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美关系老师

玩游戏的老师如何看待学生玩游戏 听听这些人怎么说
新浪创事记
作者:新浪创事记
触乐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微信公众号:chuappgame
学生时代的你,或许曾抱怨老师对游戏的不理解,或许曾暗自想过:如果我今后当了老师,一定尊重学生玩游戏的权利。
教师节之际,笔者邀请了5位老师聊了聊各自的经历。他们都是热爱游戏的玩家,与身处应试教育重压下的基层教师相比,他们的教学环境也相对宽松。
在他们身上,老师与游戏之间持续了数十年的对峙局面,而如今是否有所改变呢?
&&谨以此文献给教师节。
  ■ 白静,41岁,前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从教12年
&他留着一头长发,蛤蟆镜、喇叭裤,在我们那个小县城,非常时髦和拉风。学校不准老师抽烟,可他烟瘾很大,熬不住的时候就会跟我们说:我就抽一口,你们别出卖我。然后当着我们的面把烟点上,猛吸几口,一支烟直接燃掉一半。他对学生也很严,还会扇我们耳光。&这是白静20多年前的初中班主任,当时全校最好的语文老师。
  &校长还特别赞扬了我的观点,然并卵,大家对游戏还是完全抵制&
那时的白静,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老师。2001年为了在昆明落脚,他进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任教,讲授电子商务及经济相关的课程,一教就是12年。
讲台上的白静,文质彬彬,说话慢条斯理,讲台下的他却是一名狂热的游戏玩家。在他学生时代的记忆中,游戏如影相随:小学时,在红白机前通宵闯关,玩到指甲充血;中学时,在朋友家开的游戏机房转摇杆吃包子,把摇杆头揪了下来;1990年代,电脑游戏在国内兴起,他和大学同学去学校附近的电脑房彻夜鏖战;他还独自翻译了70多页的文档,自己动手汉化游戏。
成为老师后,白静对游戏兴趣不减,下班回家做家务、陪妻儿之余,每天仍会抽出一两个小时在游戏上。
玩了30多年,白静深知游戏的魅力和意义所在,所以他并不反对自己的学生玩游戏。一次教师交流会上,在谈到学生玩游戏的问题时他发言支持:不该把游戏一棒子打死,游戏和书籍、电影、电视一样,本身没有好坏,关键是内容。
&其他老师颇以为然,校长还特别赞扬了我的观点。然并卵,大家对游戏还是完全抵制,查堵禁。因为绝大多数老师不玩游戏,分辨不出游戏的好玩,也就无从指导学生该如何正确对待游戏。&白静说。
官方微博/微信
每日头条、业界资讯、热点资讯、八卦爆料,全天跟踪微博播报。各种爆料、内幕、花边、资讯一网打尽。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
↑扫描二维码
想在手机上看科技资讯和科技八卦吗?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1.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2.在添加朋友里,搜索关注TechWeb。
相关的资讯有:
相关的博文有:
炉石传说专区
刀塔传奇专区
火影忍者专区
说起台湾游戏厂商雷亚,许多玩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所推出的精美的音乐游戏...
奇迹暖暖即将在12月23日凌晨4:00-7:00进行停服维护,维护结束后大家即可更...
王者荣耀2015圣诞节活动,全新活动及圣诞皮肤上架,曹操死神来了皮肤简直帅...
奇迹暖暖缤纷圣诞夜套装图片鉴赏、奇迹暖暖驯鹿的祝福套装服装一览!奇迹暖...
游戏类型:游戏礼包
剩余数量:199
游戏类型:游戏礼包
剩余数量:143
游戏类型:游戏礼包
剩余数量:257
游戏类型:游戏礼包
剩余数量:0
新媒体推荐
每日提供新鲜游戏资讯,游戏礼包、游戏趣闻、圈内八卦,惊爆你眼球,带你装逼带你飞。数万手机游戏发烧友与你一同玩耍!
各种逗比游戏,各种新游、热游、妹子、福利,你想要的全都有!一起来摩擦,似魔鬼的步伐,我的好游戏,时尚时尚最时尚。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
请选择一张图片分享
要转发到新浪微博,请
要转发到QQ空间,请查看: 3348|回复: 0
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老师补课?
签到天数: 597 天[LV.9]以坛为家II
五级箭楼, 积分 39290, 距离下一级还需 710 积分
长城币25292
在线时间1731 小时
李明刚:中学教师
刘晓林: 小学教师家属
陈启东: 市民
【背景新闻】
& && &11月15日上午,忠孝街小学六(4)班的学生集体到翠屏区政府“上访”,要求留下班主任梁老师。几天前,翠屏区教育局、纠风办在巡查中发现梁老师“利用午休时间给在校就餐学生补课,并收取补课费”,随后对梁进行了通报批评处理,并取消其本年度的评优资格,同时调往乡镇学校任教。
& && &六(4)班的学生马上面临毕业,因为担心成绩受到影响,学生家长们已经几次到教育局反映情况,希望等这个班毕业之后再处罚梁老师。因为教育局还没有给出答复,等不及的学生们因此到翠屏区政府反映情况,表示“我们只要梁老师”。翠屏区代区长张平闻讯后和学生们进行了对话,表示尊重学生们的意见,暂不调离梁老师,而是继续留下帮助学生们毕业;梁老师确实违规补课,但如果该班毕业考试成绩优异,也不一定非要追究老师的责任,允许其改正错误。(详见本刊上期报道)
& && &张平的意见得到了在场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同。这起因为老师补课引发的上访事件,得到了妥善的处理。但是,为什么老师补课的现象会引起各方面的密切关注,而补课老师受罚又会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强烈不满?关于补课,我们应该怎么看待?
考试存在,补课不止
& && &——家教补课只是“流”,统一的选拔考试和过于看重文凭才是“根”。要消除家教补课,除非取消统一考试
& && &主持人:尽管政府部门三令五申,要求禁止教师进行有偿补课,为何补课现象还是普遍存在?一个“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那么肯定是我们评价的标准出了问题。
& && & 陈启东:我才参加了家长会,发现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是紧张得不得了,张口成绩闭口成绩,连平时测验都很在意分数。现在才一二年级就如此,可想而知以后的情况。连老师都劝家长们,“不要一天到晚就让孩子做作业,该耍就让他们去耍。”结果,家长还是管得紧。
& && & 可以说,有时补课,家长的需求比老师更迫切。如果老师不抓紧,不补补课,家长似乎就觉得这老师不负责。有些孩子一二年级就是近视了,是这个社会不让孩子们轻松,社会压迫家长,家长就只有压迫孩子。
& && &当然,我也理解老师,他们有任务和考核,如果在一个年级中排名靠后,校长就要提醒,“你那个班如何如何,应当赶上去”云云,但总有一个第一名和最后一名。这种排名,对老师们来说是很不应当的。一个班的平均分只差0.1分,就会排名相差一两位。
& && &刘晓林:补课应该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记得我刚上中学的时候,也在假期补过课,好像是在宜宾县二中,是由家长来组织,请老师来上课,家长负责收费并分给各个老师,那个时候老师不好意思自己收费补课。
& && &90年代,爱人在一个学校当老师,就有几个学生家长非要把孩子送来让辅导作业,一周五天晚上每个家长给了50元,但爱人身体不好,只做了一学期就没有补了,自己班的学生需要补习的都介绍给其他老师了。90年代中期以后补课就很普遍了,而且当时老师的收入普遍比较低,很多老师开始以补课作为增加收入的渠道。直到前两年,教育部门开始明文禁止老师有偿补课。
& && &老师补课,还不是考试成绩闹的。尽管提了很多年不公布考试成绩、学校不搞排名等等,实际上现在的学校和家长更加重视排名了。一个朋友在泸州的一所国家重点高中,年级排名三四百名。要说考大学,这个排名已经能考一个很好的学校了,但是家长还是希望孩子周末多学习,多补课,再冲到前面去。
& && &陈启东:可以说,简单的排名,是校长懒,或者说是简单化管理的流毒在作怪。一个教师的工作努力与否,咋能用简单的一个分数来展现?再说,现在的义务教育阶段,分班是随机的,有些学生有先天性的问题;有些属于聪明但调皮,要到高中甚至更高阶段才能“醒事”,这些学生对一个班的总成绩都有巨大的影响。
& && &实际上,年龄越小的学生,学知识以外的东西更重要。回想我们小时候,老师教的知识几乎全忘了,但有些书本之外的道理和观念,影响至今。但这些东西又是不考的,如果要考这些,估计老师不会补课,会与学生交朋友,多谈心,多组织活动,多吹牛。
& && &李明刚:考试除了检测知识外,还具有选拔功能。在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考试的选拔功能更重一些。选拔,就得拿分数来比,有的大学还招收奥赛的佼佼者,这就为奥赛辅导班提供了生存和火热的环境。
& && &学生补课也是急功近利的,能得到高分的学科他就出钱补,不容易得高分的学科就是不收钱他也不愿意补(比如高中语文学科)。有高分,才能享受更好的教育,这是家教补课存在的前提。所以,家教补课只是“流”,统一的选拔考试和过于看重文凭才是“根”。
& && &“根”不除而“流”不断啊!要消除家教补课,除非取消统一考试。可以说,考试存在,补课不止。
补课有多少合理性?
& && &——补课这件事情,根本不是我们教育的核心问题。如果我们的教育问题是癌症,补课最多算是一粒湿疹。这是整个教育领域被异化后的怪现状
& && &主持人:补课现象的存在,有哪些原因,有多少合理性?
& && &陈启东:我觉得补课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来自家长的需求,如上所说,家长要求补。家长觉得补课对学生十分必要,不然就要落后,于是每家出点小钱,凑起来当老师的辛苦费,大家也认同。
& && &二是学校的压力。学校的压力来自教育管理部门,这些部门考核一向“靠数字说话”,这抽象的数字一排,把老师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就给否定了。比如以前流行的家访,现在好像没这一说了,因为家访对分数提高的效果,远没有补课来得实在。
& && &第三方面的原因就是老师想增加收益。有老师说是收入太低了,补课这事,“他们不贪不偷,理应得到报酬”。
& && &刘晓林:补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有部分家长有这个需求,认为孩子的学习自己因为时间或者能力的原因,不能辅导,就请老师代劳。另一方面,老师在补课的时候能得到可观的收入,老师就开始推动补课,有甚者会主动要求家长把孩子送来补课。
& && &其实也不仅仅是老师,学校也有通过补习谋取经济效益的利益驱动。给学生补课不但可以提高学生成绩,还可以获得经济利益,所以很多学校在放假后或者开学前都要组织学生补课。
& &&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到老师家里吃饭兼做作业。因为家长很忙嘛,都没时间管孩子,就让老师家兼任了托儿所。又能辅导作业又能解决孩子的吃饭问题,还是有家长是很愿意的。大家都觉得老师赚了学生很多钱,但是老师的额外付出也是劳动,为什么不能获取报酬呢?
& && &关键在于,老师自己教的班组织补课、吃午餐,就有部分老师会为了经济利益最大化,不管家长是否有补课、吃中餐的需求,都统统动员来参加,甚至还会出现不让孩子去补课、吃中餐的家长会被老师训的现象。这就完全变异了,纯粹是出于利益目的。
& && &李明刚:还有一种是家长无法辅导。比如艺体专业,一般的家长无法辅导,就是学校的专业教师也因人多而辅导不过来,学生只得去请专业老师,有时还去请电台的节目人来辅导,有的还不远万里请大学的专业老师来辅导。为了升学专业考试,这是很无奈的。要说苦,苦了那些穷孩子!
& && &说到家教,我想到俞敏洪,他当年就因办家教而被北大警告,他呆不下去了,才自己办私学,创立了神话的“新东方”,成了教师的首富。他是因祸得福,可这样的老师有几人?
& && &其实,单就教师和学生而言,都不愿意补课。学校周六也上全天课,教师不是铁打的,也想休息!家教补课,除非教师手头紧张,学生又太爱学习,否则师生都不愿意。
陈启东:我们的政策是一刀切,有点像给衣服缝补丁,哪里烂了补哪里,其实教育这整块布都“朽了”,补课只是其中胸前一个小洞,就算补住了,也遮不了羞,因为屁股上更大的洞都没有补上。
& && &比如一个老师就说,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多把注意力放在更大的教育问题上吧。我觉得很有道理,补课这件事情,根本不是我们教育的核心问题。如果我们的教育问题是癌症,补课最多算是一粒湿疹。这是整个教育领域被异化后的怪现状。
& && &李明刚:我觉得,存在即合理。家教补课,不去限制,也不去干预,正确引导,让其双向自由选择好了。一言以蔽之,教育存在的问题很多,但“有偿家教”绝不是今天教育的主要问题。请主管部门还是在教育的主要问题上多动脑筋!
& && &教师已经斯文扫地了,就只能从别人请他补课中找到了一点当教师的自信和尊严了。真的,信不信由你。
补课有用吗?
& && &——适当的补课,对学生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但更多的是家长一厢情愿,有一点揠苗助长的意思
& && &主持人:利益驱动有一定的原因,但是根本上还是教育制度有问题,要升学,必须拿考试成绩说话,家长和老师都是被逼的,受苦的是学生。不过我认为补课并不一定能提高成绩,家长有一种从众心理,觉得大家都补,自己的孩子不去就吃亏了。
& && &陈启东:我不信老师补课能把孩子智商给提起来。以前补课之所以盛行,是因为通过死记和老师的训练,对题型的设计和研究,强化训练可以提高成绩。以后就不一定了。
& && &但我想教育考试制度会有所改进的。现在的小学数学题,已经非常灵活了。以后,有些孩子如果死脑筋,老师再咋个补,也是没有用的。
& && &刘晓林:现在的教材设计其实是很丰富有趣的,也比较轻松。但是恐怕没有哪个老师不在这之外给学生加餐的,因为考试的东西远远超出了教材内容。我有个侄女,读小学六年级,每周都要找家教补课,辅导作业,其实书本上的东西我觉得她都学得还可以,但是考试总考不好,家长担心啊,没办法了,只有补课。
& && & 比如一道题,说一个两位数,个位数是十位数的8倍。这样的题,活跃思维可以,但对一个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我觉得还是有点难。以前绝对不会有这么难的题考我。
& && &李明刚:我们都处于重学历、重文凭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还有就是社会竞争确实太激烈,我美国朋友的小孩,也同样从公立小学放学后去校外辅导。
& && &家长不让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补课主要是家长的意图,或为了将来的前途,或为了成绩,或为了攀比,或为了跟风……家长吃够了没知识没学历的苦头,就千方百计的给孩子补课,以便圆自己当年未圆的梦。别人在补,自己不补,害怕自己落下了。在绵阳中学,一位家长要自己的孩子在国庆时出来放松一下,学校不同意,该家长就要状告学校。后来才得知是家长想拉人下水,担心自己的孩子因没补课被比下去了,全校都不补课,自己玩着才坦然呀。
& && &当然,适当的补课,对学生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但更多的是家长一厢情愿,有一点揠苗助长的意思。我就知道有一位学生,除了学校的学习外,其家长还破费在其他学校找了两个权威教师为孩子补习弱科,孩子却利用“补课时间”摸出去通宵打游戏。
& && &学习,关键在课堂,补课只是一种补充,就像一日三餐是主食,吃零食只是一种娱乐消遣。
& && &主持人:国家禁止的是“有偿补课”,言下之意似乎对无偿补课还是默许的。可能因为老师搞有偿家教,搞创收,民怨大了,因此才简单粗暴的这么下了一刀。但是问题来了,老师付出了劳动,有的还是家长要求的,凭什么该“无偿”?
& && &陈启东:无偿补课,其实也没有多少必要。大家都不补,水平也就差不多。但问题是,即使不想补的学校和老师,也被牵着走,非补不可,哪怕是无偿的。因为不补的话,得最后一名,可能损失更惨。所以,归根结底,是考试的设计,要让补课都无法提升成绩。说得极端点,比如考哪个学生翻墙更快,或者哪个学生洗碗更厉害,我看这些都不是老师的强项,他们就无从补起了。
& && &李明刚:国家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科学地设计我们的教育制度,当然也包括补课制度。毕竟个别教师的补课行为是社会普遍现实中的一例而已。我们是否可以尝试类似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已经比较成熟的既有效约束教师不法无德补课行为和欲望,同时满足社会竞争和家长需求的补课要求。
老师收入高了,就不补课了吗?
& && &——为教师争取应有的待遇和尊严,是教育部门官员的分内职责,他们(身份是公务员,不再是教师职务)却不顾教师待遇,只在限制家教上动脑筋
& && &主持人:对于教师群体而言,有一种常见的观点是,教师待遇低,导致很多老师乐意去补课以补贴家用。教师的收入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补课“兴趣”?那么教师收入高了,是不是补课会减少,就像当年公务员“高薪养廉”一样?
& && &刘晓林:我知道有一对教师夫妻,去年两人工资上调后,每月有5000多元,他就说自己不再喜欢学校假期和周日搞的补课,希望有点时间休息。原来老师愿意补课的主要动因还是待遇不到位,我国教育的投入在财政预算中好像一直都偏低。
& && &陈启东:但我觉得如果老师纯粹通过给学生补课来寻求待遇上的补贴,这种补课是应当大力批判的。你想找钱可以去炒股,或以去做其他职业,在学生身上发这点小财,我觉得还是没出息的表现。所以,很多老师正如网上所说,人品是有问题的。其实,要说待遇和收入,你补得再凶,与经商和权力部门来说,依然还有十万八千里。
& && &李明刚:补课教师的心态有多层境界:缺钱之时,巴不得补;经济稍好时,想补不想补;经济待遇很好时,基本不补。而教师补课的心态,直接影响着补课的质量和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 && &对教师的工资,社会上认为教师工资几千几千,实际上呢?刚工作的高中教师工资卡上也就1200元,像我教龄20多年,工资卡上也就1750元。上课期间有几百元补贴,也绝不是传说的几千几千!其中,守早自习20分钟,5元钱,肯定没人相信。
& && &还有一个多月,2010年即将过去,2011年即将来到,可高中教师的绩效工资还是“中央空调”呢。
& && &《教师法》规定教师工资不低于或略高于公务员,而事实上呢,教师工资偏低。为教师争取应有的待遇和尊严,是教育部门官员的分内职责,他们(身份是公务员了,不再是教师职务)却不顾教师待遇,只在限制家教上动脑筋,有些人怎么总是检软柿子捏呢?要到2012年,教育投入才能占GDP的4%,而世界平均是6%。
& && &我知道一个老师,一家几口人,妻子自由职业,孩子读高中,一家人就他一人当教师,一月才两三千元,其中房贷就一月1000多元,不补课怎么开支得出来?
& && &还有一个刚调进城的年轻老师,办调动就花了不少的钱,如今城里租房要钱,生活费又高,补课实属逼迫无奈之举。
& && &刘晓林:当听说忠孝街老师被处理的时候,我首先问的是这个老师是不是从乡镇学校调进城的。因为有个教师曾说过,自己和爱人都是从乡镇调到城里学校的,每个人都花了差不多3万块钱。让两个人的工资来还清6万元钱,几乎要两个人不吃不喝一年多,他们其它又没有挣钱的办法,当然多把班上学生搞到家里补课、吃中餐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 && &主持人:乡镇的老师之所以付出高代价都愿意往城市走,因为城市教师的待遇更好,如果乡镇教师的收入、补贴比城市更高,还有老师愿意通过非正常渠道进入城区学校吗?
& && &陈启东:你要追求高待遇没错,你可以放弃这个职业嘛。当然,也不是说老师就应当低工资,但高工资的得来,要靠老师这个群体自己争取。上面克扣了应涨的工资部分,屁都不敢放一个,却对更弱小的学生群体如此这般,这个群体其实是很悲哀的。当初有些乡村的老师还敢罢课,我看城市的老师不敢向上争取利益,却向下盘剥。
& && &这就是整个教育系统的癌症。教育系统曾经被列为中国十大黑心的行业,看来有道理。
& && &主持人:如果教师都要靠补课去挣钱了,说明我们国家的教育真的悲哀至极。
& && &李明刚:不是如果,悲剧已经上演好多年!
处罚老师,能否遏制补课?
& && &——这个事情,完全就可以来个听证嘛。让各方代表充分发表意见,然后限令教育部门在其他部门的协助下,拿出一个方案,如何规范补课问题
& && &主持人:就补课这个问题,单是通过处罚老师来进行遏制,是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 && &陈启东:处罚肯定不是办法。如果那样下去,估计有的老师可能要辞职,专职干社会性的补课培训班,他与学校的教育同步,但又与学校没有联系,老师又是有丰富教育经验的一线老师出来的,估计会有市场。当然,官方想堵这个渠道也是有办法的。工商税务等等都可以堵你。
& && &无论如何,这次事件,闹到了让学生“上访”请愿的地步,我看这事儿也不算小了。这么幼小的年龄,就生动地上了一课社会课,当然也算好事,能清楚地知道我们的政府在教育这个问题上的光辉业绩和巨大作为——处罚老师很有一套。
& && &刘晓林:补课靠单纯处罚老师不能解决问题,如果家长需要补课,就不会有人举报,甚至举报了家长还会为老师“上访”。
& && &李明刚:处罚和疏导二者可以并重。疏导方面:1、提高在校教师待遇,使之不想补。2、国家培养专业校外培训师资,使之能力素养和服务比校内优秀师资更专业。3、严格校外补课机构的准入条件和过程督查,严格校内教师的校外补课行为等,使之相辅相成。
& && &陈启东:我觉得这事可能是这样的,以前补课相安无事,但有的家长举报,教育部门觉得事关重大,因此一刀切,不准补。但其实这一切,把那些有补课需求的家长们的意见给扼杀了。& && &因为我们的家长总是“被代表”的,他们的任何意见都由教育局给代为发表了。其实,当局应当一分为二,甚至一分为N,要补的补,不补的罢,老师不能因为补与不补来区别对待学生和家长,更不能让不补的学生被绑架——比如补课是上新课之类。管理部门不是说有个蚊子咬我们,直接把这间屋都给炸了,哪我们还活不?
& && &管理的难度和复杂,就是要让不同角色和立场的人都满意,而不是一声令下。
& && &刘晓林:现在宜宾也有不少校外补课机构,但开这些机构的人大多要有学校资源,能让老师帮你从学校找来学生参加补课,当然老师会有一定好处,另外一种就更直接,补课机构直接聘请学校的老师在补课机构上课,当然生源就是自己班上的学生。
& && &陈启东:政府那么喜欢搞听证,这个事情,完全就可以来个听证嘛。让各方代表充分发表意见,然后限令教育部门在其他部门的协助下,拿出一个方案,如何规范补课问题。一会一声令下不准补课,甚至处罚老师,一会由于小朋友们都上访了,所以又改弦易辙,否定了以前的决定,这样忽左忽右,把政府的形象都毁损得不像样子了。中国陷入了教育不振——国民素质低下——教育更加不振的恶性循环。
& && &刘晓林:再说个题外话。前两天听一个做保险的人说,现在保险公司要想做学校的学生意外保险之类的业务,必须交由一些代理公司代理,并付给这些代理公司30%的代理费,这些代理公司都是有教育行政资源背景的人来开的。
最远的你是我最近的爱
Powered by>> 国外如何看待学生选老师
国外如何对待学生选老师?评价体系多样
来源: &&&&&&编辑:马丽娟&&
内容提要: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刚刚开学两周,在福州一所中学的一堂英语课上,上演了一场学生"弹劾"老师的戏码。
  央广网福州9月1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刚刚开学两周,在福州一所中学的一堂英语课上,上演了一场学生"弹劾"老师的戏码。课上,有学生当场拍桌而起,大喊不喜欢英语老师的上课方式,要求全班表决,更换英语老师,结果,居然是获得了不少同学的举手赞同。
  学生们以这种方式表达心声引起了大家的思考。按照思维定式,学校里哪个班级的哪门课由哪个老师教,都是由学校安排好的,基本无法变动。学生即便不喜欢哪个老师的教学风格,也只能"既来之则安之"了。
  那么,出现同样的问题,其他国家是如何对待呢?是否允许学生选老师呢?
  澳大利亚学生可自行选择课程
  先来看看采用英式教育模式的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中学课程可以自由选择四到五门,自然,这个过程中你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喜欢的老师了。《全球华语广播网》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说,澳大利亚学校看重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但由于师资力量紧缺,很少会出现老师因学生不喜欢而被淘汰的情况。
  胡方:在澳大利亚的学校中,学生和老师的关系相对来说是很平等的,学生可以直接指出老师教学当中的错误,平时在沟通的时候也不必称呼老师为某某先生或某某老师,而是往往直呼其名。
  虽然是这样平等的环境,但是直接出现学生站出来罢免老师的行为相对来说在澳大利亚不是很多,一方面澳大利亚是一个教师资源非常缺乏的国度,每一年澳大利亚移民局列出的紧缺职业清淡上都有教师这个职业,所以对于这一些宝贝教师们学校轻易也不会撤销课程或者是辞掉老师。如果学生对于老师有意见的话,通常学校的工作人员也只是会一对一找老师来进行谈话,解决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此外在澳大利亚的学校里,比如说在中学里学生是可以自由选择自己要上的课程的,如果真的不适应某个老师的教学方式的话,他大可以在下个学期不再选择这门课而转而上其他课就可以了。
  当然对于老师的考评机制在澳大利亚也是存在的,记得我的老婆刚来澳大利亚的时候是入政府的公立学校,有一天老师非常热情的在上课前招呼所有的学生吃他自己烤的小松饼,当时我老婆还纳闷呢怎么好端端的带了那么多松饼来。结果下课的时候谜底揭晓,当时老师给学生们一人发了一张教师考评表,学生需要匿名将考评结果是返还给学校,当然那些小小的松饼贿赂可能是真的起了点作用,反正我的老婆给那位老师的评价还是挺高的。
相关新闻:
&&|&&&&|&&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看待中美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