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元一斤“碎牛肉” 黑心商贩“挂牛头卖马肉翻译”

“挂牛头卖马肉”&散装速冻丸子易用添加剂伪装--人民网食品频道--人民网
“挂牛头卖马肉”&散装速冻丸子易用添加剂伪装
&&&&来源:&&&&
&&&&&&字号
一场被称为“牛肉丑闻”的风波正席卷欧洲大陆,英国和爱尔兰的数家大型连锁超市售卖的部分牛肉制品被曝含有马肉或猪肉的成分。尽管被认为拥有“世界上最严格的食品安全制度”,但马肉风波的不断发酵却将欧洲的食品监管推上风口浪尖。记者采访中,有关专家表示,消费者通过肉眼很难识别各种肉质的区别,关键在监管及企业责任。
&丸子食品乃为添加剂重灾区
假牛肉风波或因抽检率下降
此次事件发生后,很多热衷海淘或购买欧盟进口食品的国内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大打折扣。
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告诉记者,假牛肉事件首先肯定是因利益驱使,因为马肉或猪肉比牛肉更便宜,在营养价值和口感上不如牛肉,这种即国人常说的“以次充好”的情况。
其次,他指出,这个事件也暴露出监管的漏洞,欧盟一向被认为是食品安全监管最严的,因其抽检率最高,过去抽检率达5%,但后来由于抽检经费缩减,抽检率随之下降,“一旦抽检率下降到1%、2%,企业就容易钻空子,却不被发现。”
董金狮同时坦承,食品中以假乱真,有时也确实存在检测的难度,“有的食品不是靠肉眼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有时甚至仪器也检测不出来。”
伴随假牛肉事件,不少消费者也担心身边有没有类似的“假牛肉”。消费者唐女士表示,“之前听说鸭肉冒充的羊 肉
串,还有羊肉香精兑出的羊汤,前几天我在超市买涮火锅的丸子,结果发现根本没有任何标识,根本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材料。”
记者走访市场也发现,很多家庭冬日里涮火锅时必备的材料――各种鱼丸、牛肉丸、虾丸、蟹棒等在超市的冷柜里直接售卖,没有任何包装,也
没有任何成分说明。而在一些包装好的产品中,细看配料表你会发现,鱼丸不只是鱼丸,虾丸也可能并没有虾。在一款袋装鱼丸的配料表上,记者发现,除了鱼浆外,还有猪肉、鸡肉及食品添加剂(明胶、山梨糖醇),并标明“馅含量≥15%”。而在另一款袋装台式龙虾丸的配料表中,记者看到有鱼糜、水、淀粉、鸡蛋清……却找不到任何和“虾”有关的字眼,只有在食品添加剂一栏,记者看到了“虾提取物”的字样。
董金狮对此指出,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不到3000种,其中2000多种都是香精香料。他介绍说,香料是比较单一的原料,而香精是人工合成的,很多香精成分不明,也很难检测。
他指出,一些不法摊贩确实可能用一些肉味香精的添加,来实现“挂羊头卖狗肉”的目的,“因为如果使用的肉质很少,就需要用肉味香精来增香,而用鸭肉代替羊肉、用开水兑出羊汤也都需要肉味香精来帮忙。”因此他建议,路边摊的食物最好不要食用,除了其原料不好辨别外,一旦食用后出现不适,也很难维权。
他还提醒,对于那些丸子类产品,如果不是预包装食品,超市也应在冷柜旁边竖立产品说明,标明其中含有的具体成分及具体含量,以便消费者理智选择。
生鲜肉品禁用香精香料
有消费者担心,自己购买的肉制品里,会不会也有肉味香精?
记者从卫生部了解到,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明确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规定不得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等。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还明确规定,食品用香料、香精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27种食品不得使用香精香料,其中之一就是生、鲜肉。这意味着,“羊肉香精”和“羊肉精粉”等香精香料不得添加于生鲜肉卷(片)和肉串中。
此外,国家《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禁止生产经营。
董金狮指出,食品级香精香料按照国家标准要求不超范围超量使用的话,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不过,如果企业和商贩违规在生鲜肉品中大量使用香精香料,人长期食用后,存在损害人体肝脏和肾脏的风险。
本报记者夏文本报漫画任梦真
(责任编辑:姜方、赵雅楠)
24小时排行&|&
王震遗言谈毛泽东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播放:loading...
网友评论:
免责声明:本视频、文字仅代表作者,嘉宾个人观点,与第一视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其中陈述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视频、文字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
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 & & &RSS & &日本Z
第九届泛珠大会官网
贵州都市报
贵州工业经济
&&&&&&&&&&&&&&&&&&&&&&&&&&&&&&&&&&&&&&&&&&&&&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记者调查,挂牛头卖马肉 农贸市场:多少牛肉是马肉
-贵州都市报
记者调查,摊主称挂牛头卖马肉,大家都这样干
农贸市场:多少牛肉是马肉&
  据《百姓关注》 12月10日,家住三民路的市民王师傅在热线电话中称,自己在三民东路农贸市场买到一块被老板称作牛柳的瘦肉,拿回家经亲友辨认竟是马肉。对此,记者近日前往三民东路农贸市场调查发现,肉摊区近期确实经常出现有些商贩在&挂牛头卖马肉&。
  近日,市民王师傅来到三民东路农贸市场转悠,走到一家肉摊前,老板立刻向王师傅推荐了一块瘦肉。最后,王师傅以19元买下了这一块被老板称作&牛柳&的瘦肉。王师傅将这块&牛肉&提回家后,家人都说这块肉应该不是牛肉,可谁也说不清这到底是什么肉。于是,王师傅便拿到其他肉摊询问,得出的结论竟是马肉,而且还注了水。
  记者随即来到三民东路农贸市场,找到卖马肉的摊主。此时,这位老板很不情愿的解释,挂牛头卖马肉这事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这样干的并不只他们一家。
  随后,记者立刻拨打了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和云岩区工商局的电话。见状,摊主立刻将肉摊上的肉装进了塑料袋。
  由于工商部门的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记者只好来到市场管理办公室反映。办公室主任了解情况后,立刻向之前那位肉摊老板做了口头告诫,要求卖什么肉就挂什么牌子。至于处罚,他表示将会进行讨论。  
  &真假&牛肉如何认?肉贩支招:色、香、油脂、肉质皆可辨
  近来,市场上挂牛头卖马肉的现象还真不少见。那么,市民该如何来分辨呢?肉贩建议,可以从色、香、油脂、肉质4个方面来辨别。
  记者探访了新路口农贸市场,在某肉摊上买了一块&假&牛肉,然后向另一位肉贩请教。肉摊贩燕大姐告诉记者,辨别牛肉最简单的方法主要有4种(察颜色、摸肉质、看油脂、闻气味)。
  从颜色上来说,牛肉的颜色偏黑一点,马肉的颜色则要红一点。从肉质手感来说,马肉很细致的,牛肉还比其他肉都粗糙。&就如这块假肉,就明显比牛肉细致了许多,一摸基本就可以辨别是不是牛肉。&
  另外,要学会看油脂。燕大姐告诉记者,牛肉最大的特点就是带有乳白色的牛油,且牛油极易凝固。而马肉的油是晃的,不像牛肉的油是凝固的,基本都可以看得出来。最后,闻气味,要判断是不是牛肉除了靠眼睛还得靠鼻子,辨别牛肉还有一个方法就是闻味道。
  市民张先生说,牛肉本身就有一股很浓的牛肉味,马肉则是没有的,所以一闻基本就可知晓真假。
  上述的4个辨别方法,都是农贸市场里的肉摊贩和热心市民给出的小建议。市民们去农贸市场里买牛肉时一定得得擦亮双眼,通好鼻子,千万不要被一些不诚信的商贩钻了空子。&
实习生 沈诗洁 见习记者 蔡雪 本报记者 田儒森
金黔在线微博平台
金黔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 |
| 网站地图
增值电信业经营许可证(ICP):黔B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营业执照:77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40824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黔)字001号 &挂牛头卖马肉:江西兄弟销售7万斤未检疫马肉
来源:北京晨报 胡锦武
大河网客户端,发送短信“大河”到12114或登录点击下载。
  原标题[挂牛头卖马肉:江西兄弟销售7万斤未检疫马肉]  据新华社南昌7月31日专电(记者 胡锦武)因涉嫌销售牛肉利润低,江西上栗县荣某益、荣某圣两兄弟从湖南、云南等地购买马匹私自宰杀后,将未经检疫的3.5万余公斤马肉冒充牛肉销售。近日,荣氏兄弟被上栗县人民检察院以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批准逮捕。  50岁的荣某益家住上栗县上栗镇,在萍乡市安源区西门菜市场开设一家牛肉店销售鲜牛肉。因认为销售牛肉的利润较低,荣某益与弟弟荣某圣和宋某某(在逃)商议,三人按1比1比1的比例出资,由荣某圣负责购买马匹和管账,宋某某负责宰杀,荣某益负责对外销售的方式,三人合伙将马肉冒充牛肉对外销售,所得利润平分。  2012年4月,荣某圣等三人开始从湖南醴陵市购买马匹。2013年1月后,三人又分6次从云南昆明市购买马匹回上栗县,将买来的马匹放在荣某益家私自宰杀,然后将未经检疫的马肉送至萍乡市区西门菜场、萍乡市矿务局菜场,以每公斤40元至56元不等的价格冒充牛肉销售给菜市场的摊贩及消费者,荣某益则在自己经营的牛肉店卖马肉,从中非法获利。  至案发时,荣某益、荣某圣等人共销售未经检验的马肉35938公斤,销售金额达人民币128万余元,公安部门还查获尚未宰杀的马5匹、骡子4匹。
责任编辑:娄恒
大河邦邦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挂牛头卖马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