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书名含义是什么?

近一些年来,我们学校的文化传统——在教师群体中,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1、网上荐书特色鲜明。每一位老师都利用业余时间,把自己认真阅读后的书籍,向同行推荐,并将相关内容挂在网上,由组内老师点评,这种形式很有创意,因为“一人果实,大家共享”。只要认真阅读,就能在一学期掌握与了解数十本书的内容,即短时间内,达到“求知”的效率与“共鸣”的效应。2、网上评点火花闪烁。每一位老师对同行推荐的书,三言两语进行点评,无论是赞扬,还是补充,都表明了一种积极的态度,表明一种见识与见解,既激活思想的火花,又营造良好的氛围,显示出相当的生命力。3、读书箴言创意无限。每一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读书的意义、价值、认识、方法、态度,充分挖掘了自己的内在潜能,在创意中,流泻了自己的灵性,这尤为可贵。4、摘录片段赏析精彩。每一位老师都对书中的精彩片段作认真地摘录,既作资料积累,又作赏析材料,在此基础上,开始自己的欣赏,并撰写成文,无意间,踏进做学问的大门。“积累、思考、欣赏、撰文”这样的过程正是读书、思考、创作的良性循环,暗合孔夫子的“学思读书法”与郭沫若“读写创作法”,同样有着自己的价值。面对着新的形势,我们仍然要有所作为,在原有的基础上,在提高一步,继续推荐好书,整合多种功能,达到“有效、精彩”的目的,作一次“如何向同行推荐一本书”?一、 不能让我们的头脑处于“冬眠”状态迈克尔·米哈尔科在《思考的玩具》一书中,告诉我们:人类有冬眠的特性。这种冬眠在于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相当有限。研究发现,一般人对脑的运用还不到5%。世间有无数种浪费的情形,最大的浪费莫过于头脑处于冬眠状态,发达的思维“停止运动”。人体内蕴藏着思想、情感、活力等种种“财富”,这些是创意的源泉。如果不能开动大脑,也就无法获得“财富”,无法解决问题。二、 推荐一本书的形式1、 口头推荐口头推荐是自己读过某书,心有触动,心有所感,用自己的语言向他人推荐的一种方式。局领导推荐余秋雨《文化苦旅》、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大国的崛起》;推荐《你一定要看董桥》、戴旭《在C型包围圈下的中国》。2、 书面推荐在掌握、了解与熟悉、感悟的基础上,动用书面语言向他人陈述某书的一种形式。《接通古老的智慧——读论语学习部分有感》;《活出自己的意义——读许宜铭‘活出自己’有感》;三、 如何推荐一本书?(一) 认识作者,判断价值1、XXX著,表明该书属于原创,观看出版社,第几次印刷,字数多少,从中判断此书的价值,并作为推荐的理由。2、XXX编著,表明该书一半原创,一般编辑而成;3、XXX主编,表明该书是由编辑而成;4、XXX译著,表明该书来源于国外,由译者翻译而成。(二) 选择书籍,推荐理由1、听别人说。葛昌奎推荐金庸的《书剑恩仇录》、《飞狐外传》,打开武侠小说的大门。2、看别人做。如周建国治学:唐史、研究李商隐;如刘德隆治学:掌握刘鹗第一手资料,成为研究专家。3、自己读说。如都梁《亮剑》;戴旭《在C型包围圈下的中国》。(三) 通读全书,初步印象1、 捧书在手,全部通读。2、 读主要内容、序、跋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运用,全部通读比较直接,初步印象比较鲜明;主要内容、序、跋连起来阅读,则是间接阅读,初步印象比较模糊。为什么?因为主要内容过于简单化,序可能夸大其词,跋也可能没有到位等,所以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评出该书的“真伪”、“好坏”、“水准”、“品味”来。要写出自己从内心深处感到的那一份真实的认识,而不是他人给予的。为什么强调“初步印象”,因为下面的推荐可能都是从“初步印象”展开的。(四) 精读章节,突出重点每一本书都有它的重点,这些重点组成书的核心部分。对这些核心部分进行逐字逐句的阅读,有的想法与感触,即在书上作符号、作点评、作眉批,为全文的撰写打下基础。1、一般的,舍弃;2、次重点,截取部分;3、重点,反复咀嚼;原文意思----价值判断----补充诠释----批驳论辩----启迪感悟(五) 解读精华,阐述价值1、最重要的,抓住某书中的一到三个重点,略三、稍二、详一,对原书的思想、理念、原理、印象等内容进行概括与提炼。2、最关键的,你是在“什么思想、观念、原理、印象”等受到启迪与帮助?3、最有价值的,在原有思想、理念、原理、印象的基础上,又升华一步,有了自己的见解、感悟、创新、运用。(六)总结陈词推荐一本书,应该包括以下几类:1、 介绍类介绍新知:开场白有什么新知?这新知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怎样获得新知?结尾语介绍思想、情感、观念、意识等什么思想?为什么会有这思想?这思想给予启迪?对这思想的评价与看法介绍人文素养、修养、教养、涵养、滋养、培养等读什么书?书中写了哪些内容?最有特色、价值、思想的是什么?在滋长自己思想与自我实践中的作用、启迪及成效评价此书的意义2、 评价类对某书的价值进行评判,肯定其价值、影响力、时空穿透力。如《孙子兵法》3、 感悟类对某书的思想、情感、生活、心灵等阐述以为有道理,心有所感、所悟,使之成文。4、 思考类对某书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在观点、论据、论证等方面进行严密的推理、判断,以证其伪,或是不足,均属于这一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本上著是作者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