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电影毁三观是指哪三观不正吗?


前段时间,电影《甜蜜蜜》最后一次莫名其妙地被热搜了。起因是一位电影博主发布了《甜蜜蜜》的评论,评论区一片喧哗。图片来源微博@电影妃最流行的之一是:好家伙,时隔27年,曾经的中国爱情巅峰,却被今年的网友指责“两条船行走”、女人“知三成三”,理应被骂。《甜蜜蜜》中,黎小军与李翘的相识、相爱、思念,折射出个体命运在时代洪流中的跌宕起伏。两个漂泊无助的人在特定的时空相遇,互相温暖,拥抱彼此孤独的灵魂……这个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因为它自然而真诚,这是不能用“三观不正”来轻易否认的。电影行业发展了这么多年,本以为观众的审美能力在逐渐提高,但事实是大家对电影的评价越来越简单粗暴。什么地方出了错?我不禁想起不久前梁文道说过的话:豆瓣上有一个全新的评论角度,比如因为小说的男主角是个没心没肺的男人,或者电影的女主角不漂亮,所以不应该有那么多人追,所以我给了它一颗星。我以前从未梦想过这一点。评论角度,现在正流行这种趋势。道长可能不知道,关于《甜蜜蜜》的道德判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豆瓣上,类似的评论也获得了不少点赞。而乌鸦也确实发现,近年来这样的评价有所增加。对于电影《甜蜜蜜》有很多很多的解读。比如时代的变迁,个人的选择,比如里面的几种情感,比如镜头语言,故事细节,演员的演技……但观众们只关注黎小军对未婚妻的背叛。说起来,《甜蜜蜜》并不是唯一口碑受到打击最严重的领域,很多经典电影也不例外。例如,《泰坦尼克号》。多少人为沉船的故事所感动,感叹杰克和罗丝的爱情。如今,有不少人在骂“恶心”“狗男女”,说这部电影是向“一夜情”致敬。他们完全忽略了当时罗丝是一个女人,她的生活被安排在了困境之中。她的爱,是逃离控制,试图掌控自己的命运……比如著名的“出轨”电影《廊桥遗梦》就被骂得更厉害了。他们愤怒一个有丈夫有孩子的家庭主妇背叛了偶然认识的摄影师? !但他们不想看到,这个女人为了所谓的世俗幸福,付出了半生的努力,生命力却被停滞的生命所吞噬。是局外人让她看到人生可以有不一样的风景……他们不仅不能容忍性格出轨,还不能容忍其他道德缺陷。他们评论《饮食男女》:老爷子的品味很重。评价《乱世佳人》:女主就是个贱人。评价《霸王别姬》:一个顽固的gay,一个弱智的直男,一个心机十足的直女。新片也未能幸免,只因主演“朴心”……电影无法描绘黑社会、罪犯……《小偷家族》的评论注定是少不了的。事实上,克劳非常喜欢导演是枝裕和,常年因为政治失准而被一些网友列入黑名单。都说《无人知晓》是美化犯罪,《海街日记》是美化坏爸爸,《掮客》是美化人贩子……从上到下:《小偷家族》《无人知晓》《海街日记》还有《教父》的评价:传播违法犯罪思想……不出意外,《狂飙》也因塑造高其强形象而被诟病:按照他们的逻辑,只要真善美没有呈现出来,电影就是三观错误,就应该一棍子打死。我想,随着《奥本海默》的火爆,一定会有这样的一星评价:这个男人有老婆找小三,还勾引同事老婆,没心没肺的男人!他老婆也是婚姻出轨,渣男!是否可以对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进行道德评判?严格来说,当然。任何完整阅读过一部作品的人都有权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看法当然是主观的,每个人从自己的角度对一部电影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你可以因为主角有道德缺陷就给差评,这是你的自由。但这样做并不公平。因为道德判断只是欣赏作品的一个角度和层次,甚至可以说是最浅薄的层次。那些吵着评角色的人,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影视剧不具备启蒙的功能,更谈不上弘扬正能量。它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模仿,并以艺术的方式呈现出来。演讲可好可坏,不谈三观,不表扬批评。如何解读是观众的事。你可以批评它,模仿不够真实,人物行为不合逻辑,人物刻板单一,没有独特的光芒。你也可以批评它太浅薄,没有挖掘人物内心,没有呈现他们真正的困境。你也可以批评它表演技巧差劲、情节陈词滥调、无理取闹甚至离谱、强行矛盾、强行和解……评价一部作品有如此多的维度,远比谴责“无情男、渣男”更丰富、更有价值。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觉得《漫长的季节》中的王翔有一种不可避免的“父亲味”,但他却被刻画得惟妙惟肖,观众无论性别,都能被故事所感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认同《芭比》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但还是觉得故事有点仓促,喊了太多口号……不要因为人物有道德缺陷就否定整部作品的优点,也不要因为女权政治正确就假装看不到电影的缺点。这是评判影视剧的公正态度。说起来,豆瓣上的高分经典也是被人们评价的。豆瓣是2005年推出的,当时手机还不能上网,所以很多电影都得买DVD。早些年,参与豆瓣电影评分的大多是文艺青年和电影爱好者。相对来说,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十八年过去了,如今中国网民数量已突破10亿。越来越多的人看电影并评分,市场下沉,看电影的方式也变得多样化。尤其是短视频解说的兴起,直接改变了人们的观影习惯,改变了人们对电影的评价标准。一方面,个人从未像今天这样拥有如此多的话语权,他们的感受也从未像今天这样被重视和看待。影评从少数走向大众,其结果必然是权威、专业、优雅受到挑战、消解、颠覆……另一方面,人们却变得越来越急躁,越来越简单粗暴。观众看惯了3分钟的电影解说,自然觉得《指环王》的节奏太慢了。观众习惯了小帅、小美、大boss等名字,也接受好人和坏人的简单设定。他自然会对复杂的故事和意义不明的细节感到厌倦……然而,优秀的作品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如果只遵循道德标准,不仅经典电影,就连四大经典也将难以阅读。他们充满暴力,歧视妇女,宣扬封建社会的社会秩序。难道他们都必须被禁止吗?我试图理解那些喜欢道德判断经典的人的心理。有一种标新立异的感觉和挑战主流的快感,有一种“你们都同意,但我觉得是装的”的反叛。更何况这是一种傲慢。他们放弃了求知和探索,拒绝接受那些不让他们快乐的故事,拒绝进入一个他们不理解、不了解的世界。其实这样做对自己最有害的就是自己,限制了自己的认知。正如柳青老师所说:这些评论毫无营养,只是我浅薄无知的证明。我似乎有理由忽视世界上任何一本名著……有人说:我只是不想求知,我不想明白,我只是想评判道德,我只是想享受乐趣,怎么样?只要不关心、耽误自己,似乎就没什么问题了……但事实上,当这样的人越来越多,这样的言论越来越多,最终会反过来影响市场。近年来,因为这些道德判断的存在,你在国产影视剧中越来越难看到正常人了……主角不能有“黑历史”,反派不能有人情味。男人不许出轨、施暴、慈父,女人不许包二奶、贪财、依赖男人。更何况,谈恋爱的时候,身心都会“双杰”。这些人物形象宣扬正能量,但却被严重扭曲。这是剧组的求生欲,也是他们的算计,以避免多角度被喷的风险。但本质上,这是在奉承观众,拒绝承认人的复杂性。小时候听故事的时候,我们都会问,这是好人还是坏人……但随着我们的成长和成熟,我们逐渐发现,每个人都是善与恶、真与假的结合体,每个人都是有限的。某些行为背后有多种原因。只有认识到人的复杂性,我们才能对很多事情更加理解和包容,才不会轻易给很多人贴上标签。由此,我对世界的运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想起电影里的那句名言《一一》:电影发明之后,人类的寿命比以前至少延长了三倍。生命是有限的,世界是无限的。优秀的影视作品正在帮助我们了解世界的复杂性。导演拍摄了他们眼中的世界、人性、对人生的疑惑和纠结……他们拍摄了一个无法抗拒金钱和权力诱惑的诚实男人,一个为了生存而竭尽全力的女人,一段患难与共却走向背叛的友情,以及父母对孩子的亲情和控制……他们不负责解决问题,不评判、不赞扬,只留给观众思考。这世上,哪有那么容易分辨黑白?所谓的道德怎么可能这么简单呢?很多问题都没有答案,也许这就是这个世界的常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毁三观是指哪三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