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看了书,对吧,你看完书跟没看一样对吧?

坐标北京,家有一枚爱读书的二年级男孩,算是对阅读比较有兴趣吧。 因为据我观察,他为了能多争取一些读书的时间,会放弃玩的时间快速地把作业写完; 如果跟他约定好坚持哪些好习惯多长时间才能买书,为了能早点看上新书,他基本上都会120%地履行约定;放学回家拿到新书的那一刻,晚饭都顾不上吃也要看上1个小时,过过瘾;读书的时候,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又安静的好像房间里没有这个人一样;读完书呢,一脸满足的样子,想必是跟书中的文字心灵相通了吧,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好奇地问他看的什么内容这么有意思,人家会傲娇地说“不告诉你” 。有时候我挺感慨的,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无外乎行走和读书两种,当下疫情影响下行走的机会受限,好在还有书籍能带着孩子走到那些脚步无法抵达的地方。 根据我的经验,孩子不爱看书主要有两个原因:①孩子没有感觉到读书是件美好的事儿,换句话说,家里没有营造出好的读书氛围。②一些操作让孩子感觉读书是个功利性的任务,把读书跟做作业画等号,还是比较难完成的作业,所以一读书就有畏难情绪。 先说说读书氛围这个事儿。个人觉得,读书氛围并不仅仅是说有个书房或者专门的阅读区域,而是孩子觉得读书的体验是美好的,是一种主观上对读书的印象。一说到读书,孩子就能有美好、温暖的感受,孩子自然而然就愿意读。这个听起来很虚,结合我的经历来说说吧。记得我家孩子四五岁的时候,晚上或者周末休息的时候,我们经常一起读不可思议的旅程三部曲、宫西达也系列、人体百科全书、神奇的校车系列等等。 这些书基本都翻烂了。 像不可思议的旅程这套无字书,孩子每次都指着图画说自己的理解,每次都不一样,很有意思,后来读的多了,就开始跟我玩猜猜游戏,看每次小女孩用魔法笔画了一个什么东西,能带她去到哪里,乐此不疲。还有宫西达也的永远永远爱你这本书,也一起读过很多次,霸王龙宝宝良太离开养母慈母龙妈妈,还留下了一大堆红果子,刚开始的时候孩子默不作声,后来发现他早已经哭的泪流满面,读了很多次之后孩子也慢慢地理解了离开并不代表不爱这样一层含义。回头想想,跟爸爸妈妈一起读书就是给他种下了「读书的时刻很美好」这样一个感受。 之后呢,孩子也慢慢地从非要跟爸爸妈妈一起读,到自己看过认识字了再去独立阅读。读书确实需要领路人这样一个角色,在孩子还没有阅读能力的时候,让孩子从认识书,有一个好的读书体验,到自己独立读书,让这个过程有一个顺滑平稳的过渡。 现在孩子二年级了,我们也会一起读儿童文学书目。像《野葡萄》这本书被列到了孩子一年级下学期学校的必读书目。但是买了很久一直放在书架上,孩子自己不太愿意读。后来我拿起来这本书采用我读他听的方式,他就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我读给他听,记得书中有一节讲鹿妈妈临死前拼命生下小鹿的情节描写,读起来孩子听着感觉很享受,以至于到现在,一提到这本书,他都能想起这个情节。在孩子没有喜欢上读书的时候,特别建议家长参与进来。亲子共读让孩子产生读书是美好的这样的感受,慢慢地就会喜欢上读书,离不开读书,会在自己房间读,在沙发上读,在床上读,在车上读,在阳台读,也不会拘泥于读书区域。 当然不可否认,有专门的读书区域确实能锦上添花。 我家就是根据书的多少慢慢增加的书架,除了他自己的书架外,在我们自己的书架上,也会给他留一个区域放他的书,方便一起阅读。再说说孩子把读书当成任务这个现象。其实这主要在于大人们对待读书的态度太过功利。 我周边有很多家长老师,认为读书就要读经典,把儿童文学、四大名著买来给孩子看,限制孩子看漫画、小故事或者脑筋急转弯,觉得不能陶冶孩子情操,又或者觉得知识性太差。其实,很多人就是因为小时候看了很多杂书,闲书,才慢慢形成了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很多孩子还会被要求看完书必须有产出,记录好词好句,或者是写读书笔记或者读后感,好像这样才能证明读懂了,或者读的有价值,对以后写作文有帮助。难道读书必须要落实到纸面才算有收获么?在我看来,千奇百怪、大开脑洞的想法对于孩子发散思维的影响要远大于那些好词好句。 有时候强制地阅读,强制阅读后做哪些事情反倒是让孩子感觉读书很累,如果读书=做作业,谁还愿意主动读呢? 让一年级孩子感觉读书有乐趣,把读书变成他生活中的一种习惯,选择趣味性强的图画书再好不过了。 分享下我家孩子一年级以来反复在读的图画书吧。 1、福尔摩斯小学生版 这套书改编自柯南道尔的原著,采用更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讲述侦探故事。 小学生版跟原版不一样的地方是,每个人物都用动物形象代替,方便孩子记忆:善于观察分析,知识丰富的福尔摩斯是一条狗;乐于助人善良的华生是一只猫咪;苏格兰场的搭档警探是一只猩猩,还有青蛙富二代。故事中的角色转变成动物形象后,孩子一下子就记住了每个角色的特点。书中的福尔摩斯教大家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中发现问题,找到答案,这正是需要锻炼思考能力的地方。改编版本把思考能力的训练也融入到了小游戏中每本书最后还会有科学小魔术,会有一个化学、物理或者心理小实验,操作性非常强,探案的过程还可以让孩子通过动手操作去验证知识原理,大大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排版也非常友好,孩子不认识的字可以通过图像提示猜出什么意思,适合小学生轻松游戏化地阅读2、三毛系列刚开始买三毛是因为学校老师推荐了《三毛流浪记》,孩子看完后看到封底上还有从军记、解放记、百趣记、新生记等,也一并请求我买来给他看。后来,我们口头约定,只要10月份这一个月工整认真地完成作业,不当小马虎,每天坚持读英语,每天早起不迟到,就可以赢得自己想看的书了。最后,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双十一得到了这套书。 这个系列5本书是三毛从军在先,解甲之后流浪,解放记、百趣记、新生记是张乐平老先生的精选漫画集锦。这套书每页都是大篇幅插图+小部分文字,每个字都标有注音,方便孩子阅读,特别适合一二年级的孩子看。关键是,书中的注音做的非常严谨,认真程度可见一斑。不得不说,漫画寥寥数笔把故事情节描述的栩栩如生,不看文字,就能马上猜到图画的意思,怪不得三毛系列的作品能拿到世界无字书的“特别荣誉奖”、法文版的三毛拿到42届昂古莱姆漫画节“文化遗产奖” 。领到的草鞋太大,不合脚怎么办? 聪明的三毛把草鞋横过来,像包粽子一样裹在脚上。 跟着老兵练习刺杀,结果因为用力过猛,自己也一头扎进稻草人中,三毛训练地有多努力。练习立正的时候,三毛的罗圈腿怎么也并不拢,三毛把腿和木棍绑在一起,这下笔直了很多。 三毛机智、勇敢的形象很难不让孩子爱上他。3、神探狗狗《神探狗狗》讲是超级英雄神探狗狗和打不死的反派斗智斗勇的故事,故事不仅搞笑而且温暖治愈。这套书的作者也是大有来头,是漫画大师戴夫·皮尔奇,曾因《内裤超人》获得凯迪克大奖,《纽约时报》畅销作家。这套书长年霸榜《纽约时报》的现象级童书,还将哈利波特挤出畅销书榜前三名。孩子在拿到书看幕后故事介绍的时候,就能天然体会到一种亲切感,发现作者是跟自己这个年龄段时候画的漫画,“跟我一样大的时候画的漫画,那我要看一看”。书中的脑洞真的正中小孩子的笑点。坏蛋彼蒂猫为了逃出监狱,居然在监狱大院里玩起了跷跷板,一只超重的猫咪罪犯坐到跷跷板的另一端,彼蒂猫就这样被轻松的弹出了监狱大墙之外。坏蛋猫彼蒂逃出监狱后,它想知道对手神探狗狗为什么这么聪明,就悄悄潜入神探狗狗家,发现神探狗狗每天都在看书,哈哈原来变成聪明的秘诀就是看书啊,于是彼蒂猫就把所有的书上的字给变没了,只留下一些书自己藏起来看,弄得大家没有书看就变傻了,好在神探狗狗发现是这一切都是彼蒂猫搞的鬼,打败彼蒂后把书还给了孩子们,大家就又变回聪明伶俐了。 戴夫·皮尔奇把阅读和聪明联系起来,让孩子认识到读书就在变聪明。不需要说教,这本漫画书通过一个小故事,让孩子在哈哈一笑的同时就已经潜移默化地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了。读书能给人超能力!哈哈,是不是很搞笑。4、可怕的科学-经典系列 这套书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把对科学的探索用一种恐怖悬念、冒险的方式来描写,看看这套书的标题:丑陋的虫子、杀人疾病全记录、目瞪口呆话发明,这一下子就吊足了孩子的胃口,迫切想要翻书去看看虫子为什么这么丑陋,森林里的凶杀案到底是什么样的,发明为什么让人这么惊讶。 记得一年级下学期有一次老师让大家去分享自己阅读的书,当时孩子就分享了丑陋的虫子中的一个关于亚马逊红蚂蚁的故事。 孩子用我的手机微信语音边讲、边转文字、边改,特别有意思。再看《杀人疾病全记录》 ,作者说不喜欢科学课程的孩子是患上了“科学课程晕菜症”,看完这本书就能治好,让孩子笑的前仰后合。 把细菌描写的生动有趣又浅显易懂,好像是一个叫“细菌”的人站在面前一样。看看对人体屏障的描述,我家孩子特别喜欢挖鼻孔,看完这个,再也不敢了,说是怕被送上军事法庭,哈哈哈。《目瞪口呆的发明》 :自行车和潜水艇的讲解很有意思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世界。@知乎亲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看书是看完一本再看另外一本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