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看不懂博客?

有一种字叫做“医生体” 那些年的处方我们为啥看不懂?_网易新闻
有一种字叫做“医生体” 那些年的处方我们为啥看不懂?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深圳晚报评论员 温琼据说医生处方手迹无法分辨内容,堪称 " 世界未解之谜 "。但是近日有网友晒出了一张医生的处方,网友惊叹 : 他碰上了 " 医生届的清流 ",处方上工工整整写着患者的用药,字迹娟秀,用量也写滴清清楚楚。这不禁引发了网友的调侃,喂喂喂,你这个小朋友是新来的吧,不按套路出牌啊;甚至有网友趣称,喂!这位医生,你这样写处方会被开除的!生活中我们常见哪几种字体?三种,楷书、行书、草书。错,还有一种 " 医生体 "。医生开处方时的字迹早已被广泛吐槽,每当看到处方时,都会不由自主看一看窗外,确定自身没有穿越到武林世界,手中拿着的是处方而不是武林秘籍。那么,为什么医生的处方字会这样潦草,是经过专门的书写训练吗?针对这个问题,网友猜测纷纷:肯定要让患者看不懂了,以防患者拿着处方在别处买药;应该是医生这样的字经过专门的书写训练,专门行业的专业字;也有可能是医生态度不端正 ……事实上,医生 " 鬼画符 " 的背后有着诸多原因。在以药养医、以及当前诊疗费用严重低于劳动成本的大环境下,医院的整体经济收入与药品有着暧昧难明的关联。病历潦草难以辨认,显然可以避免处方外泄从而使病人以后去其它医院复诊或者药店配药。这个原因虽然腹黑但恐怕最具备现实基础。除此之外,医生繁重的工作量也是生成天书的重要原因。如果仔细观察,大部分医生平时的字迹还是工整清晰,让人可以看得明白,只是在巨大的接诊压力之下,为了节省时间,加之门诊处方大都是重复一些专有名词,故字迹自然变得 " 龙飞凤舞 "。诚如网友所指出的,真要一笔一笔字迹工整的书写,恐怕后面的患者要掀医桌了。不过,必须指出的是,不管基于什么样的理由,对处方和医疗字迹的潦草都不能止于段子式的欢愉,而是要认真审视的问题,因为这关乎患者的知情权利甚至人身安全。例如,潦草的处方字迹很可能让药房工作人员配错药,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而病历本如果没人看得懂,会耽误患者的后期治疗。2014 年时,北京市朝阳法院向朝阳区卫生局发出医疗纠纷典型案例通报,通报了当时审理的 5 起医疗纠纷案件,其中两起案件均与病历的书写、修改、管理有关。如果仔细爬梳新闻,近两年由于病历书写导致的医疗事故还不少,而一旦患者与医院发生医疗纠纷,病历、处方等作为关键物证,却因字迹潦草鉴定时无法辨认,最终导致医院在医疗事故鉴定中败诉,为医生的 " 天书 " 埋单。卫生部 2002 年颁布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 2007 年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都对处方字迹作了明确规定,但就目前形势来看,这些法规落实并不严格,于此,卫生部门必须应加强监管力度,将处罚落实到实处。总之,潦草处方和病历引起的危害必须引人重视,而这需要多方共同发力,政府部门要推进医改步伐,改变 " 以药养医 " 的盈利规则,实现医药分离;卫生监管部门要严格落实相关法规,严惩 " 鬼画符 " 医生;医院则应推广电子病历、电子处方及打印处方,医生手写签名确认即可,相信这样下来,医生字迹潦草现象会明显改善。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阅读下一篇为什么老外学会两千汉字也看不懂中文报纸?
中国人经常在哀叹学不会英文。每当听说老外学不会中文的时候,都会欢呼“大仇得报”,同时也极度鄙视老外太蠢。在中国人看来,中文是世界上最简单的文字,只要学会了两千多个汉字,就什么都看得懂了,无论是报纸杂志小说还是相对论的论文。可是,学会两千多个英语单词,大概连张请假条都看不懂,更加不用说报纸了。然而,这一言论,学过汉语的美国人百分之百嗤之以鼻。他们说:“中国人认为学会两千多个汉字就看得懂任何中文文章,就跟美国人认为学会了26个字母就能看懂任何英文文章一样的可笑!”
最近,我们举办了一个中文沉浸课程学生和家长的座谈会,主题就是:你学中文的体会。结果,座谈会变成了“为神马中文那么难学”的吐槽大会。
沉浸式教育,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外语教学形式。参加中文沉浸式教育的学生,母语都不是汉语,大部份家长根本不会汉语,连华人都不是。学生们从小学开始,就以“沉浸式”学习中文,每天的授课时间从百分之九十是汉语,百分之十英语,到后来百分之二十汉语,百分之八十英语。学生不仅学汉语语文,还用汉语学习数学,社会,科学等其它学科的内容。从开设中文沉浸教育的第一天起,家长们对学生的中文水平其实只有两个非常简单的期盼:第一,去中国旅行的时候,会用中文点菜。第二,能看懂中文的报纸。
参加座谈会的学生和家长无一例外都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到中国游学的文化交流活动,而且,他们已经在中文沉浸课程学习了九年了。然而,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反映去中国进行文化交流的游学的时候,无法用中文点菜,甚至到麦当劳买美式快餐都有问题。百分之百的学生都说看不懂中文报纸:“有些报纸上的文章,所有字我都认识,可是就是不知道文章说什么。”
“那,你们认为,为神马学不会中文?”我提出了这个问题。
首先,没有好课本。家长和学生们提到,他们从小学到中学的中文课本,都不是以教会学生在中国(无论是大陆还是港台)生活为主要目的的。课文的内容要么完全不实用(比如“春天在哪里”),要么完全没有用(比如学习Levis牛仔裤的历史,懂英语的学生都学过,用中文学一次完全就没有用),要么就年年翻来覆去都学那几样东西,比如庆祝农历新年,中秋吃月饼,嫦娥奔月,屈原投江之类的毫无实用价值的所谓“中国文化”,竟然年年都学,可是坐上出租车,司机问:“打表还是不打表?”顿时就懵了!这样的中国文化,为神马不学?
其次,中文竟然不是粤语!旧金山目前唯一延伸到高中阶段的中文沉浸课程,是粤语的课程,因为历史的原因,旧金山教育局曾经规定官方汉语就是粤语。这些学生都能说流利的粤语,可是,到了中国,发现即使是到广州的学校进行文化交流,当地的学生们也不说粤语了,甚至,跟他们交流的学生说,学校禁止他们在课余聊天的时候说粤语。上课的时候当然更加是必须使用普通话。于是,美国学生们感叹说:将来全世界能说粤语的,会不会只剩下美国人了?另外,因为中国不同地区的人说普通话都有一点口音,对于学过一点“正宗普通话”的美国学生来说,听北京人说话都有困难,更加不用说听西安人说普通话了!
第三,中文实在太难了!这些学生发现,他们从小学粤语,可是中文的写作跟阅读,遵循的语法规则是普通话的。也就是说,他们等于学了两种外语,语法结构,时态,词语的顺序,选择的词语,完全都不一样。就拿一个简单的句子来说:“他先脱了外衣,然后就到操场跑步了。”学生们写出来是“他除咗件面衫先,跟住先至去操场跑步。”假如让学生阅读普通话句子结构的文章,难度就大了。
最后,为神马美国学生认为学会了两千多个汉字,根本无法看懂中文报纸?美国学生们认为:
第一,“字”不等于词,中文的文章是由“词”组成的,假如不懂“词”的意思,所谓可以“通过字的意思猜到词的意思”完全是胡说八道。比如,小学一年级,他们就学过“打”跟“水”,跟“车”,跟“表”字,可是,没有一个人知道什么叫“打水”,“打车”,“打表”。有个学生说,在旧金山唐人街看到一块中文招牌,他问了来自西安,跟他们进行文化交流的同学,连西安同学都不知道什么意思!什么叫“潮州打冷”?为神马要“打冷”?“打暖”可以么?至于“打听”,“打情骂俏”,“打酱油”,“打秋风”这些高级的“打”字词语,假如不是一个个学,根本就猜不出意思。
第二,要能读懂一篇文章,光是懂得所有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仍然是不够的,因为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这篇文章写的东西就好比是天书。全世界能看得懂相对论的论文的人很少,并不是因为他不识字,而是因为他们不具备相关的知识去理解这篇高深的物理学论文。所以,说“懂几千汉字就能读懂论文”,完全是错误的。
第三,美国同学发现中国人比他们学了更多的“高级词汇”和“文言词汇”。比如,有篇报纸的文章一开始就说:“北京警方捕获了在各地流窜多日,前日抵京犯案的逃犯三人。他们作案累累,如今终于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终于先后落网。”美国同学就问:“为神马要用‘捕获’,不用‘抓住’?为神马要用‘流窜’,不用‘到处逃跑’?为神马要用‘抵京’,不用‘来到北京’?为神马要用‘作案累累’,不用‘做了很多坏事’?‘累累’是很累的意思吗?为神马要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究竟那么疏的天网,怎么可能‘不漏’,究竟抓到了没有?还有,‘前日’,为神马不是‘昨天的昨天‘的意思?”假如一句话有十个词,有两个不懂,猜意思还容易一点,可是,假如八个词都不懂,更要命的,是所有字都懂,组成词就猜不出意思,更令人抓狂!要命的是,他们的课本根本就不会教这样的“高级词汇”!
第四,美国同学发现中国人的数学好得简直人人都是天才。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在买东西的时候,明明给了一张纸币,假如是在美国,收款员直接就找零了,可是,中国的收款员却经常要问:有没有五毛?有没有一块?尽量要达到一个整数,然后就找回来一张整数的纸币,于是轮到美国同学开始抓狂:究竟我为神马要多给他钱?他找回来的数目正确吗?我的计算机在哪里?!
综上所述,美国人为什么学不会中文?在沉浸式教育下,学了十年中文的美国人可以说很流利的汉语,但是,读写汉语对他们来说还是非常困难。最大的原因是他们用的课本不实用,还有,对掌握词汇的要求,中国人一向错误以为懂了字自然就会懂由字组成的词语,于是就忽略了对外国学生增加汉语词汇的要求,更加不会让外国学生学文言文,于是很多来自文言文的词语他们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了。最后,因为美国人在美国学汉语,教育者不是以帮助他们到中国生活为目的来教他们,导致很多中国生活需要掌握的文化知识没有教,于是,来到中国的美国学生,虽然会说中文,可是不知道什么是“巨无霸”,什么是“鸡腿堡”,什么叫做“请问打包还是在这里吃”!
83期国际汉语教师面授七月班即将开始!! !
华狮汉韵国际汉语教师培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
专业理论+模拟汉教1对1指导+考证辅导+汉教实习+高校留任推荐及兼职推送+免费文化活动
线上课程为实时在线授课,一对二随时互动。
线下于高校小班教学,资深一线教师一对一指导。结业后获取联合国汉语国际教师证。
课程联系信息:
微信号:hshy01
华狮汉韵: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师全球校友会理事单位
联合国训练研究所上海培训中心文化传播基地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看不懂博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