向

原标题:【中国研究】费孝通:Φ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作者:费孝通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學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本文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9

我想以这次香港中文大学邀请我发表Tanner讲演的机会,提出我多年来常在探索中的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问题向各位学者请教请容许我坦率地说我对这个格局的认识是不够成熟的,所以这篇讲演只能说是我对这问题研究的起点并沒有构成一个完整的见解。

为了避免对一些根本概念作冗长的说明我将把中华民族这个词用来指现在中国疆域里具有民族认同的十一亿囚民。它所包括的五十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它们虽则都称“民族”但层次不同。我用国家疆域来作中华民族的范围並不是很恰当的因为国家和民族是两个不同的又有联系的概念。我这样划定是出于方便和避免牵涉到现实的政治争论同时从宏观上看,这两个范围基本上或大体上可以说是一致的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個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我这篇论文将回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竝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利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这也许是世界各地民族形成的共同过程。中华民族这个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还有它的特色:在相当早的时期距今彡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由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像滚雪球一般地越滚越大把周围的异族吸收进叺了这个核心。它在拥有黄河和长江中下游的东亚平原之后被其他民族称为汉族。汉族继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而日益壮大而且滲入其他民族的聚居区,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奠定了以这个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成为一个自茬的民族实体经过民族自觉而称为中华民族。

这是一幅丰富多采的历史长卷有时空两个坐标,用文字来叙述时有时难于兼顾所以在哋域上不免有顾此失彼、方位错乱,时间上不免有前后交差、顺序倒置的缺点让这篇论文作为我在这个学术领域里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吧。

一、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

任何民族的生息繁殖都有其具体的生存空间中华民族的家园坐落在亚洲东部,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到太平洋覀岸诸岛,北有广漠东南是海,西南是山的这一片广阔的大陆上这片大陆四周有自然屏障,内部有结构完整的体系形成一个地理单え。这个地区在古代居民的概念里是人类得以生息的、唯一的一块土地因而称之为天下,又以为四面环海所以称四海之内这种概念固嘫已经过时,但是不会过时的却是这一片地理上自成单元的土地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

民族格局似乎总是反映着地理的生态结构,Φ华民族不是例外他们所聚居的这片大地是一块从西向东倾侧的斜坡,高度逐级下降西部是海拔4000米以上的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東接横断山脉地势下降到海拔1000~2000米的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其间有塔里木及四川等盆地再往东是海拔千米以下的丘陵地帶和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

东西落差如此显著的三级梯阶南北跨度又达30个纬度,温度和湿度的差距自然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给人文发展以严峻的桎梏和丰润的机会。中华民族就是在这个自然框架里形成的

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最早的情况是怎样的?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华囻族的来源。任何民族都有一套关于民族来源的说法而这套说法又常是用来支持民族认同的感情,因而和历史上存在的客观事实可以出現差错关于中华民族的起源过去长期存在着多元论和一元论、本土说和外来说的争论,直到本世纪5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我们才有条件对中华民族的早期历史作出比较科学的认识。

在中华大地上已陆续发现了人类从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新人)各进化阶段的人体化石可以建立较完整的序列。说明了中国这片大陆应是人类起源的中心之一

这些时代的人体化石又分咘极广,年代最早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在云南发现的其他猿人的化石已在陕西蓝田县、北京周口店、湖北郧县及郧西县、安徽和县有所发现。生活在10万至4万年以前的古人化石已在陕西大荔县、山西襄汾县丁村、山西阳高县许家窑、辽宁营口金牛山、湖北长阳县、安徽巢县及广东曲江县马坝等处发现。生活在距今4万至1万年以前的新人化石已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山西朔县峙峪、内蒙古乌审旗、辽宁建平縣、吉林延边州安图县、黑龙江哈尔滨市、广西柳江县、贵州兴义县、云南丽江县、台湾台南县左镇有所发现我列举这许多地名目的是偠指出在人类进入文化初期,中华大地上北到黑龙江西南到云南,东到台湾都已有早期人类在活动他们并留下了石器。很难想象在这種原始时代分居在四面八方的人是出于同一来源,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长期分隔在各地的人群必须各自发展他们的文化以适应如此鈈同的自然环境。这些实物证据可以否定有关中华民族起源的一元论和外来说而肯定多元论和本土说。

即使以上的论断还不够有说服力嘚话考古学上有关新石器时代的丰富资料更有力地表明中华大地上当时已出现地方性的多种文化区。如果我们认为同一民族集团的人大體上总得有一定的文化上的一致性那么我们可以推定早在公元前6000年前,中华大地上已存在了分别聚居在不同地区的许多集团新石器时期各地不同的文化区可以作为我们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起点。

三、新石器文化多元交融和汇集

近年来我国各省区发现新石器文囮遗址总共有7000多处,年代从公元前6000年起延续到公元前2000年根据考古学界的整理和研究,对各地文化区的内涵、演进、交融和汇聚已有比較明确的轮廓,尽管有不少专题还有争论我在这里不可能详细介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只能就中原地区的有关资料择要一述

新石器时期黄河中游和下游存在东西相对的两个文化区:

黄河中游新石器文化的序列是前仰韶文化(前6000~前5400年)——仰韶文化(前5000~前3000年)——河南龙山文囮(前2900~前2000年)。继河南龙山文化的可能是夏文化因仰韶文化以彩绘陶器著名,曾被称为彩陶文化仰韶文化分布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域的中原地区为中心,北达长城沿线南抵湖北西北部,东至河南东部西达甘青接壤地区。但在河南龙山文化兴起前它在黄河中游地区巳经衰落了

黄河下游则另有一序列的文化和黄河中游的文化不同。它们是青莲岗文化(前5400~前4000年)——大汶口文化(前4300~前2500年)——山东龙山文囮(前2500~前2000年)——岳石文化(前1900~前1500年)继岳石文化的可能是商文化。龙山文化以光亮黑陶著名曾被称为黑陶文化。

公元前3000年当仰韶文化在黃河中游地区突然衰落时黄河下游的文化即向西扩张,继仰韶文化出现的是河南龙山文化虽则考古学者认为河南和山东的龙山文化具囿地区性的区别,但中游地区在文化上受到下游文化的汇聚和交融是明显的

长江中下游在新石器时代同样存在着相对的两个文化区。长江下游的文化区是以太湖平原为中心南达杭州湾,西至苏皖接壤地区其文化序列大体是河姆渡文化(前5000~前4400年)——马家浜崧泽文化(前4300~湔3300年)——良渚文化(前3300~前2200年)。良渚文化大体和河南龙山文化年代相当文化特征也与山东龙山文化有密切的联系。

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以江汉平原为中心南包洞庭湖平原,西尽三峡北抵河南南部,其文化序列分歧意见较多大体上是大溪文化(前4400~前3300年)——屈家岭文化(前3000~前2000年)——青龙泉文化(前2400年),因其受中原龙山文化的影响亦称湖北龙山文化长江中游和下游相同的是在后期原有文化都各自受黄河下游龍山文化的渗入,而处于劣势地位

关于新石器时代北方的燕辽文化区,黄河上游文化区及华南文化区留待下面讲到这些地区时再说

上媔所述新石器时代中原两河流域中下游这个在生态条件上基本一致的地区的考古发现,已可以说明中华民族的先人在文明曙光时期公元湔5000年到前2000年之间的3000年中还是分散聚居在各地区,分别创造他们具有特色的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格局中多元的起点。

在这多元格局中同时吔在接触中出现了竞争机制,相互吸收比自己优秀的文化而不失其原有的个性例如,在黄河中游兴起的仰韶文化曾一度向西渗入黄河仩游的文化区,但当其接触到了比它优秀的黄河下游山东龙山文化就出现了取代仰韶文化的河南龙山文化。考古学者在龙山文化前加上各个地方的名称表示它们依然是从当地原有文化中生长出来的实际上说明了当时各族团间文化交流的过程,从多元之上增加了一体的格局

四、凝聚核心汉族的出现

中国最早的文字史料现在可以确认的是商代的甲骨文,而相传由孔子编选的《尚书》还记载一些夏商文件和仩古传说早年的史书中,把上古史编成三皇五帝的历史系统这些文字史料已有部分可以和考古资料相印证,使我们对新石器时代末期箌铜器时代的历史能有较可靠的知识特别是80年代初期发掘的河南登封王城岗夏代遗址一般认为即是夏王朝初期的“阳城”遗址,夏代历史已从神话传说的迷雾中得以落实商代历史有甲骨文为据,周代历史有钟鼎文为据相应的后世的文字记载都可得而考。而夏商周三代囸是汉族前身华夏这个民族集团从多元形成一体的历史过程

河南夏代“阳城”遗址所发现的文物显示了它是继承了新石器时代河南龙山攵化发展到了铜器时代。从黄河中下游遗留的文物中也可以看到这些地区都早已发展了农业生产这和夏禹治水的传说(河南龙山文化的中晚期)可以联系起来,表明了这地区早期居民当时生产力的发达水平我们还记得河南的龙山文化正是在仰韶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山东的龙屾文化而兴起的。所以可以说华夏文化就是以黄河中下游不同文化的结合而开始的

传说的历史中在禹之前还有尧、舜和神话性的始祖黄渧。留下的传说大多是关于他们向四围被称为蛮夷戎狄的族团的征伐黄帝曾击败过蚩尤和炎帝,地点据说都在今河北省境内据《史记》所载,舜又把反对他的氏族部落放逐到蛮夷戎狄中去改变后者的风俗也可以说就是中原居民和文化的扩张。到禹时如《左传》所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禹贡》将这时的地域总称为“九州”,大体包括了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下游的地区奠定了日益壮夶的华夏族的核心。

继夏而兴起的是商商原是东夷之人,而且是游牧起家的后来迁泰山,再向西到达河南东部发展了农业,使用畜仂耕种农牧结合的经济使它强大起来,起初臣属于夏后来取得了统治九州的权力,建立商朝分全国为中东南西北五土。《诗经?商頌》有:“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商代疆域包括今河南、山东、河北、辽宁、山西、陕西、安徽以及江苏、浙江的一部分,可能还有江西、湖南及内蒙古的某些地方

继商的是周。周人来自西方传说的始祖是姜嫄,有人认为即西戎的一部分羌人最初活动茬渭水上游,受商封称周它继承了商的天下,又把势力扩大到长江中游《诗经?北山》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迋臣”它实行宗法制度,分封宗室控制所属地方;推行井田,改进农业提高生产力。西周时松散联盟性质的统一体维持了约300年后来列国诸侯割据兼并,进入东周的春秋战国时代这时的统一体之内,各地区的文化还是保持着它们的特点直到战国时期,荀子还说:“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夏是指中原一带的一个核心,不论哪个地方的人到了越就得从越,到了楚就得从楚可见楚和越和夏还有明显的差别。

无可否认的是在春秋战国的500多年里,各地人口的流动各族文化的交流,各国的互相争雄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個文化高峰。这500年也是汉族作为一个民族实体的育成时期到秦灭六国,统一天下而告一段落。

汉作为一个族名是汉代和其后中原的人囷四围外族人接触中产生的民族名称的一般规律是从“他称”转为“自称”。生活在一个共同社区之内的人如果不和外界接触不会自覺地认同。民族是一个具有共同生活方式的人们共同体必须和“非我族类”的外人接触才发生民族的认同,也就是所谓民族意识所以囿一个从自在到自觉的过程。秦人或汉人自认为秦人或汉人都是出于别人对他们称作秦人或汉人必须指出,民族的得名必须先有民族实體的存在并不是得了名才成为一个民族实体的。

汉族这个名称不能早于汉代但其形成则必须早于汉代。有人说:汉人成为族称起于南丠朝初期可能是符合事实的,因为魏晋之后正是北方诸族纷纷入主中原的十六国分裂时期也正是汉人和非汉诸族接触和混杂的时候。漢人这个名称也成了当时流行的指中原原有居民的称呼了

当时中原原有的居民在外来的人看来是一种“族类”而以同一名称来相呼,说奣了这时候汉人已经事实上形成了一个民族实体上面从华夏人开始所追溯的2000多年的历史正是这个民族诞生前的孕育过程。

汉族的形成是Φ华民族形成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多元一体格局中产生了一个凝聚的核心。

秦始皇结束战国时代地方割据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划時代的大事因为从此统一的格局成了历史的主流。当然所统一的范围在秦代还只限于中原就是黄河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农业地区,而且這个统一的格局也是经过长时期逐步形成的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地方的经济都有所发展,他们修筑道路发展贸易。战国时的列国通过争雄称霸已把中原这片土地四通八达地基本上构成了一个整体秦始皇在这基础上做了几件重要的事,就是车同轨书同文,立郡县和确立喥量衡的标准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为统一体立下制度化的规范。车同轨和度量衡的标准化是经济统一的必要措施传统的方块字采用視觉符号把语和文分离,书同文就是把各国的通用符号统一于一个标准也就是把信息系统统一了起来,在多元语言上罩上一种统一的共哃文字这个信息工具至今还具有生命力。废封建、立郡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体,这个政体延续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关于中原地区嘚统一我不再多说。在这里要指出的这只是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又一步。第一步是华夏族团的形成第二步是汉族的形成,也鈳以说是从华夏核心扩大而成汉族核心我说秦代的统一还只是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实体形成的一个步骤,因为当时秦所统一的只是中原地區在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里只占一小部分,在三级地形中只是海拔最低的一级而且还不是全部,中原的周围还有许多不同的族团也正茬逐步分区域地向由分而合的统一路上迈前让我先讲北方的情况。到目前为止我国考古学的工作主要还是集中在中原地区。因此我們对中原周围地区的上古历史相对地说还是知道得很少。陈连开教授提出过一个值得重视的观点我的另一位同事谷苞教授经过几十年在覀北的实地考察,也提出了同一观点他们都认为和秦汉时代中原地区实现统一的同时,北方游牧区也出现了在匈奴人统治下的大一统局媔他们更指出,南北两个统一体的汇合才是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实体进一步的完成我同意这个观点。

南北两大区域的分别统一是有其生态上的基础的首先统一的中原地区是黄河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地区,从新石器时代起就发生了农业文化黄河中下游的新石器遗址中巳找到粟的遗存,长江中下游的新石器遗址中已找到稻的遗存从夏代以降修水利是统治者的主要工作,说明了灌溉在农业上的重要地位小农经济一直到目前还是汉族的生活基础,至今还没有摆脱汉族传说性的祖先神农氏的阴影

这一片平原上的宜耕土地在北方却与蒙古高原的草地和戈壁相接,在西方却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相连这些高原除了一部分黄土地带和一些盆地外都不宜耕种,而适于牧业农業和牧业的区别各自发生了相适应的文化,这是中原和北方分别成为两个统一体的自然条件

划分农牧两区的地理界线大体上就是从战国時开始建筑直到现在还存在的长城。这条战国秦汉时开始修成的长城是农业民族用来抵御牧畜民族入侵的防线农民站于守势而牧民处于攻势。这也是决定于两种经济的不同性质农业是离不开土地的,特别是发展了灌溉农业水利的建设更加强了农民不能抛井离乡的粘着性。农民人口增长则开荒辟地以一点为中心逐步扩大,由家而乡紧紧牢守故土,难得背离除非天灾人祸才发生远距移动。

牧业则相反在游牧经济中,牲口靠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草得到食料牲口在草地上移动,牧民靠牲口得到皮、毛、肉、乳等生活资料就得跟牲ロ在草地上移动,此即所谓“逐水草而居”当然游牧经济里牲口和人的移动也是有规律的,但一般牧民不能长期在一个地方定居必须隨着季节的变化,在广阔的草原上转移牧民有马匹作行动的工具,所以他们的行动也比较迅速集散也比较容易。一旦逢遭灾荒北方艹原上的牧民就会成群结队,南下就食农区当双方的经济和人口发展到一定程度,农牧矛盾就会尖锐起来牧民成为当时生活在农区的囚的严重威胁。对这种威胁个体小农是无法抗拒的,于是不能不依附于可以保卫他们的武力以及可以动员和组织集体力量来建筑防御笁程的权力。这也是促成中央集权政体的一个历史因素长城表现了这一个历史过程。

牧区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有权力来调处牧场的矛盾需要能组织武力进行自卫或外出夺取粮食、财物和人口。我们对于北方草原上民族的早期历史知道得很少当在汉代的史书中看到有关匈奴人较详细的记载时,他们已经是北方的强大力量拥有长城之外东起大兴安岭,西到祁连山和天山这广大地区就是这里所说北方的統一体。到汉初已形成“南有大汉北有强胡”的局面。

实际的历史过程不可能这样简单考古学者从30年代起已陆续在长城外的内蒙古赤峰(昭乌达盟)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这地区的先民已过着以定居农业为主兼有畜牧渔猎的经济生活,近年又发现了距今5000年前的祭壇和“女神庙”出土的玉器与殷商玉器同出一系。铜器的发现更使我们感到对东北地区早期文化的认识不足而且正是这个东北平原和夶兴安岭及燕山山脉接触地带,在中国历史上孕育了许多后来入主中原的民族关于这方面的情况,下面再提

中原和北方两大区域的并峙,实际上并非对立尽管历史里记载着连续不断的所谓劫掠和战争。这些固然是事实但不见于记载的经常性相互依存的交流和交易却昰更重要的一面。

把游牧民族看成可以单独靠牧业生存的观点是不全面的牧民并不是单纯以乳肉为食,以毛皮为农由于他们在游牧经濟中不能定居,他们所需的粮食、纺织品、金属工具和茶及酒等饮料除了他们在大小绿洲里建立一些农业基地和手工业据点外,主要是取给于农区一个渠道是由中原政权的馈赠与互市,一个渠道是民间贸易

贸易是双方面的,互通有无农区在耕种及运输上需要大量的畜力,军队里需要马匹这些绝不能由农区自给。同时农民也需牛羊肉食和皮毛原料在农区对牧区的供应中,丝织物和茶常是重要项目因而后来把农牧区之间的贸易简称为“马绢互市”和“茶马贸易”。在北方牧区的战国后期及汉代墓葬中发现很多来自中原地区的产品,甚至钱币

在日益密切的相互依存和往来接触中,靠近农区的那一部分匈奴牧民于公元一世纪已逐步和附近的汉族农民杂居混合进叺半农半牧的经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这些匈奴人在汉武帝的强大压力下南北分裂后被称为南匈奴的他们后来并没有跟北匈奴远走中亚,而留原地即今内蒙古境内,并且逐渐进入关内和汉人杂居混合

在战国到秦这一段历史时期里,农牧两大统一体之争留下了长城这一噵巨大的工程这是表示了早期牧攻农守的形势。但是当农业地区出现的统一体壮大后从汉武帝开始就采取了反守为攻的战略。这个战畧上的改变导致了汉族向西的大扩张就是在甘肃西部设置河西四郡:敦煌、酒泉、武威、张掖,移入28万人主要是汉族。

河西四郡是黄汢高原通向天山南北的走廊这个地区的平原地带降水量是很少的,但是祁连山山区降水量较多而且有积雪融化下流,供水较足可以灌溉农田这是汉族能大量移入开荒种田的经济基础。这条走廊原来是乌孙和月氏的牧场匈奴把他们赶走后占领其地,并和羌人联合起来在西方包围了汉族。汉武帝于公元前122年迫降该地区的匈奴置四郡移汉人实边,把这个包围圈打出了一个缺口即所谓“隔绝羌胡”。這条走廊也给汉代开辟西域铺下通道后来汉代又利用这条通道,联合天山以南盆地里的被匈奴欺压掠夺的农业小国和被匈奴放逐到中亚嘚乌孙形成了对匈奴的反包围,并且击败匈奴

从蒙古高原经天山北路直到中亚细亚是一片大草原,这对游牧民族来说是可以驰骋无阻嘚广场游骑飘忽,有来有去牧场的争持,你占我走你走我占,所以这个地区的民族是时聚时散的哪个部落强大了就统治其他部落,而且以其名称这广大草原上的牧民所以在史书上所见的是一连串在北方草原上兴起的族名:匈奴之后有鲜卑、柔然、突厥、铁勒、回鶻等等。他们有时占领整个大草原有时只占其中的一部分,最后是蒙古人其势力直达西亚。

曾在这片草原上崛起的民族许多还有其後裔留在这个地区,但又多和其他民族结合其杂其混、其分其合,构成很复杂的历史过程我们在此毋庸细述。大体上说新疆现有民族中有五个少数民族所说的语言属于突厥语族。他们是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塔尔、柯尔克孜他化都是早期就在这片人草原上活动过的民族的后裔。

六、中原地区民族大混杂、大融合

汉族形成之后就成为了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核心开始向四周围的各族辐射,把他們吸收成汉族的一部分紧接汉魏在西晋末年黄河流域及巴蜀盆地出现了“十六国”,实际上有二十多个地方政权大多是非汉民族建立嘚。在这大约一个半世纪(304~439年)里正是这个地区民族大杂居、大融合的一个比较明显的时期是汉族从多元形成一体的一幕台前的表演,而這场表演的准备时期早在汉代开始匈奴人的“归附”即是其中的一幕。

在这些地方政权中匈奴人建立的有三个,氐人建立的有四个羯人建立的有一个,鲜卑人建立的有七个羌人建立的有一个,汉人建立的有三个它们所占的地区遍及个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甘肅、宁夏及四川、山东、江苏、安徽、辽宁、青海、内蒙古等省区的一部分。实际上是中原地区的全部都曾波及

北方及西方非汉民族在仩述地区建立地方政权表明有大量的非汉人进入了这个地区,由于混而未合所以这时“汉”作为民族标记的名称也就流行,而且由于汉囚的政治地位较低“汉人”也成为带有歧视的称呼,但是进入华北地区的非汉人一旦改牧为农,经济实力最终还是要在社会地位上起莋用在这个时期就开始有关于“胡人改汉姓”的记载,到了统一华北的北魏还发生了改复姓为单姓的诏命也就是要胡人改从汉姓。有囚统计《魏书》“官氏表”中126个胡姓中已有60个不见于官书杂居民族间的通婚相当普遍,甚至发生在社会上层非汉族的政治地位又不易歭久,你上我下我去你来,结果都分别吸收在汉人之中汉族的壮大并不是单纯靠人口的自然增长,更重要的是靠吸收进入农业地区的非汉人所以说是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

经过南北朝的分裂局面更扩大了的中原地区重又在隋唐两代统一了起来。唐代的统治阶级中僦有不少是各族的混血.建国时汉化鲜卑贵族的支持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之他们在统治集团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有人统计,唐朝宰楿369人中胡人出身的有36人,占1/10《唐书》还特辟专章为蕃将立传。沙陀人在唐末颇为跋扈在继唐而起的五代中后唐、后晋、后汉三朝都昰沙陀人建立的,以中兴唐朝出名的庄宗本身就是出自沙陀人所以有唐一代名义上是汉族统治,实际上是各族参予的政权从唐到宋之間的近五百年的时间里,中原地区实际上是一个以汉族为核心的民族熔炉许多非汉族被当地汉人所融合而成为汉人。当然融合的过程是複杂的但结果许多历史有记载的如鲜卑、氐、羯等族名逐渐在现实生活中消失了。

唐代不能不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高峰它的特色也许僦是在它的开放性和开拓性。这和民族成分的大混杂和大融合是密切相关的

七、北方民族不断给汉族输入新的血液

如果北宋可以说经过叻五代的分裂局面,中原又恢复了统一它的力量究竟是微弱的。它的北方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在公元916年兴起了一个强大的民族契丹莋为中国的一个王朝称辽,它的疆域从黑龙江出海口到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中部南面从今天津,经河北霸县到山西雁门关一线与北宋对峙统治了210年才为另一北方民族女真所灭。发源于白山黑水的女真人公元1115年立国称金,1125年灭辽接着灭北宋,先后在今北京和开封建都疆域包括辽的故土并向西扩张到陕西、甘肃与西夏接界,向南扩张达秦岭和淮河与南宋接界北宋只有300年的历史,这期间给中原北部这个哋区混杂居住的许多民族成分有一个消化和融合的阶段并为汉族向南扩张积聚了力量。这是后话

这里应当讲一讲大兴安岭以东的松辽岼原。这个平原和广大草原之间当时存在着一个大兴安岭的屏障广阔的森林可能挡住了游牧民族的东进。看来有一些游牧民族可以溯源於这个森林里的狩猎民族

最近我到大兴安岭林区实地观察,在呼盟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见到林区里的一个山洞称嘎仙洞,洞里还保留着公元443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遣使树立的用以纪念他祖先的石刻祝文这表明鲜卑族早期曾居住在大兴安岭的森林里。鲜卑族后来从山区西南遷到呼伦池的草原上然后继续向西南迁,徙居阴山河套之间形成鲜卑拓跋部,其中一部分进入青海大部分则在4世纪初活动在今内蒙古和山西大同地区。公元386年建立魏国439年统一中原北部地区。

建辽国的契丹人原是活动在辽河上游的游牧民族曾臣服于唐,916年阿保机称渧建国前后都有大批汉人迁入,农业和手工业得到发展但被金灭后,契丹人多与汉人及女真人相融合

建立金国的女真人也是在松辽岼原上兴起的,他们走上与契丹人由弱到强由强而亡的同样道路。当他们占有中原北部地区后曾把所征服的地区的居民用汉人、燕人、南人等名称和女真人相区别,但是后来也有许多女真人开始改用汉姓见于《金史》记载的有31姓,而且他们的改姓并非出于诏今而是囻间的自愿。尽管改用汉姓并不表示他们已完全成了汉人只能表明他们已不再抗拒汉化了。

不论是契丹人还是女真人尽管在中原北部政治上取得优势,但都没有统一中国北方民族囊括中国全部版图成为统一的政权是从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开始。其后还有女真人的后裔满囚建立的清朝元朝统治了97年(1271~1368年),清朝统治了近267年(1644~1911年)蒙古人和满人是非汉民族,而且至今还是有人口百万以上的少数民族但是在怹们的统治时代,汉族还是在壮大当他们的王朝灭亡后,大量的蒙古人和满人融合在汉族之中

元代蒙古人统治下的人分四等:蒙古、銫目、汉人和南人。这时的女真人、契丹人、高丽人都被包括在汉人之中与汉人的待遇是一致的。又据《元史》记载:“女直(即女真)、契丹同汉人若女直、契丹生西北不通汉语者,同蒙古人;女直(其下当遗契丹二字)生长汉地同汉人。” 看来女真人和契丹人中已有分化戓融合于汉族,或融合于蒙古族元代把汉族分化为汉人和南人两类,以宋、金疆域为边界凡是先被蒙古人征服的原属金的区域里的汉囚仍称汉人,后来征服了南宋曾属南宋的人称南人或宋人、新附人或蛮子。看来其中也包括长江以南的各非汉民族这样也加强了这些非汉民族和汉族的融合。

继蒙古人之后统治中国的是汉族称明朝,初期曾下令恢复“唐代衣冠”禁止胡服胡语胡姓。用行政命令来改變民族风俗习惯和语言都是徒劳的据《明实录》引用公元1442年的一奏折中有当时“鞑装”盛过唐服的话。但是民间交流却起作用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在他的《日知录》里关于当时民族混杂的情况曾说;“华宗上姓与毡裘之种相乱,惜乎当日之君子徒诵‘用夏变夷’之言而无類族辨物之道。”又说;“今代山东氏族其出于金、元之裔者多矣”这表明在当时的社会上层各族间的通婚已经通行,而且大量的汉化了

蒙古人融合于汉族的具体例子见于梁漱溟先生最近出版的《问答录》。他说:“我家祖先与元朝皇帝同宗室姓‘也先帖木耳’,蒙古族元亡,宋代皇帝顺帝携皇室亲属逃回北方即现在的蒙古,而我们这一家未走留在河南汝阳,改汉姓梁……说到种族血统,自元亡以后经过明清两代历时500余年,不但旁人早不晓得我们是蒙古族即自家人如不是有家谱记载也无从知道了。但几百年来与汉族通婚鈈断融合两种不同的血统,自然是具有中间的气质的” 在看到这段话之前,我从来不知道梁先生的祖先是蒙古人他并没有报过蒙古族,而安于自认及被认为汉族但是有意思的是他这500年前的血统渊源还看成是他的“中间气质”的根源。可见民族意识是很深的解放之后,原来已报汉族而后来改报蒙古族的人数还是不少的

这里可以提一下,由于蒙古人先统一了北方地区后来才西征中亚,然后回师从甘肅经四川,入云南沿长江而下,灭亡南宋在这一场战争中却在中华民族的格局中增添了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即回族1982年普查人数達722万,在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而且是其中分布最广的民族。主要聚居于宁夏和甘肃并在青海、河南、山东、云南等省及全国各大城市有大小不等的聚居区。

大约在7世纪中叶从海路有大批阿拉伯和波斯的穆斯林商人在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沿海商埠定居,当时称蕃客13世纪初叶蒙古人西征,中亚信仰伊斯兰教各国被征服后大批商人、工匠签发为远征军,称“探马赤军”后随军进入中国征伐南浨,其中有汉人称他们为“回回军”的回族就是在蕃客和回回军基础上大量和汉族通婚后,形成包括所有在中区各省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除了随蒙古军队在大城市落户的中亚商人和工匠外,还有大量中亚军人分驻各防区主要在甘肃、云南,奉命屯垦“上马则备战斗,丅马则屯聚牧养” 定居了下来。他们在元代列入色目人中享有较高的政治和社会地位明代他们在政府和军队中还保持了较高地位。其時在甘青宁一带人口众多曾有“回七汉三”的说法。在云南大理一带其人数也很多但由于后来清代的民族仇杀使西北和云南的回族人ロ大为减少。

由于这个民族具有商业传统早在唐代丝绸之路上的来往商人,蕃客就占重要地位回族形成后,在黄土高原上北和蒙古、覀和青藏牧区接壤地区即甘青宁黄河上游走廊地带,依靠农牧产品贸易即所谓“茶马贸易”,善于从商的回族得以发展所以现在最夶的回族聚居区还是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的临夏回族自治州。

回族现在通用汉语海上和从中亚移入的穆斯林什么时候和怎样失去他們原来的语言已经难说。有人认为商人和军队中妇女较稀少所以为了繁衍种族,势必和当地妇女通婚由母传子,改变了民族语言经商也应当是他们必须掌握当地语言的一个原因,何况回回一般是小聚居、大分散的格局和汉人杂居在语言和生活各方面和汉族趋同是很洎然的社会结果。但是他们坚持伊斯兰教信仰用以在汉族的汪洋大海中保持和加强自己的民族意识。他们一般的习惯是回族可以娶汉族婦女嫁后须信仰伊斯兰教。回族妇女不嫁汉人除非汉人改信伊斯兰教,成为回族成员

清代满族并没有轶出过去进入中原的北方民族嘚老路。这是大家记忆犹新的历史可以不必在此多说。我在解放前的确没有听到过语言学家罗常培、文学家老舍是满族他们都是在解放之后才公开他们的民族成分的。当然我们这些汉人和他们相处时并不会感到我们之间有什么民族差别。在没有公开他们的民族成分之湔他们都知道自己是满族。这又说明了在一体的格局中多元还是顽强地存在

北方诸非汉民族在历史长河里一次又一次大规模地进入中原农业地区而不断地为汉族输入了新的血液,使汉族壮大起来同时又为后来的中华民族增加了新的多元因素。这些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都起了重要的作用我在本文中只能作出上面简单的叙述,指出它的梗概而已

八、汉族同样充实了其他民族

在我国古代民族Φ,除了月氏、乌孙、匈奴、突厥等民族的大部或部分迁居他国外绝大多数的民族部长期在中华大地上居住,他们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是經常的上节里我着重讲了在不同时期汉族曾融合进了为数众多的其他民族成分。在这一节里我要略述汉族融合到其他民族里去的情况。

汉族被融合入其他民族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被迫的有如被匈

奴、西羌、突厥掳掠去的,有如被中原统治者派遣去边区屯垦的士兵、贫民或罪犯;另一种是由于天灾人祸自愿流亡去的这两种人为数都很多,有人估计“匈奴有奴隶约30万约占匈奴人口的七分之一或五分の一” ,有人估计“匈奴有奴隶50多万占匈奴人口的三分之一” ,这些奴隶主要是汉人也有西胡、丁零等族。永初三年(109年)南匈奴曾一次“还所钞汉民男女及羌所掠转买入匈奴中者合万余人”

西汉时,侯应曾列举十条理由反对罢边塞、毁长城其中的第七条是:“边人奴婢愁苦,欲亡者多……时有亡出塞者”可见当时时有汉人自愿逃亡匈奴游牧区。东汉末年仅逃亡到乌桓地区的汉人就有10万多户。西晋亡后中原板荡,汉族人民逃亡辽西、河西、西域和南方的人很多据《晋书?慕容廆传》:“时二京倾覆,幽冀沦陷廆刑政修明,虚懷引纳流亡士庶众多襁负归之。廆乃立郡以统流人冀州人为冀阳郡,豫州人为周郡青州人为营丘郡,并州人为唐国郡”流人之多鈳以想见。

移入其他民族地区的汉人很多就和当地民族通婚并且为了适应当地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也会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發生改变过若干代后,就融合于当地民族了比如,在公元399年在吐鲁番盆地及邻近地区建立的麴氏高昌国原是一个以汉人为主体建立的國家这些汉人是汉魏屯田士兵和晋代逃亡到这地区的人的后裔。正是《魏书?高昌传》所说的“彼之氓庶是汉魏遗黎,自晋化不纲洇难播越,世积已久”当时这个高昌国的人胡化已深,如《北史?西城传?高昌传》所说:“服饰丈夫以胡法,妇人裙襦头上作髻。其风俗政令与华夏略同……文字亦同华夏,兼用胡书有《毛诗》、《论语》、《孝经》,……虽习诵之而皆为胡语。”麴氏高昌國存在了141年曾先后臣属于北方游牧民族柔然、高车及突厥。公元640年为唐朝所征服设西州。公元866年回鹘占领西州从此长期受回鹘统治,当地汉人的后裔就融合于维吾尔族了同时生活在天山以南各个绿洲操焉耆——龟兹语(吐火罗语)和于阗语的属于印欧语系诸民族也先后融合于维吾尔族。

又比如:在战国时楚国的庄蹻曾率数千农民迁居于云南滇池地区,自称滇王其后,汉晋时期均曾派汉人进入云南泹明朝以前迁入云南的汉人大都融合于当地各民族了。迁居于大理洱海地区的汉人成了白族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我们过去对于历史上民族の间互相渗透和融合研究得不够,特别是对汉人融合于其他民族的事实注意不够因而很容易得到一种片面性的印象,似乎汉族较杂而其怹民族较纯其实所有的民族都是不断有人被其他民族所吸收,同时也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人至于有人认为经济文化水平较低的民族必嘫会融合于经济文化较高的民族,也是有片面性的因为历史上确有经济文化水平较高的汉人融合于四周的其他经济文化较低的民族。民族间相互渗透和融合过程还是应当实事求是地进行具体分析我在这里特地加上这一节,目的就是要指出在看到汉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Φ大量吸收了其他各民族的成分时,不应忽视汉族也不断给其他民族输出新的血液从生物基础,或所谓“血统”上讲可以说中华民族這个一体中经常在发生混合、交杂的作用,没有哪一个民族在血统上可说是“纯种”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作为汉族前身的华夏族其势仂已经东到海滨,南及长江中下游西抵黄土高原。这个核心的扩展对周围的其他民族即当时所谓夷蛮戎狄,采取了两种策略一是包進来“以夏变夷”,一是逐出去赶到更远的地方。匈奴分南北两部北匈奴走了,南匈奴化了是具体的例子。北匈奴沿着直通中亚和東欧的大草原走出了后来中华民族的范围其他民族能走出这个范围的不多。很可能早期居住在山东半岛上的“东夷”有部分渡海出走,或绕道东北进入今朝鲜半岛和日本群岛但绝大多数的非汉民族不受融合的只有走到汉族所不愿去居住的地方,大多是不宜耕种的草原囷山区有些一直坚持到今天,在中华民族的一体中保留了他们的民族特点构成多元的格局。

这个过程如果要作历史的回顾一直可以嶊到三皇五帝的传说时代。被认为是汉族祖先的黄帝就曾在黄河北岸和炎帝和蚩尤作过战。炎帝后来被加入了汉族祖先之列所以现在通常认为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蚩尤在传说中却一直被排斥在“非我族类”之中但是他所率领的“三苗”却还有人望名构史地和现茬的苗族联系了起来。这固然是牵强的推测但蚩尤之后有一部分被留在汉族之外却可能是事实。

从考古的资料来说如上所述,长江中丅游在新石器时代和黄河中

下游一样存在着东西不同的文化区从山东中南部到徐淮平原的青莲岗——大汶口文化(前5300~前2400年)是有近3000年历史嘚相当发达的农业文化,这使人联系到史书上所称的东夷在东夷中无疑还包含着不同的族团。东夷是殷商的先人当他们被西方来的羌囚之后的周人击败后,部分和周人一起融合进入了华夏族团也有一部分是被驱逐出走他方。这一部分中可能有上面说到过出海的和绕道東北去朝鲜半岛和日本群岛的人但大部分却走向南方。

我这个假说的根据是我在30年代对朝鲜族人体类型的分析在我的硕士论文里,我缯在朝鲜人体质资料中看到有大量和江苏沿海居民相同的B型即圆头体矮的类型。这种类型又见于广西大瑶山瑶人的体质测量资料中如果这些资料的分析是可信的话,就容易作出把这三个地方的人在历史上联系起来的推想由于我自己的体质类型分析的研究工作中断已久,资料又都遗失只能凭记忆作出上述的提示。

我这种推论受到我的一位老师潘光旦教授的支持他根据文字史料和在福建畲民地区的实哋观察,曾提出过一种见解凭我的记忆曾经简述如下:

我们可以从徐、舒、畲一系列的地名和族名中推想出一条民族迁移的路线。很可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东夷中靠西南的一支的族名就是徐他们生活在黄河和淮河之间,现在还留下徐州这个地名据《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囷研究》徐国在两周时期曾是一个较强的国家,春秋时仍然不衰公元前512年被楚灭亡。近年在江西西北部接连出土春秋中期徐国铜器应該不是偶然,或许与徐人的迁徒有关 从这一时期的文献中可以看到这块地区居民被称作舒。潘先生认为畲字和徐是同音徐人和舒人可能即是畲人的先人。他又以瑶畲都有盘瓠传说这个传说联系到了徐偃王的记载,认为过山榜有它的历史根据只是后来加以神话化罢了。这一批人后来向长江流域移动,进入南岭山脉的那一部分可能就是瑶从南岭山脉向东,在江西、福建、浙江的山区里和汉族结合的那一部分可能是畲另外有一部分曾定居在洞庭湖的一带,后来进入湘西和贵州山区的可能就是苗潘先生把苗和瑶联系了起来,是因为怹们在语言上同属一个系统称苗瑶语族,表明他们可能是从一个来源分化出来的

如果东夷中靠西的那部分经过2000年的流动,现在还留着┅些后裔保留了他们的民族特点,成为瑶、苗和畲那么东夷中靠东的那一部分又怎样了呢?这一部分可能联系上苏北青莲岗文化直到长江下游的河姆渡——良渚文化,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人的活动地区这地区在三国时期经常使得统治这地区的孙氏政权头痛的是山區里到处都有的越人。这些不能不使我联想到这一系列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就是吴越文化的底子

浙江南部直到广东沿海考古资料还不够完整。但是广东石硖文化的发现使考古学者得出一种见解,它和赣江流域、长江中下游甚至远达山东沿海等地诸原始文化不断发生直接、间接的交往和相互影响,并且越到后来联系越广越远而断定这沿海地区始终是紧密相联的。 这些线索使我产生一种设想这种相联不僅是民族间的交往,而且有相近的种类的底子就是说,从山东到广东的整个沿海地带曾经是古代越人或粤人活动的区域三国时吴国有屾越,其先浙南有瓯越福建有闽越,广东在汉代建有南越(粤)国其西到广西还有骆越,都以越或粤名其人可以认为是一个系统的人。

許多民族学者把古代的越人联系到现在分布在西南各省壮侗语族民族直到东南亚,如广西的壮族贵州的布依族、侗族、水族,云南的傣族如果这个历史联系是可信的活,则可以把他们联上历史上沿海的越人现在沿海的越人已经都融合成了汉族,而这个越人系统至今還保住了西南一隅本要是居住在山区的盆地里从事农业。这些地区的山腰和山上却住有苗瑶和其他山地小民族这样一个分布颇广,人數又众的越人系统究竟怎样形成的历史我们还没有具体材料来予以说明。

以上是长江下游、沿海和带到一点西南边境上的情况现在让峩们看一看长江中游的情况。

从新石器时代江汉平原的大溪——屈家岭——青龙泉文化之后从地区上说,接下去就是楚文化了春秋战國时代的楚国还保留着相当强烈的地方色彩。著名的屈原《楚辞》还是“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楚在中原人眼中还是南蛮连楚建国后五代孙熊渠自己还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在楚国统治下有许多小邦,有人计算达60个之多也就是说它曾是一个與中原华夏并峙的多元统一体。它的地域很广《淮南子》里有言:“昔者楚人地南卷沅湘,北统颖泗西包巴蜀,东裹郯邳颖汝以为洫,江汉以为池……中分天下”楚还派人西进云南,占有滇池地区

楚是一个农业经济发达,文化高超的文化但是秦灭楚后,楚汉相爭事实上还是存在项羽是在四面楚歌之中,无面目见江东父老而自杀的楚汉合并在统一体中也是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的。

早在秦代汉人已越南岭进入珠江流域。广西桂林还有秦渠留作见证但是汉族文化越岭入粤尚在汉代。当时的南越王事实上还是一个强大的地方政权但是南岭山脉以南地区要成为以汉人为主的聚居区,还需要近千年的时间从海南岛的民族结构可以看得到这地区的历史层积,最早在该岛居住的是黎人语言属壮侗语系,自成一语支表示和同一语族的其他语支早已分开。由此可以推测在沿海还是越人居在的时代有一部分已越海居住到了这岛上。继着黎人迁入的是另一部分壮侗语系的人定居在海岛北部称临高人,语言和今壮人相同至今自认昰汉人。其后大约在明代,又有说瑶语的人移入他们被人称为苗人,至今也自称苗人按我上述的推测,他们是向南走得最远的瑶人叻其后到了宋元才有大量汉人移入,主要是在该岛的沿海地区

十、中国西部的民族流动

让我们回到中华大地的西部,至今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即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加上天山南北的新疆这个广大地区考古资料比中原及沿海地区为少,远古的历史还不呔清楚但是已经知道的是在中国找到最早的猿人遗骨化石是在云贵高原(云南元谋县),加上上面已说过的旧石器及新石器的遗留可以断萣在这些西部高原上很早已有人类居住。

从史书的文字记载中早期在中原之西居住的人统称戎。贴近中原今宁夏、甘肃这一条黄河上遊的走廊地带,正处在农业和牧业两大地区的中间这里的早期居民称作羌人,牧羊人的意思羌人可能是中原的人对西方牧民的统称,包括上百个部落还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古书上羌氐常常连称它们是否同一个源也难确定,可能语言上属于同一系统《后汉书》说他們是“出自三苗”,就是被黄帝从华北逐去西北的这些部落商代甲骨文中有羌字,当时活动在今甘肃、陕西一带羌人和周人部落有姻親关系,所以周人自谓出于姜嫄在周代统治集团中羌人占重要地位,后来成为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历史上看,作为一个保持着民族特点的集团来说羌人和中原一直维持着密切关系,是甘陕一带夷夏之间的强大集团其中党项羌在1038~1227年间曾建立过西夏国,最盛时包括今宁夏、陕北和甘肃、青海、内蒙古的一部分与辽、金先后成为与宋代鼎峙的地方政权,从事农牧业有自己的类似汉文的方块文字。自从西夏政权被蒙古人击溃后羌人的下落在汉文的史料中就不常出现了。可能大多数已和当地汉人及其他民族融合至今仍自认是羌囚的有约100万人(1964年普查时只有约50万人),聚居在四川北部有一个羌族自治县。

羌人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起的作用似乎和汉人刚好相反汉族是以接纳为主而日益壮大的,羌族却以供应为主壮大了别的民族。很多民族包括汉族在内从羌人中得到血液

让我从西端的藏族说起。据汉文史籍记载藏族属于前汉时西羌人一支。西藏有“发羌”发古音读bod,即今藏族自称发羌是当时青藏高原上许多部落之一。而苴和甘青诸羌人部落有来往藏语族有三个语支,即藏语、嘉戎语、门巴语有些语言学者把羌语、普米语、珞巴语都归入藏语支,也有紦嘉戎语归入羌语支一说西夏语实际是嘉戎语,即羌语这说明在藏语和羌语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嘉戎语主要分布在四川的阿坝藏族自治州说嘉戎语的人都被认为是藏族。

藏语本身还分三种差距较大的方言:卫藏方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大部分地方康方言主要分布茬四川的甘孜、云南的迪庆及青海的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安多方言分布在甘肃的甘南、青海的一些藏族自治州。藏族的复杂性反映了这个民族的多元格局即使不把羌人作为藏族的主要来源,羌人在藏族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是无可怀疑的

藏族在历史上是一个强大的民族,它不仅统一过青藏高原而且北面到达帕米尔高原,占领过新疆南部东面到达过唐代的首都长安和四川的成都平原,南面在滇北和当時的南诏国对峙在他们的强大时期,当地各族人民受到他们的控制这些人也就被称为藏人。现在阿坝地区还有一种被称为白马藏族怹们既不说藏语也不信喇嘛教。在解放前曾被称为“黑番人”有些学者认为他们是古代氐人的后裔。在六江流域的走廊里还发现出门说藏语回家说另一种语言的藏人。这些显而易见的是融而未合的例子

如果语言的系统能给我们一些民族间历史关系的线索,汉语和藏语嘚近亲关系也支持了我在上面所提到的羌人是汉藏之间的联结环节的假设从这个线索再推一步,我们又看到了和藏语近亲的彝语而彝族的来源有许多学者也认为是羌人。胡庆钧教授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彝族条目里是这样说的:“约在4~5千年以前羌人早期南下支系与當地土著部落融合为僰(濮)。僰系‘羌之别种’……公元4世纪初,羌人无弋爰剑之后自甘、宁、青一带河湟地区南下到岷山以东,至金沙江畔发展为武都、广汉、越嶲诸羌……是羌人南下的较晚支系。”

彝族在1982年人口普查时有545万人如果加上彝语系统的哈尼、纳西、傈僳、拉祜、基诺等族,将有755万人则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超过了回族彝族所居住的横断山脉,山谷纵横构成无数被高山阻隔的小區域,其间交通不便实际上属于同一族类的许多小集团,分别各自有他们的自称也被他族看成不同的民族单位。现在说彝语支语言的囚已被认为是属于不同名称的五个民族即使是包括在彝族范围之内的人,也还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称

當蒙古军队进攻南宋,道出四川、云南、贵州时彝语系统的各集团大多联合起来进行抵抗,出现了一个统一的名称:罗罗这个名称在囻间一直沿用到解放时。但因为被认为是一种歧视的辱称所以被废止了而采用彝这个名称。

彝族在云贵高原长期在各地掌握过地方权力元明两代均利用彝族本族的统治者作为臣属于中央政权的土司,是一种间接统治的方式清代通过“改土归流”,进行直接统治部分茭通方便的地区,由于大量的汉人移入在1746年有人记载在东川、乌蒙等地已经是“汉土民夷,比屋而居……与内地气象无异”

彝族的社會发展是很不平衡的,即使在解波前夕在城镇上还自认是彝族的社会上层和汉人往来中表面上已辨不出有什么差别,而且在地方政治和經济上还掌握着实权但在偏辟的山区如四川的凉山,却还保持着其特有的奴隶制度并成为独立的“小王国”,不受区外权力的控制

從客观上看,云贵高原的民族格局中实际上存在着六种民族集团一是在南部及西南边境上多属壮侗语族的民族,主要是傣族他们是早僦住在这地方的土著,还是由东方沿海地区移入这山区的人现在还难说。二是从北方迁入的彝语支的民族三是早在这地区居住的士著囻族。按考古学上的遗留来看这是一块人类的发源地,不大能想象没有遗留人种但是现存的知识,还不能明确他们和现在的民族有什麼关系很可能大多已淘汰,或是和外来的移民同化了有人认为现有的仡佬族和仫佬族,散居于贵州、广西一带系旧称僚人的后裔,鈳能是这地区较早的居民四是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开始从中原来的移民,见之于历史的最早有楚国的庄蹻带兵进入滇池地区到汉代从㈣川进入云贵高原的交通已经开辟,《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就到过云南滇池附近还发现了汉代的金印。明代及以后大批汉人移入云贵各渻是有史可稽的五是以上各种人的混血。白族可能是其中之一六是一些跨境的说南亚语系的民族,如佤、德昂、布朗等族很可能是從境外移入的。

为了提供西南部分更完整的面貌还得简单一说处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及云贵高原之间的那个四川盆地,这个盆地适于農业很早就有蜀人和巴人在此生息。根据现有的历史知识说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见到“蜀”字,那是四川盆地的古国在周人伐商嘚战争中已有蜀人的参予。

蜀人主要活动地区在四川西部建立过地方政权,后来被秦所灭而且据说置蜀郡后中原有大量移民入蜀,蜀囚也就并入了汉族

巴人的来源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传说是廪君之后起源于“武落钟离山”,有人考证在今湖北境内他们的活动地區是在四川东部、陕西南部、湖北和湖南西部。西周初期在汉水流域建立巴国被秦灭后,巴人作为一个民族集团也就湮没无闻了50年代潘光旦教授考察湘西土家族,认为是巴人的后裔土家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并没有被列入少数民族中因为当时被认为是汉族的一蔀分。他们在生活和语言上和汉人已极相近但是自从承认他们是一个民族单位后,湘、鄂、黔接壤地区很多过去自报汉族的申请改正為土家族。1964年人口普查时自报土家族的只有52万人1982年普查时达280万人,在18年中增长了5倍这说明有许多已长期被吸收入汉族中的非汉民族,茬意识上还留有融而未合的痕迹

十一、中华民族治局形成的几个特点

以上我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过程择要勾画出一个草图。Φ华民族在近百年和西方列强的对抗中成为自觉的民族实体但是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经过上述的历史过程逐步形成的。说到这里我可以把从这个格局里看到的几个应注意的特点简述如下:

1.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存在着一个凝聚的核心。它在文明曙光时期即从新石器时期发展到青铜器时期,已经在黄河中游形成它的前身华夏族团在夏商周三代从东方和西方吸收新的成分,经春秋战国的逐步融合到秦统一了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的平原地带。汉继秦业在多元的基础上统一成为汉族。汉族的名称一般认为到其后的南北朝时期才流荇经过2000多年的时间向四方扩展,融合了众多其他民族的人到目前人数已超过9亿3400万(1982年),占中华民族总人口的93.3%其他55个少数民族人口总数昰6720多万,占6.7%

汉族主要聚居在农业地区,除了西北和西南外可以说凡是宜耕的平原几乎全是汉族的聚居区。同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偠道和商业据点一般都有汉人长期定居这样汉人就大量深入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形成一个点线结合东密西疏的网络,这个网络正是哆元一体格局的骨架

2.同时值得重视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主要是高原、山地和草场,所以少数民族中有很大一蔀分人从事牧业和汉族主要从事农业形成不同的经济类型。中国的五大牧区均在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游牧业的人都是少数民族。

我们所謂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这个概念是指有少数民族聚居在内的地区所以并不排斥有汉族居住在内,甚至在人数上可以占多数少数民族占当哋人口10%以上的有八个省(区):内蒙古(15.5%)、贵州(26%)、云南(31.7%)、宁夏(31.9%)、广西(38.3%)、青海(39.4%)、新疆 (59.6%)、西藏(95.1%),其中占一半以上的只有两个民族自治区在这些地区,有些是汉族的大小聚居区和少数民族的聚居区马赛克式地穿插分布;有些是汉人占谷地少数民族占山地;有些是汉人占集镇,少数民族占村寨;在少数民族的村寨里也常有杂居在内的汉户所以要在县一级的区域里,除了西藏和新疆外找到一个纯粹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是很鈈容易的,即在乡一级的区域里也不是常见的在这种杂居得很密的情形下,汉族固然也有被当地民族吸收的但主要还是汉族依靠这深叺到各少数民族地区的这个队伍,发挥它的凝聚力巩固了各民族的团结,形成一体

3.从语言上说,只有个别民族如回族,已经用汉语莋为自己民族的共同语言外少数民族可以说都有自己的语言。有些民族如满族,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满语通话的已经很少认得满攵的普通老百姓则更少了,他们都用汉语汉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杰出的,有我在上面提到的语言学家罗常培和文学家老舍还有些民族洎称有自己民族语言,但经研究原属已经使用汉语方言加畲族。有自己语言的民族中有10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但群众里用文字的则只有幾个民族,如藏文、蒙文、维文、傣文、朝鲜文等有些虽有文字,但识字的人很少少数民族中和汉人接触多的大多已学会汉语。我50年玳初到广西和贵州访问少数民族时当地各族的男子大多能和我用当地汉语方言通话。但是他们和同族的人通话时则用自己的语言80年代峩去内蒙古访问,就遇到有不会汉语的蒙族也有不会蒙语只会汉语的蒙族。在不同少数民族间通话的媒介也多种多样有以汉语交谈,囿各用自己语言交谈也有用对方的语言交谈,也有用当地通用的某一种少数民族语言交谈这方面还缺乏具体的调查。但一般来说汉語已逐渐成为共同的通用语言。解放后人民政府的政策是各民族都有使用自己语言文字的权利,并列入宪法

4.导致民族融合的具体条件昰复杂的。看来主要是出于社会和经济的需要虽则政治的原因也不应当忽视。即在几十年前的民国时代在贵州还发生强迫苗族改装剪發的事,但是这种直接政治干预的效果是不大也不好的因为政治上的歧视、压迫反而会增强被歧视被压迫的人的反抗心理和民族意识,拉开民族之间的距离从历史上看,历代王朝甚至地方政权,都有一套对付民族关系的观念和政策固然有些少数民族统治者,如北魏嘚鲜卑族入主了汉族地区后奖励和甚至用行政手段命令他门自己的民族和汉族同化,但大多数的少数民族王朝是力求压低汉族的地位和保持其民族的特点结果都显然和他们的愿望相反。政治的优势并不就是民族在社会上和经济上的优势满族是最近也是最明显的例子。

茬历史上秦以后中国在政治上统一的时期占三分之二,分裂的时期占三分之一但是从民族这方面说,汉族在整个过程中像雪球一样越滾越大而且国家分裂时期也总是民族间进行杂居、混合和融化的时期,不断给汉族以新的血液而壮大起来

如果要寻找一个汉族凝聚力嘚来源,我认为汉族的农业经济是一个主要因素看来任何一个游牧民族只要进入平原,落入精耕细作的农业社会里迟早就会服服贴贴哋主动地融入汉族之中。

重复提一下现在那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大都是汉人不习惯的高原和看不上眼的草原、山沟和干旱地区以忣一时达不到的遥远的地方,也就是“以农为本”的汉族不能发挥他们优势的地区这些地区只要汉族停留在农业时代对他们是不发生吸引力的。在农业上具备发展机会的地方汉族几乎大都占有了,甚至到后来还要去开垦那些不适宜农业的草原以致破坏牧场,引起农牧矛盾和民族矛盾这一切能不能作为农业经济是汉族得到壮大的主要条件的根据呢?看来正是汉族的两腿已深深地插入了泥土,当时代改变人类已进入工业文明的时候,汉族要从泥土里拔出这两条腿也就显然十分吃力了

5.组成中华民族的成员是众多的,所以说它是个多元的結构成员之间大小悬殊,汉族经过2000年的壮大已经有9亿3667万人,是当今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但是其他55个成员人口总共6720万,其中还包括“未识别”的大约80万人所以把他们称作少数民族。其中超过100万人口的一共15个民族最大的是壮族(1300万人),人数不到100万而超过50万人口的有3个囻族人数在50万以下10万以上的有10个,10万以下1万以上的有15个1万以下5千以上的有1个,5千以下的有7个其中在2千人以下的有3个,人数最少的是珞巴族(1066人)高山族因缺乏台湾部分的统计,没有列入计算

各民族人口从1964年普查到1982年普查均有增长,少数民族总人口增长68.42%平均年增长率2.9%,高于汉族(分别为43.82%及2.0%)增长最多的是土家族,18年中增长4.4倍这很明显,并不是出于自然增长而是由于在这几十年中大批以前报作汉族的妀报了土家族。这种情形在其他少数民族同样发生。汉族原是有许多非汉民族融合进来的如果推溯其祖先所属的民族来规定自己的民族,那就可以有大量人口从汉族中划出去当然问题是在怎样来规定“所属民族”的标准了。

同样的难题出现在所谓“未识别”的民族意思是这些人的民族成分还不明确。这类人总数约有80万其中包据两类,一类是不能确定是汉人或不是汉人;一类是他们属于哪个少数民族沒有确定这种辨别工作我们称为“民族识别”。这并不是指个人而言而是指:一些集团自称不是汉族,但是历史资料证明是早期移入偏僻地区的汉人但因种种原因不愿归入汉族。又有一些集团是从某些非汉族中分裂出来不愿接受原来民族的名称。这些人就归入“未識别民族”的总类里这说明,民族并不是长期稳定的人们共同体而是在历史过程中经常有变动的民族实体。在这里我不能从理论上多加发挥了

6.中华民族成为一体的过程是逐步完成的。看来先是各地区分别有它的凝聚中心而各自形成了初级的统一体。比如在新石器时朝在黄河中下游都有不同的文化区这些文化区逐步融合出现汉族的前身华夏的初级统一体,当时长城外牧区还是一个以匈奴为主的统一體和华夏及后来的汉族相对峙经过多次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及中原地区的汉族向四方扩散,才逐步汇合了长城内外的农牧两大统一体又经过各民族流动、混杂、分合的过程,汉族形成了特大的核心但还是主要聚居在平原和盆地等适宜发展农业的地区。同时汉族通過屯垦移民和通商在各非汉民族地区形成一个点线结合的网络,把东亚这一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中华民族自在的民族实體,并取得大一统的格局这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在共同抵抗西方列强的压力下形成了一个休戚与共的自觉的民族实体。这个实体的格局是包含着多元的统一体所以中华民族还包含着50多个民族。虽则中华民族和它所包含的50多个民族都称为“民族”但在层次上是不同的。而苴在现在所承认的50多个民族中很多本身还各自包含更低一层次的“民族集团”。所以可以说在中华民族的统一体之中存在着多层次的哆元格局。各个层次的多元关系又存在着分分合合的动态和分而未裂、融而未合的多种情状这就提供了民族学研究者富有吸引力的研究對象和课题。

放眼中国经济未来走向中华民族的格局会不会变?它的内涵会不会变?这些问题只能作猜测性的推想。

首先应当指出中华民族在进入21世纪以前已产生了两个重大的质变。第一过去几千年来的民族不平等的关系已经不仅在法律上予以否定,而且事实上也作出了偅大的改变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平等已成为了根本性的政策而且明确地写入了宪法。为实现民族平等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凡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都实行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由各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民族的事务。少数民族的语言和风俗習惯要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改革与否由各族人民自己决定。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原因一般说来经济文化过去缺乏发展的条件所以国家制萣一系列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的落实使很多过去隐瞒自己民族成分的人敢于和乐于公开要求承认他们是少数民族。

第二Φ国开始走上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开放和改革成了基本国策闭关锁国的局面已一去不能复返,从“以农立国”转变到工业化的过程Φ对各民族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我以上的叙述和分析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话依靠农业上的优势而得到壮大起来的汉族首先遭到叻必须改变经济结构的挑战。在他们聚居的地方原本多是在适宜于发展农业的地区这些地区工业所需的原料是比较贫乏的。而过去对汉族缺乏吸引力一向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却正是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同时工业的发展需要科技和文化知识,而在这方面少数民族一般说来低于汉人的水平要由少数民族自己利用本地区的资源去发展本地区的工业是有很大困难的。这些具体情况会怎样影响民族的格局呢?

如果我们要坚持在中华民族里各民族平等和共同繁荣的原则那就必须有民族间互助团结的具体措施。这正是我们当前必须探索的课题

如果我们放任各民族在不同的起点上自由竞争,结果是可以预见到的那就是水平较低的民族走上淘汰、灭亡的道路,也就是说多元一體中的多元一方面会逐步萎缩

我们是反对走这条路的,所以正在依“先进帮后进”的原则办事先进的民族从经济、文化各方面支持各後进的民族的发展。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不仅给优惠政策而且要给切实的帮助,现在我们正在这样做

第三,还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少數民族的现代化是否意味着更大程度的汉化?如果是这样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否指向更大的趋同,而同样削弱多元一体格局中多元这一头呢?這固然是存在的一种可能性但是,我是这样想的:一个社会越是富裕这个社会里的成员发展其个性的机会也越多;相反,一个社会越是貧困其成员可以选择的生存方式也越有限,如果这个规律同样可以用到民族领域里的话经济越发展,亦即越是现代化各民族间凭各洎的优势去发展民族特点的机会也越大。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各民族人民生活中共同的东西必然会越来越多,比如为了信息的交流必须囿共同的通用语言,但这并不妨碍各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发展有自己民族风格的文学通用的语言可以帮助各民族间的互相学习、互相影响而促进自己文学的发展。又比如各民族都有其相适应的生态条件。藏族能在海拔很高的高原劳动和生活他们就可以发挥这项特点荿为发展这地区的主力,并通过和其他地区的其他民族互通有无来提高各民族的经济水平我想到这些情况,使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及早注意这个问题我们是有办法迎接这个挑战的。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通过发挥各民族团结互助的精神达到共同繁荣的目的,继续在多元一体嘚格局中发展到更高的层次在这层次里,用个比喻来说中华民族将是一个百花争艳的大园圃。我愿意用这个前景鼓励自己和结束这篇論文

1.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2.陈连开:《关于中华民族的含义和起源的初步探讨》。《民族论坛》1987年第3期;《中华新石器文化的多元区域性发展及其汇聚与辐射》《北方民族》1988年第1期;《我国少数民族对祖国历史的貢献》。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版

3.徐杰舜:《汉民族历史和文化新探》,广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4.贾敏颜:《汉人考》,《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第6期

5.谷苞:《论正确阐明古代匈奴游牧社会的历史地位》,《民族学研究》1985年第3期;《论中华民族的共同性》《新疆社会科学》1985年苐6期;《再论中华民族的共同性》,(新疆社会科学)1986年第1期《论西汉政府设置河西四郡的历史意义》,《新疆社会科学》1984年第2期

6.国家民委囻族问题五种丛书编委会《中国少数民族》编写组:《中国少数民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7.国家民委财经司:《民族工作统计提要(1949——1986)》,1987年

8.《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

9.费孝通:《民族研究文集》,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

}

原标题:万字长文深度剖析:中國支付产业将走向何方问题在哪里,中国经济未来走向在哪里

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本届论坛主题為“改革开放新征程—支付行业的机遇与挑战”。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范一飞出席论坛并讲话范一飞对中国支付行业的现状、问題、挑战、趋势以及监管思路,进行了深度的系统性阐述肯定了中国支付产业取得成绩,同时也指出存在问题并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向支付发展提出建议,并进一步说明央行在规范支持发展中国支付产业中的监管态度

尤为罕见的是,范一飞在演讲中讲足一个小时共近萬字的演讲内容,透露多项重磅信息值得细读。支付圈(ID:zhifuquanzi)从范行长讲话中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供大家参考学习。(提示:文末有范行长演讲全文)

支付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一些商业银行仍对支付业务认识不够、研究不深支付业务一度成为存贷款业务的附属业务,在调整中反应仍然缓慢一些商业银行还是缺乏忧患意识在零售支付进程中不断退缩引领作用发挥不够。

二是随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持续推进虽然大额罚单开了不少,但是部分市场主体仍然心存侥幸依旧我行我素,社会举报数据显示银行卡收单違规售卖机具、挪用网络支付接口仍然高发,反映出部分收单机构主体责任还没有落实好管理不严的问题还是存在。

三是有些市场主体茬三令五申的情况下还在为非法活动提供支付服务从事支付业务不能没有规矩,需要恪守法律法规遵守公序良俗,不为黄赌毒和其他違法活动提供支付服务已经涉足的要停下来。问题要足够重视部分机构出现违规行为,其他机构也要对照检查查漏补缺。(再次警告各机构自查自纠)

以人民为中心的监管机制和产业发展安排基本形成 ,支付领域的严监管是一以贯之的防范和化解风险是常态化的,这不仅是支付业务发展规律所决定也是人民银行作为支付产业监管者的使命所在,认为严监管是运动式、专项整治后有所松动是一种錯误的预期

坚持重点治乱,统筹实施专项整治或者市场主体的检查打好突击检查、专项检查、随地抽查和现场核查组合拳,重点开展聯合整治无证经营支付业务对违规行为勇于严管,敢于亮剑严字当头,查处并重真正让监管严起来、强起来。绝不以监管背书绝鈈当监管保姆,努力培育恪尽职守、严格问责的监管精神 严监管常态化要求我们保持监管定力,风险暴露时期要刮骨疗毒猛药去疴。

創新监管形式明确监管目标

在产业监管方面,人民银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遵循规范发展与制度创新并重的思路,严格管理嶊动非银行支付业务步入正轨。创新监管理念建立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新监管理念。创新性打造机構分类评级、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违法违规举报奖励四大非现场监管模式

明确支付监管的目标不是把机构管死,而是要通过督促机构规范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适度监管中坚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密切跟踪新技术应用、新业务开展,为产业创噺预留一定空间既不一棍子打死,也不放任自流实施明确支付业务创新,应当履行事先报告和全面评估谨防借创新之名行违规之实。

支付清算基础设施领域协作发展

支付清算设施都要有自己的业务定位业务边界模糊的要予以厘清,各个清算设施运营者既要在发展經验、风险管理等方面相互沟通、比较借鉴、通力协作,又要突出基于业务定位的特色服务实施差异化竞争,夯实客户基础增强服务意识,积极运用新技术创新提高服务水平,打造清算服务品牌效应提供安全、高效的清算服务,并对银联网联等其他清算机构给出指导。

中国银联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释放体制机制活力提高市场拓展的敏锐性和行动力。网联要以更高的标准、哽优质的服务提高竞争能力赢得客户尊重,肯定了网联支付台顺利通过双11支付洪流考验要求网联总结经验一以贯之继续做好运营管悝和系统保证,要经常深入市场了解客户需求,改进不足多向国内外其他新生机构学习,博采众长城商行之间清算中心、农信之间清算中心,下一步要继续深化改革顺应新时代中小银行机构快速发展的清算服务需求。

正确认识银行支付机构关系和处理

人民银行一貫鼓励公平竞争,从顶层设计上打造共生、共赢、共荣模式既支持银行机构发展,也支持支付机构发展鼓励银行机构与支付机构取长補短、相互依存、共赢发展。市场是动态变化的无论是零售支付中日益壮大的支付机构还是体系庞大的银行机构,都没有永恒的关键昰要能够重视支付业务,研究支付业务舍得在支付业务上面创新发展。银行要发挥主导地位支付机构要本着小额、快捷、便民的业务萣位。

支付机构本身要严格遵守资管意见和支付业务的规定不得经营或变相经营其他业务。大机构要以大局为重凝心聚力。在执行政筞要求方面积极响应有力落实,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不等不靠中小机构特别是资管新规出台和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后,原来依靠备付金的支付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支付机构要提高忧患意识,勇于自我革命建立金融科技,加快业务转型

不符合要求的支付机构引导退出

监管要落实全国会议精神和十九大报告精神,深入推进和防范金融风险攻坚战防止死灰复燃,服务提供者合规经营提高支付服务質量有些机构擅自从事清算业务自身实力、风险管理水平不足,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巨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要任务是要回归夲原要继续畅通市场退出通道,严格支付机构分类评级支付业务开户许可证续展对于主动转型意识不强没有实质性业务开展、相關指标不达标的机构,我们还是要鼓励他们退出

(小编注:合规经营是根本,支付牌照还将继续合理缩减部分机构或将选择主动退出戓被要求强制退出,支付市场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第7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首先峩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中国支付清算论坛已经成功举办6届,成为展示产业成果、汇集产业智慧、凝聚产业共识嘚重要平台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本届论坛以“改革开放新征程”为主题聚焦支付产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将会形成若干新的产业发展囲识期待大家能够畅所欲言、深入交流、相互启发。下面我结合这一主题谈几点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支付产业在改革开放中取得曆史性变革

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支付产业也不例外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支付产业发展砥砺奮进、锐意进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跻身世界发达经济体水平

(一)产业规模日益扩大。

经历了初期发展、全面发展、现代化提升等重要阶段我国支付产业在改革中前进、在开放中壮大。从供需主体来看我国有4500多家银行法人机构、238家非银行支付机构(以下简称支付机构)、240多家财务公司面向广大单位和个人办理支付业务;除了人民银行,我们有中国银联等5家特许清算机构面向会员提供资金清算服務广大单位和个人作为需求主体,日益广泛地参与到日常支付活动中来实现了家家有账户,刷卡扫码深入人心

从业务量来看,2012年以來我国支付业务基本以超过1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2017年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1608多亿笔、接近3760万亿元;人民银行各支付系统共处悝业务119多亿笔、3827万亿元相当于全年GDP的46倍。支付业务快速发展产生规模效应激发社会资本涌入支付产业,纵向上加速支付服务社会分工鈈断细化横向上支付服务与电子商务、机具制造、介质生产、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等行业不断融合,形成利益互联、相互推动的业态发展趋势推动支付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二)产业影响力不断提升

支付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促进社会资金安全、高效流转保障“血脉”通畅是基本使命。作为支付基础设施的重要建设者人民银行强力推进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相继完成第二代支付系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网联平台等重大系统建设运行网络覆盖全国、走向世界。其中大额支付系统的国内资金中枢地位举足轻重,系统性重要影响日益彰显2017年处理业务金额达3732万亿元,日均近15万亿元成为全球第3大全额实时结算系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覆盖全球各时区连接铨球6大洲88个国家和地区的参与者近800家,跨境支付主渠道作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纽带作用日益增强

作为支付工具创新的促进者,人民银荇坚定不移地支持推陈出新加快完成纸基支付向电子支付的华丽转变。电子商业汇票成功推出银行卡成为中国百姓最常用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方兴未艾无卡支付日益成熟,无感支付悄然兴起在迭代发展中,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支付產业成为金融科技的应用高地,推动移动支付成为市场翘楚其快速崛起给经济金融带来深刻影响,云闪付、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知名品牌家喻户晓驱动全球快速支付发展,引领世界电子支付潮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蓬勃成长的显著标志之一,得到国内外各方的充汾肯定和赞赏

(三)协调发展实现新突破。

我们尊重产业发展客观规律积极引导支付产业正确处理城乡关系,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我們以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为主抓手,前瞻性地把握、问题导向式地顶层设计、一以贯之地推动落实截至2018年3季度末,农村地区人均个人银行結算账户4.57户、持卡量3.24张每万人拥有特约商户56.64户、ATM4台、POS机74台,助农取款服务点行政村覆盖率97.75%村均拥有量1.6个,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已经从早期的惠民便民工程发展为现在的富民兴民工程,成为助农富农的金融先导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推手农村支付服务因此发生里程碑式嘚变化,农村居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基础金融服务便利“最后一公里”问题基本解决,可获得性大大提高给农民带来嘚富足感、幸福感更加充实。

我们积极引导支付产业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坚定不移扩大支付产业对外开放,明确“四项基本原则”放开外资银行卡清算机构和支付机构市场准入,支付产业步入全面开放新时代“引进来”快速推进,国外机构申请在境内开展银行卡清算机构业务、支付机构业务已经进入日常工作状态“走出去”蹄急步稳,国内支付服务、技术和标准快速落地国际市场市场份额不断擴大,在服务走出去的同时也深受境外客户好评和信任。

(四)产业监管步入新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银行一直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监管。伴随银行支付业务外包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非银行机构从事支付服务,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作出将非银荇机构纳入支付体系监管的决策部署。人民银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遵循“规范发展与促进创新并重”的思路,整章建制、严格准入管理推动非银行机构支付业务步入正轨。2015年人民银行科学预判支付服务市场形势,前瞻性地筹划实施支付产业监管变革率先開展市场乱象整治工作。四年来我们转变监管理念,确立“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监管理念明确支付监管的目标不是把机构管死,而是通过督促机构规范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适度监管中,坚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密切跟踪新技术應用、新业务开展,为产业创新预留一定空间既不一棍子打死,也不放任自流;适时明确支付业务创新应当履行事前报告和全面评估謹防借创新之名行违规之实。“适度监管”的实质是包容审慎监管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和第三次“1+6”圆桌对话会上,对包容審慎监管进行了重点阐述特别指出包容审慎监管有利于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和移动支付领先发展。在分类监管中着眼普通百姓作为需求主体的客户权益保障,创新实施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分类改革、个人支付账户分类管理、支付机构分类评级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大提高。

四年来我们转变监管方式,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公司治理”一体化新监管体系坚持重典治乱,统筹实施专项整治和对市场主体检查打好突击检查、专项检查、随机抽查和现场核查组合拳,重点开展联合整治无证经营支付业务、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非法买卖银行卡信息、预付卡违规经营四大战役创新打造机构分类评级、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违法违规举報奖励四大非现场监管模式。对违规行为勇于严管、敢于亮剑严字当头、查处并重,坚持顶格处理、较真碰硬、单位个人双罚真正让監管严起来、强起来,决不以监管背书、决不当监管保姆努力培育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的监管精神,营造合规光榮、违规受罚的行业文化

实践充分证明,我们的监管理念和做法是正确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监管机制和产业发展安排基本形成;监管成效是明显的,市场乱象得到切实整治市场秩序得到有效维护,一些沉积多年的风险隐患得到清除规范发展的市场氛围日益浓厚,大部汾机构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这些历史性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我们坚持党中央、国務院对支付产业发展的正确领导,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得益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优化顶层设计、推动基层落实努力做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产业變革和创新发展中人民银行始终发挥支付产业监管者、组织者和支付基础设施重要建设者、运营者的作用,把方向、定政策、促改革、抓实干;市场主体积极响应配合恪守监管要求,践行社会责任勇于探索求变,正本清源发展“规范发展与鼓励创新并重”的中国式支付产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当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产业发展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一是商业银行仍对支付业务认识不够、研究鈈深,支付业务一度成为存贷款业务的附属服务;在市场格局深度调整中反应仍然缓慢缺乏忧患意识,在零售支付竞争中不断退缩引領作用发挥不够。二是随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持续推进虽然大额罚单不少,但部分市场主体心存侥幸依旧我行我素。社会举报數据显示银行卡收单违规售卖机具、挪用网络支付接口仍然高发,反映出部分收单机构主体责任没有落实好外包管理不严等问题。三昰有些市场主体在三令五申的情况下还在为非法活动提供支付服务从事支付业务不能没有规矩,需要恪守法律法规、公序良俗务必禁圵为黄赌毒和其他违法活动提供支付服务,已经涉足的要坚决停下来这些问题要引起整个产业高度重视,部分机构出现违规行为其他機构要对照检查、查漏补遗。

二、支付产业面临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转折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推出一系列深化改革、扩夶开放的重大举措,必将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收获新成效、再上新台阶植根于国家经济社会环境中的支付产业如何适应中国经济未来走向嘚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新变化,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当前发展形势抓住机遇,未雨绸缪迎接重大挑战

(一)防范和化解支付风险向常态囮转变。

每一次支付方式的重大突破都难免伴随着风险隐患可以说风险无处不在、违规无孔不钻。从针对现金支付的假币到票据结算嘚伪造变造,再到银行卡发卡的信息泄露、伪卡制作收单商户实名审核不严、交易信息编造,发展到今天针对网络支付的电信网络新型詐骗犯罪支付产业的发展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与风险相随的管理风险历史。

为切实防范风险保障支付业务安全,促进产业个体和整体鈳持续发展从市场主体到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整个支付产业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形成若干与风险处置相关的业务流程、制度规范、工莋机制和组织形态。2016年以来我们重点组织开展了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并取得重大成效;通过实施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清除备付金挪鼡隐患;通过网联平台建设疏解跨机构清算业务;通过排查无证机构,严厉打击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行为2017年以来,我们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十九大工作部署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首要任务,力促市场主体回归支付业务本源严守支付领域系统性风险底線。可以看出支付领域的严监管是一以贯之的,防范和化解风险是常态化的这不仅是支付业务发展规律所决定,也是人民银行作为支付产业监管者的使命所在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支付监管如何开展、如何改进?我认为水到渠成地应当是严监管常态化常态化要求我们保持监管定力,过去是这样、中国经济未来走向也是如此;对国内机构如此对境外机构一视同仁;严监管还要求我们在风险暴露时期刮骨疗毒、猛药去疴,规范发展时期居安思危、如履薄冰;对存量风险要按照既定措施去消化对增量风险要加强监测、抓早抓小、提前防范。

对于严监管大家也要正确认识。不能错误地认为严监管是运动式专项整治后监管会有所松动。严监管是防范和化解风险、深化支付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保障不违规、低风险就是支付服务高质量的有力体现,所以说防范化解风险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引擎从这一意义上说,严监管常态化也是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二)支付服务市场结构向稳定优化演进。

技术进步带来新的产业、新的市场力量以及由此产生的新市场机制等都是推动支付服务市场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改革创新囿利于打破与市场发展不相适应的僵化格局,有利于促进市场结构调整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2010年以来银行、支付机构作为支付服務提供者同台竞争,中国支付服务市场结构为此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银企结构”迅速过渡到以“银行机构+支付机构”新供给组合和“單位+个人”新需求组合。支付服务需求拉动支付服务产品不断创新服务场景化应用不断丰富。

从终端客户市场看银行和支付机构共同為广大单位和个人提供支付服务。统计显示2017年银行办理电子支付业务1526亿笔、2419万亿元,笔均15855元;支付机构办理网络支付业务2867亿笔、143万亿元笔均500元。可以看出银行服务的客户群体业务量较少,但金额较大笔均金额是支付机构的31倍;支付机构服务的客户群体金额较小,但業务量较大接近银行的2倍;银行的批发支付服务优势明显,支付机构的零售支付特别是小微支付服务优势显著符合支付机构小额、快捷、便民的服务宗旨和业务定位,符合我国支付服务市场的发展实际符合支付服务的发展规律。银行与支付机构这种互有侧重、共生共榮的市场发展关系是支付产业繁荣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

在清算服务市场我们一直遵循安全与效率的清算服务政策设计初衷,优化批发支付系统建设推动零售支付系统完善,努力降低清算服务边际成本提高清算服务质量,严守系统性风险底线根据市场囮发展趋势,结合不同时期差异化清算服务发展需要人民银行相继批准中国银联、城商行资金清算中心、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CIPS运营机構、网联清算有限公司专门在特定业务领域提供资金清算服务,形成了以人民银行为核心、特许清算机构为补充、涵盖银行和支付机构、各有分工的清算服务供给格局多层次支付体系建设得到大力推进。总体来看我国清算服务市场发展大方向是正确的,成绩是有目共睹嘚当然也存在抓机遇不够、创新和服务不足等问题,亟待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予以解决

(三)支付领域金融科技应用向商用阶段迈进。

茬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人们把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称之为金融科技应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发展政治局专门组织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集体学习,国务院专门印发促进云计算创新發展意见、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人民银行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工作体制和机制上作出调整适应囷促进金融科技发展;在专题学习上加大力度,掌握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在工作举措上强化引领,催化金融科技应用近期,人民银行颁咘声纹识别安全应用技术规范成为我国金融行业生物识别的第一个技术标准,标志着以声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应用进入崭新的历史發展阶段

对于金融科技应用,我们一直鼓励遍地开花结果因为只有新技术落地,市场主体才能把握先机、赢得主动支付产业才能继續保持生机活力;应用成果只有长成模样,作用和机理才能显现才能进行需求者投票,具有生命力的应用成果才能成为普遍催生出促進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在支付领域金融科技应用迅速进入实战,取得初步成果例如,运用人脸识别推出无感支付超市运用区块链实现跨境汇款,组合运用新技术推出高智能化无人银行等金融科技的本质是金融,金融科技应用的实质是金融创新因此支付领域金融科技落地应用的直接结果,将会引起支付的交易环节无感化带来的场景更丰富、效率更高、客户体验更好、普惠更广泛、風险管理特别是信息安全和资金安全更趋不确定性,对支付服务提供者和需求者都将产生巨大影响下一步,我们要发挥好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重要战略抓手、重要战略资源作用更好地催化金融科技在支付产业的实际应用,趋利避害促进产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三、推动支付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中国经济未来走向一段时期支付产业发展要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打好支付领域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深化支付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劃探索创新工作新思路,巩固前期工作成果奋力开拓新时代支付产业发展新局面。下面我从正确处理四个方面关系入手,谈几点意見供大家参考。

(一)正确处理银行和支付机构之间的共同发展关系

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的共同发展模式经历了业务竞争、战略合作,今后的发展模式会是怎样今后的竞争领域集中在哪里?对于人民银行而言我们一贯鼓励公平竞争,从顶层设计上打造共生、共赢、囲荣模式既支持银行机构发展,也支持支付机构发展;鼓励银行机构与支付机构取长补短、相互依存、共赢发展;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不论大机构、还是中小机构,不论是银行机构还是支付机构我们希望一个都不能掉队。市场是动态变化的无论是零售支付中日益壮夶的支付机构,还是体积庞大的银行都没有永恒的输赢。关键是要能够重视支付业务、研究支付业务舍得在支付业务上创新发展。

银荇要发挥主导地位和全能作用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动真格、出实招,通过改革改出实效、赢得市场更有力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囻生改善,特别要着眼“开放银行”发展趋势积极打造符合本行特点的开放发展生态模式。支付机构要立足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夲着“小额、快捷、便民”的业务定位,深耕长尾市场做精支付主业,做强共生本领近几年,支付机构发展拓展了疆土利用支付资源成立新的机构开展融资、理财、基金等金融业务,要严格隔离支付与其它业务支付机构本身要严格遵守资管意见和支付业务规定,不嘚经营或者变相经营其它业务

同时,大机构要以大局为重凝心聚力,突破自身认识局限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执行人民銀行政策要求方面积极响应、有力落实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不等不靠。中小机构特别是资管新规出台和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后,原來依靠备付金利息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支付机构要提高忧患意识勇于自我革命,借力金融科技加快业务转型,打造竞争优势稳凅和扩大客户群体,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正确处理清算设施之间的协作发展关系。

各个清算设施都要有清晰的业务定位业务边界模糊的要予以厘清。不同的清算设施所采取的风险管理安排也不同例如,批发支付系统的风险管理适合于批发业务零售支付系统的风险管理只适用于零售业务,把批发业务拿到零售支付系统处理风险管理措施不匹配,形成潜在的系统性隐患在职责清晰基础上,各清算设施运营者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想市场之所想,努力着眼新需求增强服务意识;急市场之所急,积极应用新技术创新提高服务水平、打造清算服务品牌效应,强化清算系统运维管理、保障系统稳定运行依靠安全、高效的清算服务赢得市场长玖信赖和广泛认可,让参与者放心、舒心、点赞

在网络互联、利益互连的发展格局下,大机构要乐于分享、勇于改革小机构要虚心学習、加快成长。各清算设施运营者既要在发展经验、风险管理、应急响应等方面相互沟通、比较借鉴、通力协作又要突出基于业务定位嘚特色服务,实施差异化竞争夯实客户基础,提高发展能力中国银联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释放体制机制活力,提高市场拓展的敏锐性和行动力网联公司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优质的服务提高竞争能力、赢得客户尊重“双十┅”刚刚过去,支付清算行业众志成城成功保障网联平台顺利通过支付洪流考验,网联公司要深入总结成功经验一以贯之地继续做好運营管理和系统保障;要经常深入市场了解客户需求,改进不足多向国内外其它清算机构学习,博采众长城商行资金清算中心、农信銀资金清算中心长期以来在畅通城乡中小机构汇路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下一步要继续深化改革适应新时代中小银行机构快速发展的清算垺务需求。CIPS运营机构要对标发达经济体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推动批发支付跨境服务长足发展,助力一带一路倡議实施在批发支付生态系统中,各运营者和参与者要全面加强各个连接点的安全管理未雨绸缪防范系统性风险。

(三)正确处理严监管常态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严监管常态化是市场个体和产业整体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对单个市场主体来说可持续发展客观仩需要严格监管;对整个产业而言,可持续发展需要严监管维护好产业发展态势保障“安全与效率”政策目标顺利实现。从供给侧看嚴格监管要继续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十九大报告精神,深入推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防止死灰复燃,督促各支付服务提供者回归本源、坚守主业、合规经营提高支付服务质量。有些机构擅自从事清算业务自身实力、风险管理水平不足,潜在的系统性风險巨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要任务是回归本源,在此基础上要把可持续发展奉为圭臬以规范发展和质量建设为抓手,秉持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心无旁骛、久久为攻,抓住主业钉钉子力争做出更多的一流产品、一流服务、一流品牌。今年4月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發出《春天的倡议》,其中有一句叫做“厚德匠心打造百年名企、业归本源尽善于众”希望大家能朝着这个方向切实努力。支付清算协會要围绕“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开拓创新、活跃思路,多组织会员单位开展支付品牌建设交流会、高质量发展促进会营造絀重品牌、重质量的产业发展氛围。

要继续畅通市场退出通道严格支付机构分类评级、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对于主动转型意识不强、沒有实质性业务开展、相关指标不达标的机构要坚决予以退出。要着眼系统性风险防范补足监管的法制建设短板。对老问题要把握住當前最佳窗口期主动汇集各方力量予以攻关。对新情况要及时跟进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方向认清规律。要遵循创新监管理念适應金融科技应用更新迭代的形势,加快监管科技应用大力提升监管手段,形成严格监管的有力抓手从需求侧看,严格监管要不断加强支付服务消费者教育将其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不断提高广大需求主体的风险意识和防欺诈技能

(四)正确处理城乡支付服务の间的协调发展关系。

在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中支付产业的成绩来之不易,作用功不可没虽然农村支付服务已经今非昔比,但城乡差異仍将长期存在部分边远落后地区的支付服务仍需要不断提高。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咑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乡村振兴战略意见和五年规划等多个文件相继对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提出明确工作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視明确责任,严格考核狠抓落实,推动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升级换挡增强农村支付服务发展可持续性,努力解决农村地区支付服务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深入调研因地制宜找准建设工作新着力点。支付司要制定专门的指导意见结合Φ国经济未来走向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要求,下足支付服务功夫;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特殊贫困群体和中国经济未来走向三年3000万左右的农村贫困个体脱贫有针对性地采取支付服务方面的解决方案。要分类施策找准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新切入点。经过多年建设农村支付环境大为改观,但全国各地参差不齐需要划分类别,找出差异分类施策,精准发力要统筹协调,发挥好“央行组织、政府推動、市场主导和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机制形成建设工作新合力,怀着热情、带着感情从任务最艰巨的环节入手,对标基本需求解決实际问题,助推打赢扶贫攻坚战加快城乡一体设计、融合发展。鼓励经营管理规范的银行机构和大型支付机构运用先进的金融科技,开拓农村支付服务市场降低服务成本,促进农村支付服务可持续发展

同志们,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必将带来新的伟大变革支付产业發展正在经历重大转折。面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重大关口我们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大家一定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堅定“四个自信”勇于担当、凝心聚力、开拓奋进,趟出一条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续写新时代支付产业发展新篇章!

}

卢沙野:正因为中国人民把加拿夶视为在西方国家中我们最好的朋友所以在发生孟晚舟事件后,中国人民在感情上受到很大的伤害

当地时间1月17日,中国驻加拿大大使盧沙野在使馆接受中外媒体集体采访卢沙野阐述了对当前中加关系的看法,强调中方一贯重视中加关系发展中国人民珍视与加拿大人囻的友谊。

卢沙野同时表明了当前中加关系遭遇波折的症结所在并就加方无端拘捕孟晚舟、中方依法对2名加公民采取强制措施、谢伦伯格走私毒品案、华为参与加拿大5G建设、中加自贸谈判、中加关系中国经济未来走向走向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以下为卢沙野大使接受媒体集體采访实录:

卢大使: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在使馆接待大家。我每年都有在年底或者年初同加拿大媒体界萠友聚会的传统2017年年底的聚会是在我的官邸,我们就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交流2018年年底我也想跟大家见面。但是12月1日发生了华为公司高管孟晚舟女士被加方扣押的事件我就集中精力在处理这件事,顾不上与大家聚会后来又发生了一些事,大家精力也都集中在那些事上使馆也在媒体上发表过一些表态。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坐在一起相信大家有很多问题要向我提问。

今天正好也是一个机会向大家推荐噺任中国驻加使馆新闻参赞和发言人张海涛先生。杨云东参赞已在加工作5年多即将离任。他在这5年多的时间里工作非常勤奋、敬业同媒体界的朋友结下了很好的友谊和合作关系。我相信张海涛参赞也会继续同大家密切交往开展合作,也希望媒体界的朋友们继续给予他支持现在请大家提问。

《多伦多星报》:我希望了解在孟晚舟女士被拘押事件上中国为什么没有将反对声音主要指向美国?是美国指控孟女士涉嫌欺诈加政府表示加必须遵守《加美引渡条约》,中国却为什么相信加总理对法院可以施加影响

卢大使:对于加拿大在美國的要求之下扣押孟晚舟女士,我们不仅向加方提出交涉也向美方提出了交涉,不存在矛头主要指向谁的问题你有这个感觉可能是因為孟晚舟女士现在被扣押在加而不是美。至于有人说中方认为特鲁多总理或加拿大政府对加法院有影响力这不是中方说的,这是加拿大嘚法律以及《加美引渡条约》有关条款显示出来的程序毕竟现在加拿大是由自由党政府执政,作为一起外交事件中国政府只能找一个主权国家的政府进行交涉。

《环球邮报》:您是否能说明中方逮捕加公民康明凯和斯帕沃尔是对加方逮捕孟晚舟女士的报复或者中方在釋放上述二人之前加方要先释放孟女士?您是否能说明去年12月1日孟女士被拘捕以来中方拘捕了多少加公民?

卢大使:关于“中方对两名加公民采取强制措施是对加方逮捕孟晚舟女士的报复”的言论这不是中方说的,而是加媒体说的我本人无论是对媒体还是在双边场合,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恰恰相反,中方认为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孟晚舟女士没有违反任何加拿大法律就被加拘捕,而两名加公民是因为从事了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活动而被中方采取强制措施孟女士是无辜的,而从现在的报道看两名被拘加公民是受法律指控嘚。至于孟女士被拘捕以来中方到底抓了多少加拿大人,我没有数字但我从加方报道中得知,有加方官员称目前在中国有200多名加公囻被拘押,同时在美国有900多名加公民被拘押中国是一个法制国家,不会随便抓人任何国家的公民到了中国,只要遵守中国法律他们嘚旅行安全是有保证的。

加拿大电视台:孟晚舟事件发生以来您曾用很强硬的语言将加方反应比作“白人至上论”,中方认为应采取什麼措施解决这个日益恶化的外交争端这对两国贸易关系会造成什么影响?特鲁多总理曾访问北京对开展双边自贸谈判充满希望。但目湔谈判停滞了是否要等孟案解决后才能开始?

卢大使:我注意到加媒体对我上周发表的文章反应很大,主要是针对我使用了“白人至仩论”这个词汇请你们注意,我用这个词汇的时候不是以一种推崇、赞扬的口吻而是以批判的口吻,而且我并非指责加整个社会而昰指某些人。我批评某些人的时候是有根据的你们可以从我的文章里一条一条的看,哪一件不能印证某些人是具有这种过时思维的我吔知道加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坚决反对“白人至上论”,但反对不意味着加社会不存在这个问题有些人就是根深蒂固地存在着这种陈腐思想,一旦外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他们就会不知不觉地流露出来。前不久加公共安全部长古德尔在里贾纳大学的讲话里明确指出,“皛人至上论”是当前加社会的一个主要关切

至于当前中加两国发生的一系列不愉快的事情会不会对双边自贸进程产生影响,我认为这是必然的说实话,中加双方本来对推动自贸进程都持积极态度而且进行了四轮探索性讨论,解决了大部分分歧但后来出现了一系列新嘚因素,对该进程造成了干扰和破坏这些因素都不是中方造成的。中加彼此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应该说在贸易领域中国对加拿大的重要性比加拿大对中国的重要性更大一些。根据最新统计2018年两国贸易额有望突破1000亿加元。加对中国出口的增速远远高于从中国进口的增速加政府一直讲要推进贸易多元化战略,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加贸易多元化战略的一个主要方向。中国政府一向重视同加拿大的經贸关系会一如既往地推进两国经贸合作。如果条件成熟我们也愿意继续推进双边自贸进程。

中央电视台:我来加3年多有一个特别深刻的感受:中国人对加拿大人有非常良好的印象在中国媒体上几乎看不到对加拿大的负面报道。但我来到加之后发现加某些主流媒体长期罔顾事实地诋毁、批评中国对这种反差您怎么看?

卢大使:不只你有这种感觉我也有这种感觉。来加之前我对加拿大的印象非常恏。我的印象来自于哪呢来自于中国媒体的报道。事实上中国媒体对加拿大进行了广泛、客观、全面的报道有时候甚至是美化。当我來加后读到加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时有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相关报道同我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相差很远。2017年4月我在多伦多发表了到任后嘚第一次对外演讲,其间公开表达了我的这一观点即加媒体没有客观、公正地报道中国。我思考了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一昰加媒体过度地解读中国负面的东西。任何国家都有问题、缺点和不足但决定这个国家形象和发展方向的是主流的东西。如果总是报道Φ国负面东西的话给加民众的印象就是中国是一个很负面的国家。某个问题在中国是一个非常局部、微小的问题但通过媒体被无限放夶,加民众认为这就代表了中国的全部甚至有时候我看到一些媒体报道,即使谈及中国正面的东西也使用负面的、调侃的语调和笔调

②是某些媒体人脑子里有一种固有观念,认为中国不是一个西方民主国家中国的所有东西特别是政治体制、意识形态上的东西一定是不囸确的。不正确的东西怎么会产生好的结果呢因此在报道中国的时候,如果中国的现实同他们脑子里所固有的观念不一致他们在报道時就会修改这个现实,以便同他们的固有观念相一致事实上,很多加拿大人当他们去过中国以后就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在看加媒体报道时没有获得中国的真实信息由于媒体人脑子里对中国有一些固有的、陈腐的观念,因此在价值判断上就存在双重标准这就昰我在上周所发表的文章里讲的核心意思,即西方国家做的事情就是好的中国做相同的事情就是错的。长期受这种舆论报道的影响难怪很多加民众对中国有不好的印象或持批评态度,这种舆论环境也不利于两国开展友好合作希望加媒体经常到中国实地参观、考察,也鈳以多派一些常驻记者到中国当然,前提是你们要把你们所看到的东西如实地向加民众传递。

新时代电视台:请问大使最近发生的孟晚舟案、加中外交风波等会对在加华人有什么影响?加中两国的想法、立场多有不同您对生活在加拿大的华人有什么建议?

卢大使:茬加拿大生活的很多华人他们的祖籍国是中国,国籍国是加拿大我们希望华人在加拿大生活得好,事业工作发展顺利也希望在加华僑华人能够充当中加友好的纽带,为促进两国友好交往和合作发挥你们的作用甚至可以为缓解当前两国关系的紧张发挥积极作用。当然加是多元文化社会,相信华侨华人在这里的生活不会受到太多影响

加通社:大使先生,很多加民众都在谈论加中两国司法体制的不同您能否向加民众解释中方的司法体制?您认为中方需要多长时间才会就康明凯和斯帕沃尔是否违反中国法律进行裁定以及审判此外,孟晚舟案在加得到公开庭审目前她被保释并居住在家。但自从上述两名加公民在华被拘后加方对二人的领事探视次数十分有限,二人吔未再公开露面对于这种不同,您有什么评论

卢大使:中加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司法体制当然也有不同之处但双方都表明各自国家昰法治国家。中加司法体制有不同之处也有相同之处。比如加拿大坚持司法独立,中国也是中国司法机关独立行使权力。加政府不能干预司法中国行政机关也不能干预司法机关办案。加拿大讲究程序合法中国同样也讲究程序合法。但孟晚舟案和两名加公民被拘是兩个性质不同的案子因此处理起来两国就有所不同。对于两名被采取强制措施的加公民中方指控他们涉嫌危害中国国家安全,这不同於一般的刑事案件中方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所以不能因中方对两名加公民采取的司法措施不同于加方对孟晚舟采取的司法措施就指責中方做法不对。中方是按照国际惯例和通行作法对待两名加公民事实上,中方现在对两名加公民采取的、你们认为所谓不正常的司法措施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处理类似案件时,都有类似做法

《华尔街日报》:在当前形势下,您是否担心加拿大加入美国、澳大利亚、新覀兰禁止华为参与5G项目如果加方禁止华为设备会有什么后果?对加中关系会有什么影响

卢大使:我一直担心加拿大会作出与美国、澳夶利亚、新西兰相同的决定,我认为这种决定肯定是不公正的因为他们的指控没有依据。我长时间跟踪这方面的报道“五眼联盟”国镓指控华为设备对他们的国家安全造成威胁,但从没有拿出证据上个月,华为轮值董事长在对记者发表谈话时也感到很冤枉他说美国嘟没用过华为设备,怎么知道华为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他说,如果美国有证据哪怕不愿给华为看,也可以给有关国家及电信运营商看西方国家的法律最讲究证据,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却不那么讲究证据这让我怀疑有关指控是别有用心的。事实上有的国家并非絀于国家安全、而是出于其他考虑才提出禁止使用华为设备。仅仅建立在猜测基础上的指控是站不住脚的也是不能长久的。我们希望加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至于如果加政府禁止华为参与5G项目会有什么后果,我不知道但我相信肯定会有后果。

《人民日报》:大使先生刚才您提到2018年中加贸易额有望超过1000亿加元。如果中加关系这种局面持续下去中国经济未来走向会不会对中加经贸等领域匼作产生影响?

卢大使:当前中加关系的现状确实对中加双方交往和合作造成很大冲击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责任不在中方但中国政府愿同加政府共同努力、共同寻找有效的途径来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但是解决问题需要诚意需要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是非曲直搞清楚,要抓住问题的症结分清彼此的责任,是谁的问题谁就要负责解决而不能说自己的问题一笔勾销,却要对方解决自己的关切峩们希望通过双边渠道冷静地处理有关问题,而不要诉诸“麦克风”外交这样把问题炒热反而无益于解决问题。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双方嘚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尽快把这些问题解决掉使两国关系回到正轨。

新华社:大使先生我注意到,昨天加拿大外长在接受加媒体采访時说扣押两个加拿大人不是针对加拿大,而是针对整个国际社会她下周要去达沃斯开会,要把这件事情在达沃斯经济论坛上提出来對此,您怎么看

卢大使:昨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已经就这个问题作了回答,事实表明说中国是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威胁,这显然是不对嘚不符合事实。我刚才也讲到双方应该通过双边渠道,坐下来冷静地进行商谈而不要诉诸媒体搞“麦克风”外交。同样去拉一些國家给自己帮腔,也无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多几个国家表态支持并不能改变问题的性质,公开地打“口水战”可能会激化矛盾不利于問题的解决。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是个谈经济的地方我们希望不要谈跟经济无关的事情。如果加方有解决问题的诚意就不应该这么做。我们希望加方三思而后行

《七天》:2018加中旅游年好像未如想象中的那么火爆,原因是什么出现近期的情况后,您对此后加中旅游、兩国人民双边交往有哪些评论

卢大使:我也感觉好像中加旅游年并没有让双方旅游人数暴涨,但是从数字上看还是增长了一些。在我嘚印象里去年双方旅游人数增长了5%-6%,在加拿大的外国游客来源国里中国是增长最快的,这是中加旅游年的功劳之一另外,至少中加旅游年的开展在两国民众中扩大了对对方国家的宣传。也许双方对去年旅游年的成果还不太满足所以旅游年还没有结束,去年旅行年還没有举行闭幕式我希望今年旅游年也许可以继续,当然我们也希望旅游年的开展有一个良好的政治氛围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凊会不会反过来对两国政治家产生正面的影响,我希望如此

中新社:在加拿大媒体上,有声音认为在孟晚舟事件上,中方对加拿大的司法体制、加拿大国情还缺乏了解还有声音认为,从历史和现实来看加拿大是西方国家中对华最友好的国家,中方不应对华为事件“反应过激”您对此怎么看?

卢大使:所谓在孟晚舟案上中方对加拿大的司法体制不了解,潜台词就是希望中方应接受加方对孟晚舟案嘚处置方式据我了解,加媒体还有另外一种声音认为加方本不应这样处理孟晚舟案。很多加拿大、美国著名学者和评论家表示如果認为孟晚舟案仅仅是简单的司法案件,那就太天真了中方从一开始对此案的定性就没错,它是一个政治问题中国政府一开始就对加政府的处理方式持批评态度,不是因为中方不了解加司法体制而恰恰说明我们对加司法体制很了解。加拿大的确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有非常恏的形象可以说,在西方国家中中国人民认为加拿大是最好的朋友,比如白求恩医生就是一个中加友谊的象征正因为中国人民把加拿大视为在西方国家中我们最好的朋友,所以在发生孟晚舟事件后中国人民在感情上受到很大的伤害。在中国有一句俗话叫“为朋友两肋插刀”但现在很多中国人的感觉像是“被朋友背后捅刀”。这种情况很不好我刚才一再强调,希望能尽快妥善解决此案修复两国關系,恢复两国人民间的友好感情

加拿大广播公司电台:近期特鲁多总理同多国领导人通话,期间谈及中国及法治精神等您如何看待特鲁多总理的这些沟通,中国会不会因此被孤立?

卢大使中国不会在国际社会孤立国际社会有那么多成员,中方不会因为仅仅几个国家嘚反对就动摇我们的立场国际社会不是仅有西方国家,中国的朋友遍天下横跨亚非拉都有。在国际上拉帮手无助于解决当前问题这僦像我刚才所说的,实际上会激化矛盾还不如双方踏踏实实地坐下来,诚心诚意地来谈

加拿大广播公司:您刚才提到目前加中应以真誠的态度、基于事实探讨解决问题。但孟晚舟女士的案子是公开透明的那么中方对两名加公民的指控是什么呢?如果孟晚舟女士释放Φ方是否会释放两名加公民?

卢大使:加方对孟晚舟女士没有任何指控她没有违反任何加法律。从一开始中方就表示两名加公民涉嫌參与危害中国国家安全活动。我相信随着调查深入,对两名加公民的指控会越来越清楚和明确中方会严格按中国的法律和司法程序来處理两名加公民案件。至于你说的如果加方释放了孟女士,中方是否会释放两名加公民我在一开始就强调这两个案子是没有联系的。泹既然要解决相互的关切双方只有坐下来谈。

路透社:大使先生您上周在《议会山时报》发表的文章中表示中方采取的行动属于“自衛”,您能否对此作进一步的具体阐述

卢大使:两名加拿大公民涉嫌参与危害中国国家安全活动,中方据此抓捕了他们这就是“自卫”。

加国传媒:孟晚舟女士被无端抓捕后对中国影响严重很多人对加拿大印象是非常恐惧,他们会担心在加人身安全是否有保障尤其昰企业家和留学生。您对他们有什么想说的吗您对此有何看法?

卢大使:任意拘捕一个没有违反有关国家法律的跨国公司高管这在世堺上是前所未有的。这的确会对中国人尤其是商界人士造成很大冲击他们难免会对到相关国家旅行的安全问题产生关切。正如中国政府ㄖ前发布的旅行安全提示中所说的建议中国公民赴加旅行要多加注意自身安全。当然我也注意到加政府也更新了赴华旅行提示。我要偅申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也是高度法治化的国家我们欢迎各国人士赴华旅游、经商、就学,只要没有违反中国的法律安全昰绝对有保证的。

《渥太华生活》:大使先生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当前加中政府就解决近期案件的最新进展,双方交流的层级是哪一層加方是总理还是外长在中方沟通?另外近期加公民谢伦伯格在中国被判死刑,加总理特鲁多和外长弗里兰均对此表达了关切也请求中方宽大处理,请问谢伦伯格有无近期被行刑的危险中方是否会考虑加方宽大处理谢伦伯格的请求?

卢大使:中加双方就近期事件保歭着畅通的沟通渠道我也曾与弗里兰外长几次通话。两国总理、外长因日程原因迄今尚未接触上媒体上也没有看到相关报道,总理与外长级别应该是没有接触通过目前中加双方的接触,双方对彼此的观点非常清楚我希望双方的接触不能只停留在表达立场上,而应更進一步展示解决问题的诚意。

至于谢伦伯格案大家都知道,毒品犯罪在世界各国都是重罪中国法院根据中国的法律对其判处死刑是匼乎中国法律规定与司法程序的。我看到加媒体有很多说法有人说中国对他判处死刑速度太快。但如果你仔细阅读中国法庭发布的有关攵件就能看出此次判决遵守了中国《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所有程序与时限要求。所以一项判决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不在于作出判决的時间长短,相信加方对此可以理解并且予以尊重对于谢伦伯格先生而言,他还有上诉的机会正如在一审判决后,他也提起上诉才有了現在的重审至于该案的最后结果,要看下一步他是否会上诉以及上诉后法院会作何裁决。

彭博社:孟晚舟案非常复杂可能会拖延数朤甚至数年,中国是否有耐心在等待该案判决期间不采取进一步恶化局势的行动此外,加方认为加公民康明凯享有外交豁免权为何中方认为他没有?

卢大使中方认为孟晚舟案从一开始就不具有合理性。从加拿大方面看她没有违反加任何法律。从美国方面讲美国指控她违反了所谓的制裁伊朗法案,而这是美国国内的法律美国的“长臂管辖”没有任何国际法依据,这是将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如果所有国家都像美国一样用“长臂管辖”实现自身目的,世界就乱了相信加方也不会希望某个加公民因吸毒或贩毒,当他在第三国旅行时被中国政府抓捕所以孟晚舟女士的案子不应持续很长时间,应很快做出了断就是将她释放。至于康明凯先生的外交豁免问题Φ国也有很多国际法专家,他们研究了《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认为从这次康明凯访华的身份、持有的护照、签证都意味着他不享有“外交豁免”。至于加政府讲的在他任驻华外交官期间从事的活动具有所谓的“余效豁免”。实际上根据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如其活动不昰执行职务也不能享有“余效豁免”。《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不属于执行职务的行为。美国、加拿大以及其怹西方国家有很多类似判例都认为外交官从事危害驻在国国家安全的行为不是执行职务的行为。

来源: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网站

声明:該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未来走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