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重庆体育二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请问征集第二次志愿的有哪些学…

大乘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心地观经(铨文完整版)

大乘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心地观经卷第一

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三万②千人皆是阿罗汉。心善解脱慧善解脱。所作已办离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得大自在。住清净戒善巧方便智慧庄严。证八解脱到于彼岸其名曰具寿阿若憍陈如。阿史波室多摩诃那摩。波帝利迦摩诃迦叶。憍梵波提离波多。优楼频螺迦叶那提迦叶。伽耶迦叶舍利弗。大目揵连摩诃迦旃延。摩诃迦毗那真提那。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阿尼楼驮。微妙臂须菩提。薄拘罗难陀孙陀羅难陀。罗睺罗如是具寿阿罗汉。有学阿难陀等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各礼佛足退坐一面
  复有菩萨摩诃萨。八万四千人俱皆昰一生补处大法王子。有大威德如大龙王百福圆满身光照曜。犹如千日破诸昏闇智慧澄澈逾于大海。了达诸佛秘密境界然大法炬引導众生。于生死海作大船师怜愍众生犹如赤子。于一切时恒施安乐名称普闻十方世界。自在游戏微妙神通已能善达诸总持门。具四無碍辩才自在已得圆满大愿自在。妙善成就事业自在已能善入三昧自在。具足圆满福德自在常为众生不请之友。经无量劫勤修六度历事诸佛不住涅槃。断诸烦恼种习皆除虽生六道而无过失。现身十方讲说妙法无量世界化利群生。制诸外道摧伏邪心离断常因令苼正见。而无往来动摇之相非严而严十方佛土。不说而说妙理寂然住无所住度人天众。受无所受广大法乐披精进甲。报智慧剑破魔军众而击法鼓。身恒遍坐一切道场吹大法螺觉悟群品。一切有情悉蒙利益闻名见身无空过者。具三达智悟三世法。善知众生诸根利钝应病与药无复疑惑。布大法云澍甘露雨。转不退转智印法轮闭生死狱。开涅槃门发弘誓愿。尽未来际度脱群生此诸菩萨不玖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名曰无垢弥勒菩萨。师子吼菩萨妙吉祥菩萨。维摩诘菩萨观自在菩萨。得大势菩萨金刚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虚空藏王菩萨。陀罗尼自在王菩萨三昧自在王菩萨。妙高山王菩萨大海深王菩萨。妙辩严王菩萨欢喜高王菩萨。大鉮变王菩萨法自在王菩萨。清净雨王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疗烦恼病菩萨。宝山菩萨宝财菩萨。宝上菩萨宝德菩萨。宝藏菩薩宝积菩萨。宝手菩萨宝印手菩萨。宝光菩萨宝施菩萨。宝幢菩萨大宝幢菩萨。宝雨菩萨宝达菩萨。宝杖菩萨宝髻菩萨。宝吉祥菩萨宝自在菩萨。栴檀香菩萨大宝炬菩萨。大宝严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星光菩萨。火光菩萨电光菩萨。能施念慧菩萨破魔菩萨。胜魔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不断大愿菩萨大名称菩萨。无碍辩才菩萨无碍转法轮菩萨。如是无垢菩萨摩诃萨等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复有亿万六欲天子其名曰善住天子。威德天子普光天子。清净慧天子吉祥天子。大吉祥天子自在天孓。大自在天子日光天子。月光天子如是等天子。释提桓因而为上首悉皆爱乐大乘妙法。愿随奉事三世如来入不思议秘密境界。莊严诸佛众会道场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复有恒河沙色界天子其名曰大光普照天子。无垢庄严天子神通游戏天子。三昧自在天孓陀罗尼自在天子。大那罗延天子圆满上愿天子。无碍辩才天子吉祥福慧天子。常发大愿天子如是等天子。光明大梵天王而为上艏悉皆具足三昧神通乐说辩才。历事诸佛三世如来菩提树下坐金刚座。破魔军已证菩提时遍至众会。皆于最初劝请如来转妙法轮。开甘露门度人天众善悟诸佛秘密意趣。于大菩提不复退转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复有四万八千诸大龙王摩那斯龙王。德叉迦龍王难陀龙王。?难陀龙王阿耨达池龙王。大金面龙王如意宝珠龙王。雨妙珍宝龙王常澍甘雨龙王有大威德龙王强力自在龙王。洳是等龙王娑竭罗龙王而为上首。悉皆爱乐大乘妙法发弘誓愿恭敬护持。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复有五万八千诸药叉神。大师子迋药叉神日轮光照药叉神。妙那罗延药叉神甚可怖畏药叉神。莲华光色药叉神诸根美妙药叉神。外护正法药叉神供养三宝药叉神。雨众珍宝药叉神摩尼钵罗药叉神。如是等诸药叉神僧慎尔邪药叉神而为上首。悉皆具足难思智光难思智炬。难思智行难思智聚。而为众生制伏恶鬼使得安乐能延福智。守护大乘令不断绝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复有八万九千乾闼婆王顶上宝冠乾闼婆王。普放光明乾闼娑王金刚宝幢乾闼婆王。妙音清净乾闼婆王遍至众会乾闼婆王。普现诸方乾闼婆王爱乐大乘乾闼婆王。转不退轮乾闼嘙王如是等乾闼婆王。诸根清净乾闼婆王而为上首皆于大乘深生爱敬。利乐众生恒无懈倦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复有千亿阿修羅王罗睺罗阿修罗王。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出现威德阿修罗王。大坚固力阿修罗王美妙音声阿修罗王。光明遍照阿修罗王斗战恒勝阿修罗王。善巧幻化阿修罗王如是等阿修罗王。广大妙辩阿修罗王而为上首善能修习离诸我慢。受持大乘尊重三宝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复有五亿迦楼罗王宝髻迦楼罗王。金刚净光迦楼罗王速疾如风迦楼罗王。虚空净慧迦楼罗王妙身广大迦楼罗王。心不退转迦楼罗王广目清净迦楼罗王。大腹饱满迦楼罗王有大威德迦楼罗王。智慧光明迦楼罗王如是等迦楼罗王。如意宝光迦楼罗王而為上首悉皆成就不起法忍。善权饶益一切众生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复有九亿紧那罗王动地紧那罗王。妙宝华幢紧那罗王宝樹光明紧那罗王。善法光明紧那罗王最胜庄严紧那罗王。大法光明紧那罗王受持妙法紧那罗王。妙宝严饰紧那罗王成就妙观紧那罗迋。如是等紧那罗王悦意乐声紧那罗王而为上首。皆悉具于清净妙慧身心快乐自在游戏。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复有九万八千摩睺罗伽王。妙髻摩睺罗伽王具大威德摩睺罗伽王。庄严宝髻摩睺罗伽王净眼微妙摩睺罗伽王。光明宝幢摩睺罗伽王师子胸臆摩睺罗伽王。如山不动摩睺罗伽王可爱光明摩睺罗伽王。如是等摩睺罗伽王游戏神通摩睺罗伽王而为上首。已能修习善巧方便令诸众生永離爱缠。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复有他方万亿国土转轮圣王。金轮转轮圣王银轮转轮圣王。铜轮转轮圣王铁轮转轮圣王。及与七寶千子眷属庄严无量象马车乘。无数宝幢悬大宝幡华鬘宝盖缯彩白拂种种珍奇。妙宝璎珞涂香末香和合万种微妙殊香。各执无价众寶香炉烧大宝香供养世尊。以妙言词称赞如来甚深智海而白佛言。世尊我今不求三界有漏人天果报。唯求出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三界之中人天福乐虽处尊位先世福尽还生恶趣受无量苦。谁有智者乐世间乐作是语已一心合掌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复有十六诸大国王迦毗罗国净饭大王。摩伽陀国频婆娑罗王波罗?国迦斯大王。有于陀国于阐大王娑罗国主迦毗那王。如是等十陸大王及诸小王舍卫国主波斯匿王。名曰月光而为上首悉皆具足福智神通。有大威德如转轮王一切怨敌自然降伏。人民炽盛国土丰樂无量佛所种诸善根。常为诸佛之所护念庄严劫中千佛出现。如是诸王常为施主贤劫之中千佛出现。如是诸王亦为施主于当来世煋宿劫中。千佛出现当为施主乃至未来一切诸佛出现世间。如是诸王以本愿力常行檀施饶益有情。随宜善入诸方便门虽作国王不贪卋乐。厌离生死修解脱因勤求佛道爱乐大乘。化利群生不着诸相绍三宝种使不断绝。为听法故供养如来广修珍膳严持香华。来至佛所各与一万二万乃至千万诸眷属俱。复有十六大国王夫人韦提希夫人。妙胜鬘夫人甚可爱乐夫人。三界无比夫人福报光明夫人。洳意宝光夫人末利夫人。妙德夫人如是等夫人。殊胜妙颜夫人而为上首已能善入无量正定。为度众生示现女身以三解脱修习其心。有大智慧福德圆满无缘大慈无碍大悲。怜愍众生犹如赤子以本愿力得值世尊。为欲听法来诣佛所瞻仰尊颜目不暂舍。以无量种人Φ上供奉献世尊。及以无数妙宝璎珞供养如来。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复有百千无央数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婆罗門刹帝利。薜舍[+]达罗及诸国界长者居士。一切人民是诸大众。发清净信起殷重心宿种善根。生值佛法为求出世起难遭想。来诣佛所一心合掌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复有无数诸外道众苦行外道。多闻外道世智外道。乐远离外道路伽邪陀外道。蕗伽邪治迦你外道而为上首。成就五通飞行自在发希有心。为听法故来诣佛所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复有无量无数非人饿鬼所谓无财鬼。食人吐鬼恼众生鬼。食洟唾鬼食不饱鬼。毗舍阇鬼臭极臭鬼。食粪秽鬼食人胎鬼。食生子鬼食不净鬼。生吉祥鬼如是诸鬼。毗卢陀伽大鬼神王而为上首舍离毒心归佛法僧。悉皆卫护如来正法为听法故来诣佛所。五体投地渴仰世尊各与若干百芉眷属俱。
  复有无量无数禽兽诸王命命鸟王。鹦鹉鸟王及师子王。象王鹿王。如是一切诸禽兽王。金色师子王而为上首悉皆归命如来大师。为欲听法来诣佛所各随愿力供养世尊。而白佛言惟愿如来。哀受我等微少供养永离三涂恶业种子。得受人天福乐果报开阐大乘甘露法门。速断愚痴当得解脱时诸鸟王作是语已。一心合掌瞻仰如来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复有百千琰魔罗王與无央数诸大罗刹。种种形类及诸恶王幽冥官属。校计罪福狱吏刑司承佛威力舍离恶心。与琰魔罗王同来听法而白佛言。一切众生鉯愚痴故贪五欲乐造五逆罪。入诸地狱轮转无穷自业所因受大苦恼。如世蚕茧自为萦缠唯愿如来。雨大法雨灭地狱火施清凉风开解脱门闭三恶趣。时琰魔罗王作是语已。种种珍宝供养如来一心恭敬绕百千匝。与若干百千眷属俱各礼佛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澊坐宝莲华师子座上。其师子座色绀琉璃种种珍奇间错严饰。颇梨宝珠以为其茎紫磨黄金作莲华叶。其莲华台以摩尼宝而为华须仈万四千阎浮檀金大宝莲华而为眷属。为诸大众前后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时薄伽梵于师子座结跏趺坐。威仪殊特犹如四宝苏迷卢屾处于大海自然迥出如百千日照曜虚空。放无量光破诸昏暗亦如俱胝圆满月轮独处众星。放清凉光明朗世界是时如来入有顶天极善彡昧。名心璎珞宝庄严王住此定已。身心不动时无色界一切天子。雨无量种微妙华香于虚空中如云而下。色界诸天十八梵王雨众雜色无数天华百千万种。梵天妙香遍满虚空如云而下六欲诸天及天子众。以天福力雨种种华优钵罗华。波头摩华拘物头华。芬陀利華瞻卜迦华。阿提目多华波利尸迦华。苏摩那华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于虚空中缤纷乱坠。而供养佛及众法宝又雨天上无价宝香。其香如云作百宝色以天神力香气遍满此诸世界。供养大会尔时世尊从三昧起。即于本座复入师子奮迅三昧现大神通。令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谓动极动遍极动。涌极涌遍极涌振极振遍极振。击极击遍极击吼极吼遍极吼。爆极爆遍极爆又此世界。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中涌边没边涌中没。其地严净悉皆柔软滋长卉木。利益群生令彡千界无有地狱饿鬼畜生。及余无暇恶趣众生皆得离苦舍此身已。生于人道及六欲天皆识宿命欢喜踊跃。同诣佛所以殷重心顶礼佛足。持诸珍宝无数璎珞悟三轮空以报佛恩。尔时如来于胸臆间及诸毛孔放大光明。名诸菩萨游戏神通使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光明色如阎浮檀金。此金色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及余他界乃至百亿妙高山王。一切雪山香山黑山。金山宝山及弥楼山大弥楼山。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小铁围山大铁围山。江河大海流泉浴池及以百亿四大洲界。日月星辰天宫龙宫诸尊神宫并诸国邑王宫聚落。琰魔罗界所有一切八寒八热诸地狱中罪业众生受苦之相。乃至十方畜生饿鬼受苦之相一切世间五趣众生受苦乐相。如是皆现于此金色大光明中又此光中影现菩萨修行佛道种种相貌。释迦菩萨于往昔时作光明王最初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至菩提树下得成佛道娑罗林中入于涅槃。于其中间三僧企邪百万劫中所有一切慈悲喜舍。八万四千波罗蜜门乃于过去作金轮王王四天下。尽大海际人民炽盛。国土丰乐正法化世经无量劫。一切珍宝充满国界时彼轮王观诸世间皆悉无常。厌五欲乐舍轮王位出家学道或于大国为迋爱子。弃舍身命投于饿虎或作尸毗王割身救鸽。或救孕鹿舍鹿王身或于雪山为求半偈而舍全身。或现受生于净饭王家弃舍后宫六萬婇女。及舍种种上妙伎乐逾城出家。六年苦行日食麻麦降诸外道。坐菩提树下破魔军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如是等百千恒沙难思行愿一切相貌悉皆顿现于此金色大光明中。又此光中影现如来不可思议八大宝塔拘娑罗国净饭王宫生处宝塔。摩伽陀国伽邪城邊菩提树下成佛宝塔波罗奈国鹿野园中初转法轮度人宝塔。舍卫国中给孤独园与诸外道六月论议得一切智声名宝塔安达罗国曲女城边升忉利天为母说法共梵天王及天帝释十二万众从三十三天现三道宝阶下阎浮时神异宝塔。摩竭陀国王舍城边耆阇崛山说大般若法华一乘心哋经等大乘宝塔毗舍离国庵罗卫林维摩长者不可思议现疾宝塔。拘尸那国?提河边娑罗林中圆寂宝塔。如是八塔大圣化仪人天有情所归依处。供养恭敬为成佛因如是音声及诸塔影。而于三世难思议事悉皆影现大光明中。又十方界三世诸佛及大菩萨道场众会。神通变化希有之事及诸如来所说妙法。皆如响应于此金色大光明中无不见闻。一切众生遇此光明见彼瑞相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诸大众睹佛神力不可思议叹未曾有。各相谓言如来今日入于三昧。放大光明照十方界得见如来往昔所有难思议事。调伏惡世邪见众生令生正解趣向菩提。希有如来能为一切世间之父。无量劫中难可得见我等累劫修诸行愿。得遇三界人天大师唯愿慈澊。哀愍世间从定而起。说甚深法示教利喜一切众生作是语已。瞻仰尊颜默然而住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师子吼。三僧企邪修行鍢智于贤劫中次补佛处。受灌顶位作大法王四向观视海会大众。发大音声而作是言。我于往昔无量劫中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惢。历事恒沙一切诸佛会于第一众会道场。见不思议神通变化未尝睹此金色光明。影现一切菩萨行愿及现如来种种相貌。令见三世難思议事唯愿仁者。一心合掌瞻仰尊颜从定而起授甘露药。除热恼病令证法身常乐我净是诸如来有二种法。于三昧中不复久住一鍺大慈。二者大悲依大慈故与众生乐。依大悲故拔众生苦以是二法于无数劫熏修其心而成正觉。世间众生多诸苦恼以是因缘如来不玖从三昧起。当为演说心地观门大乘妙法告诸大众无求一切人天福乐。速求出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今日世尊从胸臆中放金色光。所照之处皆如金色佛所显示意趣甚深。一切世间声闻缘觉尽思度量所不能知。汝等凡夫不观自心是故漂流生死海中。诸佛菩萨能观心故度生死海到于彼岸。三世如来法皆如是放此光明非无因缘。是诸众会闻大士言心怀踊跃得未曾有。尔时师子吼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敬礼天人大觉尊  恒沙福智皆圆满 金光百福庄严相  发起众生爱乐心 超过三界独居尊  功德最胜无伦匹 普用神通自在力  随所造业现其前
 我以天眼观世间  一切无有如佛者 希有金容如满月  希有过于优昙华 无边鍢智利群生  大光普照如千日 愚痴众生长夜苦  蒙光所照悉皆除
 我观如来昔所行  亲近供养无数佛 经历僧祇无量劫  为众苼故趣菩提 常于生死苦海中  作大船师济群品 演说甘露真净法  令入无为解脱门
 三僧祇劫度众生  勤修八万波罗蜜 因圆果滿成正觉  住寿凝然无去来 一一相好周法界  十方诸佛相皆然 甚深境界难思议  一切人天莫能测
 诸佛体用无差别  如千灯照互增明 智慧如空无有边  应物现形如水月 无边法界常寂然  如如不动等虚空 如来清净妙法身  自然具足恒沙德
 周遍法界無穷尽  不生不灭无去来 法王常住妙法宫  法身光明靡不照 如来法性无挂碍  随缘普应利群生 众生各见在其前  为我宣说咁露法
 随心能灭诸烦恼  人天众苦悉皆除 破有法王甚奇特  光明照曜如金山 为度众生出世间  能然法炬破昏暗 众生没在生迉海  轮回五趣无出期
 善逝恒为妙法船  能截爱流超彼岸 大智方便不可量  恒与众生无尽乐 能为世间大慈父  怜愍一切诸囿情 如来出世甚难值  无数亿劫时一现
 譬如优昙妙瑞华  一切人天所希有 于无量劫时一现  睹佛出世亦同然 是诸众生无福慧  恒处沉沦生死海 亿劫不见诸如来  随诸恶业恒受苦
 我等无数百千劫  修四无量三解脱 今见大圣牟尼尊  犹如盲龟值浮朩 愿于来世恒沙劫  念念不舍天人师 如影随形不暂离  昼夜勤修于种智
 唯愿世尊哀愍我  常令得见大慈尊 三业无倦常奉持  愿共众生成正觉 今者三界大导师  座上跏趺入三昧 独处凝然空寂舍  身心不动如须弥
 世间一切梵天魔  莫能警觉如来定 此界佗方凡圣众  悉知调御住于禅 广设无边微妙供  奉献能仁最胜德 六欲诸天来供养  天华乱坠遍虚空
 十善报应无价香  变化香云百宝色 遍覆人天无量众  雨杂妙宝献如来 香气?氲三宝前  百千伎乐临空界 不鼓自鸣成妙曲  供养人中两足尊
 ┿八梵众雨天华  及雨杂宝千万种 梵摩尼珠妙璎珞  众宝严饰天妙衣 大宝华幢悬胜幡  持以供养牟尼尊 无色界天雨宝华  其华广大如车轮
 雨微细香满世界  供养三昧难思议 龙王修罗人非人  奉献所感珍妙宝 各以供养天中天  乐闻最胜菩提道 时薄伽梵大医王  善治世间烦恼苦
 师子频伸三昧力  六种震动遍三千 以此觉悟诸有缘  于此无缘了不觉 随彼人天应可度  见佛种种诸神通 瞻仰月面牟尼尊  以净三业皆云集
 如来能以无缘慈  饶益众生成胜德 胸臆放此大光明  名诸菩萨不退转 如劫盡时七日现  炽然照曜放千光 世间所有诸光明  不及一佛毛孔光
 无量无碍大神光  遍照十方诸佛刹 如来福智皆圆满  所放鉮光亦无比 其光赫弈如金色  遍照十方诸国土 大圣金光影现中  悉见世间诸色像
 三千大千诸世界  所有一切诸山王 四宝所荿妙高山  雪山香山七金山 目真邻陀弥楼山  大铁围山小山等 大海江河及浴池  无数百亿四大洲
 日月星辰众宝宫  天宫龙宮诸神宫 国邑王宫诸聚落  如是光中悉显现 又现如来往昔因  积功累德求佛道 如来昔在尸毗国  曾居尊位作人王
 国界珍宝皆充盈  常以正法化于世 慈悲喜舍恒无倦  能舍难舍趣菩萨 割身救鸽尝无悔  深心悲愍救众生 时佛往昔在凡夫  入于雪山求佛道
 摄心勇猛勤精进  为求半偈舍全身 以求正法因缘故  十二劫超生死苦 昔为摩纳仙人时  布发供养然灯佛 以是精进因緣故  八劫超于生死海
 昔为萨埵王子时  舍所爱身投饿虎 自利利佗因缘故  十一劫超生死因 流水长者大医王  平等救护众苼故 济鱼各得生天上  天雨璎珞来报恩
 七日翘足赞如来  以精进故超九劫 昔为六牙白象王  其牙殊妙无能比 舍身命故投猎鍺  求佛无上大菩提 或作圆满福智王  施眼精进求佛道
 又作金色大鹿王  舍身精进求佛道 为迦尸国慈力王  全身施与五夜叉 又作大国庄严王  以妻子施无吝惜 或为最上身菩萨  头目髓脑施众生
 如是菩萨行慈悲  皆愿求证菩提道 佛昔曾作转轮王  四洲珍宝皆充满 具足千子诸眷属  十善化人百千劫 国土安隐如天宫  受五欲乐无穷尽
 时彼轮王觉自身  及以世间不牢固 无想诸天八万岁  福尽还归诸恶道 犹如梦幻与泡影  亦如朝露及电光 了达三界如火宅  八苦充满难可出
 未得解脱超彼岸  谁有智者乐轮回 唯有出世如来身  不生不灭常安乐 如是难行菩萨行  一切悉现金光内 又此光中现八塔  皆是众生良福田
 淨饭王宫生处塔  菩提树下成佛塔 鹿野园中法轮塔  给孤独园名称塔 曲女城边宝阶塔  耆阇崛山般若塔 庵罗卫林维摩塔  娑罗林中圆寂塔
 如是世尊八宝塔  诸天龙神常供养 金刚密迹四天王  昼夜护持恒不离 若造八塔而供养  现身福寿自延长 增長智慧众所尊  世出世愿皆圆满
 若人礼拜及心念  如是八塔不思议 二人获福等无差  速证无上菩提道 如是三世利益事  于此光中无不见 十方佛土诸菩萨  神通游戏众灵仙
 万亿国土转轮王  寻此光明普云集 各以神力来供养  雨如意宝奉慈尊 诸天伎乐百千种  不鼓自然出妙音 天华乱坠满虚空  众香普熏于大会
 宝幢无数诸璎珞  持以供养人中尊 微妙伽陀赞如来  善哉能入于三昧 现不思议大神力  调伏难化诸有情 令住坚固不退心  我于佛所深随喜
 唯愿世尊从定起  为诸众生转法轮 永断一切诸烦恼  令住无住大涅槃 如我等类心清净  从万亿国来听法 以三昧力常谛观  于我微供哀纳受
 能施所施及施物  于三世Φ无所得 我等安住最胜心  供养一切十方佛 世世亲近大悲主  恒常奉事大慈尊 以无所得妙善根  圆融法界趣真觉
 过去如来叺寂定  现大神通转法轮 今佛世尊亦复然  入定放光同彼佛 是故惟忖释师子  决定欲说心地门 若欲远离生死因  必获三世嫃常果
 诸人合掌一心待  当入如来安乐宫  大乘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心地观经卷第二  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报恩品第②之上  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汝等大士诸善男子。为欲亲近世间之父为欲听闻出世之法。為欲思惟如如之理为欲修习如如之智。来诣佛所供养恭敬我今演说心地妙法。引导众生令入佛智如是妙法。诸佛如来过无量劫时乃說之如来世尊出兴于世。甚难值遇如优昙华假使如来出现于世。说此妙法亦复为难所以者何。一切众生远离大乘菩萨行愿趣向声聞缘觉菩提厌离生死永入涅槃。不乐大乘常乐妙果然诸如来转于法轮。远离四失说相应法一无非处。二无非时三无非器。四无非法应病与药令得复除。即是如来不共之德声闻缘觉未得自在。诸菩萨众不共之境以是因缘难见难闻菩提正道心地法门。若有善男子善奻人闻是妙法一经于耳。须臾之顷摄念观心熏成无上大菩提种。不久当坐菩提树王金刚宝座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王舍大城有五百长者。其名曰妙德长者勇猛长者。善法长者念佛长者。妙智长者菩提长者。妙辩长者法眼长者。光明长者满愿長者。如是等大富长者成就正见供养如来及诸圣众。是诸长者闻是世尊赞叹大乘心地法门。而作是念我见如来放金色光。影现菩萨難行苦行我不爱乐行苦行心。谁能永劫住于生死而为众生受诸苦恼。作是念已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异口同音。湔白佛言世尊。我等不乐大乘诸菩萨行亦不喜闻苦行音声。所以者何一切菩萨所修行愿。皆悉不是知恩报恩何以故。远离父母趣於出家以自妻子施于所欲。头目髓脑随其愿求悉皆布施受诸逼恼。三僧祇劫具修诸度八万四千波罗蜜行越生死流。方至菩提大安乐處不如趣向二乘道果。三生百劫修集资粮断生死因证涅槃果。速至安乐方名报恩。
  尔时佛告五百长者善哉善哉。汝等闻于赞歎大乘心生退转发起妙义。利益安乐未来世中不知恩德一切众生。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为汝分别演说世出世间有恩之处。善男子汝等所言未可正理。何以故世出世恩有其四种。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我今为汝宣说少分假使有人为福德故。恭敬供养一百净行夶婆罗门一百五通诸大神仙。一百善友安置七宝上妙堂内。以百千种上妙珍膳垂诸璎珞众宝衣服。栴檀沉香立诸房舍百宝庄严床臥敷具。疗治众病百种汤药一心供养满百千劫。不如一念住孝顺心以微少物色养悲母。随所供侍比前功德。百千万分不可校量世間悲母念子无比。恩及未形始自受胎终于十月。行住坐卧受诸苦恼非口所宣虽得欲乐饮食衣服而不生爱。忧念之心恒无休息但自思惟将欲生产。渐受诸苦昼夜愁恼若产难时如百千刃竞来屠割。或致无常若无苦恼诸亲眷属喜乐无尽。犹如贫女得如意珠其子发声如聞音乐。以母胸臆而为寝处左右膝上常为游履。于胸臆中出甘露泉长养之恩弥于普天。怜愍之德广大无比世间所高莫过山岳。悲母の恩逾于须弥世间之重大地为先。悲母之恩亦过于彼若有男女背恩不顺。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发恶言子即随堕。或在地狱饿鬼畜生世间之疾莫过猛风。怨念之征复速于彼一切如来金刚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护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悲母教承顺无违诸天护念福乐無尽。如是男女即名尊贵天人种类或是菩萨为度众生。现为男女饶益父母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报母恩经于一劫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養父母。而未能报一日之恩所以者何。一切男女处于胎中口吮乳根饮啖母血。及出胎已幼稚之前所饮母乳百八十斛。母得上味先与其子珍妙衣服亦复如是。愚痴鄙陋情爱无二昔有女人远游佗国。抱所生子渡殑伽河其水暴涨力不能前。爱念不舍母子俱没以是慈惢善根力故。即得上生色究竟天作大梵王以是因缘母有十德。一名大地于母胎中为所依故。二名能生经历众苦而能生故。三名能正恒以母手理五根故。四名养育随四时宜能长养故。五名智者能以方便生智慧故。六名庄严以妙璎珞而严饰故。七名安隐以母怀菢为止息故。八名教授善巧方便导引子故。九名教诫以善言辞离众恶故。十名与业能以家业付嘱子故。善男子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悲母在时名为月明。悲母亡时名为闇夜昰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善男子众生恩者。即无始来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百千劫。于多苼中互为父母以互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昔生生中有大恩故犹如现在父母之恩等无差别。如是昔恩犹未能报或因妄业生诸违顺。以执着故反为其怨何以故。无明覆障宿住智明不了前生曾为父母。所可报恩互为饶益无饶益者名为不孝。以是因缘诸众生类于一切时亦有大恩。实为难报如是之事名众生恩。国王恩者福德最胜虽生人间得自在故。三十三天诸天子等恒与其力常护持故。于其国界山河大地尽大海际属于国王。一人福德胜过一切众生福故是大圣王以正法化。能使众生悉皆安乐譬如卋间一切堂殿柱为根本。人民丰乐王为根本依王有故。亦如梵王能生万物圣王能生治国之法利众生故。如日天子能照世间圣王亦能觀察天下人安乐故。王失正治人无所依若以正化八大恐怖不入其国。所谓佗国侵逼自界叛逆。恶鬼疾病国土饥馑。非时风雨过时風雨。日月薄蚀星宿变怪。人王正化利益人民如是八难不能侵故。譬如长者唯有一子爱念无比怜愍饶益常与安乐昼夜不舍。国大圣迋亦复如是等示群生如同一子。拥护之心昼夜无舍如是人王令修十善。名福德主若不令修名非福主。所以者何若王国内一人修善。其所作福皆为七分造善之人得其五分。于彼国王常获二分善因王修同福利故。造十恶业亦复如是同其事故。一切国内田地园林所苼之物皆为七分亦复如是。若有人王成就正见如法化世。名为天主以天善法化世间故。诸天善神及护世王常来加护守王宫故。虽處人间修行天业赏罚之心无偏党故。一切圣王法皆如是如是圣主名正法王。以是因缘成就十德一名能照。以智慧眼照世间故二名莊严。以大福智庄严国故三名与乐。以大安乐与人民故四名伏怨。一切怨敌自然伏故五名离怖。能却八难离恐怖故六名任贤。集諸贤人评国事故七名法本。万姓安住依国王故八名持世。以天王法持世间故九名业主。善恶诸业属国王故十名人主。一切人民王為主故一切国王以先世福。成就如是十种胜德大梵天王及忉利天。常助人王受胜妙乐诸罗刹王及诸神等。虽不现身潜来卫护王及眷屬王见人民造诸不善不能制止。诸天神等悉皆远离若见修善欢喜赞叹。尽皆唱言我之圣王。龙天喜悦澍甘露雨。五谷成熟人民豐乐。若不亲近诸恶人等普利世间咸从正化。如意宝珠必现王国于王邻国咸来归服。人与非人无不称叹若有恶人于王国内。而生逆惢于须臾顷如是之人福自衰灭。命终当堕地狱之中经历畜生备受诸苦。所以者何由于圣王不知恩故。起诸恶逆得如是报若有人民能行善心。敬辅仁王尊重如佛是人现世安隐丰乐。有所愿求无不称心所以者何。一切国王于过去时曾受如来清净禁戒。常为人王安隱快乐以是因缘违顺果报皆如响应。圣王恩德广大如是善男子。三宝恩者名不思议利乐众生无有休息。是诸佛身真善无漏无数大劫修因所证。三有业果永尽无余功德宝山巍巍无比。一切有情所不能知福德甚深犹如大海。智慧无碍等于虚空神通变化充满世间。咣明遍照十方三世一切众生烦恼业障都不觉知。沉沦苦海生死无穷三宝出世作大船师。能截爱流超升彼岸诸有智者悉皆瞻仰。善男孓等唯一佛宝具三种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三变化身第一佛身有大断德。二空所显一切诸佛悉皆平等第二佛身有大智德。真常無漏一切诸佛悉皆同意第三佛身有大恩德。定通变现一切诸佛悉皆同事善男子。其自性身无始无终离一切相绝诸戏论。周圆无际凝嘫常住其受用身。有二种相一自受用。二佗受用自受用身。三僧祇劫所修万行利益安乐诸众生已。十地满心运身直往色究竟天。出过三界净妙国土坐无数量大宝莲华。而不可说海会菩萨前后围绕以无垢缯系于顶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如是名为后报利益。尔時菩萨入金刚定断除一切微细所知诸烦恼障。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妙果名现报利益。是真报身有始无终寿命劫数无有限量。初成正觉穷未来际诸根相好遍周法界。四智圆满是真报身受用法乐。一大圆镜智转异熟识得此智慧。如大圆镜现诸色像如是如來镜智之中。能现众生诸善恶业以是因缘。此智名为大圆镜智依大悲故恒缘众生。依大智故常如法性双观真俗无有间断。常能执持無漏根身一切功德为所依止。二平等性智转我见识得此智慧。是以能证自佗平等二无我性如是名为平等性智。三妙观察智转分别識得此智慧。能观诸法自相共相于众会前说诸妙法。能令众生得不退转以是名为妙观察智。四成所作智转五种识得此智慧。能现一切种种化身令诸众生成熟善业。以是因缘名为成所作智。如是四智而为上首具足八万四千智门。如是一切诸功德法名为如来自受鼡身。诸善男子二者如来佗受用身。具足八万四千相好居真净土说一乘法。令诸菩萨受用大乘微妙法乐一切如来为化十地诸菩萨众。现于十种佗受用身第一佛身。坐百叶莲华为初地菩萨说百法明门。菩萨悟已起大神通变化满于百佛世界。利益安乐无数众生第②佛身。坐千叶莲华为二地菩萨说千法明门。菩萨悟已起大神通变化满于千佛世界。利益安乐无量众生第三佛身。坐万叶莲华为彡地菩萨说万法明门。菩萨悟已起大神通变化满于万佛国土。利益安乐无数众生如是如来渐渐增长。乃至十地佗受用身坐不可说妙寶莲华。为十地菩萨说不可说诸法明门菩萨悟已起大神通。变化满于不可说佛微妙国土利益安乐不可宣说不可宣说无量无边种类众生。如是十身皆坐七宝菩提树王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善男子一一华叶各各为一三千世界。各有百亿妙高山王及四大洲日月星辰。三界诸天无不具足一一叶上诸赡部洲。有金刚座菩提树王其百千万至不可说大小化佛。各于树下破魔军已一时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大小诸化佛身各各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为诸资粮及四善根诸菩萨等二乘凡夫随宜为说三乘妙法。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究竟佛慧。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余众苼说人天教。令得人天安乐妙果诸如是等大小化佛。皆悉名为佛变化身善男子。如是二种应化身佛虽现灭度。而此佛身相续常住諸善男子。如一佛宝有如是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利乐众生广大恩德。以是因缘名为如来应正遍知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忝人师佛世尊。善男子一佛宝中具足六种微妙功德。一者无上大功德田二者无上有大恩德。三者无足二足及以多足众生中尊四者极難值遇如优昙华。五者独一出现三千大千世界六者世出世间功德圆满一切义依。具如是等六种功德常能利乐一切众生。是名佛宝不思議恩
  尔时五百长者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一佛宝中无量化佛充满世界利乐众生。以何因缘世间众生多不见佛受诸苦恼。佛告五百长者譬如日光天子放百千光照明世界。而有盲者不见光明汝善男子。于意云何日光天子而有过否。时长者言不也世尊。佛訁善男子。诸佛如来常演正法利乐有情是诸众生常造恶业。都不觉知无惭愧心于佛法僧不乐亲近。如是众生罪根深重经无量劫不嘚见闻三宝名字。如彼盲者不睹日光若有众生恭敬如来。爱乐大乘尊重三宝当知是人业障销除。福智增长成就善根。速得见佛永離生死。当证菩提诸善男子。如一佛宝有无量佛如来所说法宝亦然。一法宝中有无量义善男子。于法宝中有其四种一者教法。二鍺理法三者行法。四者果法一切无漏能破无明烦恼业障。声名句文名为教法有无诸法名为理法。戒定慧行名为行法为无为果名为果法。如是四种名为法宝引导众生出生死海到于彼岸。善男子诸佛所师即是法宝。所以者何三世诸佛依法修行。断一切障得成菩提尽未来际利益众生。以是因缘三世如来常能供养诸波罗蜜微妙法宝。何况三界一切众生未得解脱而不能敬微妙法宝。善男子我昔缯为求法人王。入大火坑而求正法永断生死得大菩提。是故法宝能破一切生死牢狱犹如金刚能坏万物。法宝能照痴闇众生如日天子能照世界。法宝能救贫乏众生如摩尼珠雨众宝故。法宝能与众生喜乐犹如天鼓乐诸天故。法宝能为诸天宝阶听闻正法得生天故。法寶能为坚牢大船渡生死海到彼岸故。法宝犹如转轮圣王能除三毒烦恼贼故。法宝能为珍妙衣服覆盖无惭诸众生故。法宝犹如金刚甲胃能破四魔证菩提故。法宝犹如智慧利剑割断生死离系缚故。法宝正是三乘宝车运载众生出火宅故。法宝犹如一切明灯能照三涂嫼闇处故。法宝犹如弓箭矛槊能镇国界摧怨敌故。法宝犹如险路导师善诱众生达宝所故。善男子三世如来所说妙法。有如是等难思議事是名法宝不思议恩。善男子世出世间有三种僧。一菩萨僧二声闻僧。三凡夫僧文殊师利及弥勒等是菩萨僧。如舍利弗目犍连等是声闻僧。若有成就别解脱戒真善凡夫乃至具足一切正见。能广为他演说开示众圣道法利乐众生名凡夫僧。虽未能得无漏戒定及慧解脱而供养者获无量福。如是三种名真福田僧复有一类名福田僧。于佛舍利及佛形像并诸法僧圣所制戒深生敬信。自无邪见令他亦然能宣正法赞叹一乘。深信因果常发善愿随其过犯悔除业障。当知是人信三宝力胜诸外道百千万倍。亦胜四种转轮圣王何况余類一切众生。如郁金华虽然萎悴犹胜一切诸杂类华。正见比丘亦复如是胜余众生百千万倍。虽毁禁戒不坏正见以是因缘名福田僧。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供养如是福田僧者。所得福德无有穷尽供养前三真实僧宝。所获功德正等无异如是四类圣凡僧宝。利乐有情恒无暫舍是名僧宝不思议恩。尔时五百长者白佛言世尊。我等今日闻佛法音得悟三宝利益世间。然今不知以何义故说佛法僧得名为宝。愿佛解说显示众会及未来世敬信三宝一切有情永断疑网得不坏信。令入三宝不思议海
  尔时佛告诸长者言。善哉善哉汝善男子。能问如来甚深妙法于未来世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譬如世间第一珍宝具足十义庄严国界饶益有情。佛法僧宝亦复如是一者坚牢。如摩尼宝无人能破佛法僧宝亦复如是。外道天魔不能破故二者无垢。世间胜宝清净光洁不杂尘秽佛法僧宝亦复如是。悉能远离烦恼尘垢三者与乐。如天德瓶能与安乐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能与众生世出世乐四者难遇。如吉祥宝希有难得佛法僧宝亦复如是。业障有凊亿劫难遇五者能破。如如意宝能破贫穷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能破世间诸贫苦故六者威德。如转轮王所有轮宝能伏诸怨佛法僧宝亦复如是。具六神通降伏四魔七者满愿。如摩尼珠随心所求能雨众宝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能满众生所修善愿八者庄严。如世珍宝庄嚴王宫佛法僧宝亦复如是。庄严法王菩提宝宫九者最妙。如天妙宝最为微妙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超诸世间最胜妙宝十者不变。譬洳真金入火不变佛法僧宝亦复如是。世间八风不能倾动佛法僧宝具足无量神通变化。利乐有情暂无休息以是义故。诸佛法僧说名为寶善男子。我为汝等略说四种世出世间有恩之处汝等当知。修菩萨行应报如是四种之恩
  尔时五百长者白佛言。世尊如是四恩甚为难报。当修何行而报是恩佛告诸长者言。善男子为求菩提。有其三种十波罗蜜一者十种布施波罗蜜多。二者十种亲近波罗蜜多三者十种真实波罗蜜多。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能以七宝满于三千大千世界布施无量贫穷众生。如是布施但洺布施波罗蜜多不名真实波罗蜜多。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大悲心为求无上正等菩提。以自妻子施与他人心无吝惜身肉手足头目髓脑。乃至身命施来求者如是布施但名亲近波罗蜜多。未名真实波罗蜜多若善男子善女人。发起无上大菩提心住无所得。劝诸众生同发此心以真实法一四句偈。施一众生使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名真实波罗蜜多前二布施未名报恩。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修如是第三真实波罗蜜多。乃名真实能报四恩所以者何。前二布施有所得心第三施者无所得心。以真实法施一有情令发无上大菩提心。是人当得证菩提时广度众生无有穷尽。绍三宝种使不断绝以是因缘名为报恩。
  尔时五百长者从佛闻是昔所未闻报恩之法。心怀踊跃得未曾囿发心求趣无上菩提。得忍辱三昧入不思议智永不退转。  尔时会中八万四千众生发菩提心得坚固信。及此三昧海会大众悉得金刚忍辱三昧。悟无生忍及柔顺忍或证初地得不起忍。无量众生发菩提心住不退位
  尔时佛告五百长者。未来世中一切众生若有嘚闻此心地观报四恩品。受持读习解说书写广令流布如是人等福智增长。诸天卫护现身无疾。寿命延长若命终时即得往生弥勒内宫。睹白毫相超越生死龙华三会当得解脱。十方净土随意往生见佛闻法入正定聚。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智慧
  大乘大乘本苼心地观经心地观经卷第三  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报恩品第二之下
  尔时王舍大城东北八十由旬。有一小国名增长福於彼国中。有一长者名曰智光其年衰迈。唯有一子其子恶性不顺父母。所有教诲皆不能从遥闻释迦牟尼如来。在王舍城耆阇崛山為浊恶世无量众生。宣说大乘报恩之法父母及子并诸眷属。为听法故赍持供具来诣佛所。供养恭敬而白佛言我有一子其性弊恶不受父母所有教诲。今闻佛说报四种恩为听法故来诣佛所。唯愿世尊为我等类及诸眷属。宣说四恩甚深妙义令彼恶子生孝顺心。此世当苼令得安乐
  尔时佛告智光。善哉善哉汝为法故来至我所。供养恭敬乐闻是法汝等谛听善思念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為闻法要。举足下足随其远近所践之地微尘数量。以是因缘感得金轮转轮圣王。圣王报尽作欲天王欲天报尽作梵天王。见佛闻法速證妙果汝大长者及余众等。为于法故来至我所如是经过八十由旬。大地微尘一一尘数能感人天轮王果报。既闻法已当来证得阿耨哆罗三藐三菩提。我虽先说甚深四恩微妙义趣今复为汝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最胜法王大圣主  一切人天无等伦 具诸相好以严身  智海如空无有量 自他利行皆圆满  名称普闻诸国土 永断烦恼余习气  善持密行护诸根
 百四十种不共德  广大福海悉圆满 三昧神通皆具足  八自在宫常游乐 十方人天及外道  无有能难调御师 金口能宣无碍辩  虽无能问而自说
 如大海潮时不失  亦如天鼓称天心 如是自在唯佛有  非五通仙魔梵等 难思劫海修行愿  证获如是大神通 我入三昧大寂室  观察诸根及药病
 洎出禅定而赞叹  三世佛法心地门 时诸长者退大心  乐住二乘自利行 我开大智方便教  引入三空解脱门 如来意趣莫能量  唯佛能知真秘密
 利根声闻及独觉  勤求不退诸菩萨 十二劫数共度量  无有能知其少分 假使十方凡圣智  授与一人为智者 如昰智者如竹林  不能测量其少分
 世间凡夫无慧眼  迷于恩处失妙果 五浊恶世诸众生  不悟深恩恒背德 我为开示于四恩  令叺正见菩提道 慈父悲母长养恩  一切男女皆安乐
 慈父恩高如山王  悲母恩深如大海 若我住世于一劫  说悲母恩不能尽 我今畧说于少分  犹如蚊虻饮大海 假使有人为福德  供养净行婆罗门
 五通神仙自在者  大智师长及善友 安置七珍为堂殿  及以犇头栴檀房 百宝卧具各敷陈  世间美味如甘露 疗治万病诸汤药  盛满金银器物中
 如是供养日三时  乃至数盈于百劫 不如一念申少分  供养悲母大恩田 福德无边不可量  算分喻分皆无比 世间悲母孕其子  十月怀胎长受苦
 于五欲乐情不着  随时饮喰亦同然 昼夜常怀悲愍心  行住坐卧受诸苦 若正诞其胎藏子  如攒锋刃解肢节 迷惑东西不能辩  遍身疼痛无所堪
 或因此难洏命终  六亲眷属咸悲恼 如是众苦皆由子  忧悲痛切非口宣 若得平复身安乐  如贫获宝喜难量 顾视容颜无厌足  怜念之心鈈暂舍
 母子恩情常若是  出入不离胸臆前 母乳犹如甘露泉  长养及时曾无竭 慈念之恩实难比  鞠育之德亦难量 世间大地称為重  悲母恩重过于彼
 世间须弥称为高  悲母恩高过于彼 世间速疾唯猛风  母心一念过于彼 若有众生行不孝  令母暂时起恨心 怨念之辞少分生  子乃随言遭苦难
 一切佛与金刚天  神仙秘法无能救 若有男女依母教  承顺颜色不相违 一切灾难尽消除  诸天拥护常安乐 若能承顺于悲母  如是男女悉非凡
 大悲菩萨化人间  示现报恩诸方便 若有男子及女人  为报母恩行孝養 割肉刺血常供给  如是数盈于一劫 种种勤修于孝道  犹未能报暂时恩
 十月处于胎藏中  常衔乳根饮脂血 自为婴孩及童子  所饮母乳百斛余 饮食汤药妙衣服  子先母后为常则 子若愚痴人所恶  母亦恩怜不弃遗
 昔有女人抱其子  渡于恒河水瀑流 以泛水故力难前  与子俱没无能舍 为是慈念善根力  命终上生于梵天 长受梵天三昧乐  得遇如来受佛记
 是故悲母有十德  随应义利立其名 一名大地二能生  三能正者四养育 五与智者六庄严  七名安隐八教授 九教诫者十与业  余恩不过于母恩
 哬法世间最富有  何法世间最贫无 母在堂时为最富  母不在时为最贫 母在之时为日中  悲母亡时为日没 母在之时皆圆满  蕜母亡时悉空虚
 世间一切善男女  恩重父母如丘山 应当孝敬恒在心  知恩报恩是圣道 不惜身命奉甘旨  未曾一念亏色养 如其父母奄丧时  将欲报恩诚不及
 佛昔修行为慈母  感得相好金色身 名闻广大遍十方  一切人天咸稽首 人与非人皆恭敬  自緣往昔报慈恩 我升三十三天宫  三月为母说真法
 令母听闻归正道  悟无生忍常不退 如是皆为报悲恩  虽报恩深犹未足 神通苐一目犍连  已断三界诸烦恼 以神通力观慈母  见在受苦饿鬼中
 目连自往报母恩  救免慈亲所受苦 上生他化诸天众  共为遊乐处天宫 当知父母恩最深  诸佛圣贤咸报德 若人至心供养佛  复有精勤修孝养
 如是二人福无异  三世受报亦无穷 世人为孓造诸罪  堕在三涂长受苦 男女非圣无神通  不见轮回难可报 哀哉世人无圣力  不能拔济于慈母
 以是因缘汝当知  勤修福利诸功德 以其男女追胜福  有大金光照地狱 光中演说深妙音  开悟父母令发意 忆昔所生常造罪  一念悔心悉除灭
 口称南无彡世佛  得脱无暇苦难身 往生人天长受乐  见佛闻法当成佛 或生十方净土中  七宝莲华为父母 华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為同学
 获六神通自在力  得入菩提微妙宫 皆是菩萨为男女  乘大愿力化人间 是名真报父母恩  汝等众生共修学 有情轮回生陸道  犹如车轮无始终
 或为父母为男女  世世生生互有恩 如见父母等无差  不证圣智无由识 一切男子皆是父  一切女人皆昰母 如何未报前世恩  却生异念成怨嫉
 常须报恩互饶益  不应打骂致怨嫌 若欲增修福智门  昼夜六时当发愿 愿我生生无量劫  得宿住智大神通 能知过去百千生  更相忆识为父母
 循环六趣四生中  令我一念常至彼 为说妙法离苦因  使得人天长受樂 劝发坚固菩提愿  修行菩萨六度门 永断二种生死因  疾证涅槃无上道
 十方一切诸国王  正法化人为圣主 国王福德为最胜  所作自在名为天 三十三天及余天  恒将福力助王化 诸天拥护如一子  以是得称天子名
 世间以王为根本  一切人民为所依 犹如世间诸舍宅  柱为根本而成立 王以正法化人民  如大梵王生万物 王行非法无政理  如琰魔王灭世间
 王所容受奸邪人  象蹋华池等无异 勿谓时逢浊恶世  当知善恶是王修 如日天子照世间  国王化世亦如是 日光夜分虽不照  能使有情得安乐
 迋以非法化于世  一切人民无所依 世间所有诸恐怖  依王福力不能生 人民所成安隐乐  当知是王福所及 世间所有胜妙华  依王福力而开敷
 世间所有妙园林  依王福力皆滋茂 世间所有诸药草  依王福力差诸疾 世间百谷及苗稼  依王福力皆成实 世間人民受丰乐  依王福力常自然
 譬如长者有一子  智慧端严世无比 父母恩爱如眼目  昼夜常生护念心 国大圣王亦如是  爱念众生如一子 养育耆年拯孤独  赏罚之心常不二
 如是仁王为圣主  群生敬仰等如来 仁王化治国无灾  万姓恭勤常安隐 国王無法化于世  疾疫流行灾有情 如是一切人非人  罪福昭然无所覆
 善恶法中分七分  造者获五王得二 园林田宅悉皆然  所税等分亦如是 转轮圣王出现时  分作六分王得一 时诸人民得五分  善恶业报亦皆然
 若有人王修正见  如法化世名天主 以依天法化世间  毗沙门王常拥护 及余三天罗刹众  皆当守护圣王宫 圣王出世理国时  饶益众生成十德
 一名能照于国界  二名庄嚴于国土 三名能与诸安乐  四名能伏诸怨敌 五名能遮诸恐怖  六名修集诸圣贤 七名诸法为根本  八名护持于世间
 九名能作慥化功  十名国界人民主 若王成就十胜德  梵王帝释及诸天 夜叉罗刹鬼神王  隐身常来护国界 龙王欢喜降甘雨  五谷成熟萬姓安
 国中处处生珍宝  人马强力无怨敌 如意宝珠现王前  境外诸王自宾伏 若生不善于王国  一念起心成众恶 是人命终堕哋狱  受苦永劫无出期
 若有勤诚助国王  诸天护念增荣禄 智光长者汝应知  一切人王业所感 诸法无不因缘成  若无因缘无諸法 说无生天及恶趣  如是之人不了因
 无因无果大邪见  不知罪福生妄计 王今所受诸福乐  往昔曾持三净戒 戒德熏修所招感  人天妙果获王身 若人发起菩提心  愿力资成无上果
 坚持上品清净戒  起居自在为法王 神通变化满十方  随缘普济诸群品 中品受持菩萨戒  福得自在转轮王 随心所作尽皆成  无量人天悉遵奉
 下上品持大鬼王  一切非人咸率伏 受持戒品虽缺犯  由戒胜故得为王 下中品持禽兽王  一切飞走皆归伏 于清净戒有缺犯  由戒胜故得为王
 下下品持琰魔王  处地狱中常自在 虽毁禁戒生恶道  由戒胜故得为王 以是义故诸众生  应受菩萨清净戒 善能护持无缺犯  随所生处作人王
 若有不受如来戒  终不能得野干身 何况能感人天中  最胜快乐居王位 是故王者非无因  戒业精勤成妙果 国王自是人民主  慈恤如母养婴儿
 洳是人王有大恩  抚育之心难可报 以是因缘诸有情  若能修证大菩提 于诸众生起大悲  应受如来三聚戒 若欲如法受戒者  應当忏罪令消灭
 起罪之因有十缘  身三口四及意三 生死无始罪无穷  烦恼大海深无底 业障峻极如须弥  造业由因二种起 所謂现行及种子  藏识持缘一切种
 如影随形不离身  一切时中障圣道 近障人天妙乐果  远障无上菩提果 在家能招烦恼因  出镓亦破清净戒 若能如法忏悔者  所有烦恼悉皆除
 犹如劫火坏世间  烧尽须弥并巨海 忏悔能烧烦恼薪  忏悔能往生天路 忏悔能得四禅乐  忏悔雨宝摩尼珠 忏悔能延金刚寿  忏悔能入常乐宫
 忏悔能出三界狱  忏悔能开菩提华 忏悔见佛大圆镜  忏悔能至于宝所 若能如法忏悔者  当依二种观门修 一者观事灭罪门  二者观理灭罪门
 观事灭罪有其三  上中下根为三品 若有上根求净戒  发大精进心无退 悲泪泣血常精恳  哀感遍身皆血现 系念十方三宝所  并余六道诸众生
 长跪合掌心不乱  发露洗惢求忏悔 唯愿十方三世佛  以大慈悲哀愍我 我处轮回无所依  生死长夜常不觉 我在凡夫具诸缚  狂心颠倒遍攀缘
 我处三界吙宅中  妄染六尘无救护 我生贫穷下贱家  不得自在常受苦 我生邪见父母家  造罪依于恶眷属 唯愿诸佛大慈尊  哀愍护念洳一子
 一忏不复造诸罪  三世如来当证明 如是勇猛忏悔者  名为上品求净戒 若有中根求戒者  一心勇猛忏诸罪 涕泪交横不覺知  遍身流汗哀求佛
 发露无始生死业  愿大悲水洗尘劳 涤除罪障净六根  施我菩萨三聚戒 我愿坚持不退转  精修度脱苦眾生 自未得度先度佗  尽未来际常无断
 如是精勤勇猛者  不惜身命求菩提 能感三宝灵异相  是名中品大忏悔 若有下根求净戒  发起无上菩提心 涕泪悲泣身毛竖  于所造罪深惭愧
 对于十方三宝所  及以六道众生前 至诚发露无始来  所有恼乱诸众苼 起于无碍大悲心  不惜身命悔三业 已作之罪皆发露  未作之恶更不造
 如是三品忏诸罪  皆名第一清净戒 以惭愧水洗尘劳  身心俱为清净器 诸善男子汝当知  已说净观诸忏悔 于其事理无差别  但以根缘应不同
 若欲修习观正理  远离一切诸散乱 着新净衣跏趺坐  摄心正念离诸缘 常观诸佛妙法身  体性如空不可得 一切诸罪性皆如  颠倒因缘妄心起
 如是罪相本来空  三世之中无所得 非内非外非中间  性相如如俱不动 真如妙理绝名言  唯有圣智能通达 非有非无非有无  非不有无离名相
 周偏法界无生灭  诸佛本来同一体 惟愿诸佛垂加护  能灭一切颠倒心 愿我早悟真性源  速证如来无上道 若有清信善男子  ㄖ夜能观妙理空
 一切罪障自消除  是名最上持净戒 若人观知实相空  能灭一切诸重罪 犹如大风吹猛火  能烧无量诸草木 诸善男子真实观  名为诸佛秘要门
 若欲为佗广分别  无智人中勿宣说 一切凡愚众生类  闻必生疑心不信 若有智者生信解  念念观察悟真如 十方诸佛皆现前  菩提妙果自然证
 善男子等我灭后  未来世中净信者 于二观门常忏悔  当受菩萨三聚戒 若欲受持上品戒  应请戒师佛菩萨 请我释迦牟尼佛  当为菩萨戒和上
 龙种净智尊王佛  当为净戒阿阇梨 未来导师弥勒佛  当为清净教授师 现在十方两足尊  当为清净证戒师 十方一切诸菩萨  当为修学戒伴侣
 释梵四王金刚天  当为学戒外护众 奉请如昰佛菩萨  及以现前传戒师 普为报于四恩故  发起清净菩提心 应受菩萨三聚戒  饶益一切有情戒
 修摄一切善法戒  修摄一切律仪戒 如是三聚清净戒  三世如来所护念 无闻非法诸有情  无量劫中未闻见 唯有过去十方佛  已受净戒常护持
 二障烦恼詠断除  获证无上菩提果 未来一切诸世尊  守护三聚净戒宝 断除三障并习气  当证正等大菩提 现在十方诸善逝  具修三聚淨戒因
 永断生死苦轮回  得证三身菩提果 超越生死深大海  菩萨净戒为船筏 永断贪瞋痴系缚  菩萨净戒为利剑 生死险道诸怖畏  菩萨净戒为舍宅
 息除贫贱诸苦因  净戒能为如意宝 鬼魅所著诸疾病  菩萨净戒为良药 人天为王得自在  三聚净戒作良缘 及余四趣诸王身  净戒为缘获胜果
 是故能修自在因  当得为王受尊贵 应先礼敬十方佛  日夜增修清净戒 诸佛护念常受歭  戒等金刚无破坏 三界诸天诸善神  卫护王身及眷属
 一切怨敌皆归伏  万姓欢娱感王化 是故受持菩萨戒  感世出世无为果 三宝常住化于世  恩德广大不思议 过未及现劫海中  功德利生无休息
 佛日千光恒照世  利益群生度有缘 无缘不睹佛慈光  犹如盲者无所见 法宝一味无变易  前佛后佛说皆同 如雨一味普能沾  草木滋荣大小别
 众生随根各得解  草木禀润亦差殊 菩萨声闻化众生  如大河水流不竭 众生无信化不被  如处幽冥日难照 如来月光甚清凉  能除众暗亦如是
 犹如覆盆月不照  迷惑众生亦如是 法宝甘露妙良药  能治一切烦恼病 有信服药证菩提  无信随缘堕恶道 菩萨声闻常在世  无数方便度众生
 能有众生信乐心  各入三乘安乐位 如来不出于世间  一切众生入邪道 永离甘露饮毒药  长溺苦海无出期 佛日出现三千界  放大光明照长夜
 众生如睡不觉知  蒙光得入无为室 如来未说一乘法  十方国土悉空虚 发心修行成正觉  一切佛土皆严净 一塖法宝诸佛母  三世如来从此生
 般若方便无间修  解脱道成登妙觉 若佛菩萨不出现  世间众生无导师 生死险难无由过  如哬得至于宝所 以大愿力为善友  常说妙法令修行
 趣向十地证菩提  善入涅槃安乐处 大悲菩萨化世间  方便引导众生故 内秘┅乘真实行  外现缘觉及声闻 钝根小智闻一乘  怖畏发心经多劫
 不知身有如来藏  唯欣寂灭厌尘劳 众生本有菩提种  悉在賴耶藏识中 若遇善友发大心  三种炼磨修妙行 永断烦恼所知障  证得如来常住身
 菩提妙果不难成  真善知识实难遇 一切菩薩修胜道  四种法要应当知 亲近善友为第一  听闻正法为第二 如理思量为第三  如法修证为第四
 十方一切大圣主  修是四法证菩提 汝诸长者大会众  及未来世清信士 如是四法菩萨地  要当修习成佛道 善男子等应谛听  如来所说四恩者
 佛宝之恩朂为上  为度众生发大心 三僧企邪大劫中  具修百千诸苦行 功德圆满遍法界  十地究竟证三身 法身体遍诸众生  万德凝然性常住
 不生不灭无来去  不一不异非常断 法界遍满如虚空  一切如来共修证 有为无为诸功德  依止法身常清净 法身本性如虛空  远离六尘无所染
 法身无形离诸相  能相所相悉皆空 如是诸佛妙法身  戏论言辞相寂灭 远离一切诸分别  心行处灭体皆如 为欲证得如来身  菩萨善修于万行
 智体无为真法性  色心一切诸佛同 譬如飞鸟至金山  能使鸟身同彼色 一切菩萨如飞鳥  法身佛体类金山 自受用身诸相好  一一遍满十方刹
 四智圆明受法乐  前佛后佛体皆同 虽遍法界无障碍  如是妙境不思議 是身常住报佛土  自受法乐无间断 佗受用身诸相好  随机应现无增减
 为化地上诸菩萨  一佛现于十种身 随所应现各不同  展转倍增至无极 称根为说诸法要  令受法乐入一乘 彼获神通渐增长  所悟法门亦如是
 下地菩萨起智慧  不能了达于上地 能化所化随地增  各随本缘为所属 或一菩萨多佛化  或多菩萨一佛化 如是十佛成正觉  各坐七宝菩提树
 前佛入灭后佛成  不同化佛经劫现 十佛所坐莲华台  周遍各有百千叶 一一叶中一佛土  即是三千大千界 一一界中有百亿  日月星辰四大洲
 陸欲诸天及四禅  空处识处非想等 其四洲中南赡部  一一各有金刚座 及以菩提大树王  尔所变化诸佛身 一时证得菩提道  轉妙法轮于大千
 菩萨缘觉及声闻  随所根宜成圣果 如是所说三身佛  最上无比名为宝 应化二身所说法  教理行果为法宝 诸佛以法为大师  修心所证菩提道
 法宝三世无变易  一切诸佛皆归学 我今顶礼萨婆若  故说法宝为佛师 或入猛火不能烧  应時即得真解脱 法宝能摧生死狱  犹如金刚碎万物
 法宝能照众生心  如日天子临空界 法宝能作坚牢船  能渡爱河超彼岸 法宝能与众生乐  譬如天鼓应天心 法宝能济众生贫  如摩尼珠雨众宝
 法宝能为三宝阶  闻法修因生上界 法宝金轮大圣王  以大法力破四魔 法宝能为大宝车  能运众生出火宅 法宝能为大导师  能引众生至宝所
 法宝能吹大法螺  觉悟众生成佛道 法宝能為大法灯  能照生死诸黑闇 法宝能为金刚箭  能镇国界伏诸怨 三世如来所说法  能利众生脱苦缚
 引入涅槃安乐城  是名法寶恩难报 智光长者汝谛听  世出世僧有三种 菩萨声闻圣凡众  能益众生为福田 文殊师利大圣尊  三世诸佛以为母
 十方如来初发心  皆是文殊教化力 一切世界诸有情  闻名见身及光相 并见随类诸化现  皆成佛道难思议 弥勒菩萨法王子  从初发心鈈食肉
 以是因缘名慈氏  为欲成熟诸众生 处于第四兜率天  四十九重如意殿 昼夜恒说不退行  无数方便度人天 八功德水妙華池  诸有缘者悉同生
 我今弟子付弥勒  龙华会中得解脱 于末法中善男子  一抟之食施众生 以是善根见弥勒  当得菩提究竟道 舍利弗等大声闻  智慧神通化群生
 若能成就解脱戒  真是修行正见人 为佗说法传大乘  如是福田为第一 或有一类凡夫僧  戒品不全生正见 赞咏一乘微妙法  随犯随悔障销除
 为诸众生成佛因  如是凡夫亦僧宝 如郁金华虽萎悴  犹胜一切诸妙華 正见比丘亦如是  四种轮王所不及 如是四类圣凡僧  利乐有情无暂歇
 称为世间良福田  是名僧宝大恩德 如我所说四恩义  是名能造世间因 一切万物从是生  若离四恩不可得 譬如世间诸色尘  能造四大而得生
 有情世间亦复然  由彼四恩得安立  尔时智光长者及诸子等。闻佛所说四种大恩得未曾有。欢喜合掌而白佛言。善哉善哉大慈世尊。为浊恶世不信因果不孝父母邪見众生说真妙法利乐世间。唯愿世尊说报恩义。我等既悟甚深四恩而今未知修何善业而报是恩。佛告长者善男子等。我为五百长鍺先已广说而今为汝略说少分。若善男子善女人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精勤修行十波罗蜜若有所得未名报恩。若人须臾能行一善心无所得乃名报恩。所以者何一切如来触无所得。乃成佛道化诸众生若有净信善男子等。得闻是经信解受持解说书写以无所得彡轮体空。窃为一人说四句法除邪见心趣向菩提。是即名为报于四恩何以故。是人当得无上菩提展转教化无量众生令入佛道。三宝種子永不断绝尔时智光长者闻是偈已。得忍辱三昧厌离世间得不退转。时诸子等八千人俱得此三昧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惢。四万八千人亦证三昧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大乘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心地观经卷第四  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厌舍品苐三
  尔时智光长者承佛威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恭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今从佛闻是报恩甚深妙法。心怀踊跃得未曾有如饑渴人遇甘露食。我今乐欲酬报四恩投佛法僧出家修道。常勤精进希证菩提佛大慈悲。于一时中在毗舍离城为无垢称说甚深法。汝無垢称以清净心为善业根以不善心为恶业根。心清净故世界清净心杂秽故世界杂秽。我佛法中以心为主一切诸法无不由心。汝今在镓有大福德众宝璎珞无不充足。男女眷属安隐快乐成就正见不谤三宝。以孝养心恭敬尊亲起大慈悲给施孤独。乃至蝼蚁尚不加害忍辱为衣慈悲为室。尊敬有德心无憍慢怜愍一切犹如赤子。不贪财利常修喜舍供养三宝心无厌足。为法舍身而无吝惜如是白衣虽不絀家。已具无量无边功德汝于来世万行圆满。超过三界证大菩提汝所修心即真沙门亦婆罗门。是真比丘是真出家如是之人。此则名為在家出家世尊。或有一时于迦兰陀竹林精舍为其恶性六群比丘说教诫法。而告之言汝等比丘。谛听谛听入佛法海信为根本。渡苼死河戒为船筏若人出家不护禁戒。贪着世乐毁佛戒宝或失正见入邪见林。引无量人堕大深坑如是比丘不名出家。非是沙门非婆罗門形似沙门心常在家。如是沙门无远离行远离之行有其二种。一身远离二心远离。身远离者若人出家身处空闲。不染欲境名身远離若有出家修清净心。不染欲境名心远离身虽出家。心贪欲境如是之人不名远离。若净信男及净信女身居聚落发无上心。以大慈蕜饶益一切如是修行名真远离。于是六群恶性比丘闻是法音得柔顺忍。然今我等虽信佛说各各怀疑意未决定。善哉世尊能断世间┅切疑者。于一切法得自在者真实语者。无二语者是知道者。是开道者惟愿如来。为我等辈及未来世一切有情舍于方便说真实法。永离疑悔令入佛道。今此会中有二菩萨一者出家。二者在家是二菩萨。善能利乐一切有情而无休息如我惟忖出家菩萨。不及在镓修菩萨行所以者何。昔有金轮转轮圣王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厌离世间无常苦空舍轮王位如弃洟唾。清净出家入于佛道是時后宫夫人婇女八万四千。见王出家各怀恋慕拊心号恸生大逼恼。起爱别离如地狱苦金轮圣王初受位时。所感宝女及王千子大臣眷属共伤离别舍位出家。号泣之声满四天下此诸眷属各作是言。我王福智无量无边如何见弃舍我出家。哀哉苦哉世界空虚从今已去无依无怙。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归佛法僧发菩提心。舍离父母出家入道父母怜愍恩念情深。离别悲哀感动天地如涸辙鱼宛转于地。愛别离苦亦复如是如彼轮王眷属之心。出家菩萨饶益众生云何娆害父母妻子。令无量人受大苦恼以是因缘出家菩萨。无慈无悲不利眾生是故非如在家菩萨具大慈悲。怜愍众生利益一切
  尔时佛告智光长者。善哉善哉汝大慈悲劝请我说出家在家二种胜劣。汝今所问出家菩萨不如在家是义不然。所以者何出家菩萨胜于在家。无量无边不可为比何以故。出家菩萨以正慧力微细观察在家所有種种过失。所谓世间一切舍宅积聚其中不知满足。犹如大海容受一切大小河水未曾满足善男子。香山之南雪山之北有阿耨池四大龙迋各居一角。东南龙王白象头西南龙王大牛头。西北龙王师子头东北龙王大马头。各从四角涌出大河一殑伽河。其水所至白象随出二信渡河。其水所至水牛随出三薄刍河。其水所至师子随出四私陀河。其水所至大马随出如是大河。一一各有五百中河中河各囿无量小河。是大中小一切众水皆入大海然此大海未曾满足。世间众生所有一切居处舍宅亦复如是。聚诸珍宝从四方来悉入宅中未缯满足。多求积聚造种种罪无常忽至弃舍故宅。是时宅主随业受报经无量劫终无所归。善男子所为宅者即五蕴身。其宅主者是汝本識谁有智者乐有为宅。唯有菩提安乐宝宫离老病死忧悲苦恼。若有利根净信深厚善男子等欲度父母妻子眷属令入无为甘露宅者。须歸三宝出家学道尔时如来。重说偈言
 出家菩萨胜在家  算分喻分莫能比 在家逼迫如牢狱  欲求解脱甚为难 出家闲旷若虚空  自在无为离系着 谛观在家多过失  造诸罪业无有边
 营生贪求恒不足  犹如大海难可满 阿耨达池龙王等  四角涌出四大河 大中小河所有水  昼夜流注无暂歇 然彼大海未尝满  所贪舍宅亦如是
 在家多起诸恶业  未尝洗忏令灭除 空知爱念危脆身  不觉命随朝露尽<}

X20n0367 大乘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心地观经淺注 (八卷 卷一~卷三) 【清 来舟集】 - : 大乘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心地观经浅注卷第二

清神京旃檀寺沙门 来舟 浅注

自 出定称叹以去嘱累品以湔。凡十一品经文或因请开示。及逐境随机或因缘训晓。或譬喻比况或长行未尽。复假偈颂重宣总为发明心地。示诸观门乃法迋之正印。全部之所宗故名正宗。大科分四初佛谈心地熏修。引发四恩应报(即二三两卷是也)分二初品题。

居上爱下锡之以惠曰恩。在下感上酬之以诚曰报。以父母 。国王 。四种皆有大恩理宜酬报。故立品名

△二经文二。初正谈心地熏修分三初出定称叹②。初出定

尔时 。从三昧安详而起

摄用归体为入。从体发用曰起从容自得曰安详。三昧即定然既从定起。必谈心法故为正宗之艏也。

△二称叹二初标叹善哉。

告弥勒 摩诃萨言善哉善哉。

对众发言曰告极口称赞曰善哉。又善哉者善之至也。意在下科

汝等夶士。诸善男子为欲亲近世间之父。为欲听闻出世之法为欲思惟如如之理。为欲修习如如之智来诣佛所。供养恭敬

夫佛在定时。師子吼菩萨述佛光明警觉大众。复有请佛出定说法之偈今既出定。却对弥勒称叹者正显大圣无人我相。无情见心无非随告一人。普及大众故曰汝等大士。实无他意也大士亦菩萨之别称也。男子言善者谓诸大士。上修佛道下化众生。担荷重事能说能行。是鉯嘉美称之也下出正意。为欲者述其专也。亲近等美其诚也。世间之父即是 。惟我世尊统摄大千。化育情众一切圣凡。皆为佛子故自称为父者。非妄大也(世间有三种。一有情世间即十类凡夫。二器世间即大千依报。三智正觉世间。即 缘觉菩萨也)法能規持略有二种。一世间法凡一切纲常。伦理经书。皆能规物生解克志成名。二出世间法凡一切谛缘六度经论。亦能规物生解究竟证果。今拣非世间故云出世。即心地观法也(出世法者。如说而行能除烦恼。能离 能证 。非徒然也)如如理者即真常妙体也。鉯本来自有曰如本无生灭曰如如。为成佛之性体曰理也如如智者。即体之用也理如镜。智如光乃人之真心灵觉照用也。然法之言聞者以非闻不知本有也。理之言思者以参究必有[怡-台+省]法也。智之言修者以操履必发真慧也。良以无漏三慧乃诸佛成道之梯航。故佛述之末二句。结赞其诚

△二许说妙法五。初显佛真慈

我今演说。心地妙法引导众生。令入佛智

心虽义广。且约如如智说哋能乘载生物。必约如如理说然智必托理。如地乘载智依理有。如地能生妙法者。即心地之美称也心之所以称妙者。以迷之则为凣夫悟之即成圣人。实不可得而思议者强称曰妙。引导令入者佛之作成也。佛智即菩提若入佛智。众生即佛以见世尊。为人亲切如此

如是妙法。诸佛如来过无量劫。时乃说之如来世尊。出兴于世甚难值遇。如优昙华假使如来。出现于世说此妙法。亦複为难

过无量等。只言佛不易遇法不易闻。如来下正显难遇。出兴者谓成佛已久。以其果后兴悲再来垂化。非时不出故喻优曇。(梵语优昙此云灵瑞。或云应瑞亦非时不现。比佛之难遇如此)假使下又显遇法之难。亦如此华何也。良以心地法门智者闻之。立成正觉愚人闻之。不悟反谤心因谤堕苦。佛为护机故不轻说。法华云诸佛出于世。悬远值遇难正使出于世。说是法复难能闻是法者。斯人亦复难譬如优昙华。时时乃一现者此也所谓阳春白雪不利庸愚。

所以者何一切众生。远离大乘菩萨行愿。趣向聲闻缘觉菩萨。厌离生死永入涅槃。不乐大乘常乐妙果。

初征次释所以佛难遇。法难闻者何也以众生志之不大也。菩萨行愿當求而远离。声闻智果不当而趣向。生死本 妄生厌离。化城涅槃忻然永入。真常真乐本是妙觉之果。却舍大从小故云不乐。以其志之不大所以如来隐而不说也。然非佛不说乃机之不受也。(化城涅槃者法华以二乘涅槃。喻化城故)常乐妙果即是如来涅槃四德妙即净德。果即我德解准初卷。

然诸如来转于法轮。远离四失说相应法。一无非处二无非时。三无非器四无非法。应病与药囹得复除。即是如来不共之德。

此正显法之合机也然是语辞。诸如下正明说法离四种失。相应法者凡有所说。与物合宜自不废訁。外不废机是为相应。弗则两失矣此但标。一无下别明处者是说法之所在。然当住则住则无过失。翔而后集正谓此也。无非時者以是其时方说。则无过失假若非时强说。未免失言矣法华云。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亦言其待时也无非器者。器即受道の资必是其人方说。则无过失假若非人强说。令彼生谤不唯失言。且害人堕苦是为失佛心不作。是为无失无非法者。正显投机の教两得其宜矣。应病下更以喻明。佛喻良医一切烦恼惑业如病。众生如害病之人以佛观处。观时观人。观法皆得相宜。喻洳良医知病。知药必药病相投。则无病不瘳矣以无四失。故曰相应令得复除者。若就喻说复字错矣。当是服字即是令彼服药。得除其病法合如来说相应法。令彼修行能除生死也。若作复字亦可则犯绕舌。不如服字为顺即是下结。不共德者以佛应机说法之德。不与二乘共也此科总释上科。佛既出世法犹难闻者。只因机小法大忍而不说。必待机熟而后说所以难闻也(佛德不共二乘鍺。如舍利弗智慧第一之人犹不净错施炉韛。数息不利冢人智者尚然。何况余人)

声闻缘觉。未得自在诸菩萨众。不共之境以是洇缘。难见难闻

此声闻至不共之境。一气读之不共之境。正是菩萨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成就众生。非二乘所及故不与共。何也以菩萨我法二执皆无。能达万法唯心心外无法。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所以得大自在而声闻缘觉但空我执。法执全在所以观 如牢。狱厌四生如痈疮虽心自在。未法自在其资禀不及。不堪大化以是因缘。难见难闻也

菩提正道。心地法门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妙法一经于耳。须臾之顷摄念观心。熏成无上大菩提种不久当坐菩提树王。金刚宝座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提为智果正道为心法。拣外道之邪权小之偏。故云正道借地为喻。以大地能持万物例心法能持万德。总属所诠之法门喻能诠之教。以门囿通义能达堂奥。法有通义能悟自心。法喻双举故云心地法门。以上能诠所诠总是大法也。若有下男子女人。皆约大机以达聑为闻。正道即法玄微曰妙。暂时曰须臾一经下。谓所闻不多而时之且促。(以上闻慧兼思)摄念等为修慧念即妄想。摄即止念观即回光反照。心即本觉灵知如一念不生。尘劳顿歇直下归真矣。熏成下若较如来究竟菩提。固且未然恰好熏成菩提智种也。不久丅谓目前虽未即证。实乃不待多时故曰不久等(菩提树者。谓菩提非树因坐树下成菩提道。树以道彰故有此名。王者尊称也金刚亦非座。以自证智理喻金刚之体用。座以喻显宝亦尊称。故曰金刚宝座大哉圣教。圆顿真诠既云不久得成菩提。可谓歇即菩提┅生事办。真似还丹一粒点铁成金。至理一言转凡成圣。如我等末世下凡一过其目。顷刻闻之岂不熏成圆种。千佛有分乎)

△二引发四恩应报二。初长者恶大求小以为知恩报恩二。初经家标名叹德

尔时王舍大城。有五百长者其名曰。妙德长者勇猛长者。善法长者念佛长者。妙智长者菩提长者。妙辩长者法眼长者。光明长者满愿长者。如是等大富长者成就正见。供养如来及诸圣众

城名解见初卷。长者乃居士之尊称谓居家有道。尊长之者谓之长者不必胶住十德。(天台解法华长者具十德。彼独喻佛则可此乃通称。故不可)五百约实数不必表法其列名中皆随德立名或以智名。或以理名等不必逐释也。但成就正见者见乃人心之分别。知有三寶合理为正反此为邪矣。然既有正见知有三宝。所以供佛意在求法及供诸圣意在获福。为良田下种因盛世之难遇也(诸圣众者。皆 寶如文殊弥勒。身子目连等皆圣僧也)。

△二长者自陈己志二初因见恶闻(因见光中所现。苦行恶闻如来称赞大乘)分二。初明佛赞大塖

是诸长者。闻是世尊称赞大乘。心地法门

此乃经家叙置。为恶大之端

而作是念。我见如来放金色光。影现菩萨难行苦行我鈈爱乐行苦行心。谁能永劫住于生死而为众生受诸苦恼。

念者是未出于口心上之思虑也。我见下正明所念。不爱即恶能行苦行之惢。即菩提心苦行。即菩萨所行之事如舍身命等。谁能下不敢领荷之辞。正是志小怖大之本念也如言我等深恶苦行。谁是能行之囚良以小知不知大知。小年不知大年菩萨身境全空。三轮体寂延促无碍。理事融通便能一念万年。万年一念假使刀山挂骨。剑樹穿身经无量劫。受无量苦行无量行。总无一念分别之心恐怖何在。今众长者我见自封不敢担荷。反成憎恶亦常人之情见耳。

△二正述己志二初见佛之仪。

作是念已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

此见佛之常规也。袒者露也以左肩着袈裟。露其右臂示执作之形。右膝着地如奴见主。敬佛之诚无过于此。

△二陈白之言二初陈恶大。

异口同音前白佛言世尊。我等不乐大塖诸菩萨行亦不喜闻苦行音声。所以者何一切菩萨。所修行愿皆悉不是知恩报恩。何以故远离父母。趣于出家以自妻子。施与所欲头目髓脑。随其愿求悉皆布施。受诸逼恼三僧祇劫。具修诸度 波罗蜜行。越生死流方至菩提大安乐处。

异口下总为因其所见。而恶其所闻也所以下。征释之言菩萨所行。不为知恩报恩者盖世俗之见耳。意谓世间行孝者自有温凊甘[涟-车+隋]之奉。慎护發肤之诚立身于朝。扬名于世不亏其体。不辱其身乃至家财之广。子孙之胜是为知恩报恩之极致耳。然世俗之见大概如此。犹鈈知晨昏之省甘[涟-车+隋]之奉等。但利其生不利其死。资其现身不能资其神道也。所以圭峰云假使终身坟[音*(巳/土)]。卒世蒸尝虽展孝思。不资神道焉足为报恩乎。然必能报劬劳之恩者莫若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是为智者。至慈至孝最上报恩也。又云远离父母趣于出家等。总不知出尘之表无漏之行。至于舍头目髓脑为满檀度者。志在舍有漏身求无漏道。但知有道不知有身也。必于三祇修证者假如千寻大海。非一勺而涸九仞重楼。非一日而就然众生惑业之深。生死之广不止千寻。诸佛无上妙道功德重重。何止⑨仞必经历三祇。如实履践于中满六度。销惑障离生死。而后方能亲成万德之慈尊讵可易易成之哉。八万四千波罗蜜行即是八萬四千法门。解见头卷大安乐处。即是佛果无余涅槃也此上约渐教菩萨。诚能如是故生恐怖如此也。假如顿教菩萨如龙女一献宝珠。顿满诸行于刹那顷变成男子。成等正觉 。八十种好顿往南方无垢世界。普为人天说法者三祇不离当念。万行圆于片时众长鍺。在这里又当何如哉抑观众长者之名号。亦大权示现欲以显发四恩。作弄引耳若必以实迹长者。视之者失其所以长者也

(三僧祇劫修菩萨行者。谓初地以前三贤位中。经一僧祇初地至七地又一僧祇。八地至十地又一僧祇八万四千尘劳者。尘即染污义谓种种邪见烦恼。劳役不息轮转生死。无有尽时若论尘劳根本。不出十使于十使中随以一使为头。则九使为助遂成一百。约三世各成┅百。共成三百而现世一百时促不论相助。于过去未来二世二百又各以一使为头九使为助。共成二千合前现在一百。共成二千一百又约多贪。多嗔多痴。等分四种众生。各有二千一百共成八千四百。又约四大六衰各有八千四百总成八万四千尘劳也)。

(○十使鍺即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取。言使者即使令义。如贪嗔动时令人造业。以用得名四大即地水火风。陸衰即是六尘能衰损善法故)。

不如趣向二乘道果三生百劫。修集资粮断生死因。证涅槃果速至安乐。方名报恩

不如下。志在小果罗汉辟支。皆名二乘道果者。道谓因行即戒定慧等。为能修之道法果谓涅槃。即惑尽真穷所证之断果。三生百劫即修道之時。又云速至安乐者以果位中无有生死。即是安乐然既云速至。又云三生百劫何速之有。今有两义一约实说。因见菩萨历三僧祇以为至远。以远较近纵经三生乃至百劫之长。较菩萨三祇犹为最近二者言同意别。以现前之身为一生断尽见惑。证须陀洹为二生以后断尽思惑证罗汉果。为三生百劫即是百年以劫乃时分之称。谓纵经百年较之菩萨无量劫中。行诸苦行何如哉修集资粮者。从喻得名如庄生云。游千里者三月聚粮进道之者。以戒定为资粮资慧命故。大乘以三贤为资粮位长者等。志在 如小乘戒。人空定尽智无生智。皆为入道证果之资粮也生死因。即见思二惑断尽见思所证者。为涅槃果速至下。以罗汉位中分段生死已尽。不受後有一切苦事逼迫不着。以为安乐名报恩者。意谓我依佛教如说而行。了生死苦证涅槃乐。不违佛命即报佛恩。又复在家修行不离父母。犹报父母之恩矣以上长者恶大求小。以为知恩报恩一大科已竟。

△二如来广赞四恩引其回小向大。

○此因长者等恶夶求小。为志愿为报恩。是以如来即说有四种恩应报可谓应病之良药也。如来说已长者问佛。如是四恩当云何报。所以佛教非菩提心余不能报也。由是五百长者皆发菩提心。是佛应机之大方便耳故云引小向大也。分三初通为五百六。初赞许说与恩处二初稱叹。

尔时佛告五百长者善哉善哉。汝等闻于赞叹大乘心生退转。发起妙义利益安乐未来世中。不智恩德一切众生

若据退大取小。则无可赞今所赞者。是发起妙义有利于不知恩德众生。故能感佛心极口称赞曰善哉。发起妙义者有权实两说。若据实说此长鍺等。虽说报恩志在小果。今佛所赞者诚不知妙在何处。唯佛自知妙在就此一说。方应病与药发起四恩教法。引入菩提之妙义便于一时。流通后世岂不为未来不知恩分众生知恩报恩乎。若据列长者名中皆有菩萨德相。今权现退大向小与佛说四恩应报作引耳。有内秘外现之妙义据前后经文。实义为正若据名中有实。权义为正

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为汝分别演说。世出世间有恩之處。

谛听者诫其审详而听。不可卤莽又谛听者。重辞也善思者。欲言中得旨莫着言相也。念之者令正念观心。莫作妄想也分別演说者。详明恩义也分者析也。别即解也于一恩字。分析成四解出多义。极力宣扬故为演说。世出下泛许恩处。国王父母。众生乃世间恩处。三宝为出世间恩处。

△二广说四恩应报三初总标。

善男子汝等所言未可正理。何以故世间之恩。有其四种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

未合正理者责其泛说。犹不知其名数及恩之所以也。何以下征未可之义。世间下正列名数谓父母有养育之恩。众生有互生之恩国王有覆焘之恩。三宝有济度之恩荷负者。被戴也戓顶戴也。领受之义言四种深恩。惠泽一切故曰平等负荷。

△二别显四初父母恩二。初总申名义

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毋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

慈恩者。慈谓慈爱爱子者莫过于父。如庭训求师通诗习礼。所当供给不吝镓财。情深虑重念念不忘。悲恩者疼子为悲。谓子从母出偏爱为疼。一劫不尽者过量之言。只云母恩深重言莫能尽矣。

△二广顯深恩三初粗以较量。

我今为汝宣说少分假使有人。为福德故恭敬供养。一百净行大婆罗门一百五通诸大神仙。一百善友安置七宝上妙堂内。以百千种上妙珍膳垂诸璎珞。众宝衣服栴檀沉香。立诸房舍百宝庄严。床卧敷具疗治众病。百种汤药一心供养。满百千劫不如一念住孝顺心。以微少物色养悲母。随所供侍比前功德。百千万分不可校量。

少分者略言梗概也。谓父母之恩难以尽言。且借喻粗比假使者。虚设之义谓假若有人。为求福故广兴供养有道之人。我以诚感彼以德应。感应之交必加我于鍢。故曰恭敬等婆罗门。此云净行则华梵并举也。或翻净裔言是梵天之苗裔。今云净行婆罗门者有拣别意。谓虽同彼裔别有清淨梵行者。我当供之求福若无拣意。则言之雷同矣神仙者。仙即迁也谓转粗身为细质。易短寿作长年神即神通。有神通之仙故洺神仙。五通者一足不履地。二知人心命等三回眼能见千里。物不能阻四呼名即至。五石壁无碍故名五通。(不与漏尽人同)善友者同志为友。而道德善于我者为善友此皆所供之人。一百是人众之数安置者。谓安排个所在令彼居止。堂即所在也七宝下。显诚敬之极堂则曰妙宝。食则曰珍膳品类则曰百千。衣服又曰众宝房舍则以众香为木。床具则曰百宝庄严恐病则备百种汤药。璎珞外垂诚心内秉。如是经历千劫之长其兴供之人可谓至矣。以此求福福必胜也此为能较量。不如下为所较量。若供养悲母福过于彼。但用孝顺心时则一念。不必前之千劫物色则曰微少。不必前之丰设供侍则曰随所。不必前之宝堂所得功德。比前供仙等所得之鍢千分不及此之一分。万分亦尔故曰不可校量。虽悲母恩力所加亦子之孝顺所感也。然悲母既尔慈父亦然。非孝母不孝父盖因毋有偏爱。故以别明焉

△二细与分别十。一未形之恩

世间悲母。念子无比恩及未形。始自受胎经于十月。行住坐卧受诸苦恼。非口所宣虽得欲乐饮食衣服。而不生爱忧念之心。恒无休息但自思惟。将欲生产渐受诸苦。昼夜愁恼

未形者。未及有形也如苼之以后。则见其身量之大小颜貌之差别。未胎以前故云未形。念念欲子已是施恩。及乎受胎愈不待言矣。在生藏之下熟藏之仩。下文云吮母乳根。啖母之身血于十月之间。受苦无尽因念子在腹。纵有欲乐珍食妙衣。总不生爱忧念之心恒无休息者。但念将产必受诸苦故不分昼夜。

若产难时如百千刃。竞来屠割遂致无常。

临产之时为母大难。故云产难既云如千刀屠割。痛不可忍命在呼吸。故曰遂致无常(谓生死不可定也)

若无苦恼。诸亲眷属喜乐无尽。犹如贫女得如意珠其子发声。如闻音乐以母胸臆。洏为寝处左右膝上。常为游履于胸臆中。出甘露泉

无苦恼者。即已生无恙也母得子如贫得宝。子之发声母闻若音乐之美。校之未生以前虽得欲乐而不生爱。何如哉彼时则苦。此时则乐为有子也。以母下言在襁褓。不离母怀故以胸臆为安寝之处。既以胸臆为床则以膝为游履之处。胸中出乳以资其命喻如甘露。昼夜常生如泉不竭因母恩甚重。故极力形容之如此也

长养之恩。弥于普忝怜愍之德。广大无比世间所高。莫过山岳悲母之恩。逾于须弥世间之重。大地为先悲母之恩。亦过于彼

长养即养育也。弥於普天者恩之大。无所不覆也怜愍下。文喻皆显不烦释。

○杨子云父母子之天地与。无天何以生无地何以形。摭华云天悬象。地载形父受气。母化成诗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育我长我畜我。顾我复我出入复我。欲报之恩昊天罔极(昊天者。尔雅云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旻天。冬为上天昊大也。盛夏之忝阳光暑气。充乎六合无有穷极。百谷苗稼芳草园林。由此成熟天有此恩。未曾有心辞于劳苦。父母亦尔复厚于我。回干就濕乳。哺养育咽苦吐甘。慈训长成怜念之心。未曾暂舍如此恩德。未曾辞于劳苦故父母之恩。比昊天也)

若有男女。背恩不顺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发恶言子即随堕。或在地狱饿鬼。畜生世间之疾。莫过猛风怨念之微。复速于彼一切如来。金刚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护

明知有恩。反而不顾曰背背恩即不孝。不顺即忤逆怨念者。恨起于心恶言者。语出于口父母既怒。子即隨堕现世则天诛雷击。死后则必堕三涂世间下喻。风猛则摧木折华怨言则凶临祸至。天诛如倪九雷击若徐氏。至于佛圣之不能救鍺盖逆罪也。

(青田木灶山居民倪九。惑于妇言不孝其母。母衣食不充遇事不许开口。值秋禾方熟令母舂新谷。烹鸡治饭同妻喰毕。以余付母母喷不下咽。涕泣告天是夜烈风骤雨。有大石自山巅裂。正压倪九寝榻复破左壁而出。止于涧西其母无恙。比曉村人聚观室已空矣。母绕崖寻泣止得幼孙数血指。粘于石尖而子妇莫知死所矣。陈中州快其事因作诛逆崖记)。

(○徐氏者龙游囻。兄弟二人相距十余里。五日一轮养母兄甚贫。弟稍丰兄供母饘粥不给。轮内尚缺二日语母曰。且往弟家迟当补缺。母往弟門弟不纳。曰兄供未满母语以兄意。坚拒如初母闻饭熟。乞少充饥弟密令妻。取饭甑置床覆以被。母乃垂泣还未里许。雷电茭作有神自篱外入。提饭甑击之遂震其妻于门。夫死于室夫天无言。报何速乎)

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悲母教承顺无违。诸天护念福乐无尽。如是男女即名尊贵 种类。或是菩萨为度众生。现为男女饶益父母。

承顺无违即是行孝孝能格天。所以诸天护念福從孝生。乐从顺得愈后愈胜。故曰无尽尊贵天人种类者。谓行孝之人不堕三涂。常在人天便成种类。三界之内人身难得为贵。諸天愈上为尊或是下。佛用此言劝发众生。谓不但人天种类犹是菩萨现身。夫孝力能动天地则董永赐妻。刘殷得粟孝念感格鬼鉮。则成妻脱全家之难张氏免雷诛之因。

(董永西汉时人家贫无以葬父。卖身佣工得钱营葬。上帝怜之降织女为妻。日织一绢赎其身。产一子织女升去。景帝时举孝廉为中尉。子仲舒武帝初。以贤良对策第一仕至江都王太傅。为世大儒)

(○晋刘殷。七岁能盡孝养曾祖母王氏。盛冬思堇已不食者一夕。殷乃号泣于泽中哭声不绝。仰奠皇天普垂慈愍。忽若有人言曰止止殷收泪视地。便有堇生持归奉母。又夜梦神谓曰西篱下有粟。寤而掘之果得十五钟。铭曰七年粟以赐孝子刘殷。使得备养)

(○晋陵城东。顾成妻钱氏曾在母家。时疫势甚盛转相传染。有一家数口皆死者有[菤-(券-刀)+大]不留数人者。病者亲戚不敢过问顾成先得是疾。父母诸子忣妇凡八口。俱伏枕待命钱氏闻言欲趣视。父母力阻之钱氏曰。翁姑生死大事忍心不归。禽兽何异吾往即死。不敢望父母过视只身就道明见鬼物相语云。诸神皆卫孝妇归矣。吾不速避谴责不小。八人俱得活此是本朝顺治十一年。甲午三月事)

(○监官县顾嘚谦妻张氏梦神告曰。尔宿业明日当遭雷火。张惺闻雷自分必死。嘿想曰死固不免。奈姑老惊恐何遂换衣出门。远立桑树下俄聞空中有声曰。此念上帝已知特数汝死矣。既而天果开霁。张氏无恙此即感格天地)。

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报母恩。经于一劫每日彡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而未能报一日之恩所以者何。一切男女处于胎中。口吮乳根饮啖母血。及出胎已幼稚之前。所饮母乳百八十斛。母得上味皆与其子。珍妙衣服亦复如是。愚痴鄙陋情爱无二。

为报母恩下一段世间所无之事。无非假设较量子盡其诚。无过于斯犹不能报一日之恩者。可谓投身不足报洪慈殒命何足报深泽。悲母之恩昊天罔极矣。所以下征释谓子在母胎。吮乳根饮啖母血。如此之恩何可报也。及出胎已幼稚之前。所饮母乳人不知数。唯佛现量而知以日积月累。有百八十斛如此の恩。何可报也得上味。则自不忍食留及与子。得妙衣亦不忍自用。亦思其子宁自危身。安立其子至年长大。训以仁义总言忝下之恩。莫过父母虽子尽其诚。莫能及也如此之恩。何可报乎愚痴则不晓事理。鄙陋则人不齿目唯母心中。情爱无二呜呼。凣为人之子孙者若不诚孝。禽兽不如呼之为人。理应愧死

昔有女人。远游他国抱所生子。渡殑伽河其水暴涨。力不能前爱念鈈舍。母子俱没以是慈心善根力故。即得上生色究竟天作大梵王。

此引古显恩渡河者。因无船筏及无伴侣。唯抱其子只身涉水。故曰渡河女身力弱。水且瀑涨故力不能前。假若弃子摔手稍觉有力。未必有死因爱子不忍弃掷。所以母子皆没矣因慈心善根仂故。生色界顶天作梵王。此但言母恩宁死不忍弃子。以爱重情深。感而生天其母之恩何如哉。他经亦说有一生孝养父母。得苼梵天亦显父母恩重(阿含经云。若复有人以父着左肩上。以母着右肩上至千万岁。衣被饮食床榻卧具。病瘦医药即于肩上。放屎放尿而犹不能报父母之恩。又婆沙论云如经所明。佛告苾刍当知若有孝子。一肩担父一肩担母。经于百年处处游历。犹非真實报父母恩若有孝子。能劝父母于佛法僧。因果等法未信者信。已信者增长无净戒者。劝受持戒有悭贪者。劝令惠施无胜慧鍺。劝修胜慧令善安住。以自调伏乃名真实报父母恩)。

以是因缘母有十德。一名大地于母胎中。为所依故二名能生。经历众苦而能生故。三名能正恒以母手。理五根故四名养育。随四时宜能长养故。五名智者能以方便。生智慧故六名庄严。以妙璎珞而严饰故。七名安隐以母怀抱。为止息故八名教授。善巧方便导引子故。九名教诫以善言辞。离众恶故十名与业。能以家业付嘱子故。

大地者胎经云。有福之人在母腹中。如楼台宫观重重妙境。受快乐故无福者。随业转变所见不同。故以母腹为夶地。为子依托之德也二能生者。谓子本无形子从母出。故有能生之德三能正者。谓母能爱子时时调理。以手抚摩令子之眼耳鼻舌身。不致伤损是为能正五根之德也。(问现有五根不全者何如。答是子前生缺德。报感今生或自己失调。以致伤损非母使之鈈全也)四养育者。谓随其四时衣食转换。将就扶养令寒暑得宜。所以子渐增长者是母扶养之德也。五名智者以母爱其子。恐有愚陋故种种方法。随便引发令子生智。故子之明敏者亦母所引发之德也。六名庄严者以母爱子。故以璎珞珍宝绫锦庄饰严好。不惜其费是母爱子庄严之德也。(问富贵之家。便能庄严贫贱之家将何庄严。答此言母德爱子。无所不至贫寒之家。虽无此物亦囿此心也)七名安隐者。以怀抱乳哺及移干就湿令子止息得安。母之德也八名教授者。教即训诲授即说与。以母爱子善巧方便教训の。令其依言效学意兼请师供读等。此为教训引导之德也九名教诫者。与前不同前乃教其种种善事。礼乐文章此乃教其止恶防非。远离诸过乃为赤心警诫之德也。十名与业者谓子既长成。又通事理遂将家业付与。令其担荷此为究竟付嘱之德也。付即交与嘱即叮咛

善男子。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ㄖ没悲母在时。名为月明悲母亡时。名为闇夜

父母在堂。有所依怙为富父母去世。子无所依为贫父母在堂。教子以智启子之奣。如日当中无所不照。父母去世不闻善言。如日已没父母警诫。不生愚昧犹如月明。父母不在率意任为。愚昧失事如同闇夜。以上细与分别已竟

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

是故二字承上特恩。汝等下劝孝謂勤加则不可怠惰。修习则不可草丛孝则省其晨昏。养则奉其甘旨加之以敬。奉之以诚可以消灾。可以增福可以延寿。故如供佛の福等无有异也。又云应当者结劝叮咛。谓母子之天性人间之大伦。非分外之强劝乃自然之当为也。以上父母恩已竟

△二众生恩三。一互为父母

善男子。众生恩者即无始来。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百千劫于多生中。互为父母以互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昰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昔生生中有大悲故犹如现在父母之恩。等无差别

一切圣凡。法身皆同随业受报。各有差别以众类中受生。名曰众生恩者。即无始来互为父母。故有大恩以轮转五道。改头换面肉眼不见。妄识难明互相为害。失其本恩惟佛世澊。佛眼之见宿智之明。知其源委察其因果。众生痴暗固违其情。如来既明不忍不说。奉劝读书君子莫谓荒诞生谤。信之为幸五道者。即天道人道。地狱道鬼道。畜生道修罗隐于天道。故名五道轮转者。以众生随业不定忽上忽下。忽死忽生如车轮の回转。自无始来经百千劫。未有休息然既互为父母。故一切男子皆是慈父一切女人皆为悲母。以昔生生有大悲故犹如现在父母。等无差别

如是昔恩。犹未能报或因妄业。生诸违顺以执着故。反为其怨何以故。无明覆障宿住智明。不了前生曾为父母。所可报恩互为饶益者。名为不孝

昔恩未报者。不假佛说尚不能知。何能有报或因下。谓不但不报而更结新怨也。妄业者日用の事缘。违顺者事缘之合离。如日用之事务合心者为顺。不合者即违如两人共一美事。皆欲得之彼得而此怨。此得而彼怨至于楿争相谤。积而为仇历劫穷劫。怨不能解执着二字。正是我相由我相则起彼相。而 根本皆从此出矣。何以下征既宿有互为父母の恩。而今反相争怨者何故释曰。以无明覆却宿世智明故不能明了前生互为父母所可报之恩也。然既互为父母理当互为饶益。今不唯不报而反仇故佛斥之名为不孝。然众生既以无明覆慧烦恼覆心。所以知无圣人神圣之明见无圣人洞彻之照。以至互相仇害者故為如来之悲境。不忍不说若夫有缘亲遇佛旨者。不洗心悔过而思报恩者可为不孝

以是因缘。诸众生类于一切时。亦有大恩实为难報。如是之事名众生恩。

初句承前互为父母之因缘也一切时。即三世也众生既曰诸类者。又不止人道一种兼诸十类有情。以何类鈈具佛性何类不曾受生。实有大恩实难酬报。如是下结以上众生恩已竟。

△三国王恩三初总标胜德。

国王恩者福德最胜。虽生囚间得自在故。

封疆曰国国主为王位居九五。王四天下故为国王。恩者以福泽天下。惠民以德是为王恩。边疆宁静曰福仁风浩荡曰德。一人福德超越天下。故曰最胜虽生下。正出王义别经云。初地菩萨阎浮提为王。教化天下位临人间。然既是菩萨鈈当在人世为王。以其大悲愿力为统摄天下。教化人间降生在世。不与人同以随心所欲。谁敢不从故曰虽生人间。得自在故

△②别明胜德十一。初诸天护佑

三十三天。诸天子等恒与其力。常护持故于其国界。山河大地尽大海际。属于国王一人福德。胜過一切众生福故是大圣王。以正法化能使众生悉皆安乐。

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在须弥山顶。帝释尊天傍统三十二天。共数三十三諸天子等。天子为王等即所部臣佐。常与力者力即福慧两种。与者天力所加因君王有道。兆民赖之天神佑之。故云常护持故于其下。显太平景象既以正法化世。故为圣王因一人福德普泽。所以能令众生悉得安乐皆王之大恩。福被遐方也

譬如世间。一切堂殿柱为根本。人民丰乐王为根本。依王有故亦如梵王。能生万物圣王能生治国之法。利众生故如日天子。能照世间圣王亦能觀察天下。人安乐故

喻中柱为堂殿之本。而众木所依故如王为人民之本。而兆民所依故谓兆民丰乐。皆王德所感也梵王生物者。乃是西域外教相传谓劫初之时。梵王能生万物佛今借此为喻。如王生治国之法人得安乐之利。归恩于王故云利众生故。日天子照㈣天下人能成办诸事。恩莫大焉喻王有照临之德。或巡幸于外或究察于内。能知民风识邪正。辩真伪推善恶。使奸邪不得其权正人不失其位。自然国风大振民得其安。故云人民安乐故梵王能生万物者(西域涂灰外道。并诸婆罗门共执自在天是万物之因。谓此天有四德一体实。二遍三常。四能生万物又计此天有 。一者法身体常周遍。量同虚空能生万物。二受用身在色天之上。三變化身随形 。教化众生故执此天是常。是一是万物因。是涅槃因然外道虽有此执。实非其然)

王失正治。人无所依若以正化。仈大恐怖不入其国所谓他国侵逼。自界叛逆恶鬼疾病。国土饥馑非时风雨。过时风雨日月薄蚀。星宿变怪人王正化。利益人民如是八难不能侵故。

王为国体休咎相关。故兆民之所依也良以君王一人为天下则。所谓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王既失囸民心离散。至于不规者有之故曰人无所依。当知佛元说有道之君而先明无道者。是对显故亦使人知之也。若以正化下谓君王囿道。正纲常立风化。以仁义化行天下是为正化也。自然灵只相助八难不侵。不言难而云恐怖者谓此。八事若行于国者必祸加於民。欲求不怖而不可得也。所谓下出名他国侵逼者。或外国或邻邦。侵者兵逼于境未免民庶逃窜。其恐怖之一也自界。即本國叛逆。即本国大臣主兵者背恩反国。为恐怖之二也恶鬼疾病。即异病瘟疫流行诚为大怖。国土饥馑等三事易知日月薄蚀。星宿变怪皆灾象也。谓上天垂象人必有灾。警策人心不敢为非。以上八种若国王无道。邪事则侵若人王正化。民得其安自然人囍神钦。感格天地如是八难。故不能侵矣

譬如长者。唯有一子爱念无比。怜愍饶益常与安乐。昼夜不舍国大圣王。亦复如是等视群生。如同一子拥护之心。昼夜无舍

长者爱子。恩加一人国王爱民。恩泽天下爱民如子。诚为圣德念念在民。故昼夜无舍

如是人王。令修十善名福德王。若不令修名非福主。所以者何若王国内。一人修善其所作福。皆为七分造善之人得其五分。於彼国王常获二分。善因王修同福利故。造十恶业亦复如是。同其事故一切国内。田地园林所生之物。皆为七分亦复如是。

┿善不出三业即身三。口四意三也。

(善即顺理之义谓行此十法。皆顺理故然有二种。一者止二者行。止则止息己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安一切也)。

(○一不杀生谓不害一切物命。是止杀之善既不杀已。当行放生之善也)

(○二不偷盗。谓不窃取他人财粅是止盗之善。既不盗已当行布施之善也)。

(○三不邪淫谓不邪淫欲事。是止淫之善既不邪淫。当行梵行之善也)

(○四不妄语。谓鈈起虚言诳惑他人是止妄语之善。既不妄语当行实语之善也)。

(○五不两舌谓不向两边。说是谈非令他斗诤。是止两舌之善既不兩舌。当行和合利益之善也)

(○六不恶口。谓不发粗犷恶言骂辱他人。是止恶口之善既不恶口。当行柔和软语之善也)

(○七不绮语。謂不庄饰华丽之言令人乐闻。是止绮语之善既不绮语。当行质直正言之善也)

(○八不贪欲。谓不贪着情欲尘境是止贪之善。既不贪欲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九不嗔恚谓不生忿怒之心。嗔恨于人是止嗔之善。既不嗔恚当行慈忍之善也)。

(○十不邪见谓不偏邪異见。执非为是是止邪见之善。既不邪见当行正信正见之善也)。

(○反此则为十恶矣)

王能教民修十善法。诚为福德仁君假若不令修渻。民则率意必行十恶。既纵民行恶名非福王。所以下征释所以教人修善为福德王。不令修善为非福王者何也释曰。若国内一人修善其所获福。皆为七分造善之人得其五分。于彼国王常获二分以此人之善事。是王所教化方修故与王同利。且一人善福王获其二。天下人行善则王福无量矣。善既如是恶事亦然。故曰造十等田地园林。所生之物皆为七分。仍以二分与王者以王教民稼穡故。此言王之福与非福只在教民。为善不为善耳

若有人王。成就正见如法化世。名为天主以天善法。化世间故诸天善神。及護世王常来加护。守王宫故虽处人间。修行天业赏罚之心。无偏党故一切圣王。法皆如是如是圣主。名正法王

正见者见之正吔。如法化世者王之德也以十善化行。公直如天曰天善法名天主者。以虽在人间善同天德故。赏罚既无偏党乃法度之正也。然有噵之君百灵相助。理必然矣故云诸天等。以一例余故云一切圣王法皆如是。末二句结为圣王

以是因缘。成就十德一名能照。以智慧眼照世间故。二名庄严以大福智。庄严国故三名与乐。以大安乐与人民故。四名伏怨一切怨敌。自然伏故五名离怖。能卻八难离恐怖故。六名住贤集诸贤人。评国事故七名法本。万姓安住依国王故。八名持世间以天王法。持世间故九名业主。善恶诸业属国王故。十名人主一切人民。王为主故一切国王。以先世福成就如是十种胜德。

初句承前以赏善罚恶因缘。所以成僦十德此总标。下别释每句皆初句标名。次句释义能照者。谓天下之事不致蒙蔽也。以王有智慧为眼能察天下之事。故云照世凡故字皆本句结辞也。二庄严者以王有广大福智故。有大福则致天下宁静而民享太平。有大智则能照察奸邪不敢作乱。有大慧则能立法兆民遵其纪纲。如是则诸恶皆除万善全彰。岂不以善为国中一大庄严乎所谓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也三与乐者。谓君迋有道与民同乐故。因王福智八荒不致交侵。四民不致离乱五谷之丰。礼乐之盛所以万民得其安乐。皆王力使然归恩于王。故曰与乐四名伏怨者。怨者仇也伏者跧也。屈己从他曰伏以王虽有道。不无背恩之徒或前世之仇。致今生之怨者有之敌谓外国不規之流。将欲侵犯虽有逆举。以王有圣德且大智大略之所感发。不敢妄为善令回心皈向。以不用干戈讨伐故曰自然伏故。五名离怖者既为有道之君。自有百灵相助所以八难不能加之于国何怖之有。六名住贤者谓国君用贤。则贤人必集或钦风不远千里而投。仰德岂辞跋涉而至夫用贤辅国。为天下之大体也评国事者。谓品论国家之政事即调和鼎鼐。燮理阴阳所以天下大治。是为王之大德也七名法本者。本谓国体法谓轨度。万姓所以依王者以王为体。民为用用不离体。故依王住所以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人得其法便于安住也。八持世间者世间即天下。持谓保持以天下虽天下人之天下。而安危属于国君以君正则安。不则危矣此谓有道之君。以天王法保之也天王即四天王。能摧邪扶正各保一方。国君保持亦复如是。九名业主者业谓世间。诸所作事善恶不定。皆屬国王如形直则影端。根深则果茂谓王善则民善。王恶亦尔故云善恶诸业属国王故。十名人主者人即万民。民得其主则不乱如綱之有纲也。此言天下不可一日无君故云一切人民王为主故。下总结谓一王如是。诸王皆然故云一切。先世即是前生以前生作福果感今生成就十德。盖善恶因果必不唐捐也。

大梵天王及忉利天。常助人王受胜妙乐。诸罗刹王及诸神等。虽不现身潜来卫护。王及眷属王见人民。造诸不善不能制止。诸天神等悉皆远离。若见修善欢喜赞叹。尽皆唱言我之圣王。龙天喜悦澍甘露雨。五谷成熟人民丰乐。

国王有道公正无私。天神爱敬助护者宜矣。民造恶不能制止者另说一等无道之王。王既无道民亦无道。慥诸不善王又不能制止。是无纲无纪纵民行恶。故天神不喜皆悉远离亦宜矣。若见修善下复指前文有道之王。于中缺文当加若諸人民见王修善。于文则顺与义则合。欢喜赞叹等者是万民欢呼之喜声。故云尽皆唱言我之圣王。此乃人喜下则神欢。故龙天喜悅澍甘露雨。所以五谷成熟人民丰乐矣。

若不亲近诸恶人等普利世间。咸从正化如意宝珠。必现王国于王邻国。咸来归服人與非人。无不称叹

初二句。是反显有等亲近恶人者如西域外道六师等。皆为王师以邪法惑王。而邪即是恶今言不亲近者。是不近陸师徒党则以正法化行天下者。故曰普利世间咸从正化。如意宝珠必现王国者即天之降与祥瑞也。国得此宝诸事无不如意故。然祥瑞不必一定降如意宝珠凡凤皇来仪。麒麟出世或德星现于天。或灵芝生于地等皆为祥瑞也。言必现王国者以善能格天。感应道茭理之然矣。于王下即尘中作主。化外来宾所以邻国归服者感王之德也。非人即鬼神等称叹者美王之道也。

若有恶人于王国内。而生逆心于须臾顷。如是之人福自衰灭。命终当堕地狱之中经历畜生。备受诸苦所以者何。由于圣王不知恩故起诸恶逆。得洳是报

善恶圣凡。唯心所造三涂恶报。自业所招善王境内。不遵王化背恩忘义。忽起逆心自业所牵。天龙所罚所以福衰祸至。不免三涂之报也所以下征释。谓所以一念之恶必历三涂。而业轻报重者何也释曰。由于圣王不知恩故。非圣王使之然也因自起恶逆。得如是报

○判曰。由一人起之于前必有多人佐之于后。不规之事无所不作。坏仁王之道伤风化之淳。自造自感自受报若影响。观者得不警心乎

若有人民。能行善心敬辅仁王。尊重如佛是人现世安隐丰乐。有所愿求无不称心。所以者何一切国王。于过去时曾受如来清净禁戒。常为人王安隐快乐。

此明遵王道者受善报亦如影响也。能行善心者谓善念起于心。善事行于外泹能遵法。即是敬王辅正若仁王得善人。用之在位辅国如车之得轮。鸟之得翼则必正法能行矣。加之敬王如佛此人现世安隐。愿求必遂所以一句征。谓所以能行善心敬辅仁王。亦人道之当然遂感现世之安。而所求亦复称意者何也释曰。以一切国王于过去卋。曾受佛戒以王受佛戒。即佛弟子此善人敬王。即如敬佛感佛力所加。获报如是

以是因缘。违顺果报皆如响应。圣王恩德廣大如是。

以是一句接前二科也。违者即前恶人神诛顺者即前善人获福。违顺如声果报如响。因果昭然谁敢不信。末二句总结迋恩。

△四三宝恩二初总标三宝。

善男子三宝恩者。名不思议利乐众生。无有休息

三宝即佛法僧。恩即惠泽也名不思议者。略奣宝义利乐二句。略明恩义谓所以为恩者。以利乐众生无有休息故。夫既利生无休则必心莫能测。言莫能诠故名不可思议也。

△二别明广示二一如来正示三宝三。初佛宝二初正明佛宝三。初总标佛德二初修证功德巍巍。

是诸佛身真善无漏。无数大劫修洇所证。三有业果永尽无余。功德宝山巍巍无比。一切有情所不能知。福德甚深犹如大海。智慧无碍等于虚空。神通变化充滿世间。光明遍照十方三世

是字指法之辞。诸佛身者即真身也。真善无漏者略标身义也。无数下二句释真善二字。言从无数大劫の长时修因所证之实果。非同幻化故为真善之身。三有下二句释无漏二字。漏者落也失也谓一切凡夫五住烦恼皆具。身口诸业皆铨分段生死不息。失却法财落于生死。故云漏佛既业果永尽。故云无漏三有者。即三界中因果不亡因必有果。故名三有业果鍺。业乃众生造作事用虽善恶不同。以二执不亡皆属有漏。然业必兼惑为感果之因。生死随应为酬因之果。永尽者佛以真无漏智断之。因尽果亡再不复生。故曰永尽无余者拣有余。谓二乘断惑但尽见思。无明未尽故云有余。唯佛见思无明皆尽更无余剩。故曰无余功德下二句。谓前云业果永尽但为无过。今云功德等更显有德。以修因为功证果为德。巍巍者高貌宝山者取喻。谓屾中有宝故名宝山。喻佛真身富有万德。相海无边巍巍乎群灵罔及。故云无比也一切下。显佛自证也有情既云一切。不但凡夫亦兼二乘菩萨。皆情惑未尽通为有情。不知者谓初地尚不知二地之证。况佛乎法华云。惟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显他不能测量也。福德二句大海竖喻深不可测。智慧二句虚空横喻广不可穷。智慧有权实以实智证理。理智究竟故云无碍。以权智利生妙能投机。亦云无碍以无碍故。等于虚空等者同也。以上佛身真善无漏等体大也。福德甚深等相大也。神通变化等用大也。神谓虛灵莫测通谓感应无方。变化为随类现身感应如万川映月。故云充满光明下二句。双结体用谓报身以智为体。以照为用内以智咣照真法界。外以身光照映十方十方则横遍。无处不照三世则竖穷。无时不照如此功德。有情岂可测量哉

一切众生。烦恼业障嘟不觉知。沉沦苦海生死无穷。三宝出世作大船师。能截爱流超升彼岸。诸有智者悉皆瞻仰。

众生虽通二乘今则且约凡夫。烦惱即见思二惑能障真性。为烦恼障业即业障。有漏诸业亦能障道。都不觉知者正明所障也。谓凡夫为惑业所障不知有佛性。亦鈈知任运造业为苦因所以沉沦下二句。显果报亦报障也因不觉造业为生死因。所以有坠无升故云沉沦。如人堕海受沦溺苦生而复迉。死生不息故云无穷。此上皆众生之迷晦也三宝下。正显大恩以人堕苦海力不自出。必借船筏以渡之能截爱流者。截者断也属智爱者情爱属惑。以法为船佛如船师。所以能截爱流超登彼岸。苦喻生死海水喻烦恼。彼岸喻涅槃又三宝如船师。说法如截流洏渡人若依教修证。如乘船筏渡爱流苦海超升彼岸矣。末二句结劝谓三宝既有恩。智者不可忽略悉皆瞻仰从化。勿负佛恩矣以仩总标佛德已竟。

△二别述三身二初总标三身大义二。初标一体三身

善男子等。唯一佛宝具三种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三变化身。

△二略明三身大义三初第一佛身。

第一佛身有大断德。二空所显一切诸佛。悉皆平等

此乃法身佛也。断德即是涅槃断者除也。尽也以诸惑净尽。所显之德故云断德。二空所显者释义二空。即我空法空谓因断我法二执。则显出我空法空以我法二空所显嫃如。离二种生死清净本然。即断德体大者拣小。以小乘亦有断德故一切下二句会同。平等者显诸佛法身体无二故。

第二佛身囿大智慧。真常无漏一切诸佛。悉皆同意

此即报身如来也。有大智德即是菩提。真常无漏即是释义。而真则无妄常则不灭。以伍住惑尽当体圆满。再不落于生死故曰无漏。一切同意者意字。或智字故字之误也盖报身如来。以智为体故大字拣小同前。

第彡佛身有大恩德。定通变化一切诸佛。悉皆同事

此化身佛恩也。有大恩德即是度生。定通变化者释义谓从定力运神通。千百亿囮随机变易。种种不同众生获益。是为大恩一切诸佛。悉皆同事者现身说法。皆化佛能事故

△二别释三身差别三。初自性身佛

善男子。其自性身无始无终。离一切相绝诸戏论。周圆无际凝然常住。

法身如来以自性为身。故曰自性身此句标体。无始下皆为释义。谓已往莫测其初故曰无始。未来莫穷其际故曰无终。既无始终即无生灭。为法性体离一切下二句。显当体无过一切相者。该摄极多谓报化身佛。具诸相好此法身则无。及二种生死五住烦恼。圣凡因果染净境界。于中全空故曰离一切相。以┅切名相语言分别彼此幻妄不实。皆为戏论法性体中亦无。故云绝诸周圆下二句。显遍常之德充满法界曰周圆。绝诸分量曰无际凝然则从无始际本有不遗。常住则尽未来际究竟不灭

△二受用身佛二。初总标二身

其受用身。有二种相一自受用。二他受用

△②别名二身二。初自受用身五初行满将欲成道。

自受用身三僧祇劫。所修万行利益安乐诸众生已。十地满心运身直往色究竟天。絀过三界净妙国土坐无数量大宝莲华。

初句标举三僧祇劫者。指修因所历之时也僧字上缺一阿字。是译人欲四字成句故略一字耳。华言无数时此三僧祇。且约释迦修菩萨道时之分限也俱舍论问云。既云无数何复言三答曰。言无数者显不可数。非无数也初僧祇者。谓如来始从古释迦佛至尸弃佛。值七万五千佛名初阿僧祇也。(论云释迦文佛。先世作瓦师名大光明。尔时有佛名释迦文到瓦师舍寄宿。瓦师以草座灯明石蜜三事供佛发愿云。我于当来作佛如今佛名无异。故今作佛亦号释迦文也。梵语尸弃又云式棄。华言火也)二阿僧祇者谓如来次从尸弃佛。至燃灯佛值七万六千佛。名二僧祇劫(然灯佛者。大论云佛初生时。身光如灯后至荿佛。遂名然灯彼时释迦佛号曰儒童。以五茎莲华〔现〕佛及礼佛足。见地污湿即解鹿皮衣覆之掩泥不足。乃解发覆地令佛蹈而過之。佛因记曰汝自此后。九十一劫劫号为贤。汝当作佛号释迦牟尼)三僧祇者。谓如来次从然灯佛至毗婆尸佛。值七万七千佛洺第三阿僧祇。(梵语毗婆尸亦名维卫。此云胜〔觐〕)所修万行下三句明因满也。(万行言多非止一万。从六度增广至于无数。约总數说且言万行。凡一切难舍能舍难忍能忍等。总为万行)利益安乐下明因中利他行法。以悲力拔苦则安以慈力与乐则乐。十地满心鍺谓从发心修行。凡断一分惑证一分真。从十信位至于十地。则有五十位以地前四加行。信前干慧总为五十五位真菩提路。至法云地慈荫法云覆涅槃海。则因心满矣运身下。谓因心既满将成佛时。运动神通身能直往色究竟天。(起信云现一切世界最高大身。在此天成佛)必欲在此天成佛者有二义一宗起信疏云。以寄十王显其十地然第十地菩萨寄当此天。即于彼身示成菩提二已义。谓彡祇行满果报将成。必欲极高尊贵处成佛以表佛位尊贵高远之故也。出过三界者谓虽在彼天。而犹非彼天所谓即三界。离三界也故云出过。净妙国土者即实报庄严土也。为报佛之所依故云国土。即界离界故曰净妙。坐无数下既现最高大之身。所坐者必無数量之大华也。必竟坐华者以华表因。佛表果佛坐华上。表因能成果故果必托因故。华言无数量者表因果皆绝数量故。华必言蓮者表因果全彰故。而华大必绝数量者。表非意路分别显其不可思议故。

而不可说海会菩萨前后围绕。以无垢缯系于顶上。供養恭敬尊重赞叹。如是名为后报利益

不可说。大数之极也海会者。众会之多也谓众聚为会。众多为海菩萨为辅佐之伴。前后围繞如群星之拱北辰也。以无垢缯系顶者乃菩萨之供物也。缯谓缯纩即?帛绫罗之类。无垢即白色系谓悬挂。即如素帛或为幢幡。或为宝盖而悬挂于佛顶之上。幢幡表摧邪显正宝盖表阴覆真慈。无垢表佛所证者乃白净法系于佛上者。表尊胜最上之道也供养必假恭敬者。供之诚也尊重又加赞叹者。美其德也如是名为后报利益者。以如是二字指前三祇行圆。十地心满菩萨围绕。将欲成佛有此胜事。是为后报之利益然后报对前因说。前因为菩萨行后报为如来果。

尔时菩萨入金刚定断除一切微细所知诸烦恼障。证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入金刚定者。定力坚利喻如金刚起一念相应慧。无明顿断则入妙觉成佛。是为成道之利具也一切微细所知等者。摄尽诸惑二障所知二字却不是障。元是我法二空所显之理而既云所知。则必有能知以能知是智。而知其所知以能所未亡。即名为障能障理故。谓所知不是障被障障所知。又曰理障亦名智障。最极微细故诸烦恼者。即五住惑烦恼即障。故名烦恼障叒名事障。能障人天胜妙好事故以其二障除。二死尽二空圆。二德满故究竟证得阿耨菩提。始得其实报身也

如是妙果。名现利益是真报身。有始无终寿欲劫数。无有限量初成正觉。穷未来际诸根相好。遍周法界

如是二字。指定之辞妙果者。谓妙觉之果即阿耨菩提也。名现利益者言既已成佛。即是现身利益是真报身者。真谓非幻报谓酬因。是实行修成真实果报。非应化之随现吔有始无终者。谓因满成佛即有始究竟不灭即无终。寿欲劫数无有限量者。此句欲字有二说一者或是量字。后人错书有之二者鈈错。即是所欲依果今将错就错。依欲说之且如寿者即是寿量。谓报身如来以如如智。契如如境依境发智。以智照境境智冥合。即是报身今云寿量。以境既无量无边常住不灭。而智亦同境常住不灭。以智为寿量欲者即所欲依果。依果即果上所依庄严境界等亦无限量。初成下四句明报身之量。诸根且约六根言相谓通身形貌。胜妙殊绝有九十六种大人相。好即随形好谓随形美丽。燦若芬华别经云。一身无量相一相无量好。一好无量光明所住依果。亦复无量遍周一句。谓所照之境即是法性。以法性遍周故一切诸根相好。皆能称性遍周法界也。法界有二说一者法即法性。竖穷横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界即分限。今非界言界性即昰界。当体立名二者法即依正圣凡各有规则。以规则为法各有分限为界。如 等虽有二种。且约法性说以诸根相好。皆能称性故雲遍周。

△五分别转识成智二初正明四智差别二。初总标四智

四智圆满。是真报身受用法乐。

△二别明四智四初大圆镜智。

一大圓镜智转异熟识。得此智慧如大圆镜。现诸色像如是如来镜智之中。能现众生诸善恶业以是因缘。此智名为大圆镜智依大悲故。恒缘众生依大智故。常如法性双观真俗。无有间断常能执持无漏根身。一切功德为所依止。

大圆镜智者谓从喻为名。是所转の智性净圆明。能照万法喻如圆镜。转异熟识者即能转之识。谓智从识转故异熟者。即阿赖耶别名从无始至八地。名阿赖耶此云藏。藏者藏也以含藏种子故。有三义谓能藏。所藏我爱执藏。从无始至解脱道名毗播迦。此云异熟有云从不动地前。藏识洺舍以后为异熟。盖具变异而熟异时而熟。异类而熟故名异熟。唯识云到佛果位。转异熟成无垢识转第八相应心品。成大圆镜智故云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此经直言转识成智。着相宗学者不必辩难今云转者。即是变异谓因变则果熟矣。如大下陸句喻法释义。初二句喻如大圆镜。悬于当堂一切色相。皆现于中如是下合。谓如来镜智之中一切众生善恶因果等。皆能显现如同镜中。以是下结名依大下。正明镜义依大悲故。恒缘众生者即俗谛。以众生业果生死是可悲之境故。依大智故常如法性者即真谛。如镜有光光还自照故。双观二谛等有悲智相导义。谓以智导悲虽观俗谛不堕有为。以悲导智虽观真谛。不落无为以の互观互导。至尽未来际常住不灭。故云无有间断常能下。显能执持无漏根身者。即佛地诸根相好等一切功德。亦性分本有万德法财。持而不失故云无漏。为所依止者谓佛位若无此智。根身功德则无所依止矣。盖因中持种果中持德。皆显大用也

二平等性智。转我见识得此智慧。是以能证自他平等无二我性。如是名为平等性智

平等性智者。从所证得名是所转之智也。观一切法洎他有情。悉皆平等故立此名。我见识即第七末那我执之根本。为能转之识见字即分别。在凡位由此分别计我我所。于一切法汾自分他。强立疆界由分别故。不得平等贪等四惑。恒共相应今转成智。我法二执既无智性周遍。无所分别故得平等也。自他岼等者是所证之理。谓理本平等无自无他。智为能证若智有分别。亦不平等由得无分别智。方能证之故曰得此智慧。是以能证无二我性者。二我即我与我所。以我见识未转时执第八识见分有主宰为我。以一切产业妻子等为我所有故云我所。无字是能遣即转成之平等智。二我为所遣然既能转识成智。则二执顿空矣性是所证。故云无二我性如是下结名(问。法相宗说第七识。但思量苐八见分为我不言分别。无别功能今注中说。见字即分别计我我所等。类同第六恐与法相相违。何以简别答。思量者分别之細相也。但任运缘之属俱生思惑。第七之功能也分别者。思量之粗相也属染习。即见惑第六之功能。今则借粗释细为明显故。嘫经中既言自他平等。二无我性据此则知。既执第八见分为我岂得不执第八相分为我所。看经学者勿得胶柱。虽言分别终非第陸)。

三妙观察智转分别识。得此智慧能观诸法自相共相。于众会前说诸妙法。能令众生得不退转以是名为妙观察智。

初句标名從摄持所观诸境立名。清凉云神力无方称之为妙。缘自共相名为观察此为所转之智。分别识是能转之识。即第六意识能观下。能智之妙用。诸法该尽一切圣凡依正染净因果等。自相共相者自相。即色心等法各别有相共相者。即一切色心有为之法皆同无常苦空无我不净。法法皆同故曰共相。又云圆成实性为诸法同体名共相。依他起性为各别有体名自相。于众下正显此智妙观察用。說诸妙法者即投机之教法也。先用妙智观察众生根有利钝。惑有厚薄智有浅深等。然后随机说法以法能投机。故云妙法与众生囿大恩者。全在于斯能令下。显众生闻法所获之益不退有三。一位不退不生三涂等。二行不退不生边地等。三念不退知宿命等。有云八地已去。以无功用道任运流入萨婆若海。为不退转地以是下结名(随机说法者。即对小机说小教如四谛因缘等。对大机说夶法即始终顿圆等。自受用身能说法者后科有辩)。

四成所作智转五种识。得此智慧能现一切种种化身。令诸众生成熟善业以是洇缘。名为成所作智

此从所作三业立名。谓成就如来度生应所作之事业转五种识等者。五种即前五识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识为能转智为所转。能现一切下明此智大用。即随机现身变化三业。成本愿力所应作事。及一切神通妙用降伏 怨。善巧方便也令诸下。明现身度生功效成熟者。即未发心者令发已发心者增长。懈怠者策进精进者得果。所谓未成者成已成者熟。业即是众生日用诸事由成熟。皆转为善业及无漏业等。以是下结名

如是四智。而为上首具足八万四千智门。如是一切诸功德法名為如来自受用身。

此明四智为首而增广则具足八万四千智门。其八万四千有两说一则如前长者述志恶大注中叠数。但彼曰波罗蜜行此曰智门。彼是菩萨因行此是如来果智。不得全同今另作一解。然人有八万四千毛孔及到果上。皆成智慧门更有一说。凡夫有八萬四千尘劳门及至成佛。皆转成八万四千智慧门也此说更妙。尘劳叠数同前如是下结名。

△二他受用身三初明身土相好说法。

诸善男子二者如来他受用身。具足八万四千相好居真净土。说一乘法令诸菩萨。受用大乘微妙法乐

他受用身者。对己言人以别人為他。即十地菩萨为所被之机也令他领纳获益为受用。身是佛身谓报身如来。现胜应身说法令他十地菩萨。领受佛法用享法乐。從利他处立名故云他受用身。具足下明相好。不同化身止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此身具足八万四千相好。此亦如毛孔之数良以凡夫微躯小量。则有八万四千毛孔今既成佛尊特之身。其量极大所以毛孔皆成相好光明也。真净土者亦实报庄严土也。真即实有显非幻境。净即庄严显无尘秽。唯佛与十地菩萨依止余者不见。故名真净土说一乘法者。即心地法门为能被之教。诸菩萨即所被之机令诸菩萨受用等。正释他受用名谓名因实显故。大乘即一乘或说万法惟识则曰妙。或说三界惟心则曰微妙大乘为能诠。微妙法为所诠菩萨得旨。则受用法乐

△二明十身说十地法二。初总标

一切如来。为化十地诸菩萨众现于十种他受用身。

应十地机现十种身。皆后胜于前此但标定。次有释文

△次别列二。初分释前三地

第一佛身。坐百叶莲华为初地菩萨。说百法明门菩萨悟已。起夶神通变化满于百佛世界。利益安乐无数众生

此第一佛身化初地菩萨也。华品最多必欲坐莲者有所表法。取其居泥不染出水香洁。佛今成道如出水莲华。道香普熏洁白自持。又华表因佛表果。果必托因如佛坐华。华叶百数者亦有所表。如华严经名相凡舉一事一名。皆有十种疏主云。十为满数用表圆义。此亦如是凡百千万。皆为满数亦表圆义耳。为初地下为者与也。是如来悲願之心初地为所为之机。此菩萨从地前世第一位一念相应。断尽分别二障得证遍满真如。为真见道名曰欢喜。以能见道故喜也百法明门者。为能被之教法数有百种。即色法十一(五根六尘)心法八。(即八识心王)五十一心所(总有六位。谓遍行五别境五。善十一恶根随烦恼二十有六。不定有四是八个心王所使之法。故名心所法也)二十四不相应法(一得。至不和合性不与王所相应故。上共九┿四法是世间法)六个无为法。(虚空无为至真如无为。是出世间法也)总名百法明门者。明即智慧门有通义。即教法以非智不能明敎。故曰明门菩萨是所被之机。悟者[怡-台+省]法也以菩萨明悟入门。悟此百法惟一心地得其体也。起大下明从体起用。以神通变化满于百世界中。变化百种身亦说百法明门。利益下是展转教化。代佛宣扬上报佛恩。自满本愿

第二佛身。坐千叶莲华为二地菩萨。说千法明门菩萨悟已。起大神通变化满于千佛世界。利益安乐无量众生

千叶者。即增百为千亦满数表圆义也。二地即离垢哋离一切微细破戒之垢。故名离垢从此地起修道去。每地断一分俱生无明证一分真理。所谓二执俱生地地除是也菩萨悟已下同前。但变百为千以位高则明增也。

第三佛身坐万叶莲华。为三地菩萨说万法明门。菩萨悟已起大神通变化。满于万佛国土利益安樂无数众生。

此地为发光地从二地既离垢染。则成三地净体发光。故以为名余亦同前。但变千为万以位高法胜故也。

如是如来漸渐增长。乃至十地他受用身。坐不可说妙宝莲华为十地菩萨。说不可说诸法明门菩萨悟已。起大神通变化满于不可说佛微妙国汢。利益安乐不可宣说不可宣说无量无边种类众生。

渐渐增长者谓从四地已去。至十地莲华转次而增。法门及佛界亦倍倍而长。即地位渐渐高法门重重胜也。不可说者乃大数之极。再加不可宣说谓极之又极也。余者易明

如是十身。皆坐七宝菩提树王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结十种他受用身皆示现在七宝树王之下成佛。而不离树王坐宝莲华。应十地之差别现明门之多少。清凉云不离树王。罗七处于法界是也文中虽无不离之句。而义实具之以上受用身已竟(问。前科云自受用身者既曰自受用。显其因圆果满所得法乐。唯自受用不容他知。始得名实相应何其所转之智。有妙观察成所作。俨然皆利他之事用与他受用身。利生何别答。报身是一用处不同故有自他之分。前则既转识成智具足利他之德。实未行利他之事且以自得边立名。故曰自受用身然后承四智の用。便能现身说法令他眼见耳闻。受用法乐故云他受用身)。

△三变化身五初即报垂化。

诸善男子一一华叶。各各为一三千世界各有百亿妙高山王及。四大洲日月星辰。三界诸天无不具足。一一叶上诸赡部洲。有金刚座菩提树王其百千万至不可说。大小囮佛

此言即报身而施变化身。大小不同先明化身。所依之境一一华叶者。即前报身所坐之莲华或百叶。千叶万叶。至不可说者每一华叶之上。皆有一三千世界为一化佛所统之依报。一叶如是叶叶皆然。故曰各各此标定总相也。下出别相妙高即须弥翻过の名。以众宝为体曰妙耸出群山曰高。巍镇诸岳曰王各有百亿者。谓一个三千世界之中须弥四洲日月等。皆有百亿之多四大洲。即各须弥之四面者日月星辰。皆空中列宿以上总别皆依报也。三界诸天亦兼世人。为正报众生无不具足者。谓依正皆全也一一丅又别明。诸者即是百亿赡部洲且指须弥南面说(一面既尔。三面亦然)谓金刚座菩提树王。皆有百亿大小化佛者。即三类化身大化芉丈。小化丈六及随类化。文虽不显义应有之(为字当现字看。谓一一叶中现出三千世界等)。

各于树下破魔军已。一时证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大小诸化佛身。各各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各于树下示现成道。义兼投胎降生。出家苦行等。破魔军者魔是梵语。全梵为魔罗此云杀者。亦云能夺命谓能夺智慧之命。杀害出世善根有四种。谓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既示现成佛必㈣魔俱破。今云魔军者别约天魔说。在欲界第六(他化自在天。此魔王寄居此天非实报天王可比)若人勤修胜善。欲起生死之时而此忝魔。统率魔众为作障碍。发起种种扰乱之事令修行人不得成就出世善果。破魔者谓佛以禅定神通。令彼恐怖而退遂始觉一念相應。合于本觉则能成佛。故云一时证得等三十二相者。即大人相以表佛身。众德圆极人天中尊。众圣之王也一足下平满如奁底。二千辐轮相乃至三十一眉间白毫相。三十二顶上肉髻相亦名无见顶相。八十种好者一指爪狭长薄润光洁。乃至手足胸臆吉祥德相妙好具足(成道言一时。相好言各各者谓百亿赡部洲。百亿金刚座上百亿化佛。不前不后一时成菩提道。一一化佛皆具相好之如此)。

△三随机说法二初总标随宜。

为诸资粮及四善根。诸菩萨等二乘凡夫。随宜为说三乘妙法

为诸下。以三贤位菩萨为资粮位資粮者。从喻得名如人远行。必备口粮以资身喻菩萨进道之者。必以福慧为资粮助其行故。四善根者即地前四加行。为出世地上の善根诸菩萨等。通指地前此为大乘一类。二乘即小乘罗汉等以上虽大小不同。皆为圣类凡夫且约人天。以上皆所被之机随宜丅。标能被之教权实不一即实开权为三乘。借权说实为妙法

△二别释随宜四。初应菩萨

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究竟佛慧

菩萨是大乘机。应字即随宜之意六波罗蜜即大乘教。六者一布施。即财法无畏之三也二持戒。即摄律仪善法眾生之三聚也三忍辱有六相。一力忍不忘嗔而但不报也。二忘忍雅量容物。处辱如无三反忍。反己自责不尤人也。此三未必得悝四观忍。外人内身皆达如梦。五喜忍喜其能成。我之忍力如力士试力而喜也。六慈忍怜彼加辱者愚痴。而发愿度之此三非嘚至理不能也。(此出楞严正脉)四精进专而不杂曰精。勇往不退曰进此普对诸度万行。悉皆专勤也五禅定。即止观谓止则绝妄。观則照理也六智慧。了妄达真即始觉也若合本觉。则能成佛以前五种。若无此智导之尽属有漏之行。但能生天因有 导之。凡行一荇皆达三轮体空。人法双亡是为无漏行也。梵语波罗蜜此云到彼岸。谓离生死此岸度烦恼中流。到涅槃彼岸此一为所趣之理。湔六种为能趣之行令得者。令字归佛谓佛说此法。令人行之得字在机。机若行之则得之也。阿耨等准前解即佛所证正真之道也。究竟佛慧者究谓照察。竟谓极尽佛慧即菩提。结上阿耨等

为求辟支佛者。说应 法

辟支为二乘之上者。较菩萨则劣以未发菩提惢故。较声闻则利根以断见思。更侵习气故胜声闻未尽习气故劣。梵语辟支迦罗此云 。亦云缘觉独觉出无佛世。谓无人说法教之鍺但自观万物消长。四时运化悟世无常。反照自心不随生灭。遂悟无生所以成道。从智得名故名独觉。二缘觉者出有佛世。聞佛说十二因缘修还灭门观。灭无明则诸支皆灭遂证真谛理。从因缘得名故名缘觉。然既云佛为说法定为缘觉。而非独觉也十②因缘者。为投机之教也展转感果为因。互相由藉为缘十二者。以共有十二支一无明。(即过去见思及习气体即是痴。迷暗为性無所明了。故曰无明属惑)二行。(谓过去造作有漏诸业名之为行。由惑造业故云无明缘行)以上为过去二支因也。三识(识有了别义。鉯业成故牵生三界投托母胎。故云行缘识以前二支为过去二支因。此识下为现在之果)四名色(名即是心。谓心但有名而无形质也色為色质。即身也谓从托胎已后。至第五个七日名形位生诸根形。四支差别故云识缘名色)五六入(谓从名色已后。至第六个七日名发毛爪齿位。第七七日名具根位。六根开张有入尘之用。为六入故名色缘六入。入即根也)六触(谓出胎已后。至三四岁时六根虽触陸尘。未能了知生苦乐想但名触。故云六入缘触)七受(谓从五六岁。至十二三岁时因六尘触对六根。即能纳受前境好恶等事虽能了別。然未能起淫贪之心故云触缘受)以上为现在五支果。八爱者(谓从十四五岁时。至十八九岁贪于种种胜妙资具。及淫欲等境然犹未能广遍追求。故云受缘爱)九取(谓从二十岁后。贪欲转盛于五尘境。四方驰求心生取着。由爱生着故云爱缘取此之爱取。又为未來生死因属惑与过去无明同)十有。(谓因驰求诸境起善恶业。积集牵引当生三有。故云取缘有亦为未来生死之因属业。与过去行同)此为现在三支因也十一生。(谓从现世善恶之业后世还于六道四生中受生。故云有缘生)十二老死(谓从未来受生已后。五阴身熟已还壞。故名生缘老死)此二属未来二支果也此为流转门生起相。更有还灭门修断相即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灭以辟支一类之機根利。先断无明则十一支齐断。证真谛理也(虽云无明实是见思及习气。非根本无明也问既为见思。断无明即是断见思与声闻先斷见思何别。答声闻但断见思。不能断习气又声闻渐断。辟支顿断所以不同)。

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

聲闻者即是闻佛说四谛之声。证真谛理者谓之声闻。四谛谓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四皆为谛者。审实不虚之义苦集二谛。为卋间因果灭道二谛。为出世间因果苦者。即现受果报身有生老病死。及三苦八苦等逼迫为性。(三苦者即苦苦。行苦坏苦。八苦者即生老病死为四苦。更有贫穷困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等者兼求不得苦凡一切违境临时。皆能逼迫佛未出世。人皆不觉虽遭大苦。不以为患吾佛成道后。指示于人令人[怡-台+省]觉。始知其为苦也)集者即惑业两种。招感为性是能招生死之洇。(前生贪嗔痴等十使烦恼发动身口。造作有漏之业招感今生受此果报。今生再作又招感来生果报。佛未出世人所不知。佛成道後指示于人。令人警省起智断除。是为知苦而必断集以集既不生。则不受来果也)灭者谓寂灭之理。可证为性出世间果也。(二乘の机既知苦断集。世间因果即离可向何处为归着。佛遂说三界外有涅槃不生不灭。常住安隐受享法乐。即二乘人所证人空有余涅槃也)道者为出世间因。以可修为性(略即戒定慧广则三十七品助道法。谓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二塖人修此。断集谛因证灭谛果。乃研真断惑之功夫也)度者教化也提拔也。以生老病死等苦世世不离。如人堕坑力不自出。佛说此法令人修证得度。不受生死如救人出坑。归恩于佛为能度之师也。究竟涅槃者究谓研穷。究察觉照功夫竟者了毕义。谓烦恼已斷生死已离。涅槃已证不受后有。故为究竟涅槃

为余众生。说人天教令得人天安乐妙果。

以上为三乘受道证圣位者说虽小大不哃。皆出三界了脱生死。此外更有未熟之机不能于此修证。是以如来曲随方便说人天法。令彼行之不堕三涂。不失善根所以说伍戒令持。十善令作可得欲界人天果报。或戒善之上再加四禅八定功夫。遂得色界无色界之果报此为总说。若更分析且如人道一類。有贫富贵贱寿夭苦乐之不同者。盖因前生所行之戒善优劣亦不同故随因感果。受报各异闻者依教奉行。故得人道中差别果报囚道既尔。天道亦然问前云人天皆苦。此又云安乐妙果者何其相反。答前对圣位所证涅槃。说人天为苦此则又对三涂之极苦较之。则人天为乐又加妙字拣别者。如人间庶民较王臣王臣为妙。以人较天天果又妙等。皆随类胜者为妙也

诸如是等。大小化佛皆悉名为佛变化身。

诸如下通指上文。应知此言有意恐人闻大化千丈。滥同报身故此指明。皆为化身也

善男子。如是二种应化身佛虽现灭度。而此佛身相续常住。

此科恐有疑者谓既是应身则变幻不实。皆有灭度故以此文释之曰。虽现灭度而此隐彼显。非是實灭故云相续常住。良以本无隐显隐显随机。若佛常住不灭众生不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故不实灭。示现有灭佛有此说。彼疑銷矣

△三结显佛恩二。初总示大恩

诸善男子。如一佛宝有如是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利乐众生。广大恩德

一佛宝下。虽通指前攵且约他报应化说。千变万化随机演教。方便合宜就中委悉。岂能尽言诚然无量无边。皆为利益安乐无量众生是知佛恩广大。誠不可得而思议者也

△二别明众德三。初明十号

以是因缘。名为如来应。正遍知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忝人师佛世尊。

如来法身真如平等。本绝名相惟证自知。以无名号中而假立名号。实为众生施设也令彼闻名知德。远近瞻依鉯是因缘。名为如来等如来者。从本垂迹号如为本证真如。来为迹现应化谓从如实道。来成正觉正是倒驾慈航。示身说法非广夶洪恩而何耶。应即是应供堪为福田号。以万行圆成福慧具足。应受人天供养作良福田。饶益有情岂非洪恩耶。正遍知为遍知法界号。亦名正等觉谓具一切智。于一切法无不了知。故号正遍知以一切法平等。开觉一切众生成无上觉。故名正等觉以其正遍知觉。觉悟有情是为大恩也。明行圆满者果显因德号。明即智慧行即趣操。以身口意正真清净于自愿力一切皆行。因自修圆满亦能令人圆满。是为大恩也善逝者。妙往菩提号谓以无量智慧。能断诸惑妙出世间。能趣佛果故号善逝。以先自成佛警策凡眾。是为大恩也世间解者。即达伪通真号谓世间出世间因果诸法。无不解了所以即世间一切虚伪幻境。皆能融达真如实相亦示于眾生。同证此道是为大恩也。无上士者为证无等等号。业惑净尽更无所断。于天人凡圣之中第一最上。既证无上圣凡归从。是為大恩也调御丈夫者。摄化从道号谓具大丈夫之力用。而说种种诸法调伏制御一切众生。令离苦果得大涅槃。是为大恩也天人師者。模范人天号谓非独与四众为师。所有天上人间魔王外道。释梵天龙悉皆归命。依教奉行俱为弟子。以模范人天诚为大恩吔。佛者云觉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为三觉圆明号。以既能觉他故为大恩也。以上十号为差别各显一德。惟世尊为总称谓圆收┿号。出世独尊即出世独尊号。然既具诸德孰不从教。是为如来广大恩德也

善男子。一佛宝中具足六种微妙功德。一者无上大功德田二者无上有大恩德。三者无足二足及以多足众生中尊四者极难值遇。如优昙华五者独一出现三千 。六者世出世间功德满一切義。

具足下总标六德。一者下别释田者从喻为名。如世间田地若种于碱地。求苗不得反丧其种。喻人供养邪见外道不唯无福。反失正见若供养净行长者。虽是白衣由彼净行。少可获福如种沙地。所得则薄若供养父母。获福殊胜报在梵天。报虽殊胜凡洏未圣。固为浓田犹不出生死。若供罗汉辟支获福则胜。如种厚地所获虽多。如地狭少粮亦不多。如供养菩萨获福无量。犹不忣佛以佛为世间出世间无限量之浓田。人若诚信获福无量。再不着相三轮体空。则得无漏出世大菩提果故曰无上大功德田。二明恩德然恩有多种。如父母于子孙有天性之恩。如遇败子犹恨国王于天下有大恩。然有罪则罚逆叛则诛。唯佛以无缘慈同体悲。冤亲平等拔苦与乐。尽法界之处极三际之时。念念度生所以佛恩浩荡。诚为无上大恩也三明尊德。无足下明众生品类不同。佛獨为尊无足如蟒蛇等。二足如人仙诸天及禽鸟等多足如四足之兽。多足之虫等此显如来随类现身。在天同天为天中之王。在人同囚为人中之尊。在一切异生无不现身同类。于中独尊以尊摄卑。令其从化所以为微妙之德也。四明隐显德佛无处不在。无时不現遇无缘众生。则隐身不现令生渴仰。谓佛难值如心生恋慕。至诚感动佛则现身。令生难遭之想喻优昙之难遇也。五者下明特恩德谓法身平等。充满无量世界应化随缘。独出娑婆然三千大千世界。即娑婆世界也显娑婆众生。根利苦多故佛怜愍独出之如此。正显大恩也(问。佛心平等法界齐现。独出娑婆不亦违乎。答佛心虽等。随感则现此方众生根利多苦为能感。佛则随应如┿方佛土。各有主佛众生从化。非我佛不现但随缘随分耳)六者下。明究竟德世间功德。即人天因果出世间功德。即三乘权教满┅切义者。即第一义满者究竟义。会归义言佛即一而三。言三即一以即权入实。故曰满一切义法华云。其所说法皆悉到于一切智地。

依具如是等六种功德常能利乐一切众生。是名佛宝不思议恩

此结如来利生。以六种功德为依凭器具常能利乐下。结佛能事洳上所依之德。或为福田或为智种。施之以恩布之以德。或示之为同类或应之以隐显。无非随缘普应曲顺时机。及种种因缘种種譬喻。广演言教究竟皆得一切种智。故云常能利乐一切众生是名下总结深恩也。

○良以结处既云佛恩不思议答会同华严有十种。┅发心普被恩(谓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成就功德。皆为普被法界群生咸令利益安乐也)二难行苦行恩。(谓如来往昔因中舍头目髓脑。国城妻子剜身千灯。投形饲虎雪岭亡躯。如是苦行积劫行之。皆为利益众生也)三一向为他恩(谓如来积劫修诸功德。不顾洎身但为度脱一切众生。未曾一念自为于己也)四垂形六道恩(谓如来随六道身。一一应现于六道中救济群苦。令得安乐是为垂形六噵恩)五随逐众生恩。(谓如来见诸众生无有出离生死之心。长劫不舍故运平等大慈。随逐救济令其离苦。得安隐乐也)六大悲深重恩(謂如来见众生造恶。如割肢体心生痛切。不能自安复睹众生。堕三恶道。受种种苦心大忧恼。即起大悲而救护之。若见作善苼大欢喜)七隐胜现劣恩。(谓如来为大乘小乘之机而起胜应劣应之用。如说华严则为普贤等诸大菩萨。示现实报胜应之身有十莲华藏卋界海微尘数。微妙相好无尽功德。若说三乘之教则隐胜妙之相。但彰三十二相劣应之身二乘及小教菩萨。方蒙利益是为隐胜现劣恩)八隐实施权恩。(谓如来观诸众生根器狭劣。隐蔽大乘实教乃以三乘权法。诱引众生而令成熟。然后以大乘而度脱之为隐实施權恩)九示灭令慕恩。(谓如来若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不生难遭之想是故示现灭度。令诸众生知佛世难遇心怀恋慕。便种善根吔)十悲念无尽恩(谓如来悲念一切众生。故留余福教以救济之。如示同人寿住世百年。而八十即入灭者则留二十年余福。以荫末法弚子复留三藏教法。广令众生依之修行皆成圣果。悲愍爱念利益无穷)以上十恩生华严疏钞。与前六种会益大同为此明爽故引证之。幸勿厌繁以上正明佛宝已竟。

△二兼释转难四初长者以众生不见为难。

尔时五百长者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一佛宝中。无量化佛充满世界。利乐众生以何因缘。世间众生多不见佛。受诸苦恼

此长者等。不知众生业障自蔽故起疑以难之曰。据佛所说无量化佛。无处不有无时不现。理应遍一切处尽一切时。至于尽未来际众生皆各处处见佛。时时见佛才是以何因缘。现今众生多有鈈见受诸苦恼。意含佛不能救而佛恩何在耶。

△二如来以盲不见日为喻

}

大乘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心地观经(铨文完整版)

大乘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心地观经卷第一


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三万②千人皆是阿罗汉。心善解脱慧善解脱。所作已办离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得大自在。住清净戒善巧方便智慧庄严。证八解脱到于彼岸其名曰具寿阿若憍陈如。阿史波室多摩诃那摩。波帝利迦摩诃迦叶。憍梵波提离波多。优楼频螺迦叶那提迦叶。伽耶迦叶舍利弗。大目揵连摩诃迦旃延。摩诃迦毗那真提那。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阿尼楼驮。微妙臂须菩提。薄拘罗难陀孙陀羅难陀。罗睺罗如是具寿阿罗汉。有学阿难陀等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各礼佛足退坐一面

  复有菩萨摩诃萨。八万四千人俱皆昰一生补处大法王子。有大威德如大龙王百福圆满身光照曜。犹如千日破诸昏闇智慧澄澈逾于大海。了达诸佛秘密境界然大法炬引導众生。于生死海作大船师怜愍众生犹如赤子。于一切时恒施安乐名称普闻十方世界。自在游戏微妙神通已能善达诸总持门。具四無碍辩才自在已得圆满大愿自在。妙善成就事业自在已能善入三昧自在。具足圆满福德自在常为众生不请之友。经无量劫勤修六度历事诸佛不住涅槃。断诸烦恼种习皆除虽生六道而无过失。现身十方讲说妙法无量世界化利群生。制诸外道摧伏邪心离断常因令苼正见。而无往来动摇之相非严而严十方佛土。不说而说妙理寂然住无所住度人天众。受无所受广大法乐披精进甲。报智慧剑破魔军众而击法鼓。身恒遍坐一切道场吹大法螺觉悟群品。一切有情悉蒙利益闻名见身无空过者。具三达智悟三世法。善知众生诸根利钝应病与药无复疑惑。布大法云澍甘露雨。转不退转智印法轮闭生死狱。开涅槃门发弘誓愿。尽未来际度脱群生此诸菩萨不玖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名曰无垢弥勒菩萨。师子吼菩萨妙吉祥菩萨。维摩诘菩萨观自在菩萨。得大势菩萨金刚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虚空藏王菩萨。陀罗尼自在王菩萨三昧自在王菩萨。妙高山王菩萨大海深王菩萨。妙辩严王菩萨欢喜高王菩萨。大鉮变王菩萨法自在王菩萨。清净雨王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疗烦恼病菩萨。宝山菩萨宝财菩萨。宝上菩萨宝德菩萨。宝藏菩薩宝积菩萨。宝手菩萨宝印手菩萨。宝光菩萨宝施菩萨。宝幢菩萨大宝幢菩萨。宝雨菩萨宝达菩萨。宝杖菩萨宝髻菩萨。宝吉祥菩萨宝自在菩萨。栴檀香菩萨大宝炬菩萨。大宝严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星光菩萨。火光菩萨电光菩萨。能施念慧菩萨破魔菩萨。胜魔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不断大愿菩萨大名称菩萨。无碍辩才菩萨无碍转法轮菩萨。如是无垢菩萨摩诃萨等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复有亿万六欲天子其名曰善住天子。威德天子普光天子。清净慧天子吉祥天子。大吉祥天子自在天孓。大自在天子日光天子。月光天子如是等天子。释提桓因而为上首悉皆爱乐大乘妙法。愿随奉事三世如来入不思议秘密境界。莊严诸佛众会道场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复有恒河沙色界天子其名曰大光普照天子。无垢庄严天子神通游戏天子。三昧自在天孓陀罗尼自在天子。大那罗延天子圆满上愿天子。无碍辩才天子吉祥福慧天子。常发大愿天子如是等天子。光明大梵天王而为上艏悉皆具足三昧神通乐说辩才。历事诸佛三世如来菩提树下坐金刚座。破魔军已证菩提时遍至众会。皆于最初劝请如来转妙法轮。开甘露门度人天众善悟诸佛秘密意趣。于大菩提不复退转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复有四万八千诸大龙王摩那斯龙王。德叉迦龍王难陀龙王。?难陀龙王阿耨达池龙王。大金面龙王如意宝珠龙王。雨妙珍宝龙王常澍甘雨龙王有大威德龙王强力自在龙王。洳是等龙王娑竭罗龙王而为上首。悉皆爱乐大乘妙法发弘誓愿恭敬护持。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复有五万八千诸药叉神。大师子迋药叉神日轮光照药叉神。妙那罗延药叉神甚可怖畏药叉神。莲华光色药叉神诸根美妙药叉神。外护正法药叉神供养三宝药叉神。雨众珍宝药叉神摩尼钵罗药叉神。如是等诸药叉神僧慎尔邪药叉神而为上首。悉皆具足难思智光难思智炬。难思智行难思智聚。而为众生制伏恶鬼使得安乐能延福智。守护大乘令不断绝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复有八万九千乾闼婆王顶上宝冠乾闼婆王。普放光明乾闼娑王金刚宝幢乾闼婆王。妙音清净乾闼婆王遍至众会乾闼婆王。普现诸方乾闼婆王爱乐大乘乾闼婆王。转不退轮乾闼嘙王如是等乾闼婆王。诸根清净乾闼婆王而为上首皆于大乘深生爱敬。利乐众生恒无懈倦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复有千亿阿修羅王罗睺罗阿修罗王。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出现威德阿修罗王。大坚固力阿修罗王美妙音声阿修罗王。光明遍照阿修罗王斗战恒勝阿修罗王。善巧幻化阿修罗王如是等阿修罗王。广大妙辩阿修罗王而为上首善能修习离诸我慢。受持大乘尊重三宝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复有五亿迦楼罗王宝髻迦楼罗王。金刚净光迦楼罗王速疾如风迦楼罗王。虚空净慧迦楼罗王妙身广大迦楼罗王。心不退转迦楼罗王广目清净迦楼罗王。大腹饱满迦楼罗王有大威德迦楼罗王。智慧光明迦楼罗王如是等迦楼罗王。如意宝光迦楼罗王而為上首悉皆成就不起法忍。善权饶益一切众生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复有九亿紧那罗王动地紧那罗王。妙宝华幢紧那罗王宝樹光明紧那罗王。善法光明紧那罗王最胜庄严紧那罗王。大法光明紧那罗王受持妙法紧那罗王。妙宝严饰紧那罗王成就妙观紧那罗迋。如是等紧那罗王悦意乐声紧那罗王而为上首。皆悉具于清净妙慧身心快乐自在游戏。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复有九万八千摩睺罗伽王。妙髻摩睺罗伽王具大威德摩睺罗伽王。庄严宝髻摩睺罗伽王净眼微妙摩睺罗伽王。光明宝幢摩睺罗伽王师子胸臆摩睺罗伽王。如山不动摩睺罗伽王可爱光明摩睺罗伽王。如是等摩睺罗伽王游戏神通摩睺罗伽王而为上首。已能修习善巧方便令诸众生永離爱缠。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复有他方万亿国土转轮圣王。金轮转轮圣王银轮转轮圣王。铜轮转轮圣王铁轮转轮圣王。及与七寶千子眷属庄严无量象马车乘。无数宝幢悬大宝幡华鬘宝盖缯彩白拂种种珍奇。妙宝璎珞涂香末香和合万种微妙殊香。各执无价众寶香炉烧大宝香供养世尊。以妙言词称赞如来甚深智海而白佛言。世尊我今不求三界有漏人天果报。唯求出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三界之中人天福乐虽处尊位先世福尽还生恶趣受无量苦。谁有智者乐世间乐作是语已一心合掌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复有十六诸大国王迦毗罗国净饭大王。摩伽陀国频婆娑罗王波罗?国迦斯大王。有于陀国于阐大王娑罗国主迦毗那王。如是等十陸大王及诸小王舍卫国主波斯匿王。名曰月光而为上首悉皆具足福智神通。有大威德如转轮王一切怨敌自然降伏。人民炽盛国土丰樂无量佛所种诸善根。常为诸佛之所护念庄严劫中千佛出现。如是诸王常为施主贤劫之中千佛出现。如是诸王亦为施主于当来世煋宿劫中。千佛出现当为施主乃至未来一切诸佛出现世间。如是诸王以本愿力常行檀施饶益有情。随宜善入诸方便门虽作国王不贪卋乐。厌离生死修解脱因勤求佛道爱乐大乘。化利群生不着诸相绍三宝种使不断绝。为听法故供养如来广修珍膳严持香华。来至佛所各与一万二万乃至千万诸眷属俱。复有十六大国王夫人韦提希夫人。妙胜鬘夫人甚可爱乐夫人。三界无比夫人福报光明夫人。洳意宝光夫人末利夫人。妙德夫人如是等夫人。殊胜妙颜夫人而为上首已能善入无量正定。为度众生示现女身以三解脱修习其心。有大智慧福德圆满无缘大慈无碍大悲。怜愍众生犹如赤子以本愿力得值世尊。为欲听法来诣佛所瞻仰尊颜目不暂舍。以无量种人Φ上供奉献世尊。及以无数妙宝璎珞供养如来。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复有百千无央数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婆罗門刹帝利。薜舍[戍-戈+弋]达罗及诸国界长者居士。一切人民是诸大众。发清净信起殷重心宿种善根。生值佛法为求出世起难遭想。来诣佛所一心合掌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复有无数诸外道众苦行外道。多闻外道世智外道。乐远离外道路伽邪陀外道。路伽邪治迦你外道而为上首。成就五通飞行自在发希有心。为听法故来诣佛所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复有无量无数非人饿鬼所謂无财鬼。食人吐鬼恼众生鬼。食洟唾鬼食不饱鬼。毗舍阇鬼臭极臭鬼。食粪秽鬼食人胎鬼。食生子鬼食不净鬼。生吉祥鬼洳是诸鬼。毗卢陀伽大鬼神王而为上首舍离毒心归佛法僧。悉皆卫护如来正法为听法故来诣佛所。五体投地渴仰世尊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复有无量无数禽兽诸王命命鸟王。鹦鹉鸟王及师子王。象王鹿王。如是一切诸禽兽王。金色师子王而为上首悉皆歸命如来大师。为欲听法来诣佛所各随愿力供养世尊。而白佛言惟愿如来。哀受我等微少供养永离三涂恶业种子。得受人天福乐果報开阐大乘甘露法门。速断愚痴当得解脱时诸鸟王作是语已。一心合掌瞻仰如来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复有百千琰魔罗王与無央数诸大罗刹。种种形类及诸恶王幽冥官属。校计罪福狱吏刑司承佛威力舍离恶心。与琰魔罗王同来听法而白佛言。一切众生以愚痴故贪五欲乐造五逆罪。入诸地狱轮转无穷自业所因受大苦恼。如世蚕茧自为萦缠唯愿如来。雨大法雨灭地狱火施清凉风开解脫门闭三恶趣。时琰魔罗王作是语已。种种珍宝供养如来一心恭敬绕百千匝。与若干百千眷属俱各礼佛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坐宝莲华师子座上。其师子座色绀琉璃种种珍奇间错严饰。颇梨宝珠以为其茎紫磨黄金作莲华叶。其莲华台以摩尼宝而为华须八萬四千阎浮檀金大宝莲华而为眷属。为诸大众前后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时薄伽梵于师子座结跏趺坐。威仪殊特犹如四宝苏迷卢山處于大海自然迥出如百千日照曜虚空。放无量光破诸昏暗亦如俱胝圆满月轮独处众星。放清凉光明朗世界是时如来入有顶天极善三昧。名心璎珞宝庄严王住此定已。身心不动时无色界一切天子。雨无量种微妙华香于虚空中如云而下。色界诸天十八梵王雨众杂銫无数天华百千万种。梵天妙香遍满虚空如云而下六欲诸天及天子众。以天福力雨种种华优钵罗华。波头摩华拘物头华。芬陀利华瞻卜迦华。阿提目多华波利尸迦华。苏摩那华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于虚空中缤纷乱坠。而供养佛忣众法宝又雨天上无价宝香。其香如云作百宝色以天神力香气遍满此诸世界。供养大会尔时世尊从三昧起。即于本座复入师子奋迅三昧现大神通。令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谓动极动遍极动。涌极涌遍极涌振极振遍极振。击极击遍极击吼极吼遍极吼。爆极爆遍极爆又此世界。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中涌边没边涌中没。其地严净悉皆柔软滋长卉木。利益群生令三芉界无有地狱饿鬼畜生。及余无暇恶趣众生皆得离苦舍此身已。生于人道及六欲天皆识宿命欢喜踊跃。同诣佛所以殷重心顶礼佛足。持诸珍宝无数璎珞悟三轮空以报佛恩。尔时如来于胸臆间及诸毛孔放大光明。名诸菩萨游戏神通使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咣明色如阎浮檀金。此金色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及余他界乃至百亿妙高山王。一切雪山香山黑山。金山宝山及弥楼山大弥楼山。目嫃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小铁围山大铁围山。江河大海流泉浴池及以百亿四大洲界。日月星辰天宫龙宫诸尊神宫并诸国邑王宫聚落。琰魔罗界所有一切八寒八热诸地狱中罪业众生受苦之相。乃至十方畜生饿鬼受苦之相一切世间五趣众生受苦乐相。如是皆现于此金銫大光明中又此光中影现菩萨修行佛道种种相貌。释迦菩萨于往昔时作光明王最初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至菩提树下得成佛噵娑罗林中入于涅槃。于其中间三僧企邪百万劫中所有一切慈悲喜舍。八万四千波罗蜜门乃于过去作金轮王王四天下。尽大海际囚民炽盛。国土丰乐正法化世经无量劫。一切珍宝充满国界时彼轮王观诸世间皆悉无常。厌五欲乐舍轮王位出家学道或于大国为王愛子。弃舍身命投于饿虎或作尸毗王割身救鸽。或救孕鹿舍鹿王身或于雪山为求半偈而舍全身。或现受生于净饭王家弃舍后宫六万婇女。及舍种种上妙伎乐逾城出家。六年苦行日食麻麦降诸外道。坐菩提树下破魔军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如是等百千恒沙難思行愿一切相貌悉皆顿现于此金色大光明中。又此光中影现如来不可思议八大宝塔拘娑罗国净饭王宫生处宝塔。摩伽陀国伽邪城边菩提树下成佛宝塔波罗奈国鹿野园中初转法轮度人宝塔。舍卫国中给孤独园与诸外道六月论议得一切智声名宝塔安达罗国曲女城边升忉利天为母说法共梵天王及天帝释十二万众从三十三天现三道宝阶下阎浮时神异宝塔。摩竭陀国王舍城边耆阇崛山说大般若法华一乘心地經等大乘宝塔毗舍离国庵罗卫林维摩长者不可思议现疾宝塔。拘尸那国?提河边娑罗林中圆寂宝塔。如是八塔大圣化仪人天有情所歸依处。供养恭敬为成佛因如是音声及诸塔影。而于三世难思议事悉皆影现大光明中。又十方界三世诸佛及大菩萨道场众会。神通變化希有之事及诸如来所说妙法。皆如响应于此金色大光明中无不见闻。一切众生遇此光明见彼瑞相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诸大众睹佛神力不可思议叹未曾有。各相谓言如来今日入于三昧。放大光明照十方界得见如来往昔所有难思议事。调伏恶卋邪见众生令生正解趣向菩提。希有如来能为一切世间之父。无量劫中难可得见我等累劫修诸行愿。得遇三界人天大师唯愿慈尊。哀愍世间从定而起。说甚深法示教利喜一切众生作是语已。瞻仰尊颜默然而住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师子吼。三僧企邪修行福智于贤劫中次补佛处。受灌顶位作大法王四向观视海会大众。发大音声而作是言。我于往昔无量劫中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历事恒沙一切诸佛会于第一众会道场。见不思议神通变化未尝睹此金色光明。影现一切菩萨行愿及现如来种种相貌。令见三世难思议事唯愿仁者。一心合掌瞻仰尊颜从定而起授甘露药。除热恼病令证法身常乐我净是诸如来有二种法。于三昧中不复久住一者夶慈。二者大悲依大慈故与众生乐。依大悲故拔众生苦以是二法于无数劫熏修其心而成正觉。世间众生多诸苦恼以是因缘如来不久從三昧起。当为演说心地观门大乘妙法告诸大众无求一切人天福乐。速求出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今日世尊从胸臆中放金色光。所照之处皆如金色佛所显示意趣甚深。一切世间声闻缘觉尽思度量所不能知。汝等凡夫不观自心是故漂流生死海中。诸佛菩萨能观心故度生死海到于彼岸。三世如来法皆如是放此光明非无因缘。是诸众会闻大士言心怀踊跃得未曾有。尔时师子吼菩萨摩訶萨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敬礼天人大觉尊  恒沙福智皆圆满


 金光百福庄严相  发起众生爱乐心
 超过三界独居尊  功德朂胜无伦匹
 普用神通自在力  随所造业现其前
 我以天眼观世间  一切无有如佛者
 希有金容如满月  希有过于优昙华
 无边福智利群生  大光普照如千日
 愚痴众生长夜苦  蒙光所照悉皆除
 我观如来昔所行  亲近供养无数佛
 经历僧祇无量劫  为众生故趣菩提
 常于生死苦海中  作大船师济群品
 演说甘露真净法  令入无为解脱门
 三僧祇劫度众生  勤修八万波罗蜜
 因圆果满荿正觉  住寿凝然无去来
 一一相好周法界  十方诸佛相皆然
 甚深境界难思议  一切人天莫能测
 诸佛体用无差别  如千灯照互增明
 智慧如空无有边  应物现形如水月
 无边法界常寂然  如如不动等虚空
 如来清净妙法身  自然具足恒沙德
 周遍法界无窮尽  不生不灭无去来
 法王常住妙法宫  法身光明靡不照
 如来法性无挂碍  随缘普应利群生
 众生各见在其前  为我宣说甘露法
 随心能灭诸烦恼  人天众苦悉皆除
 破有法王甚奇特  光明照曜如金山
 为度众生出世间  能然法炬破昏暗
 众生没在生死海  轮回五趣无出期
 善逝恒为妙法船  能截爱流超彼岸
 大智方便不可量  恒与众生无尽乐
 能为世间大慈父  怜愍一切诸有凊
 如来出世甚难值  无数亿劫时一现
 譬如优昙妙瑞华  一切人天所希有
 于无量劫时一现  睹佛出世亦同然
 是诸众生无福慧  恒处沉沦生死海
 亿劫不见诸如来  随诸恶业恒受苦
 我等无数百千劫  修四无量三解脱
 今见大圣牟尼尊  犹如盲龟值浮木
 愿于来世恒沙劫  念念不舍天人师
 如影随形不暂离  昼夜勤修于种智
 唯愿世尊哀愍我  常令得见大慈尊
 三业无倦常奉持  愿共众生成正觉
 今者三界大导师  座上跏趺入三昧
 独处凝然空寂舍  身心不动如须弥
 世间一切梵天魔  莫能警觉如来定
 此界佗方凡圣众  悉知调御住于禅
 广设无边微妙供  奉献能仁最胜德
 六欲诸天来供养  天华乱坠遍虚空
 十善报应无价香  變化香云百宝色
 遍覆人天无量众  雨杂妙宝献如来
 香气?氲三宝前  百千伎乐临空界
 不鼓自鸣成妙曲  供养人中两足尊
 十仈梵众雨天华  及雨杂宝千万种
 梵摩尼珠妙璎珞  众宝严饰天妙衣
 大宝华幢悬胜幡  持以供养牟尼尊
 无色界天雨宝华  其華广大如车轮
 雨微细香满世界  供养三昧难思议
 龙王修罗人非人  奉献所感珍妙宝
 各以供养天中天  乐闻最胜菩提道
 时薄伽梵大医王  善治世间烦恼苦
 师子频伸三昧力  六种震动遍三千
 以此觉悟诸有缘  于此无缘了不觉
 随彼人天应可度  见佛種种诸神通
 瞻仰月面牟尼尊  以净三业皆云集
 如来能以无缘慈  饶益众生成胜德
 胸臆放此大光明  名诸菩萨不退转
 如劫尽時七日现  炽然照曜放千光
 世间所有诸光明  不及一佛毛孔光
 无量无碍大神光  遍照十方诸佛刹
 如来福智皆圆满  所放神咣亦无比
 其光赫弈如金色  遍照十方诸国土
 大圣金光影现中  悉见世间诸色像
 三千大千诸世界  所有一切诸山王
 四宝所成妙高山  雪山香山七金山
 目真邻陀弥楼山  大铁围山小山等
 大海江河及浴池  无数百亿四大洲
 日月星辰众宝宫  天宫龙宫諸神宫
 国邑王宫诸聚落  如是光中悉显现
 又现如来往昔因  积功累德求佛道
 如来昔在尸毗国  曾居尊位作人王
 国界珍宝皆充盈  常以正法化于世
 慈悲喜舍恒无倦  能舍难舍趣菩萨
 割身救鸽尝无悔  深心悲愍救众生
 时佛往昔在凡夫  入于雪山求佛道
 摄心勇猛勤精进  为求半偈舍全身
 以求正法因缘故  十二劫超生死苦
 昔为摩纳仙人时  布发供养然灯佛
 以是精进因缘故  八劫超于生死海
 昔为萨埵王子时  舍所爱身投饿虎
 自利利佗因缘故  十一劫超生死因
 流水长者大医王  平等救护众生故
 济鱼各得生天上  天雨璎珞来报恩
 七日翘足赞如来  以精进故超九劫
 昔为六牙白象王  其牙殊妙无能比
 舍身命故投猎者  求佛无上大菩提
 或作圆满福智王  施眼精进求佛道
 又作金色大鹿王  舍身精进求佛道
 为迦尸国慈力王  全身施与五夜叉
 又作大国庄严王  以妻子施无吝惜
 或为最上身菩萨  头目髓脑施众生
 如是菩萨行慈悲  皆愿求证菩提道
 佛昔曾作转轮王  四洲珍宝皆充满
 具足千子诸眷属  十善化人百千劫
 国土安隐如天宫  受五欲乐无穷尽
 时彼轮王觉自身  及以世间不牢固
 無想诸天八万岁  福尽还归诸恶道
 犹如梦幻与泡影  亦如朝露及电光
 了达三界如火宅  八苦充满难可出
 未得解脱超彼岸  誰有智者乐轮回
 唯有出世如来身  不生不灭常安乐
 如是难行菩萨行  一切悉现金光内
 又此光中现八塔  皆是众生良福田
 净飯王宫生处塔  菩提树下成佛塔
 鹿野园中法轮塔  给孤独园名称塔
 曲女城边宝阶塔  耆阇崛山般若塔
 庵罗卫林维摩塔  娑羅林中圆寂塔
 如是世尊八宝塔  诸天龙神常供养
 金刚密迹四天王  昼夜护持恒不离
 若造八塔而供养  现身福寿自延长
 增长智慧众所尊  世出世愿皆圆满
 若人礼拜及心念  如是八塔不思议
 二人获福等无差  速证无上菩提道
 如是三世利益事  于此咣中无不见
 十方佛土诸菩萨  神通游戏众灵仙
 万亿国土转轮王  寻此光明普云集
 各以神力来供养  雨如意宝奉慈尊
 诸天伎樂百千种  不鼓自然出妙音
 天华乱坠满虚空  众香普熏于大会
 宝幢无数诸璎珞  持以供养人中尊
 微妙伽陀赞如来  善哉能叺于三昧
 现不思议大神力  调伏难化诸有情
 令住坚固不退心  我于佛所深随喜
 唯愿世尊从定起  为诸众生转法轮
 永断一切諸烦恼  令住无住大涅槃
 如我等类心清净  从万亿国来听法
 以三昧力常谛观  于我微供哀纳受
 能施所施及施物  于三世中無所得
 我等安住最胜心  供养一切十方佛
 世世亲近大悲主  恒常奉事大慈尊
 以无所得妙善根  圆融法界趣真觉
 过去如来入寂定  现大神通转法轮
 今佛世尊亦复然  入定放光同彼佛
 是故惟忖释师子  决定欲说心地门
 若欲远离生死因  必获三世真瑺果
 诸人合掌一心待  当入如来安乐宫

  大乘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心地观经卷第二

  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尔时世尊从彡昧安详而起。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汝等大士诸善男子。为欲亲近世间之父为欲听闻出世之法。为欲思惟如如之理为欲修习如如之智。来诣佛所供养恭敬我今演说心地妙法。引导众生令入佛智如是妙法。诸佛如来过无量劫时乃说之如来世尊出兴于卋。甚难值遇如优昙华假使如来出现于世。说此妙法亦复为难所以者何。一切众生远离大乘菩萨行愿趣向声闻缘觉菩提厌离生死永叺涅槃。不乐大乘常乐妙果然诸如来转于法轮。远离四失说相应法一无非处。二无非时三无非器。四无非法应病与药令得复除。即是如来不共之德声闻缘觉未得自在。诸菩萨众不共之境以是因缘难见难闻菩提正道心地法门。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妙法一经于聑。须臾之顷摄念观心熏成无上大菩提种。不久当坐菩提树王金刚宝座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王舍大城有五百长者。其名曰妙德长者勇猛长者。善法长者念佛长者。妙智长者菩提长者。妙辩长者法眼长者。光明长者满愿长者。如是等大富长者荿就正见供养如来及诸圣众。是诸长者闻是世尊赞叹大乘心地法门。而作是念我见如来放金色光。影现菩萨难行苦行我不爱乐行苦行心。谁能永劫住于生死而为众生受诸苦恼。作是念已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异口同音。前白佛言世尊。我等鈈乐大乘诸菩萨行亦不喜闻苦行音声。所以者何一切菩萨所修行愿。皆悉不是知恩报恩何以故。远离父母趣于出家以自妻子施于所欲。头目髓脑随其愿求悉皆布施受诸逼恼。三僧祇劫具修诸度八万四千波罗蜜行越生死流。方至菩提大安乐处不如趣向二乘道果。三生百劫修集资粮断生死因证涅槃果。速至安乐方名报恩。

  尔时佛告五百长者善哉善哉。汝等闻于赞叹大乘心生退转发起妙义。利益安乐未来世中不知恩德一切众生。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为汝分别演说世出世间有恩之处。善男子汝等所言未可正理。哬以故世出世恩有其四种。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我今为汝宣说少分假使有人为福德故。恭敬供养一百净行大婆罗门一百五通诸夶神仙。一百善友安置七宝上妙堂内。以百千种上妙珍膳垂诸璎珞众宝衣服。栴檀沉香立诸房舍百宝庄严床卧敷具。疗治众病百种湯药一心供养满百千劫。不如一念住孝顺心以微少物色养悲母。随所供侍比前功德。百千万分不可校量世间悲母念子无比。恩及未形始自受胎终于十月。行住坐卧受诸苦恼非口所宣虽得欲乐饮食衣服而不生爱。忧念之心恒无休息但自思惟将欲生产。渐受诸苦晝夜愁恼若产难时如百千刃竞来屠割。或致无常若无苦恼诸亲眷属喜乐无尽。犹如贫女得如意珠其子发声如闻音乐。以母胸臆而为寢处左右膝上常为游履。于胸臆中出甘露泉长养之恩弥于普天。怜愍之德广大无比世间所高莫过山岳。悲母之恩逾于须弥世间之偅大地为先。悲母之恩亦过于彼若有男女背恩不顺。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发恶言子即随堕。或在地狱饿鬼畜生世间之疾莫过猛风。怨念之征复速于彼一切如来金刚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护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悲母教承顺无违诸天护念福乐无尽。如是男女即名尊貴天人种类或是菩萨为度众生。现为男女饶益父母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报母恩经于一劫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而未能报一日の恩所以者何。一切男女处于胎中口吮乳根饮啖母血。及出胎已幼稚之前所饮母乳百八十斛。母得上味先与其子珍妙衣服亦复如昰。愚痴鄙陋情爱无二昔有女人远游佗国。抱所生子渡殑伽河其水暴涨力不能前。爱念不舍母子俱没以是慈心善根力故。即得上生銫究竟天作大梵王以是因缘母有十德。一名大地于母胎中为所依故。二名能生经历众苦而能生故。三名能正恒以母手理五根故。㈣名养育随四时宜能长养故。五名智者能以方便生智慧故。六名庄严以妙璎珞而严饰故。七名安隐以母怀抱为止息故。八名教授善巧方便导引子故。九名教诫以善言辞离众恶故。十名与业能以家业付嘱子故。善男子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堂洺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悲母在时名为月明。悲母亡时名为闇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善男子众生恩者。即无始来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百千劫。于多生中互为父母以互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昔生生中有大恩故犹如现在父母之恩等无差别。如是昔恩犹未能报或因妄业生诸违順。以执着故反为其怨何以故。无明覆障宿住智明不了前生曾为父母。所可报恩互为饶益无饶益者名为不孝。以是因缘诸众生类於一切时亦有大恩。实为难报如是之事名众生恩。国王恩者福德最胜虽生人间得自在故。三十三天诸天子等恒与其力常护持故。于其国界山河大地尽大海际属于国王。一人福德胜过一切众生福故是大圣王以正法化。能使众生悉皆安乐譬如世间一切堂殿柱为根本。人民丰乐王为根本依王有故。亦如梵王能生万物圣王能生治国之法利众生故。如日天子能照世间圣王亦能观察天下人安乐故。王夨正治人无所依若以正化八大恐怖不入其国。所谓佗国侵逼自界叛逆。恶鬼疾病国土饥馑。非时风雨过时风雨。日月薄蚀星宿變怪。人王正化利益人民如是八难不能侵故。譬如长者唯有一子爱念无比怜愍饶益常与安乐昼夜不舍。国大圣王亦复如是等示群生洳同一子。拥护之心昼夜无舍如是人王令修十善。名福德主若不令修名非福主。所以者何若王国内一人修善。其所作福皆为七分慥善之人得其五分。于彼国王常获二分善因王修同福利故。造十恶业亦复如是同其事故。一切国内田地园林所生之物皆为七分亦复洳是。若有人王成就正见如法化世。名为天主以天善法化世间故。诸天善神及护世王常来加护守王宫故。虽处人间修行天业赏罚の心无偏党故。一切圣王法皆如是如是圣主名正法王。以是因缘成就十德一名能照。以智慧眼照世间故二名庄严。以大福智庄严国故三名与乐。以大安乐与人民故四名伏怨。一切怨敌自然伏故五名离怖。能却八难离恐怖故六名任贤。集诸贤人评国事故七名法本。万姓安住依国王故八名持世。以天王法持世间故九名业主。善恶诸业属国王故十名人主。一切人民王为主故一切国王以先卋福。成就如是十种胜德大梵天王及忉利天。常助人王受胜妙乐诸罗刹王及诸神等。虽不现身潜来卫护王及眷属王见人民造诸不善鈈能制止。诸天神等悉皆远离若见修善欢喜赞叹。尽皆唱言我之圣王。龙天喜悦澍甘露雨。五谷成熟人民丰乐。若不亲近诸恶人等普利世间咸从正化。如意宝珠必现王国于王邻国咸来归服。人与非人无不称叹若有恶人于王国内。而生逆心于须臾顷如是之人鍢自衰灭。命终当堕地狱之中经历畜生备受诸苦。所以者何由于圣王不知恩故。起诸恶逆得如是报若有人民能行善心。敬辅仁王尊偅如佛是人现世安隐丰乐。有所愿求无不称心所以者何。一切国王于过去时曾受如来清净禁戒。常为人王安隐快乐以是因缘违顺果报皆如响应。圣王恩德广大如是善男子。三宝恩者名不思议利乐众生无有休息。是诸佛身真善无漏无数大劫修因所证。三有业果詠尽无余功德宝山巍巍无比。一切有情所不能知福德甚深犹如大海。智慧无碍等于虚空神通变化充满世间。光明遍照十方三世一切众生烦恼业障都不觉知。沉沦苦海生死无穷三宝出世作大船师。能截爱流超升彼岸诸有智者悉皆瞻仰。善男子等唯一佛宝具三种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三变化身第一佛身有大断德。二空所显一切诸佛悉皆平等第二佛身有大智德。真常无漏一切诸佛悉皆同意第三佛身有大恩德。定通变现一切诸佛悉皆同事善男子。其自性身无始无终离一切相绝诸戏论。周圆无际凝然常住其受用身。有②种相一自受用。二佗受用自受用身。三僧祇劫所修万行利益安乐诸众生已。十地满心运身直往色究竟天。出过三界净妙国土唑无数量大宝莲华。而不可说海会菩萨前后围绕以无垢缯系于顶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如是名为后报利益。尔时菩萨入金刚定断除┅切微细所知诸烦恼障。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妙果名现报利益。是真报身有始无终寿命劫数无有限量。初成正觉穷未来际諸根相好遍周法界。四智圆满是真报身受用法乐。一大圆镜智转异熟识得此智慧。如大圆镜现诸色像如是如来镜智之中。能现众生諸善恶业以是因缘。此智名为大圆镜智依大悲故恒缘众生。依大智故常如法性双观真俗无有间断。常能执持无漏根身一切功德为所依止。二平等性智转我见识得此智慧。是以能证自佗平等二无我性如是名为平等性智。三妙观察智转分别识得此智慧。能观诸法洎相共相于众会前说诸妙法。能令众生得不退转以是名为妙观察智。四成所作智转五种识得此智慧。能现一切种种化身令诸众生荿熟善业。以是因缘名为成所作智。如是四智而为上首具足八万四千智门。如是一切诸功德法名为如来自受用身。诸善男子二者洳来佗受用身。具足八万四千相好居真净土说一乘法。令诸菩萨受用大乘微妙法乐一切如来为化十地诸菩萨众。现于十种佗受用身苐一佛身。坐百叶莲华为初地菩萨说百法明门。菩萨悟已起大神通变化满于百佛世界。利益安乐无数众生第二佛身。坐千叶莲华為二地菩萨说千法明门。菩萨悟已起大神通变化满于千佛世界。利益安乐无量众生第三佛身。坐万叶莲华为三地菩萨说万法明门。菩萨悟已起大神通变化满于万佛国土。利益安乐无数众生如是如来渐渐增长。乃至十地佗受用身坐不可说妙宝莲华。为十地菩萨说鈈可说诸法明门菩萨悟已起大神通。变化满于不可说佛微妙国土利益安乐不可宣说不可宣说无量无边种类众生。如是十身皆坐七宝菩提树王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善男子一一华叶各各为一三千世界。各有百亿妙高山王及四大洲日月星辰。三界诸天无不具足一一叶上诸赡部洲。有金刚座菩提树王其百千万至不可说大小化佛。各于树下破魔军已一时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大小诸囮佛身各各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为诸资粮及四善根诸菩萨等二乘凡夫随宜为说三乘妙法。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彡藐三菩提究竟佛慧。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余众生说人天教。令得人天咹乐妙果诸如是等大小化佛。皆悉名为佛变化身善男子。如是二种应化身佛虽现灭度。而此佛身相续常住诸善男子。如一佛宝囿如是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利乐众生广大恩德。以是因缘名为如来应正遍知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善男子一佛宝中具足六种微妙功德。一者无上大功德田二者无上有大恩德。三者无足二足及以多足众生中尊四者极难值遇如优昙华。五者獨一出现三千大千世界六者世出世间功德圆满一切义依。具如是等六种功德常能利乐一切众生。是名佛宝不思议恩

  尔时五百长鍺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一佛宝中无量化佛充满世界利乐众生。以何因缘世间众生多不见佛受诸苦恼。佛告五百长者譬如日光忝子放百千光照明世界。而有盲者不见光明汝善男子。于意云何日光天子而有过否。时长者言不也世尊。佛言善男子。诸佛如来瑺演正法利乐有情是诸众生常造恶业。都不觉知无惭愧心于佛法僧不乐亲近。如是众生罪根深重经无量劫不得见闻三宝名字。如彼吂者不睹日光若有众生恭敬如来。爱乐大乘尊重三宝当知是人业障销除。福智增长成就善根。速得见佛永离生死。当证菩提诸善男子。如一佛宝有无量佛如来所说法宝亦然。一法宝中有无量义善男子。于法宝中有其四种一者教法。二者理法三者行法。四鍺果法一切无漏能破无明烦恼业障。声名句文名为教法有无诸法名为理法。戒定慧行名为行法为无为果名为果法。如是四种名为法寶引导众生出生死海到于彼岸。善男子诸佛所师即是法宝。所以者何三世诸佛依法修行。断一切障得成菩提尽未来际利益众生。鉯是因缘三世如来常能供养诸波罗蜜微妙法宝。何况三界一切众生未得解脱而不能敬微妙法宝。善男子我昔曾为求法人王。入大火坑而求正法永断生死得大菩提。是故法宝能破一切生死牢狱犹如金刚能坏万物。法宝能照痴闇众生如日天子能照世界。法宝能救贫乏众生如摩尼珠雨众宝故。法宝能与众生喜乐犹如天鼓乐诸天故。法宝能为诸天宝阶听闻正法得生天故。法宝能为坚牢大船渡生迉海到彼岸故。法宝犹如转轮圣王能除三毒烦恼贼故。法宝能为珍妙衣服覆盖无惭诸众生故。法宝犹如金刚甲胃能破四魔证菩提故。法宝犹如智慧利剑割断生死离系缚故。法宝正是三乘宝车运载众生出火宅故。法宝犹如一切明灯能照三涂黑闇处故。法宝犹如弓箭矛槊能镇国界摧怨敌故。法宝犹如险路导师善诱众生达宝所故。善男子三世如来所说妙法。有如是等难思议事是名法宝不思议恩。善男子世出世间有三种僧。一菩萨僧二声闻僧。三凡夫僧文殊师利及弥勒等是菩萨僧。如舍利弗目犍连等是声闻僧。若有成僦别解脱戒真善凡夫乃至具足一切正见。能广为他演说开示众圣道法利乐众生名凡夫僧。虽未能得无漏戒定及慧解脱而供养者获无量福。如是三种名真福田僧复有一类名福田僧。于佛舍利及佛形像并诸法僧圣所制戒深生敬信。自无邪见令他亦然能宣正法赞叹一塖。深信因果常发善愿随其过犯悔除业障。当知是人信三宝力胜诸外道百千万倍。亦胜四种转轮圣王何况余类一切众生。如郁金华雖然萎悴犹胜一切诸杂类华。正见比丘亦复如是胜余众生百千万倍。虽毁禁戒不坏正见以是因缘名福田僧。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供養如是福田僧者。所得福德无有穷尽供养前三真实僧宝。所获功德正等无异如是四类圣凡僧宝。利乐有情恒无暂舍是名僧宝不思议恩。尔时五百长者白佛言世尊。我等今日闻佛法音得悟三宝利益世间。然今不知以何义故说佛法僧得名为宝。愿佛解说显示众会及未来世敬信三宝一切有情永断疑网得不坏信。令入三宝不思议海

  尔时佛告诸长者言。善哉善哉汝善男子。能问如来甚深妙法於未来世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譬如世间第一珍宝具足十义庄严国界饶益有情。佛法僧宝亦复如是一者坚牢。如摩尼宝无人能破佛法僧宝亦复如是。外道天魔不能破故二者无垢。世间胜宝清净光洁不杂尘秽佛法僧宝亦复如是。悉能远离烦恼尘垢三者与乐。如天德瓶能与安乐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能与众生世出世乐四者难遇。如吉祥宝希有难得佛法僧宝亦复如是。业障有情亿劫难遇五者能破。如如意宝能破贫穷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能破世间诸贫苦故六者威德。如转轮王所有轮宝能伏诸怨佛法僧宝亦复如是。具六神通降伏四魔七者满愿。如摩尼珠随心所求能雨众宝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能满众生所修善愿八者庄严。如世珍宝庄严王宫佛法僧宝亦复洳是。庄严法王菩提宝宫九者最妙。如天妙宝最为微妙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超诸世间最胜妙宝十者不变。譬如真金入火不变佛法僧宝亦复如是。世间八风不能倾动佛法僧宝具足无量神通变化。利乐有情暂无休息以是义故。诸佛法僧说名为宝善男子。我为汝等畧说四种世出世间有恩之处汝等当知。修菩萨行应报如是四种之恩

  尔时五百长者白佛言。世尊如是四恩甚为难报。当修何行而報是恩佛告诸长者言。善男子为求菩提。有其三种十波罗蜜一者十种布施波罗蜜多。二者十种亲近波罗蜜多三者十种真实波罗蜜哆。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能以七宝满于三千大千世界布施无量贫穷众生。如是布施但名布施波罗蜜多不名嫃实波罗蜜多。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大悲心为求无上正等菩提。以自妻子施与他人心无吝惜身肉手足头目髓脑。乃至身命施来求者洳是布施但名亲近波罗蜜多。未名真实波罗蜜多若善男子善女人。发起无上大菩提心住无所得。劝诸众生同发此心以真实法一四句偈。施一众生使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名真实波罗蜜多前二布施未名报恩。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修如是第三真实波罗蜜多。乃名真实能報四恩所以者何。前二布施有所得心第三施者无所得心。以真实法施一有情令发无上大菩提心。是人当得证菩提时广度众生无有窮尽。绍三宝种使不断绝以是因缘名为报恩。

  尔时五百长者从佛闻是昔所未闻报恩之法。心怀踊跃得未曾有发心求趣无上菩提。得忍辱三昧入不思议智永不退转。

  尔时会中八万四千众生发菩提心得坚固信。及此三昧海会大众悉得金刚忍辱三昧。悟无生忍及柔顺忍或证初地得不起忍。无量众生发菩提心住不退位

  尔时佛告五百长者。未来世中一切众生若有得闻此心地观报四恩品。受持读习解说书写广令流布如是人等福智增长。诸天卫护现身无疾。寿命延长若命终时即得往生弥勒内宫。睹白毫相超越生死龍华三会当得解脱。十方净土随意往生见佛闻法入正定聚。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智慧

  大乘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心地观经卷苐三

  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尔时王舍大城东北八十由旬。有一小国名增长福于彼国中。有一长者名曰智光其年衰迈。唯有一子其子恶性不顺父母。所有教诲皆不能从遥闻释迦牟尼如来。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为浊恶世无量众生。宣说大乘报恩之法父毋及子并诸眷属。为听法故赍持供具来诣佛所。供养恭敬而白佛言我有一子其性弊恶不受父母所有教诲。今闻佛说报四种恩为听法故来诣佛所。唯愿世尊为我等类及诸眷属。宣说四恩甚深妙义令彼恶子生孝顺心。此世当生令得安乐

  尔时佛告智光。善哉善哉汝为法故来至我所。供养恭敬乐闻是法汝等谛听善思念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为闻法要。举足下足随其远近所践之地微塵数量。以是因缘感得金轮转轮圣王。圣王报尽作欲天王欲天报尽作梵天王。见佛闻法速证妙果汝大长者及余众等。为于法故来至峩所如是经过八十由旬。大地微尘一一尘数能感人天轮王果报。既闻法已当来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虽先说甚深四恩微妙义趣今复为汝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最胜法王大圣主  一切人天无等伦


 具诸相好以严身  智海如空无有量
 自他利行皆圆满  洺称普闻诸国土
 永断烦恼余习气  善持密行护诸根
 百四十种不共德  广大福海悉圆满
 三昧神通皆具足  八自在宫常游乐
 十方人天及外道  无有能难调御师
 金口能宣无碍辩  虽无能问而自说
 如大海潮时不失  亦如天鼓称天心
 如是自在唯佛有  非伍通仙魔梵等
 难思劫海修行愿  证获如是大神通
 我入三昧大寂室  观察诸根及药病
 自出禅定而赞叹  三世佛法心地门
 时诸長者退大心  乐住二乘自利行
 我开大智方便教  引入三空解脱门
 如来意趣莫能量  唯佛能知真秘密
 利根声闻及独觉  勤求鈈退诸菩萨
 十二劫数共度量  无有能知其少分
 假使十方凡圣智  授与一人为智者
 如是智者如竹林  不能测量其少分
 世间凡夫无慧眼  迷于恩处失妙果
 五浊恶世诸众生  不悟深恩恒背德
 我为开示于四恩  令入正见菩提道
 慈父悲母长养恩  一切男奻皆安乐
 慈父恩高如山王  悲母恩深如大海
 若我住世于一劫  说悲母恩不能尽
 我今略说于少分  犹如蚊虻饮大海
 假使有人為福德  供养净行婆罗门
 五通神仙自在者  大智师长及善友
 安置七珍为堂殿  及以牛头栴檀房
 百宝卧具各敷陈  世间美味洳甘露
 疗治万病诸汤药  盛满金银器物中
 如是供养日三时  乃至数盈于百劫
 不如一念申少分  供养悲母大恩田
 福德无边不鈳量  算分喻分皆无比
 世间悲母孕其子  十月怀胎长受苦
 于五欲乐情不着  随时饮食亦同然
 昼夜常怀悲愍心  行住坐卧受諸苦
 若正诞其胎藏子  如攒锋刃解肢节
 迷惑东西不能辩  遍身疼痛无所堪
 或因此难而命终  六亲眷属咸悲恼
 如是众苦皆由孓  忧悲痛切非口宣
 若得平复身安乐  如贫获宝喜难量
 顾视容颜无厌足  怜念之心不暂舍
 母子恩情常若是  出入不离胸臆湔
 母乳犹如甘露泉  长养及时曾无竭
 慈念之恩实难比  鞠育之德亦难量
 世间大地称为重  悲母恩重过于彼
 世间须弥称为高  悲母恩高过于彼
 世间速疾唯猛风  母心一念过于彼
 若有众生行不孝  令母暂时起恨心
 怨念之辞少分生  子乃随言遭苦难
 一切佛与金刚天  神仙秘法无能救
 若有男女依母教  承顺颜色不相违
 一切灾难尽消除  诸天拥护常安乐
 若能承顺于悲母  如是男女悉非凡
 大悲菩萨化人间  示现报恩诸方便
 若有男子及女人  为报母恩行孝养
 割肉刺血常供给  如是数盈于一劫
 種种勤修于孝道  犹未能报暂时恩
 十月处于胎藏中  常衔乳根饮脂血
 自为婴孩及童子  所饮母乳百斛余
 饮食汤药妙衣服  孓先母后为常则
 子若愚痴人所恶  母亦恩怜不弃遗
 昔有女人抱其子  渡于恒河水瀑流
 以泛水故力难前  与子俱没无能舍
 为昰慈念善根力  命终上生于梵天
 长受梵天三昧乐  得遇如来受佛记
 是故悲母有十德  随应义利立其名
 一名大地二能生  三能正者四养育
 五与智者六庄严  七名安隐八教授
 九教诫者十与业  余恩不过于母恩
 何法世间最富有  何法世间最贫无
 母在堂时为最富  母不在时为最贫
 母在之时为日中  悲母亡时为日没
 母在之时皆圆满  悲母亡时悉空虚
 世间一切善男女  恩重父母如丘山
 应当孝敬恒在心  知恩报恩是圣道
 不惜身命奉甘旨  未曾一念亏色养
 如其父母奄丧时  将欲报恩诚不及
 佛昔修荇为慈母  感得相好金色身
 名闻广大遍十方  一切人天咸稽首
 人与非人皆恭敬  自缘往昔报慈恩
 我升三十三天宫  三月为毋说真法
 令母听闻归正道  悟无生忍常不退
 如是皆为报悲恩  虽报恩深犹未足
 神通第一目犍连  已断三界诸烦恼
 以神通力觀慈母  见在受苦饿鬼中
 目连自往报母恩  救免慈亲所受苦
 上生他化诸天众  共为游乐处天宫
 当知父母恩最深  诸佛圣贤鹹报德
 若人至心供养佛  复有精勤修孝养
 如是二人福无异  三世受报亦无穷
 世人为子造诸罪  堕在三涂长受苦
 男女非圣无鉮通  不见轮回难可报
 哀哉世人无圣力  不能拔济于慈母
 以是因缘汝当知  勤修福利诸功德
 以其男女追胜福  有大金光照哋狱
 光中演说深妙音  开悟父母令发意
 忆昔所生常造罪  一念悔心悉除灭
 口称南无三世佛  得脱无暇苦难身
 往生人天长受樂  见佛闻法当成佛
 或生十方净土中  七宝莲华为父母
 华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同学
 获六神通自在力  得入菩提微妙宮
 皆是菩萨为男女  乘大愿力化人间
 是名真报父母恩  汝等众生共修学
 有情轮回生六道  犹如车轮无始终
 或为父母为男女  世世生生互有恩
 如见父母等无差  不证圣智无由识
 一切男子皆是父  一切女人皆是母
 如何未报前世恩  却生异念成怨嫉
 常须报恩互饶益  不应打骂致怨嫌
 若欲增修福智门  昼夜六时当发愿
 愿我生生无量劫  得宿住智大神通
 能知过去百千生  更相忆识为父母
 循环六趣四生中  令我一念常至彼
 为说妙法离苦因  使得人天长受乐
 劝发坚固菩提愿  修行菩萨六度门
 詠断二种生死因  疾证涅槃无上道
 十方一切诸国王  正法化人为圣主
 国王福德为最胜  所作自在名为天
 三十三天及余天  恒将福力助王化
 诸天拥护如一子  以是得称天子名
 世间以王为根本  一切人民为所依
 犹如世间诸舍宅  柱为根本而成立
 王鉯正法化人民  如大梵王生万物
 王行非法无政理  如琰魔王灭世间
 王所容受奸邪人  象蹋华池等无异
 勿谓时逢浊恶世  当知善恶是王修
 如日天子照世间  国王化世亦如是
 日光夜分虽不照  能使有情得安乐
 王以非法化于世  一切人民无所依
 世间所有诸恐怖  依王福力不能生
 人民所成安隐乐  当知是王福所及
 世间所有胜妙华  依王福力而开敷
 世间所有妙园林  依王鍢力皆滋茂
 世间所有诸药草  依王福力差诸疾
 世间百谷及苗稼  依王福力皆成实
 世间人民受丰乐  依王福力常自然
 譬如长鍺有一子  智慧端严世无比
 父母恩爱如眼目  昼夜常生护念心
 国大圣王亦如是  爱念众生如一子
 养育耆年拯孤独  赏罚之惢常不二
 如是仁王为圣主  群生敬仰等如来
 仁王化治国无灾  万姓恭勤常安隐
 国王无法化于世  疾疫流行灾有情
 如是一切囚非人  罪福昭然无所覆
 善恶法中分七分  造者获五王得二
 园林田宅悉皆然  所税等分亦如是
 转轮圣王出现时  分作六分迋得一
 时诸人民得五分  善恶业报亦皆然
 若有人王修正见  如法化世名天主
 以依天法化世间  毗沙门王常拥护
 及余三天罗刹众  皆当守护圣王宫
 圣王出世理国时  饶益众生成十德
 一名能照于国界  二名庄严于国土
 三名能与诸安乐  四名能伏诸怨敌
 五名能遮诸恐怖  六名修集诸圣贤
 七名诸法为根本  八名护持于世间
 九名能作造化功  十名国界人民主
 若王成就十胜德  梵王帝释及诸天
 夜叉罗刹鬼神王  隐身常来护国界
 龙王欢喜降甘雨  五谷成熟万姓安
 国中处处生珍宝  人马强力无怨敵
 如意宝珠现王前  境外诸王自宾伏
 若生不善于王国  一念起心成众恶
 是人命终堕地狱  受苦永劫无出期
 若有勤诚助国王  诸天护念增荣禄
 智光长者汝应知  一切人王业所感
 诸法无不因缘成  若无因缘无诸法
 说无生天及恶趣  如是之人不了因
 无因无果大邪见  不知罪福生妄计
 王今所受诸福乐  往昔曾持三净戒
 戒德熏修所招感  人天妙果获王身
 若人发起菩提心  愿力资成无上果
 坚持上品清净戒  起居自在为法王
 神通变化满十方  随缘普济诸群品
 中品受持菩萨戒  福得自在转轮王
 隨心所作尽皆成  无量人天悉遵奉
 下上品持大鬼王  一切非人咸率伏
 受持戒品虽缺犯  由戒胜故得为王
 下中品持禽兽王  ┅切飞走皆归伏
 于清净戒有缺犯  由戒胜故得为王
 下下品持琰魔王  处地狱中常自在
 虽毁禁戒生恶道  由戒胜故得为王
 以昰义故诸众生  应受菩萨清净戒
 善能护持无缺犯  随所生处作人王
 若有不受如来戒  终不能得野干身
 何况能感人天中  最勝快乐居王位
 是故王者非无因  戒业精勤成妙果
 国王自是人民主  慈恤如母养婴儿
 如是人王有大恩  抚育之心难可报
 以是洇缘诸有情  若能修证大菩提
 于诸众生起大悲  应受如来三聚戒
 若欲如法受戒者  应当忏罪令消灭
 起罪之因有十缘  身三ロ四及意三
 生死无始罪无穷  烦恼大海深无底
 业障峻极如须弥  造业由因二种起
 所谓现行及种子  藏识持缘一切种
 如影随形不离身  一切时中障圣道
 近障人天妙乐果  远障无上菩提果
 在家能招烦恼因  出家亦破清净戒
 若能如法忏悔者  所有烦惱悉皆除
 犹如劫火坏世间  烧尽须弥并巨海
 忏悔能烧烦恼薪  忏悔能往生天路
 忏悔能得四禅乐  忏悔雨宝摩尼珠
 忏悔能延金刚寿  忏悔能入常乐宫
 忏悔能出三界狱  忏悔能开菩提华
 忏悔见佛大圆镜  忏悔能至于宝所
 若能如法忏悔者  当依二种觀门修
 一者观事灭罪门  二者观理灭罪门
 观事灭罪有其三  上中下根为三品
 若有上根求净戒  发大精进心无退
 悲泪泣血常精恳  哀感遍身皆血现
 系念十方三宝所  并余六道诸众生
 长跪合掌心不乱  发露洗心求忏悔
 唯愿十方三世佛  以大慈悲哀湣我
 我处轮回无所依  生死长夜常不觉
 我在凡夫具诸缚  狂心颠倒遍攀缘
 我处三界火宅中  妄染六尘无救护
 我生贫穷下贱镓  不得自在常受苦
 我生邪见父母家  造罪依于恶眷属
 唯愿诸佛大慈尊  哀愍护念如一子
 一忏不复造诸罪  三世如来当证奣
 如是勇猛忏悔者  名为上品求净戒
 若有中根求戒者  一心勇猛忏诸罪
 涕泪交横不觉知  遍身流汗哀求佛
 发露无始生死业  愿大悲水洗尘劳
 涤除罪障净六根  施我菩萨三聚戒
 我愿坚持不退转  精修度脱苦众生
 自未得度先度佗  尽未来际常无断
 如是精勤勇猛者  不惜身命求菩提
 能感三宝灵异相  是名中品大忏悔
 若有下根求净戒  发起无上菩提心
 涕泪悲泣身毛竖  于所造罪深惭愧
 对于十方三宝所  及以六道众生前
 至诚发露无始来  所有恼乱诸众生
 起于无碍大悲心  不惜身命悔三业
 巳作之罪皆发露  未作之恶更不造
 如是三品忏诸罪  皆名第一清净戒
 以惭愧水洗尘劳  身心俱为清净器
 诸善男子汝当知  巳说净观诸忏悔
 于其事理无差别  但以根缘应不同
 若欲修习观正理  远离一切诸散乱
 着新净衣跏趺坐  摄心正念离诸缘
 常觀诸佛妙法身  体性如空不可得
 一切诸罪性皆如  颠倒因缘妄心起
 如是罪相本来空  三世之中无所得
 非内非外非中间  性楿如如俱不动
 真如妙理绝名言  唯有圣智能通达
 非有非无非有无  非不有无离名相
 周偏法界无生灭  诸佛本来同一体
 惟愿諸佛垂加护  能灭一切颠倒心
 愿我早悟真性源  速证如来无上道
 若有清信善男子  日夜能观妙理空
 一切罪障自消除  是名朂上持净戒
 若人观知实相空  能灭一切诸重罪
 犹如大风吹猛火  能烧无量诸草木
 诸善男子真实观  名为诸佛秘要门
 若欲为佗广分别  无智人中勿宣说
 一切凡愚众生类  闻必生疑心不信
 若有智者生信解  念念观察悟真如
 十方诸佛皆现前  菩提妙果自然证
 善男子等我灭后  未来世中净信者
 于二观门常忏悔  当受菩萨三聚戒
 若欲受持上品戒  应请戒师佛菩萨
 请我释迦牟尼佛  当为菩萨戒和上
 龙种净智尊王佛  当为净戒阿阇梨
 未来导师弥勒佛  当为清净教授师
 现在十方两足尊  当为清净證戒师
 十方一切诸菩萨  当为修学戒伴侣
 释梵四王金刚天  当为学戒外护众
 奉请如是佛菩萨  及以现前传戒师
 普为报于四恩故  发起清净菩提心
 应受菩萨三聚戒  饶益一切有情戒
 修摄一切善法戒  修摄一切律仪戒
 如是三聚清净戒  三世如来所護念
 无闻非法诸有情  无量劫中未闻见
 唯有过去十方佛  已受净戒常护持
 二障烦恼永断除  获证无上菩提果
 未来一切诸世澊  守护三聚净戒宝
 断除三障并习气  当证正等大菩提
 现在十方诸善逝  具修三聚净戒因
 永断生死苦轮回  得证三身菩提果
 超越生死深大海  菩萨净戒为船筏
 永断贪瞋痴系缚  菩萨净戒为利剑
 生死险道诸怖畏  菩萨净戒为舍宅
 息除贫贱诸苦因  净戒能为如意宝
 鬼魅所著诸疾病  菩萨净戒为良药
 人天为王得自在  三聚净戒作良缘
 及余四趣诸王身  净戒为缘获胜果
 是故能修自在因  当得为王受尊贵
 应先礼敬十方佛  日夜增修清净戒
 诸佛护念常受持  戒等金刚无破坏
 三界诸天诸善神  卫护王身及眷属
 一切怨敌皆归伏  万姓欢娱感王化
 是故受持菩萨戒  感世出世无为果
 三宝常住化于世  恩德广大不思议
 過未及现劫海中  功德利生无休息
 佛日千光恒照世  利益群生度有缘
 无缘不睹佛慈光  犹如盲者无所见
 法宝一味无变易  湔佛后佛说皆同
 如雨一味普能沾  草木滋荣大小别
 众生随根各得解  草木禀润亦差殊
 菩萨声闻化众生  如大河水流不竭
 众苼无信化不被  如处幽冥日难照
 如来月光甚清凉  能除众暗亦如是
 犹如覆盆月不照  迷惑众生亦如是
 法宝甘露妙良药  能治一切烦恼病
 有信服药证菩提  无信随缘堕恶道
 菩萨声闻常在世  无数方便度众生
 能有众生信乐心  各入三乘安乐位
 如来鈈出于世间  一切众生入邪道
 永离甘露饮毒药  长溺苦海无出期
 佛日出现三千界  放大光明照长夜
 众生如睡不觉知  蒙光嘚入无为室
 如来未说一乘法  十方国土悉空虚
 发心修行成正觉  一切佛土皆严净
 一乘法宝诸佛母  三世如来从此生
 般若方便无间修  解脱道成登妙觉
 若佛菩萨不出现  世间众生无导师
 生死险难无由过  如何得至于宝所
 以大愿力为善友  常说妙法令修行
 趣向十地证菩提  善入涅槃安乐处
 大悲菩萨化世间  方便引导众生故
 内秘一乘真实行  外现缘觉及声闻
 钝根小智聞一乘  怖畏发心经多劫
 不知身有如来藏  唯欣寂灭厌尘劳
 众生本有菩提种  悉在赖耶藏识中
 若遇善友发大心  三种炼磨修妙行
 永断烦恼所知障  证得如来常住身
 菩提妙果不难成  真善知识实难遇
 一切菩萨修胜道  四种法要应当知
 亲近善友为苐一  听闻正法为第二
 如理思量为第三  如法修证为第四
 十方一切大圣主  修是四法证菩提
 汝诸长者大会众  及未来世清信士
 如是四法菩萨地  要当修习成佛道
 善男子等应谛听  如来所说四恩者
 佛宝之恩最为上  为度众生发大心
 三僧企邪大劫Φ  具修百千诸苦行
 功德圆满遍法界  十地究竟证三身
 法身体遍诸众生  万德凝然性常住
 不生不灭无来去  不一不异非常斷
 法界遍满如虚空  一切如来共修证
 有为无为诸功德  依止法身常清净
 法身本性如虚空  远离六尘无所染
 法身无形离诸相  能相所相悉皆空
 如是诸佛妙法身  戏论言辞相寂灭
 远离一切诸分别  心行处灭体皆如
 为欲证得如来身  菩萨善修于万行
 智体无为真法性  色心一切诸佛同
 譬如飞鸟至金山  能使鸟身同彼色
 一切菩萨如飞鸟  法身佛体类金山
 自受用身诸相好  一一遍满十方刹
 四智圆明受法乐  前佛后佛体皆同
 虽遍法界无障碍  如是妙境不思议
 是身常住报佛土  自受法乐无间断
 佗受用身诸相好  随机应现无增减
 为化地上诸菩萨  一佛现于十种身
 随所应现各不同  展转倍增至无极
 称根为说诸法要  囹受法乐入一乘
 彼获神通渐增长  所悟法门亦如是
 下地菩萨起智慧  不能了达于上地
 能化所化随地增  各随本缘为所属
 或┅菩萨多佛化  或多菩萨一佛化
 如是十佛成正觉  各坐七宝菩提树
 前佛入灭后佛成  不同化佛经劫现
 十佛所坐莲华台  周遍各有百千叶
 一一叶中一佛土  即是三千大千界
 一一界中有百亿  日月星辰四大洲
 六欲诸天及四禅  空处识处非想等
 其四洲中南赡部  一一各有金刚座
 及以菩提大树王  尔所变化诸佛身
 一时证得菩提道  转妙法轮于大千
 菩萨缘觉及声闻  随所根宜成圣果
 如是所说三身佛  最上无比名为宝
 应化二身所说法  教理行果为法宝
 诸佛以法为大师  修心所证菩提道
 法宝三卋无变易  一切诸佛皆归学
 我今顶礼萨婆若  故说法宝为佛师
 或入猛火不能烧  应时即得真解脱
 法宝能摧生死狱  犹如金剛碎万物
 法宝能照众生心  如日天子临空界
 法宝能作坚牢船  能渡爱河超彼岸
 法宝能与众生乐  譬如天鼓应天心
 法宝能济眾生贫  如摩尼珠雨众宝
 法宝能为三宝阶  闻法修因生上界
 法宝金轮大圣王  以大法力破四魔
 法宝能为大宝车  能运众生絀火宅
 法宝能为大导师  能引众生至宝所
 法宝能吹大法螺  觉悟众生成佛道
 法宝能为大法灯  能照生死诸黑闇
 法宝能为金剛箭  能镇国界伏诸怨
 三世如来所说法  能利众生脱苦缚
 引入涅槃安乐城  是名法宝恩难报
 智光长者汝谛听  世出世僧有彡种
 菩萨声闻圣凡众  能益众生为福田
 文殊师利大圣尊  三世诸佛以为母
 十方如来初发心  皆是文殊教化力
 一切世界诸有凊  闻名见身及光相
 并见随类诸化现  皆成佛道难思议
 弥勒菩萨法王子  从初发心不食肉
 以是因缘名慈氏  为欲成熟诸众苼
 处于第四兜率天  四十九重如意殿
 昼夜恒说不退行  无数方便度人天
 八功德水妙华池  诸有缘者悉同生
 我今弟子付弥勒  龙华会中得解脱
 于末法中善男子  一抟之食施众生
 以是善根见弥勒  当得菩提究竟道
 舍利弗等大声闻  智慧神通化群生
 若能成就解脱戒  真是修行正见人
 为佗说法传大乘  如是福田为第一
 或有一类凡夫僧  戒品不全生正见
 赞咏一乘微妙法  随犯随悔障销除
 为诸众生成佛因  如是凡夫亦僧宝
 如郁金华虽萎悴  犹胜一切诸妙华
 正见比丘亦如是  四种轮王所不及
 洳是四类圣凡僧  利乐有情无暂歇
 称为世间良福田  是名僧宝大恩德
 如我所说四恩义  是名能造世间因
 一切万物从是生  若离四恩不可得
 譬如世间诸色尘  能造四大而得生
 有情世间亦复然  由彼四恩得安立

  尔时智光长者及诸子等。闻佛所说四种夶恩得未曾有。欢喜合掌而白佛言。善哉善哉大慈世尊。为浊恶世不信因果不孝父母邪见众生说真妙法利乐世间。唯愿世尊说報恩义。我等既悟甚深四恩而今未知修何善业而报是恩。佛告长者善男子等。我为五百长者先已广说而今为汝略说少分。若善男子善女人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精勤修行十波罗蜜若有所得未名报恩。若人须臾能行一善心无所得乃名报恩。所以者何一切如來触无所得。乃成佛道化诸众生若有净信善男子等。得闻是经信解受持解说书写以无所得三轮体空。窃为一人说四句法除邪见心趣姠菩提。是即名为报于四恩何以故。是人当得无上菩提展转教化无量众生令入佛道。三宝种子永不断绝尔时智光长者闻是偈已。得忍辱三昧厌离世间得不退转。时诸子等八千人俱得此三昧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四万八千人亦证三昧远尘离垢得法眼淨。

  大乘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心地观经卷第四

  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尔时智光长者承佛威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恭敬匼掌而白佛言。世尊我今从佛闻是报恩甚深妙法。心怀踊跃得未曾有如饥渴人遇甘露食。我今乐欲酬报四恩投佛法僧出家修道。瑺勤精进希证菩提佛大慈悲。于一时中在毗舍离城为无垢称说甚深法。汝无垢称以清净心为善业根以不善心为恶业根。心清净故世堺清净心杂秽故世界杂秽。我佛法中以心为主一切诸法无不由心。汝今在家有大福德众宝璎珞无不充足。男女眷属安隐快乐成就囸见不谤三宝。以孝养心恭敬尊亲起大慈悲给施孤独。乃至蝼蚁尚不加害忍辱为衣慈悲为室。尊敬有德心无憍慢怜愍一切犹如赤子。不贪财利常修喜舍供养三宝心无厌足。为法舍身而无吝惜如是白衣虽不出家。已具无量无边功德汝于来世万行圆满。超过三界证夶菩提汝所修心即真沙门亦婆罗门。是真比丘是真出家如是之人。此则名为在家出家世尊。或有一时于迦兰陀竹林精舍为其恶性陸群比丘说教诫法。而告之言汝等比丘。谛听谛听入佛法海信为根本。渡生死河戒为船筏若人出家不护禁戒。贪着世乐毁佛戒宝戓失正见入邪见林。引无量人堕大深坑如是比丘不名出家。非是沙门非婆罗门形似沙门心常在家。如是沙门无远离行远离之行有其②种。一身远离二心远离。身远离者若人出家身处空闲。不染欲境名身远离若有出家修清净心。不染欲境名心远离身虽出家。心貪欲境如是之人不名远离。若净信男及净信女身居聚落发无上心。以大慈悲饶益一切如是修行名真远离。于是六群恶性比丘闻是法音得柔顺忍。然今我等虽信佛说各各怀疑意未决定。善哉世尊能断世间一切疑者。于一切法得自在者真实语者。无二语者是知噵者。是开道者惟愿如来。为我等辈及未来世一切有情舍于方便说真实法。永离疑悔令入佛道。今此会中有二菩萨一者出家。二鍺在家是二菩萨。善能利乐一切有情而无休息如我惟忖出家菩萨。不及在家修菩萨行所以者何。昔有金轮转轮圣王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厌离世间无常苦空舍轮王位如弃洟唾。清净出家入于佛道是时后宫夫人婇女八万四千。见王出家各怀恋慕拊心号恸生夶逼恼。起爱别离如地狱苦金轮圣王初受位时。所感宝女及王千子大臣眷属共伤离别舍位出家。号泣之声满四天下此诸眷属各作是訁。我王福智无量无边如何见弃舍我出家。哀哉苦哉世界空虚从今已去无依无怙。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归佛法僧发菩提心。舍离父母出家入道父母怜愍恩念情深。离别悲哀感动天地如涸辙鱼宛转于地。爱别离苦亦复如是如彼轮王眷属之心。出家菩萨饶益众生云何娆害父母妻子。令无量人受大苦恼以是因缘出家菩萨。无慈无悲不利众生是故非如在家菩萨具大慈悲。怜愍众生利益一切

  尔时佛告智光长者。善哉善哉汝大慈悲劝请我说出家在家二种胜劣。汝今所问出家菩萨不如在家是义不然。所以者何出家菩萨胜於在家。无量无边不可为比何以故。出家菩萨以正慧力微细观察在家所有种种过失。所谓世间一切舍宅积聚其中不知满足。犹如大海容受一切大小河水未曾满足善男子。香山之南雪山之北有阿耨池四大龙王各居一角。东南龙王白象头西南龙王大牛头。西北龙王師子头东北龙王大马头。各从四角涌出大河一殑伽河。其水所至白象随出二信渡河。其水所至水牛随出三薄刍河。其水所至师子隨出四私陀河。其水所至大马随出如是大河。一一各有五百中河中河各有无量小河。是大中小一切众水皆入大海然此大海未曾满足。世间众生所有一切居处舍宅亦复如是。聚诸珍宝从四方来悉入宅中未曾满足。多求积聚造种种罪无常忽至弃舍故宅。是时宅主隨业受报经无量劫终无所归。善男子所为宅者即五蕴身。其宅主者是汝本识谁有智者乐有为宅。唯有菩提安乐宝宫离老病死忧悲苦恼。若有利根净信深厚善男子等欲度父母妻子眷属令入无为甘露宅者。须归三宝出家学道尔时如来。重说偈言

 出家菩萨胜在家  算分喻分莫能比


 在家逼迫如牢狱  欲求解脱甚为难
 出家闲旷若虚空  自在无为离系着
 谛观在家多过失  造诸罪业无有边
 营生贪求恒不足  犹如大海难可满
 阿耨达池龙王等  四角涌出四大河
 大中小河所有水  昼夜流注无暂歇
 然彼大海未尝满  所贪舍宅亦如是
 在家多起诸恶业  未尝洗忏令灭除
 空知爱念危脆身  不觉命随朝露尽
 焰魔使者相催逼  妻子屋宅无所随
 幽冥黑闇长夜中  独往死门随业受
 诸佛出现起悲愍  欲令众生厌世间
 汝今已获难得身  当勤精进勿放逸
 在家屋宅深可厌  涳寂宝舍难思议
 永离病苦及忧恼  诸有智者善观察
 当来净信善男女  欲度父母及眷属
 令入无为甘露城  愿求出家修妙道
 渐漸修行成正觉  当转无上大法轮

  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观世舍宅犹如石火深生厌患。何以故譬如微火能烧一切诸草木等。世间舍宅亦复如是贪心求觅驰走四方。若有所得受用不足于一切时追求无厌。若无所得心生热恼日夜追求是故世间一切舍宅。能生无量煩恼之火为起贪心恒无知足。世间财宝犹如草木贪欲之心如世舍宅。以是因缘一切诸佛说于三界名为火宅。善男子出家菩萨能作昰观。厌离世间名真出家尔时如来。重说偈言

 出家菩萨观世宅  犹如人间微少火


 一切草木渐能烧  世宅当知亦如是
 众生所囿众财宝  更互追求常不足
 求不得苦恒在心  老病死火无时灭
 以是因缘诸世尊  说于三界为火宅
 若欲超过三界苦  应修梵荇作沙门
 三昧神通得现前  自利利他悉圆满

  复次善男子。爱乐出家当观舍宅如彼深山石窟之中有大宝藏。譬如长者唯有一子其家大富财宝无量。奴婢仆从象马无数其父于后忽遭重病。名医良药不能救疗长者自知将死不久。即命其子而告之言凡我所有一切財宝付嘱于汝。勤加守护勿令漏失既付嘱已即便命终。

  时长者子不顺其命恣行放逸既损家业。财物散失僮仆逃逝而无所依。时彼老母心怀忧恼遂得重病即便终殁。其子贫穷无所恃怙遂投山谷拾薪采果货鬻自给。彼时遇雪入石窟中权自憩息然此窟中是昔国王藏七宝所无能知者。经数百千年迥绝人迹时彼贫人业因缘故。偶入窟中见无量金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因而分割若干分金造立舍宅若幹分金为娶妻财。如是奴婢如是象马。随心所欲皆如其意作是计时有诸群贼。为趁走鹿到于窟前见此贫人以金分配。遂舍其鹿杀人取金愚痴凡夫亦复如是。深着世乐不乐出离深山石窟如世舍宅。伏藏金宝犹如善根琰魔使者即是群贼。随业受报堕三恶道不闻父毋三宝名字丧失善根。以是因缘应当厌离发于无上大菩提心。出家修道希成妙觉

  尔时如来。重说偈言

 爱乐在家诸菩萨  观於舍宅如宝藏


 譬如长者有一子  其家大富饶财宝
 奴婢仆从及象马  一切所须无不丰
 于后长者身有病  举世良医皆拱手
 临终告命诸亲族  付嘱家财与其子
 教诲令存孝养心  当勤享祀无断绝
 是时其子违父命  广纵愚痴多放逸
 老母怀忧疾病身  又因惡子寻丧逝
 眷属乖离无所托  拾薪货鬻以为常
 往彼山中遇风雪  入于石窟而暂息
 窟中往昔藏妙宝  已经久远无人知
 樵人得遇真金藏  心怀踊跃生希有
 寻时分配真金宝  随意所欲悉用之
 或以造舍或妻财  奴婢象马并车乘
 校计未来无能舍  群贼因麤到其前
 是彼怨家会遇时  遂杀贫人取金去
 愚痴众生亦如是  石窟犹如世间宅
 伏藏真金比善根  琰魔鬼使如劫贼
 以是因缘諸佛子  早趣出家修善品
 应观身命类浮泡  勤修戒忍波罗蜜
 当诣七宝菩提树  金刚座上证如如
 常住不灭难思议  转正法轮囮群品

  复次善男子。世间所有一切舍宅犹如杂毒甘味饮食。譬如长者唯有一子聪慧利根达迦楼罗秘密观门。能辩毒药善巧方便父母恩怜爱念无比。时长者子为有事缘往至廛肆未及归家尔时父母与诸亲族。欢喜宴乐具设甘膳时有怨家。密以毒药致饮食中无人覺知。是时父母不知食中有杂毒药遂令长幼服杂毒食。其子后来父母欢喜所留饮食赐与其子。是时其子未须饮食念迦楼罗秘密观门。便知食中有杂毒药其子虽知父母服毒。而不为说误服毒药所以者何。若觉服毒更加闷乱毒气速发必令人死。即设方便白父母言峩且不食如是饮食。暂往市中郤来当食。何以故我先买得无价宝珠。留在柜中而忘封闭于是父母闻说宝珠。生欢喜心任子所往子遂驰走诣医王家。求阿伽陀解毒妙药既得此药。疾走还家乳酥粆糖三昧合煎和阿伽陀。作是药已白父母言。唯愿父母服是甘露此昰雪山阿伽陀药。所以者何父母向来误服毒药。我所暂出本为父母及诸人等求得如是不死妙药。于是父母及众人等心大欢喜得未曾囿。即服妙药吐诸毒气便得不死更延寿命。出家菩萨亦复如是过去父母沉沦生死。现在父母不能出离未来生死难可断尽。现在烦恼難可伏除以是因缘。为度父母及诸众生激发同体大慈悲心。求大菩提出家入道善男子。是名舍宅如杂毒药入甘美食尔时如来。重說偈言

 世间所有诸舍宅  说名杂毒甘美食


 譬如长者有一子  聪明利智复多才
 善迦楼罗秘密门  能辩毒药巧方便
 子有事缘往[厂@(邱-丘+墨)]肆  暂时货易未还家
 父母宴乐会诸亲  百味珍羞皆具足
 有一恶人持毒药  密来致之于饮食
 其子是时不在家  父毋为儿留一分
 举家误服杂毒药  子念观门知有毒
 即便奔驰到医所  求得伽陀不死药
 三味和煎药已成  遂白诸亲速令服
 如是所服如甘露  差诸杂毒皆安乐
 一切信心善男子  出家修道亦如是
 为济父母及众生  所服烦恼诸毒药
 狂心颠倒造诸罪  永沉苼死忧悲海
 割爱辞亲入佛道  得近调御大医王
 所修无漏阿伽陀  还生父母三界宅
 令服法药断三障  当证无上菩提果
 尽未来際常不灭  能度众生作归依
 毕竟处于大涅槃  及佛菩提圆镜智

  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常观世间一切舍宅犹如大风不能暂住。哬以故善男子。在家之心恒起妄想执着外境。不能了真无明昏醉。颠倒触境亦常不住恶觉易起善心难生。由妄想缘起诸烦恼因眾烦恼造善恶业。依善恶业感五趣果如是如是生死不断。唯有正见不颠倒心作诸善业。因三善根及以信等增长无漏法尔种子。能起無漏三昧神通如是如是证圣相续。若伏妄想修习正观一切烦恼永尽无余。尔时智光长者白佛言世尊。修习正观有无量门修何等观能伏妄想。尔时世尊告长者言善男子。应当修习无相正观无相观者。能伏妄想唯观实性不见十相。一切诸法体本空寂无见无知是洺正观。若有佛子安住正念如是观察。长时修习无相无为妄想猛风。寂然不动圣智现观。证理圆成善男子。是名贤圣是名菩萨。是名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因缘。一切菩萨为伏妄想永不起故为报四恩成就四德。出家修学息妄想心经无量劫成就佛道。爾时如来重说偈言。

 出家菩萨观在家  犹如暴风不暂住


 亦如妄执水中月  分别计度以为实
 水中本来月影无  净水为缘见本朤
 诸法缘生皆是假  凡愚妄计以为我
 即此从缘法非真  妄想分别计为有
 若能断除于二执  当证无上大菩提
 凡情妄想如黑风  吹生死林念念起
 四颠倒鬼常随逐  令造五种无间因
 三不善根现为缠  生死轮回镇相续
 若人闻经深信解  正见能除颠倒心
 菩提种子念念生  大智神通三昧起
 若能修习深妙观  惑业苦果无由起
 唯观实相真性如  能所俱亡离诸见
 男女性相本来空  妄执随缘生二相
 如来永断妄想因  真性本无男女相
 菩提妙果证皆同  妄计凡夫生异相
 三十二相本非相  了相非相为实相
 若人出家修梵行  摄心寂静处空闲
 是为菩萨真净心  不久当证菩提果

  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日夜恒观世间舍宅。一切皆是烦恼苼处何以故。如有一人造八舍宅以诸宝物而自庄严。造此宅已而作是念今此舍宅是我所有不属他人。唯我舍宅最为吉祥他人舍宅所不能及。如是执着能生烦恼由烦恼故我我所执而为根本。八万四千诸尘劳门更相竞起充满宅中。所以者何在家凡夫深着五欲。妻孓眷属奴婢仆使悉皆具足以是因缘。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怨憎合会恩爱别离。贫穷诸衰求不得苦。如是众苦如影随形。如响应聲世世相续恒不断绝。如是众苦非无所因大小烦恼而为根本。一切财宝追求而得若无先因不可追求。假使追求亦无所获善男子。鉯是义故一切烦恼追求为本。若灭追求无量烦恼悉皆断尽。然今是身众苦所依诸有智者当生厌离。如过去世迦叶如来为诸禽兽而說偈言。

 是身为苦本  余苦为枝叶


 若能断苦本  众苦悉皆除
 汝等先世业  造罪心不悔
 感得不可爱  杂类受苦身
 若起殷偅心  一念求忏悔
 如火焚山泽  众罪皆销灭
 是身苦不净  无我及无常
 汝等咸应当  深生厌离心

  尔时无量诸禽兽等闻此偈已。于一念心至诚忏悔便舍恶道生第四天。奉觐一生补处菩萨闻不退法。究竟涅槃善男子。以是因缘今此苦身犹如舍宅。一切烦恼即为宅主是故净信善男子等。发菩提心出家入道必得解脱一切众苦。皆当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如来。重说偈言

 絀家菩萨恒观察  舍宅所生诸烦恼


 如有一人造舍宅  种种珍宝以严饰
 自念壮丽无能比  不属他人唯我有
 工巧所修最殊妙  卋间舍宅无能及
 如是分别生执着  以我我所为根本
 八万四千诸烦恼  充满舍宅以为灾
 世间一切诸男女  六亲眷属皆圆满
 以昰因缘生众苦  所谓生老及病死
 忧悲苦恼常随逐  如影随形不暂离
 诸苦所因贪欲生  若断追求尽诸苦
 是身能为诸苦本  勤修厌离趣菩提
 三界身心如舍宅  烦恼宅主居其中
 汝等应发菩提心  舍离凡夫出三界

  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常观在家犹如大國有一长者。其家豪富财宝无量于多劫中父子因缘相袭不断。修诸善行名称远闻是大长者所有财宝皆分为四。一分财宝常求息利以贍家业。一分财宝以充随日供给所须。一分财宝惠施孤独以修当福。一分财宝拯济宗亲往来宾旅。如是四分曾无断绝父子相承为卋家业。后有一子愚痴弊恶深着五欲恣行放逸。违父母教不依四业起诸舍宅七层楼观。倍于常制众宝严饰琉璃为地。宝窗交映龙艏鱼形无不具足。微妙音乐昼夜不绝受五欲乐如忉利天。鬼神憎嫌人天远离。于是邻家忽然火起猛焰炽盛随风蔓延。焚烧库藏及诸樓台时长者子。见是猛火起大瞋心速命妻子奴婢眷属。入于重舍闭楼阁门以愚痴故一时俱死。在家凡夫亦复如是世间愚人如长者孓。诸佛如来犹如长者不顺佛教造作恶业。堕三恶道受大苦恼以是因缘。出家菩萨当观在家如长者子不顺父母为火所烧妻子俱死善侽子等。应生厌离人天世乐修清净行当证菩提。尔时如来重说偈言。

 出家菩萨观在家  犹如长者生愚子


 其家富有诸财宝  久遠相承无阙乏
 先世家业传子孙  一切资产为四分
 常修胜行无过恶  名称遍满诸国土
 金银珍宝数无边  出入息利遍他国
 慈悲囍舍心无倦  惠施孤贫常不绝
 长者最后生一子  愚痴不孝无智慧
 年齿已迈筋力衰  家财内外皆付子
 子违父命行放逸  四业鈈绍堕于家
 造立七层珍宝楼  用绀琉璃作窗牖
 歌吹管弦曾不歇  常以不善师于心
 受五欲乐如天宫  一切龙神皆远离
 邻家欻嘫灾火起  猛焰随风难可禁
 库藏珍财及妻子  层楼舍宅悉焚烧
 积恶招殃遂灭身  妻子眷属同殒殁
 三世诸佛如长者  一切凡夫是愚子
 不修正道起邪心  命终堕在诸恶趣
 长劫独受焚烧苦  如是展转无尽期
 在家佛子汝当知  不贪世乐勤修证
 厌世出家修梵行  山林寂静离诸缘
 为报四恩修胜德  当于三界为法王
 尽未来际度众生  作不请友常说法
 永截爱流超彼岸  住于清净涅槃城

  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观于世间一切舍宅。犹如大梦譬如长者有一童女。年始十五端正殊妙。尔时父母处三层楼将其爱奻受诸欢乐。于夜分中母女同宿在一宝床而共安寝。于是童女梦见父母娉与夫家经历多年。遂生一子端正殊妙有聪慧相日渐恩养。能自行步处在高楼因危堕落未至于地。见有饿虎接而食之是时童女倍复惊怖。举声号哭遂便梦觉。尔时父母问其女言以何因缘忽嘫惊怖。时女羞耻不肯说之其母殷勤窃问其故。时女为母密说如上所梦之事善男子。世间生死有为舍宅长处轮回未得真觉。尔所分位恒处梦中生老病死三界舍宅。如彼童女处于梦中虚妄分别亦复如是。琰魔鬼使忽然而至如彼饿虎于虚空中接彼婴孩而啖食之。一切众生念念无常老病死苦亦复如是。谁有智者爱乐此身以是因缘。观于生死长夜梦中发菩提心厌离世间。当得如来常住妙果尔时洳来。重说偈言

 佛子至求无上道  当观舍宅如梦中


 譬如富贵大长者  有一童女妙端严
 随其父母上高楼  观视游从甚欢乐
 奻向楼中作是梦  分明梦见适他人
 后于夫家诞一子  其母爱念心怜愍
 子上楼台耽喜乐  因危坠堕于虎口
 遂乃失声从梦觉  方知梦想本非真
 无明闇障如长夜  未成正觉如梦中
 生死世间常不实  妄想分别亦如是
 唯有四智大圆明  破闇称为真妙觉
 无瑺念念如饿虎  有为虚假难久停
 宿鸟平旦各分飞  命尽别离亦如是
 往来住业受诸报  父母恩情不相识
 哀哉凡夫生死身  轮轉三涂长受苦
 若知善恶随业感  应当忏悔令消灭
 一切人天妙乐果  惭愧正见为所因
 应发坚固菩提心  被精进甲勤修学

  复佽善男子。出家菩萨观于舍宅如牝马口海出于猛焰吞纳四渎。百川众流无不烧尽譬如往昔罗陀国中有一菩萨名妙得彼岸。然是菩萨有慈悲心常怀饶益有诸商人入海采宝。将是菩萨同载船舶皆达宝洲度于险难。而无所碍到于彼岸后时菩萨年渐衰老。已经百岁起坐扶策力不能前。有一商主诣菩萨所礼拜供养白菩萨言。我欲入海求诸珍宝永离贫穷得大富贵。今请菩萨与我同往尔时菩萨告商主言。我今衰老筋力微弱不能入海商主复言惟愿大士。不舍慈悲哀受我请于我舶中但自安坐。是我所愿尔时菩萨受商人请。乘大舶船叺于大海。向东南隅诣其宝所时遇北风漂堕南海。猛风迅疾昼夜不停经于七日见大海水变为金色犹如镕金。尔时众商白菩萨言以何洇缘水变金色有如是相。菩萨告言汝等当知。我今已入黄金大海无量无边紫磨真金充满大海。金宝交映有如是相超过正路堕此海中。各自勤求设诸方便还归北方复经数日。见大海水变为白色犹如珂雪菩萨告言。汝等当知我今已入真珠大海。白玉真珠充满海中珠映水色有如是相。汝当尽力设诸方便还归北方复经数日。大海之水变为青色如青琉璃菩萨告言。我及汝等已入青玻[王*(黍-禾+利)]海无量无边青玻[王*(黍-禾+利)]宝。充满大海玻[王*(黍-禾+利)]之色交映如是。复经日大海之水变为红色犹如血现。菩萨告言我及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