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哪里招暑假工招球童的球场

亚龙湾的冠军赛球童们
  大卡车拉来的首批球童   1998年,亚龙湾高尔夫球场还没有正式开业,当时只修好了9个洞,周围不过也只有一家凯莱酒店。10月,两辆东风大卡车满载着从附近村里招来的准备面试首批球童的年轻姑娘们到了亚龙湾老练习场的所在地(如今的喜来登酒店附近),人群之中一个极为瘦小的身影被挤来挤去,不时踮着脚试图越过人群看看面试的场面是怎么样的,可惜个子太矮,怎么看都看不到。这个蹦蹦哒哒的小姑娘便是周丽萍,这一年,她15岁零四个月。   大卡车一停下,大队人马下了车蜂拥向面试官,稍加规整,便排起了长队,周丽萍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便被挤到了后面。练习场外围的铁丝网有个很小的破洞,也就只有周丽萍的身形刚好够钻进去,其他人也看到了这个“捷径”却苦于身形太大进不去,周丽萍一阵窃喜。周丽萍钻进练习场会所之后,刚巧遇到吧台有个女服务员在调酒,普通话还说不利索的周丽萍上前用海南话搭话,一问刚巧是老乡,女服务员问明周丽萍的来意之后,便决定“走后门”直接带她去面试。   周丽萍惴惴不安地走到面试官面前,没想到只被问了一个问题:“99减去100等于多少?”小学六年级都没念完的周丽萍脱口而出:“负一!”然后面试官就说:“明天来报到吧。”周丽萍就这样误打误撞地成为了亚龙湾高尔夫球场的第一批47个球童之一。   周丽萍是家里的老大,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几个姊妹必须要有一个退学,懂事的周丽萍便主动提出退学,13岁就跟着妈妈一起到三亚,进一些菠萝、椰子、甘蔗挑着担子到工地里卖,一卖就是两年。没想到这次偶然进入高尔夫球场工作的机会,改变了周丽萍的命运。   亚龙湾高尔夫球会开业初期,总经理是个叫Bobbie的美国人,球童们都亲切地叫他“波总”。那会儿球场里还没有购进电瓶车,球童们都是用草坪部的柴油车来练习开车技术,波总中文很流利,常亲自给球童们进行培训。球童们大多出身农村,哪里会有英文名字,波总便想了47个英文名字写在小纸条上,召集全部球童,把小纸条随意向空中一抛,谁捡到哪个小纸条,就是她以后的英文名字。大家一窝蜂地捡完,周丽萍只拿到最后一个小纸条,她拿着纸条给波总看,波总念给她纸条上的英文名Maggie。周丽萍好奇,问这名字的来由,波总说是一种英国的细细的小面条,倒是正合周丽萍苗条的身段,周丽萍也觉得自己和这个名字很有缘,便一直沿用至今。   亚龙湾高尔夫球会刚开放营业十个洞的时候,设施还没有完全规划好,为了便于运营,都采取先买单后打球的方式,球童们也严格遵循球场的规定执行着,为球童们培养良好的执行力已然成为亚龙湾高尔夫球会球童培训多年传承下来的习惯。   周丽萍有一次服务一个客人,刚到1号洞梯台做准备,同组的球童好心提醒她说这个客人还没买单,周丽萍就去跟客人说请先去前台买单再下场打球,客人不肯,周丽萍二话不说背起客人的球包就飞快地往会所跑,还连人带包藏在了前台后方的柜子里。客人愣是没追上周丽萍,回到前台遇到波总便问那个个子小小的球童去哪了,波总了解了情况之后让客人买了单,然后满球会地找,终于找到了周丽萍,告诉她客人已经买过单可以出场了。倔强的周丽萍还不想再服务了,反倒把客人给气乐了,说你们球场有规定我理解了,但你也别把我球包连同你自己一起藏起来啊。周丽萍像个小大人一样一板一眼地说:“换个角度,如果你是老板,有你自己的公司你就知道了。”这性格直率的小球童反倒给大老板上了一课。   2003年,亚龙湾高尔夫球会开始承办大型的国际赛事,第一场便是亚巡赛三亚公开赛,球会里的球童几乎全员出动,按照排班表,周丽萍刚好被排在最后一个,直到赛前的职业业余配对赛开始,都还没有确定正赛时是否会跟球员出场。配对赛,周丽萍被安排给一个老外服务,刚好这个老外就是缅甸球员斯蒂文的经纪人。周丽萍为经纪人服务了11个洞,经纪人很是满意,便问周丽萍正赛是否已有球员预约她,周丽萍表示还没有,经纪人便说要为她介绍一个,这个人就是斯蒂文。斯蒂文皮肤很黑,用周丽萍的话说“一笑看到牙齿才知道那里有个人”,周丽萍当时的英语还不太行,除了简单的左、中、右等常用词汇,两人在场上的交流主要靠手势。尽管语言不通,但两人的配合还是很有默契,第一届的三亚公开赛斯蒂文就打了第四名,并直接预约周丽萍第二年还要找她搭档。几届的比赛配合下来,斯蒂文与周丽萍在场上一同征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斯蒂文对周丽萍特别照顾,为了帮周丽萍减重,斯蒂文都不敢在球包里多装一根香蕉,这也让周丽萍特别感动。   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国际大赛与日常接待,球童培训内容除了高尔夫规则、场上服务事项之外,还加入了英语、日语、韩语的学习,这让一直为未能完成学业而深感遗憾的周丽萍可以如鱼得水般地学习:“在学校没学到的东西在这里都学到了,还是免费的,为什么不学?只要我有心去学的东西,我都可以学得很快。”果然,周丽萍曾经用一晚上的时间,牢牢地记住了36句日常服务英语。2014年初,球会还给了她去韩国深造的机会,在韩国球场学习的过程中,周丽萍迅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很快从1对2服务进展到1对4服务,这并不是与她同期学习的所有研修生都能做到的。   在亚龙湾高尔夫球会成立十周年的晚宴上,那时的球童队伍已经从最初的47人兴旺到180多个人,周丽萍也在球会多年的培养中成长为一名技术水平过硬的资深球童。老球童周丽萍被球会领导叫上台去领奖,当下她还有些莫名其妙,没想到自己竟然已经在亚龙湾工作了十年,在她感觉就像是一年。周丽萍所说的获奖感言也让很多球会的员工至今仍印象深刻,她说:“感谢陈总收留了我,让亚龙湾成为我的第二个家。”   伶牙俐齿、学东西又快的周丽萍很快从A级球童进而成为第一批冠军赛球童,而这时她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选择。“干到七八年的时候有人让我去云南,我说我不识字,人家说有你这张嘴就行了。但我想来想去,在这里已经习惯了,光是‘舍不得’三个字就让我离不开,我甚至可以说即便我中了一百万大奖都不会辞职。”   “老妈”   董英姿跟周丽萍不是同一辆东风大卡车拉进亚龙湾的,两人却都是球会的第一批球童。现年41岁的董英姿是球会里硕果仅存的几个第一批球童之一,也是最年长的球童,别的球童都亲热地叫她“老妈”,董英姿一边玩笑地答应着,一边也就真的把这些弟弟妹妹当成自己的孩子般照顾。   在做球童之前,董英姿曾做过一阵子酒店客房的服务员,这份工作在三亚这座致力于发展旅游业的城市是很常见的,收入并不高。亚龙湾高尔夫球会到董英姿所在的村子招人,家里人虽然不知道球童到底是做什么的,但也让董英姿去试试。在球场正式开业之前,董英姿等一班球童就一直在培训。等到球场开业之后,日本韩国客人很多,那时候的小费一场才50块钱,但赶上旺季一个月最多能出70多场,董英姿瞬间成为家里收入最高的成员,月薪三四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比酒店的经理、主管赚得还多。董英姿也是家里的老大,18岁就结了婚,家里的弟弟妹妹要靠她养,经济压力很大,在亚龙湾找到这份高薪的工作,让她的压力减轻了不少。   从亚龙湾开始办大赛,董英姿几乎一场不落,她觉得给职业球员背包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办大型比赛,对球童与球会来说都是一个学习与积累的过程,尤其是在最开始,由于缺乏经验,球场早早提前1-2个月就开始准备,球童们除了正常的出场时间,无时无刻不在培训各种与职业比赛相关的内容,从规则到服务方法,主管都要反反复复去训练和考察球童们是否牢记了这些注意事项,比如球进了长草不能用手捡,要叫裁判来看等等。而现在,随着亚龙湾这些年办赛经验越来越丰富,董英姿发现球会办大比赛的准备时间越来越短了,有时20多天就搞定了,球童们也早已驾轻就熟,尤其是经验丰富的冠军赛球童们更是手到擒来。   中华台北的老将吕文德与董英姿在2003年的亚巡赛三亚公开赛配合过一次之后,便跟球会签了五年的合同,只要打三亚公开赛,就指定董英姿为他当球童,两人的配合也确实越来越默契,吕文德每次在亚龙湾打比赛都能顺利晋级,最好成绩打到过第五名。吕文德打第五名那场原本也是有机会夺冠的,可惜决赛轮转场之后发挥不理想,董英姿跟着着急,吕文德反倒劝着董英姿别急。   “他是非常随和的人,很乐观,打不好非但不怪我,还说打不好是他的事,一杆打不好要继续考虑下一杆要怎么打,我们尽力就好。”在服务过的职业球员中,董英姿对吕文德印象很深,当然也发现了他的一些小习惯,比如给小费不是整数,都是这样,她私底下猜测应该是图个吉利,但也没有问过为什么。   董英姿被球童们称呼为“老妈”,她欣然受之,只要这些弟弟妹妹们高兴,她也就随他们叫去。她也真没辜负了这个称号,常常会跟新球童讲讲怎么去应对不好招呼的客人,如果同组碰上有客人欺负别的球童,董英姿也会在一旁帮着劝劝大事化小,但有时候碰到个别“暴力分子”,董英姿也有些爱莫能助。   一次,跟董英姿同组的一个男球童服务一个唠唠叨叨骂球童看线不准的客人,那客人还不听劝告在11号三杆洞开车上果岭,男球童为了制止客人的这一行为,去把球车的钥匙拔了。客人恼羞成怒,上去一脚就踹到了男球童的要害部位。董英姿当时跟着她的客人在前面比较远的位置,没有注意到男球童被客人打这一幕,到了下一洞,男球童把这件事讲给董英姿听,董英姿帮着男球童劝说该客人换个球童,但那客人十分蛮横,说:“我不换,我就要折磨他。”等打到16号洞,男球童受伤的部位痛到难以忍受,董英姿心疼地说:“你也傻,这样的人干嘛要服务他。”说罢赶紧打电话叫前台换个球童来服务。好在这名男球童去医院检查并无大碍,董英姿对此事还是愤愤不平:“打球图的就是高兴,打骂球童大家都不高兴,打球的人真的要注意素质。”   值得庆幸的是,球会在得知此事之后,给予了受伤的男球童极高的重视与关心,并代表球童与客人进行协商相应的赔偿事宜。类似的冲突几乎在所有的高尔夫球会中都会发生,但亚龙湾高尔夫球会在遇到此类事件时,了解清楚确实是客人的责任之后,始终会坚定地站在球童的一边,这也让球童们对球会充满了感激与归属感。
  自从2000年亚龙湾开业,就开始启用球童分级制度,当时只有ABC三个等级。随着球会办大赛越来越多,为了更进一步提升球童队伍的服务水平,鼓励球童的竞争意识,从2011年开始,球会增加设置了“冠军赛球童”这一职称,不但在待遇上更加优厚,选拔条件也更加严格,每位冠军赛球童的马甲上会印有“冠军赛球童”的专属字样。董英姿凭借多年的经验和出色的业务能力,当仁不让地成为第一批光荣披上这件马甲的球童。   早些年球童人数不够多,旺季时又特别忙碌,董英姿错过了很多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我跟孩子们说过,妈妈要赚钱养家,你们要理解妈妈。” 董英姿的一儿一女倒也懂事,知道妈妈辛苦,从小就开始练习做饭,不怎么让她操心。董英姿始终有些遗憾漏掉了很多孩子成长的瞬间,所以现在一到圣诞元旦,她也会看客人预定和排班的情况跟领导商量着请假,尽可能回家陪陪孩子,以弥补那些年母子之间错过的美好。   有贵人的501   除了正常的排班和客人点场,会专门安排冠军赛球童出场服务的有两种人:赌大钱的、脾气古怪难取悦的。前者需要冠军赛球童看线的高准确率,后者则恐怕是需要冠军赛球童的高智商高情商。在这两类人之间游刃有余,让很多人不得不服的当属许书仲,球童编号501。   501遇到贵人的事在整个亚龙湾高尔夫球会被传为佳话,每个人说起这件事的时候,都满是艳羡的目光。对于许书仲自己,他也承认这个贵人改变了他的人生。   2003年7月,在技校学汽车维修的许书仲刚毕业便跑到了三亚,他的姐姐本是亚龙湾高尔夫球会最早的一批球童,做了一年多出去做点自己的小生意,许书仲跟着姐姐帮忙了两星期,虽然不愁吃喝但也没见到什么钱进账。9月,许书仲的姐姐把他介绍到了亚龙湾高尔夫球会当球童。在进球会之前,姐姐说这个工作会非常辛苦,让许书仲考虑清楚,许书仲斩钉截铁地说自己什么都不怕,尤其不怕苦,就这样便走上了自己的球童之路,没想到一走就走了十一年。   在到亚龙湾之前,海口人许书仲从来没有听说过亚龙湾这个地方,还以为是出了海南省,没想到竟是三亚开发的一个旅游区。许书仲应聘球童的那一年竞争颇为激烈,因为那时球童收入不错的消息已经在海南传开,应聘300人,只从中筛选40-50人,许书仲成功地突出重围。许书仲正式入职亚龙湾后不长时间,就迎来了2003年亚巡赛三亚公开赛。球会为了让更多的球童得到大赛的锻炼,连许书仲这样的新晋球童也得到了为职业球员背包的宝贵机会。回想起当球童的头几年,许书仲坦言那时的自己其实帮不上职业球员什么忙。   2005年,在看客人们和职业选手们打了两年球之后,许书仲开始琢磨着自己练球。亚龙湾球会为了让球童们更直接地体会客人在场上打球的感受,平时鼓励球童们练球,还为他们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只要是淡季,球童们都可以在休假时间申请下场打球,球会不收任何费用。有了球会的大力支持,许书仲的练球之路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他开始自学,看杂志、看高尔夫频道,偶尔请练习场的教练指点指点,最刻苦的时候顶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搭上几个爱打球的球童一起练球。真正开始练球之后,许书仲才对高尔夫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光靠平时做球童来记果岭的线路很难完全记下来,只有学会打球,知道多大的力道需要抓多大的线,才能根据客人的力道来帮助客人抓到正确的线路。毕竟客人不像职业选手的力道那样一个线就是一个线,每个人的力道都不一样,所以球童提供的信息一定要很精准。”也就在这个幸运的年份,许书仲成了家,有了孩子,真正定下心来要在亚龙湾好好干下去,赚钱养家。   如果说当球童头三年的许书仲还没有办法给球员果断的建议,从2008年开始,用他自己的比喻,他对亚龙湾的果岭的认识已经“像家里的每一个角落一样,看熟了摸透了”,在看线方面许书仲甚至敢说他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能否真的打出好的成绩,还取决于球员对他的信任。   许书仲感到很自豪的是,自己在亚龙湾背过包的历届大赛,所服务的职业球员无论男女全部晋级,但他并没有为此而自满,反而始终觉得还有精益求精的空间。许书仲曾经为杨红梅连着背过两届三亚女子公开赛,到了第三年他突然决定不为她背了,理由是尽管每次杨红梅都能够晋级,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始终拿不到太好的名次,许书仲不想耽误了人家。也许正是许书仲这种专业又为对方着想的态度,为他后来博得贵人的青睐奠定了基础。   许书仲的这位贵人是亚龙湾球会的会员,每年也不过就到亚龙湾打一周球,在许书仲之前,常点几个固定的球童为他服务,本是轮不到许书仲的。2008年,这位会员惯用的几个球童刚好有事不在,许书仲便有了这次与贵人相遇的机会。许书仲认真专业的表现和过硬的业务能力让这位会员很是欣赏,老实本分的做人态度深得他的欢心。一来二去,这位会员开始向许书仲投来了橄榄枝。这位会员在三亚有20多套房产,而他平时并不在三亚工作,由于充分相信许书仲的为人,便将这20多套房产的租赁、打理业务统统交给许书仲夫妇,连许书仲一家的住房也一并解决了。许书仲原本租住的小房子换成了大房子,生活水准也一下子上升了好几个台阶,而这位会员并没有图他什么回报,只是说他并不是对许书仲夫妇好,而是对他们的孩子好,希望能够给他的下一代营造一个很好的成长环境。许书仲是个懂得感恩的人,也从来没有问过这位会员为什么对他这么好:“人家帮咱咱只有感谢,专心为人家做好服务,好好为他工作就好。”   许书仲想来想去,惟一可以回报这位会员的就是好好工作对得起他的信任,他老婆全权为他打工,而他自己则继续留在亚龙湾球场里边等待他的到来。渐渐地,似乎已经成为了两人之间不成文的规定,只要这位会员来三亚,都会跟球会提前预约许书仲一周,许书仲也就全心全意地陪同他打球、接送。   在很多人看来,幸运的许书仲完全可以就此不在球场工作,只需要安心为他的贵人打工即可享有很不错的生活,可已经深深爱上高尔夫的许书仲,并不想就此放弃。一直苦心钻研球技的他不但一次考过了球会内部的助教考试,代表球会参加过别克俱乐部联赛,还准备在今年考个正规的教练证。许书仲说他还是想买套自己的房子给老婆孩子住,现在住的房子是在贵人的帮忙下才有的,并不是自己的,在房产证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到底还是不一样的。   回头的“逃兵”   说来有趣,林世超这个球童的工作算是跑出来的。   2003年9月,在新疆服完两年现役退伍的林世超在战友的介绍下到了三亚,到亚龙湾应聘当天人山人海,200多号人等着领报名表格,那场面拥挤到根本找不到招聘的人在哪里。林世超好不容易拨开人群找到了负责招聘的经理,领取了一张报名表,并将自己刚退伍的情况告诉了经理,填完表格之后当晚,林世超就接到了让他第二天去面试的电话。   面试的内容便是绕着球场外围跑三公里,林世超憨憨地笑说:“当兵时练的体能还在,肯定很多人跑不过我。”林世超就这样跑过了初试,成为筛选出来的100人之一继续参加培训。亚龙湾高尔夫球会对每一个准备进入球会工作的球童都要进行严格的培训和审核,培训的头一个月更是最为关键,内容涵盖高尔夫专业知识、英语、服务技巧等各项球童必备的技能,主管每天都会给这100名应聘者布置作业,随时抽查知识的掌握情况,一次不记得站着听课,两次不记得站在凳子上,三次不记得站到外面去,第二天再给一次机会,如果第三天还是不行,就会淘汰。就这样平均每天刷掉三四个,一个多月的时间刷掉了60人,最后剩下40人,当时的那份紧张感用林世超的话说“一天不上进都不行”。   林世超扛过了重重的理论考验,没想到真正的考验是后来的实践。第一次下场服务客人,林世超特别紧张,生怕自己做不好,好在有老球童带着,遇到跟日本韩国客人沟通不了的时候,老球童也会帮着说说,林世超感觉之前三个月的理论培训都不及跟老球童出一次场学的东西多,也越发坚定了他要把这份工作做好的决心。   培训上岗后不长时间,林世超就赶上了球会办大赛,这也是他第一次为职业球员背包。在赛前,为了给球童们巩固专业知识和服务技巧,提前召集所有的新老球童进行重新培训和加练,已然成为亚龙湾历年来办大型比赛之前的必走流程。男子职业球员的球包有十几二十公斤,又只能背包步行,这对所有的球童来说,体力上都是极大的考验。林世超有当兵拉练的基础,适应起来倒是毫无压力。   算一算从当球童到现在,林世超已经为8-9个职业球员背过包,其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中国球员梁文冲。2006年大众汽车大师赛,机缘巧合之下,轮到林世超为梁文冲背包,那是林世超第一次看到现实中的梁文冲,特别兴奋,一见到他就高兴地打招呼说“冲哥!”,梁文冲也对他十分友好,还因为与梁文冲的这次相识让林世超认识了袁浩等其他优秀的中国职业选手。林世超与梁文冲在这场比赛中的配合还算默契,打到决赛轮第18洞,梁文冲距离两名并列领先者一杆之差,只要在18号洞抓鸟就可以进入加洞赛争夺冠军。梁文冲第二杆将球攻到距旗杆两码的距离,这关键的一推,林世超与梁文冲反复揣摩研究线路,谁承想线是抓对了,但力道大了,推过洞很多,梁文冲最终只能屈居第三。林世超感到十分遗憾,梁文冲反而很平静,还劝他说比赛中出现这样的结果很正常。打完这场比赛,梁文冲将身上所有的钱加在一起有1000多块都给了林世超做小费,还抱歉地说不好意思没带那么多钱。“其实客人打得越好我越开心,只要相处得开心,钱多钱少也没那么重要了。”林世超如是说。
  2005年,林世超经历了最忙碌的一个旺季,一个月能出近60场,这让林世超突然感到有些累了,也刚巧渐渐积累了一些资本,他便开始“蓄谋”转行。2010年3月,林世超“出走”,跟另一个湖南老乡球童结伴一起回老家开了个小饭馆,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又选错了地段,饭馆经营了不久,就把当球童辛辛苦苦攒的七万多块积蓄花了个干净。就这样,林世超突然失业了,但他离开亚龙湾之后也一直跟以前的同事、领导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于是半开玩笑地跟领导说没事做不知道干嘛,没想到领导说了句那你回来吧。于是,2012年末,林世超结束了为期两年多的“出走”生活,重新回到了自己曾经无比熟悉的亚龙湾高尔夫球场。回到球场后的林世超突然感到周围有一丝丝的陌生,球童室里的球童们出现了很多他不认识的新面孔,连球场里的椰子树都长高了许多,椰子不再那么容易够得到了,但球会仍然给予了林世超如以前一般的信任与关怀。   在“出走”之前,林世超已经考到了冠军赛球童级别,但一别两年多,回来之后的级别还要重新考。刚巧回归之后正赶上旺季,林世超立刻被派上场进入高强度的工作环境,而他的球童业务也迅速的捡了起来:“刻在脑子里的东西是不会忘的。”很快,林世超重新回到了冠军赛球童的行列。   “虽然做到了冠军赛球童,但专业技能完全可以再进一步提高,我给客人的建议尽管一般都很正确,但也不可能每一个都对,终究会有一两个失误,要百分之百准确太难了。要再向上走,只能提高自己的球技,对自己有自信也要有危机感,有竞争才有动力,不然就会退步被别人所超越。”   回想起那次失败的做生意经历,林世超一直在总结经验和教训:“如果有机会创业,我还是会做,但现在的我会考虑能不能做得下来,最差的结果会是什么样,能承受得了再去做。”   “保驾”林希妤的“小白菜”   日,中国球员林希妤在西山渡·三亚女子公开赛夺冠。这是林希妤转职业以来的第五个冠军,也是职业生涯的首座欧巡赛冠军。在发表获奖感言之时,林希妤特别感谢了连续为她背了三届三亚女子公开赛的球童,甚至还邀请球童与她合影分享胜利的喜悦,这个为林希妤夺冠保驾护航的球童就是“小白菜”蔡益家。   “小白菜”这个外号,蔡益家都不记得最开始是谁给她起的,但这个外号的缘由倒是很好解释,2002年,蔡益家刚进亚龙湾那会儿年纪是同期球童中最小的,皮肤白,加上她姓蔡,“小白菜”这个外号便叫开来了。   蔡益家家在三亚,丈夫就是亚龙湾当地人,住在距离亚龙湾高尔夫球场骑摩托车10分钟的位置。经朋友介绍,蔡益家来到亚龙湾高尔夫球会应聘球童。第一次进入高尔夫球场的蔡益家还不知道高尔夫为何物,只觉得球场里视野开阔,脚踩在草地上软软的,像地毯一样舒服,这让蔡益家一下子爱上了这样美丽的工作环境,连后来的培训都不觉得累,反倒觉得好玩,三个月的时间仿佛一眨眼就过去了,蔡益家也正式上岗成为亚龙湾高尔夫球会的一名球童。   蔡益家进球会工作的时间算是比较早的,那时候的亚龙湾景区还不像现在这样柏油路四通八达。当时进亚龙湾只有一条单行线,虽然有球童班车,但家近的蔡益家还是会骑摩托车上下班。有一天,轮到蔡益家上早班,早上五点多钟出发,正赶上下大雨,没有路灯的土路已然成了烂泥巴路,路上被大雨冲出一个大洞,蔡益家不小心连人带车冲进了洞里,等她缓过神爬起来,两个膝盖已经摔得血肉模糊。蔡益家疼得蹲在路边大哭,等伤势稍微缓和一些,还是爬起来继续上路前往球会。球童这份工作带给她的快乐,始终是让她最难以割舍的。   亚龙湾自2000年开业,便承接了多项高水平、国际性的高尔夫比赛,有“赛事之家”的美誉。在亚龙湾高尔夫球会餐厅的墙上陈列着历年曾在这里夺冠的球员的照片,从男子亚巡赛、欧巡赛再到女子欧巡赛,无不记录和见证着亚龙湾十余年来丰富的办赛历程。自从三亚女子公开赛2010年落户亚龙湾,蔡益家每年都是为职业球员背包的球童人选,第二届的三亚女子公开赛,蔡益家刚巧被轮到为林希妤服务,自此开启了两人三年三届三亚女子公开赛的缘分。   生性活泼的蔡益家与性格开朗的林希妤一见如故,林希妤无意间听到其他球童叫蔡益家“小白菜”,觉得很有趣,便也跟着叫了起来。两个人迅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还互相加了微信,平时虽然联系不多,但偶尔还是会问候一下,或是在朋友圈给对方点个赞。几次的接触下来,蔡益家很快了解了林希妤打球的风格和习惯,在比赛的间歇,会逗她开心分散比赛紧张的心情,林希妤有时候也会给蔡益家讲讲冷笑话,场上的两个人心情放松,配合也就越发默契。   说来也有些神奇,日,林希妤在三亚的山·女子精英赛夺冠之后,蔡益家发微信祝贺,还说“希望你在亚龙湾也拿个冠军”,林希妤回复“那就要看和你的配合了”。没想到蔡益家的话在一周之后竟真的应验,林希妤在与蔡益家并肩作战的第三个年头,拿下了三亚女子公开赛的冠军,按照亚龙湾历届赛事的传统,林希妤终于在亚龙湾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冠军套房。   回想起那场激动人心的比赛,蔡益家仍然清晰地记得很多画面,尤其是决赛轮,想来仍有些心有余悸。“前面几个洞我特别紧张,她本来是领先的,跟她同组的女孩子气势特别强,都把她超过去了,我生怕她的冠军被人家拿去了,她还不紧不慢的。打到7号洞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了,就跟她说‘希妤我真的生气啦’,她问我为什么生气,我说你都被人家压着打,赶紧抓鸟吧,不抓鸟都不像你的风格。可能后来她想想觉得我说的也对,就说‘好,我们这个洞好好看线抓鸟’。”以蔡益家对林希妤的了解,知道她喜欢享受比赛的过程多于结果,但她并不想林希妤错失夺冠的大好时机,“她倒是比我想得开,但我是很着急的,这可能就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吧。”蔡益家自我调侃道。   接下来的几洞,林希妤也如同突然睡醒了一般,逐渐进入了比赛的状态,蔡益家的心一直悬到了11号洞,林希妤重新又以一杆优势领先。13号洞四杆洞,林希妤第二杆攻果岭,距洞270码顺风,问蔡益家该选用什么杆,蔡益家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建议她打270码即可,林希妤便选用了小木杆,没想到一杆灌进洞里,抓下一只老鹰。从这时开始,蔡益家的心才放回了肚子里,知道林希妤稳拿冠军了。果不其然,林希妤最终拿到了冠军,那一瞬,蔡益家没有哭,只想着冠军终于是林希妤的了,她的心也彻底踏实了。   比赛结束之后,林希妤在蔡益家的帽子上认认真真地写了“谢谢”和日期,落款加上自己的签名。“给别人的签名都只是一个名字。”蔡益家很自豪地说。   这一场冠军之战让蔡益家收获了经验与喜悦,也收获了从业以来最多的一笔小费——8000块。比赛之后因为还要做赛事的收尾工作,蔡益家没能应林希妤的邀请参加庆功宴。收到这笔小费后,蔡益家高兴之余仍然有些心疼林希妤:“她已经给我够多了,30多万的冠军奖金去掉交给国家队的40%和纳税的5%,她自己也没有多少了……”   平时林希妤没来亚龙湾的日子里,蔡益家也会关注她的近况,尤其会关注她在三亚比赛的情况,若是赶上休假,还会专程去现场观战支持:“我觉得她完全有机会也有实力,我希望她将来能拿到很多很多冠军,成为中国的第一。”蔡益家如是说。   后记   以上并不是全部12名亚龙湾冠军赛球童们的故事,但却是他们专业、钻研、用心、刻苦奋斗的缩影。   球童每天的生活是简单的,但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枯燥乏味的,他们的内心充满着对高尔夫这项运动最质朴的热爱。也许你会觉得他们并没有多么宏大的志向,但我对其中一位冠军赛球童在采访中说过的一句话印象很深,他说:“有人跟我说,这个世界需要一些顶尖的人,也需要像我们这样的人。就算不甘于现状但目前的能力只有这么多,所以只能自己提升自己,如果还是不行就只能安安稳稳把眼前的这份工作做好。”   仅仅是这些冠军赛球童们对待工作、对待生活的这份认真,就值得记住他们每个人的名字:潘亮、赵华、李文博、林世超、许书仲、何海波、黄女花、凌海彪、林成建、董英姿、周丽萍、蔡益家。   亚龙湾高尔夫球会给予这些球童们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用悉心的培养、大赛的磨练改写了他们的人生,让他们从简单的一张张白纸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作。是亚龙湾球会造就了今天的他们,而他们也成为了球会里最亮丽的风景。   文/王晓希 图/王立明球场提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假日休闲报o高尔夫周刊
本期精彩导读
用户分享的文章
软件产品登记证书&&软件企业认定证书&&国际联网备案登记证书&&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总)网出证(粤)字第00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亚哪里招暑假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