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疑惑#儿时真的我想知道道我到底能不能成大款!!

都是自己踏着血和泪一路走过来犯过的错,反思得到的教训。希望你们能有收获!谢绝转载…各大微博段子手有点节操好不好啊!!&br&—————————————————&br&1、不要讨好别人。不管是领导上司还是喜欢的人,千万不要去讨好别人!一旦做出这样的姿态,关系从刚开始就奠定了以后的悲剧。&br&2、学会适当拒绝。你不是万能包子,哪里都有你的身影。你有自己的事情,对别人过分的请求一定要学会坚定的拒绝。&br&3、切莫交浅言深。对刚开始不熟的人一定要管住自己的热情和嘴巴,适当有所保留和谨慎,尤其小心自来熟的人,他们很多只是出于习惯的热情,根本没有走心,转身就可能卖你。&br&4、做人在哪都要低调,做事一定要高调。评价别人千万别从人品道德一刀切,做事要有自己的风格,建立自己口碑,不轻易动摇。别在背后议论别人当长舌妇。&br&5、任何时候,记得给对方留面子。哪怕对方是傻逼,心里骂一万遍,但出口的时候一定要留三分情面。&br&6、记得培养自己的核心价值。只有自己优秀,真诚,优秀的人自然都会向你靠拢,不要年纪轻轻,满脑袋都是人脉、经营这样的词汇。更优秀的人都不是傻子,人家看的懂你到底是真材实料,还是刻意伪装。&br&7、不管是朋友还是恋人之间,一定要留一部分的安全距离。每个人都有别人不想去触碰的底线或者忌讳。长点脑子,记住,不要去撩拨、试探。&br&8、做事、开玩笑、说话分场合。和长辈尤其传统一些的在一起,尽量不说网络语言,耐心的教他们使用这些电子设备,说的话题是最好是长辈喜闻乐见的积极方面比如养生,努力工作等等。&br&9、减少时间在无效社交上面。年轻的时候时间那么宝贵,应该重点放在提高自身能力上面,而不是和一帮没什么受益的泛泛之交消磨在饭桌和KTV,那不是人脉,那是浪费。&br&10、不要把别人对你的善意当成理所当然,不懂回馈。这个世界,除了你的亲人,没其他人有义务对你好。遇到善意,请一定知道珍惜和感恩。&br&11、超出自己认知的事情,可以不发言,不要急哄哄的去反对,去喷,这个世界很大,等你的知识结构和阅历到了经历过了也许就懂了。(即使在知乎这样的平台,这种无脑喷子也真是够多)&br&--------------------------------------------------------------------------------------------------------------------------------------------&br&感谢大家的热情点赞&br&&br&很多人问有没有具体的例子,我看下面的回答就提供了无数真实的案例。所以来补充一下吧&br&&br&1.@Wei Wang提供的其实就是我所说的不在别人面前议论别人,朋友之间相处的底线。&br&2. &a data-hash=&7d79a3b595bfca95ffaf628c9ebd298f& href=&/people/7d79a3b595bfca95ffaf628c9ebd298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7d79a3b595bfca95ffaf628c9ebd298f&&@刘安静&/a&所提供的就是我所谓的不懂拒绝的老好人&br&3. &a data-hash=&f9df5e3d49dfccb1a13d371f& href=&/people/f9df5e3d49dfccb1a13d371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f9df5e3d49dfccb1a13d371f&&@Wang Adaaa&/a&所举的其实就是我所说的管好自己的热情和嘴巴。&br&&br&还有很多下面都有切实的案例,请各位客官自行向下翻其他知友的答案。&br&&br&PSS:这些事情真的只有犯过错了才能意识到。可见我犯过的错误有多少了...?_??_?
都是自己踏着血和泪一路走过来犯过的错,反思得到的教训。希望你们能有收获!谢绝转载…各大微博段子手有点节操好不好啊!!—————————————————1、不要讨好别人。不管是领导上司还是喜欢的人,千万不要去讨好别人!一旦做出这样的姿态,关…
前前后后6个人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你们是嫌我最近被黑的不够,逼我再被来一发?&br&&img src=&/bc5b875c0fa281294fca8eb_b.jpg& data-rawwidth=&936& data-rawheight=&1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6& data-original=&/bc5b875c0fa281294fca8eb_r.jpg&&&br&受欢迎?&br&&br&还是那句话:你们看到的&b&现在的我,&/b&是在无数奇葩的过程中,&b&不断积累,反省,思考,而最终蜕变出的我。&/b&&br&&br&来来来,又到了自黑的美好时光了!&br&&br&●●●●●●●●&br&我有一个很悲催的童年。&br&&br&由于先天高度近视,3岁起,就开始了【四眼人生】。那个时候,戴眼镜的孩子很少,&b&于是乎,我就瞬间开始被那些除我之外的同类们排挤,成为了一只异类。&/b&&br&&br&&p&导致我到现在为止,都觉得某些人是【人性本恶】的。否则,在大家都是一张白纸的孩提时期,是什么驱使他们这么不遗余力的去排挤和欺凌一个仅仅因为视力不好,而需要佩戴眼镜的根本人畜无害的小姑娘呢?&/p&&br&&p&&b&我的大部分童年回忆,都已经消失。&/b&&/p&&br&&p&但是,迄今为止,脑袋里还残存着一个依稀的画面。小学一年级的我背着被扯断背带的书包,镜片也被打碎了一边,浑身是土,哭着在前面走,后面跟着一群孩子,一起朗诵歌谣般的抑扬顿挫的喊着他们赋予我的各种侮辱性的绰号,就这么,一直追到我家楼下。直至我上楼躲起来,他们才逐渐散去。&/p&&br&&p&&b&那,大概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对人性感到绝望吧!&/b&&br&&/p&&br&&p&我回到家,问我妈&b&:“他们为什么不喜欢我?”&/b&&/p&&br&&p&我妈很难过,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只是帮我把脸擦干净,拿掉破碎的眼镜,摸了摸我的头,然后冲我艰难的笑了笑。&/p&&br&&p&&b&那个笑容,迄今为止,我记忆犹新……&/b&&br&&/p&&br&&p&小学三年级时,对我的欺凌,已经从热暴力,升级(or 降级?)成了冷暴力,班里的『老大』勒令全班人都不许理我,不许跟我说话。因为我没有讨好她,并且是个戴眼镜的【怪物】。&/p&&br&&p&我反而松了一口气,心想:&b&“不理我,也比每天战斗来的安逸。”&/b&&/p&&br&&p&我妈知道后,更难过了,对我更好,她告诉我:“不要在乎不跟你玩的人,你还有妈妈陪你玩呀!”也许我妈之所以那么酷炫,那么娇纵我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弥补我童年缺失的从同伴那里得到的关爱吧。&/p&&br&&p&&b&我的人生进入了第一段冰河时期,&/b&在学校,我像是一个透明的人,直接被所有人无视。&/p&&br&&p&我从小就是个诡异的奇葩,并没有像别的被欺凌的孩子那样,选择讨好他们,让他们接纳我;而是选择独来独往。一放学,就马上回家,开始变得不爱出门,每天在家看书,画画。&b&从那时候,我就学会了,不浪费一秒钟,在任何没意义的人和事上。&/b&&/p&&br&&p&直到小学毕业,放榜那天,我看到『老大』在啜泣,眼睛肿的像个桃子,脸上的掌印依稀可见。而我,则大摇大摆的接受了市重点的召唤。『老大』看我的眼神,非常怨恨,我反到很平静,不喜不悲,别说恨了,连感觉都没有。&/p&&br&&br&●●●●●●●●&br&&p&新的学校,气氛很是融洽,基友众多,每天欢天喜地,群魔乱舞。&/p&&br&&p&只可惜,初中的时光美好而转瞬即逝……&/p&&br&&br&&p&●●●●●●●●&/p&&p&直至升入高中,又从天堂掉回地狱。因为:&/p&&br&&p&第一,我是非本校初中部升上来的“外人”。别的人,都已经当了3年的同学了。&/p&&p&第二,看过我专栏文章《我爱你,与你无关?》的盆友都知道,那个时期,我是用鼻孔看人的。&/p&&br&&p&被孤立这个结果,一半算是自作孽吧!&br&&/p&&br&&p&&b&我的人生进入了第二段冰河时期,&/b&由于已然是个学霸,所以,虽然没人答理,日子也并不难过。&br&&/p&&br&&p&变态的我,甚至有的时候,还很享受她们那种恶意满满的讽刺和嫉妒眼神,让我只想对她们说,比你们牛逼这件事,I'm so sorry……&/p&&br&&p&&b&讨人厌吧?我自己想想,都觉得那时的自己挺讨厌的。&/b&&/p&&br&&p&青春期嘛!哈哈…&/p&&br&&br&&p&●●●●●●●●&/p&&p&转眼到了大学,由于我在校外的兼职,让我在校内看起来,俨然就是个社会人士;而在社会上,又被那些没怎么读过书,很早出社会混的小模特小演员定位为文化人。&/p&&br&&p&总之,两头不落自己人。&/p&&br&&p&尽管如此,我貌似依然与环境格格不入,&b&但&/b&&b&竟忽然间受欢迎起来,不仅在校内,校外亦是如此。&/b&&/p&&br&&p&&b&这些异同点,不但没让我再次被排斥,反而让我成为了大家眼里,有意思的,特别的,与众不同的人。&/b&学校的同学觉得我特别能扑腾,又为人低调,各种钦佩;社会的朋友觉得我,虽然是大学生,但不会看不起人,很亲和,对我非常欣赏。同时,我能让他们看到,他们平日里根本接触不到的世界;展示给他们,另一个平行空间的生存法则。&/p&&br&&p&&b&我的存在越是有意义,我就越积极的去创造我存在的价值,于是乎,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b&&/p&&br&&p&并且,周围人的关心和友善,把我的心底里,那些残存的不美好记忆,一点一点的全抹去了。&b&同时,他们的行为和态度,给我源源不断注入正能量和积极的三观。&/b&&br&&/p&&br&&p&可见,童年的经历,不但没给我的人际交往造成阴影,反而让我学会珍惜每个对我以诚相待的人。&/p&&br&&p&&b&因为我知道,对一个人友善,也许并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天分。那么,愿意善待你的人,是要多么在乎你,才会这么做呀!你舍得不好好珍惜TA么?&/b&&/p&&br&&p&&b&再加上,我性格大大咧咧,又没有公主病和小脾气,无论对男对女态度统一,再加上毫不掩饰自己的缺点,脸皮厚,笑点低,热衷于自黑和基友互黑一百年不变。&/b&&/p&&br&&p&真正做到了,凡路过,必交到基友……直接结果就是,我的基友真是多呀……&/p&&br&&p&不过,讨厌我的也真是多呀!毕竟保守党们,是会看不惯我这么随性而活的人。&/p&&br&&p&可惜,我看不到……为啥?&b&不放在眼里,怎么会看得到?&/b&&/p&&br&&br&&p&●●●●●●●●&/p&&p&后来无疑获知『老大』的情况:太过张牙舞爪,蛮横霸道的性格,导致她简直从小学后,就再没有顺利过,学业事业情感,简直一塌糊涂,连朋友都没一个。&/p&&br&&p&也算是她的因果吧!&/p&&br&&p&我听完很平静,和小学毕业时一模一样,不喜不悲。因为从心底里,这个人早已经被我拉黑屏蔽了。要知道,&b&恨一个人,比爱一个人,更花心思和力气&/b&,我怎么可能让一个无关的人,去扰乱我情绪?&/p&&br&&br&&p&●●●●●●●●&/p&&p&由于和儿时的人际交往对比太过强烈,造就了我现在的快意恩仇,爱恨分明。&b&虽然我善待别人,但是并不同情心泛滥,我依然不会浪费一秒钟,在煞笔身上。&/b&但凡对我好的,我都会从心底里感激和回报;而对我不好的,我会在第一时间无视。&/p&&br&&p&经验告诉我:&/p&&br&&p&&b&◆也许,仅仅换一个环境,你就会从最不受欢迎的人,变成最受欢迎的人。&/b&&br&&/p&&br&&p&&b&◆&/b&&b&即使不受欢迎,也不代表失败,只是这个环境不适合你。不需要改变什么,你就是你。&/b&&br&&/p&&br&&p&&b&◆不需要浪费时间在跟煞笔周旋上,这样,会有更多时间去对待值得的人,做有意义的事。&br&&/b&&/p&&br&&p&&b&◆我们不是钞票,做不到人见人爱,大部分人不讨厌你,人生就已经很美好了。&/b&&/p&&br&&p&&b&◆不需要浪费时间在讨好不喜欢自己的人上,你做再多,TA该不喜欢还是不喜欢你。&/b&&/p&&br&&p&&b&◆不需要为了别人改变自己,TA不是真理,&/b&&b&因为&/b&&b&没人是真理!&/b&&/p&&br&&p&&b&◆只做你想做的事,只善待你想善待的人。&/b&&/p&&br&&p&&b&◆自我提升,是受欢迎的根本途径。不是因为你优秀而吸引人群,而是你优秀后的人格魅力和输出价值,让你受欢迎。&/b&&/p&&br&&p&&b&◆只要你自己真的嗨起来,充满正能量,自然会有怕冷的人因为你的光和热来接近你。&/b&&/p&&br&&p&&b&◆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天使。&/b&&br&&/p&&br&&br&&p&我是不是太久没有引用 &a data-hash=&48ddfaada296462afb5d564b& href=&/people/48ddfaada296462afb5d564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梁边妖& data-tip=&p$b$48ddfaada296462afb5d564b&&@梁边妖&/a& 的名言了?今天来一发,用来结束本文:&/p&&br&&p&&b&【做一个随便的人,有花任它盛开,没花你就自嗨。】&/b&&/p&&br&&img data-rawheight=&372& data-rawwidth=&600& src=&/49b9a70a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49b9a70aa_r.jpg&&
前前后后6个人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你们是嫌我最近被黑的不够,逼我再被来一发?受欢迎?还是那句话:你们看到的现在的我,是在无数奇葩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反省,思考,而最终蜕变出的我。来来来,又到了自黑的美好时光了!●●●●●●●●我有一个很悲…
我见过身边很多人讨厌熊孩子,尤其是在亲戚朋友家做客的时候,在公共场所的时候。熊孩子们总是喜欢闹,一会儿来烦你一下,或者破坏物品、破坏安宁。&br&&br&因为经常坐很长途的火车的缘故,经常会在卧铺车厢里遇到各式各样的“熊孩子”。一开始也觉得挺烦的,吵吵闹闹,我在安心看个书都要来烦我。有一次在火车站候车也是闲的无聊,就开始观察一只熊孩子。他一开始坐在爷爷奶奶中间,一会儿趴到爷爷面前说:“为什么那里有阿姨#¥……%¥”不知道在说什么,爷爷没理他。一会儿跳起来坐下,跳起来坐下大声地喊:“香蕉banana!香蕉banana!”不停地喊,喊了很久,周围人都转过来怒目相对。这时他奶奶就一把拍到他腿上:“别吵!安静坐好!”小孩倒是不喊了,开始自说自话演绎童话故事,时不时就站起来到处吵闹,奶奶就打断他叫他安分点。&br&&br&我当时就在想,如果这个孩子不是给爷爷奶奶带着,而是父母的话情况可能就会好一些。因为爷爷奶奶和孙子孙女的辈分差距实在太大了,不只是代沟的问题,因为受他们保守年代的观念影响,求一份安宁,小孩你不要闹最好。不会关心小孩子在说什么,想和你交流什么,以及他们的内心想法。只要吃饱、穿暖、安全养大就好。而生活稍微富足一点的父母一辈就会稍微更关心一点小孩子的心理。(当然了,我只是说一个普遍情况,比较懂教育的爷爷奶奶和不懂教育的父母也是有很多的。)&br&&br&所以后来,每当我碰到很熊很熊的孩子的时候,我都不会去呵斥他们。而是倾听他们,顺着他们的意图说,问问他们到底想知道什么,想做什么,教会他们应该怎么做——&br&&br&“为啥广播里有阿姨在说话?”&br&“因为阿姨要通知我们是不是该上火车了”&br&“那为啥她不来叫你啊?”&br&“阿姨不只叫你一个人,这里还有这么多人在等车呢,如果一个一个叫的话就太慢了。”&br&“那……那她能不能……打电话给你叫你上车啊?”&br&“……”我无语,感觉这孩子开始胡搅蛮缠了。但是忽然又想到了什么,沉思片刻说:&br&“你看哥哥的手机里有个可以查火车什么时候开的东西”&br&“嗯”&br&“你看,这里写的是11:50开,现在是11:10,到了11:20的时候,这个东西就可以自动打电话给我,叫我上火车了。”&br&“真的?!我要玩!”&br&“不,现在这个东西还没有这个功能呢,不能用的。等你以后长大了,可以自己做一个。”&br&“我要做一个可以叫我起床的!”&br&“好!”我发现熊孩子拥有着无限的想象力,这熊孩子以后或许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产出很多精美的APP。&br&&br&(小孩子来拿我东西吃)&br&“哎别跑,来来来,哥哥再给你一个。坐这儿吃。”我放下手中的书,自己也撕开一包吃。“你叫什么名字啊?”&br&“……”&br&“呐,你想吃别人的东西,要先问问他。别人给你,你才能拿。要做个懂礼貌的孩子。”&br&“礼貌是什么?”&br&“礼貌就是……一顶帽子,戴着礼貌的孩子每个人都喜欢。”&br&“在哪?我也要戴!”&br&“礼貌是看不见的,拿别人的东西之前,问一下他让不让你拿。不让你拿的,你就不拿。这样就会戴上礼貌了。”&br&他没听我说我就趴过来要看我手上的书。&br&“这是什么啊?”&br&“哥哥要看书了,你去那边玩你的玩具去吧。”他还来烦我。&br&“你看,这样打扰别人,礼貌就没了,所有人都不喜欢你了。”&br&……(略去其余的纠缠)&br&&br&招人讨厌的“熊孩子”真的真的和受到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如果在孩子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他学会了你的浮躁、一些不遵守道德的举止;在孩子想象创造力最强的时候,缺少积极引导,反而扼杀;在孩子最需要别人聆听他的内心的时候,缺少了解,生硬教育。可想而知,熊孩子越来越熊,这个“熊”,或许以后将演变为品行问题、缺少创造力。天性活泼、思维活跃,也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的呀!&br&&br&所以父母们呐,请亲手好好带带自己的孩子吧,不要扔给老人去“冷对待”,更不要扔给未来去等待“懂事”。
我见过身边很多人讨厌熊孩子,尤其是在亲戚朋友家做客的时候,在公共场所的时候。熊孩子们总是喜欢闹,一会儿来烦你一下,或者破坏物品、破坏安宁。因为经常坐很长途的火车的缘故,经常会在卧铺车厢里遇到各式各样的“熊孩子”。一开始也觉得挺烦的,吵吵闹…
说一个我自己的经历,希望能有点参考价值。&br&&br&有一回在国外坐飞机,当时正好是假期,飞机上有很多爸爸妈妈带着小孩子的组合。整个飞行过程中感觉很平稳,基本没有小孩持续尖叫大哭的声音,偶尔有一两声小孩子的声音,但是很快跟着一声“shh”,然后就安静了。&br&&br&在下飞机的时候,坐我前面几排的一个妈妈带着两个儿子,其中年纪比较小一个男孩不知道什么原因跟妈妈闹别扭了,一边走一边嘤嘤嘤的哼唧(真的是嘤嘤嘤!)。我因为座位靠后所以就一直跟在他们后面,也比较好奇这位妈妈要怎么处理这个状况。等到走出飞机和机场大楼连接的走廊,那位妈妈蹲下来,直视她的小儿子,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让我非常印象深刻的话:“听着,你已经三岁了,应该懂道理了……(原句是“Listen, YOU ARE THREE. You should know blabla...”)”当时整个人都吓尿了好吗!借用我室友的话说,在国内别说三岁了,就算是十三岁也不会有哪个大人跟你讲道理的好吧……&br&&br&我感觉这个事情很能说明中国和美国对小孩子教育的一个很基本的区别。在中国,没有几个大人会把小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他们对小孩子的态度基本和对待宠物没什么区别,小孩子做的事情应当顺大人的意,让大人开心了可以有奖励,让大人不开心就惩罚,但很少有大人会跟小孩子解释为什么有些事情应该做,为什么有些事情不该做。处于学习阶段的小孩子会把大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学起来对待他人,自己开心了怎么样都行,不开心就尖叫打人,这不就是熊孩子的表现吗。&br&&br&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国内熊孩子这么多的其中一个原因吧。
说一个我自己的经历,希望能有点参考价值。有一回在国外坐飞机,当时正好是假期,飞机上有很多爸爸妈妈带着小孩子的组合。整个飞行过程中感觉很平稳,基本没有小孩持续尖叫大哭的声音,偶尔有一两声小孩子的声音,但是很快跟着一声“shh”,然后就安静了。…
我22岁才第一次离开中国,已经技术移民澳大利亚,刚刚收到了永居签证。&br&&br&对我来说,国外不是天堂,但是中国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此处原来的内容不予显示】。我只不过想找一个正常的人间生活。&br&&br&作为一个普通的女同性恋,我在中国社会里几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此处原来的内容不予显示】&br&&br&出国既是为了自身的未来发展,也是为了能够正常地生活。出国之前就下定决心,如果能够离开,绝对不再回去了。&br&&br&国外不是天堂,经济压力和语言压力对于第一代移民来说都是挑战,我也知道可能无论我再努力,我在这个国家都永远是个“外国人”,但我至少不是一个“精神病”或者“变态”。作为一个普通学生,政治的事情我暂时无暇过多关心,但我知道,如果我家里需要一个垃圾桶,我给市政府打个电话,第二天我家门前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垃圾桶。如果邻居深夜大声播放音乐,我给警察打个电话,20分钟之内音乐就会消失。如果我需要去政府部门办材料,我不用排长队,不用找人,不用给钱,不用受气,不用走冤枉路。&br&&br&在这里,当我出门买东西,遇到的所有人都是微笑相待。当我需要帮助,街上随便拽住一个人他就会愿意伸出援手。当我工作的时候,没有人嘲笑过我的口音和语法错误。我打开门,呼吸的是无毒的空气;开车15分钟,看到的是蔚蓝的海岸和翠绿的群山;去超市,买的是安全无非法添加剂的食品;去医院,医生会反复给我解释我的病情,护士在做一切操作之前都会询问我的感受。&br&&br&试问这些最基本的生活大事小情,如果我是在中国,有几项能够享受到?如果我是一个中国收入底层的人呢?&br&&br&我觉得最终让我下决心移民的,是我在澳洲感受到了我在中国从未感受到的一样东西:尊严。虽然我目前的收入仅能刚刚满足生活需求,虽然我是个英语不熟练的外国人,但是我在这个国家获得的温暖和尊重超过了我在中国体验过的一切。从未有人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在街上牵着我的女朋友,从未有学生、同事和领导因为我的性取向而对我提出过任何疑问。没有任何人把这当成一个奇怪的事。我的女朋友作为我的配偶,跟着我去法院办申请永久居留的材料的时候,公证人胸前挂着十字架,手边一本圣经。他严肃地指着我女朋友问:“这是谁?”我说:“是我的女朋友。”他低下头没有说话,帮我们办好业务后送我们出门。看得出这和他的宗教信仰相违,但他没有表示出任何的迟疑和不满,这不仅是因为法律规定了人人平等的权利,更是因为这是这个国家的被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因为这个,我不用再担心别人怪异的眼神,我终于可以自由平等地活在这个世界上。&br&&br&我周围的澳洲朋友没有任何一个抱有“你们是来沾光的”的心态,相反,他们和我说,他们相信像我们这种最后能留下的都是经过了筛选的优秀的人,是来和他们一起共同建设&b&我&/b&&b&们的&/b&国家的。就像国歌里唱的:For those who've come across the seas, we've boundless plains to share, with courage let us all combine to Advance Australia Fair.&br&&br&其他的国家我没有去过,不是很了解。但是目前我在澳洲三年的浅显经历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三年,而我希望把这份幸福尽可能地延续下去。&br&&br&另,种族歧视我不是没遇到,但是我的澳洲朋友告诉我,只有那些没有任何能力的垃圾,才会用自己出身和种族来歧视别人,因为他们除了这个也没有任何东西了。至于“透明的屋顶”,我们市长是华裔第一代移民。对我来说,我可能未必有优秀到此生能碰到“屋顶”的地步,所以我暂时不是很在意。&br&&br&说了这么多,其实移民就和搬家一样,如果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符合你要搬去的那个地方而不是你离开的那个地方,那就走吧。&br&&br&如果有哪位想知道一些澳洲独立技术移民的一点信息,欢迎私信我。我不是中介也不专业,只是个刚刚拿到永居身份的人,不过也许能提供一点个人经验吧。各位大牛请无视我。这个世界人人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只求一辈子平平淡淡,内心平静。&br&&br&&br&&br&&br&---编辑分割---&br&不要问我为什么不掩盖我的性取向。我没有做错任何事情,没什么好掩盖的。错的是这个社会和社会上那些因为别人的不同就歧视别人的人,而不是我。我不会为别人的错误买单。&br&&br&那些说“你做了社会大众不接受的,就该承受非议”的,和说“你穿这么暴露就活该被强奸”的人有什么区别?因为他人的不同而歧视任何人都是错误的,而错误的事情就不应该做,这个道理太浅显了。&br&&br&我不知道为什么回答被建议修改。知乎认为我“违反了法律法规”。我没有。恐同反同是错误的,那些举报这个问题“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心阴暗的人是错误的,我不会向恶人低头。和知乎管理员沟通后对方表示因为我的回答里有“对中国政府或国情的否定言论”,所以违反了“法律法规”,所以必须要修改。这,完全就是对我观点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持。&br&&br&我本想就这样算了,可是自从我发布这个答案以来,收到了几千个赞和几百个感谢,以及众多的评论和私信。在这些评论和私信中,尽管有谩骂和指责的声音,但是大多数是询问移民的方法以及对我的感谢和祝福。更重要的是,很多曾经和我有相似经历的人告诉我,从我的回答中,他们看到了努力的方向,看到了自由的希望。我想,如果因为我的赌气而不能帮助更多的人鼓起勇气,燃起希望,脱离苦海,那我会感觉很遗憾的。&br&&br&所以我把“对中国政府或国情的否定言论”修改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此处原来的内容不予显示”。&br&&br&---编辑分割---&br&独立技术移民的条件请看:&br&&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澳大利亚技术移民需要哪些条件? - YukiRatliff 的回答&/a&&br&&br&如果看过后还有什么疑问,欢迎私信。手机党不方便一页一页翻评论,所以评论里的问题恐怕无法逐一回复。&br&&br&私信我问关于移民的问题的我都回了,但是你们问的时候能不能至少使用“你好”,“请”或者“谢谢”。。。全部私信内容只有一句“求技术移民详细资料”,或者“我学挖掘机的,怎么移民?”这种,会让人觉得不太舒服。如果真的移民到了国外,希望大家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给中国丢脸,让同胞背黑锅。。。&br&&br&--编辑分割--&br&最后,来个图。春节的时候和女票以及另一对儿好朋友去海岛玩儿,被偷拍。没有调过光和色调,手机拍的。&img src=&/5acdec8c41919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5acdec8c41919_r.jpg&&为啥是倒着的?!!
我22岁才第一次离开中国,已经技术移民澳大利亚,刚刚收到了永居签证。对我来说,国外不是天堂,但是中国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此处原来的内容不予显示】。我只不过想找一个正常的人间生活。作为一个普通的女同性恋,我在中国社会里几乎【根据相关“法…
越贫困,越无力——欢迎来到地狱十七层&br&转豆瓣绿妖&br&穷人为什么穷?无论中国美国,主流对此都有种没明说但心照不宣的观点:因为他们懒、酗酒、赌博……曾有条被疯转微博,一位妈妈卖盗版光盘被城管追赶跳入水中,当时,一位女博士点评说北京好月嫂都月入过万了,何必要选这么苦情的生活方式?此微博后被证实为谣言,但抱小孩卖毛片的中年女性的确曾是北京一景。中产阶级的眼界不是穷人的眼界,正如本书作者也苦苦思索,劳工为何不要求加薪,或寻找更高薪工作,甚至组织工会,维护自身权益?答案是,越贫困,越无力。&br&&br&  畅销书女作家芭芭拉o艾伦瑞克进入美国底层,体验在时薪6~8美元下,辛勤工作是否能生活下去,她的答案是:不能。除非你跟别人合租房子,或者打两份工。&br&&br&  她在三个城市当过餐厅服务员、旅馆服务员、清洁女工、看护护理及沃尔玛的售货员,她努力工作,也努力尝试收支平衡,为此她曾勇猛打两份工,一周工作七天,每周还能在打工的看护之家免费吃两三餐,这些都帮助了她。但到旅游旺季,房租将上涨三倍,身为女佣的她,只能再次破产。&br&&br&  作者有穷人没有的优势:在前面的几十年,她有高于一般水平的医疗照顾、良好饮食、她常年练举重,身体“是不寻常的结实”。并且,就这个实验来说,她作弊了,她给自己租车,用信用卡付费;每到一个城市,她备有一千多美元的起头基金;她开了外挂,却仍然没有打赢。&br&&br&  我一度觉得这本《我在底层的生活——当专栏作家化身女服务员》是来黑美国的,因为美剧、好莱坞电影不曾说过,还有这么个美国存在:低薪白人劳工,三四人挤在一个小房间里生活;怀孕的清洁工摔伤也不敢请假,一天没薪水,第二天就没钱买杂物;沃尔玛的员工付不起房租,住在收容所;背着十几磅重的吸尘器吸尘、跪在地上擦地,女佣们话题热点是哪个牌子的止痛药最好用;没有健康保险,因为太贵,这意味如果生病,你要比别人多花钱。&br&&br&  女招待考虑搬入每晚40~60美金的汽车旅馆(她每天才挣四十多美金),作家惊讶问她怎么想的,同事像看笨蛋一样看着女作家:我上哪儿弄一个月的租金跟押金去租公寓?而女作家,之所以能租到月租500的公寓,是拜她从自己的现实世界带来的1000美金付押金及头一月租金所赐。&br&&br&  不断上涨的房租是穷人的噩梦,作者发现,穷人越来越多住在汽车旅馆。后者可以按天结账,犹如鸦片,诱惑现金紧张的穷人陷进去,微薄的积蓄被烧光,更加不可能有钱租公寓。作者发现有两个男人轮流睡一张床,一个人睡觉时另一个在车上打盹。而我忽然明白卡佛小说里的那些穷人,那些卖掉农庄,揣着全部积蓄进城找工作的一家人,在一间汽车旅馆里住下去,某一天又一声不吭地走掉——他们就是汽车旅馆鸦片的受害者,他们不是走掉,是掉入地狱的更下一层。&br&&br&  作者认为,穷人破产,因为薪水太低,而房租太贵。这一点中国读者想必也深有共鸣。当房租犹如奥运会田径赛道上的博尔特般一路狂奔,穷人只能不停搬家,搬入一间又一间不带家具的公寓,锅碗瓢勺家具又是一笔钱;或入住汽车旅馆胶囊公寓,只剩一张床那么大小的房间,你证悟到睡觉和死亡何其相似。而无法做饭的后果,是你要花更多钱在吃饭上。最终,她,还有我们,均不难发现一条荒谬定律,如果你穷,你就得比不穷的人花更多的钱,才能活下去。这不是美剧中的美国,但它并不陌生。全世界的金钱流动法则相同:钱生育钱,贫困生育贫困。&br&&br&  作者有强烈的政治立场,而她真实凶残的打工经历平衡了她的倾向。说到底这并不是一本坐在空调房间凭政治理念写出来的书,她一天工作九小时,住在没有纱窗空调电扇的旅馆,因为锁不上门,不得不合衣而睡。而她的工作,是在35度高温下打扫“有五套浴厕的房子”,撅起屁股,跪于大理石地板,用抹布擦过每一寸地面,擦干净整排玻璃门上的每一个指纹,而且遵循女仆美德,不在主人家喝水;是每周六日服侍近四十名阿兹海默症老年病人吃三餐、清理餐具、擦桌吸地,“我只能全力跟上洗碗机吐出盘子和脏盘子涌进来的速度”;午饭是高速路上停车上厕所时的五分钟;上厕所要打卡。即使这样,仍有几次,她不得不求助于慈善机构,后者提供的免费食物,对没有冰箱的穷人来说并不实用;而一个“平价”通铺床位,每晚也要19美元,慈善机构的小姐建议她“搬进收容所”,以便存到足够的钱交第一个月的房租和押金。&br&&br&  她将自己奉献为小白鼠,而我们得以观察,贫穷是如何侵蚀一个人的精神。&br&&br&  作者自己能从时薪5.15美元的餐厅跳槽至时薪7.5,因为她有车,可四处应聘,上班范围更有弹性。她的同事若换工作,交通是大问题,甚至需更换住处。穷人比富人更保守,更不愿意改变,就像奴隶比奴隶主更保守。物质上的窘迫,使他们承受不起改变,冒不起一周没工作的风险。那意味着他们会挨饿,从现在的房子被赶出去,掉到地狱更可怕的下一层。&br&&br&  但作者在找工作时呈现的状态,她的精神活力、她的勇气才是她和她的同事们之最大区别。同样被羞辱及盘剥,她跃跃欲试组织工会,她的同事却只希望偶尔请一天假,第二天还能有钱买点杂货。这一部分也可用来解释教育的重要所在,作者隐瞒了博士学位,却拿不走自己的思维。精神的贫困是穷人解脱贫穷的最大障碍。&br&&br&  两个多月的底层生活后,作者的背伤复发、全身起了疱疹,并且,她身为“民主社会主义者”“女性主义者”,对底层人民抱有的博爱之情,慢慢变淡,代之以麻木,甚至仇恨。一个身高不到1米4的女售货员跟她起了纠纷,她看着后者踩着梯子才够得着高处衣服,一股恶意涌上,“希望能看到她啪地一声摔到地上”;而残疾员工忧伤地坐在轮椅里,她看到第一感觉是“至少你还坐着。”——她忽然意识到,如果自己的父亲没有脱离矿工身份,如果去掉自己的教育程度,也许自己就是现在这样:苛刻、狡猾、满怀怨恨。她没有强调,但读者可以自行总结:穷人仇恨穷人。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却让人难以面对——穷人不都是善良的么?法国作家塞利纳在他1935年的《长夜行》里写道:“我们之间有五个法郎的隔阂,就足以产生恨,希望他们统统死光。”“五个法郎”,可以换成小升初的一个名额、一个工作机会,甚至仅仅是高峰期公车上的一个座位、它仍然“足以产生恨,希望他们统统死光”。不信你看北京上海贴吧里,那些铺天盖地的“外地人滚出去”。&br&&br&  贫穷是一种专制,它培养自己的奴隶。当你习惯于被剥夺自尊,习惯于被当做一个小偷/懒虫/酒鬼对待,当你常年生活在社会边缘、你存在的意义被抹去,宛如你根本不存在。而打开电视——无论中美——都是老板,男女白领,即使是喊着奋斗的北漂,住的也是你这辈子都住不上的三室两厅,它会让你以为“只有我自己才是不正常的”。精神上的专制就此完成。穷奴大抵上有两种,一种借仇恨别人获得自己高人一等的存在价值感,一种则接受自己是最弱的,就像那些被迫在自己的社会体系中落入屈从位置的沮丧的猴子,它们变得焦虑而退缩,不再挣扎,甚至对自卫也毫无兴趣。&br&&br&  借助铁丝和剪刀,能培养出自然界不存在的侏儒松,定型成功,即使松开捆扎铁丝,那些松树也固定在扭曲的姿态。同样,精神上的专制,令你在内心相信自己就是个侏儒。芭芭拉o艾伦瑞克细腻雄辩地写出精神的毁灭之路,我却在其中看到熟悉的人脸,作为经历了大饥荒的幸存者的后代,她绘出的精神贫穷者的肖像我并不陌生。那些脸在我们周围漫游,如恒河河沙,又似幽灵。&br&&br&  怎么办?也许没有一个药方可以取消贫困,但至少下次看到一个走投无路的穷人,在指责他懒惰、酗酒之前还可以多想一秒钟;在大吼“外地人滚出去”之前,还可以思考一下这仇恨从何而来;即使我们的初始值是一棵被剪成侏儒的盆景,也可以在松绑后尝试站起来,笔直地站成一棵树。&br&&br&  开外挂的女作家,无论如何也做不到收支平衡。但实在要流浪街头时,她可以挖出自己的信用卡,大吃一顿。可是现实中真正的穷人,她的同事们呢?&br&&br&  我想起《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的最后一段:绝望的妻子揪着上校的领子,问这些天我们吃什么?&br&&br&  “上校活了七十五岁——用他一生中分分秒秒积累起来的七十五岁——才到了这个关头。他自觉心灵清透,坦坦荡荡,什么事也难不住他。他说:&br&&br&&br&  ‘吃屎’。”
越贫困,越无力——欢迎来到地狱十七层转豆瓣绿妖穷人为什么穷?无论中国美国,主流对此都有种没明说但心照不宣的观点:因为他们懒、酗酒、赌博……曾有条被疯转微博,一位妈妈卖盗版光盘被城管追赶跳入水中,当时,一位女博士点评说北京好月嫂都月入过万了…
我就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成年人被另一个成年人说服&br&通常都是综合因素影响下的妥协
我就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成年人被另一个成年人说服通常都是综合因素影响下的妥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的我想知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