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跟梦见与父亲吵架架

为什么我的父母老是在吵架?
俞林鑫,就爱弗洛伊德
大多的时候,我们会把朋友当成好客体,当你失落或痛苦时,能够从这个好客体中寻找到安慰和鼓励,当你快乐或成功时,也能够分享同样的情感。我们很少会对朋友产生负面的情感,即使有的话也往往被压抑了。在亲密关系中(指的是恋爱关系、亲子关系、婚姻关系),负面情绪的产生及冲突则是常见的事情。一位幼时经常目睹父母争吵的人,困惑于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的父母老是在争吵?&
越是亲近的关系,越是容易把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我们来看看一个女孩的例子。当伴侣露出疲惫的表情,当伴侣无意中提到以前的男友,或者伴侣跟她做爱的次数减少了,她便会被对方已经不再爱她的恐惧所占据了。此时,她会去攻击对方,一方面表达了愤怒,另一方面试图重新唤回对方的爱。当争吵结束之后,焦虑和敌意暂时得到了释放,爱的能力有所复生,于是她又能够在对方身上感受到爱。我们可以想象在伴侣关系中,她不断地重演着这样的故事。
每个人对于爱的感受能力是不一样的。一些幼时不能很好地感受到母爱的人,往往对爱的期望很强烈,强烈到令对方害怕。ta 们感受爱的能力很有限,而感受恨的能力则很强。对方的生气、厌烦、冷淡等负面情绪让 ta 们非常在意,而对方的的爱和关心则令 ta 们怀疑。在热恋的状态下,ta 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爱的存在,但当爱情进入平淡期之后,则会觉得爱在远去。由于对恨的感受性太强,在亲密关系不断地充斥着争吵与敌对。
另一些人会对亲密关系有一种排斥与恐惧的心理,ta 们属于回避型依恋的人。当一段美好的爱情来临之时,ta 们无意识里会被一种被吞噬的恐惧所占据,于是 ta 们会去攻击对方,来缓解内在的焦虑感,拉远彼此之间的距离。较远的距离更符合幼时形成的亲密关系模板。这些人在亲密关系中,总会去寻找真实的或想象的逃跑途径。由于幼时亲密关系的受挫,当美好的亲密关系来临时,那种不熟悉的感觉让 ta 们非常的恐慌,既渴望又害怕。在莫名的焦虑的驱使之下,无形中将良好的亲密关系重新转变为有问题的关系。
一些幼时能够充分感受到母爱的人,爱的感觉会很好的内化,ta 们属于安全型依恋的人,更容易从伴侣的态度中感受到爱的一面,并忽略或理解那些恨的感情。因此,ta 们不会对伴侣有苛刻的爱的期望,能够从简单的关系中感受到爱。这样的人往往能够顺利的度过恋爱的磨合期,当爱情归于平淡之后仍能够充分的感受到爱的存在。
为什么我们强调人生前三年的重要性?因为这几年的生活品质决定了一个人安全感的程度,而这种安全感与爱的感知能力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在婴儿期安全感很强,ta 在内心的好客体很充沛,对爱的感受力很强。正如一个物资充裕的国家中的居民,可以安居乐业,心地坦然而放松,无需为生存而过度的劳作。而一个安全感不强的人,正如一个物资贫瘠的国家,或者一个过度鼓励竞争的国家中的居民,ta 们总是受到饥饿的困扰,内心总被焦虑和敌意所驱使。这种内在的不安只有通过不断地争吵与攻击才能得到释放和处理。
那些困惑于&为什么我的父母经常会吵架?&的人们,当你们理解到了这些争吵是父母内在不安全感的反映,是他们不良依恋关系的反映,也许能够放下对父母的怨恨。每位父亲或母亲总是尽量让自己做得最好,但每个人总会被一些现实的或过去的条件所约束着,因此,试着去理解和接纳父母曾经对你们的伤害!使用次数:0
入库时间:
独立意识过强的丽丽经常与父母争吵,从学习到买衣服、交朋友,丽丽都要自己拿主意;只要父母稍有干预,她就对父母大吼大叫,甚至发展到拒绝与父母交流。在父母的妥协下,丽丽开始“自由自在”地决定自己的事情。但是丽丽和父母都很痛苦,小时候丽丽与父母无话不谈的亲密感觉再也找不到了。
(1)丽丽与父母发生矛盾和冲突的现象表明她具有一种什么心理?这种心理有何危害?(4分)
(2)丽丽和父母都想找回过去那种亲密无间的感觉,却苦于不知怎么做,请你给他们分别支招。(各支2招,8分)
(1)①逆反心理。(2分)②多数情况下,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既惩罚了自己又伤害了我们的父母。(2分)
(2)①丽丽:理解父母,多从父母角度考虑问题;尊重父母的意见和个性,欣赏父母的优点;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答出两点给4 gcoo 可圈可点Net组卷网f分,其它言之有理即可)②父母:平等对待孩子,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意见;主动耐心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容许孩子持有不同观点;父母若有错,要勇于承认错误,积极向孩子学习。(答出两点给4分,其它言之有理即可)
如果没有找到你要的答案,请尝试下下面的试题答案搜索功能。
用户评论纠错:
&&&&&&暂无评论
我来说几句:
备课中心教案课件试卷下载父母经常吵架坏处多 会造成孩子大脑发育差
据美国《医药日报》2月23日报道,英国一项新研究发现,父母总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会影响孩子大脑发育,可能导致孩子成年后更容易罹患心理疾病。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心理学家尼古拉斯·瓦尔什博士及其同事,对58名17~19岁志愿参试者的大脑活动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让参试者的父母回忆孩子从出生至11岁期间所经历的家庭问题,如父母争吵、言语或身体暴力及家庭成员间感情淡漠或缺乏沟通等。研究人员据此将这些家庭分为“好家庭”(家庭问题较少)和“坏家庭”(家庭问题较多)。结果发现,11岁前经历过轻度至中度家庭问题的孩子,其小脑部分相对较小。科学家表示,小脑与学习、压力调节及感觉运动控制关系密切。儿童小脑较小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患精神疾病的几率大大增加。瓦尔什博士指出,家庭暴力等问题对孩子身心发育的影响已引起足够重视,而新研究发现,发生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不畅、争吵斗嘴、缺少关爱、情感淡漠和关系紧张等,也会对儿童大脑关键的早期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孩子看到父母吵架如何化解?导读:夫妻吵架在所难免,但被孩子看到,对他日后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如果吵架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被孩子看到了,父母应该如何及时化解呢?父亲和儿子一直排在收银台迟迟不买单,原来等的是去买西瓜的妈妈,这时爸爸发火了。爸爸:买什么西瓜啊,都等你老半天了!妈妈:我买西瓜怎么了,还不是为了你们!爸爸:什么为了我们,我和儿子都等老半天了!两人全然不顾旁人开战起来,同样等得很累的儿子无辜的看着争吵的父母,眼神中闪现一丝怨气……可是爸爸妈妈可别只顾着吵架,别忘了小孩子都会有样学样。如果经常看到爸爸妈妈吵架,就会让他以为吵架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如果他跟小朋友发生矛盾了,可能就会学着爸爸妈妈,跟小朋友吵起来,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养成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坏习惯哦!父母吵架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如果真要吵了要怎么办呢?小编给您支招,只要遵循这几个原则,能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夫妻吵架化解方法一:冷静下来多倾听同住一个屋檐下,夫妻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小摩擦,比如家里的某件家具应该怎样摆放、应不应该给孩子吃零食、周末要不要回娘家等等,在这些事情上,夫妻各自都有自己的想法,但往往因为吵架吵得都没时间解释了,这样是不利于矛盾的化解的。比如在吃晚饭的时候,妻子提出说想趁着周末比较空闲,想带着一家子回娘家去,而丈夫却一脸犹豫,这时候妻子就容易生气,觉得丈夫不情愿跟自己回娘家,开始数落丈夫,丈夫听烦了,也会压不住脾气,就容易吵起来,可是别忘了,孩子也在一旁吃饭呢!其实这个时候夫妻双方都应该冷静下来,倾听各自的想法。丈夫可以冷静地说:“你先别急,我也很想陪你们回去,可是我明天……”像这样心平气和地说出自己的原因,妻子也比较容易接受,就可以避免一场“恶战”啦,而且小孩子在一旁看着爸爸妈妈是这样解决矛盾的,日后他也会学着冷静得处理跟小朋友的冲突,这样不仅化解了矛盾,而且还给小孩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呢。夫妻吵架化解方法二:吵架要有艺术有时候夫妻吵架是因为对方的一些言行让自己不舒服了,比如说妻子总爱在家里唠唠叨叨、丈夫总爱乱丢袜子、妻子忙着打扫的时候丈夫却舒舒服服地躺在沙发上看球赛等等。因为受不了对方的行为就容易有怒火,可是这些小事时常发生,要是经常吵架,让孩子看到了可不好哦!夫妻吵架在所难免,但吵架也是有艺术的哦!首先,夫妻对于对方身上的小缺点要学会容忍,比如说丈夫一直就是个很随性的人,东西喜欢随处摆放不拘小节,这样的小习惯是很难一时改掉了,妻子应该做出理解和容忍;其次,妻子如果想让丈夫给自己帮忙,可以笑着对丈夫说“来帮帮我吧,我一个人打扫真累啊”,而不是一脸抱怨地数落“我都忙成这样了,你还在看球不来帮我一下!”这样反而会使丈夫觉得反感,产生矛盾;还有,夫妻吵架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就大吼大叫,这样不仅容易惊动孩子,而且会使情绪更加激动,小吵就变成大吵可就麻烦了。夫妻之间虽然只是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吵架,但如果没有正确地处理,容易使矛盾越来越激烈,最后可能还会影响到夫妻之间的感情。除了学会一些吵架的艺术,夫妻之间还可以做一些约定,比如说每个月最后一个周末陪妻子回娘家、每两个星期一起打扫家务等等,这样也可以避免发生矛盾,让夫妻之间感情越来越好哦!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腾讯教育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添加qq_edu
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教育前行
校园好时光
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小园同学”
交朋友长知识收礼物
[责任编辑:judycai]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同一个物体,将它放在地球的什么位置重力最小?
B.北纬30度
D.南纬60度
恭喜您,答对了!看一下您是不是和老师们的思路一样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很遗憾,答案错误。赶快看看正确答案和思路是怎么样的吧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答对啦,看看老师的思路吧!
有问有答&&为什么我总控制不住跟父母吵架? - 心理圈
为什么我总控制不住跟父母吵架?
发表于 10:35 7288次阅读
文 张慧萍/王荟很多人可能都会像我一样,因为生活中的琐事,与父母发生激烈的争吵。争吵的过程,我们都像愤怒的狮子,狂喷出各种狠话,完全不计后果。争吵以后,带给我们的不是发泄后的轻松,更多的是内疚和自责。其实我们真的不想争吵,只是当时实在控制不住。为什么我们那时就控制不住情绪呢?怎么样才能避免跟父母争吵呢?那么努力地争吵,到底是想要到什么呢?我也经历过这样一个成长历程。明明我不想跟妈妈吵,可是我怎么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我想妈妈也不想那么凶地嚷我,可是妈妈也控制不住。我们的内在发生了什么呢?为什么必须用争吵的方式要到自己想要的呢?争吵真的能让我们要到自己想要的吗?明明我不想吵,可是我为什么要吵呢?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去对抗妈妈呢?也许她也不想用这样的方式。可是,妈妈为什么那么大的愤怒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指责和批评呢?我们彼此的内心到底都想要什么呢?都在渴望着什么呢?学会如何处理好跟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每个人成长当中重要的一课。因为那份爱,我们总是有无休止地争吵,可是用争吵的方式真的能要到我们想的爱吗?你想学会更好的沟通方式吗?想知道怎样才能要到想要的那份爱吗?想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吗?揭开吵架背后的秘密:访谈实录萱: 一直我都觉得我挺懂事的,可是偶尔还是控制不住自己,跟妈妈大吵一架。好像我周围也有很多平时看起来挺好的同学,在家也能跟妈妈吵得很凶。 张老师:和妈妈吵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吧!有的人没有表现出来吵,也许内心也有不悦呀!萱:我一被说急了就控制不住情绪了。张老师:通常什么情况下出现情绪?萱 :愤怒,委屈,伤心。张老师 :嗯,是的,愤怒,委屈,伤心时,一定就是情绪呀你指的说急了是什么意思?萱 :我妈喜欢唠叨我,各种她看着不顺的事儿就开始说。她能把好多事儿一起翻出来说,说多了我就急了张老师 :妈妈一直这样吗?从小到你这么大,都是这样的方式吗?萱 :不是,我小时候她看我什么事儿做的不对了,就直接训或者打。张老师:哦,现在变成了唠叨!萱 :现在我们大了,她就改成说了,说说我们就吵起来了。小时候不敢跟她顶撞,现在才敢。张老师:无论哪种方式,妈妈想要什么?萱 :……要什么?要我听她的话,按照她的要求做张老师:打,骂,唠叨有什么正面意义吗?萱:暴力让我改变?张老师:她会不会对别人这样?萱:不会,绝对不会,她只这样对家人。一般她不跟外人吵架,但是经常在家跟我们吵。张老师 :妈妈这样的行为,只对家人,绝不会对外人,那代表什么?萱 :她用这表达爱?张老师 :你觉得呢?萱 :她总说,你要不是我闺女我才不说你呢。可是她说的时候,我真觉得挺难受的,胸口那儿堵一团火一样。张老师:是的,妈妈的动机是好的,那是她认为爱你的方式。可是我们不能接受,是因为我们有自己想要的方式。萱:是啊,这方式太有杀伤力了张老师:妈妈这个人是好的,只是行为无效!萱:可是吵架的时候就完全分不开了。她不但说狠话,还用很冷的眼神瞪我,我就怀疑她是不是我亲妈。从小就怕她那冰冷的眼神。我完全被情绪控制住了。张老师:如果你不要这样的方式,你想让妈妈如何对你说?萱:希望她能心平气和的说。特别害怕,小时候她一瞪我,我什么都不敢做了,现在她一瞪我心就凉了。张老师: 我能感受到你的害怕,生气,委屈和无奈……萱:连生气都没了,只剩下害怕了。可是又控制不住愤怒,我就不看她眼神,直接说狠话。张老师:其实,每个家长的通病就是本来今天发生的事,他们总喜欢把以前的事也翻出来一起唠叨!萱 :是的,各种事儿都记得特别清楚,一起按照她自己的逻辑不停唠叨张老师:这样做,无非想证明他们一直就是对的!你是错的,这样就好让你听话!萱:您说的太对了。不按照她说的就是错,而且她还能说出各种佐证张老师:其实就是一种权利的斗争,如果你听我的,就代表我是对的,我是权威,你尊重我,我是你妈妈,你就得听我的话,我就安全了,因为可以控制你!更好玩的是:情绪一定不是当下发生的这件事,当下的事只是一个触发事件,或者说是导火索……萱:…………原来是这样……张老师:真正的情绪是曾经一直压抑在内心没有解决的情绪!萱:看着您刚才的话,我觉得好想哭……生活中的小事儿都能让妈妈处于不安全的状态。这些压抑的情绪是从小积累的嘛?张老师:妈妈的情绪,也许不是因为你让她那么大,而是类似的事件在妈妈心里埋下了种子,一到这个时候,就能触发她的情绪!我们叫“心锚”。比如,你喜欢的一个饰物,当你一看到它,会不会想起一个情境,或是有种感觉?萱:是的。小时候不敢跟她吵,现在敢了。我的行为可能是妈妈情绪的触发事件?张老师:是的,就是触发事件!萱:看您这么说,我觉得轻松很多。其实每次跟妈妈吵完架,我心里还是非常内疚和自责的。虽然吵的时候过了嘴瘾,吵完还是很内疚的,想想自己都过了三十了,还跟妈妈吵架,把她气成那样,就觉得自己挺不孝顺的张老师:一般情况下,当外在的人,事或物,不符合我们的价值系统时,当下会有一个本能的情绪反应,但时间很短,很快就会过去。如果因为这个事一下触及了很大的情绪而且无法控制,那一定是过去的情绪被触发,所以,当情绪很强烈时,一定是叠加了过去很多的负面情绪,而非当下事件!于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留意一下是事件本身让我们不开心还是由这个事件触发了我们过去的什么情绪?当觉察到了,才可能去改变,否则就会成为无效的惯性模式!萱:双方都是这样吧?张老师:是的,彼此都是对方的触发事件!萱:太对了。惯性模式,过一段时间吵一回,吵的时候还会把之前的所有都翻出来,然后就成了定论。比如说,我妈一吵架就说她老早就说过我邋遢,要是猪也是吃窝里拉窝里的猪。张老师:在沟通的过程中,谁难受,谁先做出改变,我们不可以改变他人,但可以先改变自己!妈妈有自己的人生经历,她也会有自己很多没有被满足的期待,你也有你的人生经验,同时也期待被理解和满足,于是彼此要的都是一样的东西!如果你想要的,你猜妈妈是不是也想要?萱:太对了,我觉得她完全不理解我啊!不但不理解,还各种挑剔指责!张老师:当妈妈说气话时,你一定很伤心?萱:非常伤心。亲妈啊,怎么可以这样说我呢??张老师:尤其骂到你的身份层次时,你更加愤怒对吗?萱 :对,直接就把我全否了。张老师:所以,你就会和妈妈吵了?萱:是的,控制不住,完全控制不住。张老师:你知道这样是没有效果的,只能彼此伤害,破坏感情!所以,请你告诉我,你想改变一种沟通的方式吗?萱:想,可是她一指责,我就窜火了,就跟被点了一样,非烧一把。我刚才直接掉到吵架前的那种情绪里了,太难受了张老师:吵架,对抗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假如还有更好的方式,你想如何做?萱:平和的沟通,她是我妈,她慢慢说,我还是想听的张老师:嗯,我能感受到你内心很难受,很生气,同时你也有内疚感,觉得不应该,对吗?萱:我也知道她为我好。吵完就后悔、内疚。张老师:你觉得改变妈妈容易?还是改变自己容易?萱:自己。打这两个字的时候好犹豫,一想到吵架前失控的状态,就没信心了。张老师:自己内疚?你猜妈妈会有吗?萱:她都吵赢了还内疚??张老师:天下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可是没人教会他们如何爱孩子的方法,自己了解孩子要怎样的爱!总是按自己的方式给孩子爱!我都是成人了,昨天和妈妈一起散步,妈妈一会告诉我说:“小心踩到狗屎”“这有个钉子,小心划到脚”“小心台阶”……当时我就马上感觉妈妈怎么还把我当小孩?同时我也感到一种幸福,有妈妈真好,这么爱我,照顾我,我还可以做小孩儿,心里暖暖的感觉,于是我拉住妈妈的手,告诉妈妈我真幸福,谢谢妈妈这样爱我!妈妈笑了,那样开心……也许这也是一种孝顺……萱:如果是我,还真说不出来,好像我都没给妈妈说过这样的话,拉手都很少。她会觉得别扭,我曾经大学的时候学了施刚老师的课给她和爸爸发短信说爱她们,她们赶紧打电话过来,问我是不是遇到什么事情了,吓得我以后都不敢给她们说类似的话了。张老师:我们的主观世界不同,读解他人的行为也很不同!没有一个孩子没被父母唠叨过的!那是他们爱的一种方式!萱:当妈妈把您当小孩的时候,您有没有不被信任的感觉?张老师:当时那一刹那有,可是马上就消失了!萱:我有时候就会困在那种不信任感里,您是怎么很快处理的呢?张老师:我从小很独立,上学又离家很早,于是父母管我的机会很少,我的内心好像缺了一块东西……于是,当妈妈对我唠叨一些关心的话语时,我就感到很满足,被关注,被爱的温暖……萱:是的。我好像要的也是满足,被关注,被爱。张老师:而你也许在父母身边长大,妈妈爱的方式就是唠叨,因为小,你不敢反抗和顶撞,等长大了,内在已经积累了很多的情绪,认为唠叨就是不信任,因为他们一直把你当小孩儿的……萱:可能方式不一样,要的东西是一样的张老师:是的,我们都要爱,关注,欣赏,认同,尊重,自由……萱:可能在吵架的时候,妈妈也要的是这些……张老师: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先去给到对方要的,对方也会给到我们,你说呢?萱:是的,我想换个更好的方式。突然间觉得,不想跟她吵了,要找一种好的方式去爱她。张老师:假如你去表达妈妈为你做到的,为你付出的,你去拉着她的手表达你对妈妈的关心和爱,同时告诉她你想妈妈给你爱的方式,她才能知道如何做更有效啊?萱:是的,我之前总觉得自己懂事,能理解她,原来我在掩耳盗铃张老师:通常容易吵架的朋友有两种人:一种是指责型的人,另一种是超理智的人。指责型的人,她的背后一定有期待,如果没被满足马上就会出现情绪!超理智的人,通常她有一套自己的信念价值系统,只要你不按照她说的做,就会让她有情绪!所以,前者满足她的期待!后者先要和对方达成一致性的观点或想法,然后再表达自己的内在。萱:我妈是指责型的,我一被她指责,愤怒,委屈就来了。是的,而且情绪来了就像山洪爆发。总觉得妈妈的期待好多。张老师: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内在的自我价值感很低,自信不够,才想用这样的方法控制对方!萱:控制,就是控制张老师:所以,你妈妈的期待,在她小的时候就没被满足过!她也许很不容易走到今天……她对你的模式,或许就是她从她的妈妈那里学到的,她和你一样,被唠叨被指责,被忽视,缺少爱……这是她一直期待得到的!萱:嗯呢,好想抱抱妈妈,她自己没得到足够的爱,却给了我很多爱。现在我大了,她又用这种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引起我的关注。张老师:哦,你的内在发生了什么?萱:她和你一样,被唠叨被指责,被忽视,缺少爱……这是她一直期待得到的!这些话触动了我的内心。张老师:是啊,理解妈妈的过去多么重要!萱:我觉得妈妈好可怜张老师:是啊,你现在和妈妈是同频的,走进了妈妈的心里感受她……萱:如果我再触发她的情绪,我想安抚她,给她内心成长的力量。张老师:不是等妈妈有了情绪,你再去安抚她,之前能做什么?不让妈妈有情绪呢?萱:是啊,我可以做的更多。有些事情提前给她沟通,让她感觉到安全。给她做爱的存款。张老师:太棒了!妈妈还需要什么?萱:被爱,被理解,被接纳,被关注,被满足。张老师:是的,这些都是妈妈心里渴望得到的心里营养,同时也是她从小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也许一直没有得到过,今天你愿意慢慢给到妈妈吗?萱:我愿意。做到这些,我们都会感觉到幸福、温暖。张老师:你现在的感受是?萱:轻松,心里满满的,暖暖的。张老师:想到妈妈骂你,吵你,责怪你,甚至小的时候打过你……你的感觉是?萱:原来吵架是要传递给我那么多的信息,只是我从来没接收到。张老师:是啊,人的一生都在呼求爱!得不到爱,心灵就会干涸,行为就会出现过激,情绪就会是信号!萱:她有她的委屈和愤怒,也许不都是我的错,我想她也会内疚。我想原谅过去发生的一切,以后我要做的更好。因为我现在知道了该怎么做,我相信自己能做好。张老师:是的,知道了就是智慧的开始,觉察了就是改变的开始!从自己身上做出改变,容易的多。当你变了,就会影响妈妈做出改变!萱:不好的行为是在呼求爱!张老师:用不好的行为呼求爱!因为她不知道用怎样的方式表达她要的!萱:嗯呢,我也不后悔之前跟她吵过。因为之前我也不知道。我要改变自己的地图,用新的模式,达到新的结果。张老师:太棒了!因为你也在呼求爱呀?萱:是的,愤怒的时候,我也觉得自己挺可怜的,亲妈都不像亲妈了,没人疼的感觉。张老师:只是用原来的方式,重复原来的行为,只会得到旧有的结果!萱:改变,从知道的这一刻开始!张老师:悟到这些就够棒了!我相信你的改变已经开始了!萱:是的,心里舒服多了,谢谢张老师!张老师:今天的访谈,对你的启发是?你想做出什么行动?萱:吵架的背后是我们都要被满足,理解和爱。您带我看到了妈妈的不容易和她的小我。我更从内心理解她。先改变自己,给她的爱存款张老师:那是真的吗?萱:是的,我还记得中间的两次泪点,直戳心底。张老师:你很善良,也很爱你的妈妈,我能感受的到!萱:她也会内疚, 她和我一样,被唠叨被指责,被忽视,缺少爱……这是她一直期待得到的!这些话击中了我的内心。我开始接纳她的很多行为,不光是吵架,还有很多行为,她都是在呼求爱。张老师:等有机会,你可以更多了解一下妈妈的成长历程,或许对你看现在的自己更有帮助!你现在已经理解她更多了……相信因为你的改变,妈妈会开心起来……萱:原来觉得她霸道,现在觉得她不是。是霸道的外表下,有个小小的妈妈。太感谢张老师了。张老师:支持到你就是最好的!祝你和妈妈天天开心和快乐!萱:谢谢亲爱的张老师。访谈结束感受分享整个咨询的过程,我感觉很安全、温暖。刚开始,想到跟妈妈吵架的情境,我的情绪马上就来了,一直都是吵不赢她的,想到这些我就乱了。自然掉入到那种沮丧、委屈、伤心的情绪。因为这些情绪,我的思维有些乱,张老师一直跟随并指导。后来我感觉到了被理解、被认同和被接纳,于是慢慢地我的心平静了下来。张老师在肯定我,说我做的很棒,很聪明,很有爱,同理心和悟性都很强的时候,我还是感觉有些不好意思。我从小一直被批评,听到这些夸奖的话很少。听到这些,我的大脑在阻抗,我会问这是我吗?可是我的内心深处是想要这些的,我可以接纳自己,也可以向妈妈要这些的,同时我也可以给到妈妈这些。当我接纳自己确实拥有这些的时候,我的心很静。咨询结束的第二天,我准备好了自己,和在异地的妈妈通了五十多分钟电话,中间她又有好几次说到我痛处,我没有再次失控。心平气和地听妈妈要说的话,然后我也心平气和地说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妈妈好像也跟着平静了。这种感觉真的很美好! 在通话的过程中,妈妈又好几次说到我的痛处,为什么我就能做到不失控了呢?我的内心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其实听到痛处,还是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同时脑海中会冒出一个念头,她在呼求什么爱?她想要到什么呢?我开始倾听,反击的念头很快消失了。不舒服的感觉是潜意识在保护我。那一时刻在内心使用意义换框,我的信念就变了:她在呼求爱,不是在骂我!我没有被攻击,所以也不用反击,自然就平和了。我们所有的争吵都在指责对方做的不好。有的时候需要静下来,看看自己的内心发生了什么。凡是跟别人的争吵都需要修复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如果自己跟自己的关系好了,跟别人的争吵也就不会发生了。只有爱自己了,我们才能更好的爱父母和他人。&& & &PS:题图来自网络。& & &有问题的朋友可以在下面留言,也可以邮箱联系我& & &该文章是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或直接邮件联系作者。感谢您的喜爱与支持。
咨询师成长花园
2216人关注
这里是咨询师成长交流的平台,咨询师自我成长和咨询中遇到问题可以在这里提问,我的老师会给大家提供督导。我们会将督导的内容分享在这儿,希望能帮到更多渴望成长的新手咨询师,也希望能给渴望自我成长的朋友们一些支持和帮助。
微信 xinyuegangwan
地址 北京海淀区今日家园9号楼2301
TA的手机网站
扫描二维码,查看ta的手机网站
& &All Rights Reserved. &
登录壹心理
开始心理测试,收听FM,用心理学改变自己!
使用其它账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见与父亲吵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